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皮技术精品PPT课件
合集下载
透皮给药制剂课件
药物。
4、醇类化合物 n 含有2~5个碳原子的短链醇能溶胀和提取
角质层中的类脂,增加药物的溶解度,从 而提高极性和非极性药物的透皮透过。
23
5、其他吸收促进剂 n 挥发油 ,如薄荷油、桉叶油、松节油等 n 氨基酸及其衍生物 n 磷脂和油酸
24
三、促进药物透皮吸收的新技术
促进药物透皮吸收的主要途径和方法:
n 水溶性药物透过率非常低,虽可通过扩大给药面积 或多次给药增加透过程度,但容易增加皮肤的刺激。
n 不是所有的药物都适于制备透皮传递系统,特别是 对皮肤具有强烈刺激性、致敏性的药物。
7
三、药物透皮吸收过程
皮肤结构和生理 8
n 1.表皮: 表皮由各种形态大小不同的上皮细胞构成这些细胞 从基底层发育而成,这层细胞不断分化,由基底层向外推移分 化成棘层、粒层、透明层和角质层。
n 热塑性塑料,在一般有机溶剂中不溶,化学性质稳 定,机械性能强。
n 用于制取薄膜的聚氯乙烯常加入30~70%的增塑剂, 称为软聚氯乙烯。
37
3 聚丙烯(polypropylene,PP) n PP薄膜具有优良的透明性、强度和耐热性,吸水性很
低,可耐受100℃以上煮沸灭菌。 4 聚乙烯(polyethylene,PE) n 具有优良的耐低温性能和耐化学腐蚀性能,安全无毒,
n 制备:把药物分散在水溶性聚合物(如PEG)的水溶液中,将该 混悬液均匀分散在疏水性聚合物中,在高切变机械力下,形成 微小的球形液滴,然后迅速交联疏水聚合物分子使之成为稳定 的包含有球型液滴药库的分散系统,制成一定面积及厚度的药 膜,置于粘胶层中心,加防粘层即得。
粘胶层
闭合底盘
微型药库
粘性泡沫层
15
n 离子型与皮肤的相互作用较强,但连续应用 后会引起红肿、干燥或粗糙化。
4、醇类化合物 n 含有2~5个碳原子的短链醇能溶胀和提取
角质层中的类脂,增加药物的溶解度,从 而提高极性和非极性药物的透皮透过。
23
5、其他吸收促进剂 n 挥发油 ,如薄荷油、桉叶油、松节油等 n 氨基酸及其衍生物 n 磷脂和油酸
24
三、促进药物透皮吸收的新技术
促进药物透皮吸收的主要途径和方法:
n 水溶性药物透过率非常低,虽可通过扩大给药面积 或多次给药增加透过程度,但容易增加皮肤的刺激。
n 不是所有的药物都适于制备透皮传递系统,特别是 对皮肤具有强烈刺激性、致敏性的药物。
7
三、药物透皮吸收过程
皮肤结构和生理 8
n 1.表皮: 表皮由各种形态大小不同的上皮细胞构成这些细胞 从基底层发育而成,这层细胞不断分化,由基底层向外推移分 化成棘层、粒层、透明层和角质层。
n 热塑性塑料,在一般有机溶剂中不溶,化学性质稳 定,机械性能强。
n 用于制取薄膜的聚氯乙烯常加入30~70%的增塑剂, 称为软聚氯乙烯。
37
3 聚丙烯(polypropylene,PP) n PP薄膜具有优良的透明性、强度和耐热性,吸水性很
低,可耐受100℃以上煮沸灭菌。 4 聚乙烯(polyethylene,PE) n 具有优良的耐低温性能和耐化学腐蚀性能,安全无毒,
n 制备:把药物分散在水溶性聚合物(如PEG)的水溶液中,将该 混悬液均匀分散在疏水性聚合物中,在高切变机械力下,形成 微小的球形液滴,然后迅速交联疏水聚合物分子使之成为稳定 的包含有球型液滴药库的分散系统,制成一定面积及厚度的药 膜,置于粘胶层中心,加防粘层即得。
粘胶层
闭合底盘
微型药库
粘性泡沫层
15
n 离子型与皮肤的相互作用较强,但连续应用 后会引起红肿、干燥或粗糙化。
《透皮吸收篇》课件
02
CHAPTER
透皮吸收技术的种类
