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题目)语言方面及答案
部编版小学语文诗歌鉴赏训练经典题目(及答案)50
部编版小学语文诗歌鉴赏训练经典题目(及答案)50一、小学语文诗歌鉴赏专项训练1.阅读诗歌,回答问题旅宿杜牧旅馆无良伴,凝情自悄然。
寒灯思旧事,断雁①警愁眠。
远梦归侵晓②,家书到隔年。
沧江好烟月,门系钓鱼船。
【注释】①断雁:失群的雁,这里是失群孤雁的叫声。
②侵晓:破晓(1)诗中________、________等物象表明这是一首羁旅诗。
(2)本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你是如何看出来的?请结合诗句简析。
【答案】(1)断雁;家书、或者旅馆(2)抒发作者羁旅的孤寂心情和对家乡的深切思念。
诗人羁旅他乡,没有亲人作伴,只能面对着“寒灯”,听着“断雁”的鸣叫声,内心很是忧伤,旅途的孤寂之情跃然纸上。
诗人更是在半睡半醒、迷迷糊糊中见到了家乡美丽的风光,以乐景写哀情,表达他对故乡的思念。
【解析】【分析】(1)诗中的具体物象有很多,如“旅馆”,“寒灯”,“断雁”,“家书”等。
(2)这是羁旅怀乡之作。
离家久远,目睹旅馆门外的渔船即加以艳羡。
幽恨乡愁、委实凄绝。
颈联“远梦归侵晓,家书到隔年”意思曲折多层,实乃千锤百炼的警句。
首联与颔联极言乡关遥远,幽愁满怀。
梦见自己回到家中,因路途遥远,梦醒时分天已大明,家书须隔年才能寄到旅馆,可见离家之远,表达出对家乡深沉的思念。
颈联与尾联看似跳出了乡愁,艳羡门外沧江鱼船的清闲自在,其实是借他乡之物,更曲折地表达出诗人思乡之情。
全诗层层推进,写景抒情都有独到之处。
【点评】此题考查诗歌赏析。
(1)物象即是客观事物,不依赖于人的存在而存在,它有形状、颜色,有声音、味道,是具体可感的。
通读全诗,具体物象较多。
(2)此题考查诗歌表情达意。
做此类题,可以抓住重点诗句或词语进行分析。
2.阅读下面古诗,完成小题。
宿牛群头①(元)胡助荞麦花开草木枯,沙头雨过拙②蘑菇。
牧童拾得满筐子,卖与行人③供晚厨。
【注】①牛群头:地名。
②拙:同“茁”。
③行人:行旅之人,指作者自己。
本诗和《天净沙·秋思》都写到了干枯的树木,所表达的情感有何不同?请结合两首诗歌的内容简要回答。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试题(附答案)(参考)_1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试题(附答案)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试题(附答案)一、高中诗歌鉴赏试题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小题。
石鼻城①苏轼平常战国今无在,陌上征夫自别闲。
北客初来试新险,蜀人从此送残山。
独穿暗月朦胧里,愁渡奔河苍茫间。
渐入西南风景变,道边修竹水潺潺。
【注】①石鼻城即宝鸡东北30里的武城镇,相传是诸葛亮所筑,曾是蜀、魏的战场。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别正确的一项是()A. 首联写曾经是古战场的石鼻城,现在一派太平的景象,路上行人各自奔忙。
B. 颔联写南来北往的人到此的感觉,用“新险”“残山”突出石鼻城地势险峻。
C. 颈联写“暗月朦胧”“奔河苍茫”,形象地表现了“独穿”“愁渡”的黯然迷蒙。
D. 尾联写向西南行进,风景逐渐优美,路旁是修长的翠竹,耳畔是潺潺的流水。
(2)宋诗富含理趣,常在具体的形象中蕴藏抽象的哲理。
谈谈你从这首诗中读出了哪些理趣。
【答案】(1)B(2)①首联借石鼻城古今变迁,表达对变与别变的考虑;②颔联借南北旅人来到石鼻城感觉差异,表明角度别同导致体验别同;③末两联借石鼻城两侧景色和旅人感觉的变化,形象地表达逆境会转为顺境的信念。
【解析】【分析】⑴本题中,颔联的意思“石鼻寨对北方人来讲,是刚涉秦岭的险要之处,可对经剑阁栈道而来的蜀人来讲,只只是是小丘陵”,因此“新险”“残山”是别同行进方向的人的感觉。
故选B。
⑵本题中,“从这首诗中读出了哪些理趣”,事实上是对诗人情感的把握,要多方位把握,这首诗的意思:如今祖国统一了,但南来北往的旅客们还是闲别住,石鼻寨对北方人来讲,是刚涉秦岭的险要之处,可对经剑阁栈道而来的蜀人来讲,只只是是小丘陵。
在月色朦胧中渡过奔腾的渭河,渐向西南,风景渐变,修竹萧萧,流水潺潺。
由此可概括为答案为:①首联借石鼻城古今变迁,表达对变与别变的考虑;②颔联借南北旅人来到石鼻城感觉差异,表明角度别同导致体验别同;③末两联借石鼻城两侧景色和旅人感觉的变化,形象地表达逆境会转为顺境的信念。
新高考语文诗歌鉴赏题含答案解析
新高考语文诗歌鉴赏题含答案解析一、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送孔巢父①赴河南军皇甫冉江城相送阻烟波,况复新秋一雁过。
闻道全师征北虏,更言诸将会南河。
边心杳杳乡人绝,塞草青青战马多。
共许陈琳②工奏记,知君名宦未蹉跎。
【注】①孔巢父,少时苦学,后辞官归隐,与李白、裴准等隐居徂徕山,号“竹溪六逸”。
②陈琳,归附曹操后,管记室,军国书檄多为陈琳所作。
(1)首联描绘了一幅怎么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简要赏析颈联的表达效果。
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各题。
六幺令·天中节①苏轼虎符缠臂,佳节又端午。
门前艾蒲青翠,天淡纸鸢舞。
粽叶香飘十里,对酒携樽俎。
龙舟争渡,助威呐喊,凭吊祭江诵君赋。
感叹怀王昏聩,悲戚秦吞楚。
异客垂涕淫淫,鬓白知几许?朝夕新亭对泣②,泪竭陵阳③处。
汨罗江渚,湘累已逝,惟有万千断肠句。
【注】①天中节即端午节。
②新亭对泣,语出《世说新语·言语》:“过江诸人,每至美同,辄相邀新亭,藉卉饮宴。
周侯中坐而叹日:‘风景不殊,正自有山河之异。
’皆相视流泪。
”③陵阳,屈原第二次被流放,最后到了陵阳。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词的上片通过描写“虎符缠臂”“门插艾蒲”“放飞纸鸢”“饮酒食粽”“龙舟竞渡”“诵赋祭吊”几个场面写出端午节的盛况。
B.词中运用“新亭对泣”的典故准确贴切,是因为屈原当时流放在外、痛心国难的心情与晋时渡江避难的中原人士非常相似。
C.本词咏今叹古,“借古而启今”。
上片极力描摹端午诸种盛况,下片感怀屈原人生经历。
本词的写作重点在上片。
D.词中有景,景中寓境。
上片一幅幅生动的民俗风景画扑面而来,景境如画;下片一幕幕沧桑的历史再现眼前,一唱三叹。
(2)一般认为,词中的“异客”是指屈原,你是否同意这种解读?请结合诗句说明你的理由。
3.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各题。
除夜二首(其一)①陈与义城中爆竹已残更,朔吹翻江意未平。
多事鬓毛随节换,尽情灯火向人明。
八年级语文上学期诗歌鉴赏试题附答案
八年级语文上学期诗歌鉴赏试题附答案一、八年级上册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古诗,完成下列小题。
山花(唐)钱起山花照坞复烧溪,树树枝枝尽可迷。
野客未来枝畔立,流莺已向树边啼。
从容只是愁风起,眷恋常须向日西。
别有妖妍胜桃李,攀来折去亦成蹊。
(1)一,二两句写出“山花”怎样的特点?(2)“借花喻人”是这首诗一大特色,请就此作赏析。
2.阅读诗歌,回答问题《杂诗》唐·无名氏近寒食雨草萋萋,著①麦苗风柳映堤。
等是②有家归未得,杜鹃③休向耳边啼。
【注解】①著:吹入。
②等是:等于。
③杜鹃:鸟名,即子规。
