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数学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教案(全一册)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教案(全一册)第一单元有理数的认识与运算课时一:有理数的概述与绝对值- 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研究,学生能够了解有理数的概念及其特点,并掌握有理数的绝对值的计算方法。
- 主要内容:有理数的概述,有理数的绝对值的计算方法。
- 教学步骤:- 导入新课:通过引入实际生活中的例子,激发学生对有理数的兴趣。
- 知识点讲解:介绍有理数的定义、性质和表示方法,并具体介绍绝对值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 例题演示:通过一些例题的演示,引导学生掌握有理数绝对值的计算方法。
- 练巩固:设计一些练题目,让学生独立进行练,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 小结与展望:对本节课的重点知识进行小结,并展望下节课的内容。
- 教学重点:有理数的绝对值的计算方法。
- 教学难点:对有理数的绝对值进行理解和应用。
- 教学资源:教科书、黑板、多媒体设备等。
课时二:有理数的加减运算- 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研究,学生能够掌握有理数的加减运算方法,并能运用到实际问题中去。
- 主要内容:有理数的加法与减法运算方法,实例应用。
- 教学步骤:- 导入新课:复上节课的内容,引入有理数的加法与减法问题。
- 知识点讲解:介绍有理数的加法与减法运算规则和方法,并结合实际问题进行讲解。
- 例题演示:通过一些例题的演示,引导学生掌握有理数的加减运算方法。
- 练巩固:设计一些练题目,让学生独立进行练,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 小结与展望:对本节课的重点知识进行小结,并展望下节课的内容。
- 教学重点:有理数的加法与减法运算方法。
- 教学难点:对实际问题进行有理数的加减运算。
- 教学资源:教科书、黑板、多媒体设备等。
(以下课时内容省略,可以根据需要自行完善)。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大全(5篇)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大全(5篇)人教版九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大全篇1一、教材研读。
1、教材编排。
(1)逻辑分析:方程是等式里的一类特殊对象,传统教材都用属概念加种差的方式,按“等式+含有未知数→方程”的线索教学方程的意义,考虑到方程是在刻画生活中的等量关系时产生的,而且在北师大教材体系中一年级到四年级上册,学生对等式和不等式有所了解,只是没有把“等式”这样一个概念交给学生。
并且已经采取逐步渗透的方法来培养代数思维。
例如:()+8=14,90-()〉65,因此,在北师大教科书里没有从方程和等式的内涵上作太多比较,直接以等式为立足点,立足点较高。
(2)语言信息及价值分析:本课教材中的三幅情境图,由浅入深,由具体到抽象,循序渐进。
第一个场景让学生借助天平理解方程;第二个场景完成从数量关系到平等关系的转变;第三个场景引起学生的思考,让他们从不同的角度找到多种等价关系,列出方程。
2、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建立方程的概念。
(2)寻找简单情况下的等价关系,会用方程表示。
(3)体验从生活场景到方程模型的过程,进一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
3、教学重难点:(1)重点:在简单具体情境中寻找等量关系,并会用方程表示。
抓住“含有未知数”和“等式”两个核心关键词建立方程的概念。
(2)难点:数量关系向等量关系的转化。
二、学情分析:学生原有的认知经验是用算术方法来解决问题,算术思维是更接近日常生活的思维。
由于从算术思维到代数思维的认识发展是非连续的,所以列算式求答案的习惯性思维转向借助等量关系列方程的新思维方式比较困难。
列算式时以分析数量关系为主,知与未知,泾渭分明;在代数法中,辩证地处理知与未知、求与不求,使这一矛盾双方和谐地处于同一方程中。
三、流程设计:为了更好地引发学生的思考,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我做了如下的设计:(一)引“典”激趣,诱发思考。
引用“曹冲称象”的故事,提出解决问题的策略,寻找相等关系,同时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教案精选7篇
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教案精选7篇人教版九年级上数学教案篇一一、教学思想:教育学生掌握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运算能力、空间观念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逐步学会正确、合理地进行运算,逐步学会观察分析、综合、抽象、概括。
会用归纳演绎、类比进行简单的推理。
使学生懂得数学来源与实践又反过来作用于实践。
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逐步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实事求是的态度。
顽强的学习毅力和独立思考、探索的新思想。
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抓常规课堂管理入手,严格规范课前准备,立足提高课堂效率,重视课后反思,定位规律探究。
做到:1.备好课:争取每节课前,与同组同仁们讨论、研究确定教学的重点、难点、教学目标、教法、学法,甚至例题的选用,作业的布置等等,做到五备,让每一节课上出实效,让每位学生愉悦的获得新知。
