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下册语文素材经典国学诵读十二_人教部编版
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上册语文经典国学诵读资料3.《弟子规》
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上册语文经典国学诵读资料弟子规《弟子规》原名《训蒙文》,为清代康熙年间秀才李毓秀所作,其内容采用《论语》“学而篇”第六条:“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的文义,列述弟子在家、出外、待人、接物与学习上应该恪守的原则规范。
后经清代贾存仁修订改编,并改名为《弟子规》。
《弟子规》共有360句、1080个字,三字一句,两句或四句连意,合辙押韵,朗朗上口。
全篇先为“总叙”,然后分为“入则孝、出则悌、谨、信、泛爱众、亲仁、余力学文”七个部分。
一、《弟子规》——总叙【原文】弟子规(ɡuī),圣(shènɡ)人训(xùn)。
首孝悌(tì),次谨(jǐn)信。
泛(fàn)爱众,而(ér)亲仁(rén)。
有余(yú)力,则(zé)学文。
【译文】“弟子”就是学生,“规”是规范。
《弟子规》是依据至圣先师孔子的教诲而编成的生活规范,它规定了学生主修的六门课和辅修的一门课。
首先,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到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姐妹。
其次,在一切日常生活中,做事要小心谨慎,言行要讲诚信。
和大众相处做到平等博爱,并且亲近有仁德的人,向他学习,这些都是很重要的、非做不可的事。
如果做了之后,还有多余的时间和精力,就应该好好的学习六艺等其他有益的学问。
二、《弟子规》——入则孝“入则孝”是学生主修的第一门课。
“入”指在家,“孝”指孝顺父母,就是在家要善事父母。
善事,一个是心,一个是侍。
“心”即心里念念不忘父母对我们的养育之恩,“侍”时时处处都要想到、照顾到父母。
我们能以这样的心去做,就是善事父母,这是做人的根本,因为“百善孝当先”。
【原文】父母呼(hū),应(yìnɡ)勿(wù)缓(huǎn),父母命,行(xínɡ)勿懒(lǎn)。
父母教(jiào),须敬(jìnɡ)听,父母责(zé),须顺(shùn)承(chénɡ)。
一年级下册语文素材经典国学诵读三_人教部编版(2018)
一年级下册语文素材经典国学诵读三_人教部编版(2018)一年级下册经典国学诵读三(一)经典国学再现香九龄,能温席。
孝于亲,所当执。
融四岁,能让梨。
弟于长,宜先知。
我是小助手1.香:黄香,字文强,东汉时江夏人。
2.龄:年岁。
3.温:温暖。
4.执:做,遵守。
5.融:孔融,汉时鲁国(今山东)人。
6.弟:同“悌”,指弟弟敬爱兄长。
7.长:兄长。
8.知:知道,明白。
我是小翻译东汉人黄香,九岁时就知道孝顺父亲,冬天给父亲暖被窝,夏天为父亲驱赶蚊虫。
这是每个孝顺父母的人都应该实行和效仿的。
孔融四岁时,就知道把大的梨让给哥哥吃,这种尊敬和友爱兄长的道理,是每个人从小就应该知道的。
考考你的智慧1.根据选文,连线。
让梨给哥哥吃黄香给父亲温席孔融2.你觉得黄香是一个怎样的孩子?下面说法最合适的是()A.孝顺B.聪明C.惹人怜爱3.你觉得孔融让梨给哥哥的行为给你什么启示呢?弘扬传统文化黄香温席3.下面说法正确的是()A.十个一百是一千。
B.十个一是一百。
C.十个一千是十万。
弘扬传统文化数星星的张衡我们要会数数,才能才能数清楚我们想数的东西的数目。
晚上,满天的星星像无数珍珠撒在夜空中。
一个孩子坐在院子里,靠着奶奶,仰着头,数着天空的星星。
一颗,两颗,一直数到几百颗。
奶奶笑着说:“傻孩子,又在数星星了。
那么多星星,一闪一闪地乱动,眼都看花了,能数得清吗?”孩子说:“奶奶,能看得见,就能数得清。
星星是在动,可不是乱动。
您看,这颗星和那颗星总是离得那么远。
”爷爷走过来说:“孩子,你看得很仔细。
天上的星星是在动,可它们之间的距离是不变的。
我们的祖先把它们分成一组一组,还给起了名字。
”爷爷停了停,指着北边的天空,说:“你看,那七颗星,连起来像一把勺子,叫北斗星。
离它们不远,有颗最亮的星,叫北极星。
北斗星总是绕着北极星在转。
”爷爷说的话是真的吗?这个孩子一夜没睡好,几次起来看星星。
他看清楚了,北斗星果然绕着北极星慢慢地转动。
这个数星星的孩子叫张衡,是汉朝人。
部编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12、古诗两首《池上》《小池
• 字义:①作量词,用于诗歌、乐曲等。
•
②头。③第一,最高的。
• 组词:首先 首领 首都 一首诗
• 造句:我会朗诵《唐诗三百首》。
• 首屈一指 • 首当其冲 • 首善之区 • 群龙无首
成语
• 采(cǎi)
字词全解
• 字义:摘。
• 组词:采用 开采 采取/采(cài)地
• 造句:我们采了许多野菊花。
•
②喜好。
• 组词:可爱 热爱 爱心
• 造句:我爱我的祖国——中国。
爱心
• 尖(jiān)
