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地理学研究热点与学术前沿动态

合集下载

现代地理学的热点问题、前沿领域、发展趋势

现代地理学的热点问题、前沿领域、发展趋势

•一、当代地理科学研究的前沿领域1.全球变化及其区域响应研究2.陆地表层过程和格局的综合研究3.自然资源保障和生态环境建设研究4.区域可持续发展及人地系统的机理和调控研究5.地球信息科学、技术和“数字地球”研究•1.全球变化及其区域响应研究全球变化研究是20世纪80年代国际学术界为迎接人类所面临的资源、环境和发展问题而设计和实施的研究计划,是人类历史上最为庞大的超级科学计划。

研究学科涵盖大气、海洋、地理、地质、地球物理、环境、生物、生态、能源、人口、经济等诸多学科,研究人员涉及自然科学界和社会科学界的科学家以及政府和企业界的管理人员,研究方法强调学科的交叉和理论的集成,并将地球系统科学作为其研究的新方法。

全球变化研究目前由世界气候研究计划(WCRP)、国际地圈生物圈计划(IGBP)、全球环境变化人文因素计划(IHDP)、生物多样性计划(DIVER SITAS)等4个正在执行的研究计划组成,每个计划包含有一系列核心计划和交叉计划。

为保障各项计划的顺利进行,相应地设计了一系列数据观测与采集系统作为技术支撑,主要有:地球观测系统(EOS)、全球气候观测系统(GCOS)、全球海洋观测系统(GOOS)、全球陆地观测系统(GTOS)、全球环境监测系统(GEMS)、全球环境调查系统(GOES)等。

全球变化研究在过去、现在和未来,都是地理学的重要研究领域,在国际地圈生物圈计划和国际全球变化人文因素的推动下,不断开拓新的研究领域。

全球变化及其区域响应涉及古地理环境演变、土地利用和土地覆被变化、减轻自然灾害、典型区域环境定位研究以及全球环境变化的对策等众多领域。

我国的青藏高原、黄土高原等区域和全球环境变化关系密切,正是地理学研究可以发挥特长、显示才干的领域。

2.陆地表层过程和格局的综合研究地理学的传统研究领域是发生在陆地表层各种自然和人文现象的空间分异和空间组织。

认识这种分异和组织的规律,对于合理布局经济活动,开发利用和保护自然资源,避免和减轻自然灾害有着重要的价值。

1近年来中国城市地理学研究的发展趋势及展望

1近年来中国城市地理学研究的发展趋势及展望

1近年来中国城市地理学研究的发展趋势及展望《人文地理研究》思考题1.近年来我国城市地理学研究的发展趋势与展望。

城市地理学是研究在不同地理环境下,城市形成发展、组合分布和空间结构变化规律的科学,既是人文地理学的重要分支,又是城市科学群的重要组成部分。

近年来,我国城市地理学研究不仅注重“理论假设验证论”的研究范式,强调科学问题和科学价值的实现,而且致力于解决局部问题的“实践研究”。

基本立场是“洋为中用”,强调对国外理论和方法“引进消化吸收应用创新”实践研究方法研究进展的评价和展望因此,1对理论的研究将进一步加强。

我国城市地理学经过几十年的发展,虽然而,学科理论得到了丰富和完善,但由于中国城市地理学起步较晚,在许多研究领域都有许多东西需要翻译和借鉴西方的经验,尚未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理论体系,因此,对城市地理学理论的研究需要进一步深入。

2对新领域和新方法的研究将加强;从总体上看,我国对城市地理学的新领域和新方法的研究比较零散,缺乏一定的系统性。

中国的城市研究必须紧跟世界城市研究的发展趋势,关注市场经济对中国城市发展的影响,关注个人消费者的偏好和需求,个人和群体行为对城市发展的影响等城市微观研究方向应成为主要研究方向,加强资本、劳动力、技术和社区居民对民族间冲突的研究,以及女性就业产业及其对城市社会结构的影响,以及经济和区域结构。

同时,要继续加强城市土地经济评价、土地有偿使用空间分析、土地使用价格市场研究、城市空间合理重组、城市住宅空间布局时空变化及其与土地利用关系研究,住房需求与住房资源分配结合社会空间分析研究不同收入阶层住房消费的区位选择、居住区改造与社区继承、住房政策等。

5另外,对中国国际城市、城市带或城市群的产业结构、特点、动力机制、地域变化以及群体内各城市的功能分工与协作,新兴产业、企业集团化、跨国公司及其空间组织对城市空间再组织的影响,大城市地域扩张的动态过程、方式及其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新城市或者城市新区区位和功能,新区与旧城的结合,投资环境与投资效益,还有城市与区域发展相互作用机制与模式,中国城市信息系统以及发展过程模拟等都是未来中国城市研究的核心内容与方向。

