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义会址的历史意义
遵义会址历史意义

会址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老城子尹路96号。
原系国民党二十五军第二师师长柏辉章的私邸。
这幢砖木结构,中西合壁的两层楼房,建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初,是当时遵义城里首屈一指的宏伟建筑。
毛泽东手书的“遵义会议会址”六个大字雕刻在黑亮的巨匾上,高挂大门正中。
进入大门,穿过过厅,迎面而来的是一堵垣墙,垣门顶额外为“慰庐”二字,内为“慎笃”二字,都用彩片镶嵌。
垣门内是一个青石铺就的天井,天井北侧就是遵义会议会址的主楼。
主楼座北朝南,为中西合璧砖木结构建筑,一楼一底。
歇山式屋顶上开一个“老虎窗”,楼层四周的回廊在明间处截止,堂屋保留了我国古代建筑“彻上明造”的结构风格。
整幢楼房的檐下柱间有十个卷拱支撑,每根檐柱顶都饰有垩土堆塑的花卉。
底层也有走廊,东西两端各有一转角楼梯,外面还加有一道木栅栏,显得门禁森严,大家气派。
整幢楼房的门窗均涂饰赭色。
楼上为梭窗梭门,楼下为对开窗,镶嵌着彩色玻璃,窗外层加有板扇。
整个主楼面阔27.75米,进深16.95米,通高12米,建筑面积为620.18平方米。
1935年1月初,红军长征到达遵义后,这里是红军总司令部的驻地,著名的遵义会议(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就在楼上的一间小房内召开。
会议室呈长方形,面积27平方米,室内陈设基本上保留了当年开会时的原貌。
1988年8月1日,位于会址南侧的红军总司令部作战首次对外开放。
该旧址有房间七间,包括机要科、参谋人员、译电员及首长警卫员的工作室的工作室兼住室。
室内陈设保留原貌。
作战局旧址的复原陈列展出,是遵义会议纪念馆自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为恢复会址历史原貌所作所的一系列努力之一。
至此,遵义会议会址整个复原陈列工作便大体完成。
遵义会议是红军危急的时刻召开的,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解决中国革命战争的重大问题的重要会议。
会上批判了“左”倾路线,确立了毛泽东在全党全军的领导地位,使中国共产党重新走上了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轨道。
遵义会议会址观后感

遵义会议会址观后感一、遵义会议会址简介在遵义老城子尹路东侧,原为黔军25军第二师师长柏辉章的私人官邸,修建于30年代初。
整个建筑分主楼、跨院两个部分。
主楼为中西合璧,临街有八间铺面房,当年为房主经营酱菜及颜料纸张。
铺面居中有一小牌楼(会址大门临街),大门正中高悬巨匾,那是毛泽东于1964年11月题写的黑漆金匾,上有“遵义会议会址”六个大字,苍劲有力,金碧辉煌。
(此为毛泽东为全国革命纪念地题字的唯一一处)。
街面房连接主楼与跨院之间有一座青砖牌坊。
牌坊上方用碎蓝瓷镶嵌着“慰庐”二字。
牌坊的另一面有“慎笃”二字。
遵义会议会址主楼坐北朝南,一楼一底,为曲尺形,砖木结构,歇山式屋顶,上盖小青瓦。
楼房有抱厦一圈,楼顶有一老虎窗。
楼层有走廊上,可以凭眺四围苍翠挺拔的群山,指点昔日红军二占遵义时与敌军鏖战地红花岗,插旗山、玉屏山、凤凰山诸峰。
会址主楼上下的门窗,漆板栗色,所有窗牖均镶嵌彩色玻璃。
紧挨主楼的跨院纯为木结构四合院,仍漆板栗色。
会址是一座坐北朝南的二层楼房,为中西合璧的砖木结构建筑。
上盖小灰瓦,歇山式屋顶上开一“老虎窗”,有抱厦。
整个建筑分主楼、跨院两部分。
主楼楼屋四周有回廊,楼房的檐下柱间有十个券拱支撑,保留了我国古建筑“彻上明造”的结构风格。
楼上有梭门梭窗。
檐柱顶饰有垩土堆塑的花卉。
东西两端各有一转角楼梯,外面加有一道木栅栏。
门窗涂饰赭色,镶嵌彩色玻璃,窗外层加有板门。
楼内各房间设有壁橱。
整个主楼通西阔25.75米,通进深16.95米,通高12米占地面积528平方米。
房屋原是黔军二十五军第二师师长柏辉章的私人官邸,是遵义城三十年代最宏伟的建筑。
会址大门临街,门两侧原是八间铺面,是柏辉章家的商店。
进大门,穿过厅,迎面是一座巨大的砖彻牌坊,上有彩瓷碎片嵌字,前为“慰庐”,后为“慎笃”。
过牌坊是小天井,天井南侧有小门通往柏家的内四合院,北侧是主楼。
1935年1月上旬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长征到达遵义后,总司令部驻此。
参观遵义会址心得体会2000字

