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_社区管理模式

合集下载

《社区治理》复习重点

《社区治理》复习重点

社区治理复习重点第一章重点辅导该章是本书的开篇点题,主要介绍了社区的一些基本理论知识,其中需重点掌握的知识包括:社区的概念、特征、功能、分类;社区管理的概念、特征、基本原则;1、社区是指一个区域性社会,是一定地域范围内人们社会生活的共同体。

包括四个部分,第一,社区都有一个相对稳定、相对独立的地理空间;第二,社区都以特定社会管此为纽带形成的一定数量的人口;第三,生活与该地域的人们具有一种地缘上的归属感和心理、文化上的认同感;第四,社区的核心内容是社区中人们的各种社会活动及其互动关系;2、社区特征:它是社会的缩影;是聚落的承载体;有自己特有的文化;具有共同的社区意识;是不断变迁的;3、社区的功能:政治功能、文化功能、维系功能、服务功能;4、分类:按照社区功能划分;按照社区的空间特征分;按照社区内部组织形式分;按照社区规模分;按照社会生产力水平和时间要素分;按照多元标准分;按照其他标准划分;5、社区管理:是指社区基层的政权组织、社区居民、住区单位等为了维护社区的整体利益,推进社区的全方位发展,或者说是为社区发展提供全方位的服务而对社区内的各项事务所进行的一种管理活动,该活动是动态,会随着社区管理环境的变化而不断调整和灵活选择的。

6、社区管理特征:区域性、群众性、综合性、规划性、层次性、动态性;7、社区管理基本原则:系统管理原则、法制管理原则、渐进创新原则;第二章重点辅导该章需重点掌握的内容主要有:社区管理体制的概念、我国社区管理体制改革得必要性、社区管理体制的特点;我国社区管理体制改革的具体措施;1、社区管理体制是指社区管理的组织体系及运转模式,即参与社区管理的管理主体的组织结构、职权划分和运行机制的总和;2、我国社区管理体制改革的必要性:我国社区管理体制改革是适应经济体制转变的必然要求;我国社区管理体制的改革市政府职能转变的必然结果;完善社区管理体制改革是克服目前社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的客观需要;3、社区管理体制的特点:管理组织框架体系形成,具有配套性和系统性;管理组织间的关系明确,具有整体性和联动性;管理组织的职能定位准确,具有全面性和立体性;管理队伍多元高效,具有职业性和社会性;管理机制有效,具有能动性和规范性;4、我国社区管理体制改革的具体措施;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实现管理重心下移,实现“小政府、大社会”的管理框架;科学构建社区管理运作体系;加强制度建设,完善有关社区管理的管理条例和规章制度,将社区各系统的运作和管理逐步纳入法治化轨道;加强社区管理队伍的建设,提高社区管理队伍的素质;建立行政、经济、法律、思想教育等手段并举和组织、动员等具体方法协调的运作机制;第三章重点辅导该章需重点掌握社区管理模式的概念;国内外社区管理模式的类型及特点;社区管理模式的发展趋势;1、社区管理模式:是指对社区管理实践进行反思和概括得出的具有代表意义的典型形式或是可以使人参照执行的标准样式。

居委会的社区服务与管理模式

居委会的社区服务与管理模式

居委会的社区服务与管理模式社区是人们生活的基本单元,居委会作为社区管理与服务的组织机构,在社区建设中起着关键作用。

本文将探讨居委会的社区服务与管理模式。

在居委会的服务与管理中,应注重社区居民的参与和合作,促进社区的和谐与发展。

一、居委会的组织与功能居委会是由社区居民选举产生的社区自治组织,负责管理与服务社区居民。

居委会的组织结构通常包括居委会主任、副主任和委员等。

主要功能包括社区管理、社区服务、社区安全、社区卫生等。

二、居委会的社区服务1. 社区公共设施维护居委会应负责维护社区公共设施的正常运行与维护,如楼道照明、电梯、门禁等。

居委会可以制定相应的维护计划,定期对公共设施进行检修和维护,确保社区居民的生活质量。

2. 社区环境整治居委会应组织社区居民参与环境整治工作,包括垃圾分类、环境清洁等。

居委会可以开展宣传活动,提高居民对环境保护的意识,积极倡导绿色环保的生活方式。

3. 社区公益活动居委会可以组织各类公益活动,如文化娱乐、健康讲座、义工服务等。

这些活动有助于促进社区居民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增进居民对社区的归属感和认同感。

4. 社区救助与援助居委会应设立救助基金或援助基金,对有特殊困难的社区居民提供帮助与援助。

居委会需要建立健全的救助与援助机制,确保帮助的及时性和有效性。

三、居委会的社区管理1. 社区安全管理居委会应加强对社区安全的管理与监督,设立巡逻队伍,维护社区的治安秩序。

居委会应加强与公安部门的沟通与合作,及时传达社区居民的安全问题反馈,共同维护社区的安全稳定。

2. 社区规章制度管理居委会应制定社区规章制度,并与居民共同商定,确保规章制度的公平与合理。

居委会应加强对规章制度的宣传与培训,提高居民的遵守程度,推动社区的良好秩序。

3. 社区居民参与与合作居委会应积极引导居民参与社区事务管理,并建立相应的参与机制。

居委会可以设立居民代表会议、义务工作队等组织形式,促进居民的参与和合作,形成良好的社区氛围。

社区治理的新模式

社区治理的新模式

社区治理的新模式社区治理是指通过一系列组织、管理和参与活动,实现社区的公共事务管理和社会秩序维护。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变革,传统的社区治理模式面临着诸多挑战和不足,需要创新和改进。

因此,出现了一些新的社区治理模式,它们借鉴了国内外的先进经验,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以期提升社区治理的效率和质量。

本文将介绍几种新的社区治理模式,并分析它们的特点和优势。

一、社区共治模式社区共治模式强调社区居民的参与和共同管理。

通过建立居民自治组织、居民议事会等机构,发挥居民的主体作用,实现社区事务的决策和管理。

这种模式的特点是强调群众自治、民主参与和社会监督,促进社区居民的自治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的提升。

社区共治模式在一些欧美国家已经得到了广泛应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它能够有效调动居民的积极性,推动社区事务的民主化和专业化发展,并有利于解决社区内部的矛盾和问题。

