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教案(20201129232358)

合集下载

学前儿童社会领域教案(精选)

学前儿童社会领域教案(精选)
详细描述:鼓励学前儿童发表自己的看法和感受,与他 们进行互动交流,促进知识的内化。
深入环节
01 02 03 04
总结词:实践操作
详细描述:设计丰富的实践活动,如角色扮演、小组讨论等,让学前 儿童亲身体验社会领域知识,加深理解。
总结词:拓展延伸
详细描述:提供相关资料、案例或进一步的问题,引导学前儿童进行 深入思考和探索,拓展他们的知识视野。
多媒体教学
总结词
利用多媒体资源,如图片、视频、动 画等,丰富学前儿童对社会领域的学 习体验。
详细描述
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资源展示各种社 会场景和人物关系,让孩子们更加直 观地了解社会现象和行为规范,同时 也可以通过多媒体资源提高孩子们的 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04
教学过程设计
导入环节
01
总结词:激发兴趣
03
教学方法与手段
互动游戏
总结词
通过游戏的方式,引导学前儿童积极参与,提高社会领域学习的趣味性。
详细描述
选择适合学前儿童年龄的游戏,如“过家家”、“警察抓小偷”等,通过游戏 中的角色扮演,让孩子们了解社会角色和规则,培养他们的合作、沟通、规则 意识等能力。
角色扮演
总结词
通过让学前儿童扮演不同的角色,让他们更好地理解社会行为和规则。
同伴关系
鼓励孩子与同龄人互动, 培养其合作、互助和解决 冲突的能力。
家庭关系
引导孩子尊重长辈、关心 家人,培养其家庭责任感 和亲情意识。
社会环境
社区环境
让孩子了解自己所处的社区,包 括设施、规则和人员等,培养其
社区归属感。
公共场所
教授孩子在公共场所的行为规范和 安全知识,如交通规则、消防安全 等。
学前儿童社会领域教案(精选)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活动目标与设计教案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活动目标与设计教案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活动目标与设计教案一、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活动的意义学前教育是儿童成长发展的关键期,在这个时期,儿童的社会发展特别重要,社会教育活动为他们提供了一个适应环境和学习社会化知识的机会。

通过社会教育活动,可以帮助儿童建立正确的人际关系,提高沟通能力和自我价值感,为他们的健康成长打下良好基础。

二、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活动目标1.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通过社会教育活动,帮助儿童建立起与他人的友好关系。

2.提高沟通能力:社会教育活动可以帮助儿童学习表达自己的意见、情感,有效地与他人进行沟通交流。

3.促进自我认知:通过社会教育活动,让儿童更好地认识自己,发现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增强自我价值感和自我肯定能力。

4.培养协作精神:社会教育活动可以让儿童在与他人合作的过程中学习相互合作的重要性,培养协作意识和精神。

5.适应社会环境:通过社会教育活动,让儿童学习社会化知识,了解社会规则,培养适应社会环境的能力。

三、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活动设计教案活动名称:小手拉大手目标与意义:通过协作合作,帮助儿童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培养协作精神。

活动准备:小手拉大手活动所需的材料包括长方形的绸布、笔、纸、墨水、水等。

活动过程:1.在幼儿园或教室内,由教师出具题目,要求儿童们找到自己心仪的伙伴。

2.找到伙伴后,将自己的右手和伙伴的左手握住,左手捧着长方形的绸布,这时允许儿童有一个小小的犹豫。

3.教师会提出一个创意的主题,让孩子们一起动动手,按照主题在绸布上画一幅图画。

4.在绸布图画完成之后,伙伴之间互相交换绸布,当两个人都画完对方的画后,再站起来展示自己的画。

5.分享和欣赏彼此的作品,与其他小朋友们一起分享自己创作过程中的快乐和发现。

活动收获:通过这次活动,儿童们相互协作、互相帮助,建立起了良好的人际关系,学会了在与他人合作的过程中相互尊重和欣赏,培养了团队合作精神。

同时,通过绸布图画的过程,让儿童们逐步认识自己的兴趣特长,提高了自我认知和自我价值感。

学前教育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教案

学前教育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教案

学前教育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教案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教案导言:学前教育是指对3-6岁儿童进行综合性教育的过程,其中社会教育是学前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社会教育,儿童可以学习与他人相处、了解社会规范,并培养良好的社会交往能力。

本教案旨在通过有趣的活动和课程安排,帮助儿童在社会教育方面取得进步。

一、目标设定通过本次教学,学生将能够:1. 了解社会交往的基本规范和行为;2. 学会与他人进行有效的沟通和合作;3. 培养友善、关怀和合作的品质;4. 发展自主性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1. 儿童的自我认知和情感管理;2. 学会与他人合作和解决问题;3. 发展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

三、教学步骤第一课时:自我认知和情感管理1. 游戏引入:采用角色扮演的形式,让孩子们扮演自己喜欢的动物并用几句话介绍自己,帮助他们增强自我认知。

2. 情感管理讲解:通过举例和讲解,引导学生认识到情绪的不同表现形式以及如何进行情感管理。

3. 情感绘画活动:提供纸张和绘画工具,让孩子们用画画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想法。

4. 分享和讨论:鼓励孩子们分享自己的绘画作品,并促进他们之间的互动和交流。

第二课时:合作与解决问题1. 游戏引入:组织孩子们进行集体游戏,让他们合作完成一个任务,如搭建积木结构等。

2. 合作与解决问题讲解:通过案例分析和小组讨论,引导孩子们认识到合作与解决问题的重要性。

3. 情境模拟活动:分成小组,每个小组分配一个情境并进行模拟演练,让孩子们在模拟情境中学会合作和解决问题。

4. 回顾总结:让每个小组分享他们的模拟演练经验,并进行总结讨论如何更好地合作和解决问题。

第三课时:人际交往能力1. 游戏引入:组织交际游戏,让孩子们与其他同学进行一对一的交流,增进彼此之间的了解。

2. 交流技巧讲解:通过示范和讲解,向学生介绍积极进取的交流技巧,如礼貌用语、倾听和表达自己的观点等。

3. 角色扮演活动:分组进行角色扮演,让孩子们在不同的角色中学会有效的交流和表达自己。

学前儿童社会领域教案(精选)

