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极管共射放大电路实验报告

合集下载

浙江大学模电实验三极管共射放大实验报告

浙江大学模电实验三极管共射放大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电路与模拟电子技术实验指导老师:楼珍丽成绩:实验名称:三极管共射放大电路实验实验类型:同组学生姓名:一、实验目的和要求:三、实验原理图和实际电路图:五、实验步骤:1. 静态工作点的测量和调整(理论估算时β= 100~200 ,r bb'= 200 Ω,K1: ):V CC = 15V2. 测量放大电路的电压放大倍数A v :在下面的坐标系中画出相应的波形: (CH1-Vs ;CH2-Vo )V BQ (V)V BEQ (V)V CEQ (V) I CQ (mA) 理论估算值 5.24 0.713 4.473 6 测量值5.120.594.476测试条件实测值(有效值)理论值V s (mV )V i (mV )V o (V )A v A v R L =∞9.8910 1.87 187 149 R L =1k Ω 9.78 100.95595.576.53.测量输入电阻R i (R L=1 kΩ):输入电阻(实测值)理论值V s (mV) V i(mV) R i(kΩ) R i(kΩ)4. 测量输出电阻R o :5. 测量上限频率和下限频率 ( R L =∞):6. 测量最大不失真输出电压 ( R L =∞):50 9.2 1.15 0.975 输出电阻(实测值) 理论值 V o ’(V) V o (V) R o (k Ω) R o (k Ω)1.87 0.955 0.958 0.948 测试条件实测值理论值f L (Hz) f H (Hz) f L f HR L =∞ 346 112.7k / / 测试条件实测值理论值V omax (V)V imax (mV)AvAvR L =∞2.8115.2185144最大不失真输出电压波形7.研究静态工作点对输出波形的影响 ( R L =∞):注:表中“先出现”列填写“饱和失真”还是“截止失真”;“形状”列填写“削顶失真”还是“缩顶失真”缩顶失真I CQ (mA) 先出现 V omax (V) 正/负半周 形状 4.03 截止失真 3.54 正半周 缩顶失真 6.8 饱和失真 2.11 负半周 削顶失真削顶失真六、实验分析:.静态工作点实验测得的I CQ、V CEQ与理论值基本吻合,而V BEQ与理论值有约可能是因为晶体三极管的工艺所限,个体差异较大,导致其导通压降在有所出入。

三极管10倍放大电路实验报告

三极管10倍放大电路实验报告

三极管放大电路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掌握三极管的工作模式,三极管输入输出特性曲线,静态工作点,以及常用的放大电路分析,估算(计算/图解)二、准备工具材料:工具材料:面包板,面包线,电阻若干,三极管NPN C1815 PNP A1015 ,电容若干仪器仪表:万用表,双踪显示示波器,函数信号发生器,开关稳压电源三、电路功能要求:①.电源为12V单电源②.输入信号正弦波1KHz 峰值:50mV③.电压放大倍数Au=10;④.波形不失真,误差+-10%,不考虑频率响应范围四、电路设计(NPN共发射极分压偏置放大电路):根据资料:三极管C1815 参数: 硅管,b值为200----400 UCE=0.7设计:计算静态工作点:IB,IC,UCE Q点应工作在输出特性曲线的中央根据三极管输出特性曲线图,要使Q点在中央,数值IB在50—150uA范围数值UCE在6—8V范围;设Ub点电位为电源电压一半,即:UB=1/2VCC,IC=IE在b(50—150uA)mA范围,这里取IB为50uA,b为300,电压放大倍数为10,电路不带负载计算过程:理论值UE=UB--UBE=5.3V;IE=IC=IB*b;IE=IC=50uA*b=15mARE=UE/IE=5.3V/0.015A=353R;UB=(Rb1/Rb1+Rb2)*VCC=5;Rb1= Rb2=50KAu=10=-b(RL’/rBE)rBE=300+(1+b)*(26/IE)=821RRL’=RC//RLRC=(rBE/b)*Au=27.4R;UCE=VCC-IC(RC+RE)=6.294V五、实验过程:按照设计好的电路,在面包板上实验,输入正弦1KHz信号,峰值50mA 用示波器观察输入波形;给放大电路接上电源,用示波器观察输出波形,两路信号相比较,发现放大倍数没有10倍,理论值跟实际值有差别,调节电阻RC使得放大倍数为10倍,且不失真的情况下RC=50R 时,电压放大倍数刚好10倍,温度变化时,对放大电路的影响比较小,说明分压偏置放大是可靠的测试频率响应范围,在不失真,放大倍数不改变的情况下为500Hz-------500KHz六、实际电路图:直流通路交流通路计算实际参数:UB=(Rb1/Rb1+Rb2)*VCC=5;IB=((UB-UBE)/RE)/b=31uaIC=b*IB=12.28MAUCE=VCC-IC*(RC+RE)=12-4.912=7VrBE=300+(1+b)*(26/IE)=1112Rri=Rb1//Rb2//Rbe=Rbe=1112Rro=RL’=RC//RL=50R;Au=-b(RL’/rBE)=-395*(RC/rBE)=17.7;七、测量计算参数:八、实验心得与结果:通过实验,对三极管的放大电路加深印象,提高动手能力;通过写实验报告,整理了整个实验过程的方法,计算过程,在后续的时间回顾复习有很大的帮助;在实验过程中b下降,RC 需要增大,否则电压放大倍数变小以及UCE过大;RE决定着IB也决定着UCE,就是一个联动式的,各个电阻参数设计需要考虑很多,该电路可能存在很多不足,希望批评改正!谢谢大家!。

共射极放大电路实验报告

共射极放大电路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掌握放大电路静态工作点的测量和调试方法;2.掌握放大电路交流放大倍数、输入电阻、输出电阻的测量方法;3.研究静态工作点对输出波形的影响和负载对放大倍数的影响; 二、实验原理共发射极电路是放大电路三种基本组态之一,放大电路处于线性工作状态的必要条件是设置合适的静态工作点Q ,工作点的设置直接影响放大器的性能。

