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景区规划与开发课程标准

合集下载

《旅游资源规划与开发》课程标准

《旅游资源规划与开发》课程标准

《旅游资源规划与开发》课程标准课程名称:《旅游资源规划与开发》课号:091L75L所属学院:旅游学院适用专业:旅游管理、导游等专业课程类型:选修1.前言1.1课程性质与任务本课程为旅游类专业学生必修课,专业核心课之一,主要为学生毕业后从事旅游资源管理相关工作打下专业背景下的旅游资源开发与规划知识与技能。

本课程前位课程为旅游学概论、旅游地理学,后位课程为旅游线路设计、旅游策划等。

1.2设计思路课程开设依据为旅游学院人才培养方案与08旅游管理专业教学计划。

本课程教学整体设计思路是以培养学生在旅游资源管理服务工作中对旅游资源、旅游条件、旅游基础设施及不同旅游地类型的规划与管理工作能力为主线,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意识的提升及审美能力的提高,为将来走上工作岗位打下良好的旅游资源开发知识和旅游规划技能基础。

2.课程培养目标知识目标:(1)掌握旅游资源的概念、特征和形成因素(2)熟悉旅游资源规划与开发的理论基础(3)明确旅游影响旅游资源规划与开发的条件因素(4)掌握旅游开发与旅游规划工作的程序和主要工作内容(5)了解旅游资源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并能自觉进行环境保护宣传工作(6)熟悉风景名胜区、主题公园、旅游度假区、森林公园、历史文化名城名镇等不同类型旅游地的旅游开发与规划工作的主要内容与注意事项(7)认识旅游支撑体系的内容与重要性职业技能目标:(1)初步具有对旅游资源进行评价能力(2)能承担较简单的旅游规划工作,也能在专业人员指导下开展旅游规划与开发较复杂的工作(3)能对旅游开发条件作出较综合的评价(4)能对旅游地发展方向提出建设性意见(5)能较为熟练地运用各种规划图进行实际工作(6)能对旅游地进行功能分区和初步具有项目策划能力职业素质养成目标(1)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一定的文化品位与格调;(2)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职业道德和遵纪守法精神;(3)具有较强的责任感、事业心和团队精神;(4)具有一定的岗位适应能力、人际交流能力和灵活应变能力;(5)具有统筹各项工作与协调各部门工作的能力3.课程内容和要求按照学生能力培养目标,本课程教学共安排7项任务。

风景区规划 课程标准

风景区规划 课程标准

《风景区规划》课程标准一、课程的基本情况课程中文名称:风景区规划课程英文名称:Scenic area planning课程代码:适用专业: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性质:本课程主要通过风景区景观项目的操作流程的讲解,由浅入深的介绍在景观设计实际项目时应采取的正确方法,其任务是让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基础上,经过一系列的风景区景观项目设计练习,增强实践运用技能。

前导课程:素描、色彩、速写、表现技法、计算机辅助设计、建筑工程制图、建筑透视、建筑设计基础、景观植物与城市绿化技术、公共环境设施设计后续课程:工程预决算、毕业实习、毕业设计课程学时:64课程学分:4二、教学目标本课程依据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定位和地区市场对人才需求的变化,针对学生的基本情况,因材施教,突出创新精神,强化职业技能培养,促进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

结合我国城市化发展的需要通过课堂教学、施工图实践训练、外出实践性调研、课程设计八个环节,使学生较系统地掌握现代城市化建设中有关风景区规划设计的基本概念和原理,以及相关具体设计项目的市场实践,设计程序与方法,及设计表现等方面的技能问题。

1、能力目标(1)市场调研的技能;(2)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技巧;(3)设计的创新能力和提炼设计主题的能力;(4)计算机辅助设计的应用能力;(5)方案汇报的综合能力。

2、知识目标教学中通过讲授使学生掌握景观项目设计的基础知识,讲授风景名胜区景观规划和现代休闲景观规划这两个颇具代表性的课题。

分别对纪念性景区规划、历史人文古迹景观规划、现代休闲景观规划三个模块的设计训练,使同学具备景区规划设计概念设计、方案设计、施工图设计的设计能力。

3、素质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缜密的逻辑推理分析能力和正确的艺术审美观念,树立严格执行行业规范的观念,强调创新能力的培养。

三、课程设计思路1、依托设计理论,以实际项目驱动、项目贯穿课程设计,实施综合课程设计。

2、基于大量课堂实训施工图的绘制和外出实践学习,积累设计手段和方法。

《旅游策划》课程标准

《旅游策划》课程标准

《旅游策划》课程标准一、课程基本情况课程名称:旅游策划(TouristPlotting)课程学时:64,其中理论教学学时32,实践教学学时32课程学分:4适用专业:景区开发与管理专业开设时间:第三学期二、课程性质与设计思路1 .课程定位本课程是景区开发与管理专业的核心课;是根据教育部《高等职业院校景区开发与管理专业教学标准》和景区专业教学资源库各共建院校景区等相关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修订的。

本课程要以《旅游资源调查与评价》、《旅游标准知识》、《市场调查与分析》、《计算机辅助设计(AutoCAD、SU)》和《旅游规划》等课程的学习为基础,平行课程可包括《景点导游》、《服务接待礼仪(双语)》、《旅游服务心理》等,后续课程可包括《景区运营与管理实务》和《旅游经济学》等及相关岗位选修模块课程。

2 .课程设计思路该课程是依据景区开发与管理专业的景区营销策划类工作项目设置的。

其总体设计思路是:根据当前旅游景区或旅游企业的实际需求,贯彻“就业导向、能力本位、任务引领、项目驱动”的课程设计理念,遵循项目任务的真实性原则、教学过程的互动性原则、学生反思的主动性原则、教学主体的平等性原则、项目团队的协作性原则进行课程设计。

根据课程性质特点和培养目标,课程进行中通过宋城演艺、浙旅院国际教育旅游体验区等校企合作单位和校内实训基地,结合乡村振兴和乡村旅游发展的形式创造真实的项目情境,有序增强学生的创新创意思维能力,推进旅游产品策划、旅游节事活动策划、旅游项目策划能力、旅游形象策划与旅游营销策划等核心技能的培养。

课程有效依托景区开发与管理专业教学资源库及智慧职教的职教云平台,有序推进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自主开放式教学及旅游策划师等证书体系建设,力求使之成为景区开发与管理专业的核心品牌课程。

三、课程学习目标根据景区专业教学资源库各共建院校景区等相关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及《高等职业学校景区开发三个层次。

1.综合素质目标(1)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挖掘文化和旅游资源中蕴藏的爱国情感和中华民族自豪感;(2)能遵守客观规律与科学精神,诚实守信,履行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对文化和旅游资源作出客观、公正、科学、合理的评价;(3)能正确领会热爱劳动的精神,具有明确的社会责任感、较强的集体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4)具有质量意识、工匠精神、改革意识与创新思维,能确保每个教学项目任务能保质保量完成,提出个人及团队的创新方案;(5)具有环保意识、安全意识和信息素养,能始终贯穿课程项目模块的始终;(6)具有自我管理能力、职业生涯规划的意识,能充分结合景区经营管理岗位的实际特征开展学习实践;(7)具有较好的审美和人文素养,善于挖掘或发现旅游中的创意和“美”。

