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第九章 第一节 自然特征与农业教案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九章第一节《自然特征与农业》教学设计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九章第一节《自然特征与农业》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九章第一节《自然特征与农业》主要介绍了我国农业发展的自然特征及其影响。
本节内容通过分析我国不同地区的自然条件,如气候、地形、土壤等,阐述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从而使学生理解农业发展的不平衡性。
教材内容丰富,实例典型,旨在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地理素养。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地理知识基础,对我国地理特征有一定的了解。
但农业知识相对较为陌生,需要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掌握农业发展的自然特征及影响。
此外,学生对实际问题的分析能力有待提高,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我国农业发展的自然特征及其影响,掌握不同地区农业生产的优势和不足。
2.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实例,培养学生的地理分析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农业发展的重要性,增强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和地理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我国农业发展的自然特征及其影响。
2.难点:分析不同地区农业生产的优势和不足,以及如何因地制宜发展农业。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实例,使学生了解农业发展的自然特征及其影响。
2.讨论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
3.比较法:比较不同地区农业生产的优势和不足,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
2.课件:制作课件,展示相关实例和图片。
3.教学资源:收集不同地区农业生产的相关资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我国不同地区的农业生产场景,引导学生关注农业发展的自然特征。
2.呈现(10分钟)呈现教材中的实例,如长江流域的水稻种植、西北地区的畜牧业等,让学生了解不同地区农业发展的自然特征。
3.操练(10分钟)分组讨论:让学生分析实例中农业生产的优势和不足,并提出改进措施。
4.巩固(10分钟)提问:让学生回答农业发展的自然特征及其影响,巩固所学知识。
9.1 自然特征与农业 教案(表格式)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
第9章青藏地区本章备课说明一、本章课标要求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说出青藏地区的地理位置和自然地理特征,说明青藏地区的自然条件对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认识因地制宜的重要性。
二、本章教材分析本章第一节重点讲授了青藏高原高寒的特征及其对人文环境尤其是农牧业的影响;第二节选取了当地代表性区域——三江源地区,讲述了“中华水塔”的作用,以及如何保护当地脆弱的生态环境。
三、本章学情分析八年级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区域地理学习方法,可以在核心问题的驱动下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中学生对青藏地区了解较少,在教学中需要利用丰富的图片、视频增加学生对青藏地区的间接体验,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本章教学目标1.读青藏地区地形图,描述青藏高原的位置、范围、地形、气候等自然地理特征,并简要分析各地理要素的相互关系。
2.读青藏地区农牧业分布图,结合教材文字资料,说出青藏地区主要的农业类型,以及影响河谷农业发展的条件。
3.运用地图,说出三江源地区的位置和范围,说明三江源地区是多条大河源头的自然原因。
4.能够根据三江源地区环境问题的图文资料,分析三江源地区存在的突出环境问题及保护措施。
9.1自然特征与农业设计说明通过青藏地区的地理位置总结出高寒的地理特征,通过旅游见闻及该地区的影像资料,说明高寒的气候对该地区人民生产、生活各方面的影响,比如穿着、饮食、住房,尤其是对河谷农业和高寒畜牧业的影响。
教学目标1.运用地形图,说出青藏地区的范围和主要地形。
2.理解青藏地区高寒的自然地理特征。
3.运用相关资料,举例说明青藏地区高寒的自然地理特征对农牧业和人们生活带来的影响。
重点难点1.青藏地区的自然环境特征及其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
2.青藏地区农牧业发展的特点。
教学方法读图分析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资源与工具(一)资源教师准备:查询最新网络资料,如《美丽中国之神奇高原》视频,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以小组为单位搜集藏族的资料,包括图片和文字,介绍藏族主要的生活特点,并说明其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9.1青藏地区的自然特征与农业》说课稿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9.1青藏地区的自然特征与农业》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9.1青藏地区的自然特征与农业》这一课,主要介绍了青藏地区的地理位置、自然特征以及农业发展情况。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青藏地区的特殊自然环境,掌握青藏高原的地形、气候等自然特征,认识青藏地区的农业发展及其对当地经济的影响。
教材内容丰富,插图生动,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对人教版地理教材中的一些基本概念和原理有了初步了解,具备一定的地理知识基础。
但青藏地区作为一个特殊的地理单元,其自然环境、地理特征和农业发展等方面仍需进一步引导学生去探索和了解。