参观遵义会址心得体会2000字参观遵义会址心得体会参观遵义会址是一次十分难忘的经历,它不仅令我深刻了解了中国革命历史的发展,也让我体悟到了伟人们的智慧和坚强意志。
以下是我对这次参观的心得体会。
一、遵义会议的背景与意义遵义会址位于贵州省遵义市汇川区,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具有重大意义的地方。
1935年1月至2月,中共中央在这里召开了中国革命历史上的重要会议——遵义会议。
在这次会议上,毛泽东同志被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军事首脑,而朱德、周恩来等革命家则被承认为主要领导人。
遵义会议的成功举行为后来的红军长征奠定了基础,也为中国共产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二、遵义会址的建筑风格与布局遵义会址建筑群坐落在一个小山坡上,周边被茂密的树木环绕,显得十分庄严肃穆。
整个建筑群由多个建筑构成,包括主楼、纪念馆、烈士陵园等。
主楼是遵义会议的主要场所,它的外观保留了当时的原貌,给人一种回到历史现场的感觉。
纪念馆内陈列着大量珍贵的历史文物和照片,生动地展示了遵义会议的历史背景和重要意义。
烈士陵园是悼念在革命斗争中牺牲的革命烈士的场所,那里的纪念碑上刻有无数英勇烈士的名字,令人肃然起敬。
三、参观过程中的体验与感悟参观遵义会址的过程中,我深切感受到了伟人们的智慧和伟大意志。
他们面对种种困难和严峻的局势,毫不退缩地坚持并推进革命事业。
通过展览和解说员的介绍,我了解到当时中共中央领导层内部存在着一系列严重的分歧和争论,而遵义会议正是通过集体决策和辩论解决这些问题,确立了正确的方向,实现了革命事业的重要转折点。
这种集体决策和善于团结的作风让我深受启发。
此外,我还深感到保持清醒头脑的重要性。
在当时艰苦的革命环境下,毛泽东同志等领导者清醒地认识到了党内外情况的严峻性,制定出了一系列正确的战略策略。
这种清醒的认识和果断的行动,为红军长征的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
最后,遵义会址参观给我留下了深刻的思考。
我们身处和平年代,享受着来之不易的安定生活,但我们不能忘记革命先烈们在为我们争取幸福生活的过程中所做出的牺牲和奉献。
遵义会议会址景区介绍

遵义会议会址景区介绍
遵义会议会址景区位于贵州省遵义市,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具
有重要意义的红色旧址。
遵义会议于1935年1月在遵义召开,是中
国共产党历史上的重要转折点,也是中国革命历史上的重要事件之一。
这个景区包括了遵义会议会址、遵义会议纪念馆、遵义会议广
场等多个景点。
首先,遵义会议会址是遵义会议的举办地点,是一座仿古建筑,展示了遵义会议召开时的场景和氛围。
这里保存着许多历史文物和
图片,让游客能够深入了解遵义会议的历史背景和重要意义。
其次,遵义会议纪念馆是一个展示馆,内部陈列有大量关于遵
义会议的历史资料、图片和实物,通过多媒体展示和文物陈列,生
动地再现了遵义会议的历史场景,让游客能够更加直观地了解遵义
会议的重要性和影响。
此外,遵义会议广场是一个开阔的广场,广场上有着遵义会议
纪念碑和雕塑等纪念性建筑,是游客休闲观光的好去处,也是举办
纪念活动和庆祝活动的场所。
除了以上几个主要景点,遵义会议会址景区还有一些配套设施,如纪念品商店、餐饮服务等,能够为游客提供更好的游览体验。
总的来说,遵义会议会址景区作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重要红
色旧址,具有重要的历史纪念意义,也是一个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
基地。
游客可以通过参观这个景区,更加深入地了解中国革命历史,感受革命先辈的伟大精神,也能够体验到遵义会议的历史文化氛围。
遵义会址的红色故事

