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科学谁选择了它们教学设计
教科版科学六上《谁选择了它们》教学设计2
教科版科学六上《谁选择了它们》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谁选择了它们》是一篇关于生物适应环境的文章,通过讲述不同生物的生活习性和生活环境,让学生了解生物与环境的密切关系。
本文内容丰富,语言生动,易于引起学生的兴趣。
本节课是科学六上的教学内容,对学生来说,既有挑战性,又具有吸引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素养,对生物和环境有一定的了解。
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善于思考、探究,具备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
但同时,对于一些较为复杂的概念和原理,还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帮助。
三. 教学目标1.了解生物适应环境的基本原理。
2.能够分析不同生物的生活习性与生活环境的关系。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
4.增强学生对生态环境保护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生物适应环境的基本原理。
2.分析不同生物的生活习性与生活环境的关系。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生物与环境的密切关系。
2.案例分析法:以具体生物为例,分析其适应环境的特点和原因。
3.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4.观察法:培养学生观察生物和环境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生物的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2.准备教案、课件等教学资料。
3.准备课堂讨论的问题和案例。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视频等资源,引导学生关注不同生物的生活环境,激发学生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呈现文章内容,让学生了解生物适应环境的基本原理。
在此过程中,教师简要讲解,引导学生思考。
3.操练(10分钟)以具体生物为例,让学生分析其适应环境的特点和原因。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4.巩固(5分钟)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分析其他生物的生活习性与生活环境的关系。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5.拓展(5分钟)引导学生思考:人类如何保护生物的多样性?让学生提出建议,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六年级科学上册 谁选择了它们教案 教科版
六年级科学上册谁选择了它们教案教科版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分析,了解自然选择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培养学生对科学探究的兴趣和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3. 培养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1. 自然选择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观察和分析生物适应环境的能力。
教学难点:1. 自然选择原理在实际生物现象中的应用。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生物图片或视频等教学资源。
2. 学生准备笔记本、彩笔等学习工具。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展示PPT或播放视频,引导学生观察不同生物的特征,引发学生对生物适应环境的思考。
二、探究自然选择(15分钟)1. 教师简要介绍自然选择的原理,引导学生理解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的过程。
2.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不同生物特征与生存环境的关系,举例说明自然选择的过程。
三、案例分析(15分钟)1. 教师展示典型案例,如企鹅的黑白羽毛、鸟的喙形等,引导学生分析这些特征如何帮助生物适应环境。
2.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案例中生物特征的适应性,并解释自然选择如何作用于这些特征的形成。
四、实践探究(15分钟)1. 教师提出实践任务,如设计一个实验或观察身边的生物,探究自然选择在实际中的体现。
2. 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探究,记录观察结果和分析结论。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提出疑问或建议。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分析和实践,让学生了解了自然选择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培养了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确保教学效果。
注重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精神。
六、深入探讨自然选择(1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自然选择的过程,让学生举例说明自然选择如何在生物进化中发挥作用。
2.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自然选择在不同生物种类中的具体应用,如昆虫的翅膀、植物的种子等。
七、进化证据——化石(15分钟)1. 教师介绍化石的概念和作用,引导学生了解化石是如何形成的。
教科版科学六上《谁选择了它们》教案
教科版科学六上《谁选择了它们》教案一. 教材分析《谁选择了它们》是一节教科版科学六上的课程,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分析,了解生物适应环境的特点,以及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教材内容丰富,以学生熟悉的动植物为例,引导学生探究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科学思维。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生物的基本特征和生态环境的基本概念。
他们对生物和环境之间的关系有一定的了解,但缺乏系统性的认识。
此外,学生对观察和实验的方法有一定的掌握,但在观察过程中,往往缺乏细致、全面的观察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生物适应环境的特点,掌握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实验等方法,探究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关爱生物的情感,提高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生物适应环境的特点,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进行全面、细致的观察,以及分析生物适应环境的具体实例。