若Q 点选得太高,会引起饱和失真;若选得太低,会产生截止失真。

本实验采用基极分压式偏置电路,各指标的表达式为: 电压放大倍数 ()c L v beR R A r β-=, 输入电阻be b b i r R R R 21=,输出电阻o c R R =, 实验电路图如下:图5-1 实验电路1.静态工作点测试原理实验中,如果测得U CEQ <0.5V ,说明三极管已饱和;如果测得U CEQ ≈V CC ,则说明三极管已截止。

工作点偏高或者偏低,都会引起波形失真,如图5-2所示。

对于线性放大电路,这两种工作点都是不可取的,必须进行参数调整。

一般情况下,调整静态工作点,就是调整电路中的偏置电阻R b 的大小。

减小R b ,工作点升高;增大R b ,工作点降低,从而使U CEQ 达到合适的值。

为了获得最大不失真输出电压,静态工作点应选在输出特性曲线上交流负载线的中点。

图5-2 静态工作点设置不当引起的失真波形2. 动态指标测试原理放大器的动态指标的测试是在有合适的静态工作点时,保证放大电路处于线性工作状态下进行的。

动态指标包括电压放大倍数、输入电阻、输出电阻等(1)电压放大倍数v A 测量原理电压放大倍数的测量实质上是对输入电压u i 与输出电压u o 的有效值U i 和U o 的测量。

将所测出的U i 和U o 值代入下式,则得到的电压放大倍数为 ov iU A U =(2)输入电阻、输出电阻测量原理放大器的输入电阻i R 是向放大器输入端看进去的等效电阻,定义为输入电压i U 和输入电流i I 之比,即 ii iU R I =测量i R 的方法很多,本实验采用的测量方法称为换算法,测量电路如图5-3所示。

放大电路实验报告

放大电路实验报告

放大电路实验报告一、实验要求利用简单的三级放大电路实现对小信号放大1000倍,输入电阻大于等于100千欧,输出电阻限于等于500欧的目的。

二、实验环境Pspice仿真软件。

三、实验过程与分析初步设计:1、初步设计为第一级为共集放大电路,第二、三级为共射放大电路,分两次对信号进行放大。

2、由于输出电阻为500欧,设计第三级R C为500Ω,放大倍数为25倍,射级电阻的目的是保证一定的输入电阻,防止二、三级间损耗过大。

3、第二级放大倍数较大所以设计不带射级电阻,以尽量扩大放大倍数。

但需要考虑到第二级输出电阻不能过大,所以R C不应该过大。

4、第一级应保证足够大的输入电阻,由于共集电路的限制所以暂时没有考虑输出电阻。

5、电源利用正负6V电源。

6、为了使计算方便,三级间的连接方式使用阻容耦合的方式,使其静态工作点不互相影响。

7、利用以上的初步设计计算了电阻,在电阻的选取中主要考虑了各级放大电路的静态工作点,使U CE尽量保持在6V左右,以保证较大的放大幅度。

进行仿真:1、仿真过程中放大倍数没有准确的稳定在1000倍,通过调整了一些电阻的值使其在一定的频率范围内保持了1000(电容的值选取较大)。

2、在输出电阻的测量中没有问题,输出电阻在允许范围内。

3、在测量输入电阻时遇到了较大的问题,比计算中的共集输入电阻小了很多,被这个问题困惑了很久,最终通过仔细分析交流微变等效电路,发现第二级的输入电阻也对第一级的输入电阻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相当于负载),由于第二级的Rπ较小,所以极大的影响了第一级的输入电阻。

所以通过进一步的调整第二级的I CQ,来改变第二级的Rπ,使输入电阻达到100KΩ。

仿真结果:下面是我设计电路一些主要仿真结果的截图:上图为实验电路图及最终的各项参数上图为各三极管的静态工作点上图为取分贝后的放大倍数在一定的范围内分贝值为60,即放大倍数为1000倍上图为输入电阻大小上图为输出电阻四、设计的分析与评价优点:1、该设计静态工作点比较适中,即处于负载线的中点附近,能够放放大较大幅度的电压。

共射放大电路实验报告

共射放大电路实验报告

共射放大电路实验报告实验目的,通过实验,掌握共射放大电路的基本原理、特性及其应用。

实验仪器设备,示波器、信号发生器、直流稳压电源、电压表、电流表、共射放大电路实验箱等。

实验原理,共射放大电路是由一个NPN型晶体管组成的放大电路。

在共射放大电路中,输入信号加在晶体管的基极上,输出信号则是从集电极上取出。

当输入信号变化时,基极-发射极间的电压也会相应地变化,从而引起集电极-发射极间的电流发生变化。

由于集电极电流的变化,集电极电压也会相应地变化,从而得到输出信号。

实验步骤:1. 将示波器、信号发生器、直流稳压电源等设备连接好。

2. 调节信号发生器的频率和幅度,使其输出一个正弦波信号。

3. 将正弦波信号输入到共射放大电路的输入端,观察输出端的波形。

4. 调节直流稳压电源的电压,观察输出端波形随电压的变化情况。

5. 记录实验数据,并绘制输入输出特性曲线。

实验结果与分析:通过实验,我们得到了共射放大电路的输入输出特性曲线。

在实验中,我们发现当输入信号的幅度较小时,输出信号的幅度基本与输入信号一致;当输入信号的幅度较大时,输出信号的幅度出现了明显的失真。

这说明共射放大电路在一定范围内可以实现较好的放大效果,但是在过大的输入信号下会出现失真。

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共射放大电路的基本原理和特性。

共射放大电路作为一种常见的放大电路,在实际应用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对其特性的了解,我们可以更好地应用它,设计出更加稳定和可靠的电路。

实验总结:本次实验使我们对共射放大电路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提高了我们的动手能力和实验操作技能。

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我们将更加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

以上就是本次共射放大电路实验的报告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三极管放大实验报告

三极管放大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对晶体三极管进行实物识别,了解它们的命名方法和主要技术指标;2.学习放大电路动态参数(电压放大倍数等)的测量方法;3.调节电路相关参数,用示波器观测输出波形,对饱和失真失真的情况进行研究;4.通过实验进一步熟悉三极管的使用方法及放大电路的研究方法。

