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中物理“力学“考点概述

合集下载

人教版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归纳(特详细)

人教版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归纳(特详细)

人教版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归纳(特详细)物理是研究自然的本质、物质的组成和运动规律的一门科学。

初中物理知识点承担着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的任务,通过初中物理教学,学生掌握了一系列物理概念、原理、方法和技能,能够应用物理知识,分析和解决与日常生活和工作密切相关的问题。

下面是对初中物理知识点的总结归纳。

一、运动学知识点1. 运动的概念和分类物体运动是指物体在空间中沿一定路径运动的过程。

运动分类有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

2. 速度和加速度的概念速度是物体运动的快慢和方向的大小,通常用每秒钟移动的长度或路程除以移动的时间来表示,加速度是物体运动速度改变的大小和方向。

通常用单位时间内速度改变量来表示。

3. 加速度的求解加速度的求解可用物体运动的速度变化率,也可用物体运动过程中所经历的路程变化率。

4. 牛顿第一、二、三定律牛顿第一定律是关于物体的力学平衡问题的内容。

牛顿第二定律表明了力和物体的质量之间的关系。

牛顿第三定律规定了两个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5. 平衡条件的知识点物体处于平衡状态时,必须满足合力为零、力的力臂相等等条件。

6. 运动变化的图像表示可用运动的路程-时间图、速度-时间图、加速度-时间图等图像来表示。

7. 牛顿运动定律在生活中的应用人们利用牛顿运动定律设计了各种机械装置和交通工具,如自行车、汽车、火车、飞机等。

二、力学知识点1. 力和压强的概念力是物体之间的作用,通常用牛表示,其作用的方向、大小和点位置决定了物体所处的运动状态。

压强是单位面积的力,常见的有大气压力和液压力。

2. 力计的分类和使用力计可分为弹簧秤、测压计、液体压力计、动态测力计等,用于测定物体所受的力的大小。

3. 平衡力和不平衡力平衡力是物体运动状态不变的力,不平衡力是引起物体状态变化的力。

4. 摩擦力和滑动摩擦系数摩擦力是物体接触表面之间相互作用的反力。

滑动摩擦系数是物体在两个表面接触的条件下沿着一个表面相对运动所需的力和垂直于物体与表面的压强之比。

初中物理中的力学知识点总结

初中物理中的力学知识点总结

初中物理中的力学知识点总结力学是物理学的一个分支,研究物体的运动和受力情况。

在初中物理中,力学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涉及到力、速度、加速度等概念和原理。

下面将对初中物理中的力学知识点进行总结。

1. 力的概念和特点:力是物体相互作用时产生的一种物理量,它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或形状。

力的单位是牛顿(N),它的方向由箭头表示,大小由箭头的长度表示。

力是矢量量,有大小和方向特点。

2. 牛顿三定律:(1)牛顿第一定律:也称为惯性定律,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时,受力为零。

例如,一辆车开得很快,在刹车之前没有受到任何外力作用,车会继续匀速前进几米。

(2)牛顿第二定律:描述了力和加速度的关系。

F=ma,其中F代表力,m代表物体的质量,a代表物体的加速度。

根据这个公式,我们可以计算出一个物体所受的力和它的质量和加速度之间的关系。

(3)牛顿第三定律:行动和反作用力相等且方向相反。

也就是说,当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施加力时,被施加力的物体同样会对第一个物体施加等大且方向相反的力。

3. 力的合成与分解:当多个力同时作用于一个物体时,可以将这些力合成为一个合力。

合力的大小等于这些力的矢量和。

另一方面,当一个力可以被分解为多个力的矢量和时,我们可以将其进行力的分解。

力的合成与分解是解决力学问题时常用的方法。

4. 摩擦力:摩擦力是两个物体相互接触时产生的一种阻碍物体相对运动的力。

摩擦力可以分为静摩擦力和动摩擦力。

静摩擦力是物体尚未开始运动时阻碍它运动的力,动摩擦力是物体已经开始运动时阻碍它继续运动的力。

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之间的接触面积和表面材质有关。

5. 弹力:当物体发生形变时,弹簧产生的力称为弹力。

弹簧的弹力大小与形变量成正比。

在初中物理中,我们经常用到胡克定律,它描述了弹簧弹力与形变量之间的关系。

胡克定律可以表示为F=kx,其中F是弹力,k是弹簧的劲度系数,x是形变量。

6. 重力: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称为重力。

重力是物体质量与重力加速度的乘积,可以用公式F=mg表示。

物理知识点总结人教版初中

物理知识点总结人教版初中

物理知识点总结人教版初中一、力学1. 力和运动- 力的概念:力是物体间相互作用的一种方式,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 力的分类:重力、弹力、摩擦力、支持力等。

- 运动的描述:速度、加速度、匀速直线运动、变速直线运动。

- 牛顿运动定律:第一定律(惯性定律)、第二定律(加速度定律)、第三定律(作用与反作用定律)。

2. 力的合成与分解- 合力与分力:多个力作用于同一物体时,可以合成一个等效的力,反之亦然。

- 力的平行四边形法则:通过平行四边形或三角形法则求合力。

- 力的分解:将一个力分解为两个或多个分力。

3. 压强和浮力- 压强:压力与受力面积的比值。

- 液体压强:液体对容器底和侧壁的压力。

- 浮力:物体浸入液体中受到的向上的力,与物体排开液体的重量相等。

4. 功、能量和功率- 功:力作用于物体并使物体移动时所做的工作。

- 能量:物体因运动、位置或其他原因所具有的做功的能力。

- 功率:单位时间内完成的功。

5. 简单机械- 杠杆原理:力臂乘积相等的杠杆平衡原理。

- 滑轮和滑轮组:通过改变力的方向和大小来省力。

- 斜面和楔子:利用斜面和楔子可以省力。

二、光学1. 光的反射- 反射定律:入射角等于反射角。

- 平面镜成像: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关于镜面对称。

- 凹面镜和凸面镜:凹面镜会聚光线,凸面镜发散光线。

2. 光的折射- 折射定律:光线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其传播方向发生改变。

- 透镜: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线的作用。

- 透镜成像:透镜可以成实像或虚像。

3. 光的色散- 色散现象:白光通过棱镜后分解成不同颜色的光。

- 光谱:不同颜色的光对应的波长和频率。

三、热学1. 温度和热量- 温度: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

- 热量:物体间热传递的量度。

2. 热传递- 导热:热量通过物体内部分子振动传递。

- 对流:流体内部由于温度差引起的热量传递。

- 辐射:热量以电磁波的形式传递。

3. 热膨胀和热收缩- 热膨胀:物体受热后体积膨胀的现象。

人教版初中力学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初中力学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初中力学知识点总结力学是物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物体在外力作用下的运动规律和相互作用关系。

