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五大剧种
中国主要戏曲简介
中国主要戏曲简介中国主要戏曲简介谈到戏剧,不能不谈到戏剧理论中重要的“三一律”。
“三一律”又称三整一律,是一种关于戏剧结构的规则,意指一出戏只能表现单一的行动,情节只能在一天之内和一个地点展开。
下面是店铺收集整理的中国主要戏曲简介,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1)京剧。
京剧由清代中叶的微调、汉调相继传人北京合流)演变而成。
腔调以西皮、二黄为主,用胡琴和锣鼓等伴奏,形成于1840年前后,盛行于20世纪三四十年代,时有“国剧”之称。
它的行当全面、表演成熟、气势宏美,是近代中国戏曲的代表。
京剧是中国的“国粹”,已有水00年历史。
唱、念、做、打是京剧表演的四种艺术手段,也是京剧表演的四项基本功。
唱,指歌唱;念,指具有音乐性的念白。
唱、念二者相辅相成,构成歌舞化的京剧表演艺术两大要素之一的“歌”,做,指舞蹈化的形体动作;打,指武打和翻跌的技艺。
做、打二者相互结合,构成歌舞化的京剧表演艺术两大要素之一的“舞”。
京剧的主要角色名称有生、旦、净、丑。
京剧脸谱的分类有整脸、英雄脸、六分脸、歪脸、神仙脸、丑角脸等。
“四大名旦”为梅兰芳、程砚秋、尚小云、荀慧生。
(2)越剧。
越剧起源于浙江,发展于杭州、上海等地。
越剧唱调优美动听,颇能反映江南地区民间丝竹音乐的特色。
(3)黄梅戏。
黄梅戏起源于安徽。
以抒情见长,韵味丰富,唱腔优美动听,如行云流水,载歌载舞,表演朴实细腻。
(4)评剧。
评剧是我国第二大戏曲剧种,仅次于京剧。
产生于河北省东部,系由流行于滦县、迁安、玉田、三河及宝坻(今属天津)一带农村的曲艺莲花落发展而成,在北方流传深远。
评剧的艺术特点是以唱工见长,吐字清楚,唱词浅显易懂,演唱明白如诉,表演生活气息浓厚,有亲切的民间味道。
(5)豫剧。
豫剧起源于河南省。
其节奏鲜明,音调高亢活泼,低回婉转,语言纯正,感情丰富,乡土气息浓郁。
(6)秦腔。
秦腔起源于西北地区的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等地。
唱腔音色高亢激昂,要求用真嗓音演唱,所以保持了原始、豪放的特点。
中国十大戏曲种类
中国十大戏曲种类戏曲是我国民间传统艺术,说唱表演配上古典的音乐,常考验演员的素质,今天带大家一起了解一下中国十大戏曲种类。
1. 京剧京剧在我国的影响是非常大的,可大区目类当中京剧的影响远超。
其他系具有国际的称号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
2. 越剧越剧的唱腔都非常温婉,主要是以抒情的形式为主,大多数都是唱,被人们称为中国歌剧。
在国内流传的很广,越寄予的服饰和妆容都比较贴近生活。
3. 黄梅戏黄梅戏是一种非常好听的戏曲类,起源于湖北黄梅,梅西的曲调温婉动人。
在海外都有很高的声誉,比如大家熟悉的天仙配女驸马等都是黄梅戏。
4. 豫剧豫剧的腔调铿锵有力,起源于河南开封,最具有代表性的曲目有花木兰,穆桂英挂帅。
预计在2006年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5. 评剧著名的评剧杨三姐告状刘巧儿,华为,梅等都是大家耳熟能详的,即使平时不怎么听戏的人也都听说过这些曲目。
在我国华北东北地区非常流行。
6. 昆曲昆曲在江苏上海等地是非常流行的曲目,也是传统古老戏曲剧种之一,表演风格非常细腻。
唱腔带着江苏上海一带的口音。
7. 曲剧曲剧是我国传统的戏曲。
北京地区是非常流行的,表演形式很多样化,最具代表性的曲剧作品有妇女代表张桂芝,喜笑颜开等。
8. 越调越调是湖北省的传统戏剧唱腔,非常朴素声音,婉转曲调。
大气豪放,也具有乡土气息,最重要的是通俗易懂。
这也是他受欢迎的原因。
9. 吕剧吕剧在我国戏曲上面的影响力非常大。
在很多地区都是特别流行的表演形式非常丰富。
在唱功上面比较考验演员功底。
10. 沪剧沪剧就是上海地区的传统戏剧,唱腔十分委婉,曲调也很动听。
看过民国上海滩的电影的人,基本上沪剧都有所了解。
中国戏剧的四种基本形式
中国戏剧的四种基本形式
中国传统戏剧有着丰富多样的形式,其中四种基本形式是指京剧、越剧、黄梅戏和评剧。
这四种戏剧形式在中国戏曲文化中具有重要地位,各自有着独特的艺术风格、表演特点和地域特色。
1.京剧:京剧是中国戏曲中的代表性形式之一,源自于北京地区,融合了唱、念、做、
打(唱腔、念白、表演、武打)四种表演形式。
京剧以唱腔为主,武打技艺也颇为精湛,表演形式高度规范化,有着独特的程式化表演特点。
2.越剧:越剧起源于浙江地区,以杭州方言为基础,后来在上海地区发展壮大。
越剧
表演特点突出,重视唱功和表演技巧,以及戏曲动作的优美和细腻,富有南方地区的优美特色。
3.黄梅戏:黄梅戏是湖北省黄梅县地区的地方戏曲剧种,具有独特的地方色彩。
黄梅
戏以唱腔为主要表现手段,注重歌唱艺术和情感表达,曲调优美,表演风格浓厚。
4.评剧:评剧起源于北方地区,尤其在山东、河北等地有着广泛的传播和发展。
评剧
以念白为主要表演方式,其表演特点在于念白技艺、表演技巧和曲艺形式的结合。
这四种戏曲形式各有特色,在表演风格、音乐、服装、化妆和表演技巧等方面都有着独特之处,是中国戏曲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对中国文化和艺术产生了深远影响。
中国五大剧种是哪五种
中国五大剧种是哪五种中国五大剧种是京剧(有“国剧”之称)、越剧(有“中国第二大剧种”、“第二国剧”之称)、黄梅戏、评剧、豫剧。
1、京剧,曾称平剧,是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之一,腔调以西皮、二黄为主,用胡琴和锣鼓等伴奏,被视为中国国粹,位列中国戏曲三鼎甲"榜首"。
徽剧是京剧的前身。
