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义会议的内容和意义
遵义会议的内容和历史意义简答题

遵义会议的内容和历史意义简答题遵义会议是中共中央历史上具有重要的里程碑意义的会议之一。
为了更好地阐明这一会议的内容和历史意义,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一、遵义会议的背景1934年1月,红军长征进入贵州,当时中共中央的领导人员坐落在遵义。
在此期间,出现了严重的领导危机,军队指挥系统出现重大问题。
因此,中共中央认为需要开会进行大规模的整风运动,这就是遵义会议的背景。
二、遵义会议的内容1. 军委扩大会议:在这一阶段,主要讨论了扩大军委规模、调整领导班子和人员的问题,以及制定后继作战计划的问题。
毛泽东首次提出了“打游击、打基本建设”的战略思路,对中央领导集体提出了批评。
2. 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这一阶段主要讨论了批判王明“左”倾路线的问题,毛泽东提出了“敌情优势、我们处于劣势”的正确分析思路,同时谴责了王明的方法论错误。
此外,还推选了毛泽东为中央红军总政治委员。
3. 中央领导机关扩大会议:这一阶段主要讨论了中央领导机关的布置和人员调整问题。
通过这一阶段的讨论和反思,中共中央领导班子进行了较大的调整,保证了党和红军的发展。
三、遵义会议的历史意义1.矫正错误思潮,推动正确路线。
遵义会议批判了王明等人的“左”倾错误路线,并确立了毛泽东治军思想的基础。
这对于中国共产党的全局而言具有重大的意义,使得党的军事斗争进一步保持了正确的方向。
2.确立了毛泽东的领导地位。
在遵义会议中,毛泽东凭借自身的实力和个人魅力,成功地取得了中共中央领导集体的认可和信任。
这为后来的党和军队提供了坚定的领导基础。
3.促进了中国革命的胜利发展。
通过遵义会议的整风运动和领导班子的调整,中共中央的思路更加独立、完整和统一,极大地促进了中国革命的胜利发展。
总之,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非常重要的一次会议,它不仅在当时对于整个抗日战争具有重要的影响,而且对于中国共产党领导整个中国的革命事业具有重要的意义。
只有深刻领会遵义会议的内容和历史意义,才能更好地推进中国共产党事业的发展。
遵义会议的内容和意义

遵义会议的内容和意义遵义会议,是指1935年1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在贵州遵义召开的独立自主地解决中国革命问题的一次极其重要的扩大会议。
会议主要内容是为了纠正博古、王明、李德等人“左”倾领导在军事指挥上的错误。
主要历史意义是这次会议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解决自己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方面问题的会议。
这次会议在极端危急的历史关头,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在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历史上是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会议背景:中央红军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和长征初期红军力量遭受的严重损失,引起广大干部和战士对王明军事路线的怀疑和不满,纷纷要求改换错误的领导。
为总结第五次反“围剿”的西征军事指挥上的经验教训,根据黎平政治局会议的决定,在毛泽东、张闻天、王稼祥等领导同志的努力促成下,1935年1月15日至17日,在遵义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
会议内容:A.通过遵义会议决议会议着重总结了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的经验教训,会后起草了《中央关于反对敌人五次“围剿”的总结的决议》(简称遵义会议决议),决议明确指出博古、李德以单纯防御路线代替了决战防御,以阵地战、堡垒战代替运动战,是第五次“围剿”不能粉碎的主要原因,决议充分肯定毛泽东等在领导红军长期作战中形成的战略战术基本原则。
B.制定红军的任务和战略方针会议决定红军渡过长江在成都之西南或西北地区建立根据地,会后又根据敌情变化,决定中央红军在川滇黔三省广大地区创造新根据地。
C.改组中央领导机构增选毛泽东为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决定取消“三人团”,仍由中革军委主要负责人朱德、周恩来指挥军事,周恩来为下最后决心的负责者。
随后,进一步调整了中央领导机构。
