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州的历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登州(府)有关资料考证结论
市政府办公室史志科(二000年九月)
唐武德四年(621),于文登置登州,于黄县置牟州,均属河南道(治所开封)。
唐贞观元年(627),撤登州、牟州,并入莱州。
唐贞观八年(634)置蓬莱镇,属莱州黄县。
唐如意元年(692),于牟平复置登州,蓬莱镇改属登州。
唐神龙三年(707),登州治所迁蓬莱(自此始,至清代末,登州及登州府冶所一直在蓬莱——笔者注);蓬莱升镇为县。
唐天宝元年(742),废登州,改置东牟郡。
唐乾元元年(758)废郡,复于蓬莱置登州。
五代因之。
宋初,登州隶属河南道。
宋至道三年(997),登州隶属京东路(治所开封)。
宋熙宁七年(1074),登州辖蓬莱、文登、黄县、牟平四县,编户81273户,人口173484口。
金代,登州隶属山东东路(治所益都),辖蓬莱、福山、黄县、栖霞4县,治所蓬莱,总户数55913户。
元初,登州隶属益都路。
元中统五年(1264),登州改隶淄莱路(后又改称般阳路,治所淄川),下领蓬莱、黄县、福山、栖霞4县。
元至元九年(1368),升莱州为莱州府,登州、宁海州属之,隶属山东行中书省(治所济南)。
明洪武元年(1368),废蓬莱县入登州,属莱州府。
明洪武六年(1373),莱州府降为莱州,莱州、登州直隶山东行中书省;
明洪武九年(1376),登州升为府,隶属山东承宣布政使司;复置蓬莱县,冶之;辖一州七县:宁海州(治所牟平,辖文登县)、蓬莱县、黄县、福山县、栖霞县、招远县、莱阳县,编户87443户,人口881371人。
清康熙五年(1666),裁登州道(建年不详),登州府改属登莱青道(治所今莱州),辖一州九县:蓬莱县、宁海州、文登县、黄县、海阳县、栖霞县、福山县、招远县、莱阳县、荣成县。
清乾隆三十二年(1767),登州府改隶登莱青兵备道(治所莱州)。
清光绪三十年(1904),登州府改隶登莱青胶道(治所烟台)。
民国初,撤销府、州,存县。
附1:明洪武九年登州府署及周边平面示意图
附二:与登州(府)有关的历史人物
梅尧臣(1002-1060)——北宋文字家。
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
任河南主薄时与欧阳修为同僚,共同推动古文运动。
其诗平淡朴素,含蓄深刻,因与苏舜钦齐名,人称“苏梅”。
有《宛陵先生文集》等,曾为朱处约赴任登州作诗《送朱司封知登州》。
赵抃(1008-1084)——北宋官吏。
任殿中侍御史时,弹劾不避权贵,人称“铁面御史”。
神宗初升参知政事。
有《赵清献集》。
曾为登州座上宾。
蓬莱阁上留有诗文。
朱处约——宋嘉佑五年由司封员外郎改知登州;六年倡建蓬莱阁,并撰《蓬莱阁记》,勒以石;七年离去。
梅尧臣曾赋《送朱司封知登州》一诗送其赴登州任上。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
曾为龙图阁学士。
元丰八年(1085)知登州。
他学识渊博,散文主张“文理自然,姿态横生”,反对“太学体”,与欧阳修共同倡导诗文革新运动,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诗清新雄放,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其词豪气四溢,开豪放一派。
长于行、楷,与蔡襄、黄庭坚、米芾并称“宋四家”,存有《赤壁赋》等;善绘竹,喜作枯木怪石,存有《竹石图》等。
诗文有《东坡七集》等。
登州任上曾赋诗赞美蓬莱山海,留有诗文多篇,实为蓬莱阁之首倡者。
薛瑄(1389-1464)——明朝理学家。
曾为礼部右侍郎兼翰林学士。
学说以复“性”为主,称:“自朱子后,斯道大明,无烦著作,直须躬行耳。