近十年来,城市地理学研究进展及趋势

近十年来,城市地理学研究进展及趋势

近十年来,城市地理学研究进展及趋势发表时间:2018-06-15T10:36:01.017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18年7月作者:兰天[导读] 在收集和整理2000-2010年国内主要地理及相关期刊和相关论文的基础上,2000年以来我国城市对地理学的发展进行回顾。

分别从城市地理学的研究范畴,理论和概念角度阐明了城市地理学的各种方法和主题。

兰天湖北省十堰市北京路中学 442000【摘要】在收集和整理2000-2010年国内主要地理及相关期刊和相关论文的基础上,2000年以来我国城市对地理学的发展进行回顾。

分别从城市地理学的研究范畴,理论和概念角度阐明了城市地理学的各种方法和主题。

并且结合空间结构、域城镇体系、城市化、新领域与新方法以及其他相关研究等方面,总结我国城市地理学研究领域和主要研究成果,分析研究趋势,并借鉴国外的经验,展望我国城市地理学的发展。

【关键词】城市地理学;发展;趋势中图分类号:F119 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18)07-019-02 In the last ten years, and the trend of urban geography research progress Lan tian(hubei normal college geography science, China's hubei huang shih) 【Abstract】to collect and arrangement in the 2000-2010 main domestic geographic and related journals and the relevant papers, and on the basis of cities in China since 2000 to review the development of geography. Respectively from the city of geography research category, theories and concepts of urban geography Angle illustrates the methods and theme. And then a space structure, domain urban system, urbanization and new areas and new method and other related studies, 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urban geography research field in our country and the main research results, this paper analyzes research trend, and profits from the overseas experience, looking to the development of urban geography. 【Keywords】Urban geography; Development; trend1.引言:城市地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城市,城市是具有一定人口规模,并以非农业人口为主的居民聚居地,是聚落的一种特殊形态。

中国地理近年来研究热点归纳

中国地理近年来研究热点归纳
5
地理信息技术创新与应用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地理信息技术在各个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近年来,中国加强了对地理信息技术的创新与应用研究,包括GIS、遥感、导航定位等方面的技术升级和应用拓展。
6
城市与区域发展研究
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与区域发展研究成为地理学界的热点之一。研究内容包括城市规划、土地利用、交通网络优化、区域经济一体化等。
3
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
青藏高原作为亚洲的“水塔”和地球第三极,其环境变化对全球具有重要影响。近年来,中国加强了对青藏高原的综合科学考察,包括地质构造、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及人类活动影响等方面的研究。
4
自然资源调查与利用
中国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如煤炭、石油、天然气、矿产等。近年来,地理学界加强了对自然资源的调查与利用研究,旨在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
中国地理近年来研究热点归纳
序号
研究热点
相关描述
1
地震研究
我国近年来饱受地震之害,因此地震研究一直是地理学的热点之一。研究内容包括地震预测、地震灾害评估及防震减灾措施理学界也加强了对气候变化的研究,包括气候变化的影响、适应措施及减缓策略等。同时,环境保护也成为研究热点,如空气质量改善、水资源保护、生态修复等。
7
自然灾害风险评估与应对
中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因此自然灾害风险评估与应对也成为地理学研究的重要方向。研究内容包括灾害预警、风险评估、应急管理及灾后恢复等。

地理学研究进展与前沿领域(兴义)

地理学研究进展与前沿领域(兴义)

地理交叉研究的特点性
• 地理格局研究—--空间遥感技术 • 地理过程研究-----物理、化学技术 • 地理规律研究----- 空间统计技术 • 地理机制研究----- 模型模拟技术
• 微观过程—--化学、生物学等 • 中观过程-----物理学、工程材料科学 • 宏观过程----- 大气科学、地质学
(5)地球信息科学、技术和数字地球研究
●地球信息科学是地球系统科学、空间技术和信息科学等交叉、融合的产物; ●以信息流为手段研究地球系统的物质流、能量流和人流的运动状态和方式; ●为地球系统的综合研究和大型地学问题的解决提供强有力的支持,促进了地球系 统科学研究的现代化与信息化. ●“数字地球”的核心思想是用数字化的手段,整体性地研究解决地球问题; ●“数字地球”为地球可视化提供平台,为地球科学实验提供基本模型框架,重演 地球整体各圈层的演变历史,评价现状,预测未来; ●地球信息科学研究为“数字地球”关键技术的解决奠定科学基础,其发展将有助 于推动“数字地球战略与中国对策”的研究.
(1)陆地表层过程与格局的综合研究
●陆地表层系统是地球表层最复杂、受人类活动影响最大的一个子系 统;
●陆地表层的环境变化是特定地域上地表过程在自然因素/人为因素作 用下发生改变的结果;
●陆表过程的研究将朝微观深化和宏观综合两个方向发展,关键在于 界面过程的综合研究.
●要关注海陆相互作用,特别是海洋对陆地过程的影响和作用.
(4)区域可持续发展及人地系统机理调控
●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应当包含地理学的区域性,其研究也具有不同的空间尺度;
●区域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要建立在有效控制人口增长、合理利用资源、改善环境质量的 基础上;
●将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作为一个整体,研究其结构功能、相互作用机理,预测其发 展趋势,拟订调控对策,提出区域发展优化模型. ●人地系统是自然、经济和社会子系● ● 人地系统是自然、经济和社会子系统组成的复杂系统,是地球表层人与地在特定地域中相 互作用形成的动态结构;

