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拿的治疗原则

合集下载

推拿治疗的原则与治法

推拿治疗的原则与治法

推拿治疗的原则与治法推拿治疗的原则和治疗方法是中医传统疗法的重要组成部分。

推拿作为一种非药物、非手术的物理疗法,通过按摩、揉捏、推拿等手法刺激身体表面的穴位、经络、组织,调节气血运行,调整脏腑功能,达到治疗疾病、保养健康的目的。

下面将详细介绍推拿治疗的原则和治疗方法。

一、推拿治疗的原则:1.辨证论治原则:推拿治疗必须根据病情的类型、病位的变化和病机的不同,进行辨证论治。

中医认为疾病的产生是由于人体阴阳失调导致气血运行受阻或脏腑功能失调,因此治疗疾病的关键在于辨证施治,根据病情的表现特点选择适合的治疗方法。

2.病因病机原则:推拿治疗必须根据病因病机来施治。

中医认为不同的疾病有不同的病因病机,例如风寒病、湿热病、气血不足等,治疗时必须根据病因病机来选择合适的手法和穴位进行治疗,以达到疏通经络、调和阴阳、平衡气血的目的。

3.综合治疗原则:推拿疗法通常不是单独使用的,而是与其他疗法结合使用,例如推拿配合针灸、中药治疗等。

综合治疗能够发挥不同疗法的优势,增强治疗效果,加速康复进程。

例如,在治疗肌肉骨骼疾病时,推拿可以通过按摩刺激,放松肌肉,缓解疼痛,而针灸则可以刺激经络,调和气血,促进组织修复。

二、推拿治疗的方法:1.按摩:按摩是推拿中常用的手法之一,它通过手掌、指腹等手部操作,以适度的力度按摩人体表面的肌肉、筋脉,可以促进血液循环,放松肌肉,消除疲劳,增强身体的抵抗力和免疫力。

2.揉捏:揉捏是指用手掌、指尖等手部操作对人体表面组织进行挤压、握动、推托的手法。

揉捏可以调节气血循环,疏通经络,舒筋活络,缓解肌肉疼痛,增强腺体的分泌功能,促进新陈代谢。

3.推拿:推拿是指用掌心、掌根等手部操作对人体表面的肌肉、穴位进行适度的推动、推按。

推拿可以调和阴阳,通经活络,调节脏腑功能,增强体质,治疗疾病。

4.按穴:按穴是指用手指或特定工具对人体穴位进行刺激。

穴位是人体经络上特定的点位,通过按摩、按压等手法刺激穴位可以调节气血运行,调整脏腑功能,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推拿的治疗原则

推拿的治疗原则

推拿的治疗原则推拿的治疗原则是推拿治疗疾病的总的法则。

临床工作中,必须因人、因病、因症、因时、因地,采用和组合不同的治疗方法治疗疾病。

但推拿的具体治疗方法,是在推拿的治疗,原则下制定的,这些原则是:整体观念,辨证施术;标本同治,缓急兼顾;以动为主,动静结合。

一、整体观念,辨证施术整体观念、辨证论治是中医治病的根本原则。

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构成人体的各个组成部分之间,在结构上是不可分割的,在功能上是相互协调、相互为用的,在病理上是相互影响着的。

同时,人体与自然环境也有密切关系,人类在能动地适应自然和改造自然的斗争中,维持着机体的正常生命活动。

这种机体自身整体性、机体与自然界统一性的思想,贯穿在中医生理、病理、诊法、辨证、治疗等各个方面。

整体观念的原则,在推拿临床中,既要体现在分析局部症状时,要注意机体整体对局部的影响;又要在处理局部症状时,重视机体整体的调整。

辨证论治是中医的精华所在,临床中辨证施治表现在,将四诊所收集的资料、症状和体征,通过分析、综合,辨清疾病的原因、性质,以及邪正之间的关系,概括判断为某种性质的证,然后,根据这种辨证的结果,确定相应的理法方药。

辨证论治是认识疾病和解决疾病的过程,是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体现。

然而,在临床推拿工作中,辨证论治具体表现为辨证施术,即根据辨证的结果确立治疗法则,选择手法的操作方法、穴位和部位,进行具体的操作治疗。

对按照现代医学分类的疾病的推拿治疗,辨证施术的原则表现了同病异治和异病同治的特点。

同病异治与异病同治是以病机的异同为依据的治疗原则,即《素问·至真要大论》“谨守病机,各司其属"之意。

同病异治,即同一疾病采用不同的推拿手法治疗。

某些疾病,病变部位和症状虽然相同,但因其具体的病机不同,所以在治疗方法上选用的推拿手法及穴位、部位就因之而异。

异病同治,即不同的疾病采用相同的推拿手法治疗。

某些疾病,病变部位和症状虽然不同,但因其主要病机相同,所以在治疗方法上可以选用相同的推拿手法及穴位、部位。

简述推拿的治疗原则

简述推拿的治疗原则

简述推拿的治疗原则
推拿是一种古老而有效的中医疗法,其治疗原则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推拿的治疗原则是“疏通经络”。