字词全解
• 字义:末端极细小。
• 组词:笔尖 尖刀 尖兵
• 造句:我不小心把笔尖折断了。
笔尖
字词全解
• 角(ji像角的东西。
• 组词:角度 角落 牛角/角(jué)色
• 造句:牛的两只角弯弯的。
三角形
词语运用
• 近义词: • 采——摘 回——归
• 反义词: • 藏——露 细——粗
课文主题
• 中心思想: • 《池上》描述了一个小孩偷采白莲撑艇返
回的有趣情景,表现了儿童的天真烂漫, 及诗人对家乡孩子的喜爱之情。
• 《小池》通过对涓涓的细流、浓密的树荫、 尖尖的小荷、停落的蜻蜓的描绘,形象地 勾画出一幅初夏小荷花池的风景画。
采蜜
• 无(wú)
字词全解
• 字义:没有的意思。
• 组词:无比 无声 无线电/南无(mó)
• 造句:大海一望无边。
无花果
字词全解
• 树(shù)
• 字义:①木本植物的统称。
•
②种植,栽培。
• 组词:树木 小树 树叶 树苗
• 造句:这棵桃树上结满了桃子。
树木
经典国学诵读-《三字经》
三字经【原文】人r én 之zh ī初ch ū,性x ìn ɡ本b ěn 善sh àn 。
性x ìn ɡ相xi ān ɡ近j ìn ,习x í相xi ān ɡ远yu ǎn 。
苟ɡǒu 不b ù教ji ào ,性x ìn ɡ乃n ǎi 迁qi ān。
教ji ào 之zh ī道d ào ,贵ɡu ì以y ǐ专zhu ān。
【译文】人刚出生的时候本性都是好的,只是由于成长过程中后天的学习环境不一样,性情也就有了好与坏的差别。
如果从小不好好教育,善良的本性就会变坏。
为了使人不变坏,最重要的方法就是要专心一致地去教育孩子。
【原文】昔x ī孟m èn ɡ母m ǔ,择z é邻l ín 处ch ǔ。
子z ǐ不b ù学xu é,断du àn 机j ī杼zh ù。
窦d òu 燕y ān 山sh ān ,有y ǒu 义y ì方f ān ɡ。
教ji āo 五w ǔ子z ǐ,名m ín ɡ俱j ù扬y án ɡ。
【译文】以前战国时,孟子的母亲曾三次搬家,就是为了让自己的孩子有个好的环境。
一次,孟子逃学,孟母就割断织机的布来教子。
五代时,燕山人窦禹钧教育儿子很有方法,他教育的五个儿子都很有成就,同时科举成名。
【原文】养y ǎn ɡ不b ú教ji ào ,父f ù之zh ī过ɡu ò。
教ji ào 不b ù严y án ,师sh ī之zh ī惰du ò。
子z ǐ不b ù学xu é,非f ēi 所su ǒ宜y í。
幼y òu 不b ù学xu é,老l ǎo 何h é为w éi。
一年级下册语文素材经典国学诵读一_人教部编版
一年级下册语文素材经典国学诵读一_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下册经典国学诵读一(一)经典国学再现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
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
我是小助手1.初:人生之初。
2.性:品德,道德。
3.本:本来,原来。
4.性:天性。
5.习:性格。
6.苟:如果,假使。
7.迁:改变。
8.道:方法。
我是小翻译人刚生下来的时候,天性都是善良的,性格也相差不多,只是由于成长过程中,所处的学习环境不一样,所受的教育有差别,人的性格习惯也就有了很大的差异。
孩子如果从小不好好教育,善良的天性就会改变。
教育有许多种方法,可是最重要的要专心致志,能够坚持长久。
考考你的智慧1.请你用直线在选文中画出一组反义词。
2.“性乃迁”的意思是()A.天性就会改变。
B.性格就会迁移。
C.天性会迁移。
3.选文告诉我们哪些道理呢?请你在下面说法合适的后面的括号中打“√”。
(1)人从小就要好好学习,区分善恶,才能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4.机:特指织布机。
5.杼:织布机上牵引线的梭子。
6.义方:好的方法,家教。
7.名:姓名后名声。
我是小翻译战国时,孟子的母亲为了让孟子有个好的学习环境,曾三次搬家。
有一次孟子逃学,孟母就割断织布机上快要织好的布来教育孟子,告诉他做半途而废,不能坚持,就不能做成功。
五代时,燕山有个叫窦禹钧的人教育儿子很有方法,他教育的五个儿子都很有成就,同时科举成名,美名远扬。
考考你的智慧1.文中讲述了哪两个人教育孩子的故事呢?选一选。
()A.孟子和窦燕山B.孟子的母亲和窦禹钧C.孟子的母亲和窦燕山D.孟子和窦禹钧2. 选文中最后一行的“子”指的是()。
A.孔子B.孟子。
C.窦燕山的孩子。
3.根据选文,判断下面说法的对错。
(1)孟子的母亲做事情不能坚持到底。
()(2)孟子的母亲为了孟子能够好好学习,不惜付出任何代价。
()(3)窦燕山有三个孩子。
()(4)文中的“窦”是窦禹钧。
()知识链接我国古代十分讲究礼制,家庭有礼,官府有礼,堂上更有礼,所以说中国是礼仪之邦。
全年级语文素材 -《论语》颜渊第十二 原文加注释 人教(部编版)
颜渊第十二一、颜渊问仁。
子曰:克己复礼为仁。
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颜渊曰:请问其目。