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兴趣,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青藏地区的地理位置、自然特征及其农业发展情况;掌握青藏高原的地形、气候等自然特征;认识青藏地区农业发展对当地经济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图片等资料,培养学生读图析图能力;通过案例分析,提高学生地理综合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青藏地区特殊自然环境的保护意识,增强学生对国家地理资源的尊重和爱护。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青藏地区的地理位置、自然特征、农业发展情况。
2.难点:青藏高原的地形、气候等自然特征的形成原因及其对农业的影响。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青藏地区的自然特征与农业之间的关系。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地图、图片等教学资源,结合板书设计,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以青藏地区的自然风光和农业场景图片引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学生通过阅读教材,了解青藏地区的地理位置、自然特征及其农业发展情况。
3.课堂讲解:教师讲解青藏高原的地形、气候等自然特征,分析青藏地区农业发展的优势与限制因素。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9.1《自然特征与农业》(第1课时)教案
《自然特征与农业》(第1课时)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运用地图说出青藏地区的位置和范围。
分析青藏地区“高寒”为主的自然地理特征及在这种自然特征下形成的地面景观。
读图了解青藏地区的气候及此地有哪些河流。
了解青藏地区丰富的自然资源。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对青藏地区的学习,掌握地理分区的方法和步骤,提高读图、析图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学习青藏地区独特的自然景观,体会到藏区的美丽、神奇,培养良好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青藏地区“高寒”为主的自然地理特征以及特殊自然环境下的独特高原风光。
【教学难点】青藏地区“高”、“寒”的自然环境特征。
【教学方法】读图分析、图片及视频感受、资料了解、教师讲解。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2课时(第1课时)【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出示珠穆朗玛峰、雪山、冰川、牦牛的照片你知道这些景观照片是在哪里拍摄的吗?(青藏地区)今天,我们来了解一下被称为“世界屋脊”的青藏地区。
二、新课学习(一)世界屋脊1.位置位于我国西南部,横断山脉以西,昆仑山脉─祁连山脉以南,南至国界。
2.范围青藏地区主要包括哪些省区?(西藏、青海、四川)3.“高寒”为主的自然地理特征青藏地区主要地形区是什么?(青藏高原)平均海拔是多少?(4000米以上)青藏高原被称为“世界屋脊”→高因为高,所以山峰终年积雪,冰川广布→寒4.地表景观特征“远看是山,近看是川”;雪山连绵,冰川广布;湖泊星罗,沼泽连片。
5.河流找一找青藏地区有哪些主要河流?(黄河、长江、澜沧江、雅鲁藏布江)拓展延伸:为什么青藏高原成为众多大江大河的发源地?青藏高原海拔高,气候终年寒冷,山顶终年积雪,冰川广布。
当气温升高时,冰雪消融,这些冰雪融水成为了许多大江大河的水源地。
6.气候青藏地区属于什么气候类型?(高山高原气候)具有什么特征?(冬寒夏凉,年温差小,日温差大)7.藏袍阅读材料:藏袍藏袍是藏族的传统服饰。
由于高原上日照强烈,即使在严冬,只要太阳一出来,气温就很快上升,气温日较差可达20℃,有“一年无四季,一日见四季”之说。
人教版八下地理9.1青藏地区《自然特征与农业》 教案
第九章青藏地区第一节《自然特征与农业》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运用青藏地区的位置、地形图,找出青藏地区与西北地区、北方地区、南方地区的界线,指图说出青藏地区的位置和范围。
2.运用青藏地区地形图,说出青藏地区的主要地形类型,并描述青藏地区的地形特征。
3.运用地图,归纳青藏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高寒。
4.运用图片及文字资料,分析高寒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懂得地理环境中各要素之间是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重难点:高寒的自然环境及对生产、生活的影响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法、读图法、谈论法、导学法教学过程:导入:伟大祖国疆域辽阔,山川秀丽。
通过之前的学习,我们领略了北方地区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豪迈;南方地区小桥流水人家的诗情画意;西北地区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壮观。
今天,就让我们走进青藏地区,领略它的风采。
请同学们先来欣赏一些图片。
教师:神奇的雪域高原、独特的民族风情,让人心驰神往;天高地寒、旅游遥远,又让人望而却步。
下面,开始我们今天的学习。
请同学们大声齐读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学生:齐读学习目标。
教师:带着学习目标,开始青藏地区的学习。
一、青藏地区的位置范围、主要地形区教师:请同学们自主学习,完成学习单中任务一“青藏地区的位置范围、主要地形区”相应内容。
(强调重点内容在教材中勾画)学生:完成学习单,识记青藏地区的位置范围、主要地形图。
教师:地形地势:问题:请找出青藏地区主要的山脉和地形区。
并归纳青藏地区的地形特征。
气候高寒:问题(1)比较同纬度的成都和拉萨两地年平均气温的差异,并分析原因。
(2)拉萨气温年变化有何特点?(3)青藏地区主要气候类型及特点?河流发源地:问题:请找出发源于青藏地区的河流。
并分析青藏地区为什么成为我国主要的大江大河的发源地?影响:服饰、景观、动物等小结:通过前面的学习,你知道了青藏地区那些自然环境?并概括青藏地区最突出的自然特征设计意图:通过读图观察青藏地区的位置范围、主要地形区,掌握其“因高而寒”,即“高寒”这一自然环境特征,及其对服饰、河流等的影响,体会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关联。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9.1 《自然特征与农业》 教学设计3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9.1 《自然特征与农业》教学设计3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9.1节《自然特征与农业》主要介绍了我国不同地区的自然特征及其对农业的影响。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我国各地形区的自然特征,掌握地形、气候等自然因素对农业的影响,以及农业如何适应和改造自然环境。