清代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起,原在南方演出的三庆、四喜、春台、和春,四大徽班陆续进入北京,他们与来自湖北的汉调艺人合作,同时又接受了昆曲、秦腔的部分剧目、曲调和表演方法,民间曲调,通过不断的交流、融合,最终形成京剧。
京剧形成后在清朝宫廷内开始快速发展,直至民国得到空前的繁荣。
2、越剧中国第二大剧种,有第二国剧之称,又被称为是"流传最广的地方剧种",有观点认为是"最大的地方戏曲剧种",在国外被称为"中国歌剧"。
亦为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京剧、豫剧、越剧、评剧、黄梅戏)之一。
发源于浙江嵊州,发祥于上海,繁荣于全国,流传于世界,在发展中汲取了昆曲、话剧、绍剧等特色剧种之大成,经历了由男子越剧到女子越剧为主的历史性演变。
3、黄梅戏,原名黄梅调、采茶戏等,起源于湖北黄梅,发展壮大于安徽安庆。
黄梅戏与京剧、越剧、评剧、豫剧并称"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也是安徽省的主要地方戏曲剧种,湖北、江西、福建、浙江、江苏、香港、台湾等地亦有黄梅戏的专业或业余的演出团体,受到广泛的欢迎。
黄梅戏唱腔淳朴流畅,以明快抒情见长,具有丰富的表现力;表演质朴细致,以真实活泼著称。
一曲《天仙配》让黄梅戏流行于大江南北,在海外亦有较高的声誉。
4、评剧,是流传于中国北方的一个戏曲剧种,是广大人民所喜闻乐见的剧种之一,位列中国五大戏曲剧种。
曾有观点认为是中国第二大剧种。
清末在河北滦县一带的小曲"对口莲花落"基础上形成,先是在河北农村流行,后进入唐山,称"唐山落子"。
中国五大剧种英语
中国五大剧种英语The five major traditional Chinese theater genres are:1. Peking Opera (京剧)Peking Opera is a traditional Chinese opera that combines singing, dancing, acting, and acrobatics. It is known for its elaborate costumes, stylized movements, and unique vocal style.2. Kunqu Opera (昆曲)Kunqu Opera is one of the oldest forms of Chinese opera, originating from the Ming Dynasty. It is characterized by its elegant and refined singing style, delicate movements, and poetic dialogue.3. Yue Opera (越剧)Yue Opera, also known as Shaoxing Opera, originated in the Zhejiang Province of China. It is known for its melodious singing, graceful movements, and emphasis on female roles.4. Huangmei Opera (黄梅戏)Huangmei Opera originated in the Anhui Province and is known for its simple and lively tunes, expressive singing style, and vivid storytelling. It gained international fame through the popular film "The Love Eterne."5. Sichuan Opera (川剧)Sichuan Opera, also known as Chuanju, hails from the Sichuan Province. It is characterized by its unique face-changing technique, comedic performances, and vibrant music and dance.五大中国传统剧种包括:1. 京剧京剧是一种融合了唱、跳、演和杂技的中国传统戏曲。
公共基础知识:说说中国五大剧种3篇
公共基础知识:说说中国五大剧种3篇公共基础知识:说说中国五大剧种1公共基础知识:说说中国五大剧种中国文化源远流长,而戏剧作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在中国文化中经历了几千年的历史。
中国戏剧风格独特、形式多样,大致可分为戏曲、话剧、音乐剧、舞剧等不同类型。
其中,中国五大剧种是中国戏曲中最具影响力的剧种,它们分别是京剧、豫剧、黄梅戏、评剧和粤剧。
本文将为您详细介绍这些剧种的发展历程、演出方式、舞台表现以及特点。
1. 京剧京剧源于清朝乾隆年间,以北京地区的锣鼓戏、芸阁戏、长调汉博剧、西皮汉博剧为基础,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珍品。
京剧舞台上的行当以武生、文武小生、净、末、丑五种为主要表现形式,凭借精湛的唱做功底和艺术表现力,京剧已成为中国传统戏曲的代表之一。
京剧的装束、化妆、舞台表演非常讲究,其中脸谱是京剧中比较有名的一种表现形式。
京剧的演员通常会涂上粉底来表示不同的角色,演员的脸上打上不同的颜色代表着不同的性格、情绪等。
在舞台表演方面,京剧以表现人物的动作、眼神、声音为主要表现形式,具有独特的艺术印象。
2. 豫剧豫剧是中国戏曲中比较活跃的一个剧种,起源于河南省,因为河南是中国历史上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因此豫剧也自然而然地成为了很多豫剧演员和剧迷喜欢的戏曲类型。