中医认为,人体的经络是身体内部的运行通道,通过调理经络可以达到疏通气血、调和阴阳的目的。

推拿通过按摩、揉捏、推拿等手法刺激经络,促进气血循环,调节脏腑功能,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效果。

推拿的治疗原则是“活血化瘀”。

中医认为,疾病的形成往往与体内的淤血和瘀血有关,推拿可以通过按摩、拍打等手法刺激经络,促进血液循环,消除淤血和瘀血,从而改善疾病的症状。

推拿的治疗原则是“调和阴阳”。

中医认为,人体的健康与阴阳平衡密切相关,推拿可以通过按摩、揉捏等手法调节经络,平衡阴阳,调和脏腑功能,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效果。

推拿的治疗原则还包括“辨证施治”。

中医认为,疾病的发生与体内的阴阳失衡有关,推拿治疗时需要根据病情辨证施治,选择适当的推拿手法和穴位,以达到调节阴阳、恢复健康的效果。

推拿的治疗原则还包括“因人而异”。

中医强调个体化的治疗,推拿也不例外。

不同的人体质和疾病表现会有所不同,推拿师需要根据每个人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合的推拿手法和穴位,以达到最佳的
治疗效果。

推拿作为一种独特的中医疗法,其治疗原则主要包括疏通经络、活血化瘀、调和阴阳、辨证施治和因人而异。

通过按摩、揉捏、推拿等手法刺激经络,推拿可以促进气血循环,调节脏腑功能,达到治疗疾病的效果。

另外,推拿还强调因人而异,根据个体情况进行个体化的治疗,以达到最佳的疗效。

推拿的治疗原理

推拿的治疗原理

推拿的治疗原理:一、疏通经络,行气活血;二、理筋整复,滑利关节;三、调整脏腑功能,增强抗病能力。

推拿的治疗原则:一、整体观念,辩证施术;二、标本同治,缓急兼顾;三、以动为主,动静结合。

扌衮法:【操作要领】拇指自然伸直,余指屈曲,小指、无名指的掌指关节屈曲,约达90°。

使手背沿掌横弓排列呈弧面,形成滚动的接触面。

以第五掌指关节背侧附于体表施术部位上,以肘关节为支点,前臂主动推旋运动,带动腕关节屈伸和一定的旋转活动,频率每分钟120—160次。

【治疗作用】颈椎病、肩关节周围炎、腰椎间盘突出症、各种运动损伤、偏瘫、截瘫【要求及注意事项】1.肩关节放松下垂,屈肘成140°。

2.操作过程中,腕关节前极限时屈腕约80°,回滚40°,使手背1 / 2面积(尺侧)依次接触治疗部位。

3.前滚和回滚时着力轻重之比为:3:1,即“滚三回一”。

4.操作时不宜拖动、跳动、摆动。

5.在移动操作时,移动速度不宜过快,滚法频率不变情况下,缓慢移动。

一指禅推法以拇指端或螺纹面着力,通过腕部的往返摆动,使所产生的功力通过拇指持续不断地作用于施术部位或穴位上,称为一指禅推法。

动作要领肩关节放松,肩部下垂。

放松,肘部自然下垂。

腕部放松。

除大拇指以外的其余四指手掌都要放松。

用大拇指指端或罗纹面或偏峰着力于一定的部位或穴位上,手握成空拳状,拇指伸直,食指中节桡侧抵住拇指面或指间关节,使拇指关节活动时起稳定作用。

紧推:频率略快,有节奏,每分钟120-160次。

慢移:缓慢的移动。

(二)操作要求1、腕部摆动时,尺侧要低于桡侧,使产生的“力”持续作用于治疗部位上。

2、压力、频率、摆动幅度要均匀,动作要灵活。

3、手法频率每分钟120—160次。

4、~~即所谓紧推慢移。

(三)临床运用本手法具有舒筋活络、调和营卫、祛瘀消积、健脾和胃的功能。

临床上常用于治疗内外妇儿伤等各科疾病,尤以治疗内妇科疾病,头痛,胃痛,腹痛,面瘫,失眠,高血压,消化道疾病及关节疾病等见长。

推拿的治疗原则

推拿的治疗原则

推拿的治疗原则推拿是一种传统的中医疗法,通过手法的按摩、揉捏、推拿等手段,调节人体的气血、经络、脏腑等系统,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推拿的治疗原则是什么呢?首先,推拿的治疗原则是因病施治。