二、数字化社区模式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数字化社区模式逐渐兴起。

它利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构建起新型的社区治理平台和服务体系。

通过在社区建设智能化设施,推行智慧社区管理模式,实现社区事务的信息化、智能化和高效化。

数字化社区模式能够提供更便捷、高效的公共服务,解决社区管理中的瓶颈和难题。

同时,它还能够促进社区居民的互动和交流,增强社区凝聚力和社会和谐。

三、社区合作模式社区合作模式强调社区与外部资源的合作与协同。

通过与企业、学校、社会组织等建立合作关系,共同参与和推动社区事务的管理和发展。

社区合作模式能够充分利用外来资源,提供更多元化、专业化的服务。

同时,它还能够促进社区与外部的互动和交流,拓宽社区的发展空间和渠道。

社区合作模式在一些发达国家已经得到了广泛应用,对于提升社区治理的水平和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四、社区共创模式社区共创模式突出了社区居民的主体地位和创新能力。

它通过激发居民的创造力和创新思维,鼓励居民参与社区事务的规划、设计和实施。

社区共创模式能够激发社区的活力和创造力,让居民参与社区建设的过程,更好地满足社区的需求和利益。

农村管理方案中的社区治理模式

农村管理方案中的社区治理模式

农村管理方案中的社区治理模式随着中国城乡发展的不平衡,各地农村管理已经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社区治理模式是农村管理中的重要内容,它能够有效地提升农村社会治理的水平,促进农村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探讨农村管理方案中的社区治理模式。

一、社区治理模式的概念与特点社区治理模式是指在农村管理中,通过社区居民自主参与、公共资源共享、自治与法治相结合的方式,实现社会管理和社会服务的有效手段。

它的特点包括:以居民为中心、自治与法治相结合、多方参与、资源共享、信息共享等。

二、社区治理模式的作用与意义社区治理模式在农村管理方案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与意义。

首先,它能够激发居民的参与热情,使他们积极参与到农村管理中来,提升治理效果。

其次,社区治理模式能够统筹整合社区资源,实现资源的共享,满足农村社会发展的需求。

此外,社区治理模式还能够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增强农村社区凝聚力和向心力。

三、社区自治的重要性社区自治是社区治理模式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能够调动居民参与积极性,提升社区的管理水平。

社区自治的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社区自治能够提高决策的民主性和科学性,避免了单一的决策者对社区利益的独断专行。

其次,社区自治能够加强社区成员之间的沟通与协商,促进社区内各利益主体的一致性和共识性。

最后,社区自治能够促进社区内的秩序与治安,确保社区居民的安全感和幸福感。

四、法治与社区治理的关系法治是社区治理的重要基础,社区治理模式必须在法治的框架下进行。

法治与社区治理的关系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法治为社区治理提供了明确的法律依据,使社区治理行为合法合规。

其次,法治能够保障居民的合法权益,维护社区内的公平公正。

最后,法治能够为社区自治提供制度上的保障,防止社区自治的滥权和不当行为。

五、多方参与的作用与需求社区治理模式需要多方参与,包括居民、政府、社会组织等各利益主体。

多方参与的作用与需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多方参与能够提供多元化的资源,满足农村社区发展的多样需求。

03_第三章_各国社区管理模式

03_第三章_各国社区管理模式

美国的社区自治模式有以下特点:
非营利组织—美国城市社区发展的 主力军
社区规划较为严格合理
依靠社团组织实行民主管理
强调法制功能,实施依法管理
(三)以日本为代表的混合模式
• 在混合模式中,政府对社区发展的干预较为宽松, 政府的主要职能是规划、指导并提供经费支持, 官方色彩与民间自治特点在社区发展的许多方 面交织在一起。由政府部门人员与地方及其他 社团代表共同组成社区管理组织机构,或是由 政府有关部门对社区工作和社区建设加以规划、 指导,并拨给相当经费,但政府对社区的干预 相对比较宽松和间接,社区组织与管理以自治 为主。
• 1996年,上海街道办事处被授予部分城区规划的 参与权、分级管理权、综合协调权、属地管理权 等四项权限。又对街道内部机构设臵做了重大调 整,设立了市政管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财政 经济和社会发展4个委员会,具体负责社区管理、 精神文明建设、社区服务、社区治安和街道经济 等工作。上海市还把原派出所、工商等十支执法 队合并为公安派出所、工商税务所和城建监察队 三支队伍,后者则归街道直接指挥调度,这些种 种使得街区行政权力初步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网络, 从而以街道为中心,完成了行政权力的整合。
社区管理模式构成要素
(1)行动体系的特点,例如基层组织和精英主义的 计划委员会。 (2)地点,例如邻里和地区。 (3)所处理问题的实质性质,例如住房和教育。 (4)议题的特点,例如产生冲突的议题和产生共识 的议题。 (5)目标体系的特点,例如公共援助机构和教育委 员会。 (6)要发展的组织结构,例如大众运动。 (7)专业工作者的角色,例如使用能者和积极分子。 (8)项目的资助人,例如志愿协会和公共机构。
• 3.社区志愿者组织是社区建设和发展不
可缺少的力量

我国社区管理模式研究

我国社区管理模式研究
1 1 政府 主导 型社 区管理模 式 .
史、 社会 、 济等 原 因而呈 现 出 区域 性差 异 。建 构科 经 学有 效 的社 区管 理模 式 , 利 于 实 现 地 区 的经 济 和 有 谐 发展 , 保社 区 的安全 和稳 定 , 确 不断 满 足社 区居 民 多 方面 需求 , 进社 区居 民与环 境和谐 共 处 , 促 实现 人 的全 面发 展 , 而 有 助 于构 建 社 会 主 义 和 谐 社 会 。 进 笔 者认 为 , 应从 社 区 的实 际 出发 , 对特 定社 区的管 针 理 现 状具 体 问题具 体 分 析 , 选择 或者 重构 适 合 特 定 社 区 的管 理 模 式 , 能 搞 “ 刀 切 ” 只有 这 样 , 不 一 。 社
徐翠云 段俊 毅 ,
(. 1 西安航空学 院 车辆 与医电工程系 , 陕西 西安 7 07 ;. 10 7 2 长安大学 政治与行政学 院 , 陕西 西安 70 6 ) 104

要 : 于国内各地社 区建设及 其管理较 为落后的现状 , 比较现 有的三种社 区管理模 式的基础 上 , 鉴 在 分析后进社
区管理模式才能符合 特定社 区的现实要求 , 区工 社
作 才 能在 制 度化 的轨 道上 有序 进 行 。
政府 主导 型社 区管 理 模 式 , 即政 府 通 过 行 政行
为在社区管理 中发挥主导作用 , 扮演重要角色 , 从宏
观政 策 的制定 到微 观 的社 区管 理 , 府 全 面 参 与 其 政 中 。此模 式 的优 点 在 于政 府 积 极 参 与 社 区管 理 , 不
M a g m e tm o e f Co m u ii s na e n d lo m n te
Xu C iy n . u —u DUAN J n y u -i

