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1.2《雷雨》的诞生过程素材 新人教版必修4
1概述.2 雷雨 课件(人教版必修4)概述.ppt
整体感知
故事写某矿董事长周朴园,年轻时遗弃了为他
已生二子的婢女侍萍,长子周萍留在周家,侍萍携次 子投河遇救,离乡远走。周误以为她已死。后周 家亦北迁,与侍萍再嫁的鲁家共居一地,互不相 知。鲁家父女皆在周家为仆,次子大海在矿上做 工,周妻繁漪与长子周萍有私情,后知周萍爱鲁 女四凤,繁漪欲遣去四凤乃召来侍萍,两家关系 始被揭开。周萍与四凤知为异父同母兄妹,双双 自杀。繁漪之子周冲为救护四凤也触电身亡。大 海为罢工代表在周家受辱被殴,逃奔而去。侍萍 与繁漪不堪重压,一呆一疯,只剩下周朴园茕茕孑立、 形影相吊。作者在这常见的"始乱终弃"和"乱伦" 的社会现象中,开掘出具有时代特点的社会悲剧。 他在剧中写了尖锐的思想冲突和阶级压迫与斗争, 但主要是描写新旧交替时期3个不同阶层、不同性 格的女性,以不同的方式对命运所做的抗争和她们 走向毁灭的悲剧结局。
按题材所反 映的时代分
历史剧(如《屈原》),现代剧(如 《雷雨》)
.精品课件.
7
戏剧的基本要素是矛盾冲突,通过剧中
人物的语言、动作集中反映社会生活的矛盾
和斗争。
戏剧演出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要求
故事的时间、地点和人物尽可能集中;人物
语言要符合人物身份,而且随着剧情发展、
人物思想感情的变化而变化。
剧本中往往有一些舞台说明,如布景设
1933年毕业前夕,年仅23岁的曹禺,就 完成了他的处女作《雷雨》。继而又发表了 《日出》(1936)、《原野》(1937)。他 的三部曲,犹如一道道的丰碑,矗立在中国 的剧坛上,从而决定了曹禺在中国话剧发展 上,特别是话剧文学上的奠《雷雨》写于1933年, 次年,在《文学季刊》第一卷第三期正式发 表。
学习重点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雷雨》课件(共54张PPT)
周鲁两家的矛盾冲突的根源是什么?
周朴园是封建资本家的代表,鲁家母子 是善良的下层劳动人民,他们在阶级地位和 思想意识上存在着截然对立的矛盾,这一悲 剧深刻地反映了阶级剥削和压迫,暴露了半 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的罪恶。
阶级冲突 使 夫妻相见不相认却相恨
父子相见不相认却相斗
母子相见不相认却相怨
兄弟相见去的侍萍:
始乱终弃——自私残忍
周朴园对“死去”的侍萍:
“于心不忍”供起“遗照”来“纪念”——
虚伪
周朴园对面前的侍萍:
凶相毕露,软硬兼施,彻底决绝——阴险狡
猾,冷酷无情
冷酷
虚伪 自私 道貌岸然
过去的侍萍:
上当受骗,听天由命——善良软 弱,听天由命
现在的侍萍:
控诉罪行,蔑视金钱,憎恨丑 恶——清醒,自尊,坚强
作品为什么要用“雷雨”命名
《雷雨》整个故事的背景、情节都和雷 雨有关。雷电交加的狂风暴雨之夜所有蓄 积的矛盾冲突顷刻间爆发。
作者以象征的手法告诉人们,在半殖民地 半封建的社会沉闷的空气里,一场革命的 大雷雨即将来临,此时中国的社会酝酿着 一场大变动
“雷雨” 标题寓意
“雷雨”是整个作品的自然环境,又是社会环 境,以象征的手法反映了正在酝酿大雷雨般大 变动的20年代的中国社会现实。
“一出动人的戏,一部具有伟大性质的长剧。” (李健吾)
1935年初,《雷雨》首次被搬上日本舞台, 演出盛况空前,不久,它又被译成日文。
《雷雨》中的主要人物:
周朴园--某煤矿公司董事长,55岁。 周繁漪--其妻,35岁。 周萍-- 其前妻生子,28岁。 周冲-- 繁漪生子,17岁。 鲁贵-- 周宅仆人,48岁。 鲁侍萍--其妻,某校女佣,47岁。 鲁大海-- 侍萍前夫之子,煤矿工人,27岁。 鲁四凤-- 鲁贵与侍萍之女,18岁,周家使女。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第一单元第2课《雷雨》
片段六
周朴园:(由衣内取出支票,签好)很好,这 是一张五千块钱的支票,你可以先拿 去用,算是补偿我的一点罪过。
侍萍接过支票,把它撕了。 周朴园:侍萍。 鲁侍萍:我这些年的苦不是你拿钱算得清的。 周朴园:可是你——
“周朴园也是一个人,不能 认为资本家就没有人性。为了钱, 有意淹死两千多个小工,这是他 的人性;爱他所爱的人,在他生 活的圈子里需要感情的温暖,这 也是他的人性。”
蘩漪
——大旱盼雨露,山雨击风楼
人性的扭曲,心灵的窒息,“雷雨”式性情
蘩漪
——大旱盼雨露,山雨击风楼
人性的扭曲,心灵的窒息,“雷雨”式性情 矛盾的处境,缺失的灵魂,一个并未真正觉醒的新女性。
片段四
周朴园:从前的恩怨,过了几十年,又何必再提呢? 鲁侍萍:那是因为周大少爷一帆风顺,现在也是社会上
的好人物。可是自从我被你们家赶出来以后, 我没有死成,我把我的母亲可给气死了,我亲 生的两个孩子你们家里逼着我留在你们家里。 周朴园:你的第二个孩子你不是已经抱走了么? 鲁侍萍:那是你们老太太看着孩子快死了,才叫我抱走 的。(自语)哦,天哪,我觉得我像在做梦。
思考讨论:
鲁侍萍想让周朴园认出她来吗?