学前儿童社会领域教案(精选)
介绍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文 化习俗和传统节日,引导幼儿 尊重多元文化,培养其开放心
态和包容性。
结合幼儿生活经验与兴趣
生活化场景 将教学内容与幼儿的生活经验相 结合,创设生活化的教学场景, 如超市购物、医院看病等,激发 幼儿的学习兴趣。
个性化引导 关注每个幼儿的个性特点和兴趣 爱好,根据其需求进行个性化的 引导和辅导,促进其全面发展。
作品分析法
收集儿童在社交领域中的作品,如绘 画、手工、表演等,分析其主题、创 意、技能等方面的信息。
成长档案袋法
建立儿童成长档案袋,收集其在社交 领域中的学习成果和表现记录,反映 其学习进步和成长过程。
反思总结,不断完善评价体系
反思评价方式的适用性和有效性
01
根据评价结果和儿童反馈,反思评价方式的适用性和有效性,
03
家庭、幼儿园及社区资源 整合策略
家庭教育与幼儿园教育相互补充
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个课堂,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对孩子的性格、习惯 、价值观等方面有着深远的影响。
幼儿园教育的角色
幼儿园是孩子接触社会的第一步,是孩子学习社交技能、认知技能、语言技能等的重要场 所。
相互补充的策略
利用社区资源的方式
可以通过组织参观、实践活动、志愿服务等方式,让孩子 亲身感受社区文化,增强对社区的认知和归属感。
注意事项
在利用社区资源时,应确保活动的安全性和教育性,避免 过度商业化和娱乐化。同时,应尊重社区的文化和习惯, 避免对社区造成干扰或破坏。
构建家园共育良好氛围和机制
家园共育的理念
构建良好氛围的策略
与度。
情感体验
引导幼儿在情境中体验不同角色和 情感,培养其同理心和情感表达能 力。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教案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教案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教案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教案一、教学目标1.培养学前儿童的社会适应能力和与人交往的能力。

2.通过社会教育,激发学前儿童的好奇心,探索欲和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积极参与的态度。

3.培养学前儿童的团队合作精神和互助互爱的品质。

4.通过社会教育,培养学前儿童的自理能力和独立自主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学前儿童的社会教育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如社交礼仪的学习,尊重他人,遵守公共秩序等。

(2)社会交往技巧的培养:如交流沟通能力,合作与分享,接纳与包容等。

(3)集体生活的培养:如团队合作,互助互爱,共同生活等。

(4)自理能力的培养:如个人卫生习惯的培养,自我整理与整齐,自主学习等。

三、教学步骤1.社交礼仪的学习:(1)通过游戏和模拟情景,教授学前儿童基本的社交礼仪,如礼貌用语,握手问候等。

(2)组织学前儿童进行角色扮演,模拟真实情景,学习如何与他人进行交谈和交流。

(3)以图片故事的形式,讲解学前儿童如何尊重他人,遵守公共秩序的重要性,并与他们进行讨论和互动。

2.交流沟通能力的培养:(1)通过游戏和音乐活动,培养学前儿童的听说能力,激发他们的语言表达欲望。

(2)组织学前儿童进行小组活动,让他们互相交流,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经验。

(3)鼓励学前儿童参加讨论和互动,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和自信心。

3.团队合作和互助互爱的培养:(1)通过团体游戏和合作活动,培养学前儿童的团队合作精神和互助互爱的品质。

(2)组织学前儿童参与社区服务活动,让他们体验到互助互爱的重要性,并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4.自理能力的培养:(1)通过示范和指导,教授学前儿童正确的个人卫生习惯和日常生活技能。

(2)组织学前儿童进行自我整理和整齐训练,培养他们的自律和规划能力。

(3)鼓励学前儿童独立完成简单的学习任务,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四、教学评估1.观察学前儿童在教学过程中的表现,包括参与度、沟通能力、团队合作等方面。

2.通过问答和小组讨论,检查学前儿童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活动设计教案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活动设计教案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活动设计教案前言学前儿童在成长的过程中,不仅需要获取知识和技能,还需要培养社会交往、合作、共享、友好、宽容、谦虚等多种社会情感和价值观。

为此,社会教育活动在学前教育中具有重要意义。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介绍一份适用于学前儿童的社会教育活动设计教案。

教案活动目标•学习了解和尊重别人的权利和意见;•培养乐于分享、助人为乐的情感和价值观;•提高团队合作、沟通与协作能力;•熟悉团队活动规则,并遵守规则;•通过角色扮演和游戏等方式进行社会情境体验和变通。

活动主题“我们是一家人”。

活动内容1.活动前的准备在活动开始前,先确保活动场地的安全和卫生,然后在中心的大厅或者室外场地放置几个大号泡沫垫和口哨两个,以备后续运用。

2.游戏环节•热身游戏:“垫上跳”在指令“起跳”后,每个小组的一名成员由垫子一端跳到另一端,在此之后,下一位成员也跳到下一端,重复此操作并记行时间,计算所需时间。

每组跟别组对名次排名。

•口哨合作游戏:“Call Me”一个人先吹口哨,后续每人吹口哨的时机要比前一个人多1秒钟按照指引吹口哨,一组成功,才能进行下一关。

•探险游戏:“错误迷宫”管理员口中说出正确路线,家庭成员每一次只能前进一步,并根据管理员指示进行改变不同的位置和身体姿势,最终通过在指定时间内迷宫的另一侧。

3.角色扮演环节•人物扮演:“一家人”,角色包括父亲、母亲、姐姐、弟弟等。

各自扮演着角色,互相协作,在“一家人”中尽调分工,大家轮换,体验家庭中相互支持和合作的互助意义和感觉,并通过互动交流,进一步认识别人的需求和感受。

•组织活动:“家庭派对”在角色扮演模式中,设计了一场家庭派对,这场派对以互动游戏和晚餐为主要内容,家庭成员按照规则组队,参与活动和互动游戏,在派对结束后,家庭成员还可以共同休闲和交流,分享本次活动中的体验与感受。