第三章 社区管理主体

第三章 社区管理主体

2、城区管理委员会
(1)参与城区建设和管理规划的制定,配合区重点 建设项目的实施,督促、检查公建配套设施的落 实。
(2)配合有关部门做好防灾救灾、防汛防台工作。
(3)协助有关部门做好环境保护、园林绿化、处理 违法建筑等方面的行政管理工作。
(4)指导、协调爱国卫生、健康教育等管理工作。
区和防火安全工作。 (3)组织开展社区普法和依法治理工作; 指导人民调
解和法律援助服务工作,依法调处社区矛盾和民事纠 纷。 4、财政经济委员会。 (1)编制街道年度经费收入和支出的预决算报告,执 行财务法规和制度,负责资金的运作和管理。 (2)抓好资产管理中心的运作,确保国有资产的保值 增值。 (3)制定并实施街道社区经济发展规划; 指导和协调 招商引资、招商引企的服务工作,优化社区经济环境。 (4)完成办事处交办的其他工作。
(2)办理本居住区居民的公共事务和公 益事业
(3)调解民间纠纷
(4)协助维护社会治安
(5)协助人民政府或者其他派出机构做 好与居民利益有关的公共卫生、计划生 育、优抚救济、青少年教育等工作。
(6)向人民政府或它的派出机关反映居 民的意见、要求并提出意见。
我国目前居委会承担的实际任务:
据了解,涪陵区慈善会是由热心慈善事业的社会各界人 士、机关企事业单位、慈善组织和有关团体自愿组成的民 间非营利慈善社团组织。目前共有慈善会员单位76个、个 人会员17个,已筹集到救助资金45万余元。区级部门和捐 资较多的企业、个人,将对资金使用行使审批权力。
该区慈善会倡导“以人为本,慈善为怀”的社会互助精 神,将动员区内外各社会团体和各界人士慷慨解囊。同时, 通过举办各类慈善活动,资助慈善公益事业,开展扶老、 恤孤、助残、救难等各种慈善活动,来充分体现慈善组织 的社会服务职能。

社区服务第三章社区服务模式

社区服务第三章社区服务模式

本章结束
PPT宝藏致力于优秀的ppt分享
PPT模板下载 / PPT素材下载 /pptshucai/ PPT背景图片 /pptpic/ PPT课件下载 /kejian/
社区服务丏职人员有原来的老大妈调整为大学生占相当比重除社区服务丏职人员队伍外还拥有一支庞大的社区服务志愿者队伍形成社区服务从市区街道到居委会的管理体制和党政领导民政部门牵头相关部门配合社区居委会主办社会各界支持群众广泛参与的运行机制
社区服务第三章社区服务模式
第三章 社区服务模式
•第一节 社区服务模式概述 •第二节 几种典型的社区服务模式 •第三节 社区个案服务分析报告
一、个案工作的相关知识 1.个案工作的含义 2.个案工作的特点和作用 (1)个案工作的特点 ①注重以个人为工作对象。 ②注重建立一对一的专业助人关系。 ③注重个人和社会两方面的调整,兼顾形成问题的内因和外因。 ④注重知识基础。 (2)个案工作的作用 ①帮助个人或家庭善用社会资源。 ②帮助个人或家庭挖掘潜能。 ③帮助个人或家庭适应新的生活转变做准备。 ④帮助个人或家庭处理突发性的危机事件。
第三章 社区服务模式
1954年12月,第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四次会议上对城市街道办事处的性质、 任务、组织结构、工作方法、经费等作了具体规定。至1956年,全国各城市都 建立了居民委员会,基层组织形式正式形成。1986年,民政部提出了开展“社 区服务”的要求,在我国首次提出了“社区”这一概念。之后,社区服务在中国 得到较快的发展。最直观的表现为:由大城市推广、普及到中小城市,延服务设施不断完善,许 多社区由无办公地点或设施简陋到拥有自己的社区服务中心;社区服务专职人员 有原来的老大妈调整为大学生占相当比重,除社区服务专职人员队伍外还拥有一 支庞大的社区服务志愿者队伍,形成社区服务从市、区、街道到居委会的管理体 制和党政领导、民政部门牵头,相关部门配合,社区居委会主办,社会各界支持, 群众广泛参与的运行机制。近年来,各地区社区工作人员积极探索适合当地特色 的社区服务模式。

我国社区管理的几种常见模式及部分启动的经验做法

我国社区管理的几种常见模式及部分启动的经验做法

我国社区管理的几种常见模式及部分启动的经验做法社区管理是指对城市社区内的各项事务进行组织和管理的一种制度。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社区管理逐渐成为城市发展的重要环节。

