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透皮技术

合集下载

中药透皮技术常用配方

中药透皮技术常用配方

中药透皮技术常用配方中药透皮技术常用配方中西药透皮技术五大优势:1、持久给药且维持恒定血药浓度2、药物不经消化道,避免胃酸对药效的破坏作用及对胃肠的刺激3、绕过肝脏首过效应,减轻对肝、肾等脏器的毒性损害4、远离抗生素,减少打针、输液带来的痛苦及危害5、使用方便,疗效显著,患者无痛苦。

这项技术拯救了千千万万的患者,尤其是我们祖国的花朵。

它避免了抗生素给人体带来的危害。

我们应该跟上时代的发展,认识新技术,让中国的这项技术代替国外的抗生素,为了我们的下一代为了祖国的未来,一、中药透皮技术(即消肿止痛贴)的适用法方:消肿止痛贴临床称之为药物载体,临床分干贴和湿贴两种法方。

1、干贴是指用载体直接贴于患处或用中药粉末敷于载体上贴于患处的一种简单方法。

2、而湿贴是将消肿止痛合剂融于载体和中药粉末(醋调、蜜调、酒精调)等以西药直接同消肿止痛合剂混合贴于患处及穴位的一种常用法方。

二、中药透皮技术(即内病外治)适应证:①儿科部分:1、发热:在小儿发热的临床治疗过程中遵循“急则治标,缓则治其本”的原则,先用安乃近注射液混合消肿止痛贴于大椎穴,疗效甚佳,一般30分钟以内体温下降,贴敷12~24小时,待热退后,再用黄芩、薄荷、葛根、生石膏各等份共研细粉每次3至5克,75%的酒精调和同消肿止痛合剂敷入载体之上贴于大椎穴,24小时更换一次,连用2至3天,其功用为清热解毒,疏风透热,用于小儿外感高热,效果良好。

如:高热、心烦口渴、苔黄,用栀子、黄连、黄芩、黄柏、龙胆草各等份研末同上使用。

摊于渗透贴湿贴于大椎穴。

如鼻塞不通,用黄芩、薄荷、葛根、生石膏各等份加苍耳子2:1份,用法同上。

②、小儿咳嗽:A:热咳:用麻黄、杏仁、石膏、甘草共研末用3克至5克同消肿止痛液共敷于载体上贴于膻中,肺俞穴,每24小时更换一次。

(其中药粉最好用蜂蜜调和)。

B、寒咳:用麻黄、桂枝、杏仁、甘草各等份共研细末用3至5克用消肿止痛合剂混入贴于背部定喘、肺俞、前胸膻中穴上,24小时更换一次。

中草药透皮贴敷技术配方

中草药透皮贴敷技术配方

中草药透皮贴敷技术配方1. 背景介绍中草药透皮贴敷技术是一种将中草药成分通过贴皮方式透过皮肤渗透到体内的方法。

这一技术常被应用于传统中药治疗领域,以提供局部或全身的药物疗效。

2. 基本配方中草药透皮贴敷技术的基本配方包括以下几个要素:- 中草药饮片:选择适合治疗目标的中草药饮片,并进行粉碎处理。

- 载体:选择适当的载体,如透明贴膜或纱布贴片,以便草药饮片可以均匀附着在载体上。

- 辅助材料:根据需要,可能需要添加一些辅助材料,如粘合剂或促渗透剂。

3. 配方制备步骤下面是一般的中草药透皮贴敷技术配方制备步骤:1. 准备中草药饮片:选择所需的中草药饮片,并按照指定剂量加工成细粉。

2. 添加辅助材料(可选):根据需要,将适当的辅助材料加入到中草药细粉中,确保充分混合。

3. 选择载体:根据治疗要求,选择合适的载体,如透明贴膜或纱布贴片。

4. 均匀涂布草药饮片:将草药饮片粉末均匀涂布在所选载体上,确保每个贴敷剂的厚度一致。

5. 干燥处理:将贴敷剂放置在通风的地方,进行干燥处理,直至贴敷剂完全干燥。

6. 包装保存:将制作完成的中草药透皮贴敷剂包装起来,储存在干燥、阴凉的地方。

4. 注意事项在制作和使用中草药透皮贴敷剂时,需要注意以下事项:- 选择适合自己的配方:根据个人病情和需要选择适合的中草药配方。

- 保持清洁和卫生:在制作和使用过程中,确保工作环境和工具的清洁和卫生。

- 测试过敏反应:在首次使用前,进行过敏测试,以确保无过敏反应发生。

5. 使用效果和风险中草药透皮贴敷技术的使用效果和风险因人而异。

若在使用过程中出现任何不适或异常情况,应立即停止使用并咨询医生的建议。

以上是对中草药透皮贴敷技术配方的基本介绍,希望能对使用者提供一些参考和指导。

中药透皮技术治疗颈肩腰腿痛

中药透皮技术治疗颈肩腰腿痛

颈肩腰腿痛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多见于中老年,严重影响患者的工作和生活质量。

传统治疗多采用理疗、封闭、针灸、按摩等非手术疗法,均可取得一定疗效。

自2014年以来,笔者采用中药透皮技术结合中药组方穴位贴敷治疗颈肩腰腿痛45例,取得了良好的疗效。

麗床资料:45例患者均为门诊病人,其中男25例,女20例;年龄40 ~ 65岁;病程最短3天,最长6天;颈椎骨质增生10例,腰椎增生8例,膝关节增生10例,肩周炎12例,跟痛症5例。

,疗方法:治疗原则:活血化瘀止痛、散寒除湿通络。

方药组成:生白芥子、生川乌、生草乌、生半夏、生南星、辽细辛各15克,白胡椒、松香各30克,透骨草、川芎、当归、乳香、没药、桃仁、红花、独活、羌活各50克,共研细末过80 ~ 100目筛。

使用方法:根据病变部位不同,每取3克,以消肿止痛液调和,用消肿止痛贴湿贴于相应穴位或压痛点,1天1次,7天为1个疗程。

[媒准:1. 治愈:疼痛、酸胀等症状完全消失,病变部位功能活 动恢复正常;2. 显效:疼痛等症状基本消失,病变部位功能活动基本恢复正常;3. 好转:疼痛减轻,功能活动改善;4. 无效:治疗前后疼痛、i力能活动障碍无变化/治疗结果:1^^本组45例,经1~ 2个疗程治愈25例,显效10例,好转|例,无效2例。

