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的榕树说课稿

合集下载

《故乡的榕树》教案

《故乡的榕树》教案

《故乡的榕树》教案学习目标:1.体会作者借“榕树”所抒发的浓浓的乡思、乡恋;2.借鉴回忆性散文“寄情于物”的写法。

一、导入新课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黄河浪先生的一篇散文——《故乡的榕树》。

从文章的标题可以看出,本文的写作对象是(榕树),但这榕树不是植物园中的,而是“故乡”的榕树。

由此我们可以猜测出作者黄河浪先生很可能是一位远在异乡的游子,这样的角色身份就影响了他在写作时不可能仅仅就榕树写榕树,而要借榕树写到故乡的人、事、物,表达自己的乡愁。

从文章中我们可以看出,作者离开家乡,旅居香港已经有30年了,30年来凝聚的思乡之情是非常厚重的。

那么在本文中,作者的思乡之情是如何借榕树表达出来的呢?这是我们这节课学习的重点。

先来看这一课的学习目标。

二、研习新课(一)快读课文,思考:1.引起作者思乡之情的触发点是什么?(用榕树叶制成的哨笛)2.作者写了榕树下的哪些事?事:划船烧纸钱治癣折树枝乘凉度夏夜(二)朗读课文,思考:1.作者借写榕树下的事写到了哪些人?人:伙伴女人母亲农人2.作者回忆这些人,抒发了什么情?这些情感具有什么特点?情:伙伴——天真无邪的友情女人、母亲——细腻深厚的亲情农人——淳朴、悠闲的乡情作者叙述了许多与故乡的榕树有关的人和事,普通的百姓、天真的童趣、细腻的亲情、淳朴的风土人情,是作者割不断的故乡情结。

榕树,成了作者回忆友情、亲情、乡情的载体,由此我们可以得出本文的艺术特色——寄情于物。

(三)分析“寄情于物”的作用教师朗读,请同学们比较这两片写榕树的文章。

从形式(表现手法)、内容(表达的思想感情)来考虑。

榕树泰戈尔喂,你站在池边的蓬头的榕树,你可曾忘记那小小的孩子,就像那在你的枝上筑巢又离开了你的鸟儿似的孩子?你不记得他怎样坐在窗内,诧异地望着你深入地下的纠缠的树根么?妇人们常到池边,汲了满罐的水去,你的大黑影便在水面上摇动,好象睡着的人挣扎着要醒来似的。

日光在微波上跳舞,好像不停不息的小梭在织着金色的花毡。

《故乡的榕树》教案

《故乡的榕树》教案

《故乡的榕树》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诗歌《故乡的榕树》。

(2)理解诗歌的主题和情感,体会诗人对故乡的眷恋之情。

(3)分析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和艺术特色。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诗歌内容。

(2)学会从诗歌的语言、形象、情感等方面进行赏析。

(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诗人对故乡的热爱和眷恋,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2)学会珍惜故乡的美好时光,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

(3)提高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培养团结协作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诗歌《故乡的榕树》的背诵与默写。

(2)诗歌主题和情感的理解与体会。

(3)诗歌中修辞手法和艺术特色的分析。

2. 教学难点:(1)诗歌中细腻情感的表达和感悟。

(2)修辞手法和艺术特色的深入分析。

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诗歌《故乡的榕树》的作者和背景。

(2)激发学生对故乡的回忆和情感,引导学生进入诗歌学习。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韵律和情感。

(2)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了解诗歌中的生僻词语和背景知识。

3. 合作探讨:(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诗歌中的意象、情感和修辞手法。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进行分享和交流。

4. 诗歌赏析:(1)教师引导学生从语言、形象、情感等方面对诗歌进行赏析。

(2)学生举例分析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5. 情感体验:(1)学生分享自己对于故乡的情感和回忆。

(2)教师引导学生体会诗人对故乡的眷恋之情,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四、作业布置1. 背诵诗歌《故乡的榕树》。

2. 写一篇关于故乡的作文,可以是回忆、描述或感悟。

五、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分析教学效果和学生反馈,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改进,以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果。

1. 学生能够流利地朗读和背诵诗歌《故乡的榕树》。

故乡的榕树说课稿范文

故乡的榕树说课稿范文

故乡的榕树说课稿范文一、说教材1、《故乡的榕树》是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十五课的内容。

这篇文章描写了作者童年时代故乡的一棵榕树,以及榕树对作者的影响。

通过此文,可以引发学生对故乡、童年回忆以及植物的思考和情感共鸣。

2、教学目标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学生对故乡和自然的理解,我制定了以下三点教学目标:①认知目标:理解并朗读流利准确的文本,理解文章表达的意义和情感。

②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培养学生对故乡和植物的情感体验和表达能力。

③情感目标:让学生通过阅读理解文章,体会作者对故乡和榕树的深情之情,表达和分享自己对故乡和植物的情感。

二、说教法学法本节课的教法:情感教育法、导读法;学法:合作学习法、情感体验法。

采用情感教育法和导读法可以引发学生对故乡和植物的情感共鸣,帮助学生在情感的引领下更好地理解和吸收文本内容;学生通过合作学习和情感体验,可以更全面地体会和表达对故乡和榕树的情感。

三、说教学准备在教学过程中,我准备了相关故事的图片、榕树的图片、故乡的图片等多媒体教具,以直观呈现教学素材,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和思考。

