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市教育教学工作总结表彰大会上的发言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全市教育教学工作总结表彰大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在第22个教师节即将到来之际,我们在这里隆重召开庆祝第二十二个教师节暨全市教育教学工作总结表彰大会,总结一年来全市教育教学工作,表彰先进集体和先进教育工作者,部署加快我市教育发展工作任务。

在此,我代表市委、市政府,向受到表彰的先进集体和个人表示热烈的祝贺!向全市广大教育工作者致以节日的问候!刚才,市教育局**同志和**同志分别就全市教育教学工作作了总结和部署,我完全同意。

希望各镇、各部门学校结合自身实际,认真抓好落实。

下面,就加快全市教育发展问题,我再讲几点意见。

一、肯定成绩,明确差距,增强建设教育强市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一年来,全市广大教育工作者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争创三先”的工作目标,自加压力,负重拼搏,扎实苦干,开拓创新,教育各方面工作都取得了显著成绩。

一是强力推进教育重点工程,办学条件进一步优化,奠定了教育可持续发展的新格局。

“十五”期间,省、市、县三级联动,投资10多亿元,先后实施了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布局调整、“三新一亮”、“六有”和“校校通”工程建设。

今年初,我市又全面启动了农村中小学体育器材、艺术教育器材、理化生实验设备和图书资料“四项配套工程”建设,目前已取得阶段性成果。

教育重点工程的实施,优化了中小学办学条件,为我市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是强化教育教学管理,教学质量不断提升,打造了教育领先**的新品牌。

坚持一手抓办学条件的改善,一手抓教学质量的提高,双管齐下,多措并举,各级各类学校教育教学成绩稳步提高。

今年,我市高考、中考继续保持着**领先地位,中考均分居**市各县、市、区之首;高考多项指标在**领先,实现了“三连冠”。

**的教育教学质量得到了社会与群众的认可,在**乃至周边地区享负盛誉。

三是开展名优学校创建活动,优质资源进一步放大,构筑了教育跨越发展的新平台。

以名优学校创建为契机,各中小学和幼儿园高定位,早启动,快发展,形成了各级各类学校统筹发展、全面攀升的良好态势。

仅去年一年,我市就有近30所学校分别创建成为国家级重点职业中学、省示范幼儿园、省实验小学、省现代化示范初中、省三星级高中和**市模范学校。

优质教育资源的快速扩充,进一步满足了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需求。

四是关爱救助贫困家庭,教育公平体系进一步健全,构建了济困助学的新机制。

市委、市政府将济困助学列入“民心工程”,加强领导,快速推进。

教育系统的广大教职工,情系贫困学子,奉献殷殷真情,积极开展结对帮扶、济困助学活动,全市3万余名孤贫学童从中受益,政府牵头、教育运作、社会各界积极参与的济困助学新机制已在我市全面建立。

我市教育战线的每一个进步,教育事业的每一项成绩,都是广大教育工作者攻坚克难、埋头苦干的结果,都是各级各部门重视教育、支持教育的结果。

特别是广大一线教师,辛勤耕耘,无私奉献,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了不平凡的业绩。

在此,我代表市委、市政府向全市16000名光荣的人民教师表示衷心的感谢!向关心支持教育事业的各级、各部门和社会各届致以崇高的敬意!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我市的教育工作与市委、市政府的要求相比,与先进地区相比,与人民群众的期望相比,还有较大的差距。

主要表现在:幼儿教育入学率、高中阶段入学率相对较低,优质教育资源供需矛盾仍很突出;城乡教育发展不平衡,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流生辍学还没有从根本上得到遏制,师资水平亟待提高。

对于存在的问题,我们要认真研究,制定对策,尽快解决。

在刚刚召开的全市干部大会上,市委、市政府提出了“全面领跑苏北,全面实现三先”的奋斗目标。

各镇、各部门和全市广大教
育工作者要站在建设教育强市的高度,站在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切实增强教育事业加快发展的责任感、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和进位争先的使命感,坚定信心,加压奋进,推动教育事业率先实现“两个全面”,谱写**教育事业的新篇章。

二、创新思路,狠抓关键,加快建设教育强市的新进程
“十一五”期间,是我市教育工作继续领跑**、跻身江北先进行列的关键时期。

在前有标兵、后有追兵的竞争态势下,各镇、各部门和广大教育工作者要创新教育工作思路,改进教育管理办法,狠抓教育关键环节,落实教育优先举措,加快推进建设教育强市新步伐。

一是创新教学管理,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教育教学质量关系到学生的前途和家庭的希望。

中考和高考就是群众衡量我们教育工作成绩的一把尺子,就是全市人民满意不满意的重要标准。

要牢固确立“质量第一”的理念,旗帜鲜明地引导学校和教师抓素质、抓质量、抓升学,形成名师荟萃、人才辈出、竞相发展的生动局面。

要进一步深化新课程改革,加强中小学教育教学质量监控,提高教育教学整体水平。

特别要做好高中新课改的推进工作,立足现实,着眼未来,创新管理机制和教学方法,为我市2008年乃至更远将来高考成绩的不断提升积蓄实力,备足后劲。

坚持服务“三农”方向,继续深化农村教育综合改革,“普、职、社”三教协调发展。

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培养更多的合格人才。

二是贯彻新《义务教育法》,一着不让地做好控流止辍工作。

近年来,我市农村中小学流生辍学现象有蔓延趋势,个别乡镇和学校还较为严重,这要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要深入开展新《义务教育法》宣传活动,使之家喻户晓,人人皆知。