教材内容丰富,案例典型,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自然地理要素有一定的了解。
但针对不同地区的自然特征及其对农业的影响,学生可能缺乏直观的认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利用多媒体、地图等教学资源,帮助学生建立地理空间观念,深入理解教材内容。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我国各地形区的自然特征,掌握地形、气候等自然因素对农业的影响,以及农业如何适应和改造自然环境。
2.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案例等教学资源,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强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培养学生关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我国各地形区的自然特征,地形、气候等自然因素对农业的影响。
2.难点:如何理解不同地区的自然特征对农业的影响,以及农业如何适应和改造自然环境。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地图、案例等教学资源,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小组合作学习:鼓励学生相互讨论、交流,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包含地图、案例等教学资源的课件。
2.教学地图:准备我国各地形区的地图,以便学生直观地了解不同地区的自然特征。
3.案例材料:收集与我国各地形区农业相关的案例材料,以便进行分析。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我国各地形区的自然风光,引导学生关注不同地区的自然特征。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9.1《自然特征与农业》教学设计1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9.1《自然特征与农业》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9.1《自然特征与农业》是本册的重要内容之一,主要向学生介绍我国不同地区的自然特征以及农业发展的情况。
通过本节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我国农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培养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和探究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内容前,已经掌握了我国地理位置、地形地貌等基本地理知识,对我国不同地区的自然特征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对农业发展的认识相对较浅,对农业现代化、农业科技等方面的知识了解不足。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激发学生对农业发展问题的关注。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我国不同地区的自然特征及其对农业发展的影响,掌握我国农业现状和发展趋势。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家乡、关注农业发展的情感,增强学生对社会责任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我国不同地区的自然特征及其对农业发展的影响。
2.难点:农业现代化、农业科技在农业发展中的作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素材,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案例分析法:以具体地区为例,分析自然特征对农业发展的影响。
3.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合作探究能力。
4.归纳法:引导学生总结规律,培养学生归纳总结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地区的自然特征和农业发展情况的图片、视频等素材。
2.准备PPT,展示教学内容。
3.准备相关案例,用于分析讨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视频等素材,展示我国不同地区的自然景观,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特征与农业发展的关系。
2.呈现(10分钟)通过PPT呈现我国不同地区的自然特征,如气候、地形、土壤等,同时展示相应地区的农业发展情况。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分析所给地区的自然特征对农业发展的影响,并举例说明。
八年级地理下册第九章第一节区自然特征与农业教案设计(新版)新人教版
5.请列举至少三种农业可持续发展策略,并简要说明其优点。
答案:例如,种植多样化、作物轮作、合理施肥等策略,可以提高土地利用率、减少病虫害、保持土壤肥力等。
课堂小结,当堂检测
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区域自然特征与农业的关系,了解了区域自然特征如何影响农业生产,以及农业生产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我们还学习了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在实际生产中实现资源的合理利用、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平衡。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希望同学们能够认识到区域自然特征与农业的密切关系,并在实际生产和生活中运用所学知识,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目标: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区域自然特征与农业的重要性和意义。
过程:
简要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包括区域自然特征与农业的基本概念、组成部分、案例分析等。