认真研究教材及考纲,明确教学目标,抓住重点、难点,精心设计教学过程,重视每一章节内容与前后知识的联系及其地位,重视课后反思,设计好每一节课的师生互动的细节。
2.上好课:在备好课的基础上,上好每一个45分钟,提高45分钟的效率,让每一位同学都听的懂,对部分基础较差者要循序渐进,以选用的例题的难易程度不同,使每个学生能“吃”饱、“吃”好。
抓住课堂45分钟,严格按照教学计划,备课组统一进度,统一练习,进行教学,精心设计每一节课的每一个环节,争取每节课达到教学目标,突出重点,分散难点,增大课堂容量组织学生人人参与课堂活动,使每个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课堂活动,使每个学生动手、动口、动脑,及时反馈信息提高课堂效益。
3.注重课后反思,及时的将一节课的得失记录下来,不断积累教学经验。
精选适当的练习题、测试卷,及时批改作业,发现问题及时给学生面对面的指出并指导学生搞懂弄通,不留一个疑难点,让学生学有所获。
4.批好每一次作业:作业反映了一节课的效果如何,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如何,认真批改作业,使教师能迅速掌握情况,对症下药。
九年级数学上册(人教版)教案
九年级数学上册(人教版)教案第一章:实数1.1 有理数教学目标:理解有理数的定义及其分类;掌握有理数的运算方法,包括加、减、乘、除、乘方和开方;能够运用有理数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内容:有理数的定义及分类;有理数的运算方法及运算律;有理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教学步骤:1. 引入有理数的概念,引导学生理解有理数的定义及分类;2. 通过示例讲解有理数的运算方法,让学生进行练习;3. 引导学生运用有理数解决实际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作业布置: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有理数的运算方法;选取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有理数解决。
1.2 实数教学目标:理解实数的定义及其与有理数的关系;掌握实数的运算方法,包括加、减、乘、除、乘方和开方;能够运用实数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内容:实数的定义及其与有理数的关系;实数的运算方法及运算律;实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教学步骤:1. 引入实数的概念,引导学生理解实数的定义及其与有理数的关系;2. 通过示例讲解实数的运算方法,让学生进行练习;3. 引导学生运用实数解决实际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作业布置: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实数的运算方法;选取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实数解决。
第二章:方程2.1 一元一次方程教学目标:理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及其解法;能够运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内容: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及解法;一元一次方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教学步骤:1. 引入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引导学生理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2. 通过示例讲解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让学生进行练习;3. 引导学生运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作业布置: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选取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
2.2 二元一次方程教学目标:理解二元一次方程的定义及其解法;能够运用二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内容:二元一次方程的定义及解法;二元一次方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教学步骤:1. 引入二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引导学生理解二元一次方程的定义;2. 通过示例讲解二元一次方程的解法,让学生进行练习;3. 引导学生运用二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数学教案5篇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数学教案5篇人教版九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教学目标1、了解比例各部分的名称,探索并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会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正确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能根据乘法等式写出正确的比例。