仑:一颈肩腰腿痛属中医“伤筋”“痛痹”“骨痹”范畴。

内因与外因是两大主因。

内因多为年老体弱,肝肾亏虚,或外伤后损伤经络,气滞血瘀;外因为风寒湿邪侵入,阻滞经络。

中老年人脏腑机能衰退,气血亏虚,卫外不固,若长期劳力ys度,损伤肢体肌肉、筋膜、韧带、关节,复感风寒湿邪,致局部脉络痹阻,气 滞血瘀,不通则痛。

综观颈肩腰腿痛 的病变,以压痛点明 确、喜热恶寒、得温 痛减为主要特点,治 疗上以温经散寒、活 血化瘀、消肿止痛、疏通经络、强壮筋骨 为主。

方中白芥子、白胡椒、生川乌、生 草乌、生南星等药物,具有祛风散寒、温经 通络、行气活血、消肿止痛之功效,为历 代医家常用之品,药 力峻猛,起效迅速。

中药透皮技术和中药直肠滴入技术

中药透皮技术和中药直肠滴入技术

中医康复科新增特色治疗技术中药透皮技术(穴位贴敷)中药透皮技术即穴位贴敷疗法,是指将特定中药贴在人体穴位之上,利用透皮吸收原理作用于人体,从而缓解人体病痛,是一种安全、有效、便捷、稳定的治疗方法。

常见病用药及穴位:1、小儿咳喘方:白芥子、元胡、甘道、细辛、冰片等。

穴位:大椎、大杼、风门、肺腧等。

2、小儿消化不良方:半夏、元胡、甘道、细辛、肉桂、白芥子等。

穴位:脾腧、胃腧、天枢、中脘、神阙等。

3、温阳祛寒方:白芥子、细辛、甘道、干姜、小茴香、吴茱萸等。

穴位:大椎、肺腧、肾俞、肩井、命门、腰阳关等。

4、颈肩腰腿疼痛方:白芥子、白芷、川芎、马钱子、羌活、独活、乳香等。

穴位:疼痛局部、曲池、手三里、阴陵泉等。

5、痛风方:元胡、川芎、川乌、草乌、干姜、羌活等。

穴位:痛风局部穴位等。

6、止痛贴方:元胡、川芎、川乌、干姜、冰片等。

穴位:疼痛局部穴位等。

7、风湿贴方:羌活、独活、防风、八角枫、麻黄、木通等。

穴位:疼痛局部穴位、足三里、三阴交、阴陵泉等。

8、普通感冒发热方:石膏、青蒿、柴胡、葛根、薄荷等。

穴位:大椎、风池、风门、肺腧、太阳等。

9、风热咳嗽方:麻黄、杏仁、石膏、川贝、冰片等。

穴位:大椎、风池、肺腧、风门、定喘等。

10、冬季咳喘方:射干、麻黄、桂枝、干姜、细辛、桔梗等。

穴位:大椎、定喘、风门、肺腧等。

11、鼻窦炎方:葛根、麻黄、桂枝、白芍、白芷、苍耳子等。

穴位:大椎、风门、肺腧、迎香、印堂等。

12、鼻炎方:葛根、麻黄、桂枝、白芍、白芷、苍耳子等。

穴位:大椎、风门、肺腧、定喘、迎香等。

13、慢性咽炎方:半夏、厚朴、射干、玄参、胖大海等。

穴位:大椎、天突、神阙、水泉、廉泉等。

14、腮腺炎方:青黛、芒硝、冰片等。

穴位:腮腺局部等。

15、口腔溃疡、手足口、结膜炎、红眼病方:大黄、芒硝、黄连、肉桂、冰片。

穴位:大椎、涌泉、申脉、照海、太冲等。

16、肠炎方:乳香、桃红、红花、连翘、大黄、芒硝等。

穴位:神阙、关元、天枢、大横、太乙等。

中草药透皮技术总结

中草药透皮技术总结

中草药透皮技术总结引言中草药透皮技术是一种将中草药有效成分透过皮肤吸收的方法,被广泛应用于中医药领域。

本文将对中草药透皮技术进行总结。

中草药透皮技术的原理中草药透皮技术主要通过两种原理实现药物的透皮吸收。

第一种原理是药物通过皮肤的表层,进入角质层后再通过毛细血管系统进入全身循环。

第二种原理是药物通过皮肤的毛孔或伤口直接进入真皮层,再进入毛细血管系统。

这两种原理在实际应用中根据药物性质和治疗需求选择使用。

中草药透皮技术的主要方法中草药透皮技术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1. 渗透增强技术:通过增强药物在皮肤上的渗透性能,如物理增透法和化学增透法。

2. 电泳技术:利用电流推动药物的透皮吸收,主要有离子导入法和离子导出法。

3. 声波增透技术:通过超声波作用改变皮肤结构,增加药物的吸收。

4. 光热联合透皮技术:利用光热效应促进药物透皮吸收,并加速药物在皮肤内的分解和释放。

5. 纳米技术:通过纳米粒子或纳米载体将药物输送到皮肤深层,并促进透皮吸收。

中草药透皮技术的应用领域中草药透皮技术广泛应用于中医药领域,主要应用于以下几个方面:1. 局部治疗:透皮技术可以将中草药有效成分直接输送到需要治疗的皮肤部位,实现局部治疗效果。

2. 全身治疗:透皮技术可以将中草药有效成分透过皮肤进入全身循环,实现全身治疗效果。

3. 传统中药熏蒸:透皮技术可以将中草药有效成分以蒸汽或烟雾形式进入体内,通过吸入达到治疗效果。

4. 美容护肤:透皮技术可以将中草药有效成分输送到皮肤深层,改善皮肤问题,提供美容护肤效果。

中草药透皮技术的发展趋势中草药透皮技术在近年来得到了广泛关注和研究,未来有以下几个发展趋势:1. 新的透皮技术的出现:随着科技的进步,新的透皮技术将不断涌现,为中草药透皮技术提供更多选择。

2. 药物递送系统的改进:中草药递送系统将与透皮技术相结合,实现药物的精准输送和控制释放。

3. 安全性和疗效的提高:中草药透皮技术在安全性和疗效方面还有待提高,未来将加强相关研究,确保其安全有效的应用。

中药透皮技术总结

中药透皮技术总结

第一部分:中药透皮技术的历史沿革中医没有“透皮”的说法,“透皮”的概念来自1974年美国首先提出的透皮给药系统,经过几十年的不断完善,透皮给药系统得到了迅猛的发展。

透皮给药系统相比其他给药方法有其独特的优点,首先透皮给药无肝脏的“首过效应”,不被胃肠道消化液破坏,并且可提供较长的作用时间,降低药物毒性和不良反应,还能维持稳定而持久的血药浓度,从而提高疗效。