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颜渊曰:回也不敏,请事斯语矣。
克:能,克制。
复:返、归。
目:细目。
动:1、动容貌之动;2、行动;3、动心。
不敏:愚笨。
事斯语:事,从事、践行。
二、仲弓问仁。
子曰: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在邦无怨,在家无怨。
仲弓曰:雍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大宾:高官贵人。
承:承担,承办。
大祭:指国家祭祀,如祭太庙,祭天等。
施:加,施加。
于:在。
在邦:指在朝廷做事。
在家:指在卿大夫家。
三、司马牛问仁。
子曰:仁者,其言也訒。
曰:其言也訒,斯谓之仁已乎。
子曰:为之难,言之得无訒乎。
司马牛:孔子弟子,复姓司马,名耕,字子牛。
宋国人,司马桓魋之弟。
訒:言语迟钝,形容说话吞吞吐吐,难于出口。
为之难:做起来难。
斯:那么,就。
言之得无訒乎:说这件事能不为难吗。
四、司马牛问君子。
子曰:君子不忧不惧。
曰:不忧不惧,斯谓之君子乎。
子曰:内省不疚,夫何忧何惧。
内省不疚:内心反省自己,无愧于他人。
五、司马牛忧曰:人皆有兄弟,我独亡。
子夏曰:商闻之矣,死生有命,富贵在天。
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君子何患乎无兄弟也。
亡:无。
敬而无失:指做事,要尽忠竭智、无过失。
恭而有礼:指为人方面,要心存恭敬不失礼。
六、子张问明。
子曰:浸润之譖,肤受之愬,不行焉,可谓明也已矣。
浸润之譖,肤受之愬,不行焉,可谓远也已矣。
譖:谗言。
愬:通“诉”,也指谗言。
浸润:水滋润皮肤。
肤受:尘垢污染皮肤。
不行:行不通。
明:明智、贤明。
远:远见。
七、子贡问政。
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
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
曰:去兵。
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
曰:去食。
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足:使.....充足。
兵:武器,指国防力量。
民无信不立:民众不信任(政府),国家就会灭亡。
一年级上册语文素材经典国学诵读十二_人教部编版
一年级上册语文素材经典国学诵读十二_人教部编版(一)经典国学再现谢敷处士,宋景贤君。
景宗险韵,刘煇奇文。
袁安卧雪,仁杰望云。
貌疏宰相,腹负将军。
我是小助手处士:有才德而隐居不做官的人。
宋景:宋景公,春秋时期宋国国君,仁心爱民。
卧雪:指贤士生活贫苦但品德高尚。
仁杰:狄仁杰,字怀英,唐朝并州太原(今属山西)人。
望云:比喻思亲。
景宗:曹景宗,字子震,新野(今属河南)人,南朝梁名将。
险韵:以生僻难押的字作诗韵。
貌疏:相貌疏瘦。
负:亏欠。
我是小翻译谢敷是有才德的隐士,宋景公是贤明的国君。
袁安雪天僵卧而不敢劳烦他人,狄仁杰望见白云孤飞而思念双亲。
曹景宗以生僻的韵字作诗,刘辉开启奇特险怪的文风。
王钦若是个外貌瘦弱的宰相,党进是个肚子里没什么谋略的将军。
考考你的智慧1.判断下面说法的对错。
(1)谢敷是一位没有才华的隐士。
()(2)袁安是一个为他人着想的人。
()(3)“貌疏宰相”中“疏”是疏远的意思。
()2.仁杰是狄仁杰,他是()朝人。
A.唐B.宋C.明3.你了解故事中的哪个人物呢?写一写他的故事吧。
弘扬传统文化狄仁杰的故事唐朝的狄仁杰不仅是一个破案高手,还是一个乐于助人的人。
狄仁杰的双亲住在河阳的别墅,狄仁杰前往并州途中,登上太行山,向南望见白云独自飘飞,对跟从的侍者说:“我的双亲所住之处,就在这片云下面。
”他远望伫立了很久,直到白云飘移了才走。
狄仁杰孝顺父母,友爱兄弟,超越一般人。
在并州时,同为都督府法曹的郑崇质,母亲又老又病,郑崇质将被派往边远地方。
狄仁杰对他说:“你的母亲有重病,而你出使远方,怎么可以留给母亲相隔万里的忧虑呢?”于是拜见长史蔺仁基,请求代替郑崇质去。
当时蔺仁基与司马李孝廉不合,因而对李孝廉说:“我们难道不觉得惭愧吗?”从此便和好如初。
狄仁杰真不愧为一代名相,让人人赞叹。
(二)经典国学再现张巡军令,陈琳檄文。
羊殖益上,宁越弥勤。
蔡邕倒屣,卫瓘披云。
巨山龟息,遵彦龙文。
我是小助手张巡:唐代蒲州河东(今属山西)人。
一年级下册语文素材经典国学诵读十二_人教部编版
一年级下册经典国学诵读十二“教书先生”恐怕是市井百姓最为熟悉的一种称呼,从最初的门馆、私塾到晚清的学堂,“教书先生”那一行当怎么说也算是让国人景仰甚或敬畏的一种社会职业。
只是更早的“先生”概念并非源于教书,最初出现的“先生”一词也并非有传授知识那般的含义。
《孟子》中的“先生何为出此言也?”;《论语》中的“有酒食,先生馔”;《国策》中的“先生坐,何至于此?”等等,均指“先生”为父兄或有学问、有德行的长辈。
其实《国策》中本身就有“先生长者,有德之称”的说法。
可见“先生”之原意非真正的“教师”之意,倒是与当今“先生”的称呼更接近。