活动评估及建议运用问卷、访谈等方式,对本次活动进行评估。

简要分析调查结果,并根据分析结果,提出针对性的建议,以便完善和提高后续活动的社会教育效果。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活动的内容》教案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活动的内容》教案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活动的内容》教案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活动的内容一、引言社会教育是学前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社会活动的参与,能够帮助儿童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培养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本文将介绍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活动的内容,旨在为学前教师提供一些有效的教案。

二、观察与描述观察与描述是培养学前儿童社交技能的重要环节。

通过观察和描述,儿童能够学会倾听、观察他人的表情和身体语言、了解他人的需要和感受。

针对这一点,可以设计以下活动:1. 表情猜猜乐:教师可以准备一些不同的表情卡片,让儿童观察卡片上的表情,并描述出这些表情所代表的情绪。

2. 动物语言猜猜乐:教师可以播放一些动物发出的声音或者让儿童模仿动物的叫声,其他儿童通过声音猜测动物是什么。

三、角色扮演角色扮演活动可以帮助儿童理解社会角色和行为规范,同时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以下是一些适用于学前儿童的角色扮演活动:1. 医生护士游戏:教师鼓励儿童扮演医生和护士的角色,通过模拟医院场景,了解医生护士的工作内容和责任。

2. 超市购物游戏:教师可以在教室内设置一个小型超市场景,让儿童扮演顾客和售货员的角色,体验购物的过程,并学习如何使用金钱。

四、合作与团队精神培养学前儿童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是社会教育的核心目标之一。

下面是一些适合学前儿童的合作活动:1. 拼图合作:将拼图分成若干小块,让不同的学生负责拼图的一部分,通过合作完成整个拼图,培养合作和沟通技能。

2. 搭建积木:提供一些积木让儿童合作搭建,通过团队合作完成一些有挑战性的构建任务,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

五、情景演练与问题解决情景演练与问题解决活动可以帮助儿童学会通过合理的思考和行动解决问题,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社交能力。

以下是一些相关活动建议:1. 朋友之间的争执:通过故事情节或者真实的案例让儿童了解争执的成因,并引导他们一起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法。

2. 呼叫救护车:让儿童模拟紧急情况,学会如何正确拨打紧急电话号码,介绍医生和护士的工作流程。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 教案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 教案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教案教案标题: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教学目标:1. 帮助学前儿童建立良好的社会交往能力和合作意识。

2. 培养学前儿童的自理能力和独立性。

3. 培养学前儿童的团队合作和分享精神。

4. 培养学前儿童的基本礼仪和社交技巧。

教学内容:1. 社交技巧培养:a. 学习与他人交流和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b. 学习分享和合作,培养团队意识。

c. 学习尊重他人,培养友善和包容心态。

d. 学习基本礼仪,如问候、道歉、感谢等。

2. 自理能力培养:a. 培养学前儿童自己穿脱衣物、整理书包等基本生活技能。

b. 学习如何自己吃饭、喝水、上厕所等基本自理能力。

c. 培养学前儿童的整洁卫生习惯。

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观看一段有关友善和合作的动画短片,引发学生对社交技巧的兴趣。

2. 情景模拟:设置几个小组活动,让学生在小组中合作完成一项任务,例如搭积木、画画等。

引导学生学会分享、互助和合作。

3. 社交技巧训练:通过角色扮演,模拟不同社交场景,如问候、道歉、感谢等,指导学生正确运用基本礼仪。

4. 自理能力培养:组织学生进行自理能力训练,例如自己穿脱衣物、整理书包等,教师提供指导和帮助。

5. 小结与评价:与学生一起回顾今天的学习内容,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进步和感受。

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和鼓励。

教学资源:1. 动画短片:选择一个适合学前儿童观看的有关友善和合作的动画短片。

2. 角色扮演道具:准备一些小道具,如礼帽、道歉卡片等,用于角色扮演活动。

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在小组活动中的合作和分享情况,评估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2. 观察学生在自理能力训练中的表现,评估学生的自理能力和独立性。