推拿治疗的对象是有病的人,因此在治疗过程中要根据病情的不同,采用不同的手法和技巧。

例如,对于肌肉骨骼系统的疾病,可以采用揉捏、推拿等手法,对于内脏系统的疾病,则需要采用按压、拍打等手法。

因此,推拿治疗的过程中,要根据病情的不同,采用不同的手法和技巧,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其次,推拿的治疗原则是以人为本。

推拿治疗的对象是人,因此在治疗过程中要尊重人的身体和心理特点,注重人的感受和需求。

例如,在推拿治疗过程中,要注意手法的轻重和节奏的缓急,以适应不同的人体特点和需求。

同时,还要注重与患者的沟通和交流,了解患者的病情和心理状态,以便更好地进行治疗。

第三,推拿的治疗原则是综合施治。

推拿治疗是一种综合性的治疗方法,可以通过调节人体的气血、经络、脏腑等系统,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因此,在推拿治疗过程中,要综合运用中医的诊断方法和治疗原则,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例如,在治疗肌肉骨骼系统疾病时,可以结合针灸、艾灸等中医疗法,以加强治疗效果。

最后,推拿的治疗原则是治未病。

推拿治疗不仅可以治疗已经发生的疾病,还可以预防疾病的发生。

因此,在日常生活中,可以通过推拿保健,调节身体的气血、经络、脏腑等系统,增强身体的免疫力和抵抗力,预防疾病的发生。

总之,推拿的治疗原则是因病施治、以人为本、综合施治、治未病。

在推拿治疗过程中,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采用不同的手法和技巧,注重与患者的沟通和交流,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同时,在日常生活中,可以通过推拿保健,预防疾病的发生,保持身体的健康和平衡。

推拿的治疗原则及推拿介质

推拿的治疗原则及推拿介质

2、以介质的药效增加推拿的疗效。如使用红花油作推拿介质, 因为红花具有促进血液循环的效用,可消除瘀血、加速新陈代谢。
3、便于手法操作,增强手法的作用。
GOOD
BYE

(七)方剂类:
如筋骨肌肉跌打损伤,可用舒筋活血汤; 伤风感冒用麻黃汤或桂枝汤; 冠心病使用炙甘草汤或桃仁承气; 胃下垂用理中汤或厚朴汤; 便秘运用麻仁汤; 神经衰弱失眠用酸枣仁汤; 经闭可用复元活血汤; 面神经麻痹用玉真汤。 二、介质的作用 1、增加润滑减少摩擦,使皮肤不因摩擦而造成不舒服或受伤。
(四)油剂类: 1、一般油剂类: 如松节油:可以通经络、强筋骨、行气燥湿、袪风散寒; 麻 油:有补虛健脾润燥之功; 红花油:可行血散瘀、行气止痛。 清凉油、风油精:能散风止痛、提神醒脑、消肿止痒, 适用于蚊虫叮咬、感冒头痛、中暑眩晕、腹痛呕吐等。 2、芳香精油类:玫瑰精油、茉莉花精油等。可安抚神经、松弛肌 肉、消除疲劳。可加入水池中,做沐浴芳香疗法。一般用于 美容按摩或是保健推拿,广受淑媛绅士们的喜爱。 (五)汁剂类: 1、蒜汁:有杀菌解毒、溫中健脾的功效。适用于感冒、腹泻等。 2、姜汁:有溫经散寒、发散解表的功效。
3、葱汁;有发汗解表、通阳利水的功效。可治疗感冒、腹痛等。 4、鸡蛋清:清凉去热、健脾润肤、消肿止痛。可治牙痛等。 5、芦荟汁:清热解毒、消炎消肿。可治青春痘、皮肤发炎等。 (六)酒剂类: 1、药洗:以紅花、乳香、冰片等浸泡于白酒中数周后取用。具有 活血化瘀、理气止痛、通经行络的功效,一般骨伤科经常使用。 2、药酒类:中草药物加酒浸泡而成,可内服也可外用。有活血袪 瘀、袪风除湿之功,对于软组织损伤、关节风湿有很好的疗效。如: 风湿活络酒,能袪风除湿、通经络。
邪气 症状
从病变部位来说