豫剧是以文戏为主、武戏为辅的剧种,其表演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讲究自然、通俗、生动、传神。
豫剧的唱腔清新自然、婉转动听,使得它被誉为中国戏曲中的精品。
所有的角色在表演豫剧时都会使用社交语言,这是由于豫剧是发源于农村的一种戏曲。
豫剧在表演中还有一个独特的表演手法,那就是“抬秧脚”,演员通过抬腿来表演角色,强调角色的性情和姿态。
3. 黄梅戏黄梅戏起源于中国江南地区,是江南地区具有代表性的一种戏曲,以长字符串音乐、普通话词藻、唱腔表演为特色。
黄梅戏的表演形式讲究轻巧流畅、表达清楚,表现了一种江南女性文明的风情。
对于个人演员而言,黄梅戏的表演要求非常高,因为演员需要同时掌握唱、念、做、打、表达等技能,才能完成戏曲表演。
中国五大戏曲剧
京剧 越剧 评剧 豫剧 黄梅戏
京剧
• 京剧,又称“皮黄”,由“西皮” 和“二黄”两种基本腔调组成它的 音乐素材,也兼唱一些地方小曲调 (如柳子腔、吹腔等)和昆曲曲牌。 它形成于北京,时间是在1840年前 后,盛行于20世纪三、四十年代, 时有“国剧”之称。现在它仍是具 有全国影响的大剧种。它的行当全 面、表演成熟、气势宏美,是近代 中国汉族戏曲的代表。京剧是中国 的“国粹”,已有200年历史。
•
评剧
•
评剧,评剧是流传于我国北方的一个 汉族戏曲剧种。清末在河北滦县一带的 小曲“对口莲花落”基础上形成,先是 在河北农村流行,后进入唐山,称“唐 山落子”。20世纪20年代左右流行于东 北地区,出现了一批女演员。20世纪30 年代以后,评剧在表演上在京剧、河北 梆子等剧种影响下日趋成熟,出现了白 玉霜、喜彩莲、爱莲君等流派。1950年 以后,以《刘巧儿》、《花为媒》、 《杨三姐告状》、《秦香莲》等剧目在 全国产生很大影响,出现新凤霞、小白 玉霜、魏荣元等著名演员。现在评剧仍 在河北、北京一带流行。
• 返回
越剧
• 越剧是中国汉族五大戏曲种类之一, 是目前中国第二大剧种。越剧长于抒情, 以唱为主,声腔清悠婉丽优美动听,表 演真切动人,极具江南灵秀之气;多以 “才子佳人”题材的戏为主,艺术流派 纷呈。主要流行于浙江、上海、江苏、 福建等江南地区,鼎盛时期除西藏、广 东、广西等少数省、自治区外,全国都 有专业剧团存在,据初步统计,约有 280多个,业余剧团更有成千上万,不 胜统计。在海外亦有很高的声誉和广泛 的群众基础,当为流传最广之地方剧种。 2006年5月20日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 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返回
黄梅戏
• 黄梅戏,中国汉族地方戏曲,旧 称黄梅调或采茶戏,与京剧、越剧、 评剧 、豫剧并称中国五大剧种。它 发源于湖北、安徽、江西三省交界 处黄梅多云山,与鄂东和赣东北的 采茶戏同出一源,其最初形式是湖 北黄梅一带的采茶歌。黄梅戏用安 庆语言念唱,唱腔淳朴流畅,以明 快抒情见长,具有丰富的表现力; 黄梅戏的表演质朴细致,以真实活 泼著称。 黄梅戏来自于民间,雅俗 共赏、怡情悦性,她以浓郁的生活 气息和清新的乡土风味感染观豫剧
戏曲知识点总结
戏曲知识点总结一、戏曲的起源和发展中国戏曲是一种由音乐、舞蹈、戏剧、美术等多种艺术形式综合而成的演艺形式。
早在战国时期,中国就有了最早的戏曲形式,随着时间的推移,各种不同的戏曲剧种在不同地区逐渐形成。
1、京剧:京剧是中国戏曲的代表剧种之一,起源于清代,形成于19世纪下半叶,是中国最古老、最有代表性的戏曲剧种之一。
京剧以其独特的唱腔和婀娜多姿的表演形式,被誉为“中国戏曲之花”,在中国戏曲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2、黄梅戏:黄梅戏是江南地区的一种戏曲剧种,由湖北省黄冈地区的地方戏发展而来。
黄梅戏以其柔和、细腻的表现方式,以及温婉典雅的唱腔而著称,被称为“江南第一声”。
3、越剧:越剧是中国戏曲的地方剧种之一,起源于上海地区,以其婀娜多姿的表演形式和细腻婉转的唱腔而闻名于世。
越剧以其浓厚的地方文化风格和细腻的表演技巧,被誉为“东方曼妙之声”。
4、粤剧:粤剧是广东地区的一种戏曲剧种,起源于明代,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粤剧以其豪放、激昂的表演方式和独特的音乐特色而著称,被誉为“南国昆曲”。
5、豫剧:豫剧是河南地区的一种戏曲剧种,起源于清代,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底蕴。
豫剧以其豪放、激昂的表演形式和浑厚、深沉的唱腔而著称,被誉为“中原昆曲”。
6、秦腔、沪剧、晋剧、川剧、湘剧、闽剧、滇剧等,各地戏曲剧种在不同地区形成并发展,形成了多姿多彩的中国戏曲文化。
在中国的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传统中,戏曲作为一种重要的演艺形式,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戏曲通过其独特的表现形式和丰富的文化内涵,为中国传统文化增添了独特的魅力,成为中国文化的一种瑰宝。
二、戏曲的表演形式1、唱、念、做、打:唱指由主要角色演员用唱腔来表演,念指对白的念白表演,做指角色的身段动作表演,打指表演中使用的击打动作,包括武打和打击乐器。
这四种表演形式是中国戏曲表演的基本要素,也是戏曲艺术的核心。
2、唱段、念白、大面、小面:唱段是戏曲中由主要角色演员演唱的乐曲,念白是角色之间的对白表演,大面是全体演员演出的大型场面,小面是由少数演员演出的小型场面。
五大剧种京剧评剧豫剧越剧黄梅戏
豫剧的唱腔高亢激越、婉转悠扬, 具有浓郁的中原地方特色。
豫剧的表演形式丰富多样,包括 唱、念、做、打、舞等多种表演
