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工序管理制度14.doc

合集下载

钻孔工序管理制度

钻孔工序管理制度

钻孔工序管理制度一、总则为规范钻孔工序管理,提高施工质量,保障工程安全,制定本管理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管理制度适用于钻孔工序管理,包括钻孔前的准备工作、钻孔过程中的操作规范、钻孔后的清理工作等。

三、工作责任1. 钻孔工序负责人负责本工序的组织、协调和管理。

2. 现场操作人员负责按照操作规范进行钻孔作业。

3. 监理工程师、质量工程师负责对钻孔工序进行监督和检查。

四、工序前准备1. 工序前,负责人应对工作人员进行安全培训,确保他们了解钻孔作业的安全规范和操作流程。

2. 确认所使用的钻孔设备是否符合规定,检查设备的完好性和安全性。

3. 准备所需的材料和配件,确保施工过程中的连续性和高效性。

4. 制定施工计划和施工方案,明确工作任务和责任分工。

五、钻孔作业规范1. 施工前,对施工现场进行安全检查,清除障碍物,确保施工现场的安全。

2. 在施工现场设置明显的禁止入内标志,确保工作人员的安全。

3. 在进行孔位标定时,应按照设计规定进行,并确保标定的准确性。

4. 在钻孔作业过程中,要严格按照操作规范进行,禁止超载和超速操作。

5. 施工作业完成后,应对施工现场进行清理,清除作业垃圾和材料。

六、施工质量管理1. 施工过程中,应进行质量检查,确保钻孔的垂直度和水平度符合设计要求。

2. 对钻孔孔径、孔深进行测量,确保符合设计要求。

3. 对钻孔的现场记录和报告进行管理,建立施工档案。

4. 对现场的施工人员进行质量管理培训,不断提高施工质量和技术水平。

七、安全生产管理1. 严格执行安全操作规程,加强对施工现场的安全监督。

2. 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确保施工现场的安全。

3. 对施工人员进行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4. 加强现场安全防护措施,确保施工现场的安全和人身安全。

八、检查和验收1. 工序负责人应定期对钻孔作业进行检查和整改,确保施工质量和安全。

2. 监理工程师应对钻孔工序进行监督和检查,及时发现问题并提出整改意见。

2024年公司关键管理制度

2024年公司关键管理制度

2024年公司关键管理制度公司关键管理制度1一、目的为加强对关键装置、重点部位的安全管理,避免灾害事故的发生,特制定本制度。

二、范围本企业重点部位为仓库、车间。

三、职责本企业重点部位管理由企业安全委员会负责,总经理监督。

四、管理内容1.加强管理,消除跑、冒、滴、漏,避免易燃、易爆物质渗漏或挥发形成易燃易爆的气体。

2.作业场所内的所有设备、工具、照明,应采用符合国家标准的防爆设备,避免因接触不良、绝缘不良、超过负荷或过热而产生火花。

正确铺设避雷装置,检修照明应采用安全电压,避免机械撞击产生火花。

3.作业场所内工作人员应穿棉质工作服,不得穿易产生静电的化纤衣服。

以防止衣服产生静电而造成危险,所有作业人员不得穿打有铁钉的皮鞋,以预防产生火花。

4.严禁带火种入公司区范围,作业区严禁吸烟、打手机,严禁明火取暖和焚烧可燃物,严禁在作业区内装设电热设备。

5.易燃、易爆物质分类堆放,妥善保存。

不得靠近火源,堆放区保持整洁、干净、保持通风透气。

6.完善配套消防设施,作业区内按规定配置消防砂箱、消防栓、消防水源,还应配备足够数量的灭火器材。

所有消防器材要经常检查,定期更换、保养,使器材处于良好的备用状态。

7.开展全员参与性消防活动,建立全员参与性灭火义务消防队伍,并通过学习和实地演习,提高灭火技能。

8.健全安全生产教育,定期进行“三级教育”和经常性的安全生产教育,从思想、法规和安全技术方面对员工进行教育,特别是刚进公司的新员工必须进行全面的安全教育和工作技术操作规程的培训学习,经考试合格后方能上岗。

9.健全安全检查制度,由企业安全委员会负责各项安全检查工作,检查的内容如下:1查在布置生产任务时是否布置安全工作。

2查有无进行“三级教育”工作。

3查安全操作规程是否公开张挂,是否发放到从业人员,从业人员是否全部理解。

4查消防器材是否完备良好。

5查个人劳动防护用品是否齐备及正确使用。

6查事故隐患是否存在,能否及时排除。

7查安全计划是否落实和实施。

员工上班管理制度(精选14篇)

员工上班管理制度(精选14篇)

员工上班管理制度(精选14篇)员工上班管理制度在日新月异的现代社会中,人们运用到制度的场合不断增多,制度是一种要求大家共同遵守的规章或准则。

相信很多朋友都对拟定制度感到非常苦恼吧,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员工上班管理制度(精选14篇),欢迎大家分享。

员工上班管理制度1一、注意事项1、员工必须清楚地了解公司的经营范围和管理结构,并能向客户及外界正确地介绍公司情况。

2、在接待公司内外人员的垂询、要求等任何场合,应注视对方,微笑应答,切不可冒犯对方。

3、在任何场合应用语规范,语气温和,音量适中,严禁大声喧哗。

4、遇有客人进入工作场地应礼貌劝阻,上班时间(包括午餐时间)办公室内应保证有人接待。

5、接听电话应及时,一般铃响不应超过三声,如受话人不能接听,离之最近的职员应主动接听,重要电话作好接听记录,严禁占用公司电话时间太长。

6、员工在接听电话、洽谈业务、发送电子邮件及招待来宾时,必须时刻注重公司形象,按照具体规定使用公司统一的名片、公司标识及落款。

7、员工在工作时间内须保持良好的精神面貌。

8、员工要注重个人仪态仪表,工作时间的着装及修饰须大方得体。

二、生活作息1、员工应严格按照公司统一的工作作息时间规定上下班。

2、作息时间规定1)、夏季作息时间表(4月——9月)上班时间早9:00午休12:00——13:00下班时间晚18:002)、冬季作息时间表(10月——3月)上班时间早9:00午休12:00——12:30下班时间晚17:303、员工上下班施行签到制,上下班均须本人亲自签到,不得托、替他人签到。