旅游规划与开发课程教学大纲

旅游规划与开发课程教学大纲

《旅游规划与开发》课程教学大纲一、《旅游规划与开发》课程说明(一)课程代码:19130005(二)课程英文名称:Tourism Planning and Development(三)开课对象:旅游管理专业(四)课程性质本课程是旅游管理的专业必修课程,是该专业的七大主干课程之一,也是从事旅游规划开发工作需要掌握的一门基础课程;其前期修读可成为旅游学、管理原理、旅游经济学等,后续课程为景区开发与管理、景区规划设计原理、旅游策划等。

(五)教学目的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了解旅游规划开发的作用与发展态势、研究热点与难点,掌握从事各类旅游规划开发的基本理论、技术与方法,增强旅游规划开发的实践能力和管理水平。

(六)教学内容为进一步突出本课程的科学性、理论性和实用性,应系统全面地介绍旅游开发与规划的基本概念体系、基础理论、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方法、旅游市场调查研究方法、旅游主题定位、功能分区、旅游产品的创意设计、旅游开发的保障体系规划、旅游规划与开发的发展历史、趋势及研究热点等内容。

由于课时有限和设备条件尚不具备,需指导学生自学完成旅游规划与开发的技术方法、旅游规划图件及其制作两方面内容。

(七)学时数、学分数及学时数具体分配学时数:50学时分数:3学分(八)教学方式以多媒体教学手段为主要形式的课堂教学。

(九)考核方式和成绩记载说明考核方式为考试。

严格考核学生出勤情况,达到学籍管理规定的旷课量取消考试资格。

综合成绩根据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评定,平时成绩占40% ,期末成绩占60% 。

二、讲授大纲与各章的基本要求第一章旅游规划与开发的概念体系教学要点: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对旅游规划与开发的概念体系、对旅游资源、旅游开发及旅游规划的概念、旅游开发及旅游规划的目标、内容、分类、基本运作程序等有一定的把握。

教学时数:8学时教学内容:第一节旅游系统第二节旅游资源概述第三节旅游开发概述第四节旅游规划概述考核要求:旅游系统的基本含义及其的结构(理解、识记)旅游资源的概念与特征(理解、识记)旅游开发的目标和内容(理解、识记)旅游资源开发的原则、步骤(理解)旅游规划的界定(理解)旅游规划的概念、功能、分类(理解、识记)旅游规划的内容与成果形式(理解、识记)旅游规划的步骤(理解)第二章旅游规划与开发的基础理论教学要点: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旅游规划与开发的几个重点理论,并对区位理论、旅游生命周期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旅游社会人类学等理论在旅游规划开发中的作用有一定的认识,理解并运用几个基础理论指导旅游规划与开发。

旅游规划和开发专业核心课程标准

旅游规划和开发专业核心课程标准

旅游规划与开发专业核心课程标准“旅游规划与开发”课程标准一、课程概述本课程是教育部旅游管理专业主干课程教材之一,本课程主要阐述了旅游规划与开发的基础理论、基本原理与研究方法。

本课程具体介绍了旅游规划与开发的概念体系、基础理论和发展趋势,阐述了旅游资源的分类调查与评价方法、旅游规划与开发的市场分析和营销对策、规划区的主题定位、功能分区以及旅游活动项目的创意设计,分析和比较了旅游规划与开发的各种导向模式,讲述了如何开展旅游规划与开发的可行性分析,论述了如何建立旅游规划与开发的综合保障体系。

二、培养目标和能力素质本专业培养具有旅游规划、景区开发、旅游项目策划等知识,具有较强的旅游景区经营和管理能力,能在各级政府旅游管理机构、旅游景区、旅游规划与开发公司、旅游企业等部门工作的复合型专业人才。

1.能够坚持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具有优良的政治素养、美德、情操和健康的体魄。

2.热爱本专业,掌握较丰富的规划与开发的专业理论知识,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同时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和较强的服务意识。

3.熟悉旅游规划与开发的行业发展方针、政策和法规,了解旅游规划与开发的最新动态。

4.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分析和项目策划能力。

5.掌握一定的市场分析和营销方法,能够比较灵活的运用市场营销分析法给规划项目进行市场细分和定位。

三、与前后课程的联系旅游规划与开发需要其他相关的旅游专业核心课程进行支撑,旅游经济学中的旅游资源的分类、评价方法和效益分析、旅游市场营销中的市场细分、市场定位和市场调研都对本课程提供了有力的支撑;同时,旅游景区规划与开发、旅游酒店规划与开发以及旅游酒店投资等课程又需要旅游规划与开发的指导和支撑。

总之,该门课程有承前启后的作用,和其它课程关联性很强。

五、学习资源的选用(参考书、网站等)马勇,旅游规划与开发,高等教育出版社。

保继刚,旅游区规划与策划案例,广东旅游出版社。

徐飞雄,旅游规划与案例汇编,西安地图出版社姜若愚,旅游景区服务与管理,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旅游景区规划与开发》课程标准

《旅游景区规划与开发》课程标准

《旅游景区规划与开发》课程标准执笔人:金矿参与人:夏凯生企业人员:刘凯1.课程基本信息课程代码:JQKC012 适用专业:景区开发与管理学时数:72 学分:4先修课程:《旅游概论》、《旅游地理学》、《旅游景区市场营销》、《旅游资源调查与评价》后续课程:《景区服务与管理》、《旅游景区营销策划》、《旅游策划理论与实务》课程性质:本专业重点培养从事旅游及景区的营销策划、景观设计、景区接待与讲解的专业人才。

通过本课程学习,学生应掌握旅游景区规划与开发的基本方法、旅游景区规划与开发的工作程序、旅游景区形象设计与营销规划、对旅游景区可持续发展的调控、旅游景区开发项目可行性研究等相关知识。

培养熟悉景区规划与开发的基本知识与技能的景区经营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

因此,《旅游景区规划与开发》是景区开发与管理专业的专业基础课。

2.课程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程学习,学生应掌握旅游景区规划与开发的基本方法、旅游景区规划与开发的工作程序、旅游景区形象设计与营销规划、对旅游景区可持续发展的调控、旅游景区开发项目可行性研究等相关知识。

2.1知识目标(Knowledge)2.1.1基础知识A1:掌握景区规划与开发的基础知识A2:了解景区规划管理与规范专业知识2.1.2专业知识B1:K1掌握景区规划的方法和技术B2:掌握景区空间规划的相关内容B3:熟悉旅游景区产品开发B4:熟悉旅游景区形象策划与营销规划B5:熟悉旅游景区可持续发展规划B6了解项目筹资与施工建设管理的基础知识B7熟悉开发项目可行性研究和决策。

