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哲学】海德格尔的语言哲学

合集下载

海德格尔关于语言的观点

海德格尔关于语言的观点

海德格尔关于语言的观点海德格尔是西方哲学史上的一位重要哲学家,他对于语言的观点具有深刻的哲学意义。

本文将从海德格尔对于语言存在性的解释、语言的意义以及语言与存在的关系三个方面来阐述海德格尔关于语言的观点。

一、海德格尔对于语言存在性的解释海德格尔认为,语言不仅是人类社会交往和交流的媒介,同时也是存在的表现和载体。

他认为,在语言中存在着存在,语言的存在性不是靠心理或逻辑的形式来体现,而是通过语言的应用和使用反映出来的。

因此,语言的本质不是描述或传递信息,而是展现存在。

在海德格尔看来,语言是一种把存在表达出来的存在。

语言通过词汇和语法的组合来描述存在的种种可能,它是真理的来源和基础。

海德格尔认为,只有通过语言,人们才能意识到自己存在的事实,并进一步对于存在进行思考和探索。

二、语言的意义在海德格尔看来,语言的本质是展示存在,它不仅传达信息,更重要的是阐明存在的真相。

语言具有使存在显现的特性,它是让存在得到认识和理解的工具。

因此,语言不仅仅是一种形式,更是人们对于存在的理解和体验。

海德格尔认为,从词汇和语法的角度来看,语言表达的不仅是一些简单的概念和信息,更是存在的体验。

语言用来表达生命、时间、变化等存在的现象,使存在成为了艺术和文学的主题。

所以,语言在艺术和文学作品中的运用,可以展现出人类存在的情感、理解和意义。

三、语言与存在的关系语言和存在是密切相关的,存在通过语言才能得到表达和展现。

海德格尔认为,存在本身就是存在,而语言的本质就是展示、揭示和包容存在。

因此,语言和存在是一体的,语言中存在着存在,它们互相联系和支撑。

在海德格尔的思想中,存在和语言的关系被体现为存在即为语言,语言即为存在。

语言不仅仅是存在的一种体现,而且也是存在的载体和传播渠道。

语言用它独特的方式去表达人类存在的特性,并使存在认识到自己的存在。

同时,存在也通过语言的展现让人类深刻地领悟到存在的真相。

总之,海德格尔的语言观点具有着深刻的哲学意义,他通过语言的存在性去揭示人类的存在、理解和探索。

马丁海德格尔简介

马丁海德格尔简介

马丁海德格尔简介马丁·海德格尔(MartinHeidegger)是20世纪最重要的哲学家之一,他的哲学思想深刻而独特,对现代哲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海德格尔的生平、哲学思想以及其对现代哲学的贡献三个方面对其进行简介。

一、生平马丁·海德格尔于1889年9月26日出生于德国梅辛根(Mekirch)一个天主教家庭。

他在弗莱堡大学和马克斯·韦伯的指导下学习哲学,后来又到了马克斯·海廷的学校学习。

他的哲学思想深受康德、黑格尔和尼采等哲学家的影响,但是他的哲学思想也有很多独特的地方。

海德格尔在1927年出版了他的第一本重要著作《存在与时间》(Being and Time),这本书成为了现代哲学的重要文本,影响了整个20世纪的哲学思想。

海德格尔在书中提出了“存在”(Dasein)这个概念,认为存在是一个开放性的过程,它不是一种静态的状态,而是一个不断地前行的过程。

他还提出了“世界”(world)和“关怀”(care)这两个概念,认为存在是一个与世界相互作用的过程,而关怀则是存在的本质。

二、哲学思想海德格尔的哲学思想非常复杂,但是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1.存在论海德格尔的哲学思想的核心是存在论。

他认为存在不是一种静态的状态,而是一个不断地前行的过程。

存在是一种开放性的过程,它不断地向前推进,并且不断地与世界相互作用。

海德格尔认为,存在是一个独特的现象,它不同于任何其他的存在形式,例如物体或者其他的生命体。

2.世界观海德格尔认为,存在与世界是密不可分的。

在他看来,世界是存在的一部分,而存在则是世界的一部分。

他认为,世界是存在的背景和环境,而存在则是在这个背景和环境中前行的过程。

他强调了人类与世界之间的联系,并且认为这种联系是存在的本质。

3.语言哲学海德格尔的语言哲学是他哲学思想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他认为,语言不仅是表达思想的工具,而且是人类存在的一部分。

他认为,语言是一种开放性的过程,它不断地向前推进,并且不断地与世界相互作用。

海德格尔主要哲学思想有哪些

海德格尔主要哲学思想有哪些

海德格尔主要哲学思想有哪些对于海德格尔这一人物来说,他是德国存在主义哲学的创始人和重要代表人物之一。

并且,对于海德格尔的哲学思想来说,很是深邃庞杂,你知道海德格尔有哪些哲学思想吗?下面是店铺为你搜集到的相关内容,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海德格尔主要哲学思想有哪些首先在哲学上,海德格尔来自悠久遥远的地方,并且把赫拉克里特、柏拉图、康德等人视为同时代,与他们十分亲近,以至于使海德格尔能够聆听到这些前贤们的未尽之语,并且将它们表达出来。