4、员工上下班考勤记录将作为公司绩效考核的重要组成部分。

5、员工如因事需在工作时间内外出,要向主管经理请示签退后方可离开公司。

6、员工遇突发疾病须当天向主管经理请假,事后补交相关证明。

7、事假需提前向主管经理提出申请,并填写【请假申请单】,经批准后方可休息。

8、员工享有国家法定节假日正常休息的权利,公司不提倡员工加班,鼓励员工在日常工作时间内做好本职工作。

工程施工工序及管理制度

工程施工工序及管理制度

工程施工工序及管理制度一、施工前准备阶段1.项目管理在工程施工前,首先需要进行项目管理,确定项目的目标、范围、时间和成本等关键要素。

项目管理包括项目计划编制、项目资源调度、项目风险管理、项目质量管理等。

2.勘察设计在确定施工范围和目标后,需要进行勘察设计工作,包括对工程场地、地形地貌、地质条件等进行勘察,并根据勘察结果制定施工设计方案。

3.施工准备在完成项目管理和勘察设计后,需要进行施工准备工作,包括确定施工方案、制定工程施工图纸、组织施工人员等。

4.物资采购在施工前准备阶段,还需要进行物资采购工作,包括采购施工所需的材料、设备、机械等。

5.施工许可申请在完成施工前准备工作后,需要向相关部门申请施工许可,获得施工许可后方可开展工程施工。

6.安全生产在施工前准备阶段,需要进行安全生产工作,包括编制安全生产方案、安全培训等,确保施工过程中安全生产。

二、基础设施施工工序及管理制度1.基础施工基础设施施工是工程施工的第一步,包括地基处理、桩基施工、结构基础等。

在基础设施施工中,需要严格按照施工图纸和设计要求进行施工,并保证施工质量和进度。

2.土方开挖土方开挖是基础设施施工的重要工序,包括场地平整、土方开挖、填方等。

在土方开挖过程中,需要注意控制开挖深度、坡度等,保证开挖质量。

3.地基处理地基处理是保证基础设施施工质量的关键工序,包括土石方加固、土壤改良等。

在地基处理过程中,需要根据勘察设计要求进行施工,并确保地基处理质量。

4.桩基施工桩基施工是基础设施施工的重要环节,包括钻孔灌注桩、钻孔桩等。

在桩基施工过程中,需要根据设计要求选择适当的桩型,确保桩基质量。

5.结构基础施工结构基础施工是基础设施施工的最后一步,包括梁柱、板梁、墙板等。

在结构基础施工中,需要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浇筑,确保结构基础质量和强度。

6.安全管理在基础设施施工过程中,需要严格执行安全管理制度,包括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监督制度等,确保施工过程中安全生产。

工程项目施工工序管理制度

工程项目施工工序管理制度

工程项目施工工序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工程项目施工过程,确保施工质量和安全,保障工程项目顺利进行,特制定本管理制度。

第二条工程项目施工工序管理制度适用于所有工程项目的施工过程。

第三条工程项目施工工序管理制度内容包括施工准备阶段的工序管理、施工执行阶段的工序管理以及项目验收和收尾阶段的工序管理。

第四条工程项目施工工序管理制度的执行单位为项目管理部门,全体参与施工工作的人员都应遵守该制度。

第五条严格执行工程项目施工工序管理制度,违反制度者将受到相应的惩罚。

第二章施工准备阶段的工序管理第六条施工准备阶段的工序管理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确定项目施工计划,明确施工目标和进度要求;2、编制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确定施工队伍和分工;3、确定施工材料和设备的供应渠道和采购计划;4、编制施工安全计划,做好安全防范工作;5、协调各方合作,保障项目的顺利进行。

第七条在施工准备阶段,项目管理部门应根据项目的具体情况,合理安排工作,确保施工计划的顺利实施。

第八条施工准备阶段的工序管理应及时记录工作进展情况,做好沟通和协调工作。

第九条施工准备阶段结束后,项目管理部门应进行总结和评估,确定施工执行阶段的工序管理措施。

第三章施工执行阶段的工序管理第十条施工执行阶段的工序管理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监督施工队伍的工作进展,确保按照施工计划进行;2、监督施工材料和设备的供应情况,保证施工进度;3、加强施工现场管理,做好安全防护和环境保护工作;4、定期组织施工进展会议,及时解决问题,调整施工计划;5、做好施工质量检查,确保施工质量符合标准要求。

第十一条在施工执行阶段,项目管理部门应及时跟踪施工进展,随时调整工作安排,确保施工任务按时完成。

第十二条施工执行阶段的工序管理应做到精细化和标准化,确保施工过程的顺利进行。

第十三条施工执行阶段结束后,项目管理部门应组织验收工作,对施工质量进行评估,做好项目竣工手续的办理。

第四章项目验收和收尾阶段的工序管理第十四条项目验收和收尾阶段的工序管理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组织专家对项目进行验收,确保施工质量符合要求;2、归档整理项目资料,做好项目总结和经验总结工作;3、清理施工现场,保持环境整洁;4、完成项目的结算工作,做好相关财务报表的编制;5、做好项目竣工手续的办理,保证项目的顺利收尾。

各工序管理制度

各工序管理制度

各工序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企业各工序操作,提高生产效率,保证产品质量,制定本管理制度。

第二条本管理制度适用于企业所有的生产工序管理。

第三条工序操作人员应当严格遵守本制度的规定,做到安全生产、质量第一、效率优先。

第四条生产管理人员应当定期对本制度进行检查和评估,及时进行必要的修改和补充。

第五条违反本管理制度的,将受到相应的纪律处分。

第二章工序作业规范第六条各工序操作人员应当根据生产任务单和工艺流程进行操作,严格按照规定的工序和步骤进行作业。

第七条操作人员应当使用适当的工具和设备,做到正确使用并确保设备的功能完好。

第八条操作人员应当对生产现场进行整理和清理,保持生产环境的整洁和干净。

第九条操作人员应当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做好个人防护措施,确保人身安全。

第十条工序作业中的废弃物料和产生的废弃物应当进行及时清理和处理。

第三章生产管理第十一条生产管理人员应当对各工序的生产任务进行合理安排和分配,保证生产计划的顺利进行。

第十二条生产管理人员应当对工序操作人员进行指导和培训,确保操作人员具备必要的操作技能和安全意识。

第十三条生产管理人员应当对工序操作人员的工作情况进行定期检查,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整改。