遵义会址的红色故事摘要:一、遵义会址简介二、遵义会议的历史背景三、遵义会议的重要性四、遵义会议的红色故事五、遵义会议精神的传承正文:一、遵义会址简介遵义会址位于中国贵州省遵义市红花岗区老城街道,是一座具有浓厚历史文化底蕴的建筑。
会址原为黔军25军师长柏辉章的私邸,始建于1934年。
会址占地面积4600平方米,建筑古朴典雅,砖木结构,分为三层。
1961年,遵义会址被国务院列为全国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二、遵义会议的历史背景1934年10月,中央红军开始长征。
在长征途中,红军遭受了敌人的围追堵截,损失惨重。
这时,中国共产党党内出现了以王明为代表的“左”倾机会主义错误,导致红军在战斗中屡屡失利。
为了挽救党和红军的危局,1935年1月15日至17日,中共中央在遵义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
三、遵义会议的重要性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具有转折意义的会议。
在这次会议上,纠正了王明“左”倾机会主义错误,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遵义会议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
会议明确了党的斗争方向,为后来的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奠定了基础。
四、遵义会议的红色故事在遵义会议上,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老一辈革命家展现出了坚定的信念和非凡的胆识。
会议期间,毛泽东坚决主张打击“左”倾机会主义,并提出“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著名论断。
经过激烈争论,与会者最终接受了毛泽东的正确意见,使党的事业转危为安。
五、遵义会议精神的传承遵义会议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重要体现。
新时代,我们要继续弘扬遵义会议精神,坚定信念,勇于担当,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遵义会址也成为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党风廉政建设教育和党风廉政警示教育基地,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砥砺前行。
总之,遵义会址的红色故事见证了中国共产党从挫折走向胜利的历程,为我们树立了信念坚定、艰苦奋斗的典范。
遵义会议会址的历史故事

遵义会议会址的历史故事
遵义会议会址位于贵州省遵义市,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地方。
在中国抗日战争和国内革命战争的关键时期,遵义会议对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和革命事业产生了深远影响。
遵义会议于1935年1月在遵义召开,当时中国共产党内部出现了严重的分歧和危机。
国民党军队对红军进行了残酷的围剿,红军在长征途中损失惨重,面临着生死存亡的危机。
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共产党领导人在遵义召开了一次重要的会议,讨论如何应对当前的困境和危机。
遵义会议的召开对中国共产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会议上,毛泽东提出了“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重要观点,强调了党的军事建设和党的领导地位。
同时,遵义会议也对党内的错误路线进行了纠正,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正确领导。
这些决定对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和革命事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遵义会议会址如今成为了中国革命历史的重要纪念地,吸引着许多人前来参观。
遵义会议会址的历史故事激励着我们,让我们铭记革命先烈的奋斗和牺牲,坚定我们的信念,继续前行。
遵义会议会址简介100字

遵义会议会址简介100字
摘要:
一、遵义会议背景
二、遵义会议会址简介
三、遵义会议的历史意义
正文:
【一、遵义会议背景】
遵义会议,是指1935年1月15日至17日在我国贵州省遵义市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
这次会议是在红军长征途中,为了解决党内路线斗争和军事指挥问题而召开的。
在此之前,红军经历了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被迫进行长征。
长征途中,党内关于军事路线和领导权的问题引起了激烈的争论。
遵义会议的主要任务是纠正党内“左”倾机会主义错误,确立毛泽东同志在党和红军的领导地位。
【二、遵义会议会址简介】
遵义会议会址位于贵州省遵义市红花岗区子尹路96号,原为黔军第二十五军第二师师长柏辉章的私人官邸。
这座建筑始建于20世纪初,具有典型的中西合璧的建筑风格。
遵义会议会址占地面积约2500平方米,包括主楼和两侧的厢房。
1982年,遵义会议会址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成为对广大人民群众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场所。
【三、遵义会议的历史意义】
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这次会议确立了以
毛泽东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路线在党和红军中的领导地位,挽救了党、红军和革命。
遵义会议之后,红军在毛泽东的正确领导下,逐步发展壮大,最终取得了抗日战争胜利和全国解放。
遵义会议会址的赞美