(1)诗中的________一词可以看出诗人写诗的时节。
(2)请结合具体诗句说一说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么样的思想情感。
3.阅读下面古诗,完成小题。
江上(宋)王安石江北秋阴一半开,晚云含雨却低徊。
青山缭绕疑无路,忽见千帆隐映来。
(1)第二句中“低徊”一词很富表现力,请简要赏析。
(2)这首诗中的三,四两句于寻常的景物描写中蕴含着深刻的哲理,请做简要分析。
4.古诗文阅读春兴唐武元衡杨柳阴阴细雨晴,残花落尽见流莺。
春风一夜吹乡梦,又逐春风到洛城。
春郊唐钱起水绕冰渠渐有声,气融烟坞晚来明。
东风好作阳和使,逢草逢花报发生。
(1)这两首诗都是写春天,但春的阶段有所不同。
第一首诗的阶段是,第二首诗的阶段是。
(2)借物抒怀是诗歌中常用的手法,请结合两首诗中的“风”这个物象,简要分析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5.阅读下面的诗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秋夜独坐[唐]王维独坐悲双鬓,空堂欲二更。
雨中山果落,灯下草虫鸣。
夜深[宋]周弼虚堂人静不闻更,独坐书房对夜灯。
门外不知春雪霁,半峰残月一溪冰。
(1)两诗均写了夜景,但季节不同,王维的诗的是1 ,周弼的诗的是2 。
(2)两诗均描绘了诗人独坐,但诗人的心境是不同的:王诗写的是1 的心境。
周诗写的是2 的心境。
6.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小题。
钱塘湖春行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古代诗歌语言鉴赏练习题(含答案)
古代诗歌语言鉴赏练习题(含答案)古代诗歌鉴赏教案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一、故事激趣:传说中,XXX有个聪明的妹妹XXX,其诗才在XXX之上。
一次妹妹出题考哥哥,要大哥在“轻风细柳”和“淡月梅花”之中各加一字,作为诗眼。
XXX不假思索,张口就来:前句加“摇”,后句加“映”,即成为“轻风摇细柳,淡月映梅花。
”不料XXX不屑,讥之曰下品”。
XXX认真地思索后,再来两句:“轻风舞细柳,淡月隐梅花。
”小妹微笑道:“虽好,但仍不属上品。
”XXX哑然。
XXX不慌不忙,念出答案:“轻风扶细柳,淡月失梅花。
”XXX吟诵玩味之后,不禁叫绝。
我们也不妨吟玩一下其中的味道:“轻风”徐徐,若有若无,“细柳”动态不显,唯有“扶”字才恰到好处地形象地描绘出轻风徐来,柳枝拂然的柔态,与“轻”、“细”相宜,和谐自然。
扶”字又把风人格化了,给人以一种柔美之感。
XXX的“摇”、“舞”当与“狂风”相配才妥当。
下句中添“映”全无朦胧之美,“隐”也欠贴切。
既然恬静的月亮已经辉满大地,梅花自然就没有白天那么显眼。
在月光照映下,也就黯然失色了。
这样,一个“失”字,就勾画了月色和梅花相互交融的情形。
一着此字,满句生辉。
在中国古代诗歌中,这种手段叫炼字。
炼字是古代诗人提升诗歌品味的重要手段。
今天我们就来品味一下“炼字”给诗歌带来的妙处。
二、试题研析1、阅读诗歌回答问题:早梅唐齐己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
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
风递幽香出,禽窥素艳来。
明年如应律,先发映春台。
你觉得颔联中哪个字用得最好,为什么?诗歌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头脑感情?答:“一”字用得最好。
梅花开于百花之先,已见其“早”;而“一枝”又先于众梅,就更显示出此梅不同平常,就更加凸起了题中“早”字。
诗人涵蓄地表达了他不甘寂寞孤独,希望能在明年应时而发,在XXX台上独占鳌头的头脑感情。
2、炼字佳句赏析:XXX驾雨前初见花间蕊,雨后全无叶底花。
XXX飞来过墙去,却疑春色在邻家。
题目:XXX改“飞来”为“纷纷”,为什么好?答:因为只有蜂忙蝶乱的侧写妙笔才能令人真实地感受出晚春雨后特有的美景。
高考语文_二轮高频题型强化训练第26题:诗歌鉴赏之语言类(新高考版)(解析版)
备战2021年高考二轮冲刺高频、高危题型强化训练卷第26题诗歌鉴赏之语言类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
宿龙宫滩①韩愈浩浩复汤汤,滩声抑更扬。
奔流疑激电,惊浪似浮霜。
梦觉灯生晕,宵残②雨送凉。
如何连晓语,一半是思乡。
(注)①龙官滩:在广东省阳山县阳溪上。
公元803年,韩愈因直言进谏为权臣所谗,被贬为广东阳山县令;公元805年,遇大赦得以回归北上,途中写下了这首诗。
②宵残:天亮之前。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从触觉和听觉写阳溪之水,写出了滩水的浩渺和水声的时高时低。
B.颔联描绘江水奔流的景象,“疑”和“似”两字表现了诗人的心理感受。
C.诗歌前两联写龙宫滩之险奇,颈联则写诗人由眼前之景所触发的感情。
D.尾联写诗人梦醒之后与他人的谈话,直接表达了诗人强烈的思乡之情。
2.“宵残②雨送凉”中哪个字用得好,请结合诗意解析此字的含义。
【答案】1.A2.“凉”字好。
①指天亮之前天气之“凉”。
②诗人含冤遭贬,心情郁闷难消的“悲凉”。
③诗人幸遇大赦后心境的“凉爽”(爽快)。
【分析】1.A项,并非“触觉和听觉”,而是“视觉和听觉”。
“滩水的浩渺”是看到的,属于视觉。
故选A。
2.“宵残雨送凉”一句,天将破亮,可还是浙浙沥沥地下着小雨,微雨送来清新的凉爽。
这个“凉”字在此既是写实又是写感。
阳山是个山区,气候宜人,加之龙宫滩这个特殊之地,又是“宵残”之时,确实是个地道的“凉”。
再个是诗人含冤遭贬阳山一年之多,满腹的委屈和压抑,平时犹如一把无名之火,燃烧在心头,终焦躁不安。
今幸遏大赦,当然自觉自待,“凉”在心头了。
这一个“凉”字写活了诗人独享的快意。
所以这句中“凉”字用得好。
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3-4题。
过平舆,怀李子先,时在并州黄庭坚〔宋代〕前日幽人佐吏曹,我行堤草认青袍。
心随汝水春波动,兴与并门夜月高。
世上岂无千里马,人中难得九方皋(1)。
酒船鱼网归来是,花落故溪深一篙。
(1)九方皋,即伯乐。
诗歌鉴赏语言风格题目及答案高考真题
诗歌鉴赏语言风格高考真题1、19全国卷3插田歌(节选)刘禹锡冈头花草齐,燕子东西飞.田塍望如线,白水光参差.农妇白纻裙,农父绿蓑衣.齐唱郢中歌,嘤咛如竹枝.(1).下列对本诗(de)赏析,不正确(de)一项是(3分)A.诗歌以花鸟发端,通过简练(de)笔触,勾勒出一幅意趣盎然(de)美丽画面.B.诗人举目眺望,能看到远处田埂在粼粼(de)波光中蜿蜒起伏,时隐时现. C.诗中写到了农父农妇(de)衣着,白裙绿水映照绿苗白水,色调分外和谐. D.诗(de)七、八两句通过听觉描写,表现农民们(de)劳动场面以及愉悦心情.(2).与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相比,这几句诗(de)语言风格有什么不同(6分)答案:(1).B 此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理解鉴赏能力.