第十四条生产管理人员应当做好生产数据的记录和汇报,确保生产过程的数据真实可靠。

第四章质量管理第十五条质量管理人员应当对各工序的产品质量进行监控和检验,确保产品质量符合标准要求。

第十六条质量管理人员应当对工序操作人员的作业严格把关,及时发现并处理产生的质量问题。

第十七条质量管理人员应当对质量问题进行分析和处理,找出问题根源并制定改进措施。

第五章安全管理第十八条安全管理人员应当对各工序生产现场进行安全检查和隐患排查,确保生产环境的安全。

第十九条安全管理人员应当对工序操作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和培训,提高操作人员的安全意识。

第二十条安全管理人员应当对生产设备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确保设备运行的安全稳定。

第六章管理制度执行第二十一条各部门应当结合本制度制定相应的管理措施和操作规程,确保本制度的执行。

监理工序质量控制制度

监理工序质量控制制度

监理工序质量控制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保证产品质量,提高工程项目的效益,确保施工过程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监理工序质量控制是工程项目质量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适用于公司所有工程项目。

第三条监理工序质量控制应遵循预防为主、过程控制、持续改进的原则。

第四条公司工程质量管理部门负责监理工序质量控制制度的制定、实施和监督。

第二章监理工序质量控制职责第五条工程项目经理负责项目的质量控制,确保施工质量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

第六条施工现场质量检查员负责现场质量检查,及时发现和纠正质量问题。

第七条材料检验员负责材料质量的检查和验收,确保材料符合相关标准和要求。

第八条施工设备操作员应严格执行操作规程,保证设备正常运行,防止质量问题发生。

第三章监理工序质量控制流程第九条工程项目开工前,应编制详细的施工方案和质量计划,报工程质量管理部门审批。

第十条施工过程中,应严格执行施工方案和质量计划,按照设计和规范要求进行施工。

第十一条施工现场质量检查员应定期对施工质量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第十二条材料检验员应在材料入场、施工过程中对材料进行抽检,确保材料质量。

第十三条施工设备操作员应定期对设备进行检查和维护,保证设备正常运行。

第四章监理工序质量控制措施第十四条工程项目经理应组织定期质量分析会,分析质量问题,制定整改措施。

第十五条施工现场质量检查员应做好质量记录,为质量追溯提供依据。

第十六条材料检验员应建立健全材料质量档案,记录材料检验过程和结果。

第十七条施工设备操作员应做好设备运行记录,及时报告设备故障。

第五章监理工序质量控制奖惩第十八条对严格遵守本制度,取得显著质量成绩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

第十九条对违反本制度,造成质量问题的单位和个人,按照公司相关规定进行处理。

第六章附则第二十条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第二十一条本制度的解释权归公司工程质量管理部门。

关键部位和工序检查确认制度模版

关键部位和工序检查确认制度模版

关键部位和工序检查确认制度模版一、目的与适用范围此制度的目的是确保关键部位和工序的质量检查能够有效地进行并获得确认结果,以保证产品质量和安全。

适用于所有涉及关键部位和工序的生产和制造环节。

二、定义与术语1. 关键部位:指对产品质量、安全或功能具有重要影响的部位,通常是对产品的关键功能或保护作用具有决定性作用的区域。

2. 工序:指完成某项工作的顺序和步骤,包括但不限于加工、装配、测试、包装等环节。

三、程序与要求1. 检查计划制定(1)根据产品特性和重要工序的要求,制定相关的关键部位和工序检查计划,并纳入生产计划管理系统。

(2)确保检查计划与产品标准和规范相符,涵盖了所有相关的关键部位和工序。

2. 检查确认过程(1)在关键部位和工序完成后,由质量控制部门或专门的检查人员进行检查确认。

(2)检查确认过程中,要严格按照计划要求,逐项检查关键部位和工序的质量、安全和功能要求,并记录相关数据。

(3)对于发现的问题或不合格项,要及时进行整改,并再次进行确认,确保问题得到解决。

3. 确认报告编制(1)根据检查确认结果,编制关键部位和工序检查确认报告。

(2)确认报告应包含检查日期、检查人员、检查内容、确认结果等信息,并签字确认。

四、责任与权限1. 质量控制部门负责制定关键部位和工序检查计划,并组织实施相关的检查确认工作。

2. 生产部门负责配合质量控制部门开展相关的检查确认工作,并按要求进行整改。

3. 检查人员负责按计划的要求进行关键部位和工序的检查确认工作,并及时上报检查结果。

五、记录与保存1. 关键部位和工序检查确认报告要按要求进行记录,并及时归档保存。

2. 与关键部位和工序相关的检查数据和记录要按要求进行保存,以备查证和评估使用。

六、监督与改进1. 质量控制部门负责对关键部位和工序的检查确认工作进行监督和改进,确保工作的有效性和准确性。

2. 定期进行关键部位和工序检查确认工作的评估和分析,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措施以提升质量水平。

建筑工程工序过程控制制度

建筑工程工序过程控制制度

建筑工程工序过程控制制度一、总则为保证建筑工程质量,保障施工安全,提高工程进度,规范工程管理,特制定本工序过程控制制度。

本制度适用于建筑工程过程控制工作,包括施工过程中的工序管理、监测和控制等。

二、工程过程控制工作责任部门建筑工程过程控制工作由项目经理部门负责具体组织实施。

项目经理部门负责确定工程过程控制计划,制定控制措施,并对其进行监督和检查。

三、工序管理1. 工序划分:根据施工计划和施工图纸,将建筑工程施工分为不同的工程工序,并制定相应的工序计划。

2. 工序计划:每个工程工序都应制定详细的工序计划,包括工程工序名称、工序内容、施工方法、施工要求、质量标准、安全要求、工期要求等。

3. 工序组织:按照工序计划组织施工人员和设备,合理安排工艺流程,保证施工顺利进行。

4. 工序控制:严格按照工序计划和施工要求进行工程工序控制,确保施工质量和安全。

四、监测和控制1. 质量监测:对每个工序的质量进行监测,确保符合质量标准和规范要求。

对发现的质量问题及时处理,防止问题扩大影响整个工程。

2. 安全监测:对每个工序的安全进行监测,确保施工作业符合安全要求。

对施工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及时处理,消除安全风险。

3. 进度控制:对每个工序的进度进行控制,确保施工按计划进行。

及时发现及解决影响工程进度的问题,防止工期延误。

4. 资金控制:严格控制每个工序的施工费用,防止超支现象发生。

对费用支出进行跟踪监控,保持工程经济合理。

五、验收和总结1. 工序验收:每个工程工序完成后,应及时进行工序验收。

对工序的质量、安全、进度等进行检查评估,确保符合要求。

2. 工程总结:每个工程工序完成后,应及时进行总结,包括工序施工过程中的经验教训、问题处理情况、工艺改进建议等,为后续工程提供参考。

六、规章制度1. 工程工序过程控制应按照相关国家标准和规范进行,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