手段。
代表剧目与人物
01
《穆桂英挂帅》、《七品芝麻官 》、《花木兰》等是豫剧的代表 剧目。
02
常香玉、马金凤、崔兰田等是豫 剧的代表人物,他们的表演艺术 在豫剧界有着广泛的影响。
传承与创新
神态展现人物性格和情感。
服饰华丽
越剧的服饰非常华丽,色彩鲜艳, 注重细节和装饰,能够很好地展
现人物的身份和地位。
代表剧目与人物
1 2
《红楼梦》
越剧经典剧目之一,改编自中国古典名著《红楼 梦》,讲述了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故事。
《梁山伯与祝英台》
越剧代表剧目之一,讲述了梁山伯与祝英台的爱 情故事,被誉为中国古代四大爱情故事之一。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02 评剧
起源与发展
清朝末年,河北唐山一带的民间说唱艺 术“莲花落”与东北民间歌舞“蹦蹦” 相融合,逐渐形成了评剧的雏形。
建国后,评剧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不仅在专业剧团中广泛演出,还成为 了广大人民群众喜爱的艺术形式。
20世纪初,评剧在河北、北京一带逐 渐发展壮大,并形成了多个流派,如 “白派”、“新派”、“鲜派”等。
黄梅戏
体现了荆楚文化的深厚底蕴, 展现了黄梅地区的民俗风情和 人文精神。
跨剧种融合与创新实践
跨剧种融合
将不同剧种的表演元素、唱腔、音乐 等相互融合,创造出新的艺术形式和 表演风格。
创新实践
在保持传统剧种特色的基础上,引入 现代元素和科技手段,进行舞台美术、 灯光音响等方面的创新实践。
对当代戏曲发展的启示
中国五大戏曲简介
中国戏曲发展史及五大戏曲简介一、中国戏曲发展史中国戏曲起源于原始歌舞。
至今发展已有数千年得历史。
其历程大致如下:从汉代开始出现具有表演成分得“角抵戏”,至唐朝出现了种类众多得戏曲表演形式,这一时期为中国戏曲得孕育与形成时期。
宋元南戏得出现标志着中国戏曲最早得成熟形式。
元代就是中国戏曲史得一个重要时期,在这一时期产生得元杂剧,迎来了中国戏曲得第一个繁盛期。
至明清,宋元南戏更加成熟与规范,出现了明清传奇,表演上则日趋成熟,多用昆曲演唱。
这就是中国戏曲得第二个繁盛期。
中国戏曲得转型期清代地方戏得兴起自清代前期起,戏曲舞台发生了极大得变化,主要表现为戏曲得民间化与通俗化。
先就是昆曲、高腔折子戏得盛行,后就是地方戏得兴起。
中国戏曲史上得大事京剧形成继徽班进京之后,湖北汉调艺人也于道光年间(1828年前后)进京与徽班艺人同台献艺,她们同徽调艺人一样唱皮黄腔,只就是更具湖北风格。
徽、汉皮黄在京城与流,经过数十年得发展,终于在1840年前后,形成一种独具北方特色得皮黄腔棗京剧。
新兴地方戏得产生──豫剧、越剧、评剧、黄梅戏等 20世纪初,一批新兴地方戏开始在各地戏曲舞台上出现,包括越剧、评剧、黄梅戏等。
它们均由民间小戏发展而来,具有极为浓郁得民间乡土气息,进入城市后,它们吸收京剧、梆子等老剧种得艺术营养,表演上得以成熟。
二、五大戏曲简介京剧:也称“皮黄”,由“西皮”与“二黄”两种基本腔调组成它得音乐素材,也兼唱一些地方小曲调(如柳子腔、吹腔等)与昆曲曲牌。
它形成于北京,时间就是在1840年前后,盛行于20世纪三、四十年代,时有“国剧”之称。
现在它仍就是具有全国影响得大剧种。
它得行当全面、表演成熟、气势宏美,就是近代中国戏曲得代表。
京剧得脸谱分为十类:红表示忠勇正直、义薄云天、精忠报国、有血性,如关羽、岳飞、白白:表示奸诈狠毒、笑里藏刀、工于心计,如曹操、黑:表示刚正、鲁莽、勇猛、粗中有细,如包拯、张飞、黄、蓝(青)、绿、紫、粉红(灰)、金与银。
五大戏剧是哪五大
五大戏剧是哪五大1、京剧。
京剧是我国国剧。
它的前身为徽调,通称皮簧戏,曾一度称为“平剧”,后该称京剧,有近两百年的历史。
清乾隆年间徽调进入北京,吸收了昆腔、秦腔的部分剧目、音乐曲调、表演方法和一些民间曲调,演变发展而成。
2、黄梅戏。
旧称“黄梅调”,也叫“采茶戏”。
黄梅戏是我国戏曲的主要地方剧种。
黄梅戏发源地在湖北、安徽、江西三省交界的安庆地区,戏曲语言为安庆方言。
黄梅戏在其漫长的过程中,不断地吸收了青阳腔、徽剧等和当地民歌及其他戏曲的音乐精华,逐渐形成了今天自己独特的风格。
它的唱腔淳朴流畅,以明快抒情见长,具有丰富的表现力。
3、评剧。
形成于清末民初,约有七十年的历史。
它源于冀东一带的“莲花落”,后来吸收了东北“蹦蹦”的腔调,故早年有“落子”、“蹦蹦”之称。
最初为对口演唱形式,近似东北的“二人转”,后来陆续吸收了河北梆子的打击乐、滦州影戏、乐亭大鼓和京剧的唱腔及表演,形成了“唐山落子”,又变为“奉天落子”,最后成为现在的评剧。
4、昆曲。
是我国传统戏曲中最古老的剧种之一,也是我国传统文化艺术,特别是戏曲艺术中的珍品。
它原名“昆山腔”或简称“昆腔”,清代以来被称为“昆曲”,现又被称为“昆剧”。
昆曲的伴奏乐器,以曲笛为主,辅以笙、箫、唢呐、三弦、琵琶等(打击乐俱备)。
昆曲的表演,也有它独特的体系、风格,它最大的特点是抒情性强、动作细腻,歌唱与舞蹈的身段结合得巧妙而谐和。
5、豫剧。
是河南省地方戏曲剧种之一。
主要流行于河南全省以及陕西、甘肃、山西、河北、山东、江苏、安徽、湖北等省的部分地区。
因其早期演员用本嗓演唱,起腔与收腔时用假声翻高尾音带“讴”,又叫“河南讴”。
又曾名“河南梆子”、“河南高调”、“靠山吼”等,建国后才统一改为今称。
中国著名戏曲名称
中国著名戏曲名称中国戏曲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经历了漫长的历史发展,涵盖了浓郁的地域特色和民族文化特点。
以下是中国著名的戏曲名称:京剧:是中国传统戏曲的代表,源自北京,具有鲜明的京味儿文化特色。
京剧有四大门派,被誉为“四大名旦”、“四大净”、“四大花旦”、“四小生”。
昆曲:是中国古老的戏曲剧种之一,起源于江苏昆山。
