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数函数 教学设计方案

合集下载

《指数函数》的优秀教案最新9篇

《指数函数》的优秀教案最新9篇

《指数函数》的优秀教案最新9篇高一数学《指数函数》优秀教案篇一我本节课说课的内容是高中数学第一册第二章第六节“指数函数”的第一课时——指数函数的定义,图像及性质。

我将尝试运用新课标的理念指导本节课的教学。

新课标指出,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教师的教要应本着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出发,以学生活动为主线,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建构新的知识体系。

我将以此为基础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分析,教法学法分析和教学过程分析这几个方面加以说明。

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函数是高中数学学习的重点和难点,函数的贯穿于整个高中数学之中。

本节课是学生在已掌握了函数的一般性质和简单的指数运算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指数函数,以及指数函数的图像与性质,同时也为今后研究对数函数以及等比数列的性质打下坚实的基础。

因此,本节课的内容十分重要,它对知识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2、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根据这一节课的内容特点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将本节课教学重点定为指数函数的图像、性质及其运用,本节课的难点是指数函数图像和性质的发现过程,及指数函数图像与底的关系。

二、教学目标分析基于对教材的理解和分析,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直接性目标):理解指数函数的定义,掌握指数函数的图像、性质及其简单应用。

2、能力目标(发展性目标):通过教学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等思维能力,体会数形结合和分类讨论,增强学生识图用图的'能力。

3、情感目标(可持续性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学会认识事物的特殊性与一般性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勇于提问,善于探索的思维品质。

三、教法学法分析1、教学策略:首先从实际问题出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二步,学生归纳指数的图像和性质。

第三步,典型例题分析,加深学生对指数函数的理解。

2、教学:贯彻引导发现式教学原则,在教学中既注重知识的直观素材和背景材料,又要激活相关知识和引导学生思考、探究、创设有趣的问题。

3、教法分析: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状况,本节课我采用引导发现式的教学方法并充分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指数函数教案

指数函数教案

指数函数教案一、教学目标•了解指数函数的定义和性质;•掌握指数函数的图像特征和简单的变换方法;•学会解决一些与指数函数相关的实际问题;•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指数函数的定义和性质;•指数函数的图像特征和变换方法。

三、教学内容1. 指数函数的定义和性质指数函数是指形如f(x)=a x的函数,其中a是正实数且a eq1。

其中,a称为底数,x称为指数。

指数函数具有以下性质:•当a>1时,函数是递增的;•当0<a<1时,函数是递减的;•当a=1时,函数是常数函数f(x)=1;•当a>0时,函数的定义域为 $(-\\infty, +\\infty)$;•函数图像总是过点(0,1)。

2. 指数函数的图像特征和变换方法指数函数的图像特征主要包括:•当a>1时,函数图像从左向右逐渐上升;•当0<a<1时,函数图像从左向右逐渐下降;•当a=1时,函数图像为一条水平线。

指数函数的变换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垂直方向伸缩变换:$y = a \\cdot f(x)$,其中|a|>1时表示纵向伸缩,|a|<1时表示纵向收缩;•水平方向平移变换:y=f(x−ℎ),其中ℎ>0表示向右平移,ℎ<0表示向左平移;•垂直方向平移变换:y=f(x)+k,其中k>0表示向上平移,k<0表示向下平移。

3. 实际问题解决方法指数函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非常广泛,比如人口增长、物质衰变、财富增长等。

解决与指数函数相关的实际问题时,可以通过以下步骤进行分析和求解:•确定问题中与指数函数相关的变量和参数,并给出它们的初始值;•建立指数函数模型,根据问题中的条件建立函数表达式;•根据问题的要求,求解函数的值或者变量的取值范围,得到问题的答案。

四、教学方法•讲授与实例演示相结合的方法,辅以具体实际问题的分析与讨论;•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进行思维碰撞和交流;•鼓励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和探索,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利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增强教学效果。

指数函数的教学方案

指数函数的教学方案

指数函数的教学方案教学目标:1. 理解指数函数的概念,掌握指数函数的基本性质;2. 掌握指数函数的图像特点,能够通过图像分析及绘制指数函数的图像;3. 能够解决与指数函数有关的实际问题。

教学内容:1. 指数函数的概念和基本性质;2. 指数函数的图像特点;3. 求解指数方程和指数不等式;4. 求解与指数函数有关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1. 掌握指数函数的概念和基本性质;2. 掌握指数函数的图像特点;3. 掌握求解指数方程和指数不等式的方法;4. 掌握应用指数函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掌握指数函数的图像特点和求解指数方程的方法。

教学方法:1.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探究,深入理解指数函数的概念和基本性质;2. 利用示例和图像,展示指数函数的特点,引导学生学会通过图像分析和绘制指数函数的图像;3. 结合实际问题,引导学生学会将问题转化为数学表达式并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新知识通过展示一些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与指数函数有关的现象和问题。

第二步:理解指数函数1. 学习指数函数的概念和基本性质,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比较,理解指数函数的增减性、奇偶性等性质;2. 展示指数函数的图像,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分析,总结出指数函数的图像特点。

第三步:掌握求解指数方程和指数不等式的方法1. 通过示例引导学生学习解指数方程和指数不等式的基本思路和方法;2. 给学生一些练习题,巩固解指数方程和指数不等式的方法。

第四步:应用指数函数解决实际问题1. 通过给出一些实际问题,引导学生将问题转化为数学表达式,并求解;2. 让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体会指数函数在实际中的应用价值。

