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历史重点材料分析题专项练习

合集下载

初中七年级上册历史初中七年级上册历史材料分析题汇总复习试题附解析

初中七年级上册历史初中七年级上册历史材料分析题汇总复习试题附解析

初中七年级上册历史初中七年级上册历史材料分析题汇总复习试题附解析一、七年级历史上册材料分析题1.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西周王朝通过对四土,四国之地的大批封建……使得西周王朝的千里邦畿(jī)和辽阔的四土、四国之地已紧密地联为一体,……一统于周天子的统治之下。

——摘自《从早期国家结构的基本形式看秦汉大一统政治的社会基础》材料二(西周)从诸侯到士,根据出身的高低贵贱来兼任政府职务,世代为官……春秋时期,一些诸侯国的郡县长官,不再是世袭领主,而是由君主委派官员直接管理。

——摘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材料三秦统治者成为全中国的主人后……新皇帝废除了所有的封建国家和王国,将广阔的国土划分为若干行政区,每一行政区都配备一批由中央政府任命,并向中央政府负责的官员。

他还解除了除他自己军队之外的所有士兵的武装;下令迁徙各国的旧贵族到首都,以便监视他们;把秦原来的卫戍部队派到全国各地。

此外,新皇帝还通过统一度量衡和货币来实行经济集中化。

——摘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1)根据材料一,指出西周时期实行分封制的作用。

(2)根据材料二,指出春秋时期,我国地方管理制度有了什么新的变化?(3)材料二中的“新皇帝”是谁?根据材料二,概括他加强和巩固中央集权的措施?(不得照抄材料原文)【答案】(1)使周王朝紧密地联为一体,巩固了周天子的统治。

(2)变化:由依据出身高低贵贱为官,演变为郡县长官不再世袭,由君主直接任命。

(3)赢政(秦始皇);中央和地方重要官吏由皇帝任免;解除由皇帝控制的军队之外的所有武装;迁徒旧贵族;统一度量衡和货币。

【详解】(1)根据材料“西周……使得西周王朝的千里邦畿(jī)和辽阔的四土、四国之地已紧密地联为一体,……一统于周天子的统治之下。

”结合所学知识,西周的分封制使周王朝紧密地联为一体,巩固了周天子的统治。

(2)根据材料“……春秋时期,一些诸侯国的郡县长官,不再是世袭领主,而是由君主委派官员直接管理。

初中七年级上册历史材料分析题汇总复习的专项培优练习题(含答案

初中七年级上册历史材料分析题汇总复习的专项培优练习题(含答案

初中七年级上册历史材料分析题汇总复习的专项培优练习题(含答案一、七年级历史上册材料分析题1.阅读如图,回答问题。

(1)根据图一指出西周统治者在他的统治范围内实行的制度叫什么?(2)春秋战国时期被称为我国古代历史上的“大变革时代”。

公元前356年,秦孝公任用谁主持变法的?这次改革对秦国起到了什么作用?(3)结合所学知识,请说出秦朝在我国历史上的地位。

(4)秦王朝仅存15年就灭亡了,成了中国历史上一个短命王朝。

秦朝速亡的根本原因是什么?想一想秦朝速亡的教训,你认为治理国家最重要的是什么?【答案】(1)分封制(2)商鞅;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强大的封建国家,为秦的统一奠定基础(3)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秦朝(4)秦的暴政;统治者要让统治稳固就要做到政治清明、勤政爱民;爱惜民力,轻徭薄赋【详解】(1)依据图一“周初形势图”中要燕、齐、鲁、宋等诸侯国,可以是西周的分封制。

结合课本所学,为稳定周初的政治形势,巩固疆土,周王实行分封制。

根据血缘关系远近和功劳大小,将宗亲和功臣等分封到各地,授予他们管理土地和人民的权利,建立诸侯国。

(2)依据课本所学可知,公元前356年,秦孝公任用商鞅主持变法;经过商鞅变法,推行一系列改革措施,秦国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强大的封建国家,为秦的统一奠定基础。

(3)依据课本所学可知,从公元前2130年到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先后攻灭韩、赵、魏、楚、燕、齐六国,完成统一大业,建立秦朝,定都咸阳。