四、说教学过程1. 环节一、情感导入,引发学生对故乡的思考和回忆。

我将展示一张故乡的照片,让学生观察照片,想起自己的故乡,然后跟他们分享我的故乡回忆。

接着,我将引导学生进行回忆和分享,让他们在情感中准备进入文章阅读。

2. 环节二、导读文本,引导学生理解故事的情节和情感。

首先,我会给学生展示文章的标题和作者,并请学生朗读标题。

然后,我会介绍故乡的榕树的背景,并让学生思考为何这篇文章叫做《故乡的榕树》。

接着,我会导读文章,重点讲解一些词语和句子的意义和情感色彩,引导学生体会文章的情感。

3. 环节三、深入阅读,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和情感体验。

在学生理解了文章的大致内容后,我会进行深入的阅读讨论。

我会提出一些问题,如:作者为什么会对故乡的榕树有如此深的感情?榕树对作者有什么样的影响?学生可以自由发表自己的观点,进行合作讨论,激发对文章情感的进一步体会。

《故乡的榕树》课文教案

《故乡的榕树》课文教案

一、教案基本信息《故乡的榕树》课文教案教学科目:语文年级:八年级课时:2课时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习并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

(3)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从文中提取关键信息,并进行合理的概括和归纳。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故乡榕树的热爱和怀念之情。

(2)培养学生的家乡情怀,增强对自然环境的保护意识。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课文的理解与分析,生字词的学习。

难点:课文中所运用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的理解与运用。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课文作者和作品背景。

(2)板书课文《故乡的榕树》,引导学生关注课题。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课文,解决生字词。

(2)教师检查生字词学习情况,并对重点字词进行讲解。

3. 合作探讨(1)学生分组讨论,概括课文内容大意。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4. 课文分析(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结构,概括段落大意。

(2)学生分享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5.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第二课时:1. 复习导入教师检查学生对上节课学习内容的掌握情况,导入新课。

2. 深入探讨(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2)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进行实例分析。

3. 情感教育(1)教师引导学生感受作者对故乡榕树的热爱和怀念之情。

(2)学生分享自己的家乡情怀,讨论如何保护自然环境。

4.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五、课后作业1. 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 结合课文内容,分析并总结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3. 写一篇关于自己家乡的短文,表达自己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六、教学评价1. 学生能够流畅地朗读课文,正确理解课文内容。

2. 学生能够熟练掌握生字词,并在阅读中正确运用。

故乡的榕树 PPT课件61(说课)

故乡的榕树 PPT课件61(说课)
故乡的榕树
黄河浪
说课人:屠美艳
说课步骤
一、说教材 二、说学情 三、说教法学法
四、说教学过程
五、说板书设计
一、说教材
1.地位、作用
本文是职专语文教材第二册第一单元的第 三篇课文,单元的话题是“构筑情感的驿站”, 旨在让学生铭记亲情、心怀乡情、珍惜友 情· · · · · · 从而丰富自己的情感世界!思乡怀旧是 散文常见的主题,作家黄河浪把思乡之情寄托 在榕树上,谱写了一支动人心肠的思乡曲。
划 船——伙伴 —— 天真无邪的友情
Hale Waihona Puke 有关“驼背榕树”的古老传 ——世代相传 说 母亲用汁液为孩子治癣 细腻深厚的亲情 祖母让我折枝祭祖先
农人们在榕树下的纳荫乘凉 ——淳朴悠闲的乡情 在榕树下度过的愉快的夏夜 ——纯真浪漫的童趣
的 思 乡 之 情
寄情 于物
感悟生活 交流时刻
请结合自己生活经历仿照本文 以某一景、物或细节作为载体,从 记忆深处寻找一份曾经的感动,说 一段话。
1、许多人企求着生活的完美结局,殊不知美根本不在结局,而在于追求的过程。 2、慢慢的才知道:坚持未必就是胜利,放弃未必就是认输,。给自己一个迂回的空间,学会思索,学会等待,学会调整。人生没有假设,当下即是全部。背不动的,放 下了;伤不起的,看淡了;想不通的,不想了;恨不过的,抚平了。 3、在比夜更深的地方,一定有比夜更黑的眼睛。 4、一切伟大的行动和思想,都有一个微不足道的开始。 5、从来不跌倒不算光彩,每次跌倒后能再站起来,才是最大的荣耀。 6、这个世界到处充满着不公平,我们能做的不仅仅是接受,还要试着做一些反抗。 7、一个最困苦、最卑贱、最为命运所屈辱的人,只要还抱有希望,便无所怨惧。 8、有些人,因为陪你走的时间长了,你便淡然了,其实是他们给你撑起了生命的天空;有些人,分开了,就忘了吧,残缺是一种大美。 9、照自己的意思去理解自己,不要小看自己,被别人的意见引入歧途。 10、没人能让我输,除非我不想赢! 11、花开不是为了花落,而是为了开的更加灿烂。 12、随随便便浪费的时间,再也不能赢回来。 13、不管从什么时候开始,重要的是开始以后不要停止;不管在什么时候结束,重要的是结束以后不要后悔。 14、当你决定坚持一件事情,全世界都会为你让路。 15、只有在开水里,茶叶才能展开生命浓郁的香气。 16、别想一下造出大海,必须先由小河川开始。 17、不要让未来的你,讨厌现在的自己,困惑谁都有,但成功只配得上勇敢的行动派。 18、人生最大的喜悦是每个人都说你做不到,你却完成它了! 19、如果你真的愿意为自己的梦想去努力,最差的结果,不过是大器晚成。 20、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21、每个人都有潜在的能量,只是很容易:被习惯所掩盖,被时间所迷离,被惰性所消磨。 22、不论你在什么时候开始,重要的是开始之后就不要轻言放弃。 23、恨别人,痛苦的却是自己。 24、每天醒来,敲醒自己的不是钟声,而是梦想。 25、你不能拼爹的时候,你就只能去拼命! 26、如果人生的旅程上没有障碍,人还有什么可做的呢。 27、我们无法选择自己的出身,可是我们的未来是自己去改变的。励志名言:比别人多一点执着,你就会创造奇迹 28、伟人之所以伟大,是因为他与别人共处逆境时,别人失去了信心,他却下决心实现自己的目标。 29、人生就像一道漫长的阶梯,任何人也无法逆向而行,只能在急促而繁忙的进程中,偶尔转过头来,回望自己留下的蹒跚脚印。 30、时间,带不走真正的朋友;岁月,留不住虚幻的拥有。时光转换,体会到缘分善变;平淡无语,感受了人情冷暖。有心的人,不管你在与不在,都会惦念;无心的 情,无论你好与不好,只是漠然。走过一段路,总能有一次领悟;经历一些事,才能看清一些人。 31、我们无法选择自己的出身,可是我们的未来是自己去改变的。 32、命好不如习惯好。养成好习惯,一辈子受用不尽。 33、比别人多一点执着,你就会创造奇迹。