城市地理学研究的若干新趋势

城市地理学研究的若干新趋势

城市地理学研究的若干新趋势城市地理学是一门研究城市空间结构和发展趋势的学科领域。

随着城市化的加速和城市问题的日益严重,城市地理学的研究也在不断发展和完善。

本文将介绍城市地理学研究的若干新趋势。

一、城市扩张研究的新视角城市是一个不断变化的空间系统,近年来城市扩张的速度日益加快,所以研究城市扩张成为城市地理学的一个热点。

传统的城市扩张研究主要侧重于空间形态和城市结构等方面的描述,但是新的研究趋势更加注重探索城市扩张背后的各种内部和外部因素。

例如,关于城市扩张的经济动态研究,包括城市经济发展和资源利用等方面的研究,以及城市扩张的社会和文化动态研究,比如人口流动和城市语言和文化的转变等。

这些新的研究视角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城市扩张的本质和原因,并找到更好的解决方案。

二、城市可持续性的探讨城市可持续性是一个热门话题,包括经济、社会和环境方面的可持续发展。

城市可持续性问题需要将城市规划、交通规划、环保、文化、教育和社会服务等因素综合考虑以求解决。

新的城市地理学研究很注重研究城市的可持续性,主要直接关注城市空间结构和资源利用。

例如,全球城市化的速度对能源和水资源的消耗以及排放的污染都会有负面影响。

研究城市在减少污染和实现节水节能等方面的可持续发展是城市地理学的主要研究方向之一。

三、城市社会差异和社会正义的研究随着城市化的加速,城市社会差异和社会正义的问题逐渐凸显。

城市地理学在探讨城市社会差异和社会正义方面也越来越有着重要的作用。

这些问题包括了性别、人种、经济和文化背景等一系列的差异。

例如,城市的规划和开发往往优先满足富裕阶层,而其他阶层的基本需求却往往被忽略。

因此,城市地理学的研究方向逐渐转向探究城市和不同社会阶层之间的关系,以及不同群体在城市中的分布和权益等问题的解决。

四、城市治理和政策的研究城市治理和政策是针对城市发展进行管理和指导的关键因素。

这也是城市地理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

研究城市治理和政策可以为城市的管理和规划提供参考,同时也可以为政策制定者提供合理的建议。

城市地理学

城市地理学

中国城市地理学研究进展与展望摘要:城市地理学是研究在不同地理环境下,城市形成发展、组合分布和空间结构变化规律的科学,既是人文地理学的重要分支,又是城市科学群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城市化的加速发展为中国城市地理学乃至世界城市地理学的发展提供了直接的营养。

回顾过去几年中国城市地理学的发展,归纳起来呈现如下几方面的特点:中国城市地理学研究与国家经济建设的热点总体同步;在城市化、城市群/圈等领域积极参与国家战略和城市建设实践;强调定量和计量手段的科学研究悄然成为潮流;积极开辟和强化中国城市地理学研究的新基地、新力量;以更开放、更创新的视野,积极开创前沿性、战略性的新研究领域;推出年青人等计划初现成效。

与国外相比,中国城市地理学在城市化和城市体系研究方面已形成自己的独特理论,并具有高度的实践性,中国城市地理学更好地实现了从知识生产到知识应用、反馈、知识再生产的良性循环。

展望城市地理学的学科发展趋势,中国城市地理学在城市化加速的今天,认识城市、改造城市的道路仍任重而道远。

为此我们一方面需要面向城市化背景,进行中国城市地理学理论和实践的战略思考,缩短中国城市地理学与主流的城市地理学的距离,通过大人文与大科学交融进行城市地理学方法论的建立和完善、国际视野和地方行动;另一方面需要面向国家“十二五”等近期发展目标和重点,积极的设计和执行中国城市地理学近期行动计划。

关键词:城市地理学;城市化;中国;学科进展1 引言当前,全球超过一半的人口居住在城市。

城市是有一定人口规模,并以非农业人口为主的居民集居地,是聚落的一种特殊形态。

城市不仅具有区域性和综合性的特点,而且属于历史范畴。

一方面,人们都把城市作为人类文明的代表,时代经济、社会、科学、文化的渊薮和焦点;另一方面,城市也集中了整个社会生活、整个时代所具有的各种矛盾。

所以,城市也是一个复杂的动态的大系统。

这个系统包含的内容很广,不仅包括生产、消费、流通等空间现象,也包罗造成空间现象的非空间过程。

城市地理学新研究领域

城市地理学新研究领域

城市地理学新研究领域城市地理学是研究城市空间组织和城市发展的学科领域。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地理学也在不断发展和演变。

