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单元练习题
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一单元考试题与解答

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一单元考试题与解答一、选择题1. 青铜时代是指中国历史上的哪个时期?- A. 先秦时期- B. 战国时期- C. 春秋战国时期- D. 商周时期- 答案:D答案:D2. 以下哪个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 A. 印刷术- B. 火药- C. 罗盘- D. 造纸术- 答案:D答案:D3.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采取的措施包括以下哪些?- A. 统一文字、度量衡- B. 铸币统一货币- C. 修筑万里长城- D. 全面推行中央集权制度- 答案:A、B、D答案:A、B、D4. 以下哪个是中国古代两大思想流派之一?- A. 儒家- B.- C.- D. 法家- 答案:A答案:A5. 以下哪位是中国古代三国时期的著名将领?- A. 曹操- B. 刘备- C. 孙权- D. 全都是- 答案:D答案:D二、简答题1. 简述中国古代的封建制度。
- 中国古代的封建制度是指君主将土地分封给亲信的贵族,贵族作为封建领主管理土地,同时享有政治和经济特权。
这种制度中,君主掌握最高权力,贵族封建领主享有土地所有权和控制权,而百姓则在贵族的统治下居于底层。
封建制度是中国古代社会的主要政治经济制度,持续了数千年。
2. 请简要说明中国古代的科举制度。
- 中国古代的科举制度是一种选拔人才的考试制度。
根据科举制度,通过一系列考试选拔出的人才可以进入政府任职。
科举制度的主要考试包括乡试、会试和殿试。
乡试是在县级考场进行的,通过乡试的考生可以参加会试,会试是在省级考场进行的,通过会试的考生可以参加殿试,殿试是在京城进行的最后一次考试。
科举制度的实施使得社会上的人才选拔更加公平,也为社会的流动提供了途径。
3. 简述中国古代的丝绸之路。
- 丝绸之路是指中国古代的一条重要贸易路线,连接了中国与西方国家。
通过丝绸之路,中国向西方输出丝绸、瓷器、茶叶等商品,同时也从西方输入黄金、珍珠、香料、马匹等商品。
丝绸之路的开通促进了中国与世界各地的经济文化交流,也推动了中国古代社会的繁荣。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第一章测试题含答案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第一章测试题含答案一、选择题1. 下列哪个朝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统一的封建王朝?A. 商朝B. 春秋战国时期C. 秦朝D. 唐朝答案:C2. “以礼治国”是下列哪个朝代的治国思想?A. 春秋战国时期B. 唐朝C. 商朝D. 秦朝答案:A3. 下列哪项是表达承认甲骨文是最早的中国文字的观点?A. 商朝的国王使用甲骨文留下了大量的文字资料。
B. 甲骨文具有高度的象形和指事性质,与后来的汉字有很大的相似性。
C. 甲骨文在国内外学界有很高的知名度,是研究中国古代文字的重要资料来源。
D. 考古学家在中国境内发现了很多刻有甲骨文的龙骨和龟板。
答案:D二、简答题1. 请简要解释中国古代文字演变的过程。
答:中国古代文字演变的过程可以分为甲骨文、金文和篆书三个阶段。
甲骨文是商朝时期的一种文字形式,主要刻在龙骨和龟板上。
金文是周朝时期的一种文字形式,多出现在青铜器上,形状更加规整。
篆书是战国时期的一种文字形式,用于刻在印章上,字形线条更加简练。
2. 请简要介绍中国古代文字的特点。
答:中国古代文字的特点是具有象形性和指事性。
早期的甲骨文和金文所用的字形大多源自于实物的形状或与其相关的事物。
同时,古代文字也具有象征性,可以表示抽象的概念和词义。
古代文字的发展也逐渐演化为形声字,即一个字的形状和声音有关。
3. 请解释“中央集权统一”的概念,并举一个例子。
答:中央集权统一是指国家政权的权力集中在中央政府手中,由中央政府对全国各地实行统一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管理。