推拿治疗学试题及答案大全

推拿治疗学试题及答案大全

推拿治疗学试题及答案1.推拿治疗的基本原理:调整脏腑,疏通经络,行气活血,理筋整复。

2.理筋复位:筋伤是最常见的损伤,分为一般损伤、撕裂伤、滑脱、嵌顿。

3.整复错位:改变病理组织位置、调整关节、纠正错位。

4.推拿的治疗原则:治病求本,扶正祛邪,调整阴阳,四因制宜。

5.浮髌试验:患者取仰卧位,下肢伸直,股四头肌处于松弛状态,检查者一手压在髌上囊部,向下挤压使积液局限于关节腔。

然后另一手拇、中指固定髌骨内、外缘,示指按压髌骨,若感髌骨有漂浮感,重压时下沉,松指时浮起,说明关节腔内有积液,为浮髌试验阳性。

6.腰椎间盘突出症和梨状肌综合征的鉴别要点?二者鉴别要点:前者有腰痛、下肢疼痛麻木,后者有臀部和下肢疼痛麻木,属于根性神经痛和干性神经痛;前者腰部压痛、叩击痛伴下肢疼痛麻木,后者局部肿胀压痛或伴下肢痛;前者有肌力感觉反射减弱等神经症状,后者很少出现;CT或MRI影像学检查,前者有突出征象,后者没有。

7.对神经系统的作用:①通过反射传导调节中枢神经②调节周围神经兴奋性③对神经递质的调节作用,内啡肽↑5-羟色胺↓乙酰胆碱↑儿茶酚胺↓④修复损伤的神经组织。

对运动系统(软组织损伤):改善肌肉营养代谢、促进组织修复、分离松解粘连、纠正错位、改变突出物位置、解除肌肉痉挛、促进炎症介质分解稀释、促进水肿血肿吸收。

对脊柱相关系统:(正骨推拿为主的综合治疗方案)治疗颈源性心律失常、颈源性高血压、~头痛。

机制:调整脊柱解剖结构、改变筋膜应力集中点、解除或缓解相关神经功能、促使机体恢复自我调节功能。

对皮肤:①提高局部皮肤温度,改善皮肤组织新陈代谢②调节皮肤触压感受器,上传中枢反作用于各器官组织。

对循环作用:扩张血管,增强血液和淋巴循环,改善心肌供氧,强化心脏功能,调节人体体温、脉搏、血压等。

对消化系统:①调节肠胃蠕动②调整肠胃分泌吸收功能③促进胆汁排泄。

8.推拿治疗的禁忌症:1.急性传染病,如呼吸道、肠道以及结核等。

2.皮肤有破损,如烫烧伤感染。

推拿治疗的施术原则

推拿治疗的施术原则

推拿治疗的施术原则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治病求本:推拿治疗应该针对疾病的本质进行治疗,通过调理
患者的气血、脏腑功能,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2.扶正祛邪:推拿治疗应该以扶正祛邪为原则,通过刺激患者的
经络、穴位、腠理等,增强患者的正气,祛除病邪,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3.调整阴阳:推拿治疗应该以调整阴阳为原则,通过刺激患者的
经络、穴位等,使阴阳失调的脏腑功能得到调整,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4.辩证施治:推拿治疗应该以辩证施治为原则,根据患者的具体
病情和体质特点,采用不同的推拿手法和穴位组合,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5.局部治疗与整体调理相结合:推拿治疗应该将局部治疗与整体
调理相结合,在针对局部症状进行治疗的同时,也要注重整体调理,以达到更全面的治疗效果。

6.轻重适宜:推拿治疗应该根据患者的病情和承受能力,采用适
当的力度和手法进行操作,避免过度或不足的操作。

7.持之以恒:推拿治疗应该坚持长期治疗,通过持续的刺激和调
整,逐步改善患者的体质和病情,以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总之,在推拿治疗中,需要遵循以上施术原则,针对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估,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并注意推拿手法
的轻柔、舒适、安全和有效。

同时,还需要注意保持患者良好的心理状态和配合程度,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推拿的要求与原则适应症禁忌症

推拿的要求与原则适应症禁忌症

•推拿的要求与注意事项•一、对医生的要求•1、仪表端庄,热情大方,接待病人有礼有节,部卑不亢;推拿操作掌握分寸,落落大方。

•2、注意个人卫生,推拿操作结束要洗手,尤其是擦法操作后或在足部操作后;不宜浓妆异香;要勤剪指甲,以免指甲过长或有分叉,刺痛病人或伤皮出血等。

•3、推拿操作时不宜佩戴戒指、手表、手链及其他首饰,以免擦伤病人皮肤或钩破衣服。

•4、站立操作时应含胸拔背,蓄腹收臀,两腿呈丁字步或呈弓步姿势,通过胯部的扭转来调节推拿操作的姿势,不宜脚步过多的移动,以免显得杂乱无序•5、病人取坐位操作时,应立于其侧前方或侧后方,不宜正立于病人正前方,以失雅观;病人取卧位操作时,应立于其侧方或坐于侧方操作;不宜与病人站立过近或过远,应选择适宜手法操作的体位和空间。