四次表明身份的机会
你——你贵姓? (抬开端来)你姓什么? (忽然立起)你是谁? (徐徐立起)哦,你,你,你是——
四次表明身份的机会
你——你贵姓? (抬开端来)你姓什么? (忽然立起)你是谁? (徐徐立起)哦,你,你,你是—— 平静——猜疑——紧张——不知所措
曹禺谈《雷雨》之三
周朴园是一个由封建地主转化而成的资本家。 他残酷、冷酷、自私、贪婪、虚伪、狡猾。是一个 人格卑贱的伪君子,一个没有任何仁义道德的反动 资本家。甚至到了一个坏到连自己都不认为自己是 坏人的程度。
人教版第四册高中语文《雷雨》PPT课件
❖ 1929年进南开大学,后转入清华 大学外语系。1933年大学四年级的时 候,完成处女作《雷雨》,震动当时 戏剧界。 1935年发表《日出》,继而 又发表了《原野》(1937)
讨论
周朴园对鲁侍萍的怀念是不是真的? 他是不是真的对鲁侍萍有感情?
周朴园是会怀念侍萍的。侍萍年轻时聪 慧美丽,性格温驯、善良,也很能干,他确 曾“爱”过她;况且他自和侍萍分别后,结 过两次婚,第一次是个阔家小姐,抑郁而死。 第二次就是繁漪。两次婚姻都不如意。他也 花天酒地放荡过,但是从来也没有尝到过什 么是幸福。因而难免怀念起过去和侍萍度过 的快乐时光。在这种情况下,他对侍萍的怀 念便成为他经常咀嚼的一种情感了。
周朴园是一个由封建地主转化而成的 资本家,两种不同的性格集于一身。
课文节选部分从分刻画了他自私、 虚伪、冷酷、残忍和奸诈。
作家本人谈《雷雨》: 周朴园这个人可以说是坏到家了,
坏到连自己都不认为自己是坏人的程度。
他自己,在时社会上当然是“名流”、 “贤达”。他认为他的家庭也是个“最圆满, 最有秩序”的“理想家庭”。他教育的儿子 周萍,也是个好儿子,“健全的子弟”,其 实已经腐烂透顶了。三十年前……
分析:周朴园面对自己的儿子,依然摆出资 本家对待工人的冷酷面孔和傲慢的态度。他明知 故问鲁大海“叫什么名字”“有什么事”,继而 教训他“只凭意气是不能交涉事情的”,嘲笑他 是“傻小子”,讽刺他“没有经验只凭胡喊是不 行的”,最后恶狠狠地向鲁大海宣布:“你现在 没有资格跟我说话,——矿上已经把你开除了。 由此可见,周朴园与鲁大海的冲突,是两个阶级 之间的斗争,从而揭露了周朴园反动的阶级本性。
高中语文1.2雷雨曹禺的话剧创作之路素材新人教版必修4
曹禺的话剧创作之路《雷雨》广泛地吸收了西方戏剧的优点,明显受到易卜生戏剧“社会悲剧”、莎士比亚戏剧“性格悲剧”和古希腊戏剧“命运悲剧”等西方戏剧观念和创作方法的影响,并将它们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成功地表现了20年代中国带有浓厚封建性色彩的资产阶级家庭中各种人物的生活、思想和性格,成为中国现代第一出真正的悲剧,从而使话剧这种外来的艺术形式完全中国化,成为我国新文学中一种独特的艺术样式。
易卜生戏剧“社会悲剧”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周朴园形象的塑造和作品的主题思想方面。
周朴园是《雷雨》的主人公,是剧中各种悲剧的根源。