(二)、实验原理一、三极管1. 三极管基本知识三极管,是一种电流控制电流的半导体器件·其作用是把微弱信号放大成辐值较大的电信号,也用作无触点开关。

三极管的分类方式很多,按照材料可分为硅管和锗管;按照结构可分为NPN和PNP;按照功能可分为开关管、功率管、达林顿管、光敏管等;按照功率可分为小功率管、中功率管和大功率管;按照工作频率可分为低频管、高频管和超频管;按照安装方式可分为插件三极管和贴片三极管。

三极管是半导体基本元器件之一,具有电流放大作用,是电子电路的核心元件。

三极管是在一块半导体基片上制作两个相距很近的PN结,两个PN结把整块半导体分成三部分,中间部分是基区,两侧部分是发射区和集电区,根据排列方式的不同可将三极管分为PNP和NPN两种。

从三个区引出相应的电极,分别为基极b发射极e和集电极c。

发射区和基区之间的PN 结叫发射结,集电区和基区之间的PN结叫集电极。

基区很薄,而发射区较厚,杂质浓度大。

两种不同类型三极管的表示方式如图1所示,PNP型三极管发射区"发射"的是空穴,其移动方向与电流方向一致,故发射极箭头向里;NPN型三极管发射区"发射"的是自由电子,其移动方向与电流方向相反,故发射极箭头向外。

发射极箭头指向也是PN结在正向电压下的导通方向。

图1 不同类型三极管表示方式2.三极管放大原理(1)发射区向基区发射电子电源Ub经过电阻Rb加在发射结上,发射结正偏,发射区的多数载流子(自由电子)不断地越过发射结进入基区,形成发射极电流Ie。

同时基区多数载流子也向发射区扩散,但由于多数载流子浓度远低于发射区载流子浓度,可以不考虑这个电流,因此可以认为发射结主要是电子流。

晶体管共射极放大电路实验报告

晶体管共射极放大电路实验报告

晶体管共射极放大电路实验报告实验目的:1.了解晶体管共射极放大电路的基本原理。

2.熟悉晶体管共射极放大电路的实验操作和测量方法。

3.掌握晶体管共射极放大电路的参数测量和计算方法。

实验仪器和材料:1.功率放大器实验箱。

2.变压器。

3.各种被测元件(晶体管、电阻等)。

4.示波器。

5.万用电表。

实验原理:晶体管共射极放大电路是一种三极管放大电路,由三个基本元件组成:B1(输入器),Q1(放大器)和B2(输出器)。

输入信号通过B1输入到基极,晶体管的发射极作为电流输入端,通过Q1的集电极放大后,再输出到B2、其中,B1和B2是用于匹配输入、输出电路的部分,Q1是负责放大信号的部分。

实验步骤:1.搭建晶体管共射极放大电路。

2.给电路施加电源,调节电源电压为合适的值。

3.使用万用表测量和记录电流值、电压值等相关信息。

4.使用示波器观察输出信号波形,并测量信号的频率和幅度。

5.记录实验中发现的问题和解决办法。

实验数据:1. 输入电压:Vin = 1V。

2. 输出电压:Vout = 10V。

3. 输入电流:Iin = 10mA。

4. 输出电流:Iout = 100mA。

5. 输入阻抗:Zin = Vin / Iin。

6. 输出阻抗:Zout = Vout / Iout。

7. 放大倍数:A = Vout / Vin。

结果分析:根据实验数据计算得到的输入阻抗、输出阻抗和放大倍数等参数,可用于评价晶体管共射极放大电路的性能。

同时,通过观察输出信号波形,可以判断电路是否正常工作,是否满足实验要求。

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学习了晶体管共射极放大电路的基本原理和搭建方法。

并且通过测量和计算,了解了该电路的输入阻抗、输出阻抗和放大倍数等参数。

同时,通过观察输出信号波形,我们可以判断电路是否正常工作。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进一步加深了对晶体管放大电路的理解,提高了实验操作和测量方法的熟练度。

模电实验报告

模电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课程名称:电路与模拟电子技术实验 指导老师:孙晖 成绩: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名称:三极管共射放大电路的研究 实验类型:电子技术设计性实验 同组学生姓名:__________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必填) 二、实验内容和原理(必填) 三、主要仪器设备(必填) 四、操作方法和实验步骤 五、实验数据记录和处理六、实验结果与分析(必填)七、讨论、心得一、实验目的和要求1. 学习共射放大电路的设计方法与调试技术;2. 掌握放大器静态工作点的测量与调整方法,了解在不同偏置条件下静态工作点对放大器性能的影响;3. 学习放大电路的电压放大倍数、输入电阻、输出电阻及频率特性等性能指标的测试方法;4. 了解静态工作点与输出波形失真的关系,掌握最大不失真输出电压的测量方法;5. 进一步熟悉示波器、函数信号发生器的使用。

二、实验内容和原理1. 静态工作点的调整与测量2. 测量电压放大倍数3. 测量最大不失真输出电压4. 测量输入电阻5. 测量输出电阻专业:光电1302 姓名:杜嘉伟 学号:3130000946 日期:2014/12/3 地点:东三6. 测量上限频率和下限频率7. 研究静态工作点对输出波形的影响三、主要仪器设备示波器、信号发生器、万用表、共射电路实验板四、操作方法和实验步骤 1. 静态工作点的测量和调试(1)按所设计的放大器的元件连接电路,根据电路原理图仔细检查电路的完整性。

(2)开启直流稳压电源,用万用表检测15V 工作电压,确认后,关闭电源。

(3)将放大器电路板的工作电源端与15V 直流稳压电源接通。

然后,开启电源。

此时,放大器处于工作状态。

(4)调节偏置电位器,使放大电路的静态工作点满足设计要求CQI=6mA 。

为方便起见,测量CQI时,一般采用测量电阻C R 两端的压降RC V ,然后根据CQ I =RC V /CR 计算出CQ I 。

(5)测量晶体管共射极放大电路的静态工作点,并将测量值、仿真值、理论估算值记录在下表中进行比较。

模拟电子电路 实验一 三极管的放大特性 实验报告

模拟电子电路 实验一 三极管的放大特性 实验报告

模拟电子电路实验一三极管的放大特性实验报告模拟电子电路实验一三极管的放大特性实验报告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研究三极管放大器的基本原理和放大特性,了解其输出特性曲线和输入特性曲线,并通过实验验证与理论相符。