3. 与学生进行交流,了解他们对社交技巧和自理能力的理解和应用情况。

拓展活动:1. 家庭合作:鼓励学生在家庭中参与一些家务活动,培养合作意识和自理能力。

2. 社交游戏:组织学生参与一些社交游戏,如角色扮演、合作游戏等,进一步巩固社交技巧和合作意识。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活动的内容》教案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活动的内容》教案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活动的内容》教案第一章:绪论1.1 教学目标了解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重要性掌握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基本原则理解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内容和目标1.2 教学内容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定义和意义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基本原则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内容和目标1.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定义、意义、原则、内容、目标等基本概念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案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实践应用1.4 教学评估课堂参与度评估: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问等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完成课后作业的情况第二章:人际交往2.1 教学目标了解学前儿童人际交往的重要性掌握学前儿童人际交往的基本原则理解学前儿童人际交往的内容和目标2.2 教学内容学前儿童人际交往的定义和意义学前儿童人际交往的基本原则学前儿童人际交往的内容和目标2.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学前儿童人际交往的定义、意义、原则、内容、目标等基本概念情景模拟法:模拟实际情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学前儿童人际交往的实践应用2.4 教学评估课堂参与度评估: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问等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完成课后作业的情况第三章:自我意识3.1 教学目标了解学前儿童自我意识的重要性掌握学前儿童自我意识的基本原则理解学前儿童自我意识的内容和目标3.2 教学内容学前儿童自我意识的定义和意义学前儿童自我意识的基本原则学前儿童自我意识的内容和目标3.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学前儿童自我意识的定义、意义、原则、内容、目标等基本概念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实际案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学前儿童自我意识的实践应用3.4 教学评估课堂参与度评估: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问等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完成课后作业的情况第四章:社会规范与价值观4.1 教学目标了解学前儿童社会规范与价值观的重要性掌握学前儿童社会规范与价值观的基本原则理解学前儿童社会规范与价值观的内容和目标4.2 教学内容学前儿童社会规范与价值观的定义和意义学前儿童社会规范与价值观的基本原则学前儿童社会规范与价值观的内容和目标4.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学前儿童社会规范与价值观的定义、意义、原则、内容、目标等基本概念角色扮演法:分组进行角色扮演,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学前儿童社会规范与价值观的实践应用4.4 教学评估课堂参与度评估: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问等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完成课后作业的情况第五章:实践与应用5.1 教学目标掌握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活动的设计和实施方法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5.2 教学内容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活动的设计和实施方法实践案例分析5.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活动的设计和实施方法实践教学法: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设计和实施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活动5.4 教学评估实践活动评估:评估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和成果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完成课后作业的情况第六章:家庭与社区6.1 教学目标了解家庭与社区在学前儿童社会教育中的重要性掌握家庭与社区环境创设的基本原则理解家庭与社区活动设计与实施的方法6.2 教学内容家庭与社区在学前儿童社会教育中的作用家庭与社区环境创设的基本原则家庭与社区活动设计与实施的方法6.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家庭与社区在学前儿童社会教育中的重要性,环境创设原则及活动设计方法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实际案例,分享家庭与社区环境创设和活动实施的经验6.4 教学评估课堂参与度评估: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问等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完成课后作业的情况第七章:多元文化教育7.1 教学目标认识多元文化教育的意义理解多元文化教育的实施策略掌握在学前儿童社会教育中进行多元文化教育的方法7.2 教学内容多元文化教育的概念与重要性多元文化教育的实施策略多元文化教育的方法与实践7.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多元文化教育的概念、实施策略及方法情景模拟法:模拟多元文化教育场景,让学生体验和实践7.4 教学评估课堂参与度评估: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问等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完成课后作业的情况第八章:评价与反馈8.1 教学目标理解学前儿童社会教育评价的重要性掌握学前儿童社会教育评价的方法学会如何给予有效反馈8.2 教学内容学前儿童社会教育评价的意义与方法如何给予有效反馈,促进儿童社会技能的提升8.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学前儿童社会教育评价的意义、方法及如何给予有效反馈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实际案例,分享评价和反馈的经验8.4 教学评估课堂参与度评估: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问等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完成课后作业的情况第九章:特殊需求儿童的社会教育9.1 教学目标理解特殊需求儿童在社会教育中的特殊性掌握针对特殊需求儿童的社会教育策略学会与特殊需求儿童家庭有效沟通的方法9.2 教学内容特殊需求儿童社会教育的概念与挑战针对特殊需求儿童的社会教育策略与特殊需求儿童家庭沟通的技巧9.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特殊需求儿童社会教育的概念、策略及沟通技巧角色扮演法: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模拟特殊需求儿童教育场景9.4 教学评估课堂参与度评估: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问等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完成课后作业的情况第十章:发展趋势与展望10.1 教学目标了解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发展趋势思考未来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挑战与机遇激发学生对学前儿童社会教育事业的热爱与责任感10.2 教学内容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发展趋势未来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挑战与机遇投身学前儿童社会教育事业的信念与责任10.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发展趋势,未来挑战与机遇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学生分享对未来学前儿童社会教育事业的思考10.4 教学评估课堂参与度评估: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问等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完成课后作业的情况重点和难点解析一、第一章绪论中的1.1和1.2节:这部分内容是整个教案的基础,涉及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定义、意义、原则、内容、目标等基本概念。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教案附页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教案附页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教案附页一、教案简介二、教学目标2. 提高儿童的社会认知能力,使其能理解和适应社会规范。

三、教学内容1. 社会行为:合作、分享、尊重和关爱2. 社会规范:遵守规则、礼貌待人、公平竞争3. 社会情感:友善、热情、关心、同情四、教学方法1. 故事讲解: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引导儿童理解和掌握社会行为和情感。

2. 情景模拟:设置真实的社会情景,让儿童参与其中,实际操作和实践。

3. 小组讨论:引导儿童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经验,培养合作和沟通能力。

4. 角色扮演:让儿童扮演不同的社会角色,体验不同的社会行为和情感。

五、教学评价1. 观察儿童在课堂活动中的表现,评估其对社会行为和情感的掌握程度。

2. 通过小组讨论和角色扮演,评估儿童的合作、沟通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收集家长反馈,了解儿童在家庭中的社会行为和情感表现。

4. 定期进行教学质量评估,调整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六、教学准备1. 教材:选择适合学前儿童的社会教育教材,如故事书、图片、卡片等。

2. 教具:准备与合作、分享、尊重和关爱等相关主题的教具,如玩具、道具等。

3. 活动场地:安排一个宽敞的活动场地,以便进行情景模拟和角色扮演等活动。

4. 音响设备:准备音响设备,以便播放故事音频或音乐。

七、教学安排1. 第一周:介绍合作的重要性,通过故事讲解和小组讨论让儿童理解合作的意义。

2. 第二周:学习分享的技巧,通过情景模拟和角色扮演让儿童体验分享的快乐。

3. 第三周:培养尊重他人,通过故事讲解和小组讨论引导儿童学会尊重他人。

4. 第四周:培养关爱他人,通过故事讲解和小组讨论让儿童理解关爱他人的重要性。

5. 第五周:进行教学评价,总结所学内容,对儿童的表现进行评价和反馈。

八、教学注意事项1. 注重个体差异,因材施教,给予每个儿童充分的关注和指导。

2. 创造积极、和谐的学习氛围,鼓励儿童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3. 注意安全,确保儿童在活动过程中的人身安全。

学前儿童社会领域教案(精选)

学前儿童社会领域教案(精选)

教师需要具备丰富的社会领域教育知 识和技能,能够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 和个体差异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
教育资源的优化与整合
学前儿童社会领域教育需要充分 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包括学校、
家庭、社区等。
教育资源的优化与整合能够提高 教育效率和质量,为孩子提供更
加丰富、多元的教育环境。
通过加强学校与家庭、社区的合 作,可以更好地实现教育资源的 共享和互补,促进孩子的全面发
认识并接纳自己。
自我价值
引导孩子认识到自己的独特性 和价值,培养自信心和自尊心