《故乡的榕树》教案(通用13篇)

《故乡的榕树》教案(通用13篇)

《故乡的榕树》教案(通用13篇)《故乡的榕树》篇1教学目标1、体会文中作者浓浓的乡情。

2、把握形散神聚的特色。

3、把握回忆性散文的思维特点,学习回忆性散文的写作方法。

4、品味作品的语言和情感,模仿创作。

教学过程课前播放:《那就是我》一、导入 1分钟关山迢迢,挡不住想家的心情,岁月流淌,淘不尽对家乡的眷恋;句句乡音,缕缕乡情,伴随着漂泊的游子默默走过异乡的风风雨雨....最容勾起他们思乡情的,或者那一盏渔火,或者是那一朵浪花,或者是那一缕炊烟,或者,就是香港作家黄河浪的那《故乡的榕树》(板书课题)二、走近作者 2分钟黄河浪:原名黄世连,曾用笔名洪荒等,香港作家。

1941年生于福建长乐县,中学时酷爱文艺,出版过诗集《海外浪花》、《大地诗请》。

1979年,本文荣获香港第一届中文文学奖散文组冠军。

(成为冠军的理由是什么?)三、走进文本(一)那树——与榕树凝眸(理清回忆性散文的思路)7分钟1、理清文章的思路和层次。

文章第几小节点题?课文写了几个地方的几棵榕树?明确:1-2 住所榕树眼前3-11故乡榕树回忆12-13 住所榕树眼前2、这几棵榕树,重点写了哪棵?它有何特点?5 、6、7三段分别从哪个方面表现它的特点?明确:驼背的榕树特点是“奇特”,三段分别表现其形状奇,传说奇,功用奇。

3、本文是一篇很出色的借物抒情的回忆性散文,三个部分衔接过渡自然。

文章是怎样过渡的?找出过渡句:① 第三段是过渡段。

其中,由眼前的榕树和哨音自然引发相关联想,“我的心却像一只小鸟,从哨音里展翅飞出去……停落在故乡熟悉的大榕树上。

我仿佛又看到……看到……”这些词句,像一座桥,把眼前景物与思想情怀联系起来,过渡得巧妙自然。

②“那样的日子不会再回来了”一句,总结了上文,表明了回忆的结束。

“我仿佛刚刚从一场梦中醒转,身上还留有榕树叶隙漏下的清凉,但是我确实知道,这一觉已睡过了三十年,而人也离乡千里万里外了”一句,和上面的夏夜和上文中的“梦乡”描写承接,衔接自然、巧妙。

高中语文《故乡的榕树》教案

高中语文《故乡的榕树》教案

高中语文《故乡的榕树》教案一、教学目标1. 通过学习《故乡的榕树》,让学生理解并掌握作者对故乡的眷恋和对榕树的深情描绘。

2.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提高他们对散文语言、情感和结构的分析能力。

3. 通过分组讨论、汇报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口头表达能力。

4. 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环境,增强对生态环境保护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分析课文《故乡的榕树》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2)欣赏作者对榕树的细腻描绘和深情赞美。

(3)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对故乡的眷恋之情。

2. 教学难点:(1)理解作者通过榕树这一载体表达的故乡情感。

(2)分析课文中的象征手法和修辞手法。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课文背景、分析课文内容、讲解课文中的象征手法和修辞手法。

2. 讨论法:分组讨论课文主题、汇报讨论成果。

3. 欣赏法:引导学生欣赏课文中的精美语句。

4. 实践法:布置课后写作,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创作。

四、教学准备1. 课文:《故乡的榕树》全文。

2. 相关资料:关于榕树的知识、作者简介、课文背景。

3. 教学设备:多媒体投影仪、笔记本电脑。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榕树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榕树。

(2)简要介绍课文背景和作者简介。

(3)提问:同学们对故乡有什么眷恋之情?故乡有哪些令你们难忘的景物?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勾画出自己觉得最美的句子,并在课堂上分享。