强调区域自然特征与农业在现实生活或学习中的价值和作用,鼓励学生进一步探索和应用区域自然特征与农业。
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撰写一篇关于区域自然特征与农业的短文或报告,以巩固学习效果。
引导学生思考这些案例对实际生活或学习的影响,以及如何应用区域自然特征与农业解决实际问题。
4.学生小组讨论(10分钟)
目标: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程: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个与区域自然特征与农业相关的主题进行深入讨论。
小组内讨论该主题的现状、挑战以及可能的解决方案。
每组选出一名代表,准备向全班展示讨论成果。
当堂检测:
1.区域自然特征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有哪些?请举例说明。
答案:区域自然特征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包括气候、地形、水文、生物等自然要素。例如,水源充足的平原地区适宜种植水稻,而干旱缺水的山区则更适合种植耐旱作物如小麦。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九章第一节《自然特征与农业》教案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九章第一节《自然特征与农业》教案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九章第一节《自然特征与农业》主要介绍了我国农业的分布特点及其影响因素。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我国农业的发展现状,掌握农业分布的基本规律,以及农业发展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地理基础知识,对我国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等有了初步了解。
但农业知识相对较为陌生,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进一步了解农业发展及其影响因素。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我国农业的分布特点,掌握农业发展的影响因素,能运用地理知识分析农业发展的区位优势。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讨论等方法,提高学生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家乡、关注农业发展的情感,增强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我国农业的分布特点及其影响因素。
2.难点:农业发展的区位优势分析。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农业发展的影响因素。
2.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农业区域的发展优势,培养学生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
3.小组合作学习:鼓励学生分组讨论,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课件,展示我国农业分布图、典型农业区域图片等。
2.教学素材:收集相关农业发展的案例,以便进行案例分析。
3.学习任务单:设计学习任务单,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我国农业分布图,引导学生关注我国农业的分布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呈现典型农业区域的发展案例,如江南水乡、黄淮海平原等,引导学生分析农业发展的区位优势。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析不同农业区域的发展优势,培养学生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
4.巩固(5分钟)学生代表分享小组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农业发展的影响因素。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关注农业发展政策、科技进步等因素对农业发展的影响,拓展学生知识视野。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第九章青藏地区第一节 自然特征和农业课程教学设计
八年级下册第九章青藏地区第一节自然特征与农业【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借助地形图,了解青藏地区的位置和范围及主要地形组成。
(2)掌握青藏地区的自然特征——高寒及其带来的影响。
(3)比较青藏地区发展农业的有利条件及制约因素,知道农牧业生产及生活的特色2、过程与方法:(1)通过读图分析归纳青藏地区的地理位置、范围及地形、气候、河流等自然特征,培养学生从地图上获取知识的能力和习惯。
(2)用联系的观点认识地理环境各要素间的对立统一关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青藏地区的美丽、神奇,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2)增强学生对环境、资源的保护意识。
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开发、建设边疆的雄心壮志。
【学情分析】本节课教学内容是学生在学习了前面三大区域的基础上进行的。
他们已初步掌握了学习区域地理方法,引导他们运用所学的方法去学习青藏地区。
初二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强,好奇心强,乐于接受有趣的感情内容。
根据本课的特色,让学生以自主学习,组内合作探究的形式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让学生联系课前收集一些资料,从小组讨论中了解我国青藏地区“高寒”的区域地理特征,使其在活动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教学重点】1.认识青藏地区主要自然地理特征。
2.了解青藏地区主要畜种、农作物及主要农业区,说明自然特征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教学难点】运用资料,说明青藏地区地形、气候、水系、植被等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
