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先进社区管理模式

合集下载

社区治理的新模式

社区治理的新模式

社区治理的新模式社区治理是指通过一系列组织、管理和参与活动,实现社区的公共事务管理和社会秩序维护。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变革,传统的社区治理模式面临着诸多挑战和不足,需要创新和改进。

因此,出现了一些新的社区治理模式,它们借鉴了国内外的先进经验,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以期提升社区治理的效率和质量。

本文将介绍几种新的社区治理模式,并分析它们的特点和优势。

一、社区共治模式社区共治模式强调社区居民的参与和共同管理。

通过建立居民自治组织、居民议事会等机构,发挥居民的主体作用,实现社区事务的决策和管理。

这种模式的特点是强调群众自治、民主参与和社会监督,促进社区居民的自治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的提升。

社区共治模式在一些欧美国家已经得到了广泛应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它能够有效调动居民的积极性,推动社区事务的民主化和专业化发展,并有利于解决社区内部的矛盾和问题。

二、数字化社区模式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数字化社区模式逐渐兴起。

它利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构建起新型的社区治理平台和服务体系。

通过在社区建设智能化设施,推行智慧社区管理模式,实现社区事务的信息化、智能化和高效化。

数字化社区模式能够提供更便捷、高效的公共服务,解决社区管理中的瓶颈和难题。

同时,它还能够促进社区居民的互动和交流,增强社区凝聚力和社会和谐。

三、社区合作模式社区合作模式强调社区与外部资源的合作与协同。

通过与企业、学校、社会组织等建立合作关系,共同参与和推动社区事务的管理和发展。

社区合作模式能够充分利用外来资源,提供更多元化、专业化的服务。

同时,它还能够促进社区与外部的互动和交流,拓宽社区的发展空间和渠道。

社区合作模式在一些发达国家已经得到了广泛应用,对于提升社区治理的水平和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四、社区共创模式社区共创模式突出了社区居民的主体地位和创新能力。

它通过激发居民的创造力和创新思维,鼓励居民参与社区事务的规划、设计和实施。

社区共创模式能够激发社区的活力和创造力,让居民参与社区建设的过程,更好地满足社区的需求和利益。

03_第三章_各国社区管理模式

03_第三章_各国社区管理模式

美国的社区自治模式有以下特点:
非营利组织—美国城市社区发展的 主力军
社区规划较为严格合理
依靠社团组织实行民主管理
强调法制功能,实施依法管理
(三)以日本为代表的混合模式
• 在混合模式中,政府对社区发展的干预较为宽松, 政府的主要职能是规划、指导并提供经费支持, 官方色彩与民间自治特点在社区发展的许多方 面交织在一起。由政府部门人员与地方及其他 社团代表共同组成社区管理组织机构,或是由 政府有关部门对社区工作和社区建设加以规划、 指导,并拨给相当经费,但政府对社区的干预 相对比较宽松和间接,社区组织与管理以自治 为主。
• 1996年,上海街道办事处被授予部分城区规划的 参与权、分级管理权、综合协调权、属地管理权 等四项权限。又对街道内部机构设臵做了重大调 整,设立了市政管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财政 经济和社会发展4个委员会,具体负责社区管理、 精神文明建设、社区服务、社区治安和街道经济 等工作。上海市还把原派出所、工商等十支执法 队合并为公安派出所、工商税务所和城建监察队 三支队伍,后者则归街道直接指挥调度,这些种 种使得街区行政权力初步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网络, 从而以街道为中心,完成了行政权力的整合。
社区管理模式构成要素
(1)行动体系的特点,例如基层组织和精英主义的 计划委员会。 (2)地点,例如邻里和地区。 (3)所处理问题的实质性质,例如住房和教育。 (4)议题的特点,例如产生冲突的议题和产生共识 的议题。 (5)目标体系的特点,例如公共援助机构和教育委 员会。 (6)要发展的组织结构,例如大众运动。 (7)专业工作者的角色,例如使用能者和积极分子。 (8)项目的资助人,例如志愿协会和公共机构。
• 3.社区志愿者组织是社区建设和发展不
可缺少的力量

国内外社区治理研究简述

国内外社区治理研究简述

国内外社区治理研究简述作者:麦中坚来源:《现代交际》2019年第12期摘要:国外的社区治理起步较早,经历了新自由主义、社区主义的治理模式,而在开辟了“第三条道路”之后,国家的“元治理”功能重新被发现;国内的学者,主要以质性研究为方法,在国外的研究基础上进行创新。

当前,在城乡统筹视阈下的社区治理研究还处在摸索阶段,需要更多的实证来支撑和验证。

关键词:社区治理述评国内外中图分类号:C9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9)12-0237-02社区是社会治理的基本单位,在新时代下,社区治理的现代化是社会治理现代化的题中应有之意。

鉴于国内的理论研究和实践都还处于初级阶段,因此,梳理国内外研究就具有重要意义。

一、国外研究西方发达国家的社区治理,早于中国的实践。

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国外的社区治理实践和研究,先后受到新自由主义与社区主义的影响,局限于“社区内部互动论”的范畴;20世纪90年代起,西方发达国家发起新一轮的“社区复兴”运动,使得社区治理有了新的突破,形成了新的研究理论。

1.新自由主义治理模式新自由主义提倡限制政治权力,经济和社会本质上是自我调节的实体,即主张权力下放。

在新自由主义的影响下,社区治理中的社会参与空间迅速扩大,发展出自治型社区治理模式,形成了一些以营利为目的的“社区发展公司”以及非营利性的志愿者组织。

在这种模式下,社区能力建设是保证其正常运转的核心。

在宏观层面上,完善社区议事流程、提升问题分析能力、完善社会保障等应作为社区能力建设的重点。

中微观层面上,成员的能力评估机制以及由此发展出的技能培训机制,是构建社区发展框架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2.社区主义20世纪80年代,随着发达国家的社会冲突和矛盾日益凸显,社区主义应运而生。

其首创者埃齐奥尼在《道德价值:政治经济学新论》《社区精神》等著作中,以道德、责任等观念批判新自由主义,认为新自由主义把人作为个体,破坏了个体与社群之间的平衡。

浅谈国外城市社区管理模式与基本特点

浅谈国外城市社区管理模式与基本特点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P.223本文为中共海口市委党校2012年重点资助课题摘要:城市化进程必须研究城市社区管理体制。