昆曲以高亢悠扬的唱腔和富有表现力的舞蹈为特色,被誉为“中国戏曲之母”。
豫剧:是中国传统戏曲中的一种,兴起于河南省豫北地区。
豫剧的唱腔婉转悠扬,表演形式多样,寓意深刻,被誉为“中原瑰宝”。
越剧:是中国传统戏曲的一种,源自浙江嵊州,是中国著名的地方剧种之一。
越剧以其优美的唱腔、细腻的表演和强烈的地方色彩而著称,被誉为“江南第一声”。
粤剧:是中国传统戏曲的一种,起源于广东,是中国著名的南方剧种之一。
粤剧以其独特的唱腔、精湛的表演和低调的性格而著称,被誉为“中国戏曲的瑰宝”。
湘剧:是中国传统戏曲的一种,源自湖南岳阳地区,是中国著名的地方剧种之一。
湘剧的唱腔高亢雄浑,表演技巧精湛,内容丰富多样,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被誉为“湖湘玉屏”。
川剧:是中国传统戏曲的一种,起源于四川,是中国著名的地方剧种之一。
川剧以其独特的唱腔、表演和色彩而著称,被誉为“中国戏曲的活化石”。
黄梅戏:是中国传统戏曲的一种,起源于湖北黄梅地区。
黄梅戏的唱腔婉转动听,表演鲜明夸张,极富民族色彩,被誉为“武汉之声”。
闽剧:是中国传统戏曲的一种,起源于福建。
闽剧以其独特的唱腔、舞蹈和表演技巧而著称,被誉为“中国南方戏曲的精华”。
以上是中国著名的戏曲名称,它们都有着独特的文化底蕴和艺术特色,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戏曲种类
黄梅戏
黄梅戏,旧称黄梅调或采茶戏, 与京剧、越剧、评剧 、豫剧并称中 国五大剧种。它发源于湖北、安徽、 江西三省交界处黄梅多云山,与鄂东 和赣东北的采茶戏同出一源,其最初 形式是湖北黄梅一带的采茶歌。黄梅 戏用安庆语言念唱,唱腔淳朴流畅, 以明快抒情见长,具有丰富的表现力; 黄梅戏的表演质朴细致,以真实活泼 著称。 黄梅戏来自于民间,雅俗共 赏、怡情悦性,她以浓郁的生活气息 和清新的乡土风味感染观众。
剧
豫剧是我国最大的地方剧种,居全国 各地方戏曲之首。2006年,国家文化部 门统计的国有专业豫剧团体数量为167个, 是全国拥有专业戏曲团体和从业人员数量 最多的剧种。 豫剧旧称“河南梆子”、“河南高 调”,由于早期演员用本嗓演唱,起腔与 收腔时用假声翻高尾音带“讴”,又曾叫 “河南讴”。“豫剧”之名最早泛指河南 各剧种,直到1947年秋,开封、兰州、 西安三地报界方以此称谓专指河南梆子。 在声腔上,豫剧属梆子腔系,豫剧划 分主要有五大流派:以开封为中心的唱法 称“祥符调”;以商丘为中心的唱法称 “豫东调”,又称“东路调”;以洛阳为 中心流传的唱法称为“豫西调”,又称 “西府调” ;流行于豫东南的称“沙河 调”,又叫“本地梆”;建国后,在杨兰 春等的领导下, 对豫剧四大地域流派唱 腔进行了综合吸收和大幅改革,运用科学 的发音,融入了歌剧元素,形成了“现代 流派”,又称“现代戏流派”。
越剧
越剧是中国五大戏曲种类之 一,是目前中国第二大剧种。越剧 长于抒情,以唱为主,声腔清悠婉 丽优美动听,表演真切动人,极具 江南灵秀之气;多以“才子佳人” 题材的戏为主,艺术流派纷呈。主 要流行于浙江、上海、江苏、福建 等江南地区,鼎盛时期除西藏、广 东、广西等少数省、自治区外,全 国都有专业剧团存在,据初步统计, 约有280多个,业余剧团更有成千上 万,不胜统计。在海外亦有很高的 声誉和广泛的群众基础,当为流传 最广之地方剧种。
中国五大剧种
中国五大剧种中国戏曲历史悠久,剧种种类繁多,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各民族地区的戏曲剧种约有三百六十多种,传统剧目数以万计。
近半个世纪以来,流布最广泛,观众群最多的有五个剧种,即京剧、评剧、豫剧、越剧、黄梅戏,被称为“五大剧种”。
1.京剧京剧是中国的“国粹”,如果从四大徽班进京算起,已有200多年的发展史。
京剧之名始见于清光绪二年(1876)的《申报》,历史上曾有皮黄、二黄、黄腔、京调、京戏、平剧、国剧等称谓,清朝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安徽四大徽班进京后与北京剧坛的昆曲、汉剧、弋阳、乱弹等剧种经过五、六十年的融汇,演变成为京剧,是中国最大戏曲剧种。
其剧目之丰富、表演艺术家之多、剧团之多、观众之多、影响之深均为全国之冠。
京剧是综合性表演艺术。
即唱(歌唱)、念(念白)、做(表演)、打(武打)、舞(舞蹈)为一体、通过程式的表演手段叙演故事,刻划人物,表达"喜、怒、哀、乐、惊、恐、悲"的思想感情。
角色可分为:生(男人)、旦(女人)、净(威猛的男人,别称“大花脸”)、丑(男、女人皆有,别称“小花脸”)四大行当。
人物有忠奸之分、美丑之分、善恶之分。
各个形象鲜明、栩栩如生。
国家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2006年5月20日,京剧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清朝前期,北京作为全国政治文化中心,戏曲舞台非常活跃。
昆曲和其他地方戏曲,同城争辉。
乾隆末年,安徽的徽剧戏班进京演出,风行一时。
道光年间,又有湖北汉剧艺人进京,参加徽班的演出形成“徽汉合流”的局面。
经过广大徽汉艺人的表演实践,徽剧与汉剧互相融合,兼收其他民间曲调的唱腔、剧目和表演方式,形成了一个新剧种,就是后来的京剧。
同治、光绪年间,京剧走向成熟,涌现出程长庚、谭鑫培等号称“同光十三绝”的著名艺人。
京剧有北京走向各地,成为全国广为流行的剧种。
民国以来,它又逐步走向世界,受到各国人民的赞赏。
