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中年教师职业倦怠的个人成因及对策

合集下载

中学教师职业倦怠的社会工作思考

中学教师职业倦怠的社会工作思考

中学教师职业倦怠的社会工作思考中学教师职业倦怠的社会工作思考一、识别中学教师职业倦怠的起因1、压力过大:职责重、压力大,面临着课堂管理、学生管理等多方面责任,家长对学生学习成绩期望值也越来越高,导致教师精神压力和负担感过大;2、工作环境不佳:教育系统内部政策实施不到位,教育系统潜在的腐败和浪费,社会环境的不完善,学生家长在课堂管理上的缺位,都直接影响教师工作环境,让教师身心疲惫;3、社会价值观缺失:当今社会对教师本身社会地位不够重视,教师薪酬和社会地位不尊贵,众多教师缺乏对社会价值观的认可感,给学校中的教师带来职业倦怠的情绪;二、探讨社会工作应进行的主要方向1、建立专业素质核心培养体系:更好的高素质教师队伍的构建应当从培养的第一步,学校与机构应当在教师本身的素质提升上下功夫。

提升教师专业实力体系,从根本上改善现有培养难度较大的现状。

2、营造良好学习和工作环境: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管理机制,坚持积极育人,做好家长教育及学校互动,构筑家庭、学校、社会间的良性关系,并尊重学生的个性,这样可以有效减轻教师的压力,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

3、更好与社会各界进行沟通:学校和机构应当加强与社会知名机构之间的紧密合作,结合专业学习等手段运用到教育实践中,开展针对教师职业倦怠的具体活动。

政策上应重视社会对于教师队伍的重视,加强教师职业尊严的保障,使教师在职业发展中拥有更多机会,从而充分调动教师的工作热情。

三、社会工作的施行与发展1、注重实施:应当有效执行社会工作,进行有效的沟通、健康的交流。

加强相关组织的反馈机制,对社会工作实施效果和有得失进行及时客观全面的评估;2、加强教师职业意识:及时开展有关教师职业道德、行为规范研究,提高教师的职业操守水平,重视社会对教师的尊重,注重教师同职业意识和尊严感的建构;3、不断更新发展:不断跟踪社会发展的步伐,借助新的思路和实践,适时调整教师职业倦怠的社会工作方案,不断更新完善社会工作形态,以利于教师的职业发展。

中职学校教师职业倦怠成因及对策

中职学校教师职业倦怠成因及对策

中职学校教师职业倦怠成因及对策职业倦怠是指在长期从事同一职业的过程中出现的情绪、体力和心理疲劳症状,严重影响教师的工作效能和职业发展。

中职学校教师作为承担职业教育任务的重要一员,面临着独特的职业倦怠问题。

本文将从中职学校教师职业倦怠的成因及对策进行探讨。

中职学校教师职业倦怠的成因主要包括工作量过大、工作压力大、职业发展空间不足等方面。

中职学校教师通常负责的教学任务较多,工作量过大是导致职业倦怠的主要原因之一。

教师需要备课、上课、批改作业等多种工作任务,工作压力大、时间紧张。

中职学校教师还需要进行学生管理、家长沟通等工作,增加了他们的工作负担。

中职学校教师的工作压力较大,也容易导致职业倦怠。

相对于其他学校教师,中职学校教师在教学上更加注重实践操作和技能培养,需要掌握大量专业知识和技能。

教学要求高、时间紧迫,给教师带来了很大的压力。

中职学校教师的职业发展空间相对有限,也影响了他们的工作动力和积极性。

由于中职学校的特殊性,教师升职晋级的机会相对较少,难以突破职业瓶颈。

这使得中职学校教师容易陷入职业平庸和倦怠的状态,对工作失去激情。

为了应对中职学校教师职业倦怠问题,可以采取以下对策:中职学校可以在组织管理上给予教师更多的支持和帮助。

比如合理安排教学任务,减轻教师工作负担;提供必要的培训和指导,增强教师的教学技能和能力;建立良好的沟通机制,关注教师的需求和意见。

学校可以提供更多的职业发展机会和空间,激发教师的工作动力。

比如开展教师培训和进修项目,提高教师专业素养和综合能力;设立职称评定制度,鼓励教师积极参与学术研究和教学改革。

教师个人也可以通过一些积极的方式来应对职业倦怠。

比如提高自身的工作效率,合理安排时间,减少工作中的浪费;积极参与学科教研和教研活动,与同事共同分享和研讨教学经验,提高教学质量和水平;关注个人兴趣和爱好,通过充电、旅游等方式放松身心,减轻职业压力。

中职学校教师职业倦怠的成因复杂多样,需要学校和教师本人共同努力来应对。

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成因及对策

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成因及对策

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成因及对策一、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成因1.工作压力过大:中小学教师需要面对复杂的教学任务和繁重的学生管理工作,加之教育不断推进,教师工作任务日益增加,导致工作压力过大,长期紧张的工作状态容易导致职业倦怠。

2.教学资源不足:由于各地经济发展不平衡,教育资源分配不均,很多中小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常常面临教材、教具、实验设备等资源不足的问题,无法满足教学需求,进一步增加了教师的工作负担。

3.学生问题行为频繁:在学生追求个性、自由的当代社会中,中小学生问题行为频繁,包括旷课、逃学、违规、欺凌等,教师对学生问题行为的管理需要耗费大量精力,容易导致教师疲惫和倦怠。