3. 课堂讲解(1)讲解课文内容,分析作者对榕树的描绘和赞美。

(2)讲解课文中的象征手法和修辞手法。

4. 分组讨论(1)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故乡情感,分组讨论。

(2)每组选出一个代表,汇报讨论成果。

5. 课堂小结(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让学生掌握课文的主题和思想感情。

(2)布置课后作业:以“故乡的某一景物”为主题,进行写作训练。

六、教学拓展1. 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推荐相关文学作品,如其他描写故乡的散文、诗歌等,以丰富学生的文学素养。

《故乡的榕树》ppt说课稿

《故乡的榕树》ppt说课稿

2013粤教版必修二《故乡的榕树》ppt说课稿br高中语文课堂教学说课《故乡的榕树》说课提纲课题:故乡的榕树中山市坦洲中学梁瑜一.教材内容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散文教学在高中语文教材中的地位主要体现在其基础性;作用主要体现在其工具性。

2.教学目标的定位目标1:体会作者借“榕树”所抒发的浓浓的乡思、乡恋目标2:体味、借鉴散文“借物抒情”的写法3.教学重难点的确定重点:体会作者借“榕树”所抒发的浓浓的乡思、乡恋难点:体味、借鉴散文“借物抒情”的写法二.教法学法分析三.教学过程分析1.激情引入,感触乡情. 1:回忆已学过的有关思乡的诗文《故乡的榕树》1979年,黄河浪的散文《故乡的榕树》荣获香港第一届中文文学奖散文组冠军获奖后,被海外十多家报刊转载3.走进文本,感知内容. (2)朗读课文,思考:1: 1——2段的序幕里突出的背景是什么?画面中怎样的情?(明确:是榕树。

亲切、幸福的感情。

写狗是为了烘托情。

)2:引起作者思乡之情。

《故乡的榕树》教案

《故乡的榕树》教案

《故乡的榕树》优秀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让学生通过阅读《故乡的榕树》,理解并体会作者对故乡的热爱和怀念之情,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1.2 教学内容课文《故乡的榕树》的阅读与理解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探讨作者对故乡的情感表达第二章: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故乡的榕树》的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2.2 教学难点理解并体会作者对故乡的热爱和怀念之情分析课文中的隐喻和象征手法第三章:教学过程与方法3.1 教学过程1. 课前预习:让学生预习课文《故乡的榕树》,了解作者和作品背景。

2. 课堂讲解:教师对课文进行详细讲解,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3.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4. 课堂总结:教师总结课文的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

3.2 教学方法讲授法:教师对课文进行详细讲解,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评价方式课堂参与度:学生课堂发言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小组讨论: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和贡献。

课后作业: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的写作表达。

4.2 评价标准课堂参与度:积极参与课堂讨论,主动发言。

小组讨论:积极投入讨论,能够提出有深度的问题和观点。

课后作业:能够准确理解课文,表达出自己的感悟和理解。

第五章:教学资源5.1 教学资源课文《故乡的榕树》文本作者和作品背景资料相关文学评论和分析文章5.2 教学工具投影仪:用于展示课文文本和相关资料白板:用于记录学生讨论的要点和总结教学PPT:用于展示作者和作品背景资料及分析图表第六章:教学活动设计6.1 导入活动教师通过展示故乡的榕树图片,引起学生对故乡的联想和兴趣。

6.2 主体活动学生朗读课文《故乡的榕树》,感受语言的美和情感的真挚。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如比喻、拟人等。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讨论作者对故乡的情感表达。

《故乡的榕树》语文教案

《故乡的榕树》语文教案

《故乡的榕树》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通过阅读《故乡的榕树》,让学生了解并感悟作者对故乡的深厚感情以及对榕树的独特描绘。

2.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提高他们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

3. 引导学生学习作者观察生活、感悟生活的方法,培养他们的写作兴趣和创作能力。

二、教学重点:1. 理解并感悟《故乡的榕树》的主题思想。

2. 分析并欣赏作者的描绘手法和语言特色。

三、教学难点:1. 理解作者对故乡的深厚感情及其在文中的体现。

2. 分析作者观察生活、感悟生活的方法。

四、教学准备:1. 课文《故乡的榕树》全文。

2. 相关背景资料、图片等。

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思考:你们对故乡有什么特殊的感情?有没有什么特别的事物让你对故乡难以忘怀?2. 教师简要介绍课文作者和背景。

二、初读课文1. 学生自读课文《故乡的榕树》。

2. 教师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解答学生的疑问。

三、学习课文1. 学生讨论并回答问题:课文主要讲述了什么内容?作者对故乡的榕树有何情感?2.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描绘榕树的特点和作者的情感表达。

四、课堂小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2. 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写一篇关于自己故乡的榕树的短文,培养他们的写作能力。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上节课的学习内容的掌握。

2. 引导学生思考:故乡的榕树在你们心中是怎样的存在?二、深入学习课文1.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描绘手法和语言特色。

2. 教师引导学生欣赏并评价课文中的精彩语句。

三、课堂小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欣赏。

2. 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选择一棵对自己有特殊意义的树,写一篇关于它的短文,培养他们的写作能力。