西方国家的社区管理具有较长历史,已建立起较为成熟和完善的社区管理模式。

国外城市社区管理有三种典型的模式,并具有共同的特点。

组织体系完善,政府与企业、社会组织密切合作;法律法规健全,社区管理依法律法规和制度运行;服务理念突出,社区设计、设施建设强调人性化;资金渠道较广,政府购买和公益捐赠成为主渠道;专业要求较高,社区工作人员具备较高专业素质。

关键词:国外城市 社区管理 模式 特点近些年来,随着中国城市化速度加快,城市社区管理体制中的问题与矛盾越来越突出,适时推进城市社区管理体制改革,已成为创新社会管理的紧迫任务。

西方国家的社区管理具有较长历史,社区管理模式已日趋成熟和完善。

综合国外城市典型的社区管理模式共同的特点,需要在学习他们在社区的管理过程中,如何建立和完善社区管理的组织体系、法律法规,学习他们的服务理念。

一、国外城市社区管理典型模式发达国家非常重视社区治理与社区建设,在长期的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从目前情况看,发达国家社区管理有三种较为典型的模式。

1.自治型管理模式。

自治型管理模式尤以美国最为突出,这种模式主要存在以下特点是:一是城市社区发展绝大部分依靠非赢利组织;二是社区规划较为严格合理;三是依靠社会组织实行民主管理;四是强调法制功能,实施依法管理。

自治型管理模式下政府与社区行为相对分离,政府主要职能为协调以及提供保障。

通过制定各种法律法规协调社区利益主体之间的关系,并保障社区成员参与民主的权利,以间接的方式对社区行为进行干预。

社区内的具体事务的管理则由居民选举产生的组织来行使,实行自主自治。

社会组织具体承担社区服务,政府作为辅助资助,根据其成本和效果予以不同幅度资助,私人化的市场服务和政府购买的公益性福利服务由社区企业为居民提供。

社区自治组织在享有对社区发展规划与目标、社区公共事务、社区文化活动等方面的决策权与管理权的同时,还享有对政府的社区行政管理以及专业机构的社区服务管理的建议权、监督权。

国内外社区卫生服务情况

国内外社区卫生服务情况
卫生服务系统
医院服务
个人形式开业
集体形式开业
公立医院 教会医院 社区医院 私立医院
医学院附属医院、市 (州)立医院
非营利性慈善机构、免 征税收、董事会负责重
大决策
纯粹营利,占医院总数 的10%左右
@
WPS Office
多元化的社区卫生管理模式
2. 医疗市场管理以市场调节为主,社区卫生服务组织较松散,但团 队服务的形式和合作伙伴关系广泛见于实践中
家庭医生团队服务模式
@
WPS Office
(二)美国
1. 家庭医师团队运作模式
➢ 大型医疗机构——医疗急救、疑难病诊治、医疗科研 ➢ 地区医院——综合及专科医疗服务 ➢ 社区家庭医生——初级医疗保健服务 ➢ 家庭医师在诊治同时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 ➢ 很少单独开诊所,家庭医生互相合作,与护士、药剂师、心理医师、社工人员及财务
③ 支付系统:人头费、行医补贴、定额目标费用、少量有偿服务 ④ 居民保险覆盖范围:政府通过税收供给——87%(服务利用以免费为主)
私人保险——12%(其他特殊专科服务)
计划调节式的社区卫生服务模式
5. NHS存在问题
① 医务人员工作积极性不高,医疗系统效率不高,排队等候现象严重
➢ 原因:医院由国家办,医务人员领取国家固定工资,报酬的多少与付出劳 动的数量和质量好坏无关
计划调节式的社区卫生服务模式
4. NHS特点
公共基金——几乎全部(中央/地方卫生费用、营利/非营利自愿保险、慈善经费)
① 资金来源 卫生服务的直接费用
少量 患者支付的费用
② 卫生服务的提供:全科医生(卫生保健服务的“守门人” )
➢ 专科服务需经全科医生的同意和推荐才能获得 ➢ 非急救服务也需提前预约

国内外社区治理模式比较研究

国内外社区治理模式比较研究
The fifth chapter take the government leadership as the premise, proposed consummates our country community to govern the pattern the ponder. The first section first limited the community to govern the multidimensional benefit main body the functional localization, second, third the domestic community which summarized through the contrast governs the existence question in view of front, governed the organization
V
上海交通大学 MPA 论文
国内外社区治理模式比较研究
construction design and take the community on the community autonomous as the direction, the cultivation community residents the sense of participation two aspects to propose the countermeasure and the suggestion.
The third chapter first key governed the pattern to the model three kind of overseas communities to carry on the analysis, second in carried on the simple comparison to three kind of typical models in the foundation the survey overseas community to govern the pattern the characteristic and the experience.

国内外物业管理对比

国内外物业管理对比

国内外物业管理对比随着国内的快速发展以及城市化的加速,物业管理成为了一个不可缺少的行业。

物业管理旨在通过提供优质的服务和设施来满足业主的需求,以保持和提高房产价值。

国内外的物业管理存在许多相似之处,同时也有许多不同的方面,下面将对这些方面进行详细的对比分析和讨论。

一、行业管理模式国外的物业管理模式相对成熟,主要采用委托经营的模式,委托给专业物业公司进行管理,物业公司一方面提供专业的服务和设施,另一方面也保证良好的社区环境和居住质量。

这种模式在国外的发达国家得到广泛应用。

而在国内,物业管理多采用业主自治管理和业委会的管理方式,缺乏专业化和标准化管理,在服务质量和效率上存在差异和不稳定性。

二、服务标准差异国外的物业管理服务标准相对完善,包括公共设施的维修和保养、安全保障、物业维护、后勤服务等,服务质量得到有效保障。

而在国内,国家和地方政府对于物业管理服务标准尚未明确,服务质量和标准存在较大差异,给业主带来极大困扰。

三、技术水平差异国外的物业管理公司大多使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来管理物业,包括专门的物业管理软件、数据管理系统、实时监控系统等,可以及时有效地管理物业设施和服务,方便业主查询。

