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练习题

合集下载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一课练习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一课练习

第1课远古人类一、选择题1.北京人结成群体生活在一起的根本原因是()A.生活环境险恶 B.个人力量小 C.不易获取食物 D.生产力水平低下2.中国人最讲究“入土为安”,这是对死者最起码的尊重。

最早有此观念的原始居民是()A.元谋人 B.北京人 C.山顶洞人 D.古猿3.一个多世纪以来,人类起源于非洲还是亚洲,一直是古人类学家争论不休的话题。

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是()A.元谋人遗址 B.北京人遗址 C.山顶洞人遗址 D.半坡人遗址4.在国庆期间,在北京旅游的阿龙很想体验北京人的原始生活。

当“周口店遗址文化节”活动主办者发给他一块兽肉让他切割时,他选择的最佳工具应该为A.石制工具 B.铁制工具 C.棍棒 D.硬质土块5.(题文)下列图片说明此远古人类()①掌握了钻孔技术②会人工取火③用兽皮缝制衣服④懂得爱美A.①③④ B.①②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6.下列图片反映的共同主题是()A.我国最早的人类 B.原始的农耕生活 C.中国古代的传说 D.中华文明的起源7.火的使用,是人类进化过程中的一大进步,学会使用天然火和学会人工取火分别是什么人( ) ①元谋人②北京人③山顶洞人④河姆渡人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8.韩非子在描述远古社会自然环境时,写道:“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兽众(多),人民不胜(承受不住)禽兽虫蛇(的迫害)",这种情况决定了远古居民最恰当的选择是()A.学会制造工具,抵御野兽 B.住在山洞里,躲避虫蛇C.懂得用天然火,驱逐野兽 D.过群居生活,共同生存9.获知元谋人会使用火是通过()A.神话传说 B.大胆想象 C.历史文献 D.遗骨遗物10.爱美之心,人皆有之。

山顶洞人对美已经有了朦胧的理解、爱好和追求。

下列能够说明这一问题的是()A. B. C. D.11.研究人类起源的最有价值的证据是A.神话 B.化石 C.传说 D.书籍12.下面图片是小明同学在课上记的笔记,据此判断他正在学习的内容是A.北京人B.元谋人 C.半坡人 D.河姆渡人13.原始人类北京人在猎获一头野猪后要把猪腿剁下,所使用的工具是A.打制石器 B.磨制石器 C.青铜器 D.铁器14.我们了解历史的重要依据和来源是 ( )①文物和文字记录②古迹和遗址③历史故事④历史传说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15.“我来自元谋,你来自周口,牵起你毛茸茸的手,爱让我们直立行走”这是网络上颇为流传的诗句,如果要考察诗句中所说的两种远古人类,应该去哪两个省份()A.云南省和浙江省 B.北京省和陕西省C.云南省和北京市 D.浙江省和陕西省16.按时间顺序,下列原始人类排列正确的是()①山顶洞人②半坡原始居民③河姆渡原始居民④炎黄时代A.①②③④ B.②③①④ C.①④②③ D.①③②④17.下列各项叙述,与下图所示人物情况不相符的是A.直立行走 B.保存火种 C.使用磨制石器 D.过群居生活18.为纪念历史上的一位杰出人物,孙中山曾写道:“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

人教版部编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练习题含答案

人教版部编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练习题含答案

人教版部编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练习题(含答案)2018年秋人教版部编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练习题(含答案)一、选择题:1 .下面是西汉初年郡国并行示意图(局部)。

为消除图中反映的威胁皇权的因素,汉武帝( )A.推行“分封制”B.开创削藩政策C.颁布“推恩令”D.设立行中书省 2 .为监视地方官吏、豪强及其子弟,严禁他们为非作歹,汉武帝在每州设置了()A.御史大夫B.刺史C.司隶校尉D.东厂3 .王立群教授做客《百家讲坛》,为我们呈现了精彩的“汉武帝之董生对策”。

