(完整word版)异步FIFO的实现方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异步FIFO的实现方式
实验目的
本次实验介绍一种异步FIFO的实现方式。使用FIFO存储器可以在两个不同时钟系统之间快速而方便的传输数据。另外,在网络接口,图像处理等方面异步FIFO存储器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因此,异步FIFO存储器具有较大的研究和应用价值。
异步FIFO的介绍和整体结构
异步FIFO(First In First Out)存储器是指向FIFO缓冲器中写入数据的时钟域和从FIFO缓冲器中读取数据的时钟域是不同的,这两个时钟之间没有必然的因果关系。异步FIFO是一种先进先出的电路,使用在异步时钟域数据接口的部分,用来存储、缓冲在两个异步时钟之间的数据传输。在异步电路中,由于时钟之间周期和相位完全独立,所以数据的丢失概率不为零。如何设计一个高可靠性、高速的异步FIFO存储器便成为一个难点。
异步FIFO的一般结构如图1所示,都是由一个读时钟域电路、一个写时钟域电路和一个双端口的RAM来构成的。异步FIFO与同步FIFO所做的工作是相同的,都是在写信号有效时写数据到RAM中,在读信号有效时把数据从RAM中读出,所以对于中间部分的RAM 设计是比较简单的。另外,读电路和写电路单独实现起来也是比较容易的,只需要按照同步FIFO的工作情况,如果没有写满或读空的状态时每写一个数据就把写地址加1,每读一个数据就把读地址减1。设计难点在于两个时钟域的交叠部分:满、空状态的产生,这也是设计的重点。
图1 异步FIFO结构
针对这个问题,先从对亚稳态的处理开始介绍
亚稳态的处理
一个触发器进入亚稳态时,既无法预测该单元的输出电平,也无法预测何时输出才能稳定在某个正确的电平上。在这个稳定期间,触发器输出一些中间级电平,或者可能处于振荡状态、并且这种无用的输出电平可以沿信号通道上的各个触发器级联式传播下去。亚稳态发生的原因是由于在同步系统中,如果触发器的建立时间或保持时间不满足,就可能产生亚稳态,此时触发器输出端Q在亚稳态是指触发器无法在某个规定时间段内达到一个可确认的状态,逻辑误判有可能通过电路的特殊设计减轻危害(如本设计中将使用的Gray码计数器),而亚稳态的传播则扩大了故障面,难以处理。
在数字集成电路中寄存器要满足建立时间和保持时间。建立时间是在时钟翻转之前数据输入必须有效的时间,保持时间是在时钟沿之后数据输出必须仍然有效的时间。当一个信号被寄存器锁存时,如果信号和时钟之间不满足这个要求,Q的值是不确定的,并且在未知的时刻会固定到高电平或低电平。此时寄存器进入了亚稳态(Metastability)。解决这一问题的最简单方法是使用同步器,使得在另一个时钟域采样时信号足够稳定。
同步器的设计本身就是一个比较麻烦的问题,本次设计中也不深入讨论一些细节性的问题,直接采用两级采样的同步器,避免了使用一级同步器仍可能出现亚稳态的情况。每个这样的同步器都具有一个等于时钟周期的等待时间。这种同步器可以把一些亚稳态的值同步为确定值,但并不一定是正确值,同时有一些亚稳态也还是无法稳定成确切值的,这种情况称为同步出错。由于同步出错的随机性,很难对它们进行跟踪。如果想进一步降低亚稳态出现的概率、可以再増加同步器的级数,但是太多的同步器会使系统的性能下降,所以系统中不会用太多的同步器,一般使用两个同步器已经足够。
空满状态的判断
之所以在前面介绍了亚稳态的问题,是因为这是判断满状态或空状态无法回避的一个问题。因为读电路在读控制时维持一个地址指针,写电路在写控制时维持一个地址指针,简单来说,这两个地址指针直接一比较,就能得到空满的判断结果,但是实际操作起来非常麻烦。例如对于满状态来说,这是写入电路所关心的状态,因为满状态下不能继续写入数据,但是空状态对于写电路没有影响。如果写入电路要判断当前FIFO是否为满,就需要把写电路自身维持的写指针和读电路维持的读指针做比较,这个读指针就需要送入写电路中,此时就发生了穿过时钟域的问题,也就是说,读指针要从读时钟域同步到写时钟域,然后参与判断,此时就需要前面介绍的同步器。同样,对于空状态来说,这是读出电路所关心的状态,也是由读电路来维持的,因为空状态下再读数就会得到错误的数据,但是满状态下读数是没有影响的。如果读电路要判断当前FIFO是否为空,就需要把写时钟域中的写指针取到读时钟域来,和读时钟域的读指针进行比较得出是否是空状态,同样跨越了时钟域。在跨时钟域系统中希望出现错误的概率越低越好,此时格雷码无疑是最好的一个选择。格雷码属于可靠性编码,是一种误差最小化的编码,它大大减少了由一个状态到下一个状态时电路混淆。由这种编码相邻的两个码组之间只有一位不同,和其他编码同时改变2位和多位的情况相比更为可靠。表1所示是格雷码与二进制码的对应关系。
表1 格雷码与二进制码转换真值表
由前面的介绍可知通过同步器之后信号稳定的值可能是1也可能是0,可能与输入的值相同也可能与输入的值不同。如果对于二进制码,这显然是灾难性的。例如从十进制的7变到8,二进制码是从0111变为1000,把0111送入同步器之后,由于4位都要变化,所以4位都可能会出现亚稳态,从而在同步器的输出端就会出现各种可能性,这样即使数据稳定下来,对整个电路的作用也很小。而如果采用格雷码,是从0100变为1100,只是最高位发生了改变,也就只有这一位可能会出现亚稳态的情况。这样经过同步器处理之后,输出端可能得到的值只有两种0100或1100,其中1100是正确的数值,如果得到这个输出自然是最好,但即使是0100的输出,也只是和原来的值相同,可以认为没有变化,这也不会对电路造成负面的影响。相比二进制代码那种变化后什么值都有可能的情况,格雷码显然是一种更易于接受的编码方式。
格雷码虽然在跨时钟域方面效果比较好,但在本身计数方面是不足的,也就是说还需要把格雷码转换成二进制码来计数,4位的格雷码转二进制码的代码部分如下:bin[0]=gray[3]^gray[2]^ gray[1]^ gray[0];
bin[1]=gray[3]^gray[2]^ gray[1];
bin[2]=gray[3]^gray[2];
bin[2]=gray[3];
也可以用for循环完成:
module gray[2](bin,gray);
parameter size=4;
output [size-1:0] bin;
input [size-1:0] gray;
reg [size-1:0] bin;
integer i;
always @(gray)
for(i=0;i,size;i=i=i+1);
bin[i]=^(gray>>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