会议意义:(1)遵义会议结束了王明“左”倾冒险主义在中共中央的统治,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新的中央的正确领导,这次会议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解决自己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的会议。
简述遵义会议的主要内容及历史意义

简述遵义会议的主要内容及历史意义
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一次会议,于1935年在贵州省遵义市召开。
这次会议的主要内容和历史意义如下:
主要内容:
确定了毛泽东在党和军队中的领导地位:在会议上,毛泽东被确认为中国共产党中央的核心领导人,并获得了红军总司令的职务。
这次会议标志着毛泽东在党内的地位和影响力的提升。
总结了红军长征的经验教训:会议对红军长征过程中遇到的失败和困难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和总结,指出了军事指挥和政治工作上的错误,并提出了加强党的领导和改进工作方法的重要性。
修正了王明的左倾错误:会议批评了王明等人在军事战略和政治路线上的错误,提出了正确的军事和政治方针,强调了党的独立自主性和对群众工作的重视。
历史意义:
确立了毛泽东的领导地位:遵义会议使毛泽东在党内的地位和影响力得到提升,为他在中国共产党中央的领导地位奠定了基础。
纠正了党内的错误倾向:会议对党内存在的左倾错误进行了批评和纠正,指出了军事指导和政治路线上的问题,并提出了正确的方针和政策。
为新的斗争形势做准备:遵义会议使党在困境中找到了出路,并为日后的抗日战争和革命斗争提供了正确的指导思想和战略方针。
标志着党的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遵义会议作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重要转折点,为后来的党的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奠定了基础,确立了党的正确路线。
遵义会议的主要内容和历史意义

遵义会议的主要内容和历史意义
目前,在中国,1935年12月18日召开的遵义会议仍被誉为“解放军历史上最伟大的会议”。
这次重要的会议实际上是中国共产党发动中国人民解放军抗日战争的重要一步,其主要内容和历史意义值得深入研究。
一、遵义会议的主要内容
首先,在遵义会议上,中国共产党明确提出了“抗日联合战线”的概念。
这表明,除中国共产党外,还应建立国民党军事组织与抗日军的联合。
其次,遵义会议宣布在中国开展“正常军事演习”,即在中国开展反抗日本侵略的军事行动,这一决定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宣布中国正式进入抗日战争。
此外,在遵义会议上,中国共产党宣布建立中国工农红军,并建立发动抗日的新的的政治机构抗日民主联合政府,他们负责协调和统一抗日战线,以实现共同反抗日本侵略者的目标。
最后,遵义会议制定了共产党联络机构,为实施全国抗日联合战线提供了有效的政治宣传支持。
二、遵义会议的历史意义
首先,遵义会议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发动抗日战争的决定性一步。
它以明确的决策,指明了中国抗日民族解放战争的策略方向。
此外,遵义会议也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建立的重要的历史时刻,联合了全国各地的人民,共同抗击外敌,推进了中国人民的解放运动。
这也表明,遵义会议的召开是拯救中国的历史时刻,其历史意义超乎于单纯的战
役功绩。
总而言之,1935年12月18日召开的遵义会议,是中国解放军历史上最伟大的会议。
这次会议召唤中国联合抗日,明确了反抗日本侵略的决心,使中国人民精神上真正解放,为中华民族从入侵而重生带来了一股新的活力,这是中国抗日战争中最重要的时刻之一。
遵义会议意义和启示

遵义会议的意义和启示1. 引言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具有重大意义的一次会议。
它于1935年1月在贵州省遵义市召开,会议期间对党的路线进行了重新规划和调整。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探讨遵义会议的意义和启示。
2. 意义2.1 纠正“左”倾错误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纠正“左”倾错误的重要转折点。
在长征途中,原中央红军因受到敌人的严重打击,处于危急状态。
毛泽东在会上指出了王明等人“左”倾冒险主义的错误,强调了党内应该坚持正确的政治路线,并通过重新评估战略、战术等问题,使得党能够继续前进。
2.2 推动军事理论和组织发展在遵义会议上,毛泽东提出了以武装斗争为中心、统一战线为基础的新路线,这一路线成为中国革命胜利的关键因素之一。
此外,会议还对红军进行了改组和整顿,提高了红军的战斗力和组织纪律,为日后的抗日战争奠定了基础。