而国内的物业管理公司还需要在技术水平方面进一步提升。

四、员工素质差异国外物业管理公司员工的整体素质较高,他们具备专业化和标准化管理技能和经验,并受到广泛的培训和教育。

物业管理人员都是经过专业培训和筛选后入职的,不仅能为业主提供优质的服务,还可以及时处理各种投诉及疑难问题。

国内的物业管理人员素质较为单一,专业化和标准化程度有待提升,并且人员流动性较高,这一点影响到服务的稳定性和质量。

五、费用标准差异国外的物业管理公司管理费用一般是由业主自行决定的,根据所提供服务的类型和质量确定,通常以月度或季度统一收费,费用标准比较透明。

而国内的物业管理费用标准存在差异较大,管理费用常常是按面积计算收取,且收费标准不够透明,存在着管理费用虚高问题。

《2024年国内外智慧社区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研究》范文

《2024年国内外智慧社区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研究》范文

《国内外智慧社区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与人类对美好生活追求的不断加深,智慧社区已经成为国内外城市化进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智慧社区以其高度信息化的技术集成,精细化的管理和高效的生活服务模式,提升了社区的宜居性、便利性和可持续性。

本文将全面研究国内外智慧社区的发展现状,以及展望其未来趋势。

二、国内智慧社区发展现状1. 技术应用与基础设施建设中国在智慧社区建设中,充分运用了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

在基础设施建设上,国内各大城市积极推进宽带网络、移动通信网络等基础设施建设,为智慧社区的构建提供了良好的硬件基础。

2. 管理模式与服务创新国内智慧社区在管理模式上,正从传统的粗放型管理向精细化、智能化管理转变。

在服务方面,通过互联网平台,为居民提供便捷的在线服务,如在线支付、智能家居等。

同时,也积极推动社区公共服务、便民服务、健康医疗等多元化服务的发展。

3. 政策支持与市场驱动政府对智慧社区建设给予了大力支持,出台了一系列政策,鼓励企业和社会资本参与智慧社区建设。

在市场驱动下,众多科技企业纷纷进入智慧社区领域,推动了智慧社区的快速发展。

三、国外智慧社区发展现状1. 技术领先与创新驱动国外在智慧社区建设上,技术领先和创新驱动是其显著特点。

人工智能、5G、区块链等先进技术的应用,使得国外智慧社区在智能化水平上具有明显优势。

同时,国外注重创新驱动,不断推动智慧社区的技术创新和模式创新。

2. 社区参与与多元治理国外智慧社区建设强调社区参与和多元治理,鼓励居民参与社区管理,发挥居民的主体作用。

在服务上,注重个性化、精细化服务,满足不同居民的需求。

四、未来趋势1. 技术融合与创新发展未来,智慧社区将更加注重技术的融合与创新发展。

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深度融合,将推动智慧社区向更高层次的智能化发展。

同时,新的技术如区块链、量子计算等也将逐步应用到智慧社区建设中。

低碳社区建设的国内外案例

低碳社区建设的国内外案例

11
2.丹麦太阳风社区
(1)国家及消费习惯
丹麦是欧盟的成员国,国土面积4.3万平方公里,人口550万,国内实行高税收高福利政策。丹 麦作为欧洲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能源消费构成主要包括石油、天然气、煤和可再生能源等。
(2)建设背景
20世纪70年代以前,丹麦93%的能源消费依赖进口。之后,中东战争爆发,油价大幅度提升, 丹麦政府开始考虑能源使用的转型,尝试在能源消费结构上实现从依赖外国进口向自给自足方 向转变。在能源来源多元化战略下,该国使用天然气代替煤炭以及大力发展风能。风力发电的 有效推广,大大促进了丹麦的低碳排放,减少了能源的对外依赖性,同时也对国内能源的洁净 和经济性带来极大好处。在此基础上,丹麦成功建成的一批低碳社区。
22
3.瑞典斯德哥尔摩哈马比社区
(4)特色 哈马比模式:哈马比模式是在小区的覆盖范围 内,通过内部生产和消费,对当地居民的环保 意识进行有意识的培养,以达到当地的低碳发 展和能源的有效的可持续利用。
23
3.瑞典斯德哥尔摩哈马比社区
(4)特色
项目 废物回收利用 废物排放减少 20% 危险化学废物 减少50% 内容 超过50%的氮 回归自然 建筑材料 不涉及国家危 险物质化工检 查名单中禁止 的材料 新研发材料占 50% 尽可能使用可 循环材料 土地及水源 已建造区域将 进一步进行土 地净化 水源及排污 交通 能源 对能源供给的 需求将减半 对哈马比湖的 能源输送将减 少,但营业额 将得到提高 整个能源供给 基于可持续能 源 电力环保措施 尿液、排泄物、 私人交通和货 生活用水中 物运输量将会 95%的磷将回 降低20% 归自然 80%的通勤交 排污中重金属 通依靠汽车、 含量减半 步行和自行车 等公共交通 所有水源供给 15%的交通工 及排污管道将 重新排布 具通过生物燃 料驱动

中国特色社区服务与管理模式

中国特色社区服务与管理模式

中国特色社区服务与管理模式是指在中国特有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环境下,为居民提供全方位、多样化的社区服务,并通过有效的管理机制实现社区治理和社会管理的目标。

中国特色社区服务与管理模式融合了传统文化、现代科技和国家政策,致力于提高社区居民的生活质量、促进社区和谐发展。

本文将探讨中国特色社区服务与管理模式的特点、优势以及未来发展方向。

一、中国特色社区服务与管理模式的特点1. 社区自治与服务融合:中国特色社区服务与管理模式注重社区自治和服务的结合,通过建立居民自治组织和社区服务机构,实现社区治理与服务的有机统一。