2.2能力目标(Ability)2.2.1专业能力C1:根据所学知识能够运用景区规划的相关思想进行实践指导C2:根据所学知识能够规划景区服务设施C3:根据所学知识能够规划景区基础设施C4:根据所学知识能够规划景区游线C5:根据所学知识能够进行简单的景区形象地策划C6:能够分析景区总体规划的主要内容C7:能够分析景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的主要内容C8:能够分析修建性详细规划的主要内容C9:能够判断景区的产品生命周期阶段性特征C10:能够指导景区营销规划中的不足C11:能够分析景区项目直接成本利润率、成本利润率、销售利润率、投资率润率C12:能够看懂景区可行性分析报告的主要内容2.2.2社会能力D1:参与编制景区总体规划文本D2:参与编制景区目的地形象策划2.3素质目标(Quality)2.3.1 思想政治素质E1:端正学生在景区服务活动中的政治立场E2:学生能够自觉维护党和国家的政策法规2.3.2人文素质F1:教育学生在旅游行业中踏踏实实做事,认认真真做人的思想理念F2:让学生在工作中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社会观F3:培养学生在行业服务中有高度的奉献精神2.3.3身体素质G1:让学生意识到良好的身体素质在旅游景区服务行业中的重要性2.3.4心理素质H1: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工作适应能力H2:学生能够对自己的工作能力做出正确的评价H3:在工作中能够培养良好的人际关系H4:能够适度的控制自己的工作情绪H5:保持人格的和谐和完整2.3.5其他素质I1:能够将德、智、体、美、劳结合起来全面发展3.课程设计思路依据对导游典型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设置课程教学内容。

旅游区规划课程设计

旅游区规划课程设计

旅游区规划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旅游区规划的基本概念、原则和方法。

2. 学生能掌握旅游区规划中涉及的地理、环境、经济等基础知识。

3. 学生能了解我国旅游区规划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技能目标:1. 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旅游区的资源、环境和市场条件,提出合理的规划建议。

2. 学生能通过小组合作,设计具有创新性和实用性的旅游区规划方案。

3. 学生能运用地图、图表等工具,清晰表达旅游区规划思路和成果。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培养对旅游区规划工作的兴趣和热情,增强对旅游行业的认识。

2. 学生树立正确的旅游观念,关注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

3. 学生通过课程学习,增强团队协作能力、沟通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实践性较强的学科,旨在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生特点:高中年级学生,具有一定的地理、环境知识基础,思维活跃,好奇心强,善于合作。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

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在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取得具体的学习成果,为未来从事相关工作奠定基础。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1. 旅游区规划基本概念:介绍旅游区规划的定义、类型及功能,对应教材第一章。

2. 旅游区规划原则与方法:阐述规划的基本原则,如可持续发展、环境保护等;介绍规划方法,如SWOT分析、GIS技术等,对应教材第二章。

3. 旅游资源评价与开发:分析旅游资源的类型、特点及评价方法,探讨旅游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利用,对应教材第三章。

4. 旅游市场分析:介绍旅游市场的概念、构成及分析方法,如市场调研、需求预测等,对应教材第四章。

5. 旅游区规划实践:结合实际案例,分析旅游区规划的步骤、内容和策略,如空间布局、基础设施建设等,对应教材第五章。

6. 旅游区规划管理与营销:探讨旅游区规划的实施与管理,以及营销策略,如品牌建设、市场推广等,对应教材第六章。

旅游课教案旅游景点的开发与规划

旅游课教案旅游景点的开发与规划

旅游课教案旅游景点的开发与规划【教案】一、引言旅游业是我国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旅游景点的开发与规划对于促进旅游业的发展至关重要。

本教案旨在帮助学生了解旅游景点的开发与规划过程,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规划能力。

二、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能够:1.了解旅游景点开发与规划的基本概念和原则;2.掌握旅游景点开发与规划的方法和步骤;3.能够分析、评估和提出优化方案。

三、教学内容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1.旅游景点开发与规划的定义和意义;2.旅游景点开发与规划的基本原则;3.旅游景点开发与规划的方法和步骤;4.优化旅游景点开发与规划的方案。

四、教学步骤4.1 情景引入通过给学生展示一些成功的旅游景点案例,引起学生的兴趣,加深他们对旅游景点开发与规划的认识。

4.2 知识讲解通过讲解旅游景点开发与规划的定义和意义,帮助学生理解旅游景点开发与规划的重要性。

4.3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就一个选定的旅游景点进行讨论。

要求他们分析该景点当前的问题和潜力,并提出开发与规划的建议。

4.4 小组展示请每个小组代表就他们的讨论结果进行展示。

其他学生可以提出问题和建议进行互动讨论。

4.5 个人总结要求学生个别进行总结,反思本次讨论中的收获和不足之处,并分析为什么对于旅游景点的开发与规划要注意。

五、教学评价通过学生的小组讨论和展示,以及个人总结,教师可以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估。

可以根据学生的表现给予评分,也可以给出评价建议帮助学生提高。

六、拓展练习要求学生选取一个真实的旅游景点,自行进行开发与规划的设计,并撰写一份报告,包括景点的优势、潜力、规划方案等。

七、延伸阅读推荐学生阅读相关的旅游景点开发与规划方面的书籍、文章,进一步了解该领域的研究和实践成果。

旅游规划与开发课程设计

旅游规划与开发课程设计

旅游规划与开发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旅游规划与开发的基本概念,掌握旅游资源的分类及特点。

2. 学生能了解旅游规划的基本原则,掌握旅游规划的基本步骤和方法。

3. 学生能了解我国旅游产业的发展现状,认识旅游规划与开发的重要性。

技能目标:1. 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对给定旅游资源进行初步分析,提出合理的旅游规划建议。

2. 学生能通过小组合作,完成一份旅游规划与开发的实践项目,提高沟通协调和团队协作能力。

3. 学生能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收集、整理和展示旅游规划相关资料,提高信息处理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能认识到旅游规划与开发对地方经济、社会和文化的影响,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2. 学生能通过学习,培养对旅游资源的保护意识,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

3. 学生能积极参与旅游规划与开发的实践活动,体验团队合作的成功与喜悦,增强自信心。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高中地理选修课程,旨在帮助学生了解旅游规划与开发的基本知识,提高实践操作能力。

学生特点:高中学生具有一定的地理知识基础,思维活跃,对实践操作有较高的兴趣。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实践能力。

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旅游规划与开发的基本技能,培养其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1. 旅游规划与开发基本概念:介绍旅游规划、旅游资源、旅游开发等基本概念,使学生了解旅游规划与开发的内涵和外延。

2. 旅游资源分类与特点:分析自然旅游资源、人文旅游资源、社会旅游资源等不同类型旅游资源的特点,帮助学生认识旅游资源的多样性。

3. 旅游规划原则与步骤:讲解旅游规划的基本原则,如可持续发展、生态保护等,以及旅游规划的基本步骤,如市场调研、目标定位、产品设计等。

4. 旅游规划方法与实践:介绍旅游规划的具体方法,如SWOT分析、GIS技术等,并结合实际案例进行分析,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旅游景区规划与管理课程设计

旅游景区规划与管理课程设计

旅游景区规划与管理课程设计一、课程背景旅游业是我国支柱性产业之一,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市场需求越来越大。

为了更好地促进我国旅游市场的发展,需要掌握景区规划与管理的知识。

本课程旨在为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提供一些景区规划和管理的基本知识。

在课程中,学生将学习旅游景区规划理论、景区规划的实践、景区管理的要点等内容,重点掌握景区规划与管理的基本要求,培养学生对景区规划与管理的能力。

二、课程内容1.景区规划理论•景区规划的基本概念•景区规划的特点和原则•景区规划的手段和方法2.景区规划的实践•景区规划的编制流程•景区规划的实施和评估3.景区管理的要点•景区管理的基本要求•景区管理的方法和手段三、课程目标本课程的目标是: - 理解景区规划的基本概念、特点和原则。