代表人物京剧的流派习惯上以创始人的姓来命名,各行当被公认的主要流派大致如下:老生:潭派——谭鑫培;汪派——汪桂芬;孙派——孙菊仙;汪派——汪笑侬;王派——王鸿寿;刘派——刘鸿声;余派——余叔岩;言派——言菊朋;高派——高庆奎;马派——马连良;麒派——周信芳;新谭派—谭富英;杨派——杨宝森;奚派——奚啸伯;唐派——唐韵笙武生:俞派——俞菊笙;李派——李春来;黄派——黄月山;杨派——杨小楼;盖派——盖叫天小生:程派——程继先;德派——德珺如;姜派——姜妙香;叶派——叶盛兰;俞派——俞振飞旦角:陈派——陈德霖;王派——王瑶卿;梅派——梅兰芳[2];程派——程砚秋;荀派——荀慧生;尚派——尚小云;筱派——筱翠花;黄派——黄桂秋;张派——张君秋老旦:龚派——龚云甫;李派——李多奎;孙派——孙甫亭花脸:何派——何桂山;金派——金秀山;裘派——裘桂仙;金派——金少山;郝派——郝寿臣;侯派——侯喜瑞;裘派——裘盛戎丑角:萧派——萧长华;傅派——傅小山;叶派——叶盛章2.评剧评剧是我国北方地区的一种地方戏,在华北、东北及其他一些地区流行很广,评剧是中国戏曲剧种,俗称蹦蹦戏、落子戏,又称平腔梆子。
古代戏曲名作
包括五大戏曲剧种——京剧、越剧、黄梅戏、评剧、豫剧,以及昆曲、粤剧、秦腔、川剧、梨园戏、花鼓戏、皮影戏等等。
一、京剧有“国剧”之称,因形成于北京而得名。
清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起,原在南方演出的四大徽班——三庆、四喜、春台、和春陆续进入北京,与来自湖北的汉调艺人合作,同时吸收了昆曲、秦腔的部分方法,及一些地方民间曲调,最终形成京剧。
京剧以历史故事为主要演出内容,行当全面、表演成熟、气势宏美,是近代中国戏曲的代表,为地道的中国国粹。
代表剧目有《玉堂春》《长坂坡》《群英会》《贵妃醉酒》等。
二、越剧中国第二大地方剧种,有第二国剧之称,也称绍兴戏,在国外被称为“中国歌剧”。
越剧发源于浙江嵊州,发祥于上海,在发展中汲取了昆曲、话剧、绍剧等特色剧种之大成,经历了由男子越剧到女子越剧为主的历史性演变。
越剧多“才子佳人”题材,长于抒情,以唱为主,唯美典雅,极具江南灵秀之气。
艺术流派纷呈,公认的有十三大流派之多。
代表剧目有《梁祝》《红楼梦》《碧玉簪》《西厢记》等。
三、黄梅戏原名黄梅调、采茶戏等,起源于湖北黄梅,发展壮大于安徽安庆,20世纪50年代发展成为安徽的地方大戏。
黄梅戏唱腔淳朴流畅,以明快抒情见长,具有丰富的表现力;表演质朴细致,以真实活泼著称。
代表剧目有《天仙配》《女驸马》等。
四、评剧曾有观点认为评剧是中国第二大剧种。
清末在河北滦县一带的小曲“对口莲花落”基础上形成,先是在河北农村流行,后进入唐山,称“唐山落子”。
现仍在华北、东北一带流行。
评剧以唱工见长,唱词浅显易懂,演唱明白如诉,表演生活气息浓厚,有亲切的民间味道。
著名曲目有《花为媒》《白蛇传》《拜月记》等。
五、豫剧发源于河南开封,在河南梆子的基础上不断继承、创新发展起来。
豫剧以唱腔铿锵大气、抑扬有度、善于表达人物内心情感著称,因其音乐伴奏用枣木梆子打拍,故早期得名河南梆子。
原有豫东调、豫西调、祥符调、沙河调四大声腔。
代表剧目有《花木兰》《穆桂英挂帅》《程婴救孤》等。
2019年公务员考试常识之“中国五大戏剧”
2019年公务员联考常识:中国五大戏剧一、京剧1、形成:我国有三大国粹:中医、京剧、国画。
京剧是在全国非常有影响力的大剧种,在2010年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京剧形成于清朝,经过安徽的徽戏、陕西的秦腔、湖北的汉调,借鉴昆曲优点,逐渐形成。
2、角色,俗称京剧的行当:(1)生:老生、小生、武生,主要是一些男性角色。
(2)旦:青衣、花旦、老旦、刀马旦,主要是女性角色。
青衣也叫正旦,多表现稳重、贤惠的中青年妇女;花旦多表现特别活泼、伶俐的小家碧玉或者丫鬟;老旦是老年女性;刀马旦表现女将或女元帅,武旦以前是指其他会武功的女性角色,多指江湖女子,后来泛指会武功的女子。
(3)净:男性人物,多用于脸谱。
(4)丑:诙谐搞怪,丑角是有一套完整的脸谱的,脸部中央用白粉勾画豆腐块,专业的称为“方巾丑”,观众看到豆腐块就知道演员是一个丑角。
3、京剧脸谱红色:忠勇侠义,比如关羽。
黑色:勇猛智慧、正直刚毅,比如:包拯、张飞。
白色:阴险狡诈,比如:曹操在《三国演义》等戏曲剧本中不是正面角色。
蓝色:刚强粗暴,比如:三国曹魏名将夏侯惇。
金色:神仙高人,比如:猴王的脸谱多见于金色。
4、京剧名家四大名旦:梅兰芳、程砚秋、尚小云、荀慧生。
1.梅兰芳:小时候其貌不扬,先天条件不是很好,但没有放弃,因为近视,眼睛无神。
为了练习眼神,他养了一群鸽子,眼睛跟着天上飞的鸽子动,日复一日,终于练成灵动的眼神。
梅兰芳10岁便登台演出,曾经在上海连唱45天,轰动一时,在舞台生涯中形成独具风格的隶属流派--梅派,陈凯歌曾经拍过电影《梅兰芳》,借电影向大师致敬。
2.程砚秋:早年学习武生,后来因为扮相秀丽,嗓音条件好,改为青衣,创立程派。
3.尚小云:尚派创始人,天赋好,以唱青衣戏闻名。
4.荀慧生:创立荀派,对唱和念的把握比较高,能够做到神到意到,一唱一动非常自如。
传统剧目:以历史题材和军事题材居多,故事多源于历史小说和演义,比如:《贵妃醉酒》、《霸王别姬》、《长坂坡》、《空城计》。
第一批非遗的五大戏曲剧种
第一批非遗的五大戏曲剧种
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包括的五大戏曲剧种是京剧、越剧、黄梅戏、评剧和豫剧。
这些剧种都是中国传统戏曲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艺术价值。
* 京剧,又称平剧、京戏等,中国国粹之一,是中国影响最大的戏曲剧种,分布地以北京为中心,遍及全国各地。
* 越剧,中国第二大剧种,又被称为是“流传最广的地方剧种”。
* 黄梅戏,旧称黄梅调或采茶戏,唱腔淳朴流畅,以明快抒情见长,具
有丰富的表现力。
2006年5月20日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
质文化遗产名录。
* 评剧,是流传于中国北方的一个戏曲剧种。
* 豫剧,是发源于中国河南省的一个戏曲剧种,中国五大剧种之一,居
中国各地域戏曲之首。