力学知识是初中物理学习的基础,也是建立进一步物理学知识的关键。

本文将对人教版初中力学知识点进行总结,包括力的基本概念、牛顿运动定律、力的合成与分解、摩擦力等内容。

一、力的基本概念1. 力的概念:力是使物体发生形变、改变速度或改变运动状态的原因,单位是牛顿(N)。

2. 力的表示:力的大小用数值表示,力的方向用箭头表示,箭头的长度表示力的大小,箭头的方向表示力的方向。

3. 力的分类:重力、弹力、摩擦力等,不同的力有不同的特点和作用。

二、牛顿运动定律牛顿运动定律是力学的基本定律,描述了物体在外力作用下的运动规律。

1. 牛顿第一定律:一个物体如果受到力的合力为零,则物体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2. 牛顿第二定律:物体的加速度与物体所受合力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方向与合力方向相同。

3. 牛顿第三定律:任何一个作用力都有一个与之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反作用力。

三、力的合成与分解1. 力的合成:当物体受到多个力的作用时,可以用力的合成法则求出合力的大小和方向。

2. 力的分解:合力可以被分解为几个分力,分力的合力等于合力,分力的合成为合力。

四、摩擦力1. 摩擦力的概念:物体相对运动时受到的阻碍运动的力称为摩擦力。

2. 摩擦力的分类:静摩擦力和动摩擦力,其中静摩擦力大于动摩擦力。

3. 摩擦力的计算: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之间的接触面积和表面粗糙程度有关,可以通过摩擦力公式进行计算。

五、其他力学知识1. 弹力:物体由于受到压缩或拉伸而产生的恢复力称为弹力。

2. 重力:物体由于地球引力而产生的力称为重力,重力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成正比。

3. 斜面上的力:斜面上的物体受到重力和支持力的作用,可以通过分解力的方法求出物体在斜面上的加速度和速度。

以上就是人教版初中力学知识点的总结,力学知识是初中物理学习的基础,对于理解物体的运动规律和相互作用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人教版初中物理力学部分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初中物理力学部分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初中物理力学部分知识点总结一、力(1)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力不能脱离物体而单独存在。

一个力的产生一定有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且同时存在。

单独一个物体不能产生力的作用。

力的作用可以发生在相互接触的物体之间,也可以发生在不直接接触的物体之间。

(2)力的作用效果:①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②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3)力的单位:牛顿(N)。

(4)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

(5)力的示意图:在受力物体上,沿着力的方向画一条线段,在线段的末端画一个箭头表示力的方向,线段的起点或终点表示力的作用点,线段的长短表示力的大小,这样表示力的方法,叫做力的示意图。

(6)力的相互性:任何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即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作用在两个物体上。

同时产生,同时消灭。

二、力的分类(1)弹力①弹力:物体产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叫做弹力。

常见的弹力有压力、支持力、推力、拉力等。

②弹力产生的条件:一是接触;二是发生弹性形变。

③测量力的工具叫做弹簧测力计。

④弹簧测力计的工作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与受到的拉力成正比。

⑤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A使用前指针要调零;B使用时不能超过它的量程;C要分清它的分度值;D被测力的方向要与轴线的方向一致;E视线要与刻度板垂直。

(2)重力①重力: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做重力。

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

②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

③重力的大小:A物体受到的重力与它的质量成正比;B计算公式:mg8.9=;g表示质量为1kg的物体受到的重力是g/NG=;其中kg9.8N。

④重心:重力在物体上的作用点叫做重心。

质地均匀外形规则的物体的重心,在它的几何中心上。

(3)摩擦力①相互接触的物体做相对运动或有运动趋势,在接触面之间产生的力叫做摩擦力。

②摩擦力的分类:滑动摩擦力、滚动摩擦力、静摩擦力。

③摩擦力的方向: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

全面人教版初中八年级物理知识点总结归纳(精选版)

全面人教版初中八年级物理知识点总结归纳(精选版)

一、力学1. 力的概念:力是物体间相互作用的体现,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2. 力的单位:牛顿(N),1N是使1kg物体产生1m/s²加速度的力。

3. 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

4. 力的分类:按作用效果分为拉力、压力、支持力、摩擦力、浮力等;按性质分为重力、弹力、摩擦力等。

5. 重力: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大小为G=mg,方向竖直向下,作用点在重心。

6. 弹力:物体因弹性变形而产生的力,方向与形变方向相反,作用点在形变处。

7. 摩擦力:物体间相互接触时,阻碍相对运动的力,方向与相对运动方向相反。

8. 牛顿第一定律:物体在不受外力或受平衡力时,将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9. 牛顿第二定律:物体的加速度与作用力成正比,与质量成反比,公式为F=ma。

10. 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两个不同物体上。

11. 力的平衡:物体受到的力相互抵消,物体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12. 杠杆原理:杠杆在平衡状态下,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公式为F1L1=F2L2。

