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制构成要素【第三部分】
第五章税制要素与税制结构
(二) 税制结构的设计
税种的配置问题
税源的选择问题 税率的安排问题——拉弗曲线
主体税种:即指一个国家税制结构中占据主要地位起主 导作用的税种。主体税种决定一个国家税制结构的性质 和主要功能,它是普遍征收的而不是只起特殊调节作用 的税种;通过主体税种取得的税收收入占国家税收收入 总额最大,税制结构的公平、效率目标也主要通过主体 税种实现,它反映税制结构中的主要矛盾。 主体税种的作用:是确定复合税制结构类型的标志。 辅助税种:是对主体税种起某一方面补充作用的税种, 往往是为达到某一特定情况下国家社会经济财政目的 而起特殊调节作用的税种,反映税制结构中的次要矛 盾。
1、中央税:消费税、关税等(国税征收)
2、地方税:城市维护建设税、城镇土地使用税等 (地
税征收) 3、中央和地方共享税:增值税等(国税征收)
中央税 地方税 中央和地方共享税
消费税、关税、车辆购置税 增值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证券交易 印花税、 营业税、资源税、土地增值书、印花税、城市 维护建设税、土地使用税、房产税、车船税
2002 2003 2004 2005
60
61.3 59.4 60.4 56.4
17.4
15.2 14.9 15.8 17.9
6.6
7.1 6.9 6.8 6.8
16
16.4 18.8 17 18.9
2006
2007
54.7
51.1
18.8
19.6
6.5
6.4
20
22.9
2008 2009
54.8 56.3
行业差别比例税率
地区差别比例税率 幅度比例税率 多级税率 累进税率 额累 率累 累退税率 额累 率累 全额累进税率 超额累进税率 全率累进税率 超率累进税率 全额累退税率 超额累退税率 全率累退税率 超率累退税率
中国税制概述
全额累进税率——是以总量为适用 税基的累进税率。征税对象达到哪个税 级,全额都按哪个税级的税率计算税额。
超额累进税率——是以增量为适用 税基的累进税率。征税对象适用几个税 级,分别按几个税级的税率计算税额, 即先分别用各级税基增量乘以对应的税 率,求出各级税额,然后将各级税额相 加求出总的应纳税额。
10% 5%
5000 10000 30000
50000
第一级 0
第二级 5000×(10%-5%) =250
第三级 10000 ×(20%-10%) +250 =1250
第四级 30000×(30%-20%) +1250 =4250
第五级 50000 ×(35%-30%) +4250 =6750
各级速算扣除数计算公式:
20%
10% 5%
5000 10000
30000
第四级 5000×(30%-5%) + (10000 - 5000) ×(30%- 10%)+(30000 -10000) × (30%-20%) =4250
第五级 5000×(35%-5%) + (10000 - 5000) ×(35%- 10%)+(30000 -10000) × (35%-20%) +(50000 - 50000 收入 30000) ×(35%-30%) =6750
(税基式) (税率式)(税额式)
1、税基(征税对象或计税依据)式减免 这是通过直接缩小计税依据方式实现
的减免税。具体包括: (1)起征点 (2)免征额 (3)项目扣除 (4)跨期结转等
(1)起征点——是征税对象达到一 定数额开始征税的起点。没有达到起征 点的情况下,不征税;达到起点后,征 税对象全额都按适用税率征税。
税收制度的构成要素(PPT 13页)
一、纳税人 纳税人即纳税义务人,是税法规定的直接负有纳
税义务的单位的个人。 从法律角度划分,纳税人包括法人和自然人两种。 纳税人并不一定就是负税人。 税负转嫁,即是指纳税人和负税人不一致的现象,
或是指纳税人将其所缴纳的税款通过各种方式转 移给他人负担的过程。
1
27.12.2019
12
27.12.2019
13
27.12.2019
边际税率与平均税率等
边际税率是指最后一个计税依据所适用的税率。 平均税率是全部应纳税额与收入之间的比率。 边际税率与平均税率之间存在紧密的联系。在
累进税制情况下,平均税率随边际税率的提高 而提高,但平均税率低于边际税率;在比例税 制情况下,边际税率就是平均税率。
6
27.12.2019
五、纳税环节
二、征税对象
征税对象是指对什么征税,是税法规定的 征税的目的物,亦称课税客体。
这是一个税种区别于另一个税种的主要标 的,是税收制度的基本要素之一。
国家为了筹措财政资金和调节经济的需要, 可以根据客观的经济需要选择多种多样的 征税对象。
2
27.12.2019
三、税目
税目是征税对象的具体项目,它具体地规定一个 税种的征税范围,体现了征税的广度。
(一)比例税率 (二)累进税率 (三)定额税率
4
27.12.2019
名义税率与实际税率
名义税率即法定税率,也就是税法所规定的税率。 实际税率是税收实际负担率。 名义税率和实际税率之间,由于存在税前的大量
扣除,经济的通货膨胀等因素,2019
(1)有利于及时稳妥地集中税款; (2)符合纳税人纳税规律,便于征纳; (3)有利于经济发展和控制税源。
税制构成的基本要素.