作品以他为中心,安排了两条主要的线索:一是他与妻子蘩漪的冲突,以表现家庭内部的矛盾;一是他与矿工鲁大海的冲突,以表现他与工人的对立,这两条线索又通过侍萍而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构成了尖锐复杂的戏剧冲突。
周朴园是一个狠毒凶残的资本家,作者通过鲁大海之口,揭露了他血淋淋的发迹史:从前在哈尔滨包修江桥时,他故意让江堤出险,淹死了两千多个工人,进而将每个工人的抚恤金中扣去300块钱。
只要能弄钱,他什么都做得出来。
周朴园更是一个专制冷酷的封建家长,在家中,他的话就是法律,为了贯彻他的意志,不惜牺牲任何人的幸福。
他与蘩漪的关系,表面上是一种夫妻关系,实际上却完全是一种主仆关系,他需要蘩漪做的,只是为孩子们树立一个“服从的榜样”。
在“第一幕”他强迫蘩漪喝药的一场戏中,蘩漪拒绝了他的要求,他先是让小儿子周冲端着药去劝,看着周冲含泪的眼睛,蘩漪只好退而求其次,请求留到晚上再喝。
可他仍不肯让步,又命令大儿子周萍去劝,并且要跪着劝,直到蘩漪认输方才罢手。
在他的眼中,根本没有蘩漪独立的人格和起码的尊严,他关心的也不是妻子的健康,而只是自己的意志。
周朴园与前妻侍萍的关系,更充分暴露了他伪善的本质,年轻时他诱骗了侍萍,当他以为侍萍已经投河自尽后,为了安慰自己的良心,纪念自己一生中仅有的一次真爱,不仅将自己儿子的取名为“周萍”,保留了侍萍生周萍时的房间模样,甚至喜欢关窗的习惯,而且还一直把侍萍当作“正式嫁过周家的人看”,要为她修一座墓。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第一单元第二课《雷雨》课件
父子相见不相亲却相斗 母子相见不相亲却相怨 兄弟相见不相识却相仇
(1)相遇诉旧怨
侍萍,是你?
四凤的妈 熟知旧衬衣?!
姓鲁
姓鲁
她没有死?!
修墓
熟知旧事?
无锡口音!
关窗
周朴园: 奇特——疑虑——慌张——惊惧 鲁侍萍: 怨恨,内心复杂
周朴园的心理变化过程
你,你贵姓?
鲁大海形象分析
• 鲁大海是工人阶级的真正代表。他忠心耿耿地 为工人弟兄争取权利,同资本家展开针锋相对 的斗争。他是觉醒的工人阶级,通过周朴园的 行为看清了其为赚钱什么都干得出来的资产阶 级的本性。面对虚伪冷酷的周朴园,他彻底地、 义正辞严地揭露了其灭绝人性和滔天罪行。他 顽强地同周公馆的一群打手对打,痛骂周家的 人是一群强盗。尽管在这场斗争中他是失败者, 被工厂开除,但他却表现出了工人阶级的大公 无私和英勇顽强的反抗精神。当然,他有斗争 经验不足,幼稚而又鲁莽等弱点。
• 2、周婚后生活不美满,更加深了他对侍萍的 怀念。和周结婚的第一个门当户对的阔小姐, 身体不好,加上周不爱她,婚后不久就死了。 繁漪个性傲慢,根本不是周喜欢的那种女人, 在这种情形下,周自然更加怀念他的初恋情人。 3、对于周对鲁的怀念到底是真的还是假的, 作者曹的观点是“是真实的,绝对是真实的”。 4、而当侍萍奇迹般的站在他的面前时,周为 什么畏惧、愤慨、赶她走?因为他畏惧鲁的出 现会危及到他的名誉、地位、家庭。
周朴圆与鲁大海的矛盾冲突——罢工 与反罢工矛盾(阶级斗争)
周鲁两家的矛盾冲突的根源是什么?