13. 滑轮组:由定滑轮和动滑轮组成,可省力或改变力的方向。

14. 功的概念:力在物体上产生位移的过程,公式为W=Fs。

15. 功的单位:焦耳(J),1J=1N·m。

16. 功率的概念:单位时间内做的功,公式为P=W/t。

17. 功率的单位:瓦特(W),1W=1J/s。

18. 能的概念:物体具有的做功的本领,分为动能和势能。

19. 动能:物体因运动而具有的能量,公式为K=1/2mv²。

20. 势能:物体因位置或状态而具有的能量,分为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

21. 能的转化和守恒:能量可以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总量保持不变。

二、热学1. 温度: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单位为摄氏度(℃)。

2. 热量:物体传递的能量,单位为焦耳(J)。

3. 比热容:单位质量的物质温度升高1℃所需吸收的热量,单位为J/(kg·℃)。

人教版初中物理九年级上册力学知识点考点汇总

人教版初中物理九年级上册力学知识点考点汇总

力学知识点考点汇总物体中含有物质的多少叫质量。

任何物体都有质量,物体的质量不随物体的形状、状态、位置及温度的变化而变化。

质量的国际单位是千克(kg),常用单位还有吨(t)、克(g)、毫克(mg)。

实验中常用天平来测量物体的质量。

(1)天平的使用天平的调节:把天平放在水平台上,把游码放在标尺左端的零刻线处;调节横梁平衡螺母,使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线处,这时横梁平衡。

a.把被测物体放在左盘,用镊子向右盘里加减砝码并调节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直到横梁恢复平衡。

b.这时盘中砝码的总质量加上游码在标尺上所对应的刻度值,就等于被测物体的质量。

注意:1、调节平衡螺母按:指针左偏就向右调;右偏向左调。

2、天平调节平衡后,左右盘不能对调,平衡螺母不能再动。

3、取砝码时一定要用镊子。

4、往盘里加砝码应先估计被测物的质量,再从大到小加砝码,当加到最小一个砝码时太重了,则应改用移游码。

5、游码的读数是读游码的左边所对标尺的刻度值。

(2)天平使用注意事项:A.不能超过称量(天平的称量=所配砝码总质量+游砝最大读数)。

B.取砝码要用镊子,并轻拿轻放。

C.保持天平干燥、清洁。

某种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密度的国际主单位是kg/m3 ,通常用字母ρ表示密度,m表示质量,V表示体积,ρ=m/V。

密度是物质本身的一种特性,同种物质一般不变,不同种物质一般不同,会查密度表。

要测物体的密度,应首先测出被测物体的质量和体积,然后利用密度公式ρ=m/V求出密度值。

对于液体和形状不规则的固体的体积可以用量筒或量杯进行测量。

用量筒量杯测体积读数时,视线要与液面相平。

1L=1dm3 1ml=1cm3 1g/cm3=1000kg/m3。

水的密度是1.0×103kg/m3,它表示的物理意义是:1m3的水的质量是1.0×103kg。

密度的应用:(1)利用公式ρ=m/V求密度,利用密度鉴别物质。

(2)利用公式m =ρV求质量。

初中物理全部知识点汇总(人教版)

初中物理全部知识点汇总(人教版)

初中物理全部知识点汇总(人教版)初中物理全部知识点汇总(人教版)一、力学1. 运动- 物体的运动状态:匀速直线运动、变速运动、静止- 运动的描述:位移、速度、加速度、加速度的计算公式- 速度与加速度的图像:速度-时间图像、加速度-时间图像- 牛顿第一定律:惯性、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 牛顿第二定律:力的概念、力的计算公式、物体的质量、推力与摩擦力- 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力的合成2. 力和力的效果- 力的分类:重力、弹力、摩擦力、浮力- 互不叠加原理:力的合成、合力的性质、力的分解- 平衡的条件:力的平衡、力的图解法3. 力与加速度- 动力学:质点系、牛顿第二定律的应用、动量、冲量- 质点系:质点系的加速度、力的合成、多个力的合力与分力- 牛顿第二定律的应用:质点的加速度与力的关系、物体的质量与加速度的关系4. 力的作用效果- 力对物体的影响:力对物体的位移的影响、力对物体的形状的影响、力对物体的状态的影响- 力对速度的影响:速度的改变、加速度的方向与速度的变化的关系二、光学1. 光的反射- 光的传播:介质、真空、光的直线传播- 光的反射:反射定律、平面镜的成像、反射成象2. 光的折射- 光的折射现象:光的折射、折射率、折射定律- 透镜与光的折射:凸透镜、凹透镜、透镜与成像3. 光的颜色- 白光的组成:光的三原色、白光的颜色- 光的颜色与色散:光的颜色、色散、彩虹的形成4. 光的反射与折射应用- 光的反射应用:平面镜的应用、曲面镜的应用- 光的折射应用:棱镜的应用、光的传输与光纤通信三、能量1. 能量与能量转化- 能量的定义:能量的分类、能量的单位- 功与机械能:功的定义、功的计算、机械能的定义、能量的转化2. 动能与势能- 动能与势能:动能的计算、势能的计算、机械能的守恒3. 能源与能源的利用- 能源的种类:化石能源、可再生能源、清洁能源- 能源的利用与研究:节能减排、新能源的研究以上是初中物理全部知识点的汇总(人教版),包括力学、光学和能量等内容。

最新人教版初中物理力学知识点大全学好物理必备

最新人教版初中物理力学知识点大全学好物理必备

最新人教版初中物理力学知识点大全学好物理必备1一、运动是宇宙中普遍的现象机械运动:物体位置的变化叫机械运动。

参照物:在研究物体运动还是静止时被选作标准的物体(或者说被假定不动的物体)叫参照物. 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

二、运动的快慢速度: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通过的路程。

公式:速度的单位是:m/s;km/h。

匀速直线运动:快慢不变、沿着直线的运动。

这是最简单的机械运动。

变速运动:物体运动速度是变化的运动。

平均速度:在变速运动中,用总路程除以三、牛顿第一定律亚里士多德观点:物体运动需要力来维持。

伽利略观点:物体的运动不须要力来维持,运动之所以停下来,是因为受到了阻力作用。

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在没有收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2重力万有引力:宇宙间任何两个物体,大到天体,小到灰尘之间,都存在互相吸引的力。