第五步:总结复习复习并总结指数函数的概念、性质、图像特点以及求解指数方程和指数不等式的方法。

教学资源:1. 教科书和课本相关知识点;2. 多媒体演示;3. 示例和练习题。

教学评价:1. 课堂讨论(学生在课堂上提问和回答问题的活跃程度);2. 练习题的完成情况;3. 学生对实际问题的解决能力。

指数函数图像与性质教学设计精选10篇

指数函数图像与性质教学设计精选10篇

指数函数图像与性质教学设计精选10篇指数函数及其性质教学设计解读篇一《2.1.2 指数函数及其性质(2 》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熟练掌握指数函数概念、图象、性质。

②.掌握指数函数的性质及应用。

③.理解指数函数的简单应用模型, 认识数学与现实生活及其他学科的联系。

2.情感、态度、价值观①让学生了解数学来自生活,数学又服务于生活的哲理。

②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③体会具体到一般数学讨论方式及数形结合的思想;3.过程与方法让学生通过观察函数图象,进而研究指数型函数的性质, 主要通过小组讨论、小组展示、及时评价完成整个导学过程【学习重点】熟练掌握指数函数的的概念,图象和性质及指数型增长模型。

【学习难点】用数形结合的方法从具体到一般地探索、指数型函数的图象,性质。

【导学过程】教学内容师生互动设计意图互查每组两名同学互查识记内容教师提问记忆方法,学生回答,其他同学可以相互借鉴。

复习指数函数的图象及性质,为本节课中的内容储备知识基础。

展系吗?→请用一句话概括下图是指数函数2x y =, 3xy =, 0.3x y =, 0.5x y =的图象,请指出它们各自对应的图象。

教师随时点评,引导,欣赏,鼓励。

每组选派一名代表课堂上展示交流成果,组内同学补充。

其他同学可让学生从图象直观的理解指数函数,从变化中找到不变的规律,提高学生的总结归纳能示交流结论:针对展示交流成果提出问题,进一步加深理解。

力教学内容师生互动设计意图展示交流探究二:指数形式的函数定义域、值域:求下列函数的定义域、值域:(121 x y =+,(2y =,(3 1 4 2x y-=.首先提问给出的三个函数是否是指数函数,加深学生对指数函数概念的理解。

学生小组讨论,交流。

每组选派一名代表课堂上展示交流成果,组内同学补充。

其他同学可针对展示交流成果提出问题,进一步加深理解。

所给函数虽然不是指数函数,但是由指数函数得到的复合函数,其性质与指数函数密切相关,通过训练能够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高中一年级指数函数教学设计

高中一年级指数函数教学设计

高中一年级指数函数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通过本次教学,学生应能够:1. 理解指数函数的概念,并能够正确地解释指数函数的基本性质;2. 掌握指数函数的图像特征,包括图像的增长趋势和对称性等;3. 能够应用指数函数解决实际问题,并理解指数函数在生活中的应用意义;4. 发展数学建模和问题解决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推理与证明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指数函数的定义和性质;2. 指数函数的图像及其特征;3. 指数函数的应用。

三、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1. 教师简要介绍指数函数的定义和性质,并引导学生思考指数函数的特点和应用;2. 引入指数函数的图像,展示指数函数与其他类型函数的比较。

第二步:理解指数函数的定义和性质1. 通过具体的例子,让学生理解指数函数的定义,强调底数必须大于0且不等于1;2. 介绍指数函数的性质,如指数函数的增长趋势和对称性等;3. 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思考,加深对指数函数定义和性质的理解。

第三步:探究指数函数的图像及其特征1. 让学生观察指数函数图像的变化趋势,并引导他们总结指数函数图像的特征;2. 引导学生通过变化底数和指数的方式,观察并记录图像的变化规律;3. 提供一些特定情况下的图像,让学生猜测对应的指数函数表达式,并进行验证。

第四步:应用指数函数解决实际问题1. 引导学生思考指数函数在生活中的应用场景,并展示相关实例;2. 提供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应用指数函数解决,并进行讨论和分享。

第五步:数学建模与问题解决1. 引导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提取数学模型,并建立相应的指数函数表达式;2. 让学生通过建模和求解,找到问题的解决方案,并进行解释和讨论;3. 提供一些扩展问题,培养学生的推理与证明能力。

四、教学评估在教学过程中,可通过以下方式进行评估:1. 学生对指数函数定义和性质的理解情况,可通过课堂讨论和问题解答进行评估;2. 学生对指数函数图像特征的掌握情况,可通过绘制图像和图像分析进行评估;3. 学生对指数函数应用的理解情况,可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和模型建立进行评估;4. 学生的推理与证明能力的培养情况,可通过扩展问题和证明要求进行评估。

《指数函数》教案

《指数函数》教案

【课题】4.2指数函数【教学目标】知识目标:⑴理解指数函数的图像及性质;⑵了解指数模型,了解指数函数的应用.能力目标:⑴会画出指数函数的简图;⑵会判断指数函数的单调性;⑶了解指数函数在生活生产中的部分应用,从而培养学生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教学重点】⑴指数函数的概念、图像和性质;⑵指数函数的应用实例.【教学难点】指数函数的应用实例.【教学设计】⑴以实例引入知识,提升学生的求知欲;⑵“描点法”作图与软件的应用相结合,有助于观察得到指数函数的性质;⑶知识的巩固与练习,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⑷实际问题的解决,培养学生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⑸以小组的形式进行讨论、探究、交流,培养团队精神.【教学备品】教学课件.【课时安排】2课时.(90分钟)【教学过程】过 程行为 行为 意图 间别用光滑的曲线依次联结各点,得到函数y =2x 和y =1()2x 的图像,如上图所示.归纳观察函数图像发现:1.函数2x y =和y =1()2x 的图像都在x 轴的上方,向上无限伸展,向下无限接近于x 轴;2.函数图像都经过(0,1)点;3.函数y =x2的图像自左至右呈上升趋势;函数y =1()2x 的图像自左至右呈下降趋势. 推广利用软件可以作出a 取不同值时的指数函数的图像. 展示 引导 分析 说明观察 体会 理解计算 部分 可以 由学 生独 立完 成 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函数图象的特点数形结合25*动脑思考 明确新知 一般地,指数函数xy a =()01a a >≠且具有下列性质:(1) 函数的定义域是(),-∞+∞.值域为(0,)+∞;(2) 函数图像经过点(0,1),即当0x =时,函数值1y =; (3) 当>1a 时,函数在(),-∞+∞内是增函数;当0<<1a 时,函数在(),-∞+∞内是减函数.归纳强调体会 记忆结合 图形 由学 生自 我归 纳强 调关 键点30*巩固知识 典型例题通过x.10)年该市国内生产总值为(亿元).年该市国民生产总值为(亿元).。