周朴园是封建资本家的代表,鲁家母子 是善良的下层劳动人民,他们在阶级地位和 思想意识上存在着截然对峙的矛盾,这一悲 剧深刻地反应了阶级剥削和压迫,暴露了半 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的罪恶。正是由于这阶级 根源矛盾冲突特殊猛烈。
高中语文 1.2《雷雨》讲述曹禺创作《雷雨》背后的故事素材 新人教版必修4
讲述曹禺创作《雷雨》背后的故事1936年,上海,卡尔登大戏院。
话剧《雷雨》演出获得空前成功。
茅盾赠诗曹禺赞曰:“当年海上惊雷雨”。
70年后,由上海文广新闻传媒集团新闻中心摄制的电视专题片《海上惊雷雨》,为百年话剧的历史梳理打开了一扇窗。
图书馆里“降生”《雷雨》《雷雨》先有腹稿。
曹禺夫人李玉茹回忆:“构思花了5年。
他先写每个人物的小传,宿舍床铺底下的草稿都堆满了,这些小传也几易其稿。
”最终完成《雷雨》写作是在清华图书馆。
曹禺女儿万方回忆:“很多年后,爸爸回到清华图书馆,指着一个座位,说他写《雷雨》的时候就坐在那儿。
他说要感谢当年图书馆的管理员,是他允许他在图书馆写作,甚至闭馆后也允许他留下来写。
”中国话剧史一个“响雷”在《雷雨》之前,作为舶来品的话剧,在中国远没普及。
学者丁罗男说:“中国话剧的成熟从上世纪30年代开始,《雷雨》按现实主义创作方法写了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这是以前的剧作家无法达到的。
从这个意义上讲,曹禺把话剧写作推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峰。
”在上海从事话剧工作的胡导当年在卡尔登大戏院观看了《雷雨》的演出。
他回忆:“那是上海的第一次公演,真的震动了我。
此前我也已经看过不少戏,但《雷雨》的剧本是那么抓人,给我留下深刻印象。
”“七旬”《雷雨》更“滂沱”上海戏剧学院孙惠柱副院长指出,很多人知道《雷雨》,但很少有人知道这部戏的演出史,电视片《海上惊雷雨》弥补了这一缺憾。
复旦大学教授周斌说:“《海上惊雷雨》通过个案剖析,带出了对百年中国话剧发展演变的回顾和反思。
在这种梳理中,也带着创作者的反思和评价。
未来的中国话剧发展,应该传承哪些回避哪些,都是需要思考的。
”上海大学影视学院副教授石川指出:“话剧在20世纪中国的文化史上,地位突出。
但在今天好像被边缘化了,所以尤其需要电视这种大众媒体把这个文化经典,面向大众进行普及。
”。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课件 《雷雨》PPT教学课件
_把__她__磨__练__得__坚__强__勇__敢__。__另__外__,__她__对__周__朴__园__也__残__留__有__一__些__感__情__。__在__对____
话中,鲁侍萍既有意识地在隐藏自己的身份,又在语言动作中不断
地表露出自己的特征,这正是剧中人物复杂的内心活动的外在表现。
探究 与点
目
新中国成立后,写了《明朗的天》《胆剑篇》《王昭君》等。
链
接
课文导
读
2.作品背景
曹禺出生于一个没落的封建家庭。他青少年时代在目睹了半
封建半殖民地中国社会的黑暗现实后,产生了强烈的反抗情绪,经
过几年酝酿、构思,1933年在清华大学读四年级时,完成了他的处
女作《雷雨》。作者在谈到写作意图时说,《雷雨》是在“没有太
2.写对字形
汗cé涔nc涔én( ) cén(岑 )寂
d谛ì( d缔ì( t啼í(
)听 )造 )哭
栏 目
链
敲z诈hà( ) zh缜ěn( )密
接
zé(咋 )舌 sh慎èn( )重
惭z怍uò( ) di滇ān( )池
字形小贴士
追本溯源,巧记汉字
“山”是个象形字。金文的形体,就像有三个山峰的
大山之形。小篆的形体,仍有三个峰,但已不像大山之形了。
栏
阳的日子里的产物”,“那个时代,我是想反抗的,因陷于旧社会
目
的昏暗、腐恶,我不甘模棱地活下去,所以我才拿起笔。《雷雨》
链 接
是我的第一声呻吟,或许是一声呼喊”。
课文导 读
又说“写《雷雨》是一种情感的迫切需要”,“仿佛有
一种情感的汹涌的激流来推动我,我在发泄着被压抑的
栏
愤懑,毁谤着中国的家庭和社会”。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4 1.2《雷雨》创作背景
《雷雨》确是才华横溢之作,在戏 剧艺术上臻于完美之境。首先,戏剧即 冲突。《雷雨》的冲突设置在其自身的 特色中起承转合达到极致。《雷雨》的 戏剧冲突具有夏日雷雨的征候。其次, 《雷雨》成功塑造了剧中人物。如果一 出戏没有令人难忘的人的,那么无论它 的剧情冲突多么紧张激烈都不过是一时 的热闹。
《雷雨》中的人物是丰满而复杂的。 《雷雨》具有一种诗意之美。这不单单 得自文辞的优美,许多段落被人们反复 背诵,也不仅是得自剧中人物诗意的性 格,或者也可以说,是所有这一切,包 括舞台提示、角色分析,汇总一升发出 的一种形而上的气质和品味。
《雷雨》创作背景