被动扩散技术
01
02
03
04
扩散原理
利用皮肤的自然渗透能力,使 药物透过皮肤进入血液循环。
适用药物
脂溶性药物、小分子水溶性药 物。
优点
操作简单、无创伤、安全性高 。
缺点
药物渗透速率低、吸收效果不 理想。
主动渗透技术
扩散原理
通过外部能量或药物本 身的渗透作用,增强药 物在皮肤中的渗透能力
渗透和扩散问题。
皮肤过敏反应
某些人可能对某些透皮吸收药物产生 过敏反应,需要在使用前进行皮肤过
敏测试。
药物稳定性
透皮吸收药物需要保持稳定性,防止 在皮肤表面分解或失活。
药物剂量控制
透皮吸收药物的剂量控制相对困难, 需要精确控制药物的释放速率和剂量 。
透皮吸收技术的发展趋势
新材料的应用
纳米技术的应用
戒Hale Waihona Puke 贴片透皮吸收技术可以将特定成分通过贴 片形式渗透到皮肤中,抑制酒精的吸 收,降低饮酒欲望,帮助人们成功戒 酒。
06
CHAPTER
透皮吸收技术的未来展望
新材料的应用
01
02
03
高分子材料
利用高分子材料作为透皮 吸收的载体,提高药物的 稳定性和渗透性。
纳米材料
纳米材料具有较高的比表 面积和良好的生物相容性 ,能够提高药物的透皮吸 收效果。
减肥塑形
局部塑形
透皮吸收技术可以将特定成分送 达特定部位,促进该部位的脂肪 代谢和肌肉紧致,实现局部塑形 的效果。
整体减肥
透皮吸收技术可以通过调节食欲 、减少脂肪合成等方式,实现整 体减肥的效果,帮助人们恢复苗 条的身材。
外用美容药物的透皮吸收 ppt课件
ppt课件
9
二、透皮吸收的过程
释放 ↓
穿透 ↓
吸收
药物从基质中释放出来
药物透过表皮进入皮肤产生局部治疗
通过血管、淋巴管进入体循环产生全身 作用
ppt课件
10
ppt课件
11
第三节 影响外用美容药物透皮吸收的因素
➢ 一 药物因素 ➢ 二 生理因素 ➢ 三 皮肤的代谢与储库作用
ppt课件
12
第影三响透节皮吸影收的响因外素 用美容药物透皮吸收的因素
很离少型,分大子分不等子易可药透透物入过吸,。收需要与细胞膜蛋白质水合。
ppt课件
8
二、透皮吸收的过程 1.药物由基质向角质层的分配:基质影响药物的状态 2.药物在角质层内的扩散 3.从亲脂的角质层分配至更为水性的活性表皮 4.通过活性表皮或真皮的转运,伴有皮肤微管结构的摄取 5.体循环分布和消除
ppt课件
15
2、理想的透皮制剂应具备的主要特点:
(1)优良的生物相容性 (2)优良的理化性质
(3)速效、长效性
(4)可逆性
(5)单向性
(6)经济性
目前应用的每一种透皮促进剂都各有其优、缺点, 应根据药物化学结构和物理化学性质有针对性地选择透 皮促进剂。
ppt课件
16
3、(透1)皮影促响进皮肤剂角作质用层机结制构
dQ/dt=KCDA/T 式中dQ/dt为达到稳定时的药物透皮速率; K为药物皮肤/基质分配系数; C为溶于基质中的药物浓度; D为药物在皮肤屏障中的扩散系数; A为给药面积; T为有效屏障厚度
ppt课件
13
(1)药物的理化性质
1.表面活性剂,吐温等。增加吸水性与可洗性,有
(2)基质1的.溶性解质特性助:1于.脂1应药.溶基用物性质部分大的位散的类:与药耳型穿物后:透O易>/腋W于型窝透>>W过大/O角腿型质上>凡层部士内;林侧+>羊颅毛>脚脂背> >前
2016透皮吸收制剂 ppt课件
• ①溶解性和油水分配系数(K): 一般脂溶性>水溶性药物,K值适 中者具有较高的穿透性。
• ②分子特性:M >600难透过, M>3000不能透入,甾类药物-OH 数↑,穿透力↓。 • ③在基质中的状态:溶解态>混 悬态,微粉化>细粒。
2.基质和附加剂性质
• 基质和附加剂的组成及性能可影响药物在基质中的特性和 皮肤患处的生理功能,从而影响药物的吸收。