五. 教学方法1.观察法:引导学生观察生物和环境的特点,发现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2.实验法:通过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生物适应环境的过程。
3.讨论法:分组讨论,引导学生深入分析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4.讲授法:讲解生物适应环境的特点,阐述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六. 教学准备1.教材、PPT等相关教学资料。
2.生物模型、图片等教具。
3.实验器材:如显微镜、放大镜等。
4.小组讨论卡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一组生物与环境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提问:“你们认为,生物和环境之间有什么关系?”2.呈现(10分钟)讲解生物适应环境的特点,阐述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通过PPT 展示相关实例,如沙漠中的植物、极地动物等。
3.操练(15分钟)分组进行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生物适应环境的过程。
如观察种子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的发芽情况。
教科版科学六上《谁选择了它们》教学设计1
教科版科学六上《谁选择了它们》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谁选择了它们》是教科版科学六上的一篇课文,主要讲述了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选择。
通过本文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到生物为了生存和发展,会根据环境的特点进行适应和选择。
教材内容丰富,插图生动,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物知识,对生物的基本特征和生态环境有一定的了解。
但针对具体的生物适应和选择机制,部分学生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方式,深入理解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选择。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选择现象,认识不同生物的特点及其适应环境的方式。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方式,培养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合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树立环保意识,认识到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增强对自然环境的敬畏之心。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选择现象。
2.难点:生物适应环境的具体方式和原因。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生动的场景,引导学生身临其境,激发学习兴趣。
2.观察法:引导学生观察不同生物的特点,培养学生观察能力。
3.讨论法:分组讨论,引导学生思考生物适应和选择的原因,培养学生合作能力和思维能力。
4.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生物适应和选择的案例,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六. 教学准备1.教学PPT:制作包含课文内容、插图、动画等的多媒体课件。
2.教学素材:收集相关生物适应和选择的案例、图片等。
3.分组讨论:提前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定一名组长。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生动有趣的生物图片,引导学生关注生物的特点,激发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阅读课文,引导学生关注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选择现象。
通过PPT展示相关插图,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小学科学六上《谁选选择了它们》教学设计
《谁选择了它们》教学设计一、教材简析本课是教科版教材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生物的多样化》的第7课。
这一课以同一种动物生活在不同的地方,表现出不同的形态结构这样一些有趣的现象为研究对象,让学生体会到环境发生改变动物的形态结构也相应发生变化,进一步认识多样的生物是由多样的环境造成的。
教材主要安排了三个内容:“青蛙的去与留”、“大自然选择了它们”和“选择改变着生物”。
二、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科学知识目标1.同一种生物生活在不同的地方,身体的形态结构也会有所不同。
2.环境发生变化,生物的形态结构也会发生变化。
3.了解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改变着生物,造就了生物的多样性。
科学探究目标1.知道通过分析资料获取信息,经过推理得出结论,并通过有效表达与他人交流自己的探究结果与观点。
2.能够小组合作设计实验方案并完善,并运用实验的方法验证推测。
科学态度目标1.在科学探究中主动与他人合作,积极参与交流和讨论,尊重他人的情感和态度。
2.在活动中使学生具有基于证据和推理发表自己见解的意识,乐于倾听不同的意见和理解别人的想法,实事求是,勇于修正与完善自己的想法。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感受大自然的生存法则,优胜劣汰、适者生存,意识到环境与生物的密切关系,增强环境保护意识。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指导学生分析资料,对问题寻求适当的解释,了解自然选择。
2、难点:了解“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改变着生物,造就了生物的多样性。
四、教学过程(一)活动一:青蛙的去与留1、出示两只青蛙的图片,分别是绿青蛙和黄青蛙。
让学生观察图中的两只青蛙,推测它们生活的环境。
2、设问:为什么不同环境中的青蛙体色不同呢?由此引出青蛙的故事:3、是谁促成了这样的演化?动物与环境有着怎样的关系?(二)活动二:大自然选择了它们1、出示“华南兔和北极兔”、“土狼和北极狼”的对比照片,让学生小组观察。
2.学生小组观察讨论。
3、设计实验明确实验步骤,解读实验报告单。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4.7《谁选择了它们》教学设计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4.7《谁选择了它们》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谁选择了它们》这一课是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中的一课,主要讲述了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选择。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了解到生物为了生存和繁衍后代,会对其生活环境进行选择,同时,环境也会对生物进行选择。