剧作家曹禺从1929年开始酝酿人物、 构思剧本,到1933年最终完成了《雷雨》 的创作,前后用了五年时间。虽然它是曹 禺的第一部话剧,但一炮打响,震动文坛, 成为现代文学史上的经典作品,被认为是 “中国话剧现实主义的基石”。作者出于 一种“情感的迫切的需要”,“以一种悲 悯的情怀来俯视这群地上的人们”,通过 两个在伦理血缘上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的家 庭,剖析了社会和历史的深重罪孽。
高中语文 1.2《雷雨》周朴园的蜕变给我们的启示素材 新人教版必修4
周朴园的蜕变给我们的启示周朴园是曹禺的名作《雷雨》的主人公。
在剧中,它是一个“成功”的资本家,又是一个很有权威的家长。
作为情人,它的始乱终弃把鲁侍萍逼上了绝路,造成了她一生的悲剧;作为丈夫,他的冷酷无情使繁漪濒临崩溃的边缘;作为父亲,他的专制蛮横让两个儿子以不同的方式走向了自己的对立面并最终毁灭了他们!总之,《雷雨》中所有悲剧的根源似乎都指向了一个人——周朴园,所有人的灾难都和周朴园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关系,周朴园就是悲剧幕后的元凶!然而,纵观全剧,我却总在想,看《雷雨》,除了看到周朴园的罪恶以外,我们是否还应关注一些别的东西,比如周朴园是怎样成为“周朴园”的?周朴园年轻时曾到德国留学,他不可能不受西方文明思想的影响,他对侍萍说“你不要以为我的心是死了,你以为一个人做了一件于心不忍的事就会忘了吗?”说明当年他与侍萍的恋爱不无真情。
可是为什么三十年后会从内到外都与昔日判若两人?除了环境的影响甚至压迫外,他自己对自己蜕变应负怎样的责任呢?从他的蜕变中我们应该汲取怎样的教训呢?首先,我想到的是责任的意识。
我们无法知道周朴园当初与侍萍的恋爱是怎样的情形,但从三十年后仍摆着侍萍的照片、保持着侍萍的习惯中看,他对侍萍是有感情的,他们的爱情是有感情基础的。
但当时,他恐怕没有考虑(或很少考虑)自己有没有能力对这份感情负责任,对侍萍负责任。
事实上,他当时的确没有这个能力。
最终,他按照父母的意图娶了一位千金小姐,他牺牲了自己的感情同时也牺牲了侍萍一生的幸福。
看到这里,我不由得想告诫那些爱情至上的年轻人:当你还没有能力为爱情负责的时候,最好给彼此留一条退路。
因为,爱情是两个人的游戏,谁也不可能“一人做事一人当”。
一旦出现问题,受到伤害最大的将是自己最爱的那个人,那样的话于心何忍呢?同时我还想到了人性,想到了“善”。
孟子说人性本善,荀子说人性本恶。
我想人生来可能本无所谓善恶的。
但人在成年以前所受到的教育却多半属于善的教育。
高中语文 1.2《雷雨》中国话剧的发展素材 新人教版必修4
中国话剧的发展19世纪末20世纪初移植到中国的外来戏剧样式。
为与传统舞台剧、戏曲相区别,被称为话剧。
中国话剧大体经历了以下5个发展阶段。
新剧时期:1906年,受日本“新派”剧启示,留日学生曾孝谷、李叔同等组织春柳社。
1907年在日本东京演出《茶花女》、《黑奴吁天录》。
同年,王钟声等在上海组织“春阳社”,演出《黑奴吁天录》,这就是“话剧在中国的开场”。
这种以对话为主要手段的舞台剧被称为新剧,后又称文明戏。
以后10年间,上海、北京、天津、南京、武汉先后出现文艺新剧场、进化团、南开新剧团、新剧同志会等一批新剧团体,演出《热血》、《共和万岁》、《社会钟》等剧目,受到民众热烈欢迎。
辛亥革命失败后,新剧逐渐衰落。
这时期的代表人物是欧阳予倩。
爱美剧时期:1919年“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重要人物胡适、陈独秀、傅斯年等人对新剧启发民众觉悟的力量给予特别的关注,推崇介绍易卜生的社会问题剧。
1919年胡适发表的独幕剧《终身大事》是他们主张的代表。
同时,陈大悲、欧阳予倩等人响亮地提出“爱美剧”——非职业戏剧的口号,先后成立民众剧社、辛酉剧社、南国社等戏剧团体;《获虎之夜》、《名优之死》(田汉),《三个叛逆的女性》(郭沫若)、《一片爱国心》(熊佛西)、《泼妇》(欧阳予倩)、《一只马蜂》(丁西林)等一批优秀剧目诞生,为中国话剧建立了重要的文学基础。
1922年留美专攻戏剧的洪深回国参加戏剧协社,针对文明戏的不良习气,从剧本、舞台纪律、导演制建立等方面大胆改革,推行男女合演,从而形成完整的话剧艺术体制。
1925年北京艺术专门学校戏剧系成立,为话剧人材的培养提供了一块阵地。
田汉主持领导的南国艺术运动,最能体现20世纪20年代新兴话剧的精神。
1924~1930年先后上演了不少反帝反封建剧目,培养了陈凝秋、陈白尘、赵铭彝、郑君里、张曙、吴作人等一批艺术骨干。
1929~1931年欧阳予倩主办广东戏剧研究所,出版《戏剧》刊物,组织演出《怒吼吧,中国》等几十个剧目。
高中语文同步课件:1.2《雷雨》29张(人教新课标必修4)
关窗户,这些习惯我都保留着,为的是不忘你,弥补我的罪
过。 ——周朴园对鲁待萍表达情意。真?
假?
那更好,那么我们可以明明白白地谈一谈。
(忽然)好!痛痛快快的!你现在要多少钱吧!
