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三单元第9课时 练习课 人教版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第三单元第9课时
第9课时 乘法运算定律教学课题乘、除法运算中的简便方法(1)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各自的特点,通过体验、感悟,熟练、灵活地运用它们进行简便计算。
2.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乘法运算定律解决在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会运用运算定律进行简单计算。
2.难点:会通过拆数,变式等方法灵活地进行简便计算。
教学准备及手段多媒体课件课型新授课初备修改部分教学流程一、情境导入我们先来做个游戏,聪明的小猴子最爱动脑筋了,他正在思考谁能给这个数字找个好朋友,与它相乘是整十、整百、整千的数,像这样的好朋友,还有哪些?教师板书:25×4 125×815×2 ……请同学们要牢记这些好朋友,一会儿它要给我们很大的帮助。
二、新课讲授1.回忆,我们学习了哪些乘法运算定律?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定律的内容。
我们怎样应用乘法运算定律使计算简便呢?相信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一定会有不小的收获。
2.情境一:导游设关秋天是收获的季节,果子都成熟了,你们想到果园去采摘吗?但在出发前,导游想考考同学们,必须先闯过她设的一道关。
比一比,男生和女生谁先坐上车?符合定律形式的基本题:8×(125+7) 19×37+19×63教师:看到这个算式,你想到了应用什么定律?19×37+19×63“仔细看一看这道题里的两个乘法计算中的因数有什么特点?想一想这道题怎样做才能使计算简便呢?”(两个乘法计算有相同的因数19,另外两个因数是37和63,它们的和正好是100,整百数乘19比较容易。
应用乘法分配律先求出37与63的和再乘19比较简便。
)3.出示教材例8情景图。
让学生自己观察图上内容,根据问题(1)列出算式12×25,请同学用自己最快方法算出结果,然后展示学生计算方法。
乘法(分配)律:(a+b)×c=a×c+b×c学生1:12×25=(10+2)×25=10×25+2×25=250+50=300(个)学生2:12×25=(3×4)×25=3×(4×25)=3×100=300(个)三、课堂练习教材第29页“做一做”前面两小题。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第9课时)说课稿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第9课时)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第9课时,主要内容是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应用。
通过这一课时,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概念,能够运用这两个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
教材通过具体的例题和练习题,帮助学生逐步理解和掌握运算定律,提高计算的效率和准确性。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加法的基本运算,对加法运算有一定的理解和熟练度。
但是在实际计算过程中,学生可能会遇到一些复杂的情况,需要运用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
因此,学生需要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能够灵活运用这两个运算定律进行计算。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概念,能够运用这两个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分析和归纳,学生能够发现和总结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规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归纳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在实际计算过程中,运用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提高计算的效率和准确性,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成就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概念,能够运用这两个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灵活运用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进行复杂计算,能够理解和解释运算定律的应用过程。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教学法和小组合作法。
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例题,让学生在实际计算过程中发现和总结运算定律的规律。
同时,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共同解决问题。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教学辅助设备,展示例题和练习题,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和分析。
同时,利用黑板和粉笔,进行板书设计,突出运算定律的重要性和应用方法。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实际的计算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进行简便计算。
_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三单元第9课时,练习课,人教版
