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的思维方式》读后感

合集下载

经济学的思维方式读后感800字

经济学的思维方式读后感800字

经济学的思维方式读后感800字《经济学的思维方式》是一本非常值得一读的经济学书籍,作者通过深刻的思考和总结,为我们提供了一种独特的思维方式,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回顾这本书中的主要内容,并阐述我认为最重要的几个观点。

这本书主要介绍了一种叫做“公共品”的概念。

公共品是一种特殊的物品,只有那些利益相关者才能分享,并且只有在每个人分享时才有价值。

例如,公园、教育、医疗保健都是公共品,只有每个人都享有这些公共品时,它们才会真正带来好处。

这个概念的重要性在于,它告诉我们,经济学中许多复杂的概念都是基于这种基本思想构建的。

这本书还强调了一种叫做“权衡”的思维方式。

在经济学中,权衡是指评估两个或多个选择的优劣,并选择最优的那个。

例如,当面临两种不同的投资选择时,投资者需要权衡收益和风险,以选择最佳的投资方案。

这个概念的重要性在于,它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决策的智慧,帮助我们做出更加明智的选择。

这本书还介绍了一种叫做“路径依赖”的思维方式。

路径依赖是指一个人的行为或决策往往受到已经发生过的行为或决策的影响。

例如,当人们正在考虑旅行计划时,他们往往会先考虑过去旅行的经历,而不是考虑未来的可能性。

这个概念的重要性在于,它告诉我们,当我们面临不确定性和未知的情况时,我们需要更加谨慎地考虑我们的行为和决策,以避免陷入“路径依赖”的陷阱中。

最后,这本书还介绍了一种叫做“博弈论”的思维方式。

博弈论是一种研究决策博弈的数学理论,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决策者所面临的各种挑战。

例如,在竞争市场中,企业家需要权衡各种因素,以选择一个最佳的市场位置。

总之,《经济学的思维方式》是一本非常有价值的经济学书籍,它教会了我们一种独特的思维方式,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

通过学习这本书,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经济学的本质,并在实践中更好地应用经济学的思维方式。

经济学的思维方式读后感800

经济学的思维方式读后感800

经济学的思维方式读后感800经济学是一门研究人类如何利用有限的资源来满足无限的需求的学科,而经济学的思维方式不仅适用于经济领域,也可以应用于日常生活中。

《写经济学的思维方式》这本书,作者翻译了众多经济学家的经典著作,引导读者从多个维度去理解经济学,让我们更深入地认识到经济学的思维方式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

从本书中,我学到了许多经济学的思维方式,下面我就来谈谈其中的几点。

首先,经济学强调机会成本。

机会成本是指为了得到某种东西而必须放弃的其他东西的价值。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机会成本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

我们在做出任何一个决策时,都必须考虑到放弃其他选择所带来的成本。

比如,在购买某种商品时,不仅考虑到这个商品的价值,还要考虑到其他可以用同样的价值买到的商品。

如果我们只看到了眼前的利益,而没有考虑到机会成本,很可能会使我们错失更好的机会。

其次,经济学注重激励的作用。

激励是指一种能够改变人们行为的力量。

在经济学中,激励通常是通过价格和奖励机制来实现的。

价格是指商品或服务的价格,而奖励机制是指一种将个人或团体行为和结果联系在一起的机制。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激励同样也是非常重要的。

如果我们想要改变别人的行为,我们必须找到一种能够激励他们的方法。

比如,如果我们想让孩子们更加勤奋学习,我们可以通过奖励机制来鼓励他们。

这种方法可以促进他们的进步,同时也能让他们获得足够的动力。

第三,经济学注重自由市场的重要性。

自由市场是指一个没有政府或其他机构干扰的市场。

竞争和供需是自由市场的核心。

在自由市场中,价格是由供求关系决定的,并且价格会自动调节市场。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自由市场也同样非常重要。

如果市场是自由的,那么商品和服务的价格会被公平地定价。

这可以保证顾客购买到具有最好性价比的商品,同时也可以促进生产厂商之间的竞争,保证了市场的可持续发展。

此外,经济学强调长期和短期的区别。

经济学家区分长期和短期,因为在短期内,一些市场可能会出现波动,但在长期内,市场可以自行调整。

经济学思维方式读后感

经济学思维方式读后感

经济学思维方式读后感《经济学的思维方式》读后感自去年11月收到书至今已有3个多月,其间我断断续续地阅读了美国保罗·海恩的《经济学的思维方式》,利用寒假终于在开学前读完。

这本书总体而言,深入浅出,回避了高深的数学模型,从身边简单的事例出发,语言浅显易懂,深刻阐述了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分析框架。

虽然以前读大学时,我也读过一些经济学书籍,比如《政治经济学》、《西方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等,但《经济学的思维方式》完全不同于前述经济学著作,它探究的应该不仅仅是经济学,更主要的应该是经济学背后的思维方式。

我理解,经济学思维方式的核心就是研究经济资源的配置效率,即权衡预期的额外成本和预期的额外收益之后进行理性选择与决策,经济学称之为节约,即有经济效率。

经济分析的本质就是边际分析。

经济学思维方式无处不在,学习和运用好经济学思维方式,能够促进人们更有效地学习、工作和生活,提高理性决策的水平。

一、机会成本不容忽视该书进一步加深了我对成本相关概念的理解。

关于成本概念,美国会计学会(AAA)所属成本与标准委员会是这样定义的:成本是指为达到特定目的而发生或与应发生的价值牺牲,它可用货币单位加以衡量。

可见,成本不仅是指耗费已经发生的实际成本,而且还包括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兼得,舍鱼而取熊掌也。