2. 全员参与与共治共建:中国特色社区服务与管理模式倡导居民全员参与,通过居民委员会、志愿者团队等形式,实现社区共同治理、共同建设。

3. 便民利民的服务导向:中国特色社区服务与管理模式以居民需求为导向,提供便民利民的基础设施建设和服务项目,满足居民生活的多样化需求。

4. 智慧化与信息化管理:中国特色社区服务与管理模式借助现代科技手段,推动社区管理的智慧化、信息化,提升管理效率和服务水平。

5. 政府引导与社会参与:中国特色社区服务与管理模式强调政府引导下的社会参与,通过政府主导的规划、资金支持,吸引社会力量参与社区建设和服务提供。

二、中国特色社区服务与管理模式的优势1. 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中国特色社区服务与管理模式能够有效解决社区内部矛盾,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增进居民之间的互相信任和合作。

2. 提升居民生活品质:中国特色社区服务与管理模式致力于提供更加便捷、优质的社区服务,满足居民多样化的需求,提升居民生活品质。

3. 增强社区凝聚力:中国特色社区服务与管理模式通过居民自治和共建共治,增强了社区的凝聚力和归属感,促进社区文化建设和社会互动。

4. 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中国特色社区服务与管理模式有助于优化城市空间布局,提升城市功能服务水平,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实现城市与社区的良性互动。

5. 增强社会治理能力:中国特色社区服务与管理模式通过社区治理的实践,提升了社会治理的能力和水平,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了重要支撑。

国外社区管理的主体

国外社区管理的主体

国外社区管理的主体2011.06政府:社区管理的组织者政府对社区的参与或控制程度以及政府关于社区的公共政策、发展规划决定了其社区管理模式是政府主导模式、社区自治模式、还是混合模式。

1、美国:民主管理、政府资助美国的市是州政府的分治区,市政体制采用的是“议行合一”或“议行分设”的地方自治制度,城市社区没有政府基层组织或派出机构,实行高度民主自治,依靠社区自治组织来行使社区管理职能。

美国的社区管理模式社区自治型的,即是政府“资金资助,社团组织唱主角”。

但政府对社区管理并非是失控的,完全放任的,相反,政府牢牢的掌握着社区的宏观调控。

2、英国:以政策激活市场英国政府对社区管理与社区服务实行市场化,政府把许多社区服务方面的事务都转移给了民间团体和私营机构,社区服务出现政府出资,社区办事的局面3、新加坡:以政府干预为特色新加坡社区组织,充满着官方色彩,是政府主导型社区管理模式的典型代表。

在新加坡,政府行为与社区行为紧密结合。

新加坡全国不再设市、区政府,社会管理的区域性基本单位是选区,每个选区都设有公民咨询委员会和居民联络管理委员会。

政府通过对社区组织的物质支持和行为引导,掌控整个社区发展的大局。

4、澳大利亚、新西兰:政府半放权在澳大利亚和新西兰,除了市政府专设有负责社区的官方政策机构外,还有半官方的社区委员会和自治性的社区服务组织。

政府在促进社区发展和管理上,基本上采取了“政府规划、资助,社区具体实施”的管理模式。

5、日本:政府间接管理当前,日本的社区管理中表现出明显的半自治特征,官方色彩与民间自治色彩在社区管理的许多方面交织在一起,政府对社区发展的干预较为宽松,基本上采用间接手段,其主要职能是规划、指导并提供经费支持,并提供指导、支持和监督。

社区管理的提供者1、非营利组织非营利组织是社区发展的提供者,在社区发展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受国际社会的重视。

国际经验表明,非营利组织在沟通政府与民众之间的联系,缓解社会冲突方面起着重要的润滑剂作用。

国内外社区现状及比较分析

国内外社区现状及比较分析

国内外社区现状及比较分析国内外社区现状及比较分析社区的概念是1887年由法国的著名社会学家斐迪南?滕尼斯提出的。

滕尼斯认为社区是由共同价值取向的同质人口组成的关系密切、守望相助、疾病相抚、富有同情味的社会团体。

人们加入这种团体不是有目的的选择,而是自然形成的结果。

是以共同利益和共同目的,以及亲戚、邻里、朋友等血缘或地缘为纽带;是家庭、经济、教育、文化、卫生、福利、娱乐及社会保障等主体构成的一个整体。

结合我们国家历史和现实情况看,社区是与整个社会密切相连的、以一定地域为基础的关系密切的社会群体。

在这样的社会群体里,人们具有共同的生活空间、共同的权利义务、共同的文化特质,利益相连、感情相依、守望相助、危困相抚。

一、国外社区现状及主要特点社区发展(community development)在西方国家已有100多年的历史,特别是在英美等国,社区发展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社区工作已成为城市行政管理工作中重要的一部分,在城市建设和管理中发挥重要作用。

目前,社区主要形成了“自治模式”、“行政模式”和“混合模式”三种模式。

(一)“自治模式”。

“自治模式”的主要特点是:政府行为与社区行为相对分离,社区内的具体事务完全实行自主自治,与政府部门并没有直接的联系。

政府对社区的干预主要以间接的方式进行,其主要职能是通过制定各种法律法规去规范社区内不同集团、组织、家庭和个人的行为,协调社区内各种利益关系并为社区成员的民主参与提供制度保障。

比较有代表性的是美国和北欧国家的社区。

1.美国的社区。

美国的市是州政府的分治区,市政体制采用的是“议行合一”或“议行分设”的地方自治制度。

美国的社区是政治制度下一个最小的单位,它是一个高度民主自治的机构。

社区自治组织不仅享有社区发展规划与目标、社区公共事务、社区文化活动等方面的决策权与管理权,还享有对政府的社区行政管理以及专业机构的社区服务管理的建议权、监督权。

社区委员会(又称社区董事会)成员由居民民主选举产生,具有一定的任期,他们大都是志愿者,利用业余时间义务为社区服务。

国内外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成功案例

国内外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成功案例

国内外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成功案例案例1:北京市石景山区鲁谷社区治理模式北京市石景山区东部的鲁谷社区,以其“小政府、大服务,大社区、高效率”的新型社区治理模式,在全国引起广泛的阻碍,得到国家民政部和专家学者的充分确信,并将其称为“鲁谷社区治理模式”。