三、应用离子导入技术
• 1含义
• 指利用电流将离子型药
物或能形成带电胶粒的
非解离药物经电极定位 导入皮肤、粘膜,进入 局部组织或体循环的一 种生物物理方法。(低
聚核苷酸、两性霉素、
酮洛芬 )用在皮肤上的 电压降一般为0.1V-5V。
2离子导入机理
• ①离子导入:通过毛孔和汗腺等旁路途径产生电位差。 • ②电渗作用:使皮肤两侧液体产生定向移动。 • ③诱导新生通道:电流使角质层类脂分子定向排列形成可逆性 孔穴,也称为电致孔。(电致孔在皮肤上电压降大于100V)。 • ④增强皮肤水合作用:电场下水合作用↑、药物的渗透力↑。
四、应用超声波技术
• 利用超声波的温热作用、促进血液循环或局部按摩作用最初应用于风 湿症和关节炎等疾病的治疗,现已应用于药物的透皮吸收。 • 作用机理 • 改变皮肤角质层结构:空化作用,脂质结构重新排列形成空洞。
对皮肤可能有刺激性和 过敏性
表皮对药物有存贮和代 谢作用
4
5
给药方便,可随时终止
第二节影响透皮吸收的因素
• 一、皮肤的生理构造与透皮吸收 过程 • 1皮肤构造 • 表皮、真皮、皮下组织、毛发、 汗腺、皮脂腺①角质层:外来物 质的主要屏障,对脂溶性药物阻 力小(15-20um) ②表皮:胞内主要 是水性溶液,药物容易通过(50100um) 。③真皮:疏松结缔组织, 含水量30%,毛细血管丰富、对 药物穿透阻力小。④皮下组织: 脂肪组织,药物可通过血管和淋 巴管吸收。
透皮技术
• 现场演示操作
透皮贴敷疗法
• 透皮技术的特点
• 大家都知道,在基层,儿科用药还是一个弱势, 不论是口服给药还是静脉给药都比较困难,特别 是在静脉输液时,部分患儿如果第一针或第二针 打不上的话,孩子就会大哭,家长也会心疼的跟 着小苦,有时还会出现医患关系紧张或不愉快的 场景。透皮技术完全可以解决口服给药和静脉给 药带来的弊端。
二、小儿咳嗽
寒咳:痰涕色白清稀 热咳:痰涕色黄粘稠
药物: 1.寒咳:麻黄、杏仁(去皮)、陈皮各10,半夏6 2.热咳:黄芩20、杏仁(去皮)、知母各10, 甘草、 麻黄、川贝母各6
选穴:膻中、大椎、天突、 肺俞、定喘,每次任 选1-2穴。 操作:药物共研细末,取3g 药末用透皮促渗剂调 和如膏状,置于《炎 痛苗贴》上,敷于腧穴处。
三、小儿腹泻
药物: 1.伤食型: 黄色稀便:焦山楂、焦麦芽、炒莱菔子、焦神曲各6 白色水样便:丁香、吴茱萸、肉桂各6,干姜10 绿色便:陈皮、黄连、黄芩、白头翁各等分,马齿苋汁适量 2.脾虚、虚寒型:丁香、肉桂各等份 3.寒湿型:肉桂、吴茱萸、车前子、白胡椒各等份 4.湿热型:葛根、黄芩、黄连、黄柏各等份 5.细菌性痢疾:葛根、黄芩、黄连、黄柏各等份
一、感冒
风寒感冒:恶寒发热,痰涕色白清稀 风热感冒:发热咽痛,痰涕色黄粘稠 暑湿感冒:发热呕吐,腹泻舌苔厚腻
药物: 1.风寒感冒:麻黄、桂枝、杏仁各10,甘草6 2.风热感冒:银花、连翘、黄芩各10,甘草6 3.暑湿感冒:藿香、佩兰各15,桂枝6、甘草、黄芩、 栀子各10 选穴:膻中、大椎、天突、肺 俞,暑湿感冒加用中脘, 每次任选1-2穴。 操作:药物共研细末,取3g药 末用透皮促渗剂调和如 膏状,置于《炎痛苗贴》 上,敷于腧穴处。
十三、手足口病
透皮技术健康讲座PPT课件
• 七、吴师机的《理论拼文》,书中每病治疗都以 膏药薄贴为主。选择性的配以点、敷、熨、洗、 擦、等多种外治法,且把穴位贴敷疗法的治疗范 围推广到内、外、妇、儿、皮肤、五官等科,提 出了“以膏药治百病”的理论。并依据中医基本 理论,对内病外治的作用机理、制造膏药、具体 运用等方面作了比较详细的论述。
一、感冒