4.待遇低下:相对于其他职业,中小学教师的待遇相对较低,收入不高,福利待遇不完善,这种不公平的待遇会影响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从而引发职业倦怠。

5.与家长冲突:中小学教师与学生家长的交流是教育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环,但由于家长的教育观念、期望值等方面的差异,常常引发与家长的冲突,这种冲突会使教师情绪受到影响,进而导致职业倦怠。

二、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对策1.加强工作支持机制:学校应加强对教师的工作支持力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培训,提供合理的工作支持和帮助,让教师感受到学校的关怀和支持。

2.提供良好的教育资源:学校和教育部门应加大教育资源的投入,提供充足的教材、教具、实验设备等教育资源,为教师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

3.建立学生行为规范:学校和教师应共同制定学生行为规范,明确学生的行为底线和纪律要求,加强学生的品行教育,减少学生问题行为的发生。

4.提升教师待遇和福利:政府和学校应加大对中小学教师的待遇和福利改善力度,提高教师的收入水平,优化福利待遇,提高教师的职业满意度。

5.加强家校合作:学校应积极与家长进行沟通,加强家校合作,明确双方的角色和责任,共同制定教育目标和教育方式,避免因家长意见不合而引发冲突。

6.培养教师专业素养:学校应加强对教师的专业培训和养成教师自我学习的习惯,提升教师的专业知识水平和教育教学能力,培养教师的专业素养。

教师职业倦怠的成因与对策分析

教师职业倦怠的成因与对策分析

教师职业倦怠的成因与对策分析现代社会,随着生活节奏的日益加快,工作压力的持续增大,职业倦怠已经成为不可无视的问题。

教师职业倦怠严重影响身心健康及专业发展,会导致学校整个精神面貌的颓废和教育质量的下降,并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带来危害。

所以,采取有效措施克服教师职业倦怠,对于教师专业发展,乃至教育事业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教师职业倦怠的表现形式当教师时间长了,工作的压力、生活的不如意、心理的不平衡,往往让很多人出现这样的状况:从教之初豪情满怀,希望桃李满天下,慢慢地理想没了,激情退了,牢骚多了,安于现状,得过且过;原先活泼可爱的学生也变得讨厌了,稍不如意就想讽刺几句,或者上完课走人,眼不见心不烦,对学生不闻不问;尽量少上点课,甚至想到学校图书室、实验室做点轻松的工作。

教师职业倦怠是指教师应对工作压力时的一种心理反应,是教师在长期压力下情绪、态度和行为的衰竭状态。

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其一是情绪衰竭。

教师的情绪和情感处于极度疲劳状态,常常表现出情绪低落、烦躁易怒、抑郁、精神不振、缺乏热情与活力、对他人的容忍度和工作满意度降低等,教学工作中的成功及类似新课程改革的重大事件也较难引发工作的激情和热情,没有创新的欲望,仅满足于应付任务,甚至厌倦教学工作。

其二是态度和行为冷漠。

教师对学生缺失人性化的态度表现在:教师常常不愿接触学生,对学生冷漠、厌烦,常常用带有蔑视性的标签式语言来称谓和描绘学生,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 将学生视为无生命的物体来对待。

对同事疏远,逃避交往或拒绝与其合作。

对工作中出现的问题,总是找借口,怨天尤人。

其三是缺乏成就感。

教师常常表现为对自己工作意义与价值的评价降低,工作胜任感和成就感下降。

因为教学中不可避免地遇到困难,家长、社会对教师期望的增加,学校、同事对教师关心支持不够,使很多教师体验不到工作的成就感与幸福感。

这种情况导致教师重新评价工作的实际价值,重新考虑时间精力的投入与经济收入、地位荣誉等回报之间的关系。

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成因及管理策略

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成因及管理策略

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成因及管理策略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成因及管理策略引言:中小学教师是肩负着培养国家未来人才的神圣使命的职业,然而近年来,教师职业倦怠问题日益突出。