一、鲁谷社区治理体制改革的差不多思路鲁谷社区治理体制改革确定了一个差不多思路,即:理顺一个关系、坚持两个依法、构建三个体系、实现两个归位。

具体说,“理顺一个关系”确实是通过体制改革,在社区进一步理顺政府、社会和市场的关系,实现“政事”和“政社”分开。

“坚持两个依法”确实是政府依法行政,社区依法自治。

“构建三个体系”确实是建立坚强有力的社区党工委,建立精干、勤奋、务实、高效的社区行政事务治理中心,建立充满生气与活力的社区代表会议。

实现“两个归位”,一是政府行政治理职能归位,把目前街道本不应该承担的各项带有行政审批和执法的职能,经梳理后归位于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建立“责、权、利”相统一的新型“条块”关系。

二是将部分社会治理职能归位,把原先由政府直截了当治理的有关社会事务归还社会,逐步交由社区自治组织和社团组织承担,实现政府、群众自治组织和社会组织共同实施科学有序的高效治理。

二、鲁谷社区治理体制改革的要紧内容1、改革行政派出机构。

成立了街道级的大社区,下辖20个居委会,是目前北京市唯独称之为“社区”的街道。

2、建立新的组织体系。

在建立社区党工委、社区行政事务治理中心的同时,选举产生了鲁谷社区代表会议及其常设机构鲁谷社区委员会,作为代表鲁谷社区宽敞居民和社会单位利益的群众性自治组织,承接政府剥离出来的部分社会事务,监督政府依法行政。

3、精简机构。

在机构设置上改革了街道办事处传统的自上而下“一对一”模式,鲁谷社区内设机构由北京市同类街道的17个科室精简为“三部一室”,即:党群工作部、社区事务部、都市治理部和综合办公室,精简了73%。

公务员编制由同类街道的90人减少到39人,减少了57%。

创新社区管理 提升社区服务功能

创新社区管理 提升社区服务功能

创新社区管理提升社区服务功能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速,社区管理工作也变得越发重要。

作为城市中最基层的治理单位,社区管理不仅要维护基本的治安秩序,还需要提供更多的社区服务和便民措施,以满足居民多样化的需求。

在这样的背景下,创新社区管理,提升社区服务功能成为了社区管理工作的重要方向。

一、创新社区管理创新社区管理是指在维护基本治安秩序的通过引入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技术手段,提高管理效率,提升社区治理水平。

具体来说,创新社区管理可以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引入信息化管理系统。

利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建立社区公共管理平台和信息化管理系统,实现信息的共享和数据的透明化,提高社区管理的智能化水平。

通过信息化管理系统,可以实现社区基础设施的远程监控、安全隐患的及时处理,提高社区管理的反应速度和处理效率。

2. 强化社区治安防控。

引入先进的监控设备和智能化安防系统,加强社区治安防范措施,提高社区的安全感。

通过大数据分析和预警技术,提前发现和应对安全风险,确保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3. 深化社区服务体系。

完善社区的公共服务设施,引入更多的社会资源,丰富社区的服务内容,满足居民的多元化需求。

探索社区服务的多元化模式,推动社区服务向专业化、精细化方向发展,提高服务质量。

二、提升社区服务功能社区服务是社区管理的重要内容,提升社区服务功能既是社区管理工作的需要,也是满足居民需求的重要途径。

提升社区服务功能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 完善社区公共设施。

优化社区公共设施建设规划,提高社区公共空间利用效率。

对老旧的公共设施进行改造升级,增加更多的公共休闲设施和便民设施,提高社区的宜居性。

2. 打造社区智慧服务。

引入智能化技术,建设智慧社区管理平台,为居民提供更便捷的生活服务。

通过智能化设备和APP应用,提供居民生活所需的信息查询、在线办事、在线预约等服务,提高社区管理的智能化水平。

3. 发展社区互助共建。

鼓励居民积极参与社区事务,建立居民自治组织和居民互助网络,形成多方共治的社区治理模式。

国内外养老社区案例分析

国内外养老社区案例分析

国内外养老社区案例分析随着全球老龄化趋势的加剧,养老社区的发展成为了社会关注的焦点。

不同国家和地区根据自身的文化、经济和社会背景,发展出了各具特色的养老社区模式。

以下将对国内外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养老社区案例进行分析。

一、国外养老社区案例1、美国太阳城养老社区太阳城位于美国亚利桑那州,是世界知名的养老社区之一。

其成功的关键在于完善的配套设施和多样化的服务。

社区内配备了大量的娱乐、健身和医疗设施,包括高尔夫球场、游泳池、健身房、医院和康复中心等。

为满足不同年龄段和健康状况的老年人需求,提供了多种居住选择,如独立式住宅、公寓和护理型住宅。

在服务方面,太阳城拥有专业的物业管理团队,提供24 小时安保、家政服务和紧急救援等。

同时,社区还组织丰富多样的社交活动,如舞蹈班、绘画课和旅行团,让老年人能够积极参与社交,享受丰富多彩的晚年生活。

2、日本港北新城养老社区日本由于老龄化问题严重,在养老社区建设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港北新城养老社区就是其中的典范。

港北新城注重适老化设计,从建筑布局到室内设施,都充分考虑了老年人的行动不便和特殊需求。

例如,房屋内部设置了无障碍通道、扶手和紧急呼叫按钮,公共区域设有缓坡和休息座椅。

此外,社区与周边医疗机构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为老年人提供便捷的医疗服务。

同时,还鼓励老年人参与社区的志愿活动和互助服务,增强他们的社会归属感和自我价值感。

二、国内养老社区案例1、泰康之家养老社区泰康之家是国内较为知名的高端养老社区品牌。

其特点之一是“医养结合”的模式。

社区内设有康复医院,配备专业的医疗团队和先进的医疗设备,为老年人提供疾病预防、诊断、治疗和康复护理等全方位的医疗服务。

同时,与外部知名医院建立了转诊和远程医疗合作,确保老年人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

在居住环境方面,泰康之家注重营造温馨舒适的氛围,房间装修精致,公共区域宽敞明亮。

此外,还为老年人提供丰富的文化娱乐活动,如合唱团、书法班和手工课等,满足他们的精神文化需求。

国外典型社区管理模式

国外典型社区管理模式

国外典型社区管理模式社区是人们生活的基本单位,社区管理对于社区居民的生活质量和社区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国外社区管理模式积极借鉴了各国的经验,努力构建适应本地实际情况的社区管理模式。