风寒感冒:恶寒发热,痰涕色白清稀 风热感冒:发热咽痛,痰涕色黄粘稠 暑湿感冒:发热呕吐,腹泻舌苔厚腻
药物: 1.风寒感冒:麻黄、桂枝、杏仁各10,甘草6 2.风热感冒:银花、连翘、黄芩各10,甘草6 3.暑湿感冒:藿香、佩兰各15,桂枝6、甘草、黄芩、 栀子各10 选穴:膻中、大椎、天突、肺 俞,暑湿感冒加用中脘, 每次任选1-2穴。 操作:药物共研细末,取3g药 末用透皮促渗剂调和如 膏状,置于《炎痛苗贴》 上,敷于腧穴处。
• 四、春秋战国时期的《灵枢·经脉篇》被后世誉 为膏药之治,开创了现代膏药之先河。 • 五、东汉时期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及华佗的 《神医秘传》记述了多种外治法。晋代葛洪的《 肘后备急方》、唐代孙思邈的《孙真人海上方》 都有关于外治法的大量记载。 • 六、唐、宋、元、明、清中医外治法代有继承、 发展和创新,清代医学家吴师机的《理论拼文》 可谓中医外治法发展的标志之一。
五、慢性扁桃体炎
药物:山豆根、双花、连翘、芦根、黄芩、甘 草、牛蒡子各等分 选穴:天突穴、大椎,每 次任选1-2穴。 操作:药物共研细末,取 3g药末用透皮促渗 剂调和如膏状,置 于《炎痛苗贴》上, 敷于腧穴处。
六、流行性腮腺炎
药物:苦参、败酱草、连翘、仙人掌、大 青叶各10,大黄6、青黛3
选穴:阿是穴、翳风,每 次任选1-2穴。 操作:药物共研细末,取 3g药末用透皮促渗 剂调和如膏状,置 于《炎痛苗贴》上, 敷 于腧穴处。
外用美容药物的透皮吸收 ppt课件
1.定义
美容药物制剂涂于皮肤后,其中的美容药物成分经释放、透入 皮肤并达到皮肤组织深部从而发挥药物作用的过程。
仅希望药物被吸收入组织深部,产生局部效应, 而不希望进入体循环从而降低疗效或产生不良反应。
ppt课件
3
第一2节.外用外美用容药美物容主药要包物括透两皮类吸收的含义和意义
护肤养颜品; 对有损美容的皮肤疾病具有医疗防治作用的皮肤
dQ/dt=KCDA/T 式中dQ/dt为达到稳定时的药物透皮速率; K为药物皮肤/基质分配系数; C为溶于基质中的药物浓度; D为药物在皮肤屏障中的扩散系数; A为给药面积; T为有效屏障厚度
ppt课件
11
(1)药物的理化性质
1.表面活性剂,吐温等。增加吸水性与可洗性,有
(2)基质1的.溶性解质特性助:1于.脂1应药.溶基用物性质部分大的位散的类:与药耳型穿物后:透O易>/腋W于型窝透>>W过大/O角腿型质上>凡层部士内;林侧+>羊颅毛>脚脂背> >前
ppt课件
13
2、理想的透皮制剂应具备的主要特点:
(1)优良的生物相容性 (2)优良的理化性质
(3)速效、长效性
(4)可逆性
(5)单向性
(6)经济性
目前应用的每一种透皮促进剂都各有其优、缺点, 应根据药物化学结构和物理化学性质有针对性地选择透 皮促进剂。
ppt课件
14
3、(透1)皮影促响进皮肤剂角作质用层机结制构
6.药物的分子4.形皮式释肤:放的分。水子合型作>用解:离增型加穿透力
(5)其它
5.4其.对它皮:肤皮水肤和的作温用度的、影酶响降:解、蓄积 涂抹面积、促时进间皮、肤气水温和等,利于药物透皮。
美容药物制剂涂于皮肤后,其中的美容药物成分经释放、透入 皮肤并达到皮肤组织深部从而发挥药物作用的过程。
仅希望药物被吸收入组织深部,产生局部效应, 而不希望进入体循环从而降低疗效或产生不良反应。
ppt课件
3
第一2节.外用外美用容药美物容主药要包物括透两皮类吸收的含义和意义
护肤养颜品; 对有损美容的皮肤疾病具有医疗防治作用的皮肤
dQ/dt=KCDA/T 式中dQ/dt为达到稳定时的药物透皮速率; K为药物皮肤/基质分配系数; C为溶于基质中的药物浓度; D为药物在皮肤屏障中的扩散系数; A为给药面积; T为有效屏障厚度