《_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三单元第9课时,练习课,人教版》摘要:复习容练习八~8题及思考题,教学重运用运算定律准确、熟练进行简便运算,、系统梳理前几节课学习你学到了哪些运算定律和运算性质9课练习课复习容练习八~8题及思考题复习目标通复习形成知识络加深对运算定律、运算性质理并能进行简便计算培养学生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选择算法简单实际问题能力3开拓思维培养良合作识和探究识教学重运用运算定律准确、熟练进行简便运算教学难灵活选择合理方法进行简便计算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程学生活动(二次备课)、系统梳理前几节课学习你学到了哪些运算定律和运算性质?每种运算定律具体容是什么? 3这几种运算定律和性质如何用母表示?二、针对练习完成教材练习八题出示题目让学生独立判断桌相说说完成教材练习八5题组合作讨论怎样计算简便?再独立答集体订正三、巩固练习完成教材练习八6题学生独立完成桌相说说错误原因再指名汇报完成教材练习八思考题()引导学生题、理题提问应该怎样答? ()组讨论、交流说说己看法然试着答(3)集体订正并指名汇报题思路四、拓展延伸用简便方法计算下面各题×5 59+8+8 99×6 (0+)×5 59+(8+8) (00)×6 009 7 5×5×8 986+999 73+7963 5×8×5 986+000 7363+79 5000 985 89 五、课堂总结通节课复习你有什么收获?六、作业布置练习八7、8题学生回忆前学习容回答问题板设计练习课教学反思成功处从梳理知识入手让学生步步回忆起所学知识并形成知识络了相应知识具体应用不足处别学回忆前知识出现困难知道怎么用但是无法描述具体概念说明教学程对概念教学没有达到预期运用运算定律进行计算对相关数并不敏感教学建议关简便运算要让学生多练习加练习量灵活运用所学定律及性质。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第9课时)教案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第9课时)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概念,并能够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2.熟练掌握简便计算的方法,例如凑整十、估算等。
3.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对数学问题的解决能力。
二、教学重点1.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运用。
2.简便计算方法的掌握。
三、教学内容1. 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加法交换律: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例如,3+4和4+3的和都是7。
•加法结合律:改变加法的顺序,和不变。
例如,(2+3)+4=2+(3+4)。
2. 简便计算方法•凑整十法:以9为基数,通过凑整十使计算更简便,例如9+7可以理解为9+1+6,先将7补足成10,再减去多出来的1,得到10+6=16。
•估算法:快速估算出运算的结果,可以在解决实际问题中节省时间。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知识•通过实际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体会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应用。
2. 讲解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分别通过具体例子和抽象符号的形式,让学生理解这两个运算定律的概念。
3. 实际练习•让学生通过计算题目来练习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运用,引导他们灵活运用这两个定律解决问题。
4. 简便计算方法的介绍和练习•通过凑整十法和估算法的简便计算方法,让学生学会在实际计算中选择合适的策略,提高计算效率。
五、课堂作业1.完成课堂练习题,巩固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运用。
2.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运用简便计算方法得出结果。
六、小结•总结本节课学习的内容,强调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重要性,以及简便计算方法的实用性。
以上就是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希望学生能够认真学习,掌握所学知识,并能在实际生活中灵活应用。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第9课时)教案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第9课时)教案一. 教材分析《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是小学四年级数学的重要内容,旨在让学生掌握基本的运算定律,学会运用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
本课时主要学习乘法分配律,通过实例让学生理解并掌握乘法分配律的应用。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加法、减法、乘法的基本运算,但对乘法分配律的理解和应用还不够熟练。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通过具体实例,让学生深入理解乘法分配律,并学会运用它进行简便计算。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乘法分配律的概念,掌握乘法分配律的应用。
2.培养学生运用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乘法分配律的理解和应用。
2.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的方法。
五. 教学方法1.采用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引入乘法分配律。
2.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和探究乘法分配律的应用。
3.采用练习法,让学生在实践中巩固乘法分配律的理解。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教学PPT或黑板。
2.准备乘法分配律的实例和练习题。
3.准备小组合作学习的材料。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生活实例引入乘法分配律,如:“妈妈买了3个苹果和2个香蕉,一共给了店员50元,请问一个苹果和一个香蕉各多少钱?”让学生思考并解答。
呈现(10分钟)教师讲解乘法分配律的概念和公式,并通过PPT或黑板展示相关的例子,如:(1) 5 × (2 + 3) = (5 × 2) + (5 × 3)(2)(a + b) × c = a × c + b × c让学生理解和掌握乘法分配律。
操练(10分钟)教师给出一些运用乘法分配律的练习题,如:(1)7 × (8 + 3) = ?(2)(8 - 4) × 8 = ?让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回指导。
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第九课时教案新部编本
4、适用于连减:
a-b-c=a-(b+c)
a-b-c=a-c-b
5、适用于连除:
a÷b÷c=a÷(b×c)
a÷b÷c=a÷c÷b
4、议:乘法结合律和乘法分配律有什么异同?