选择做一件事,必然会放弃另外一件事,那个被放弃的机会所带来的可能收益在经济学上被称为“机会成本”。

机会成本就是用来衡量取得一个机会必然舍弃的另一个机会的相当价值。

虽然人人在行动上都按照这个规律去做事,但自觉地理解这个概念的人,却并不很多——甚至很少。

一件事情的成本,并不是为了做这件事直接付出的代价,而是因为做这件事而不得不放弃的其他事情中,价格最贵的那个。

说起来有些绕,举例解释一下就清楚了。

你晚上去看电影,成本不仅仅是那张电影票和来回交通费,更主要的成本是,如果去看电影,那你晚上就不能做别的事情了。

经济学的思维方式读后感

经济学的思维方式读后感

经济学的思维方式读后感经济学作为一门社会科学,不仅仅是一门学科,更是一种思维方式。

通过学习经济学,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分析社会现象,从而做出更明智的决策。

在读完相关经济学著作后,我深刻感受到了经济学的思维方式对于个人和社会的重要性。

首先,经济学的思维方式让我们更加注重效益和成本。

在经济学的视角下,我们会更加关注资源的有效利用和成本的最小化。

这种思维方式让我们在做出决策时更加理性和务实,不会盲目追求短期利益,而是会考虑到长期效益。

例如,在个人生活中,我们会更加注重投资和理财,而在社会层面上,政府和企业也会更加注重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效益的最大化。

其次,经济学的思维方式让我们更加注重市场机制和竞争。

在经济学的视角下,市场是资源配置的最佳方式,竞争是推动经济发展的动力。

这种思维方式让我们更加尊重市场规律,更加注重创新和竞争。

在个人生活中,我们会更加注重个人能力的提升和市场竞争力的培养,而在社会层面上,政府和企业也会更加注重市场机制的完善和竞争环境的改善。

此外,经济学的思维方式让我们更加注重效率和公平。

在经济学的视角下,效率是经济增长的基础,而公平是社会稳定的基石。

这种思维方式让我们更加注重资源的配置效率和社会的公平正义。

在个人生活中,我们会更加注重个人努力和公平竞争的机会,而在社会层面上,政府和企业也会更加注重资源的合理分配和社会的公平正义。

总的来说,经济学的思维方式对于个人和社会都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学习经济学,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分析社会现象,更加理性和务实地做出决策,更加尊重市场规律和竞争机制,更加注重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效益的最大化,更加注重社会的公平正义和稳定发展。

因此,我深信经济学的思维方式对于个人和社会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希望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我们都能够更好地运用经济学的思维方式,做出更明智的决策,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对《经济学的思维方式》一书的思考

对《经济学的思维方式》一书的思考

对《经济学的思维方式》一书的思考作者:常燕来源:《各界·下半月》2019年第09期摘要:经济学的思维方式有助于我们对现实社会问题和政府管制必要性的理解,理性地思考问题,增强洞察力。

关键词:经济学思维方式;理性的分析;成本;竞争托马斯·索维尔的《经济学的思维方式》一书给我的最大收益是对社会现象需理性的分析。

就像交通堵塞,原来只认为是车多了、路窄了,最佳选择是“高峰辟谷”。

从未考虑过“高峰期的交通首要特征是运动而不是堵车,正因为如此,人们才日复一日的加入到车流中,而且差不多都能到达目的地。

”——这就是经济学的思维方式,它是一种方法,而不是一种结论。

一、经济学的思维方式有助于我们对现实社会的理解用经济学的思维方式思考问题,可以将问题看得更透彻、更具体、更符合现实,可以将视线放得更远。

比如对市场的理解:市场不是一个人、一个地方或是一些货物,市场是买卖双方计划协调的过程,实际上是人与人之间持续进行谈判的过程。

20世纪90年代前苏联庄稼烂在地里,同时城市又存在饥饿人群的事例,究其粮食“浪费”之因,是乃交易成本的存在。

如果把粮食运到饥饿人群手中的成本高于粮食本身的价值,显然没有人愿意承担。

经济学的思维方式告诉我们,因为交易成本的真实存在,会造成“浪费”。

如果交易成本低,将促使人们频繁地、有规律地进行特定的交易。

这也就引出货币的概念,货币不是衡量财富的工具,它的本质是作为交换的一般媒介,一个重要的功能是通过交易促进贸易、加速人口流动增加社会财富。

同时,人们通过货币价格的变化调整自己的行为,使自利行为变为社会的合作行为。

因此,保持货币价值的稳定性,即有限的货币供给与未来持续有限的货币供给非常重要。

二、经济学的思维方式可以让我们理性地思考问题自利不一定是自私,稀少不等同于稀缺。

商品过剩或是短缺实际上是供给与需求双方之间的计划缺乏协调所导致。

比如在自然灾害时,商品价格的上涨反映了市场機制正在起作用,因为需求的上升与供给的减少导致价格上涨,而不是“敲竹杠”的道德行为。

《经济学的思维方式》读后感

《经济学的思维方式》读后感

写一篇《经济学的思维方式》读后感,800字
《经济学的思维方式》这本书对于我是一本新出炉的书,心中充满了无限惊喜。

它不仅系统地介绍了经济学的背景知识,而且让人深入地了解到了此学科的思维方式,让我受益良多。

首先,它以一种清晰易懂的思路梳理了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国际经济学以及行为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