ppt课件
11
(1)药物的理化性质
1.表面活性剂,吐温等。增加吸水性与可洗性,有
(2)基质1的.溶性解质特性助:1于.脂1应药.溶基用物性质部分大的位散的类:与药耳型穿物后:透O易>/腋W于型窝透>>W过大/O角腿型质上>凡层部士内;林侧+>羊颅毛>脚脂背> >前
ppt课件
13
2、理想的透皮制剂应具备的主要特点:
(1)优良的生物相容性 (2)优良的理化性质
(3)速效、长效性
(4)可逆性
(5)单向性
(6)经济性
目前应用的每一种透皮促进剂都各有其优、缺点, 应根据药物化学结构和物理化学性质有针对性地选择透 皮促进剂。
ppt课件
14
3、(透1)皮影促响进皮肤剂角作质用层机结制构
6.药物的分子4.形皮式释肤:放的分。水子合型作>用解:离增型加穿透力
(5)其它
5.4其.对它皮:肤皮水肤和的作温用度的、影酶响降:解、蓄积 涂抹面积、促时进间皮、肤气水温和等,利于药物透皮。
《透皮吸收篇》课件
透皮吸收的工作原理
1
分子扩散
药物分子通过皮肤层屏障的分子扩散作用,从而进入皮下组织和血液循环。
2
角质层渗透
药物通过皮肤表面的角质层,渗透到真皮层,然后到达皮下组织。
3
循环系统吸收
药物进入皮下组织后,通过微血管和毛细血管进入血液循环,以实现全身有效吸 收。
透皮吸收的应用领域
药物传递
透皮吸收可用于给予药物,例如局部止痛剂、避孕药和激素。
美容产品
透皮吸收可用于美容产品中的有效成分的传递,如抗衰老和美白成分。
药物代谢研究
透皮吸收可以用于药物代谢和毒性研究,以评估药物的吸收和药代动力学特性。
透皮吸收的优点与局限
1 优点
无需注射或口服,减少不适感和消化道问题。
2 局限
透皮吸收速度慢,适用于药物剂量较低的情况。
透皮吸收的技术发展趋势
透皮贴剂
《透皮吸收篇》PPT课件
透皮吸收是一种将药物通过皮肤渗透到体内的方法。本课件将深入探讨透皮 吸收的定义、工作原理、应用领域、优点与局限、技术发展趋势、挑战与解 决方案,以及结论和展望。准备好开始你的透皮吸收一种将药物通过皮肤层屏障接触到血液循环的过程。它通过皮肤 表面的细胞间隙,进入真皮层并最终进入血液循环。
2
皮肤屏障
某些药物可能无法有效穿过皮肤层屏障。解决方案包括使用渗透增强剂或改变递 送系统。
3
个体差异
不同个体对透皮吸收的反应可能不同。解决方案包括进行个性化剂量调整。
结论和展望
透皮吸收是一种有前景的药物给药方法,具有广阔的应用领域。随着技术的 不断发展,我们可以期待更多创新和改进,以提高透皮吸收的效果和可行性。
透皮贴剂是一种方便的透皮吸 收技术,可提供持续释放的药 物给药。
透皮技术PPT课件
采用透皮技术将药物透过眼睑皮肤, 直接作用于眼球表面,治疗角膜炎、 结膜炎等眼部疾病。
关节炎治疗
通过透皮给药,将药物直接作用于关 节部位,减轻关节疼痛和炎症,如类 风湿性关节炎、骨关节炎等。
系统治疗应用
心血管系统治疗
通过透皮给药,将药物直接吸收进入血液循环系统,达到治疗心 血管疾病的目的,如高血压、心绞痛等。
呼吸系统治疗
利用透皮技术将药物透过皮肤吸收,通过呼吸道黏膜进入肺部,治 疗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呼吸系统疾病。
中枢神经系统治疗
采用透皮给药方式,使药物透过皮肤进入中枢神经系统,治疗帕金 森病、癫痫等神经系统疾病。
特殊疾病治疗应用
糖尿病治疗
通过透皮技术将胰岛素等 药物直接送达皮肤,降低 血糖水平,治疗糖尿病及 其并发症。
药物在表皮细胞间的转运
药物在表皮细胞间通过细胞间隙进行转运。
03
药物在真皮中的吸收