本文将介绍城市地理学的新研究领域,并探讨其意义和挑战。

一、城市生态学城市生态学是城市地理学的一个新兴研究领域,它关注城市与自然环境的相互作用。

城市作为人类活动的中心,对自然资源的需求和影响日益增加。

城市生态学研究城市中的生态系统,探讨城市发展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以及如何实现城市与自然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城市生态学的研究内容包括城市绿化、城市水循环、城市生物多样性等。

研究表明,城市绿化能够改善城市气候、减少空气污染,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

城市水循环研究则关注城市水资源的利用和管理,以及城市排水系统的建设和改善。

城市生物多样性研究则探讨城市中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和恢复,以及城市生态系统的建设和管理。

城市生态学的发展对城市规划和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合理规划和管理城市生态系统,可以提高城市的环境质量,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二、城市社会地理学城市社会地理学是研究城市社会空间组织和社会关系的学科领域。

城市是社会交往和互动的中心,城市社会地理学研究城市中的社会差异、社会关系和社会变迁。

城市社会地理学的研究内容包括社会分层、社区发展、城市社会网络等。

社会分层研究关注城市中的社会阶层和社会不平等,探讨城市中的贫富差距和社会流动。

社区发展研究则关注城市社区的形成和变迁,以及社区对居民生活的影响。

城市社会网络研究则探讨城市中的社会关系网络,以及社会网络对城市发展的影响。

城市社会地理学的发展对城市社会发展和社会公平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深入研究城市社会空间组织和社会关系,可以为城市规划和社会政策提供科学依据。

三、城市经济地理学城市经济地理学是研究城市经济空间组织和经济发展的学科领域。

城市是经济活动的中心,城市经济地理学研究城市中的产业结构、经济发展和经济地理格局。

城市经济地理学的研究内容包括产业集聚、城市竞争、城市创新等。

城市地理

城市地理

近十年来我国城市地理学的研究进展及趋势□十堰市文锦学校肖华琴摘要:在全球化与信息技术革命以及经济地理学的"复式转向"的推动下,近十年来城市地理学的研究出现了新的趋势。

在对国内外文献综述的基础上,对城市地理出现的新趋势概括为:城市地理研究的尺度转向、空间转向;更加强调城市空间变化的复合动力的研究以及多层次生产、消费、流通、创新等实体与非实体空间的研究;城市地理的"管理化"倾向,同时,更加关注城市的创新职能的研究,研究成果更注重应用性。

关键词:城市地理学研究现状趋势一、引言当今世界是一个城市世界。

今天,城市居民的规模有史以来首次超过农村。

我们居住在一个城市世界,城市地区及其影响力的扩张已成为一种全球现象。

照此趋势发展2025年65%的世界人口将居住在城市。

城市人口和城市数量的增长是城市地理学的原材料,而城市地理学的主要目标是理解当今世界城市变化的进程与模式。

二、全球化背景下我国城市地理学研究的进展国内学者对文化的研究成果虽然颇为丰富,但大多集中在文学、艺术等领域。

城市地理学作为中国人文地理学研究中最为活跃的分支,其研究无论是在广度,还是深度,都取得令人翘楚的成就。

但从研究的内容上看,城市空间结构、城市土地利用和城市经济区位等领域是关注的主流。

近年来兴起的城市社会地理学研究也大多侧重对城市社会空间结构变化的界定和描述,以及社会空间因子、居住区或社会区极化与分异和不同阶层居民出行行为等问题的探讨。

在城市社会学研究的影响下,对城市文化地理事项也从三个层面开始受到关注:一是大城市文化空间的地理分布和结构,包括城市广场、城市少数民族空间、城市广告业集群、城市休闲空间、城市消费空间等;二是城市文化和城市经济、城市发展的关系探讨,注意到文化资本、文化力和文化软实力已经成为城市发展的核心竞争力;三是城市文化在不同主体的空间行为和城市文化载体空间化与复合化,以及城市文化景观的符号化等。

总体上来看,当前国内城市文化地理研究正处于发轫之际。

中国城市地理学主要研究领域

中国城市地理学主要研究领域

中国城市地理学主要研究领域城市地理学的发展一、中国城市地理学主要研究领域:1994年,中国地理学会设立了城市地理专业委员会。

我国城市地理研究集中在城市一区域、城市规划、城市化、城镇体系、城市发展方针、城市空间结构以及城市可持续发展7个方面。

1.城市—区域研究城市与区域是相互间具有不可分割的动态统一关系,具有多层次、开放型的特点。

按照这一理论,城市总体规划必须以区域发展为基础来确定城市发展性质、发展规模以及城市空间布局,多层次的“城市—区域”体系是中国城市经济区的本质特征。

区域分析和区域规划是城市规划的基础,城市规划是区域规划的深化和具体化,必须改变传统的“就城市论城市、就区域论区域”的做法,使城市规划思想和方法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