只在一个环节征税的称为一次课征制
凡在两个环节征税的称为两次课征制 凡在两个以上的环节征税称为多次课征制 纳税地点:是指税法规定的纳税人缴纳税款的地点。
纳税时间:是税务机关征税和纳税人 纳税的时间范围。具体可分为纳税周期和 五、纳税时间 纳税期限。纳税期限可分两种形式:按期 纳税和按次纳税。
减税和免税。它是对某些纳税人或征税对象 的鼓励或照顾措施。
六 减 税 免 税
减税免税可分为:
税基式减免:起征点、免征额、项目扣除、跨期结转 税率式减免:重新确定税率、选用其他税率、零税率 税额式减免:全部免征、减半征收、核定减免额
附加也称为地方附加,是 地方政府按照国家规定的比例 随同正税一起征收的列入地方 预算外收入的一种款项。
七、附加与加成
加成是指根据税制规定的税率征税以后,再以应纳 税额为依据加征一定成数的税额。 法律责任是指由于违法而应当承担 的法律后果。 违法行为是承担法律责任的前提, 而法律制裁是追究法律责任的必然结果。 是对纳税人违反税法的行为所采取的惩 罚措施。
第三节税制构成的基本要素本节主要内容1纳税人2征税对象3税率4纳税环节和纳税地点5纳税时间6减税免税7附加与加成8法律责任税收实体法中的各税种由以下要素构成
第四节 税制构成的基本要素
本节主要内容
1、纳税人 2、征税对象 3、税率 4、纳税环节和纳税地点 5、纳税时间 6、减税免税 7、附加与加成 8、法律责任
八 法 律 责 任
是税收强制性特征的具体体现。
一、纳税人
税收实体法中的各税种由以下要素构成:总则、纳 税人、征税对象、税目、税率、纳税环节、纳税期限、 纳税地点、减税免税、罚则、附则。 纳税人是指税法所规定的直接负有纳税义务的单 位和个人。纳税人可以是法人,也可以是自然人。 相关的概念:扣缴义务人 、负税人 。 扣缴义务人:是指按照税法规定负有扣缴义 务的单位和个人。 扣缴义务人不是纳税主体、纳税人才是负税 人。
税制要素与税制结构(优质PPT文档)
10% 2000
500*5% +1500*10%=175
3 2000-5000(含) 15% 5000
500*5% +1500*10%+3000* 15%=625
4 5000-20000(含) 20% 20000 500*5% +1500*10%+3000* 15%+15000*20%=3625
级数
1 2 3
全月应纳税所得额级 距 0-500(含)
500-2000 (含)
2000-5000(含)
税率 应税所 (%) 得额 5% 500
10% 2000
15% 5000
全额累进的计税额
500*5%=25 2000*10%=200 5000*15%=750
4
5000-20000(含) 20% 20000 20000*20%=4000
• 全率累进税率:将作为征税对象的相对率(比率)按照 与之相同等级的税率计算税额
• • 超率累进税率:以征税对象数额的相对率(比率)划分
若干级距,分别规定相应的差别税率。
级 全月应纳税所得额级 税率 应税所 超额累进的计税额
数距
(%) 得额
1 0-500(含)
5% 500
500*5%=25
2 500-2000 (含)
• (1)税目:是征税对象的具体项目。设置方法包括列举 法和概括法。
• (2)计税依据(税基):是计算应纳税额的依据(基 数)。一般分为从价征税和从量征税。
• (3)税源:税收收入的来源。
一、税制构成要素
(三)税率
税率,是指应纳税额与计税依据之间 的比例。
1、地位:是税收制度的中心环节 (1)关系到国家财政收入 (2)关系到纳税人的负担程度(轻重) (3)是税收 与税收制度的出发点、作用点
中国税制概述
(五)纳税期限
纳税期限是纳税人发生纳税义务后,向国家 缴纳税款的时间限度。即纳税人多长时间纳一次 税。纳税期限由税务机关根据税额的多少和纳税 人缴纳税款的便利情况而确定。