职业倦怠不仅影响教师的身心健康,也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

因此,我们有必要深入探讨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的成因,并提出相应的管理策略。

一、成因分析1. 课程负担过重:中小学教师需要备课、上课、改作业、出卷等一系列工作,加之学生数量庞大,导致教师课程负担过重,无法充分休息,产生倦怠感。

2. 管理压力大:中小学教师需要面对各方面的管理压力,包括学校管理、家长管理、学生纪律管理等,这些压力让教师感到力不从心。

3. 缺乏专业发展机会:教师职业需要不断学习和进步,但是由于种种原因,教师缺乏专业发展的机会,产生职业倦怠感。

4. 薪酬不公:教师职业普遍薪酬低,而且薪酬待遇不公平,这使得教师缺乏动力和满足感。

5. 教师职业尊严感缺失:一些学生和家长的不尊重或误解,加上社会对教师职业的不重视,使教师缺乏职业尊严感。

二、管理策略探讨1. 加强课程减负:学校应合理安排教师的课程负担,减少课程数量和课时,提供更多的备课时间,促进教师充足休息。

2. 管理压力的减轻:学校应加强对教师的管理和支持,并提供相应的培训和心理辅导,以减轻教师管理压力。

3. 提供专业发展机会:学校应为教师提供参加研讨会、培训课程等专业发展机会,激发教师的学习热情和进步动力。

4. 改善薪酬待遇:政府和学校应加大对教师薪酬的投入,提高教师的薪酬待遇,同时建立公平的薪酬制度,以增加教师的满足感和动力。

5. 增强职业尊严感:学校和社会应加强对教师职业的宣传和推广,提升社会对教师职业的尊重,鼓励家长和学生对教师给予更多的支持和理解。

结语:中小学教师是教育事业中的中坚力量,其工作的荣誉感和职业满足感对教师的职业发展至关重要。

因此,我们应当重视中小学教师的职业倦怠问题,采取相应的管理策略,提高教师的工作质量和工作满意度,从而推动教育事业的发展。

中职学校教师职业倦怠成因及对策

中职学校教师职业倦怠成因及对策

中职学校教师职业倦怠成因及对策一、成因分析1. 工作压力大中职学校教师工作任务繁重,每天要面对大量学生,承担课程教学、学生管理、素质教育等多项工作,工作压力巨大。

尤其是在高考前后,教师们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来应对学生的学业压力和心理压力,长期紧张的工作状态容易让教师产生职业倦怠。

2. 薪酬待遇低与城市中小学教师相比,中职学校教师的薪酬待遇明显较低,且晋升空间有限。

加之生活成本不断上涨,教师们的经济负担越来越重,心理负担也随之增加,产生职业倦怠的可能性也随之增加。

3. 教学资源不足中职学校教师工作环境相对比较差,教学资源不足是一大问题。

教学设施陈旧,教学设备缺乏更新,教学资源匮乏,影响了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和工作热情,使教师易产生倦怠情绪。

4. 学生问题中职学校学生大多为青少年,学生的行为习惯和学习态度往往不够成熟,学生之间的矛盾冲突和学生对教师的不理解、反感等问题也会对教师的情绪产生影响,使教师处于一种艰难的工作环境中。

5. 缺乏职业发展空间中职学校教师的职业发展空间相对较小,晋升空间有限,使得教师们缺乏动力和希望,对工作的热情和积极性也相应降低。

二、对策建议1. 建立心理健康支持机制学校要加强教师心理健康教育,建立健全的心理健康支持机制,为教师提供心理咨询和心理健康指导服务。

通过心理辅导、心理疏导等方式,及时疏解教师的心理压力,保护教师的心理健康。

2. 完善薪酬待遇学校要努力争取更多的教师待遇,提高教师的薪酬水平,同时优化绩效考核机制,确保教师的辛勤付出得到应有的回报。

3. 加强教学资源建设学校要注重教学资源建设,加大对教学设备、教学资源的投入,提高教师的教学条件,增强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4. 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学校应加强学生管理,规范学生行为,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心态和健康的心理素质,减少学生与教师之间的矛盾冲突,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

5. 加强教师职业发展培训学校要加强教师职业发展培训,为教师提供广阔的职业发展空间和晋升机会,激发教师的工作动力和提高工作热情。

中职学校教师职业倦怠成因及对策

中职学校教师职业倦怠成因及对策

中职学校教师职业倦怠成因及对策中职学校教师是当前教育领域中重要的群体之一。

但由于工作压力大、工作内容重复、学生人口结构变化等原因,导致中职学校教师职业倦怠现象日益突出。

为解决这一问题,我们需要深入剖析中职学校教师职业倦怠的成因,并提出针对性的对策。

1、工作压力大中职学校教师面临许多工作压力,包括教学任务繁重、教学计划制定、学生情况分析、班级管理及家长沟通等。

其中,教学任务的极度繁重,尤其是针对学生的课外补习、参加集体活动等工作,给教师带来了较大的压力。

2、工作内容重复中职学校教师的工作内容相对单一,教学大纲和课程相对固定,这样就会导致教师在长时间重复的工作中出现职业倦怠的现象。

这些工作让教师感到单调、枯燥,缺乏自由度和创新性,感觉自己没有进步空间。

3、学生人口结构变化学生人口结构的变化也对中职学校教师带来了新的压力。

近些年来,中职学校学生的品行和思想观念多样化,学生的家庭背景、年龄段、文化程度等差异性越来越大,这就对教师教学和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

1、管理需切换学校管理者需要切换观念,保持教师的工作激情。

比如,学校可以适当减少班级任务,加强一对一教学模式,这样可以增加教师的个人创新空间,并且满足学生的不同学习需求。

2、提高对教师的关注学校管理者能够关注教师的情绪状态,及时发现教师的生理和心理压力,这将是缓解教师职业倦怠问题的关键。

同时学校管理者还应该给予教师充分的尊重和认可,鼓励教师创新,发挥个人的特长,减少工作压力,提高捕捉时机的敏感度。

3、提高教学和管理水平为了适应学生人口结构变化的需要,中职学校教师需要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管理水平。

学校可以组织专项技能培训等活动,帮助教师及时掌握教学方法、教育心理学等新知识。

并且还要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进一步提高自己的教学和管理水平,这样可以让教师的职业倦怠问题有较大的改善。

总之,对于中职学校教师的职业倦怠问题,学校和教师都应该有建设性思考和各自的应对措施。

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的成因与对策

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的成因与对策

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的成因与对策职业倦怠作为一种心现象,在中小学教师中普遍存有。