看来,“先生”之本源含义在于礼貌和尊称,并非具学问者的专称。
称“老师”为“先生”的记载,首见于《礼记?曲礼》,有“从于先生,不越礼而与人言”,其中之“先生”意为“年长、资深之传授知识者”,与教师、老师之意基本一致。
(一)观察内容的选择,我本着先静后动,由近及远的原则,有目的、有计划的先安排与幼儿生活接近的,能理解的观察内容。
随机观察也是不可少的,是相当有趣的,如蜻蜓、蚯蚓、毛毛虫等,孩子一边观察,一边提问,兴趣很浓。
我提供的观察对象,注意形象逼真,色彩鲜明,大小适中,引导幼儿多角度多层面地进行观察,保证每个幼儿看得到,看得清。
看得清才能说得正确。
在观察过程中指导。
我注意帮助幼儿学习正确的观察方法,即按顺序观察和抓住事物的不同特征重点观察,观察与说话相结合,在观察中积累词汇,理解词汇,如一次我抓住时机,引导幼儿观察雷雨,雷雨前天空急剧变化,乌云密布,我问幼儿乌云是什么样子的,有的孩子说:乌云像大海的波浪。
有的孩子说“乌云跑得飞快。
”我加以肯定说“这是乌云滚滚。
”当幼儿看到闪电时,我告诉他“这叫电光闪闪。
”接着幼儿听到雷声惊叫起来,我抓住时机说:“这就是雷声隆隆。
”一会儿下起了大雨,我问:“雨下得怎样?”幼儿说大极了,我就舀一盆水往下一倒,作比较观察,让幼儿掌握“倾盆大雨”这个词。
一年级下册语文素材经典国学诵读十三_人教部编版(2018)
一年级下册语文素材经典国学诵读十三_人教部编版(2018)(一)经典国学再现我周公,作周礼,著六官,存治体。
大小戴,注礼记,述圣言,礼乐备。
我是小助手1.周公:周文王的第四个儿子。
2.周礼:书名,周公所著。
3.述:讲述。
我是小翻译西周的周公编写了«周礼»,其中记载着事先的六种官职,还为后代留下了治国的体制。
戴德和戴圣整理并且注释«礼记»,传述和阐扬了圣贤的著作,这让后代人知道了以前的典章制度和有关礼乐的情形。
考考你的智慧1.«周礼»中确定了几种官职?〔〕A.六B.五C.三2.周公是哪个时代的人?3.〝大小戴〞指谁?3.周礼〔〕A.熟习B.熟练C.成熟弘扬传统文明周公制礼周朝的官员制度是后代的官员制度最后的形状,尤其是周公功不可没。
周公是周文王的四子,为周朝立下了丰功伟绩。
他在在周文王的一切儿子中最有才干,也最有残酷之心。
武王逝世后,周公协助成王辅佐朝政,平顶叛乱,稳固了刚刚树立的周朝。
由于他的贤德,他们把国度管理得十分贫弱。
为了周朝的统治更动摇,周公制定了设官分职的制度,并设立了六种官职,这就是后世所说的«周礼»。
后来,周朝的政治体制一代代传了上去。
(二)经典国学再现曰国风,曰雅颂,号四诗,当讽咏。
诗既亡,春秋作,寓褒贬,别善恶。
我是小助手1.讽咏:用委婉的话劝说或挖苦。
2.亡:消逝。
3.春秋:书名。
我是小翻译«国风»«大雅»«小雅»«颂»,合称为四诗,它内容丰厚、感情深切,用委婉的言语劝说或讥讽人或事。
«诗经»中的诗歌在传达的进程中丧失了不少,于是就出现了«春秋»,在这本书中隐含着对理想政治的褒贬以及对各国善恶行为的分辩。
考考你的智慧1.用直线画出文中的两组反义词。
2.判别以下说法的对错。
〔1〕«国风»«大雅»«小雅»«颂»是«诗经»的内容。
一年级下册语文素材经典国学诵读七_人教部编版
一年级下册经典国学诵读七家庭是幼儿语言活动的重要环境,为了与家长配合做好幼儿阅读训练工作,孩子一入园就召开家长会,给家长提出早期抓好幼儿阅读的要求。
我把幼儿在园里的阅读活动及阅读情况及时传递给家长,要求孩子回家向家长朗诵儿歌,表演故事。
我和家长共同配合,一道训练,幼儿的阅读能力提高很快。
(一)这个工作可让学生分组负责收集整理,登在小黑板上,每周一换。
要求学生抽空抄录并且阅读成诵。
其目的在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爱生活,所以内容要尽量广泛一些,可以分为人生、价值、理想、学习、成长、责任、友谊、爱心、探索、环保等多方面。
如此下去,除假期外,一年便可以积累40多则材料。
如果学生的脑海里有了众多的鲜活生动的材料,写起文章来还用乱翻参考书吗? 经典国学再现唐宋或更早之前,针对“经学”“律学”“算学”和“书学”各科目,其相应传授者称为“博士”,这与当今“博士”含义已经相去甚远。
而对那些特别讲授“武事”或讲解“经籍”者,又称“讲师”。
“教授”和“助教”均原为学官称谓。
前者始于宋,乃“宗学”“律学”“医学”“武学”等科目的讲授者;而后者则于西晋武帝时代即已设立了,主要协助国子、博士培养生徒。
“助教”在古代不仅要作入流的学问,其教书育人的职责也十分明晰。
唐代国子学、太学等所设之“助教”一席,也是当朝打眼的学官。
至明清两代,只设国子监(国子学)一科的“助教”,其身价不谓显赫,也称得上朝廷要员。
至此,无论是“博士”“讲师”,还是“教授”“助教”,其今日教师应具有的基本概念都具有了。
地所生,有草木。
此植物,遍水陆。
有虫鱼,有鸟兽。
此动物,能飞走。
我是小助手1.生:生长。
2.遍:到处。
我是小翻译在地球上生长着花草树木。
这些属于植物,在陆地上和水里到处都有。
虫、鱼、鸟、兽属于动物。
这些动物有的可以在天上飞,有的可以在陆地上走,有的可以在水里游。
考考你的智慧1.陆地上到处都生长着。
2.选择填空。