重力: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

1、重力的大小叫重量,物体受到的重力跟它的质量成正比。

G=mg.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指向地心)。

3、重力的作用点(重心):地球吸引物体的每一个部分,但是,对于整个物体,重力的作用好像作用在一个点,这个点叫重心。

(形状规则、质地均匀的物体的重心在它的几何中心)杠杆杠杆:一根硬棒,在力的作用下能绕着固定点转动,这根硬棒叫杠杆。

杠杆的五要素:1、支点:杠杆绕着转动的点;2、动力:作用在杠杆上,使杠杆转动的力;3、阻力:作用在杠杆上,阻碍杠杆转动的力;4、动力臂: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5、阻力臂: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

杠杆的平衡条件:F1l1=F2l2. 三种杠杠杆:(1)省力杠杆:L1>L2,平衡时F1F2。

特点是费力,但省距离。

(如钓鱼杠,理发剪刀等) (3)等臂杠杆:L1=L2,平衡时F1=F2。

特点是既不省力,也不费力。

(如:天平)3初中物理是很有趣的,伴随着有趣的演示实验和动手实验,一个个意想不到的现象吸引你走入深奥的物理世界,但更多时候,老师为了讲清某一物理规律或物理情景,考虑到知识的整体性和逻辑性,经常会进行大段讲解。

完整word人教版初中物理力学复习提纲

完整word人教版初中物理力学复习提纲

一、参照物1、定义:为研究物体的运动假定不动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2、任何物体都可做参照物,通常选择参照物以研究问题的方便而定。

如研究地面上的物体的运动,常选地面或固定于地面上的物体为参照物,在这种情况下参照物可以不提。

3、选择不同的参照物来观察同一个物体结论可能不同。

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4、不能选择所研究的对象本身作为参照物那样研究对象总是静止的。

练习1、诗句“满眼风光多闪烁,看山恰似走来迎,仔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其中“看山恰似走来迎〞和“是船行〞所选的参照物分别是船和山。

2、坐在向东行使的甲汽车里的乘客,看到路旁的树木向后退去,同时又看到乙汽车也从甲汽车旁向后退去,试说明乙汽车的运动情况。

分三种情况:①乙汽车没动②乙汽车向东运动,但速度没甲快③乙汽车向西运动。

3、解释毛泽东?送瘟神?中的诗句“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第一句:以地心为参照物,地面绕地心转八万里。

第二句:以月亮或其他天体为参照物在那可看到地球上许多河流。

二、机械运动1、定义:物理学里把物体位置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2、特点:机械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

3、比拟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⑴比拟同时启程的步行人和骑车人的快慢采用:时间相同路程长那么运动快⑵比拟百米运发动快慢采用:路程相同时间短那么运动快⑶百米赛跑运发动同万米运发动比拟快慢,采用:比拟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实际问题中多用这种方法比拟物体运动快慢,物理学中也采用这种方法描述运动快慢。

练习:体育课上,甲、乙、丙三位同学进行百米赛跑,他们的成绩分别是S,S,那么获得第一名的是同学,这里比拟三人赛跑快慢最简便的方法是路程相同时间短运动的快。

4、分类:〔根据运动路线〕⑴曲线运动 ⑵直线运动 Ⅰ匀速直线运动:A 、定义:快慢不变,沿着直线的运动叫匀速直线运动 。

定义: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物理意义: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计算公式:s变形s,v=s=vttm/s t=v两单位中m/s 单位大。

初中人教版物理知识点总结

初中人教版物理知识点总结

初中人教版物理知识点总结初中物理是一门基础学科,它涉及自然界中的物理现象和规律。

人教版初中物理教材主要分为六个单元,每个单元都包含了若干重要的知识点。

以下是对这些知识点的总结:# 第一单元力学1. 机械运动:介绍了运动的基本概念,包括参照物、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速度的概念及其计算。

2. 力的作用:讲解了力的定义、力的作用效果、力的图示和力的合成与分解。

3. 重力:阐述了地球引力、重力的大小和方向、重心的概念。

4. 弹力与摩擦力:描述了弹性形变、弹力的产生和大小、摩擦力的性质和影响因素。

5. 浮力:介绍了浮力的产生、阿基米德原理、浮沉条件。

6. 简单机械:包括杠杆、滑轮、斜面等简单机械的原理和应用。

# 第二单元热学1. 温度与热量:讲解了温度的概念、热量的传递方式(导热、对流、辐射)。

2. 热膨胀:描述了物质在受热时体积膨胀的现象、热膨胀的规律。

3. 物态变化:介绍了固体、液体、气体之间的相互转化,包括熔化、凝固、汽化、液化、升华、凝华等过程。

4. 内能与能的转化:阐述了内能的概念、能量守恒原理以及能量在不同形式间的转化。

# 第三单元声学1.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讲解了声音是如何产生的、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速的概念。

2. 声音的特性:介绍了音调、响度、音色的区分和影响因素。

3. 声音的反射和吸收:描述了回声、共振、吸音材料的原理和应用。

4. 声音的利用:探讨了声音在通信、医疗、工业等领域的应用。

# 第四单元光学1. 光的传播:介绍了光的直线传播、反射定律和折射定律。

2. 平面镜和曲面镜:讲解了镜子的成像原理、凹面镜和凸面镜的特点。

3. 透镜:描述了透镜的分类、透镜成像的原理和应用。

4. 光的色散:阐述了光通过棱镜发生色散的现象、光谱的组成。

5. 光的干涉和衍射:介绍了光的波动性质、干涉和衍射的基本现象。

# 第五单元电学1. 静电现象:讲解了电荷的性质、库仑定律、电场的概念。

2. 电流和电路:介绍了电流的形成、电路的基本组成、欧姆定律。

人教版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归纳

人教版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归纳

人教版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归纳一、力和运动1. 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或形状。

2. 力的分类:按照作用方式,力可分为接触力(如摩擦力、弹力)和非接触力(如重力、磁力)。

3. 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4. 力的合成与分解:多个力作用于同一物体时,可以合成为一个等效的力;反之,一个力也可以分解为几个分力。

5. 牛顿运动定律:- 第一定律(惯性定律):物体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除非受到外力作用。

- 第二定律(动力定律):物体的加速度与作用力成正比,与物体质量成反比,加速度方向与作用力方向相同。

- 第三定律(作用与反作用定律):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6. 运动的描述:速度、加速度、位移等。