他所说的“董 生”与“对策”是()A .晁错、“罢黜百家,独尊儒术”B .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C .主父偃、“推恩令”D .主父偃、“削藩”4从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到西汉时期的“独尊儒术”的转变体现了( ) ①中央集权的强化②思想控制的加强③大一统局面的形成④儒家以外各学派的消亡A.②③B.①②④C.①③D.①②③ 济南郡一 - 密 高 国 ii //芽一 s.\./ :厂郡口 海一圄---- 州级政区界郡国界)6 .他和卫青在漠北战役中大败匈奴,汉武帝为他修建了一座豪华的府第,他却以“匈奴未灭, 何以家为? ”为由拒绝收下。

这里的“他”是指()A .蒙恬B .主父偃C .霍去病D .王昭君7 .人们总是把“秦皇汉武”并称,他们二人在以下哪个问题上采取了相反的措施?( )A.中央集权B.经济发展C.外族入侵D.儒家学说8 .对汉武帝的“大一统”理解正确的是()A .政治、经济、军事和思想等全部统一于中央,形成高度中央集权的政治局面8 .只是加强对边疆地区的统治C 消除王国的势力,使诸侯王不再与中央作对D .革除秦朝的一切弊病,沿用秦朝的政治制度二、非选择题9 .某校七年级(1)班在学习本课时,同学们对汉武帝的政治、思想、经济和军事措施进 行了讨论,请你参与进来,共同完成。

第一组:捍卫皇权针对地方诸侯王势力膨胀,有识之士纷纷提出削弱地方封国的策略。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题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题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题一、选择题1. 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是()A. 北京人B. 山顶洞人C. 元谋人D. 蓝田人解析:C 元谋人生活在距今约 170 万年,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

北京人距今约 70 万—20 万年;山顶洞人距今约 3 万年;蓝田人距今约 70 万年到 115 万年。

2. 北京人使用的劳动工具主要是()A. 石器和铜器B. 石器和铁器C. 打制的石器D. 磨制的石器解析:C 北京人使用打制石器,处于旧石器时代。

铜器在新石器时代晚期才出现;铁器在春秋时期才开始使用;磨制石器是新石器时代的特征。

3. 能够较典型地反映我国原始农耕生活的是()①北京人②山顶洞人③河姆渡聚落④半坡聚落A. ①②B. ②③C. ①④D. ③④解析:D 河姆渡聚落和半坡聚落是我国原始农耕文明的代表。

北京人和山顶洞人主要以采集和狩猎为生。

4. 河姆渡原始居民种植的农作物是()A. 粟B. 水稻C. 小麦D. 玉米解析:B 河姆渡原始居民种植水稻。

半坡原始居民种植粟;小麦原产于西亚,在中国最早出现于商周时期;玉米原产于美洲,明朝时传入中国。

5. 被尊称为中华民族“人文初祖”的是()解析:B 黄帝被尊称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

炎帝也是中华民族的祖先之一,但“人文初祖”通常指黄帝。

蚩尤是与黄帝、炎帝同时期的部落首领。

尧是传说中的部落联盟首领。

6. 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是()A. 夏朝B. 商朝C. 西周D. 东周解析:A 约公元前 2070 年,禹建立夏朝,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

商朝建立于约公元前 1600 年;西周建立于公元前 1046 年;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

7. 西周实行分封制的目的是()A. 建立军事屏障B. 削弱贵族权力C. 排斥异姓诸侯D. 巩固统治解析:D 西周实行分封制的目的是为了巩固统治。

通过分封诸侯,加强对地方的控制和管理。

8. 春秋时期第一个称霸的诸侯是()A. 齐桓公B. 晋文公C. 楚庄王D. 秦穆公解析:A 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进行改革,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个称霸的诸侯。

人教版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末测试题8套含答案

人教版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末测试题8套含答案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期末测试题附参考答案共8套NO1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