一、复习导入1. 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前两节课的学习内容的掌握。

2. 引导学生思考:你们认为故乡的榕树代表了什么意义?二、综合讨论1. 学生分组讨论,总结课文主题思想和作者的情感表达。

说课课件-故乡的榕树

说课课件-故乡的榕树

3、围绕故乡的榕树 写了哪些景物?抒 发了怎样的情感?
小溪——童年嬉戏过
鹅卵石——儿时把玩的
少女——邻家小姐妹 小鸭子——儿时小伙伴 小石桥——儿时走过的 石碑——小时候看过的 小石狮子——儿时抚摸过
亲 快 切 乐 的 —— 的 风 童 景 年
品读赏析 思考讨论
1.两棵老榕树是什么样子的?
2.为什么我们对驼背老榕树分外有感情?
2.说一说自己家乡印象深刻的
景、人、事.
3.写家乡的景,抒发爱家乡的感情.
谢谢
顽 强 地 活 着
载 着 童 年 的 梦 想
舍 己 庇 护 故 乡 人
朗读概括 (7---10)
围绕故乡的榕树作者写了 哪些故乡的人、事?抒发了
作者怎样的感情?
祈 求 榕 树 之 神
榕 树 汁 治 癣
折 树 枝 祭 祖
农 人 树 下 乘 凉
愉 快 的 夏 夜
归纳问题
探究文本 借景抒情
榕树周围的景色
两棵榕树
榕树下的人、事
———— 思乡之情

抒发
感悟文本 绵绵思乡情
故乡桥头苍老的榕树啊!
遭遇:雷电袭击 状态:顽强 象征:故乡人坚强 性格。 榕树船:童年欢乐 传说:神秘色彩
板书设计
故乡的榕树
黄河浪
住所 左近的 榕树
联想
故乡的 榕树 (景人事)
浓浓思乡情
借景抒情
说写练习
超越文本 我爱我家园
1.说一说有关故乡的诗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歌曲.
故乡的榕树
教学目标
1、体会作者真挚深沉的思乡之情,
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2、学习课文借景抒情、寓情于景的

高中语文《故乡的榕树》教案

高中语文《故乡的榕树》教案

高中语文《故乡的榕树》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1. 理解课文《故乡的榕树》的主题思想和内容。

2. 提高阅读和理解现代文学作品的能力。

3. 培养对故乡和自然的热爱和珍惜之情。

1.2 教学内容1. 课文《故乡的榕树》的阅读与理解。

2. 分析课文中的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

3. 讨论课文中的故乡和榕树的意义。

第二章:教学步骤与方法2.1 教学步骤1. 导入:介绍作者和课文背景。

2. 阅读课文: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大意。

3. 分析课文:讲解课文中的重点和难点。

4. 讨论:学生分组讨论课文中的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

5. 总结:教师总结课文的主要内容和教学重点。

2.2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课文中的重点和难点。

2. 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力。

3. 案例分析法:分析课文中的具体案例,深入理解主题思想。

第三章:教学评估与反馈3.1 教学评估1. 课堂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2.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和思考能力。

3.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的写作或阅读任务,巩固学习成果。

3.2 教学反馈1. 学生反馈:收集学生的意见和建议,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

2. 自我反馈:教师自我评估教学效果,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第四章:教学资源与材料4.1 教学资源1. 课文文本:《故乡的榕树》原文。

2. 参考资料:相关的研究文章和评论。

3. 多媒体教学:图片、音频和视频等多媒体材料。

4.2 教学材料1. 课文解读:提供详细的课文解读资料,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2. 思考题:提供相关的思考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探讨。

第五章:教学计划与安排5.1 教学计划1. 课时安排:本章节共需4个课时。

2. 教学进度:每个课时完成相应的学习内容和教学目标。

5.2 教学安排1. 第一课时:导入和阅读课文。

2. 第二课时:分析课文和讨论主题思想。

3. 第三课时:总结课文内容和作业布置。

4. 第四课时:学生展示作业和反馈。

《故乡的榕树》教案

《故乡的榕树》教案

《故乡的榕树》教案教案:故乡的榕树一、教学目标1.了解并理解《故乡的榕树》这篇短篇小说的主要内容。

2.学会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及人物关系。

3.分析小说中使用的修辞手法,并理解其在文本中的作用。

4.培养学生对于家乡情感的认同,增强对家乡的热爱。

二、教学重点1.学生能够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及人物关系。

2.学生能够理解修辞手法在文本中的作用。

三、教学难点1.学生能够理解小说中植物的象征意义。

2.学生能够运用修辞手法分析文本。

四、教学准备1.教学PPT。

2.教材《故乡的榕树》。

3.黑板和粉笔。

五、教学步骤步骤一:导入(10分钟)1.播放一段关于家乡的短视频或者图片,唤起学生对家乡的回忆和情感。

2.通过提问导入:“你们家乡有什么标志性的建筑物或者植物吗?你们对家乡的哪个地方最有感情?”步骤二:导读(10分钟)1.让学生先读一遍《故乡的榕树》,并思考以下问题:故事发生在哪里?主要人物有哪些?2.把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归纳榕树在这个故事中的象征意义。

步骤三:分析人物形象(15分钟)1.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包括阿庆和修女,并找出一些支持材料。

2.请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引导他们分析人物形象,如:修女是怎样的人?她对阿庆有何影响?步骤四:分析人物关系(15分钟)2.让学生讨论故事中修女“对阿庆说不出话是因为她不会说汉语吗?”的原因是什么?步骤五:分析修辞手法(15分钟)1.指导学生分析小说中使用的修辞手法,如比喻、夸张、拟人等。

2.请学生在小说中找出使用了修辞手法的句子,并解释其作用。

步骤六:总结归纳(10分钟)1.请学生回顾整个故事的情节和情感,并就这个故事表达他们的感受。

2.让学生用一句话总结《故乡的榕树》的主题。

六、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理解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和人物关系,并能够分析修辞手法在文本中的作用。

同时,通过活动的设计,学生也能够增强对家乡的热爱和认同。

但是,为了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可以增加一些互动环节,更好地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参与,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高一语文《故乡的榕树》公开课教案(通用4篇)