- 掌握景区规划的编制流程、实施和评估方法。

- 掌握景区管理的基本要求、方法和手段。

- 培养学生对景区规划和管理的能力和素质。

四、课程教学方法1.课堂讲授:•教师在课堂上讲解相关景区规划和管理的理论知识。

•学生在课堂上积极提问和互动交流。

2.实践教学:•组织实地考察,观察和学习景区规划和管理的实践。

•让学生实际参与到景区规划和管理中,培养实践能力。

3.学术研究:•学生通过阅读相关景区规划和管理相关论文、书籍等,深化对景区规划和管理的理解。

五、课程评估1.课堂测试:•督促学生认真学习课程知识。

•检查学生学习情况,及时发现问题。

2.实践成果:•组织学生对景区规划和管理实践进行总结和报告,并进行评估。

•检查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学习成果。

3.学术研究成果:•要求学生在毕业论文中,对景区规划和管理进行研究,发表学术论文等。

六、总结本课程旨在为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提供一些景区规划和管理的基本知识,通过课程教学,能够让学生掌握景区规划与管理的基本要求,培养学生对景区规划与管理的能力。

同时,本课程更加注重实践教学,使学生在实践中加深对景区规划和管理的认识,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学习水平。

旅游开发与规划课程教学大纲

旅游开发与规划课程教学大纲

《旅游开发与规划》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简介旅游开发与规划是旅游管理专业的核心主干课程,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学科。

本课程吸收当今旅游规划的新理论和新方法,系统阐述了旅游规划的基本理论和一般方法以及不同类型旅游地旅游规划的具体内容,并探讨国外旅游规划中高度重视而国内旅游规划中尚重视不够的规划实施与管理问题;在内容上体现了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理念,重点反应旅游规划基本原理与方法的共性和不同层次旅游规划一般范式的个性,在全面阐述传统理论的同时增添了新的理论;同时融合了丰富的实际案例,突出旅游规划课程的可操作性和应用性。

本课程在指导思想上遵从:前瞻性:结合中国旅游发展实际,吸收当今旅游规划的新理论和新方法,同时继承和发扬国内外旅游规划的传统内容和经典理论,对旅游区未来发展方向等进行分析,保证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系统性:系统地阐述旅游规划的基本原理、旅游规划设计的原则和方法、旅游规划设计的技术问题,以及旅游规划的实施与管理。

指导性:体系完整,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创新性:体现旅游可持续发展的理论,重点反映旅游规划基本原理与方法的共性和不同层次旅游规划的一般范式的个性,全面阐述传统的理论,同时引入新的理论和案例研究,探讨目前旅游规划中有待加强实施与管理问题。

(二)、本课程教学在专业人才培养中的地位和作用本课程在学习旅游规划的对象、理论体系的基础上,对旅游规划编制的方法及程序进行详细的介绍等,是学习旅游管理重要的基础课程。

(三)、本课程教学所要达到的基本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旅游规划基本概念与基本原理,掌握旅游开发与规划的一般原则和方法;把握不同层次旅游地的旅游规划范式,理解不同类型旅游地规划的程序、内容;能够综合运用所学的旅游学知识从事初步的旅游规划实践工作。

(四)、学生学习本课程应掌握的方法与技能要求学生理解和掌握旅游规划的基本原理、原则和方法;掌握旅游资源的分类、调查与评价方法;掌握旅游开发与规划的市场分析与营销对策的内容、程序和方法;掌握旅游开发与规划的主题形象策划原理和方法,以及区域旅游空间的功能分区;了解旅游开发与规划项目创意设计的原则、内容和程序;了解旅游开发与规划的几种导向模式;掌握旅游产品的生命周期理论、各种传统旅游产品和新兴旅游产品的特点;掌握旅游开发与规划可行性分析的理论和方法;重点掌握旅游环境承载力的评价原则和方法;掌握旅游开发与规划效益评估的原则、内容和方法;了解与旅游开发与规划相关的保障体系;为学生今后从事具体的旅游规划开发工作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旅游景区规划与开发方案

旅游景区规划与开发方案

旅游景区规划与开发方案一、引言近年来,旅游业蓬勃发展,旅游景区成为人们休闲娱乐、学习交流的热门去处。

为了满足广大游客的需求,旅游景区规划与开发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就旅游景区规划与开发方案进行深入探讨,旨在为相关从业者提供可行的指导意见。

二、目标与原则1. 目标:提供独特、丰富的旅游体验,促进文化交流和经济发展。

2. 原则:(1) 尊重自然环境,保护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多样性。

(2) 充分利用地区文化资源,传承和发展地方特色。

(3) 注重游客体验,提供安全、舒适、便捷的旅游服务。

(4) 遵守法律法规,维护社会和谐与稳定。

三、规划与设计1. 研究区域的特色和潜力,确定旅游发展方向。

2. 查明区域的自然环境状况和文化历史背景。

3. 分析市场需求和竞争情况,明确目标客群。

4. 制定景区规划方案,包括场地规划、路线设计等。

5. 设计景区内的设施和建筑,注重与环境的协调与融合。

四、基础设施建设1. 道路交通:修建便捷的道路,提升交通网络的覆盖范围。

2. 水电供应:建设完善的供水和供电系统,确保景区正常运转。

3. 通信网络:建设高速、稳定的通信网络,满足游客的信息需求。

五、景点规划1. 确定主要景点和次要景点,进行分类管理。

2. 依据景点特色,设计展示手段,增强游客的参观体验。

3. 设立导览系统,提供导览地图和导游服务,方便游客游览。

六、旅游产品开发1. 创新旅游线路,提供多样化的旅游产品。

2. 开展文化体验活动,丰富游客的旅游体验。

3. 提供特色餐饮、住宿和购物服务,满足不同需求。

七、安全管理与服务1. 设立安全管理机构,制定应急预案,确保游客安全。

2. 培养专业服务人员,提供优质的服务体验。

3. 完善保障措施,提供医疗、紧急救援等服务。

八、推广和营销1. 利用多种媒体和渠道,进行景区宣传推广。

2. 开展市场调研,制定有针对性的营销策略。

3. 举办各类活动,吸引游客参与,提高知名度和影响力。

九、可持续发展1. 强化生态保护意识,制定环保管理措施,实现可持续发展。

旅游规划课旅游景点开发与规划

旅游规划课旅游景点开发与规划

旅游规划课旅游景点开发与规划旅游规划课教案:旅游景点开发与规划一、引言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旅游业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旅游景点是吸引游客的重要因素之一,而景点的开发与规划则是确保旅游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关键。

本节课将通过讨论景点开发与规划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对旅游规划的专业意识。

二、景点开发的意义与目标1. 创造经济价值:景点开发可以通过提供就业机会、吸引游客消费等方式,创造经济效益。

2. 传承文化遗产:景点开发可以保护传统文化,传承历史遗产。

3. 促进区域发展:景点开发可以带动周边产业的发展,促进区域经济繁荣。

4. 提升城市形象:景点是城市的名片,良好的景点开发可以提升城市的知名度和形象。

三、景点规划的基本原则1. 可持续性原则:景点规划应满足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需求。