秦的统一,结束了春秋战国分裂割据局面,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秦朝。

(4)依据课本所学可知,秦朝建立,秦始皇推行暴政,实行繁重的徭役,沉重的赋税、严苛的法律;秦始皇死后,继位的秦二世更残暴。

激化了社会矛盾,农民阶级不断起来反抗,最终农民起义推翻了秦朝的统治;依据秦朝灭亡的教训,统治者要让统治稳固就要做到政治清明、勤政爱民;爱惜民力,轻徭薄赋。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材料分析题训练及答案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材料分析题训练及答案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材料分析题训练1.材料一: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

创造指南车,平定蚩尤乱。

世界文明,唯有我先。

———孙中山材料二:材料三:(1)材料一中的“轩辕”指的是谁?(2)是哪两个部落联合起来平定了蚩尤部落?(3)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说说这个人物对人类做出哪些贡献?被后人尊称为什么?2.材料一:夏朝的国王把人当做坐骑,还把自己比为太阳,人们对他恨之入骨,纷纷咒骂他。

材料二:后赋税以实鹿台之钱,而盈巨桥之粟。

(1)材料二出自哪部书?(2)材料一中所描写的“夏朝的国王”和材料二中所描写的“商朝的国王”分别是谁?(3)他们的所作所为最终导致了怎样的后果?给你的启示或者你最想说的一句话是什么?3.材料一: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

——《论语》材料二: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

——商鞅材料三:(1)材料一,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

采取了哪些措施发展本国的势力?(改革措施)这些措施起到了什么作用?(2)材料二“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的意思是什么?商鞅变法是在什么时间进行的?是在谁的支持下开始变法的?变法的内容是什么?具有什么作用?(3)材料三是描绘了什么场景?请说说:战国时期的各国变法是当时社会发生了怎样的变化?4.材料一: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材料二:(1)这首诗的作者是谁?他被世界和平理事会定为什么?(2)作者生活在什么时期的哪个国家?他创作了一种新体诗歌是什么?他的代表作是什么?(4)这句话是什么意思?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5)我国的哪个传统节日和这位诗人有关?(6)结合材料,谈谈你觉得应该学习他什么样的品质?5.材料一: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论语》(1)上图的人物是谁?(2)他是哪个学派的创始人?他所创立的学说在战国时期的主要代表人物是谁?(3)他的主张是什么?(4)他对教育的贡献有哪些?(5)请用一句话评价该人物?(6)读了材料一的三句话,你受到什么启发?6、材料一: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材料二:材料三:材料四:材料五:(1)料一的这句话是谁说的?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2)材料二的人物是谁?你如何评价他?(3)材料三、材料四、材料五反映了秦朝的哪些方面的措施?(4)这些措施的实施有何积极作用?7.材料一:材料二:壮士不死则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1)材料一反映的历史事件是什么?领导者是谁?这一事件发生的原因是什么?(2)材料二的这句话出自哪?是哪位农民领袖说的话?(3)请说出这次起义的时间和地点?(4)请用一句话来评价这次农民起义?8.材料一:材料二:(1)材料一中的中间人物是哪位皇帝?请你结合史实谈谈他在位时的统治措施有哪些?(2)材料二反映的是什么场景?我国古代最高的学府是什么?其地点在哪?其主要教材是什么?(3)材料二的现象说明了什么?9.材料一:造作水排,铸为农器,用力少,见功多,百姓便之。

七年级上册历史期末材料分析题专题训练(答案在最后)

七年级上册历史期末材料分析题专题训练(答案在最后)

七年级上册历史期末材料分析题专题训练(答案在最后)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围绕“农业发展与建设”这一主题,同学们展开了探究活动。

材料一生产工具的发展进步。

材料二“灌”是这项水利工程的魂,它在于万山之下的灌县地方,由岷江中流凿开离堆以分散水势,以内外二江,然后再设都江堰操纵水力,使其灌溉整个成都平原,由水害转为得水之利,让岷江为民所用,为万顷土地所用,是中国早期对河流进行开发利用的实证。

——摘编自《同舟共济》(1)结合所学知识,材料一中的两件文物都是用于什么劳动?这两个时期的工具材质发生了什么变化?(2)据材料二,概括这项水利工程建成后发挥的作用。

(3)上述材料对促进中国现代农业发展有何启示?2.阅读下列史料,回答问题。

史料一上古穴居而野处,后世圣人易之以宫室,上栋下宇,以待风雨。

--《周易》史料二(他们)已经创造了一种木构长屋。

这种住宅十分别致,基础全系桩木构筑。

铺设地板,地板上立柱、架梁、敷椽、盖顶……--梅福根、吴礼贤主编《七千年前的奇迹》(1)写出两例“穴居而野处”的远古人类。

史料一说明人类的居住情况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史料二中的“他们”应该属于哪一原始居民?这种房屋属于什么类型的房屋?(3)史料二中的房屋与半坡原始居民居住的房屋在结构上存在差异,请说出这两种房屋各自的优点。

