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囱、冷却水塔施工方案的审查导则word参考模板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烟囱、冷却塔施工方案的审查导则

1 范围

本标准阐述了烟囱、双曲线自然通风冷却塔(以下简称冷却塔)施工过程中各种常见质量问题的成因,并规定了应从哪些方面对承包商编写的烟囱、冷却塔施工方案进行审查,为项目部土建专业人员审查承包商编写此类施工方案提供借鉴指导。

本标准适用于相关火电工程项目中涉及:外筒壁结构为钢筋混凝土的单内筒或多内筒烟囱(包括砖内筒和钢内筒);淋水面积为12000㎡以下的双曲线自然通冷却塔工程。

本标准也可供核电项目参考。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导则,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4-2002

《电力建设施工及验收技术规范》(建筑工程篇)SDJ 69-87

《电力建设施工质量验收及评定规程》(第一部分:土建工程)DL/T5210.1-2005

《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1

《烟囱设计规范》GB 50051-2002

《烟囱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J 78-85

《水工混凝土施工规范》DL/T 5144-2001

《地下防水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8-2002

《水工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DL/T 5057-1996

《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GB 50119-2003

3 烟囱、冷却塔施工前的技术准备

3.1确定地基条件及地基处理形式,目前常见的地基处理方式有三种,对于松软地基多采用机械挖孔灌注桩的处理方式,对于地基持力层中存在溶隙或者薄弱带的情况多采用注浆处理,对于地质条件较好且基岩位置距离基础底标高不大的情况下可采用毛石砼地基换填的处理方式。

3.2确定烟囱筒壁施工工艺,国内常用的有三脚架施工法和液压翻模施工法,两种方法各有优劣,根据工程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3.3确定冷却塔筒壁施工工艺,目前国内常用的有液压滑模、电动提模(有时亦称翻模)和三脚架翻模三种施工方式,其中滑模技术已逐渐被淘汰,实践证明以哈蒙技术为原型的电动提模技术在保证工程质量方面较为优异,建议采用电动提模工艺。

3.4 确定烟囱外筒壁周边30m、冷却塔风筒周边20m范围内设置有安全隔离带。

4 对烟囱施工方案的审查要求

4.1 地基及基础施工方案的审查

4.1.1基坑开挖时,若基坑底部处在地下水位以下,挖掘前,方案应根据水文地质情况,采取有效的降低地下水位或排水措施,并应有防止地表水流入基坑的措施。基坑中用于降低地下水位或排水的措施,应持续至回填土回填到地下水位以上时,方可停止。

4.1.2基坑完成验槽后暴露时间不宜过长,应及时进行基础浇筑,经长时间的停顿再浇筑基础时,必须重新检查基坑表面。当基土被破坏时,应提请建设单位、设计单位确定相应的补救措施。

4.1.3基底表面应平整。严禁用填土的办法找平基坑底面,在个别稍低于设计标高的低洼处,可在浇筑垫层混凝土时找平。

4.1.4插入基座内的筒壁纵向钢筋,应按设计要求的位置、分组及插入深度等准确地与基础钢筋绑扎或焊接牢固,并应有防止钢筋位移的措施。

4.1.5基础施工缝的留设位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1)基础底板混凝土应连续一次浇筑完毕,环形或圆形板式基础的施工缝,可留在底板与环壁的连接处,如图1(a)、(b)。

图1 环形、圆形板式基础施工缝留设位置

(a)环形板式基础;(b)圆形板式基础

(2)壳体基础混凝土应按水平层次连续一次浇筑完毕,不得留施工缝。对于正倒锥和截锥组合壳基础,当一次浇筑完成确有困难时,可按图2留设施工缝。

图2 壳体基础施工缝留设位置

4.1.6基础完成后,应立即进行基础的验收和基坑的回填。回填土应分层仔细夯实,每层厚度见表1 (表格引自GB50202-2002建筑地基基础工程质量验收规范),若条件允许采用振动夯实压路机进行碾压,可按其说明书中提及的有效夯实深度进行调整。