此外,海德格尔认为人的存在只是一种存在者的现象,传统哲学所探究的是把人作为存在的主体,人以外的事物都是探究的非主体。

而海德格尔则打破了这种传统观念,以“存在论地存在”反驳了人的主体意义。

认为人的“存在”被称为“生存”。

而老子在道德经中,认为“道”是人类围绕的中心,万事万物跟随道的变化而变化,万事万物的情状也是由“道”得知。

此外,在《形而上学是什么》一文中,海德格尔还曾对“无”作过重要的形而上学思考,他不仅指出了传统形而上学中的“存在之存在”原本就是“无”,而且还认为,传统形而上学的主要缺点恰恰就是没有好好研究这个“无”。

而孔子又在道德经中说过这样的一句话,认为“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也就说明了“无”才是万物之初。

他曾在《存在与时间》一书中引用了柏拉图的一段话:“当你们用‘存在着’这个词的时候显然你们早就很熟悉这究竟是什么意思,不过我们也曾相信懂得它,但是我们现在却茫然失措了”。

并且从这一段话中指出,说柏拉图当时所指出的人人都熟悉的“存在”的意思其实并没有人真正懂得。

对于这个问题直到2000 年后的今天还是没有得到解决,而他就是要来重新提出并解决这个“在”的意义的问题。

所以从海德格尔哲学思想中,我们就能够看的出来他思想的核心,也就是“个体就是世界的存在”。

并且在叙述这一核心思想时指出:我们的存在既不是我们自己所造成的,也不是我们的主动选择。

而是存在强加给我们的,并且将一直延续到我们去世。

海德格尔和维特根斯坦语言哲学比较

海德格尔和维特根斯坦语言哲学比较
锋 , 在 学理层 面 上有很 大的 共通之 处 。对语 言的研 究作 为二 者共 同的主 题 , 他 们都 看 到 了语 言 但 使 本 身的危 险性 和缺 陷 , 维特 根斯 坦 通过 语 法分析 消解 形 而上 学 , 海德 格 尔通 过 为语 言 建构存在 论基 础克服 形 而上 学 , 以说 他 们都 是从 语 言本 身 出发 探 究我们 和 世 界 的 源 初 遭遇 。通 过 对二 者语 言 可 哲 学的 比较 , 可以 看到 分析 哲 学和现 象 学如何 在 更深 的层 面上 交 流和 沟通 , 而对 英 美和 欧陆哲 学 从
言 的生存论 存在 论基 础是 话 语 ” “ 语 同现身 、 会 ,话 领 在生存 论 上 同样 源始 ” [ 1 。 10 15
虽然《 在 与时 间 》 有 全面 展开 对语 言 和话语 存 没 的研究 , 为后期 致 力 于 从 语 言 着 手 存 在 的 思 路埋 但
下 了伏笔 。其 实在 前 期 的存 在 论 分 析 的过 程 中 , 他 就 意识 到 了语 言 的危 险性 , 词 语作 为 符 号 的 静态 即 性 和凝 固性对其 所 表达 的 意义 的 动态 性 的影 响和误 导 。所 以他对 许多 已经 被 历 史 对 象 化 了 的词 汇 , 如 “ 在” 人 ‘ 名 ” 存 “ 命 等重 新 作 出 了存 在 论 解 释 , 图 试 以重 新解 释常用 词 汇甚 至创 造新 词 汇来 反对 流 行 的 对象 化和 实体化 造 成 的对 词 汇 的僵化 理 解 。在 与 日 本学 者手冢 富雄 的 一 次 对 话 中, 说 , 现 在 我 更 清 他 “ 楚地 看到 了那种 危 险 , 即我 们 的对 话 的语 言 不 断 地 破坏 着我们 对所 讨论 的事 情 的道说 的可 能 性” [1 。] 2毗 我们 总是遗 忘存 在 , 以理 性 的 反 思 将 纯 粹 的 同一 并 性看作 认识 的基 础 , 共 性 看 作 由归 纳 得 到 的 抽 象 将