2、通过观察、猜测、举例验证、归纳等数学活动,经历探究比例基本性质的过程,渗透有序思考,感受变与不变的思想,体验比例基本性质的应用价值。
3、引导学生自主参与知识探究过程,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比较、判断、概括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探索并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
教学难点:根据乘法等式写出正确的比例。
教学工具课件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我们已经认识了比例,谁能说一下什么叫比例?2、应用比例的意义判断下面的比能否组成比例。
2.4:1.6和60:403、今天老师将和大家再学习一种更快捷的方法来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板书:比例的基本性质二、探究新知1、教学比例各部分的名称.同学们能正确地判断两个比能不能组成比例了,那么,比例各部分的名称是什么?请同学们翻开教材第43页看看什么叫比例的项、外项和内项。
(学生看书时,教师板书:2.4:1.6=60:40)让学生指出板书中的比例的外项和内项。
学生回答的同时,板书:组成比例的四个数,叫做比例的项。
两端的两项叫做比例的外项,中间的两项叫做比例的内项。
例如:2. 4 : 1.6 = 60 : 40 外项内项学生认一认,说一说比例中的外项和内项。
2、教学比例的基本性质。
出示例1、 (1)教师:比例有什么性质呢?现在我们就来研究。
(板书:比例的基本性质) 学生分别计算出这个比例中两个内项的积和两个外项的积。
教师板书:两个外项的积是2.4_40=96 两个内项的积是1.6_60=96 (2)教师:你发现了什么,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是不是所有的比例都存在这样的特点呢? 学生分组计算前面判断过的比例。
(3)通过计算,我们发现所有的比例都有这个样的特点,谁能用一句话把这个特点说出来?(可多让一些学生说,说得不完整也没关系,让后说的同学在先说的同学的基础上说得更完整.)(4)最后师生共同归纳并板书: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篇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篇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篇1二次根式的乘除法教学目标1、使学生掌握二次根式的除法运算法则,会用它进行简单的二次根式的除法运算。
2、使学生了解两个二次根式的商仍然是一个二次根式或有理式。
3、使学生会将分母中含有一个二次根式的式子进行分母有理化。
4、经历探索二次根式的除法运算法则过程,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合作交流的习惯。
教学过程一、创设问题情境问题l 上一节课,我们采取什么方法来研究二次根式的乘法法则?问题2 是否也有二次根式的除法法则呢?问题2 两个二次根式相除,怎样进行呢?二、加强合作,探索规律让抽象的问题具体化,这是我们研究抽象问题的一个重要方法、请同学们参考二次根式的乘法法则的研究,分组讨论两个二次根式相除,会有什么结论,并提出你的见解,然后其他小组同学补充,归纳为:提问:1、a和b有没有限制?如果有限制,其取值范围是什么?2、= (a≥0,b0)成立吗?为什么?请举例。
三、范例例1、计算。
教学要求:(1)对于(1)可由教师解答示范;(2)对于(2)可由学生自己计算。
提问:1、除了课本中的解答外,是否还有其他解法?如果有,请给出另外解法。
2、哪种方法更简便?例2、化简:(要求分母不带根号)说明:二次根式的化简要求满足以下两条:(1)被开方数的因数是整数,因式是整式,也就是说“被开方数不含分母”。
(2)被开方数中不含能开得尽的因数或因式,也就是说“被开方数的每一个因数或因式的指数都小于2”。
把一个二次根式化简的具体方法是:化去根号下的分母;并把被开方数中能开得尽方的因数或因式用它的算术平方根代替后移到根号外面。
四、做一做化简:教学要点:(1)叫两位同学板演,其他同学做完练习进行评价、(2)可用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探索其他解法。
五、课堂练习P12 练习1、(3)、(4)六、小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二次根式的除法法则,即= (a≥0,b0),并利用它进行计算和化简。
化简要做到“被开方数不含分母”和“被开方数的每一个因数或因式的指数都小于2”。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篇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篇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篇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教案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编写教案有利于教师弄通教材内容,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
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方便大家学习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教学目标1认识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2能联系百分数的意义,对扇形统计图提供的信息进行简单的分析。
3遇到不理解或不懂的地方,用下划线和?标记出来。
便于交流时提出。
4自己的建议体会方法可以在旁边作好批注。
教学重难点1认识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2能联系百分数的意义,对扇形统计图提供的信息进行简单的分析。