实验内容1. 搭建三极管放大电路;2. 测量和记录三极管的输入特性和输出特性;3. 理论分析输出特性曲线。

实验仪器和设备1. 双踪示波器;2. 函数发生器;3. 三极管;4. 电阻、电容等元器件。

实验步骤1. 按照电路图搭建三极管放大电路;2. 设置函数发生器,输入信号频率为1kHz,幅度适当;3. 调节电源电压,使其为恒定值;4. 使用双踪示波器测量输入电压和输出电压,并记录数据;5. 根据实测数据绘制输出特性曲线,并进行分析。

实验结果与分析通过实验测量和数据记录,我们得到了三极管的输入特性和输出特性曲线,并与理论预测进行了对比。

实验结果显示,三极管在放大电路中表现出了良好的放大特性,输出特性曲线呈现出非线性的特点。

通过分析输出特性曲线,我们可以得到三极管的放大倍数、截止频率等重要参数。

结论本实验通过搭建三极管放大电路,测量和分析了其放大特性。

实验结果与理论相符,验证了三极管放大器的基本原理。

三极管作为一种常用的电子器件,在实际电路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加深了对三极管放大特性的理解,并掌握了实验测量和分析的方法。

在后续的实验中,我们将进一步研究和应用三极管放大器,探索更多的电子电路原理和技术。

---> 注意:本报告的内容为实验结果和分析的简要总结,详细数据和图表请参见实验记录。

共射放大电路实验报告

共射放大电路实验报告

共射放大电路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1.了解共射放大电路的基本原理和特性。

2.学习如何设计并调整共射放大电路。

二、实验原理:1.原理电路中共射放大电路能得到相反的放大和100%总共增益。

2.共射放大电路具有较大的输入输出阻抗,能适应不同负载条件。

3.共射放大电路能够实现电流放大。

4.共射放大电路具有固定的输入相位和变化的输出相位特性。

三、实验仪器和器件:1.双踪示波器2.函数发生器3.电压表4.变阻器5.电容器6.电感器7.电阻器8.三极管晶体管四、实验步骤:1.确定实验电路拓扑。

根据实验要求,选取合适的电路拓扑进行组装。

根据实验需求,选取晶体管的类型、电阻和电容的数值,设计并组装线路。

2.进行电路连接。

按照实验电路拓扑图,将所需元器件一一连接起来。

注意检查导线连接,使其牢固可靠。

3.检查电路连接的正确性。

使用万用表仔细检查各个连接点,确保电路连接正确。

4.接入电源。

将电路连接到电源供电。

注意选择合适的电源电压,并检查电源电压是否正常。

5.测量输入输出电压。

通过函数发生器产生不同频率的正弦信号,分别测量输入和输出电压,并记录数据。

6.分析和计算输出功率、电压增益等参数。

根据测量数据,计算输出功率和电压增益等参数,并完成实验报告。

7.结束实验。

断开电源,拆除实验装置,清理实验现场。

五、实验结果:根据实验记录的数据,计算得到不同频率下的电压增益,并绘制出增益-频率特性曲线。

计算得到的输出功率也需要列出。

六、实验讨论:通过实验数据对比,可以分析不同频率下的放大能力和输出功率的变化情况。

分析结构和原理,讨论实验结果的合理性,并解释观察到的现象。

七、实验总结:总结实验内容、实验结果和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意见。

列出实验所参考的相关书籍、资料或论文。

以上是共射放大电路实验报告的基本框架,根据实际实验情况和实验结果进行调整和补充,可以详细描述实验步骤、实验数据和实验结论,最终得出科学合理的实验报告。

共射放大电路实验报告

共射放大电路实验报告

共射放大电路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标题:共射放大电路实验报告
1. 实验目的:
通过搭建共射放大电路,深入了解其工作原理和特性,并掌
握射极偏置、放大倍数、输入输出特性等参数的测量方法和计算。

2. 实验器材:
- 三极管(NPN型)
- 变阻器
- 直流电源
- 电压表
- 电流表
- 电阻
- 双踪示波器
3. 实验步骤:
1) 按照电路图搭建共射放大电路。

2) 确定射极偏置电阻的合适取值,并连接到电源和地。

3) 接通电源,并观察电路的工作状态。

4) 测量电路中各个元件的电流和电压,并记录。

5) 测试不同电压输入下的输出电压,绘制输入输出特性曲线。

6) 测量放大电路的放大倍数,计算其值。

4. 数据处理:
1) 计算射极偏置电阻的取值,以使得三极管处于适当工作状
态。

2) 根据测量得到的电流和电压数据,计算电阻、电压的值。

3) 根据输入输出特性曲线,确定电压增益与输入电压的关系,计算放大倍数。

5. 实验结果:
1) 绘制输入输出特性曲线。

2) 计算得到的放大倍数值。

6. 实验结论: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成功搭建了共射放大电路,并获得了其
输入输出特性曲线和放大倍数值。

实验结果符合理论预期,共射放大电路能够对输入信号进行放大,并保持相位的一致性。

掌握了共射放大电路的工作原理和特性对于电子工程领域的设计和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共射共集放大电路实验报告(共5篇)

共射共集放大电路实验报告(共5篇)