虫鸟兽鱼可以在地上爬的是,可以在陆地上跑或者走的是,可以在水中游的是,可以在空中飞的是。
一年级下册语文素材经典国学诵读二_人教部编版
一年级下册经典国学诵读二家庭是幼儿语言活动的重要环境,为了与家长配合做好幼儿阅读训练工作,孩子一入园就召开家长会,给家长提出早期抓好幼儿阅读的要求。
我把幼儿在园里的阅读活动及阅读情况及时传递给家长,要求孩子回家向家长朗诵儿歌,表演故事。
我和家长共同配合,一道训练,幼儿的阅读能力提高很快。
(一)“师”之概念,大体是从先秦时期的“师长、师傅、先生”而来。
其中“师傅”更早则意指春秋时国君的老师。
《说文解字》中有注曰:“师教人以道者之称也”。
“师”之含义,现在泛指从事教育工作或是传授知识技术也或是某方面有特长值得学习者。
“老师”的原意并非由“老”而形容“师”。
“老”在旧语义中也是一种尊称,隐喻年长且学识渊博者。
“老”“师”连用最初见于《史记》,有“荀卿最为老师”之说法。
慢慢“老师”之说也不再有年龄的限制,老少皆可适用。
只是司马迁笔下的“老师”当然不是今日意义上的“教师”,其只是“老”和“师”的复合构词,所表达的含义多指对知识渊博者的一种尊称,虽能从其身上学以“道”,但其不一定是知识的传播者。
今天看来,“教师”的必要条件不光是拥有知识,更重于传播知识。
经典国学再现宋以后,京师所设小学馆和武学堂中的教师称谓皆称之为“教谕”。
至元明清之县学一律循之不变。
明朝入选翰林院的进士之师称“教习”。
到清末,学堂兴起,各科教师仍沿用“教习”一称。
其实“教谕”在明清时还有学官一意,即主管县一级的教育生员。
而相应府和州掌管教育生员者则谓“教授”和“学正”。
“教授”“学正”和“教谕”的副手一律称“训导”。
于民间,特别是汉代以后,对于在“校”或“学”中传授经学者也称为“经师”。
在一些特定的讲学场合,比如书院、皇室,也称教师为“院长、西席、讲席”等。
养不教,父之过。
教不严,师之惰。
子不学,非所宜。
幼不学,老何为?我是小助手1.教:指家庭教育。
2.过:过错。
3.教:老师的教育。
4.严:教育的方法。
5.师:教书先生。
6.惰:懒惰,懈怠。
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上册语文经典国学诵读资料3.《弟子规》
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上册语文经典国学诵读资料弟子规《弟子规》原名《训蒙文》,为清代康熙年间秀才李毓秀所作,其内容采用《论语》“学而篇”第六条:“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的文义,列述弟子在家、出外、待人、接物与学习上应该恪守的原则规范。
后经清代贾存仁修订改编,并改名为《弟子规》。
《弟子规》共有360句、1080个字,三字一句,两句或四句连意,合辙押韵,朗朗上口。
全篇先为“总叙”,然后分为“入则孝、出则悌、谨、信、泛爱众、亲仁、余力学文”七个部分。
一、《弟子规》——总叙【原文】弟子规(ɡuī),圣(shènɡ)人训(xùn)。
首孝悌(tì),次谨(jǐn)信。
泛(fàn)爱众,而(ér)亲仁(rén)。
有余(yú)力,则(zé)学文。
【译文】“弟子”就是学生,“规”是规范。
《弟子规》是依据至圣先师孔子的教诲而编成的生活规范,它规定了学生主修的六门课和辅修的一门课。
首先,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到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姐妹。
其次,在一切日常生活中,做事要小心谨慎,言行要讲诚信。
和大众相处做到平等博爱,并且亲近有仁德的人,向他学习,这些都是很重要的、非做不可的事。
如果做了之后,还有多余的时间和精力,就应该好好的学习六艺等其他有益的学问。
二、《弟子规》——入则孝“入则孝”是学生主修的第一门课。
“入”指在家,“孝”指孝顺父母,就是在家要善事父母。
善事,一个是心,一个是侍。
“心”即心里念念不忘父母对我们的养育之恩,“侍”时时处处都要想到、照顾到父母。
我们能以这样的心去做,就是善事父母,这是做人的根本,因为“百善孝当先”。
【原文】父母呼(hū),应(yìnɡ)勿(wù)缓(huǎn),父母命,行(xínɡ)勿懒(lǎn)。
父母教(jiào),须敬(jìnɡ)听,父母责(zé),须顺(shùn)承(chénɡ)。
一年级下册语文素材经典国学诵读八_人教部编版
一年级下册经典国学诵读八宋以后,京师所设小学馆和武学堂中的教师称谓皆称之为“教谕”。
至元明清之县学一律循之不变。
明朝入选翰林院的进士之师称“教习”。
到清末,学堂兴起,各科教师仍沿用“教习”一称。
其实“教谕”在明清时还有学官一意,即主管县一级的教育生员。
而相应府和州掌管教育生员者则谓“教授”和“学正”。
“教授”“学正”和“教谕”的副手一律称“训导”。
于民间,特别是汉代以后,对于在“校”或“学”中传授经学者也称为“经师”。
在一些特定的讲学场合,比如书院、皇室,也称教师为“院长、西席、讲席”等。
(一)一般说来,“教师”概念之形成经历了十分漫长的历史。
杨士勋(唐初学者,四门博士)《春秋谷梁传疏》曰:“师者教人以不及,故谓师为师资也”。