药物在真皮中被血管和淋巴管吸收,进入体循环。
影响药物透皮吸收因素
药物的理化性质
药物的分子量、脂溶性、极性等理化性质影 响其在皮肤中的渗透能力。
皮肤状态与疾病
角质层的屏障作用
角质层的厚度、脂质组成和含水量等因素影 响药物的渗透性。
作用
透皮给药系统通过皮肤给药,能够避免口服药物的首过效应和胃肠道副作用,同 时能够维持稳定的血药浓度,减少给药次数和剂量,提高患者的依从性和治疗效 果。
透皮技术优缺点分析
优点 避免口服药物的首过效应和胃肠道副作用;
维持稳定的血药浓度,减少给药次数和剂量;
透皮技术优缺点分析
提高患者的依从性和治疗效果; 适用于不能口服药物的患者(如婴幼儿、老年人等)。
皮肤的水合状态、角质层完整性及皮肤疾病 等因素会影响药物的透皮吸收。
第六章-透皮给药系统精品PPT课件
我国对TDD系统的研究和开发始于80年代初, 对硝酸甘油、东莨菪碱、可乐定等药物的 TDD系统研究和开发已经取得了成果,并 获准生产。
我国的TDD系统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比较 明显的差距,特别是工业生产配套水平较 低,尚未能形成规模生产能力
2.国外研究近况
美国1981 年第一个TTS东莨菪碱TTS 上市
洛芬、布洛芬、双氯芬
硝苯地平、尼群地平、
酸等
氨氯地平、消心痛、 平喘药
硝酸甘油、尼卡地平、 妥洛特罗、特布他林等
普萘洛尔,可乐定镇痉
剂等
• 解痉剂
–东莨菪碱
已上市TTS品种
硝酸甘油——预防心绞痛
Transderm-Nitro Alza/Ciba-Geigy
Nitrodisc
Searle
TTS发展的背景
1. 研究新药的难度增加,迫使人们进行新 剂型的开发工作。
开发新型药物制剂经费大大降低,时间大 大缩短
2.检测手段的提高,透皮给药可以定量地 进行研究,药动学的发展可以确定体内 外相关性
3.新的医药用高分子材料的出现,为经皮 给药制剂的开发提供了物质基础
三、透皮给药系统的特点 1.避免肝脏的首过效应和药物在胃肠道的降解减
少用药的个体差异。 透皮给药比口服给药更稳定地直接进入血液 2.长时间使药物以恒定速率进入体内,减少给药
次数,延长给药间隔。改善病人的适应性。 3.维持恒定的有效血药浓度,避免了口服给药等
引起的血药浓度峰谷现象,降低了毒副反应。 4.使用方便,可以随时中断给药。 特别适合于婴儿、老人或不宜服的病人。
日本和韩国的TTS 研究与开发在亚洲也处于 领先地位。
专门从事TTS 研究的机构有:
Alza ( 美国加州)、TheraTech( 犹他州) 、 TBS( 新泽西州)、Cygnus 研究公司 (加州)、Conrex 制药公司(宾州)、 Pharmed( 慕尼黑)、Elan( 爱尔兰)、 国际TTS 工艺研究所(日本)
我国的TDD系统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比较 明显的差距,特别是工业生产配套水平较 低,尚未能形成规模生产能力
2.国外研究近况
美国1981 年第一个TTS东莨菪碱TTS 上市
洛芬、布洛芬、双氯芬
硝苯地平、尼群地平、
酸等
氨氯地平、消心痛、 平喘药
硝酸甘油、尼卡地平、 妥洛特罗、特布他林等
普萘洛尔,可乐定镇痉
剂等
• 解痉剂
–东莨菪碱
已上市TTS品种
硝酸甘油——预防心绞痛
Transderm-Nitro Alza/Ciba-Geigy
Nitrodisc
Searle
TTS发展的背景
1. 研究新药的难度增加,迫使人们进行新 剂型的开发工作。
开发新型药物制剂经费大大降低,时间大 大缩短
2.检测手段的提高,透皮给药可以定量地 进行研究,药动学的发展可以确定体内 外相关性