本节课通过具体的实例,让学生认识和理解生物与环境的相互适应关系。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科学知识基础,对生物和环境的关系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选择的具体实例和深入理解还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来进一步掌握。
此外,学生对于观察和实验的方法已经有一定的掌握,但在本节课中需要运用这些方法来更深入地了解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选择。
三. 教学目标1.了解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选择的概念。
2.能够通过观察和实验,分析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选择的实例。
3.理解生物与环境的相互适应关系。
4.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选择的概念。
2.如何通过观察和实验,分析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选择的实例。
五. 教学方法采用观察、实验、讨论和讲解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通过具体的实例,引导学生观察和实验,分析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选择的实例,从而深入理解生物与环境的相互适应关系。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生物标本或图片。
2.准备实验材料和设备。
3.准备PPT或黑板,用于展示和讲解。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些生物标本或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这些生物为什么会选择这样的生活环境?引出本节课的主题——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选择。
2.呈现(10分钟)通过PPT或黑板,呈现几个具体的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选择的实例,如北极熊的白色、鸟的彩色羽毛等。
同时,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和实验,分析这些实例中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选择。
3.操练(15分钟)引导学生进行实验,观察和分析更多的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选择的实例。
在实验过程中,教师给予指导和帮助,确保实验的顺利进行。
六年级科学上册 谁选择了它们教案 教科版
教案:六年级科学上册《谁选择了它们》教案(教科版)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自然选择的概念,理解自然选择的过程。
2.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交流和合作的能力。
3. 引导学生认识生物适应环境的重要性,树立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1. 自然选择的概念和过程。
2. 生物适应环境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1. 自然选择的过程。
2. 环保意识的培养。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实物标本等教学资源。
2. 学生分组,每组准备观察生物标本的工具。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PPT展示不同生物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生物有什么共同点?它们为什么选择这样的生活环境?2. 学生分享观察结果,教师总结:生物选择生活环境是为了生存和繁衍后代。
二、探究自然选择(1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生物标本,让学生了解生物适应环境的具体例子。
2. 学生分组讨论:生物是如何适应环境的?自然选择的过程是怎样的?3.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总结自然选择的过程: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
三、案例分析(10分钟)1. 教师呈现达尔文进化论的相关案例,引导学生分析案例中生物适应环境的原因。
2. 学生思考:生物适应环境对它们的生存和发展有何意义?3. 学生分享思考成果,教师总结:生物适应环境是自然选择的结果,有利于生物的生存和发展。
四、实践活动(10分钟)1.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校园或周边环境调查,观察不同生物的生活环境。
2. 学生记录调查结果,分析生物适应环境的特点。
3. 学生分组讨论:如何保护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环境?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总结自然选择的概念和过程。
2. 学生分享自己的收获和感悟,教师总结:生物适应环境是自然选择的结果,我们要尊重自然规律,保护生态环境。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讨论、实践活动等方式,让学生了解了自然选择的概念和过程,认识到生物适应环境的重要性。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和交流,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环保意识。
六年级科学上册 谁选择了它们教案 教科版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自然选择的概念,理解生物适应环境的原因。
2.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
3. 引导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释自然现象,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教学重点:1. 自然选择的概念。
2. 生物适应环境的原因。
三、教学难点:1. 自然选择的过程。
2. 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释自然现象。
四、教学准备:1. 教材《谁选择了它们》。
2. 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不同的生物有不同的特征。
2. 新课导入:介绍自然选择的概念,引导学生理解生物适应环境的原因。
3. 案例分析:分析具体案例,让学生了解自然选择的过程。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运用科学知识解释自然现象。
5. 总结提升: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引导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释自然现象。
6.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作业,巩固所学内容。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自然选择的原因和过程。