语言有什么用——维特根斯坦的语言哲学

语言有什么用——维特根斯坦的语言哲学

四、语言游戏说
维特根施坦在《逻辑哲学论》一书出版之后曾经退出江湖,因为 在他看来哲学问题都被他解决了,在哲学上他已经没有什么可做 的了,于是他改行去作小学教师。但是20年代后期他又重返哲学 ,而且在批判自己过去的哲学的基础上对语言进行了新的探讨。 维特根施坦于1951年去世后留下了几万页手稿,编辑出版的代表 作是《哲学研究》。
——语言是人与动物的界限:符号大师罗兰· 巴特在《写作的零度》一书 中认为:人通过语言融入身外的世界,通过语言获得自身。语言即符 号,人就是符号的动物。
——语言造成了人生的所有联结和隔膜。语言只能表述事实,划定我们 ――我和你――的世界的界限。凡是语言不可涵盖的、也就是思维不 可涵盖的地方,世界就被划定了界限。
2、人生无意义 科学与人生:“我们觉得,即使一切可能的科学问题都被解答,人生 的问题还是没有触及到。当然那时不再有问题留下来,而这恰好就是 解答”(6·52) 不要问人生问题:“人生问题的解答在于这个问题的消除”(6·521 )。 世界即人生:因为“世界和人生是一个东西”(5·621)“我就是我 的世界(小宇宙)”(5·63)。我们的语言的界限也就是世界的界限 ,换言之,我们的世界是语言所及的世界,所以说“我就是我的世界 ”――“世界和人生是一个东西”。 人生无意义:如果我们追问“人生的意义”,也就是追问世界的意义 ,而“世界的意义在世界之外”。所以,人生的意义问题是无意义的 。
语言有什么用 ——维特根斯坦的语言哲学
燕连福 2014.3
维特根斯坦,出生于奥地利,后入英国籍。 (L. Wittgenstein,1889-1951) 海德格尔、希特勒
要想确定维特根斯坦的思想渊源是十分困难的,他不是“ 科班出身”的哲学家,原来学的是航空工程,在设计飞机喷气发 动机和推进器时,因为需要大量使用数学而对纯粹数学发生了兴 趣,进而开始研究数学的基础问题。维特根斯坦为此向弗雷格求 教,而弗雷格则把他推荐给了罗素。他先是做罗素的学生,后来 成了罗素的同事。除此之外,影响维特根斯坦思想的有叔本华、 克尔恺郭尔、陀斯妥耶夫斯基和托尔斯泰(或许经过叔本华亦包 括康德和佛教),还有威廉·詹姆斯的《宗教经验种种》。

人文主义论海德格尔

人文主义论海德格尔

海德格尔是20世纪最重要的哲学家之一,他的哲学思想深深地影响了人文主义的发展。

他的主要贡献在于他对存在主义的理解和发展,以及他对技术本质的深刻洞察。

1. 存在主义:海德格尔的存在主义理论是他对人文主义的重大贡献。

他认为,人的存在不仅仅是生物学上的存在,更重要的是存在的意义和目的。

他强调,人的存在是一种自我实现的过程,是通过理解、体验和创造来实现的。

这种观点与人文主义的核心理念——人是万物的尺度,是一致的。

2. 技术本质:海德格尔对技术的深刻洞察也是他对人文主义的重要贡献。

他认为,技术不仅仅是一种工具或手段,更是一种生活方式和世界观。

他强调,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必须以人的存在为出发点和归宿,不能忽视人的存在和价值。

这种观点对于人文主义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3. 语言哲学:海德格尔的语言哲学也是他对人文主义的重要贡献。

他认为,语言是人的存在和理解世界的基本方式,是人与世界交流和互动的桥梁。

他强调,语言的使用和发展必须以人的存在和理解为前提,不能忽视人的主体性和创造性。

这种观点对于人文主义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总的来说,海德格尔的哲学思想深刻地影响了人文主义的发展,他的贡献主要体现在对存在主义的理解和发展,对技术本质的深刻洞察,以及对语言哲学的独特见解。

海德格尔的_语言转向_及其语言观

海德格尔的_语言转向_及其语言观

*作者为温州大学外国语学院教师、北京外国语大学博士研究生。

摘要:西方哲学的“语言转向”始于弗雷格,罗素和维特根斯坦继承和发展了其以数理逻辑为工具对语言进行逻辑分析的思想及通过对语言的分析和阐释进行哲学研究的方法,确立了西方哲学的语言转向。

正是海德格尔提出“语言是存在的家”并对语言本质的论述及其语言观的阐述才使得这一“语言转向”更深入和彻底,才真正意义上实现了西方哲学的“语言转向”。

关键词:海德格尔;语言转向;存在的家;语言观中图分类号:B516.5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0544(2011)03-0056-03海德格尔的“语言转向”及其语言观杨佑文*(温州大学外国语学院,浙江温州325035)一、西方哲学的语言转向西方哲学的核心问题是知识问题,围绕这一问题西方哲学经历了三个阶段、两次转折。

第一阶段是柏拉图创立本体论哲学,致力于对存在、对象和客体的研究,这是对知识对象的探求。

第二阶段是笛卡儿创立认识论,使哲学转向对认识的主体和客体及其关系的研究,这是通过对人的认识能力和限度的探究来解决知识的基础和来源问题,被称为西方哲学的认识论转向。

第三阶段就是现代语言哲学所标志的“语言转向”(the linguistic turn),使哲学从对认识能力或知识基础问题的研究转向对主体间的交流和传达问题的研究,这可以说是对知识的表达及其本性的探讨。

语言转向的要旨在于“认为意义比存在或知识更为基本,即用意义来理解存在和知识,而不是把它们看作先于意义的东西。

”[1]总体上看,西方古代哲学在探讨本体论问题时主要采取直观概括和抽象思辨的方法,而近代西方哲学在探讨认识论问题时则主要采用心理主义的方法。

近代认识论哲学的开创者笛卡儿正是通过向内的探求、通过对内在心理过程的省察,建立了“我思故我在”这一哲学原点。

洛克、贝克莱、休谟等人的哲学也完全建基于对人的内在观念所作的心理反省,认为语词的意义在于它在听话人心中所引起的意象。

浅析海德格尔与维特根斯坦的语言哲学比较

浅析海德格尔与维特根斯坦的语言哲学比较

Advances in Philosophy 哲学进展, 2023, 12(10), 2023-2028Published Online October 2023 in Hans. https:///journal/acpphttps:///10.12677/acpp.2023.1210333浅析海德格尔与维特根斯坦的语言哲学比较郇立玮苏州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江苏苏州收稿日期:2023年9月17日;录用日期:2023年10月8日;发布日期:2023年10月19日摘要作为二十世纪的最伟大的哲学家,现当代西方哲学欧陆传统和英美传统,海德格尔是前者现象学解释学的重要代表人物,维特根斯坦是后者分析哲学语言哲学的重要代表人物。