教学工具课件教学过程一快乐自学你喜欢运动吗?调查本班同学喜欢的运动项目。
根据下面的统计图:六(1)班最喜欢的运动项目统计图1说一说:从这幅统计图中你能获取哪些信息?2我知道这是一幅( )统计图,它的特点是( )。
3我最喜欢的运动项目是( ),它占全班人数的百分比是( )。
要想清楚地知道百分比这样的信息,我们可以选用( )统计图。
4一起来认识扇形统计图吧!自学教材第107页,注意拿笔勾画哦!.(1)计算出各运动项目占全班人数的百分比。
(2)从扇形统计图中,你又能获取哪些信息?(3)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二合作探究。
讨论交流:扇形统计图是怎样来表示各个数据的?它有什么特点?1我发现扇形统计图中的( )代表单位“1”,表示( ),各个扇形面积表示( ),扇形的大小说明了( )。
2扇形统计图的特点是( )。
3生活中,你还从()见到过扇形统计图?三学习小结我们已曾经学过的统计图有条形统计图,它的特点是();还有()统计图,它的特点是不但可以表示各部分数量的多少,而且还可以清楚地看出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
我们今天又学习了扇形统计图,它的特点是(),四智勇大闯关,我是小擂主1第一关:小练兵。
完成练习二十五的第12题。
2第二关完成练习二十五的第4题。
五学后反思1我的收获:2自我评价:我对我的课堂表现( ),因为()。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教案5篇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教案5篇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教案1一、教学目标1.理解分式的基本性质.2.会用分式的基本性质将分式变形.二、重点、难点1.重点:理解分式的基本性质.2.难点:灵活应用分式的基本性质将分式变形.3.认知难点与突破方法教学难点是灵活应用分式的基本性质将分式变形.突破的方法是通过复习分数的通分、约分总结出分数的基本性质,再用类比的方法得出分式的基本性质.应用分式的基本性质导出通分、约分的概念,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灵活地将分式变形.三、例、习题的意图分析1.P7的例2是使学生观察等式左右的已知的分母(或分子),乘以或除以了什么整式,然后应用分式的基本性质,相应地把分子(或分母)乘以或除以了这个整式,填到括号里作为答案,使分式的值不变.2.P9的例3、例4地目的是进一步运用分式的基本性质进行约分、通分.值得注意的是:约分是要找准分子和分母的公因式,最后的结果要是最简分式;通分是要正确地确定各个分母的最简公分母,一般的取系数的最小公倍数,以及所有因式的次幂的积,作为最简公分母.教师要讲清方法,还要及时地纠正学生做题时出现的错误,使学生在做提示加深对相应概念及方法的理解.3.P11习题16.1的第5题是:不改变分式的值,使下列分式的分子和分母都不含“-”号.这一类题教材里没有例题,但它也是由分式的基本性质得出分子、分母和分式本身的符号,改变其中任何两个,分式的值不变.“不改变分式的值,使分式的分子和分母都不含‘-’号”是分式的基本性质的应用之一,所以补充例5.四、课堂引入1.请同学们考虑:与相等吗?与相等吗?为什么?2.说出与之间变形的过程,与之间变形的过程,并说出变形依据?3.提问分数的基本性质,让学生类比猜想出分式的基本性质.五、例题讲解P7例2.填空:[分析]应用分式的基本性质把已知的分子、分母同乘以或除以同一个整式,使分式的值不变.P11例3.约分:[分析]约分是应用分式的基本性质把分式的分子、分母同除以同一个整式,使分式的值不变.所以要找准分子和分母的公因式,约分的结果要是最简分式.P11例4.通分:[分析]通分要想确定各分式的公分母,一般的取系数的最小公倍数,以及所有因式的次幂的积,作为最简公分母.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教案2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介绍七巧板师:你们玩过七巧板吗?你知道七巧板是由哪些不同的图形组成的吗?一千多年前,中国人发明了七巧板。
新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三角函数教案5篇
新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三角函数教案5篇新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三角函数教案1教学目的1,使学生了解本章所要解决的新问题是:已知直角三角形的一条边和另一个元素(一边或一锐角),求这个直角三角形的其他元素。
2,使学生了解“在直角三角形中,当锐角A取固定值时,它的对边与斜边的比值也是一个固定值。
重点、难点、关键1,重点:正弦的概念。
2,难点:正弦的概念。
3,关键:相似三角形对应边成比例的性质。
教学过程一、复习提问1、什么叫直角三角形2,如果直角三角形ABC中∠C为直角,它的直角边是什么斜边是什么这个直角三角形可用什么记号来表示二、新授1,让学生阅读教科书第一页上的插图和引例,然后回答问题:(1)这个有关测量的实际问题有什么特点(有一个重要的测量点不可能到达)(2)把这个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模型后,其图形是什么图形(直角三角形)(3)显然本例不能用勾股定理求解,那么能不能根据已知条件,在地面上或纸上画出另一个与它全等的直角三角形,并在这个全等图形上进行测量(不一定能,因为斜边即水管的长度是一个较大的数值,这样做就需要较大面积的平地或纸张,再说画图也不方便。
)(4)这个实际问题可归结为怎样的数学问题(在Rt△ABC中,已知锐角A和斜边求∠A的对边BC。
)但由于∠A不一定是特殊角,难以运用学过的定理来证明BC的长度,因此考虑能否通过式子变形和计算来求得BC的值。
2,在RT△ABC中,∠C=900,∠A=300,不管三角尺大小如何,∠A的对边与斜边的比值都等于1/2,根据这个比值,已知斜边AB的长,就能算出∠A的对边BC的长。