2. 包容性原则:景点规划应尊重和保护当地的文化、环境和社会利益,兼顾不同利益相关方的需求。

3. 可行性原则:景点规划应考虑资源、技术和资金的可行性,确保规划方案的可实施性。

4. 适应性原则:景点规划应基于对市场需求和游客行为的调查分析,确保规划方案符合实际需求。

5. 公众参与原则:景点规划应充分考虑公众的意见和建议,增加规划的合法性和可接受度。

四、景点开发与规划的步骤1. 市场研究:了解目标市场、目标游客群体的需求和偏好,对市场进行调查研究。

2. 资源评估:评估当地的自然、人文、经济等资源,确定适宜开发的景点类型。

3. 规划设计:根据市场需求和资源评估结果,设计景点的整体规划方案,包括景区布局、景点设置、交通规划等。

4. 建设投资:制定景点开发的投资计划和资金筹措方式,确定建设时间表和工程进度。

5. 运营管理:景点开发完成后,进行景区运营管理,包括景区导览、服务设施、安全措施等。

五、案例分析:苏州园林苏州园林是中国古代园林的代表,也是世界文化遗产。

通过对苏州园林的开发与规划,可以进一步了解景点开发与规划的实践过程,以及取得的成果和挑战。

[实用参考]《旅游景区规划与开发》课程标准

[实用参考]《旅游景区规划与开发》课程标准

《旅游景区规划与开发》课程标准执笔人:金矿参与人:夏凯生企业人员:刘凯1.课程基本信息课程代码:JQKC012适用专业:景区开发与管理学时数:72学分:4先修课程:《旅游概论》、《旅游地理学》、《旅游景区市场营销》、《旅游资源调查与评价》后续课程:《景区服务与管理》、《旅游景区营销策划》、《旅游策划理论与实务》课程性质:本专业重点培养从事旅游及景区的营销策划、景观设计、景区接待与讲解的专业人才。

通过本课程学习,学生应掌握旅游景区规划与开发的基本方法、旅游景区规划与开发的工作程序、旅游景区形象设计与营销规划、对旅游景区可持续发展的调控、旅游景区开发项目可行性研究等相关知识。

培养熟悉景区规划与开发的基本知识与技能的景区经营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

因此,《旅游景区规划与开发》是景区开发与管理专业的专业基础课。

2.课程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程学习,学生应掌握旅游景区规划与开发的基本方法、旅游景区规划与开发的工作程序、旅游景区形象设计与营销规划、对旅游景区可持续发展的调控、旅游景区开发项目可行性研究等相关知识。

2.1知识目标(Knowledge)2.1.1基础知识A1:掌握景区规划与开发的基础知识A2:了解景区规划管理与规范专业知识2.1.2专业知识B1:K1掌握景区规划的方法和技术B2:掌握景区空间规划的相关内容B3:熟悉旅游景区产品开发B4:熟悉旅游景区形象策划与营销规划B5:熟悉旅游景区可持续发展规划B6了解项目筹资与施工建设管理的基础知识B7熟悉开发项目可行性研究和决策。

2.2能力目标(AbilitP)2.2.1专业能力C1:根据所学知识能够运用景区规划的相关思想进行实践指导C2:根据所学知识能够规划景区服务设施C3:根据所学知识能够规划景区基础设施C4:根据所学知识能够规划景区游线C5:根据所学知识能够进行简单的景区形象地策划C6:能够分析景区总体规划的主要内容C7:能够分析景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的主要内容C8:能够分析修建性详细规划的主要内容C9:能够判断景区的产品生命周期阶段性特征C10:能够指导景区营销规划中的不足C11:能够分析景区项目直接成本利润率、成本利润率、销售利润率、投资率润率C12:能够看懂景区可行性分析报告的主要内容2.2.2社会能力D1:参与编制景区总体规划文本D2:参与编制景区目的地形象策划2.3素质目标(QualitP)2.3.1思想政治素质E1:端正学生在景区服务活动中的政治立场E2:学生能够自觉维护党和国家的政策法规2.3.2人文素质F1:教育学生在旅游行业中踏踏实实做事,认认真真做人的思想理念F2:让学生在工作中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社会观F3:培养学生在行业服务中有高度的奉献精神2.3.3身体素质G1:让学生意识到良好的身体素质在旅游景区服务行业中的重要性2.3.4心理素质H1: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工作适应能力H2:学生能够对自己的工作能力做出正确的评价H3:在工作中能够培养良好的人际关系H4:能够适度的控制自己的工作情绪H5:保持人格的和谐和完整2.3.5其他素质I1:能够将德、智、体、美、劳结合起来全面发展3.课程设计思路依据对导游典型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设置课程教学内容。

《中国旅游景点》课程标准

《中国旅游景点》课程标准

《中国旅游景点》课程标准中国旅游景点课程标准简介本文档旨在制定《中国旅游景点》课程的标准,帮助学校或教育机构开设相关课程,并确保课程的质量和内容符合教育要求。

目标通过研究《中国旅游景点》课程,学生应能够:- 了解中国著名的旅游景点及其历史、文化背景;- 掌握旅游景点的地理位置、特色和旅游资源;- 理解旅游景点的保护与管理;- 培养旅游意识和文化素养;- 掌握综合素质提升,如团队合作、交流技巧和创新思维。

内容《中国旅游景点》课程的内容包括以下方面:1. 中国著名旅游景点- 首都北京:北京故宫、长城等;- 上海:外滩、南京路等;- 西安:兵马俑、华清池等;- 成都:大熊猫基地、宽窄巷子等;- 广州:珠江夜游、广州塔等。

2. 景点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介绍每个景点的历史背景、文化传承和相关故事;- 引导学生对景点的历史和文化进行深入思考和研究。

3. 景点的地理位置和特色- 研究各个景点在中国地图上的位置,了解其地理环境和气候特点;- 探究不同景点的特色,如自然景观、人文建筑、民俗风情等。

4. 旅游景点的保护与管理- 研究旅游景点保护的重要性和现状;- 探讨景点保护与旅游发展的平衡;- 讨论景点管理的策略和方法。

5. 旅游意识和文化素养- 培养学生的旅游意识,倡导文明旅游行为;- 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增强跨文化交流能力。

6. 综合素质提升- 强调团队合作和沟通技巧的培养;- 鼓励创新思维和自主研究能力的发展。

教学方法和评估教师可以采用讲授、讨论、实地考察、小组活动等多种教学方法。

评估方式可以包括考试、作业、项目报告、小组展示等形式。

参考资料- 《中国旅游景点大全》- 中国旅游局官方网站- 中国旅游杂志请注意,本文档提供的仅为课程标准的概述,具体课程内容和教学安排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优化。

旅游管理专业旅游规划与开发课程优秀教案范本旅游景点的策划与开发

旅游管理专业旅游规划与开发课程优秀教案范本旅游景点的策划与开发

旅游管理专业旅游规划与开发课程优秀教案范本旅游景点的策划与开发教案一:旅游景点的策划与开发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该能够:1. 了解旅游景点策划与开发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2. 理解旅游景点策划与开发的整体流程;3. 掌握旅游景点策划与开发中的关键要素和方法;4. 能够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对实际情境进行案例分析和解决方案的提出。

二、教学内容1. 旅游景点策划与开发的概念和定义;2. 旅游景点策划与开发的重要性和影响因素;3. 旅游景点策划与开发的整体流程;4. 旅游景点策划与开发的关键要素和方法;5. 旅游景点策划与开发的案例分析及解决方案。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的旅游规划的基本概念,并与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关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旅游景点策划与开发的概念和定义(10分钟)通过讲解PPT,向学生介绍旅游景点策划与开发的基本概念和定义,强调其与旅游规划的区别和联系。

