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只书虫儿”的爱情“围城”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两只书虫儿”的爱情“围城”

1932年的清华女生宿舍,有雅名“古月堂”。日落之后,堂前常有等女友一起“去胡堂走走”的男青年伫立。由于这里不设会客室,男生们只得立在门口。无论寒暑,古月堂前总能看到一两个焦灼的身影。

在那些等待的身影里,有一位清华西方语言文学系里的有名的才子。他面容俊朗,时与曹禺、颜毓蘅被大家称为“三杰”,且又格外出众些。这位青年后来成为了著名的中国现

代作家与文学研究家,他就是钱钟书。

钱钟书是江苏无锡人,出身名门,是家里的长子。其父钱基博是近代著名的古文家,曾先后担任过圣约翰大学、光华大学、清华大学、浙江大学等校的教授,其母姓王,是近代通俗小说家王西神的妹妹。

钱钟书在文科方面天资卓越,记忆力超群,尤其迷恋于读书,阅读似乎是他的本能。他无书不读,哪怕辞典都能引起他的兴趣。古月堂前,他要等的人是一位名叫杨绛的女生,她后来成为了著名的女作家、文学翻译家和外国文学研究家。杨绛比他小一岁,在读书这回事上,与他完全是同道中人。

杨绛于1932年考入清华,就读于西方语言文学系研究

生院。她与钱钟书是同乡,出身于苏州有名的书香门第。其父杨荫杭是著名的律师,创办过无锡励志学社和上海律师公

会,历任江苏省高等审判厅长、浙江省高等审判厅长等职。

杨绛本想学习法律,将来做父亲的助手,还可以接触社会上的众生相,以此为写作积累素材。然而,父亲并不同意她的打算,这或许是因为他觉得社会黑暗,抑或感到法律沉重,不适合一个女孩子家。

如此,杨绛只好改学政治,但因为不喜欢,她对课程敷衍了事,大部分时候都呆在图书馆里阅读文学书籍,对文学的兴趣也愈发不可收拾。她想去中国最好的大学――清华大学,念自己最喜欢的文学。一入清华,杨绛就赢得了梁宗岱的赞赏。那时候,梁先生教法语,第一堂课是听写,杨绛的程度令他刮目相看。

他和她,一个是出身名门的才子,一个是书香门第的才女,实为一对天作佳偶。杨绛的母亲说:“阿季的脚下拴着月下老人的红丝呢,所以心心念念只想考清华。”

他们在清华一起度过了一年。1933年的夏天,钱钟书毕业了,当时,他的父亲在上海光华大学担任中文系主任,他便应了父命,去了光华大学任教。杨绛还没有毕业,继续留在清华读书,他们第一次短暂分开。

钱钟书离开后,写了许多信给杨绛。他作了很多情诗,皆是旧体诗,其中有一首是这样写的――

缠绵悱恻好文章,粉恋香凄足断肠;答报情痴无别物,辛酸一把泪千行。

依穰小妹剧关心,?瓣多情一往深;别后经时无只字,居然惜墨抵兼金。

良宵苦被睡相谩,猎猎风声测测寒;如此星辰如此月,与谁指点与谁看。

困人节气奈何天,泥煞衾函梦不圆;苦雨泼寒宵似水,百虫声里怯孤眠。

这首诗写得文辞典雅,情深意切,放在唐宋佳作中也毫不逊色。然而,男方诗做得虽好,女方的回信却不多。杨绛对钱钟书说,她不爱写信。一句“别后经时无只字,居然惜墨抵兼金。”流露了钱钟书的些许抱怨。后来,写《围城》时,他对这段往事依旧念念不忘――《围城》里的唐晓芙也不爱写信。

订婚后,钱钟书仍在光华大学授课,杨绛则回清华继续念最后一年书。这时的她已在清华崭露头角。在朱自清的“散文写作”课上,她交过一篇名为《璐璐,不用愁!》的作业,描写了青春期少女的三角恋爱心理,细腻动人,深得朱自清赏识,并推荐给《大公报?文艺副刊》发表。后来,这篇学生习作与沈从文、萧乾、老舍、李健吾、凌淑华等当时的名家的作品一同被选入了由林徽因编辑的《大公报?文艺副刊?小说选》。

既未成婚,未婚夫也不在身边,于是“杨绛肄业清华大学时,才貌冠群芳,男生求为偶者七十余人,谑者称杨绛为

七十二煞。”但杨绛自己并不觉得这有什么大不了,她不太在意自己的相貌。很多年后,有人为钱钟书做传,她还特意写信声明:“我绝非美女,一中年妇女,夏志清见过我,不信去问他。情人眼里则是另一回事。”杨绛没有在男生的追求中昏了头脑,一如其文,其人也一直内敛、素净。

1935年春,钱钟书参加了教育部公费留学资格考试。当时国民党教育部将英国退还的庚款用做国内青年去英国留

学的奖学金,但这种公开招考的录取名额极为有限,英国文学就只有一个名额,钱钟书以绝对优势名列榜首,顺利地拿到了这个名额。

消息传来,杨绛极为高兴。三年前,杨绛曾拒了前往美国威尔斯利女子学院留学的机会,这一次,她迫不及待和志同道合的爱人去梦想之地游学。她同教师商量,用论文形式代替考试,提前一个月毕业了。七月中,他们乘船去了英国,有关婚礼的繁琐杂事都已尘埃落定,两人终得平静相对的时光。

钱钟书和杨绛都是第一次离家万里,旅途又漫长无际,不知何日才能抵达彼岸。遥望苍茫的海面,一种既甜蜜又惶恐的心情陡然生起。她常听钱钟书说自己“拙手笨脚”,现在她才知道原来这个鼎鼎大名的才子分不清左右手,不会系鞋带上的蝴蝶结,甚至连拿筷子也是一手抓,在生活上完全失去了“翩翩风度”,成了一个什么也不懂的孩子。这叫她

想起一个古老的词来――“相依为命”。这一辈子,她都要

照顾他了,虽然她也自小娇生惯养,连自己都照顾不好。

抵达牛津后,钱钟书已由官方安排妥当,进入埃克塞特学院攻读文学学士学位,而杨绛也接洽女子学院,希望能继续攻读文学,可是文学的名额已满,只能修历史,她又不肯,于是就做了牛津的旁听生。

杨绛大部分时间都在牛津古老而恢弘的图书馆里度过,这座中世纪的建筑宛若一座城堡。午后,阳光从高大的窗户里照入,在她的笔记本上洒下疏落的影,她坐在临窗的桌前,读着架上的文学典籍。因是上课时分,馆中学生很少,偌大的厅中常常只有她一人,那样的清静让她写字的沙沙声清晰可闻。

下课或放假的时候,钱钟书也会过来,两个人一起伏在桌上读书。有时候,他们也去市区的图书馆,在那里可以借到19世纪的作品和通俗书籍。他们抱上一堆书回家,入夜了,街上的灯一盏盏亮起来,高大的警察慢吞吞走着,挨家挨户检查大门是否关好,邮差也识得他们,半道上遇上了,就把家信给他们,小孩子会和他们要信封上的中国邮票。牛津就是这样静好的小地方。钱钟书在牛津拿到学位之后,他们又一起去了法国巴黎大学念书。巴黎大学比牛津自由,他们更加肆意地读书。除了英文,二人还读许多法国作家的书,尤其是钱钟书,不仅读法文,还读德文,后来又加上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