导致这两种房屋的结构不同的主要原因是什么?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相传尧年老的时候,在部落联盟会议上提出后继人问题,有人推荐共工,但还是让他担任工师之职,以考验其才能,大家又推荐舜,说他很能干,又代尧摄行政事8年,得到各方面的锻炼,舜才正式主持联盟的事务。

材料二:传说舜年老的时候,也召集部落联盟会议,因禹治水有功被大家推举为后继人,禹正式成为部落联盟的首领。

(1)依据材料分析,上述传说时期,民主推举首领的制度是什么?(2)在上述制度下产生了哪几位杰出的部落联盟首领?这些首领具有怎样的共同点?(3)这种制度对当今社会有无借鉴意义?请简要说说。

初中七年级上册历史材料分析题汇总复习质量专项训练试题(3)

初中七年级上册历史材料分析题汇总复习质量专项训练试题(3)

初中七年级上册历史材料分析题汇总复习质量专项训练试题(3)一、七年级历史上册材料分析题1.某校七年级历史学习小组正在开展“秦帝国兴亡史”的主题探究活动,现请你参与其中并回答下列问题。

(秦之兴)材料一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李白(1)材料一中李白所述的历史事件是什么?这一事件后建立了怎样的国家?(秦之制)材料二(2)材料二图示反映秦朝开创了一套怎样的政治体制?在地方上推行的制度是什么?(秦之衰)材料三: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

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

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

失期,法皆新……——《史记·陈涉世家》(3)材料三所述是哪一事件的直接原因?【答案】(1)秦灭六国。

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2)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郡县制。

(3)陈胜、吴广起义。

【详解】(1)依据材料一“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结合所学可知,这是对秦始皇灭六国统一天下的描述。

公元前230—前221年,秦国先后兼并韩赵魏楚燕齐六国,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中央集权国家—秦朝,定都咸阳。

(2)依据材料二示意图并结合所学可知,材料二图示反映秦朝开创了一套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为加强对全国的统治,秦朝创立了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制度。

秦王嬴政自称始皇帝,规定皇帝是国家的最高统治者,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威。

皇帝之下设立丞相、太尉和御史大夫,他们分别协助皇帝掌管全国的政务、军事和监察工作。

在地方推行郡县制;进一步废除西周以来的分封制,建立由中央直接管辖的郡县制。

郡县制的实行,开创了此后我国历代王朝地方行政的基本模式。

(3)依据材料三“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适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

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

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

失期,法皆斩……”结合所学可知,这是对陈胜吴广大泽乡起义直接原因的描述。

陈胜吴广领导的大泽乡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他们的革命首创精神鼓舞了后世千百万劳动人民起来反抗残暴的统治。

七上历史《材料题大汇总》(含答案)

七上历史《材料题大汇总》(含答案)

七上历史《材料题大汇总》(含答案)七年级上册材料分析题训练1、阅读下面材料:神农因天之时,分地之利,制耒耜,教民农作。

——《白虎通》请回答:(1)这段材料反映的是什么时期的生产情况?神农为什么“教民农作”?(2)列举出这个时期我国长江、黄河流域原始居民的典型代表以及他们种植的农作物。

(1)这段材料反映的是原始农耕时期的生产状况。

神农“教民农作”是因为“人民众多,禽兽不足”。

(2)长江流域原始居民的典型代表是河姆渡原始居民,他们种植水稻;黄河流域原始居民的典型代表是半坡原始居民,他们种植粟。

2、材料一: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

创造指南车,平定蚩尤乱。

世界文明,唯有我先。

(1)上述材料出自哪位历史人物之口?(2)材料中“轩辕”指的是谁?相传,他对民族有哪些杰出贡献?后人尊称他为什么?(3)材料中“创造指南车,平定蚩尤乱”与哪个事件有关?(1)孙中山(2)黄帝;制造房屋、车船、兵器、衣裳;让下属官员发明文字、历法、算术和音乐;其妻发明养蚕、抽丝技术。

联合炎帝打败蚩尤,征服炎帝,统一黄河流域,炎黄部落走向联合,形成后来华夏族的主体,被尊奉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人文始祖。