2. 施工单位应建立健全工序过程控制档案,对工序管理、监测和控制进行记录和归档。

14关键工序质量验收表(外墙石材)

14关键工序质量验收表(外墙石材)
留存现场照片
石材安装完成后,表面不得有凹坑、缺角、裂缝、斑痕
抽查5%数量的单体,至少1栋
留存现场照片
石材安装完成后颜色均匀,与样板无色差,图案与设计要求一致
抽查5%数量的单体,至少1栋
留存现场照片
石材密封胶缝应横平竖直,深浅一致宽窄均匀,光滑顺直
抽查5%数量的单体,至少1栋
留存现场照片
5
防火与防雷
幕墙与各层楼板隔墙外沿与实体墙面洞口边缘间的缝隙按设计要求设置层间封堵防火带
留存现场照片
后置埋件拉拔试验结果满足设计要求
每个石材安装单位至少抽查1次
留存试验报告
4
石材安装
石材开槽宽度与长度符合规范及设计要求(开槽宽度宜为6mm或7mm并做45度角处理;短槽安装的石板,两短槽边距离石板两端部的距离不应小于石板厚度的倍且不应小于85mm和不大于180mm)
抽查5%数量的单体,至少1栋
留存现场照片
3
龙骨安装
龙骨间距、固定方式符合设计要求
抽查5%数量的单体,至少1栋
留存现场照片
龙骨焊接焊缝高度、长度和防腐处理符合设计要求
抽查5%数量的单体,至少1栋
留存现场照片
立柱与立柱之间应留有不小于15mm的空隙并通过芯柱连接;立柱应采用螺栓与角码连接并再通过角码与预埋件或钢构件连接
抽查5%数量的单体,至少1栋
每个石材供应商至少抽查2次
留存现场照片
石材的颜色、光泽、花纹和图案应符合设计要求,并与封样样板一致
每个石材供应商至少抽查2次
留存现场片
预制/后置埋板、龙骨、结构胶等材料性能符合设计要求与规范要求
每个石材安装单位至少抽查2次
留存现场照片
2
控制线

冶炼工序管理制度

冶炼工序管理制度

冶炼工序管理制度一、总则为了规范冶炼工序管理,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我公司制定了本管理制度。

二、目的本管理制度的目的在于规范冶炼工序的操作流程,明确责任,提高工作效率,确保产品质量和安全生产。

三、适用范围本管理制度适用于公司的冶炼工序管理。

四、工序管理1、工序负责人每个冶炼工序设立专门的工序负责人,负责该工序的操作和管理。

工序负责人应具备专业知识和丰富的操作经验。

2、工序计划工序负责人应根据生产计划制定工序计划,明确每个工序的操作流程、时间和人员配备。

3、工序操作工序操作应按照工序计划进行。

在生产过程中,工序负责人应监督工艺操作,确保操作规范,避免质量事故。

4、工序记录工序负责人应及时记录每个工序的操作情况、生产数据和质量情况,形成完整的工序记录。

五、安全管理1、作业安全冶炼工序操作人员应穿戴好防护用具,严禁疲劳驾驶、酗酒作业等不安全行为。

2、安全培训公司应定期对冶炼工序操作人员进行安全培训,提高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

3、事故报告发生事故后,及时报告,并进行事故原因分析和整改措施。

4、应急预案公司应编制冶炼工序的应急预案,做好危险品储存和应急处理。

六、质量管理1、质量控制工序操作人员应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确保产品质量。

2、质量检测对冶炼工序产品进行质量检测,确保产品符合标准。

3、质量改进对出现的质量问题,及时进行分析和改进,提高产品质量。

七、责任追究对于不按照管理制度要求进行操作的人员,公司将进行严肃追究,直至辞退。

八、附则本管理制度自发布之日起生效,对于以前冶炼工序的操作,也适用本管理制度。

以上就是我公司的冶炼工序管理制度,制度执行严格,希望所有员工能够严格按照制度要求进行操作,确保安全生产和产品质量。

比亚迪管理制度14

比亚迪管理制度14

第一节成本第一条建立“成本中心”的目的:就是为了降低成本,节约各项费用支出,提高经济效益。

第二条“成本中心”是公司内部控制制度中按照责任归属,根据经营决策总目标形成的责任预算,是控制成本、考核业绩的一种制度。

“成本中心”通过分清责任、评价业绩,促进各部门加强控制;突出管理中的矛盾,分析原因,提高公司整体管理水平.第三条“成本中心”实行统一领导、分级分口管理,在公司内部由各部门、各车间分别进行相关成本的控制。

实行统一领导、分级分口管理,主要处理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处理公司与各部门、各车间在成本管理中的关系,在公司统一安排下,明确各部门、各车间成本管理内容,把公司与各部门、各车间的成本控制结合起来;二是处理财务部与其他部门在成本管理中的关系,明确相互责任,在总经理的领导下,以财务部为主,把财务部同其他部门的成本控制结合起来。

从而形成完整的成本控制系统。

第四条“分级管理"公司根据本身情况制订公司的成本管理制度,编制成本费用计划,预算成本降低指标,分解成本指数,下达成本费用指标、应完成的各项消耗定额任务,审核、核算各项成本费用,提出成本报告,检查,分析,考核各部门、车间的成本计划执行情况,控制成本开支,采取措施堵塞漏洞,保证成本计划的完成,开展宣传降低成本、节约开支活动、组织评比、总结经验。

各部门、各车间组织落实公司成本管理制度,搞好本部门、本车间成本计划的编制和成本的核算,检查,分析成本计划的执行情况,控制成本费用支出,预防并揭发错误,发现部门及时采取措施,保证成本费用指标、定额的完成,开展内部考核活动。