这是一道综合考核诗歌(de)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de)题目,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de)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de)错误是意象(de)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de)解说和艺术效果(de)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B“能看到远处田塍在粼粼(de)波光中蜿蜒起伏,时隐时现”,“田塍望如线,白水光参差”意思是远望田塍像条线,一片白水波光参差.故选B.(2)①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对仗工稳,用典精当,语言雅丽平整;②这几句诗则采用了民歌俚曲(de)表现手法描写田野风光和劳动场景,语言通俗浅显,清新流畅.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语言风格能力.古代诗歌语言(de)风格特色是多种多样(de),有(de)清新,有(de)古朴.有(de)诗绚丽多彩,有(de)诗却质朴无华.有(de)诗语言明朗,有(de)却含蓄,言此意彼.有(de)诗平易近人,有(de)却险怪奇特.体会其风格特色,就是要体会语言(de)美,体会其内蕴.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是一首七律.此诗首先紧承白居易诗末联“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之句,对自己被贬谪、遭弃置(de)境遇,表达了无限辛酸和愤懑不平.然后写自己归来(de)感触:老友已逝,只有无尽(de)怀念之情,人事全非,自己恍若隔世之人.无限悲痛怅惘之情,不禁油然而生.诗人于是推开一步,沉舟侧畔,千帆竞发;病树前头,万木争春.一洗伤感低沉情调,尽显慷慨激昂气概.末联点明酬赠题意,既是对友人关怀(de)感谢,也是和友人共勉,表现了诗人坚定(de)意志和乐观(de)精神.全诗感情真挚,沉郁中见豪放,不仅反映了深刻(de)人生哲理,也具有很强(de)艺术感染力.插田歌以俚歌(de)形式记叙了农民插秧(de)场面以及农夫与计吏(de)一场对话.首六句以清淡(de)色彩和简洁(de)线条勾勒出插秧时节连州郊外(de)大好风光以及农妇农夫(de)衣着,色彩协调,具有浓郁(de)南方水乡气息.接着六句以自己(de)听觉写出农民劳动(de)情绪.全诗用白描手法,语言通俗,对话全用口语,朴素无华,生动有趣,传神地表现出不同身份(de)人物不同(de)心理状态和性格特征,深得汉乐府民歌(de)真髓.2、18北京卷满江红送李正之提刑入蜀辛弃疾蜀道登天,—杯送绣衣行客(2).还自叹中年多病,不堪离别.东北看惊诸葛表,西南更草相如檄(3).把功名收拾付君侯,如椽笔.儿女泪,君休滴.荆楚路,吾能说.要新诗准备,庐江山色.赤壁矶头千古浪,铜鞮陌(4)上三更月.正梅花万里雪深时,须相忆.注释:(1)这首词作于宋孝宗淳熙十一年(1184),当时辛弃疾闲居江西上饶.提刑,官名,主管地方司法、监察等事务.(2)绣衣:官服.(3)相如橄:指司马相如所作喻巴蜀檄,主旨是安抚巴蜀百姓.(4)铜鞮陌:代指襄阳.(1)下列对这首词(de)赏析,不正确(de)一项是()(3分)A.词(de)开头四句,先写对方行程,再写自己(de)多病与离愁,暗含蹉跎失志(de)惆怅.B.李正之即将远赴蜀地担任要职作者满含深情地称许友人才华出众,巨笔如椽.C.作者认为荆楚路上(de)江山美景都是作诗(de)好素材,如庐山景、赤壁浪、裒阳月.D.词(de)结尾两句,作者怀念过去与李正之雪中赏梅(de)情景,表达对友谊(de)珍惜与赞美.(2)清人陈廷焯白雨斋词话评论本词(de)艺术特色说:“龙吟虎啸之中,却有多少和缓.” 请谈谈你对上述评论(de)理解.(6分)答案:(1).D(“作者怀念过去与李正之雪中赏梅(de)情景”表达有误,梅花花开、大雪纷飞是眼前之景,并非回忆之景.)(2)第一点(2分):该评论“虎啸龙吟”中有“和缓”,意思是指词人豪放大气(de)词风中有温婉细腻(de)情感抒发.第二点(2分):“千古浪”“三更月”“万里雪”等意象(de)选取豪迈大气,营造了气势恢宏(de)意境;“诸葛表”“相如檄”等典故(de)运用表达了诗人对友人(de)期许与勉励,体现出”虎啸龙吟”(de)豪放之风.第三点(2分):“不堪离别”“儿女泪”“须相忆”又深情地表达了词人内心细腻而真实(de)感受,对朋友浓浓(de)牵挂关切之意表达了词人“和缓”(de)温情.写作背景满江红·送李正之提刑入蜀作于宋孝宗淳熙十一年(1184年)冬,时稼轩罢居上饶.李正之是辛弃疾(de)好友,曾两度任江淮、荆楚、福建、广南路(de)提点坑冶铸钱公事(采铜铸钱),信州为当时主要产铜区,故李正之常驻信州.是年冬入蜀,改任利州路提点刑狱使.稼轩作此词送行.翻译蜀道攀登难于上青天,一杯薄酒为你践行.正是祖国被侵占(de)时候,自己又有才能去驱除外侮,却非要闲置如此.希望借着这首让金人闻风心惊.你文才出众,希望大展身手,为国立功建业.君莫要流泪伤心,请用诗写下一路美好景色:庐山(de)丰姿,赤壁(de)激浪,襄阳(de)明月.正是梅花花开、大雪纷飞季节,务必相互勉励莫相忘并不断传递消息. [1]。
鉴赏诗歌语言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4-15题。 鹧鸪天 东阳道中 辛弃疾 扑面征尘去路遥,香篝渐觉水沉销。山无重数周遭碧,花不知名分外娇。 人历历,马萧萧,旌旗又过小红桥。愁边剩有相思句,摇断吟鞭碧玉梢。 译文:
熏笼里燃烧的沉香的气息越来越淡薄了。举目远望,征尘扑面,去路 迢迢。周围是数不清的层层山峦,全被碧绿的树木和野草覆盖着,路旁山 野中长满了各种各样不知名的花儿,一朵朵的格外娇艳动人。 行进在道路上的一行人历历在目,骏马萧萧嘶鸣,威武雄壮的仪仗队 已经过了前面的小红桥。苦苦思索尽有相思的诗句,于青山绿水之间,一 边吟诗,一边催马加鞭地向东阳进发,差点儿没把马鞭的碧玉梢头摇断。
• 别舍弟宗一 • 柳宗元 • 零落残魂倍黯然,双垂别泪越江边。一身去国六千里,万死投十二年。 • 桂岭瘴来云似墨,洞庭春尽水如天。欲知此后相思梦,长在荆门郢树烟。
3.数量词
注释: ①永贞元年(805)九月,柳宗元参与的革新运动失败,贬邵州刺史,十一月加贬永州司 马,元和十年(815)春回京师,不久又被贬为柳州刺史。元和十一年(816)春,柳宗元的 堂弟宗一从柳州(今广西柳州)到江陵(今湖北江陵县)去,柳宗元写了这首诗送别。 。 ②零落:本指花、叶凋零飘落,此处用以自比遭贬漂泊。黯然:形容别时心绪暗淡伤感。 ③双:指宗元和宗一。越江:唐汝询《唐诗解》卷四十四:“越江,未详所指,疑即柳 州诸江也。按柳州乃百越地。”即粤江,这里指柳江。 ④去国:离开国都长安。 ⑤桂岭:五岭之一,山多桂树,故名。柳州在桂岭南。 ⑥荆、郢:古楚都,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4-15题。 鹧鸪天 东阳道中 辛弃疾 扑面征尘去路遥,香篝渐觉水沉销。山无重数周遭碧,花不知名分外娇。 人历历,马萧萧,旌旗又过小红桥。愁边剩有相思句,摇断吟鞭碧玉梢。 2.简要赏析“人历历,马萧萧,旌旗又过小红桥”中的叠词。(6分) 答案: ①历历,是清楚明白,分明可数的意思;萧萧指骏马的声声嘶鸣; ②穿着戎装的战士们,衣着威风,气势雄伟,所以容易辨别出来,士兵 们伴随着骏马的嘶鸣声前进着 ③两个叠词形象生动的描摹出军容雄壮的场景;渲染了作者因能为国效 命,一展抱负的喜悦欢畅心情;同时音律和谐,读起来,琅琅上口;听 起来,声声悦耳。
高中诗歌鉴赏试题练习题(有答案)
一、高中诗歌鉴赏试题1.(2019•全国Ⅱ)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投长沙裴侍郎杜荀鹤此身虽贱道长存,非谒朱门谒孔门。