其中,我觉得最为有益的一点是,它用生动的例子来比喻经济学的各个概念,从而让理论更加形象化,使学习成为一种有趣的体验,而不是枯燥的乏味之事。

此外,它深化了我对经济学的思维方式的理解,以科学的视角来考量经济的发展机制,使我更能全面认识经济发展的过程以及理解它的关联性。

在这本书里,我也学会了像一个真正的经济学家一样,如何秉持客观公正的态度去思考问题,如何利用思维逻辑、数据统计来推断经济现象,以及如何合理利用政策工具影响未来的发展趋势等等。

总而言之,《经济学的思维方式》这本书令我受益匪浅,不仅加深了我对经济学的理解,而且也增强了我的思维能力。

未来我一定会继续努力,不断提升自己,更好地运用经济学的思维方式,来解决实际问题。

经济学的思维方式学习感想

经济学的思维方式学习感想

经济学的思维方式学习感想学习经济学的思维方式是一件非常有意义和有挑战的事情。

通过学习经济学,我深刻认识到经济学不仅仅是一个学科领域,更是一种思考问题和分析现象的思维方式。

以下是我关于学习经济学思维方式的一些感想。

首先,经济学强调理性思维。

经济学家通常采用理性思维方式来分析经济现象和问题。

他们会基于理性假设,分析个体和集体的行为模式,推断出人们的行为选择和市场交易的结果。

这种理性思维方式使人们更加理性和客观地看待问题,并且能够通过合理的决策来达到最优结果。

这也提醒我在自己的思考和决策中,要注重理性和客观的分析,避免情绪和主观因素的干扰。

其次,经济学注重边际思维。

边际思维是经济学中非常重要的概念,它指的是在进行决策时要考虑每个额外单位的成本和收益。

通过边际思维,经济学家能够从整体和个体的角度来评估政策或者个人决策的效果。

这让我明白到,在我做出决策时,要全面考虑每个决策的边际效应,避免因为只关注一部分的收益或者成本而忽略了整体的效果。

经济学还注重分析的方法和工具。

经济学家通常使用数学模型、统计分析和实证研究等方法来分析和解决问题。

这种理论和实证相结合的方法使经济学更具有科学性和实用性。

通过学习经济学,我学会了运用数学和统计工具来做分析和预测,提高了自己的逻辑思维和数据分析能力。

另外,经济学也强调机会成本和选择的权衡。

机会成本是指在进行决策时放弃的最高价值选择。

经济学家认为人们在做决策时都是有限理性的,因此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要选择最优的方案,需要进行各种选择的权衡和取舍。

学习经济学的思维方式让我深刻理解到了选择的重要性以及各种选择所带来的机会成本。

不断优化选择是我们不断进步的动力。

最后,经济学思维方式的学习也锻炼了我的综合能力。

经济学研究的范围是非常广泛的,它涉及到了政治、社会、历史、心理等多个领域。

学习经济学的思维方式需要我们具备较强的综合能力,能够综合运用各种方法和理论来分析一个问题。

这不仅要求我们具备广泛的知识,还要培养我们的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经济学的思维方式读后感

经济学的思维方式读后感

经济学的思维方式读后感 Final revision on November 26, 2020摘抄:机会成本——《经济学的思维方式》读后感刚刚踏入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的大门,我仍是茫茫然头脑一片空白,在求学道路上踽踽独行,不知道应该学些什么,不知道什么是经济学。

在图书馆经历了无数次“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之后,在淘汰了许多本逻辑不清、无聊且过于生活化的畅销书后,我终于找到了这本《经济学的思维方式》。

我一直相信热爱并研究一个东西是需要情怀的,读完本书,我觉得我的经济学情怀,就是:锱铢必较,唯利是图!作为一篇读后感,我不能免俗地介绍一下本书的主要内容。

《经济学的思维方式》通过边际效应、供求规律、机会成本等关键词,深入浅出地介绍了经济学的规律。

归结起来,经济学的重点在于“决策”一词。

各种成本的考虑,各种需求的对于这么一本我寻寻觅觅而终于觅得的好书,我准备从两方面来谈谈我的感想。

第一个方面是关于本书的写作模式。

作为一门研究社会价值规律的学科,经济学的概念、理论许多都是抽象的,但是都脱胎于生活,因此很多经济学入门书籍都致力于将其与生活紧密结合,比如《小吃店遇见凯恩斯》里的成春香和李梦龙把生意做到美国去的辣年糕店,比如《魔鬼经济学》中通过广播击垮三K党的肯尼迪、由于禁止堕胎而升高的美国犯罪率。