通过目标成本的责任分解和落实,对各成本中心控制成本的业绩予以考核,按责任归属反馈执行预算的差异,增强各成本中心领导对成本的责任感,进而评价各成本中心的实绩,并给予奖惩,开成一套科学的责、权、利相结合的奖励制度,激励员工努力向上,争创佳绩,提高公司成本管理水平。

第五条“分口管理”在财务部负责全面成本管理的基础上,由其他各部门、各车间分别负责各自的成本核算责任。

质控点及特殊工序设备管理制度范本

质控点及特殊工序设备管理制度范本

质控点及特殊工序设备管理制度范本一、目的本制度旨在规范质控点及特殊工序设备的管理工作,确保设备正常运行,保障产品的质量和生产的顺利进行。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公司所有存在质控点及特殊工序设备的部门和岗位。

三、定义1. 质控点:指在生产过程中对关键控制点进行监测和控制,以确保产品质量符合要求的设备。

2. 特殊工序设备:指在生产过程中对特定工序所需使用的设备,有较高要求和特殊功能的设备。

四、管理责任1. 部门经理负责对所辖范围内的质控点及特殊工序设备的管理工作负责。

2. 设备管理员负责具体设备的维护、保养和使用等工作。

3. 员工在使用设备时应严格遵守设备管理制度,并及时向设备管理员报告设备异常情况。

五、设备维护与保养1. 设备管理员应按照设备制造商的要求,制定设备的维护和保养计划,并定期对设备进行维护和保养。

2. 设备管理员应定期检查设备的工作状态和性能,并及时处理设备故障和异常。

3. 设备管理员应定期清洁设备,并保持设备的整洁和良好的工作环境。

4. 设备管理员应对设备的故障和维修进行记录,并进行归档保存,作为设备运行情况的参考。

六、设备使用1. 设备管理员应对使用设备的员工进行培训和指导,确保员工熟练掌握设备的正常使用方法。

2. 员工在使用设备时应按照设备使用手册的要求进行操作,并注意设备的安全和稳定性。

3. 员工不得私自更改设备的参数和设置,如发现问题应立即向设备管理员报告处理。

4. 员工在使用设备时应按照规定的操作流程进行操作,不得随意更改和调整操作顺序。

七、设备异常处理1. 员工在使用过程中如发现设备产生异常情况,应立即停止使用,并向设备管理员报告。

2. 设备管理员应及时处理设备故障和异常情况,并记录处理过程和结果。

3. 对于不能及时修复的设备故障,设备管理员应向上级汇报,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解决故障。

八、设备更换和报废1. 设备管理员应定期评估设备的使用寿命和性能,对老化、损坏或无法修复的设备应及时更换。

关键工序及特殊过程管理制度

关键工序及特殊过程管理制度

关键工序及特殊过程管理制度关键工序是指对产品质量有直接影响的工序,特殊过程是指对产品质量有重要影响,并需要特殊设备、操作和控制的工序。

关键工序和特殊过程的管理对于产品的品质稳定性和生产的稳定性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一个有效的关键工序和特殊过程管理制度需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明确关键工序和特殊过程的范围:首先需要明确组织或企业的关键工序和特殊过程,将其明确的范围确定下来,这样才能确保后续的管理有效进行。

2.制定作业指导书和操作规范:针对每个关键工序和特殊过程,制定相应的作业指导书和操作规范,包括工艺流程、操作要点、设备要求、操作步骤等,这样可以确保操作的一致性和规范性。

3.建立并执行质量控制计划:制定质量控制计划,明确每个工序的质量要求和控制点,制定相应的检测标准和方法,进行过程控制和过程监测,以确保产品的一致性和稳定性。

5.进行过程能力分析和改进:对关键工序和特殊过程进行过程能力分析,明确其能力指标和改进目标,通过数据分析和工艺优化,不断提高关键工序和特殊过程的能力,提高产品的稳定性和质量水平。

6.建立工序和特殊过程的变更控制机制:在关键工序和特殊过程发生变更时,需要建立相应的变更控制机制,包括变更的评估、批准、实施和验证,以确保变更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7.持续监测和改进:建立关键工序和特殊过程的监测和改进机制,定期对其进行评估和审查,及时发现问题和风险,制定相应的纠正和预防措施,以持续提高关键工序和特殊过程的管理水平。

总之,关键工序和特殊过程管理制度是组织或企业保证产品质量和提高生产效率的重要手段。

通过制定适当的制度和规范,并进行有效的管理和控制,可以确保关键工序和特殊过程的稳定性和一致性,提高产品的质量和竞争力。

设备操作规程管理制度(14篇)

设备操作规程管理制度(14篇)

设备操作规程管理制度(14篇)一、机械设备的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训练,要明了它的构造,性能及用途,熟悉它的操作,驾驶和技术保养。

二、不允许酒后驾驶和操作,不允许无证驾驶和操作,不允许串岗驾驶和操作。

三、工作时必须集中精力,不允许在操作室内放置易燃易爆等物品,禁止烟火的地方,不允许吸烟。

四、操作人员不得擅自离岗,不得将机械交给非指定人员驾驶。

五、机械设备应由机组或专人负责使用和管理,明确责任制,做到爱护机械设备,合理使用,正确操作,使其保持良好状态。

六、机械人员在工作前应按规定对各部件加注润滑剂,机械在工作时禁止维修,保养,润滑,紧固,工作时如发现不正常应先停车后检查。

七、机械设备不得带病或超负荷作业,如发现有异常及温度过高应及时停车检查。

八、用内燃及蒸汽作动力的机械,在冬季,每日工作完毕或长期停用时,应放尽机体内和其它规定部位的存水,柴油内燃机,如须明火烤油底壳预热时,必须有专人看管,汽油内燃机,则严禁明火加温,以防火灾。

九、机械的转动部位应加装防护罩,女工应戴工作帽,长发不得外落,操作人员和配合人员必须使用合乎规定的劳动保护用具和用品。

十、凡新的机械设备和经过大修,改造和拆卸后重新安装的机械设备须按照机械设备技术试验规程有关规定进行检查,鉴定和试运转,以防机械设备早期损坏。

十一、夜间作业时,作业区和驾驶室内应有足够的照明设施,灯具要安全好用。

十二、工作完毕后,必须按每班保养规定进行保养,将机械停靠后方可离开。

十三、重型机械和特种车辆行走或拖运时,应事先了解道路及桥涵的承载能力,方可通过以免发生事故。

十四、机械设备的驾驶人员和操作人员除遵守本规定外,还必须遵守各自操作的机械设备和配套机械的一般和具体规定及制造厂的使用说明。

要保证机械设备不发生工伤事故,不仅机械设备本身要符合安全要求,而且更重要的是要求操作者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