好的很,那么一切路费,用费,都归我担负。
(由衣内取出支票,签好)很好,这是一张五千块钱的支票, 你可以先拿去用。算是弥补我一点罪过。
你是——
所措
哦,侍萍!(低声)是你 ——知道眼前是谁,但抱侥幸
?
心理,不愿也不敢承认这
是真实的。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品味周朴园的语言(潜台词)
(忽然严厉地)你来干什么? 谁指使你来的? (冷冷地)三十年的功夫你还是找到这儿来了。
——恐惧,害怕,怕鲁侍萍揭其疮疤,因而声色俱厉。
这么大年纪,我们先可以不必哭哭啼啼的。 从前的旧恩怨,过了几十年,又何必再提? 我看过去的事不必再提了吧。
夫 妻
周 周萍 冲
母子
情人
仆
夫妻
鲁侍萍
兄弟
鲁大海
同母异 父兄妹
(工人)
兄妹
夫 妻
情人
四凤
繁漪
鉴赏
品味个性化的人物语言 ❖赏析戏剧语言 品味富有动作性的人物语言
品味人物语言中丰富的潜台词
抓住人物的主要特征 ❖欣赏人物形象 深入品味人物语言
弄清人物性格的发展变化
❖了解矛盾冲突,把握主题思想
——欲以金钱收买,借此掩盖罪恶。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讨论:周朴园对侍萍有无真情?
你不要以为我的心是死了,你以为一个人做了一件于心不忍 的事就会忘了么?你看这些家具都是你从前顶喜欢的东西, 多少年我总是留着,为着纪念你。
你的生日——四月十八——每年我总记得。一切都照着你是 正式嫁过周家的人看,甚至于你因为生萍儿,受了病,总 要关窗户,这些习惯我都保留着,为的是不忘你,弥补我 的罪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雷雨》的诞生过程知了在树丛中噪鸣着,树叶儿一动也不动。
好闷热的天气!清华园里寂静得很,骄阳似火的日子,回家度假的人都走了。
留下的人也躲在宿舍里。
但是,此刻曹禺却躲在图书馆二楼阅览室里写他的第一部剧作《雷雨》,已经到了最后杀青的时候,眼看这孕育了五年的小生命就要诞生了。
郑秀也留在学校里复习功课,他们正热恋着。
她也盼着《雷雨》的问世。
关于《雷雨》的写作,曹禺曾回答过不少人的访问,也曾写过不少文章。
他曾把一篇未曾发表的手稿寄给我“作为纪念”,比较详细地记述了他创作《雷雨》的过程:写《雷雨》,大约从我19岁在天津南开大学时动了这个心思。
我已经演了几年话剧,同时改编戏,导演戏。
接触不少中国和外国的好戏,虽然开拓了我的眼界,丰富了一些舞台实践和作剧经验,但我的心像在一片渺无人烟的沙漠里,豪雨狂落几阵,都立刻渗透干尽,又干亢燠闷起来,我不知怎样往前迈出艰难的步子。
我开始日夜摸索,醒着和梦着,像是眺望时有时无的幻影。
好长的时光啊!猛孤丁地眼前居然从石岩缝里生出一棵葱绿的嫩芽——我要写戏。
我觉得这是我一生的道路。
在我个人光怪陆离的境遇中,我看见过、听到过多少使我思考的人物和世态。
无法无天的魔鬼使我愤怒,满腹冤仇的不幸者使我同情,使我流下痛心的眼泪。
我有无数的人像要刻画,不少罪状要诉说。
我才明白我正浮沉在无边惨痛的人海里,我要攀上高山之巅,仔仔细细地望穿、判断这些叫作“人”的东西是美是丑,究竟有怎样复杂的个性和灵魂。
从下种结成果实,大约有五年,这段写作的时光是在我的母校——永远使我怀念的清华大举度过的。
我写了许多种人物的小传,其数量远不止《雷雨》中的八个人。
记不清修改了多少遍,这些残篇断简堆满了床下。
到了1932年,我在清华大学三年级的时候,这部戏才成了一个比较成形的样子。
我怀念清华大学的图书馆,时常在我怎么想都是一片糊涂账的时候,感谢一位姓金的管理员,允许我进书库随意浏览看不尽的书籍和画册。
我逐渐把人物的性格和语言的特有风味揣摩清楚。
我感谢“水木清华”这美妙无比的大花园里的花花草草。
在想到头痛欲裂的时刻,我走出图书馆才觉出春风、杨柳、浅溪、白石、水波上浮荡的黄嘴雏鸭,感到韶华青春,自由的气息迎面而来。
奇怪,有时写得太舒畅了,又要跑出图书馆,爬上不远的土坡,在清凉的绿草上躺着,呆望着蓝天白云,一回头又张望着暮霭中忽紫忽青忽而粉红的远出石塔,在迷雾中消失。