3. 探讨旅游景点策划与开发的重要性和影响因素(15分钟)分组讨论,要求学生从不同角度和层面探讨旅游景点策划与开发的重要性和影响因素,并汇总各组的讨论结果进行展示和总结。

4. 介绍旅游景点策划与开发的整体流程(15分钟)通过PPT,详细介绍旅游景点策划与开发的整体流程,包括市场调研、产品定位、规划设计、投资评估、建设运营等各个环节。

5. 阐述旅游景点策划与开发的关键要素和方法(20分钟)讲解旅游景点策划与开发中的关键要素,如目标市场、旅游产品、营销策略等,并介绍相关的方法和工具,如SWOT分析、市场分割、竞争力评估等。

6. 案例分析及解决方案(25分钟)选择一实际的旅游景点,通过分组讨论和小组展示的方式,对其策划与开发情况进行案例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7. 总结与讲评(10分钟)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回顾重点和难点,并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

四、教学资源1. PPT课件;2. 案例分析资料;3. 小组讨论和展示的纸板、标志笔等。

《旅游景区规划与开发》课程标准

《旅游景区规划与开发》课程标准

《旅游景区规划与开发》课程标准执笔人:金矿参与人:夏凯生企业人员:刘凯1.课程基本信息课程代码:JQKC012 适用专业:景区开发与管理学时数:72 学分:4先修课程:《旅游概论》、《旅游地理学》、《旅游景区市场营销》、《旅游资源调查与评价》后续课程:《景区服务与管理》、《旅游景区营销策划》、《旅游策划理论与实务》课程性质:本专业重点培养从事旅游及景区的营销策划、景观设计、景区接待与讲解的专业人才。

通过本课程学习,学生应掌握旅游景区规划与开发的基本方法、旅游景区规划与开发的工作程序、旅游景区形象设计与营销规划、对旅游景区可持续发展的调控、旅游景区开发项目可行性研究等相关知识。

培养熟悉景区规划与开发的基本知识与技能的景区经营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

因此,《旅游景区规划与开发》是景区开发与管理专业的专业基础课。

2.课程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程学习,学生应掌握旅游景区规划与开发的基本方法、旅游景区规划与开发的工作程序、旅游景区形象设计与营销规划、对旅游景区可持续发展的调控、旅游景区开发项目可行性研究等相关知识。

2.1知识目标(Knowledge)2.1.1基础知识A1:掌握景区规划与开发的基础知识A2:了解景区规划管理与规范专业知识2.1.2专业知识B1:K1掌握景区规划的方法和技术B2:掌握景区空间规划的相关内容B3:熟悉旅游景区产品开发B4:熟悉旅游景区形象策划与营销规划B5:熟悉旅游景区可持续发展规划B6了解项目筹资与施工建设管理的基础知识B7熟悉开发项目可行性研究和决策。

2.2能力目标(Ability)2.2.1专业能力C1:根据所学知识能够运用景区规划的相关思想进行实践指导C2:根据所学知识能够规划景区服务设施C3:根据所学知识能够规划景区基础设施C4:根据所学知识能够规划景区游线C5:根据所学知识能够进行简单的景区形象地策划C6:能够分析景区总体规划的主要内容C7:能够分析景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的主要内容C8:能够分析修建性详细规划的主要内容C9:能够判断景区的产品生命周期阶段性特征C10:能够指导景区营销规划中的不足C11:能够分析景区项目直接成本利润率、成本利润率、销售利润率、投资率润率C12:能够看懂景区可行性分析报告的主要内容2.2.2社会能力D1:参与编制景区总体规划文本D2:参与编制景区目的地形象策划2.3素质目标(Quality)2.3.1 思想政治素质E1:端正学生在景区服务活动中的政治立场E2:学生能够自觉维护党和国家的政策法规2.3.2人文素质F1:教育学生在旅游行业中踏踏实实做事,认认真真做人的思想理念F2:让学生在工作中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社会观F3:培养学生在行业服务中有高度的奉献精神2.3.3身体素质G1:让学生意识到良好的身体素质在旅游景区服务行业中的重要性2.3.4心理素质H1: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工作适应能力H2:学生能够对自己的工作能力做出正确的评价H3:在工作中能够培养良好的人际关系H4:能够适度的控制自己的工作情绪H5:保持人格的和谐和完整2.3.5其他素质I1:能够将德、智、体、美、劳结合起来全面发展3.课程设计思路依据对导游典型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设置课程教学内容。