这些戏曲剧种各具特色,代表着中国不同地区的文化特色和艺术风格,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五大戏曲都有什么戏曲
中国五大戏曲都有什么戏曲中国戏曲主要是由民间歌舞、说唱和滑稽戏三种不同艺术形式综合而成。
它起源于原始歌舞,是一种历史悠久的综合舞台艺术样式。
经过汉、唐到宋、金才形成比较完整的戏曲艺术,它由文学、音乐、舞蹈、美术、武术、杂技以及表演艺术综合而成,约有三百六十多个种类。
它的特点是将众多艺术形式以一种标准聚合在一起,在共同具有的性质中体现其各自的个性。
[1] 中国的戏曲与希腊悲剧和喜剧、印度梵剧并称为世界三大古老的戏剧文化,经过长期的发展演变,逐步形成了以“京剧、越剧、黄梅戏、评剧、豫剧”五大戏曲剧种为核心的中华戏曲百花苑。
[2-5] 中国戏曲剧种种类繁多,据不完全统计,中国各民族地区地戏曲剧种约有三百六十多种,传统剧目数以万计。
其它比较著名的戏曲种类有:昆曲、坠子戏、粤剧、淮剧、川剧、秦腔、沪剧、晋剧、汉剧、河北梆子、河南越调、河南坠子、湘剧、湖南花鼓戏等。
1、观众群最多的有五个剧种,即京剧、评剧、豫剧、越剧、黄梅戏,被称为“五大剧种”。
2、京剧京剧,曾称平剧,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之一,腔调以西皮、二黄为主,用胡琴和锣鼓等伴奏,被视为中国国粹。
清代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起,原在南方演出的三庆、四喜、春台、和春,四大徽班陆续进入北京,他们与来自湖北的汉调艺人合作,同时接受了昆曲、秦腔的部分剧目、曲调和表演方法,又吸收了一些地方民间曲调,通过不断的交流、融合,最终形成京剧。
京剧形成后在清朝宫廷内开始快速发展,直至民国得到空前的繁荣。
3、评剧评剧,是流传于中国北方的一个戏曲剧种,是广大人民所喜闻乐见的剧种之一,位列中国五大戏曲剧种。
曾有观点认为是中国第二大剧种。
清末在河北滦县一带的小曲“对口莲花落”基础上形成,先是在河北农村流行,后进入唐山,称“唐山落子”。
20世纪20年代左右流行于东北地区,出现了一批女演员。
20世纪30年代以后,评剧表演在京剧、河北梆子等剧种影响下日趋成熟,出现了李金顺、刘翠霞、白玉霜、喜彩莲、爱莲君等流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五大剧种中国戏曲历史悠久,剧种种类繁多,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各民族地区的戏曲剧种约有三百六十多种,传统剧目数以万计。
近半个世纪以来,流布最广泛,观众群最多的有五个剧种,即京剧、评剧、豫剧、越剧、黄梅戏,被称为“五大剧种”。
1.京剧京剧是中国的“国粹”,如果从四大徽班进京算起,已有200多年的发展史。
京剧之名始见于清光绪二年(1876)的《申报》,历史上曾有皮黄、二黄、黄腔、京调、京戏、平剧、国剧等称谓,清朝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安徽四大徽班进京后与北京剧坛的昆曲、汉剧、弋阳、乱弹等剧种经过五、六十年的融汇,演变成为京剧,是中国最大戏曲剧种。
其剧目之丰富、表演艺术家之多、剧团之多、观众之多、影响之深均为全国之冠。
京剧是综合性表演艺术。
即唱(歌唱)、念(念白)、做(表演)、打(武打)、舞(舞蹈)为一体、通过程式的表演手段叙演故事,刻划人物,表达"喜、怒、哀、乐、惊、恐、悲"的思想感情。
角色可分为:生(男人)、旦(女人)、净(威猛的男人,别称“大花脸”)、丑(男、女人皆有,别称“小花脸”)四大行当。
人物有忠奸之分、美丑之分、善恶之分。
各个形象鲜明、栩栩如生。
国家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2006年5月20日,京剧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清朝前期,北京作为全国政治文化中心,戏曲舞台非常活跃。
昆曲和其他地方戏曲,同城争辉。
乾隆末年,安徽的徽剧戏班进京演出,风行一时。
道光年间,又有湖北汉剧艺人进京,参加徽班的演出形成“徽汉合流”的局面。
经过广大徽汉艺人的表演实践,徽剧与汉剧互相融合,兼收其他民间曲调的唱腔、剧目和表演方式,形成了一个新剧种,就是后来的京剧。
同治、光绪年间,京剧走向成熟,涌现出程长庚、谭鑫培等号称“同光十三绝”的著名艺人。
京剧有北京走向各地,成为全国广为流行的剧种。
民国以来,它又逐步走向世界,受到各国人民的赞赏。
代表人物京剧的流派习惯上以创始人的姓来命名,各行当被公认的主要流派大致如下:老生:潭派——谭鑫培;汪派——汪桂芬;孙派——孙菊仙;汪派——汪笑侬;王派——王鸿寿;刘派——刘鸿声;余派——余叔岩;言派——言菊朋;高派——高庆奎;马派——马连良;麒派——周信芳;新谭派—谭富英;杨派——杨宝森;奚派——奚啸伯;唐派——唐韵笙武生:俞派——俞菊笙;李派——李春来;黄派——黄月山;杨派——杨小楼;盖派——盖叫天小生:程派——程继先;德派——德珺如;姜派——姜妙香;叶派——叶盛兰;俞派——俞振飞旦角:陈派——陈德霖;王派——王瑶卿;梅派——梅兰芳[2];程派——程砚秋;荀派——荀慧生;尚派——尚小云;筱派——筱翠花;黄派——黄桂秋;张派——张君秋老旦:龚派——龚云甫;李派——李多奎;孙派——孙甫亭花脸:何派——何桂山;金派——金秀山;裘派——裘桂仙;金派——金少山;郝派——郝寿臣;侯派——侯喜瑞;裘派——裘盛戎丑角:萧派——萧长华;傅派——傅小山;叶派——叶盛章2.评剧评剧是我国北方地区的一种地方戏,在华北、东北及其他一些地区流行很广,评剧是中国戏曲剧种,俗称蹦蹦戏、落子戏,又称平腔梆子。
1935年改称今名。
1910年前后形成于唐山。