高一语文《故乡的榕树》公开课教案(通用4篇)

高一语文《故乡的榕树》公开课教案(通用4篇)高一语文《故乡的榕树》公开课教案(通用4篇)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

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高一语文《故乡的榕树》公开课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高一语文《故乡的榕树》公开课教案篇1一、教学目标(一)体会作者对于大陆故乡和乡亲们的真挚眷念的感情。

(二)注意眼前景和故乡情的联结点,掌握文章情以物兴、寄情于物的写法。

(三)体会文章语言的诗意。

二、课文难点、重点分析(一)本文的结构与思路是怎样的?分析:全文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3段):由眼前的景物引出对故乡榕树的怀念。

这三段是全文的引子,作者缓缓地把读者也带进了自己的回忆之中。

第二部分(第4~10段)围绕故乡的榕树,描述了有关的人和事,寄托着作者的思乡之情。

这一部分是主体,共分四个层次。

第一层次(第4段)写故乡榕树四周的景色。

这是一个过渡段。

两个“我怀念”交待了榕树四周的环境:溪畔的景物,桥上的景物,这一段故乡景色的描写,清晰地烘托出榕树的背景:小溪、鹅卵石、洗衣和汲水的少女、鸭子、石桥、石碑、栏杆上的小石狮子……写出这闽东农村特有的风光,为刻画榕树涂抹了一层底色。

第二层次(第5、6段)具体而细致地刻画榕树。

在着力渲染了榕树四周环境之后,作者马上回到榕树,写“站在桥头的两棵老榕树”。

一棵略写,一棵详写。

细致描绘了那棵被称为“驼背”的老榕树,接着再叙儿时和小伙伴把老榕树当作船划的趣事,“船”驶进了五彩缤纷的梦中,使文章充满了浓郁的诗情画意,寄托着作者无限的情思。

第6段,进一步叙述这棵老榕树的传说:玉皇大帝用雷火烧死藏在树洞中的蛇精,给这榕树增添了美丽的神话色彩。

因为是村中最老的老人说的,小时的作者深信不疑,字里行间,露出稚拙的童真,也唤起了读者的亲切感。

第三层次(第7、8、9段)写有关榕树的人和事。

对故乡榕树的怀念,其实是对故乡和亲人的怀念。

高中语文《故乡的榕树》教案

高中语文《故乡的榕树》教案

高中语文《故乡的榕树》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故乡的榕树》的基本内容,把握作者对故乡榕树的描写和情感表达。

(2)学会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故乡的热爱和怀念之情。

(2)培养学生珍视亲情、友情,懂得感恩的情感态度。

二、教学重点1. 课文《故乡的榕树》的基本内容及其主题思想。

2. 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

三、教学难点1. 课文中一些生僻词语的理解。

2. 课文中深层次的情感内涵的把握。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课文的基本内容,阐述课文的主题思想。

2. 互动讨论法:分组讨论,分享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3. 案例分析法: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

五、教学过程1. 课堂导入(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课文《故乡的榕树》的作者及写作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15分钟)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勾画出生僻词语,做好笔记。

3. 课堂讲解(25分钟)教师讲解课文的基本内容,阐述课文的主题思想,解答学生的疑问。

4. 分组讨论(15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交流对作者情感态度的看法。

5. 案例分析(1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6. 课堂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课堂教学内容,强调重点知识点。

7. 课后作业(课后自主完成)六、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教学过程进行反思,思考教学方法的适用性,学生反馈的意见,以及教学进度的控制等方面,以期在下次教学中做出相应的调整,提高教学质量。

七、教学评价八、教学拓展1. 推荐学生阅读其他关于故乡的文学作品,如《红楼梦》、《围城》等,以拓宽视野,加深对故乡主题的理解。

2. 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参观当地的榕树,让学生亲身体验榕树的魅力,激发对故乡的热爱之情。

《故乡的榕树》说课稿

《故乡的榕树》说课稿

《故乡的榕树》说课稿一、教材情况分析:1 .本文语言优美但篇幅较长,所以宜片段朗诵,不宜全文诵读。

(读一遍需近20 分钟)2 .本文用了不少引起回忆的衔接句,但片段之间的内在联系并不明显。

所以宜由教师点拨,使学生理解。

二、学生情况分析:高一学生多半能体验思乡情绪,也能感受到文章很美,但他们自己往往“眼前有景道不出”,“心中有情不会抒”。

所以教学本文意在启迪如何以我手写我情。

三、教学目标1 .理解文章选材特点:(榕树多、奇)2 .理解文章组材特点:(物→事→情)3 .品味文章语言的特点:(情韵悠长、描写细腻)四、教法媒体选择及课时安排1 .点拨、诵读教法2 .投影胶片等3 .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 2 — 3 分钟)思乡怀旧是散文常见的主题。

人们常借别具深意的物或富有特色的景来抒发思乡之情,比如萧乾的友人因为当年住北京总布胡同时,院里有一棵枣树,所以她把思乡之情寄托在“枣核”这一物上;香港作家黄河浪,因为生于榕树之乡福建,而把思乡之情寄托在榕树这种景上。