【教学方法】创设教学情景和问题情景,学生通过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得出结论;构建知识体系。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导入]去年暑假老师到了一个神奇的地方,在这里留下了许多美好的回忆,今天想和大家一起分享这美丽的风景(播放ppt)教师:大家,能猜到这是什么地方吗?学生:雪山、布达拉宫、青藏高原教师:这些景色都属于我们学习的四大区域,当中的哪一个?学生:青藏地区老师:对,这就是“青藏地区”(板书)现在,就让我们一起开启青藏之旅,去探索这片美丽的土地吧!首先来到今天的第一站智慧启程。
八年级地理下册 第九章 第一节 自然特征与农业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第1节自然特征与农业教案【课标要求】1.在地图上指出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四大地理单元的范围。
2.比较四大地理区域的自然地理差异。
3.用事例说明四大地理单元自然地理环境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教材分析】把青藏地区作为一个独立的地理单元,已表明了地形是影响本区特征的主导因素,“高”和“寒”成为本区的主要特征。
它直接影响青藏地区的其他环境要素,并影响居民的生产和生活。
本节共分两部分:第一部分阐述“高”和“寒”。
“高”和“寒”是本区的主要自然特征,是引起地理环境各要素变化的主导因素。
抓住了“高”和“寒”对地理环境各要素的影响,也就抓住了各自然景观形成的根本原因。
第二部分阐述了高寒环境对人们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学生利用地图掌握青藏地区的位置和范围2、学生通过图表资料的对比分析,知道青藏地区自然环境基本特征,了解高寒环境的主要表现。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教学重点】1、青藏地区气温和降水的空间分布特点,描述青藏地区独特的气候特征。
2、高寒环境对植被,农业生产,交通,能源,资源等的影响。
【教学难点】1、青藏地区气候特征的描述。
2、以“高”为中心建立知识结构。
【教学方法】读图观察、启发式讲述、学生活动、探究。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第1课时【教学过程】(新课引入)出示“青藏地区景观”图,即青藏高原边缘的高山和山地冰川特写。
让学生描述一下图上提供的信息。
教师:从这两个图可看出什么?学生:青藏地区的自然特征是“高”和“寒”(可欣赏课本编写的妙处所在)。
电脑出示“青藏地区地形”图、“拉萨的气温年内变化”和“成都的气温年内变化”图进行比较:同纬度的拉萨和成都两地气温变化的差异(这里要教会学生读气温变化图的方法),分析形成差异的原因。
比较结果:拉萨比成都气温低。
主要原因:海拔高,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0。
6°c,这主要是受地形的影响。
以上我们了解了青藏地区高寒的气候。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第九章第一节自然特征与农业教案
第一节青藏地区的自然特征与农业1.教学分析【教学目标】1.能够运用地图说出青藏地区的位置和范围。
2.能够运用地图和资料说出青藏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
3.能够举例说明青藏地区自然环境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并分析原因。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掌握青藏地区的位置、范围及自然地理特征。
教学难点:了解青藏地区自然环境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及原因。
2.教学过程情景导入:教师:某同学利用去年暑假期间外出旅游,大屏幕展示的是他拍摄的一组图片,请同学们先欣赏图片,之后判断一下他去哪个地区旅游了,如果你要去这个地方旅游会选择什么时间出发,同时想去哪些景点?多媒体播放图片(伴随《青藏高原》伴奏曲)学生组内合作交流,并请小组回答分享。
教师:青藏地区雪域高原的自然风光、独特的民族风情令人神往;珠穆朗玛峰——世界第三极,以其地球之巅的美誉,成为世界各国(地区)探险家、登山家心目中的“圣殿”,也成为科学家进行科学研究的宝地。
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青藏地区,揭开她神秘的面纱。
多媒体展示教学目标:现在,请同学们完成导学案的课前检测:多媒体展示课前检测答案,小组同学订正并讨论,提出问题。
教师:根据同学们提出的问题,我们一起来学习青藏地区。
要了解一个国家或地区,首先要了解这个地区哪方面的知识?学生:位置和范围。
大屏幕展示“青藏地区的地形图”:讨论一:1、青藏地区的位置和范围?(请在图中标注出来)2、青藏地区的自然特征?地形气候河流资源等小组讨论,并请代表回答。
教师根据同学回答情况,给予肯定、鼓励或纠正,并根绝实际需要进行引导、补充及强调等。
教师:通过讨论一的学习,我们对青藏地区的自然环境有一定的了解,而青藏地区高寒的气候特征,对其生产生活又带来什么影响呢?下面我们看一组图片:多媒体展示青藏地区的衣食住行。
教师:下面请同学们小组合作探究:高寒牧区和河谷农业区(请参考课本P88图文资料)。
多媒体展示讨论二:1.请你判别一下,青藏地区和内蒙古、新疆的牧场类型、主要牲畜有何不同?原因是什么?2.牦牛是青藏地区特有的畜种,它毛长皮厚,体矮身健。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9.1 《自然特征与农业》 教学设计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9.1 《自然特征与农业》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9.1节《自然特征与农业》主要介绍我国不同地区的自然特征及其对农业的影响。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地形、气候等自然条件对农业发展的影响,认识我国农业的地域分布特点,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自然环境和农业生产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分析自然特征与农业关系方面还需加强。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去分析不同地区的自然特征及其对农业的影响,提高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我国不同地区的自然特征,掌握地形、气候等自然条件对农业发展的影响,认识我国农业的地域分布特点。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讨论等方法,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家乡、关注农业发展的情感,增强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我国不同地区的自然特征及其对农业的影响。