据此,区域自然条件、经济条件、社会条件的分析工作作为城市发展研究、城市规划的基础得到广泛开展。

目前,通讯技术发展迅速,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来临,城市的区域围扩大,垂直联系加强,“城市—区域”观也赋予了新的容。

2.城市规划90年代,大城市地域结构优化、中心城市的扩散机制及空间发展趋势等问题成为城市地理学者研究的重要方向;主要加强了对大城市地域结构演变规律、扩散趋势、功能用地结构变迁等新趋势的探讨。

近20年来,城市地理学者广泛开展了城市体系理论研究、区域城市体系实证研究以及城镇体系规划实践。

3.城市化研究大学在全国率先开展了对中国城市化问题的研究,吴友仁就“中国社会主义城市化道路”发表探讨性论文,由此揭开了中国城市化研究的序幕。

包括城市化动力机制研究,乡村地区城市化研究和城市化特征研究4.城镇体系研究近20年来,城市地理学者广泛开展了城市体系理论研究、区域城市体系实证研究以及城镇体系规划实践(1)城镇体系理论研究:研究容广泛涉及到城镇体系的界定、理论框架的构建,各种不同层次(省域、市域、县域等)城镇体系的现状特征、划分标准、发展趋势等。

(2)区域城镇体系实证研究过去近20年中,中国城市地理学者广泛开展了对不同等级行政区域、流域、经济区域的城镇体系研究。

城市地理当前研究进展改良

城市地理当前研究进展改良

城市地理当前研究进展许学强教授主要文章:《小城镇建设的新路》、《根据区域经济因素预测城镇人口规模的一个数学模式》、《我国城镇体系的演变和预测》、《中国小市镇的发展》、《现代城市地理学》、《广州市社会空间的因子生态分析》.其中在《我国城镇规模体系的演变和预》一文中提出了如下思想:1城镇人口增长速度的波动,既与国民经济各时期的发展形势密切相关,又受政治因素、计划生育的强烈形响.2前期城镇人口的增加,在一定程度上超越了国民经济的发展;特别是超越了粮食产量的增加,必然导致后来的城镇人口减少。

3城镇人口规模不同,其增长速度是有差别。

小城镇增长速度一般较快,大城市增长速度较慢。

由于不同时期、不同规模等级的城镇增长速度的差异,会导致各期城镇规模结构和序列分布发生了变化。

主要贡献:1《根据区域经济因素预测城镇人口规模的一个数学模式》一文中提出运用逐步回归方法预测城镇人口规模、工业产值、总人口、粮食总产量与县城人口规模,得出了影响省会城市规模的省会总人口、省区工业总产值、省区粮食总产量、省城交通方便程度、工业布局分散程度、省城行政地位变化6个影响省会城市人口规模自变量因素。

2 在《我国城镇体系的演变和预测》与《我国城镇分布及其演变的几个特征》两篇文章中把我国城镇人口增长(在1949--1978年间的城镇) 的波动进行了分析,并用相关分析法分析影响城镇人口变化的粮食产量、工业产值、人均国民收入三个因素,指出这三个因素引起城镇人口变化的时空差异。

3对珠江三角洲的发展与城市化进行了全面、细致、深刻的研究。

4在《中国小市镇的发展》一文中提出了我国发展小城镇的重要性,并根据1953--1984年全国近5000个小城镇的资料,探讨了小城镇发展演变过程、地区分布、职能类型、地位和作用以及规划和对策等问题,并通过解剖实例来说明小城镇发展的一般规律。

宁岳敏教授主要文章:《中国城市化特点、问题及治理》、《中国推进新型城镇化战略的思考》其中《中国城市化特点、问题及治理》一文,分析了当代中国城市化的三个特点:规模大、速度快,半城市化现象显著; 城市化的区域差异显著; 都市化现象已经显现,大城市群成为国家经济的核心地区。

中国城市地理学主要研究领域

中国城市地理学主要研究领域

城市地理学的发展一、中国城市地理学主要研究领域:1994年,中国地理学会设立了城市地理专业委员会。

我国城市地理研究集中在城市一区域、城市规划、城市化、城镇体系、城市发展方针、城市空间结构以及城市可持续发展7个方面。

1.城市—区域研究城市与区域是相互间具有不可分割的动态统一关系,具有多层次、开放型的特点。

按照这一理论,城市总体规划必须以区域发展为基础来确定城市发展性质、发展规模以及城市空间布局,多层次的“城市—区域”体系是中国城市经济区的本质特征。

区域分析和区域规划是城市规划的基础,城市规划是区域规划的深化和具体化,必须改变传统的“就城市论城市、就区域论区域”的做法,使城市规划思想和方法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