我国社区管理采用了多种常见模式,并积累了一些成功的经验做法。

本文将介绍我国社区管理的几种常见模式,并分享一些启动社区管理的经验做法。

一、业委会模式业委会模式是我国社区管理中常见的一种形式。

在这种模式下,社区居民通过选举组成业委会,负责管理社区内的事务。

业委会由居民自发组成,通过选举方式产生理事会,理事会再选举主席和其他职务。

业委会制度实现了居民自治,提高了社区管理的参与度和民主性。

在业委会模式下,社区可以根据自身需求和特点,制定适合本社区的管理规章制度。

二、街道办事处模式街道办事处模式是我国社区管理的另一种常见形式。

在这种模式下,社区管理由街道办事处负责,办事处设立社区工作站,派驻工作人员负责社区事务的管理和协调。

街道办事处模式实现了社区管理的专业化和标准化,提高了社区管理的效率和科学性。

街道办事处作为社区管理的主导机构,可以通过制定相应政策和指导,引导社区发展,解决社区面临的问题。

三、社区居委会模式社区居委会模式是我国社区管理的一种常见形式。

在这种模式下,社区居委会通过选举产生,由社区居民自行管理社区事务。

居委会负责社区内的各项日常管理工作,包括环境卫生、社会服务和安全等。

社区居委会通过与社区居民的密切联系,了解和解决社区居民的需求和问题,推动社区的发展。

部分启动的经验做法:1. 制定社区管理规章制度:社区管理需要有明确的规章制度,包括居民参与管理、人员配备、工作任务等方面的规定。

通过制定规章制度,可以明确社区管理的职责和权限,提高管理效果。

2. 加强社区居民培训:在社区管理启动初期,可以开展社区居民培训,提高居民的管理意识和能力。

培训内容可以包括法律法规、社区服务技能等方面,使居民具备更好地参与社区管理的能力。

3. 加强社区与政府的沟通与协作:社区管理需要与政府部门密切合作,共同推动社区的建设和管理工作。

第三章 社区管理模式

第三章 社区管理模式
社区管理模式
社区管理模式概述 社区管理模式的国际经验 我国社区管理的实践模式
第一节 社区管理模式涵义和构成要素
社区管理模式: 模式是对事物的抽象和概括; 社区管理模式是指对社区管理实践进行反思和概括得出的具有代表意义 的典型形式或是使人参照执行的标准样式。 构成要素: 社区环境(背景); 国家和社区关系; 市场和社区关系; 社区民间组织角色和地位; 社区工作者角色和地位; 社区服务对象、内容和范围; 社区资源结构与状况。
第二节 社区管理模式的国际经验(依 照政府与社区的关系角度)
以新加坡为代表的政府主导模式 以美国为代表的社区自治模式 以日本为代表的混合模式
一、以新加坡为代表的政府管理模式
政府与社区关系:
1、特点: 政府行为与社区行为结合紧密,政府对社区管理干预直接而且 具体,并在社区中设立各种形式的派出机构,社区管理的官方色彩浓厚。 2、政府高度主导的表现: (1)社区组织领导人的产生:不是由社区居民选举产生,而是由所选取 的国民议员委任和推荐; (2)政府通过两种方式实现对社区工作的紧密的联系和主导:第一条 途径是政府设立专门的职能机构,负责管理全国社区事务。第二条途径 是内阁成员和政府公务员到人民协会直接担任领导职务,通过人民协会 实现对基层组织的领导。(人民协会:全国社区的总机构) (3)对社区各级组织的规范性管理。
(2)社区定位:将社区定位在街道办事处与规模 调整前的居委会之间,有利于资源优化配置和群众 居民自治。
(3)重新划分社区类型。依据居民居住的地缘 关系、心理认同感等社区构成要素,将社区 分为四种类型:小区型社区、板快型社区、 单位型社区、功能型社区。 (4)尝试人大代表与社区定位联系工作的方式, 以促进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落实。
权力下放:以实现居民自治为目标的 天津模式

社区管理学试卷及答案

社区管理学试卷及答案

社区管理学题库第一章绪论一、单项选择题。

1. 下面哪个不属于社区的功能(D)A 政治功能 B文化功能 C 维系功能 D交换功能2. 不是按照社区空间特征分类的是(A)A 亲属社区B 法定社区 C自然社区 D专能社区3.下列说法不对的是(D)A 社区是社会的缩影B 社区是聚落的承载体C 社区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D 社区是不变迁的4. 农村社区的特点是(C)A 人口数量多,异质性强B 组织结构复杂C 家庭的社会影响作用较强D 社区居民差异性大5. 下面不属于社区管理的特征的是(B) A 区域性 B个体性 C 综合性 D 规划性6. 社区管理应该坚持的原则不包括(D) A 全体利益 B自治和自助 C协调性和前瞻性 D和谐性7. 社区管理体系不包括(D)A 组织管理体系B 工作管理体系C 监督保障体系D 内部制衡体制8. 以下不属于社区服务的特点(A)A 义务性B 公益性 C群众性 D 互助性9(属于社区研究中的比较分析方法的是(B) A 地区比较方法 B国际比较方法 C 城市比较方法 D 乡村比较方法10. 不属于社会调查方法的是(C)A 观察法 B问卷调查法 C文献阅读法 D 邮寄法二、多项选择题1. 社区的特征包括(ABCDE)A 社区是社会的缩影B 社区是聚落的承载体C 社区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D 社区居民具有共同的社区意识E 社区是不断变迁的2. 社区的功能包括(ABCD)A 政治功能B 文化功能C 维系功能D 服务功能3(社区管理的特征是(ABCDEF)A 区域性B 群众性 C综合性 D 规划性 E 规划性 F层次性4. 社区管理的研究研究原则包括(ABCDE)A 实事求是原则B 系统分析原则C 矛盾分析原则D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原则E 比较分析原则5. 社区管理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包括(ABCD)A 文献分析法B 观察法C 个案法D 问卷法三、简答题1. 什么是社区,它有哪些要素组成,答:社区是一个区域性的社会。

第三章 第三节 建立健全网络化管理模式

第三章 第三节 建立健全网络化管理模式

第三节建立健全网络化管理模式作为社区管理模式创新的重大成果之一,社区网络化管理是社会治理精细化的重要方法,也是新形势下推动源头治理创新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的重要途径。

网格化管理依托现代信息网格技术,推动政府行政力量下沉,提升基层社会矛盾与社会问题的排查与处置效力。

从定位看,网格化管理的重心在基层,以社区级网格为建设着力,向上拓展至街道、县区、市地等层级,形成职能整合、上下联动的网络式治理格局。

一、概述网络是在城乡社区、行政级别及特定空间区划之内划分的基层综合服务管理单元。

网格化管理以统一管理和数字化平台为依托,将城市管理辖区按照一定的标准划分成单元网络。

通过加强对单元网络的部件和事件巡查,建立一种监督和处置互相分离的形式。

网格化管理将以往被动应对问题、定性、分散的社区管理方式,转变为主动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定量、系统的社区治理模式。

其总体目标是坚持系统治理、综合治理、依法治理、源头治理,坚持党委领导,政府主导,各部门齐抓共管,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在城乡社区开展网络化服务管理,把必要的资源、服务、管理配置到基层,使基层有职有权有物,更好地为群众提供精准高校的服务管理,及时反映和协调人民群众各方面、各层次利益诉求,不断筑牢平安中国建设基层基础,提升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水平。

二、网格化管理的主要功能基础信息采集-全面采集网络人地物事组织等基本治安要素信息,使其达到规定的要求,并录入综合信息系统,及时做好数据更新社情民意收集-通过定期或不定期到网格走访巡查等办法,及时从居民当中了解社情民意,排查、梳理、处理各种不安定因素,并按照相关要求,及时将记录好的相关情况录入综治信息系统安全隐患排查政治-配合相关职能部门对网络内社会治安、生产安全、交通安全、铁路运营安全、环境安全、消防安全、食品药品安全,以及传销、非法集资、劳动关系矛盾纠纷、邪教活动等隐患开展排查,对网络内流动人口和特殊人群服务管理、扫黄打非、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反恐安全防范等方面政策法律法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督促有关方面对存在问题抓好整改,并按照相关要求,及时将记录好的相关情况录入综治信息系统矛盾纠纷排查化解-通过定期排查、街面巡查等办法,全面排查网格内各类矛盾纠纷,第一时间予以化解和处理,积极协调有关调解组织和职能部门开展调处,并按照相关要求,及时记录好的相关情况录入综合信息系统参与做好社会心里服务、疏导和危机干预-及时掌握网格内居民的心里健康状况,对矛盾突出、心态失衡、行为失常人群及性格偏执人员较强人文关怀和跟踪帮扶,并协同有关部门依靠专业力量开展心理辅导、心里危机干预等政策法律法规宣传-向居民宣传国家有关政策法律法规及民约,宣传普及安全防范知识,组织发动群众总积极参与基层平安创建,引导群众自觉遵纪守法,倡导文明社会风尚公共服务代办-结合实际,协同省、市、县三级政务服务中心以及乡镇便民服务中心、城乡社区综合服务中心等政务服务平台,在劳动就业、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等方面,为网格内的居民群众提供高效便捷的综合服务三、网格化管理的推进路径建立管理体系成立相关工作小组,制定网格化管理工作标准和网格化管理信息系统技术标准。