2.难点:分析自然特征与农业关系的思维方法。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地图、实例等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观察、分析自然特征与农业的关系。
2.小组合作学习:分组讨论、分析不同地区的自然特征及其对农业的影响,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3.案例分析法:选取典型的农业地区,让学生结合自然特征进行分析,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地区的自然特征和农业发展的图片、地图、实例等教学资源。
2.设计好课堂讨论和练习题目。
3.准备好多媒体教学设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我国不同地区的自然景观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特征与农业的关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利用地图、实例等教学资源,呈现我国不同地区的自然特征,让学生观察并分析这些自然特征对农业的影响。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析不同地区的自然特征及其对农业的影响。
八年级地理下册 第九章 第一节 自然特征与农业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第一节自然特征与农业中国书法艺术说课教案今天我要说课的题目是中国书法艺术,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方法、教学过程、课堂评价四个方面对这堂课进行设计。
一、教材分析:本节课讲的是中国书法艺术主要是为了提高学生对书法基础知识的掌握,让学生开始对书法的入门学习有一定了解。
书法作为中国特有的一门线条艺术,在书写中与笔、墨、纸、砚相得益彰,是中国人民勤劳智慧的结晶,是举世公认的艺术奇葩。
早在5000年以前的甲骨文就初露端倪,书法从文字产生到形成文字的书写体系,几经变革创造了多种体式的书写艺术。
1、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书法的发展史概况和特点及书法的总体情况,通过分析代表作品,获得如何欣赏书法作品的知识,并能作简单的书法练习。
2、教学重点与难点:(一)教学重点了解中国书法的基础知识,掌握其基本特点,进行大量的书法练习。
(二)教学难点:如何感受、认识书法作品中的线条美、结构美、气韵美。
3、教具准备:粉笔,钢笔,书写纸等。
4、课时:一课时二、教学方法:要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有所收获,并达到一定的教学目标,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将采用欣赏法、讲授法、练习法来设计本节课。
(1)欣赏法:通过幻灯片让学生欣赏大量优秀的书法作品,使学生对书法产生浓厚的兴趣。
(2)讲授法:讲解书法文字的发展简史,和形式特征,让学生对书法作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通过对书法理论的了解,更深刻的认识书法,从而为以后的书法练习作重要铺垫!(3)练习法:为了使学生充分了解、认识书法名家名作的书法功底和技巧,请学生进行局部临摹练习。
三、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让学生准备好上课用的工具,如钢笔,书与纸等;做好上课准备,以便在以下的教学过程中有一个良好的学习气氛。
(二)引入新课,通过对上节课所学知识的总结,让学生认识到学习书法的意义和重要性!(三)讲授新课1、在讲授新课之前,通过大量幻灯片让学生欣赏一些优秀的书法作品,使学生对书法产生浓厚的兴趣。
2、讲解书法文字的发展简史和形式特征,让学生对书法作品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通过对书法理论的了解,更深刻的认识书法,从而为以后的书法练习作重要铺垫!A书法文字发展简史:①古文字系统甲古文——钟鼎文——篆书早在5000年以前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就在龟甲、兽骨上刻出了许多用于记载占卜、天文历法、医术的原始文字“甲骨文”;到了夏商周时期,由于生产力的发展,人们掌握了金属的治炼技术,便在金属器皿上铸上当时的一些天文,历法等情况,这就是“钟鼎文”(又名金文);秦统一全国以后为了方便政治、经济、文化的交流,便将各国纷杂的文字统一为“秦篆”,为了有别于以前的大篆又称小篆。
八年级地理下册第九章第一节自然特征与农业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第九章第一节自然特征与农一、课程标准中对《青藏地区》学习的基本要求a、运用地图指出青藏地区的范围,比较它与其他地理单元(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的自然地理差异。
b、说出青藏地区自然地理环境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通过对青藏地区的学习,掌握学习分区地理的方法和步骤,了解青藏地区的位置、范围、山脉、河流等基本情况,掌握青藏地区“高”、“寒”的自然环境特征,以及丰富的自然资源。
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对青藏地区生态环境的认识,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及渗透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在教学中提高学生读图、析图的能力,在探究过程中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分析、认识交通对本区经济发展的作用,以及本区是科研旅游的宝地。
掌握学习分区地理的方法和步骤。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青藏地区的美丽、神奇,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2、增强学生对环境、资源的保护意识。
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开发、建设边疆的雄心壮志。
三、学生分析:1、教学对象:普通中学初二学生。
2、特征:掌握一定的地理知识,具有初步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但缺乏对地理知识综合分析的能力。
四、教材分析1.本节的作用和地位:《青藏地区》是人教版教材第(四)册第五章第三节。
在此之前,学生已学习了《第一节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第二节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第三节的西北地区》,这为过渡到本节的学习起着铺垫作用。