指数函数教案(精选多篇)

指数函数教案(精选多篇)

指数函数教案(精选多篇)第一篇:指数函数教案.doc一.思考题1.学来回答其变化的过程和答案2.通过ppt来讲解思考题二、问题1.直接说出指数函数2.同学来思考问题23.给出指数函数的概念三.例题1.念下题目,叫学生思考几秒钟,请学生来回答。

2.对学生的回答进行分析四.思考1.第一个思考,引导学生说出图像的做法,2.请学生来画出4个图像3.对图像进行补充4.从函数的三要素来分析图像的性质5.从图像上的到恒过的点及单调性6.进行底数互为倒数的函数图像的比较、得到对称的性质(换算)7.进行底数不同大小的比较,说明其大小的变化五.例题先思考,再请同学来回答,再进行点评六、总结七、布置作业第二篇:《指数函数概念》教案《指数函数概念》教案(一)情景设置,形成概念1、引例1:折纸问题:让学生动手折纸观察:①对折的次数x与所得的层数y之间的关系,得出结论y=2x②对折的次数x与折后面积y之间的关系(记折前纸张面积为1),得出结论y=(1/2)x引例2:《庄子。

天下篇》中写到:“一尺之棰,日取其半,万世不竭”。

请写出取x次后,木棰的剩留量与y与x的函数关系式。

2、形成概念:形如y=ax(a 0且a≠1)的函数称为指数函数,定义域为x∈r。

提出问题:为什么要限制a 0且a≠1?这一点让学生分析,互相补充。

分a﹤=0,a=1讨论。

1)a 0时,y=(-3)x对于x=1/2,1/4,??(-3)x无意义。

2)a=0时,x 0时,ax=0;x≤0时无意义。

3)a=1时,a= 1=1是常量,没有研究的必要。

(二)发现问题、深化概念问题:判断(转载需注明来源:)下列函数是否为指数函数。

1)y=-3x2)y=31/x3) y=31+x4) y=(-3)x5) y=3-x=(1/3) x1、1)ax 的前面系数为1; 2)自变量x在指数位置; 3)a 0且a≠1。

2、问题中4)y=(-3)x的判定,引出上面讨论的问题:即指数函数的概念中为什么要规定a 0且a≠1。

指数函数及其性质教学设计(共8篇)

指数函数及其性质教学设计(共8篇)

指数函数及其性质教学设计〔共8篇〕第1篇:《指数函数及其性质》教学设计《指数函数及其性质》教学设计尚义县第一中学乔珺一、指数函数及其性质教学设计说明新课标指出:学生是教学的主体,老师的教应本着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出发,以学生活动为主线,在原有知识的根底上,建构新的知识体系。

我将以此为根底对教学设计加以说明。

数学本质:探究指数函数的性质从“数”的角度用解析式不易解决,转而由“形”——图象打破,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

通过分类讨论,通过研究两个详细的指数函数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图象发现指数函数的图象规律,从而归纳指数函数的一般性质,经历一个由特殊到一般的探究过程。

引导学生探究出指数函数的一般性质,从而对指数函数进展较为系统的研究。

二、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节课是全日制普通高中标准实验教课书《数学必修1》第二章2.1.2节的内容,研究指数函数的定义,图像及性质。

是在学生已经较系统地学习了函数的概念,将指数扩大到实数范围之后学习的一个重要的根本初等函数。

它既是对函数的概念进一步深化,又是今后学习对数函数与幂函数的根底。

因此,在教材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此外,《指数函数》的知识与我们的日常消费、生活和科学研究有着严密的联络,尤其表达在细胞分裂、贷款利率的计算和考古中的年代测算等方面,因此学习这局部知识还有着广泛的现实意义。

三、教学目的分析^p :根据本节课的内容特点以及学生对抽象的指数函数及其图象缺乏感性认识的实际情况,确定在理解指数函数定义的根底上掌握指数函数的图象和由图象得出的性质为本节教学重点。

本节课的难点是指数函数图像和性质的发现过程。

为此,特制定以下的教学目的: 1〕知识目的〔直接性目的〕:理解指数函数的定义,掌握指数函数的图像、性质及其简单应用、能根据单调性解决根本的比拟大小的问题.2〕才能目的〔开展性目的〕:通过教学培养学生观察、分析^p 、归纳等思维才能,体会数形结合和分类讨论思想,增强学生识图用图的才能。

指数函数的教学设计方案

指数函数的教学设计方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1)理解指数函数的概念,掌握指数函数的图像和性质;(2)了解指数函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能够运用指数函数解决实际问题;(3)学会运用指数函数模型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观察、分析、归纳等方法,培养学生对指数函数的认识;(2)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等活动,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探究能力;(3)通过实际问题解决,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创新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对数学美的感受;(2)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3)培养学生关爱生活、关注社会的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1. 指数函数的概念2. 指数函数的图像和性质3. 指数函数的应用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通过展示生活中常见的指数函数实例,如人口增长、细菌繁殖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引导学生回顾对数函数的相关知识,为指数函数的学习做好铺垫。