二、明确学习任务
今天,我们要巧妙运用它们进行简便计算。
三、巧算一个数乘两位数
1、自学例4,说说12×25求的是什么?是怎么简便计算的?
3、完成P47-6,怎样简便能怎样算。(指名板演,再讲评)
五、总结
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作业设计:课堂作业本P120口算训练P21教学反思
2培养学生分析、判断、推理的能力,增强使用简便算法的择优意识。
3、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
重点
教学重点:把一个两位数改成两个一位数相乘。
教学
难点
教学难点:根据另外一个因数的特点,把一个两位数改成两个合适的一位数。
教学
准备
预设过程
设计意图
一、复习运算定律性质
能口述运算定律或性质。
2、议:方法一为什么要把12拆成3×4?用到了什么运算定律?
板书:25×4=100,乘法结合律
3、议:方法二把25看成了多少计算?为什么要÷4?
4、还有什么办法?能不能把12看成8+4计算?试一试。
4、同练(左)
5、议:这里为什么要把12拆成4+8?用到了什么运算定律?
板:25×8=200,乘法分配律
1、说说学过的运算定律或运算性质。
(教师板书字母表达式)
2、请学生根据字母表达式说出定律或性质的内容。
3、议:它们分别适用于什么情况?
【同步备课】第三单元 第9课时 解决问题(教案)五年级数学上册(人教版)
【同步备课】第三单元第9课时解决问题课程名称:五年级数学上册(人教版)课时:1课时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解决问题的基本步骤和方法。
2.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表达和交流能力。
教学重点:1. 解决问题的基本步骤和方法。
2. 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1. 问题分析的方法和技巧。
2. 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思路。
教学过程:一、导入1. 复习导入:教师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如画图、列表、猜想与尝试等。
2. 提出问题:教师提出一个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解决。
二、探究1. 小组合作: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个问题进行探究。
2. 解决问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尝试解决问题。
3. 分享交流:每组派代表分享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结果,其他组进行评价和补充。
三、总结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解决问题的基本步骤和方法。
2. 学生分享解决问题的感受和收获。
四、练习1. 教师布置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独立解决。
2. 学生完成后,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五、作业1. 教师布置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课后解决。
2. 学生完成后,家长签字确认。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掌握了解决问题的基本步骤和方法,提高了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分析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表达和交流能力。
同时,教师还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进行点评和指导,确保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教案编写日期:2021年XX月XX日教案编写人:XXX重点关注的细节:教学过程详细补充和说明:一、导入1. 复习导入:教师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如画图、列表、猜想与尝试等。
这一环节旨在帮助学生巩固旧知,为新知的学习做好铺垫。
2. 提出问题:教师提出一个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解决。
例如:“小明有30元,他想买一本15元的书和一支8元的笔,他还剩下多少钱?”这个问题既复习了加减法,又为接下来的解决问题做好了铺垫。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三单元第9课时练习课人教版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三单元第9课时练习课人教版教学内容:本课时为《四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的练习课,旨在巩固和加深学生对本单元数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主要内容包括:对分数的意义和性质的复习;对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进行巩固;以及通过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分数知识解决问题。