我像个在比赛前的运动员,那样的兴奋,从清晨钻进图书馆,坐在杂志室一个固定的位置上,一直写到夜晚10时闭馆的时刻,才怏怏走出。
夏风吹拂柳条刷刷地抚摸着我的脸,酷暑的蝉声聒噪个不停,我一点觉不出,人像是沉浸在《雷雨》里。
我奔到体育馆草地上的喷泉,喝足了玉泉山引来的泉水,才觉察这一天没有喝水。
终于在暑期毕业前写成了。
我心中充满了劳作的幸福。
我并不想发表。
完成了五年的计划便是最大的奖励。
我没有料到后来居然巴金同志读了,发表在1934年的《文学季刊》上。
写《雷雨》的这段历程是艰苦的,可也充分享受了创作的愉快。
他写出《雷雨》时才23岁。
这个岁数,对于一般人来说,也许正处在人生朦胧的阶段,而他却拿出了这样一个杰出的作品,这本身就给他的创作蒙上一层神秘莫测的色彩。
曹禺,他究竟是怎样一个人,是什么力量推动着他的创作?他的生活积累又是从哪里来的?的确,对外界说来是有些神秘的,其实又不是神秘的。
他从来不是冷静的人,而是一个情感十分敏感的人。
看来,他的生活是很平凡的,从家门到校门,他从来没有为吃饭穿衣犯过愁,他的生活道路也似乎很平坦。
但是,他的感受却不像是通常人所有的那样,他以为他的境遇是“光怪陆离”的。
他的家底,他的周围熟悉的人事,都引起他的不平和思索。
他把一些人看成是“魔鬼”,把一些人看成是“不幸者”,激起他的愤怒,勾起他的同情,使他落泪。
这些抑压的愤懑情绪在他心中激荡着、积累着、灼热着他的情绪,增强着他的不安。
他不是那种念了什么小说写法、剧作法之类的书,在那里刻意编织故事的写匠,也不是有着什么明确的匡正社会、扶救人心的目的,和有着高度自觉创作使命的人。
他在《雷雨·序》中的回答是真实的:“现在回忆起三年前提笔的光景,我以为我不应该用欺骗来炫耀自己的见地,我并没有显明地意识着我是要匡正、讽刺或攻击些什么。
也许写到末了,隐隐仿佛有一种情感的汹涌流来推动我,我在发泄着被抑压的愤懑,毁谤着中国的家庭和社会。
然而在起首,我初次有了《雷雨》一个模糊的影像的时候,逗起我的兴趣的,只是一两段情节,几个人物,一种复杂而又原始的情绪。
”的确,他心中郁积的愤懑太多了,他生性忧郁。
从小就在情感上熬煎着自己。
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种情形也未能改变。
他在《雷雨·序》表白着自己,说:“我不知道怎样来表白我自己,我素来有些忧郁而暗涩;纵然在人前我有时也显露着欢娱,在孤独时却如许多精神总不甘于凝固的人,自己不断地来苦恼着自己。
这些年我不晓得‘宁静’是什么,我不明了我自己,我没有希腊人所宝贵的智慧——‘自知’。
除了心里永感着乱云似的匆促,切迫,我从不能在我的生活里找出个头绪。
所以当着要我来解释自己的作品,我反而是茫然的。
”《雷雨·序》是一篇相当重要的文字,他处处说他不知道《雷雨》是怎样创作的,但又处处写着他是怎样创作的。
这可以说他是第一次这样含糊而又明确地写出他的创作宣言,宣布着他的创作纲领。
在这里没有一条创作的法则,也没有明确的理论语言,但创作的精髓却深刻地为他把握着,感受着,创作的规律也在其中蕴藏着。
坦诚而率真,生动而朴实地写出了他创作的甘苦,创作的动机,创造的灵感,创作的过程,其它如人物的塑造,借鉴和创造,形象的思维,人物的配置,剧情的调整,戏剧的情景,艺术的分寸感等等,都为他天才地感到了,即使连他的不可理喻的“原始的情绪”、“蛮性的遗留”、“神秘的吸引”,以及对宇宙的憧憬,都道出了他创作的真相。
但是,《雷雨·序》贯穿的一个主要点,是这样一句话:“写《雷雨》是一种情感的迫切需要。
”是情感的汹涌激流推动他创作,是情感的潮水伴随着人物和场景的诞生,是情感酿成“对宇宙间许多神秘事物的一种不可言喻的憧憬”,是情感酿成戏剧中的氛围和情境。
不论他称它为情感、情绪也好,或者称它为“野蛮的情绪”、“原始的情绪”也好,但都是他创作中所强烈感受到的。
他曾这样说:与这样原始或者野蛮的情绪俱来的还有其他的方面,那便是我性情中燠热的氛围。
夏天是个烦躁多事的季节,苦热会逼走人的理智。
在夏天,炎热高高升起,天空郁结成一块烧红了的铁,人们会时常不由己地,更归回原始的野蛮的路,流着血,不是恨便是爱,不是爱便是恨;一切都走向极端,要如电如雷地轰轰地烧一场,中间不容易有一条折衷的路。