2. 利用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自然选择的概念。
3. 组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4. 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释自然现象。
七、评价方法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思考问题和回答问题的表现。
2. 小组讨论评价:评价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观点阐述、沟通交流等。
3. 课后作业评价:检查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掌握程度,以及运用科学知识解释自然现象的能力。
八、教学反思1. 反思教学目标是否明确,教学内容是否适合学生。
2. 反思教学过程是否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教学方法是否有效。
3. 反思学生参与度是否高,学生对自然选择的概念和生物适应环境的原因是否理解。
4. 针对教学中的不足,提出改进措施,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九、拓展活动1. 组织学生进行户外观察,寻找身边的自然选择现象。
2. 开展科学小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自然选择的过程。
3. 邀请专家进行讲座,让学生深入了解自然选择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六年级科学谁选择了它们教学设计.doc
六年级科学谁选择了它们教学设计六年级科学谁选择了它们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科学概念●同一种生物生活在不同的地方,身体的形态结构也会有所不同。
●环境发生变化,生物的形态结构也会发生变化。
●了解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改变着生物,造就了生物的多样性。
过程与方法●运用实验的方法验证推测。
情感、态度、价值观●意识到环境与生物的密切关系,增强环境保护的意识。
【教学重点】知道同一种生物生活在不同的地方,身体的形态结构也会有所不同。
知道环境发生变化,生物的形态结构也会发生变化【教学难点】了解“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改变着生物,造就了生物的多样性。
【教学准备】图片,幻灯片为每组准备2个大小不同的球形烧瓶、2个温度计。
【教学过程】一、引入、今天我们的堂来了很多客人,两只青蛙也来凑热闹了,(点击幻灯片1 2只青蛙)一见这么多人,不好意思,想回家,却找不到回家的路了,谁能帮帮它们找到既安全又舒适的家(请同学回答并上来贴青蛙图)2、你为什么要这样选3、其他同学有不同的意见吗二、自主探究、青蛙的去与留(1)、师提及青蛙呀,我有个问题一直搞不清楚,为什么不同地方青蛙的颜色不一样呢请同学们借助P84的图片资料和文字说明,找找原因,并把你的研究发现在小组里交流一下,然后派代表把你们组通过分析得出的结论告诉我,行吗(2)学生回答上述问题。
(随机出示第2张幻灯片青蛙变化图)2、大自然选择了它们(1)导语刚才我们了解到黄青蛙和绿青蛙是因环境发生变化而出现的。
我这里有一组狐狸的照片,同学们你们了解这几种狐狸吗(出示幻灯片3狐狸)(2)观察图中这几种狐狸,比较它们有什么不同的特征(3)、这三只狐狸的形状、大小都不相同,猜测一下,它们各生活在怎样的环境(4)、三种狐狸生活在不同的环境中,可能的原因是什么()、究竟猜得对不对呢我们来看资料(依次出示五带图红狐五带图灰狐五带图北极狐)期间请三个同学读三只狐狸的资料。
(6)、刚才我们也看出来,北极狐的耳朵比其他两种狐狸小,科学家经过长时间的研究,发现(点击出示幻灯片生物学家文字叙述部分)(7)、为什么生长在不同的环境中会有不同的体型特征呢(再次出示五带图)(8)小组讨论交流一下,并汇报。
六年级科学上册 谁选择了它们教案 教科版
教案:六年级科学上册《谁选择了它们》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生物适应环境、环境影响生物以及生物影响环境等基本概念。
2.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热爱自然、关爱环境的情感。
二、教学内容1. 生物适应环境:生物为了生存和发展,会对其生活环境进行适应。
2. 环境影响生物:环境的变化会对生物的生存和发展产生影响。
3. 生物影响环境:生物在适应环境的过程中,也会对环境产生影响。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分析,理解生物适应环境、环境影响生物以及生物影响环境的现象。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2. 运用观察法,让学生通过观察生物和环境的关系,理解生物适应环境、环境影响生物以及生物影响环境的原理。
3. 采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分析具体案例,运用所学知识解释实际问题。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生物和环境,提出问题:“你身边的生物是如何适应环境的?”2. 生物适应环境:讲解生物适应环境的概念,分析具体案例,如鸟类的迁徙、沙漠植物的生存策略等。
3. 环境影响生物:讲解环境影响生物的概念,分析具体案例,如气候变化对农作物生长的影响、水质污染对水生生物的影响等。
4. 生物影响环境:讲解生物影响环境的概念,分析具体案例,如蚯蚓改良土壤、植物的蒸腾作用等。
5. 实践环节:让学生分组讨论,选取一个身边的生物和环境的关系进行观察和分析,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6. 分享与总结:各组汇报观察和分析结果,总结生物适应环境、环境影响生物以及生物影响环境的原理。
7. 布置作业: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选取一个生物和环境的关系,进行观察和分析,下节课分享。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对生物适应环境、环境影响生物以及生物影响环境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 评价学生观察、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科版科学六上《谁选择了它们》教案2
教科版科学六上《谁选择了它们》教案2一. 教材分析《谁选择了它们》是一篇科普文章,旨在让学生了解自然选择的概念。
文章通过介绍不同动物的特征,让学生明白这些特征是动物适应环境的结果。
教材通过生动的案例,引导学生思考生物的适应性和环境的关系,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掌握了生物的基本特征和生态环境的基本概念。
但他们对自然选择的理解可能还不够深入,需要通过具体案例来帮助他们进一步理解。
此外,学生可能对一些生僻词汇感到困惑,需要在课堂上进行解释和引导。
三. 教学目标1.理解自然选择的概念,知道自然选择是生物适应环境的一种方式。
2.能够分析不同动物的特征,并解释这些特征如何帮助它们适应环境。
3.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自然选择的概念。
2.分析动物特征与适应环境的关系。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阅读和思考,自己发现自然选择的规律。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启发式教学,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并进行小组讨论。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动物的图片和资料,用于展示和分析。