共射共集放大电路实验报告(共5篇)一、实验目的学习共射共集放大电路的基本原理,掌握共射、共集级的放大作用和特点,熟悉放大电路的设计和调节方法。

二、实验原理共射放大器是以晶体三极管为放大元件,以共射的方式运行的放大电路。

它的信号输入在集-发极之间,输出在集-基极之间。

共射电路的输入电阻较低,输出电阻较高,放大系数较大。

但它的频率特性差,相位反向和输出幅度变化比较大。

共射、共集级的组合可以形成共射共集放大电路,由于两级的互补性,可以克服它们各自的缺点,达到比较理想的放大效果。

在实际应用中,经常用共射共集级组成放大电路,用于通过各种接口将信号处理后送到外围设备,并隔离载波。

共射共集放大电路的放大系数较大,输入输出阻抗均低,相位差小,具有广泛的应用。

三、实验步骤1.检查实验装置,准备好实验用品,并按照电路图连接电路。

2.接通电源,调节稳压电源直至设定值。

3.打开测量仪器,调整电位器,使输入端电压到达工作点。

4.调整电位器,使输出端交流信号最大。

5.更改输入信号,测量输出信号幅度的变化,记录测量结果。

6.重复操作5,并更改电源电压和电阻值,记录实验结果。

7.实验结束后,关闭电源,拆除实验装置,清理现场。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实验中电路连接正确,电源电压、电阻值选择合适,实验过程稳定。

2.实验结果表明,当输入信号发生变化时,输出信号幅度随之变化。

同时,当电源电压或电阻值发生变化时,放大电路的增益也会发生变化。

3.对于共射放大器,输入阻抗低,输出阻抗高,放大系数大,但是频率特性差相位反向。

对于共集放大器,输入输出阻抗均低,放大系数小,但具有良好的频率特性和相位不反向等特点。

4.当通电电压较是3V时,测量到的输入电压为2.1V,输出电压为6V,增益约2.9倍。

输出波形为正弦波。

5.整个实验过程中,注意电源电压不要过高或过低,否则会影响实验结果。

同时,要注意接线正确,切勿操作不当以免损坏实验装置。

五、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掌握了共射共集放大电路的基本原理和调节方法。

三极管放大电路实验报告

三极管放大电路实验报告

三极管放大电路实验报告三极管放大电路实验报告引言在现代电子技术中,三极管放大电路是最常见的一种放大电路。

它具有放大信号、增加电流和功率的功能,广泛应用于收音机、电视、音响等电子设备中。

本实验旨在通过搭建三极管放大电路并进行实际测量,探究三极管的工作原理和放大特性。

实验材料与方法本实验所用材料包括:三极管、电阻、电容、信号发生器、示波器等。

首先,按照电路图搭建三极管放大电路,其中包括三极管的基极、发射极和集电极,以及相应的电阻和电容。

接下来,将信号发生器的输出端与放大电路的输入端相连,将示波器的输入端与放大电路的输出端相连。

最后,调节信号发生器的频率和幅度,通过示波器观察和测量输出信号的变化。

实验结果与分析在实验过程中,我们首先调节信号发生器的频率和幅度,使其输出一个稳定的正弦波信号。

然后,通过示波器观察到放大电路输出信号的波形。

实验中,我们分别改变三极管的工作状态,即改变基极电流和集电极电流,观察输出信号的变化。

当三极管处于截止状态时,即基极电流为零时,输出信号几乎为零。

这是因为在截止状态下,三极管无法放大输入信号,输出电流几乎为零。

当三极管处于饱和状态时,即基极电流较大时,输出信号会有明显的放大。

这是因为在饱和状态下,三极管可以将输入信号放大到较大的幅度,输出电流也相应增加。

通过调节三极管的工作状态,我们可以得到不同的放大倍数。

实验中,我们发现当基极电流较小时,输出信号的幅度较小,放大倍数较低;而当基极电流较大时,输出信号的幅度较大,放大倍数较高。

这说明三极管的放大特性与工作状态密切相关。

此外,我们还观察到三极管放大电路的频率响应特性。

当信号发生器输出的频率较低时,输出信号的波形较为完整;而当频率较高时,输出信号的波形变得扭曲。

这是因为三极管放大电路在高频时会出现截止现象,无法正常放大信号。

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三极管放大电路的工作原理和特性。

三极管作为一种重要的电子元件,在现代电子技术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三极管共射放大电路实验报告

三极管共射放大电路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三极管共射放大电路一、实验目的和要求(必填)二、实验内容和原理(必填)三、主要仪器设备(必填)四、操作方法和实验步骤五、实验数据记录和处理六、实验结果与分析(必填)七、讨论、心得一、实验目的和要求1、学习共射放大电路的设计方法。

2、掌握放大电路静态工作点的测量与调整方法。

3、学习放大电路性能指标的测试方法。

4、了解静态工作点与输出波形失真的关系,掌握最大不失真输出电压的测量方法。

5、进一步熟悉示波器、函数信号发生器、交流毫伏表的使用。

二、实验内容1、静态工作点的调整和测量2、测量电压放大倍数3、测量最大不失真输出电压4、测量输入电阻和输出电阻5、测量上限频率和下限频率6、研究静态工作点对输出波形的影响三、主要仪器设备1、示波器、信号发生器、晶体管毫伏表2、共射电路实验板四、实验原理与实验步骤单管共射放大电路1、放大电路静态工作点的测量和调试准备工作:(1) 对照电路原理图,仔细检查电路的完整性和焊接质量。

(2) 开启直流稳压电源,将直流稳压电源的输出调整到12V,并用万用表检测输出电压。

确认后,先关闭直流稳压电源。

(3) 将电路板的工作电源端与12V 直流稳压电源接通。

然后,开启直流稳压电源。

此时,放大电路处于工作状态。

静态工作点的调整,调节电位器,使Q 点满足要求(ICQ =1.5mA)。

直接测电流不方便,一般采用电压测量法来换算电流。

测电压时,要充分考虑到万用表直流电压档内阻对被测电路的影响 。

因此应通过测电阻Rc 两端的压降VRc ,然后计算出ICQ 。

(若测出VCEQ <0.5V ,则说明三极管已饱和;若VCEQ ≈+VCC ,则说明三极管已截止。

若VBEQ>2V ,则说明三极管已被击穿)2、测量电压放大倍数(1) 必须保持放大电路的静态工作点不变!(2) 从信号发生器输出1kHz 的正弦波,作为放大电路的输入(Vi=10mV 有效值) 。

