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商业银行内部资金体制改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议商业银行内部资金体制改革
摘要:商业银行的资金管理制度是银行经营管理改革的核心,它的变革将涉及银行资产、利润、负债等各个方面,对银行的发展与未来有着不可预计的重大影响。随着内部资金转移定价在国内的实施,我国商业银行的资金管理模式经历着从差额资金管理体制向全额资金管理体制的变革,商业银行也因此迎来了一系列的挑战和机遇。本文从两种管理模式的比较、资金体制变革带来的影响及对策建议三个方面对商业银行内部资金体制改革进行全面剖析。
关键词:商业银行内部资金体制改革
作为一个管理资金的特殊企业,银行的资金体制是一个关乎银行生死存亡重要因素,资金体制不同程度上的变革由内而外强有力地影响着整个银行的运行管理。我国的商业银行一直以来实施的是差额资金管理体制,但随着国际市场的不断发展融合,内部资金转移定价在国外商业银行的不断推广,国内商业银行的资金管理体制开始有差额资金管理体制向全额资金管理体制转变。本文主要论述了资金体制改革对各个方面产生的影响及建议。
一、差额管理与全额管理模式比较分析
商业银行传统意义上的差额资金管理模式即下级支行有权优先对资金来源和资金运用进行自我管理和运用,也就是说支行可以先于上级银行调用资金,当下级银行的资金不足以维持正常周转时才会利用借代、转账等手段与上级银行产生金融贸易。全额资金管理模式实行的
是内部资金转移定价,也就是说在已有的规章制度下,上级银行和下级银行进行有偿的资金转移,通过这种方法,两者审核业务成本和效益。实行全额资金管理模式,则要求分行的所有的金融贸易均要以FTP的价格从总行的资金中心进行购买。从差额资金管理模式向全额资金管理模式转变,给各方面的资金贸易都带来了重大变化,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总支行的资金管理职能改变
我国银行在实行差额资金管理模式时,下级银行不受上级银行的管理限制,自主管理所在区域内的一切资金贸易运作,如存款准备金、同行拆借等。而实行全额资金管理模式后分支行的这些职务不复存在,分行所辖的区域居民及企业所进行的一切资金流动活动所需要的资金全部都是有上级银行提供负责。这在某种意义上就说明下级分行所流转的所有资金全部来自于上级支行,导致了上下级支行的资金管理职责和内容都需要进行调整。
(二)分行对总行的利润贡献度改变
全额资金管理模式相对于差额资金管理模式更具有保障资金绩效合理的作用。当前情况下,我国的商业银行收入主要来自于净利息。由于差额资金管理模式下的净利息收入是计息资产的利息收入与计息负债的利息支出的差,再加上各个银行的利息收入因为业务的原因不尽相同,所以最后的利润收入也就差别较大。在实行内部资金转移定价之后,不论是哪一笔的资金转移流动在进入到总分行的资金管理中心时都会产生一个成本率。所以,资产负债比例、期限、结构等布置
优化得当的下级银行的利润贡献度就会高于其他支行。
(三)总分行风险管理职能改变
差额资金管理模式下的分支行对所辖区内的所有资金转移流动全权负责,担负着极其重要的职能和作用。实施全额资金管理模式的情况下,下级分行对资金的掌控职务将被上级支行的资金管理中心所取代,所有的资金贸易流动都要由总支行的资金管理中心进行调度,这将减少分支行的职务种类,从而更好地进行业务拓展和信用维持。
从2005年开始,我国的商业银行开始进行了不同程度上的资金管理体制变革,纷纷跟随国际潮流,从差额资金管理模式逐步转变为全额资金管理模式。在这一转变过程中,以建设银行为代表的一部分商业银行转型较为成功,形成了一套全新的资金管理模式,有的商业银行依旧保持着原有的差额资金管理模式,未做变革,还有一些诸如工商银行地企业将两种管理模式融合贯通,同时并存,实行两种不同的资金管理模式。
二、资金管理体制变革产生的影响
国内商业银行形成的三种资金管理模式,对货币流动、主管部门经济决策、市场竞争等各个领域都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对商业银行流动性和业务结构的影响
首先,实行全额资金管理模式会对利率工具发挥其调节作用产生重要影响。在这种管理模式下,利率工具会借助商业银行内部资金运用成本和外部受益两个不同的因素对其最终利润产生巨大作用。要想使
商业信贷的实行能体现出中央银行的政策导向,必须要使其内部的资金变动以及业务经营目标与央行的目的相一致,利率政策调节作用的发挥与价格的上下浮动及利率的调整幅度有极其密切的关系,后两者的细微变动都会对利率工具的调节作用产生重要影响。
其次,是对存款准备金率调节作用的影响。改革后的资金管理模式的居民存贷款,其所产生的内部资金转移定价的相关变动要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制约,除了基准利率这一必不可少的条件之外,还包括金融市场上的供求关系、银行内部的风险收益比、战略经营目标等,这些因素的综合作用才会对FTP产生实际性制约。由此也可以得出,存款准备金率的调整变动对银行发生制约性作用必须要经过上述的几个环节。
(二)对经济决策部门的影响
在传统的银行资金管理模式下,下级银行支行有权自主管理所服务区域内的应向人民银行上缴的存款准备金,商业银行可以根据所指定的测量指标进行自主调控。改革资金管理模式后,新的模式要求下级支行的所有资金都回笼到上级总支行的资金管理中心,不论是资金转入或者是向外流动都需要经过这个中枢神经的操控,由该部门决定资金的流向、发放。因此,分支行的贷款等业务可以不再受资金来源限制,可以通过赚取差额来获取利润。而传统的银行流动性指标的测量方法也不再发挥作用。
(三)对市场竞争产生的影响
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的资金管理模式各不相同,差额资金管理模式与
全额资金管理模式同时存在于市场上的商业银行中。为了获取更多的利益,全额资金管理模式常常吸收大量的存款而向信贷部门企业发放大量贷款以攫取利润,这在无形中就加剧了借贷市场的不良竞争。如果两种管理模式长期存在,将会带来诸多危害:一方面是社会居民百姓热衷于存款使大量资金涌入银行影响市场消费能力,另一方面则是大量收拢资金的商业银行通过借代扩大自身资本形成一方之霸,而小成本的银行为了扩大自身影响盲目地降低贷款门槛,大大降低了市场的有序性。
三、应对资金管理体制变革的意见和建议
顺应商业银行资金管理模式变革,央行以及各商业银行也应该立足实际,改变传统的管理手段,实行适应市场发展趋势的措施和手段,以下是关于应对资金体制变革的几点意见。
(一)优化FTP机制,提升商业银行经营管理水平
针对商业银行两种商业模式共存的现象,银行内部的管理人员应当不断改善内部资金的配置机制,形成一套灵活高效的内部资金转移价格调节机制,对资金的流动和运转实行全权控制;优化内部资金转移定价管理模式,改变目前借贷资金效率低、风险高的运转模式,形成一套高效率、低风险的资金内部转移流程,充分发挥出商业银行的自主性调节作用,全面反映出银行的业务和利润水平。
(二)推进利率市场化进程,发挥利率在宏观调控中的作用
推进利率市场化进程,需要充分发挥政府银行的主导作用,人民银行要借助自身在市场中的宏观调控作用,做好下面两项工作:首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