他们二位在学理层面上的共同点是克服形而上学,其方法上的各有不同,维特根斯坦是语法分析,海德格尔是语言建构存在论基础。

本文分别从海德格尔海德格尔对语言与存在关系的初期思考与维特根斯坦的主体“界限”分析展开海德格尔与维特根斯坦语言哲学之异同的比较研究。

关键词海德格尔,维特根斯坦,基础存在论,语言哲学A Comparison between Heidegger andWittgenstein’s Philosophy of LanguageLiwei HuanSchool of Politics and Public Administration, Soochow University, Suzhou JiangsuReceived: Sep. 17th, 2023; accepted: Oct. 8th, 2023; published: Oct. 19th, 2023AbstractAs the greatest philosopher in the 20th century, Heidegger is an important representative of the phenomenological hermeneutics of modern and contemporary Western philosophy in both conti-nental tradition and Anglo-American tradition, while Wittgenstein is an important representative of the analytic philosophy of language. The common point of the two of them on the academic level is to overcome metaphysics, but their methods are different. Wittgenstein employed grammatical analysis, while Heidegger based his philosophy on the construction of language and existentialism.This paper makes a comparative study of the differences and similarities between Heidegger and Wittgenstein’s philosophy of language respectively from Heidegger’s initial thinking on the rela-郇立玮tionship between language and existence and Wittgenstein’s analysis of the “boundary” of the subject.KeywordsHeidegger, Wittgenstein, Fundamental Ontology, Philosophy of Language Array Copyright © 2023 by author(s) and Hans Publishers Inc.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4.0)./licenses/by/4.0/1. 引言海德格尔是二十世纪西方哲学欧陆现象学解释学家,维特根斯坦是英美传统分析哲学语言哲学的重要代表人物,他们二位在学理层面上的共同点是克服形而上学,其方法上的各有不同,维特根斯坦是语法分析,海德格尔是语言建构存在论基础。

语言有什么用——维特根斯坦的语言哲学

语言有什么用——维特根斯坦的语言哲学

经 艮 兑
卦形
象征物 天 地 雷 风 水 火 山 泽
︱ 事 态――基本命题 ︱ ︱ 复合事态――复合命题 ︱ ︱ 经验世界――语言系统
2、语言的界限就是世界的界限
语言与世界是“重合的”,我的语言就是我的世界的界限。从这一 观点出发,维特根斯坦提出了一种别具一格的“唯我论”:由于世界 ――经验世界――与我的语言具有对应关系,因而语言的界限就是世 界的界限,也可以说“自我”的界限就是世界的界限。
4、语言即工具 (1)语言即工具,语言并不指示内容 物理学研究:用英尺英寸还是米和厘米。“差异只在于方便与否” “上楼撤梯子”VS“意义神话的诱引” (2)语言意义不确定 一个工具在不同场合用处完全不同。螺丝刀,笑脸,手机。 (3)语言无需严格的语法规则 语言既有游戏规则,有没有严格的游戏规则。棋类、纸牌、球类 (4)语言以交流为宗旨 反对“私人语言”,“我的左手给我的右手钱”,“狮子说话”。
3、人生需要超越 人生需要超越: “我用它们来超越世界,也就是说,超越有意义的 语言。” 靠宗教和伦理超越:“我的整个倾向以及我相信所有试图写或谈论 伦理学和宗教的人的倾向都是要冲出语言的界限。但要冲出我们笼子 的四壁是完全、绝对地无指望的。”
对宗教和伦理深怀敬意:“只要伦理学是由于想要说一些关于人生 的最终意义、关于绝对的善和绝对的有价值的东西而产生,它就不能 是一门科学,它所说的无论如何都不增加我们的知识。但它是人类内 心一种倾向的证明,我个人对这倾向不禁深怀敬意,终身不会嘲笑它 ”。(《伦理学讲演》)
2、人生无意义 科学与人生:“我们觉得,即使一切可能的科学问题都被解答,人生 的问题还是没有触及到。当然那时不再有问题留下来,而这恰好就是 解答”(6·52) 不要问人生问题:“人生问题的解答在于这个问题的消除”(6·521 )。 世界即人生:因为“世界和人生是一个东西”(5·621)“我就是我 的世界(小宇宙)”(5·63)。我们的语言的界限也就是世界的界限 ,换言之,我们的世界是语言所及的世界,所以说“我就是我的世界 ”――“世界和人生是一个东西”。 人生无意义:如果我们追问“人生的意义”,也就是追问世界的意义 ,而“世界的意义在世界之外”。所以,人生的意义问题是无意义的 。