旅游业景区规划与开发指南

旅游业景区规划与开发指南

旅游业景区规划与开发指南第1章概论 (4)1.1 旅游业景区规划与开发的意义 (4)1.2 旅游业景区规划与开发的原则 (4)1.3 旅游业景区规划与开发的内容 (4)第2章旅游资源评价与分类 (4)2.1 旅游资源的类型与特点 (5)2.2 旅游资源的评价方法 (5)2.3 旅游资源的分类体系 (5)第3章景区规划设计与布局 (5)3.1 景区总体规划设计 (5)3.2 景区详细规划设计 (5)3.3 景区空间布局 (5)第4章景区基础设施建设 (5)4.1 交通设施规划 (5)4.2 住宿设施规划 (5)4.3 餐饮设施规划 (5)4.4 娱乐设施规划 (5)第5章景区市场营销与推广 (5)5.1 市场调研与定位 (5)5.2 品牌建设与传播 (5)5.3 营销策略与方法 (5)第6章景区旅游产品开发 (5)6.1 旅游产品类型与特点 (5)6.2 旅游产品开发流程 (5)6.3 旅游产品创新与升级 (5)第7章景区生态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5)7.1 生态环境保护原则 (5)7.2 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5)7.3 可持续发展战略 (5)第8章景区投资与融资 (5)8.1 景区投资概述 (5)8.2 投资决策与评价 (5)8.3 融资渠道与策略 (5)第9章景区运营与管理 (5)9.1 景区组织架构 (6)9.2 景区服务管理 (6)9.3 景区安全管理 (6)第10章景区法律法规与政策 (6)10.1 旅游法律法规体系 (6)10.2 景区政策环境 (6)10.3 法律法规在景区规划与开发中的应用 (6)第11章景区人力资源管理 (6)11.1 人力资源规划 (6)11.2 员工培训与激励 (6)11.3 人才引进与储备 (6)第12章案例分析与启示 (6)12.1 成功案例分析 (6)12.2 失败案例分析 (6)12.3 案例启示与借鉴 (6)第1章概论 (6)1.1 旅游业景区规划与开发的意义 (6)1.1.1 促进地区经济发展 (6)1.1.2 保护和传承文化遗产 (6)1.1.3 丰富人民文化生活 (7)1.2 旅游业景区规划与开发的原则 (7)1.2.1 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 (7)1.2.2 注重特色和差异化 (7)1.2.3 强化科学管理 (7)1.3 旅游业景区规划与开发的内容 (7)1.3.1 景区资源调查与评价 (7)1.3.2 景区规划目标与战略 (7)1.3.3 景区产品开发 (7)1.3.4 景区基础设施建设 (7)1.3.5 景区营销与推广 (7)1.3.6 景区环境保护与治理 (8)1.3.7 景区服务质量提升 (8)第2章旅游资源评价与分类 (8)2.1 旅游资源的类型与特点 (8)2.2 旅游资源的评价方法 (8)2.3 旅游资源的分类体系 (9)第3章景区规划设计与布局 (9)3.1 景区总体规划设计 (9)3.1.1 规划目标 (9)3.1.2 规划原则 (9)3.1.3 规划内容 (9)3.2 景区详细规划设计 (9)3.2.1 景观设计 (10)3.2.2 交通设计 (10)3.2.3 服务设施设计 (10)3.2.4 导览系统设计 (10)3.2.5 环境保护与治理设计 (10)3.3 景区空间布局 (10)3.3.1 功能分区 (10)3.3.2 景点布局 (10)3.3.3 交通布局 (10)3.3.4 服务设施布局 (11)3.3.5 环境保护与治理布局 (11)第4章景区基础设施建设 (11)4.1 交通设施规划 (11)4.1.1 进出景区交通规划 (11)4.1.2 景区内交通规划 (11)4.2 住宿设施规划 (11)4.2.1 住宿类型规划 (11)4.2.2 住宿区域规划 (11)4.3 餐饮设施规划 (12)4.3.1 餐饮类型规划 (12)4.3.2 餐饮区域规划 (12)4.4 娱乐设施规划 (12)4.4.1 娱乐项目规划 (12)4.4.2 娱乐区域规划 (12)第五章景区市场营销与推广 (12)5.1 市场调研与定位 (12)5.1.1 市场调研 (12)5.1.2 市场定位 (13)5.2 品牌建设与传播 (13)5.2.1 品牌建设 (13)5.2.2 品牌传播 (13)5.3 营销策略与方法 (13)5.3.1 产品策略 (13)5.3.2 价格策略 (14)5.3.3 渠道策略 (14)5.3.4 推广策略 (14)第6章景区旅游产品开发 (14)6.1 旅游产品类型与特点 (14)6.1.1 旅游产品类型 (14)6.1.2 旅游产品特点 (15)6.2 旅游产品开发流程 (15)6.2.1 市场调研 (15)6.2.2 产品策划 (15)6.2.3 资源整合 (15)6.2.4 营销推广 (15)6.2.5 运营管理 (15)6.3 旅游产品创新与升级 (15)6.3.1 产品创新 (15)6.3.2 产品升级 (16)第7章景区生态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16)7.1 生态环境保护原则 (16)7.2 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16)7.3 可持续发展战略 (17)第8章景区投资与融资 (17)8.1 景区投资概述 (17)8.2 投资决策与评价 (18)8.3 融资渠道与策略 (18)9.1 景区组织架构 (19)9.2 景区服务管理 (19)9.3 景区安全管理 (20)第10章景区法律法规与政策 (20)10.1 旅游法律法规体系 (20)10.1.1 国家层面法律法规 (20)10.1.2 行政法规和部门规章 (20)10.1.3 地方性法规和规章 (20)10.2 景区政策环境 (20)10.2.1 国家政策 (20)10.2.2 地方政策 (21)10.2.3 行业政策 (21)10.3 法律法规在景区规划与开发中的应用 (21)10.3.1 规划编制 (21)10.3.2 项目审批 (21)10.3.3 景区管理 (21)10.3.4 法律责任 (21)第11章景区人力资源管理 (21)11.1 人力资源规划 (22)11.2 员工培训与激励 (22)11.3 人才引进与储备 (22)第12章案例分析与启示 (23)12.1 成功案例分析 (23)12.1.1 案例一:某知名互联网公司产品上线 (23)12.1.2 案例二:某传统企业成功转型 (23)12.2 失败案例分析 (24)12.2.1 案例一:某创业公司产品定位失败 (24)12.2.2 案例二:某大型企业项目延期 (24)12.3 案例启示与借鉴 (24)第1章概论1.1 旅游业景区规划与开发的意义1.2 旅游业景区规划与开发的原则1.3 旅游业景区规划与开发的内容第2章旅游资源评价与分类2.1 旅游资源的类型与特点2.2 旅游资源的评价方法2.3 旅游资源的分类体系第3章景区规划设计与布局3.1 景区总体规划设计3.2 景区详细规划设计3.3 景区空间布局第4章景区基础设施建设4.1 交通设施规划4.2 住宿设施规划4.3 餐饮设施规划4.4 娱乐设施规划第5章景区市场营销与推广5.1 市场调研与定位5.2 品牌建设与传播5.3 营销策略与方法第6章景区旅游产品开发6.1 旅游产品类型与特点6.2 旅游产品开发流程6.3 旅游产品创新与升级第7章景区生态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7.1 生态环境保护原则7.2 生态环境保护措施7.3 可持续发展战略第8章景区投资与融资8.1 景区投资概述8.2 投资决策与评价8.3 融资渠道与策略第9章景区运营与管理9.1 景区组织架构9.2 景区服务管理9.3 景区安全管理第10章景区法律法规与政策10.1 旅游法律法规体系10.2 景区政策环境10.3 法律法规在景区规划与开发中的应用第11章景区人力资源管理11.1 人力资源规划11.2 员工培训与激励11.3 人才引进与储备第12章案例分析与启示12.1 成功案例分析12.2 失败案例分析12.3 案例启示与借鉴第1章概论旅游业作为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推动地方经济发展、增加就业机会以及丰富人民文化生活具有深远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旅游景区规划与开发》课程标准
执笔人:金矿
参与人:夏凯生
企业人员:刘凯
1.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代码:JQKC012 适用专业:景区开发与管理
学时数:72 学分:4
先修课程:《旅游概论》、《旅游地理学》、《旅游景区市场营销》、《旅游资源调查与评价》
后续课程:《景区服务与管理》、《旅游景区营销策划》、《旅游策划理论与实务》
课程性质:本专业重点培养从事旅游及景区的营销策划、景观设计、景区接待与讲解的专业人才。

通过本课程学习,学生应掌握旅游景区规划与开发的基本方法、旅游景区规划与开发的工作程序、旅游景区形象设计与营销规划、对旅游景区可持续发展的调控、旅游景区开发项目可行性研究等相关知识。

培养熟悉景区规划与开发的基本知识与技能的景区经营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

因此,《旅游景区规划与开发》是景区开发与管理专业的专业基础课。

2.课程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程学习,学生应掌握旅游景区规划与开发的基本方法、旅游景区规划与开发的工作程序、旅游景区形象设计与营销规划、对旅游景区可持续发展的调控、旅游景区开发项目可行性研究等相关知识。

2.1知识目标(Knowledge)
2.1.1基础知识
A1:掌握景区规划与开发的基础知识
A2:了解景区规划管理与规范专业知识
2.1.2专业知识
B1:K1掌握景区规划的方法和技术
B2:掌握景区空间规划的相关内容
B3:熟悉旅游景区产品开发
B4:熟悉旅游景区形象策划与营销规划
B5:熟悉旅游景区可持续发展规划
B6了解项目筹资与施工建设管理的基础知识
B7熟悉开发项目可行性研究和决策。