教学目标:1. 让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并能够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2. 培养学生运用分数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语言进行表达和交流的能力。
教学难点:1. 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尤其是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
2. 学生对分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能力。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师准备PPT,用于展示问题和解答过程。
2. 学生准备练习本和笔,用于记录问题和解答过程。
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PPT展示一些实际问题,引导学生回顾分数的意义和性质。
2. 新授:教师通过PPT展示一些分数加减法的题目,引导学生掌握计算方法。
3. 实践:教师通过PPT展示一些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分数知识解决问题。
4. 总结: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
板书设计:1. 板书第三单元第9课时练习课2. 板书内容: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分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作业设计:1. 书面作业:完成练习册上的相关题目。
2. 口头作业:向家长讲解分数的意义和性质,以及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PPT展示问题和解答过程,有效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实践环节,通过引导学生运用分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应用能力。
但在教学过程中,也发现部分学生对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掌握不够熟练,需要在后续教学中进行针对性的辅导。
总的来说,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学生对分数的意义和性质有了更深入的理解,运用分数加减法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得到了提升。
但在教学过程中,仍需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针对性的辅导,以提高教学效果。
人教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分课时教案第9课时
(33+25)×2=□×□+□×
15×24+12×15=□×(□+□)
(32+47)×9=32×□+□×96×47+6×53=□×(□+□(13+□)×10=□×10+7×□3×7+7×7=□×(□+□)
2、用简便方法计算下面各题108×75 101×83 99×83 7×75-7×25
教师引导回忆,并相应板书。
二、指导复习
1.情景图的练习注重信息的攫取
练习六的第3、4、8题都是生活情景练习,从中隐含了乘法三大运算定律的运用。教学时让学生在情景图旁白处攫取“关键字眼”,以便展开正确的列式和简便计算。
第3题和第4题是乘法运算定律在生活中的实际运用。
第4题除了文字提供的信息外,还要引导学生从图中获得解决问题所必需的信息,即新教学楼有4层。这里,可以引导学生比较怎样算比较简便。如第3题,先算一个来回游了多少米,再乘7;第4题先算25×4(可解释为4层,每层各取一个教室需配多少套课桌椅)再乘7。第8题是一道可用乘法解决的实际问题。学生会以“角”为单位,列出5×45或45×5的算式,计算时再用乘法分配律。也会有学生这样算:(4元+5角)×5,也应该允许其成立,最后最好引导把“角”能归整到“元”的归整到元。从而使学生初步体会运算定律在现实生活中的实际意义。
教学课题
乘法运算定律的复习
课时数
1
教学内容
练习八3、4、7、8、9[P30、P31]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能运用乘法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2.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
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三单元第9课时练习课人教版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三单元第9课时练习课人教版第9课时练习课复习内容:练习八第4~8题及思考题。
复习目标:1.通过复习,形成知识网络,加深对运算定律、运算性质的理解,并能进行简便计算。
2.培养学生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选择算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3.开拓思维,培养良好的合作意识和探究意识。
教学重点:运用运算定律准确、熟练进行简便运算。