职业倦怠将严重地影响教师的身心健康,降低教师的工作信心和热情,最终将引发教育质量下降。

本文重点探讨教师职业倦怠的成因与对策,以期为教师的职业发展提供协助。

出的一个概念,是职业压力的一种,指在职业环境中,对长期的情绪紧张源和人际关系紧张源的应激反应而表现出的一系列心理、生理综合症。

教师职业倦怠是指教师在经受持久压力体验时情感、态度和行为的某种情绪衰竭状态,典型症状是工作满意度低,工作热情和兴趣的丧失以及情感的疏离和冷漠。

众多研究表明,职业倦怠作为一种心理现象,在中小学教师中普遍存有。

据“2005年中国教师职业压力和心理健康调查”结果显示:被调查的教师中,有86%的教师经历轻微的工作倦怠;58.5%的教师经历中度的工作倦怠;29%的教师经历轻微的工作倦怠。

教师的职业倦怠无论对教师本人还是对教育教学工作都有极大的消极影响。

就教师个体来说,首先,职业倦怠将严重地影响教师的身心健康;其次,职业倦怠会使教师减少教学工作的信心和热情;另外,职业倦怠会影响教师的人际交往。

就教育来说,职业倦怠是成为导致教师厌教、教育水平不高甚至人才资源流失的重要原因,最终将引发教育质量下降。

所以,教师职业倦怠问题应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本文拟就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的成因与对策实行探索,以其对教师职业发展有所助益。

一、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的成因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的成因是多样而复杂的,但就其共同的方面来分析,主要有学校、社会、教师自身三个方面的原因:(一)学校方面的原因1.工作时间过长相关调查表明,我国中小学教师人均日工作时间为9.67小时,比其他岗位一般职工平均工作时间多1.67小时,睡眠时间少1小时,娱乐时间少0.5小时。

从现实来看,当前中小学教师的工作时间要多于9.67小时。

尤其是考试学科的教师,承受着考试和升学的巨大压力,为了适合考试的要求不惜利用一切能够利用的时间备课、补课、甚至抢课,正常的8小时工作已不足以满足“考试”大任的需要,教师们就牺牲节假日、正常的休息、娱乐时间。

教育行业中教师职业倦怠问题的原因及对策

教育行业中教师职业倦怠问题的原因及对策

教育行业中教师职业倦怠问题的原因及对策一、教育行业中教师职业倦怠问题的原因在教育行业中,教师职业倦怠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

教师作为一种高度责任感和情感投入的职业,经常面临工作压力大、时间紧迫等各种挑战。

导致教师职业倦怠的主要原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1 工作负荷过重教师的工作负荷通常较大,包括备课、上课、批改作业和评价学生等多项任务。

此外,还需要与家长沟通合作以及参加各种会议和培训活动。

这些繁重而琐碎的工作负荷容易使教师感到疲劳和劳累。

1.2 师生关系复杂教师与学生之间是一种相互依存而又相互制约的关系。

有时,学生可能出现不听话或不尊重等问题,这对于老师来说是一种挑战。

同时,与家长沟通也可能存在困难和摩擦,进一步增加了教师的压力和焦虑。

1.3 收入待遇不高教师的薪资水平相对较低,尤其在一些发展中国家和地区。

与教育行业的重要性和责任相比,薪酬待遇并不匹配。

这种经济压力会使教师感到挫败和沮丧,加深职业倦怠感。

1.4 缺乏专业发展机会教师在专业上的发展通常是有限的。

他们需要参加培训和研讨会来提高教学方法和知识,但这种机会并不总是容易得到。

缺乏专业发展机会可能导致教师觉得自己处于一个职业停滞的状态,进而引发职业倦怠。

二、应对教师职业倦怠问题的对策针对教师职业倦怠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2.1 改善工作环境为了减轻教师的压力,学校应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

例如,在安排课程时要合理分配任务量,并确保给予足够的时间进行备课和批改作业。

此外,建立一个积极健康的校园文化可以提供情感支持和解决师生关系问题。

2.2 加强教师培训与发展为了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学校可以提供更多的培训和发展机会。

这包括参加研讨会、专业交流以及提供教育技术支持等。

通过不断学习和成长,教师可以获得更新的知识和方法,增强对教育事业的热情。

2.3 提高薪资待遇教师作为承担重要责任的职业,应该获得合理的薪资待遇。

政府和学校应该重视教育行业,并给予相应的经济支持,提高教师的薪资水平。

中学教师职业倦怠消除的对策

中学教师职业倦怠消除的对策

中学教师职业倦怠消除的对策中学教师是一份高强度、高压力的职业,在长时间的工作中,教师容易出现职业倦怠现象。

职业倦怠对教师的身心健康和教学质量都有一定的负面影响,因此,解决教师职业倦怠问题是十分重要的。

以下是一些消除中学教师职业倦怠的对策:一、关注教师自身身心健康:1.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定期锻炼身体,增强抵抗力;2.保持良好的睡眠质量,合理安排作息时间;3.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放松心情,避免一直将注意力放在工作上;4.与同事、朋友交流,寻求情感支持和倾诉,减轻工作压力。

二、提升教师的专业能力:1.参加教师培训和专业进修,学习新的教学方法和教育理念,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2.与同事互相交流经验,分享成功的教学案例,共同进步;3.参加学科研讨会和教学研讨会,了解最新的教育政策和教学动态。