类似地,在所有等腰的那块三角尺中,由勾股定理可得∠A的对边/斜边=BC/AB=BC/=1/=/2 这就是说,当∠A=450时,∠A的对边与斜边的比值等于/2,根据这个比值,已知斜边AB的长,就能算出∠A的对边BC的长。
那么,当锐角A取其他固定值时,∠A的对边与斜边的比值能否也是一个固定值呢(引导学生回答;在这些直角三角形中,∠A的.对边与斜边的比值仍是一个固定值。
九年级数学教案人教版上册5篇
九年级数学教案人教版上册5篇九班级数学教案人教版上册篇1一、学生情况分析:对八班级的学习情况与期末测试成绩进行分析,可以看出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二次根式的运算,能利用一元二次方程来解一般的应用题,大多数学生能掌握平行四边形与特殊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与判定,具备了一定的逻辑推理能力。
在数学的思维方面,学生正处于形象思维向逻辑抽象思维的过度提升期,教学中提倡数形结合,让学生适当思考部分有利于思维提高的练习,无疑是对学生终身有用的;在学习习惯方面,部分学生的不良习惯得到了纠正,良好的习惯要得到巩固,如独立思考,仔细进行总结,及时改正作业等,都应得到强化;在学习爱好方面,大部分学生对数学学习的乐观性较高,但仍有部分学生对数学信心不足,因此开学初要给学生树信心,刚开始起点宜低,讲解宜慢,使学生适应九班级的数学学习。
二、指导思想:通过十几年数学的教学,提供进一步学习所必需的数学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进一步培育学生的运算能力、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育学生掌握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培育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运算能力、空间观念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逐步学会正确、合理地进行运算,逐步学会观察分析、综合、抽象、概括。
会用归纳演绎、类比进行简单的推理。
提高学习数学的爱好,逐步培育学生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实事求是的态度。
顽强的学习毅力和独立思考、探索的新思想。
培育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材内容分析:第一章二次函数本章的主要内容有二次函数的概念、二次函数的图象、性质和应用,它们在日常生活和生产实际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本章的重点是二次函数的图象与性质的理解和掌握;二次函数学习过程中所蕴含的数学思想方法,函数图象的特征和变换以及二次函数性质的灵活应用是本章教学的难点。
本章教学时要充分运用实例帮助学生正确理解二次函数的概念,体会函数思想。
第二章简单事件的概率本章的主要内容有事件的可能性、简单事件的概率、用频率估量概率、概率的简单应用。
新人教版九年级数学教学工作计划(通用5篇)
新人教版九年级数学教学工作计划(通用5篇)九年级数学教学工作计划1一、教学目标完成课本内容和复习工作。
抓牢基础,使学生牢固地掌握基础知识,提高学生解题的基本技能同时注重基础知识的灵活应用,让学生在熟练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过程中学会从基本思路入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准确的运算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学情分析本学期我继续教初四三班和四班的数学,两个班级的基础差距比较大,三班本学习的学习放弃比较浓厚,学习积极比较大,有部分同学能够自觉主动的学习,而四班的同学学习缺乏主动性,懒惰情绪严重。
三、教材分析从教学内容上主要分为两大部分。
一是代数部分,二是几何部分。
代数部分内容包括:实数、整式、一次方程(组)、一元一次不等式(组)、分式、二次根式、一元二次方程、函数与图象、统计初步九部分内容。
几何部分包括:平面几何基础知识、三角形、四边形、相似形、解直角三角形、圆六部分内容。
复习三部分:重点二次方程、函数与图像、圆。
复习难度较大的圆和抛物线的类型,几何综合,代数综合,根据所学知识设计方案等实际应用类型。
四、教学进度3月10日--4月中旬复习基础知识4月中旬--5月上旬分项训练5月上旬--5月底综合训练做模拟试题5月底到最后根据情况查漏补缺五、改进的措施与应注意的问题措施1、认真积极参与学科教研,服从教研组的统一安排,遵守好教研纪律,认真思考领悟教研时其他教师的观点方法,学习好教研的教学安排,更要做好自己的工作。
2、认真备课:备教材,备教法,备学法,备思想。
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动向。
3、关注学生们的学习情绪,及时调整调动课堂学习气氛,让学生们在愉快的氛围中认真学习。
4、上课精讲精练,把时间多留给学生,把思考还给学生,注意学生听讲的情绪,力争让学生在课堂上能集中精力,在每堂课都发挥最高的效率。
5、作业:按要求布置,全批全改。
发现问题及时查漏补缺,针对作业中的普遍问题及时加以整改纠正,及时教育督促个别作业不认真的学生,让学生发挥其应有的潜力。
九年级数学上册(人教版)教案
九年级数学上册(人教版)教案第一章:实数与代数式1.1 有理数教学目标:理解有理数的定义及其分类;掌握有理数的运算方法。
教学内容:有理数的定义;有理数的分类;有理数的运算(加法、减法、乘法、除法)。
教学步骤:1. 引入实数的概念,引导学生回顾小学学过的数;2. 讲解有理数的定义,通过实例让学生理解有理数的概念;3. 介绍有理数的分类,包括整数、分数和零;4. 引导学生掌握有理数的运算方法,进行相应的练习。
1.2 代数式教学目标:理解代数式的概念及其表示方法;掌握代数式的运算方法。
教学内容:代数式的定义;代数式的表示方法;代数式的运算(加法、减法、乘法、除法)。