这儿的“师资”,其实就是先秦而后历代对教师的别称之一。
《韩非子》也有云:“今有不才之子……师长教之弗为变”其“师长”当然也指教师。
这儿的“师资”和“师长”可称为“教师”概念的雏形,但仍说不上是名副其实的“教师”,因为“教师”必须要有明确的传授知识的对象和本身明确的职责。
经典国学再现与当今“教师”一称最接近的“老师”概念,最早也要追溯至宋元时期。
金代元好问《示侄孙伯安》诗云:“伯安入小学,颖悟非凡貌,属句有夙性,说字惊老师。
”于是看,宋元时期小学教师被称为“老师”有案可稽。
清代称主考官也为“老师”,而一般学堂里的先生则称为“教师”或“教习”。
可见,“教师”一说是比较晚的事了。
如今体会,“教师”的含义比之“老师”一说,具有资历和学识程度上较低一些的差别。
辛亥革命后,教师与其他官员一样依法令任命,故又称“教师”为“教员”。
曰喜怒,曰哀惧。
爱恶欲,七情具。
青赤黄,及黑白。
此五色,目所识。
我是小助手1.喜:高兴。
2.怒:生气。
3.哀:悲伤。
4.惧:害怕。
5.爱:喜爱。
6.恶:讨厌,厌恶。
7.欲:欲念,欲望。
8.色:颜色。
9.目:眼睛。
10.识:分辨。
我是小翻译高兴、生气、悲伤、害怕、喜爱、讨厌、欲望是人们一出生就具有的七种情感。
一年级下册语文素材经典国学诵读十_人教部编版(2018)
一年级下册语文素材经典国学诵读十_人教部编版(2018)(一)经典国学再现父子恩,夫妇从。
兄那么友,弟那么恭。
长幼序,友与朋。
君那么敬,臣那么忠。
此十义,人所同。
当师叙,勿违犯。
我是小助手1.恩:恩情。
2.从:依从,听从。
3.友:友爱。
4.恭:恭敬,尊崇。
5.序:次第。
6.敬:尊重。
7.师:师从、遵守、依照的意思。
我是小翻译父母和儿女之间要注重恩情,夫妻之间的感情要和顺,哥哥对弟弟要友爱,弟弟对哥哥要尊崇。
年长的和年幼的交往要留意长幼尊卑的次第,冤家相处应该相互讲信誉。
假设君主能尊重他的臣子,臣子们就会对他忠心耿耿。
前面提到的父慈、子孝、夫和、妻顺、兄友、弟恭、朋信、友义、君敬、臣忠这十义,是人人都应遵守的,千万不能违犯。
考考你的智慧1.做哥哥的应该怎样看待弟弟呢?〔〕A.严峻B.友爱C.战争2.国君应该怎样看待臣子?〔〕A.尊重B.命令C.听从3.〝十义〞是什么?弘扬传统文明两个兄弟哥哥关爱弟弟,弟弟也会尊崇协助哥哥。
唐朝时,有个孩子叫韦承庆。
他的继母生了个儿子,叫韦嗣立。
韦承庆处处关心弟弟,哄他玩儿,带他读书写字。
韦嗣立也很听哥哥的话,两人相亲相爱。
但是继母很公允,对韦承庆总是另眼看待,由于一点大事就对他发火儿,还用鞭子打他。
有一次,继母又发火了,举着鞭子打韦承庆。
弟弟看见了,就冲上去,用身体挡住哥哥,对母亲说:〝您要是打哥哥,就先打我吧!〞继母赶忙扔掉鞭子,把韦嗣立搂在怀里。
韦嗣立说:〝您看到鞭子落在我身上于心不忍,要是哥哥的母亲活着,看见他挨打,难道就不心疼吗?今后要打他,还是先打我吧。
〞从此,继母把韦承庆当自己的儿子看待,韦承庆愈加保护弟弟,兄弟俩感情越来越深。
这个故事通知我们,兄弟之间和友爱相处。
(二)经典国学再现斩齐衰,大小功。
至缌麻,五服终。
礼乐射,御书数。
古六艺,今不具。
我是小助手1.御:驾车。
2.书:书法。
3.数:算数。
4.具:具有。
我是小翻译斩衰、齐衰、大功、小功和缌麻,是中国现代亲族中不同的人死去时穿的五种孝服。
一年级下册语文素材经典国学诵读六_人教部编版
一年级下册经典国学诵读六要练说,得练看。
看与说是统一的,看不准就难以说得好。
练看,就是训练幼儿的观察能力,扩大幼儿的认知范围,让幼儿在观察事物、观察生活、观察自然的活动中,积累词汇、理解词义、发展语言。
在运用观察法组织活动时,我着眼观察于观察对象的选择,着力于观察过程的指导,着重于幼儿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
(一) 唐宋或更早之前,针对“经学”“律学”“算学”和“书学”各科目,其相应传授者称为“博士”,这与当今“博士”含义已经相去甚远。
而对那些特别讲授“武事”或讲解“经籍”者,又称“讲师”。
“教授”和“助教”均原为学官称谓。
前者始于宋,乃“宗学”“律学”“医学”“武学”等科目的讲授者;而后者则于西晋武帝时代即已设立了,主要协助国子、博士培养生徒。
“助教”在古代不仅要作入流的学问,其教书育人的职责也十分明晰。
唐代国子学、太学等所设之“助教”一席,也是当朝打眼的学官。
至明清两代,只设国子监(国子学)一科的“助教”,其身价不谓显赫,也称得上朝廷要员。
至此,无论是“博士”“讲师”,还是“教授”“助教”,其今日教师应具有的基本概念都具有了。
经典国学再现其实,任何一门学科都离不开死记硬背,关键是记忆有技巧,“死记”之后会“活用”。
不记住那些基础知识,怎么会向高层次进军?尤其是语文学科涉猎的范围很广,要真正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单靠分析文章的写作技巧是远远不够的,必须从基础知识抓起,每天挤一点时间让学生“死记”名篇佳句、名言警句,以及丰富的词语、新颖的材料等。
这样,就会在有限的时间、空间里给学生的脑海里注入无限的内容。
日积月累,积少成多,从而收到水滴石穿,绳锯木断的功效。
寒燠均,霜露改。