把作为语言的语言带向语言——略论海德格尔晚期的语言思想

把作为语言的语言带向语言——略论海德格尔晚期的语言思想
这里我们已经涉及到了海德格尔关于语言的一个根本看法在海德格尔的论题中语言不能归结为说话者的活动它毋宁需要按照最简单的公式来表达对某种言说的东西的聆听而这某种东西是它在人类语言中发出声响以前就言说着的91400语言不是人在说话而是存在在说话
2 0 年 3月 09 第 1 期
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神创造活动的语言 , 不仅作为与外部世界 和精神世 看来 , 迄今为止的思想在遮蔽着存在的同时 , 仍然隐 界 相 区别 的第 三者 超 越 了精 神 与世 界 , 成 就 自身 蔽 地 敞开 了一条 应合 于存 在并 因 此而 泄 露 出存 在 的 并 为精神的创造 , 而且根本上通过那种精神 的创造 活 线索。在思想的开端处 , 这条线索就已“ 始终被保护 【 动, 把由精神 的静止转换为精神 的活动的运动隐蔽 在存 在 所 达 到 的语 言 中”4 — — 它 把 自身 自觉 嵌
上, 对语 言的思 考 自始至终 都被 纳入 到其 著 述 之 中。
中》 , 等 海德格尔的“ 思路” 中一直都有“ 把作为语言 “ 我思 ” 的理 念世 界 。在 这 种 哲 学 观 点 的指 引 下 , 语 的语 言带 向语 言” 的踪 迹 。特 别是 在 晚期 思 想 中 , 海 言表达 的意 义被 归 结 为 主体 认 识 和 把握 所 谓 “ 实 真 德格 尔对语 言 的关 注 成 为 他通 达 存 在 的 道 路 , 且 世界”理念世界) 并 ( 的交流工具。换言之 , 在关于语言 在本性 上 , 在 的问题 成 为 了语 言 的 问 题 。 由于 海 是符 号 和工具 的描述 中 , 言虽 不是 世 界 , 却 规定 存 语 但 德格 尔 的存 在之思 一 向以其迩 近切 身而 逃 逸 于对 象 和处 置着 世界 。