教学步骤:1. 引入代数式的概念,让学生理解代数式表示数的方法;2. 讲解代数式的表示方法,包括字母和数字的组合;3. 引导学生掌握代数式的运算方法,进行相应的练习。
第二章:方程与不等式2.1 方程教学目标:理解方程的概念及其解法;掌握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教学内容:方程的定义;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教学步骤:1. 引入方程的概念,让学生理解方程表示数的方法;2. 讲解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包括代入法和消元法;3. 引导学生掌握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进行相应的练习。
2.2 不等式教学目标:理解不等式的概念及其解法;掌握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
教学内容:不等式的定义;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
教学步骤:1. 引入不等式的概念,让学生理解不等式表示数的方法;2. 讲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包括比较法和图像法;3. 引导学生掌握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进行相应的练习。
第三章:函数与图形3.1 函数教学目标:理解函数的概念及其表示方法;掌握一次函数的性质和图像。
教学内容:函数的定义;一次函数的性质;一次函数的图像。
教学步骤:1. 引入函数的概念,让学生理解函数表示数的方法;2. 讲解一次函数的性质,包括斜率和截距;3. 引导学生掌握一次函数的图像,进行相应的练习。
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教案(优秀10篇)
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教案(优秀10篇)好的数学教学教案很有意义的。
教案的作用有很多,作为新的老师教案的重要性是不容小觑的,随着教案的完成,对于教材和知识点的把握更有力度,更有利于将来的讲课。
以下内容是牛牛范文为您带来的10篇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教案,亲的肯定与分享是对我们最大的鼓励。
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教案篇一一、指导思想:以《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为依据,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数学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能够帮助人们处理数据、进行计算、推理和证明,数学模型可以有效地描述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数学为其他科学提供了语言、思想和方法,是一切重大技术发展的基础;数学在提高人的推理能力、抽象能力、想像力和创造力等方面有着独特的作用;数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它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
内容的呈现应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以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
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由于学生所处的文化环境、家庭背景和自身思维方式的不同,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
二、教材目标及要求:1、分式的重点是分式的四则运算,难点是分式四则混算、解分式方程以及列分式方程解应用题。
2、反比例函数掌握反比例函数的概念,性质,并利用其性质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进一步理解变量与常量的辩证关系,进一步认识数形结合的思维方法。
3、勾股定理:会用勾股定理和逆定理解决实际问题。
4、四边形的重点是平行四边形的定义、性质和判定,难点是平行四边形与各种特殊平行四边形之间的联系和区别以及中心对称。
5、数据描述。
三、教学措施:1、认真备课,做好教学规划。
一堂课,40分钟,要讲好并不容易,既要保证讲透所有的知识点,又要兼顾学生的接受能力,因此课前备课尤为重要,针对每一节内容,选择不同的讲课方式,特别是运用通俗易懂的实际用例,可以使学生更容易接受知识点,所以课前充分做好准备,每一步都要考虑周到。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教案5篇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教案5篇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教案5篇数学是一种精确的艺术,它要求我们严谨和准确地表达思想,从而减少误解和歧义。
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教案,供大家参考学习。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篇1】教材分析:学生在三年级初步感受了生活中的平移与旋转现象,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沿水平、垂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本节课所学的图形的旋转内容是在上述基础上的进步发展,通过具体实例的展示,通过操作活动,使学生知道一个简单图形在旋转或平移的过程中,能形成一个较复杂的图形,它的学习对于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感受数学美、运用数学知识进行设计具有重要作用。