当然机械设备的安全操作规程因其种类不同而内容各异,但其基本安全守则为:1、正确穿戴好个人防护用品。

关键装置、重点部位安全管理制度范本

关键装置、重点部位安全管理制度范本

关键装置、重点部位安全管理制度范本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对关键装置、重点部位的安全管理,确保生产安全和人员健康,制定本管理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我单位内所有关键装置、重点部位,包括但不限于石化、化工、冶金、电力等行业。

第三条关键装置、重点部位的安全管理应当坚持“预防第一、安全生产”原则,强化责任意识,落实安全生产措施,保障职工健康和单位正常运转。

第四条本制度应当与相关法律法规和国家标准保持一致。

第五条关键装置、重点部位的安全管理应当实行层级负责制和分类管理,明确责任和任务分工。

第二章责任与义务第六条单位领导应当落实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职责,确保关键装置、重点部位的安全生产工作顺利进行。

领导应当制定单位安全管理制度,并确保落实到位。

第七条关键装置、重点部位的运行人员应当具备相应的资质和能力,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并随时掌握关键装置、重点部位的运行情况。

第八条安全管理部门应当组织安全培训和教育,提高职工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制定相关操作规程和安全措施,并及时更新。

第九条安全监管部门应当对关键装置、重点部位进行定期安全检查,发现存在的安全问题及时整改,并建立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台账。

第十条相关部门和人员应当按照各自职责,积极配合单位的安全工作,及时上报安全隐患和事故,并参与事故调查和事故应急处置工作。

第三章安全措施第十一条关键装置、重点部位应当配备完善的安全设施和保护措施,确保生产运行过程中的安全。

第十二条关键装置、重点部位的运行人员应当穿戴符合规定的个人防护装备,并按照规定使用和维护。

第十三条关键装置、重点部位应当定期进行安全设备、安全防护设施的检查和维护,确保其完好有效。

第十四条关键装置、重点部位应当制定完善的应急预案,定期开展应急演练,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和水平。

第十五条关键装置、重点部位应当建立健全的事故报告和事故调查制度,及时报告事故情况并进行调查。

第四章安全监督与检查第十六条安全监管部门应当定期对关键装置、重点部位进行安全检查,对发现的安全隐患和问题提出整改要求。

看板工序管理制度

看板工序管理制度

看板工序管理制度一、总则1.为了规范和优化生产流程,提高生产效率,确保产品质量,特制定本制度。

2.本制度适用于公司生产车间的看板工序管理,并适用于所有相关员工。

3.所有员工应严格遵守本制度的规定,不得擅自改变或违反相关规定。

二、工序看板的设置1.根据生产任务和工艺流程,制定相应的工序看板,并在相应位置设置。

2.每个工序看板应包括工序名称、工序操作指导、质量标准等内容。

3.工序看板应具有醒目的标识,易于识别和查找。

三、工序操作规范1.操作人员应仔细阅读并理解工序看板上的工序操作指导,按照标准要求进行操作。

2.严禁越级操作或跳过某个工序进行生产,必须按照完整的工艺流程进行操作。

3.在操作过程中,如发现工序看板上的指导与实际操作不符,应立即停止操作并及时向班组长或主管汇报。

四、质量管理要求1.每个工序看板上都应明确列出该工序的质量标准和验收要求,操作人员应按标准要求进行操作,并保证产品质量。

2.发现产品质量问题时,应立即停止操作,并进行品质追溯,查明原因并进行相应处理。

3.对于不合格品,应按规定进行标识和处置,并向相关部门汇报。

五、工序看板维护和更新1.工序看板的布设和内容应定期进行检查和维护,确保内容清晰、完整、准确。

2.发现工序看板有缺失或损坏时,应立即进行维修或更换。

3.根据生产实际情况,需要时可对工序看板的内容进行更新和调整。

六、考核和奖惩1.对于严重违反本制度的员工,将按公司相关规定予以处罚,并列入个人信用记录。

2.根据员工遵守本制度的情况,公司将进行定期考核,对于表现优秀的员工给予奖励。

七、附则1.本制度的解释权归公司质量管理部门所有。

2.本制度自颁布之日起有效,如有需要修改的,须经公司相关部门和领导的批准。

3.本制度未尽事宜,由公司相关部门和领导进行补充和规定。

以上所述为我公司看板工序管理制度,希望各位员工严格遵守,确保企业的生产顺利进行,产品质量稳定提升。

食品安全关键工序管理制度

食品安全关键工序管理制度

食品安全关键工序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食品安全管理,确保食品生产过程中的关键工序得到有效控制,提高产品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食品生产企业的关键工序管理,包括原料采购、加工生产、包装储存、运输销售等环节。

第三条企业应当建立食品安全管理体系,明确关键工序管理的责任人和职责,确保关键工序的食品安全要求得到有效实施。

第四条企业应当根据食品安全标准和相关规定,制定关键工序的操作规程和质量控制措施,并对关键工序人员进行培训和考核。

第五条企业应当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监测和不合格品控制制度,对关键工序进行监控,及时发现和处理食品安全问题。

第六条企业应当加强食品安全信息化建设,建立关键工序管理档案,记录关键工序的操作过程和质量控制情况,便于追溯和查询。

第二章关键工序管理责任第七条企业应当明确关键工序管理的责任人,负责组织制定关键工序的操作规程和质量控制措施,并对关键工序的实施情况进行监督和检查。

第八条关键工序的责任人应当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经过培训和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

第九条关键工序的从业人员应当遵守操作规程和质量控制措施,保证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

第十条企业应当加强对关键工序人员的培训和教育,提高其食品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

第三章关键工序操作规程第十一条企业应当根据食品安全标准和相关规定,制定关键工序的操作规程,明确各环节的要求和注意事项。

第十二条原料采购环节,企业应当选择合格的供应商,并对原料进行检验和验收,确保原料符合食品安全要求。

第十三条加工生产环节,企业应当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生产,加强对设备、容器、工具的清洗和消毒,防止交叉污染。