不可否认,这种讲述方式能使经济学原理更加通俗易懂,但我觉得这些都过于强调“生活”而弱化了经济,若不看书名甚至以为是在讲述美国社会故事,有本末倒置之嫌。

让更有甚者是将两者割裂开来,讲述一个冗长的故事,再提炼出一个经济学规律,不能有机地统一两者。

除了生活,还有一部分书籍会和数学紧密相连。

我不是无视数学模型对于经济学的重要性,但是噼里啪啦列出的一堆图表让我这种毫无数学思想的白痴瞬间感到头晕目眩,直接打退堂鼓,更别提去深入思考了。

而《经济学的思维方式》就将生活、数学与经济的比例安排得恰到好处,将生活故事当做经济学原理的支撑,主体仍然是经济学。

1读《经济学的思维方式》有感

1读《经济学的思维方式》有感

1读《经济学的思维方式》有感读《经济学的思维方式》有感这个冬季学期我学的最有意思的通识课就数《经济学的思维方式》。

之所以当初会学修这门课是因为暑期中我阅读了一本讲授微观经济学的书,其中在说明机会成本时举了个有趣的例子:有个渔民在在家打渔每年赚一万,而在市里打工每年赚八千,于是他选择前者。

然而,经济学家则会想市里的医疗保险等保障完备等无形的利润,这样折算下来他在市里打工赚的钱可能是一万二。

这就是经济学家的思维,令我着实佩服,于是,当我一发现这门课,就坚定一定要选到它。

我来到了这门课的课堂,才明白经济学家分析问题的思维并不只是一种意识形态,并不是主观臆断,是有数学物理等学科作为工具的硬科学!西方经济学中三位巨匠斯密、马歇尔和J.M.凯恩斯为经济学打造了通向科学的坚固的大门。

我明白经济学家在研究问题是运用的是科学的独特的方法、工具和概念,然后得出一套理论应用于现实的市场经济中去。

弗里希和丁伯根在计量经济学领域把模糊的、文字型的经济学改变为陈述经济变量相互关系的数学体系;他们运用数学等学科的知识研究出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和供后人去创造的新的经济理论。

我更明白好的经济学家在人们只看到表面现象时,看到事情的现阶段结果时,他们往往透过现象看本质,然后不仅了解原因还掌握了接下来的结果,及时提出解决措施。

并且通过老师的讲解,我了解到我们生活总是伴随着无数的经济问题。

比如生活中总不乏有许多黑车,如何解决黑车问题;为什么大学要进行奖学金制等问题。

要培养对身边的问题好奇心,多去探讨身边的经济问题,只有有兴趣问,才有思维的开发渠道。

而且,在学习过程中,我也明白经济学所研究的领域不只是与经济直接有关的而是整个社会甚至是人的思维等方面。

因此更让我有了广学博闻的决心,因为这个领域需要这样的人,只有这样的经济学子才能在自己的领域干出一番属于自己的精彩!另外,我们学经济学,但我们不能只是套用给定的理论到生活中的经济问题中。

因为定理是死的,而真正运用到实际的才是有用的活的。

经济学的思维方式托马斯索维尔读后感

经济学的思维方式托马斯索维尔读后感

经济学的思维方式托马斯索维尔读后感在翻开这本书之前,我对经济学的认知还停留在那些复杂的图表、公式和让人摸不着头脑的理论上。

但托马斯索维尔以他独特的视角和深入浅出的讲解,就像一位亲切的朋友,把我带进了一个全新的、充满趣味的经济学世界。

索维尔的这本书没有让我陷入枯燥的学术泥潭,反而让我看到了经济学在日常生活中的生动体现。

书中的例子丰富又实在,仿佛就是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事。

比如他谈到价格的作用时,不是单纯地阐述理论,而是通过实际的市场现象,让我一下子就明白了价格如何像一只“看不见的手”,调节着供需关系。

这让我想起了有一次去菜市场买菜的经历。

那天我想买点西红柿回家做个西红柿炒蛋。

到了菜市场,发现有好几个摊位都在卖西红柿。

第一个摊位的西红柿看起来红彤彤的,特别诱人,摊主喊价一斤 5 块钱。

我心里觉得有点贵,就走到了第二个摊位。

这个摊位的西红柿个头稍微小一点,颜色也没那么鲜艳,摊主说一斤3 块钱。

我有点心动,但还是想再看看。

接着走到第三个摊位,这里的西红柿品质看起来和第二个摊位差不多,但是摊主只要 2 块 5 一斤。

这时候我就在想了,为什么同样是西红柿,价格会差这么多呢?第一个摊位的西红柿可能是品质特别好,新鲜度高,所以价格贵。

第二个摊位的可能稍微次一点,所以便宜点。

第三个摊位也许是摊主想薄利多销,吸引更多的顾客。

这不就是索维尔说的价格反映了商品的价值和市场的供需关系吗?品质好的西红柿,成本可能高,供应也相对少,所以价格就高;而品质一般的,供应相对多,价格就低。

而作为消费者的我,会根据自己的需求和预算来选择。

如果我特别在意品质,不在乎多花几块钱,那我就会买第一个摊位的;如果我觉得差不多就行,想省点钱,那我可能就会选择第三个摊位的。

再想想,如果市场上突然对西红柿的需求大增,比如说大家都想做西红柿炒蛋,那摊主们可能就会提高价格,因为供不应求嘛。

反过来,如果西红柿大丰收,供应远远超过了需求,摊主们为了把西红柿卖出去,就得降价。

《经济学的思维方式》读后感

《经济学的思维方式》读后感

《经济学的思维方式》读书报告本书由保罗·海恩、彼得·勃特克、大卫·普雷契特科三位美国经济学博士、教授合著的关于经济学方面的书籍,虽然本书属于经济学方面的书籍,但作者的写作方式跟传统的经济学的书籍还是有很大的差别,本书回避了繁杂的数学公式、函数、方程式、运算和大量的坐标曲线图,而是通过一些平时生活中经常碰到的事例来反映经济学的理论知识,方便我们这些初学经济学的人对知识点的理解。