2.准备PPT,用于辅助教学。
3.准备问题引导卡,用于引导学生思考。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张生物多样性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生物的特征和环境的关系。
提问:“你们认为生物的特征是如何形成的?”2.呈现(10分钟)分发文章《谁选择了它们》,让学生阅读。
阅读过程中,引导学生关注文章中提到的不同动物的特征,并思考这些特征与适应环境的关系。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种动物,分析这种动物的特征,并解释这些特征如何帮助它们适应环境。
每组选派一名代表进行汇报。
4.巩固(10分钟)针对每组汇报的内容,进行讨论和提问,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自然选择的概念。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自然选择是否是生物适应环境的唯一方式?还有哪些因素影响生物的适应性?6.小结(5分钟)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强调自然选择的概念和生物适应环境的重要性。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 第四单元第七课《谁选择了它们》(教案)
《谁选择了它们》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同一种生物生活在不同的地方,身体的形态结构也会有所不同。
(2)知道环境发生变化,生物的形态结构也会发生变化。
(3)了解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改变着生物,造就了生物的多样性。
2.过程与方法(1)通过研究资料和探究问题,能够寻求有关问题的合理解释。
(2)通过演示实验,能够运用实验的方法验证推测的科学性。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学习生物与环境、人类之间的关系,意识到环境与生物之间的密切关系,增强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点】同一种生物生活在不同的地方,身体的形态结构会有所不同。
【教学难点】大自然和人类选择并改变着生物的演示实验和科学结论。
【教学方法】讨论分析法、实验演示法【课前准备】动物图片、球形烧瓶、玻璃瓶【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视频导入播放动画片:《恐龙世界》。
恐龙曾经在地球上称霸一时,可是为什么恐龙会在地球上消失呢?是什么决定着地球生物的命运呢?这节课,我们就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学习。
二、新课讲授(一)青蛙的去与留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两只青蛙,你们认为它们可能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中?大家知道小猫吧?那么青蛙是不是如同猫妈妈和猫爸爸生出不同花色的小猫一样,生出的青蛙后代体色也是不同的呢?(青蛙的后代体色也是不同的)下面,我们就继续通过图片资料来分析一下。
课件展示不同环境中的青蛙体色变化图第一排:两只生活在绿色田野中的皮肤上带有条纹的绿色青蛙雌雄交配,生育后代,它们后代的肤色一般表现出四种不同的性状。
第二排:一只鸟在吃它们后代中的黄色青蛙,描述的是由于生活在绿色的田野中,黄色与周围的绿色有较大的差别,很容易被天敌发现而被吃掉。
第三排:不同肤色的后代青蛙,一只鸟在吃绿色青蛙,表示环境由田野变成沙漠,绿色青蛙很容易被天敌发现,留下的多是黄色青蛙。
说明:由于环境的变化,青蛙的体色也在变化,与环境相适应。
(二)大自然选择了它们青蛙的选择是大自然选择的结果,不同地方生活着不同长相的狐狸,也是大自然选择的结果。
六年级科学上册 谁选择了它们教案 教科版
六年级科学上册《谁选择了它们》教案(教科版)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分析,了解动物适应环境的特点。
2. 培养学生运用科学方法探究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关爱动物的情感。
教学重点:1. 动物适应环境的特点。
2. 运用科学方法探究问题。
教学难点:1. 理解动物适应环境的具体表现。
2. 设计实验方案,探究动物适应环境的特点。
教学准备:1. 学生分组,每组准备一些动物标本或图片。
2. 教师准备相关环境的图片或视频。
3. 实验材料:如不同类型的纸板、彩笔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观察自己带来的动物标本或图片,思考:这些动物有什么特点?它们为什么会具有这些特点?2. 学生分享观察到的特点,教师总结:动物的特点是为了适应它们的生活环境。
二、探究动物适应环境的特点(15分钟)1. 教师出示相关环境的图片或视频,如沙漠、水域等,引导学生观察这些环境有什么特点。
2. 学生讨论:在这些环境中,动物是如何适应的?它们有哪些特点?3. 学生分享讨论成果,教师总结:动物适应环境的特点是为了生存和繁衍后代。
三、小组合作,设计实验方案(15分钟)1. 教师提出探究任务:设计一个实验,验证动物适应环境的特点。
2. 学生分组讨论,设计实验方案。
3. 学生汇报实验方案,教师指导并完善实验方案。
四、实验探究(20分钟)1. 学生按照实验方案进行实验,观察实验现象。
2. 学生记录实验结果,分析实验现象。
3. 学生汇报实验结果,教师总结:动物适应环境的特点是通过遗传和进化形成的。
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1. 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分享自己的收获。
2. 教师引导学生反思:如何关爱动物,保护环境?3. 教师布置作业:结合生活实际,举例说明动物如何适应环境。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讨论、实验等方式,让学生了解了动物适应环境的特点。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运用科学方法探究问题,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六年级上册科学《谁选择了它们》教学设计
六年级上册科学《谁选择了它们》教学设计六班级上册科学《谁选择了它们》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科学概念● 同一种生物生活在不同的地方,身体的形态结构也会有所不同。
● 环境发生变化,生物的形态结构也会发生变化。
● 了解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转变着生物,造就了生物的多样性。
过程与方法● 利用资料讨论问题,寻求有关问题的合理解释。
● 运用试验的方法验证推想。
情感、态度、价值观● 意识到环境与生物的亲密关系,增加环境爱护的意识。
【教学重点】知道同一种生物生活在不同的地方,身体的形态结构也会有所不同。
知道环境发生变化,生物的形态结构也会发生变化【教学难点】了解""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转变着生物,造就了生物的多样性。
【教学预备】图片,幻灯片为每组预备:2个大小不同的球形烧瓶、1个与大烧瓶体积相近的长颈玻璃瓶、3个温度计。
【教学过程】一、引入:曾经称霸地球的恐龙家族消亡了,而同一时代的小小的螳螂却仍旧生活在这个地球上,是什么打算着地球生物的命运呢?二、自主探究1、青蛙的去与留1)、今日老师给大家带来两只青蛙,观看图中的两只青蛙,它们可能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中?将你们推想的它们可能生活的环境用彩笔画出来。
2)为什么绿色的田野和黄色的沙漠中生活的青蛙颜色不同呢?说一说你们的看法。