我国虽然无“透皮”之名,但中医外治法中的敷贴疗法与“透皮”疗法异曲同工,且使用历史更为悠久。

敷贴疗法以中医理论为基础,以整体观和辨证论治为原则,以经络腧穴学说作为指导。

可以说中药透皮疗法是结合了西方最新的技术,且又与中医学理论相结合的一种疗法。

纵观中医敷贴疗法的发展历程,大致可分为以下4个阶段。

1.萌芽阶段:(远古——春秋战国)早在1300年前的甲骨文中,就有大量关于中医外治体会的文字记载。

在《周礼·天官》中就记载了治疗疮疡常用的外敷药物法、药物腐蚀法等,如“疡医掌肿痛,溃疡、拆疡、金疡、祝药刮杀之齐,凡疗疡以五毒攻之……”,其中“祝药”即敷药,在我国现存最早的临床医学文献《五十二病方》中,记载有“傅”、“涂”、“封安”等疮口外敷之法,记载了用白芥子泥贴敷于百会穴治疗毒蛇咬伤的方法,并且其中所记载的以酒剂外涂止痛和消毒的资料为酒剂外用的最早记载;春秋战国时期,在《黄帝内经》,还有用白酒和桂心涂治风中血脉等记载,被后世誉为膏药之始,开创广现代膏药之先河。

1这一时期,贴敷疗法无论是基础理论还是具体方法还比较幼稚,虽然可以看到很多后期成熟外治方法的雏形,但无完整体系和专著出现。

2.发展阶段(汉代——明代)东汉时期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中记述了烙、熨、外敷、药浴等多种外治方法,而且列举了各种贴敷方药。

晋朝葛洪《肘后备急方》中首次记载了用生地黄或栝萎根捣烂外敷治伤,用软膏剂贴敷疗金疮,并收录了大量外用膏药,如续断膏、丹参膏、雄黄膏、五毒神膏等,并注明了具体的制用方法,而且对黑膏药制法、条件、用具均有详细记载;宋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已有可用于局部治疗或透皮吸收的膏药,如“治疗腰腿脚风痹冷痛有风,川乌头三个去皮脐,为散,涂帛贴,须臾而止。

中药透皮蒸疗操作方法

中药透皮蒸疗操作方法

中药透皮蒸疗操作方法透皮蒸疗是一种中药疗法,通过将中药药物蒸发,使其通过皮肤渗透进入体内,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透皮蒸疗在中医传统医学中被广泛应用于不同的疾病治疗,特别是对于一些肌肉骨骼疾病,如风湿病和关节炎,常用于疼痛缓解和局部治疗。

下面我将介绍中药透皮蒸疗的操作方法。

透皮蒸疗的操作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 选择合适的中药:透皮蒸疗使用的中药一般包括膏剂、粉剂或者贴剂。

根据不同的病情选择合适的中药进行治疗。

常用的透皮蒸疗中药有川乌、羚羊角、冰片、草菖蒲和龙脑等。

2. 准备透皮蒸疗器具:透皮蒸疗器具一般包括炉具、药锅、药盒和蒸具。

将药物放入药盒中,并将药盒放入药锅中,加入适量的水。

然后将药锅放入炉具上,用火加热。

3. 透皮蒸疗器具的加热:根据药物的性质和病情,掌握好适当的温度和时间。

一般来说,药物的温度控制在40-60之间,疗程时间为15-30分钟。

在加热过程中需要随时观察药物的变化,确保药物均匀升温。

4. 准备病人:病人在透皮蒸疗之前需要清洁皮肤,将治疗部位暴露。

对于一些疼痛病症,可以使用热敷或温水浸泡来加速局部血液循环。

5. 透皮蒸疗的施疗:将热源器具放置于治疗部位附近,确保药物蒸发的气体能覆盖到治疗部位。

可以使用毛巾或者毯子等材料将病人包裹起来,以防止药气的散失。

病人应保持舒适的姿势,以便药物的吸收。

6. 透皮蒸疗后的护理:治疗结束后,将治疗部位擦干净,并保持温暖。

注意观察病人的反应,如有不适或过敏应及时处理。

同时,还应注意病人的饮食和生活习惯,避免刺激性食物和寒冷刺激。

总之,中药透皮蒸疗是一种在中医传统医学中应用广泛的疗法,它通过中药的温热作用和药物成分的透皮吸收,对疾病起到治疗作用。

但是,在进行透皮蒸疗时需要注意剂量和疗程的控制,以及对病人的观察和护理。

另外,透皮蒸疗仅在一些特定的病症和病情下适用,不能代替其他治疗方法。

因此,在使用透皮蒸疗时应根据具体情况综合考虑,遵循医嘱进行治疗。

中药贴敷――透皮

中药贴敷――透皮

中药贴敷――透皮首页 > 特色医疗 > 贴敷疗法中药贴敷疗法实际操作方法及技术规范详解来源:中国基层医疗在线教育中药贴敷疗法由于其疗法快捷方便,无毒副作用,且医疗风险低,深受广大基层医生钟爱,目前在基层诊所,社区门诊,以及乡镇卫生院应用比较普及。

今天小编收集整理了一些关于中药贴敷疗法的技术应用,希望能给开展中药贴敷的基层医生一些参考。

透皮给药技术的实际操作方法1.方药的选择凡是临床上有效的汤剂、方剂,一般都可以熬膏或为研末用作穴位贴敷来治疗相应疾病。

但与内服药物相比,贴敷用药多有以下几点:(1)应有通经走窜、开窍活络之品。

现在常用的这类药物有:冰片、麝香、丁香、花椒、白芥子、姜、葱、肉桂、细辛、白芷、皂角、穿山甲。

(2)多选气味俱厚之品,优势甚至选用力猛有毒的药物。

如:生南星、生半夏、川乌、草乌、巴豆、斑蟊、附子、大戟等。

(3)补法可用血肉有情之品。

如羊肉、动物内脏、鳖甲。

(4)选择适当溶剂调和贴敷药物或熬膏,以达药力转、吸收快、收效速的目的。

醋调贴敷药,而起解毒、化瘀、敛疮等作用,虽用药猛,可缓其性;酒调贴敷药,则起行气,通络、消肿、止痛等作用,虽用缓药,可激其性;水调贴敷药,专取药物性能;油调贴敷药,可润肤生肌。

常用溶剂有水、白酒或黄酒、醋、姜汁、蜂蜜、蛋清、凡士林等。

此外,还可以针对病情应用药物的浸剂作溶剂。

2.穴位的选择穴位贴敷疗法的穴位选择与针灸疗法是一致的,也是以脏腑经络学说为基础,通过辩证选取贴敷的穴位,并力求少而精。

此外,还应结合一下选穴特点:(1)选择离病变器官、组织最近、最直接的穴位贴敷药物。

(2)选用阿是穴贴敷药物(3)选用经验穴贴敷药物,如吴茱萸贴敷涌泉穴治疗小儿流涎;威灵仙贴敷身柱穴治疗百日咳等。

3.贴敷方法根据所选穴位,采取适当体位,使药物能敷贴稳妥。

贴药前,定准穴位,用温水将局部洗净,或用宜春棉球擦净,然后敷药。

也有使用助渗剂者,在敷药前,现在穴位上涂以助渗剂与药物调和后再用。

中医透皮技术

中医透皮技术

中医透皮技术第一篇:中医透皮技术中医透皮技术1、【站高】:定位决定地位,心境跨越艰险。

2、【望远】:你能看多远,才能走多远;没有远见必寻短见,急功近利没有明天。

3、【广闻】:所见所闻成就一生,不知不觉葬送一生;决策者兼听则明,偏听则暗。

4、【慎言】:一言兴国,一言亡国;讲实话不如讲对话,讲对话不如讲好话;不妄言,不诽议。

5、【心宽】:心有多大,世界才会有多大;量宽才能得人,无我才是境界;欣赏优秀人才,尊重6、【神定】:猝然临之而不惊,无过加之而不怒;思想坚定,情绪稳定;泰然处之,从容应对。