每小题2分,共40分。

请将正确答案填入下表相应序号内)1、火的使用,增强了人们适应自然的能力,是人类进化过程中的一大进步。

在祖国境内的原始人类中,最早开始人工取火的是A、元谋人B、北京人C、山顶洞人D、半坡原始居民2、河姆渡和半坡原始居民共同的生活特点不包括A、过着定居生活B、会建造房子C、住半地穴式房子D、会种植庄稼3、标志着我国漫长的原始社会结束,奴隶社会开始的事件是A、禹建立夏朝B、涿鹿之战大败蚩尤C、汤战胜桀D、盘庚迁都到殷4、西周实行分封的根本目的是A、结成部落联盟B、“公天下”变成“家天下”C、天子为巩固其统治D、为削弱地方诸侯力量5、成语的来源以及构成形式复杂,又往往包含典故史事,警事箴言,散见于历代典籍。

富含许多古人的智慧结晶,也可视为先民生活的历史写照。

下列成语中与我国春秋战国历史有关的是①破釜沉舟②纸上谈兵③风声鹤唳④退避三舍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6、“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人们最早可以用到这一成就是在A、商朝B、春秋时期 C、战国时期D、秦汉时期7、史料记载:孔子朝罢归来,家人报告:“马厩失火!”孔子听后,问“伤人乎?”这则故事体现出孔子倡导并实践了他的思想A、“仁”B、“因材施教”C、“兼爱”、“非攻”D、“无为而治”8、孟子认为“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

他的观点是A、靠山吃山,靠水吃水B、要发展林业C、要减少对自然环境的污染D、要合理开发自然资源中华传统医学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请回答9-11小题。

9、很早时候,我们先民就总结出食“五谷杂粮”有益于健康的养身之道。

我们知道,“五谷”农作物的齐备是在A、夏朝时期B、商周时期C、春秋时期D、秦汉时期10、望、闻、问、切四种诊断疾病的方法,一直被中医沿用。

它是由总结出来的A、扁鹊B、黄帝C、华佗D、张仲景11、东汉末年,出现了一部全面阐述中医理论和治病原则的书籍A、《齐民要术》B、《水经注》C、《缀术》D、《伤寒杂病论》国家博物馆藏有一块秦代十二字砖,砖上刻有“海内皆臣,岁登成熟,道无饥人”(见下图)。

七年级历史上册全册随堂练习(共23套新人教版)

七年级历史上册全册随堂练习(共23套新人教版)

七年级历史上册全册随堂练习(共23套新人教版)第一单元史前时期:中国境内人类的活动第1课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 1.七年级的李梦同学暑假参观了我国最早的古人类遗址,他参观的是遗址。

( ) A.元谋人 B.北京人 C.半坡人 D.河姆渡人 2.观察下面示意图,判断“元谋人”应在什么位置( ) A.(a) B.(b) C.(c) D.(d) 3.岳阳市某校九年级(1)班学生想去参观距今约70万-20万年之间的某远古人类遗址,他们应该去( ) A.云南元谋 B.北京周口店 C.浙江河姆渡 D.陕西半坡村 4.黔东南某中学历史老师在讲授“我们的远古祖先”这一课时,出示了一幅图片并介绍说:“能直立行走,头部还保留猿类的某些特征,使用天然火。

”请你判断此原始人类应该是( ) A.元谋人 B.北京人 C.山顶洞人 D.半坡人 5.北京人遗址是研究远古人类的宝贵资料。

图中北京人遗址所在位置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6.(2018 南通长江中学月考)在北京人遗址中,考古人员发现了大量木炭和几处较大的灰烬堆。

这说明北京人( ) A.已开始建造房屋定居 B.会使用天然火 C.会制造彩陶 D.已开始制造工具 7.北京人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原始人类之一。

关于北京人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属于新石器时代 B.过着群居生活 C.已经会人工取火 D.会建造房屋 8.(2018河北廊坊十五中模拟)在远古一个晴朗的下午,两个北京人捕获了一头梅花鹿。