(3)涿鹿之战。

3、阅读下列材料材料:厚赋税以实鹿台之钱,而盈巨桥之粟-----《史记》请回答:(1)这句话是说我国古代历史上的那一个君主?(2)哪一次大战导致了商朝的灭亡?(3)试分析一下商朝灭亡的原因。

(1)商朝帝纣(2)牧野之战(3)昏庸乱德,宠幸女人,搜求珍奇贪图享乐,苛捐杂税修造鹿台,横征暴敛充实巨桥,侮慢鬼神,残杀忠臣,酒池肉林,刑法残酷。

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

(1)材料说的是哪个诸侯国称霸的事?(2)这个诸侯国“霸诸侯”的背景是什么?(3)这个诸侯国有哪些称霸的有利自然条件?(4)管仲采取了哪些改革措施?(5)管仲“相桓公”取得了什么成果?(6)桓公在称霸过程中提出了什么口号?(7)公“霸诸侯”正式被周天子承认的历史事件是什么?(1)齐国。

人教版部编七年级上册历史材料分析练习题(word含答案)

人教版部编七年级上册历史材料分析练习题(word含答案)

人教版部编七年级上册历史材料分析练习题一、探究下列问题。

【经济之盛】材料一京师之钱累巨万,贯(穿钱的绳子)朽而不可校(计数)。

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於外,至腐败不可食。

——《史记·平准书》(1)材料一描述的情景出现在哪个时期?请概述出现这一情景的主要原因。

(4分)【政治之盛】材料二张骞通西域路线图。

(2)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汉朝西域主要是指我国今天的什么地区。

请写出西汉政府在西域设置的机构名称。

该机构的设置说明了什么?(6分)【外交之盛】材料三 2 000多年前,亚欧大陆上勤劳勇敢的人民,探索出多条连接亚欧非几大文明的贸易和人文交流通路,后人将其统称为“丝绸之路”……是促进沿线各国繁荣发展的重要纽带,是东西方交流合作的象征。

——《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3)“丝绸之路”最早开通于哪个朝代?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古今“丝绸之路”的主要作用。

(4分)二、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北宋陈在《负暄野录》中说:“盖纸,旧亦有之,特蔡伦善造尔,非创也。

”材料二如图。

材料三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司马迁(1)材料一中,“旧亦有之”,你认为“旧”应该指何时?(2分)(2)材料二中的图一人物被称为“医圣”,他是谁?后世称之为“医圣”的原因是什么?图二人物主要有哪些贡献?(6分)(3)司马迁的主要贡献是什么?从材料三可以看出作者著书的态度是什么?你从他身上学到了什么?(6分)三、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割据,王朝更替,民族交融,江南地区也得到开发。

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更迭示意图。

(1)图示中①和②处分别是什么政权(或王朝)?它们的都城都位于今天的哪座城市?(4分)(2)在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过程中,起到关键性作用的是哪一场战役?(2分)(3)根据图示分析,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治特征是什么?(2分)材料二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人口迁徙示意图。

七年级历史上册材料分析题大全[人教版]

七年级历史上册材料分析题大全[人教版]

历史材料分析1.(1)六字炳千秋,十四县民命苍天,尽是此公赐予;万里归一汇,八百里青城沃野,都从太守得来。

──四川灌县都江堰二王庙楹联(2)始知李太守,伯禹亦不如。

请回答:(1)材料中的“公”“太守”是指哪个历史人物?(2)上述人物的主要历史功绩是主持修筑了什么水利工程?在我国的哪一条江上?你认为该水利工程在当时的功能有哪些?(3)该水利工程对当地产生了怎样的影响?(8分)(4)说说2003年6月1日正式下闸蓄水的三峡水利枢纽工程建成后将在哪些方面发挥效益?2、观看两幅图片后,回答下列问题:(1)伴随着张骞出使西域,丝绸之路开通了。

那时的西域是指现在的什么地方?(2分)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的时间、目的及其意义是什么?(4分)(2)按由东向西的顺序写出该路线所经主要地点。

(4分)该路线的开通,反映了西汉实行怎样的对外政策?(2分)(3)西汉为保证“丝绸之路”畅通设置什么机构或官职?有何意义?(4分)(4)今天的亚欧大陆桥东起连云港,西至鹿特丹,被誉为“现代丝绸之路”。