报缴税款期限是指纳税期限满后将税款缴纳 入库的时间间隔。即纳税人纳税期满后税款应当 在多长期限内入库。设置这个期限是给纳税人在 纳税期满后,计算税额和办理税款缴纳手续的时 间。
20%
10% 5%
5000 10000 30000
50000
第一级 0
第二级 5000×(10%-5%) =250
第三级 10000 ×(20%-10%) +250 =1250
第四级 30000×(30%-20%) +1250 =4250
第五级 50000 ×(35%-30%) +4250 =6750
1、力役税——纳税人以直接提供无 偿劳动的形式缴纳的税种。
2、 实 物 税 ——纳 税 人 以 实 物形 式 (粮食、布匹、牲畜)缴纳的税种。
3、货币税——纳税人以货币形式 (现金、支票)缴纳的税种
31
(二)按计税依据(税收计算标准)分类
1、从价税——以征税对象的价格或金 额为标准规定税率的税种。
9
税
税
率
率
35% 30%
35% 30%
20%
10% 5%
5000 10000 30000
全额累进税率
20%
10% 5%
50000 收入 5000 10000
30000
50000 收入
超额累进税率
全额累进税率与超额累进税率 的区别
累进程度
全额累进税率
累进程度 高负担重
超额累进税率 累进程度 低负担轻
税收制度及其构成要素
教学设计方案
教学资源
多媒体课件、网络等
教学过程课前
准备
备教材、备教法、备板书
教学
实施
第三节税收制度及其构成要素
一、税收制度的概念
1.概念:税收制度简称“税制”,它是国家以法律或法令形式确定的各种课税办法的总和,反映国家与纳税人
之间的经济关系,是国家财政制度的主要内容。
2.内涵
从法律角度而言,税收法律制度
从经济角度而言,税制结构
从政治角度而言,税收体制
二、我国税收制度建立的原则
税
收
制
度
广义税制:税收法规、税收条例、税收征管制度和税收
管理体制
狭义税制:税收法规和税收条例,即税法(核心)。
税收制度基本构成要素
税收制度基本构成要素
1.税种:税收制度中的具体税种,包括所得税、消费税、增值税、企业所得税等。
2.税率:税收制度中对不同税种所征税额的比例或固定额。
3.征税对象:应纳税的主体或单位,包括个人、企业、组织等。
4.税收征收方式:税收的具体征收方式,包括直接税和间接税
的征收。
5.税收征收机关:负责征收和管理税收的政府机关,例如税务局。
6.税收征收程序:税收征收过程中的操作步骤和程序,包括纳
税申报、税收审核、税款缴纳等。
7.税收优惠政策:为了鼓励特定行业或个人发展而设置的税收
减免或优惠政策。
8.税收监督机制:监督税收征收全过程的机制和措施,确保税
收制度的公正、公平、透明。
9.税收分配机制:税收收入的分配方式和原则,如用于公共事
业建设、社会保障等。
这些构成要素相互联系和作用,共同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税收制度。
税收原理
第八章税收原理第一节税收概述一、税收的含义按照法律预先规定的标准,强制地、无偿地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手段。
(一)税收性质属分配范畴,体现着特定的分配关系(二)税收是国家取得财政收入的重要方式(三)国家征税凭借的是政治权力二、税收的形式特征(一)强制性税收的强制性是指税收是国家凭借政治权力,以法令的形式强制课征的,应纳税者必须履行缴纳义务,按照税法的规定照章纳税,违反者要受到法律制裁。
(二)无偿性税收的无偿性是指国家征税后,税款即为国家所有,既不需要偿还,也不需要对直接的纳税人付出任何代价。
(三)固定性税收的固定性是指征税前就以法律形式预先规定了纳税人、征税对象和税率等税制要素,纳税人必须按规定标准纳税,政府也只能按预先的规定征税,不得随意更改。