他故乡的榕树有什么奇异之处,使他激情澎湃、文思涌动,写下本文呢?请大家一起从第 5 节浏览至第10 节。

二、故乡的榕树有什么奇异之处?(15 分钟左右)明确:驼背的榕树形状奇,传说奇,功用奇;另一棵树也为农人遮阳歇凉提供场所,为我幸福酣眠提供场所。

它们在我心中,不仅仅是树,还是理想的启迪放飞者,道德的见证教化者,爱心的赐予传达者,农人的庇护慰安者,夏夜的造境催眠者。

榕树,汇聚了浓浓的友情、亲情、乡情,是我永远不会忘记的故乡风物之一。

这部分回忆片段犹如一个个电影分镜头,回忆画卷徐徐展开。

三、为什么不直接以《忆故乡》或《故乡的回忆》为题?(20 分钟左右)明确 A 作者所怀念的人、事、物莫不与榕树相关,对故乡的怀念是通过对榕树的怀念来表达的。

所以,用《……的榕树》作标题,准确、贴切。

B 这样的标题含蓄、深情,有艺术感染力。

C 此外,榕树在文章结构方面也起了重要作用。

故乡的榕树教学教案

故乡的榕树教学教案

故乡的榕树教学教案故乡的榕树教学教案故乡的榕树教学教案1教学目标1、把握作者触景生情的构思特点2、学习本文围绕主旨选择材料进行写作的方法2、培养学生选材立意,提炼主旨的能力3、领会作者以故乡的榕树为寄托所抒发的游子思乡的深情。

4、培养学生欣赏故乡风土人情的美教学重难点独具匠心的构思优美生动富于抒情色彩的文学语言所展现的景、事、情交融的意境。

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内容和步骤一、导入思乡怀旧是散文常见的主题。

人们常借别具深意的物或富有特色的景来抒发思乡之情,比如萧乾的友人因为当年住北京总布胡同时,院里有一棵枣树,所以她把思乡之情寄托在“枣核”这一物上;香港作家黄河浪,因为生于榕树之乡福建,而把思乡之情寄托在榕树这种景上。