表1 填土施工时的分层厚度及压实变数

4.1.7烟囱基础多为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方案的审查详见《大体积混凝土浇筑类施工方案审查要点》,另需注意的是烟囱基础的浇筑时间尽可能避开雨季和温度易突变季节,降低产生温度裂缝的可能性。

4.2 筒壁施工工程的审查

作为高耸构筑物的烟囱,整体效果是评价其工艺质量的关键因素,因此影响混凝土筒壁施工质量的因素,主要包括:

——材料(钢筋、水泥、粗/细骨料、外掺剂、配合比);

——提升装置中心的控制;

——施工过程控制(浇筑方法、振捣,养护等工艺);

——冬季施工措施;

——其他。

4.2.1审查选用的材料

4.2.1.1混凝土宜采用普通硅酸盐水泥或矿渣硅酸盐水泥配制。

4.2.1.2混凝土的水灰比不宜大于0.5,每立方米混凝土水泥用量不应超过

450kg,混凝土水灰比和砂率的计算和选取应按《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5.0.2条要求执行,并宜在配合比确定后进行水化热的验算或测定。泵送混凝土的水灰比宜为0.4~0.6;泵送混凝土的砂率宜为38%~45%。

4.2.1.3混凝土的骨料应坚硬致密,粗骨料宜采用玄武岩、闪长岩、花岗岩、石灰岩等破碎的碎石或河卵石。细骨料宜采用天然砂,也可采用上述岩石经破碎筛分后的产品,但不得含有金属矿物、云母、硫酸化合物和硫化物。所用骨料质量

除应符合现行标准《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及检验方法标准》的规定外,还应满足:

a)细骨料:严禁采用海砂,不宜采用人工砂或粉砂;宜采用天然中砂、粗砂,细度模数在2.6-2.9,含泥量应≤3%;

b)粗骨料:不宜采用卵石;宜采用连续级配,碎石粒径为(5~31.5)mm、(5~40)mm,优先选用5~40mm石子,含泥量应≤1%。

粗骨料粒径不应超过筒壁厚度的1/5 和钢筋净距的3/4,同时最大粒径不应超过60mm。

4.2.1.4用来封堵对拉螺栓孔的砂浆的配合比宜先做样品试验,观察28d以后的色差选取和混凝土本色最为接近的作为施工用砂浆配合比。

4.2.1.5外掺剂应采用能提高早期混凝土强度的早强剂、减水剂;掺合料宜用粉煤灰,其应用应符合《粉煤灰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的规定,级别不应低于二级。

4.2.1.6在保证混凝土强度及坍落度要求的前提下,应提高掺合料及骨料的含量,以降低每立方米混凝土的水泥用量。

4.2.1.7夏季施工是宜采用高效减水剂或早强减水剂,冬季施工建议采用温水搅拌的方式提高入模温度(不宜小于10℃)以保证混凝土早期强度,若采用缓凝剂须严格控制使用剂量。采用外加剂应该预先制作样品试块,与未使用添加剂的样品比较混凝土质量和观感上的差异,择优使用。

4.2.2审查所使用的模板:

4.2.2.1若使用液压提模施工法,拆除模板时,混凝土的强度不得低于0.8MPa,但烟道口等处的承重模板,应在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70%后方可拆除。

4.2.2.2安装后的模板的几何中心对烟囱中心的偏差不应超过5毫米。外筒体混凝土施工时,必须严格控制筒体中心偏差,每提升一个行程,应用激光对中一次,每提升10m左右高度,要进行激光对中和线坠吊中对比校核,并辅以质量较大的线锤观测。

4.2.2.3模板在提升中出现扭转时,应及时纠正。规范要求其环向扭转值,按筒壁外表面的弧长计算,在任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