7. 运动的分类:直线运动、曲线运动(如平抛运动)。

二、压强和浮力1. 压强: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

2. 压强的计算公式:P = F/A,其中P为压强,F为作用力,A为受力面积。

3. 液体压强:液体对容器底部和侧壁的压力,与液体密度、深度和重力加速度有关。

4. 浮力:物体浸入液体或气体中时受到的向上的力。

5. 阿基米德原理:物体受到的浮力等于它排开的液体的重量。

三、能量的转换和守恒1. 能量守恒定律:在一个封闭系统中,能量不能被创造或消灭,只能从一种形式转换为另一种形式,总能量保持不变。

2. 动能和势能:动能是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势能是物体由于位置或状态而具有的能量。

3. 机械能:动能和势能的总和。

4. 能量转换:如摩擦生热、电能转化为机械能等。

四、电学基础1. 电荷:物质的一种基本性质,具有正负两种类型。

2. 电压、电流和电阻:电压是电势差,电流是电荷的流动,电阻是阻碍电流流动的程度。

3. 欧姆定律:电流I等于电压V除以电阻R,即I = V/R。

4. 串联和并联电路:电路中元件的连接方式,串联电路中电流相同,电压分摊;并联电路中电压相同,电流分摊。

物理知识点初中总结人教版

物理知识点初中总结人教版

物理知识点初中总结人教版初中物理是学生接触物理学的初级阶段,通过人教版教材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简单的应用。

以下是人教版初中物理知识点的总结:# 一、力学1. 机械运动:描述物体位置随时间变化的现象,包括速度、加速度等概念。

2. 力的作用:力是物体间相互作用的结果,能够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3. 牛顿运动定律:阐述了力与物体运动状态之间的关系,包括惯性定律、力的作用与反作用定律以及作用力与加速度的关系。

4. 力的合成与分解:多个力作用于一点时,可以合成一个等效的力;反之,一个力也可以分解为几个分力。

5. 压强:压力与受力面积的比值,描述压力作用的效果。

6. 浮力:物体浸入流体中时,受到的向上的力。

7. 杠杆原理:通过杠杆的平衡条件,分析力的传递和放大。

8. 简单机械:包括杠杆、滑轮、斜面等,通过它们可以改变力的大小和方向。

# 二、热学1. 温度与热量:温度是物体冷热程度的度量,热量是热能的转移量。

2. 热传递:热量从高温物体传递到低温物体的过程,包括导热、对流和辐射三种方式。

3. 热膨胀与热收缩:物体在温度变化下体积的变化现象。

4. 比热容:单位质量的物质升高或降低一度温度所需的热量。

5. 内能与能量守恒:物体内部分子运动的能量总和,以及能量在不同形式间的转换和守恒。

# 三、光学1. 光的反射:光遇到物体表面时,按照入射角等于反射角的规律反射。

2. 平面镜成像:平面镜所成的像是正立、等大的虚像。

3. 光的折射:光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偏转的现象。

4. 透镜成像: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线的作用,以及通过透镜所成的实像和虚像。

5. 光的色散:白光通过棱镜后分解成不同颜色的光谱。

# 四、电学1. 静电现象:物体因摩擦而带电的现象,包括正负电荷、电荷间的相互作用。

2. 电路基础:电流、电压、电阻的概念,以及欧姆定律。

3. 串联与并联电路:电路中电阻、电流、电压的计算方法。

全面人教版初中八年级物理知识点总结归纳(精选版)

全面人教版初中八年级物理知识点总结归纳(精选版)
机械效率的计算:机械效率 = 有用功 / 总功。
十、电路与电流
1. 电路:由电源、导线、用电器和开关等元件组成的电流的路径。
2. 电流: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
3. 电流的方向:规定正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为电流的方向。
4. 电流的单位:安培(A),常用单位还有毫安(mA)和微安(μA)。
5. 电路的三种状态:通路、断路和短路。
音调:声音的高低,由振动频率决定。
响度:声音的强弱,由振幅决定。
音色:声音的品质,由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决定。
4. 回声: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形成回声。
六、光现象
1. 光的传播: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2. 光的反射:光照射到物体表面时,有一部分光被反射回来。
镜面反射:平行光线射到光滑表面,反射光线仍然是平行的。
2. 功:力使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一定距离,力对物体做了功。
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作用在物体上的力和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
功的计算:功 = 力 × 距离。
3. 功率:单位时间内完成的功,表示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功率的计算:功率 = 功 / 时间。
4. 机械效率:有用功与总功的比值,表示机械做功的有效程度。
6. 牛顿第二定律:物体受到的合外力等于物体的质量乘以加速度。计算公式为:F = ma。
7. 牛顿第三定律: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
二、力和压强
1. 力: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的作用效果取决于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2. 弹力:物体因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
2. 密度的计算:密度 = 质量 / 体积。
3. 密度表:不同物质的密度是不同的,可以通过密度表查找。

初中物理力学知识点总结

初中物理力学知识点总结

初中物理力学知识点总结物理力学是物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研究物体运动和外力对物体的作用关系,是自然界最基本的物理学科之一、初中物理力学主要包括机械平衡、运动学、动力学等知识点。

下面是初中物理力学的一些主要知识点总结。

1.机械平衡机械平衡是指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或者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物体处于平衡状态时,合外力和合外力矩都为零。

其中,合力是指作用在物体上的所有力的矢量和;合力矩是指作用在物体上的所有力矩的矢量和。

机械平衡的条件是物体合力矩为零,即转动力矩平衡条件。

2.运动学运动学研究物体的运动状态,主要包括位移、速度、加速度等概念。

-位移是指物体由一个位置运动到另一个位置的变化。

位移的大小等于位移的轨迹长度,方向与轨迹有关。

-速度是指物体运动的快慢和方向。

平均速度可以用位移与时间的比值来计算,瞬时速度则是指物体其中一时刻的瞬时速度。

速度的单位通常是m/s。

-加速度是指速度的变化率。

平均加速度可以用速度的变化量与时间的比值来计算,瞬时加速度则是指物体其中一时刻的瞬时加速度。

加速度的单位通常是m/s²。

3.动力学动力学研究力与物体的运动的关系,主要包括牛顿三定律、摩擦力、弹力等概念。

-牛顿第一定律,也称为惯性定律,指出物体的运动状态只有在受到外力作用时才会改变,物体会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牛顿第二定律,也称为运动定律,指出物体的加速度与作用在物体上的合力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

