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主题阅读附答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单元主题阅读

(了解文章是怎样点面结合写场面的。)

歪头崮(ɡù)八十五勇士

背景介绍:1943年,日军集结重兵在山东沂(yí)蒙山区加紧推行“蚕食”计划,实行罪恶的“三光”政策。八路军没有被敌人的嚣张气焰所吓倒,坚持进行敌后抗战。2月25日夜,八路军鲁中军区二团一营的二连和三连在沂水县北部突遇日军3000余人马兵分数路的包围。为掩护大部队和群众转移,营长决定让两名营领导带领战斗力较强的二连83名指战员“断后”,他们同敌人几经周旋,沿张耿村的西山撤到了歪头崮。

歪头崮位于山东省沂水县与临朐(qú)县交界处的沂山,此崮只有北面是较缓的坡,东、南和西三面都是绝壁,下临几百米的深谷。二连从歪头崮的北面撤到这里后,发现没有退路了,营、连领导就决定在此固守,寻机突围。

当太阳从东边冉冉升起的时候,战士亓(qí)荣友站在前沿阵地的高处,可以清楚地看到敌人组成前后三层散兵队形,在东洋军刀的指挥下向歪头崮顶慢慢行进。日军的炮弹接连在二连阵地上爆炸,山脊上飘荡起一片黑色的烟尘,许多战士剧烈地咳嗽起来。“是毒气弹!快把嘴捂上!”营长王子固大声地喊起来。冲上山的日军此时趁机扑了上来,①二连长齐之顺冲出

....,指挥大家两排枪打过去,日军便丢下几十具尸体..毒气范围,猛一挥手

逃下山去了。

为了攻下歪头崮,日军从沂水县起飞了两架飞机参战,轮番俯冲轰炸。二连伤亡惨重。

营长王子固牺牲了

...,连长齐之顺也牺牲了

...,全连只剩下不到30个战...,副营长徐福牺牲了

士,而且大都负了伤。山上已所剩不多的战士们,这时人人都非常清楚目前的处境,他们相互鼓励着,已经不能战斗的伤员们,把为数不多的弹药交给了能战斗的战友,没有武器的战士就收集石块、棍棒,等待着那最后拼杀时刻的到来。

中午时分,日军发起最后的进攻。排长孙现明双腿被炸断了,可是他仍然准确地让手榴弹在敌群中爆炸。战士李兴诗打一枪就大吼一声,好像枪口喷出的是他无尽的愤怒。亓荣友全神贯注地瞄准敌人射击,他所在的那个方向,敌人寸步难进。弹药都打完了,只剩下孙现明手中的一颗手榴弹。敌人狞笑着朝他们一步步逼近,却不开枪,明显是要抓活的。孙现明命令李兴诗等3人跳崖突围,李兴诗他们迅速朝悬崖处扑去,②身后突然传来一声

“同志们,永别了

.......!”接着响起一颗手榴弹的爆炸声,孙现明同几个敌人同归于尽了。

③“宁死不当俘虏!跳崖!”李兴诗站在悬崖边上,平静地对两名战友说。他回头轻.

蔑地瞟了一眼

......正步步逼近的敌人,率先跳了下去。敌人个个目瞪口呆,僵尸般待在原地,甚至不敢再往前迈进一步。接着,亓荣友同另一位战友也毫不犹豫地跳了下去……

(有删改)

1.【整体感知】根据短文内容,下列故事情节排列准确的是()

A.击退敌人——被围歪头崮——绝境中战斗——英勇跳崖

B.英勇跳崖——被围歪头崮——击退敌人——绝境中战斗

C.被围歪头崮——绝境中战斗——击退敌人——英勇跳崖

D.被围歪头崮——击退敌人——绝境中战斗——英勇跳崖

2.【理解句子】读文中画线的句子,注意加点的部分,体会战士们的英雄气概,然后选一选。

(1)句①中加点的部分(),句②中加点的部分(),句③中加点的部分()。

A.是动作描写,表现其英勇无畏

B.是神态描写,表现其毫不畏惧

C.是语言描写,表现其视死如归

(2)读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下列描述最准确的一项是()

A.运用反复的修辞手法,突出和强调战斗之惨烈,赞扬了战士们勇敢无畏的精神。

B.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突出战士们勇敢无畏的精神,使语言富有感染力。

C.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突出和强调战斗之惨烈,赞扬了战士们勇敢无畏的精神。

D.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突出战士们勇敢无畏的精神,更鲜明地表达作者内心的感

情。

3.【写法感悟】短文第3~5自然段既关注了人物群体,也刻画了具体的战士形象,结合相关内容说一说这样写的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读以下片段,感受波澜壮阔的革命岁月中的一幕幕场景,完成练习。

【片段一】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片段二】红旗猎猎,战马嘶鸣,整齐的队伍站在河对面的草坪上。源源不断的人流,从四面八方汇拢来。他们扶老携幼,来到于都河畔。乡亲们有的把煮熟了的鸡蛋塞到我们手里,有的把一把把炒熟的豆子放到我们的口袋里。有的拉住我们战士的手问:“什么时候回来?”有的止不住“呜呜”地哭了起来。

【片段三】走哪条路呢?为了不让敌人发现群众和连队主力,班长马宝玉斩钉截铁地说了一声:“走!”带头向棋盘陀走去。战士们热血沸腾,紧跟在班长后面。他们知道班长要把敌人引上绝路。

【片段四】接着,毛主席在群众一阵又一阵的掌声中宣读中央人民政府的公告。他用强有力的语调向全世界发出新中国的声音。他读到“选举了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

这一句的时候,广场上的人们热爱领袖的心情融成一阵热烈的欢呼。观礼台上同时响起一阵掌声。

1.【提取信息】片段一选自(),片段二选自(),片段三选自(), 片段四选自()。

A.《七律·长征》

B.《狼牙山五壮士》

C.《开国大典》

D.《忆长征》

2.【思考分析】以上四个片段是如何运用点面结合的方法来进行描写的?下面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A.片段一:首联概括红军长征过程中的困难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是“面”;后三联用

长征途中的几个场景作为“点”来具体描写长征到底有多难。

B.片段二:即将出发的红军队伍和源源不断来送行的人们,是从整体来写的,是“面”;

描写乡亲们送行时的表现,如动作、语言、神态等,是从局部来写的,是“点”。

C.片段三:把班长看作“点”,战士们这个群体的呼应就是“面”。

D.片段四:毛主席是开国大典上的主要人物,是“面”;人民群众的呼应是“点”。

3.【总结写法】状状同学从以上四个片段中,总结概括出四种类型的点面结合方法,请你试着对号入座。

A.整体与局部的组合

B.群体与个体的组合

C.概括与具体的组合

D.主与次的组合

片段一:_______ 片段二:________

片段三:_______ 片段四:________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