2. 教学新知(1)指数函数的概念:a^x(a>0,a≠1),其中a为底数,x为指数;(2)指数函数的图像和性质:①当a>1时,函数y=a^x(x∈R)的图像是增函数,且y值始终大于0;②当0<a<1时,函数y=a^x(x∈R)的图像是减函数,且y值始终大于0;③指数函数的图像过点(0,1);(3)指数函数的应用: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了解指数函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3. 巩固练习(1)完成教材中的例题,巩固所学知识;(2)小组合作,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人口增长、细菌繁殖等。

4. 课堂小结(1)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指数函数的概念、图像和性质;(2)引导学生关注指数函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5. 布置作业(1)完成教材中的课后练习题;(2)收集生活中指数函数的实例,进行分析。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积极性;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的正确率和完成情况;3. 实际问题解决能力:通过实际问题解决,评价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指数函数教案设计指数函数教案

指数函数教案设计指数函数教案

指数函数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理解指数函数的定义和性质。

2. 掌握指数函数的图象和应用。

3. 学会解决与指数函数相关的问题。

过程与方法:1. 通过观察、分析和归纳,探索指数函数的性质。

2. 利用指数函数模型解决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1. 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2. 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二、教学内容第一节:指数函数的定义与性质1. 引入指数函数的概念。

2. 分析指数函数的性质:单调性、奇偶性、周期性。

第二节:指数函数的图象1. 绘制常见指数函数的图象。

2. 分析指数函数图象的特点。

第三节:指数函数的应用1. 应用指数函数解决实际问题。

2. 利用指数函数模型进行预测和计算。

三、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教学法和讨论法。

通过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引导学生主动探索指数函数的性质和应用。

利用实际案例,让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四、教学资源1. 教案、PPT课件。

2. 指数函数相关案例资料。

3. 计算器、白板等教学工具。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提问情况,评估学生的参与程度。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和速度。

3.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包括观点阐述、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课后反馈:收集学生对课堂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反馈,以便进行教学改进。

六、教学安排第一节:指数函数的定义与性质(45分钟)1. 引入指数函数的概念(10分钟)2. 分析指数函数的性质:单调性、奇偶性、周期性(25分钟)3. 练习与讨论(10分钟)第二节:指数函数的图象(45分钟)1. 绘制常见指数函数的图象(20分钟)2. 分析指数函数图象的特点(20分钟)3. 练习与讨论(5分钟)第三节:指数函数的应用(45分钟)1. 应用指数函数解决实际问题(20分钟)2. 利用指数函数模型进行预测和计算(20分钟)3. 练习与讨论(5分钟)七、教学反思在授课过程中,注意观察学生的反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节奏和内容。

指数函数教案(精选多篇)

指数函数教案(精选多篇)

指数函数教案(精选多篇)第一篇:指数函数教案.doc一.思考题1.来回答其变化的过程和答案2.过ppt来讲解思考题二、问题1.接说出指数函数2.学来思考问题23.出指数函数的概念三.例题1.下题目,叫学生思考几秒钟,请学生来回答。

2.学生的回答进行分析四.思考1.第一个思考,引导学生说出图像的做法,2.学生来画出4个图像3.图像进行补充4.函数的三要素来分析图像的性质5.图像上的到恒过的点及单调性6.行底数互为倒数的函数图像的比较、得到对称的性质(换算)7.行底数不同大小的比较,说明其大小的变化五.例题先思考,再请同学来回答,再进行点评六、总结七、布置作业第二篇:《指数函数概念》教案《指数函数概念》教案(一)情景设置,形成概念1、引例1:折纸问题:让学生动手折纸观察:①对折的次数x与所得的层数y之间的关系,得出结论y=2x②对折的次数x与折后面积y之间的关系(记折前纸张面积为1),得出结论y=(1/2)x引例2:《庄子。

天下篇》中写到:“一尺之棰,日取其半,万世不竭”。

请写出取x次后,木棰的剩留量与y与x的函数关系式。

2、形成概念:形如y=ax(a>0且a≠1)的函数称为指数函数,定义域为x∈r。

提出问题:为什么要限制a>0且a≠1?这一点让学生分析,互相补充。

分a﹤=0,a=1讨论。

1)a<0时,y=(-3)x对于x=1/2,1/4,??(-3)x无意义。

2)a=0时,x>0时,ax=0;x≤0时无意义。

3)a=1时,a= 1=1是常量,没有研究的必要。

(二)发现问题、深化概念问题:判断下列函数是否为指数函数。

1)y=-3x2)y=31/x3) y=31+x4) y=(-3)x5) y=3-x=(1/3) x1、1)ax的前面系数为1; 2)自变量x在指数位置; 3)a>0且a≠1。

2、问题中4)y=(-3)x的判定,引出上面讨论的问题:即指数函数的概念中为什么要规定a>0且a≠1。

《指数函数》的优秀教案

《指数函数》的优秀教案

《指数函数》的优秀教案•相关推荐《指数函数》的优秀教案(精选7篇)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