本文将介绍几种典型的国外社区管理模式。

社区发展计划是一种由居民和社区机构共同参与制定的规划,旨在综合考虑社区各种资源和需求,为社区的发展和改善提供指导。

这种社区管理模式将决策权交给社区居民,鼓励他们积极参与社区建设和管理。

社区发展计划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步骤:调查研究、目标设定、资源整合、行动计划和监测评估。

社区居民通过参与制定社区发展计划,可以更好地了解自己的社区,提出改进意见,推动社区发展。

社区基层治理是一种强调居民自我管理和自治的社区管理模式。

在这种模式下,社区建立起一套治理机制,通过选举产生社区委员会或理事会,由居民代表负责社区事务的管理和决策。

社区委员会或理事会负责制定规章制度、协调社区内的利益冲突、组织社区活动等。

社区基层治理强调民主决策和公平参与,通过充分发挥居民的主体作用,提高社区管理效能。

社区合作是一种通过建立和加强社区内外各方的合作伙伴关系来推动社区发展的模式。

社区合作可以包括社区居民、社区机构、政府部门、非营利组织等的合作。

这种合作关系可以通过定期会议、合作项目、资源共享等方式实现。

社区合作的核心理念是共同努力、互利共赢,通过整合资源和专业知识,解决社区问题,提高社区的综合服务能力。

4. 活动参与 (Active Participation)社区安全管理是一种注重预防和综合管理的社区管理模式。

社区安全管理包括社区监督、社区巡逻、安全教育等措施,旨在保障社区居民的人身和财产安全。

这种模式鼓励社区居民积极参与社区安全事务,建立起以居民为主体、社区机构和政府部门为辅助的安全监督机制。

社区居民通过与执法机构的合作,共同维护社区的安全与和谐。

总结起来,国外的社区管理模式注重居民的参与和自治,在社区发展过程中充分发挥了居民的主体作用。

社区管理的新模式及其利益机制

社区管理的新模式及其利益机制

社区管理的新模式及其利益机制社区管理是城市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关系到社会稳定和居民生活质量。

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社区管理模式也在不断发展。

本文将探讨社区管理的新模式及其利益机制。

一、社区管理的传统模式社区管理的传统模式是由政府部门牵头,由社区居委会承担管理工作,辅以街道办事处的协调与管理。

社区居委会的成员一般由当地政府委派或者由选举产生,职责涵盖了社区人口信息管理、安全保卫、环境卫生、社区文化等领域。

然而,传统社区管理模式下存在一些缺陷,包括效率低下、资源分配不均、管理缺乏灵活性等。

主要表现在社区工作人员缺乏积极性和创新性,导致管理水平不高,居民参与度不高,社区服务不够全面,不利于城市社区的可持续发展。

二、社区管理的新模式为了克服传统社区管理模式的缺陷,一些新的社区管理模式正在逐渐兴起。

这些新模式主要是以社区自治为基础,发挥社区居民自我管理和服务的主体作用,同时,政府部门仍起到重要的辅助作用。

主要有以下几种:1.物业服务型社区管理模式该模式是在住宅区域内设立物业服务中心,由物业公司或物业管理组织承担社区管理职能。

物业服务中心的职责是承担社区内的物业管理、服务、维修、安全监管等工作,同时注重社区文化建设,形成具有社区特色的服务品牌。

这种模式由于管理机制比较完善,可以实现全面的服务覆盖,受到一部分业主的欢迎。

但是,物业公司与居民之间也存在着利益分配不均、服务质量不高等问题。

2.居民自治型社区管理模式该模式是强调居民自治,发挥居民的主体作用,政府部门仅参与协调与支持。

居民自治是指由居民自己组织、管理和服务于自己的社区,实现一种自主的、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的社区模式。

在这种模式下,社区居民组织起来成立居委会或者居民委员会,进行自我管理和服务。

随着居民自治的深入发展,同时需要政府部门提供必要的协调、支持与服务,共同推动社区发展。

3.平台型社区管理模式该模式主要由政府部门牵头,建立一个社区平台,提供各类资源和服务,利用政府和社会力量,建立协同机制,共同推动社区发展。

国外典型社区管理模式

国外典型社区管理模式

国外典型社区管理模式及对我国社区建设的启示不论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社区管理模式无外乎三种类型:政府主导模式、社区自治模式和混合模式。

它们的主要区别在于政府与社区结合的紧密程度不同。

正是由于这种结合紧密程度的不同,使社区的组织管理工作各具特色。

在国外众多的社区管理模式中,较为突出的有以美国为代表的社区自治模式、以新加坡为代表的政府主导模式和以日本为代表的混合模式。

本文汇编了三国的社区建设模式,供大家参考。

美国:公民自治的典型一、美国社区治理的模式美国的社区治理一直被认为是一种公民自治的典型形态,社区并不是作为政府的一个基层管理单元(行政区划) 而存在。

联邦各州乃至各个市、镇,都有其独特的社区治理方式,但是社区发展和管理上,基本都采取了“政府负责规划指导和资金扶持,社区组织负责具体实施”的运作方式。

他们将具体事务交给社区组织和民间团体,政府只负责宏观调控。

在社区的日常运作中,社区委员会、社区主任、专业社区工作者、非营利组织和社区居民、志愿者均是社区治理的主体, 对社区建设和社区发展负有职责和义务。

(一) 政府机构制定政策美国政府一般通过制定政策影响社区的发展。

例如,联邦、州地方政府一方面负责评估和修改社区的社会和经济政策,另一方面又采取措施消除在就业、信誉和住房等问题的种族、民族以及其他形式的歧视。

联邦、州地方政府鼓励和支持社区组织的发展,并和慈善部门、社区企业形成合作伙伴关系,通过这些活动,联邦、州地方政府可以建立一个合作机制,探索社区发展的途径。

联邦、州地方政府还通过扩展社区组织来执行有关政府社区开发项目,为了推动社区发展,政府还通过各种政策(包括税收优惠)和法规,引导私营企业投入社区建设。

(二) 第三部门提供服务国际上一般将非政府非企业的机构称为非政府组织(NGO),又称第三部门,它是美国社区治理的支柱力量。

上世纪60年代以来,随着美国政府的财政缩减,第三部门在社区服务和社区发展中逐渐发挥着重要作用,特别是90年代以后,为了实现精简政府机构的目的,越来越多的、本应由各级政府机构负责提供的社区公共服务,都较多地由非政府组织(第三部门) 来承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内外先进社区管理模式时间:2012-03-29 来源:新华网字体:小中大不论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社区管理模式无外乎三种类型:政府主导模式、社区自治模式和混合模式。