一个例子是秦朝。
秦始皇通过一系列的改革措施,确立了强大的中央集权政权,并将权力从地方分权转移到中央政府,实现了国家的统一。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单元练习题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单元练习题一、选择题1、我国已知的最早人类发现于今天的()A北京市B云南省C陕西省D河南省2、下列各项,不符合“北京人”生产和生活状况的是()A能使用工具劳动B群居生活C使用粗糙的打制石器D几十个人一起过着氏族生活3、半坡原始居民生产的陶器主要是()A彩陶B黑陶C白陶DXXX4、我国古代人类中,最早使用火的是()A元谋人B蓝田人C北京人D山顶洞人5、在原始社会,由共同祖先繁衍下来,并带有血缘关系是生活集体是()A原始人群B远古人类C氏族聚落D国家6、北京人和山顶洞人的相同点是()A体质特征B取火方式C社会组织D居住地区7、下来不属于山顶洞人生产生活情况的是()A懂得钻孔技术B懂得人工取火C会制作装饰品D开始使用天然火8、宰杀自己饲养的家畜吃肉的原始居民是()①元谋人②北京人③半坡居民④河姆渡居民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9、鄙人列氏族聚落遗址中,位于长江流域的是()A北京人B河姆渡居民C半坡居民D大汶口文化10、促使原始人过定居生活的主要因素是()A学会了建造房屋B自然环境的改善C原始农业的发展D人工取火的实现11、下列内容出现的先后顺序是()①使用粗糙石器②使用天然火③种植水稻④制作彩陶A②①③④B①②③④C④③②①D②④③①12、下列对河姆渡和半坡原始居民农耕生活的不同之处描述正确的是()A普遍使用磨制石器B都能饲养六畜C制作XXX、过定居生活D种植粟和蔬菜13、下列属于皇帝发明的是()①人工取火②制作宫室③创造舟车④蒸米饭A②③B①②C③④D①④14、构成北京人过群居生活的主要原因是()A生产工具简陋B血缘关系松散C自然条件困难D体质发育不全15、关于原始社会的叙述正确的是()A原始社会是一个没有贫富差别的幸福社会B原始社会是人类社会历时最长的社会阶段C原始人类过着氏族社会的生活D原始社会生产力低下、人类面对自然无能为力16、目前天下上发觉原始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是()A中国B埃及C印度D伊拉克17、人类在进化过程中取得的重大进步是()A直立行走B语言的产生C火的使用D制造和使用工具18、下来叙述错误的是()A远古时代的历史,是没有文字记载的B远古时代的历史,主要是通过神话与传说保存和流传下来的C神话与传说中不可能有真实的历史D神话与传说中可能有实在的历史19、我国原始社会结束在()A黄帝时期B尧时期C舜时期D禹时期20、以下说法错误的是()!A北京人已经会使用天然火B生活在黄河流域的河姆渡原始住民住的是半地穴式衡宇C半坡原始居民的主要粮食作物是粟D尧舜禹时期,民主推选部落联盟首领的方法叫禅让二、辨析改错(找出错误的地方并说明理由)1、在风雨交加的一个夜晚,山顶洞人的火种失慎被雨水浇灭了,他们懊悔不已:以后他们又不得不生吃食品了。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单元测试卷及答案七年级上册历史答案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单元测试卷及答案七年级上册历史答案进入到初一,刚开始要去学好历史这门功课呢?平时要怎样做练习呢?别着急,接下来不妨和WTT一起来做份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单元测试卷,希望对各位有帮助!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单元测试卷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
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把正确选项填在后面的括号内。
)1.某考古兴趣小组为了探寻原始人类的遗迹,在专家指导下发掘出一些远古遗物,你认为最能说明这是原始人类遗迹的应该是()A.两颗门齿化石B.大量碳屑C.古鱼类化石D.几有明显加工痕迹的石器2.在北京人得遗址中,发现了大量的木炭和灰烬堆,并且,它们都被限定在一定地区。