据此,区域自然条件、经济条件、社会条件的分析工作作为城市发展研究、城市规划的基础得到广泛开展。

目前,通讯技术发展迅速,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来临,城市的区域围扩大,垂直联系加强,“城市—区域”观也赋予了新的容。

2.城市规划90年代,大城市地域结构优化、中心城市的扩散机制及空间发展趋势等问题成为城市地理学者研究的重要方向;主要加强了对大城市地域结构演变规律、扩散趋势、功能用地结构变迁等新趋势的探讨。

近20年来,城市地理学者广泛开展了城市体系理论研究、区域城市体系实证研究以及城镇体系规划实践。

3.城市化研究大学在全国率先开展了对中国城市化问题的研究,吴友仁就“中国社会主义城市化道路”发表探讨性论文,由此揭开了中国城市化研究的序幕。

包括城市化动力机制研究,乡村地区城市化研究和城市化特征研究4.城镇体系研究近20年来,城市地理学者广泛开展了城市体系理论研究、区域城市体系实证研究以及城镇体系规划实践(1)城镇体系理论研究:研究容广泛涉及到城镇体系的界定、理论框架的构建,各种不同层次(省域、市域、县域等)城镇体系的现状特征、划分标准、发展趋势等。

(2)区域城镇体系实证研究过去近20年中,中国城市地理学者广泛开展了对不同等级行政区域、流域、经济区域的城镇体系研究。

城市地理最新研究报告

城市地理最新研究报告

城市地理最新研究报告一、引言随着全球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速,城市地理研究日益成为学术界关注的焦点。

在我国,城市化水平逐步提高,城市地理问题亦愈发突出。

本研究旨在探讨城市地理中的关键问题,以期为我国城市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研究的背景在于,当前城市地理研究在应对城市扩张、人口增长、资源环境压力等方面仍存在诸多不足,亟待深入探讨。

本研究的重要性体现在:一方面,系统分析城市地理问题,有助于揭示城市发展的内在规律,为城市规划与管理提供科学指导;另一方面,针对现有研究不足,提出相应解决策略,有助于推动城市地理研究的深入发展。

在此基础上,本研究提出以下研究问题:城市地理发展中存在哪些关键问题?如何从城市地理角度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研究目的在于:探讨城市地理关键问题,提出相应解决措施,为我国城市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支持。

研究假设为:通过深入剖析城市地理问题,有助于优化城市空间结构,提高城市综合承载能力。

研究范围限定在我国城市化快速发展阶段,重点关注城市地理方面的突出问题。

研究限制在于:由于时间和精力有限,本研究难以涵盖所有城市地理问题,仅对具有代表性的问题进行探讨。

本报告将从城市地理角度出发,系统梳理研究过程、发现、分析及结论,为我国城市可持续发展提供有益借鉴。

二、文献综述在城市地理研究方面,前人已取得诸多成果。

理论研究方面,学者们构建了城市地理学的基本理论框架,如城市空间结构、城市规模分布、城市体系等。

其中,克里斯塔勒的中心地理论和霍伊特的城乡空间结构理论为城市地理研究奠定了基础。

在主要发现方面,研究发现城市化进程与经济增长、人口迁移等因素密切相关。

同时,城市地理研究关注城市内部空间结构、土地利用、交通规划等方面的问题,为城市规划提供了重要依据。

然而,现有研究仍存在一定争议和不足。

一方面,关于城市规模分布的研究,学界对于最优城市规模的认识尚未达成一致;另一方面,城市地理研究在应对我国快速城市化带来的问题时,存在理论应用不足、实践指导意义不强等问题。

现代地理学地热点问题、前沿领域、发展趋势

现代地理学地热点问题、前沿领域、发展趋势

•一、当代地理科学研究的前沿领域1.全球变化及其区域响应研究2.陆地表层过程和格局的综合研究3.自然资源保障和生态环境建设研究4.区域可持续发展及人地系统的机理和调控研究5.地球信息科学、技术和“数字地球”研究•1.全球变化及其区域响应研究全球变化研究是20世纪80年代国际学术界为迎接人类所面临的资源、环境和发展问题而设计和实施的研究计划,是人类历史上最为庞大的超级科学计划。

研究学科涵盖大气、海洋、地理、地质、地球物理、环境、生物、生态、能源、人口、经济等诸多学科,研究人员涉及自然科学界和社会科学界的科学家以及政府和企业界的管理人员,研究方法强调学科的交叉和理论的集成,并将地球系统科学作为其研究的新方法。

全球变化研究目前由世界气候研究计划(WCRP)、国际地圈生物圈计划(IGBP)、全球环境变化人文因素计划(IHDP)、生物多样性计划(DIVER SITAS)等4个正在执行的研究计划组成,每个计划包含有一系列核心计划和交叉计划。

为保障各项计划的顺利进行,相应地设计了一系列数据观测与采集系统作为技术支撑,主要有:地球观测系统(EOS)、全球气候观测系统(GCOS)、全球海洋观测系统(GOOS)、全球陆地观测系统(GTOS)、全球环境监测系统(GEMS)、全球环境调查系统(GOES)等。