代表这样的性格是蘩漪,是鲁大海,甚至是周萍,而流于相反的性格,遇事希望着妥协、缓冲、敷衍便是周朴园,以至于鲁贵。
据说,作家写的每个人物都有着他自己,这并不是说,某某人物就是作家本人的化身。
但他的情绪、感情、爱憎是如此强烈而分明地折射在他笔下的人物性格上。
曹禺也是这样。
他的感情对他的创作是太重要了。
所以,他说他写《雷雨》是在写一首诗。
当然,他的情感不是凭空而来的,强烈的情感是现实激发起来的。
同是现实的人事,但对它的感受程度却是因人而异的。
作家的主体意识,主体情感对现实的拥抱是十分重要的,曹禺的感受是更强烈、更深厚、更广大了。
他在《雷雨》创作中,最早想出,也感到最真切的是蘩漪。
关于这个人物的原型,他曾说:“我有一个很要好的同学,我常到他家去玩。
他有个嫂嫂,我和她虽然见过面,却没有说过几句话。
她丈夫是一个相当好的人,她也很贤慧。
后来,我听说她和我那个同学有了爱情关系。
我很同情她。
因为我知道,他是不会为这个爱情牺牲什么的。
这个女人就像在我心中放了一把火,当我写《雷雨》时,就成了现在的蘩漪。
”①格说,这也并不算原型。
但是关于这位“嫂嫂”,她又是怎样一个人呢?我曾采访过她的堂弟,据他说:“谈起我的嫂子,她叫许××,她是我的堂哥(同祖父)的爱人。
他在黄河水利委员会工作过,比我那位嫂子大十几岁。
堂哥这个人很老实很死板,连长相都很呆板。
我的嫂子25岁还没结婚,那时20岁的姑娘就该出嫁了,总是找不上合适的,因为年岁太大了,就找了我这个堂哥当续弦,很是委屈。
这位嫂嫂会唱昆曲,她家是世代的业余昆曲爱好者,人长得很漂亮,又比较聪明,丈夫那么呆板,不顺心。
嫂子很苦闷,堂哥各方面都不能满足她,思想感情上不满足,生理上也不能满足她。
在老式的家座中,她显得比较活些,但又算不上是新式妇女,不是那么稳重,那时的说法,就算不规矩了。
”曹禺对这位“嫂嫂”的遭遇却十分敏感,引起他的怜悯和尊重。
在他看朱,是值得哀悼的可怜的人。
在人们着来她不规矩,甚至是“罪大恶极”,妻子不像妻子,母亲不像母亲;而曹禺却认为是可原谅的。
当然,也不只是这个许××,曹禺说:“我算不清我亲眼看见多少蘩漪(当然她们不是蘩漪,她们多半没有她的勇敢)。
她们都在阴沟里讨着生活,却心偏偏天样高;热情原是一片浇不熄的火,而上帝偏偏罚她们枯干地生长在沙上。
这类的女人许多有着美丽的心灵,因为不正常的发展和环境的窒息,她们变为乖戾,成为人所不能了解的、受着人的嫉恶、社会的压制,这样抑郁终身,呼吸不着一口自由的空气的女人,在我们这个现社会里不知有多少吧。
”①像生活中的蘩漪,如许××那样的女人,的确是不少的;但是有谁那么深刻地懂得她们的心灵。
陈旧的道德观念早给这些人泼上污水,而曹禺却锐敏地感受着她们的痛苦和不幸,以及她们美丽的心灵。
像周朴园逼着蘩漪喝药的场面,他见得多了,丈夫要妻子喝药也许是很平常的,但是他却敏感地发现这其中的压制和专横,写出来是那么震撼人的灵魂。
先是他自己被震撼了,才能写出那么使人惊心动魂的场面。
当然,人们也会像对蘩漪那样,提出周朴园、周萍、周冲、鲁大海、侍萍、鲁贵、四凤的原型是谁的问题。
作家曾说过,周朴园身上有他父亲万德尊的影子,自然还有那个为他父亲做过祭礼的齐某某。
鲁大海受到他去保定宣传时在火车上碰到的那位工人的启发。
周萍也许多少有他的大哥身上的某些东西。
关于鲁贵,他曾说:“我家有个叫陈贵的,他会画菩萨,他画画时,总是把自己关在屋里,不让别人看见。
他还能做一手好菜:烧羊肉葫萝卜。
这个人很斯文,他就是鲁贵的模特儿。
”②但是,剧本中的每个人物都要一一说出他们的模特儿,实际上是不可能的。
或是他听人说的,或是他的回忆中来的,也十分可能是他从什么书本上读到的:当然更有他想象出来的,这一切都化合为他每个人物的血肉。
哪些是真实的,哪些又是非真实的,那是难以像做化学实验把各种因素都能分析出来的。
但有一点,他平时接触的人物,他对他们的观察和感受,是相当细致入微而又深入的。
曹禺曾说,“我对自己作品里所写到的人和事,是非常熟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