即F=m*a,其中F为合力,m为物体质量,a为加速度。

-牛顿第三定律,也称为作用反作用定律,指出两个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4.摩擦力摩擦力是物体在相互接触且相对运动时产生的阻碍运动的力。

主要包括静摩擦力和动摩擦力。

-静摩擦力是指物体在静止状态时受到的阻碍运动的力。

静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之间的接触面积和物体之间的粗糙程度有关,且静摩擦力的大小不超过静摩擦力的最大值。

-动摩擦力是指物体在运动状态时受到的阻碍运动的力。

初中物理中的力学知识点梳理

初中物理中的力学知识点梳理

初中物理中的力学知识点梳理力学是物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物体在受力作用下的运动和相互作用关系。

在初中物理中,力学是一个基础且关键的部分,也是初步学习物理的起点。

下面将对初中物理中的力学知识点进行梳理,从力、力的效果、力的作用等方面进行介绍。

1. 力的概念与分类力是物体间相互作用的原因,是引起物体状态变化的原因。

力的单位是牛顿(N)。

力可以分为接触力和非接触力两类。

接触力是指物体之间通过直接接触产生作用的力,如摩擦力、弹簧力等;非接触力是指物体之间不直接接触,但能够通过空间产生相互作用的力,如重力、电磁力等。

2. 力的效果力对物体有三种主要的效果:使物体产生加速度、改变物体的形状和产生变形、改变物体的速度和方向。

根据力的效果,可以分别研究物体的运动、形变和静止。

3. 牛顿运动定律牛顿运动定律是力学的基本定律,由英国科学家牛顿提出。

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指出:物体在受力作用下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除非受到外力的作用。

牛顿第二定律(运动定律)描述了力、质量和运动之间的关系:物体的加速度与作用在其上的力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反作用定律)指出:任何作用于物体的力都将有一个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反作用力。

4. 力的合成当一个物体同时受到多个力的作用时,这些力可以合成为一力。

力的合成有两种常见方法:平行四边形法和三角形法。

通过力的合成,可以将多个力合并为一个力,简化问题的分析。

5. 重力重力是地球或其他天体对物体产生的吸引力。

根据万有引力定律,任何两个物体之间都存在着一个互相吸引的力,其大小与两个物体的质量成正比,与它们之间的距离的平方成反比。

在地球上,重力加速度约为9.8 m/s²,可以用于计算物体受到的重力。

6. 摩擦力摩擦力是两个接触的物体之间存在的力,它的大小与物体的接触面积和表面间的粗糙程度有关。

摩擦力可分为静摩擦力和动摩擦力。

静摩擦力是物体在接触面上相对运动前的阻力;动摩擦力是物体在接触面上相对运动时的阻力。

人教版年级知识点详解初中物理中的机械力学

人教版年级知识点详解初中物理中的机械力学

人教版年级知识点详解初中物理中的机械力学机械力学是物理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物体运动的原因和规律。

在初中物理中,人教版年级知识点中的机械力学内容涵盖了力的概念、力的效果、力的计算以及平衡和不平衡力等内容。

下面将对这些内容进行详细解析。

一、力的概念力是引起物体改变状态或形状的原因,是一种物体相互作用的结果。

力的概念是学习机械力学的基础,理解力的概念是初中物理学习的重要内容。

在初中物理中,我们主要学习了重力、弹力、摩擦力以及正压力和拉力等力的基本概念。

重力是物体受到地球或其他天体吸引的力,它的方向是指向地心的。

弹力是物体被压缩或拉伸时所产生的力,它的方向是指向平衡位置。

摩擦力是物体相对运动时由于相互接触而产生的力,它的方向与相对运动方向相反。

正压力是物体上受到的由接触面向内的力,它的方向与压力方向相反;拉力是物体上受到的由接触面向外的力,它的方向与拉力方向相反。

二、力的效果力的作用会产生不同的效果,主要有平衡、力的合成以及力的分解。

1. 平衡:当物体上所有外力的合力为零时,物体处于力的平衡状态。

平衡分为静力平衡和动力平衡,静力平衡是物体处于静止状态而达到平衡,动力平衡是物体处于匀速直线运动状态而达到平衡。

2. 力的合成:当物体上有多个力同时作用时,这些力可以合成为一个等效力,等效力的大小和方向由这些力的合力决定。

3. 力的分解:一个力可以分解为多个分力,分解后的分力可以与原力共同对物体产生相同的效果。

三、力的计算力的计算是机械力学中的重要内容,它涉及到力的大小和方向的确定。

在初中物理中,力的计算主要涉及到力的合力、分力以及斜面上的力的分解等。

力的合力可通过矢量相加的方法进行计算,力的分力可通过三角函数的知识进行分解计算。

而斜面上的力的分解则与斜面的倾角有关。

四、平衡和不平衡力平衡和不平衡力是机械力学中的重要概念,它们涉及到物体的状态和运动。

1. 平衡力:当物体受到的所有外力平衡时,物体处于力的平衡状态。

人教版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一、力和运动1. 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或形状。

2. 力的分类:重力、弹力、摩擦力、支持力、拉力、压力等。

3. 力的合成与分解:同一直线上的力可以合成,力的分解遵循平行四边形法则。

4. 运动的描述: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加速度是描述物体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

5. 牛顿运动定律:包括惯性定律、力与加速度的关系、作用与反作用定律。

6. 机械能:动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以及它们之间的转化。

二、热学1. 温度与热量:温度是物体冷热程度的度量,热量是热传递过程中传递内能的量。

2. 热传递方式:导热、对流、辐射。

3. 热膨胀与热收缩:物体在受热或冷却时体积发生变化的现象。

4. 内能与热机:内能是物体内部分子热运动的总能量,热机是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的装置。