3)、推想黄色青蛙形成缘由:分析图中供应的资料,阅读图下的文字,说说黄色青蛙是怎样形成的?3).你们还知道哪些这样的生物?并说说是怎样形成的?2、大自然选择了它们1)导语:刚才我们了解到很多种类的生物都是因环境发生变化而消失的。
我这里有一组狐狸的照片,有人了解这几种狐狸吗?观看这几种狐狸,它们有什么不同?2)阅读书中左侧文字:生物学家对不同地方的生命个体进行比较时,发觉了一个好玩的现象,即同一种生物生活在愈冷的地方,个体就愈大,形体愈接近圆形,并且鼻子、耳朵、腿等暴露在外部的器官就越小。
我们能依据生物学家的发觉推想这三种狐狸生活的环境有什么不同吗?3)北极狐狸生活在寒冷的北极,它们圆而大的体形真的有利于保温吗?用试验验证我们的想法吧!4)供应材料,分组做保温模拟试验3、选择转变着生物导语: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大自然(也就是环境)转变着生物。
小学科学47谁选择了它们(教案)
小学科学47谁选择了它们(教案)科学教案主题:小学科学47谁选择了它们一、教学目标:1. 认识不同生物之间的适应性差异;2. 理解适应性是生物演化过程中的产物;3. 探究生物适应性的原因和影响因素。
二、教学内容:1. 引入:通过展示一系列生物及其栖息地的图片,引发学生对生物适应性的思考;2. 探究: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分析几个不同生物在不同栖息地中的适应性差异;3. 总结:引导学生总结生物适应性的原因和影响因素;4. 拓展:通过观察鸟类的喙形状差异,引导学生探究不同鸟类的适应性。
三、教学步骤:引入(15分钟):1. 教师展示一系列生物及其栖息地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并讨论它们之间可能存在的适应性关系;2. 引导学生提出问题:“为什么同样的生物在不同的栖息地中有不同的特征和习性?”3. 学生提出问题后,教师进行适当的引导,帮助学生思考生物适应性的原因。
探究(30分钟):1. 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种生物,然后分析这种生物在不同栖息地中的适应性差异;2. 学生可利用书本、互联网等资源,查找相关资料,获得更多关于这种生物的知识;3.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分享信息,思考并回答以下问题:a. 这种生物在不同栖息地中有哪些适应性特征?b. 这些适应性特征如何使它们生活更好适应各自的栖息地?c. 这些适应性特征是如何帮助它们寻找食物、避开捕食者或进行繁殖的?总结(20分钟):1. 每个小组选择一名代表,向全班汇报他们所研究的生物及其适应性特征;2.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生物适应性的原因和影响因素,包括遗传、环境和演化等;3. 教师补充概念和例子,加深学生对生物适应性的理解。
拓展(1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不同鸟类的喙形状差异,并带领学生探究这些差异与它们的食性和栖息地之间的关系;2. 学生进行讨论,并总结不同喙形状与食性和栖息地之间的适应性关系。
四、教学评价:1. 学生参与度的评价:观察学生在小组活动中的互动和合作情况;2. 学生对生物适应性的理解:根据学生的回答、讨论和总结,评估学生对生物适应性原因和影响因素的理解程度;3. 学生对比生物适应性的能力:根据学生在拓展活动中的观察和讨论,评估学生对不同生物适应性差异的辨别能力。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谁选择了它们》教学设计
《谁选择了它们》教课方案【教课内容】教科版小学科学教科书六年级上册84-86 页《谁选择了它们》【教课目的】科学观点● 同一种生物生活在不一样的地方,身体的形态构造也会有所不一样。
● 环境发生变化,生物的形态构造也会发生变化。
● 认识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改变着生物,造就了生物的多样性。
过程与方法● 利用资料研究问题,追求相关问题的合理解说。
● 运用实验的方法考证推断。
感情、态度、价值观● 意识到环境与生物的亲密关系,加强环境保护的意识。
【教课要点】知道同一种生物生活在不一样的地方,身体的形态构造也会有所不一样。
知道环境发生变化,生物的形态构造也会发生变化【教课难点】认识“物竞天择,适者生计”,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改变着生物,造就了生物的多样性。
【教课准备】课件、图片、投影为每组准备:烧杯、圆形平底烧杯、温水、水槽、温度计、量筒、实验记录单【教课过程】一、问题引入,激发兴趣发问:大家知道恐龙和螳螂吗?它们谁更强盛呢?引入:以前称霸地球的恐龙家族消亡了,而同一时代的螳螂却仍旧生活在这个地球上,是什么决定着地球生物的命运呢?是谁选择了它们呢?今日我们就一同来研究这个问题。
板书课题:谁选择了它们二、自主研究,猜想考证(一)青蛙的去与留1.察看并推断不一样颜色青蛙的生活环境解说:最早的青蛙生活在好久好久从前的三叠纪,生活森林里的青蛙是好多种颜色的。
(课件出示:几种不一样颜色的青蛙。
)发问:当地球环境发生变化,森林变成荒漠。
大家猜一猜,终究哪一种青蛙能生计到最后呢?为何?学生经过议论沟通明确:在黄色背景下黄色青蛙生计到了最后。
2.领会大自然选择了青蛙的去与留发问:在这场残忍的生计竞争中间是谁选择了黄青蛙生计到了最后?小结:这真堪称物竞天择,适者生计。
(二)大自然选择了它们:狐狸的体形1.察看推断体形不一样的老虎生活环境(课件出示两种老虎图片)发问:认真察看它们有什么不一样吗?猜猜它们分别生活在什么地方?为何?学生自由讲话进行猜想。
六年级科学上册 谁选择了它们教案 教科版
1. 让学生了解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理解生物适应环境的现象。
2.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3. 引导学生关注自然,培养环保意识。
二、教学内容:1.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2. 生物适应环境的现象3. 自然选择与生物进化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生物适应环境的现象,自然选择与生物进化。
2. 教学难点:自然选择的过程,生物进化的原因。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教材、PPT、生物学实物标本、实验材料等。
2. 学生准备:预习教材,了解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生物学实物标本,引导学生关注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2. 新课导入:讲解生物适应环境的现象,举例说明生物如何适应环境。
3. 课堂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了解到的生物适应环境的例子。
4. PPT展示:讲解自然选择与生物进化的概念,通过实例说明自然选择的过程。
5. 小组讨论:让学生探讨生物进化对环境的影响。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7. 课后作业:布置思考题,让学生进一步深入思考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1. 组织学生进行户外考察,观察周围环境中的生物及其适应环境的现象。
2. 邀请生物学家或环保专家进行讲座,加深学生对生物与环境关系的理解。
七、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生物适应环境现象的理解。
2.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探讨生物进化对环境影响时的表现。
3. 课后作业:通过思考题的完成情况,了解学生对自然选择与生物进化概念的掌握。