教学难点:灵活选择合理的方法进行简便计算。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学生活动(二次备课)一、系统梳理1.在前几节课的学习中,你学到了哪些运算定律和运算性质?2.每种运算定律的具体内容是什么?3.这几种运算定律和性质如何用字母表示?二、针对练习1.完成教材练习八第4题。
出示题目后,让学生独立判断,同桌互相说一说。
2.完成教材练习八第5题。
小组合作讨论:怎样计算简便?再独立解答,集体订正。
三、巩固练习1.完成教材练习八第6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同桌互相说说错误原因,再指名汇报。
2.完成教材练习八思考题。
(1)引导学生读题、理解题意后提问:应该怎样解答?(2)小组讨论、交流,说说自己的看法,然后试着解答。
(3)集体订正,并指名汇报解题思路。
四、拓展延伸用简便方法计算下面各题。
44×25591+482+11899×126=(40+4)×25=591+(482+118)=(100-1)×126=1100=1191=12474125×15×8986+1999473+79-63=125×8×15=986+2000-1=473-63+79=15000=2985=489五、课堂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复习,你有什么收获?六、作业布置练习八第7、8题。
学生回忆之前学习的内容,回答问题。
板书设计练习课教学反思成功之处:从梳理知识点入手,让学生一步步回忆起所学知识,并形成知识网络,了解相应知识的具体应用。
不足之处:个别同学回忆之前的知识出现困难,知道怎么用但是无法描述具体概念,说明教学过程中对于概念教学没有达到预期。
2020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9课时 较大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教案
较大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教学目标:学会把较大的整数改写成以“万”或“亿”作单位的小数,并会取相似数。
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把较大数改写成以“万”或“亿”作单位的小数,并会取相似数。
2、难点:把较大数改写成以“万”或“亿”作单位的小数,并取相似数时,简易丢掉计数单位或单位名称。
教学准备及手段:多媒体课件课型:新授课教学流程一、导入新课为了读写便当,常常把不是整万或整亿的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
二、学习新知1、学习例2:出示数据和问题:地球与月球的距离是多少万千米?(1)提问:把384400 km改写成用“万千米”作单位的数,应该用多少来除?(2)应该把384400缩小多少倍?(3)小数点应该向哪个方向移动几位?说明:为了简易只在万位后面点上小数点,去掉小数末尾的0板书:384400千米=38.44万千米(4)启发提问:既然把一个数改写成以“万”作单位的数,只要在万位后面点上小数点,再写上单位“万”,那么要把一个数改写成以“亿”作单位的数,应该怎么办?2、学习例3:出示数据和问题:木星离太阳的距离是多少亿千米(保留一位小数)?(1)独立完成,并说出改写方法。
778330000 km=7.7833亿千米(2)如果要求保留一位小数怎么办?说出保留一位小数的方法7.7833亿千米≈7.8亿千米3、完成做一做。
4、区别对比。
例2、例3的学习中,有的数需要把它改写成以“万”或“亿”作单位的数,有的则还需要求相似数,它们有什么区别?应该注意什么?5、小结:(1)求相似数需要省略某位后面的尾数。
保留整数,表示精准到个位,就要看十分位是几,然后按照“四舍五入”法决定是舍还是入。
求出的是相似数,应用“≈”表示,在保留的小数位里,小数末一位或几位是0的,0应当保留,不能丢掉。
最后要注意别忘记写单位“万”或“亿”,遇有单位名称的要写上单位名称。
(2)把一个数改写成以“万”或“亿”作单位的数,求的是确凿数,就在“万”或“亿”位后面点上小数点,小数末尾的0要去掉,遇有单位名称的要写上单位名称,应用“=”表示,并写上单位“万”或“亿”。
(完整版)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教案
第三单元运算定律一、教课内容运算定律二、教材剖析1、相关运算定律的知知趣对集中,有利于学生形成比较完好的认知构造。
2、从现实的问题情境中抽象归纳出运算定律,便于学生理解和应用。
3、重视简易计算在现实生活中的灵巧应用,有利于提升学生解决实质问题的能力。
三、教课目的指引学生研究和理解加法互换律、联合律,乘法互换律、联合律和分派律,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易运算。
2、培育学生依据详细状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想的灵巧性。
3、感觉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质问题。
四、教课重、难点要点:研究和理解加法互换律、联合律,乘法互换律、联合律和分派律,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易运算。
难点:研究和理解加法的乘法的运算定律,会应用它们进行一些简易运算。
五、教课策略1、充足利用学生已有的感性认识,促使学习的迁徙。
2、增强数学与现实世界的联系,促使知识的理解与应用。
3、注意表现算法多样化、个性化的数学课程改革精神,培育学生灵巧、合理选择算法的能力。
1加法运算定律教课目的1、知识与技术:联合详细的情境,指引学生认识和理解加法互换律和联合律的含义。
2、过程与方法:能用字母式子表示加法互换律和联合律,初步学会应用加法互换律和联合律进行一些简易运算。
3、感情态度与价值观:(1)体验自主研究、合作沟通,感觉成功的欢乐,建立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发展对数学的踊跃感情。