全球变化研究在过去、现在和未来,都是地理学的重要研究领域,在国际地圈生物圈计划和国际全球变化人文因素的推动下,不断开拓新的研究领域。

全球变化及其区域响应涉及古地理环境演变、土地利用和土地覆被变化、减轻自然灾害、典型区域环境定位研究以及全球环境变化的对策等众多领域。

我国的青藏高原、黄土高原等区域和全球环境变化关系密切,正是地理学研究可以发挥特长、显示才干的领域。

2.陆地表层过程和格局的综合研究地理学的传统研究领域是发生在陆地表层各种自然和人文现象的空间分异和空间组织。

认识这种分异和组织的规律,对于合理布局经济活动,开发利用和保护自然资源,避免和减轻自然灾害有着重要的价值。

城市地理学研究的若干新趋势

城市地理学研究的若干新趋势

城市地理学研究的若干新趋势
城市地理学是一门研究城市空间组织和城市发展的学科。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城市问题的日益凸显,城市地理学的研究也日益深入和广泛。

在当前,城市地理学研究面临新的趋势和挑战,下面介绍几个新趋势:
1. 数字化城市地理学:数字化技术的发展为城市地理学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手段,如地理信息系统、遥感技术和大数据分析等。

数字化城市地理学不仅可以实现对城市空间的精确描述和定量分析,还可以为城市规划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2. 全球城市化:全球化进程下的城市化是城市地理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

全球城市化使得城市间的联系和相互依存性日益增强,城市之间的竞争和合作也更加紧密。

因此,城市地理学需要更加关注全球城市网络和城市间的空间关系。

3. 可持续城市发展:可持续城市发展已经成为城市地理学研究的热点问题。

城市的快速发展和人口增长给环境和资源带来了压力,因此如何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成为城市地理学研究的重要议题。

4. 社会空间和身体地理学:城市空间不仅是物理空间,还包括社会空间和身体空间。

社会空间是指人们在城市空间中交往和社会活动的空间,身体空间是指人们在城市空间中活动的身体感知和体验。

因此,城市地理学需要更深入地研究人们的社会和身体空间感知。

5. 区域一体化:城市地理学研究面临的另一个趋势是区域一体化。

城市不再是独立的单元,它们与周围地区相互关联和影响。

因此,城市地理学需要更加关注城市和周边地区的空间联系和一体化发展。

总之,城市地理学研究的新趋势和挑战给我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我们拓展研究视野,创新研究方法,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更加科学的支持。

精编城市社会地理学研究的前沿资料

精编城市社会地理学研究的前沿资料

③ 营销与消费信息技术的成熟,购游娱场所的转型与区位变化
研究(D. Benoit, G.P. Clark, 1997)。随着城市进入“新城市主义”时 代(阎小培,林音平,2003),现代消费地理学研究兴起(D. Benoit, G.P. Clark, 1997)(P. Jackson, N. Swift, 1995)。微区位由过去的三 大类型(公司、宾馆和零售业)微区位研究分化出现了较明显类型分 野研究趋势:它们反映出行为方法论、结构主义方法论与“新”人本 主义理念方法在区位论研究的趋势。
城市社会地理学研究的核心(或应用)理论框架是城市社会 生活空间结构原理。
中国对城市生活空间的研究,城市规划学家较多地开展了 “人居环境”为主题的城市生活环境质量评价研究(朱锡金, 1987)。地理界其后也涉入此研究领域(陈志慧,徐培玮, 1987)。但是基本上都没有转入对社会与生活空间的微观分析。
(1)基本框架理论的概念诠释
3.2 城市社会地理学与其他分支学科交叉研究的前沿方向
b. 文化休闲场所方面,深入到商娱业中心与其内非理性消 费场所、社区背景与社会区位场所(Gunn Gunn, Clare. A, 1999)。
c. 公司区位研究方面,逐渐由重区位因子分析尤其是“知识 资本”(knowledge capital)分析过渡到结合区域“(快速)增 长”(smart growth)分析相结合的层次(Malachuk, Dan, 2002) (Robert, Pinkard, 2002)(Tregoning, 2002)。
对城市社会生活空间结构原理的研究,要摆脱对唯物条件的 极度关注,转向对人本需求的社会空间“关注”研究。其研究集 中在居民日常生活行为对应的“社区体系与场所体系两大方面” 质量的评价体系及其规划理论(Rediscovering Geography Committee,1999)(Truman Asa Hartshon, 199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城市地理学研究热点与学术前沿动态
以“人地关系的地域系统”为研究对象,以探求可持续发展机制及对策为己任的现代地理学有着广阔的研究领域,结合我近年来的主要研究方向,在此重点阐述中国城市地理学的学科前沿动态。