具有与其他三大地理区域同等的地位,既是对前面所学内容的复习、巩固,又将为下一步省级区域地理的学习奠定基础,在本章内容中,在教材知识体系中占据承上启下的地位。
2.本节主要内容:青藏高原是世界最高的高原(海拔平均4000米以上),被称为“世界屋脊”。
“地高”、“天寒”是本区主要的自然特征,一切地理要素都受到它的严重制约。
高寒牧区、“谷地”农业是本区农牧业生产特征。
交通运输的发展对本区经济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侧重分析青藏高原自然环境的主要特征及对生产发展的影响,是本课时所学习的内容,也是第三节《青藏地区与西北地区》的重点。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9.1自然特征与农业教案
青藏地区——自然特征与农业【课标要求】1.运用地图指出青藏地区的范围,比较它与其他地理单元(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和人文特征。
2.说出青藏地区自然地理环境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运用地图了解青藏地区的位置、范围、山脉、河流等基本情况,掌握青藏地区“高”、“寒”的自然环境特征。
2.根据青藏高原农牧业的特点,分析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知道地理环境间存在整体性与差异性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1.通过读图、探究等活动,能在地图上找出青藏地区的位置和范围,并学会用分析与归纳的方法学习中国区域地理。
2.通过合作探究青藏地区高原农牧业的特点,掌握分析与运用地理信息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人地协调观、因地制宜观和可持续发展观。
2.通过多媒体展示,感受青藏地区的美丽、神奇,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青藏地区的位置、范围、主要地形构成;青藏地区的自然环境特征及其对农牧业等人类活动的影响。
难点:雅鲁藏布江谷地发展农业的自然条件三、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四、教学方法:合作探究法、情景教学法、读图分析法、讲授法、练习法五、课时准备:1课时六、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介绍韩红及她的“韩红爱心基金”,以此为教学情境引入“韩红爱心青藏行”志愿者招募活动。
同时对学生本课的任务提出要求:专业的地理知识、吃苦耐劳的毅力及团队的重要性。
(二)讲授新课:任务一:1.在P6图5.5中找到青藏地区的位置,并描出他的轮廓。
(设计意图:通过读图找一找、描一描强化学生对地图的认识,同时加深学生对青藏地区轮廓的认识,为接下来认识青藏地区的范围做好铺垫)2.观察P85 图9.3青藏地区的地形图,说出它的大致范围(山脉为界),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共同完成,完成后反馈,教师选取一小组,由一人说出山脉名字,另一人上台在青藏地区的轮廓图中写出其名称。
(设计意图:培养合作精神,同时强化学生对边界山脉位置及名称的记忆)3.识记青藏地区包括哪些省级行政区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九章第一节自然特征与农业
■课标要求
1.在地图上指出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四大地理区域的范围。
2.比较四大地理区域的自然地理差异。
3.用事例说明四大地理区域自然地理环境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教学目标
1.运用青藏地区的位置、地形图,找出青藏地区与西北地区、北方地区、南方地区的界线,指图说出青藏地区的位置和范围。
2.运用青藏地区地形图,说出青藏地区的主要地形类型,并描述青藏地区的地形特征。
3.运用地图,归纳青藏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高寒,比较四大地理区域的自然地理差异。
4.运用图片及文字资料,分析高寒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懂得地理环境中各要素之间是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高寒的自然环境及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教学难点】
高寒的自然环境及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教学策略
根据课标要求和知识特点,科学制定目标,准确指导学生学习方法,通过情景联想、资料搜集等感性知识的积累,逐步达到分析、比较、归纳的学习目的,形成区域地理的学习策略。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查询最新网络资料,如《美丽中国之神奇高原》视频,并以“蓝猫”同学雪域高原之旅为线索设计本节课,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以小组为单位收集藏族的资料,包括图片和文字,介绍藏族主要的生活特点,并说明其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课上小组派代表交流。
■教学过程
情景导入:
教师:来自威海的大学生“蓝猫”同学利用去年暑假期间外出旅游,大屏幕展示的是他拍摄的一组图片,请同学们先欣赏图片,之后判断一下他去哪个地区旅游了。
多媒体播放图片(伴随《青藏高原》伴奏曲)并出示思考问题:
1.根据哪些特色景观来判别青藏地区?
2.青藏铁路沿线主要旅游景点有哪些?你最想去看哪个旅游景点?为什么?
学生组内合作交流。
教师:青藏地区雪域高原的自然风光、独特的民族风情令人神往;珠穆朗玛峰——世界第三极,以其地球之巅的美誉,成为世界各国(地区)探险家、登山家心目中的“圣殿”,也成为科学家进行科学研究的宝地。
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青藏地区,揭开她神秘的面纱。
要了解一个国家或地区,首先要了解这个地区哪方面的知识?
学生:位置和范围。
大屏幕展示“青藏地区位置、地形图”。
教师:提出问题:请简要描述青藏地区的位置、范围。
学生指图回答。
教师提供资料:这是去年7月31日,“蓝猫”同学在海拔大约4800米的地方拍摄的照片,他说:“冷啊,三九天的感觉”,请结合青藏地区位置、地形图探究,为什么此时南方炎炎夏日,而“蓝猫”同学穿着长袖衣衫却还感觉寒冷?
学生:因为青藏地区地势高。
教师:青藏地区地势高,会对哪些方面带来影响?
学生:气候、河流、动植物、农业、生活……
教师:下面请同学们自主探究青藏地区的自然环境特点(请参考课本P85—P86图文资料)。
问题1:请找出青藏地区主要的山脉并用笔在图中圈出来。
归纳青藏地区的地形特点。
问题2:(1)比较同纬度的成都和拉萨两地年平均气温的差异,并分析原因。
(2)拉萨气温年变化有何特点?
(3)青藏地区气候特点?