八、教学反思:1. 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过程进行反思,考虑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学生是否掌握了关键概念。
2. 学生也应对学习过程进行反思,思考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对生物与环境关系的理解。
九、教学修改:1. 根据教学评价的结果,对教案进行相应的修改,以提高教学效果。
2. 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以更好地适应学生的学习需求。
十、教学拓展:1. 开展生物模型制作比赛,让学生动手制作生物模型,加深对生物结构及其适应环境的理解。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4.7谁选择了它们》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4.7谁选择了它们》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一. 教材分析《4.7谁选择了它们》这一课是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的一部分。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分析,了解生物的生活环境与生物之间的关系,以及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教材通过生动的案例和丰富的实践活动,引导学生探究和发现生物与环境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对于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生物如何适应环境,以及不同生物适应环境的方式可能不同,可能还需要进一步的引导和探究。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生物的生活环境与生物之间的关系,以及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
3.引导学生关注生物与环境的密切联系,增强环保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生物的生活环境与生物之间的关系。
2.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方式可能不同。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观察法、小组合作法等,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主动探究生物与环境的密切联系。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生物标本或者图片。
2.准备实践活动所需材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生物的生活环境与生物之间的关系是什么?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2.呈现(10分钟)呈现相关的生物标本或者图片,让学生观察和分析,了解生物的生活环境与生物之间的关系。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通过实际操作,进一步了解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4.巩固(5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实践活动的心得,巩固对生物与环境的密切联系的理解。
5.拓展(5分钟)引导学生思考: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方式可能不同,你能举例说明吗?进一步拓展学生的思维。
6.小结(5分钟)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小结,强调生物与环境的密切联系。
7.家庭作业(5分钟)布置相关的家庭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内容。
本节课通过问题驱动、观察、实践活动等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生物与环境的密切联系。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谁选择了它们教学设计
《谁选择了它们》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教科版小学科学教科书六年级上册84-86页《谁选择了它们》【教学目标】科学概念●同一种生物生活在不同的地方,身体的形态结构也会有所不同。
●环境发生转变,生物的形态结构也会发生转变。
●了解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改变着生物,造就了生物的多样性。
进程与方式●利用资料研究问题,寻求有关问题的合理解释。
●运用实验的方式验证推测。
情感、态度、价值观●意识到环境与生物的紧密关系,增强环境保护的意识。
【教学重点】明白同一种生物生活在不同的地方,身体的形态结构也会有所不同。
明白环境发生转变,生物的形态结构也会发生转变【教学难点】了解“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改变着生物,造就了生物的多样性。
【教学预备】课件、图片、投影为每组预备:烧杯、圆形平底烧杯、温水、水槽、温度计、量筒、实验记录单【教学进程】一、问题引入,激发兴趣提问:大家明白恐龙和螳螂吗?它们谁更壮大呢?引入:曾经称霸地球的恐龙家族消亡了,而同一时期的螳螂却仍然生活在那个地球上,是什么决定着地球生物的命运呢?是谁选择了它们呢?今天咱们就一路来研究那个问题。
板书课题:谁选择了它们二、自主探讨,猜想验证(一)青蛙的去与留1.观察并推测不同颜色青蛙的生活环境讲解:最先的青蛙生活在好久好久以前的三叠纪,生活丛林里的青蛙是很多种颜色的。
(课件出示:几种不同颜色的青蛙。
)提问:本地球环境发生转变,丛林变成沙漠。
大家猜一猜,究竟哪一种青蛙能生存到最后呢?为何?学生通过讨论交流明确:在黄色背景下黄色青蛙生存到了最后。
2.体会大自然选择了青蛙的去与留提问:在这场残酷的生存竞争当中是谁选择了黄青蛙生存到了最后?小结:这真可谓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二)大自然选择了它们:狐狸的体形1.观察推测体形不同的老虎生活环境(课件出示两种老虎图片)提问:仔细观察它们有什么不同吗?猜猜它们别离生活在什么地方?为何?学生自由发言进行猜想。
提问:东北虎接近圆形的体形真的降温慢,从而能在酷寒的环境中生活吗?就用实验验证咱们的想法吧!2.分组做保温模拟实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六年级科学谁选择了它们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同一种生物生活在不同的地方,身体的形态结构也会有所不同。
●环境发生变化,生物的形态结构也会发生变化。
●了解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改变着生物,造就了生物的多样性。
过程与方法
●运用实验的方法验证推测。
情感、态度、价值观
●意识到环境与生物的密切关系,增强环境保护的意识。
【教学重点】
知道同一种生物生活在不同的地方,身体的形态结构也会有所不同。
知道环境发生变化,生物的形态结构也会发生变化
【教学难点】
了解“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改变着生物,造就了生物的多样性。
【教学准备】
图片,幻灯片为每组准备:2个大小不同的球形烧瓶、
2个温度计。
【教学过程】
一、引入:
、今天我们的堂来了很多客人,两只青蛙也来凑热闹了,(点击幻灯片1
2只青蛙)一见这么多人,不好意思,想回家,却找不到回家的路了,谁能帮帮它们找到既安全又舒适的家?(请同学回答并上来贴青蛙图)
2、你为什么要这样选?