在分给大家前,他们要采用哪种工具把它切割成若干份( ) A.石制工具 B.铁制工具 C.棍棒 D.硬质土块 9.下列远古人类,从其进化状况看,排列正确的是( ) A.元谋人――山顶洞人――北京人 B.山顶洞人――北京人――元谋人 C.北京人――元谋人――山顶洞人 D.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 10.小明是个小马虎,在历史课上学习山顶洞人时,他做了如下笔记:“山顶洞人生活在距今约170万年,已经掌握磨光和钻孔技术,懂得使用天然火。

2022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练习题--第16课三国鼎立

2022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练习题--第16课三国鼎立

初中历史·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第16课三国鼎立测试时间:15分钟一、选择题1.(2021河南安阳十中月考)公元200年,在我国北方的官渡发生了一次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

一方拥有十万大军,另一方却兵力较少,双方力量相差悬殊。

但弱方却采取火烧对方粮草的方法,使对方军心动摇,从而取得胜利。

这场战役的作战双方是()A.刘备与孙权B.袁术与袁绍C.董卓与孙权D.袁绍与曹操2.(2020山东临沂兰陵模拟)认知和探究历史地图,从中提取有效信息,是学习和研究历史的重要方法。

研读下图所示战役,你得出的结论是()A.以少胜多,是项羽灭秦的关键性战役B.以弱胜强,为曹操统一北方打下基础C.以少胜多,战后形成三国鼎立的局面D.以少胜多,苻坚统一中国的努力失败3.(2021河北唐山滦南期末)曹操三次发出《求贤令》,“唯才是举”,只要有“治国用兵之术”,不论其出身地位如何,都提拔重用。

因而曹操周围“猛将如云,谋臣如雨”。

这说明曹操在汉末迅速崛起的原因是()A.借皇帝的名义号令天下 B.善于用人C.重视农业生产D.重视“以德化民”4. 曹操大军南下,在赤壁与孙刘联军交战,其目的是()A.统一全国B.统一黄河流域C.统一北方D.统一江东5.赤壁之战是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下列关于这次战役中曹操战败原因的分析,不正确的是()A.曹军来自北方,不习水战B.曹军疾疫流行,战斗力减弱C.孙刘联军偷袭曹军的粮囤,烧掉其全部军粮D.曹军船舰连在一起的战术运用不当6.(2021黑龙江绥化绥棱期末)三国鼎立局面形成过程中,最先称帝的是()A.曹操B.曹丕C.刘备D.孙权7.下列人物不属于三国时期的是()A.刘备B.曹操C.孙权D.诸葛亮8.制作年代标尺是历史学习的有效方法之一,它能将复杂的历史较直观形象地展示出来。

下面是一位同学在复习中国古代某一历史时期政权更迭时制作的年代标尺,其中④处是()A.曹魏的建立B.蜀汉的建立C.吴国的建立D.孙权称王9.(2021山东烟台龙口期末)东汉名士评价曹操是“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