7、【意坚】:成功靠的是信念,而非条件;内心强大,神鬼难近。

8、【气足】:底气很足,就是自信,但绝非盲目自信,而是做了充足的准备后的胸有成竹;你连自己都不信,谁会信你!余鹏:***河池的韦安克医生也有很多验方,他的电话:***,他治好了很多糖尿病溃疡、腮腺炎、小儿呼吸道感染、肠道疾病。

腮腺炎第二天就能吃饭了。

做为医生,要做到医术和艺术的结合,准确地判断病人的支付能力是医生的基本功,只有准确地判断了病人的支付能力,才能既保证疗效,又能保证病人满意度以及自身经济效益。

对于一个经济条件差的病人,你给出的处方超出了他们的支付能力,病人会流失或者病人就会觉得这里的费用太高,即使勉强付清这次费用,下次也不会再来。

对于一个经济条件好,对自己健康意识比较强的病人,如果你给出的处方太低,对于医院和你个人来讲,既浪费了素质高的病源,病人也会觉得这么便宜的处方,能不能治好我的病?1详细地问他上次就诊(或院外治疗)的地点、时间、治疗方案。

2问病人的家庭生活工作状况,你得了这病,谁照顾你呢?“要在家休养哦,谁照顾你?”“平时工作很忙吧?”男性顾客可以看他的香烟、打火机、手机等等。

5素质差的病员可在诊断谈话中讲述病情发展的严重性,疗效的确切性,增加其心理压力及治愈信心,使其消费就医。

6素质高的病员要有根据地、科学地引导病员,并暗中施加心理压力,促进其消费在自身健康上。

中药透皮贴敷技术配方

中药透皮贴敷技术配方

中药透皮贴敷技术配方中药透皮技术的使用方法透皮贴临床称之为药物载体,临床分干贴和湿贴两种方法。

干贴:是用药片直接贴于患处或用中药粉末敷于药片上贴于患处,用纱布包扎。

(药针剂)或西药调和后贴于穴位或患处。

中医诊治的理论基础.诊法:望,望精神、面容、形态、舌体、舌苔;闻:听声音、闻气味;问:一问寒热二问汗,三问饮食四问便,五问头身六胸腹,七聋八渴俱当辨,九问旧病十问因;再兼服药参机变,妇科应问经带产,小儿当问麻疹斑。

切:人体大致有28种脉象,每一种脉象都是对人体机能的反映,都有所对应的病症范围。

寒热辨证,系八纲辨证(指阴阳、表里、寒热、虚实八类证候,为中医辨证学的基本纲领)的具体内容之一。

八纲辨证的特点在于把握疾病发生发展过程的整体性、确定性与相关性。

寒热是用以辨别疾病病因最基本的两个纲领。

寒证是感受寒邪或体内阳气不足时所表现的证候。

恶寒、冷痛、喜暖、口淡不渴、手脚冰凉,精神萎靡不振,痰、涎、涕清稀,小便清长,大便稀溏;面色苍白,舌淡苔白而润,脉紧或迟等。

以冷、淡、稀、润、静为特征。

热证是感受热邪或阳气亢盛阴液不足时所表现的证候。

发热、恶热喜凉、口渴欲冷饮、面赤、烦躁不宁、痰涕黄稠、小便短黄、大便干结;舌红苔黄,干燥少津,脉数。

以热、赤、稠、燥、动为特征。

一、腹泻A、寒湿型:面色苍白或萎黄、无精打采、嗜睡、不思饮食、口不渴、口唇白或青紫、恶寒、四肢不温、舌苔白、厚腻、腹胀发凉、腹痛喜按、大便稀溏或不成型、伴有泡沫、绿便伴有食物残渣或奶瓣、无腥臭。

治疗:温中散寒、健脾利湿。

用寒泻散3-5g,沙蒿子加溶媒,6542针1支,湿贴于神阙穴,口服益生菌、健脾颗粒(参苓白术颗粒)。

B、湿热型:面红耳赤、精神烦躁、不思饮食、恶心呕吐、口唇色红、口渴、喜冷饮、舌尖红、舌苔黄腻、脘腹胀痛、大便量多、味腥臭、便色黄、如蛋花样、严重者出现水样便、脓血便、肛门红肿。

治疗:除热燥湿。

用热泻散3g,沙蒿子加溶媒,苯乙哌啶片2-4片,藿香正气水适量,湿贴于神阙穴。

中西药透皮技术临床应用学

中西药透皮技术临床应用学

中西药透皮技术临床应用学近年来,中西药透皮技术在临床应用领域逐渐受到重视。

透皮给药是一种通过皮肤将药物递送到体内的方法,相比口服或注射等传统给药方式,具有便捷、持续性好、避免首过效应等优点。

中西药透皮技术的发展为临床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和选择,有效改善了部分患者的治疗体验和生活质量。