只望至公将卷读①,不求朝士致书论。
垂纶雨结渔乡思,吹木风传雁夜瑰。
男子受恩须有地,平生不受等闲思。
【注】①至公:科举时代对主考官的敬称。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诗人表示,虽然自己的社会地位低下,但对儒家思想的信奉坚定不移。
B. “朱门”“孔门”分别代指世俗的权势与精神的归依,形成鲜明的对比。
C. 诗人希望自己能凭借真才实学通过正常渠道进身,而不愿去寻找捷径。
D. 诗人表达了自己对待恩惠的态度,不随便接受别人的恩惠,受恩必报。
(2)诗歌的颈联描写了两个具体场景,与其他各联直抒胸臆的写法不同,这样写在情感表达和结构安排方面有什么作用?【答案】(1)D(2)①情感表达:颈联所写场景是作者孤高耿介情怀的形象化表达,可使读者更加直观地感受到作者的心志。
②结构安排:舒缓诗歌全篇的节奏,使整首诗歌有委婉从容之致。
【解析】【分析】⑴D项“不随便接受别人的恩惠,受恩必报”分析不正确。
尾联“男子受恩须有地,平生不受等闲恩。
”表明了自己一般不接受平常的恩惠,接受恩惠一定要符合自己原则立场,即符合“道义”。
故选D。
⑵本题颈联“垂纶雨结渔乡思,吹木风传雁夜魂。
”用典故“垂钓”来表达自己热爱田园生活的情趣,用大雁夜半乘风来归,表达渴望能收到好消息,即对取得功名的渴望。
这两句从情感表达角度来看,写出了作者虽有求仕之心,但高洁耿介情怀没有改变,使读者更加直观地感受到作者的心志。
从结构安排来看,首联、颔联,表达了求仕的心。
尾联表达接收恩惠一定要符合自己的原则。
颈联起到过渡的作用,舒缓全篇的节奏,使整首诗歌有委婉从容之致。
故答案为:⑴D;⑵①情感表达:颈联所写场景是作者孤高耿介情怀的形象化表达,可使读者更加直观地感受到作者的心志。
②结构安排:舒缓诗歌全篇的节奏,使整首诗歌有委婉从容之致。
鉴赏诗歌的语言题——遣词用句、语言风格会鉴赏
第二部分 专题二 古代诗歌鉴赏
[即时小练] 6.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秋浦途中① 杜牧
萧萧山路穷秋雨,淅淅溪风一岸蒲。 为问寒沙新到雁,来时还下杜陵②无? 【注】 ①秋浦:唐时为池州州治所在,诗人被贬官外放 时途经此地。②杜陵:在长安西南,诗人家乡樊川所在地。
栏目 导引
第二部分 专题二 古代诗歌鉴赏
栏目 导引
第二部分 专题二 古代诗歌鉴赏
(三)聚焦副词 副词是对动词、形容词进行修饰限制的词语。副词运用得 恰到好处,可以起到使诗句悠扬婉转、情韵丰富,化呆板为活 泼的表达效果。
栏目 导引
第二部分 专题二 古代诗歌鉴赏
[即时小练] 4.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李益《夜上受降城闻 笛》) 这两句诗中哪个字用得最好?表意上有何作用? 答:
第二部分 专题二 古代诗歌鉴赏
高考命题点二 鉴赏诗歌的语言题 ——遣词用句、语言风格会鉴赏
第二部分 专题二 古代诗歌鉴赏
与其他文学作品相比,诗歌的语言具有凝练、含蓄等特点。 对诗歌语言的考查,在高考试题中是出现频率较高的命题形式。 鉴赏诗歌的语言,就是品读诗歌的语言意蕴,体味诗歌的语言 风格和语言魅力。古诗词语言鉴赏部分所包含的内容较多,主 要涉及遣词用句、语言风格等方面。从考查的方向来看,主要 包括三个方面:(1)品评诗歌中的炼字艺术或“诗眼”;(2)结合 词语对诗歌中名句的含意、色彩、情味以及表达效果进行理解 分析;(3)总体上对诗歌语言特色、风格进行概括评析。
第二部分 专题二 古代诗歌鉴赏
联系全诗,赏析“雪”和“朱”的表达效果。 答:
解析:“雪”比喻的是白发,“朱”代指容颜。两相对比,表现 出容颜过早衰老,诗人所表达的哀叹感情自然流露出来。 答案:“雪”隐喻白发,与“朱”相对,产生强烈的色彩对比, 隐含着诗人对过早衰老的感叹之情。这种悲叹与全诗抒发的客 思之愁、寒食之哀以及为官不快的情绪融合在一起,使诗人对 衰老的感叹更为深沉。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诗歌鉴赏训练经典题目(附答案)
【部编版小学语文】诗歌鉴赏训练经典题目(附答案)一、小学语文诗歌鉴赏专项训练1.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次北固山下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颔联主要描绘了一幅什么图景?(2)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情?【答案】(1)潮水上涨,与堤岸齐平,江面更显宽阔,正是顺风行船,一叶白帆好似挂在江天之上。
勾勒出了一幅壮美的大江行船图。
(2)抒发了诗人旅居外地时深切的思乡之情。
【解析】【分析】(1)注意这两句诗描写的景物有:江潮、江岸、船帆,注意形容词和动词“平”“阔”“正”“悬”,既然题目要求描绘画面,就要在头脑中把这些意象想象成画面,并用恰当、优美、形象、生动的语言把它描绘出来。
如:潮水上涨,与堤岸齐平,江面更显宽阔,正是顺风行船,一叶白帆好似挂在江天之上。
勾勒出了一幅壮美的大江行船图。
(2)结合诗歌最后两句分析,可以看出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旅居外地时深切的思乡之情。
故答案为:⑴潮水上涨,与堤岸齐平,江面更显宽阔,正是顺风行船,一叶白帆好似挂在江天之上。
勾勒出了一幅壮美的大江行船图。
⑵抒发了诗人旅居外地时深切的思乡之情。
【点评】⑴本题考查描绘诗句景象的能力。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有很多写景的诗句都给人以美的享受。
解答这样的题,首先要分析诗句中的意象和意境,并在头脑里想象这样的意境,然后再结合诗意进行描绘。
描绘的语言一定要恰当、优美、生动、形象,给人以美的享受。
⑵此题考查对思想感情的理解能力。
理解诗句所表达的情感,一是间接的从诗中所描写的景物特点上揣摩,理解诗人心境和情绪,二是抓住诗中诗人直接表达情感的句子理解,三是结合诗歌的写作背景理解。
2.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发潭州杜甫夜醉长沙酒,晓行湘水春。
岸花飞送客,樯燕语留人。
贾傅才未有,褚公书绝伦。
名高前后事,回首一伤神。
(写作背景)唐代宗大历三年正月,杜甫由夔州出峡,拟归洛阳,终因时乱,亲友尽疏,北归无望,惟以舟为家,漂泊江陵、公安、岳州、潭州一带。
专题16 古代诗歌阅读之赏析语言-2023年高考语文真题题源解密(全国通用)(解析版)
C.本词将鹭鸶作为题赠对象,以“汝”“君”相称,营造出轻松亲切的氛围。
D.词末从听觉和视觉上分别书写了鹭鸶饱食后心满意足的状态,活灵活现。
2.这首词的语言特色鲜明,请简要分析。
1.【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词作的赏析能力。 D.“听觉”是错误的。本词词末中“听”是任凭的意思,没有听觉描写,只是从视觉上书写了鹭鸶饱食后心满意足的状态,活灵活现。
(2023·广东·模拟)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阅读下面这首元诗,完成小题。
居庸叠翠
元·陈孚
断崖万仞如削铁,鸟飞不渡苔石裂。
嵯蚜枯木无碧柯,六月不阴飙急雪。
塞沙茫茫出关道,骆驼夜吼黄云老。
征鸿一声起长空,风吹草低山月小。
【注】嵯蚜:高峻的样子。