(3) 用示波器监视输出波形,波形正确后再用交流毫伏表测出有效值。

模拟电子电路实验一三极管的放大特性实验报告

模拟电子电路实验一三极管的放大特性实验报告

模拟电子电路实验一三极管的放大特性实验报告实验一:三极管的放大特性一、实验目的:1.了解三极管的结构和工作原理;2.掌握三极管的基本参数和特性指标;3.理解三极管的放大功能和放大倍数的测量方法。

二、实验器材和材料:1.示波器2.信号源3.三极管4.变阻器5.接线板6.电阻7.万用表8.多功能电源三、实验原理:三极管是一种具有放大功能的电子器件,它由三个控制端,基极(B)、发射极(E)和集电极(C)构成。

三极管有两种工作状态:放大状态和截止状态。

1.放大状态:当输入信号较小时,三极管处于放大状态。

此时,基极和发射极之间的电流(IE)大于0,集电极和发射极之间的电流(IC)也大于0。

增加基极电流(IB)会放大集电极电流(IC)。

2.截止状态:当输入信号较大时,三极管处于截止状态。

此时,基极和发射极之间的电流(IE)小于0,集电极和发射极之间的电流(IC)小于0。

四、实验步骤:1.按照电路图连接实验电路,三极管的发射极接地,三极管的集电极通过电阻RL连接到正电源。

2.调节信号源的幅度和频率,将信号源的负极连接到示波器的接地端,将信号源的正极通过电阻R1连接到三极管的基极,调节变阻器的电阻值,使得示波器屏幕上的正弦波幅度适中。

3.测量基极电流(IB),发射极电流(IE)和集电极电流(IC)的数值,记录下来。

4.将电阻RL的数值改变,重复步骤3,记录下不同RL下的IB、IE和IC的数值。

五、实验结果:记录各组IB、IE和IC的数值,绘制IB,IE和IC随RL变化的曲线图。

根据图像可以得到三极管的放大倍数。

六、实验讨论:根据实验数据和曲线图,可以发现随着RL增加,IB和IE基本保持不变,IC呈现线性增长的趋势。

通过计算得出三极管的放大倍数,进一步验证了三极管的放大功能。

七、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三极管的结构和工作原理,掌握了三极管的基本参数和特性指标的测量方法。

实验结果验证了三极管的放大功能,并且通过计算得出了三极管的放大倍数。

共射放大电路实验报告

共射放大电路实验报告

共射放大电路实验报告实验报告课程名称:电子电路设计实验 指导老师:李锡华,叶险峰,施红军成绩:________ 实验名称:晶体管共射放大电路分析 实验类型:设计实验 同组学生姓名:一、实验目的1、学习晶体管放大电路的设计方法,2、掌握放大电路静态工作点的调整和测量方法,了解放大器的非线性失真。

3、掌握放大电路电压增益、输入电阻、输出电阻、通频带等主要性能指标的测量方法。

4、理解射极电阻和旁路电容在负反馈中所起的作用及对放大电路性能的影响。

5、学习晶体管放大电路元件参数选取方法,掌握单级放大器设计的一般原则。

二、实验任务与要求1.设计一个阻容耦合单级放大电路已知条件:=+10V cc V , 5.1L R k =Ω,10,600i SV mV R ==Ω性能指标要求:30L f Hz <,对频率为1kHz 的正弦信号15/,7.5v iA V V R k >>Ω2.设计要求(1)写出详细设计过程并进行验算 (2)用软件进行仿真 3.电路安装、调整与测量自己编写调试步骤,自己设计数据记录表格4.写出设计性实验报告三、实验方案设计与实验参数计算共射放大电路(一).电路电阻求解过程(β=100)(没有设置上课要求的160的原因是因为电路其他参数要求和讲义作业要求基本一样,为了显示区别,将β改为100进行设计):(1)考虑噪声系数,高频小型号晶体管工作电流一般设定在1mA 以下,取I c =1mA (2)为使Q 点稳定,取25BBCC VV =,即4V, (3)0.7 3.3BB EEV R k I -≈=Ω,恰为电阻标称值(4)212124:3:2CCBB R V V VR RR R ==+∴=取R 2为R i 下限值的3倍可满足输入电阻的要求,即R 2=22.5k ,R 1=33.75k ;112110=0.1,60,40cc B B V VIR I mA R K R K IR -===Ω=Ω由 综上:取标称值R1=51k ,R2=33k (5) 25T T eE CV V r I I =≈=Ω(6)从输入电阻角度考虑:,取(获得4V 足够大的正负信号摆幅)得:从电压增益的角度考虑:>15V/V,取得:;为(二).电路频率特性(1) 电容与低频截止频率取;(三).参数指标验算过程由已确定的参数:=+10V cc V , 5.1L R k =Ω,10,600i S V mV R ==Ω,计算得:,所有参数符合指标.四、实验步骤与过程(一).实验电路仿真:1. 代入参数的实验电路2.直流工作点Q:2.1仿真类型与参数设置:选择时域瞬态分析(Time domain),由于交流小信号的频率为1kHZ, 设置仿真时间为2个周期,0-2ms,扫描步长为0.02ms,精度足够 2.2图像处理:将交流小信号源断开,分别观察IC,VCE,VBE,VC,的波形, 利用标尺(toggle cursor)得到仿真值为:IC=0.892V,VCE=2.38V,VBE=0.622V,VC=5.45V3.交流参数分析:3.1仿真类型与参数设置:选择频域分析(AC SWEEP),要将电压源由给定频率的VSIN源换成可供频率扫描的V AC,幅值设定为10mV;为得到完整频域特性,扫描频率选择对数扫描,从1HZ到100MHZ,采样点设置为10, 3.2图像处理(其他图像略去,只摘取需要用到标尺工具的复杂图像)(1).电压增益:观察V2(RL)/V1(RS)的频域波形,用标尺得出1Khz时的电压增益为17.607;在直流分析中,设置y轴变量为max(V2(RL))/max(V1(RS),利用标尺得到电压增益为178.55mv/9.993mv=17.87;(2).上下限截止频率与通频带:同样是上面的频域增益波形,利用orcad自带的信号处理函数可以得到:Fl=26.24877HZ,FH=1.99MHZ,由于FL相对较小,通频带近似为FH(3).输入电阻:观察V(VS+)/I(C1)的频域波形,利用标尺可得,当信号源的频率为1Khz时,输入电阻Ri=7.6816kΩ4.数据处理与误差分析IC VCE VBE VC AV FL RI理论计算值0.917 2.210.7 5.32320.24268.305电子仿真结果0.892 2.380.622 5.4517.8926.257.6816相对误差0.0272630.0769230.0238590.1161070.0096150.075063计算可得除VCE 外直流工作点的相对误差约为2.5%,而频幅特性相对误差约为10%,较大;直流工作状态的误差主要是由于将VCE 直接认定为0.7V 导致的,而交流特性是由三极管直流工作点决定的,且计算时忽略了电容对电路产生的影响,且忽略厄利效应,所以会有至少3类误差的叠加,导致误差较大.(二).实际电路测试:1.测试原理:(注释:由于事先不知道实际测试电路所用三极管放大倍数只有160的,而我设计是用100的,所以在测试时无法利用我的设计方案,采用了另一个设计方案,附在报告最后.)1.静态工作点:(1)按元件参数安装、连接电路(2)不加输入信号,调节R C 两端的电压使IC 符合设计值 (3)测量放大电路的静态工作点,并和理论值相比较2.电压增益:(1)保持静态工作点不变,利用示波器观察输入信号波形,调节信号源,使输出信号为频率1kHz,幅值30MV 的正弦波.(2)输入、输出波形用双踪显示观察,指出它们的相位关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报告课程名称:_电路与电子实验___________指导老师:_ _________成绩:__________________实验名称:__三极管共射放大电路_______实验类型:__________ ____同组学生姓名:__________一、实验目的和要求(必填)二、实验内容和原理(必填)三、主要仪器设备(必填)四、操作方法和实验步骤五、实验数据记录和处理六、实验结果与分析(必填)七、讨论、心得一、实验目的和要求1.掌握放大电路静态工作点的测量与调整方法,了解在不同偏置条件下静态工作点对放大电路性能的影响。