右高原,左大海。
曰江河,曰淮济。
此四渎,水之纪。
曰岱华,嵩恒衡。
此五岳,山之名。
古九州,今改制。
称行省,三十五。
我是小助手1.燠:热。
2.霜露:霜期和露期。
3.江河:长江和黄河。
4.淮济:淮河和济水,5. 纪:代表。
6.州:古代行政区域单位名称。
一年级下册语文素材经典国学诵读七_人教部编版
一年级下册经典国学诵读七家庭是幼儿语言活动的重要环境,为了与家长配合做好幼儿阅读训练工作,孩子一入园就召开家长会,给家长提出早期抓好幼儿阅读的要求。
我把幼儿在园里的阅读活动及阅读情况及时传递给家长,要求孩子回家向家长朗诵儿歌,表演故事。
我和家长共同配合,一道训练,幼儿的阅读能力提高很快。
(一)这个工作可让学生分组负责收集整理,登在小黑板上,每周一换。
要求学生抽空抄录并且阅读成诵。
其目的在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爱生活,所以内容要尽量广泛一些,可以分为人生、价值、理想、学习、成长、责任、友谊、爱心、探索、环保等多方面。
如此下去,除假期外,一年便可以积累40多则材料。
如果学生的脑海里有了众多的鲜活生动的材料,写起文章来还用乱翻参考书吗? 经典国学再现唐宋或更早之前,针对“经学”“律学”“算学”和“书学”各科目,其相应传授者称为“博士”,这与当今“博士”含义已经相去甚远。
而对那些特别讲授“武事”或讲解“经籍”者,又称“讲师”。
“教授”和“助教”均原为学官称谓。
前者始于宋,乃“宗学”“律学”“医学”“武学”等科目的讲授者;而后者则于西晋武帝时代即已设立了,主要协助国子、博士培养生徒。
“助教”在古代不仅要作入流的学问,其教书育人的职责也十分明晰。
唐代国子学、太学等所设之“助教”一席,也是当朝打眼的学官。
至明清两代,只设国子监(国子学)一科的“助教”,其身价不谓显赫,也称得上朝廷要员。
至此,无论是“博士”“讲师”,还是“教授”“助教”,其今日教师应具有的基本概念都具有了。
地所生,有草木。
此植物,遍水陆。
有虫鱼,有鸟兽。
此动物,能飞走。
我是小助手1.生:生长。
2.遍:到处。
我是小翻译在地球上生长着花草树木。
这些属于植物,在陆地上和水里到处都有。
虫、鱼、鸟、兽属于动物。
这些动物有的可以在天上飞,有的可以在陆地上走,有的可以在水里游。
考考你的智慧1.陆地上到处都生长着。
2.选择填空。
虫鸟兽鱼可以在地上爬的是,可以在陆地上跑或者走的是,可以在水中游的是,可以在空中飞的是。
一年级下册语文素材经典国学诵读三_人教部编版
一年级下册语文素材经典国学诵读三_人教部编版(一)经典国学再现香九龄,能温席。
孝于亲,所当执。
融四岁,能让梨。
弟于长,宜先知。
我是小助手1.香:黄香,字文强,东汉时江夏人。
2.龄:年岁。
3.温:温顺。
4.执:做,遵守。
5.融:孔融,汉时鲁国(今山东)人。
6.弟:同“悌”,指弟弟敬爱兄长。
7.长:兄长。
8.知:明白,明白。
我是小翻译东汉人黄香,九岁时就明白孝顺父亲,冬天给父亲暖被窝,夏天为父亲驱逐蚊虫。
这是每个孝顺父母的人都应该实行和效仿的。
孔融四岁时,就明白把大的梨让给哥哥吃,这种尊敬和友爱兄长的道理,是每个人从小就应该明白的。
考考你的聪慧1.依照选文,连线。
让梨给哥哥吃黄香给父亲温席孔融2.你觉得黄香是一个如何样的小孩?下面说法最合适的是()A.孝顺B.聪慧C.惹人怜爱3.你觉得孔融让梨给哥哥的行为给你什么启发呢?弘扬传统文化黄香温席东汉的黄香是一个孝顺明白事的小孩,他的行为值得我们学习。
他九岁的时候,母亲就去世了。
他专门明白事.也专门孝顺父亲。
夏天的时候,天气炎热,他给父母搭好蚊帐,把枕头和席子用扇子扇的凉了,把吸人血的小虫扇开了,才请父亲睡觉。
冬天的时候,天气专门冰冷,黄香就用自己的躯体使父亲的被窝变得温顺,让父亲睡得温顺。
慢慢地,黄香的故事就流传开了。
那个故事告诉我们,每个人从小就应该明白孝顺父母,这是做人的准则。
(二)经典国学再现首孝悌,次见闻。
知某数,识某文。
一而十,十而百,百而千,千而万。
我是小助手1.悌:尊敬兄长。
2.次:指次一等。
3.见:眼睛看见。
4.闻:耳朵听到。
5.数:数目。
6.文:文字,文理。
我是小翻译一个人第一要学的是孝敬父母和兄弟友爱的道理,接下来是学习看到和听到的知识。
同时要明白差不多的算术和高深的数学,以及认识文字,阅读文学。
我国采纳十进位算术方法:一到十是差不多的数字,然后十个十是一百,十个一百是一千,十个一千是一万……一直变化下去。
考考你的聪慧1.“首”的意思是()A.第一B.重要C.头2.依照文中的说法,“孝悌”和“见闻”哪个更重要?()A.孝悌B.见闻3.下面说法正确的是()A.十个一百是一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年级下册经典国学诵读十二
“教书先生”恐怕是市井百姓最为熟悉的一种称呼,从最初的门馆、私塾到晚清的学堂,“教书先生”那一行当怎么说也算是让国人景仰甚或敬畏的一种社会职业。
只是更早的“先生”概念并非源于教书,最初出现的“先生”一词也并非有传授知识那般的含义。
《孟子》中的“先生何为出此言也?”;《论语》中的“有酒食,先生馔”;《国策》中的“先生坐,何至于此?”等等,均指“先生”为父兄或有学问、有德行的长辈。