它们的主要区别在于政府与社区结合的紧密程度不同。

正是由于这种结合紧密程度的不同,使社区的组织管理工作各具特色。

新加坡:社区管理突出“严厉”在被誉为“花园城市”的新加坡,很少有人对小区内部的环境表示不满,这主要得益于小区严格完善的规章制度。

由于新加坡地小人多,人口密度比很大,因此无论是政府兴建的租屋还是开发商兴建的公寓,大多数都是临街而建。

已建成10年的共管式公寓“东陵丽晶园”也不离外。

这个公寓小区西面和南面是两条繁忙嘈杂的公路,东面和北面则是比较安静的社区公园。

为了减小公路噪音对居民的影响,小区的西南两侧除了栽植花草,还特别种了许多高大的树木。

根据新加坡建设发展局有关共管式公寓房屋建筑与相关设施比例的规定,开发商必须将不少于40%的土地用作花园、风景区以及其他娱乐健身设施,从而保证小区居民拥有一个结构合理、温馨舒适的居住环境。

在“东陵丽晶园”居住的每户都有一本《居住守则》,涉及日常生活、娱乐健身设施的使用、停车管理以及公共设施维修等多个方面,详细规定了住户在小区内可以进行的活动以及被严格禁止的行为。

一旦有人违反了规定,保安人员会及时予以制止,物业管理处也会向各家各户发出书面通知进行提醒。

如果违规者无视警告,没有在限定的时间内纠正错误或者给他人造成了损失,那么他除了要赔偿,还有可能“吃官司”。

新加坡社区管理在政府中设有国家住宅发展局负责对社区工作的指导和管理,其主要职能包括:(1)对住宅小区、邻里中心和社区中心及其公共服务设施的规划;(2)对社区管理员和居民顾问委员会、社区中心管理委员会及居民委员会等社区组织领导人进行培训;(3)为居民委员会提供场所和设施,沟通政府与社区的联系渠道;(4)发起某些社区活动,倡导特定的社会价值观念,(5)对社区建设予以财政上的支持。

新加坡的社区主要社会组织有以下三类:(1)咨询委员会。

每一个选区设立一个公民咨询委员会,它在选区层次上组织、领导和协调社区事务,负责把居民的需要和问题反映给政府,并把政府的有关活动安排和政策信息传达给居民;(2)居民联络所管理委员会。

每个选区至少设立个居民联络所管理委员会,它代表人协行使建设和管理社区民众俱乐部的职权,它组织举办诸如文化、教育、娱乐、体育、社交等各种有益的活动,以增进民族和谐与社会团结.同时,它也在政府和民众之间起桥梁沟通的作用。

目前,全国共有管委会106个,全年举办各种活动31500项,参加人数333万八次;(3)居民委员会。

在所有的公共租屋区都设有居委会,通过组织形式多样的活动来促进邻里和睦、民族和谐和社会团结这些活动包括:租屋舞会、邻里守望、民防演练、家政课程教育旅游、民众对话会唱歌、社区联欢会等。

这些活动使居住在同组崖区的居民被此增进认识与了解,更好地理解和响应政府的政策措施。

目前,全国共有居委会493个,每年开办各种项目和活动大约33167个,参与人数390多万人次。

从制度体系上看,新加坡的社区组织具有中立的地位,没有政治倾向,完全是民间的区域自治组织。

但是社区组织和社区领导都与政府和执政党关系密切。

社区领导的政府委任制以及国会议员对社区事务的深度参与,都使政府和执政党对社区组织极具影响力。

社区内各种社团组织的活动则完全是公开、平等和开放的。

社区组织本身不是法人。

社区管理不为任何机构负担任何形式的经济职能,更不为其它机构代收任何形式的费(税)。

社区活动经费主要有两大来源:一是政府补贴,二是是义务参加。

社区内名目繁多的各种组织,聚集了不同兴趣爱好和心理需求的人、形成组织、参与和资助各种社区活动项目的群众基础。

日本:社区管理重视“自律”日本人比较强调自律,许多大城市的市中心都热闹非凡,但在日本的许多社区,“热闹”和“喧嚣”都销声匿迹,有时让人感到静得出奇。

比如,在东京涩谷区的惠比寿居民区,附近有繁华的购物中心,热闹的城铁车站,但这里却一点也没有市中心的吵闹,非常宁静。

日本的《环境基本法》对噪音有明文限制:疗养部门和社会福利设施集中的地方,噪音白天在50分贝以下,夜里不能超过40分贝,市民居住区白天55分贝,夜里45分贝以下;住宅和商业、工业混合区域白天60分贝,夜里50分贝以下。

达不到标准,有关部门会加以治理。

日本人在生活中处处都小心翼翼,生怕给别人添麻烦。

白天很少见人影,也几乎看不到他们在院子里聊天。

晚上一扇扇的窗户里亮着灯光,隐约可看见一家人在看电视,但却很少能听见电视声或者说话的声音。

城铁车站非常热闹,但从未听到过电车鸣笛。

电车穿过小区,只有邻近铁路的人能听到,并没有达到吵闹的地步。

高速公路上平时汽车川流不息,但声音并不算大,很少听到汽车司机摁喇叭。

日本在政府系统中,由自治省负责社区工作,由地方政府设立“社区建设委员会”和“自治活动课”等相应机构。

在城市基层社区层面,日本设有“町会联合会”和“町会”这两个层次的带有行政色彩的自治组织,它们在许多方面分别发挥着类似我国街道和居民委员会的作用。

例如东京都的管理范围包括24个特别区、26个市、7个町和8个村,面积2l00多平方千米。

日本的社区是个大概念,具体分为行政社区与居民社区。

前者与基层行政(政府)重叠,后者不带有任何行政性质,是脱离国家行政的地域概念。

东京人把前者称为区(或市),把后者称为“町”,各有各的功能。

东京人无时无刻不生活在区市或町这样两个社区中。

东京的社区行政长官由民选产生,不是由上级任命产生,他们与东京都政府不存在领导与被领导的隶属关系,区长、市长、町长、村长不接受东京都知事(东京最高行政长官)的直接领导。