请分析一下亚欧大陆桥的经济、政治意义?(4分)另一考法:(1)以上两图反映的是汉武帝时期什么重大历史事件?(2分)(2)这一历史事件在的当时产生了怎样的作用?(4分)(3)该历史事件促使西汉政府于公元前60年设置了什么机构?(2分)它设置的职能和意义分别是什么?(6分)3.造纸术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发明之一,也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杰出贡献。

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简述东汉以前我国书写材料的演变。

(4分)(2)“蔡侯纸”出现于哪一个朝代?(2分)它使用的原料有哪些?(4分)(3)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为什么说造纸术的发明与改进,对人类文明的进步产生了重大影响?(4分)(4)今天,人们大力提倡使用“再生纸”(将废旧纸张或纸制品回收,经过加工,重新制造出符合一定质量标准的纸),又有什么重要意义?(4分)4、帝曰:“夫名不正、言不顺,则礼乐不可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重点材料分析题专项练习
1、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鼓励
..徭役和赋税,弃农经商..农民开垦荒地,努力种田和织布的可以免除
或因懒惰而贫穷的,连同家属罚.作奴婢;废除贵族的世袭特权,奖励
..打仗有功的人;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编定户口,五家为伍,十家为什,相互
监督,一家犯法,邻里如不告发,则十家连坐
..。

材料二旧贵族由于既得利益受到损害,他们与太子串通一气,诽谤他。

……他被诬陷“谋反”,惨遭“车裂”而死。

他虽遭不幸,但新法仍继续推行,秦的国势日趋强盛。

(1)上述材料从内容和结果两个方面反映了我国古代哪一次著名的变法?这次变法发生的时间和目的分别是什么?
答:商鞅变法。

时间:战国时期目的:富国强兵。

(2)为便于记忆,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材料一中的四项内容。

(限20个字以内)答:奖励耕织;奖励军功;建立县制;编定户口。

(3)根据材料一中加点的字,概括并写出这次变法的特点。

答:奖罚分明(奖勤罚懒,奖功罚罪)
(4)材料二中的哪句话说明这次变法取得了成功?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这次变法成功的原因是什么?
答:说明变法成功:“新法仍继续推行,秦的国势日趋强盛。

” 变法成功的原因:顺应了历史发展的趋势;制定了一系列具体有效的办法;敢于同旧势力斗争;国君的支持和百姓的欢迎。

(答出三点即可)
2、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张骞出使西域开通了中西交往的通道。

后来,汉朝设立西域都护,对西域进行政治、军事管理,在通往中亚、西亚的路线上修道路、设驿站、筑长城,为来往使团、商旅提供食宿、交通和安全保护。

沿着这条道路,千余年间,中国的丝织品以及冶铁、凿井、造纸等技术相继西传,西方的毛皮、汉血马、瓜果以及佛教、魔术、音乐、舞蹈、雕塑等也纷纷东来。

(1)材料中“张骞出使西域”发生在哪位皇帝执政时期?他出使西域的目的是什么?
答:皇帝:汉武帝。

目的:联络大月氏夹攻匈奴。

(2)材料中“这条道路”指的是什么?其大致路线是怎样的?
答:道路:丝绸之路。

大致路线:长安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区西亚欧洲大秦。

(3)读了上述材料,你能得出怎样的结论和认识?
答:张骞对开辟丝绸之路做出了重大贡献;今新疆地区早在西汉(汉朝)时期就归属中央政权;丝绸之路是中国与亚欧(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纽带(桥梁);丝绸之路是佛教和佛教艺术等传入中国的通道;佛教在两汉之际(汉朝
时)传入中国;丝织品(丝绸)是中国古代手工艺品的代表。

(答出其中四点即可)
(4)今新疆地区隶属中央政府的管辖,成为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始于汉宣帝时期。

其标志是什么?
答: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设立西域都护,总管西域事务.
3、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江淮以南,无冻饿之人,亦无千金之家”──《史记》
材料二“江南地广,或(有的地区)火耕水耨(用烧荒和原始的水稻耕作技术从事农业生产)。

民食鱼稻,以渔猎山伐为业”──《汉书》
材料三“江南之为国盛矣。

……地广野丰(物产丰富),民勤本业,一岁或稔(丰收),则数郡忘饥。

……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宋书》
(1)材料一、二反映了江南地区怎样的经济状况?你认为出现这种状况的原因是什么?
答:生产水平较低,经济远远落后于北方,人民的生活有了衣食保障,但没有很富裕的人。