三、税收的经济影响(一)税收对生产领域的影响1、所谓税收效应,指的是纳税人因国家课税而在其经济选择或经济行为方面做出的反应。
2、收入效应,即受税收的影响,个人可支配收入下降,为维持原有收入和消费水平,迫使人们增加劳动,减少闲暇;3、替代效应,即政府课税使劳动与闲暇的相对价格发生变化,劳动收入下降而使闲暇的相对效应增加,从而引起个人以闲暇替代的行为。
(二)税收对分配领域的影响1、对企业利润分配的调节,如通过流转课税和所得课税,使一般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都只能获得合理的适度利润;通过差别税负政策,发挥税收促进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的调节效应。
2、调节个人收入分配,在分配环节课征累进的综合个人所得税,使高收入阶层比低收入阶层承担较重的税收,并且能够随着不同个人的收入增减变化,灵活调节其收入水平,缩小收入差距。
(三)税收对经济稳定的影响1、经济危机时期,政府可以通过减税来增加人们的可支配收入,从而扩大社会总需求,刺激投资和消费;2、经济繁荣时期,政府又可以通过增税来压低人们的可支配收入,从而压缩社会总需求,抑制投资和消费。
四、税收分类(一)按课税对象的性质分类1、商品课税商品课税也称流转课税,是指对纳税人的商品和劳务的流转额课征的税;包括增值税、营业税、消费税、关税等。
第二章税制要素与税收分类
第二章税制要素与税收分类第二章税制要素与税收分类第一节税制要素税制要素概括起来可分为三个层次:一般要素、基本要素、核心要素一般要素包括征税对象、纳税人、税率、税目、计税依据、纳税环节、减税免税、附加、加成、起征点、免征额等等。
基本要素主要是征税对象、纳税人、税率。
核心要素就是税率。
一、基本要素1. 征税对象(1 )征税对象是税法的最基本要素征税对象作为税法的最基本要素,主要是从两个方面体现。
第一体现了征税的基本界线,第二决定了不同税种的性质的差别。
(2 )征税对象与税目税目:即征税对象的具体内容,是在税法中对征税对象分类规定的具体的征税品种和项目。
规定税目首先是为了明确具体的征税范围。
从总体上讲,税目由两种方法进行确立。
一种是列举法,另一种是概括法。
(3)征税对象与计税依据计税依据是征税对象的计量单位和征收标准化。
有的税种征税对象和计税依据是一致的,如各种所得税,征税对象和计税依据都是应税所得额。
但是有的税种则不一致,如消费税,征税对象是应税消费品,计税依据则是消费品的销售收入。
(4 )征税对象与税源的关系税源是税收收入的来源,即各种税收收入的最终岀处。
税源归根结底是物质生产部门的劳动者创造的国民收入。
个人所得税的税源与征税对象一致,而消费税和房产税的税源与征税对象不一致。
征税对象与税源是密切相关的。
国家通过税收对经济进行调节的作用点是在征税对象上,国家规定对什么征税,如对商品流转额、对所得额、对财产、对各种行为等征税。
这些都是国家调节经济的作用点。
2. 纳税人纳税人是课税主体,从总体上讲纳税人可以分为两类,就是自然人和法人。
(1 )法人与社会组织法人是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依法独立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组织。
法人相对于自然人而言,是社会组织在法律上的人格化。
法人应当具备下列条件:①依法成立;②有必要的财产和经费;③有自己的名称、组织机构和场所;④能够独立承担民事责任。
法人能独立起诉和应诉。
税收制度及其构成要素
税收制度及其构成要素税收及其构成要素:税收制度简称税制,是国家各种税收法令和征收的总称,是国家向纳税单位和个人征税的法律依据和工作规程。