一、中西药透皮技术的原理透皮给药是指通过皮肤将药物传递到体内,其中包括局部递送和系统性递送。

透皮给药的原理是借助皮肤的通透性和药物的吸收性,使药物经皮肤进入体内循环系统。

常用的透皮给药方式包括贴剂、凝胶、喷雾等,其中贴剂是最常见的透皮给药形式。

二、中西药透皮技术的应用1. 贴剂透皮技术贴剂是一种容易使用、无副作用的透皮给药方式,常用于皮肤疾病、疼痛管理等领域。

如益康贴剂可有效改善风湿性关节炎疼痛,临床应用效果显著。

2. 凝胶透皮技术凝胶是一种水性基质结构,易于皮肤吸收,适用于高分子药物的递送。

凝胶透皮技术在美容领域广泛应用,如维生素C凝胶可有效改善皮肤色素沉着问题。

3. 喷雾透皮技术喷雾透皮技术是一种方便快捷、剂量精准的透皮给药方式,适用于急救药物或快速缓解症状的药物。

如紧急药物喷雾剂可快速缓解哮喘发作,提高患者治疗效果。

三、中西药透皮技术的优势1. 方便快捷透皮给药无需口服或注射,使用方便,特别适用于老年患者、儿童或无法口服的患者。

2. 持续性好透皮给药可以保持药物在体内的稳定浓度,避免了药物浓度波动较大的情况,有助于持续治疗。

3. 避免首过效应口服给药会经过肠道和肝脏的首过效应,而透皮给药避开了这个过程,药物可以更快速地进入血液循环系统。

四、中西药透皮技术的挑战1. 皮肤透过性皮肤是一个自然的屏障,对药物递送有一定限制,需要根据药物性质和递送需求选择适合的透皮给药方式。

2. 药物剂型不同的药物需要选择不同剂型进行透皮给药,有些药物由于分子大小、亲水性等特点不适合透皮递送。

3. 安全性透皮给药需要严格控制药物剂量和透皮速度,避免过量给药或药物浓度过高,以免出现不良反应。

中药透皮操作方法

中药透皮操作方法

中药透皮操作方法中药透皮操作是指将中药通过皮肤渗透进入体内以发挥药效的一种治疗方法。

中药透皮操作在中国传统医学中得到广泛应用,其原理是通过中药的有效成分贯穿皮肉,最终达到疾病治疗和康复的效果。

下面将详细介绍中药透皮操作的方法和步骤。

中药透皮操作的材料准备:首先,需要准备好透皮操作所需的中药,这些中药通常是由药材研磨成粉末或经过提取、浓缩处理后得到的。

另外,还需要准备乙醇或植物油等溶剂,用于将中药成分溶解,方便皮肤吸收。

此外,还需要准备好一些辅助材料,如绷带、药膜等,以帮助固定和保护中药。

中药透皮操作的步骤:第一步:清洁皮肤在进行中药透皮操作之前,首先需要将治疗部位的皮肤进行清洁,以防止皮肤表面的污染物影响中药的吸收。

可以用温水和无刺激性的洗面奶清洁皮肤,然后用干净的毛巾擦干。

第二步:涂抹中药溶液将事先准备好的中药粉末或提取液与适量的溶剂混合,待溶解均匀后,将溶液均匀地涂抹在治疗部位的皮肤上。

一般来说,涂抹时可以采用适量的溶液,然后用手指轻轻地按摩,使中药液均匀地分布在皮肤表面。

第三步:覆盖辅助材料涂抹完中药后,需要使用一些辅助材料将中药固定在皮肤表面,防止其在操作过程中被碰到或脱落。

常用的辅助材料有绷带和药膜。

可以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辅助材料进行固定或保护。

第四步:保持稳定在中药透皮操作中,需要保持操作部位的稳定,避免频繁接触或摩擦中药。

这样可以确保中药在皮肤上的停留时间较长,更好地发挥药效。

第五步:掌握时间和频率中药透皮操作的时间和频率是非常重要的。

一般来说,中药透皮操作的时间取决于药效和需求,可以在几个小时到整夜甚至数天的时间内进行。

频率方面,可以根据具体疾病和病情,每天进行一次或每隔一段时间进行操作。

总结:中药透皮操作是一种可以通过皮肤吸收传递中药成分的治疗方法,适用于一些局部疾病的治疗和康复。

在进行中药透皮操作时,需要先清洁皮肤,然后将中药溶液均匀地涂抹在治疗部位上,再用辅助材料进行固定或保护。

中医透皮技术

中医透皮技术

中医透皮技术透皮技术是利用皮肤作为药物输入体循环的门户,发挥药物的治疗作用,简单的说就是透过皮肤给药的技术。

而“透皮”的概念来自1974年美国首先提出的透皮给药系统。

所谓透皮给药系统(trandermal therapeutic systems,TTS)是指在皮肤表面给药,使药物以恒定速度(或接近恒定速度)通过皮肤各层,进入体循环产生全身或局部治疗作用的新剂型。

它是继口服用药,注射制剂之后的第三代新型药物制剂。

我国虽然无“透皮”之名,但中医内病外治法中的敷贴疗法与“透皮”疗法异曲同工且历史使用更为悠久,春秋战国的《黄帝内经》、东汉《伤寒杂病论》、明代《本草纲目》等医学著作里均有敷贴疗法记载。

敷贴疗法以中医理论为基础,以经络腧穴学说为指导药物直接贴敷于皮肤表层治疗疾病。

经过几十年日新月异的发展,透皮技术逐渐与传统中医理论相结合并大胆用于临床实践,取得了很好的治疗效果,形成了具有中国传统特色的中医透皮疗法。

相比透皮技术具有:1.可产生持久恒定和可控的血药浓度从而减轻不良反应。

2.避免肝脏的首过效应提高药物生物利用度。

3.减轻口服注射用药痛苦。

4.使用简单方便,更易控制用药风险(出现不良反应时可及时停止用药)。

5.减少给药次数和剂量等这些独特优势外,中医透皮技术还具有1.药源取材广泛,价廉效广。

2.天然的药材药性稳定可靠、副作用更少这些中医传统特性,故倍受广大医务人员的推崇和患者的认可喜爱。

中医透皮技术是对传统中医药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是对透皮给药系统技术领域的新突破。

中医透皮技术适用范围广,疗效好,对身体的毒副作用少,举有可观的发展前途,然而也面临如下几点问题:1.由于皮肤屏障作用。

仅限于剂量小药理作用强的药物;2.大面积给药,可能对皮肤产生刺激性和过敏性;3.由于皮肤生理功能作用,存在皮肤代谢与贮库作用,影响药物吸收.怎样克服人体皮肤对药物透析的障碍以及提高药物经皮吸收的生物利用度,这是透皮给药系统技术的关键部分,亦是目前外用药剂经透皮给药疗效千差万别的问题所在。