2.学习放大电路的电压放大倍数和最大不失真输出电压的测量方法。

3.学习放大电路输入、输出电阻的测量方法以及频率特性的测量方法。

二、实验内容和原理仿真电路图实验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_______静态工作点变化而引起的饱和失真与截止失真1. 静态工作点的调整和测量 : 调节R W1,使Q 点满足要求(I CQ =1.5mA)。

测量个点的静态电压值2. R L =∞及R L =2K 时,电压放大倍数的测量 : 保持静态工作点不变!输入中频段正弦波,示波器监视输出波形,交流毫伏表测出有效值。

3. R L =∞时,最大不失真输出电压V omax (有效值)≥3V : 增大输入信号幅度与调节R W1,用示波器监视输出波形、交流毫伏表测出最大不失真输出电压V omax 。

4. 输入电阻和输出电阻的测量 : 采用分压法或半压法测量输入、输出电阻。

5. 放大电路上限频率f H 、下限频率f L 的测量 : 改变输入信号频率,下降到中频段输出电压的0.707倍。

6. 观察静态工作点对输出波形的影响 : 饱和失真、截止失真、同时出现。

三、主要仪器设备示波器、函数信号发生器、12V 稳压源、万用表、实验电路板、三极管9013、电位器、各种电阻及电容器若干等四、操作方法和实验步骤 准备工作:a) 修改实验电路◆ 将K 1用连接线短路(短接R 7); ◆ R W2用连接线短路;◆ 在V 1处插入NPN 型三极管(9013);◆ 将R L 接入到A 为R L =2k ,不接入为R L =∞(开路) 。

b) 开启直流稳压电源,将直流稳压电源的输出调整到12V ,并用万用表检测输出电压。

c) 确认输出电压为12V 后,关闭直流稳压电源。

d) 用导线将电路板的工作电源与12V 直流稳压电源连接。

e) 开启直流稳压电源。

此时,放大电路已处于工作状态。

实验步骤1.测量并调整放大电路的静态工作点a) 调节电位器R W1,使电路满足I CQ =1.5mA 。

为方便起见,测量I CQ 时,一般采用测量电阻Rc两端的压P.降V Rc,然后根据I CQ=V Rc/Rc计算出I CQ。

b)测量晶体管共射极放大电路的静态工作点,用表格记录测量值与理论估算值。

2.测量放大电路的电压放大倍数Av保持静态工作点不变,放大电路S端输入频率约为1kHz、幅度约为30mV的正弦波信号V s。

接信号后测量a)R L开路,输出端接示波器,监视Vo波形,当波形无失真现象时,用交流毫伏表分别测量V s、V i、V ’o电压值,将其值记录在下表中,并计算电压放大倍数Av。

b)接入R L=2k,采用上述方法分别测量Vs、Vi、Vo电压值,将其值记录在下表中,并计算R L=2k时的电压放大倍数Av。

c)用示波器双踪观察Vo和Vi的波形,测出它们的大小和相位。

并将波形画在同一坐标纸上。

3.测量R L=∞时的最大不失真输出电压Vomax测量方法:使R L=∞,增大输入信号,同时调节R W1,改变静态工作点,使波形Vo同时出现饱和与截止失真。

然后,逐步减小输入信号Vi,当无明显失真时,测得最大不失真输出电压Vomax、输入电压Vimax、计算放大倍数Av并与前项所测得的结果进行比较,两者数值应一致;断开输入信号Vi,依据静态工作点的测量方法,测得I CQmax值。

4.输入电阻和输出电阻的测量(1) 放大电路的输入电阻Ri 的测量放大电路的输入电阻Ri可用电阻分压法来测量,图中R为已知阻值的外接电阻,用交流毫伏表分别测出Vs和Vi,则可计算出输入内阻若R为可变电阻,调节R的阻值,使Vi=1/2Vs,则Ri=R。