3.新的医药用高分子材料的出现,为经皮 给药制剂的开发提供了物质基础
三、透皮给药系统的特点 1.避免肝脏的首过效应和药物在胃肠道的降解减
少用药的个体差异。 透皮给药比口服给药更稳定地直接进入血液 2.长时间使药物以恒定速率进入体内,减少给药
次数,延长给药间隔。改善病人的适应性。 3.维持恒定的有效血药浓度,避免了口服给药等
引起的血药浓度峰谷现象,降低了毒副反应。 4.使用方便,可以随时中断给药。 特别适合于婴儿、老人或不宜服的病人。
日本和韩国的TTS 研究与开发在亚洲也处于 领先地位。
专门从事TTS 研究的机构有:
Alza ( 美国加州)、TheraTech( 犹他州) 、 TBS( 新泽西州)、Cygnus 研究公司 (加州)、Conrex 制药公司(宾州)、 Pharmed( 慕尼黑)、Elan( 爱尔兰)、 国际TTS 工艺研究所(日本)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腧穴、皮肤
药物不经过肝脏和胃肠吸收,安全无副作用的绿色疗 法,免除患病时打针输液的痛苦,是治疗疾病的首选。
6
• 一、在原始社会,人们在生产劳动中及生活中, 逐渐发现用植物外敷可止痛、止血、消肿,甚至 可加快伤口的愈合。这就是中药贴敷的起源。
• 二、最早的医学专著《五十二病方》于1973年在 湖南长沙的马王堆汉墓出土,其中即有大量的外 治法记载。
痛苗贴》上,敷于腧穴处。
21
八、哮喘
药物:麻黄、细辛各1,玄明粉、前胡各3, 桑白皮6
选穴:肺俞、涌泉,每次 任选1-2穴。
操作:药物共研细末,取 3g药末用透皮促渗 剂调和如膏状,置 于《炎痛苗贴》上,
敷于腧穴处。
22
九、痛经
药物:山楂、葛根、甘草、生白芍、乳香、没 药、元胡各等分
选穴:神阙、关元,每 次任选1-2穴。
每次任选1-2穴。
操作:药物共研细末,取3g药
末用透皮促渗剂调和如
膏状,置于《炎痛苗贴》
上,敷于腧穴处。
15
二、小儿咳嗽
寒咳:痰涕色白清稀 热咳:痰涕色黄粘稠
药物: 1.寒咳:麻黄、杏仁(去皮)、陈皮各10,半夏6 2.热咳:黄芩20、杏仁(去皮)、知母各10, 甘草、
麻黄、川贝母各6
选穴:膻中、大椎、天突、 肺俞、定喘,每次任 选1-2穴。
操作:药物共研细末,取3g
药末用透皮促渗剂调
和如膏状,置于《炎
痛苗贴》上,敷于腧穴处。
16
三、小儿腹泻
药物: 1.伤食型: 黄色稀便:焦山楂、焦麦芽、炒莱菔子、焦神曲各6 白色水样便:丁香、吴茱萸、肉桂各6,干姜10 绿色便:陈皮、黄连、黄芩、白头翁各等分,马齿苋汁适量 2.脾虚、虚寒型:丁香、肉桂各等份 3.寒湿型:肉桂、吴茱萸、车前子、白胡椒各等份 4.湿热型:葛根、黄芩、黄连、黄柏各等份 5.细菌性痢疾:葛根、黄芩、黄连、黄柏各等份
13
14
一、感冒
风寒感冒:恶寒发热,痰涕色白清稀 风热感冒:发热咽痛,痰涕色黄粘稠 暑湿感冒:发热呕吐,腹泻舌苔厚腻
药物: 1.风寒感冒:麻黄、桂枝、杏仁各10,甘草6 2.风热感冒:银花、连翘、黄芩各10,甘草6 3.暑湿感冒:藿香、佩兰各15,桂枝6、甘草、黄芩、
栀子各10
选穴:膻中、大椎、天突、肺 俞,暑湿感冒加用中脘,
选穴:神阙。
操作:药物共研细末,取3g药末用
透皮促渗剂调和如膏状,置
于《炎痛苗贴》上,敷于腧穴处。
17
四、小儿腹痛
对于小儿肠系膜淋巴 结炎效果尤佳
药物:元胡、吴茱萸、肉桂、干姜各等分
选穴:神阙、中极、中脘、 足三里,每次任选
1-2穴。
操作:药物共研细末,用 透皮促渗剂调和, 置于《炎痛苗贴》
上,敷于腧穴处。
• 三、现存最早的外科专著《刘娟子鬼遗方》总结 和记载了当时盛行的诸种外治法。