1.下列选项中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2.【答案】①用动词“垂”“谢”赋予“柳”“梅”动态的美感,运用虚写的手法,想象在春季邀约友人同去东溪岸边,去观赏秀丽的春景。②此句以春光美景收束全词,通过想象未来再聚之景,表达了对即将再会的期盼,安慰即将远离的友人,更表达出对友人离别的不舍之情和乐观豁达的情愫。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炼句的能力。“柳垂江上影,梅谢雪中枝”,意思是观赏那江水中倒映的柳影和隐在雪中零落的梅花。词句选取春日的“柳影”和“梅花”作为意象,用动词“垂”“谢”赋予景物动态的美感,写出杨柳的婀娜多姿和梅花绽放后的零落之态。运用虚写的手法,想象在秀丽的春季邀约友人同去东溪岸边,去观赏依依杨柳映在水面的倒影和枝枝梅花在白雪中纷纷零落。词人通过想象未来再聚之景,表达了对即将再会的期盼,此句以春光美景收束全词,既安慰了即将远离的友人,更表达出对友人离别的不舍之情,将离别的伤感融入一片春光之中,伤感中又带有乐观豁达的情愫。
诗歌鉴赏专题练习及详细答案
诗歌鉴赏专题练习及详细答案一、诗歌鉴赏1.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送凌十一①归长沙曾国藩昨日微雨送残秋,落叶东西随水流。
世间万事皆前定,行止迟速非自由。
谋道谋事两无补,只有足迹遍九州。
一杯劝君且欢喜,丈夫由来轻万里。
【注】①凌十一:作者的朋友。
(1)首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2)诗的最后两句有何含意?【答案】(1)首联描绘了一幅秋雨萧萧,落叶飘飞的残秋图。
用萧条的秋景渲染了凄凉伤感的气氛,烘托了诗人与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
(2)作者规劝友人好男儿志在四方,不必为今日的离别而伤感。
作者希望友人痛快地饮完这杯酒后振作精神奔赴目的地,随遇而安,去干一番事业,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解析】【分析】(1)“微雨”写天气,“残秋”写季节,“微雨送残秋”是一幅秋雨萧瑟的画面;“落叶”一词让人想到落叶在萧瑟的秋风在飘飞的画面,而“落叶东西随水流”让人想到落叶飘落到水里,然后随着水流漂向远方的画面。
据此理解答题,意对即可。
(2)结合这首诗的内容分析最后两句话的含意,这是曾国藩赠给朋友凌十一的一首诗,从颔联和颈联的内容分析,凌十一应该是到京城中谋事,但由于种种原因没能够成功,因此可以说凌十一当时是失败而归,这让凌十一有一种强烈的挫败感,当然心情非常的抑郁,因此作为朋友的曾国藩就写这首诗赠给他,规劝友人好男儿志在四方,不必为今日的离别而伤感。
作者希望友人痛快地饮完这杯酒后振作精神奔赴目的地,随遇而安,去干一番事业,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意对即可。
故答案为:⑴首联描绘了一幅秋雨萧萧,落叶飘飞的残秋图。
用萧条的秋景渲染了凄凉伤感的气氛,烘托了诗人与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
⑵作者规劝友人好男儿志在四方,不必为今日的离别而伤感。
作者希望友人痛快地饮完这杯酒后振作精神奔赴目的地,随遇而安,去干一番事业,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点评】⑴此题考查学生理解意象、意境和诗歌散文化的能力。
归纳:答题步骤:步骤一、抓住每个意象。
步骤二、展开联想把该意象进行描述。
七年级下册诗歌鉴赏语文综合试题附解析1
七年级下册诗歌鉴赏语文综合试题附解析1一、七年级下册诗歌鉴赏1.阅读诗歌,回答问题约客赵师秀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译文】江南的梅雨季节雨水非常多,长满了青草的池塘里,处处蛙声不断。
已过了半夜,约的客人还没有到,闲着无事,敲着棋子,震落了灯花。
【作者简介】赵师秀(1170~1219),字紫芝、灵芝,号灵秀、天乐,永嘉(今浙江温州)人,南宋诗人,他同徐照、徐玑和翁卷并称“永嘉四灵”,人称“鬼才”有《赵师秀集》二卷、《天乐堂集》一卷,已佚。
仅有《清苑斋集》传世。
【主题思想】这首诗写的是诗人在一个夏夜独自候客来访的情景。
诗歌采用以景寄情的写法,展示了诗人内心复杂的思想感情,含而不露地表现了诗人的寂寞心境。
(1)“闲敲棋子落灯花”中“敲”字用得好,请简述理由。
(2)诗歌前两句写的是什么季节?烘托出什么样的氛围?2.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下列小题。
江郎山和韵①宋·辛弃疾三峰一一青如削,卓立千寻不可干②。
正直相扶无倚傍,撑持天地与人看。
【注释】①和韵:唱和别人诗词,仍采用原诗的韵。
②干:求取,这里指接触的意思。
(1)这首诗写出了江郎山山势、的特点。
(2)诗人借描绘江郎山表达了怎样的人生理想?3.诗歌鉴赏。
移家别湖上亭戎昱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
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
(1)诗人“别湖上亭”时触动他情思的景物有哪些?(2)请赏析诗歌的三四句“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
4.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回答两题。
漫成一首①杜甫江月②去人只数尺,风灯③照夜欲三更。
沙头宿鹭联拳④静,船尾跳鱼拨剌鸣⑤。
【注】①漫成:即诗人一时应手之作。
②江月:江面上空的月亮。
③风灯:船中桅杆上挂着照夜的灯,有纸罩避风。
④拳:屈曲。
一说“联拳”通“连蜷”,蜷身之意。
⑤拨剌:鱼在水里跳动所发出的声音。
拨:一作“跋”,一作“泼”。
(1)“江月去人只数尺”中的“去人只数尺”抓住江上夜景的特点进行描绘,请作具体描述。
鉴赏诗歌语言十年高考真题(1)
鉴赏诗歌语言十年(2013~2022)高考真题汇编一、(2021·全国乙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鹊桥仙·赠鹭鸶辛弃疾溪边白鹭,来吾告汝:“溪里鱼儿堪数。
主人怜汝汝怜鱼,要物我欣然一处。
白沙远浦,青泥别渚,剩有虾跳鳅舞。
听君飞去饱时来,看头上风吹一缕。
”15.这首词的语言特色鲜明,请简要分析。
【答案】①本词语言多用口语,风格亲切自然,浅近直白,通俗易懂。
②语言诙谐风趣,活动生动。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词作语言特色的鉴赏能力。
本词开篇写到“溪边白鹭,来吾告汝”就像作者边抚摸着鹭鸶边同它谈话,并且话中称鹭鸶为“汝”“君”,告诉它要去鱼虾多的地方去捕食,要有鸿鹄之志。
采用这种对话式的描写,营造出了轻松亲切的氛围。
本词采用了很多口语化的语言,如“鱼儿”“堪数”“剩有”“来”等,这些口语的运用,不加雕饰的语言,使语言更清新自然,表达更加的直白,描绘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画面。
二、(2020·天津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按要求作答。
纪村事[唐]韦庄绿蔓映双扉,循墙一径微。
雨多庭果烂,稻熟渚禽肥。
酿酒迎新社,遥砧送暮晖。
数声牛上笛,何处饷田注归。
[注]饷田:到田间送饭。
16. “数声牛上笛”有人觉得“一声”更佳,你同意吗?请结合诗句说明理由。
【答案】不同意。
“数声”好。
“数声”动静结合,突显了环境的优美、牧童的悠闲快乐,营造出乡村热闹、轻松、愉悦的氛围。
同意。
“一声”好。
“一声”以动衬静,突显了环境的寂静清幽,营造出乡村宁静和谐的氛围。