三、改善工作环境:1.学校和教育部门应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和资源,为教师提供必要的教学设施和师资支持;3.鼓励学校组织丰富多样的教师活动,如集体旅游、文化活动等,增进教师之间的凝聚力和友情。

四、合理调配教学任务:1.避免过度任务和压力,合理安排教学计划,减轻教师的工作负担;2.调整教学方式和方法,创造积极、愉快的教学氛围,提高教师的教学满意度;3.鼓励教师进行教学研究和教学创新,增加工作的乐趣和成就感。

五、建立良好的工作氛围和人际关系:1.学校和教师之间应建立良好的沟通和信任关系,共同推进教育事业的发展;2.学校应加强对教师的表彰和奖励,激发教师的工作动力和积极性;3.创设积极向上、和谐友善的工作环境,促进教师之间的合作和团队精神。

总之,消除中学教师的职业倦怠是一个综合性的问题,需要教师个体、学校和教育部门等多方面的努力。

只有从各个方面综合治理,中学教师的职业倦怠问题才能得到有效的解决。

教师职业倦怠的原因及对策分析

教师职业倦怠的原因及对策分析

教师职业倦怠的原因及对策分析①教师个人的素质和能力不足。

有些教师在专业知识、教学方法、人际交往等方面存在不足,导致教学效果不佳,难以获得学生和同事的认可和支持,这会使教师产生工作上的挫败感和倦怠感。

②教师对职业的认识和期望不符。

有些教师对教师职业有着不切实际的期望和幻想,认为教师是神圣的职业,可以改变世界,但现实却是残酷的,教师的工作往往是枯燥乏味的,需要付出大量的心血和汗水,这种巨大的落差会使教师心灰意冷,产生职业倦怠。

③教师生活压力大。

教师的工作不仅需要付出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还需要承担家庭和社会的各种压力,例如家庭责任、经济压力、社会关注等,这些压力会使教师感到疲惫不堪,难以集中精力投入到工作中。

针对教师职业倦怠的原因,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对策:1、加强社会对教师的关注和支持,树立教师的社会地位和形象,减轻教师的心理压力。

2、改革教育评价体系,注重全面发展,重视教师的实际工作和贡献,减轻教师的工作压力。

3、提高教师的待遇和福利,增加教师的职业安全感和归属感。

4、加强教师的职业培训和发展,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和能力,增强教师的职业满足感和成就感。

5、加强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帮助教师缓解工作和生活压力,增强心理抗压能力,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

性格差异会影响教师的职业倦怠程度。

内向、缺乏自信、不善于交流、焦虑和孤独的人更容易感到职业倦怠,而开朗、自信的教师很少出现这种情况。

生活态度也会影响职业倦怠的程度。

那些生活颓废、悲观、消极的人比那些生活乐观、积极、活泼的教师更容易感到职业倦怠。

家庭和婚姻状况也会影响职业倦怠。

家庭和睦、婚姻幸福的人往往比家庭不和谐的人更有工作激情。

然而,社会和教师职业本身的因素不是一朝一日能够改变的。

要克服职业倦怠,教师需要主动采取以下几个对策:首先,学会劳逸结合,忙里偷闲,品味生活,放松自己。

打破封闭的工作和研究方式,积极参加有益于身心健康的活动,培养自己的业余爱好,增强生活乐趣。

中职教师职业倦怠的成因及对策

中职教师职业倦怠的成因及对策
师特有的压力
及父母 的身体 与子女的教育 问题 . 也会
影 响到职校教师 与家人 的关 系 。另外 ,
生 比例越来 越高 . 使 得中职教 师的教育
工作难度增加 教师在教学过程 中不仅 要考虑到学 生的文化基础 与接受能 力 .
根据 教 师中可 能发 生 的危 机事 件 的性
质和特 点 . 开设 有针对性 的心理健 康教
力. 内部又缺乏足够 的抗压 能力 。
由于工作量 大 。 没有 多余 的时 间顾
育 系列 活动 , 普 及 心理健 康知 识 . 帮 助
教师认 识各种危 机事件 的性 质 . 掌握宣 泄或转移 心理压力 的方法 . 掌握 自我调 节 的方 法 . 尽 量减少教 师心理 问题的发
还要 投人 大量 的精 力解决 学 生 的违规
问题 以及 突发事件 . 由此构成对 中职教
饭吃 ” 。有些人缺少职业效能感 . 成 功的
中职 教师肩 负 着教 书 育人 的 重要 职责 . 面对 着基 础相对较 差的特殊 学生 群体 .除了 自身要 始终处 于积极乐 观 、 平 和稳定 、 健康 向上 的心 理状 态 . 并 具
作 负担繁重 . 缺少外 出进修与提 高的机
体验 很少 . 表现 出无 心 、 无 力 的工 作状
师在 一个 学期需 要 承担 两 门或两 门 以 上 的课程 教学任务 . 造成教 师教学任 务
环, 制约中等职业教育 的健 康发展。

①构建客观、 公平、 合理的激励与制
约机制 . 调动广大教师 的工作积极性
应针对 教师 的不 同需 求 . 采取不 同 的激励方 法 , 提高教 师的心理满 意度 . 使
条件 。

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成因与对策初探

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成因与对策初探

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成因与对策初探【关键词】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对策职业倦怠是一种职业压力,是指在职业环境中,对长期的情绪紧张源和人际关系紧张源的应激反应而表现出的一系列心理、生理综合症。