自我控制
通过日常生活中的一些活动和 游戏,教孩子学会控制自己的 情绪和行为,培养自律性。
自我激励
鼓励孩子树立目标,培养他们 主动学习和探索的积极性。
社会认知教育
社会角色
通过角色扮演游戏,让 孩子了解社会上各种职 业和角色的特点,增强
05
学前儿童社会领域教育 的
通过实践活动,帮助学前儿童认识自我,提高自我意识。
总结词
培养学前儿童的自信心和自尊心。
详细描述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自我介绍、自我展示的环节,鼓励学前 儿童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独特性 和价值。
详细描述
教师可以组织一些小组活动,让学前儿童在小组中担任不 同的角色,完成任务,让他们感受到自己的能力和价值, 从而增强自信心和自尊心。
小组讨论法
总结词
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前儿童的合作精神和社交技巧。
详细描述
教师将学前儿童分成小组,鼓励他们围绕某一主题进行讨论,引导他们学会倾 听、表达和协作,促进他们的社交互动和合作能力。
04
学前儿童社会领域教育 的评价与反馈
观察法
总结词

学前儿童社会领域教案(精选)

学前儿童社会领域教案(精选)
音乐律动
通过音乐律动和舞蹈表演,让幼儿感受集体活动的乐趣,培养其音 乐素养和表现力。
绘画创作
引导幼儿用画笔表达对社会现象的理解和感受,培养其审美能力和 创造力。
戏剧表演
组织幼儿参与戏剧表演,让其在表演中体验不同角色的情感和行为, 提高其社会认知和情感表达能力。
05
关注个体差异,实施个性 化教育方案
保持积极向上的情绪状态,以乐 观、开朗的心态影响幼儿,促进
幼儿形成健康的心理状态。
鼓励幼儿参与环境创设
参与环境布置
鼓励幼儿参与教室、卧室等环境的布置,让幼儿 感受到自己是环境的主人。
自制玩具和教具
引导幼儿利用废旧物品自制玩具和教具,培养幼 儿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照顾植物和小动物
让幼儿参与照顾植物和小动物的活动,培养幼儿 的爱心和责任感。
帮助幼儿掌握基本的社会交往技能,如沟 通、合作、分享、解决冲突等,以适应社 会生活。
确定适宜的教学内容
与幼儿生活经验相关的内容
选择贴近幼儿生活、符合其认知水平的教学内容,如家庭、幼儿 园生活、社区环境等。
社会热点问题
适当引入一些社会热点问题,如环保、交通安全、性别平等,以扩 展幼儿的社会视野。
传统文化与节日
培养幼儿社会性发展目标
自我意识
社会认知
帮助幼儿建立积极的自我概念,认识自己 的特点、优点和不足,并学会自我评价和 自我调节。
引导幼儿了解社会规范、价值观和道德标 准,学会尊重他人、关心他人,并理解不 同文化背景下的社会行为。
社会情感
社会行为技能
培养幼儿的同情心、爱心、感恩心等积极 情感,建立健康的人际关系,学会表达情 感并理解他人的情感。
精神和沟通能力。
语言交流活动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教案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教案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教案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教案一、教学内容本周主要教学内容为“培养小朋友们良好行为习惯”。

二、教学重点1、学习基本的社交礼仪;2、学会和别人相处的方式;3、了解自我形象的重要性;4、认识和尊重不同的文化背景。

三、教学目标1、让孩子们掌握基本的社交礼仪;2、学会接受不同的文化背景;3、了解自我形象的重要性;4、学会尊重和保护他人;5、形成社会正确的价值观。

四、教学手段1、讲解:通过讲解以及教师的表演来教学;2、多媒体:通过幻灯片,影片,图片等多媒体了解和学习;3、活动:通过参加各种活动来促进课堂气氛;4、游戏:通过各种与社交礼仪相关的游戏来锻炼孩子们的社交技能;5、互动:定期进行看图说话,问题回答,小组讨论等活动。

五、教学过程①交待:教师介绍本节课的主要内容以及本节课要做的事情。

②了解:教师让孩子们介绍自己的名字以及有关自我介绍的相关信息。

③认知:教师向孩子们讲解社交礼仪,礼貌,尊重他人,接受不同的文化背景等等,并用例子进行阐述。

④巩固:教师组织学生参加一些游戏,让他们实践再巩固所学内容,如抢答,互助游戏等等。

⑤演示:教师的表演演示,让学生们感受到社交有趣,活泼。

⑥总结:教师让孩子们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并对学生进行评价。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我做了一下总结:1、学生对社交礼仪,礼貌,尊重他人,接受不同的文化背景等知识的理解水平已经有所提高;2、游戏活动也获得了学生的好评,但要注意活动的及时性,切莫半途而废;3、今后还要结合不同的活动,让孩子们能更加熟练知道如何和别人相处,让孩子们对社交有一个更正确的认识。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活动目标与设计教案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活动目标与设计教案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活动目标与设计教案一、引言学前教育是指对3-6岁儿童进行的早期教育,其目的是通过各种教育活动培养儿童的社会适应能力、认知能力和情感能力。

社会教育活动在学前儿童教育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将探讨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活动的目标和设计教案。

二、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活动目标1. 培养社交能力学前儿童正处于社会适应的关键阶段,他们需要通过社会教育活动学会与人交往、合作和解决冲突。

因此,培养学前儿童的社交能力是社会教育活动的重要目标之一。

通过互动游戏、角色扮演等活动,可以促进学前儿童的社交技能的发展,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2. 培养自理能力学前儿童的自理能力是他们独立生活的基础,因此培养学前儿童的自理能力是社会教育活动的另一个关键目标。

通过生活技能训练、日常活动规范训练等活动,可以培养学前儿童的自我管理和独立生活的能力。

3. 培养情感认知情感认知是学前儿童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涉及到儿童的情感表达、情绪管理和情感理解能力等方面。

社会教育活动应当注重培养学前儿童的情感认知,通过情感交流、情感培养等方式,促进他们情感的发展和表达能力的提升。

三、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活动设计教案1. 活动名称:感恩之行活动目标:培养学前儿童感恩的情感素养。

活动环节:(1) 情感分享:教师与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恩经历,引导学生思考。