•6、推拿操作时要保持精神饱满、集中,身心放松,使病人在轻松的环境下接受推拿治疗。

•7、要学会揣摩病人的心理,通过看、听及手下的触觉来体察病人的反应,推拿时如病人皱眉,发出“啧、啧”的声音,扭动•体位回避手法刺激或手下感觉肌肉收紧等,表示可能手法刺激过重,应及时调整刺激强度。

•8、推拿时可通过交流沟通,及时了解病人的思想状况,做好心理疏导,帮助病人消除顾虑,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9、当推拿手法更换时,要协调连贯,避免断续停顿,或忽轻忽重,忽快忽慢,使病人难以适应。

•二、对病人的要求•1、注意个人清洁卫生,衣服潮湿,或身上有汗时不宜操作,以免损伤皮肤。

•2、推拿操作时应穿棉质衣裤,松紧要适宜,穿脱要方便;不宜穿奇装异服或过多暴露肌肤的衣服,不穿裙子尤其是连衣裙推拿,以免影响推拿操作;不穿昂贵的衣料推拿,以免损坏或污染衣物。

•3、妥善保管好贵重物品,如钱包、戒指、手表、手链及其他首饰等,以防失窃或损坏、造成经济损失。

•4、推拿前排空二便,以防中途强忍或意想不到的事情出现。

•5、选择好合适的体位,以利于推拿操作,配合完成推拿治疗。

•6、需要特殊手法操作时,应配合操作需要,如擦法操作时裸露部分皮肤要充足,以免污染衣服,或影响操作。

推拿疗法的治疗原则

推拿疗法的治疗原则

(四)摩法
1.定义 治疗师用指面或手掌面贴附在体表,以 腕部连同前臂做环形的抚摩动作,称为摩法。摩 法是最古老的推拿手法之一,分为指摩法和掌摩 法两种。
2.操作方法
3.适用部位 本法适用于全身各部,以腹部应用较 多。
4.临床应用 摩法轻柔舒适,刺激量小,具有消郁 散结、和胃理气、消食导滞、疏通经络的作用, 主要用于脘腹胀满、消化不良、泄泻、便秘,咳 嗽、气喘,月经不调、痛经、阳痿、遗精、失眠 及外伤肿痛等病证的康复治疗。
第一节 推拿疗法的作用原理 和治疗原则
一、推拿疗法的作用原理 (一)平阴阳、调脏腑 (二)通经络、理气血 (三)整筋骨、利关节 (四)缓拘急、消肿痛
二、推拿疗法的治疗原则 (一)未病先防,既病防变 (二)治病求本,三因施治 (三)平衡阴阳,扶正祛邪
第二节 推拿疗法的适应证、禁忌证及注 意事项
一、适应证 1.骨伤科疾病 2.内科疾病 3.外科疾病 4.妇科疾病 5.儿科疾病 6.五官科疾病
,穿舒适的衣服,以利于推拿;过于 饥饿、饱胀、疲劳、精神紧张时,不 宜立即进行推拿;急性软组织损伤、 局部疼痛肿胀较甚、瘀血甚者,不直 进行推拿治疗。
2.推拿术中 尽量处于一个舒适放松的 体位上,这样有利于推拿治疗的顺利 进行;有不舒适感及时告知治疗师。
3.推拿术后 推拿治疗结束后可以休息 片刻再做其他活动,饮用一些温开水 。
第三节 常用推拿手法
一、单式手法
(一)揉法 1. 定义 治疗师用手掌大鱼际、掌根、手指螺纹面或
前臂着力于体表施术部位上,做轻柔缓和的环旋 转动,带动该处的皮下组织,称为揉法。 2.操作方法
3.适用部位 大鱼际揉法主要适用于头面部、胸胁 部;掌根揉法适用于腰背及四肢等面积大且平坦 的部位;全掌揉法常用于脘腹部;拇指揉法、中 指揉法及三指揉法适用于全身穴位。

简述推拿的治疗原则。

简述推拿的治疗原则。

推拿的治疗原则主要有7个,强则松之、寒则温之、瘀则祛之、肿则消之、失则调之、凝则动之、塞则通之。

1、强则松之:“强”是指筋强;“松”是指放松。

损伤导致的肌肉痉挛,采用放松类手法,可以缓解肌肉痉挛。

2、寒则温之:“寒”是指受寒或者虚证表现为寒者;“温”是指温通、温热,多种伤科疾病与受寒受凉或者阳气不足有关,同时寒邪可以加重损伤,治疗时应该采用温通类手法,以帮助温散寒邪、补虚助阳。