他故乡的榕树有什么奇异之处,使他激情澎湃、文思涌动,写下本文呢?请大家一起从第5节浏览至第10节。

二、自读探究1、故乡的榕树有什么奇异之处?明确:驼背的榕树形状奇,传说奇,功用奇;另一棵树也为农人遮阳歇凉提供场所,为我幸福酣眠提供场所。

它们在我心中,不仅仅是树,还是理想的启迪放飞者,道德的见证教化者,爱心的赐予传达者,农人的庇护慰安者,夏夜的造境催眠者。

榕树,汇聚了浓浓的友情、亲情、乡情,是我永远不会忘记的故乡风物之一。

这部分回忆片段犹如一个个电影分镜头,回忆画卷徐徐展开。

2、为什么不直接以《忆故乡》或《故乡的回忆》为题?明确:A作者所怀念的人、事、物莫不与榕树相关,对故乡的怀念是通过对榕树的怀念来表达的。

所以,用《……的榕树》作标题,准确、贴切。

B、这样的标题含蓄、深情,有艺术感染力。

C、此外,榕树在文章结构方面也起了重要作用。

3、请看课文1—4节和11—13节,分析课文是如何拉开回忆的序幕,又如何收起回忆的画卷的。

明确:(1)从第3节开始回忆。

(2)1—2节的序幕里突出的背景是什么?画面中流动着怎样的情?(明确:是榕树;浓郁、幸福的感情。

写狗是为了烘托情。

)(3)第3节是故乡榕树的一个特写镜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层铺垫,明显地体现出学生与文本的情感共鸣, 而这种共鸣因为有了生命主体参 与,又可以进一步激发主体的生命体验, 使他们在本质上产生道德情感: 对自己 家乡的热爱之情。 有过这样的审美和道德情感体验的主体一定比那些缺乏体验的 主体,更能生成有价值的道德判断能力和道德行为。 这是一切牵强附会的德育渗 透无法做到的。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改进措施: 1. 今后的教学中,将会更加注重朗读训练,提高学生个性化朗读水平。 2. 仿写练习注重形神兼备。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本文的难点是品味本文富有文采的句段,赏析出现的语言超常搭配。 四. 说教法 教学有法而教无定法。 任何一节课的教学都不可能采用单一的教学方法, 对 于《故乡的榕树》这篇优美的散文,我选择采用诵读法、提问法、讲授法、引导 法、讨论点拨法、探究拓展法。 五. 说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播放满文军《望乡》 )回想一下,你的记忆中有哪些诗歌是抒写乡情乡愁 的? (举例):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 李白《静夜思》
《故乡的榕树》是一篇触景生情、思乡怀旧的散文。散文的特点是“形散神 不散”。所谓“形”是指散文选材自由、灵活,材料是“散”的。所谓“神”是 指主题明确、集中。怎样迅速准确地抓住散文的“神”呢 ?可以从抓中心句、关 键句入手,比如课文最后三段,它们是理解这篇散文主旨的关键。
我认为《故乡的榕树》一文,作者是由眼前住所的榕树,想起故乡的榕树及 当时的人和事,抒发了对故乡深情的思念。
(一)作者简介 简单介绍下作者的生平, 使学生对黄河浪有一定的了解, 对理解文章思想也 是有帮助的。 (二)正音 专生的预习习惯不是很好, 一些字词的注音及意思不会自己去弄懂, 故而把 一些学生容易读错的字列出来供其参考与学习。 (三)根据课题,思考问题 在预习课文的基础上, 学生基本都能找出本文所写的是故乡的榕树, 表达的 是对故乡的思念。 ( 四) 思乡作品赏析 学生已经初步感受到了作者的思乡之情, 联系古今的一些思乡名作感受这种 古今长叹的思乡之情。 我用到了李煜《虞美人》等著名诗歌。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故乡的榕树》说课是《故乡的榕树》 。下面,我将从教材、教学目标、教
学重难点、教法及教学过程、板书设计、教学反思七个方面展开。 一.说教材 《故乡的榕树》是江苏省教育出版的中职语文教材第一册第二单元第五课。
本单元是学会感知和领会,体会情感。 “注重情感体验”是《语文课程标准》课 程标准对语文教学提出的一项重要要求。
故乡的榕树 黄河浪
儿子:童年的现实的快乐 “我”:童年往事的快乐 第二人称,浓浓的乡愁——强烈效果 寄情于物:景、事、情
语言:如诗 既直观、简洁,又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七.教学反思 教学效果 : 1. 课堂上的朗读满足学生的表现需求,提高其自信心和表达能力; 2. 基本上达到了预定的目标 ----- 引导学生通过仿写去体会作者寄寓的 浓浓思乡情,学生的仿写做的还是比较成功的。 存在不足: 1. 仿写中出现了只注重形式,忽视了内容的现象; 2. 教师对学生的点评缺乏到位的点评,本是课堂精彩的地方却跨过去 了。
二. 说教学目标 根据本课的文体特征及大纲的要求,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 学会抓住文章线索, 理清文章思路的阅读方法, 体会文章语 言的诗意。 2 过程与方法:掌握文章情以物兴、寄情于物的写法 3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作者对于大陆故乡和乡亲们的真挚眷念的感情。 学情分析:在这篇课文之前,学生已经学了《荷塘月色》 《我的空中楼阁》 等优美的散文,有了一定的散文鉴赏能力,所以要求学生在朗读品味的基础上, 选出最喜欢的一段文字进行评价,可以从字词品读、修辞、意境等方面阐述,挖 掘出字里行间流露出的作者的情感。 三. 说教学重、难点 我认为, 本文的教学重点有二: 一是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 二是找出与故乡 的榕树有关的人与事,体会作者的思想之情。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 杜甫《月夜忆舍弟》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 崔颢《黄鹤楼》
( 引入)关山迢迢,挡不住想家的心情;岁月流淌,淘不尽对家乡的眷恋。 作家黄河浪离开家乡,旅居香港已经有 30 年了, 30 年来凝聚的思乡之情是非常 厚重的。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品读《故乡的榕树》,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是如何借 榕树表达出来的呢?(展示榕树图片)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五)课文分析 1.整体感知阶段 在学生自读的基础上, 思考文中一共写了哪些地方的榕树, 并找出文中重要 的两处过渡句,从而理清本文的写作思路。 2 . 讨论研究阶段 这是本课的重要环节,我设计了两个大问题。第一,围绕故乡的榕树,作者 写了与之相关的哪些事情?第二,通过写故乡的人和事,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感 情? 通过两个问题的回答, 引导学生总结本文的写作特色——情以物兴、 寄情于 物。这篇散文写久居异乡的“我” ,带着小儿子在大榕树下散步,由眼前景引出 故乡情, 这眼前景和故乡情的触发点、 联系点就是榕树, 作者把对故乡和乡亲们 的深情厚意都寄托在榕树上,通过对榕树的描写抒发思乡之情。 情以物兴,寄情于物,首先要求作者有真情实感, “不精不诚,不能感人” 。 作者的感情是真挚的、热烈的、蓄积在胸,不得不发。榕树写得愈美,爱乡,思 乡之情就愈加跃然纸上。虽是写景,却“句句是情、字字关情” 。无论是写景、 写物、写人、写事无不渗透着浓郁的思乡之情,从而形成整篇文章的基调,以情 为经纬把故乡琐碎平凡的生活掠影贯串起来。 3.品读欣赏阶段 让学生在朗读品味的基础上, 选出最喜欢的一段文字进行评价, 可以从字词 的品读、修辞等角度去体会作者的匠心独运和思乡之情。 这个环节最能体现学生的阅读功底和表达能力。 讨论之后播放罗大佑演唱的余光中的《乡愁四韵》 ,在音乐声中一起感受浓 浓的乡愁乡情。 利用多媒体的效果, 创设了富有诗意的, 有着浓浓的乡愁氛围的 音乐情境, 在这个空间中, 余光中的诗和罗大佑的音乐中的那种乡愁、 乡情和乡 思,随着音乐符号,流过学生的心灵,留下了深刻的印记,这是更深层面的心灵 对话。任何的道德说教都无法起到这样的效果。 4.知识迁移 请以某一景、物或细节作为载体,从记忆深处寻找一份曾经的感动。 从具体的教学效果看, 学生感受体验了文本的语言美、 情感美。 然后通过层
5.作业布置 风在路上,人在风中,生命不断拐弯,故乡总在身后。故乡总是具体的,在 人们的记忆中, 她就是一棵小树一朵云彩, 一缕炊烟,一种产物……假如有一天, 你要离开你的家乡,你会记住家乡的什么“物”?假设 30 年后的你,在异乡, 每当有月亮的晚上, 故乡之歌的主角又是哪个呢?请模仿本文创作手法, 选取一 典型事物,写一篇寄情于物的怀旧之作,字数不限。 “述文相效,自古而然” ,习作模仿范文是读写结合的一条重要经验。朱熹说: “古人作文作诗,多是模仿前人而作之。盖学文既久,自然纯熟。 ”所以我运用 了教材这一典范,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使学生触类旁通,学以致用。 六. 板书设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