税制构成的根本要素包括:①纳税人〔纳税主体〕;②课税对象〔征税对象、征税客体〕;③税率:比例税率、累进税率、定额税率;④纳税环节:一次课征、屡次课征;⑤纳税地点;⑥纳税期限;⑦减免税:减税、免税、起征点、免征额。
一、纳税人纳税人亦称纳税义务人。
它是指税法规定的直接有纳税义务的单位和个人,又称为纳税主体。
纳税人可以是法人也可以是自然人。
每一种税都有关于纳税义务人的规定,如果纳税人不履行纳税义务,就应由该行为当事人承当法律责任。
纳税人是税制的一个根本要素。
在实际纳税中与纳税人相关的概念有:〔一〕代扣代缴义务人,亦称扣缴义务人它指根据税法规定,有义务从其持有的纳税人收入中扣除应纳税并代为缴纳税额的企业或单位。
代扣代缴义务人主要有两类:①向纳税人支付收入的单位或个人;②为纳税人办理汇款的单位。
代扣代缴义务人必须严格履行扣缴义务。
〔二〕名义纳税人和实际纳税人在一般情况下,税法中规定的纳税人就是实际纳税人。
但在某些税种中,国家为了及时取得财政收入,防止偷漏税款,往往采取控制源泉的方法,这就出现了名义纳税人和实际纳税人不统一的问题。
名义纳税人是指替别人履行纳税义务的纳税人,实际纳税人是指直接支付税款的纳税人。
实际纳税人通过名义纳税人实现向国家缴纳税款的义务。
〔三〕代征人它是指受税务机关委托代征税款的单位和人员。
代征人必须按照税法规定和委托证书的要求,履行代征税款义务;有关纳税人的减税、免税、退税和违章行为,必须送交税务机关处理。
此方法一般适用于距离税务机关较远的地区和零星分散的税源。
〔四〕纳税单位它是指申报缴纳税的单位。
为了征管和缴纳税款的方便,可以允许在法律上负有纳税义务的同类型纳税人作为一个纳税单位,填写一份申请表进行纳税。
在一般情况下,要根据管理的需要和国家政策来确定纳税单位。
简要说明税收制度的基本构成要素
税收制度是国家财政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基本构成要素主要包括税种、税率、税基和征税管理。
税收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对于国家财政的稳健运行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税种税种是税收制度的首要构成要素,它指的是不同的税收项目或税收项目的分类。
常见的税种包括所得税、消费税、资源税、营业税、房产税等。
不同的税种针对不同的税收对象,旨在实现国家财政收入的多元化和稳定化。
税种的构成要素还包括其税负的强度和范围。
税负强度指的是税收对于纳税人财产和收入的摊派程度,而税负范围则体现了税种在社会经济活动中的具体应用范围。
二、税率税率是税收制度的另一重要构成要素,它是指税收征收的比例或税率水平。
税率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国家财政收入的多寡和纳税人的负担程度。
税率的确定需要综合考虑国家经济状况、社会发展阶段、财政需求和公平原则等多个因素。
税率构成要素还包括不同的征税对象和范围。
针对不同的税收对象,可以设定不同的税率,以实现不同的政策目标和税收调节效果。
三、税基税基是指税收所依据的具体纳税标准或计税依据,它是税收征收的实际依据和基础。
税基的构成要素包括纳税人的财产、收入、资产等个人或单位财务情况。
税基的范围和确定对于税收征管的公平性和效率性有着重要的影响。
税基的构成要素还涉及税收政策的倾向性和调节性。
不同的税基可以实现对不同社会群体和经济行为的调节和纳税要求,以实现税收征管的多元性和灵活性。
四、征税管理征税管理是税收制度的组成要素之一,它是指税收征收的组织、程序和方式等管理要素。
征税管理的构成要素包括税收执法机关、征税程序、征税手段和征税监督等。
征税管理的规范化和合理化对于税收征收的公平性和效率性具有重要意义。