(2) 图画表达:提供纸和颜色纸,让学生绘制代表他们感恩的场景。

(3) 感恩手工:教师示范制作感恩卡片,学生跟着制作并送给自己感恩的人。

(4) 感恩义卖:学生自行制作一些小手工艺品,通过义卖的方式将所得款项捐给需要帮助的人。

2. 活动名称:小小小消防员活动目标:培养学前儿童安全意识和自救能力。

活动环节:(1) 引入消防知识:教师通过图表和故事介绍消防知识,引起学生的兴趣。

(2) 模拟逃生演练:设置逃生通道,让学生进行逃生演练,培养他们的应急反应能力。

(3) 互动游戏:教师与学生一起进行消防常识问答游戏,加深学生对消防知识的理解。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活动的内容》教案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活动的内容》教案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活动的内容》教案第一章:社会教育活动的目标与原则1.1 教学目标了解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活动的目标掌握社会教育活动的原则1.2 教学内容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活动的目标社会教育活动的原则1.3 教学方法讲授法小组讨论法1.4 教学资源教材:《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投影仪1.5 教学评价小组讨论报告课后作业第二章:社会教育活动的设计与实施2.1 教学目标掌握社会教育活动的设计步骤学会社会教育活动的实施技巧2.2 教学内容社会教育活动的设计步骤社会教育活动的实施技巧2.3 教学方法案例分析法角色扮演法2.4 教学资源案例材料角色扮演道具2.5 教学评价案例分析报告角色扮演表现第三章:社会教育活动的案例分析3.1 教学目标分析社会教育活动的成功案例了解社会教育活动的改进方向3.2 教学内容社会教育活动的成功案例社会教育活动的改进方向3.3 教学方法案例分析法小组讨论法3.4 教学资源案例材料投影仪3.5 教学评价小组讨论报告课后作业第四章:社会教育活动的评价与反馈4.1 教学目标掌握社会教育活动的评价方法学会如何给予有效的反馈4.2 教学内容社会教育活动的评价方法给予有效反馈的技巧4.3 教学方法讲授法小组讨论法4.4 教学资源教材:《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投影仪4.5 教学评价小组讨论报告课后作业第五章:社会教育活动的家长合作了解家长在社会教育活动中的角色学会与家长有效合作的技巧5.2 教学内容家长在社会教育活动中的角色与家长有效合作的技巧5.3 教学方法讲授法小组讨论法5.4 教学资源教材:《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投影仪5.5 教学评价小组讨论报告课后作业第六章:社会教育活动中的人际交往6.1 教学目标理解人际交往的重要性学习如何在社会教育活动中促进儿童的人际交往6.2 教学内容人际交往的概念和重要性促进儿童人际交往的策略和方法小组讨论法角色扮演法6.4 教学资源角色扮演道具相关视频材料6.5 教学评价角色扮演表现小组讨论报告第七章:社会教育活动的文化意识培养7.1 教学目标认识到文化意识在儿童社会教育活动中的重要性学会如何在活动中培养儿童的文化意识7.2 教学内容文化意识的概念和重要性培养儿童文化意识的方法和策略7.3 教学方法小组讨论法案例分析法7.4 教学资源案例材料文化多样性相关视频案例分析报告小组讨论报告第八章:社会教育活动的环境保护教育8.1 教学目标理解环境保护教育在社会教育活动中的位置学习如何在社会教育活动中融入环境保护的内容8.2 教学内容环境保护教育的概念和重要性融入环境保护内容的方法和策略8.3 教学方法小组讨论法实地考察法8.4 教学资源实地考察场地环境保护教育相关材料8.5 教学评价实地考察报告小组讨论报告第九章:社会教育活动的安全常识教育9.1 教学目标认识到安全常识教育在社会教育活动中的重要性学会如何在社会教育活动中进行安全常识教育9.2 教学内容安全常识教育的概念和重要性进行安全常识教育的方法和策略9.3 教学方法小组讨论法角色扮演法9.4 教学资源角色扮演道具安全常识教育相关视频9.5 教学评价角色扮演表现小组讨论报告10.1 教学目标10.2 教学内容10.3 教学方法小组讨论法个人反思报告10.4 教学资源个人反思模板10.5 教学评价个人反思报告小组讨论报告重点和难点解析一、社会教育活动的目标与原则:理解并掌握社会教育活动的目标设定和原则,这是设计有效社会教育活动的基石。

学前儿童社会领域教案(精选)

学前儿童社会领域教案(精选)
总结分享
让儿童分享自己的交往经验和感受,教师给予反馈和指导。
案例三:社会规则意识培养与行为规范教育
• 教学目标:帮助学前儿童了解社会规则和行为规范,培养良好 的社会适应能力和行为习惯。
案例三:社会规则意识培养与行为规范教育
01
教学内容
02
社会规则认知:教授儿童基本的交通规则、公共场所规则等。
行为规范教育:引导儿童遵守基本的行为规范,如不随地吐痰

保持耐心
面对学前儿童的困惑和 问题,保持耐心和热情 ,积极引导其学习和成
长。
04
精选教案案例展示与分析
案例一:自我认知与情绪管理
• 教学目标:帮助学前儿童认识自己的情绪,学会表达和调 节情绪,培养自我认知和情绪管理能力。
案例一:自我认知与情绪管理
教学内容 认识基本情绪:喜、怒、哀、乐等。
学习表达情绪:通过故事、游戏等形式,引导儿童表达自己的情绪。
反思总结:优点、不足及改进方向
• 教学效果明显,学前儿童在社会领域方面取得了显著进步。
反思总结:优点、不足及改进方向
不足
部分教学内容难度较大,可能超出学前儿童的认知水 平。
在教学过程中,对个别儿童的关注度不够,需要加强 个性化教学。
反思总结:优点、不足及改进方向
• 部分教学方法在实施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 进一步完善。
通过观察学前儿童在活动 中的表现,评估他们在社 会领域方面的学习成果。
测验法
设计相关测验,了解学前 儿童对社会领域知识的掌 握情况。
问卷调查法
向家长和教师发放问卷, 收集他们对教学效果的意 见和建议。
反思总结:优点、不足及改进方向
优点
教学方法多样化,有助于激发学前儿童的学习 兴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大专本通用)第一*章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概述所需学时:讲授学时数: 4 实践环节学时数:教学目的与要求:1、了解社会性及对学前儿童发展的意义2、初步掌握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特点,家庭教养方式对儿童社会性发展影响。