都政府颁布的条例与规定对东京都全域起作用。

理论上区与市平级,实际上,区长的地位略高于市长,因为“区”位于城市的中心地带,“市”位于边缘地带。

换言之,市区的行政社区叫做“区”,郊区的行政社区叫做“市”。

显然,“区”的人口更密集些,财政税收也更多些,特别是中心区,如千代田区、港区等,地位尤为显著。

东京社区之所以管理得高效有序,是靠全面的自主性加以保证的。

社区里的事情,无论大小都由社区自己决定,不必请示“上级”。

“上级”都役所与地方役所是并列的,无权干预社区的事务。

这样就保证了办事的快捷。

役所的办事方式也是高效的,所有的役所都是“开放式”办公。

所谓开放式是指:(1)役所无门卫、无围墙、无登记手续、自由出入。

(2)办公室无屏障。

役所的办公室(其实企业或其他机构的办公室亦如此)集中在一起,同在一个大“厅”之中。

“厅”很大,可同时容纳数十人办公。

一个课(相当于中国的科室)一个“窗口”。

一个“窗口”与另一个“窗口”之间没有间隔分隔,浑然成为一体。

写字台上放着写有“某某课”的玻璃牌子,居民看就明自自己该到哪个“窗口”.办公方式与银行差不多,居民申报完自己需办事宜后可领到个金属牌,坐在沙发上等候呼叫。

呼叫时一律采用尊敬的称呼。

这种办公方式不仅拉近了役所与居民的距离,而且使办公公开化了,有利于防止收贿受贿。

按照规定,所有事务都必须在办公室里完成,不许在家里“办公”。

美国:社区管理体现官民“协作”华盛顿特区隔河相望的美国弗吉尼亚州阿灵顿县,其社区管理是整个美国社区管理一个缩影。

该县有大约50个社区,社区有居民协会。

在社区建设和设施完善中,当地政府起了重要作用。

为了官民协作共建居民满意社区,县政府社区管理部发起了“社区管理汁划”,迄今已有43年的历史。

社区管理计划的重点包括街灯设置和铺设人行道等在内的交通安全、街道维修绿化以及社区公园建设等。

所有社区管理计划的制定都基于社区居民的意见,反映居民日常生活的实际需要。

从计划制定到工程实施,整个过程充分体现基层民主。

社区选出的“社区管理计划”代表下面还有居民选出的楼区代表,楼区代表每年会把问题单分发到各家各户,上面列出些具体事项,让居民选择他们认为社区最需要改进的事项。

而居民临时想到什么社区福利的点子或者有什么意见,也通过楼区代表向县政府反映。

社区管理部和各社区负责社区管理计划事务的代表每月开一次会,讨论社区居民的建议和工程项目。

社区管理部根据居民意见进行实地调查,确定社区建设优先事项后,找专业人员进行工程设计,接下来是征求居民对设计方案的意见,如果设计方案得到社区60%居民的支持,工程就开始实施。

社区管理计划的资金来源是当地税收,每两个财政年度得到笔预算。

社区管理部充分考虑各社区利益并根据实际需要作出安排,在规模不等的社区之间取得平衡。

阿灵顿县政府对社区建设的介入还体现在社区地产的开发阶段。

县政府在审核社区地产开发计划时最优先考虑的问题是,必须保证要有一定面积的公共用地——孩子们得有安全的地方玩,居民出门要有地方去。

另外还要考虑社区必须要有一定比例的住房,让那些低于平均收入者能够买得起。

美国城市社区管理一般都具有明确的地理界限,社区就是城市的基层行政单位。

社区内建有社区委员会、社区服务顾问团等组织机构。

城市宪章中,对各种社区组织机构的组成及权限都做了明确规定,并且具有法律保证。

由最高法院根据宪法修正案裁定只要不影响区域或国家的整体发展,每个社区都有权决定自己的特色。

因此,涉及社区建设的规划编制和修改土地利用法规和开发计划的审批等,都要举行听证会征询社会成员的意见。

另外,美国的社区委员会是半官方组织,每个社区委员会都有5O个不领工资、由区长任命的委员,任期为两年。

社区主席由社区委员会聘用。

社区服务顾问团由各专业职能部门的代表、社区委员会主席及市议会由本社区的代表组成。

社区委员会和社区服务顾问团是政府和市民进行联系的桥梁和纽带,在社区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瑞典:社区管理讲究“和谐”在瑞典,不管是在公共场所,还是在住宅区,一般部听不到大声喧哗不管大街还是小巷,几乎都听不到汽车的喇叭声和自行车的铃铛声。

瑞典的社区,处处都体现着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大多数瑞典居民小区都对居民可能对他人造成干扰的活动进行限制,比如晚上九点以后不准使用吸尘器,晚上十点后不准使用洗衣机。

这样的规定虽然不是,法令,但作为一种约定俗成的社会公德而被人们广泛接受。

闹得太出格,会被其他邻居告到小区物业管理处,屡教不改的,很有可能被房东请出大门。

临近周末的时候,在瑞典的许多居民小区里都可以看到这样一些业主留言“各位邻居,我们将于今晚在家中宴请宾客,届时会有较高的声响,希望各位原谅”。

或许是因为大多数瑞典人从小就在这样的居住环境下成长,长大了搬出去住自己的公寓也会自觉遵循这些约定。

在瑞典,大多数公寓楼的隔音效果极佳。

标准公寓配置的窗户都是3层玻璃,隔音效果十分突出。

在斯德哥尔摩一些距离主要街道较近的小区,市政管理部门规定要给居民安装4层玻璃,据说多装一层玻璃可以将室内噪音接收率降低9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