1981年,美国学者马斯拉奇研究确定了职业倦怠的三个核心成分:一是情绪衰竭,即个体情绪情感处于极度疲劳状态,工作热情完全丧失;二是非人性化或去个性化,即个体以消极、否定或麻木不仁的态度对待工作对象;三是低个人成就感,即个体评价自我的意义与价值的倾向降低。

其中情绪衰竭是职业倦怠最主要的核心成分。

教师是职业倦怠的高发人群。

教师职业倦怠是指教师不能顺利应对压力体验时所产生的情绪衰竭状态,典型症状是工作满意度低,工作热情和兴趣丧失以及情感的疏离和冷漠。

近年来,由于教育改革的进一步深化,社会及学校对教师的评价与期望值不断提高,中小学教师的职业压力也随之增大,越来越多的教师出现了职业倦怠。

具体表现为:不喜欢自己当前的职业,见人就喊“累”,上班就叫“烦”;对学生尤其是学习后进生或品行有问题的学生的爱心、耐心和信心不足,认为这些学生“不可救药”,脸上难露笑容;遇事不冷静,易怒,时常出现语言暴力甚至体罚现象。

课程改革实施后,有的教师尤其是中老年教师心中的危机感越来越明显,他们面对不断涌现的新事物表现出一种畏惧感;“三定”(定编、定员、定岗)工作期间,坐卧不安,提心吊胆,生怕落聘,而一旦受聘,欣喜之余又有“苦海无边”之感。

许多教师,面容憔悴,皱纹过早地爬上了额头。

教师一旦出现职业倦怠,不但会直接影响到教师的生理心理健康,使其工作士气损耗和情绪低落,教育行为失当,还会成为导致教师厌教、流失以及教育水准难以发挥的重要因素,最终必然造成教育质量下降。

因此,教师职业倦怠对个人、学生及学校都会产生许多消极、不利的影响,危害很大。

一、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的成因(一)教师的工作特点是引发教师职业倦怠的首要因素教师工作时间长。

一般教师的工作时间要比其他事业单位和党政机关工作人员要长很多。

中职学校教师职业倦怠成因及对策

中职学校教师职业倦怠成因及对策

中职学校教师职业倦怠成因及对策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教育体制的改革,中职学校教师的工作压力越来越大,职业倦怠问题也逐渐凸显出来。

职业倦怠不仅会影响教师的工作效率和教育质量,更会影响到教师的身心健康和职业生涯发展。

了解中职学校教师职业倦怠的成因,并采取相应的对策,对于改善教师的工作状态和提升教育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一、成因分析1. 工作压力大中职学校教师在教学、备课、学生管理、家长沟通等方面都面临着巨大的工作压力。

教学任务繁重,备课和批改作业耗时耗力,学生管理困难重重,家长教师沟通让教师倍感疲惫。

这些工作压力是导致教师职业倦怠的主要原因之一。

2. 缺乏职业认同感由于中职学校教师的社会地位相对较低,大多数人对教师职业持有不够正面的态度,缺乏对教师职业的尊重和认同。

这使得教师在工作中缺乏成就感和满足感,从而产生职业倦怠。

3. 工作环境不良中职学校教师的工作环境往往比较拥挤、嘈杂,教学设备和资源相对匮乏,工作条件不够舒适。

这些不良的工作环境也会影响教师的工作情绪和工作积极性,进而导致职业倦怠。

4. 缺乏职业发展机会相比于其他行业,中职学校教师的职业发展机会相对较少。

缺乏职业发展的空间和激励机制,会让教师感到自己的职业生涯发展受限,进而产生职业倦怠。

二、对策建议1. 强化工作支持学校应该加强对教师的工作支持。

可以通过配备更多的教学设备和资源,提供更好的教学环境,加强学校管理,减少教师的行政工作等方式来减轻教师的工作压力,提升教师的工作效率和体验。

2. 加强职业认同教育社会各界需要加强对教师职业的认同和尊重。

媒体可以多曝光正能量的教师事迹,政府可以加大对教师的政策和经济扶持力度,家长可以加强对教师的理解和支持,从而提高教师的职业认同感,减少职业倦怠。

3. 改善工作环境学校应该改善教师的工作环境,提升教师的工作舒适度。

可以对校园环境进行改造升级,提高教室设备的质量和数量,改善教师的休息区域,提供更好的福利待遇等方式来改善工作环境。

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现象及其对策

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现象及其对策

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现象及其对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的建立和教育制度的改革,使教师的社会地位和生活水平逐步提升,尊师重教已成为全社会的共识。

但是随着人才培养目标的科学化,以及高考升学等一系列教育体制上的改革深化,教师的工作压力明显增大,产生了严重的负面影响,引发了职业倦怠现象。

我们对此必须予以高度重视,积极研究探讨解决办法。

本文侧重探讨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现象及对策。

一、教师职业倦怠现象产生原因及危害职业倦怠是一种人们因为不能有效地缓解工作压力或不能妥善地应对工作中的挫折而经历的身心疲惫的状态。

教师职业倦怠在教育教学中的突出表现是:教师在工作中缺乏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教学方式落后,教学作风懒散,对学生不负责任,对工作厌烦。