【解析】本题考查赏析词语的能力,即炼字题。
首先明确立场、观点:不同意或者同意,尽量用完整句子。
其次结合艺术特色分析奇妙处并点明情感效果:(1)“数声”好。
“数声”,形容声音大、热闹,给人动态感,动中突显了环境的优美、牧童的悠闲快乐,表现乡村世界的热闹、快乐、幸福。
(2)“一声”好。
“一声”表明声音单纯、肃静,静中显示了环境的静谧清幽,给人安宁祥和静美的感受。
22版:考点二 鉴赏诗歌的语言
或具有动词意义,
数量词
料峭春寒中酒,交加晓梦啼莺。”其中“一丝柳、
凸显动态,往往可
一寸柔情”,形成贴切的暗喻,使这种伤痛更加形
以产生丰富隽永的
象,更加感人。
诗情。
目录
考点详解
核心突破 ///////
类型
作用
典例
叠词之妙首先在于
增强了诗歌的韵律
感,其次在于加强 如杜甫《登高》颔联“萧萧”“滚滚”两个叠词形
目录
考点详解
核心突破 ///////
典例2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望蓟门
祖咏 燕台一去客心惊,笳鼓喧喧汉将营。 万里寒光生积雪,三边曙色动危旌。 沙场烽火连胡月,海畔云山拥蓟城。 少小虽非投笔吏,论功还欲请长缨。 诗歌开篇写客心之“惊”,这个“惊”字是贯穿全诗的吗?请谈谈你的理 解。(6分)
“江回两崖斗,日隐群峰攒”中的“斗”“攒”两字,生动传神,所写 景物特征鲜明,请作简要分析。(4分)
目录
考点详解
核心突破 ///////
解析 第一步:析本义。对所要鉴赏的关键字进行解释。“斗”意为“相 斗”。“攒”意为“攒聚,聚集”。
第二步:描情景。把该字放入原句中,再现诗人所描绘的情景。“斗”描 写两岸崖石耸峙欲错,犹如两兽相斗,“攒”描写群峰相连,层次莫辨,仿佛 聚在一起。
(描情景)烘托出朦胧、迷茫的氛围,(“造境”角度说效果)表现了作者内心
的迷惘。(“抒情”角度说效果)
目录
考点详解
核心突破 ///////
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早发焉耆①怀终南别业
岑参 晓笛引乡泪,秋冰②鸣马蹄。 一身虏云外,万里胡天西。 终日见征战,连年闻鼓鼙。 故山③在何处,昨日梦清溪④。 【注】 ①焉耆:指焉耆都护府,在今新疆焉耆回族自治县西南。②秋冰: 胡塞属高寒地带,入冬早,故虽秋日业已结冰。③故山:指岑参隐居的终南 山。④清溪:指终南山的小溪流。
诗歌鉴赏语言类试题(炼字、炼句、诗句作用、诗歌风格)(解析版)
第22天诗歌鉴赏语言类试题(炼字、炼句、诗句作用、诗歌风格)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题。
题胡逸老致虚庵①黄庭坚藏书万卷可教子,遗金满籯②常作灾。
能与贫人共年谷,必有明月③生蚌胎。
山随宴坐画图出,水作夜窗风雨来。
观山观水皆得妙,更将何物污灵台?(注)①致虚庵:书斋名。
②籯yíng:竹笼。
③明月:这里指珍珠。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藏书万卷”“遗金满籯”分别指诗礼传后世与积金遗子孙,这二者形成鲜明对比。
B.胡逸老为人仁爱,能拿出粮食与贫人共享,仁爱必能致祥,他的后代必得佳子弟。
C.以闲逸之心观山观水,山水之妙能常得于心目之前,使此心澄清无滓,一尘不染。
D.诗人表达对胡逸老敬慕之情,也表明了自己不与世道同流合污的坚贞情怀。
2.清代潘德舆在《养一斋诗话》中称赞此诗颈联为“奇语”,你对此如何理解?请简要分析。
【答案】1.D2.①化静为动。
将致虚庵依山傍水的位置,作了动态描写。
“出”“来”二字,将山水写活。
②化实为虚。
什么样的“画图”,尽可让读者去想象。
③视听结合。
眼见之山景,耳听之雨声,巧妙汇聚结合。
④情景交融。
五句写视觉,六句写听觉,整联都有能视能听的主体存在。
宴坐的闲适,听雨的从容,都在不言之中。
【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及分析概括诗人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D.“自己不与世道同流合污的坚贞情怀”错误。
诗中并未提到世道恶劣污浊,诗人称赞胡逸老不慕荣利、诗礼传家、雅有山水之趣,从而表达自己与胡逸老一般有高雅的人格。
故选D。
2.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炼句的能力。
“山随宴坐画图出,水作夜窗风雨来”,山景随着宴坐如画图呈现,为视觉;水声透过夜窗像风雨传来,为听觉。
视听结合。
化静为动。
白天闲坐庵中,眼前的山景如一幅幅图画映出,将致虚庵依山傍水的位置,作了动态描写。
入夜倚于窗前,只觉风雨飒飒而来。
“出”“来”二字,将山水写活。
化实为虚。
什么样的“画图”,尽可让读者去想象;夜来风雨是隔窗听到,并非眼见,也是虚写实事。
诗歌鉴赏之语言赏析
• 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 望江东 • 黄庭坚 • 江水西头隔烟树,望不见、江东路。思量只有梦来去。 更不怕、江阑①住。 • 灯前写了书无数,算没个、人传与。直饶寻得雁分付 ②,又还是、秋将暮。 • 注:①阑:阻隔;阻拦。 ②直饶:纵使。分付:交付。 • (1) 简析“隔”字的双重意蕴。 •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题步骤 温馨提示
第一步,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或指出这个字特殊的 语法现象或修辞手法,如词类活用、拟人、通感、化静为动 等; 第二步,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第三步,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表达了怎样的感 情,或有什么艺术效果。
• 阅读下面的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 南 浦 别 • 白居易 • 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 • 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
答:此诗语言特点是清新自然,口语化(步骤一),“打起”“ 莫教”是口语词,“黄莺儿”是儿化音,活泼生动,纯口语的 表达,显出女子的纯真之情,娇憨之态,不落俗套。“啼时惊 妾梦,不得到辽西”质朴的语言表明女主人公打黄莺是因为它 惊扰了自己思念丈夫的美梦(步骤二)。这样非常自然地表现了 女子对丈夫的思念之情(步骤三)。
• • • •
鉴赏诗歌的语言风格,常见的设问方式有: 1.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 2.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语言艺术)。 3.本诗语言××的特点主要表现在哪里? 请简要分析。
答题示例: 春怨 金昌绪 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 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请分析此诗的语言特色。 答题思路:①用一二个词语准确点明语言特色。②用 诗中有关语句 ,具体分析这种特色 。③有时需要指 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