(2)培育学生察看,比较,抽象,归纳的初步思想能力。
教课要点与难点1、要点:认识和理解加法互换律和联合律的含义。
2、难点:指引学生抽象归纳加法互换律和加法联合律。
课型新讲课教课时间: 4 课时第一课时加法互换律一、创建情境导入教师解说“反复无常”的故事师:你们为何发笑?生:猴子太愚笨,其实每日吃到的桃子是相同多的。
师:你如何证明是相同多的?生: 3+4=7 4+3=7 3+4=4+3师:吃法不一样,但每日吃到的桃子的总数目是相同多的。
这就是我们今日要研究的内容:加法互换律。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三单元第9课时,练习课,人教版】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三单元第9课时,练习课,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巩固三角形和四边形的特征,能够灵活运用相关知识解决问题。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三角形和四边形的特征及应用。
难点:三角形和四边形的分类及性质。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师: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三角形和四边形的特征,谁能告诉我三角形和四边形分别具有哪些特征?生1:三角形有三条边,三个角。
生2:四边形有四条边,四个角。
师:很好!今天我们就来练习一下这方面的知识。
2.练习讲解师:下面我们来讲解一下练习题。
请大家看第一题,这是一个选择题。
A.图①B.图②C.图③师:请大家先在纸上画出这三个图形,然后判断哪个是三角形。
生1:我认为是图①,因为它有三条边和三个角。
师:很好!那你来判断一下其他两个图形。
生2:图②不是三角形,因为它有四条边和四个角。
师:正确!图③也不是三角形,因为它有五条边和五个角。
师:所以,答案是A。
下面我们来看第二题。
A.图①B.图②C.图③师:请大家先在纸上画出这三个图形,然后判断哪个是四边形。
生3:我认为是图②,因为它有四条边和四个角。
师:很好!那你来判断一下其他两个图形。
生4:图①不是四边形,因为它有三条边和三个角。
师:正确!图③也不是四边形,因为它有五条边和五个角。
师:所以,答案是B。
下面我们来看第三题。
A.图①B.图②C.图③师:请大家先在纸上画出这三个图形,然后判断哪个图形既是三角形又是四边形。
生5:我认为没有图形既是三角形又是四边形。
师:正确!因为三角形和四边形的定义不同,所以没有图形既是三角形又是四边形。
3.练习巩固师:下面我们来做一些练习题,巩固一下三角形和四边形的特征。
练习题1:请从下列图形中选出三角形。
(1)图①(2)图②(3)图③(4)图④练习题2:请从下列图形中选出四边形。
(1)图①(2)图②(3)图③(4)图④练习题3:请从下列图形中选出既是三角形又是四边形的图形。
(完整word版)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教案
人教版新课标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教案第一课时:教学内容:P28/例1(加法交换律) P29/例2(加法结合律)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探究和理解加法交换律、结合律。
2.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
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一、主题图引入观察主题图,根据条件提出问题(1)李叔叔今天一共骑了多少千米?(2)李叔叔三天一共骑了多少千米?引导学生观察主题图教师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板书。
二、新授练习本上用自己的方法列出综合算式,解答黑板上问题。
教师巡视,找出课堂上需要的答案,找学生板演。
学生观察第一组算式,发现特点。
引导学生观察第一组算式,总结出:40+56=56+40试着再举出几个这样的例子。
根据学生的举例,进行板书。
通过这几组算式,你们发现了什么?学生发现规律:两个加数交换位置,和不变。
这叫做加法交换律。
教师根据学生的小结,板书。
你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出加法交换律吗?板书:a+b=b+a学生用多种形式表示。
符号表示:△+☆=☆+△引导学生观察第二组算式,总结出:(88+104+96)=88+(104+96)学生观察第二组算式,发现特点。
学生继续观察几组算式。
出示:(69+172)+2869+(172+28)155+(145+207)(155+145)+207通过上面的几组算式,你们发现了什么?学生总结观察到的规律。
教师板书: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
这叫做叫法结合律。
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加法结合律。
符号表示:(△+☆)+○=△+(☆+○)教师板书:(a+b)+c=a+(b+c)学生根据这两个运算定律,举一些生活中的例子。
三、巩固练习P28/做一做P31/4、1四、小结学生小结本节课学习的加法的运算定律。
今天这节课你们都有什么收获?你能把这些运用于以后的学习中吗?五、作业:P31/3第二课时:教学内容: P30/例3(加法运算定律的运用)教学目标:1.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9课时练习课(1)教案与教学反思
第6单元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满招损,谦受益。