社区管理学共474页文档

社区管理学共474页文档

案例:土耳其的阿兰亚
• 土耳其阿兰亚沿海渔场是一个比较小的经营项目。100 名当地渔民大多使用各种渔网在二三个人的小船中操 作。半数渔民属当地生产合作社,另外一半则不在其 列。阿兰亚渔场的经济活力在70年代初受到两个因素 的威胁。第一,无节制地使用渔场导致使用者之间的 冲突。第二,渔民之间争夺更好的渔区,极大的增加 了生产成本,也增加了任一渔民小组捕获潜力上的不 稳定。
(一)社区是社会的缩影 (二)社区是聚落的承载体 (三)社区都有自己特有的文化 (四)社区居民具有共同的社区
意识 (五)社区是不断变迁的
三、社区的功能
服务功能
维系功能
功能
政治功能
文化功能
四、社区的分类
我国学术界对社区分类大致可分以下几种:
1、按照社区主要功能的不同进行分类,可以 把社区分为经济社区、政治社区、文化社区、
提到了我们的用字,这个“家”字可以说最能伸缩自如了。
“家里的”可以指自己的太太一个人,“家门”可以指伯 叔侄子一大批,“自家人”可以包罗任何要拉入自己的圈 子,表示亲热的人物。自家人的范围是因时因地可伸缩的, 大到数不清,真是无不可成一家。
为什么我们这个最基本的社会单位的名词会这样不清不楚 呢?在我看来却表示了我们的社会结构本身和西洋的格局 不相同的,我们的格局不是一捆一捆扎清楚的柴,而是好 象把一块石头丢在水面上所发生的一圈圈推出去的波纹。 每个人都是他社会影响所推出去的圈子的中心。被圈子的 波纹所推及的就发生联系。每个人在某一时间某一地点所 动用的圈子是不一定相同的。
• 为自己可以牺牲家,为家可以牺牲族……这是一个事实上的公式。 在这种公式里,你如果说他私么?他是不能承认的,因为当他牺 牲族时,他可以为了家,家在他看来是公的。当他牺牲国家为他 小团体谋利益,争权利时,他也是为公,为了小团体的公。在差 序格局里,公和私是相对而言的,站在任何一圈里,向内看也可 以说是公的。其实当西洋的外交家在国际会议里为了自己国家争 利益,不惜牺牲世界和平和别国合法利益时;也是这样的。所不 同的,他们把国家看成了一个超过一切小组织的团体,为这个团 体,上下双方都可以牺牲,但不能牺牲它来成全别种团体。这是 现代国家观念,乡土社会中是没有的。 在西洋社会里,国家这个团体是一个明显的也是惟一特出的群己 界线。在国家里做人民的无所逃于该团体之外,象一根柴捆在一 束里,他们不能不把国家弄成个为每个分子谋利益的机构,于是 他们有革命、有宪法、有法律、有国会等等。 在我们传统里群的极限是模糊不清的“天下”,国是皇帝之家, 界线从来就是不清不楚的,不过是从自己这个中心里推出去向社 会势力里的一圈而已。所以可以着手的,具体的只有己,克己就 成了社会生活中最重要的德性,他们不会去克群,使群不致侵略 个人的权利。在这种差序格局中,不发生这问题的。 在差序格局中,社会关系是逐渐从一个一个人推出去的,是私人 联系的增加,社会范围是一根根私人联系所构成的网络,因之, 我们传统社会里所有的社会道德也只在私人联系中发工作者看来,中国乡下老最大的毛病是“私”。 说起私,我们就会想到“各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人屋 上霜”的俗语。谁也不敢否认这俗语多少是中国人的信 条。其实抱有这种态度的并不只是乡下人,就是所谓城 里人,何尝不是如此。 西洋的社会有些象我们在田里捆柴,几根稻草束成一把, 几把束成一扎,几扎束成一捆,几捆束成一挑。每一根 柴在整个挑里都属于一定的捆、扎、把。每一根柴也可 以找到同把、同扎、同捆的柴,分扎得清楚不会乱的。 在社会,这些单位就是团体。我说西洋社会组织象捆柴 就是想指明:他们常常由若干人组成一个个的团体。团 体是有一定界限的,谁是团体里的人,谁是团体外的人, 不能模糊,一定分得清楚。在团体里的人是一伙,对于 团体的关系是相同的,如果同一团体中有组别或等级的 分别,那也是先规定的。我用捆柴来比拟,有一点不太 合,就是一个人可以参加好几个团体,而好几扎柴里都 有某一根柴当然是不可能的,这是人和柴不同的地方。 我用这譬喻是在想具体一些使我们看到社会生活中人和 人的关系的一种格局。我们不妨称之作团体格局。

社区管理模式

社区管理模式

2.我国社区管理模式的构成要素 社区环境与结构特征 党的领导与政府职能 市场作用与影响 社会组织的地位与作用 社区工作者的作用与角色 社区服务对象、内容与范围 社区资源结构与状况
第二节 社区管理模式的国际经验
一、国外主要的社区管理模式
现代社区管理模式的差别往往取决于政府与 社区以及其社会服务机构之间的权能配置方 式。冷熙亮先生从社区管涉及的政府行为与 社区行为的相互关系角度,将国外社区管理 模式概括为三种类型:政府主导型,社区自 治型,混合型。
1996年,上海街道办事处被授予部分城区 规划的参与权、分级管理权、综合协调权、 属地管理权等四项权限。又对街道内部机 构设置做了重大调整,设立了市政管理、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财政经济和社会发展4 个委员会,具体负责社区管理、精神文明 建设、社区服务、社区治安和街道经济等 工作。上海市还把原派出所、工商等十支 执法队合并为公安派出所、工商税务所和 城建监察队三支队伍,后者则归街道直接 指挥调度,这些种种使得街区行政权力初 步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网络,从而以街道为 中心,完成了行政权力的整合。
2.社区管理模式: 对社区管理实践进行反思和概括 总结得出的具有代表意义的典型形式或是人们要以 参照执行的标准样式。
3.社区管理模式的内涵
标准形式,服务形态,模型与范式,工作模式
二、社区管理模式的构成要素
社区管理模式构成要素是社区管理模式重要 组成部分,是社区管理模式的分析层面
1.欧美国家社区管理模式构成要素
(一)以新加坡为代表的政府主导模式
(1)政府和执政党主导社区治理
政府主导模式的基本特点是政府行为与社区行为 的紧密结合,政府对社区的干预较为直接和具体, 并在社区设有各种形式的派出机构,社区发展特别 是管理方面的行政性较强、官方色彩较浓。