中药透皮贴敷技术配方

中药透皮贴敷技术配方

中药透皮贴敷技术配方
中药透皮贴敷技术是将中药药材通过透皮的方式,通过皮肤直接作用于患处,发挥药物的疗效。

透皮贴敷技术已经有上百年的历史,它的优点是使用方便、无需注射和服药,减少了药物对肝脏等内脏器官的刺激,并提高了药物的生物利用度。

以下是一种常见的中药透皮贴敷技术配方:
1.中药材:首先选择具有透皮性或具有治疗作用的中药材,如乳香、没药、白芷、苍术等。

根据病症的不同,可以根据中医理论选择合适数量的中药材。

2.粘合剂:选择粘合性好、生物相容性高的粘合剂,以保证透皮贴的附着性。

常见的粘合剂有麦芽糊精、聚乙烯醇等。

将中药材研磨成粉末状后,与粘合剂混合,调配成糊状。

3.增溶剂:增溶剂的作用是增加中药的溶解度,促进其在透皮贴剂中的溶解,提高药物的透皮性。

常用的增溶剂有乙酸乙酯、异辛醇等。

将增溶剂加入之前调配好的糊状混合物中,充分搅拌均匀。

4.贴片基材:贴片基材的选择要具有良好的透气性和强度,以增加透皮贴敷的舒适度和可靠性。

常见的贴片基材有聚乙烯蜡纸、无纺布等。

将之前调配好的混合物平均涂布在贴片基材上,保持贴片的厚薄均匀。

5.辅助剂:辅助剂的选择根据需求选择,如保湿剂、防腐剂等。

根据实际需要添加适量的辅助剂,细心搅拌均匀。

6.包装:将制备好的透皮贴剂切割成适当大小的贴片,放置在密封的包装中,保持其稳定性和干燥度。

总结:中药透皮贴敷技术配方包括中药材、粘合剂、增溶剂、贴片基材和辅助剂。

通过合理的配比和制备技术,可以获得具有良好透皮性和治疗效果的透皮贴敷剂。

在使用透皮贴敷技术治疗疾病时,建议在医生指导下使用,以确保治疗效果和安全性。

中药透皮治疗仪工作原理

中药透皮治疗仪工作原理

中药透皮治疗仪工作原理
中药透皮治疗仪的工作原理是通过将中药药物直接透过皮肤层渗透入体内,发挥治疗作用。

中药透皮治疗仪通常采用电流、振动或热能等技术,将药物通过电脉冲、声波或热疗方法催化药性,使其渗透到皮肤层下的组织和器官内。

具体的工作原理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1. 药物透皮传递:中药透皮治疗仪利用特定技术将药物透过皮肤层,传递到需要治疗的部位。

这些技术包括电离子传输、药物输送系统、高频振动等。

2. 细胞渗透与吸收:透过皮肤后,药物开始与细胞进行交互作用。

药物分子通过细胞膜的渗透作用进入细胞内,与细胞内的靶标结合。

3. 治疗效果:药物与靶标结合后,发挥治疗效果。

例如,药物可以通过抑制病原体的生长、促进细胞再生、调节免疫功能等方式来治疗疾病。

总之,中药透皮治疗仪通过特定技术将药物透过皮肤传递到需要治疗的部位,以发挥治疗效果。

这种治疗方式可以有效提高药物的渗透性和吸收性,从而提高治疗效果。

中药透皮技术治疗便秘

中药透皮技术治疗便秘

中药透皮技术治疗便秘便秘是最普通的也是最容易忽视的病症,在日常生活中,经常听到“吃泻药就行了”之类的解决便秘的建议。

实际上,便秘是典型的肠道运动不正常而导致的症状。

它的后面,可能是很可怕的疾病。

有些医生把便秘称作“百病之源”,因为便秘直接带来的就是“宿便”,“宿便”可以制造多种毒素,能引发很多疾病。

那么,中药透皮技术是如何治疗便秘的呢?便秘病因便秘指大肠秘结,排便困难,两天以上不能自解者。

主要由大肠的传导功能失常所致,并与脾胃及肝肾脏有关。

如阳明胃热过盛,热灼精液,津伤液耗,肠道失调;脾气不足,气虚而传送无力;肝气郁结,气机壅滞,则“气滞而不行”或“气郁化火,火邪伤津”亦可使肠道失调;肾开窃于二阴,主液恶燥,肾阴不足则肠失濡养,肾阳不足,则阴寒凝滞,津液不通,故四者功能失调,皆为便秘之由。

依发病特点可分虚实两类。

便秘危害易生痤疮、面部色素沉着、皮疹等,影响美容;可有烦燥不安、心神不宁、失眠等症状。

便秘可产生腹部胀满、恶心、厌食、口臭等症状;可引发痔疮、肛裂、直肠脱垂和直肠息肉、痛经等,有害毒素持续刺激肠黏膜可导致大肠癌等。

临床应用临床应用中药透皮技术可治疗便秘,观察200例,有效189例,无效者11例。

治疗方法处方一:(五仁丸)桃仁、杏仁、柏子仁、松子仁、郁李仁(炒)、陈皮各等份共研细末,取2至3克消肿止痛液调成糊状湿贴神阙穴。

五仁合用,润肠通便而不伤津液,用于津枯肠燥便秘奏功甚捷,尤其是老年、儿童、孕妇。

处方二:当归、牛膝、肉苁蓉、泽泻、升麻、积壳各等份共研细末,取2至3克消肿止痛液调成糊状湿贴神阙穴。

此方有温肾益精,润肠通便之功,治疗肾虚便秘,以大便秘结、小便清长、腰膝酸软、舌苔淡白为主证。

处方三:麻子仁、芍药、枳实、大黄、厚朴、杏仁各等份共研细末,取2至3克消肿止痛液、蜂蜜调成糊状湿贴神阙穴。

此方专治胃热肠燥,以大便秘结、小便频数、舌苔微黄为主证,常用于习惯性便秘,老年人与产后便秘、痔疮术后便秘等属肠胃燥热者(孕妇及血虚津亏慎用)。

中药透皮技术

中药透皮技术

中药透皮技术This model paper was revised by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on December 10, 2020中药透皮技术2014-02-01||一、中药透皮技术(即消肿止痛贴)的适用法方:消肿止痛贴临床称之为药物载体,临床分干贴和湿贴两种法方。

1、干贴是指用载体直接贴于患处或用中药粉末敷于载体上贴于患处的一种简单方法。

2、而湿贴是将消肿止痛合剂融于载体和中药粉末(醋调、蜜调、酒精调)等以西药直接同消肿止痛合剂混合贴于患处及穴位的一种常用法方。

二、中药透皮技术(即内病外治)适应证:①儿科部分:1、发热:在小儿发热的临床治疗过程中遵循“急则治标,缓则治其本”的原则,先用安乃近注射液混合消肿止痛贴于大椎穴,疗效甚佳,一般30分钟以内体温下降,贴敷12~24小时,待热退后,再用黄芩、薄荷、葛根、生石膏各等份共研细粉每次3至5克,75%的酒精调和同消肿止痛合剂敷入载体之上贴于大椎穴,24小时更换一次,连用2至3天,其功用为清热解毒,疏风透热,用于小儿外感高热,效果良好。

如:高热、心烦口渴、苔黄,用栀子、黄连、黄芩、黄柏、龙胆草各等份研末同上使用。

摊于渗透贴湿贴于大椎穴。

如鼻塞不通,用黄芩、薄荷、葛根、生石膏各等份加苍耳子2:1份,用法同上。

②、小儿咳嗽:A:热咳:用麻黄、杏仁、石膏、甘草共研末用3克至5克同消肿止痛液共敷于载体上贴于膻中,肺俞穴,每24小时更换一次。

(其中药粉最好用蜂蜜调和)。

B、寒咳:用麻黄、桂枝、杏仁、甘草各等份共研细末用3至5克用消肿止痛合剂混入贴于背部定喘、肺俞、前胸膻中穴上,24小时更换一次。

③、小儿哮喘:A喘促较重者,先以平喘为主,用氨茶碱注射液(根据年龄掌握计量)混合消肿止痛液溶入载体贴于膻中,定喘、肺俞穴上,见效迅速。

B一般哮喘(病程较长者):用麻黄1份,自芥子4份,甘遂2份,细辛1份,玄明粉,前胡各3份,桑白皮6份共研细粉用蜂蜜做成饼状,待消肿止痛水溶于载体后,将饼放在载体之上贴于肺腧,涌泉穴之上,每天贴6小时。