《尚书》原创不容易,【关注】店铺,不迷路!第9课时练习课(1)【教学内容】:教材“练习十六”第6~13题。
【教学目标】:进一步巩固除数是两位数的计算法则,能正确地说出商的位数,并能正确地计算,培养学生认真计算,认真检查的好习惯。
【重点难点】:重点:试商方法的掌握和运用。
难点:灵活运用各种试商方法正确地计算。
【教学过程】:一、基础练习1.口算。
62÷31720÷8084÷4212×525×875÷152.判断,教材“练习十六”第6题。
先判断对错,再独立改正。
3.回忆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计算法则,怎样试商?怎样判断商的位数?二、指导练习1.教材“练习十六”第8题。
引导学生理解题意,回忆时间、速度和路程之间的数量关系。
明确此题是已知路程和4种交通工具的速度,求时间,要用除法计算。
(1)学生独立练习。
(2)选择去外婆家的交通工具,指名汇报结果。
(3)集体订正。
2.教材“练习十六”第9题。
(1)先说出每道题的商是几位数,再计算。
(2)你是怎样确定商的位数的?3.教材“练习十六”12题。
知道商是一位数,说明被除数的前两位数比除数大还是小?商是两位数时又说明了什么呢?□里填几才符合要求?有几种填法?(1)小组内讨论交流。
(2)分工计算。
(3)选代表汇报结果。
(4)教师集体订正后进行归纳小结。
教师可适时提示:要使商是一位数,则被除数的前两位小于除数;要使商是两位数,则被除数的前两位大于除数。
4.教材“练习十六”第13题。
引导学生读懂题意,想一想:先要求出什么问题?用什么方法计算?三、课堂练习教材“练习十六”第11题。
(1)学生独立练习,看谁计算认真细心,正确率高。
(2)集体订正。
四、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的练习,你有什么收获?【素材积累】指豁出性命,进行激烈的搏斗。
比喻尽最大的力量,极度的努力,去实现自己的目标。
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9课时《商的变化规律(2)》教案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9课时《商的变化规律(2)》教案一. 教材分析《商的变化规律(2)》是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9课时的一节课程。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掌握在除法算式中,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0除外),商不变的规律。
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归纳、推理等数学活动,发现商的变化规律,并能运用规律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三年级时已经学习了除法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方法,对除法算式有一定的认识。
但在实际应用中,学生可能会遇到被除数和除数同时变化的情况,这时候学生需要掌握商的变化规律,才能正确进行计算。
因此,本节课学生需要通过观察、实践、总结等活动,发现并掌握商的变化规律。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发现并掌握在除法算式中,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0除外),商不变的规律。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归纳、推理等数学活动,发现商的变化规律,并能运用规律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培养对数学的兴趣,感受数学的趣味性和魅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发现并掌握商的变化规律。
2.难点:学生能运用商的变化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数学活动。
2.引导发现法: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归纳、推理,发现商的变化规律。
3.实践操作法:学生通过实际的计算和操作,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PPT、黑板、粉笔、练习本等。
2.学具准备:学生带好练习本、笔等学习用品。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创设一个有趣的故事情境,引入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例如,讲解一个关于孙悟空和妖精比试的故事,孙悟空用一根金箍棒,妖精用一个魔法棒,两人同时变化,看谁的变化更多样。
引导学生思考:孙悟空和妖精的变化是否会影响他们比试的结果?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商的变化规律。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第三单元第9课时练习课》人教版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第三单元第9课时练习课》人教版一. 教材分析本节课是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的第三单元第9课时,属于练习课。