3、瘀则祛之:“瘀”是指瘀血,“祛”是指祛瘀。

瘀血是损伤的常见症状,治疗时应采用活血祛瘀的手法。

4、肿则消之:“肿”是指肿胀,“消”指消肿。

肿胀是损伤的常见症状,治疗时应采用消肿的手法。

5、失则调之:“失”是指脏腑功能失调,“调”是指调节。

脏腑功能失调,治疗时应选用调节脏腑、经络、气血的手法。

6、凝则动之:“凝”是指筋凝、筋结,“动”指帮助肢体恢复关节的运动功能。

如果筋凝、筋结功能受限,治疗时可以采用助动类手法,以帮助恢复关节功能。

7、塞则通之:“塞”指经络闭塞,“通”是指疏通。

如果经络闭塞,气血运行受阻,不通则会痛,治疗时应采用疏通经络的手法止痛。

推拿学治疗原理医学课件

推拿学治疗原理医学课件

一般检查
一、形态检查 二、功能检查 三、疼痛检查
一、形态检查
1、脊柱检查 生理弯曲、有否侧弯等。 2、四肢检查 丈量其长短、粗细等变化。
二、功能检查
三、疼痛检查
1、疼痛的性质 局灶痛:损伤是在局部神经末梢。 放射痛:损伤在神经根或神经干,疼痛沿
机理、假说
经络学说 神经、神经-体液调节学说 脊柱病因学说 生物全息律学说
经络学说
经络,背俞穴、腹募穴,特定穴
调整脏腑功能(相连、对应、内在)
有关经络、腧穴的推拿研究
⒈ 经穴实质 ⒉ 穴位与内脏的相关性 ⒊ 腧穴特异性
神经、神经-体液调节学说
神经、神经-内分泌-免疫
生物化学
推拿的生化研究
神经受压假说
最早提出神经受压假说的是D.D.Palmer, 他认为半脱位时的脊椎位移可使椎间孔变 小,造成从大脑向组织细胞或从组织细胞 向大脑传导的精神脉冲发生障碍以及神经 活动的不平衡。后来Hadley、Junghhans 以及其他一些学者都以证明发生半脱位时 的脊椎可以压迫脊神经。
生物全息律学说
二、推拿对伤筋的治疗原理
对伤筋的治疗是推拿临床的一个重要组成 部分,凡人体各个关节、韧带、肌肉、肌 腱遭受外来撞击、牵拉、扭转、挤压或因 年迈体虚、操劳过度所致的疾患,未见骨 折、皮肉破损者,皆属伤筋范畴。
1.舒筋通络
受损害的软组织,在疼痛的刺激下,通过 神经的反射作用,处于紧张、痉挛状态, 以减少肢体活动,避免对损伤部位的牵拉 刺激,从而减轻疼痛。如治疗失当,痉挛 的受损组织可形成粘连,进一步影响患肢 的功能。推拿是解除肌肉紧张、痉挛的有 效方法,因为推拿不但可直接放松肌肉, 并能解除引起肌肉紧张的内在原因,做到 标本 皆“松”。

推拿治疗的原则

推拿治疗的原则

推拿治疗的原则
推拿治疗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它被认为是中国最古老的自然诊疗方式之一。

推拿治疗是一种基于实践的技术疗法,它使用特定的按摩和调整手法,以促进身体的健康和助益。

推拿治疗对许多病症的治疗都有好处,特别是在缓解疼痛,促进血液循环,改善消化功能以及改善肌肉和关节病变等方面。

推拿治疗的原则是基于中国的传统医学概念,以“辨证论治”为核心理念。

“辨证论治”是指对每个病人的身体特征,病史,症状等进行详细检查,并结合病人的特点进行诊断。

根据症状和身体状况,推拿师要求为每个病人定制个性化的推拿方案。

推拿治疗遵循着“保护与治疗”的原则。

由于推拿治疗可以帮助病人增强身体的平衡力,改善功能,调节机体磁场,减轻疼痛,提高血液循环和免疫力,所以它的一个重要原则是“量力而行”,在不过分挤压患者的同时,达到治疗效果。

推拿治疗的另一个重要原则是“以有形的手法为本”,即使用有形的推拿手法以及推拿工具来缓和肌肉紧张,如拇指、掌心、拳头、揉抚等。

这些技术可以帮助降低患部分疼痛,如头痛、背痛、腰痛等,改善血液循环,增强机体免疫力,缓解疲劳等。

推拿治疗还遵循着“全面调整”的原则。

这意味着正确的推拿技术需要从脊柱到手指,从外层到内层,有利于促进细胞的新陈代谢,可以改善机体健康,减轻疼痛,改善肌肉和关节病变,并有助于消除僵硬,改善骨骼活动和改善体质。