城市地理学是近年来世界和我国地理学科中发展速度最快、应用性最强、学术思想最活跃的分支学科之一。

城市地理学研究历来有两大走向:一是把城市作为“点”,研究区域的城镇体系;二是把城市作为“面”,研究城市内部空间结构。

从应用角度看,两者均是为城市和区域规划发展服务。

目前的研究热点与学术前沿主要集中于以下方面:
1.城市化与乡村城市化机制和体制创新研究。

城市化与乡村城市化研究历来都是城市地理学的重点,内容涉及全国及区域城市化的特征、地域类型、发展机制、城市化与经济发展相关关系、乡镇企业与乡村城市化的关系、小城镇与乡村城市化的关系等方面。

90年代后半期以来,开始对城市化研究进行理性思考与理论总结,并对城市化研究中的难点,即城市化机制进行深入探讨。

1998年宁越敏的“新城市化进程----90年代中国城市化动力机制和特点探讨”,是对宏观城市化机制创新性研究的代表性成果;郑弘毅主编的《农村城市化研究》一书,是对乡村城市化的基本理论、小城镇扩散与集聚的机制,指标体系以及地域差异,的系统研究。

90年代末,我国政府对城市化和小城镇建设问题有了更为积极的认识,实施城市化战略被确定为我国“十五”时期的一大重要任务,但城市和区域发展中存在的诸如人口城乡转移渠道不畅、城市经济结构趋同、基础设施建设缺乏衔接和协调、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缺乏联合行动、统一规划缺乏实施和监督机制等问题严重制约着城市化的推进,这就要求从制度创新的角度、从因地制宜的角度研究城市化问题。

因此,对城镇规划、人口管理、经济组织、土地流转、资金筹集等经济社会体制创新和对小城镇发展的地域模式的研究形成新的研究热点。

2.城市体系与城市群(都市区、都市连绵区)的研究。

城市体系的传统研究领域主要是“三结构一网络”,即规模结构、职能结构、空间结构和联系网络。

“三结构一网络”已形成较为成熟的理论体系,近期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三个方面:一是不同区域、不同地域类型的因地制宜的应用研究、二是用新的方法技术对城市体系的空间结构进行定量分析、三是对联系城市的航空、信息等网络系统结构的研究。

90年代后半期以来,城镇体系研究在“三结构一网络”基础上,向更深层次研究推进,即对城市群、都市区和都市连绵区等城市体系的特殊形态进行理论与实践(规划)两方面的研究。

在理论和实证研究方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沿海城镇密集地区经济、人口集聚与扩散的机制与调控研究”成果(2000),代表着国内研究的前沿;在应用研究方面,周一星主持的“济宁---曲阜都市区发展战略规划”(2001)、“南京都市圈规划”(2000)代表着国内研究的前沿。

对城镇密集地区(都市区、都市圈和都市连绵区)的理论与实践研究也是今后城镇体系研究的前沿领域。

3.大城市空间扩展与社会空间、感应空间的研究。

大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研究主要包括CBD、边缘区、城市空间扩展、城市市场
空间、城市社会空间和感应空间5个方面。

其中,最新成果主要集中于城市空间扩展研究领域,包括土地利用空间扩展动态研究和大城市郊区化研究两个相互联系的方面。

土地利用空间扩展动态研究从土地利用角度对扩展规模、特征、动力和模式进行探讨;大城市郊区化研究主要对中国大城市郊区化的表现形式、动力机制和现象结果进行中西方、不同城市的比较研究。

周一星的“北京的郊区化及其对策研究”(2000)代表了这方面的前沿。

社会空间和感应空间研究是我国城市地理研究的薄弱环节,研究成果相当有限,代表性成果有王兴中的“中国城市社会结构研究”(2000)和柴彦威的“中日城市结构比较研究”。

这方面的理论和实证研究在国外开展较多,并且对城镇规划和建设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和应用价值,是我国城市地理学应开拓的主要研究方向之一。

4.信息化与城市发展研究。

信息产业与城市发展是城市地理学的一个新领域,研究面还较窄,成果数量还很少,代表性成果是阎小培的“信息产业与城市发展”(1999)。

基于信息化迅猛发展,信息网络对中国传统的城市等级体系、经济活动区位决策产生着深刻的影响,信息化对城市与城镇体系的影响、信息网络与城市体系的互动关系,信息网络与大城市地域结构的互动关系是城市地理今后应开拓的新的研究领域。

5.城市可持续发展研究。

可持续发展研究已成为地理学研究的一个新“增长点”,相比之下城市地理学对这方面研究较少,仅有一些理论综述、评价指标和土地利用的文章。

随着地理学区域可持续发展研究的深化和对城市可持续发展实践问题的日益关注,城市可持续发展研究也会逐步深化。

城市人居环境既包括人工环境,也包括自然环境和生态环境。

今后城市可持续发展研究将侧重城市人工环境的研究。

研究城市人居环境的社会经济空间结构的调整和重组及其对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影响,研究可持续发展观念下的城市发展模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