评剧在民间说唱莲花落和民间歌舞蹦蹦的基础上发展而成,原来形式单调,经成兆才等艺人改革,将第三人称改为第一人称,由演员扮演剧中人;以蹦蹦音乐为基础,吸收冀东民间音乐素材,创造出行当使用的唱腔;采用全套的河北梆子乐器伴奏,故取名平腔梆子戏。
评剧是在我国有较大影响的地方剧种之一。
早在上世纪末,河北唐山一带的贫苦农民于农闲时以唱莲花落谋生,一八九零年前后就逐渐出现了专业的莲花落艺人。
莲花落即称“落子”,是一种长期流行在民间的说唱艺术,评剧就是在莲花落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其后,东北民间歌舞“蹦蹦”传进关内,于是河北的莲花落艺人便迅速地吸收了这种艺术,开始演唱如《王二小赶脚》、《王二姐思夫》、《杨二舍化缘》、《王大娘锯大缸》、《丁香割肉》、《安安送米》等一类剧目,深受当地地农民喜爱。
这些艺人随后又由农村进入到工业城市唐山:唐山地工人,特别时煤矿和钢铁工人成了这个剧种早期地热心观众及积极支持者。
但是,它形成为较完整地戏曲艺术则在辛亥革命前后。
代表人物评剧解放前出了一大批表演艺术家,如:李金顺、刘翠霞、爱莲君、喜彩莲、白玉霜等。
解放后更有东北、河北等地刘小楼、喜彩苓、韩少云、小俊亭、花淑兰等名伶;在北京评剧界的筱白玉霜、新凤霞、李忆兰、花月仙、马泰、张德福、席宝昆、魏荣元、陈少舫等3.豫剧豫剧, 也称河南梆子、河南高调。
因早期演员用本嗓演唱,起腔与收腔时用假声翻高尾音带“讴”,又叫“河南讴”。
在豫西山区演出多依山平土为台,当地称为“靠山吼”。
因为河南省简称“豫”,所以解放后定名为豫剧。
是河南省的主要剧种之一。
豫剧产生于明末清初,初时以清唱为主,深受老百姓的喜爱,因而发展非常迅速。
豫剧起源已经很难考证,说法不一。
一说明末秦腔与蒲州梆子传入河南后,与当地民歌、小调相结合而成,一说由北曲弦索调直接发展而成说一说是在河南民间演唱艺术,特别是自明朝中后期,在中原地区盛行的时尚小令基础上,吸收"弦索"等艺术成果发展而成。
代表人物代表人物豫剧的代表人物有常香玉、陈素真、崔兰田、马金凤、阎立品等“豫剧五大名旦”,代表五大风格旦角流派,小生赵义庭、王素君,须生唐喜成、刘忠河和刘新民,黑脸李斯忠,丑角牛得草也成为各具特色的名演员。
建国后的现代戏创作又涌现出高洁、马琳、魏云、王善朴、柳兰芳等“豫剧五大主演”。
活跃在当今国内豫剧舞台上的汤玉英、王清芬、虎美玲、李金枝、谷秀荣、陈淑敏、李树建、朱巧云、王红丽等11位豫剧表演艺术家先后摘取中国戏剧“梅花奖”。
4.越剧越剧是中国传统戏曲形式。
主要流行于浙江、上海、江苏、福建、陕西、湖北等地,包括东北许多地区。
越剧长于抒情,以唱为主,声腔清悠婉丽,优美动听,表演真切动人,极具江南地方色彩。
越剧演员初由男班演出,后改男女混合班或全部女班。
清末起源于浙江嵊县,即古越国所在地而得名。
由当地民间歌曲发展而成,主要流行于江、浙、闽、上海一带,还有一些北方地区,在海外亦有很高的声誉和广泛的群众基础。
越剧前身是浙江嵊县一带流行的说唱形式“落地唱书”(主要是马塘村为主,可以说是越剧的起源了,越剧起源应该是在马塘了,因而越剧应该有近150年的历史了),清朝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春开始演变为在农村草台演出的戏曲形式,曾称小歌班、的笃班、绍兴文戏等。
艺人初始基本上是半农半艺的男性农民,故称男班。
中华民国14年(1925年)9月17日上海《新闻报》演出广告中首次以“越剧”称之。
代表人物四宫调时期:施银花(花衫鼻祖),屠杏花,王杏花,赵瑞花,李艳芳,姚水娟(越剧皇后),竺素娥(越剧皇帝),马樟花(闪电小生),支兰芳(闪电花旦),筱丹桂.......新越剧:小白玉梅(快板鼻祖,旦行全才,已故)尹桂芳(越剧皇帝,尹派鼻祖,已故),优秀的传人有尹小芳、筱桂芳、尹瑞芳、高剑琳(原西安越剧团团长,已故),庞天华(原少壮越剧团副团长),陈书君(原富阳越剧团团长),尉少秋,张效芳,宋普南,赵志刚,茅威涛,萧雅,王君安等袁雪芬(袁派鼻祖),优秀传人(自己创派的除外)有朱东韵,方亚芬,陶琪,华怡菁等竺水招(越剧西施,竺派鼻祖,生旦全才),优秀小生传人有女儿竺小招、孙静等,花旦传人有筱水招等。
5.黄梅戏黄梅戏,旧称黄梅调或采茶戏,是中国的五大剧种之一。
黄梅戏是安徽省的主要地方戏曲剧种。
在湖北、江西、福建、浙江、江苏、台湾等省以及香港地区亦有黄梅戏的专业或业余的演出团体,受到广泛的欢迎。
黄梅戏原名“黄梅调”,是十八世纪后期在皖、鄂、赣三省毗邻地区黄梅形成的一种民间小戏。
其中一支逐渐东移到安徽省安庆市为中心的安庆地区,与当地民间艺术相结合,用当地语言歌唱、说白,形成了自己的特点,被称为“怀腔”或“黄梅调”。
这就是今日黄梅戏的前身。
在民国10年(1921年)出版的《宿松县志》中,第一次正式提出“黄梅戏”这个名称。
代表人物严凤英、王少舫、黄宗毅、周珊、黄新德、张辉、吴琼、马兰、杨俊、韩再芬、关俊华、刘秋平以下无正文仅供个人用于学习、研究;不得用于商业用途。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仅供个人用于学习、研究;不得用于商业用途。
Nur für den persönlichen für Studien, Forschung, zu komm erziellen Zwecken verwendet werden.Pour l 'étude et la recherche uniquement à des fins personnelles; pas à des fins commerciales.仅供个人用于学习、研究;不得用于商业用途。
толькодля людей, которые используются для обучения, исследований и не должны использоваться в коммерческих целях.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