教学要求:1、通过实例观察,了解一个简单的图形经过旋转制作复杂图形的过程。
2、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旋转后的图形。
教学重点、难点:1、能在方格纸上将简单图形旋转90,明确是绕哪一点进行旋转的。
2、能找出旋转或平移后的原图形。
教具准备:多媒体、三角形纸学具准备:4张扇形张、方格纸、三角形纸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电脑出示一组图案,请学生欣赏。
师:这些图案美吗?生:美。
师:这些图案是怎样设计的呢?生:通过旋转设计成的。
师:这些图形是怎样旋转的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有关图形旋转的知识,并板书课题:图形的旋转。
二、探究新知1、理解顺时针方向。
(1)师出示一个钟面模型。
(2)问:钟面上的时针是怎样旋转的呢?你能用手势比一比吗?(3)抽生比划时针转动的方向,全班一起跟着比手势。
(4)师:时针转动的方向叫顺时针方向。
板书:顺时针方向(5)师:生活中很多图形都是按顺时针方向进行旋转的。
2、体会旋转900的过程,明确是绕哪个点进行旋转的。
(1)电脑出示主题图,请学生仔细观察并思考:图a是怎样变化就得到了图b?生:图a按顺时针方向旋转就得到图b。
师:图a是以哪个点为中心,旋转多少度得到图b的?生:图a是以o点为中心旋转900得到图b的。
师:谁能用完整的语言说说图a到图b的变化过程?生:图a以o点为中心,按顺时针方向旋转900得到图b。
一等奖九年级人教版上册数学教案5篇
一等奖九年级人教版上册数学教案5篇一等奖九年级人教版上册数学教案5篇数学是一座思维的巨塔,它培养了我们的逻辑思维、推理能力和问题解决的技巧,让我们成为深思熟虑的决策者。
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一等奖九年级人教版上册数学教案,供大家参考学习。
一等奖九年级人教版上册数学教案【篇1】教学目标:1、通过动手操作、实例观察,了解一个简单的图形经过旋转制作复杂图形的过程。
2、通过操作、观察,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观念。
教学重点:了解一个简单的图形经过旋转制作复杂图形的过程教学难点:让学生清楚的表述图形的旋转过程。
教学准备:学生准备基本图形卡片、带有小方格的纸,教师准备多媒体演示文稿、纸做小风车。
教学时间:20分钟教学过程:一、在游戏中导入新知教师手拿风车走向讲台。
问:同学们,认识它吗?玩过吗?在今天这个舞台上你敢玩吗?找一名学生上台展示玩法。
问:在你玩的过程中,这个风车的风叶是怎样运动的?它又是怎样旋转的呢?2、看了刚才这位同学的精彩表演,大家是不是也想玩一玩呀?那么就请同学们想办法让手中的东西、桌子上的东西、包中的东西旋转起来,我们来比一比,看谁最会玩?学生活动,教师巡视。
1、刚才,老师看了一下这位同学的玩法,这位同学的玩法很独特,我们就请到前面来展示一下他的玩法。
你能用语言具体描述一下它的旋转过程吗?(说清绕哪一点、按什么方向旋转,旋转的角度)1、刚才大家都让自己手中的东西旋转了起来,玩的开心吗?下面我们换一个玩法。
大家猜想一下,如果我们让一个基本图形旋转起来,会形成什么样的图案呢?2、大屏幕呈现一些美丽的图案。
这些图案美不美?这里的每一个图案都是经过一个图形的旋转而得到的,今天我们就走进图形旋转的天地。
板书课题:图形的旋转二、在实践中探索图形的旋转过程1、请大家继续欣赏这些美丽的图案,他们分别是由哪些基本图形经过旋转得到的呢?下面我们就这两幅图为例来探讨一下。
为了方便大家清楚表述旋转的过程,我们可以先明确一下他们的位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当a是怎样的实数时,下列各式在实数范围内有意义?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2
请4位学生来前面分别板演上面的练习,其他学生在下面做
(3)学生练习,教师巡视,收集错误,板书在对应的位置上。
五、后教(约10分钟)
1、师:请同学们用1分钟的时间观察板演的题,能发现问题并能更正的同学请举手。
2、会运用二次根式的乘法法则化简二次根式。
教学重点
二次根式的乘法
教学难点
运用二次根式的乘法法则进行计算和化简
课时
一课时
教具准备
师生活动
修改
学
习
过
程
一、板书课题,出示目标。
师:同学们,前面我们学习了二次根式的定义和性质,今天我们来学习二次根式的乘法(板书)。请看学习目标(投影)
学习目标
1. 理解并掌握二次根式的乘法运算法则,并能运用法则进行计算。
3、引导学生讨论,归纳。弄懂为什么?
4、指导运用,明确二次根式的性质
( )2=a(a
2
=/a/=a(a>0)
0 (a=0)
-a(a<0)
六、课堂作业(约15分钟)
必做题:P5 2 3 6
选做题:P6 7 8
板书设计
组内评价
反思
课题
21.2.1二次根式的乘法
主备:沈梅枝
副备:李君莲李美红
教学目标
1、理解并掌握二次根式的乘法运算法则,并能运用法则进行计算。
课堂作业(10分钟)
(1)必做题:P5.1
(2)选做题:P6.4(3) 5
学生作业时,教师勤于巡视,尤其注意后进生有没有困难,但老师不作辅导、不准对答案、注意提醒学生握笔姿势、坐姿、表扬做得快的。
批改已完成的作业,布置预习下一节内容。
板书设计
组内评价
反思
课题
21.1.2二次根式(2)
主备:沈梅枝
副备:李君莲李美红
四、先学。
1、学生看书、思考。(约7分钟)
教师巡视,确保每个学生都集中注意力,认真看、想,最后2分钟提醒学生:如“思考”中的问题,确实不会的可以同桌讨论,也可以举手,让老师帮助解决,免得练习时做题不会。当然,会了的也就不必讨论了,不能浪费时间。
2、检测。
(1)师:同学们,请停止自学。对“思考”的问题都会了的请举手。
2、学生更正。更正不完的启发别的同学更正。
3 、引导学生讨论归纳弄懂为什么,引导学生得出练习3 中求a的取值范围的理论依据 。由二次根式的定义,求被开方数的取值范围,被开方数必须大于等于0从而得结论:板书:二次根式满足①带根式②被开方数必须大于等于0 .