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指数函数》的优秀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指数函数》的优秀教案篇1教学目标:1.进一步理解指数函数的性质;2.能较熟练地运用指数函数的性质解决指数函数的平移问题;教学重点:指数函数的性质的应用;教学难点:指数函数图象的平移变换.教学过程:一、情境创设1.复习指数函数的概念、图象和性质练习:函数y=ax(a0且a1)的定义域是_____,值域是______,函数图象所过的定点坐标为.若a1,则当x0时,y1;而当x0时,y1.若00时,y1;而当x0时,y1.2.情境问题:指数函数的性质除了比较大小,还有什么作用呢?我们知道对任意的a0且a1,函数y=ax的图象恒过(0,1),那么对任意的a0且a1,函数y=a2x1的图象恒过哪一个定点呢?二、数学应用与建构例1解不等式:(1);(2);(3);(4).小结:解关于指数的不等式与判断几个指数值的大小一样,是指数性质的运用,关键是底数所在的范围.例2说明下列函数的图象与指数函数y=2x的图象的关系,并画出它们的示意图:(1);(2);(3);(4).小结:指数函数的平移规律:y=f(x)左右平移y=f(x+k)(当k0时,向左平移,反之向右平移),上下平移y=f(x)+h(当h0时,向上平移,反之向下平移).练习:(1)将函数f(x)=3x的图象向右平移3个单位,再向下平移2个单位,可以得到函数的图象.(2)将函数f(x)=3x的图象向右平移2个单位,再向上平移3个单位,可以得到函数的图象.(3)将函数图象先向左平移2个单位,再向下平移1个单位所得函数的解析式是.(4)对任意的a0且a1,函数y=a2x1的图象恒过的定点的坐标是.函数y=a2x—1的图象恒过的定点的坐标是.小结:指数函数的定点往往是解决问题的突破口!定点与单调性相结合,就可以构造出函数的简图,从而许多问题就可以找到解决的突破口.(5)如何利用函数f(x)=2x的图象,作出函数y=2x和y=2|x2|的图象?(6)如何利用函数f(x)=2x的图象,作出函数y=|2x—1|的图象?小结:函数图象的对称变换规律.例3已知函数y=f(x)是定义在R上的奇函数,且x0时,f(x)=1—2x,试画出此函数的图象.例4求函数的最小值以及取得最小值时的x值.小结:复合函数常常需要换元来求解其最值.练习:(1)函数y=ax在[0,1]上的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和为3,则a等于;(2)函数y=2x的值域为;(3)设a0且a1,如果y=a2x+2ax—1在[—1,1]上的最大值为14,求a的值;(4)当x0时,函数f(x)=(a2—1)x的值总大于1,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三、小结1.指数函数的性质及应用;2.指数型函数的定点问题;3.指数型函数的草图及其变换规律.四、作业:课本P55—6,7.五、课后探究(1)函数f(x)的定义域为(0,1),则函数的定义域为。

(完整版)指数函数教学设计

(完整版)指数函数教学设计

(完整版)指数函数教学设计指数函数教学设计前言指数函数是高中数学中的重要内容,对学生的数学素养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档旨在设计一份完整的指数函数教学方案,帮助学生全面掌握指数函数的概念、性质和应用。

教学目标- 理解指数函数的定义和性质;- 能够根据函数表达式绘制指数函数的图象;- 掌握指数函数的运算法则;- 熟练运用指数函数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内容1. 指数函数的概念和定义;2. 指数函数图象的性质和变换;3. 指数函数的基本运算法则;4. 指数函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教学步骤1. 导入与激发:通过引入一个实际问题,激发学生对指数函数的兴趣和疑问。

2. 概念讲解与示例分析:介绍指数函数的定义和性质,通过实例分析说明指数函数的特点和变化规律。

3. 图象绘制与分析:引导学生通过变化函数的参数,绘制不同指数函数的图象,并分析图象的特点。

4. 运算法则的讲解与练:详细讲解指数函数的加减乘除、幂函数与指数函数的复合等运算法则,并通过练加深理解。

5. 实际问题应用:结合生活实际,设计一些与指数函数相关的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6. 设计小组活动:将学生分为小组,每个小组设计一个实际问题,利用指数函数进行建模和分析,提高学生的自主研究能力。

7. 综合训练与测试:设计一些综合性的题目,检验学生对指数函数的掌握情况。

教学评价方法- 定期进行课堂练,检测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设计小组活动和综合性测试,评估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 随堂讲评和个别辅导,关注学生的研究进展和问题。

教学资源准备- 教科书和教学课件;- 求解指数函数相关问题的计算工具;- 实际问题的素材和案例。

教学反思与改进- 根据学生的研究情况,及时调整教学进度和方法;- 借助科技手段,提供在线研究资源和辅助工具;- 鼓励学生自主研究,提供研究指导和反馈。

以上是本文档的完整版指数函数教学设计,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指数函数》教学设计方案

《指数函数》教学设计方案

《指数函数》教学设计方案《《指数函数》教学设计方案》这是优秀的教学设计文章,盼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协助!学习主题介绍学习主题:指数函数运用教材:人教版1年级1册2章6节教学内容:《指数函数》是在学习了《指数》一节内容之后编排的。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既可以对指数和函数的概念等学问进一步稳固和深化,又可以为后面进一步学习对数、对数函数尤其是利用互为反函数的图象间的关系来探究对数函数的性质打下坚实的概念和图象根底,又因为《指数函数》是进入中学以后学生遇到的第一个系统探究的函数,对中学阶段探究对数函数、三角函数等完整的函数学问,初步造就函数的应用意识打下了良好的学习根底,所以《指数函数》不仅是本章《函数》的重点内容,也是中学学段的主要探究内容之一,有着不行替代的重要作用。

此外,《指数函数》的学问与我们的日常生产、生活和科学探究有着严密的联系,尤其表达在细胞分裂、贷款利率的计算和考古中的年头测算等方面,因此学习这局部学问还有着广泛的现实意义。

本节内容的特点之一是概念性强,特点之二是凸显了数学图形在探究函数性质时的重要作用。

学习目标分析课程标准中与本学习主题相关的语句:学问维度:对正比例函数、反比例函数、一次函数,二次函数等最简洁的函数概念和性质已有了初步相识,能够从初中运动改变的角度相识函数初步转化到从集合与对应的观点来相识函数。