第十四条包装储存环节,企业应当选择符合食品安全要求的包装材料和容器,确保产品在储存过程中不受污染。

第十五条运输销售环节,企业应当采取措施保证产品在运输和销售过程中不受污染,如冷藏、保温等。

第四章质量控制与监测第十六条企业应当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监测制度,对关键工序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监测,确保关键工序的质量控制措施得到有效实施。

关键工序的名词解释

关键工序的名词解释

关键工序的名词解释在工业生产中,关键工序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它们是必不可少的环节,影响着产品质量、生产效率和成本控制。

本文将对关键工序进行名词解释,以便更好地理解其重要性和作用。

1. 关键工序的定义关键工序是指在整个生产过程中对产品进行影响较大、难以被替代的工序。

这些工序通常涉及复杂的技术要求、较长的生产周期或较高的成本。

一旦关键工序出现问题,将直接影响产品质量和生产进度。

2. 关键工序的特点关键工序具有以下几个主要特点:- 高度依赖性:关键工序对于整个生产线的顺利运行至关重要。

一旦关键工序出现故障,可能导致整个生产线停止运作。

- 技术要求高:关键工序通常需要高水平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以确保产品的质量和性能达到要求。

- 风险高:由于关键工序对产品质量和产量的直接影响,一旦出现问题,可能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和声誉损害。

- 时间紧迫:关键工序通常需要较长的生产周期,因此在时间管理和调度方面需要精心安排。

3. 关键工序的重要性关键工序在工业生产中具有重要作用:- 控制产品质量:关键工序直接影响产品的质量特性,如果关键工序无法满足要求,可能导致产品存在缺陷或不合格。

- 控制成本:关键工序通常需要大量的人力、设备和材料投入,因此对关键工序的优化和控制能够有效降低生产成本。

- 提高生产效率:关键工序的高效运行可以提高整个生产线的生产速度和效率,从而加快产品交付时间。

- 保证供应链稳定性:关键工序的稳定和可靠性对供应链的稳定性至关重要,确保产品可按时交付给客户。

4. 关键工序的管理方法为了确保关键工序的顺利进行,企业可以采取以下几种管理方法:- 技术改进:通过引进先进技术和设备,提高关键工序的自动化水平和生产效率。

- 质量管理:建立严格的质量管理体系,对关键工序进行全面的质量控制和监测,确保产品质量符合要求。

- 人员培训:加强对从业人员的培训和技能提升,提高其在关键工序上的专业水平和技能素养。

- 风险管理:建立风险管理机制,对关键工序的潜在风险进行分析和评估,并采取相应的防范和处理措施。

工程工序质量管理制度

工程工序质量管理制度

工程工序质量管理制度一、总则为加强对工程工序质量管理的监督和管理,提高工程施工质量,确保工程可以按照设计要求和标准进行施工,特制定本工程工序质量管理制度。

二、质量管理机构1. 设置质量管理部门,负责全面协调、监督和管理项目的工序质量管理工作。

2. 质量管理部门应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负责编制质量管理计划,监督和审核施工过程中的工序质量。

3. 质量管理部门应定期组织质量检查,及时发现和解决工程施工中存在的质量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

三、质量管理职责1. 工程质量管理人员应全面了解工程施工的相关规定和标准要求,制定完善的施工计划,确保施工质量符合要求。

2. 工程质量管理人员应做好施工过程中的质量记录和监督,定期向质量管理部门提交质量报告,及时解决发现的质量问题。

3. 工程值班人员应随时关注施工现场的质量情况,确保工程施工过程中的操作符合标准和要求,遇到质量问题应立即处理,不得隐瞒或推诿。

四、施工程序管理1. 工程施工应按照相关标准和规范进行,严格执行施工程序,保证质量管理的全过程和全覆盖。

2. 工程监理单位应监督工程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定期检查工程质量,发现问题应及时提出整改措施。

3. 工程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应建立阶段性的质量检查机制,定期对工程施工中的质量问题进行核查,及时进行整改。

五、责任追究机制1. 对工程施工中发现的质量问题,应立即通知相关责任人进行整改,对责任人进行严肃处理,确保问题得到及时有效的解决。

2. 对于重大质量事故,应成立调查组,进行彻底调查,追究责任人员的责任,并根据情况采取必要措施,确保问题不再发生。

3. 对于工程施工中不遵守规范和标准要求的行为,应及时处理,并建立相应的制度和措施,确保工程质量的可控性和稳定性。

六、培训与考核1. 工程施工人员应参加相关的培训,提高工程质量管理的水平和能力,熟悉工程施工的规范和标准要求,确保能够按照要求进行工程施工。

2. 工程施工人员应定期进行考核,评估其在工程施工中的表现和能力,建立绩效考核制度,促进工程质量管理工作的稳定和持续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键工序管理制度14
关键工序管理制度
1、目的
为了实现公司岗位的规范化管理,通过对一些具有关键、特殊性的岗位进行管理达到公司产品质量和管理水平的提升,特制定本制度。

2、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各产品的关键工序定义、识别、管理和培训等工作。

3、术语和定义
3.1 关键工序:
3.1.1指具有关键质量特性或对下道工序有较大影响或出现不合格品较多的工序。

3.1.2加工复杂或不能通过其后的检验和试验充分得到验证的工序。

3.2 工序质量控制点:指制造现场在一定的时期和条件下,经常出现产品质量问题,需进
行重点检测、检验、控制和关注的点。

4、职责
4.1技术(工艺)部负责关键工序、质量控制点的识别和设立,提供关键工序、质量控制点
明细表,负责编制设备操作规程及工艺文件,并做好关键工序过程能力分析。

4.2品质部负责关键工序的识别和鉴定,负责关键工序计量器具的管控及对各关键工序的日
常监督检查,并做好信息的分类、统计、分析、处理和归档工作。

4.3制造部负责各个关键工序的设备、工装重点控制与管理,做好各自关键工序的现场控制
与管理,并做好日常记录及定期统计分析。

4.4人力资源部负责人员培训的安排、培训老师的选拔、培训资料归档、人员的考核、上岗
证(参考附件3)的颁发、上岗证的回收以及关键工序相关信息汇总备案。

4.5各部门根据上述关键工序明细表,明确本部门从事关键的人员,并负责本部门关键工序
岗位人员的动态管理,当本部门关键工序岗位人员发生以下情形时,需及时向人力资源部提出培训需求,以保证在岗人员的技能符合关键工序岗位任职要求:
4.5.1 当工序人员长时间请假或长时间未接触本关键工序,
间隔时间在180天以上(含);
4.5.2 在岗人员发生岗位异动,有新员工接任工作,须对新员工进行培训;
4.5.3 在岗人员转岗至另一个关键工序岗位,需要进行上岗位培训;
4.5.4 关键工序任职要求发生变化时,需要对在岗人员进行培训。