(4)尝试概括青藏地区最主要的自然地理特点。
问题3:请找出发源于青藏地区的河流并用彩笔描出来。
追问:青藏地区为什么成为我国主要的大江大河的发源地?湖泊有何特点?
问题4:解释地理现象:
(1)藏族的“高原红”。
(2)太阳能资源丰富。
追问:青藏地区还有哪些能源资源丰富?原因是什么?
学生:先对照地图自主探究,如有疑问,可与同桌讨论,也可举手问老师。
5分钟后学生能对照地图交流,声音洪亮清晰。
学生在课本P85图9.3青藏地区的地形图上圈出主要的山脉时,一个学生自愿到前面大屏幕上演示。
其他同学补充。
描出发源于青藏地区的河流时,也请一个同学到前面描,其他同学在课本P85图9.3上描,并补充。
教师:抽学生到前面对照多媒体课件,指图交流各自对于不同问题的看法;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情况,给予学生以肯定、鼓励或纠正。
请一个学生到前面画图,其他同学补充。
师生根据板书共同小结所学内容。
过渡:青藏地区高寒的自然环境对生产、生活有什么影响?假如你是生活在青藏高原的一位藏民,在这种高寒的环境下,你会首先选择哪一种生产活动?如果在青藏高原发展种植业,你会选择什么地方?为什么?
教师:下面请同学们合作探究:高寒牧区和河谷农业区(请参考课本P88图文资料)。
教师出示思考问题:
问题5:请你判别一下,青藏地区和内蒙古、新疆的牧场类型、主要牲畜有何不同?原因是什么?
问题6:牦牛是青藏地区特有的畜种,它毛长皮厚,体矮身健。
牦牛能适应高原什么样的独特环境?牦牛是如何适应高原独特环境的?
问题7:“蓝猫”同学在旅游中发现,青藏地区的藏民分别选择在下图中甲、乙两地发展种植业,请你帮他分析原因。
这与西北地区有何不同?
问题8:青藏地区主要的农作物是什么?这些作物有什么特点?
问题9:案例分析:以雅鲁藏布江谷地为例,分析青藏地区发展农业的自然条件。
(1)以拉萨为例,概括雅鲁藏布江谷地发展农业的热量条件。
(2)分析雅鲁藏布江谷地发展农业的水源条件。
(3)从日照和温差等条件,分析农产品品质优良的原因。
屏幕展示探究要求:请各小组组长做好分工,记录员简要记录关键词,最后各小组派一名同学代表小组发言。
要求能对照地图交流,声音洪亮清晰,语速适中。
比比看,哪组同学掌握得又快又好!
学生:先自主探究,把疑惑之处记录下来,然后小组交流。
最后小组派代表在全班交流。
教师:抽小组代表到前面对照地图交流各自对于不同问题的看法;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情况,给予学生以肯定、鼓励或纠正。
过渡:高寒的气候对人类生活有何影响?
教师:课前同学们收集了藏族的资料,介绍藏族主要的生活并说明其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下面我们请每个小组的一个同学做代表,大家一起展示交流。
学生到讲台前利用多媒体展示交流藏族的资料。
师生小结:通过刚才的交流,我们知道了高寒的气候还影响藏族居民的生活(服饰、主食、民居等)。
教师:出示“青藏地区铁路和公路分布图”,让学生观察思考以下问题。
(1)青藏地区以哪种交通运输方式为主?
(2)铁路名称、起止点。
(3)在修建铁路过程中遇到了哪些不利的自然条件?
学生读图思考问题。
教师:青藏地区的生态环境十分脆弱,随着青藏铁路的建成通车,游人越来越多,促进了青藏地区的经济发展,但是也对生态环境带来了很大挑战。
要保护好青藏地区的生态环境,我们应该怎么做?请同学们献计献策。
学生组内合作交流。
师生小结:青藏地区最主要的自然特征是高寒。
高寒影响到居民的生产和生活。
所以我们学习一个国家或地区应该抓住其最主要的特征,分析其与其他地理要素的相互联系和影响。
青藏地区有神奇的雪域高原、独特的民族风情,希望同学们能早日实现去青藏旅游的梦想。
那里还有许多未被揭露的自然奥秘,因而,已经成为科研和旅游的宝地。
希望将来有一天,同学们能揭开更多的奥秘。
要了解青藏地区更多的知识,请同学们课后在网上搜索视频《美丽中国之神奇高原》,了解青藏,建设青藏,美化青藏。
我们“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
”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双赢。
【板书设计】
【课堂检测】
1.“蓝猫”同学在旅游出发前准备了下列物品,请你说明理由。
2.旅游路线的选择。
“蓝猫”同学在旅游时选择了青藏线,我们还可以选择其他线路去青藏吗?
3.
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地形特征
气候特征
主要粮食作物
优势能源
农业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