征税管理的构成要素还包括税收征管的监督和评估。
税收执法机关需要对税收征管的实施效果进行监督和评估,以确保税收征收的合法性和公正性。
个人观点和理解:税收制度的基本构成要素是相互联系和相互制约的,它们共同构成了完整的税收体系,为国家财政收入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中国税制知识点整理
中国税制知识点整理中国税制第一章税收制度的构成要素税收制度由课税对象、纳税人、税率、纳税环节和纳税期限等要素构成。
课税对象是指征税的目的物,是税法规定的征税范围。
纳税人是指直接负有纳税义务的单位和个人。
税率是应征税额与课税对象之间的比例,分为比例税率、累进税率和定额税率。
纳税环节是指税收征纳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包括生产、流通、消费等。
纳税期限是单位和个人缴纳税款的法定期限。
起征点VS免征额起征点是征税对象达到征税数额开始征税的界限。
征税对象的数额未达到起征点的不征税,达到或超过起征点的就征税对象的全部数额征税。
免征额是税法规定在征税对象总额中免予征税的数额,它是按照一定标准从全部征税对象总额中预先减除的部分。
属于免征额的部分不征税,只有超过免征额的部分征税。
税法的概念税法是税收制度的法律体现形式,是国家制定的用于调整税收征纳关系的法律规范总和。
税法可分为税收基本法和税收普通法,根据基本内容和权力效力的不同进行分类。
税法的特征税法的特征包括税与法的共存性、税法关系主体的单方固定性、税法关系主体之间权利和义务的不对等性以及税法结构的综和性。
税法的作用税法的作用包括社会经济作用和法律规范作用。
社会经济作用包括国家取得财政收入的法律保证、实现宏观经济政策的工具、正确处理税收分配关系的准绳以及在国际交往中贯彻平等互利、维护国家利益的重要手段。
法律规范作用包括指引作用、评价作用、强制作用、教育作用和预测作用。
税收分类税收可按缴纳形式、计征标准、管理和受益权限、负担能否转嫁以及与价格的组成关系进行分类。
按管理和受益权限分类,税收可分为中央税、地方税和中央与地方共享税。
所得税收入属于中央地方共享税,中央分享60%,地方分享40%。
地方税包括房产税、土地增值税、耕地占用税、契税和车船使用税;中央税包括关税、消费税、车辆购置税和进口增值税消费税;中央地方共享税包括增值税、资源税和证券交易印花税。
税收体系是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包括增值税、关税、车辆购置税等。
税制结构概述(PPT 58张)
2、累进税率 (1)累进税率的定义
累进税率是按照征税对象数额的大小,实行 逐级递增的税率制度。征税对象数额越大,适用 税率越高。
累进税率与比例税率的区别如下图所示:
税 率
累进税率(边际税率 )
比例税率
收入
(2)累进税率的形式
以征税对象的绝对数量为依据,分为全额累进税率 和超额累进税率;以征税对象的相对量为依据,分为全 率累进税率和超率累进税率。这里主要介绍全额累进税 率和超额累进税率。 ①全额累进税率
缺点 :所得额在两个级距部位出现税负增加超过应 税所得额增加的不合理现象,税负不公平。所以一般国 家都不单独采用全额累进税率。
②超额累进税率 超额累进税率是把征税对象按数额大小划分 成若干等级,对每个等级部分分别规定相应的税 率,分别计算税额,然后再相加即为应纳税额。 即是说,一定数量的征税对象可以同时适用几个 等级部分的税率。或者:把征税对象按大小划分 若干等级,并按每个等级分别规定税率,分别计 算税额,然后再相加。征税对象开了一级,仅就 超过前一级的数额部分使用较高一级的税率。
第四章 税制结构
•第一节 •第二节 税制构成要素 税收分类
•第三节
•第四节 •本章重点
税收结构
建国以来的我国税制建设