5、管理内容和方法
5.1 关键工序的确认原则
5.1.1国家和行业的标准。

5.1.2设计文件规定的某些关键特性、重要特性所形成的工序。

5.1.3产品生产工艺难度大、复杂的工序。

5.1.4效率低、合格率低的工序。

5.1.5产品质量不能通过监视和测量完全验证的工序。

5.1.6产品质量需经过破坏性试验或采用复杂、昂贵的方法才能测到的工序。

5.2关键工序的确定程序
5.2.1关键工序由技术(工艺)部的工程师依据关键工序的
确定原则和生产实际条件进
行确定。

5.2.2随着工艺技术、设备和管理的改进,关键工序是可以随之变更的。

5.2.3《关键工序的明细表》(参考附件1)由技术(工艺)部工程师进行编制和部门负
责人审核,由品质部对应模块的工程师进行审查会签,并报主管领导批准。

5.2.4 关键工序确定后,在关键品质工程图(QEC)中标准化,细化,并制作相应的作
业指导书。

在工序作业站,悬挂“关键工序标示卡”,参考附件2.
5.3关键工序的控制要求
5.3.1、质量控制要求
5.3.1.1对技术文件的要求
5.3.1.1.1生产现场使用的技术工艺文件必须正确、完整、清晰并有效执行。

5.3.1.2对原材料的要求
5.3.1.2.1原材料符合设计图纸和工艺文件的要求。

5.3.1.3对设备、工艺装备、计量器具的要求
5.3.1.3.1设备的精度和工艺参数能符合工艺文件的规定和设计产品的要求。

5.3.1.3.2新制、改进或大修后的设备和仪器仪表应按其技术条件验收,经调试、鉴
定合格后,方可正式投入使用。

5.3.1.3.3设备、工艺装备的维护保养,仪器仪表的定期检定、校准。

5.3.1.3.4控制点的设备、工装重点控制,以减少设备及工装的误差引起的质量波动。

5.3.1.4对人员的要求
5.3.1.4.1对生产操作人员、检验人员、测试人员进行培训考核,合格后才能上岗。

5.3.1.4.2应掌握设计、工艺文件规定的技术要求和有关技术标准,严格遵守工艺纪律。

5.3.1.4.3在生产操作过程中要对原材料、零件和产品进行检查(自检、互检)。

5.3.1.4.4操作人员、检验人员、测试人员发生岗位异动,或有新员工接任工作,需进
行培训,考核合格后才能上岗。

5.3.1.5对环境的要求
5.3.1.5.1按工艺文件要求和设备操作说明对操作环境的温度、湿度和洁净度等工艺
条件进行控制。

5.3.1.5.2生产场地的环境保护、防护措施必须符合国家法规、法令以及有关标准规
定。

5.3.1.6上述5.3.1.1~5.3.1.5的条件发生变化时,应及时开展变化点管理工作,直到
达到目标管理点为止。

3.2检验和记录
5.3.2.1关键工序的产品按工艺文件和设计图纸进行检验控制。

5.3.2.2关键工序的产品必须要有完整的检查记录。

5.4关键工序的管理要求
5.4.1实施管理要求由各生产部门负责执行,技术(工艺)部负责指导并监督,品质部
负责协助检查。

5.4.1.1生产部门的操作者进行实施并记录。

5.4.1.2生产部门的组、班长进行现场管理并检查。

5.4.1.3生产部门检验员和品质部进行质量监督并检查。

5.4.1.4技术(工艺)部进行实施监督并检查。

5.4.2信息管理要求由各生产部门负责执行,并向各主管部门进行反馈。

5.4.2.1质量信息管理
5.4.2.1.1关键工序的各项检测原始记录数据记录齐全,签署完整,具有可追溯性。

记录的保存期不少于3年。

5.4.2.1.2关键工序的异常质量波动及有关质量信息,各部门应按规定向品质部反馈,
品质部负责做好信息的分类、统计、分析、处理和归档工作。

5.4.2.2其他信息管理和关键工序相关的设备、工艺装备及工具、量具必须建立完整的
档案,检查、校验、维修记录齐全,具有可追溯性。

5.4.2.3按规定的程序对各种质量缺陷进行分类、统计和分析,针对主要缺陷项目制订
质量改进计划,并组织实施,必要时应进行工艺试验,取得成果后纳入工艺规
程。

5.5关键工序要撤销时,由技术(工艺)部的工程师提出变更申请,经品质部会签,主管领
导批准,才能撤销并更改相关的工艺文件。

5.6检查与考核
5.6.1检查
5.6.1.1关键工序和特殊工艺的管理是否按本标准执行。

5.6.1.2关键工序和特殊工艺的管理是否符合管理职能的要求。

5.6.2考核由公司主管领导和主管部门对本标准的执行情况进行考核。

5.7关键工序异常处理机制
5.7.1当关键工序发生以下情形时,应书面通知客户供应部门和品质部门:
5.7.1.1特采产品出货或因重大异常导致不能出货。

5.7.1.2关键零部件上线后重复发生质量问题的。

5.7.1.3零部件质量问题导致客户产品在市场上出现批质量事故的。

5.7.1.4设备和仪器仪表因大修或改进影响交货的。

5.7.1.5关键零部件发生技术变更的库存品消耗及数量报备。

5.7.2特殊工序的品质异常处理
5.7.2.1不合格件的回用应按规定程序审批,并按有关规定返修、返工和重新检验。


用件应打上回用标志,回用、返修单据作为质量信息流转、存档。

对待验品、
合格品、返修品、废品应加以醒目标志,分别堆放或隔离。

附件:
1.《关键工序清单明细表》
2.《关键工序标识卡》
3.《关键工序上岗证》
附则
文件冲突与规避:本文件自实施日起生效执行,被替代之相应文件同时失效并作废,其他文件如有与本文件规定相同内容的,以本文件要求为最终要求。

文件解释与裁定:就该文件的理解或执行有差异的,由制造中心负责解释和协调。

制度责任岗位:(主任级以上人员)
文件生效:本文件自发布之日起生效。

附件1:
附件2:关键工序标识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