由此,考古工作者完全合理的判断是( )A.北京人会使用人工取火B.北京人既会使用火,还会保存火种C.北京人能直立行走,手脚分工明显 D.北京人会制造和使用工具3.从猿进化到人,要经历一个十分漫长的过程,作用于这一过程中的最主要因素是()A.直立行走B.手的发展C.语言的产生D.劳动4.考古工作者在山顶洞人居住过的洞穴里发现了鱼骨和海蚶壳,这说明()A.山顶洞人生活在海边B.山顶洞人与海边渔民交换C.山顶洞人居住的地方以前是海洋D.山顶洞人不仅采集、狩猎,还掌握了捕捉水生动物的本领5.在山顶洞人的遗址中,考古学家发现了一根骨针。
这说明( )○1已经掌握磨光和钻孔技术○2能够缝制衣物○3有了爱美观念○4产生了宗教观念A.○1○2○3B.○1○3○4C.○1○2○4D.○1○2○3○46.从长相和智力水平来看,与现代人最接近的是()A.元谋人B.北京人C.山顶洞人D.河姆渡人7.陶胚上的鱼纹图案和当时原始居民生活的关系是( )A.说明原始居民把鱼当做图腾来崇拜B.说明人们已经会养殖鱼类C.说明人们已经学会驯化家畜D.说明人们通过捕鱼来增补食物8 .距今约6000年前,活动在黄河流域一带的半坡原始居民的生活中,最有可能吃到的粮食作物是( )。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一单元史前时期:中国境内早期的人类与文明的起源练习题(含答案 )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一单元史前时期:中国境内早期的人类与文明的起源练习题一、选择题1.我国是世界上发现早期人类化石和遗址最丰富的国家之一。
已知我国最早的远古居民生活于( )A.距今三四百万年前B.距今约一百七十万年C.距今约七十万年D.距今约二十万年2.假如你是一名导游,现英国一旅游团需参观我国元谋人遗址,你应该带他们到哪个省市( )A.北京市B.陕西省C.云南省D.浙江省3.北京人已经学会使用火,还会长时间保存火种,用火烧烤食物、御寒、照明、驱兽。
最能支持这一结论的是( )A.遗址中发现的灰烬、烧石和烧骨B.《韩非子》关于远古时代的记述C.《山海经》远古时代的神话传说D.历史研究学者的推测和论述文章4.为了纪念第一个“北京人”头盖骨化石发现90周年,2019年5月18日,周口店遗址博物馆开展了“承载历史展望未来”主题系列活动。
下列图片能反映北京人生活状况的是( )5.考古学家在北京人遗址发现四层面积较大且较厚的灰烬层。
这一发现,说明当时北京人的生产生活状况是( )A.会使用火B.种植水稻C.烧制彩陶D.铸造司母戊鼎6、郭沫若在参观某一古代人类遗址时写道:“彩陶形制美,画纹亦多殊。
或则呈人面,或则呈双鱼。
农耕既普及,人群已聚居。
护壕深二丈,其广亦相如。
奈何遗迹中,独不见文书?”请判断这是对哪一原始居民生活的描绘。
A.元谋人B.山顶洞人C.河姆渡人D.半坡人7、《岭外代答》说:“结棚以居,上设茅屋,下豢(喂养)牛豕。
”我国古代文献中所记载的这些干栏式建筑,最早可以追溯到()A.河姆渡人B.半坡人C.黄帝时期D.尧舜禹时期8、大禹治水用的方法是()A.堵塞B.疏导C.抽干D.蒸发9、《礼记》中所说的“天下为公,选贤任能”的社会局面最早出现于什么时期()A.黄帝、炎帝时期B.尧、舜、禹时期C.山顶洞人时期D.半坡氏族时期10、传说中炎帝教民垦种、制陶、纺织、煮盐,黄帝建造宫室、挖担水井、制作衣裳,尧鼓励垦种,禹治水除患。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历史第一单元(史前时期:中国境内早期人类和文明的起源)同步练习

2019秋部编人教历史第一单元(史前时期: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同步练习及答案第一单元史前时期: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一、选择题1、元谋人作为世界级文化资源,具有唯一性、专属性和独特性,被评为云南省第一张历史名片。
根据考古发现,元谋人生活在距今约A.300万年B.170万年C.70万年D.20万年【参考答案】B2、我国先民的足迹遍布于祖国的东西南北,已经发现的遗址数以万计,但是地域文化却各具风采,根本原因是()A.自然环境不同B.使用的工具不同C.生活习惯不同D.思想意识不同【参考答案】A3、2016年4月在西安人民大厦举行2016(丙申)年清明黄帝文化学术交流会,即“黄帝陵是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学术交流会。