七年级上册历史练习题及答案人教版

七年级上册历史练习题及答案人教版

七年级上册历史练习题及答案人教版一.选择题1.北京的先农坛是纪念先农神而设的,先农神是我国古史传说中最先教民耕种的神者,代表人物是A.黄帝 B.炎帝 C.大禹D.嫘祖2.有关半坡原始居民的生活情况表述错误的是A.他们普遍使用磨制石器 B.他们最早在世界上种植水稻C.他们开始了定居的生活 D.他们用使用弓箭3.我国第一个奴隶制王朝的建立者是A.黄帝 B.禹 C.启 D.秦始皇4.西周的众多诸侯是通过什么产生的?A.奴隶制 B.世袭制 C.分封制D.禅让制5.春秋时期,“卧薪尝胆”,终成霸业的是A.齐桓公B.晋文公C.楚庄王 D.勾践6.成为我国两千多年封建文化正统思想的是A.道家思想 B.墨家思想 C.儒家思想 D.法家思想7.支持商鞅变法的国君是A.齐桓公B.秦穆公C.秦孝公 D.秦始皇8.“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最后一个被秦所灭的国家是A.楚国 B.燕国 C.齐国D.韩国9.秦统一后,全国统一使用的规范文字是A.甲骨文 B.金文C.小篆 D.隶书10.巨鹿之战的交战双方是A.陈胜吴广和秦军主力 B.项羽军队和秦军主力C.刘邦军队和秦军主力 D.项羽军队和刘邦军队11.东汉末年,曹操在割据混战中取得政治优势地位的原因是A.“挟天子以令诸侯” B.实行屯田制C.招贤纳士D.打败强敌袁绍12.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A.《汉书》 B.《史记》 C.《春秋》 D.《诗经》13.西汉的大一统出现于那个皇帝时期?A.汉高祖B.汉文帝 C.汉景帝 D.汉武帝14.主张“唯才是举,吾得而用之”的政治家是A.曹操 B.刘备C.孙权 D.诸葛亮15.230年,卫温.诸葛直率万人乘舰船到夷洲,夷洲是今天的A.海南岛B.台湾C.日本 D.菲律宾16.北魏孝文帝的改革,促进了民族融合,他是A.匈奴族B.鲜卑族 C.氐族 D.羌族17.成都平原变成“天府之国”,得益于A.李冰父子 B.刘备C.诸葛亮D.郑国18.蔡伦主要是从哪个方面来改进造纸术A.加工工具 B.生产工艺 C.原材料 D.生产者19.商朝时的国家“档案”用什么文字书写?A.甲骨文B.金文 C.隶书D.楷书20.新疆地区正式归属中央统辖开始于A.公元前138年B.公元前127年C.公元前119年 D .公元前60年二.判断正误题21.中国境内至少在170万年前已经出现了人类活动。

2022-2023学年全国初中七年级上历史人教版同步练习(含答案解析)101552

2022-2023学年全国初中七年级上历史人教版同步练习(含答案解析)101552

2022-2023学年全国初中七年级上历史人教版同步练习考试总分:20 分考试时间: 120 分钟学校: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一、简答题(本题共计 1 小题,共计5分)1. (5分)归纳所学的以少胜多的战役。

二、材料分析题(本题共计 3 小题,每题 5 分,共计15分)2.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秦始皇在地方上进一步废除西周以来实行的分封制,全国分为36郡,后增至40多郡,郡的行政长官称郡守:在郡下设县,县的长官称县令或县长。

行政长官均有朝廷直接任免。

汉武帝把全国划分为13个州部,每州部派官员代表朝廷监察地方官吏、豪强及其子弟,严禁他们为非作歹。

材料二战国时,七国的文字书写各异,秦始皇为消除文字上的差异,命丞相李斯等人统一文字,规定笔画规整的小篆,作为通用文字颁行全国。

而汉武帝在长安兴办太学,以《诗》《书》《礼》《易》《春秋》作为教材。

材料三(图)(1)结合材料一,写出秦始皇、汉武帝分别开创了什么制度以加强中央集权?(2)材料二反映了秦始皇和汉武帝在哪一方面的治国措施?(3)材料三中的帝王在改善民生方面采取了哪些相同的措施?(4)结合以上材料,你认为哪些因素有利于国家的兴盛和长治久安?3. 重要历史人物对历史发展有着重大的影响力。

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边疆最早确立于秦汉之际……在长期边疆治理实践的基础上,中国逐渐形成了富有智慧的边疆治理方略以及各种因势而定的边疆治理方式……﹣﹣《中国的边疆治理:调整与创新》(1)秦始皇为加强中央集权在地方推行了什么制度?材料二:民失作业,而大饥馑……人相食,死者过半……自天子不能具醇驷。

而将相或乘牛车。

﹣﹣《汉书•食货志》(2)阅读材料二,说说西汉成立之初社会情况怎么样?材料三:文帝在位二十多年,宫室园林没有增加。

他要求陵墓从简,不许用金银等装饰,只能用陶瓦。

汉景帝曾先后三次下诏书痛斥吏治腐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课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
知识梳理
1时间:距今约年。