推拿治疗是一种自然可持续的治疗方法,有助于增强患者的身体健康,舒缓紧张和压力,缓解身体疼痛,改善血液循环,促进消化,缓解疲劳等。

它的原则可以帮助推拿师正确的使用推拿技术,并确保患者的安全,且可以帮助患者达到最佳的疗效。

小儿推拿病症治疗原则及推拿手法

小儿推拿病症治疗原则及推拿手法

小儿推拿病症治疗原则及推拿手法小儿推拿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对于儿童常见的病症有着显著的疗效。

小儿推拿的治疗原则主要包括调整脏腑功能、改善气血循环、调整神经功能等。

推拿手法是小儿推拿的具体操作方法,共有21种常用手法,下面将详细介绍。

1.调整脏腑功能:小儿推拿可以通过刺激穴位、按摩身体,调整脏腑功能,增强机体的自我调节能力。

2.改善气血循环:通过推拿手法的实施,可以促进气血的循环,提高机体的免疫力,增强抵抗力。

3.调整神经功能:小儿推拿可以刺激神经末梢,改善神经系统的功能,调整机体的神经内分泌平衡。

4.缓解症状:小儿推拿可以通过刺激穴位,缓解疼痛、痉挛等症状,提高患儿的生活质量。

下面是小儿推拿常用的21种手法合集:1.常规推拿:按摩整个身体,促进气血循环,增强机体的免疫力。

2.动推:用手臂的力量进行推拿,对于大面积施力较好,适用于病情较重的儿童。

3.引导推拿:通过手势、声音等方法,引导患儿主动配合推拿,增强治疗效果。

4.柔推:用柔软的手法进行推拿,适用于婴幼儿或体质较弱的儿童。

5.交替推拿:用一手推拿,一手按压,交替进行,增加治疗的刺激力度。

6.单手推拿:用一只手进行推拿,适用于小面积施力的治疗。

7.节拿:用手指按摩关节,缓解关节僵硬和疼痛。

8.揉推拿:用手指进行轻轻揉搓的推拿手法,促进气血循环。

9.点拿:用手指按摩穴位,调整脏腑功能,缓解相应症状。

10.穴位推拿:针对特定病症,按摩相应穴位,缓解病情。

11.海口推拿:通过按摩肚脐周围的穴位,调整脏腑功能,改善消化不良等问题。

12.背穴推拿:按摩背部的穴位,促进气血循环,调整脊柱功能。

13.推背:用手掌按摩背部,促进血液循环,缓解背部疼痛。

14.推肚:用手掌按摩腹部,促进消化功能,缓解腹痛等症状。

15.推扣:用手掌按摩胸部,促进肺部气血循环,缓解呼吸困难。

16.推耳:按摩耳朵周围的穴位,调整耳朵功能,改善听力等问题。

17.推头:用手掌按摩头部,促进血液循环,缓解头痛、偏头痛等症状。

常见疾病推拿治疗规范

常见疾病推拿治疗规范

活血祛瘀,剥离粘连,整复错位,解除神经、血管的受压,恢复颈椎的平衡。

颈肩部及受累肢体。

每次15~20 分钟,1~2 日1 次,刺激量应根据具体情况而定。

颈型颈椎病:可取坐位或者俯卧位。

椎动脉型、交感神经型、神经根型颈椎病:取俯卧位和仰卧位。

1、拿捏颈项:用拇指指腹与食、中指对称用力拿捏颈项两旁的软组织,由上而下操作2~3 分钟。

2、滚颈肩部:用滚法放松颈根、双侧肩部及上背部,以全面放松斜方肌为重点,力量要深入,不可在皮肤上搓动,以防搓伤皮肤,普通做2 分钟即可。

3 、拨揉项韧带:用拇指拨揉项韧带,由轻而重,重点施术于阳性反应点,反复施术,时间2 分钟。

4、点揉颈项膀胱经:用拇指点揉1~7 颈椎棘突旁开1.5~2 寸处的膀胱经路线,重点施术于阳性反应点。

5、点穴:用拇指点按颈肩部重点穴位,包括风池、安眠、完骨、风府、哑门、肩中俞、肩外俞、颈根穴(第7 颈椎棘突下旁开5 厘米)、肩井穴,时间各30 秒。

6、若颈椎侧弯、棘突偏歪,则采用颈椎定位扳动法(坐位)。

以右侧为例,医师用右手拇指顶住向右偏歪的棘突,左手扶于头部左侧,嘱患者颈部前屈300摆布,左手向右侧推扳,此时可听到响声。

颈椎侧弯手法同前。

若颈椎间隙狭窄,采用颈部拔伸法,可听到响声(仰卧、坐势均可)。

1、颈型:着重点按肩中俞、肩外俞、颈根穴、肩井穴。

2、神经根型:拿揉患侧上肢,用多指横拨腋下臂丛神经分支(或者极泉下),点按缺盆穴 (臂丛神经阻滞)、使患者手指有串麻感为宜,最后牵抖患侧上肢2~3 次。