要继续健全“双线三级”控流止辍工作机制,确保控辍工作不漏空白,不留死角。

继续开展城乡学校“结对子”、师生“献爱心”和社会救助失学儿童系列活动,杜绝因贫辍学现象的发生。

创新办学体制,义务教育要坚持以政府举办为主,进一步扩大优质教育资源;非义务教育要实行更加灵活、开放、多样的办学体制,保证所有学生都有学可上、上得起学,让更多的群众享受教育发展成果。

三是加强师资建设,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的稳定教师队伍。

大力实施人才强教战略,完善灵活开放的教师管理体系,健全教师继续教育制度,加快培养和引进一批教学名师和学科带头人。

要加强师德建设,大力宣传先进典型,进一步培养教师爱岗敬业、教书育人的高尚精神,全面提高教师素质,使教师们真正成为广大学生的良师益友,成为全社会共同尊敬的群体。

要千方百计改善广大教师特别是农村教师的福利待遇,帮助教师解决工作生活中的实际困难,稳定教师队伍,将广大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更好地发挥出来。

四是做好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免收学杂费工作,确保群众受益。

对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免收学杂费,是中央、省、**市和我市市委、市政府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大局出发作出的重要决策,是一件惠及广大农民和农村学生的大好事。

各级、各部门学校要抓住重点环节,落实关键措施,确保做到:免费对象一个不漏,免费项目一个不少,免费标准一分不降,落实时间一天不拖。

我市将进一步提高公用经费保障水平,规范收费行为,做好扶困助学工作;完善农村中小学教师工资保障机制,确保补助经费全部纳入预算,确保经费渠道合理,确保资金管理使用到位。

五是加强学校安全及周边环境治理,为师生创造良好的教学生活环境。

各镇、各学校要牢固树立“安全重于泰山”观念,开展“安全文明学校”创建活动,保证校舍安全、设施安全、消防安全、食品安全、交通安全。

要加强安全教育,提高师生们的安全防范和自我保护意识。

加强学校卫生防疫工作,确保学校不发生传染病流行和重大卫生安全事故。

继续开展“黑网吧”集中整治行动,严厉查处接纳未成年人进入行为。

深入持久地开展扫黄打非活动,不断净化图书音像文化市场。

公安、工商、城管、文化管理等部门要发挥各自职能作用,加强校园周边环境的治理,为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三、强化领导,健全制度,努力实现**教育强市发展的新跨越
建设教育强市,率先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时间紧迫、任务艰巨、责任重大。

各镇、各
部门学校要进一步理清工作思路,牢固树立责任意识、时间意识,加大工作力度,加快实施进度,强化业绩考核,确保率先实现教育强市发展目标任务。

一是要建立明确的目标责任制。

各镇、各学校要立足实际,放眼长远,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教学水平较好学校,要跳出**抓教学,跳出**抓教学,站在全省抓教学,与强的比,与快的赛,与优的争,增强追赶省市先进的责任感;教学水平较差的学校,要不服输,不怕苦,不畏难,切实增强不甘落后、奋起追先的紧迫感和使命感。

市教育局要发挥职能作用,加强对全市教育教学工作的督促、检查和指导,促进全市教育事业的协调发展。

二是要建立严格的考核奖惩制度。

市委、市政府出台的《关于建立镇级人民政府教育导评估和考核制度的意见》规定,从2005年起建立对镇级人民政府教育工作督导评估和考核制度,主要是督导考核各镇政府在增加教育投入、改善办学条件、普及义务教育、保障校园安全和治理教育环境等方面的情况。

各镇要加强对教育工作的领导,做到责任到位、投入到位、措施到位。

加大教育乱收费治理力度,巩固教育乱收费治理成果。

严肃查处乱收费、乱摊派问题,坚决杜绝挤占、挪用教育经费的现象。

市委、市政府将每年组织一次教育工作督导评估,结果向社会公布,严格兑现奖惩。

三是要建立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

教育是一项综合性工程,是全社会的共同事业。

各级、各部门单位要切实树立“教育优先”的观念,密切配合,形成合力。

市计经贸部门要将教育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支持其优先发展。

财政部门要充分发挥公共财政的保障职能,为教育发展与改革提供必要的资金支持。

农林、科技、劳动、人事等部门要在劳动实习基地、实用技术培训、劳动力输出、人事编制等方面提供支持,优化服务。

新闻媒体要加大教育宣传报道力度,形成正确的舆论导向,为教育健康发展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同志们,加快建设教育强市,是全市人民寄予我们的热切希望;率先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是时代发展赋予我们的历史责任。

让我们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思想再解放,目标再调高,力度再加大、措施再落实,努力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实现我市“两个全面”的奋斗目标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