2发现地点:云南省。

3生产生活状况:已经会工具,知道用。

4意义: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

1时间:距今约年至年。

2发现地点:北京西南周口店的山洞里,
3体质特征: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但手脚分工明显。

(北京人的进化过程,说明了劳动在从猿到人的进化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
4生产生活状况:能够制造和使用工具。

已经会使用,还会保存。

火的使用,增强了人们适应自然环境的能力,是人类进化过程中的一大进步。

5社会组织:共同劳动,共同分享,过着生活,形成了早期的原始社会。

三山顶洞人
1时间:距今约。

2地点:北京周口店龙骨山顶部的洞穴里。

也就是活动过的地区。

3体质特征:他们的模样和人基本相同。

4生产生活状况:(1)山顶洞人仍用打制石器,但已掌握了技术。

(2)山顶洞人已会,靠采集、狩猎为生,还会捕鱼。

(3)他们能走到很远的地方同别的原始人群交换生活用品(4)他们已用骨针缝制衣服,懂得爱美。

(5)他们死后还要埋葬。

5社会组织:山顶洞人生活的集体,是由关系结合起来的氏族,他们共同劳动,共同分配食物,没有贫富贵贱的差别。

第2课原始的农耕生活
知识梳理
一河姆渡的原始农耕:
1时间:距今约年。

2地点:今浙江。

3生产生活状况:①已使用,用耒耜耕地,种植(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

②住着的房子,过定居生活,已经挖掘水井。

③他们饲养家畜,会制造陶器,还会制作简单的玉器和原始乐器。

二半坡原始居民的生活:
1时间:距今约年。

2地点:陕西。

3生产生活状况:①普遍使用,他们用磨光的石器和木制的耒耜等开垦土地,用石刀收割庄稼。

他们主要的粮食作物是(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粟的国家)。

②饲养猪狗等动物,还打猎捕鱼。

③居住在的房子里,屋内有灶坑,供炊煮和取暖用。

④能够制造陶,陶器上还出现一些刻画符号,可能是我国早期文字的雏形。

⑤已会纺线、织布、制衣。

三大汶口原始居民
1时间:距今约千年。

2地点:山东。

3生产生活状况:①农耕经济有更大发展,农具有磨制等。

②原始手工业比以前有更大的发展,陶器有了、。

③由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分化出现了。

第3课华夏之祖
知识梳理
一炎黄战蚩尤:
1时间:距今约千年前。

2华夏族的形成:黄帝部落联合炎帝部落,在涿鹿一战中大败。

从此,部落结成联盟,经过长期发展,形成了日后的族。

(华夏族是汉族的前身,中华民族的主干部分。

所以,我们中国人都喜欢自称是“炎黄子孙”。


二黄帝——“人文初祖”
1后人尊称黄帝为“人文初祖”的原因:相传,黄帝建造宫室,制作衣裳,还教人们挖井,发明舟车,为后世的奠定了基础。

他的妻子发明养蚕缫丝,他的属下发明了文字,。

伶伦编出了乐谱,等等。

所以后人尊称黄帝为“人文初祖”。

2至今,海外华人常自豪地称自己为“炎黄子孙”。

三尧舜禹的“禅让”
1尧舜禹的“禅让”传说
(1)“禅让”方式:征求各部落首领的意见,推举继承人。

(2)“禅让”顺序:→→。

(3)尧、舜、禹受人爱戴的原因:生活简朴,克己爱民。

宽厚待人,以身作则。

领导人民治理洪水,与群众同甘巩固,在外13年,三次路过家门而不入。

2原始社会的终结: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

禹也从部落联盟首领转变为制国家的国王。

我国漫长的原始社会到此结束,奴隶社会开始了。

第二单元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
第4课:夏、商、西周的兴亡
知识梳理
一.夏朝的兴衰
1建立者:。