3、掌握师幼互动对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影响。

4、了解影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因素。

教学重点: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特点及师幼互动对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影响教学难点: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特点及师幼互动对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影响教学方法与手段: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教学容时间分配:1、提出学习本学科的要求2、明确学习方法3、介绍本学科的历史作业及思考题:详见各节教学的基本容注重幼儿园社会教育是20世纪我国幼儿教育的新特点,也将成为21世纪我国幼儿教育的一项重要目标。

翻开我国幼教史,一条幼儿社会教育的发展线索依稀可见。

萌芽阶段:(零星的,不系统的主)早在上世纪1904年,清政府颁布的〈〈奏定蒙养院章程和家庭教育法章程》就强调使蒙童远离恶习,习善良之规。

而且武昌幼儿园就强调幼儿教育的开导事理,涵养德行的功能,在确定的7门课中,“行仪力、“训话”直接与社会教育有关。

行之的思想,认为必须唤醒国人明白,幼年的生活是重要的生活,幼年的教育是重要的教育。

独立阶段:(鹤琴宗麟)鹤琴提倡的“活教育五指活动”社会教育是重要容,他非常重视幼儿园的课程研究。

他认为儿童的生活是完整的,教材也必须是完整的。

完整的、有系统的课程应该有中心一一儿童生活的环境,即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宗麟与合作,有许多共同的研究成果。

他对幼儿社会领域的研究较为系统、深入。

30年代初出版了〈〈幼稚园的社会》,是我国幼教史上最早、最全面,深入地论述幼儿社会领域课程及实施的著作,包括儿童之社会的特征,儿童的社会适应性等,还讨论了社会领域的课程目标,他认为;教育的灵魂不在乎罗列许多科目,也不在乎养成良好公民,而是在乎养成适合于某种社会生活的人民。

这个阶段,社会教育,社会课程作为幼儿园课程的有机组成部分得以确认你在结构上、体系上及实践上都有了较大的发展,主要标志是宗麟的〈〈幼儿园的社会》。

此后社会教育在幼儿园课程结构中消失。

1952年我国颁布的〈〈幼儿园暂行规程》和1979年教育部颁布的〈〈幼儿园工作条例》中有社会教育的因素,但有时以儿童环境的形式出现,有时又以常识的形式出现,有时以品德教育酌形式出现。

直到1996年〈〈幼儿园工作规程》发展阶段:〈〈规程》给我们建立和完善幼儿园社会领域的课程提供了法规、政策和理论的空间。

西方发达国家都非常重视社会教育。

美国社会领域的课程是从幼儿园 +大学。

专供幼儿园使用的教材叫〈〈出发》,即初涉人生的幼儿在社会的海洋中启程。

第一章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概述第一节社会性及其对学前儿童发展意义一、社会性简介当一个人独处时,是谈不上“社会计的,但身边只要再有一个人,“社会”就构成了。

一个家庭,这是一个小社会;一个单位,也是一个小社会。

凡是有人群的地方,就有各种各样的社会,人的生存一天也离不开社会。

人们每天都在各种小的、中型的、大的社会群体中,充当者各种角色(横向、纵向),表现着自己的社会性。

你跟别人打交道方式,、你对别人的态度、你怎样受别人影响、你怎样影响别人等等,所有这一切都是一个人社会性的表现以及表现自己的社会性场合。

(一)社会性的产生生理需要即指保存和维持有机体生命和延续种族的一些需要。

如饮食、睡眠等而{社会性需要即是指与人的社会生活相联系的一些需要。

如劳动需要、交往需要、认知需要、审美需要及成就需要等。

第二节学前儿童社会性的发展特点从心理学角度,结合学习儿童的年龄特征、心理特征、亲社会性行为、道德等五个方面作为学前儿童社会性的容,对于每一方面的具体容逐一展开解释,并详细论述其发展特点。

一、自我意识自我意识是主体对其自身的意识,既主体对自己和自己心理的认识。

自我意识是人的意识的一种表现形式,动物没有自我意识,只有人类才有自我意识。

自我意识是儿童社会性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其社会性发展的基础。

我国学者从知、情、意这一角度出发,认为自我意识包括自我评价、自我体验、自我控制三个方面。

自我评价包括自我感觉、自我概念等。

首先,幼儿自我评价表现在对自己性别的认识,还有自己的名字、年龄班;其次,观察到自己的身体特征、动作、能力、爱好、所有物等;最后,涉及自己与父母给同伴的关系。

儿童进行自我评价的途径有三种:(1)掌握别人对自己的评价;(2)社会性比较,即从与别人比较中对自己做出评价;(3)自我检验,或狭义的自我评价。

自我体验包括自我感受、自尊,自爱等,其中自尊是自我体验的核心容。

自尊是自我概念的一种形式,是一种胜任、愉快、值得尊重的自我体验。

自尊是个体对自我价值的一种积极的评价和体验,他是在社会化比较过程中实现的。

自我控制是指目标受阻时,个体抑制其行为和改变行为的能力。

学前儿童的自我控制分为五个极端:2岁前分别为神经生理调节阶段、知觉运动调节阶段、外部控制阶段;2岁左右自我控制能力逐渐发展起来,即利用表征能力,以符号代替物体,在没有外界监控的情况下服从控制者要求、延缓自己要求行为;4岁以后儿童开始运用语言进行自我调节和控制了。

(一)0 -3岁儿童自我意识的产生和发展婴儿期是自我意识发生的时期,刚出生的婴儿没有自主意识,甚至到了4、5个月,还不能把自己和周围世界区分来,往往把自身和周围的东西看作同样的物体,像玩弄其他物体一样玩弄自己的脚,手等等。