5. 热力学第一定律:能量守恒定律在热力学过程中的应用。

三、光学1. 光的反射:光线遇到物体表面时发生的方向改变现象,包括镜面反射和漫反射。

2. 光的折射:光线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偏转的现象。

3. 平面镜成像:平面镜所成的像是正立、等大的虚像。

4. 凸透镜和凹透镜:凸透镜能会聚光线,凹透镜能发散光线。

5. 光的色散:复色光分解为单色光的现象,如彩虹的形成。

四、电学1. 电荷与电场:电荷是物质的一种性质,电场是电荷周围存在的特殊物质。

2. 电流与电压:电流是电荷的定向移动,电压是驱动电荷移动形成电流的原因。

3. 串联与并联电路:电路中元件的连接方式,串联电路中电流相同,电压分摊;并联电路中电压相同,电流分摊。

4. 欧姆定律:电流、电压和电阻之间的关系。

5. 电功率与能量:电功率是单位时间内电能的转换率,电能是电荷在电路中移动时所做的功。

五、声学1. 声音的产生: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压力波。

2.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如空气、水或固体。

3. 声音的特性:音调、响度和音色。

4. 回声和共振:声音遇到障碍物反射回来的现象称为回声,物体在特定频率下振动幅度最大的现象称为共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总复习:简单的机械运动【考纲要求】1、知道参照物的概念,知道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2、理解匀速直线运动、速度,并且能够运用速度公式解决问题;3、理解路程—时间图象。

【知识网络】【考点梳理】考点一、机械运动1、概念:在物理学中,我们把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位置变化叫做机械运动,简称运动。

要点诠释:(1)宇宙中的一切物体都在做机械运动,机械运动是自然界中最普遍的运动形式。

(2)判断物体是否做机械运动关键是看物体是否发生“位置的变化”。

2、参照物描述物体的运动,判断一个物体的运动情况(是运动还是静止),需要选定一个物体作为标准,这个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就叫做参照物,参照物是我们假定为不动的物体。

如果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发生了变化,我们就说物体是运动的,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我们就说物体是静止的。

要点诠释:(1)参照物可以选取研究对象以外的任何物体,它既可以是运动的也可以是静止的,要根据实际情况而定。

(2)同一物体,由于参照物选择不同,对其运动状态的描述也往往不同。

(3)通常我们研究地面上物体运动的情况较多,为了方便起见,我们常选地面或相对于地面静止的物体做参照物。

(4)如果处在运动的物体中,人们描述物体的运动时,一般习惯选择运动物体本身作参照物。

如人坐在行驶的火车上,一般会选火车为参照物来描述其他物体的运动情况。

3、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我们平常所说的运动和静止都是相对于所选的参照物而言的。

要点诠释:(1)宇宙中的一切物体都是运动的,没有绝对静止的物体。

(2)判断物体运动或静止的方法:选定参照物,分析被研究的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有没有发生变化。

考点二、直线运动1、匀速直线运动(1)物体沿着直线且速度不变的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

(2)匀速直线运动的特点:①匀速直线运动是运动状态不变的运动,是最简单的机械运动。

②在整个运动过程中,物体的运动方向和运动快慢都保持不变。

③在任意一段相等的时间内和任意一段路程内速度都是相等的。

2、 速度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速度大的物体运动一定快。

要点诠释:(1)物理意义: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物体运动越快,速度越大;物体运动越慢,速度越小。

(2)定义:路程与时间之比叫做速度。

(3)公式:tsv,s 表示物体通过的路程,t 表示物体通过相应路程所用的时间,v 表示物体运动的速度。

速度是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物理量—矢量,只是说某物体的速度是10m/s ,不能够全面表示物体的运动情况,要想全面反映物体的运动还要说明它是向什么方向运动的。

(4)速度的单位及换算关系:国际单位:米/秒(或)常用单位:千米/小时(或)换算:1m/s=3.6km/h 3、匀速直线运动的图象图象法是描述各物理量之间的关系的有效手段,在物理学里经常用到。

要点诠释:1、s-t 图象:用横坐标表示时间t ,纵坐标表示路程s ,就得到了物体运动的s-t 图象,如下图(1)所示是匀速直线运动的s-t 图象。

2、v-t 图象:用横坐标表示时间t ,用纵坐标表示速度v ,就得到了物体运动的v-t 图象,如下图(2)所示是匀速直线运动的v-t 图象。

中考总复习:质量与密度【考纲要求】1.初步认识质量的概念及单位;2.理解密度概念及其物理意义;3.会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用量筒测体积;4.会用天平和量筒测物质的密度,会运用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5.能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知识网络】【考点梳理】考点一、质量1. 质量的概念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质量。

物体的质量由其自身材料构成情况和体积大小来决定的。

当构成物体的材料和物体的体积确定后,物体的质量也就确定了。

2. 天平的使用(1)托盘天平的主要构造:横梁、刀口、底坐、标尺、游码、平衡螺母、托盘、指针、分度盘。

(2)使用之前应注意:①不能超过“称量”;②加减砝码用镊子;③零刻度和分度值;④潮湿物体和化学药品不能直接放在托盘上。

(3)使用规则:①水平放置;②游码移到标尺左端的“0”刻度处;③调节横梁右端的平衡螺母,使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央;④“左物右码”,再“从大到小”,“轻拿轻放”砝码;⑤读数:物体的质量等于砝码的质量加上游码的质量。

⑥记录:记录的测量结果要由数字和单位两部分组成。

要点诠释:(1)质量不会随物体的位置、形状、状态而改变,它是物体的一种属性。

(2)质量的测量工具:生活中常用杆秤、案秤、台秤、电子秤等;实验室里常用托盘天平。

考点二、密度1. 物理意义: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一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一定的,物质不同,其比值一般也不同。

2. 定义:某种物质组成的物体的质量与它的体积之比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3. 单位:国际单位:㎏/m 3,常用单位:g/cm 3,1 g/cm 3=1×103㎏/m 3。