严重的表现为自暴自弃,玩世不恭,有跳槽想法。

其结果是教师厌教,学生厌学,相互影响,恶性循环,既影响教师队伍的稳定,又影响教育质量的提升,更不利于教育教学的改革,后果是相当严重的。

据2007年教师节重庆市教科院公布的“教师的教学环境调查”报告显示,在接受调查的该市500多名一线教师中,76.9%的教师感觉压力大,51%的教师落下了‘职业病’,37%的教师产生了职业倦怠。

国内其它媒体诸如此类的报道也屡见不鲜。

教师的压力因执教学校、班级、课程的不同而不同。

沈阳市心理研究所专家调查显示,班主任老师比科任老师压力大,中小学教师比大学教师压力大。

而在尖子班、重点班和升学年级任教的教师压力更大。

很多教师形容自己执业的主导心态,用了“麻木”、“焦虑”、“郁闷”、“无可奈何”等消极词语。

在面临工作重压和遭遇较大打击后,表现出“烦躁”、“焦虑”、“消极”、“退缩”、“绝望”等情绪。

心理学研究表明,职业倦怠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起始于工作应激。

应激是我们在适合环境的过程中,面临威胁和不利事件或需要,付出比平时更大努力的情形时产生的紧张状态。

工作应激是一种精神压力,是人的一生中不可避免的问题。

适度的工作应激对于人的身心健康和功能活动具有促动作用。

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成因及对策

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成因及对策

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成因及对策职业倦怠最早由美国临床心理学家费鲁顿伯格(Freudenberger)在1974年研究职业压力时首次提出的一个概念,是诸多职业压力的一种。

职业倦怠是人们在紧张和繁忙的工作中由于受环境、情感等内外因素影响而出现的一种身体不适、心理衰竭、情感封闭的亚健康状态,是人对长期的情绪紧张源和人际关系紧张源的应激反应而表现促的一系列心理、生理综合症。

职业倦怠现已成为世界范围内的一种普遍现象,职业倦怠存在于很多行业中,尤其容易发生在一些助人的行业中,比如警察、教师、律师、医生、护士、记者、心理咨询师等,这些行业的工作重复性强,工作压力大,特别容易发生职业倦怠。

据国外调查表明,教师职业所带来的公众压力远远大于其他行业,有资料显示香港曾将教师职业压力列为第二位,仅次于警察。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网2005年公布的《中国工作倦怠指数调查报告》显示,在15个行业的倦怠指数中,教师的倦怠程度仅低于公务员和物流从业人员居第三位。

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人力资源所和新浪教育频道联合开展的2005年中国教师职业压力和心理健康调查也反映:近90%的被调查教师存在一定的工作倦怠,其中近30%的教师存在着严重的工作倦怠,结果令人忧虑。

江苏省也曾进行过一项关于教师职业倦怠现状的调查,对18所学校(其中中心小学6所,初中8所,高中4所)随机选定700余名教师,回收有效调查问卷677份,这些教师涉及中小学的所有学科、职称,包括班主任以及中层以上干部,具有广泛的代表性。

调查结果显示,教师职业倦怠问题在各所学校普遍存在。

25%的教师声称基本不喜欢目前的工作,11.2%教师完全不喜欢目前的工作,重点中学持有此态度的教师比例较普通中学高,男教师比女教师高。

只有41.8%的教师对自己所从事的职业表示满意或基本满意。

36.7%的教师对学生尤其是成绩落后或行为有问题的学生耐心和爱心不足,认为部分学生无可救药,虽然大部分教师面对不断涌现的新事物和新现象,内心有危机感,但是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和更新观念的动力大多不足,表现出相当的惰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学中年教师职业倦怠的个人成因及对策
自2018年启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来,给教师们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和冲击,特别是中学,不少中年教师已感到困惑和不适应,慢慢产生职业倦怠。

中年教师往往是学校的中坚力量,如果能帮助其克服教师职业倦怠,这对于中学中年教师专业发展,乃至推动新课改的顺利进行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文结合Maslach的倦怠三维度理论,从中年教师自身的视角分析其出现职业倦怠的原因,进而探讨出相关应对策略。

中学中年教师职业倦怠个人成因对策
G635.1 A 2095-3089(2018)14-0194-01
人们往往把35-50周岁的教师群体称为中年教师[1]。

笔者曾对广东省江门市新会区的中学做过调查,发现不少中年教师是学校教育工作的主力军;然而受职业倦怠的困扰,不少中年教师慢慢不再对工作抱有热情,不再对学生有爱心和耐心,也不再注重个人的自我提升和发展。

众所周知,职业倦怠如病毒,一旦出现,就会给中年教师的身心健康及专业发展、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乃至整个基础教育改革的成败带来负面的影响。

因此,关注中年老师,帮助他们成功度过职业倦怠期,值得社会及个人的广泛重视。

一、Maslach的倦怠三维度理论及其内涵
目前最为各国学者广泛引用的是Maslach & Jackson给职业倦怠所下的定义,即“在以人为服务对象的职业领域中,个体的一种情感耗竭,人格解体和个人成就感降低的症状”[2]。

在Maslach的倦怠三维度理论中,他认为职业倦怠应该包含(1)情绪衰竭(emotional exhaustion),即是个体对压力的评估,表现为个体情绪和情感处于极度疲劳状态,工作热情完全丧失;(2)非人性化(depersonalization),即是个体对他人的评估,表现为个体以消极、否定、麻木的态度对待服务对象;(3)低个人成就感(reduced personal accomplishment),即指个体对自我的评估,表现为个体对自己工作的意义与价值的评价降低,自我效能感丧失,或时常感到无法胜任所从事的工作。