其实《国策》中本身就有“先生长者,有德之称”的说法。
可见“先生”之原意非真正的“教师”之意,倒是与当今“先生”的称呼更接近。
看来,“先生”之本源含义在于礼貌和尊称,并非具学问者的专称。
称“老师”为“先生”的记载,首见于《礼记?曲礼》,有“从于先生,不越礼而与人言”,其中之“先生”意为“年长、资深之传授知识者”,与教师、老师之意基本一致。
(一)
观察内容的选择,我本着先静后动,由近及远的原则,有目的、有计划的先安排与幼儿生活接近的,能理解的观察内容。
随机观察也是不可少的,是相当有趣的,如蜻蜓、蚯蚓、毛毛虫等,孩子一边观察,一边提问,兴趣很浓。
我提供的观察对象,注意形象逼真,色彩鲜明,大小适中,引导幼儿多角度多层面地进行观察,保证每个幼儿看得到,看得清。
看得清才能说得正确。
在观察过程中指导。
我注意帮助幼儿学习正确的观察方法,即按顺序观察和抓住事物的不同特征重点观察,观察与说话相结合,在观察中积累词汇,理解词汇,如一次我抓住时机,引导幼儿观察雷雨,雷雨前天空急剧变化,乌云密布,我问
幼儿乌云是什么样子的,有的孩子说:乌云像大海的波浪。
有的孩子说“乌云跑得飞快。
”我加以肯定说“这是乌云滚滚。
”当幼儿看到闪电时,我告诉他“这叫电光闪闪。
”接着幼儿听到雷声惊叫起来,我抓住时机说:“这就是雷声隆隆。
”一会儿下起了大雨,我问:“雨下得怎样?”幼儿说大极了,我就舀一盆水往下一倒,作比较观察,让幼儿掌握“倾盆大雨”这个词。
雨后,我又带幼儿观察晴朗的天空,朗诵自编的一首儿歌:“蓝天高,白云飘,鸟儿飞,树儿摇,太阳公公咪咪笑。
”这样抓住特征见景生情,幼儿不仅印象深刻,对雷雨前后气象变化的词语学得快,记得牢,而且会应用。
我还在观察的基础上,引导幼儿联想,让他们与以往学的词语、生活经验联系起来,在发展想象力中发展语言。
如啄木鸟的嘴是长长的,尖尖的,硬硬的,像医生用的手术刀―样,给大树开刀治病。
通过联想,幼儿能够生动形象地描述观察对象。
经典国学再现
唐宋或更早之前,针对“经学”“律学”“算学”和“书学”各科目,其相应传授者称为“博士”,这与当今“博士”含义已经相去甚远。
而对那些特别讲授“武事”或讲解“经籍”者,又称“讲师”。
“教授”和“助教”均原为学官称谓。
前者始于宋,乃“宗学”“律学”“医学”“武学”等科目的讲授者;而后者则于西晋武帝时代即已设立了,主要协助国子、博士培养生徒。
“助教”在古代不仅要作入流的学问,其教书育人的职责也十分明晰。
唐代国子学、太学等所设之“助教”一席,也是当朝打眼的学官。
至明清两代,只设国子监(国子学)一科的“助教”,其身价不谓显赫,也称得上朝廷要员。
至此,无论是“博士”“讲师”,还是“教授”“助
教”,其今日教师应具有的基本概念都具有了。
作中庸,乃孔伋。
中不偏,庸不易。
作大学,乃曾子。
自修齐,至平治。
我是小助手
1.中庸:书名。
2.孔伋:孔子的孙子。
3.大学:书名。
4.修:修身。
5.治:治国平天下。
我是小翻译
写《中庸》这本书的是孔伋,“中”是不偏的意思,“庸”是不变的意思。
作《大学》这本书的是曾参,这本告诉人们人要先提高自己身修养,才能使家庭和睦,才能安邦定国。
考考你的智慧
1.“作中庸”中的“作”的意思是()
A.写
B.作文
C.看做
2.连线。
《中庸》曾子
《大学》孔伋
3.“修身治国平天下”这句话和文中的哪句话相对应?抄写在下面。
弘扬传统文化
曾子避席
我们尊敬老师要体现在我们的行动中。
有一次曾子在孔子身边侍坐,孔子问他:“以前的圣贤之王有至高无上的德行,精要奥妙的理论,用来教导天下之人,人们就能和睦相处,君王和臣下之间
也没有不满,你知道它们是什么吗?”曾子听了,明白老师是要指点他最深刻的道理,于是立刻从坐着的席子上站起来,走到席子外面,恭恭敬敬地回答道:“我不够聪明,哪里能知道?还请老师把这些道理教给我。
”
在这里,“避席”是一种非常礼貌的行为,当曾子听到老师要向他传授时,他站起身来,走到席子外向老师请教,是为了表示他对老师的尊重。
曾子懂礼貌的故事被后人传诵,很多人都向他学习。
(二)
经典国学再现
孝经通,四书熟,
如六经,始可读。
诗书易,礼春秋,
号六经,当讲求。
我是小助手
1.孝经:书名。
2.六经:指《诗经》《书经》《易经》《周礼》《礼记》《春秋》。
我是小翻译
孝经的道理弄明白了,把四书读熟了,才可以去读六经这样深奥的书。
《诗经》《书经》《易经》《周礼》《礼记》《春秋》称为六经,这是中国古代儒家的重要经典,应当仔细阅读。
考考你的智慧
1.判断下列说法的对错。
(1)《四书》中包含《春秋》。
()
(2)《六经》中包含《周礼》。
()
2.“熟”的意思是()
A.熟悉
B.熟练
C.成熟
3.你知道《春秋》里面都有什么内容吗?
知识链接
书有深浅难易的区分,我们读书必须从浅易的开始读起,奠定求知、做人、处世的基础,再进一步学习更深奥的知识。
中国的古代文化是一个丰富而伟大的知识宝库,世界上有许多国家的学者,从事着这方面的研究和探索。
做为一个中国人,我们要爱护祖先留下的遗产,并为此感到骄傲。
参考答案
(一)
1.A
2.《中庸》——孔伋《大学》——曾子
3.自修齐,至平治。
(二)
1.(1)×(2)√
2.B
3.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