社区管理总复习资料

社区管理总复习资料

第一章1、社区的定义:社区实质上就是一个区域性社会,是一定地域范围内人们社会生活的共同体。

2、社区特征:①社区是社会的缩影②社区是聚落的承载体③社区都有自己特有文化④社区居民具有共同的社会意识⑤社区是不断变迁3、社区的功能:①政治功能②文化功能③维系功能④服务功能4、社区管理的定义:是指在社区党组织领导和基层政府组织的指导下,社区居民与居民委员会在业主委员会、物业公司、社区中介组织等组织的辅助下,为维护社区整体利益、推进社区全方位发展,采取一定的方式,对社区的各项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进行的自我管理。

5、社区管理特征:①区域性②群众性③综合性④规划性⑤层次性⑥动态性6、社区管理学的研究对象:社区管理活动的内在规律和行为规范7、社区管理学的研究原则与方法:Ⅰ、研究原则:①实事求是原则②系统分析原则③矛盾分析原则④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原则⑤比较分析原则Ⅱ、方法:①文献分析法②典型案例分析法③社会调查法第二章1、社区管理体制定义:社区管理体制是指社区管理的组织体系及其权力配置关系以及各种管理制度。

2、我国社区管理体制的基本框架:①社区管理的组织体系②社区管理的权责体系③社区管理的法律制度体系④社区管理的工作体系3、社区管理体系的构建原则:①“重心下移,立足基层”②“条块结合,以块为主”③“党政主导,各方参与”④“管理与服务相结合”4、社区管理组织:所谓社区管理组织就是指能够对社区事务进行管理的社会组织,具体而言,就是指以居民会议、居民委员会为主体,在社区党组织领导和基层政府组织的指导下,与业主委员会、物业公司、社区中介组织等共同构成的网络体系。

5、我国社区管理体制改革必要性:①是适应经济体制转变必然要求②是政府职能转变必然结果③是走出目前社区管理困境的客观需要6、完善我国社区管理体制改革的具体措施:①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实现管理重心下移,实现“小政府、大社会”的管理框架②科学构建社区管理组织体系③加强制度建设,完善有关社区管理的管理条例和规章制度,使社区各系统的运作和管理逐步纳入法制化轨道④加强社区管理队伍的建设,提高社区管理队伍的素质⑤建立行政、经济、法律、思想教育等手段并举和组织、动员等具体方法协调的运作机制7、社区管理体制改革的发展趋势与特点:Ⅰ发展趋势:社区管理必将走向法制化、规范化;社区管理体制的机构设置必将更加科学,职能更加明晰,工作权限更加具体,工作人员素质更加知识化、综合化;社区管理主体将真正成为有权力、有地位、有影响力的群众自治组织;社区管理体制必将逐渐同世界接轨,其组织结构、管理方式、管理内容、运行机制都将更加进步。

社区管理考试重点总结

社区管理考试重点总结

社区管理考试重点总结第一章绪论一、社区:1、定义:社区是指聚居在一定地域范围内的人们所组成的社会生活共同体。

2、特征:社会的缩影、聚落的承载体、特有的文化、共同的社区意识、动态变迁。

3、要素:地域要素、人口要素、生态要素、结构要素、社会心理要素。

二、社区管理:1、定义:以社区基层的政权组织、社区居民、住区单位等为主体,管理社区内的各项事务,以维护社区整体利益,为社区发展提供全方位的服务的动态环境适应活动。

2、特征:区域性、互助性、综合性、复杂性。

3、原则:系统管理原则、法制管理原则、渐进创新原则。

三、社区工作:1、定义:社区工作即社区社会工作。

指以社区组织、社区发展、社区服务为内容的社会工作基本方法。

2、要求:社会责任感、平民意识、知识基础、沟通技巧、组织能力、职业伦理。

3、目标:(1)促进居民自治,提高社区居民的社会意识;(2)协调社会关系,减少社会冲突;(3)寻求社区需要与社区资源的有效配合,满足社区需要,提高社区生活质量,促进社区进步;(4)追求权力和资源的公平分配;(5)弘扬互相关怀、互助互济等社会公德;(6)增强社区凝聚力。

第二章社区管理主体中国社区管理主体结构:街道办事处、居民委员会、业主委员会、物业管理公司。

一、街道办事处:1、定义:街道办事处是不设区的市和市辖区政府的派出机构。

2、特点:(1)行使权力的局限性(2)行政事务的复杂性(3)管理服务的直接性(4)管理工作的被动性(5)管理工作的综合性3、现状问题:街道办事处的现状:责大权小。

(1)“单位体制”长期存在大大影响街道办事处的权威性。

(2)对“条条”管理的过分强调大大制约了街道办事处的作用。

(3)街道立法的严重滞后大大影响了街道办事处职能的有效发挥。

4、改革方法:(1)理顺职能:行政职能、事业职能、经济组织职能。

(2)明确功能:综合管理功能。

(3)健全工作机制:管理主体地位。

二、居民委员会:1、定义:居民委员会是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

《社区治理》教学大纲

《社区治理》教学大纲

浙江广播电视大学海宁学院社会工作专业(开放专科)《社会工作行政》教学大纲第一部分大纲说明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社区治理》是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人材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行政管理专业专科的一门选修课。

本课程72学时,4学分,开设一个学期。

该教材采用娄成武、孙萍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社区管理学》(第三版)。

《社区治理》是一门新兴学科,具有很强的新颖性和实用性,主要涉及到社会科学这一领域中的很多内容。

该课程遵从历史、现实、未来的历史逻辑,有目的地从管理学角度切入,在注重理论研究的基础上,更重视对社区现实问题的探讨,并勾画了社区未来发展的蓝图,力争体现“创新”与“精品”的时代要求。

《社区治理》运用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社会学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从社区目前现状出发,对于社区的管理主体、管理体制、管理内容、管理方法等内容展开深入的分析和探讨,并对社区发展进行了理论性探究,在此基础上概括归纳、凝练上升为理论。

因此,本课程不仅是对于“社区”这一新兴领域进行了系统的理论阐述,也是对于其各个具体环节的描述,二者兼顾是本课程作为应用学科实践性强的特征之一。

本课程的教学任务:(1)通过系统的理论学习,使学生深入理解和掌握“社区管理”的基本概念、基本内容和基本研究方法。

(2)通过系统的理论学习,使学生切实掌握认识和研究社区管理所运用的基本方法,从而具备社区管理的基本能力。

二、先修课要求无特殊要求。

三、课程教学基本要求⑴理解并掌握社区管理的基本内容,逐渐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理论水平。