”又以主张“理在气中”修正朱熹“理在气先”之说。
孔庙从祀先儒之一,有《薛文清文集》、《读书录》等。
曾为登州府坐上之宾,存有多首诗赞美蓬莱阁。
王世贞(1526-1590)——明朝史学家。
累官至南京刑部尚书。
善诗,好古文,为复古派后七子之盟主。
前后七子中以李梦阳、何景明、王世贞、李攀龙最负盛名,当时文坛称“李何王李”四大家。
所撰《艺苑厄言》,论述南北产生之原因和优劣,颇有创见。
有《山堂别集》、《嘉靖以来首辅传》、《觚不觚录》、《州山人四部稿》和《续稿》等著存世。
与戚继光好友汪道昆交好,曾为登州府坐上宾,有诗赞美蓬莱。
戚继光(1528-1587)——明代抗倭名将,官至少保。
率所练“戚家军”于东南沿海扫荡倭寇,数百年倭患尽除;北戍蓟门亦有大成。
有《纪效新书》、《练兵纪实》、《止止堂集》等传世。
辞官归里后曾与登州府县官吏往来,捐修蓬莱阁。
宋应昌(1536-1606)——明朝武将,累官至山西副使。
巡抚山东。
上海防事宜。
预策倭为患,进选将练兵,积粟三策,已而语验,廷议服其先见,拜兵部右侍郎。
经略朝鲜,与李如松袭取平壤,进收开城、黄梅、平几、江源四道悉下。
后叙平壤功,加右都御史。
曾任登州知府,修缮蓬莱阁,今存有《重修蓬莱阁记》及碑刻。
王云鹭——明万历十七年(1590)任登州知府,曾修葺府署。
徐应元——明万历年四十六年前后任登州知府。
在任期间,曾利用府署内原群吏廨废地改建“雅斋”(书房)、“适适亭”(草亭)及小桥流水;泰昌元年主持重修登州察院。
陈钟盛——明崇祯九年(1637年)任登州知府。
曾主持修葺蓬莱阁,存有《蓬莱阁记》及碑刻。
袁可立——明朝人,官至隶部尚书。
曾任登州知府,存有赞美蓬莱的诗词多篇,其《甲子仲夏登署中楼观海市》一诗所写即为府署楼上所见,逼真细腻,为诗中精品。
其与书法大家董其昌、勒石名手温如玉合作完成的《观海市诗》刻石,现存蓬莱阁卧碑亭内,为一代绝作,十分珍贵。
董其昌——明杰出书画家,万历进士。
官至南京礼部尚书。
善鉴别古字画精书法;分行布白,疏宕秀逸,自成一家派,影响明末和清代书风颇大。
他将山水画划分南北二宗,成一时风气。
有《容台集》九卷、《画禅室随笔》、《画旨》、《画眼》等传世。
曾为登州府座上宾,蓬莱阁上有其与袁可立、温如玉联制的《观海市诗》,弥足珍贵,今存。
温如玉——明嘉靖进士,勒石名家。
官至监察御使,曾任山东按察分司副使,设署于登州府署东邻的按察司。
与董其昌、袁可立联制《观海市诗》(见上条)。
施闰章——清朝诗人。
授刑部主事。
顺治间曾主持纂修《登州府志》,参与撰修《明史》。
晚年好延誉后进,四方士多归之。
文章醇雅,尤工于诗。
有《学余堂贝集》、《蠖集诗话》等。
有多篇诗文赞美蓬莱,如:《望日楼观日出》、《观海市》等。
任璇——清康熙三十一年(1693)任登州知府,首构卧碑亭,并撰《建卧碑亭》一诗,今诗存。
另有数首咏蓬莱阁诗,亦存。
徐人凤——清康熙年间进士,有才名,好游历。
所作之“蓬莱十大景”诗(共十首)今存,另有大量关于蓬莱、登州的诗作存世。
谢科——清康熙间人,曾任登州司理。
有诗曰《蓬莱曲》,叹民生之难,以劝宦游者“莫贪酷”,另具风格。
诗今存。
徐绩——清朝武官。
乾隆时巡抚山东,节制全省军务。
曾到登州阅视水军,有诗《蓬莱阁阅水操记》,今存。
杨本昌——清嘉庆二十三年(1819)十月任登州知府。
曾主持修葺蓬莱阁,并撰《重修登州蓬莱阁记》,刻石今存。
汪镛——清道光二十三年(1844)任登州同知,后升知府。
豫山——清同治元年(1862)十月任登州知府。
曾主持修葺蓬莱阁,撰《重修登州蓬莱阁记》,刻石今存。
雷枚——清同治七年(1869)任登州同知。
曾主持修葺蓬莱阁,撰《蓬莱阁灯楼记》,刻石今存。
张栋——清朝人,博学工诗,有《青云诗稿》传世。
曾游历于蓬莱,为府署座上宾,今存蓬莱诗多首。
郝毓兰——蓬莱人,有才名,清道光举人,官至青州督学。
今存蓬莱诗多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