六、当堂训练。
师:同学们,通过上面的检测,说明同学们会自学,自学的很好。还有10分钟时间,请大家当堂完成课堂作业,通过综合训练把知识转化为能力,还要比哪些人最肯动脑筋、表达能力好、思维能力强、节奏快。
(4)检测题。
1、计算
①( )2②(3 )2
2、说出下列各式的值:
a) 2
b) 2
③- 2
④ 2
2名学生板演,其他学生在下面做。
(3)学生练习,教师巡视,收集错误
五、后教(约8分钟)
1、师:请同学们用1分钟的时间观察板演的题,能发现问题,并能更正的同学请举手
2、学生更正,更正不了的,启发别的同学更正
教学目标
1.掌握二次根式的3个性质,并会运用3个性质解题。
2.理解代数式的定义。
教学重点
掌握二次根式的性质
教学难点
掌握二次根式的性质,并会运用。
课时
一课时
教具准备
师生活动
修改
学
习
过
程
一、板书课题。
同学们,我们上节课学习了二次根式的定义,今天我们来学习二次根式的性质。
二、出示目标:
白板显示:
学习目标
4、掌握二次根式的3个性质,并会运用3个性质解题。
同学们,在七年级我们已经学习了平方根和算术平方根,今天我们在此基础上来学习21.1.1(1)二次根式
二、出示目标:
白板显示:
学习目标
1、理解并掌握二次根式的定义。
2、会运用二次根式的定义求字母的取值范围
三、自学指导:
怎么才能达到今天的学习目标呢?主要靠大家认真自学、自己去探索、追求、
今天自学的内容和要求是(大屏幕)
若都举手,则教师表扬。若有人不举手,则提问:哪道题不会?请会的同学帮助,能讲的举手。让学生说,若说不全面,请其他人补充,再不到位则由教师讲解。
师:同学们是不是真正达到了今天得学习目标呢?还要通过练习来检测、巩固、下面开始做检测题,比一比,看哪些同学表现的好?
(2)检测题。(12分钟)
1、形如的式子叫做二次根式。
自学指导:
认真看课本(P2-P3)练习上面的内容,注意:
1、完成思考中的填空,并看看他们的结果有什么特点?
2、理解二次根式的定义,注意被开方数的取值范围。
3、认真看P2中的例题,思考根据什么确定字母的取值范围。
7分钟后,比谁能创造性地做出与例题类似的习题。
(自学时,到底是边看边想,还是看完了再想,该圈点哪些关键词语,请大家创造性地运用最佳办法,怎么干好就怎么干。)
7分钟后,比谁能创造学生看书、思考。(约7分钟)
教师巡视,确保每个学生都集中注意力,认真看、想,最后2分钟提醒学生:如“探究”中的问题,确实不会的可以同桌讨论,也可以举手,让老师帮助解决,免得练习时做题不会。当然,会了的也就不必讨论了,不能浪费时间。
5、检测。(12分钟)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教案
上册
第21章
二次根式
课题
21.1.1二次根式(1)
主备:沈梅枝
副备:李君莲李美红
教学目标
1.理解并掌握二次根式的定义。
2.会运用二次根式的定义求字母的取值范围。
教学重点
掌握二次根式的定义
教学难点
运用二次根式的定义求字母的取值范围。
课时
一课时
教具准备
师生活动
修改
学
习
过
程
一、板书课题。
2、理解代数式的定义。
三、自学指导:
怎么才能达到今天的学习目标呢?主要靠大家认真自学、自己去探索、总结。
今天自学的内容和要求是(大屏幕)
自学指导:
认真看课本(P3下面到P5练习上内容)注意:
4、完成探究中的问题推导出二次根式的性质。
5、熟记二次根式的性质和代数式的定义。
6、注意例题的解题格式,特别注意例2中第二题的计算方法。
(3)师:同学们,请停止自学。对“探究”的问题都会了的请举手。
若都举手,则教师表扬。若有人不举手,则提问:哪道题不会?请会的同学帮助,能讲的举手。让学生说,若说不全面,请其他人补充,再不到位则由教师讲解。
师:同学们是不是真正达到了今天得学习目标呢?还要通过练习来检测、巩固、下面开始做检测题,比一比,看哪些同学表现的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