3、其他同学有不同的意见吗?
二、自主探究
、青蛙的去与留
(1)、师:提及青蛙呀,我有个问题一直搞不清楚,为什么不同地方青蛙的颜色不一样呢?请同学们借助P84的图片资料和文字说明,找找原因,并把你的研究发现在小组里交流一下,然后派代表把你们组通过分析得出的结论告诉我,行吗?
(2)学生回答上述问题。
(随机出示第2张幻灯片
青蛙变化图)
2、大自然选择了它们
(1)导语:刚才我们了解到黄青蛙和绿青蛙是因环境发生变化而出现的。
我这里有一组狐狸的照片,同学们你们了解这几种狐狸吗?(出示幻灯片3狐狸)
(2)观察图中这几种狐狸,比较它们有什么不同的特征?
(3)、这三只狐狸的形状、大小都不相同,猜测一下,它们各生活在怎样的环境?
(4)、三种狐狸生活在不同的环境中,可能的原因是什么?
()、究竟猜得对不对呢?我们来看资料(依次出示五带图—红狐—五带图—
灰狐—五带图—北极狐)期间请三个同学读三只狐狸的资料。
(6)、刚才我们也看出来,北极狐的耳朵比其他两种狐狸小,科学家经过长时间的研究,发现(点击出示幻灯片生物学家文字叙述部分)
(7)、为什么生长在不同的环境中会有不同的体型特征呢?
(再次出示五带图)
(8)小组讨论交流一下,并汇报。
(9)、同学们都认为狐狸体形与它们所适应的生活环境的温度有关,北极狐的体型最有利于保温。
那么我们来做个模拟实验证明一下怎么样?
老师为大家准备了一大一小两个瓶子,代表体形不同的两种狐狸。
大的就代表(北极狐),小的就代表(红狐),这个实验该怎样做?
那做这个实验,哪些条要相同,哪个条要不同?你打算怎么处理?)
相同条:同样温度的热水,同样的环境,经过同样的时间,同时放温度计等。
不同条:瓶子的不同。
一个瓶子胖一点,一个瓶子瘦一点。
怎么
做:同样热的水,处于同一个环境,经过相同的时间里,比较他们温度下降的情况。
(10)为了实验效果明显一些,能不能制造一个比教室常温更低的环境?怎么做?
(11)、在这个实验中还应注意什么?
A、温度计怎么拿?怎么放?怎么看?(问后学生直接回答)
B、要测量几次?(如果学生已经说了测量的次数,这个问题就不用问了)第一次测量时要注意什么?第二次测量时要注意什么?(问后可以让学生讨论)
然后出示实验要求。
(12)那好,就用实验验证我们的想法吧!在做实验之
前,组长要做好分工,两人拿温度计,两人读温度计上的读数,一人做记录,一人计时。
为了实验的效果,老师给你们提了几点要求(出示幻灯片8
实验要求)随机补充和演示实验步骤:考虑到安全问题,今天热水就由旁边的老师来到了,在加冷水这一环节中,当计时员喊停止时,读数的同学马上看准喊停那一刻的温度,明白了吗?
(13)提供材料,分组做保温模拟实验,师巡视。
(14)汇报实验结果,从这几组数据中,你有什么发现?(点击幻灯片9)
小结:通过实验证明同学们的分析是正确的。
大自然就是运用这一法则,选择着适应它的生物,淘汰着不适应它的生物,中国有句古话“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就浓缩了这一法则所要阐述的道理。
由于大自然的环境是各种各样的,从而造就了多种多样的生物,概括的说形成了物种的多样性,(随机板书)一如我们刚才所提及的狐狸,不同的环境有着不同的狐狸。
除了大自然会选择它们,还有谁会选择它们呢?
3、人工选择改变着生物
(1)、人工又选择了哪些生物呢?我们先来看几幅图片(出示幻灯片10——13)
师:(出示猪图),提问:从这幅图中你看懂了什么?(出示鸭图)提问:这又说明了什么?(出示水稻图),这是稗
子,是水稻田里的杂草,农民经常把它们拔掉,免得他们抢了水稻的营养。
可你们想到过吗?就是现在这被当做杂草的稗子,可是我们现在很多人赖以生存的水稻的先祖,后来经过多次改良,变成了杂交水稻。
在这方面做得最好的是我国的袁隆平,他被尊称为“杂交水稻之父”;这是(鲫鱼),人们根据需要把它改良成了(金鱼)。
过渡:你看,人们就是根据自身的需要,改良和驯化着着生物,丰富着生物的多样性。
提问:大家还能能举出这方面的例子吗?
(2)、学生举例说明。
(3)、小结:是呀,从38亿年前,地球上出现简单的生命体开始,到现在丰富多彩的生命世界,地球环境变化是重要的,而人类对于生物生存环境的改变和对一些动物的驯化也起了重要的作用。
这两者,选择了各种各样的生物。
三、总结:
这节里,你收获了什么?能与大家一起分享吗?
四:拓展性活动。
外请各组把收集到的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改变生物特征的资料,以手抄报形式展示出来,在下节进行交流。
板书设计:
谁选择了它们
大自然
人工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改良驯化)
物种的多样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