略论海德格尔的语言思想

略论海德格尔的语言思想

略论海德格尔的语言思想我们生活在一个由语言建构的意义世界之中,语言是海德格尔后期思考的重点。

他借用荷尔德林的诗作——“词语,口之花朵”——将语言的本质与花朵联系起来,认为语言作为气息来自于大地,具有命名、敞亮、生成万物的力量。

而甲骨文中的“帝”字恰如一朵盛开的花朵,蕴含着创造万物的力量。

通过解析海德格尔的语言观,我们可以更深入地认识语言的本质。

标签:海德格尔语言花朵舌头从海德格尔的存在论来看,“此在(人)”操劳着寓世而居,“此在”与世界始终有着“在之中”的结构。

语言所揭示的就是以境域(Horizont)方式展示的世界的含义整体。

因此,对语言所命名的“世内存在者”的含义,必须将其置于整体的互相关联的意蕴世界之中才能得以理解。

对语言所表达的人的存在方式,也必须将其放回“自我绽出地生存”(Ex-istenz)所分解出来的含义整体之中。

诗歌是最纯粹的语言,在诗歌中,这个互相关联的意蕴世界得以纯粹地呈现,使得我们本真地栖居。

海德格尔认为语言不能被理解为语言哲学,而要放回“此在”的生存之中。

相对于索绪尔将语言区分为“语言”(language)与“言语”(Parole),海德格尔将语言区分为“语言”(Sprache)与“言谈”(Rede)。

他认为,语言的存在论基础是“言谈”(Rede)。

“话语”(Rede)是海德格尔对古希腊“逻格斯”(Logos)一词的翻译。

相对于“说”,更为本真的是“听”。

海德格尔将巴门尼德残篇中的“Logos”理解为“言说”,而在《新约》中,“Logos”就是耶稣基督。

对基督的信仰,首先是人作为个体生命的存在者独立地认信和拒斥耶稣基督的上帝的选择。

从“人意”的角度看,神学也的确属于人聆听上帝的话(神言)的产物。

“沉默”是言谈的另一种本质可能性。

为了能够沉默,“此在”必须有话可说。

“沉默”这种言谈方式以充分的力量说明了言谈对于“此在”存在的“先天性”。

海德格尔思想的出发点是“存在”与“时间”,要理解他的语言思想就必须先理解他的时间思想。

给予和构成原语言的生成机制——海德格尔语言观初探

给予和构成原语言的生成机制——海德格尔语言观初探

给予和构成原语言的生成机制——海德格尔
语言观初探
海德格尔是20世纪哲学家马丁·海德格尔的姓氏。

他的思想深
刻影响了现代哲学和文化理论。

在海德格尔的哲学体系中,语言被视
为人类存在的核心组成部分,是构成原语言的生成机制之一。

海德格尔认为,语言不仅仅是一种传递信息的工具,更是一种揭
示和展示存在的方式。

他将语言视为“存在”的表达和体现,通过语
言人类能够理解和探索世界。

根据海德格尔的观点,语言具有以下几个特征和生成机制:
1. 开放性:语言是一种开放的系统,可以无限延伸和扩展。


类通过语言不断创造新的词汇和表达方式,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现实世界。

2. 多义性:语言具有多义性,一个词语可以有多种不同的解释
和意义。

这种多义性使得语言具有丰富的表达能力,同时也会导致理
解和交流的困难。

3. 关联性:语言中的词语和概念之间存在着内在的关联和联系。

一个词语的意义和理解必须通过与其他词语和概念的关系来确定。

4. 异质性:语言是由不同的语言单位构成的,包括单词、短语、句子等。

每个语言单位都有自己的语义和语法规则。

海德格尔认为,
这种异质性是语言生成机制的基础。

海德格尔认为语言是一种独特的存在模式,通过语言人类能够理
解和把握世界,同时也受到语言的限制和束缚。

他的语言观对于文化、认识论和存在论等领域都产生了重要影响,并为后来的哲学和文化理
论提供了新的思考和启示。

喧嚣与静默——海德格尔的语言本体论

喧嚣与静默——海德格尔的语言本体论

喧嚣与静默——海德格尔的语言本体论作者:景晓玉来源:《语文学刊》 2014年第8期景晓玉(北京师范大学外国语言文学学院,北京100875)[摘要]海德格尔反对柏拉图之后所有哲学家的观点,认为他们只研究具体问题,却不讨论本体论问题。

1950年之后,海德格尔对语言的问题,尤其是语言本体论愈加关注。

在其代表性作品《在通向语言的途中》中,海氏提出对他所思的语言的基本界说之一:语言作为寂静之音说话。

本文首先对海德格尔的语言本体论进行整体分析,指出其“静默”①的特点,进而对语词、听说、遮蔽与解蔽等海德格尔语言观的各主要组成部分及其“静默”加以探究,最后指出,“静默”是海德格尔语言本体论一条看不见的线,贯穿着海德格尔的语言思想。

[关键词]海德格尔;语言;静默;本体论[中图分类号]I10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8610(2014)08-0088-03[作者简介]景晓玉,女,河北乐亭人,北京师范大学外国语言文学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语言哲学。

海德格尔善于回溯到西方哲学的本源去质疑僵化的关于存在的形而上学,是一位“激进的思想家”。

不仅如此,海德格尔还极其厌恶流行哲学。

海德格尔的思想艰涩难懂的原因之一还在于他不囿于西方哲学,而从中国古代道家思想中汲取营养,中西合璧。

关于语言,海德格尔的论断更为惊人:“语言建基于沉默。

沉默乃是最隐秘的节-制”。

[1]“静默缘起于语言的本质性地现身的本源”。

海德格尔十分重视静默,认为静默就是哲学的“逻辑”[1],甚至生造了“默秘学”(Sigetic)一词,指出“连语言的本质也首先要在这种默秘学中得到把握”。

[1]一、“静默”之义解释海德格尔的“静默”,还需从海德格尔的语言本体论谈起。

“本体论”译自英文Ontology,又译存在论、存有论。

海德格尔吸收了现象学“面向事实本身”的方法,认为“语言本质就是语言自身”,虽然批判传统哲学,但仍在比传统西方更高一层上追问一个“源始”的东西,即“存在”。

从语言学的视角评介西方哲学家的语言观

从语言学的视角评介西方哲学家的语言观

从语言学的视角评介西方哲学家的语言观本文从语言学的角度评介了维特根斯坦、蒯因、海德格尔、伽达默尔等几位语言哲学家的语言观,认为语言学的研究应该多汲取哲学研究的成果,在此基础上创建能够产生新思想、新方法的中国语言学理论,语言教学应该改变单纯工具论、实用论的目的,重新认识语言的作用和价值。

标签:语言学语言教学西方哲学语言观评介一、引言现代西方哲学家通常把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发生的从认识论研究到语言哲学研究的转变,称为“语言的转向”,并把这种转向看作哲学中的一次伟大变革(涂纪亮,1993)。

语言问题在20世纪的西方哲学中占中心地位,这一点毋庸置疑。

西方哲学为什么把哲学研究的本体转向语言,转向的动因何在,这一问题引起诸多学者的思考与讨论。

基本共识有二:其一是哲学的研究对象发生了危机,需要更换;其二是语言最适合作为研究的对象。

虽然西方哲学家对语言的研究代替了对认识的探讨,实现了哲学研究的语言转向,但是哲学家的语言研究与语言学家的语言研究还是有很大的差异。

从表面来看,哲学家倾向于探讨大的理论问题,语言学家倾向于对语言的精确描写;从渊源关系上来说,语言学是从哲学中分离出来的一门学科,因此语言学家对语言的研究更具体。

究其本质,哲学家和语言学家对“什么是语言”这一基本问题的看法就存在分歧。

另外,哲学对于语言教学的启示和作用是有目共睹的。

正如李晓红(2015)所言,语言哲学的每一次发展都给语言学打上了烙印,不仅丰富和发展了语言学理论,而且还拓展了语言研究的领域。

语言教学从语言哲学中也可以汲取丰富的养分,因为语言教学本身包含着对“人”的教育。

语言教学走向系统的哲学思考和文化建设是明智的选择,缺乏理论视野的语言教学是没有生命力的;从语言哲学的视域来反思和改革语言教学,必将扩展语言教学的学术视野,提升其哲学研究的层次和境界,促进语言教学的哲学转向。

本文從语言学(包括语言教学)的视阈对几位西方哲学大家的语言观加以评介,汲取语言哲学的思想精华,藉此思考中国语言学的理论问题,思考语言教学(母语教学和二语教学)的相关问题。