通过认真通读该书,知识视野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感触很深。

以下是我阅读了本书的体会。

一、《经济学的思维方式》的主要内容本书共分十六章介绍经济学知识的内容,但该书决不像其他经济学的教科书那样写的那么复杂难懂、阐述一些深奥的理论,而是换了一种方式,通过我们在生活中、工作中碰到的事例,来引导我们初学者用经济学的思维去考虑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并做出合理的决策。

本书从经济学的思维方式入手,介绍了各种经济学知识,从个人到社会、从微观到宏观、从主流的观点到非主流的看法、从历史到现实,多角度多层次的来剖析各个经济学的基本原理。

二、通读该书的体会经济学的力量就在于它是一种思维方式,有了这种思维,会让我们在处理事务过程中变得更加理性和果断,甚至会觉得自己比以前更加自信。

在经济高度商业化和信息技术发达的当今社会中,我们掌握了解一些经济学的基础知识,我觉得非常有益和必要,因为经济学本来就是解释市场经济中的各种现象,只不过人们是按日常的思维去处理解决问题,可能不会想到这个解决问题的原理就是经济学当中的某个知识点,用经济学思维的方式去思考,定能帮助我们作出理性的、适当的、合理的决策。

(一)需求法则2017双11狂欢落下帷幕,天猫最终交易额定格在1682亿,创下历史新高。

京东全球好物节从11月1日到11月11日24时累计下单金额达1271亿元。

两大电商平台能取得如此大的销售额,是由于这双11期间各大入驻平台的商家销售的商品比平时的价格作出了大幅度的优惠及赠送一些商品,这个是我们一般人从表面看双11期间两大电商平台销售猛增的原因,现在我们用经济学的思维方式,我觉得那就是需求法则,即当其他条件不变时,物品价格上涨,则需求量下降;类似地,当其他条件不变时,物品价格下跌,则需求量上升。

经济学的思维方式(套装共2册)的读后感

经济学的思维方式(套装共2册)的读后感

经济学的思维方式(套装共2册)的读后感经济学的思维方式是一本经济学入门的书籍,作者是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经济学教授保罗·萨缪尔森和威廉·诺德豪斯。

本书对经济学的基本概念、方法和思维方式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和解释,帮助读者理解经济学的本质和作用,同时也对如何运用经济学的思维方式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本文将对这两册套装书籍进行综合阐述和感悟,以期为大家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借鉴和参考。

第一册《经济学的思维方式》主要介绍了经济学的核心概念和分析方法,如供求关系、边际分析、成本与收益、市场结构等等,深入揭示了这些基本概念在市场经济中的应用和作用。

其中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作者对边际分析的阐述,他们通过丰富的实例和数据,说明了边际分析在决策制定中的重要性和实用性。

此外,作者还介绍了市场失灵、公共物品等经济学问题,让读者对整个经济的运作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对于第一册,《经济学的思维方式》的最大特点是思路清晰、概念深入。

作者通过深入浅出的讲解和实例,将经济学的核心概念和分析方法呈现在读者面前。

同时,本书还强调经济学的应用性,具有很强的实践性。

例如,作者在第三章节详细讲解了如何经济地利用自然资源,这是当前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问题,对提升人们的环境保护意识和可持续发展概念非常有益。

第二册《思维方式的应用》则进一步探讨了经济学的应用领域和实践方法,如国际贸易、货币政策、收入分配、经济增长等等。

对于普通读者,这部分内容可能会稍显复杂,但对于从事经济研究和实际工作的专业人士来说,却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

例如,在讨论能否通过货币政策来刺激经济增长时,作者分析了货币政策的局限性和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同时也提出了其他的政策选项和解决方案。

总的来说,这两本书都是优秀的经济学入门读物,或者对经济学感兴趣的人士必读。

他们的主要价值在于深入浅出的解释经济学的核心概念和分析方法,并且全书的语言通俗易懂,充满了实用性。

因此,本书对于准备从事经济学研究和实践的人士是一个不可或缺的参考书,对于其他读者也是一份启发人们思考的好书籍,值得一读。

经济学的思维方式读后感

经济学的思维方式读后感

经济学的思维方式读后感经济学是一门研究资源配置和利益分配的学科,它以理性和效率为核心,通过分析和研究人们的行为和决策,来解释和预测经济现象。

而经济学的思维方式则是一种理性和逻辑的思考方式,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解决现实生活中的经济问题。

在读完《经济学原理》这本书之后,我对经济学的思维方式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体会。

书中作者以生动的例子和清晰的逻辑,向读者介绍了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让我对经济学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和理解。

在阅读过程中,我深刻感受到经济学思维方式的重要性和价值,它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经济现象,还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进行决策和管理。

经济学的思维方式强调理性和效率,它要求我们在面对问题时要冷静分析,理性思考,而不是凭着感觉和情绪做决定。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面临各种各样的经济问题,比如如何选择最优的消费组合、如何进行有效的投资、如何合理分配资源等等。

而经济学的思维方式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解决这些问题,它可以让我们更清晰地认识到问题的本质,找到最优的解决方案。