2.3 巩固党的领导地位遵义会议使毛泽东在党内获得了更大的权威和影响力。
会议上,毛泽东被选为中共中央政治局主席,确立了他在党内的领导地位。
这对于党的统一和稳定非常重要,也为后来的中国革命进程提供了坚实的领导核心。
3. 启示3.1 坚持正确的政治路线遵义会议告诉我们,党内必须坚持正确的政治路线。
只有通过不断总结经验教训、审时度势,并及时调整战略和战术,才能使党始终保持旺盛生命力。
3.2 推动理论创新和实践探索遵义会议促进了军事理论和组织发展方面的创新。
这一启示告诉我们,在革命进程中积极探索新理论、新方法,并将其与实践相结合,以适应时代变化和解决问题。
3.3 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遵义会议巩固了党的领导地位,强调了党内集中统一的重要性。
这一启示告诉我们,党内必须保持团结和统一,坚决维护党的核心、集体决策和纪律,以确保党能够有效地推动革命事业。
4. 结论遵义会议对中国共产党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
它纠正了“左”倾错误,推动了军事理论和组织发展,巩固了党的领导地位。
同时,从遵义会议中我们也得到了重要启示:坚持正确的政治路线、推动理论创新和实践探索,并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
高考历史遵义会议知识点

高考历史遵义会议知识点遵义会议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政治事件,它不仅在当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且在中国共产党的发展中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在高考历史中,遵义会议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下面我将从不同的角度介绍遵义会议以及它的历史意义。
一、遵义会议的背景遵义会议发生在1935年,那时正是红军长征的关键时刻。
长征是中国共产党为了摆脱国民党的围剿而采取的战略撤退行动,从江西的瑞金一直到陕北的延安。
然而,在长征过程中,红军面临着许多困难和挑战。
在这种困境下,中共中央决定召开遵义会议,以解决红军内部在军事指挥、政治路线等方面的问题。
二、遵义会议的内容遵义会议是以红军前敌总指挥朱德、周恩来、彭德怀等为核心人物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
会议对红军的各级领导干部进行了总结、批评和教育,以确保红军在长征中能够坚定信念、始终如一地执行正确的军事和政治路线。
在会议上,主要讨论了线路问题、指挥权问题以及相关的组织问题。
三、遵义会议的历史意义遵义会议不仅在红军的长征过程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而且对中国共产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会议上对于错误路线的批判使得红军得以保持团结和纪律,为后来在陕北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其次,遵义会议也培养和锻炼了中共中央的领导集体,为党的组织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最重要的是,遵义会议标志着毛泽东在党内的地位得到提升,奠定了他在中国革命中的主导地位。
遵义会议的意义不仅体现在历史上,也对今天的中国有很重要的启示。
遵义会议告诉我们,团结和纪律是成功的关键,只有在困难面前保持团结,坚持正确的路线,才能最终取得胜利。
无论是在革命时期,还是在现代社会中,这一点都具有普遍的意义。
总之,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重要的一个节点。
通过遵义会议,红军成功地解决了内部的问题,增强了团结和纪律,为中国共产党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遵义会议的历史意义也告诉我们,在困难的时刻坚持正确的路线,保持团结和纪律是战胜困难的关键。
通过学习遵义会议,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历程,也能够从中汲取宝贵的历史经验,为我们今天的奋斗提供启示。
遵义会议的主要内容和意义

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一次会议,于1935年1月在贵州省遵义市召开。
这次会议对于中国革命的发展和中国共产党的发展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
以下是遵义会议的主要内容和意义。
主要内容:●评估错误:遵义会议的核心任务是评估中国红军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及其原因。