⑵引导学生运用理论分析和实证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从了解我国经济体制和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转轨时期所出现的“社区”,到深入探讨社区管理领域的具体环节,从而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务实能力。

四、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建议⑴按照“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的学习方式,教学以学生自学为主,多种形式的辅导为次。

⑵文字教材是教学的根本依据,内容详尽,结构完整,体例合理,是学生必备和必读的文本。

企业社区化管理模式的探索

企业社区化管理模式的探索

企业社区化管理模式的探索第一章:引言随着社会发展,企业管理模式也在不断的变革和升级。

传统的企业管理方式逐渐不能满足现代企业对效益、创新、人才需求的要求。

人们开始探索新的企业管理模式,以期能够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的变化。

其中,企业社区化管理模式就是比较受人关注的一种模式。

本文将介绍企业社区化管理模式,探讨其优势和应用,并阐述它与其他管理模式的异同。

第二章:企业社区化管理模式的定义及背景企业社区化管理模式是指以员工为主体,以自我管理和自治为核心,通过建设和发展企业内部的社区来实现企业管理的一种新兴模式。

企业社区化管理模式的出现背景是现代企业中发现了许多管理难题,如管理效率低、创新能力不足、员工流失率高等,这些问题都需要新的管理思路来解决。

第三章:企业社区化管理模式的原理及应用企业社区化管理模式依靠的是一套自我管理和自治的原则。

社区是由员工自主组织建设和发展的,员工有权利参与企业决策和管理,并承担相应的责任。

社区化管理模式应用可以从网络化平台入手,将企业社区与互联网相结合,形成共享经济模式,促进企业与员工之间的互动和交流,提高企业管理效率和员工满意度。

第四章:企业社区化管理模式的优势与传统管理模式相比,企业社区化管理模式具有以下优势:1.更好地发挥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促进企业创新;2.提高员工参与企业决策和管理的意识,增强员工归属感,减少员工流失率;3.通过企业社区建设形成更紧密的员工关系网络,提高企业管理效率和员工间的协作;4.企业社区化管理模式能够提高企业的文化氛围,增加员工在企业中的认同感,推动企业发展。