中药透皮的操作方法

中药透皮的操作方法

中药透皮的操作方法
中药透皮是指将中草药药物通过皮肤渗透进入体内,进行治疗或调理的方法。

下面是中药透皮的一般操作方法:
1. 清洁皮肤:首先,用温水和无香皂洗净治疗部位的皮肤,然后用清水彻底冲洗干净。

确保皮肤表面没有油脂、污垢或其他物质。

2. 泡药水或贴剂:将中药材浸泡在热水中,使其药性溶解到水中,或者使用市售的中药贴剂。

根据医生的指导或说明书的建议,将中药水或贴剂涂抹在治疗部位上。

3. 揉搓按摩:用手指在涂抹了中药水或贴剂的部位上进行轻柔的按摩,以帮助药物更好地渗透皮肤。

4. 盖敷或贴药膜:将中药液涂抹在治疗部位后,可以使用药膜、药布或透明胶带等覆盖在治疗部位上,以避免中药水的挥发和保持药物渗透的效果。

5. 固定和保持:使用绷带或透气的膜纸将药膜或药布固定在治疗部位上,以保持中药的渗透作用。

6. 注意保暖:在进行中药透皮治疗过程中,要尽量保持治疗部位的温暖,可以穿上透气的衣物或使用热敷等方法,加速血液循环和药物吸收。

7. 按时更换:根据医生的指导或说明书的建议,按时更换中药液或贴剂,继续进行透皮治疗。

请注意,中药透皮治疗方法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遵循医生的建议和用药说明。

不同的中药透皮治疗方法可能会有些许差异,所以请在使用之前仔细阅读药物说明书,并咨询医生的意见。

中药透皮技术儿科部分

中药透皮技术儿科部分

中药透皮技术-儿科部分中药透皮技术即穴位贴敷疗法,是指将特定中药贴在人体穴位之上,利用透皮吸收原理作用于人体,从而缓解人体病痛,是一种安全、有效、便捷、稳定的治疗方法。

药物剂量:1、中药:总量为3-5g.2、西药:小儿为日剂量的1·5-2倍成人为日剂量的3-5倍❖发热:辩证一:在小儿发热的临床治疗过程中遵循“急则治标,缓则治其本”的原则,先用安乃近注射液混合消肿止痛贴于大椎穴,疗效甚佳,一般30分钟以内体温下降,贴敷12~24小时,待热退后,再用黄芩、薄荷、葛根、生石膏各等份共研细粉每次3至5克,75%的酒精调和同消肿止痛合剂敷入载体之上贴于大椎穴,24小时更换一次,连用2至3天,其功用为清热解毒,疏风透热,用于小儿外感高热,效果良好。

如:高热、心烦口渴、苔黄,用栀子、黄连、黄芩、黄柏、龙胆草各等份研末同上使用。

摊于渗透贴湿贴于大椎穴。

如鼻塞不通,用黄芩、薄荷、葛根、生石膏各等份加苍耳子2:1份,用法同上。

辩证二:中药处方:焦栀子、桃仁使用方法: 栀子桃仁研为泥,用鸡蛋清调成稠糊状,分别敷于两足涌泉穴,固定。

每天敷贴10小时后取下,5天为1个疗程。

西药处方:氯丙嗪+异丙嗪+维生素B1+尼美舒利颗粒麻疹和病毒性传染病患儿慎用五岁以上小儿发热伴头痛可用:安乃近+黄连+维生素B1穴位选择:大椎或肚脐。

辩证三:1、紫花地丁9,吴茱臾9,虎杖5,胆南星3取2-3,20个小时,贴涌泉,2、人工牛黄30,柴胡20,黄芩10,薄荷10,葛根10,生石膏10,取2-3,75%酒精调和,;贴于神阙穴,20个小时。

辩证四:临证取3克,用对乙酰氨基酚混悬滴剂适量,地塞米松针适量调糊,敷于脐部。

六小时换一次,热退第二贴12小时换一次;如不退加敷两侧脚心各一贴;如头热甚于身,加大椎一贴。

辩证四:女孩,十四个月,发烧呕吐腹胀三天,T38.2度,大便干燥。

用药:苍术生姜肉桂白芷用藿香正气水调和,一贴见效退烧,腹不涨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中药透皮技术(即消肿止痛贴)的适用方法:
消肿止痛贴临床称之为药物载体,临床分干贴和湿贴两种法方。

1、干贴是指用载体直接贴于患处或用中药粉末敷于载体上贴于患处的一种简单方法。

2、而湿贴是将消肿止痛合剂融于载体和中药粉末(醋调、蜜调、酒精调)等以西药直接同消肿止痛合剂混合贴于患处及穴位的一种常用法方。

二、中药透皮技术(即内病外治)适应证:
1、儿科部分:
①、发热:在小儿发热的临床治疗过程中遵循“急则治标,缓则治其本”的原则,先用安乃近注射液混合消肿止痛贴于大椎穴,疗效甚佳,一般30分钟以内体温下降,贴敷12~24小时,待热退后,再用黄芩、薄荷、葛根、生石膏各等份共研细粉每次3至5克,75%的酒精调和同消肿止痛合剂敷入载体之上贴于大椎穴,24小时更换一次,连用2至3天,其功用为清热解毒,疏风透热,用于小儿外感高热,效果良好。

如:高热、心烦口渴、苔黄,用栀子、黄连、黄芩、黄柏、龙胆草各等份研末同上使用。

摊于渗透贴湿贴于大椎穴。

如鼻塞不通,用黄芩、薄荷、葛根、生石膏各等份加苍耳子2:1份,用法同上。

②、小儿咳嗽:
A:热咳:用麻黄、杏仁、石膏、甘草共研末用3克至5克同消肿止痛液共敷于载体上贴于膻中,肺俞穴,每24小时更换一次。

(其中药粉最好用蜂蜜调和)。

B、寒咳:用麻黄、桂枝、杏仁、甘草各等份共研细末用3至5克用消肿止痛合剂混入贴于背部定喘、肺俞、前胸膻中穴上,24小时更换一次。

③、小儿哮喘:
A喘促较重者,先以平喘为主,用氨茶碱注射液(根据年龄掌握计量)混合消肿止痛液溶入载体贴于膻中,定喘、肺俞穴上,见效迅速。

B一般哮喘(病程较长者):用麻黄1份,自芥子4份,甘遂2份,细辛1份,玄明粉,前胡各3份,桑白皮6份共研细粉用蜂蜜做成饼状,待消肿止痛水溶于载体后,将饼放在载体之上贴于肺腧,涌泉穴之上,每天贴6小时。