会议对当时的中共中央领导层进行了严肃的批评,特别是毛泽东受到了严厉的指责。
●确定战略方向:在评估失败的基础上,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并决定红军主力改编为红军第一方面军,实施战略转移,开展长征。
●纠正军事错误:会议上对红军的军事战略进行了重新评估和调整,制定了新的战略和战术方针,包括重视游击战、突围和转移,避免正面战斗,以及建立军事民主制度等。
●整顿组织体系:遵义会议对中共中央的组织体系进行了整顿和调整,以确保党的领导机构的统一和健康发展。
会议决定了党的中央政治局的组成和领导班子的调整。
意义:●确立了毛泽东的领导地位: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和红军中的领导地位。
这对于中国革命的发展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使毛泽东得以在长征和抗日战争中发挥重要的领导作用。
●纠正了错误的军事战略:遵义会议纠正了中国红军在第五次反围剿中犯下的一系列军事战略错误,重新制定了正确的战略和战术方针。
这对于红军的生存和发展至关重要,并为后来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巩固了党的组织体系:遵义会议对中共中央的组织体系进行了整顿和调整,加强了党的组织纪律,使党能够更加统一和有力地领导革命斗争。
这对于党的长远发展和巩固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开创了中国共产党的新时期:遵义会议标志着中国共产党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通过评估错误和进行调整,党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了中国革命的实际情况和任务,为后来的长征和抗日战争奠定了基础。
同时,会议也标志着党内的思想斗争和整风运动的开展,为党的思想理论建设和内部团结提供了契机。
总体而言,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次会议。
遵义会议的主要内容和重要意义

遵义会议的主要内容和重要意义一、遵义会议的主要内容1. 国内国际形势的分析:遵义会议在国内国际形势的分析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会议就国共内战、抗日战争形势进行了详尽分析,确立了以抗日战争为主要任务的战略方针。
2. 党内路线斗争的转折点: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次重要的路线斗争转折点。
会议批判了张国焘“左”倾冒险主义错误,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正确领导。
3. 毛泽东思想的初步形成:遵义会议是毛泽东思想形成的重要标志。
会议期间,毛泽东提出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具体应用问题”一文,进一步深化了他的理论思考,为后来的中国革命指明了方向。
4. 组织改革与军事战略部署:在遵义会议上,针对军事问题和组织体系进行了重要讨论和决策。
会议决定解散红四方面军,并成立了中共中央军委,重新部署红军战略。
二、遵义会议的重要意义1. 挽救了中国共产党和红军: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和红军历史上的重要转折点。
会议扭转了党内错误路线的影响,确立了正确的领导核心,挽救了中国共产党的生死存亡,并为后来的长征奠定了基础。
2. 推动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遵义会议明确了抗日战争是当前的主要任务,提出了武装抗日、政治抗日、外交抗日的方针。
这为后来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3. 促进了毛泽东思想的发展:遵义会议是毛泽东思想逐步形成的重要里程碑。
会议上,毛泽东提出了一系列关于军事、农村革命等重要理论,为后来的中国革命和建设提供了思想理论的指导。
4. 奠定了中共中央军委的领导地位:遵义会议决定成立中共中央军委,重新部署红军战略,确立了中央军委的领导地位。
这对于统一指挥和组织红军、保证红军战略行动的协调具有重要意义。
5. 启示了党内民主和批评与自我批评的重要性:遵义会议的经验教训启示了党内民主和批评与自我批评的重要性。
会议期间,党内错误路线被纠正,这一经验为以后党内政治生活的健康发展提供了宝贵经验。
三、总结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具有重大意义的一次会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遵义会议的内容和意义
内容
