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上海市松江区高三二模语文作文范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年上海市松江区高三二模语文作文范文作文题:

人在适应自然和社会的过程中,总结了许多宝贵的经验,但这些经验也可能会阻碍我们的认识和发展。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对此的思考。

要求:(1)自拟题目;(2)不少于800字。

作文范文:

逃离经验主义(65-58-61.5)

自古至今,人们总偏爱于不断地总结经验。所谓经验,是指人在适应自然和社会的过程中,基于已有的经历所得出的针对某种现象往往有影响的建议与规律。但在我看来,我们应该逃离经验主义。

(评析:开篇引材料,抓准关键词作精准的概念界定,并开门见山亮观点)

诚然,宝贵的经验往往具有指导意义。正如唐太宗所言:“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但我们总倾向于一味依赖经验,陷入经验主义之中,这就会阻碍我们的认识和发展了,我们更应逃离这样的经验主义。

(第二段用“诚然”一词较为思辨地肯定经验的价值和意义,随即笔锋一转剖析“一味依赖经验,陷入经验主义”的危害,再次表明自己的立场观点。)

首先,经验具有时代与时间的局限性。经验的本源来自于人不断适应自然和社会的过程。但自然和社会却是不断在变化的。除此,经验的得出是基于现在看过去,并不能承担起预测未来的作用。根据幸存者偏差理论,经验往往是片面的。很多成功喜欢将自己的成功经验归结为努力,但那些不成功人士中难道不存在努力的人吗?由此可见,经验往往没有人们想象得那么可靠。

其次,来自于他人的经验不一定适合自己。我们一味要求按照他人的经验行事,却不考虑自身的个性与不同,所取得的效果往往是适得其反的。

同时,经验主义限制了自身多元发展的可能性。根据鸟笼逻辑所定义,人们往往会按照自己的惯性办事。此处的“惯性”有一大半便来自于自身经验,一味按自身经验办事,换句话说,便是相信自己的没有改变与突破的可能性。而当人们如此相信之时,正是自己限制了自己人生中无限的可能性。

(文章主体部分作者从主客观角度即时代的变化、个性的不同来作原因分析,并妥帖地运用“幸存者偏差理论”和“鸟笼逻辑”,并精准地指出“经验往往是片面的”和“惯性”的危害,提高了文章的理论水平。不足之处,“其次”一段的内容不够丰厚深刻。)

罗素曾言:“参差百态乃是幸福本源,但经验化,追求的却是固定的模板化与高度的一致性。”试问,当所有的事情都以经验处之,我们该如何获得对这个世界不一样的,不断深入的认识?我们又该如何对自己的潜能具有把握的机会?我们该如何发展自身呢?

我们该如何对待经验呢?从中汲取养分,但不断改造与纠正,从每一次的改造运用后再次找出问题而完善,使之根据时间不断更改,也趋向于与自身的融合,而不是一味陷入经验主义的大网中,我想,这或许是最理智的态度了。

逃离经验主义,打造量身定做,为自己解放更多认识和发展的可能性。

(结尾部分,作者从方法论的角度思考追问,水到渠成地总结了主体部分关于时代和个性的分析。再次点题,回扣材料,首尾呼应,表明立场。)

顺其发展,择之精华(52-64-60)

在时代的发展中,我们凭借前人的经验总结让这条发展之路走得更平稳一些。殊不知,正是这些宝贵的经验也会成为我们阻碍发展的障碍。(第一段开门见山,简要地引出材料的核心概念——经验,并且表明了观点,只是“成为我们阻碍发展的障碍”这个词非常怪异,表达不清。)

我们大部分提倡“经验主义”,是因为看到了经验的宝贵之处,所谓“经验”是指人们在发展和不断尝试中作的总结。鲁迅先生说这世上本没有路,但先人用智慧和汗水为我们趟出了一条安全可行的经验之路。这无疑是人们适应自然,适应社会过程中凝练出的精华,它让我们有效地归避(应为“规避”)不必要的风险,减少无目的的尝试,提高效率,这样看来,所谓“经验”更像一种万金油型的参考模板,为我们处世待物提供范本。(这一段对“经验”进行了概念阐释,并且强调了“经验”的积极意义。)鲁迅先生曾叩问读者:从来如此便是对么?这是对上面所述的“经验主义”的叩问。依我之见,我们总结经验更可能会成为阻碍发展的障碍。(这一段由上文的“经验的宝贵之处”转入对其消极作用的反思,引出下文的具体阐释。但过渡较生硬,而且“经验”并不等于“经验主义”,上文并没有对“经验主义”的阐释,这样论述的严谨性就打了折扣。)

其一,时代的进步与变革越发迅速,过去总结的经验未必适用于现在。经验固然宝贵,但仍需要依据时代进步而不断优化的。早期中国适应自然与社会发展的经验在于“小农经济”,但时代在发展,西方在无法阻挡地推行工业化,让我们不得不抛却“小农经济”之经验,开拓出工业化道路。(这一段从外部原因角度,分析经验对发展的阻碍,通过中西方经济发展模式的对比,强调经验的时代局限性。原因分析能有效地避免论述的空泛,但可惜表达凌乱。而且,西方推行工业化并不是中国抛却小农经济的必然理由,相反,地区差异也正是“经验”的适用局限性的另一个层面,作者此处的思考有些草率,不够严谨。)再之,依我之见,经验的可行性越高,适用范围越广,人们的认识越受限制。宝贵的经验为我们画下绝对安全的舒适圈,构建出无形的框架,让我们的认知限于其中,而忽略框架之外的风景,又说何开拓与探索。如纪伯伦所说:“人们自认为自由,却又无时不在枷锁之中。”宝贵的经验指这枷锁,限制了我们的认知,让我们忽略乃至全然不知外界之风景却自命自由。(这一段从内在原因角度分析论证经验阻碍发展。作者对所引用的名言做了切合本文核心概念的阐释,这一点很不错。)

可悲但我们不得不面对的现实是,在经验主义之下,我们对于重于探索的宽容度下降了。当经验足够宝贵与正确,万人追捧,很容易被奉为如同神谕圣旨般高高在上,不可侵犯。自此,不守经验者的一切开拓与探索皆为错误甚至罪行。正如《宽容序言》中的勇敢者,纵使其目光远大,选择正确,其最终结果却仍是弃尸山脚。这般盲目的“经验至上”又何尝不是对我们的进步与发展的限制呢?(这一段在上文基础上更深入一层,联系现实分析“经验主义”大行其道的社会原因,显示了作者对于社会现实的理解把握能力。如果能够从漫游者的角度进一步转到无知山谷中的村民角度,分析社会大众在问题上所应承担的责任,论述会更深入,更符合“经验至上是对进步与发展的限制”这一观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