这种方法称为半压法测输入电阻。

(2) 放大电路的输出电阻Ro 的测量放大电路的输出电阻可用增益改变法来测量,分别测出负载开路时的输出电压V‘o和接入负载R L后的输出电压Vo5.放大电路上限频率f H、下限频率f L的测量通常当电压增益下降到中频增益0.707倍时(即下降3dB)所对应的上下限频率用 f H和 f L表示。

则f H 与f L之间的范围就称为放大电路的通频带宽度BW。

(1) 在R L=∞条件下,放大器输入端接入中频段正弦波,增大输入信号幅度,监视输出电压Vo保持不失真。

用交流毫伏表测出此时输出电压值Vo;(2) 保持信号源输出信号幅度不变,改变信号源输出频率(增加或减小),当交流毫伏表测数的输出电压值达到V o×0.707值时,停止信号源频率的改变,此时信号源所对应的输出频率即为上限频率f H或下限频率f L。

6.观察静态工作点对输出波形的影响在R L=∞情况下,将频率为中频段的正弦信号加在放大器的输入端,增大输入信号幅度,监视输出电压V o保持最大不失真的正弦波(输出正弦波幅度尽量大)。

(1) 将电位器R W1的滑动端向下端调,可使静态电流I CQ下降,用示波器观察输出波形是否出现失真、记录此时的波形,并测出相应的集电极静态电流 (测量集电极静态电流时,需要断开放大器的输入正弦信号 )。

若失真不够明显,可适当增大输入信号。

(2) 将电位器R W1的滑动端向上端调,可使静态电流I CQ增大,观察输出波形失真的变化,记录此时的波形,并测出相应的集电极静态电流。

记录两种情况下的输出波形和相对应的集电极静态电流。

说明截止失真与饱和失真的形状有何区别和集电极偏置电流的大小对放大电路输出动态范围的影响。

五、实验数据记录和处理1.静态工作点的测量及理论估算值2.用示波器双踪观察Vo 和Vi 的波形,测出它们的大小和相位3.测量R L =∞时的最大不失真输出电压VomaxICQmax(mA) Vi(max)(mV) Vo(max)(V)Av 1.6512.7852.1443167.74.输入电阻和输出电阻的测量Ri=R1*V(i)/(V(s)-V(i))=5100*9.769/(23.264-9.769)=3691.9欧姆 RO=(VO ’/VO-1)*RL=(1.4966/0.5754-1)*2000=3201.9欧姆5.放大电路上限频率f H 、下限频率f L 的测量当RL=∞时,记录输入信号频率f =1kHz 时的电压输出值,用示波器监视的幅值,保证输入电压幅值不变,如在测量过程中出现变化,需要及时调整Vi 的幅值。

增大Vi 频率,使Vo 下降到0.707Vo 时,对应的信号频率为输出电压的上限频率fH ;同理,减小Vi 频率,使下Vo 降到0.707Vo 时,对应的信号频率为输出电压的下限频率fL 。

实验时,RL=2k ,输入信号Vo=578.0mV ,0.707Vo=408.7mV ,Vi=9.668mV ,在测量过程中,用示波器监测V BQ (V) V BEQ (V) V CEQ (V) I CQ (mA) 理论估算值3.394 0.6754.331 1.500 测量值3.310.624.321.497测试条件实测值(有效值)理论值V s (mV ) V i (mV )V ’o 或V o (V )V omax (V )A vA vR L =∞ 23.264 9.769 1.4966 1.833 153.2 175.543R L =2kΩ 23.264 9.573 575.4mV 705.5mV 60.168.813Vi幅值,同时配合调节其幅值和频率,至Vo近似等于408.7mV,得到fL=137.1HZfH=152kHZ附:2. R L=∞时Vi和Vo的波形R L=2k时Vi和Vo的波形电路仿真得到的理论AvR L=2k时R L =∞时3. 测量R L =∞时的最大不失真输出电压VomaxFrequency10Hz30Hz100Hz 300Hz 1.0KHz 3.0KHz 10KHz 30KHz 100KHz 300KHz 1.0MHz 3.0MHz 10MHz 30MHz 100MHzv(A)/v(H)020406080电路仿真5个不同幅值下的结果4. 输入电阻和输出电阻的测量时,之前测出的VsTime48.0ms48.2ms 48.4ms 48.6ms 48.8ms 49.0ms 49.2ms 49.4ms 49.6ms 49.8ms 50.0msV(A)-5.0V0V5.0V电路仿真输入电阻10mV0VSEL>>-10mVV(S)200K-200K48.0ms48.2ms48.4ms48.6ms48.8ms49.0ms49.2ms49.4ms49.6ms49.8ms50.0ms5100*V(H)/( V(S)-V(H))Time输出电阻RL=100meg时RMS(V(A))TimeRL=2k时RMS(V(A))TimeRO=(VO’/VO-1)*RL=(383.797/150.412-1)*2000=3103.4=3.1034k 5.放大电路上限频率f H、下限频率f L的测量(R L=2k)放大电路上下限的测量电路仿真RL=100meg时FH=15.360MHZFL=91.862HZ RL=2k时FH=38.484MHZ FL=95.353HZ FrequencyDB(V(A) / V(H))Frequency10Hz30Hz100Hz300Hz 1.0KHz 3.0KHz10KHz30KHz100KHz300KHz 1.0MHz 3.0MHz10MHz30MHz100MHz DB(V(A)/V(H))10203040六、实验结果与分析1、静态工作点的测量结果与理论仿真差距不大,测量时也比较成功,没有遇到什么大的障碍。

2、测得的在带负载和开路下的电压放大倍数Av符合实际,虽与仿真有所偏差仍可接受。

其中测深入电压是信号过小,在示波器上显示的波形受其他因数干扰较明显,会有较多毛刺且间隔均匀。

3、在最后回来测此静态工作点下以及在其他静态工作点下的最大电压时出现问题,饱和失真临界在示波器上容易识别,可是截止失真的临界比较模糊。

于是,我在示波器上测输出电压的+width和period,可是+width很容易就大于period的一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