遵义会议是指1935年1月15日至1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贵州遵义
召开的独立自主地解决中国革命问题的一次极其重要的扩大会议。
这次会议是在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和长征初期严重受挫的情况下,为了纠正王明“左”倾领导在军事指挥上的错误,挽救红军和中国革命的危机而召开的。
遵义会议集中全力解决了当时具有决定意义的军事和组织问题,肯定的毛泽东的军事战略主张,确立了毛泽东在党和红军中的领导地位。
会议在与共产国际中断联系的情况下,独立自主地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是党的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开始确立,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政治上走向成熟。
这是党生死攸关的历史转折点,中国革命从此打开了新局面。
1934年1月中共六届五中全会以后,在党和根据地的各项工作中,王明“左”倾冒险主义得到更加变本加厉的推行。
在这种错误领导下,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了,迫使红军放弃革命根据地,开始长征。
长征初期,“左”倾教条主义者从进攻中的冒险主义变成退却中的逃跑主义,并且把战略转移变成搬家式的行动,使部队的行军速度非常缓慢,致使敌人有充分的时间调集兵力,对红军实行围追堵截,红军在突围过程中损失惨重。
为了摆脱尾追和堵击的敌军,毛泽东建议中央红军放弃去湘西同红二、六军团会合的企图,改向敌军力量薄弱的贵州挺进。
1935年1月7日,红军攻克黔北重镇遵义。
1935年1月15日至17日,中共中央在遵义召开了政治局扩大会议。
参加会议的中央政治局委员有毛泽东、张闻天(洛甫)、周恩来、陈云、朱德、秦邦宪(博古),政治局候补委员有王稼祥、刘少奇、凯丰(何克全)、邓发;扩大参加者有红军总部和各军团负责人李富春、刘伯承、林彪、聂荣臻、彭德怀、杨尚昆、李卓然;出席会议的还有《红星报》主编邓小平(会议中被选为党中央秘书长)、共产国际驻中国的军事顾问李德及其翻译伍修权。
会
议的主要议题是总结第五次反“围剿”的经验教训。
首先,由博古作关于第五次反“围剿”的总结报告,他在报告中极力为“左”倾冒险主义错误辩护。
接着,周恩来来作了副报告,主要分析了第五次反“围剿”和长征中战略战术及军事指挥上的错误,并作了自我批评,主动承担了责任。
毛泽东在会上作了重要发言,着重批判了第五次反“围剿”和长征以来博古、李德在军事指挥上的错误,以及博古在总结报告中为第五次反“围剿”失败辩护的错误观点。
张闻天、王稼祥、朱德、刘少奇等多数同志在会上发言,支持毛泽东的正确意见。
会议经过激烈的争论,在统一思想的基础上,委托张闻天起草了《中共中央关于反对敌人五次“围剿”的总结决议》,并由常委审查通过。
决议肯定了毛泽东关于红军作战的基本原则,否定了博古关于第五次反“围剿”的总结报告,提出了党的中心任务是战胜川、滇、黔的敌军,在那里建立新的革命根据地。
会议决定改组中央领导机构,增选毛泽东为政治局常委,取消博古、李德的最高军事指挥权,仍由中央军委主要负责人周恩来、朱德指挥军事。
会后,常委进行分工:由张闻天代替博古负总责,毛泽东、周恩来负责军事。
在行军途中,又成立了由毛泽东、周恩来、王稼祥组成的三人
军事指挥小组,负责长征中的军事指挥工作。
至此,遵义会议以后的中央组织整顿工作大体完成。
意义
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一次重要会议。
它结束了王明“左”倾冒险主义在党中央的统治,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新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和毛泽东在红军和党中央的领导地位。
在党生死攸关的危急关头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使红军在极端危险的境地得以保存下来,胜利地完成长征,开创了抗日战争的新局面。
它证明中国共产党完全具有独立自主解决自己内部复杂问题的能力,是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的标志。
中央红军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和长征初期红军力量遭受的严重损失,引起了广大干部和战士对王明军事路线的怀疑和不满,纷纷要求改换错误的领导。
同时,在长征途中毛泽东对执行王明军事路线的一些领导同志做了耐心细致的工作,使他们很快觉悟过来。
在这种情况下,为了总结第五次反“围剿”的西征军事指挥上的经验教训,根据黎平政治局会议的决定,在毛泽东、张闻天、王稼祥等领导同志的努力促成下,红军占领遵义后,1935年1月15日至17日,在遵义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