二、中?W中年教师的困惑及职业倦怠个人成因
(一)知识枯竭。

经过较长时间的摸索,中年教师大多已形成一系列和过去时代相对应的教育观念,以及与之相应的相对固定的教学策略。

然而,当今社会知识、信息技术速猛发展,课改要求教师不断更新教育思想和观念,变革教学方法、教学手段。

由于年龄等原因,中年教师的转变和适应能力的确没有年轻教师强,而且他们平时疲于教学,无暇顾及科研及自己专业发展,这让很多中年教师感到力不从心而产生恐惧,甚至职业倦怠。

(二)多重角色的冲突。

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职业,教
师扮演着多个角色,特别是中年教师,除了是社会的代表者,人类文明的建设者,学校知识的传授者、管理者,也是父母的代理人和儿女的养育者。

因此,中年教师除了要教育学生,同时也承担着抚养孩子、照顾老人、料理家务的重担。

在学校,学生需要老师;在家庭,家人需要他们的陪伴;对自己,他们还需要自己的专业发展的成长等。

多重角色的冲突往往使得中年教师不堪重负。

(三)人际关系的失衡。

教师与学生、学生家长、同事及领导的关系都会影响教师的工作状态。

当学校氛围好,尊师重教,上下级、师生间及家校间相处融洽时,教师就会有安全感、自信心。

这有助于缓冲其工作中所遇到的压力,降低教师倦怠状况的出现。

否则,一个人际关系恶化、缺乏宽松和谐的教学环境会导致教师产生职业倦怠。

(四)自我评价和价值取向降低。

中年教师有的因身心疲惫,健康透支而停下,有的因专业发展动力不足而停下,也有的为了保住经过自己多年的努力而获得的现有的职称
职务,存在着“不求无功,但求无过”的心理惰性;不能晋升者或横向流动者就更缺乏自信心和创造欲望,有的只是得过且过,仅仅把职业作为一种谋生的手段,有的会产生厌教心理,他们丧失了教师职业自豪感。

三、缓解中学中年教师职业倦怠的对策
(一)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重视个人专业的发展
“师者,人之模范也。

”教师的职业特征决定了教师必须不断学习新知识,在工作中不断创新。

“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

”知识储备不足、视野不够开阔的教师在信息化时代教学必然捉襟见肘。

因此,要立足于知识更新迅猛的当代,教师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

同时,给自己制定一个较高的专业发展目标,并为此目标不断地提高专业知识水平,完善专业知识结构和提高创新能力。

当然,当中会存在教学与科研的压力,但只要我们有自主发展的意识,乐于接受和承担,压力就会变成动力,课堂也会变为科研的基地,从而实现科研与教学相长。

(二)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1.努力构建平等、民主、友好的师生关系
教师要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给予他们足够的理解和尊重。

在与中学生沟通时,不要老是站在家长的角度,采用说教的口吻。

要学会俯下身子,与学生做朋友,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要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和特长,经常给予他们关爱和鼓励。

“亲其师,信其道”,中年教师要努力凭借自己的人格力量和人格魅力去影响学生,让学生爱上自己和自己的课。

利用师生间的良好互动,实现教学相长,从而增强教师职业自豪感和幸福感,消除职业倦怠。

2.加强同事间的沟通和协作,争取领导的信任和肯定
首先,与同事相处时,要坦诚相待,心胸豁达,营造出和谐舒适的办公环境和积极进取的工作氛围,让人工作起来充满信心。

再次,对待工作要认真负责,做让领导放心和信任的下属。

其次,自己也要充分地信任领导的工作能力,有好的意见或建议时能及时与领导沟通,遇到无法解决的困难时也要及时地寻求支持和帮助。

3.与家长建立良性的关系
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离不开家长的支持和配合,因此在工作中要多与家长沟通,争取家长的理解和支持。

迫于中考、高考的压力,很多家长往往关注的只是孩子的成绩及教师如何促进孩子取得好成绩,其他因素都不重视,这样导致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所付出的辛苦和努力也被忽视,伤害了教师的职业情感。

所以教师要增进与家长的沟通,让家长明白“先成人后成才”的道理,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学业进步共同努力,从而减轻教师的心理压力。

(三)学会积极的应对技巧
中年教师因长期的生活磨砺,认为自己有很强的心理承受能力,所以面对压力和困扰时,通常会选择默默承受。

其实这样非常不利于身心健康的发展,相反只会导致倦怠程度的加深。

因此,无论在工作中还是在生活中,中年教师都应学会自我调节的方式。

如积极参加各种健康的社交活动和健
身活动,丰富业余生活,开阔自己的视野,改善个人的心态。

同时,要学会多与人沟通,学会释放自己,从而达到缓解焦虑、抑制倦怠滋生的目的。

四、结束语
解决中学中年教师的职业倦怠是一个系统工程,整个社会都应该关心支持。

作为中学中年教师,也应勇于承担起自己的教育使命,端正心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不断提高自己学习和适应的能力,努力克服或远离倦怠心理,树立好自己美好的师者形象。

[1]周俊.教育管理热点案例研究.北京师范大学,201867.
[2]魏梅霜.教师职业倦怠问题研究综述[J].当代教育
论坛,2018(4)3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