另外,经济学的思维方式还强调了效率和机会成本的概念。

它要求我们在做出决策时要考虑到所有的成本和收益,要选择最能够实现效益最大化的方案。

这种思维方式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进行资源配置和利益分配,让我们能够更有效地利用有限的资源,实现最大的利益。

总的来说,经济学的思维方式是一种理性和效率的思考方式,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解决经济问题。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可以通过学习和运用经济学的思维方式,来更好地进行决策和管理,实现个人和社会的利益最大化。

因此,我认为经济学的思维方式是一种非常重要和有价值的思考方式,它值得我们认真学习和运用。

《经济学的思维方式》读后感

《经济学的思维方式》读后感

《经济学的思维方式》读后感《经济学的思维方式》是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出版的书籍,由罗·海恩,彼得·勃特克,大卫·普雷契特科编写。

《经济学的思维方式》是风靡国际的一部另类的经典经济学教科书。

与当今流行的主流经济学教材不同,本书绕开繁复的公式、函数、运算,通过深入浅出的故事和饶有趣味的图画告诉读者:经济学作为一种独特的思维方式,与生活中的各种决策息息相关。

读到这本书对我而言,存在一种机缘。

原因在于这本书是一本通俗读物,一般而言我是兴趣不大。

不过,因为工作的原因,才得以尝试阅读。

经济学的思维方式有助于我们对现实社会的理解,用经济学的思维方式思考问题,可以将问题看得更透彻、更具体、更符合现实,可以将视线放得更远。

比如对市场的理解:市场不是一个人、一个地方或是一些货物,市场是买卖双方计划协调的过程,实际上是人与人之间持续进行谈判的过程。

20世纪90年代前苏联庄稼烂在地里,同时城市又存在饥饿人群的事例,究其粮食“浪费”之因,乃是交易成本的存在。

如果把粮食运到饥饿人群手中的成本高于粮食本身的价值,显然没有人愿意承担。

经济学的思维方式告诉我们,因为交易成本的真实存在,会造成“浪费”。

如果交易成本低,将促使人们频繁地、有规律地进行特定的交易。

这也就引出货币的概念,货币不是衡量财富的工具,它的本质是作为交换的一般媒介,一个重要的功能是通过交易促进贸易、加速人口流动增加社会财富。

同时,人们通过货币价格的变化调整自己的行为,使自利行为变为社会的合作行为。

因此,保持货币价值的稳定性,即有限的货币供给与未来持续有限的货币供给非常重要。

在我看来,经济学的思维方式可以用一句话概括:世界上没有免费的午餐。

做任何事情都是有成本的,我们只能在不同的选择中权衡。

个人选择需要权衡,公共政策和法律制度的制订也要权衡。

中国经济改革取得的巨大成就,显示了市场经济在创造财富和改进民生方面的威力。

市场经济确实有不少弊病,其中最大弊病是:当你能享受到它的好处的时候,你可能看到的都是它的缺点;当你没有机会享受它的好处的时候,它也没有办法告诉你它的优点在什么地方。

经济学的思维方式读后感

经济学的思维方式读后感

《经济学的思维方式》读后感读完《经济的思维方式》这本书,我深受启发。

该书深入浅出,从身边简单的事例出发,阐述了经济学的基本原理。

通读全书后,我认识到经济学思维方式的核心就是研究经济效率,即权衡预期的额外成本和预期的额外收益之后进行理性选择与决策,经济学称之为节约。

经济分析的本质就是边际分析。

经济学思维方式无处不在,学习和运用好经济学思维方式,能够促进人们更有效地工作与生活,促进社会经济效率的提升。

现从四个方面来阐述该书的基本观点及本人对这些观点的理解和感想:一、机会成本的重要性按照经济学的思维方式,机会成本作为一项行为的成本是人们赋予次优机会的价值,人们在选择这一行为时以次优机会为代价。

但机会成本是无形的,在现实决策中容易被忽视。

例如,企业业绩评价在19世纪以利润为主要衡量指标,在20世纪初至70年代,以投资回报率、净资产收益率与每股盈利为主要衡量标准,直到20世纪80年代才转为追求价值最大化,开始以EVA为衡量标准。

企业业绩必须从股东的角度来衡量,股东追求的是超过股东投入部分的价值最大化。

而利润最大化与效益最大化无法衡量股东的价值。

EVA 由于考虑了股东的机会成本,能够更有效地衡量当期经营者创造的股东价值。

EVA的核心理念是:股东投资有机会成本,企业只有利润高于资本成本才能为股东创造价值。

企业有利润不一定创造了经济增加值3丫八),而企业产生了经济增加值(EVA)一定是赢利的。

用利润、每股盈利等指标无法衡量经营者的经营业绩,即使利润与每股盈利都一直在增长,但EVA可能为负,经营者可能在毁损股东价值,企业也在一步步地走向危机。

如安然公司,虽在90年代后期,净利润与每股盈利都持续提升,但同期的EVA却急剧下降,最后公司不得不走向毁灭。

中国的部分上市公司虽然利润在持续增加,但EVA却有下降趋势,这些上市公司的经营者缺乏资本是有成本的理念,他们认为股市上融来的资金是免费的,股东的价值遭到肆意破坏。