得疏通文气,开合呼应,悠扬委曲,活跃情韵, “枯”与“尽”是平常的谓语,而“疾”与 化板滞为流动等美学效果。如王勃《滕王阁序》 “轻”是炼字。草枯以后,鹰的眼睛看得更 中的名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清楚了,诗人不说看得清楚,而说“快”( 去掉“与”“共”二字就会大为减色。阴铿写送 疾),“快”比“清楚”更形象。雪尽以后, 行迟到,只见“泊处空余鸟,离亭已散人”,虚 马蹄走得更快了,诗人不说快,而说“轻”, 词“空”“已”若不经意进入诗中,对于描画诗 “轻”比“快”又更形象。 人惘然若失的情状却有着画龙点睛的妙用。
诗歌鉴赏(题目)语言方面及答案
古诗鉴赏考点精练一鉴赏诗歌的语言★考点过关题1.(北师大附属第二中学2019届高三第一学期期中题)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题。
酬王处士九日见怀之作顾炎武①是日惊秋老,相望各一涯。
离怀销浊酒,愁眼见黄花。
天地存肝胆,江山阅鬓华。
多蒙千里讯,逐客已无家。
【注】①顾炎武,明清之际著名学者、诗人。
明末,投身反宦官、权贵斗争。
清兵南下,参加人民抗清起义。
入清后,多次拒绝清廷征召,流亡北方,考察山川形势,志存恢复。
(1)下列对诗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是日惊秋老:是无情的日月送来秋天,催人衰老,令人震惊。
B.相望各一涯:天各一方,遥相瞩望。
C.离怀销浊酒:离别的情怀只能借浊酒来排遣。
D.逐客已无家:亡国之人,已无家可言。
(2)“天地存肝胆,江山阅鬓华”中的“肝胆”和“阅”在这里各是什么意思?这两句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2.(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1)(2)题。
至后①杜甫冬至至后日初长,远在剑南思洛阳②。
青袍白马有何意,金谷铜驼③非故乡。
梅花欲开不自觉,棣萼④一别永相望。
愁极本凭诗遣兴,诗成吟咏转凄凉。
【注】①这首诗做于安史之乱后的第二年冬至前后。
②诗人青少年时期在洛阳度过。
③金谷、铜驼:指金谷园、铜驼陌,皆洛阳胜地。
④棣萼:出于《诗经·小雅·常棣》“棠棣之华,萼不韡韡(wěi,光明华美的样子)。
凡今之人,莫如兄弟。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冬至”点题,冬至之后,白日渐长,写出诗人身在蜀地,心思洛阳的现状。
B.“青袍白马”运用借代手法,代指叛军。
诗人此时不禁想到叛军攻入洛阳的情景。
C.洛阳胜地金谷园、铜驼陌受到战争破坏,让诗人心生国破家亡、物是人非之感。
D.尾联直抒胸臆,诗人在愁苦之余本想写诗遣愁,诗成之后却心生寂寥倍感凄凉。
(2)本诗的颈联广受后世称道,请赏析其精妙之处。
3. (揭阳市三中2019届高三10月月考)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小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诗鉴赏考点精练一鉴赏诗歌的语言★考点过关题1.(北师大附属第二中学2019届高三第一学期期中题)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题。
酬王处士九日见怀之作顾炎武①是日惊秋老,相望各一涯。
离怀销浊酒,愁眼见黄花。
天地存肝胆,江山阅鬓华。
多蒙千里讯,逐客已无家。
【注】①顾炎武,明清之际著名学者、诗人。
明末,投身反宦官、权贵斗争。
清兵南下,参加人民抗清起义。
入清后,多次拒绝清廷征召,流亡北方,考察山川形势,志存恢复。
(1)下列对诗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是日惊秋老:是无情的日月送来秋天,催人衰老,令人震惊。
B.相望各一涯:天各一方,遥相瞩望。
C.离怀销浊酒:离别的情怀只能借浊酒来排遣。
D.逐客已无家:亡国之人,已无家可言。
(2)“天地存肝胆,江山阅鬓华”中的“肝胆”和“阅”在这里各是什么意思?这两句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2.(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1)(2)题。
至后①杜甫冬至至后日初长,远在剑南思洛阳②。
青袍白马有何意,金谷铜驼③非故乡。
梅花欲开不自觉,棣萼④一别永相望。
愁极本凭诗遣兴,诗成吟咏转凄凉。
【注】①这首诗做于安史之乱后的第二年冬至前后。
②诗人青少年时期在洛阳度过。
③金谷、铜驼:指金谷园、铜驼陌,皆洛阳胜地。
④棣萼:出于《诗经·小雅·常棣》“棠棣之华,萼不韡韡(wěi,光明华美的样子)。
凡今之人,莫如兄弟。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冬至”点题,冬至之后,白日渐长,写出诗人身在蜀地,心思洛阳的现状。
B.“青袍白马”运用借代手法,代指叛军。
诗人此时不禁想到叛军攻入洛阳的情景。
C.洛阳胜地金谷园、铜驼陌受到战争破坏,让诗人心生国破家亡、物是人非之感。
D.尾联直抒胸臆,诗人在愁苦之余本想写诗遣愁,诗成之后却心生寂寥倍感凄凉。
(2)本诗的颈联广受后世称道,请赏析其精妙之处。
3. (揭阳市三中2019届高三10月月考)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小题。
游凤林寺西岭孟浩然共喜年华好,来游水石间。
烟容开远树,春色满幽山。
壶酒朋情洽,琴歌野兴闲。
莫愁归路瞑,招月伴人还。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 首联扣题写诗人与友人趁着良辰美景同游山水之事,笔触清新,语言轻快。
B. 颔联描写了烟雾散开、远树初露、春色满山、一派清幽的景象,景中融情。
C. 颈联对仗工稳,直抒胸膛,写诗人与友人饮酒酣歌,情谊款洽,逸兴遄飞。
D. 本诗写游山、玩水、赏石、品酒、弹琴、歌咏之乐事,反衬对仕宦的厌倦。
(2)简要赏析尾联中“招”字的表达效果。
4.(安徽省池州市2019届高三期末考试)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2)题。
贺新郎·怀辛幼安用前韵①陈亮话杀浑闲说。
不成教、齐民也解,为伊为葛。
樽酒相逢成二老,却忆去年风雪。
新著了、几茎华发。
百世寻人犹接踵,叹只今两地三人月。
写旧恨,向谁瑟。
男儿何用伤离别。
况古来、几番际会,风从云合。
千里情亲长晤对,妙体本心次骨②。
卧百尺、高楼斗绝。
天下适安耕且老,看买犁卖剑平家铁③。
壮士泪,肺肝裂。
注:①淳熙十五年岁末陈亮跋涉数百里,到江西上饶探访辛弃疾。
别后二人曾作调多首反复赠答。
据词中却忆去年风雪”一语,知作于淳熙十六年。
②次骨,至骨。
③用刘备批驳许汜求田问舍的典故。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伊尹、诸葛亮那样的事业,只有在位者才能去做,平民百姓是无法去做的,所以说尽了等于没说。
B.“樽酒”四句既忆去年相聚的欢欣也有眼前关山阻隔互相思念的痛苦,还有志难酬而早生自发的悲愤。
C.“天下”二句是说如今天下太平,人人安适,自己也打算耕田送老,卖刀剑换买锄犁一类耕田的铁器。
D.其文辞典丽宏富,平易自然,用语曲折摇曳之致,即兼具精警奇肆与蕴藉含蓄之美,极富艺术感染。
(2)这首词有雄深悲壮的特色:慷慨中见幽郁,苍劲中含凄惋。
请结合词的下片简要赏析这一特色。
5. (四川省双流中学2019届高三10月月考)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