教材主要通过一系列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和运用之前所学的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分数的加减法运算,以及解决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经过前几节课的学习,学生们已经掌握了分数的基本概念,以及如何进行分数的加减法运算。
但是,对于一些复杂的问题,学生们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进行指导和帮助。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熟练地进行分数的加减法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练习,提高学生的运算速度和准确性,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自主学习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分数的加减法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2.难点:对于一些复杂的问题,如何正确进行计算和解答。
五. 教学方法采用讲练结合的教学方法,通过实例讲解和练习题,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知识和技能。
同时,采用分组合作和讨论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和练习题:准备与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第9课时相关的内容和练习题。
2.多媒体设备:准备投影仪和电脑,用于展示教材内容和练习题。
3.粉笔和黑板:用于板书和讲解。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简单的实例,引入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即分数的加减法运算。
例如,讲解一个分数加法的问题,让学生思考如何解决。
2.呈现(10分钟)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示教材中的相关内容和练习题。
让学生观看教材内容,并进行讲解和解释。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进行练习题的计算和解答。
可以分组进行,也可以让学生独立完成。
在学生解答的过程中,教师进行指导和帮助,及时纠正错误和解答疑问。
4.巩固(10分钟)通过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计算和解答。
四年级数学(人教版)下册第三单元第9课:练习七
√ ×
√ ×
25×4×7=700(套) 答:学校一共需要购进 700套双人课桌椅。
11*.在 里填上适当的数。 167×2+167×3+167×5=167× 10 28×225-2×225-6×225= 20 ×225 39×8+6×39-4×39= 39 × 10
四年级数学(人教版)下册
第三单元 运算定律
第9课 练习七
=60 =80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70 =120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1000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100
=90 =200
2.根据乘法运算定律,在□里填上适当的数。 (1)15×16=16× 15 (2)25×7×4= 25 × 4 ×7 (3)(60×25)× 8 =60×( 25 ×8) (4)125×(8× 14 )=(125× 8 )×14 (5)3×4×8×5=(3×4)×( 8 × 5 )
75×60+45×60 =60×(75+45) =60×120 =7200(元) 答:一共花了7200元钱。
6. 用乘法分配律计算下面各题。
103×12
=(100+3)×12 =100×12+3×12 =1200+36 =1236
20×55
=20×(50+5) =20×50+20×5 =1000+100 =1100
3.
这个游泳池长50m。他每次游多少米? 50×7×2 =50×2×7 答:他每次游700米。 =100×7 =700(米)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9课时练习课
复习内容:练习八第4~8题及思考题。
复习目标:
1.通过复习,形成知识网络,加深对运算定律、运算性质的理解,并能进行简便计算。
2.培养学生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选择算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3.开拓思维,培养良好的合作意识和探究意识。
教学重点:运用运算定律准确、熟练进行简便运算。
教学难点:灵活选择合理的方法进行简便计算。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板书设计
练习课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从梳理知识点入手,让学生一步步回忆起所学知识,并形成知识网络,了解相应知识的具体应用。
不足之处:个别同学回忆之前的知识出现困难,知道怎么用但是无法描述具体概念,说明教学过程中对于概念教学没有达到预期。
在运用运算定律进行计算时,对相关联的数并不敏感。
教学建议:关于简便运算需要让学生多练习,加大练习量,灵活运用所学定律及性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