下列成就可以入选黄帝时期文化的有( )①建造宫室②开垦耕种③制作衣裳④挖掘水井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参考答案】C4、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是 ( )A.元谋人遗址B.山顶洞人遗址C.北京人遗址D.半坡人遗址【参考答案】C5、下列关于我国原始农耕生活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中国农业起源于距今一万年左右的新石器时代B.我国原始农耕生活的代表是北京人和山顶洞人C.农作物的种植、家畜饲养、聚落和磨制工具的发展,是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的重要标志D.原始农业为古代文明社会的形成奠定了重要的物质基础【参考答案】B6、“黄帝的妻子嫘祖是位贤德的女性。
她全力支持丈夫的工作,也像丈夫一样关心老百姓的疾苦。
她发现桑蚕,教会老百姓养蚕缫丝,织成丝绸,做成漂亮的衣服。
”这段文字描述的事情应该是()A.历史传说B.真人真事C.亲身经历D.考古发现【参考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黄帝的知识,黄帝对于中华民族作出了重大贡献,因此后人称黄帝为人文初祖,而皇帝生活的年代,历史上称之为“传说时代”,因此这段文字描述的事情是历史传说,所以答案是A。
7、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的遗址位于 ( )A.黄河流域B.长江流域C.珠江流域D.淮河流域【参考答案】A8、(2019·广东)《周易•系辞下》记载,“黄帝、尧、舜……舟楫之利以济不通”。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一单元 中华文明的起源练习题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上册历史试题

第一单元中华文明的起源【A卷】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将正确答案的选项代号填入后面的括号内)1.据考古发现,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是()A.北京人B.山顶洞人C.元谋人D.古猿2.我国的人类社会历史可以追溯到()A.三四百万年前 B.二三百万年前C.一百七十万年前D.七十万至二十万年前3.人和动物最根本的区别是()A.是否会说话 B.是否会用火C.是否会制造和使用工具D.是否会直立行走4.下列北京人的描述,不符合史实的一项是()A.住在山洞里B.外貌还保留着猿的某些特征C.使用打制而成的石器、木棒D.会使用天然火,适应自然的能力大大增强,因此他们一般是一家几口人单独生活5.据考古发现,我国境内最早懂得人工取火的原始人是()A.元谋人B.北京人C.蓝田人D.山顶洞人6.关于山顶洞人的描述,符合史实的是()①长相与现代人基本无区别②住山洞,穿兽皮缝制的衣服③食物来源有采集、狩猎和捕鱼④几十个没有血缘关系的人住在一起形成氏族,人与人之间没有贫富贵贱之分A.①②③B.①②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7.北京周口店是我国著名的考古文化遗址。
在这个地区曾生活过的原始人有()A.北京人和蓝田人B.北京人和山顶洞人C.元谋人和北京人D.元谋人和山顶洞人8.下列远古人类遗址,哪一个不是黄河流域的?()A.元谋人B.北京人C.陕西蓝田人D.山顶洞人9.黄河流域原始农耕时代的居民是()A.北京人B.山顶洞人C.河姆渡原始居民D.半坡原始居民10.中国人讲究“入土为安”,这是对死者最起码的尊重。
最早有此观念的原始居民是()A.元谋人 B.北京人C.山顶洞人D.古猿11.最早掌握了右图所反映的技术的原始人是()A.元谋人 B.北京人 C.蓝田人 D.山顶洞人12.民以食为天。
我国古代的原始居民很早就懂得农耕技术。