技能维度:学生对采纳描点法描绘函数图象的方法已根本驾驭,能够为探究《指数函数》的性质做好打算。

素养维度:由视察到抽象的数学活动过程已有必须的体会,已初步了解了数形结合的思想。

依据课程标准所设定的学习目标:通过这一节课的教学到达不仅使学生初步理解并能简洁应用指数函数的学问,更期望能引领学生驾驭探究初等函数图象性质的一般思路和方法,为今后探究其它的函数做好打算,从而到达造就学生学习实力的目的学生特征分析学生是否对本课的学习内容有所了解?有学习本课内容必需具备的学问驾驭状况如何?根底学问点驾驭较好本课将采纳什么样的方式组织学生学习,学生是否有过这种经验。

高中指数函数数学教学方案

高中指数函数数学教学方案

高中指数函数数学教学方案1. 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 理解指数函数的定义和性质;- 掌握指数函数图像的特点和应用;- 能够运用指数函数解决实际问题。

1.2 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数学运算能力;- 引导学生运用数形结合的方法理解指数函数;- 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自主研究能力;- 使学生认识到数学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2. 教学内容2.1 指数函数的定义与性质- 引入指数函数的概念;- 讲解指数函数的性质,如单调性、奇偶性等;- 引导学生通过实例理解指数函数的性质。

2.2 指数函数图像的特点与应用- 讲解指数函数图像的特点,如增长速度、过定点等;- 引导学生通过绘制图像理解指数函数的性质;- 举例说明指数函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3 指数函数的实际应用- 引导学生运用指数函数解决实际问题,如人口增长、放射性衰变等;- 讲解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和步骤;- 鼓励学生发挥创造力,提出自己的实际问题。

3. 教学过程3.1 导入- 通过引入生活中常见的指数增长现象,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引导学生思考指数函数的定义和性质。

3.2 讲解与演示- 通过PPT或板书,讲解指数函数的定义和性质;- 利用数学软件或实物模型,演示指数函数图像的特点;- 举例说明指数函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3.3 练与讨论- 布置相关的练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鼓励学生相互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引导学生总结解题方法和技巧。

3.4 应用与拓展- 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实际问题,运用指数函数解决;- 引导学生思考指数函数在其他领域的应用;- 提出拓展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创造力。

4. 教学评价4.1 课堂表现-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和积极性;- 评估学生的提问和回答问题的质量;- 评价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自主研究能力。

4.2 练与作业- 评估学生的练和作业完成情况;- 检查学生的解题方法和答案的正确性;- 关注学生在解决问题时的创新和思考。

高中数学指数函数课程设计

高中数学指数函数课程设计

高中数学指数函数课程设计1. 课程背景指数函数是高中数学中的重要内容,也是高考的常见考点。

通过学习指数函数,学生可以理解指数运算的规律,掌握指数函数的性质及其应用。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指数函数,本课程设计了一套系统的教学方案。

2. 课程目标1. 让学生掌握指数函数的定义和性质。

2. 培养学生运用指数函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运用指数函数进行数学建模的能力。

3. 教学内容3.1 指数函数的定义与性质1. 指数函数的定义:形如y=a^x(a>0且a≠1)的函数称为指数函数。

2. 指数函数的性质:- 当a>1时,函数单调递增;- 当0<a<1时,函数单调递减;- 指数函数过点(0,1);- a^x=e^(x*lna)(其中e为自然对数的底数,约等于2.71828)。

3.2 指数函数的应用1. 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如人口增长、放射性衰变等;2. 数学建模中的应用:如指数函数模型、指数函数优化等。

4.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指数函数的定义、性质和应用;2. 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指数函数解决;3. 练习法:布置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4.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思维能力。

5. 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2. 习题练习:评估学生的习题完成情况,检查掌握程度;3. 课程报告:评估学生对指数函数应用和数学建模的掌握程度;4. 期末考试:全面考察学生的指数函数知识掌握和应用能力。

6. 教学计划共安排8个学时,具体安排如下:1. 第1-2学时:讲解指数函数的定义与性质;2. 第3-4学时:讲解指数函数的应用;3. 第5-6学时:案例分析,引导学生运用指数函数解决实际问题;4. 第7-8学时:练习与讨论,布置习题和课程报告。

7. 教学资源1. 教材:选用高中数学教材相关章节;2. 课件:制作课件,辅助讲解;3. 习题库:收集各类指数函数习题,供学生练习;4. 案例素材:收集实际问题,用于案例分析。

高中数学教案《指数函数》

高中数学教案《指数函数》

教学计划:《指数函数》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指数函数的概念,掌握指数函数的一般形式及其性质。

学生能够识别并绘制指数函数的图像,理解图像与函数性质之间的关系。

学生能够运用指数函数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如增长率、衰减率等。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比较、归纳等方法,引导学生发现指数函数的特征和规律。

通过动手实践(如绘制函数图像),加深学生对指数函数性质的理解。

通过案例分析,培养学生将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探索数学奥秘的好奇心。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严谨的科学态度。

引导学生认识到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指数函数的概念、一般形式、性质及其图像特征。

难点:理解指数函数图像与函数性质之间的关系,以及运用指数函数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5分钟)生活实例引入:通过展示细胞分裂、人口增长、放射性物质衰减等实际问题的例子,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现象背后的数学规律。

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观察这些现象的共同点,即都涉及到了“基数”和“指数”的概念,进而引出指数函数的概念。

明确目标:介绍本节课将要学习的内容——指数函数,并说明学习目标。

2. 讲授新知(15分钟)定义讲解:详细讲解指数函数的概念、一般形式(如,其中且)及其基本性质(如定义域、值域、单调性等)。

图像展示: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示不同底数下指数函数的图像,引导学生观察图像特征,如底数大于1时函数图像上升,底数在0和1之间时函数图像下降等。