第五章:企业社区化管理模式与其他管理模式的比较企业社区化管理模式与传统的垂直式和水平式管理模式相比,有着明显的不同之处。

传统的垂直式和水平式管理模式不够灵活,缺乏员工参与和反馈机制,而企业社区化管理模式更加侧重员工的自我管理和自治,注重员工参与企业决策和管理过程中的作用。

通过企业社区化管理模式,员工和企业之间的相互关系更加平等和和谐,能更好地解决企业管理中的矛盾和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行政推进:街居一体化进程中的 上海模式
主要做法: 1、逐步扩大“街道办”的管理权限,相应配 套下放人、财、物的支配权; 2、调整街道内部机构,划分条块权力,努力做 到条块结合、以块为主。 3、建立“街道办”综合执法管理队伍,对原驻 社区的执法队伍实行双重领导。
实质: 这一模式实际上就是加强街道权力,实现权力各方 面在街道的整合,实现城市管理中心下移的过程。 评价: 优——提高了政府整合资源的能力,在较短的时间 内提高了城市管理效率,推动了社区发展。 缺——自治组织和行政组织的职能关系没有理顺;街 道办的职能强化没有法律依据;条块关系的双重领 导不能完全理顺,居委会的行政化。
评价: 从社区居委会建立入手,注重居民的自主性 和参与性,为社区自治作好了初步准备。
组织构建:以政治模仿为特征的沈阳 模式
主要做法: (1)组织构建(完善自治组织)从“议行合 一”到“议行分设”。
决策——社区居民大会和社区居民代表大会; 执行——社区管理委员会; 议事——社区协商议事委员会; 领导——社区党组织
日本混合模式的特点
政府指导、支持和监督。 1、组织:中央政府:“自治省” 地方政府:“社区建设委员会”和“自治活动科”。 2、社区建设资金:由政府拨款,资金的使用有明确的要求,支出严格按照预算和 规定条例的标准执行。 城市社区管理趋于民主化、自治化。 1、地域中心(隶属于区政府的地域中心部,行政级别为科级,类似于“街道”) :收集民众意见,解决和解释居民问题和意见; 2、 社区行政长官是由民选产生,而不是由上级任命。 3、居民自治组织:住区自治会或町内会,都是在自愿、自主的基础上建立的。 会长多由居民区内德高望重之人担任,会长之下设有副会长、总务、会计、干事 等,均由居民直接选举产生,利用业余时间义务兼职。 建立以人为本、为民服务以及居安思危的思想意识。
二、以美国为代表的社区自治模式
政府与社区的关系: 政府对社区事物的干预以间接方式进行,政 府行为与社区行为没有直接联系。政府的主 要职能是通过制定各种法律法规来规范社区 内不同集团、组织、家庭和个人行为,社区 内的具体事务完全实行自主治理。
美国社区自治模式特点
特点:
非营利性组织和志愿者服务——美国城市社区发展的主力军; 依靠社团组织实行民主管理——以社区居民自由组合、民主选举产生的社团组织 来进行社区管理。结构一般分为三个层次: 董事会——由出资人、社区居民代表、政治领袖和社会工作者组成的; 职能是制定方案、确定目标和招聘成员。 执行总裁——由董事会任免;执行董事会制定的方案、管理组织资源、开发服务 项目、争取社会募捐、考核和评估雇佣人员; 带薪工作的职员——协助总裁开展日常工作、进行人员培训等。 强调法制功能,实施依法管理。 社区规划严格合理——强调人与环境协调,社区是城市总体规划的一个环节;
评价: 经验: (1)明确了社区成员代表大会与社区居委会的关系,建立起 了自治组织的整体性结构框架。 (2)议事会作为监督层使得监督日常化和规范化。 不足: (1)居民自治的体制环境问题。没有明确界定政府与社区自 治组织的关系。 (2)居民自治的运行机制问题。即社区居民直接参与社区公 共事务决策、管理、监督的规则、程序及机制尚未建立起来。
三、以日本为代表的混合模式
政府与社区关系: 政府部门人员与地方及其他社团代表共同组 —— 成社区管理组织机构,政府——居民处于双 重主导地位、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的两种方 式并行的社区发展模式。虽然政府有关部门 对社区工作和社区建设加以规划、指导,并 拨给相当经费,但政府对社区的管理相对比 较宽松和间接。
自我革命:以转变政府职能为核心的 武汉江汉模式
主要做法: 重新规范街道办事处、市区政府职能部门和居民委员会之间的关系,是 “指导与协助、服务与监督”之间的关系; 具体做法: A A、清理职能。 B、面向社区还权、授权。 落实社区自治权:社区内部事务管理权、社区财务自主权、社区临时 用人权; 授予社区低保初审权、计生指标实审权等十余项协管权。(见WORD 文档表一:满春街办事处行政部门与社区工作职能界定一览表) C、面向社区重心下移:职能部门作到“五个到社区”:人员配置到社区、 工作重心到社区、服务承诺到社区、考评监督到社区、工作经费到社区。
E、创新运行机制。为避免区街政府部门与社区自治组织出现新的各自为政,江 汉区着力从功能互补的角度,探索政府部门与社区合作治理公共事务的机制。 如,江汉区社区治安运作机制的创新: (1)划分民警和社区职责,明确各自服务承诺项目; (2)建立两套组织系统,民警服务系统:区公安分局和街道派出所→警区(警务 室)→警长→民警,社区服务系统:社区居委会→社区自保会和居民自保小组→ 专职安保队→义务巡逻队; (3)明确各自内部关系,民警服务组织系统内部坚持集中统一指挥原则,实行领 导与被领导关系;自我服务组织系统内部的关系相对复杂一些,专职安保队员实 行招聘制,社区居委会与安保队员之间是“契约”关系,而居民自保小组和义务 巡逻队属于“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互助关系。 (4)明确两种组织系统之间关系:横向协作关系,政府部门是公共安全的主要供 给者,社区是公共安全的协作者。 (5)建立保障机制:实行社区评议考核民警及公安部门的制度。
总1:我国社区管理改革向何处去?
现有的社区管理体制改革的动力来自于哪里? 从理论上来说来自于两种力量:一是社会的发育、 自治要求和自治能力的提高需要打破原有的体制。 二是政府自身,城市管理能力提升迫使政府改革。 从实践模式的探索来看:无一例外都是地方政府主 导的结果,甚至可以说是某些 地方政府负责人主导 的结果。
总:都有政府指导,都有居民的自我管理, 只是在程度上有所区别。
四、西方国家社区管理模式的共同特 点
组织管理机构健全、权限职责清晰; 非营利组织在社区发展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社区志愿者组织是社区建设和发展不可缺少 的力量。
第三节 我国社区管理的实践模式
社区管理的实践模式:概括性、稳定性、代 表性和区分性。 上海模式、青岛模式、天津模式、沈阳模式、 武汉江汉模式
D、权随责走、费随事转。一方面,区街政 府部门需要社区居委会协助处理“与居民利 益有关的”工作时,经有关部门批准,并征 得社区组织同意后,区、街政府部门必须同 时为社区组织提供协助所需的权利和经费。 另一方面,区政府部门的社会性职能向社区 转移时,必须同时转移权利和经费。
例:最典型的是江汉区社区环卫运作机制的改革,其特点: (1)背街小巷的环境清扫、清运任务转交社区环卫站。 (2)区、街环卫部门与社区环卫站之间是政事分离关系,区、街环卫部门 向社区下放决定权:社区自主决定环卫作业形式和环卫作业单位,下放 经费使用权:社区卫生费收取权仍归区、街环卫部门,按规定返还到社 区的经费使用权归社区。 (3)街环卫所与作业单位之间是管干分离关系。环卫作业单位从街环卫所 独立出来,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经济实体,参与市场竞争。 (4)社区环卫站与作业单位之间是契约关系。社区环卫站通过招投标方 式,选择环卫作业单位,双方签订合同,明确各自权利义务,规定环卫 作业的任务与服务质量,由社区环卫站实施及时监督。
例:最典型的是江汉区计生工作体制的改革 社区计生工作探索出了区街计生部门和社区居委会领导,社区计生专干 具体负责,社区计生协会予以协助的运作机制。其特点在于:(1)任 务“下沉”,区街计生部门承担的计生工作直接“下沉”到社区,完成 自己本职工作。(2)人员“下沉”,计生专干由街道计生科从机关分 流人员中或社会下岗、待岗人员中招聘,直接“下沉”到社区工作; (3)经费“下沉”,计生专干的工资收入、福利待遇由区计生委承担 70%,街计生科承担30%。(4)目标管理“下沉”,区街计生部门承 担政府目标任务,计生专干负责实施。(5)双重领导,社区计生专干 既接受街道计生科领导,又接受社区居委会领导。(6)双重监督,社 区专干既接受街计生科的监督,由接受社区组织和成员的监督。(7) 指导与协助,计生专干指导社区计生协会的工作,社区计生协会协助计 生专干作好计生工作。
提升功能:以社区服务为龙头的青岛 模式
主要做法: 1、核心——以社区服务为中心; 2、推进力度大:四个实验区统一部署,统一行动; 3、在民主政治生活和社区工作者职业化方面开风气之先。 评价: 优:推进容易;资源重新分配,容易获得民心和群众拥护。 缺:就事论事,没有触及行政组织与自治组织之间的关系。
第二节 社区管理模式的国际经验(依 照政府与社区的关系角度)
以新加坡为代表的政府主导模式
以美国为代表的社区自治模式
以日本为代表的混合模式
一、以新加坡为代表的政府管理模式
政府与社区关系:
1、特点: 政府行为与社区行为结合紧密,政府对社区管理干预直接而且 具体,并在社区中设立各种形式的派出机构,社区管理的官方色彩浓厚。 2、政府高度主导的表现: (1)社区组织领导人的产生:不是由社区居民选举产生,而是由所选取 的国民议员委任和推荐; (2)政府通过两种方式实现对社区工作的紧密的联系和主导:第一条 途径是政府设立专门的职能机构,负责管理全国社区事务。第二条途径 是内阁成员和政府公务员到人民协会直接担任领导职务,通过人民协会 实现对基层组织的领导。(人民协会:全国社区的总机构) (3)对社区各级组织的规范性管理。
F、建立民主考核制度。江汉区建立三个层面 的民主考核机制。一是居民代表对社区组织 及社区工作者的考评机制;二是社区组织、 居民代表对政府工作人员的考评监督机制; 三是社区组织、居民代表对区政府有关职能 部门和街道办事处及其相关科室的考评监督 机制。
评价: 从实际行动出发,建立一种政府行政调控机 制与社区居民自治机制相结合、政府行政功 能与社区自治功能互补的社区治理模式。
(2)社区定位:将社区定位在街道办事处与规模 调整前的居委会之间,有利于资源优化配置和群众 居民自治。
(3)重新划分社区类型。依据居民居住的地缘 关系、心理认同感等社区构成要素,将社区 分为四种类型:小区型社区、板快型社区、 单位型社区、功能型社区。 (4)尝试人大代表与社区定位联系工作的方式, 以促进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落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