春游①李商隐桥峻斑骓疾,川长白鸟高。
烟轻惟润柳,风滥欲吹桃。
徙倚三层阁,摩挲七宝刀。
庾郎②年最少,青草妒春袍③。
【注】①此诗为大和四年春作于郸(dān)州令狐楚幕,时诗人方十七八年华。
②庾郎:指东晋中期将领、书法家庾翼,年轻时有经世大略,后官至征西将军、荆州刺史,世称庾征西。
③《古诗》:“青袍似春草。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首联写两幅画面,表现骏马疾驰的轻快与俊逸,白鸟飞翔长川的矫健与高远,画面隽永。
B.“烟轻惟润柳”所表现的意境与韩愈的诗句“草色遥看近却无”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C.“风滥欲吹桃”描写的是暮春时候疾风吹落桃花的情景,给人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
D.颈联描写人物的动作细节,意蕴深远,含蓄地写出作者的心事,为下联铺垫蓄势。
(2)这首诗格调高昂,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6. (安徽黄山一中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阅读下面这两首诗,完成(1)(2)题。
咏芭蕉郑燮芭蕉叶叶为多情,一叶才舒一叶生。
自是相思抽不尽,却教风雨怨秋声。
咏春笋杜甫无数春笋满林生,柴门密掩断人行。
会须上番看成竹,客至从嗔不出迎。
(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郑诗的前两句,以比拟的手法,写出了芭蕉叶叶递生、生生不息的情状,为后文的抒情做铺垫。
B.郑诗第三句触景生情,寓情于景,将情具体化,表达了相思之情的悠远缠绵,无穷无尽。
C.杜诗前两句,用几近夸张的手法,描绘了春笋生机勃勃、繁密满林的生长态势,流露出作者的喜悦之情。
D.郑诗由描写到抒情,情感正面点出;杜诗由描写到叙事,但仍以抒情为内核,情感含而不露,恰到好处。
(2)两诗的末句,一“怨”一“嗔”,字面意思相近,但表达的情感和艺术效果实则大相径庭。
试结合诗句作比较鉴赏。
7.(山西省忻州二中2019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1)(2)题。
踏莎行·甲午重九牛山作刘克庄日月跳丸,光阴脱兔,登临不用深怀古。
向来吹帽插花人,尽随残照西风去。
老矣征衫,飘然客路,炊烟三两人家住。
欲携斗酒答秋光,山深无觅黄花处。
【注】刘克庄(1187-1269),字潜夫,号后村,他一生仕途坎坷。
吹帽插花人:暗指那些文采风流、俊逸落拓之士。
③黄花:菊花。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词首二句以“跳丸”“脱兔”为喻,写出了时光流逝之急,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
B.“老矣征衫”一语双关,既写出了“征衫”已残旧破损,又写出词人已近暮年。
C.“炊烟三两人家住”勾勒出异乡的宁静安详的景象,反衬出词人内心的凄凉之感。
D.本词上阕主要抒写登临牛山的感慨,下阕抒写客中孤寂落寞的心绪。
(2)“欲携斗酒答秋光,山深无觅黄花处”是全词的绝妙之句,请结合作者的人生经历和情感赏析其精妙之处。
8.(湖南永州市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
边庭落日骆宾王紫塞流沙北,黄图灞水东。
一朝辞俎豆,万里逐沙蓬。
候月恒持满,寻源屡凿空。
野昏边气合,烽迥戍烟通。
膂力风尘倦,疆场岁月穷。
河流控积石,山路远崆峒。
壮志凌苍兕,精诚贯长虹。
君恩如可报,龙剑有雌雄。
【注】①黄图,帝都。
②俎豆,古代祭祀、宴客用的器具。
诗人曾任太常寺奉礼郎。
③候月,《史记·匈奴列传》:“举事而候星月,月盛壮则攻战,月亏则退兵。
”④积石,山名。
指小积石,在今甘肃临夏西北,即古唐述山。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折,不正确的一项是( )A.“紫塞流沙”与“黄图灞水”相提并论,从时空落笔,意味深长。
B.“候月”“寻源”“边气”“烽烟”展现了紧张丰富的边庭生活。
C.“精诚贯长虹”既是诗人即景抒怀,又照应诗题“边庭落日”。
D.全诗一韵到底,气势磅礴,慷慨激昂,洋溢着边塞征战的豪情。
(2)本诗充分体现了边塞诗豪迈昂扬的格调,请结合全诗具体分析。
9. (毛坦厂中学2018届高三5月考试)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
闲居春尽①白居易闲泊池舟静掩扉,老身慵出客来稀。
愁因暮雨留教住,春被残莺唤遣归。
揭瓮偷尝新熟酒,开箱试着旧生衣②。
冬裘夏葛相催促,垂老光阴速似飞。
【注】①诗人白居易晚年隐居洛阳时所作。
②生衣:绢制的夏衣。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句中“闲”字,不仅表现了诗人心中那份恬静闲适,而且呼应了诗歌的标题。
B.颔联“暮雨”一词营造出凄凉的情境,“留教住”流露出诗人落寞、惆怅的情绪。
C.“唤遣归”写出了春天伴随着黄莺的呼唤而到来,表明作者的心情开始逐渐好转。
D.尾联运用了拟人等修辞,以“冬裘”“夏葛”相更换写出时节更替,“似飞”则写出年老更觉光阴飞逝的心态。
(2)“揭瓮偷尝新熟酒,开箱试着旧生衣”两句颇有生活情趣,请作简要赏析。
10. (中山市2018届高三高考模拟)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题。
大风登城书雨陆游风从北来不可当,街中横吹人马僵。
西家女儿午未妆,帐底炉红愁下床。
东家唤客宴画堂,两行玉指调丝簧。
锦绣四合如坦墙,微风不动金猊①香。
我独登城望大荒,勇欲为国平河湟②。
才疏志大不自量,西家东家笑我狂。
【注】①金猊:又称狻猊,也作香炉的代称。
②河湟:黄河和湟水,这里指中原沦陷地区。
(1)以下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的前两句落笔点题,紧扣“大风”而来。
“不可当”“横吹”“僵”形象描写了寒风凜冽,北风吹得街上的人马都发僵了的画面;同时,这两句诗也象征敌人猖狂、国家处于危急之中。
B.第三、四句承接一个“僵”字,由室外转写到室内。
通过描写西家的女儿屋里生着炉子,仍然怕冷不愿下床,到中午都还没有梳妆的细节,侧面烘托出天气的严寒。
C.第六句运用借代的修辞手法:“玉指”代指东家女儿的手指,“丝簧”代指音乐。
第七、八句通过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精美的丝织品合抱在四周就像围墙一样,连细小的风也吹不进来。
D.第九、十句笔锋再转,且呼应标题中“登城”二字,由室内转到室外,由街上转到城头,由他人转到自己。
“独”字显其寂寞和孤独,“望”字和“欲”字则暗含了诗人“登城”的缘由。
(2)结合诗歌并联系作者生平,谈谈你对“才疏志大不自量,西家东家笑我狂”一句的理解。
古诗鉴赏考点精练一鉴赏诗歌的语言★考点过关题1.【答案】(1)A (2)肝胆:指自己的爱国之志,或对于故国的赤胆忠心。
阅:见证。
表现了作者虽已衰老,且明知复国无望,仍然矢志不渝、坚持到底的决心。
【解析】(1)“是日”句翻译有误。
是日,“这一天”,指重阳之日;秋老,即晚秋、深秋。
正确译文应为:重阳节这一天,突然发现已经到了晚秋时节,令我不免心惊。
(2)这是一首赠诗。
王处士,名炜是作者的好友。
此诗写出了他们虽天涯沦落,却肝胆相照的友情,写得沉着深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