世上没有免费的午餐,企业在衡量业绩、投资等决策中应充分考虑机会成本。

《经济学的思维方式》的读后感

《经济学的思维方式》的读后感

《经济学的思维方式》的读后感《经济学的思维方式》是一本由美国经济学家韦斯利·克莱因所著的经济学入门书籍。

本书以简明扼要的方式介绍了经济学的基本概念、思维方式和分析方法,对于初学者来说是一本很好的入门读物。

这本书通过讨论各种经济问题,如供求关系、市场机制、效率、经济增长等,帮助读者理解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概念。

我在阅读过程中,深受韦斯利·克莱因的逻辑思维和分析方法的影响。

他用简单的语言解释了复杂的经济学理论,使我对经济学的认识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首先,本书很好地诠释了经济学的基本思维方式。

作者强调了系统思考和分析的重要性。

他指出了经济学是一门关于稀缺资源分配的学科,尤其强调了理性行为和机会成本的概念。

通过这些概念,读者能更好地理解为什么人们会做出某种选择,以及这种选择的影响和结果。

其次,本书介绍了供求关系及市场机制的重要性。

供求关系是经济学的核心概念之一,它揭示了市场的运作原理。

克莱因用图示和实例详细地解释了供求曲线的变化对价格和数量的影响。

他还介绍了市场失灵的概念,并提出了政府干预的必要性。

这一部分的内容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市场机制的复杂性,并认识到市场并不是完全有效的,政府的干预是为了调整市场的不完美。

此外,本书还讨论了效率和公平的问题。

效率是经济学的一个重要概念,它表明了资源的最优利用方式。

克莱因对效率的解释清晰明了,提到了市场失衡和外部性对效率的影响。

同时,他也提到了经济学并不只追求效率,还要考虑公平的原则。

他用例子说明了市场和政府的角色,如何在追求效率的同时保证公平。

这一部分的内容使我对经济学的目标和原则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最后,本书还讨论了经济增长和发展的问题。

克莱因通过解释生产要素的投入和产出关系,阐述了经济增长的原理和机制。

他提到了技术进步和人力资本的重要性,以及政府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这一部分的内容使我对经济发展和增长的条件和机制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总结而言,我认为《经济学的思维方式》是一本非常有启发性的书籍。

经济学的思维方式读后感

经济学的思维方式读后感

经济学的思维方式读后感经济学是一门研究资源配置和决策制定的学科,它的思维方式通常被认为是理性、效率和最大化的。

在读完经济学相关的书籍后,我对经济学的思维方式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感悟。

首先,经济学的思维方式强调理性和效率。

在经济学中,人们被认为是理性的,他们会根据自己的利益和偏好做出决策。

这种理性的思维方式在现实生活中也得到了验证,人们在做出消费、投资和生产决策时,通常会考虑成本和收益,以追求最大化的效益。

这种理性和效率的思维方式,对于个人和社会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它能够帮助人们做出更明智、更理性的决策,从而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

其次,经济学的思维方式强调最大化。

在经济学中,人们通常会追求最大化的效益,比如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消费者追求效用最大化。

这种最大化的思维方式,反映了人们对于资源的稀缺性和有限性的认识,他们希望能够用有限的资源获取最大的利益。

这种思维方式在现实生活中也得到了体现,人们在做出各种决策时,通常会考虑如何最大化自己的利益,这也推动了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最后,经济学的思维方式强调选择和机会成本。

在经济学中,人们通常会面临各种选择,而选择的背后通常会伴随着机会成本。

这种思维方式,提醒人们在做出决策时要考虑到选择的代价和机会成本,以避免资源的浪费和低效的决策。

这种思维方式在现实生活中也非常重要,人们在做出各种决策时,通常会考虑到选择的代价和机会成本,以确保自己做出的决策是最合理和最有效的。

通过对经济学的思维方式的理解和感悟,我深刻地意识到经济学的思维方式对于个人和社会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它能够帮助人们做出更明智、更理性的决策,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推动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因此,我将继续学习和研究经济学,不断提高自己的经济学思维方式,以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和变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抄:
机会成本
——《经济学的思维方式》读后感刚刚踏入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的大门,我仍是茫茫然头脑一片空白,在求学道路上踽踽独行,不知道应该学些什么,不知道什么是经济学。

在图书馆经历了无数次“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之后,在淘汰了许多本逻辑不清、无聊且过于生活化的畅销书后,我终于找到了这本《经济学的思维方式》。

我一直相信热爱并研究一个东西是需要情怀的,读完本书,我觉得我的经济学情怀,就是:锱铢必较,唯利是图!
作为一篇读后感,我不能免俗地介绍一下本书的主要内容。

《经济学的思维方式》通过边际效应、供求规律、机会成本等关键词,深入浅出地介绍了经济学的规律。

归结起来,经济学的重点在于“决策”一词。

各种成本的考虑,各种需求的对于这么一本我寻寻觅觅而终于觅得的好书,我准备从两方面来谈谈我的感想。

第一个方面是关于本书的写作模式。

作为一门研究社会价值规律的学科,经济学的概念、理论许多都是抽象的,但是都脱胎于生活,因此很多经济学入门书籍都致力于将其与生活紧密结合,比如《小吃店遇见凯恩斯》里的成春香和李梦龙把生意做到美国去的辣年糕店,比如《魔鬼经济学》中通过广播击垮三K党的肯尼迪、由于禁止堕胎而升高的美国犯罪率。