我国在世界上最早种植的粮食作物是()A.水稻和小麦B.水稻和粟C.小麦和粟 D.水稻和玉米13.在远古的农耕时代,我国北方原始居民日常吃的主食最有可能是()A.水稻B.粟C.小麦D.玉米14.暑假期间,某学校组织同学们去古城西安旅游参观。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一单元 史前时期:中国境内人类的活动 练习 含答案

第一单元史前时期:中国境内人类的活动第一单元练习一、单项选择题1.根据《楚雄日报》的报道,元谋人以其唯一性和独特性被评为“云南十大名片”之首。
元谋人的“唯一性和独特性”主要体现在元谋人()。
A.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B.生活在中国云南元谋地区C.已经会制造工具和种植水稻D.会直立行走和使用打制石器2.小明看到一部反映中国远古人类生活的纪录片里有这样一段话:“一场大雨意外浇灭了这些远古人类辛苦保存的火种。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他们又只好生吃狩猎到的野兽了这些远古人类最可能是()。
A.元谋人B.北京人C.半坡人D.河姆渡人3.如图1-21所示,在北京西南的这个博物馆里,收藏的历史文物包括()A.捕猎用的弓箭、长矛B.打制方法制作的尖状石器C.红底黑纹有图案的彩陶D.动物肩胛骨制成的骨耜4.要研究古人类进化的历史,最直接、最有力的证据来自()。
A.文献记载B. 口头传说C.考古发掘D.主观猜测5.在我国一处古代人类活动遗址中,考古学家发现了我国最早的木构建筑和最早的木构水井。
这处遗址是()。
A.元谋人遗址B.北京人遗址C.半坡遗址D.河姆渡遗址6.中国农业生产具有悠久的历史,目前发现栽培粟的最早起源地位于我国的()A.闽江流域B.淮河流域C.长江流域D.黄河流域7.下列关于炎帝和黄帝的说法正确的是()A.炎帝部落和黄帝部落在涿鹿之战后形成联盟B.炎帝和黄帝的传说是后人编造的,不足为信C.炎帝和黄帝的传说是当时社会发展水平的反映D.炎帝和黄帝有很多发明创造,是伟大的发明家8.传说继黄帝之后,黄河流域又出了尧、舜、禹三位杰出的部落联盟首领,其中舜和禹当上部落联盟首领都是通过()。
A.世袭制B.竞选制 C部落战争 D.禅让制二、辨别改错题9.河姆渡原始居民和半坡原始居民生活中的共同点包括使用打制石器、制造陶器等。
10.生活在新石器时代的原始人类有:北京人、河姆渡人。
三、辨析题11.小英告诉同学们,河姆渡聚落是黄河流域原始聚落的代表,那里的居民住干栏式房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单元练习题
姓名班级分数
1.我国境内已知最早的人类是()
A.元谋人
B.氏族聚落居民
C.北京人
D.山顶洞人
2.生活在距今约70万—20万年,过着群居生活的原始人类是()
A.元谋人
B.半坡聚落居民
C.北京人
D.山顶洞人
3. 在同一地点发现的远古人类是()
A.元谋人北京人
B.北京人山顶洞人
C.山顶洞人半坡原始人类
D.河姆渡原始人类半坡原始人类
4.下列哪一项不属于北京人的生活()
A.用火烧烤食物
B.使用打制石器
C.过群居生活
D.工具凿孔捆绑木柄
5.下列选项中,哪一项证明了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粟的国家之一()
A.北京人遗址
B.元谋人遗址
C.河姆渡聚落遗址
D.半坡聚落遗址
6.黄河流域原始农耕时代的居民是()
A.北京人
B.山顶洞人
C.河姆渡原始居民
D.半坡原始居民
7.北京人过群居生活的主要原因是()
A.生活环境险恶,工具简陋,只靠个人力量难以生存
B.智力低下
C.喜欢过群居生活
D.为了共同劳动,分享劳动成果
8.假设你生活在半坡原始居民时代,在猎获一头野猪后要把猪腿剁下,你使用的工具是()A.打制石器 B.磨制石器 C.青铜剑 D.铁斧
9.下列选项中,与河姆渡原始居民无关的是()
A.使用磨制石器
B.种植水稻
C.种植粟
D.使用陶器
10.“神农耕而作陶”反映的历史现象是()
A.半坡原始居民过着以农耕为主的定居生活
B.大汶口墓葬中有大量陶器随葬品
C.原始农业的发展促进了原始手工业的产生
D.大汶口原始居民中晚期出现了贫富分化
11..下面几项表现了我国原始人的生产生活情况,在河姆渡、半坡原始居民时代不可能出现的情况是()
A.用火把肉烧熟食用
B.使用陶器
C.过定居生活