2.2能力目标(Ability)
2.2.1专业能力
C1:根据所学知识能够运用景区规划的相关思想进行实践指导
C2:根据所学知识能够规划景区服务设施
C3:根据所学知识能够规划景区基础设施
C4:根据所学知识能够规划景区游线
C5:根据所学知识能够进行简单的景区形象地策划
C6:能够分析景区总体规划的主要内容
C7:能够分析景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的主要内容
C8:能够分析修建性详细规划的主要内容
C9:能够判断景区的产品生命周期阶段性特征
C10:能够指导景区营销规划中的不足
C11:能够分析景区项目直接成本利润率、成本利润率、销售利润率、投资率润率
C12:能够看懂景区可行性分析报告的主要内容
2.2.2社会能力
D1:参与编制景区总体规划文本
D2:参与编制景区目的地形象策划
2.3素质目标(Quality)
2.3.1 思想政治素质
E1:端正学生在景区服务活动中的政治立场
E2:学生能够自觉维护党和国家的政策法规
2.3.2人文素质
F1:教育学生在旅游行业中踏踏实实做事,认认真真做人的思想理念F2:让学生在工作中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社会观
F3:培养学生在行业服务中有高度的奉献精神
2.3.3身体素质
G1:让学生意识到良好的身体素质在旅游景区服务行业中的重要性
2.3.4心理素质
H1: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工作适应能力
H2:学生能够对自己的工作能力做出正确的评价
H3:在工作中能够培养良好的人际关系
H4:能够适度的控制自己的工作情绪
H5:保持人格的和谐和完整
2.3.5其他素质
I1:能够将德、智、体、美、劳结合起来全面发展
3.课程设计思路
依据对导游典型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设置课程教学内容。

其总体设计思路是,打破以知识传授为主要特性的传统教学模式,转变为以工作任务为中心组织课程内容,让学生在完成具体任务的过程中得到全方位的锻炼和提高。

3.1课程的设计思路
该课程是依据“景区开发与管理专业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中景区规划与开发工作项目设置。

其总体的设计思路是,打破以知识传授为主要目的传统学科课程模式,转变为以工作任务为中心组织课程内容,并让学生在完成具体项目的过程中学会完成相应工作任务,并构建相关理论知识,发展职业能力。

课程突了实践能力的训练,并融入了实操项目任务要求。

课程设计以旅游景区总体规划流程做为线索来进行。

3.2课程内容确定的依据
随着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旅游业在地区经济发展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其主要原因在于低成本,高回报。

同时,旅游业涉及到吃、住、行、游、购、娱六大方面,对区域经济的发展综合带动力很强。

然而,景区做为一种旅游资源的载体在旅游业中充当着基础性的角色。

没有科学规划的景区,旅游业无从发展。

所以,本门课程按照景区总体规划的思路和程序来设置课程内容。

具体为:培养在旅游管理行业中懂技能、会理论的应用型员工,提高学生的核心职业能力、竞争能力,保质保量完成旅游景区管理部门的工作任务,结合本专业高职学生考取景观设计师职业资格证书的实际需要,在课程内容设置中选取了景区规划的设计思想、方法和技术、空间规划、项目可行性分析和决策、权益资本的筹措等内容。

3.3课程目标
景区开发与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科学修养和文化素养,较好的掌握本专业公共基础知识,熟练地掌握旅游景区管理和服务的基本知识与技能,能够从事旅游景区规划、设计、经营管理的中高级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

为此,《旅游景区规划与开发》课程以提高学生创新能力、规划设计能力及实际操作能力为目标。

课程组依据岗位分析而确定的素养、知识、能力要求,形成本课程的课程体系,设计课程目标:通过学习课程,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旅游规划与开发的基本原理、原则和方法;掌握旅游规划与开发的主题形象策划原理和方法,以及旅游景区空间规划的格局模式;掌握可持续发展理论在旅游景区开发中的运用;掌握旅游规划与开发可行性分析的理论和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结合实际案例来分析认识旅游规划的原理和模式完成相关教学任务和作业,来掌握课程的主要知识点。

3.4课程内容选择
课程内容上,选择设置旅游景区总体规划的主要内容:规划思想、可行性分析研究与决策、空间规划、产品生命周期、形象地策划、景区施工项目资金筹措与预决算。

4.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
4.1课程内容与学时分配表
表1:课程内容与学时分配表
5.课程教学实施
5.1教学条件
实验实训时所需要的校内或校外设备情况
表2:校内实训条件
表3:校外实训条件
5.2教师能力要求
本课程需要专任专业课教师1名,具备课程教学设计能力、组织能力、语言沟通表达能力;需要实践指导教师1名,必须具备一年以上的旅游企业从业经验或者规划企业从业经验;具有基于行动导向的教学设计能力;掌握先进的教学方法和具备驾驭课堂的能力;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遵纪守法意识和责任心。

5.3教学方法与建议
重视学生在校学习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有针对性地采取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导向、课堂与实习地点一体化等行动导向的教学模式。

根据课程内容和学生特点,灵活运用案例分析、分组讨论、角色扮演、启发引导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乐于实践,提高教学效果。

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旅游业的发展趋势,贴近行业市场,采取工学交替的教学模式,着眼学生职业生涯的发展,致力于培养学生对景区管理与服务工作的兴趣,积极引导学生提升自身职业法律素养和职业道德水平。

5.3.1讨论式教学。

我们在教学中作了关于讨论式教学的尝试。

我们以平时成绩占期末总成绩的三十分计算,以讨论式作业方式完成。

具体做法是学生自由组合成一组,对授课教师所给出的案例或提出的问题进行讨论。

然后写出书面意见,分工明确,推荐一名同学发言。

再由授课教师对部分有代表性的意见加以点评,并请部分学生参与交流,效果着实不错。

学生们反映,这样的交流方式生动活泼、记忆深刻。

不少学生还因此对旅游景区规划与开发相关内容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5.3.2案例教学。

把抽象的规划理论具体化。

实施过程:先提出案例,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然后提出问题,启发学生思考,让学生之间、学生与老师之间互动讨论,最后得出正确的结论。

实施效果:学生学习景区规划的兴趣提高,学习效果很好。

6.3.3利用多媒体教学。

主要是利用现代化技术设备,采用电子课件、教学光盘等进行理论和实践教学,把抽象的知识变得形象具体,增强了教学效果。

5.4教材选用
教材选用建议:为配合景观设计师职业资格考试,推荐使用考证系列教材,能更有针对性的进行学习,从而提高考证的通过率。

推荐教材:《旅游景区规划与开发》吴忠军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8年6月出版。

5.5考核方式与考核标准
5.5.1考核标准:
课程总评由两部分考核组成:平时作业成绩(包括实训)和卷面考试成绩。

总评成绩由下列几个部分组成:实训成绩评估(30%)+考试成绩评估占70%。

实训成绩评估由下列部分组成:案例训练结题报告占15%;在项目教学中的学生课堂表现占15%。

5.5.2考试方式:笔试型
本门课程属于笔试型:笔试试题应由任课教师从本门课程的教学内容中,抽取重要的知识点构成A、B两套笔试题。

试卷由客观性试题(选择、填空、判断和名词解释填空题)和主观性试题(简答、论述、案例分析)构成。

知识点的分布情况、难度系数应具有层次性,以考察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并且两套试卷中相同的试题不应超过30%。

具体题型、数量、分值由根据课程教学的实际情况自行决定。

6.实务考试
附录:课程教学项目设计参考表
表4 实务考试考核标准
附录:课程教学项目设计参考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