性质归纳:引导学生根据图像特征归纳出指数函数的性质,如单调性、过定点(如)等。

3. 案例分析(10分钟)例题讲解:选取一两个具有代表性的例题(如计算复利、分析人口增长趋势等),详细讲解如何运用指数函数模型解决问题。

思路展示:通过板书或PPT展示解题思路和步骤,引导学生理解如何将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并求解。

指数函数教学设计方案

指数函数教学设计方案
的单调性和值域。
对数函数
与指数函数互为反函数的函数 ,记作y=log_a(x)。对数函数 的图像与指数函数的图像关于 直线y=x对称,具有相似的性
质和特点。
复合指数函数
形如y=a^(bx+c)(a>0且a≠1,b、c为常数)的函数,可以看作是经过平移和伸缩变换的指数函数。其性质 与基本指数函数类似,但具体特点会受到b、c取值的影响。
一元二次指数方程求解方法
01
识别方程形式
确认方程形式为 ax2+bx+c=0( a>0,a≠1) 的形
式。
02
换元法
令 t=ax,将原方 程转化为关于 t 的 一元二次方程。
04
回代求解
将求得的 t 值回代
03
到 t=ax 中,解出
x 的值。
求解一元二次方程
利用求根公式或配 方法求解关于 t 的 一元二次方程。
不同底数指数运算法则
乘法与除法
不同底数的指数不能直接进行乘除运算,需转化为同底数或利用其他公式进行 化简。
换底公式
用于不同底数间的转换,如 $log_b a = frac{log_c a}{log_c b}$,其中 $c$ 可 为任意正数且 $c neq 1$。
复杂指数表达式化简方法
合并同类项
将具有相同底数的指数项合并, 利用同底数指数运算法则进行化
高次和复杂指数方程求解策略
识别方程类型
根据方程特点,判断其 类型(如高次方程、分
式方程等)。
转化降次
通过换元、配方等方法 将高次方程转化为低次 方程,简化求解过程。
分类讨论
对于含有参数的复杂指 数方程,需要根据参数 的不同取值范围进Fra bibliotek分类讨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指数函数
我本节课说课的内容是高中数学(必修1)“指数函数”的第一课时——指数函数的定义,图像及性质。

我将尝试运用新课标的理念指导本节课的教学。

新课标指出,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教师的教要应本着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出发,以学生活动为主线,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建构新的知识体系。

我将以此为基础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分析,教法学法分析和教学过程分析这几个方面加以说明。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函数是高中数学学习的重点和难点,函数的思想贯穿于整个高中数学之中。

本节课是学生在已掌握了函数的一般性质和简单的指数运算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指数函数,以及指数函数的图像与性质,它一方面可以进一步深化学生对函数概念的理解与认识,使学生得到较系统的函数知识和研究函数的方法,同时也为今后进一步熟悉函数的性质和作用,研究对数函数以及等比数列的性质打下坚实的基础。

因此,本节课的内容十分重要,它对知识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2、学情分析
知识层面:学生在初中已经学习了,一次函数、二次函数、正比例函数、反比例函数这些基本初等函数,对函数有一定的认识和理解,在前几节课又对函数的近代定义做了详细的讲解。

能力层面:学生对函数具有一定的理解,已经初步掌握用函数的观点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3、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重点指数函数的图像、性质及其运用
难点指数函数图像和性质的发现过程,及指数函数图像与底的关系。

4、课前思考与准备
包括学生在学习新课前的知识储备,和能力储备,这不意味着我们形式化的给予学生一个预习任务,所以我将通过课前思考题让问题引领学生自觉地投入对新知识的探究之中。

我设计了几个简单问题,如下:
1 、若时,总有意义 , 求的范围?
2
二、教学目标分析
新课标指出教学目标应包括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这三个方面,而这三维目标又应是紧密联系的一个有机整体,学生学会知识与技能的过程也同时成为学生学会学习,形成正确的价值观的过程。

以此为指导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直接性目标):理解指数函数的定义,掌握指数函数的图像、性质及其简单应用。

2、能力目标(发展性目标):通过教学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等思维能力,体会数形结合和分类讨论思想以及从特殊到一般等学习数学的方法,增强识图用图的能力。

3、情感目标(可持续性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学会认识事物的特殊性与一般性之间的关系,构建和谐的课堂氛围,培养学生勇于提问,善于探索的思维品质。

三、教法学法分析
1、教法分析
遵循“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相统一的教学规律”,本节课我采用引导发现式的教学方法并充分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通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点拨,启发学生通过主动观察、主动思考、动手操作、自主探究来达到对知识的发现和接受。

2、学法分析
本节课所面对的是高中一年级的学生,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强,但在思维习惯上还有待教师引导,本节课从学生原有的知识和能力出发,教师将带领学生创设疑问,通过合作交流、共同探索来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四教学过程分析
根据新课标的理念,我把整个的教学过程分为六个阶段,即:创设情境,形成概念
发现问题,探求新知深入探究,加深理解强化训练,巩固双基小结归纳,拓展深化布置作业,提高升华
1、创设情境,形成概念
在本节课的开始,我设计了一个游戏情境,学生分组,通过动手折纸,观察对折的次数与所得的层数之间的关系,得出对折次数x与所得层数y的关系式。

在学生动手操作的过程中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和探索新知的欲望。

此时教师给出指数函数的定义,即形如
(a>0且a≠1) 的函数称为指数函数,定义域为R。

教师将引导学生探究为什么定义中规定a>0且a≠1呢?对a的范围的具体分析,有利于学生对指数函数一般形式的掌握,同时为后面研究函数的图象和性质埋下了伏笔。

在给出学生定义之后可能会有同学感觉定义的形式十分简单,此时教师给出问题,打破学生对定义的轻视,你能否判断下列函数哪些是指数函数吗?
(1)(2)(3)(4)
在学生判断的过程中教师给予适时指导,学生体会哪些是指数函数的过程也是学生头脑中不断完善对定义理解的过程。