一般要到婴儿末期才能把自己身体与其它物品区分开来,才能意识到自己的存在。

幼儿前期是自我意识形成的时期。

进入幼儿前期后,儿童开始了与周围人们的交往,更进一步把自己和别人区分开来,于是开始了自我意识的发展。

特点:1、能把自己和别人明显地区分开来;2、能准确地使用第一人称代词“我升,这是儿童自我意识真正形成的标志。

3、开始表现出有自尊心。

(二)幼儿期自我意识的发展幼儿期是自我意识进一步形成和发展的时期。

1、幼儿自我意识的形成表现:认识自己的性别,知道我是谁,我几岁,我是男孩儿还是女孩儿,可自我观察到身体特征、动作、能力、爱好、所有物。

在游戏中自选和分配角色,或在日常与人的交往中表现出来。

2、自我评价进一步发展(2-3岁开始出现)(1)主要依赖成人的评价(2)常常带有主观情绪性幼儿期一般都过高评价自己。

随着年龄增长,自我评价才能从主观情绪趋于比较客观。

例如,有的大班幼儿想说自己好又不好意思,于是说”我不知道我做得怎么样。

”或说:“我不说”。

3、幼儿活动的独立性逐渐加强2-3岁的儿童已有了独立的愿望,常常喜欢自己做事、自己行为,常常说“自己来”。

3-4岁的儿童往往开始表现自己的主,当成人提出要求时儿童有时不听从,爱说“不”、“偏不”、“就不”等等。

6-7岁的幼儿在很多方面有较强的独立性,是真正的独立性开始表现的时期。

生活中可以进行自我服务,很多幼儿还可以帮成人或集体做一些简单的事情。

二、情绪情感提问;1、人类的交际工具是什么?即语言、情绪情感。

2、什么是情绪情感?即人的需要是否得到满足而产生的主观反映。

3、它是通过哪些方面表现出来的?情绪情感的社会化包括微笑(高兴)、依恋、害怕、嫉妒心、自尊心、同情心、羞愧感等。

(一)微笑新生儿在吃饱喝足后闭眼睡觉时,常常会露出微笑,但这时的微笑不是在与人交往中发生的,它只是自发性微笑,而不是社会性微笑。

真正的社会性微笑是在3个月以后,在和亲近的人交往时表现出来。

即是社会化的开端。

研究发现;学前儿童交往中的微笑有三类:儿童自己玩得高兴时的微笑、对老师的微笑、对小朋友的微笑。

其中,第一类不是社会情感的表现,后两类则是社会性的。

(二)依恋在母亲精心照料婴儿能够满足他的生理和心理需要的前提下,6-7个月时,明显表现出对母亲的强烈依恋,表现出愉快、安全、少哭闹,这有利于形成积极健康的情绪情感和与人交往的积极态度,有利于良好个性的形成。

研究表明,8个月婴儿,如母亲态度不良一一婴儿会精神紧、多病、发育落后等。

13世纪,罗马帝国皇帝用50个婴儿做实验,想知道没有听到说话,是否会有语言。

于是派奶妈喂奶、洗澡,但禁止抚爱、搂抱、说话等,结果50个婴儿全部夭折。

母亲与婴儿的情感交流是儿童社会化的永久基础。

(三)害怕大约在六个月的时候,因而出现了“认生”的现象,即陌生人恐惧,表现为见到陌生人就不安,甚至哭闹,当陌生人离开时,这种不安情绪立即消失,这说明婴儿出现了最初(二)幼儿期儿童社会性行为的发展到了3岁,大多数幼儿会进入幼儿园接曼教育,幼儿的交往围逐渐扩大,幼儿交往的对象除了父母和亲人以外,增加了与老师和同伴的交往。

1、幼儿与老师的交往是一种权威关系,幼儿对教师的态度和行为多数是顺从地,这种新的人际关系是幼儿社会性发展的一大进步。

2、幼儿同伴间的交往。

随着年龄提高,交往能力不断提高。

幼儿同伴交往的类型分为四种:受欢迎型,被拒绝型、被忽视型、一般型。

的害怕。

这种现象也说明这时的婴儿已经能够分辨出谁熟人,谁是陌生人。

认生现象约在1-1.5岁自然消失。

有人认为害怕是对有爱心和无爱心的判断。

(四)嫉妒心幼儿在l岁多的时候即可产生嫉妒心,表现认为如果妈妈当着他的面抱别的孩子,它会做出强烈的反应,非要妈妈放下别人抱自己。

由于嫉妒的产生是因为幼儿觉得在位、待遇、享受等方面不如别人时而产生的一种情绪状态,并且它是低级、消极的。

生活中会有很多事会让孩子产生嫉妒。

例如别人的新颖玩具,自己没有心里不好受;别人拼图又快又好,自己拼不好,着急,搞破坏。

嫉妒在每个孩子身上都会有不同程度的表现。

所以,成人务必以平等的态度对待每一个孩子。

尽量减少其产生的诱因。

(五)自尊心是由于自我评价引起的自我肯定,并期望受到他人、集体和社会尊重的情感。

自尊心过强,容易忘自尊大、固执、独断专行;自尊心过弱,则容易有自卑感。

幼儿期自尊心已明显地发展起来,而且根据心理学家的研究,中班幼儿的自尊心明显的强于小班幼几,教师要注意保护幼儿的自尊心。

(六)同情心是对他人的不幸和困难所持的关心、爱护的态度。

幼儿的同情心不仅仅只指向幼稚,弱者、伤者。

还指向小动物、玩具娃娃等。

成人要注意保护和利用幼儿的同情心。

(七)羞愧感是个体意识到自己言行对他人或规造成伤害或违背后所产生的负罪感。

他对学习和掌握行为规则有重大意义。

那些是非判断能力强的幼儿羞愧感也强,那些不分自己行为对错、好坏的幼儿很难产生羞愧感。

因此,成人在幼儿童年早期的直接外部干预是产生羞愧感前提。

五、道德道德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必须遵守德行为准则,儿童道德的发展,是社会性发展的重要方面。

儿童最初的道德意识很淡薄,只有道德感,即是因为自己或别人行为是否符合社会道德准则而产生的情绪体验。

学前儿童的道德容主要包括移情、利他心、同情和怜悯、互惠和分享、遵守社会规则、同情心和依赖父母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