2都城:。

3世袭制代替禅让制:禹死后,启继承父位,成为夏朝的第二代国王。

从此,代替了禅让制,“公天下”变成了“”。

4地位:建立,标志着我国早期国家的产生。

(我国成为文明古国的历史证据之一)
5国家机构:夏朝修筑宫城,建立军队,制订刑法,设置监狱。

夏朝的国家机构,是奴隶主阶级压迫平民和奴隶的工具。

6夏朝最后一个国王是。

二.商汤灭夏和武王伐纣
1商汤灭夏:约公元前年,汤战胜桀,夏朝灭亡,商朝建立。

2商汤的统治:汤是位很有作为的君主,任用有才干的等人做大臣,要求臣下勤恳办事,“有功于民”。

他关心百姓,农民和商人都各安其业,商朝很快强大起来。

3盘庚迁殷:商王盘庚迁都到殷,都城稳定下来,后人又称商朝为,盘庚以后,商朝统治区域不断扩展,成为当时世界上的大国。

4商纣的暴政:商朝最后一个王是有名的暴君,他修筑豪华的宫殿园林,施用炮烙等酷刑,镇压人民。

5武王伐纣(1)原因:商纣的暴政;渭水流域的周国,迅速发展起来。

国君重视农业生产,任用贤人等,国力逐步强大。

(2)灭亡:公元前年,商周在大战。

商朝灭亡,武王建立周朝,定都,又称镐京,史称西周。

三.西周的分封制
1西周的分封制
(1)目的:为了。

(2)内容:周天子。

诸侯。

(3)作用:西周通过分封诸侯,开发,加强,成为一个强盛的国家。

2.西周的灭亡:西周后期,政局混乱,爆发了。

公元前年,西周灭亡。

第5课灿烂的青铜文明
知识梳理
一.青铜器的高超工艺
1青铜器的发展
(1)发展演变:①在,我国已出现青铜器。

②到了夏朝,青铜器种类。

③是我国青铜文化的灿烂时期。

④西周青铜器种类更加丰富,大量用于。

(2)代表:①商朝巨大的和造型奇特的等。

②商周时期成都平原的“”文化。

那里出土的、、等,引起中外人士瞩目。

2.陶瓷与玉器的发展
(1)陶瓷的发展:①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的国家。

②商朝时期出现原始青瓷。

(2)玉器的发展:夏、商、西周时期,玉器制造业也很兴盛,玉器工艺达到很高水平。

二.农业和畜牧业的发展
(1)农业:后代称为“五谷”的农作物时期已齐备,西周已用一定数量的青铜农具进行农业生产。

(2)畜牧业:已具有今天家畜家禽的主要品种。

三.奴隶的悲惨生活
(1)他们被迫在田间劳动,在手工业作坊里做工,没有。

(2)奴隶主可以将他们。

(3)作为祭祀的供品或殉葬品被。

第6课春秋战国的纷争
知识梳理
一.春秋争霸
1东周的建立与分期:
(1)建立:公元前年,周平王东迁洛,史称“东周”。

(2)分期:东周分为和两个时期。

2诸侯争霸的背景:
春秋时期,诸侯不再听从的命令,反而依附于强大的诸侯。

各诸侯国不断进行战争,强大的诸侯,迫使各国承认他的首领地位,成为“”。

3春秋霸主:、、等
(1)齐桓公称霸
A.原因:齐国盛产鱼盐,经济富庶;齐桓公任用为相,改革,发展生产;改革,组建强大的军队,以“”为号召,扩充疆界。

B.标志:公元前7世纪中期,齐桓公,周天子派人参加。

齐桓公成为春秋时期霸主。

(2)晋文公称霸:A措施:整顿内政,发展生产,训练军队。

B标志:公元前7世纪后期,晋楚双方在大战,晋军大败楚军,从此,晋文公成为霸主。

(3)楚庄王称霸:晋楚争霸,持续了百余年。

后来,楚庄王打败晋军,做了中原霸主。

4诸侯争霸的影响:春秋时期的争霸战争,给社会带来,但在争霸过程中,有些诸侯国被消灭,出现了一些疆域较大的国家。

加快了。

二.战国七雄
1战国七雄的形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