遵义会议会址的赞美
遵义会议会址是中国革命历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地方,它见证了中国共产党在艰难困苦的环境下进行自我批评和改革的重要历史事件。
首先,我们可以从历史意义的角度来赞美这个地方。
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转折点,会议上毛泽东提出了“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著名论断,这对中国革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因此遵义会议会址作为这一历史事件的见证地,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性。
其次,我们可以从文化遗产的角度来赞美遵义会议会址。
作为中国革命历史上的重要地标,遵义会议会址承载了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之一。
它见证了中国共产党在危机时刻的自我反思和调整,展现了中国革命精神和智慧,对于弘扬和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此外,我们还可以从旅游资源的角度来赞美遵义会议会址。
作为具有重要历史价值的地方,遵义会议会址吸引了大量国内外游客前来参观,成为了一处重要的红色旅游景点。
遵义会议会址的保护和开发,不仅为地方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也为人们了解和认识中国革命历史提供了重要的场所和资源。
综上所述,遵义会议会址作为中国革命历史上的重要地标,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文化遗产价值和旅游资源价值,值得我们从多个角度全面赞美和关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遵义会议的历史意义
举世闻名的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这次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同志在党和红军中的领导地位,结束了王明“左”倾教条主义在党内的统治,从而使党领导的民主革命和革命战争转危为安,转败为胜,大大加快了我国革命胜利发展的进程。
遵义会议是我们党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解决中国革命问题的重要会议,自党的成立至大革命失败,到遵义会议以前,党还处在幼年时期,党还不善于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很好地结合起来,对中国革命的规律还缺乏深刻的认识,因而对中国革命中的重大问题,往往照搬外国的经验。
又因我们党是共产国际的一个支部,因而在决定中国革命斗争的重大问题时,往往是听从共产国际和共产国际驻中国代表的意见。
从党成立到遵义会议前的十四年中,党召开的历次重要会议都有共产国际的指示或共产国际代表的参加。
共产国际对世界革命运动和中国革命斗争起过推动、帮助的作用,有些指示也是正确的;但由于共产国际对各国的实际情况缺乏具体的深入的了解,因而有些指示是不正确的;而在斯大林领导共产国际期间,存在着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把共产国际指示和苏联经验神圣化的错误倾向,因而它给中国革命斗争带来了不良影响和重大损失。
遵义会议不仅没受共产国际指示的干预,而且对共产国际的军事顾问李德的瞎指挥进行了严肃的批判。
这和以往党的历次重要会议是不相同的。
从会议内容本身也可以清楚地看到这个历史特点。
在军事上,遵义会议彻底否定了博古、李德的“左”倾教条主义的军事路线,充分肯定了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军事路线,对党内两条军事路线的一场大争论作出了正确的结论。
会议在批判李德等的军事教条主义的同时,反复强调领导中国红军战争,应根据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战争实践相结合的原则,根据中国革命斗争的实际情况,来规定和制定红军的组织形式、战略方针和战争形式等。
在整个会议召开的过程中,在关于红军战略方针等问题的激烈争论中,毛泽东等同志密切结合中国社会的实际情况和中国红军战争的特点,实事求是地有理论、有分析地总结了第五次反“围剿”战争失败的经验教训,严肃地批评了共产国际军事顾问李德的错误;这种不迷信外国,不迷信教条,不迷信共产国际,不迷信军事权威,这种敢于向教条主义、
向权威进行坚决斗争的革命的、批判的战斗精神,充分体现了我们党和毛泽东等同志独立自主地解决中国革命问题的勇气和魄力,反映了我们党和毛泽东等同志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解决中国革命问题的实际能力和水平。
遵义会议在没有共产国际的干预下,独立自主地从组织上进行了改组,增选了毛泽东同志为中央政治局常委,取消博古、李德的最高军事指挥权,决定仍由最高军事首长朱德、周恩来为军事指挥者。
会后不久,常委进行分工,由张闻天同志代替博古同志负总责,毛泽东、周恩来同志负责军事。
在行军途中,又组成了由毛泽东、周恩来、王稼祥同志参加的三人指挥小组。
从此,毛泽东同志便成为红军和党中央的主要领导人。
这是我们党的英明选择,是党在这一时期的重大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