海德格尔的存在之思与语言、诗

海德格尔的存在之思与语言、诗

东方论坛2013年第1期海德格尔是当代西方哲学界最有创见的思想家之一。

海德格尔认为西方思想的纯正源头是柏拉图以前的古希腊思想,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开始把思想弄成了哲学,弄成了形而上学。

最初的形而上学尽管还保持着古希腊思想的伟大精神,但已开始遮蔽人的存在问题。

后来的形而上学始终没有超越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的旧框架,最后在黑格尔和尼采那里发展到顶峰。

海德格尔认为西方历史的发展也是对古希腊纯正源头的变异。

人最初因为惧怕自然的强大力量而寻求技术的支持,但技术却反过来挤占了人的位置。

海德格尔强调,形而上学的思想框架和技术统治的专制蛮横终于孕育出一个没有神性、从而也不关心人存在价值的世界。

海德格尔要提醒人们重新关注一个久久被忽略的问题,即人存在的意义是什么?海德格尔说:“任何存在论,如果它未首先充分地澄清存在的意义并把澄清存在的意义理解为自己的基本任务,那么,无论它具有多么丰富多么紧凑的范畴体系,归根到底它仍然是盲目的,并背离了它最本己的意图。

”[1](P15) 海德格尔认为,澄清存在意义的新的哲学之“思”可以通过语言、诗而挣脱形而上学的僵化束缚,捣毁技术霸权的强行奴役,从而为神性的重新来临、人的存在意义的回归创造新的可能性。

一、存在之思与语言海德格尔说:“生存论概念把科学领会为一种生存方式,并从而是一种在世方式:对存在者与存在进行揭示和开展的一种在世方式。

然而,只有从生存的时间性上澄清了存在的意义以及存在与真理之间的‘联系’,才能充分地从生存论上阐释科学。

”[1](P421-422)那么,如何“从生存的时间性上澄清存在的意义以及存在与真理之间的‘联系’呢”?海德格尔先指出人的存在是由时间构成的,他说:“我们必须把时间摆明为对存在的一切领悟及对存在的每一解释的境域。

必须这样本然地理解时间。

为了让人能够洞见到这一层,我们须得源源始始地解说时间性之为领会着存在的此在的存在,并从这一时间性出发解说时间之为存在之领悟的境域。

海德格尔的哲学论文

海德格尔的哲学论文

海德格尔的哲学论文2000字
海德格尔的哲学论文可以从多个方面入手,包括其对存在论的贡献、他对技术的思考
以及他的语言哲学等。

下面简单介绍一下他的这些思想。

1. 存在论:海德格尔认为,人类的存在是一种特殊的存在方式,即存在的存在。

他认为,人类不仅是有存在的,而且还必须通过自己的选择和行动来塑造自己的存在。


将这种主观的选择和行动称为“关怀”,并将其视为重要的存在因素。

他认为,只有
通过关怀,人类才能开启自己存在的可能性,并找到自己的存在意义。

2. 技术思考:海德格尔认为,技术是现代社会的核心。

他认为,由于技术的发展,人
类可以探索世界的秘密,并创造出现代文明所依赖的科技产品,但同样带来了现代社
会的问题,如环境破坏、人际关系政治化等。

他认为,人类需要重新审视技术的本质,意识到技术不仅是一种工具,而且影响着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

他提倡“本真思考”,即回归本质,意识到自身的存在和身处的环境。

3. 语言哲学:海德格尔以语言为基础,探讨了人类存在的本质。

他认为,语言是人类
的存在方式,通过语言,人类才能理解这个世界和自己。

他提出了“词汇存在”的概念,认为语言不仅是词汇的组合,而且隐含了一种意义和情感。

他强调了语言对互动
和沟通的重要性,提倡人类用更加深层次的方式去理解和交流。

海德格尔的哲学思想十分丰富,这里只介绍了其中的几个方面。

总的来说,他的哲学
思考强调的是回归本真、关怀人类存在和环境,以及通过思考和行动去找到人类存在
的意义。

语言的言说与人的言说--浅析海德格尔语言哲学与诗学

语言的言说与人的言说--浅析海德格尔语言哲学与诗学

语言的言说与人的言说--浅析海德格尔语言哲学与诗学
雷淑娟
【期刊名称】《学习与探索》
【年(卷),期】2006(000)001
【摘要】海德格尔的语言哲学是从此在的生存论意义上来理解语言.现身、领会、语言是构成此在的三要素,它们在生存论意义上相互勾连,诗的语言不同于日常语言,它是人类生存状态之展开,是对真理的暗示,这种暗示是通过审美性来实现的,突显了文学以审美的语言来本真地言说存在.
【总页数】3页(P180-182)
【作者】雷淑娟
【作者单位】上海财经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上海,200083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H0-05
【相关文献】
1.浅析网络语言对传统语言的撞击——从上海立法禁止网络语言说起 [J], 李心荃;刘皓
2.可言说之存在与不可言说之道——海德格尔与老子语言观的比较 [J], 蒋邦芹;孙卫华
3.禅宗的宗教特征与海德格尔的“语言说话”思想 [J], 刘益;
4.言说的语言和语言的言说——《天净沙·秋思》语言生成的一种分析 [J], 杨莉
5.言说的语言和语言的言说
——《天净沙·秋思》语言生成的一种分析 [J], 杨莉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丁·海德格尔(1889-1976)是20世纪著名的德国哲学家,现象学的重要代表和存在主义哲学的创始人。