原因:汉代江南地区还没有得到开发。

(2)材料三反映了江南地区经济状况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这种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答:魏晋南北朝以来,江南地区因为北方人口大量南迁,带去劳动力和技术等原因得到开发。

农业、手工业经济都得到了很大发展,成为全国繁荣昌盛的地方。

变化原因:江南地区战争相对较少,社会秩序比较安定;北方人口大量南迁,给江南地区带去了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人民的辛勤劳动;统治者实行了一些有利于生产的政策;江南地区有优越的发展经济的自然条件。

(答出三点即可)
(3)江南地区经济的发展有何历史影响?
答:为经济重心逐渐南移奠定了基础。

③从江南变化原因中,你认为对当地经济发展有何启示?
答:保持安定的环境;引进人才;引进技术等
4、民族大融合是魏晋南北朝时期两大显著特征之一,北魏孝文帝改革促进了民族大融合。

请回答:
(1)孝文帝促进民族融合的措施主要有哪些?
答:迁都洛阳;实行汉化政策:说汉语;穿汉服;改汉姓;与汉族通婚;采用汉族的官制、律令;学习汉族的礼法,尊崇孔子,以孝治国等
(2)魏晋南北朝时期民族融合在社会生活方面凝结下来的成果非常突出。

请举出其中最为生动的三个事例。

答:“胡人汉服”、“汉人胡食”、汉族改变席地而坐的习俗。

(3)魏晋南北朝时期另一大显著特征是什么?
答:政权的分立;江南地区开发。

(4)你从孝文帝身上学到了什么?
答:学习孝文帝:顺应历史潮流、坚持改革、积极进取、拥有智慧、以身作则的进取精神和优秀品质。

(答出三点即可)
5、以下历史图画和历史地图,反映的是同一历史事件。

请仔细观察,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以上两图反映的是汉武帝时期什么重大历史事件?
答:张骞出使西域
(2)这一历史事件在的当时产生了怎样的作用?
答:沟通了中原与西域的经济、文化交流。

(打通了“丝绸之路”,有利于东西方文化的交流。


(3)该历史事件促使西汉政府于公元前60年设置了什么官职?它的设置标志着什么?
答:西域都护。

西域地区正式归属中央政府管辖。

32.识读下列《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民族流动示意图》:请回答:
(1)从什么时候北方少数民族开始迁往中原?举出迁入中原的三个少数民族名称。

我国古代第一次大规模人口迁徙发生什么时候?
答:东汉末年;匈奴族、鲜卑族、羯族、氐族、羌族五个中任意三个
答:西晋后期。

(2)什么原因导致中原汉族迁往江南?
答:北方战乱。

(3)人口南迁对江南经济发生有何影响?
答:影响:带去了劳动力,先进的生产技术和不同的生活方式,促进了江南经济的发展。

(4)想一想,人口迁徙的积极影响有哪些?
答:积极影响:有利于民族融合;促进经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等。

6. 材料一:(魏主下诏)……不得以北俗之语言于朝廷,若有违者,免所居官。

──引自《魏书》
(1)根据以上材料提供的信息,你认为魏主是指谁?他提出的改革的目的是什么? 答:孝文帝
目的:为了接受汉族先进文化
(2) 结合所学知识请谈谈魏主的改革在当时的作用和影响?
答:这些措施促进了民族融合
有利于北方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加速了北方各族封建化的进程
7、问答题
(1)某同学前几次考试成绩都不理想,心里很难过。

你认为用春秋战国时期哪一学派的什么观点可以劝导他?并请说明理由。

答:用道家学派的观点。

老子认为,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对立的双方能够相互转化。

某同学这几次考试成绩不理想,在以后的学习中,如果经过他的努力,成绩就会得到提高,不理想就会转化为理想。

(2)良好的班集体是同学们健康成长的重要条件,同学们都关心、热爱自己的班集体,希望自己的班集体更加优秀,请你分别用墨、儒、道、法、兵家的代表为班集体的建设提出合理化建议。

答:墨家:同学之间应相互帮助、团结友爱,不能以大欺小,以强凌弱。

儒家:教师要不断提高思想道德水平,对学生进行感化、说教,不能体罚;让爱心充满班集体;人人诚实,言行一致;宽恕、容人。

道家:自习课时间应留给学生。

法家:建立班规,奖惩分明。

兵家:了解其他学校、班级的管理方法、学习方法,以取长补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