7
• 四、春秋战国时期的《灵枢·经脉篇》被后世誉为 膏药之治,开创了现代膏药之先河。
• 五、东汉时期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及华佗的 《神医秘传》记述了多种外治法。晋代葛洪的《 肘后备急方》、唐代孙思邈的《孙真人海上方》 都有关于外治法的大量记载。
3
透皮贴敷疗法
• 透皮技术的特点
• 大家都知道,在基层,儿科用药还是一个弱势, 不论是口服给药还是静脉给药都比较困难,特别 是在静脉输液时,部分患儿如果第一针或第二针 打不上的话,孩子就会大哭,家长也会心疼的跟 着小苦,有时还会出现医患关系紧张或不愉快的 场景。透皮技术完全可以解决口服给药和静脉给 药带来的弊端。
18
五、慢性扁桃体炎
药物:山豆根、双花、连翘、芦根、黄芩、甘 草、牛蒡子各等分
选穴:天突穴、大椎,每 次任选1-2穴。
操作:药物共研细末,取 3g药末用透皮促渗 剂调和如膏状,置 于《炎痛苗贴》上,
敷于腧穴处。
19
六、流行性腮腺炎
药物:苦参、败酱草、连翘、仙人掌、大 青叶各10,大黄6、青黛3
选穴:阿是穴、翳风,每 次任选1-2穴。
9
透皮促渗控释技术
透皮给药系统是药剂学中的一个新型领域 药物要穿透皮肤,并且有一定的透皮速率 才能起到预防或治疗作用。
10
(六)适宜人群
No.1
不能口服、 注射药物者
No.2
局部疾病如: 前列腺、盆腔 疾病、骨关节 疾病等
NNo.o3.3
特别适用于 老年人和儿童
11
12
一、制备中药粉剂
根据诊断结果中药配好处方,用中药粉 碎机将中药粉碎为极细粉末备用
• 六、唐、宋、元、明、清中医外治法代有继承、 发展和创新,清代医学家吴师机的《理论拼文》 可谓中医外治法发展的标志之一。
8
• 七、吴师机的《理论拼文》,书中每病治疗都以 膏药薄贴为主。选择性的配以点、敷、熨、洗、 擦、等多种外治法,且把穴位贴敷疗法的治疗范 围推广到内、外、妇、儿、皮肤、五官等科,提 出了“以膏药治百病”的理论。并依据中医基本 理论,对内病外治的作用机理、制造膏药、具体 运用等方面作了比较详细的论述。
操作:药物共研细末,取 3g药末用透皮促渗 剂调和如膏状,置 于《炎痛苗贴》上,
敷 于腧穴处。 20
七、支气管炎
药物:苏子、麻黄、干姜、肉桂、葶苈子、杏 仁(去皮)、黄芩、射干、陈皮、半夏、
连翘各等分
选穴:膻中、定喘、肺俞, 每次任选1-2穴。
操作:药物共研细末,取3g 药末用透皮促渗剂调 和如膏状,置于《炎
透皮贴敷疗法
----绿色健康疗法
1
2
透皮贴敷疗法
• 完全适应新形势下医疗市场的需求
• 目前,医疗市场的竞争同其他行业一样异常激烈,特别是 在基层和社区卫生服务站工作的医务人员难度更大,大家 都非常清楚医疗市场的现状:大病进医院、小病进药店、 治不好的才会试着找我们看,而且病人和病人家属对我们 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如果没有特色特效的治疗技术和绝招 的话就会眼睁睁看着病人跑掉,这样就更需要我们知难而 进,付出成本,借助别人的思维来改造自己,以“你无我 有,你有我优,你优我特,你特我创”的发展思路来发展 和壮大自己,这才是我们走向成功的必由之路。
4
透皮贴敷疗法
超越一般的给药方式,避免胃肠反应 给药不受激 24小时不间断持续给药,血药浓度恒定 减少给药次数,提高治疗效能 患者易于接受,特别适用于老人和儿童 使用方便,无不良反应,疗效更确切
5
透皮疗法
载体
中药制剂
中药控释
透皮促渗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