4. 记住水的密度:5.密度的应用:⑴鉴别物质:密度是物质的特性之一,不同物质密度一般不同,可用密度鉴别物质。

⑵求质量:由于条件限制,有些物体体积容易测量,但不便测量质量,用公式m=ρV 算出它的质量。

⑶求体积:由于条件限制,有些物体质量容易测量但不便测量体积用公式V=m/ρ算出它的体积。

⑷判断空心实心。

要点诠释: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1)与物体质量、体积的大小无关。

测量密度的原理:V m =ρ。

(2)同种物质,密度相同,物体的质量m 与体积V 成正比,即当ρ一定时;(3)不同物质,质量相同时,体积与密度成反比,即。

中考总复习:重力、弹力、摩擦力【考纲要求】1、掌握力的初步概念,理解力的三要素,掌握力的示意图;2、会正确使用弹簧秤;会用弹簧秤测力的大小;3、知道重力的概念,重力的大小、方向;4、知道静摩擦力和滚动摩擦,理解摩擦力的方向,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接触面的粗糙度的关系。

【知识网络】【考点梳理】考点一、力1、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要点诠释:(1)从字面上看“物体对物体”说明有力的存在时,至少需要两个物体,力是不能脱离物体而存在的。

这就是力的物质性。

“对”字前面的物体,我们常把它叫施力物体(因为它施加了力),“对”字后面的物体,我们把它叫受力物体。

有力存在时,一定有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

例如:人推车,人对小车施加了力,小车受到了力,所以人是施力物体,车是受力物体。

(2)物体间只有发生相互作用时才会有力,若只有物体,没有作用,也不会有力。

例如:人踢球,使球在草坪上滚动,人踢球时,人对球施加了力,人是施力物体,球是受力物体,当球离脚之后,人不再对球施力,球也就不再受踢力。

2、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也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要点诠释:(1)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包括三种情况:①物体的运动方向不变,速度大小发生改变。

例如:刚驶出站台的火车,做变速直线运动。

②物体的速度大小不变,运动方向发生改变。

例如:匀速行驶的汽车拐弯了。

③物体的速度大小和运动方向同时发生改变。

例如,向斜上方抛出的铅球,速度的大小和方向都在发生变化。

(2)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例如用力捏橡皮泥,使橡皮泥变成各种形状;用力拉弓,使弓张开;将尺变弯等。

都是在力的作用下,使物体的形状发生改变。

3、力的三要素和力的示意图(1)力的符号和单位①在物理学中,用字母“F”表示力,为了区分不同作用或性质的力,还常常用其他字母表示力,如重力—G。

②单位:牛顿,简称牛,符号N。

(2)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叫做力的三要素,它们都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探究力的三要素与力的作用效果的关系,可采用控制变量法。

(3)力的示意图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粗略地把力的三要素表示出来,这样的图就叫做力的示意图。

画力的示意图的步骤:①在受力物体上画出力的作用点。

②确定力的方向并沿力的方向画一条线段。

③在线段的末端画上箭头并在旁边标出力的符号。

4、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一个物体对别的物体施力时,也同时受到后者对它的作用力。

即施力的物体同时也受力。

这一对相互作用的力同时产生,同时消失,而且是分别作用在两个物体上。

要点诠释: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包含以下两层含义:(1)力的物质性。

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一个物体受到力,一定有另外的物体对它施加了力,只要有力的作用,一定有受力物体和施力物体,力不能离开物体而单独存在。

(2)力的相互性。

任何物体之间力的作用都是相互的。

一个物体施力的同时也受力。

因此,同一物体既是施力物体也是受力物体。

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是相对的。

例如:人踢球,人是施力物体,球是受力物体;同时人感到脚疼,球是施力物体,脚是受力物体。

这样的力称为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特点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且在同一直线上,作用在两个物体上。

考点二、重力地面附近的物体,由于地球的吸引而受到的力叫做重力。

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

符号:G。

要点诠释:地面附近的一切物体,不论它是运动还是静止,不论它是固态、液态还是气态,都要受到重力的作用。

如在上升过程中的氢气球仍受重力。

一切物体所受重力的施力物体都是地球,受力物体是被研究物体本身。

1、重力的大小物体所受的重力跟它的质量成正比,公式:G=mg或g=G/m,g=9.8N/㎏表示质量为1Kg的物体所受的重力是9.8N,其中粗略计算时g=10N/㎏。

注意:利用公式G=mg进行计算时,质量m的单位必须是㎏,不能用g,否则计算得出的数据就会有错误。

2、重力的方向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

据此制成了重垂线来检查墙壁是否竖直,也可改进后检查窗台、桌面等是否水平。

注意:竖直向下与垂直向下不同,所谓竖直向下是指向下且与水平面垂直,其方向是固定不变的。

3、重心重力的作用点叫做物体的重心。

有些力(如摩擦力、浮力)作用在物体上的作用点不好确定,我们在作力的示意图时,也常把这些力的作用点画在物体的重心处。

质地均匀,外形规则物体的重心在它的几何中心点上;不规则的物体重心可以用悬挂法来确定。

重心的位置随物体形状的变化而变化,重心不一定在物体上。

考点三、弹力1、弹性、弹力定义(1)物体受力发生形变,不受力时又能自动恢复原来形状的特性叫做弹性。

能自动恢复的形变叫弹性形变;物体由于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叫做弹力。

物体的弹性形变程度越大,产生的弹力越大;弹力的作用点在两物体的接触面上,方向指向恢复形变的方向。

日常所称的拉力F、压力F压、支持力F N等,其实质都是弹力。

例如,桌面对茶杯的支持力,其实质就是桌面发生了微小的形变后对茶杯向上的弹力。

注意:弹簧的弹性有一定的限度,超过了这个限度就不能完全复原。

(2)物体变形后不能自动恢复原来的形状的特性叫做塑性。

例如:面团、泥团、橡皮泥等具有塑性。

2、弹簧测力计(1)弹簧测力计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受的拉力越大,它的伸长就越长。

F=Kx(2)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重力、拉力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