不可否认,这种讲述方式能使经济学原理更加通俗易懂,但我觉得这些都过于强调“生活”而弱化了经济,若不看书名甚至以为是在讲述美国社会故事,有本末倒置之嫌。

让更有甚者是将两者割裂开来,讲述一个冗长的故事,再提炼出一个经济学规律,不能有机地统一两者。

除了生活,还有一部分书籍会和数学紧密相连。

我不是无视数学模型对于经济学的重要性,但是噼里啪啦列出的一堆图表让我这种毫无数学思想的白痴瞬间感到头晕目眩,直接打退堂鼓,更别提去深入思考了。

而《经济学的思维方式》就将生活、数学与经济的比例安排得恰到好处,将生活故事当做经济学原理的支撑,主体仍然是经济学。

将经济学和生活故事完美地融合在一起。

用简洁的语言概述一件事,强调其中的经济学细节,在带领读者慢慢深入挖掘经济学原理的时候也慢慢地将一个故事延续下去,并且在恰到好处的时候给出图表和详尽的解释。

比如说所有这一切都是为了更加清晰地阐明道理。

就如关于机会成本、专业化分工、人际贸易、交易成本中都涉及到的酿酒的琼斯和布朗,作者先是用生产可能性边界的图表带读者本书的写作模式也为我提供了一个范本,教会我以后该怎样和门
外汉普及经济学常识。

第二个方面是关于权衡之我见。

关于权衡。

前面说过,经济学是一门关于决策的学科。

为什么做决策需要一门学科来进行解释呢?这又涉及到我前面所说的经济学情怀:锱铢必较,唯利是图。

经济学的研究背景是性恶论,世界上没有如传统儒家思想中淡泊名利的世外之士,相反,都是自私自利的普通人。

子曰:“君子爱财,取之有道。

”这个“道”,蕴含着几多经济学原理。

要使财富增加,无非两种方法:开源和节流。

怎样的开源和节流才能实现利益最大化,这就是要进行权衡决策的时候了。

阅读了《经济学的思维方式》,最令我受益匪浅的是对于成本的各种分支。

美国会计学会成本与标准委员会是这样定义成本的:成本是指为达到特定目的而发生或与应发生的价值牺牲,它可用货币单位加以衡量。

在此之前,我一直以为成本就只是购进商品所需要花的钱。

而现在才知道经济学中的成本还分为边际成本、机会成本、沉没成本、交易成本等等。

更加细致的分类无疑让决策更加易行:只要将各种成本量化为货币或某一等价物,再进行比较便高下立判。

正如书中所说的酿酒的琼斯和布朗。

琼斯每生产10加仑淡啤酒就得以5加仑的黑啤酒为代价,布朗生产4加仑的黑啤酒就要以3加仑的淡啤酒为代价。

通过这样的对成本的量化可以让。

这让我想起了高三时我每天在路上奔波时思考的问题。

作为学生,我不能获得金钱的收益,但是我能在大家的时间都一样的情况下,把时间一点一点挤出来,在我处于最好的状态时进行复习,在高三这个分秒必争的时期,这难道不是一笔大财富吗?而我的成本,是我的学习时间和学习状态。

假设现在是一个秋天的傍晚,气温20°C。

现在是17:00,下了课,我要在19:00到教室上晚自习。

如果我按部就班的话根本无法完成晚自习前至少一个小时的复习计划,故而需要开始进行舍弃和合并。

先列出几个必须选项:长跑、吃晚餐、自习,同时长跑和自习的时间不能改变。

我首先先舍弃了长跑后的洗澡。

因为天气较为凉快,安静下来约10分钟后就可以让身上的汗水基本蒸发,从而进入学习状态。

如果去洗澡,从运动场到宿舍再从宿舍到图书馆,要花去15分钟的时间,再加上洗澡,一共有50分钟,成本太高。

虽然要忍受一小会儿汗黏在衣服上的难受。

同时晚餐的种类和时间也是一个可进行权衡决策的部分。

我爱吃食堂的牛肉面,但是吃面不仅时间长(约25分钟),而且会让我流更多汗,在图书馆难以静下心;相反,如果吃盖浇饭的话,虽然没有牛肉面那么好吃,但我可以10分钟就吃完,并且没有牛肉面那么烫,可以让我的体温慢慢回落,在晚餐时间内同时达到散热的目的,使我在图书馆里进入状态的时间至少减少5分钟。

我选择吃盖浇饭,舍弃了口腹之欲,但是赚得了20分钟的学习时间。

这些权衡还包括各个事件的顺序,怎样才能在我最舒服的情况下少走冤枉路。

经过反复的比较和权衡,我确定了这样的傍晚时间安排:下课后走路3分钟到运动场,长跑20分钟,走路2分钟到食堂,吃盖浇饭10分钟,走路到图书馆4分钟,花5分钟进入学习状态,自习75分钟。

再比如,我的一个考入经管院的同学正在纠结要不要转专业到中文系。

中文是她热爱的专业,她可以学得开心而且学得很好,但是毕业以后的工作选择面就比较窄,一不小心就会成为钻故纸堆的老学究,并且在经管院打下的一片天地将化为乌有。

而在经管院这边,除了一点数学基础之外她对经济毫无兴趣,学得一点也不快乐,可是若努力学习将来读完研究生,考过cpa,收入更高的可能性更大。

这时便要考虑沉没成本和机会成本的问题。

不管最后决策结果如何,她在经管院的这半年时间都将成为沉没成本。

即使她转到了文院,这半年时间再也补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