第一节 税制构成要素
税收制度,简称税制,是国家各种税收法令和 征收管理办法的总称,包括制的法律形式(核心)税法。
税法包括:
实体法: 22种税 回答对谁征税,拿多少, 如何计算税额 税额 (企业帐上)
消费税税目税率(税额)表
税目 一、烟 1、卷烟:定额税率 比例税率 每标准箱(50000 支) 每标准条(200支) 对外调拨价格在70 元以上的 征收范围 计税单位 税率(税额)
税收制度的构成要素
纳税环节
❖ 纳税环节是指按税法规定对处于不断运动中的纳税对象选定应当征 税的环节,一般是针对流转税而言的。一个税种按其在商品流转的 多个环节中选择纳税环节的多少,形成一次课征制、两次课征制和 多次课征制等不同的课征制度。例如我国消费税只在一个流转环节 征收,属于一次课征制,而增值税则是道道征收,在各个流转环节 都征收,属于多次课征制。
财政与金融
❖ 减税、免税以及规定起征点和免征点属于减轻纳税人负担的措施。 减税就是减征部分税款。免税就是免交全部税款。减免税是为了发 挥税收的奖限作用或照顾某些纳税人的特殊情况而作出的规定。起 征点是税法规定的课税对象达到一定数额时才开始征收的数量标准, 超过则全部计征,达不到则全部免征。免征额是税法规定的课税对 象数额中免于征税的数额,即只就其超过免征额部分征税。
财政与金融
税率
❖ 4.零税率与负税率 ❖ 零税率是税率为零的税率。它是免税的一种形式,说明纳税对象的
持有人负有纳税义务,但不需缴纳税款。负税率是指政府利用税收 形式对所得额低于某一特定标准的家庭和个人予以补贴的比例。负 税率主要用于负所得税的计算,它是目前西方发达国家把所得税和 社会福利补助制度相结合的一种主张和试验,就是对那些实际收入 低于维持一定生活水平所需费用的家庭和个人,按一定比例由国家 付给其所得税。
财政与金融
财政与金融
基本特点是税率不随征税对象数额的变动而变动,计算简便,便于征收,但不 能较好地体现量能负担的原则。
财政与金融
税率
❖ 2.累进税率 ❖ 累进税率是指按征税对象数额的大小,从低到高分别规定逐级递增
的税率。征税对象数额越大,税率就越高,相反就越低。累进税率 的基本特点是税率等级与征税对象的数额等级同方向变动。累进税 率又分为全额累进税率、超额累进税率和超率累进税率三种。
中国税收-税制构成要素
扣缴义务人 • 由法律明确规定
负税人
• 最终承担税款的单位或个人 • 法律不作规定 • 与纳税人可能一致也可能不一致,由税种性质决定
5
二、征税对象
征税对象
• 指征税的目的物
• 政府对什么征税?经济活动主体的 什么应当纳税?
• 是一种税区别另一种的的主要标志
税目
• 是征税对象的具体化 • 体现每个税种的征税广度 • 设置目的:明确具体征税范围;确定
差别税率需要
税基
• 即计税依据 • 政府按什么征税?纳税人按什么缴税? • 从量税、从价税、复合税
6
含铅汽油的 消费税税率 为1.52元/升
高档化妆品 的消费税税 率为15%
三、税率
税率是计算税额的法定比率,是最活跃 最有力的税收杠杆,是税制核心
额式税率与率式税率
Ø 额式税率是按 税基的单位规 定的固定税额
Ø 率式税率是按 税基的单位规 定的百分比
固定比例税率与变动 比例税率
Ø 固定比例税率是 指不以税基大小 为转移的比例税 率
Ø 变动比例税率又 可分为累进税率 和累退税率
额式比例税率缴纳税
纳税地点
•
款的地点 由法律明确规
定
• 方便征税、
确定原则 利于源泉控
报纳税并结清上月税款。 不能按固定期限纳税的, 可根据纳税行为的发生次 数确定纳税期限。
9
六、税收减免
• 直接缩小税基的方式来实现的减税免税 • 起征点、免征额、项目扣除等
税基式
• 直接降低税率的方式实现的减税免税 • 重新确定税率、选用其他税率、零税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