④、小儿腹泻:
A、丁香、肉桂各等份研末和匀,取2至3克,将药粉置于脐中,消肿止痛水溶于载体贴于上,24小时更换一次主要功用为温中止泻,适用于小儿脾虚及虚寒性腹泻。

B、樟脑、石榴皮、松香各等份三药研末,取2~3克敷于脐中,药水溶于载体贴于上外敷,其功用为温散止痛,固肠止泻,用于婴幼儿单纯性消化不良型腹泻。

C、肉桂、吴茱萸、车前子、白胡椒各等份研成粉末,取2至3克置于脐中,用消肿止痛液溶于载体后敷于之上。

其功用为温中散寒,利湿止泻,用于伤食泻及寒湿泻。

D、用葛根、黄芩、黄连、黄柏各等份,研末置于脐中,用消肿止痛水溶于载体贴于上,其功用为清热腹泻及婴幼儿伤热腹泻及细菌性痢疾。

⑤、小儿腹痛:元胡、肉桂、白胡椒各等份共研末,将消肿止痛水敷入载体贴于上,将药粉置于肚脐中,外贴24小时更换一次,用于小儿各种腹痛及现代肠系淋巴结炎疗效甚佳。

2、妇科部分:
①痛经:
A在痛经发作期,用654~2注射液10毫升混合消肿止痛液溶入载体上,贴敷入关元穴,30分钟缓解痛疼。

B山楂、葛茛、甘草、生白芍、乳香、没药、元胡各等份用醋或黄酒调和做成饼状,消肿止痛液溶入载体后将药饼放入上,贴肚脐(神厥)及关元穴,月经来潮前2天应用,或初感痛时应用,其主要功用是行气活血止痛。

屡用效佳,多次痛止。

②闭经:丹参5份,穿山甲1份,两药研末,以醋、酒各半调和成糊状,摊于载体之上,帖神厥、关元穴24小时换药1次,5次为一疗程,连贴以经通为度。

其功用为养血调经。

主治:闭经。

③乳腺炎:(乳痹):乳香、没药、穿山甲、大黄、冰片共研末,用时以鸡蛋清和上药5至10克调匀做成药饼,贴于载体之上,敷于局部患处,24小时更换1次,其功用是清热解毒,消肿止痛。

④乳腺增生:生地、木香、莪术、穿山甲、乳香、没药各等份研细粉,用时取5克用米醋调匀做成药饼,待消肿止痛溶于载体上,贴敷局部。

其功用为疏肝理气,化瘀消肿。

主治乳增生,一般10至15次即愈。

⑤子宫肌瘤:海棠、乳香、没药、穿山甲、蟾蜍共研细份用醋和75%酒精调匀做成饼状,待消肿止痛液溶入载体后放入上,贴敷于关元穴,连贴10至15次,效果良好。

其功用是软坚散结,用于子宫肌瘤。

3、颈、肩、腰腿痛部分:
①颈椎病:穿山甲、乳香、没药、葛根、透骨草各等份取3~5克调经糊状,先将消肿止痛液溶入载体后将药物敷入上,贴颈椎部位,一般当天显效,24小时更换一次,效果良好。

②肩周炎(五十肩):生川乌、生草乌、生半夏、细辛、乳香、没药研末用75%的酒精调匀做成粉饼,待消肿止痛液溶入载体放入上贴于肩关节局部,24小时更换一次,连用5~7次效果良好,其功用为祛风散寒,通络止痛。

③腰痛:肉桂、生川乌、乳香、樟脑、川椒上药研末用时用白酒调和,放在载体之上,贴于肾俞(双)命门穴,每24小时更换1次。

其功用温经散寒,活络之痛。

屡用效佳。

④关节炎:生川乌、生草乌(葛根、麻黄、生半夏、白胡椒共研细末,用姜汁调和成药饼,放入载体上,贴局部痛部位24小时更换。

4、老年病部分:
①胃炎(胃及十二指肠炎):附子、肉桂、丁香、吴茱萸、穿山甲各等份用姜汁调和,先将消肿止痛合剂溶于载体后,将调匀后药物摊入上贴胄中脘,神厥穴两个部位,24小时更换1次。

如果胃痛严重,可加入0.3克左右麝香立即止痛。

②胃溃疡(胃及十二指溃疡):穿山甲、血竭、乳香、没药白芨上药各等份,用醋姜汁各半调和做成药饼,敷入湿贴的载体之上,贴上脘、中脘、神厥穴,每24小时更换一次效果良好。

③呃逆(打嗝):丁香、吴茱萸各等份,用姜汁调均成糊状,摊于湿贴载体之上,贴上肚脐,24小时换药一次用之奏效。

④胃下垂:蓖麻仁5份、升麻仁和升麻粉放在一起捣如泥,加入姜汁做成药饼,放入湿贴载体之上,贴中脘穴,其功用开题固脱,用于胃下垂的治疗效果良好。

5、溃疡部分:
①小儿口腔溃疡:黄连、冰片两种药物研末用醋调成糊状,放入湿贴的载体之上,贴于涌泉穴(双侧)24小时更换1次,连用2~3次即愈。

②脱骨疽(脉管炎):红升丹+麝香少许放入湿贴载体上,贴于患处,各天一次,效果甚佳。

③骨髓炎:白降丹+消炎疼湿贴载体上,贴于患处效果佳隔天一次。

④下肢溃疡(臁疮):老烟膏、生地榆、寒水石、血余炭、胡黄连、血竭各等份研末用小磨油调入糊状,摊入湿贴载体之上,敷于局部,24小时更换,用之有效。

⑤去腐生肌散,摊入载体上,干贴效果佳,一般3~5次愈。

⑥带状孢疹:雄黄5份、冰片3份、蜂房2份共研细末,干粉撒在湿贴载体之上,贴局部患处,24小时更换,效果显著,治疗10例,轻者3次,重者5~7次痊愈。

⑦疑难杂症:甲状腺囊肿、甲状腺瘤、急慢性咽喉炎、急性扁桃体炎、声带息肉、声带小结,用白花蛇舌草、穿心莲、山芝麻、穿山甲各等份湿摊于患处,配大椎穴湿贴效果甚佳。

⑧腹水症:大黄、硭硝、腹毛、大戟、甘遂、芫花、穿山甲、各等份核桃油活饼放于神厥穴、关元穴、肾俞穴、(双)涌泉穴(双)效果甚佳。

⑨心血管水肿:大黄、硭硝、腹毛、大戟、甘遂、芫花、穿山甲、分心木各等份放于载体上湿贴于涌泉穴(双)、大椎穴效果甚佳。

总之以八纲辩证为准绳,整体观念辩证施治,合理调配用药,收到了良好的临床效果。

终于实现内病外治载体渗透技术之梦。

小结:易懂易行、收效快、疗效高、渗透载体可信、对脾胃无损害、患者易接受、降低医者风险、对祖国中医学更加发扬光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