教师提醒学生指数函数的定义是形式定义,就必须在形式上一摸一样才行,进而得出只有(1)是指数函数。

通过这一环节使学生对定义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

此时教师把问题引向深入,我们要研究一个函数,光有定义是远远不够的,还要对一个函数的图像和性质进行进一步的研究。

教师带领学生进入下一个环节——发现问题,探求新知。

2、发现问题,探求新知
指数函数是学生在学习了函数基本概念和性质以后接触到的第一个具体函数,所以在这部分的安排上我更注重学生思维习惯的养成,即应从哪些方面,那些角度去探索一个具体函数,所以我设置了以下三个问题,(1)怎样得到指数函数的图像?(2)指数函数图像的特点(3)通过图像,你能发现指数函数的那些性质?以这三个问题为载体,带领学生进入本节课的发现问题,探求新知阶段。

这也是本节课的重点环节。

(1)函数图像
学生分成四个小组,分别完成通过前面知识的学习,学生可以较快的通过描点法将图像画出,最后教师在多媒体上将这四个图像给予展示,这样做既避免了学生在画图过程中占用过多时间又让学生体会到了合作交流的乐趣。

此时教师组织学生讨论,并引导学生观察图像的特点,得出a>1和0<a<1这两种情况在图像上的特点。

这里,我将通过几何画板的动态演示给予学生更加直观的体验,从而得出结论。

在此环节中,学生对具体的函数进行观察归纳,通过合作交流,加之多媒体的动态演示,将具体化为抽象,并感受了对底的分类讨论的思维方式,从而达到了重点的突破。

(2)根据函数图像研究函数性质
我将给出表格,引导学生根据图像填写。

让学生充分感受以图像为基础研究函数的性质这一重要的数学思想。

表格的完成将会使学生体会到很大的成功感,也将学生思考的热情带入高峰,此时教师再次提出问题,底的变化与图像位置之间是否也与存在着联系呢,由此将带领学生进入本节课的第三个环节——深入探究,加深理解,这也是本节课所要突破的一个难点。

3、深入探究,加深理解
问题的提出将带领学生进入本节课研究与探索的高潮。

学生可能从不同的视角观察图像,从而得出自己发现的规律,但此时教师并不急于给出结论,而是让学生充分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从而形成自己对本节课难点的理解和解决策略,培养学生的直觉和感悟能力。

最后教师通过多媒体,让学生更直观的体会指数中图像的变化规律,即(1)在第一象限中,随着底增大图像位置升高;同时引导学生从对称性的角度上观察图像得到(2)底互为倒数的两个函数图像关于y轴对称。

在这一环节中,通过教师的指引和学生的积极思考使图像与低的关系自然浮出水面,而非强加给学生,真正实现本节课难点的突破。

通过前面几个环节,学生已基本掌握了本节课指数函数的相关知识,此时我将带领学生体验运用新知识去解决问题的乐趣,进入本节课的下一个环节——当堂训练,共同提高。

4、当堂训练,巩固双基
例1:比较下列各题中两值的大小
(1) 1.72.5 , 173; (2) 0.8-01 , 0.8-02;——同底指数幂比较大小
同底数幂比大小,构造指数函数,利用函数单调性
(3)与(4)与——不同底但可化同底
(5)(0.3)-0.3,(0.2)-0.3 ——底不同但同指数
不同底数幂比大小,利用图像与底之间的关系,结合函数图像进行比较
(6)1.70.3,0.93.1 ——底不同,指数也不同
利用函数图像或中间变量进行比较
例2:已知下列不等式, 比较的大小 :
(l)
(2)
(3)(且)
——本例题诣在对知识的逆用,建立学生的函数思想及分类讨论思想。

5、小结归纳,拓展深化
在小结归纳中我将从学生的知识,方法和体验入手,带领学生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小结:(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那些知识?
(2)你又掌握了哪些学习方法?
(3)你能将指数函数的学习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吗?
让学生在小结中明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化本节课的学习重点,并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所以在这一部分我的设计意图是回顾知识,拓展深化。

6、布置作业,提高升华
将作业分为必做题和选作题两个部分,必做题面向全体,注重知识反馈,选作题更注重知识的延伸性和连贯性,可让让有能力的同学去探求。

最后我布置两道思考题
(1)今天我们所学的性质是由观察图像得到的,那么这些性质能否通过推理的方法得到呢?
(2)目的在于让学生认识到除了通过观察图像,演绎推理也是研究数学常用的思想,将学生思维引领向更高的层次
(2)探究签合同问题
A先生从今天开始每天给你10万元,而你承担如下任务:第一天给A先生1元,第二天给A先生2元,,第三天给A先生4元,第四天给A先生8元,依次下去,…,A先生要和你签定15天的合同,你同意吗?又A先生要和你签定30天的合同,你能签这个合同吗?
答案:15天的合同可以签,而30 天的合同不能签.
目的在于让学生体会指数的增长速度之快,同时让学生感受指数的用途,激发学生的兴趣。

以上六个环节环环相扣,层层深入,并充分体现教师与学生的交流互动,在教师的整体调控下,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动眼观察,动脑思考,层层递进,学生亲身经历了知识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以问题为驱动,使学生对知识的理解逐步深入。

而最终的思考题又将激发学生兴趣,
带领学生进入对指数函数更进一步的思考和研究之中,从而
1
()
2
x
y 达到知识在课堂以外
的延伸y=2x。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