他从中学时代起学习希腊文和拉丁文,并对哲学产生了兴趣。

1913年获得弗莱堡大学哲学博士学位,1928年起接替胡塞尔任哲学教授,1933年任校长,次年辞职。

随后他主要从事著述和专心教学,直至1951年退休。

1976年在他的出生地去世。

海德格尔是一个勤于思考的哲学家,一生写了许多著作。

但是他的著作除了《存在与时间》具有完整的统一的结构外,其他著作大多都是以论文集或讲演集的形式出版的。

主要的著作有:《形而上学是什么?》(1929),《康德和形而上学问题》(1929),《真理的本质》(1943),《形而上学导论》(1953),《现象学的基本问题》(1975),等等。

海德格尔的思想博大精深。

自从《存在与时间》问世以来,人们对他哲学思想的研究从未间断过,可见他的思想影响之深广。

在欧陆哲学占据主导地位的现象学运动中,海德格尔始终被视为重要代表,他不但推动和改进了现象学运动,而且提出了存在主义的现象学方法。

由此可见,他的哲学历程是从现象学到存在主义。

运用存在主义的现象学方法研究语言问题构成了海德格尔后期思想的显著特征和主要内容。

其实,早在《存在与时间》中,海德格尔就开始讨论语言现象,他把言谈看作语言的生存论存在论基础,他说道,言谈说出来即成为语言。

言谈就是存在论上的语言。

不过在那里,语言是作为此在的特性加以论述的,语言是“此在”的一个环节:“此在有语言”,目的是强调语言的此在性。

到30年代后,这一思想有所转变,他不仅强调语言的存在论基础功能,更重要的是突现语言实际上就是此在本身,语言就是此在。

作为此在环节的语言从此获得了此在的尊贵地位。

他认为,不是人在说语言,而是语言自己说话,人是由于被语言用于说话才成为人的。

就是说,不是人创造了语言,而是语言创造了人。

这一思想后来发展成一句著名的格言:“语言是存在的家”。

他在《论人道主义的信》中详尽的阐述了这句话的含义,他在信中写道,存在在思想中形成语言。

语言是存在的家。

人栖居在语言所构筑的家中。

思想者与诗人是这个家的看护人。

他们通过自己的言说使存在的开敞形成为语言并保持在语言中;在这种意义上可以说,他们的看护就是存在开敞的完成。

我们对海德格尔的理论不能一概否定,客观的说,像海德格尔那样把语言提到存在论本体论地位的哲学家,历史上是罕见的。

他摆脱了语言工具论的影响,开辟了语言研究的新时代,使人类对语言的认识向前跨进了一大步。

语言不仅是思维的工具和人类交际的中介;不仅是一种文化现象,不仅是人类实践和智慧的产物。

人创造了语言是尽人皆知的常识,语言也创造了人的说法是难以接受的。

然而,事实就是如此。

我们都有这样的经验:人生来就处在一种语言环境之中,人从语言获得知识,获得自己的社会身份。

语言中凝结着人类的智慧和思维,包含了一切文化现象。

诗的语言培育了诗人,音乐的语言培育了音乐家,政治语言培育了政治家,科学语言培育了科学家,……。

海德格尔比维特根斯坦更进了一步,后者认为语言与存在的结构是一致的,或者说语言与存在同构。

而海德格尔认为语言是存在的家,把语言摆在了高于存在的地位。

海德格尔真正成熟的语言观集中体现在他发表于1959年的《走向语言之途》中所收的几篇论文之中,在那里,他较为系统地阐述了他对语言问题的基本观点。

在其中的《语言的本质》一文中,海德格尔指出,我们与语言的关系绝不是现代语言学意义上的元语言学问题,而是我们不得不在语言中感受语言,他的意思是说,不要把语言看作某种外在的东西加以研究,我们就生活在语言之中,认识语言就是认识我们自己,而认识我们自己必须认识语言。

他说,虽然我们生就在语言中,但我们对语言本身却熟视无睹,更不知道语言的本质是什么。

在另外一篇论文中他说到诗人:不是诗人用语言说话,而是语言用诗人说话,语言是用自己的方式向我们展现它的本质。

所以,我们能做的只能是倾听语言如何在“说”。

不是人需要使用语言,而是语言需要人说话来显现自身。

他认为,这是本质的语言,作为说的语言,能够自我展现的语言,也就是原始意义上的即聚合着的,无声的,沉默的语言。

语言作为推动世界的说(话),它是一切关联的关联。

它关联,保持,给予,丰富着世界领域中的相反相成,
并通过它自己的说(话)保持自身,同时也保持和维护世界各领域。

语言的说(话)支配和规划着澄明的敞开,使得一切显示成为可能。

这种澄明的敞开,是一切呈现者必须寻求的,一切消失必须摆脱的,所有“在场”和不在场必须向它显示和向它倾吐的东西。

澄明的敞开,依赖于语言,语言是存在的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