3、交感型:着重点按内关、风池、安眠、完骨等腧穴。

4、椎动脉型:推桥弓3~5 遍,加点按百会、四神聪、头维、率谷、风池、太阳、合谷、听宫等穴位。

舒筋通络,解痉止痛。

颈肩项背部,以患侧为主。

每次治疗20 分钟摆布,局部手法不宜过重。

1、患者取坐位,医者立于其后,用轻柔的滚法、一指禅推法在患侧颈项及肩部施术约3~5 分钟。

2、用拿法提拿颈椎旁开1.5 寸处的软组织,以患侧为重点部位,并弹拨紧张的肌肉,使之逐渐放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推拿的治疗原则
推拿的治疗原则是推拿治疗疾病的总的法则。

临床工作中,必须因人、因病、因时、因地,采用和组合不同的治疗方法治疗疾病。

但推拿的具体治疗方法,是在推拿的治疗原则下制定的,这些原则是:整体观念,辩证施术;标本同治,缓急兼顾;以动为主,动静结合。

一、整体观念,辩证施术
整体观念、辩证论治是中医治病的根本原则。

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构成人体的各个组成部分之间,在结构上是不可分割的,在功能上是相互协调、相互为用的,在病理上是相互影响着的。

同时,人体与自然环境也有密切关系,人类在能动地适应自然和改造自然的斗争中,维持着机体的正常生命活动。

这种机体自身整体性、机体与自然界统一性的思想,贯穿在中医生理、病理、诊法、辩证、治疗等各个方面。

整体观念的原则,在推拿临床中,既要体现在分析局部症状时,要注意机体整体对局部的影响;又要在处理局部症状时,重视机体整体的调整。

辩证论治是认识疾病和解决疾病的过程,是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体现。

然而,在临床推拿工作中,辩证论治具体表现为辩证施术,即根据辩证的结果确立治疗法则,选择手法的操作方法、穴位和部位,进行具体的操作治疗。

对按照现代医学分类的疾病的推拿治疗,辩证施术的原则表现了同病异治和异病同治的特点。

同病异治与异病同治是以病机的异同为依据的治疗原则,同疾异治,即同一疾病采用不同的推拿手法治疗。

某些疾病,病变部位和症状虽然相同,但因其具体的病机不同,所以在治疗方法上选用的推拿手法及
穴位、部位就因之而异。

异病同治,即不同的疾病采用相同的的推拿手法治疗。

某些疾病,病变部位和症状虽然不同,但因其主要病机相同,所以在治疗方法上可以选用相同的推拿手法及穴位、部位。

二、标本同治,缓急兼顾
任何疾病的发生、发展,总是通过若干症状表现出来,但这些症状只是疾病的现象,并不都反应疾病的本质,有的甚至是假象。

只有在充分了解疾病的各个方面,包括症状表现在内的全部情况的前提下,通过综合分析,才能透过现象看到本质,从而确定何者为标,何者为本。

由于推拿学具有自身的特点,在“治病必求于本”的原则指导下,应该标本同治、缓急兼顾。

既要针对疾病的主要矛盾治疗,又要注重疾病次要矛盾的处理;既要积极治疗疾病的急性发作,又要兼顾疾病慢性症状的处理。

同时,在推拿临床中,正确地应用标本同治、缓急兼顾的治疗原则,不仅要制定推拿本身具体的治疗方法,还应该依据这一原则与其他治疗方法合理结合。

三、以动为主,动静结合
推拿治疗,是一种运动疗法。

不论手法对机体的作用方式,还是指导病员所进行的功法训练,都是在运动。

推拿“以动为主”的治疗原则,是指在手法操作时,或指导病员进行功法锻练时,应该根据不同的疾病、不同的病情、不同的病理状况,确定其作用力的强弱、节奏的快慢、动作的徐疾和活动幅度的大小。

适宜的运动方式,是取得理想疗效的关键。

同时,推拿治疗在“以动为主”时,也必须注意“动静结合”,一是在手法操作时,要求医务人员和病员都应该情志安静,思想集中,动中有静;二是推拿治疗及功法
锻炼后,病员应该注意安静休息,使机体有一个自身调整恢复的过程。

医务人员在制定治疗方案时,动和静一定要合理结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