D.人死后有玉器等陪葬物
12.关于炎帝、黄帝和尧、舜、禹的传说不正确的是()
A.炎帝、黄帝是四千多年前黄河流域的部落联盟首领
B.炎帝部落和黄帝部落联合打败了蚩尤部落
C.尧、舜通过“禅让”方式传位继承人
D.黄帝、炎帝、尧、舜、禹时是我国原始社会向奴隶社会过渡时期
13.《礼记》所谓“天下为公,选贤任能”的社会局面,主要反映的是()A.北京人时期 B.半坡聚落时期 C.尧舜禹时期 D.传说中的黄帝时期15.华夏族形成的基础是()
A.尧的部落联盟
B.禹的部落联盟
C.蚩尤的部落联盟
D.黄帝和炎帝的部落联盟
16.我国原始社会的起止时间是()
A.距今约200万年前至约公元前2070年
B.距今约170万年前至约公元前2070年
C.距今约170万年前至约公元前2100年
D.距今约200万年前至约公元前2070年
17.被尊奉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的是()
A.黄帝
B.大禹和黄帝
C.蚩尤
D.嫘祖
18.传说中治水有功的英雄是()
A.黄帝
B.尧
C.舜
D.禹
19. 在从猿到人的演变过程中,起到决定性作用的是()
A.食物
B.四肢的进化
C.大脑的进化
D.劳动
20对原始社会不正确的认识是()
A.是人类最早的社会发展阶段
B.当时的生产力水平十分低下
C.其社会组织经历了原始人群到氏族公社、部落阶段
D.当时的人们没有贵贱高低、贫富差距,是人类的理想社会
21.促使原始人过定居生活的最主要原因是()
A.自然环境的优劣
B.原始农业的发展
C.氏族公社的形成
D.学会建造房屋技术
22.下列各项叙述,与右边图像人物情况不相符的是()
A.直立行走
B.人工取火
C.使用打制石器
D.过群居生活
23. 生活在黄河流域的原始居民的房屋结构是()
A.半地穴式
B.干栏式
C.洞穴
D.楼房
23. 按时间顺序,下列原始人类排列正确的是()
①山顶洞人②半坡原始居民③河姆渡原始居民④炎黄时代
A.①②③④
B.②③①④
C.①④②③
D.①③②④
24. 下列属于黄帝发明的是()
①人工取火②建造宫室③发明车船④蒸米饭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5. 能够制造色彩鲜丽的鱼纹彩陶盆的是()
A.北京人
B.山顶洞人
C.河姆渡居民
D.半坡原始居民
二、材料分析题(本题10分。
历史知识需要从历史文献材料中寻找。
仔细阅读,其实很简单)
26、材料一:“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兽众,人民不胜禽兽虫蛇。
”——《韩非子》
材料二:“在北京人遗址中,发现了大量木炭和几处较大的灰烬堆,还有在火中烧过的石块、兽骨和树子等。
……”——历史教科书
材料三:“上古之世,……民多疾病。
有圣人作,钻燧取火,以化腥臊,而民说之,使王天下,号之曰燧人氏。
”——《韩非子》
阅读材料回答:
(1)在材料一所述的险恶的环境下,北京人只有过什么样的生活?
(2)材料二证明了什么?它所证明的事实有什么意义?
(3)材料三反映了原始社会人们生活的一个什么重大变化?从什么人生活的时代开始出现这种现象?
三、史论结合题(15分)
27.根据所学知识,找出下列历史结论的证据
A.半坡原始居民已经定居生活了
证据:。
B.河姆渡原始居民已吃上米饭了
证据:。
C.山顶洞人已懂得爱美了
证据:。
D.大汶口原始居民里出现贫富分化了
证据:。
E.我国原始社会时期已经用船作为交通工具了
证据:。
四、识图题(16分)
28.文物识别:说出下列各图中的文物的名称及使用的远古居民,填入表格相应位置。
(本题12分)
内容 A
B C D 文物名称
远古居民
五、问答题(9分)
29、河姆渡原始居民比北京人、山顶洞人在生产生活上有了哪些进步?
A -考古发现他们能建造半地穴式的房屋
B -河姆渡聚落遗址中发掘了稻谷遗存
C -缝制衣服,在遗址里发现了装饰品
D -在大汶口遗址的墓葬中,随葬品有多少、贵贱之分
E -半坡遗址中出土了船形彩陶壶
A -船形彩陶壶-半坡居民
B -骨针-山顶洞人
C -鱼纹彩陶盆-半坡居民
D -猪纹黑陶钵-河姆渡居民
①半坡原始居民住在固定的房屋中,他们已学会纺线、织布、制衣等; ②从彩绘图案中的鱼和鹿的形象,可知半坡原始居民还过着捕鱼打猎的生活,用以作补助食物。
A
文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