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学校教学成果奖申请表-“12324” 工程硕士培养模式综合改革与实践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研究生受益规模大:每年930余人,占总规模1/3以上。 (二)人才培养质量显著提升:2011年至2015年,研究生参与科 研项目数由2378项上升到2876项;获发明专利由52件上升到118件; 获软件著作权由18个提升到95个;近6年工程硕士研究生就业率达 100%。 (三)产生了较大的社会影响:先后受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 会等学会和河北工业大学等高校等邀请,作大会邀请报告30余次;探 索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新模式得到教育部、科技部、广东省、河北 省领导高度重视并专程考察,光明日报等主流报刊曾作专题报导。
马廷奇
教授
武汉理工大学 教育科学研究院
负责全日制工程硕士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 改革与实践的前期调研和相关理论研究;全日制 工程硕士培养模式改革的校内外比较研究工作
吴建锋
教授
武汉理工大学 研究生院
参与项目的总体Hale Waihona Puke Baidu计,总体协调教改项目的实 施,参与研究报告的修订
武汉理工大学
沙成彧 助理研究员
研究生院
具体组织公共实验课程教学平台建设和验收工 作,组织研究生工作站的评估工作,组织实验课 程、案例库、课程资源库的建设,组织专业实践 管理,参与课题研究和资料收集整理工作
范涛
讲师
武汉理工大学 研究生院
参与教学改革的整体方案设计,参与课题研究、 论证;修改课题研究报告
王发洲
教授
武汉理工大学 材料学院
推进材料工程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综合改革
1
一、成果主要创新点 (一)提出了“12324”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综合改革新路
径,即瞄准一个目标(提升职业发展能力)、破解两大瓶颈(教育资 源不足和企事业单位等主体积极性不足)、强化三项建设(课程体系、 支撑平台、师资队伍)、推进两项改革(培养模式和培养机制)、夯实 “四项保障”(组织保障、制度保障、经费保障、条件保障)。
第八届湖北省高等学校教学成果奖申请简表
推荐学校(盖章): 武汉理工大学
成果科类:工学
申报等次:二等奖
成果名称: “12324”工程硕士培养模式综合改革与实践
完成单位:(1) 武汉理工大学 ___、(2)_______、
(3)__
__
成果主要完成人:梁传杰、刘勇波、王卫华、马廷奇、吴建锋、沙成彧、范 涛、王发洲
(二)集成创建了“校内外平台支撑+团队指导+三阶段进阶”为 内核的多种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 二、成果主要内容概述
(一)理论研究:主持国家、省部等各类科研课题 8 项,发表高 水平改革研究论文 23 篇,出版专著 1 部,围绕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 开展了系统研究。
(二)系统建设:加强以职业胜任能力为核心的培养方案和课程 体系建设,建设精品课程、工程硕士在线课程等各类课程 221 门;加 强以培养工程实践能力为目标的平台支撑条件建设,建成校外研究生 工作站 56 个,数量列湖北省第 1 位;加强多学科、校内外协同的导 师团队建设,组建 14 个研究生导师团队。
姓名
专业技术 职称
所在单位
近三年年均 教学工作量
在该成果中承担的工作
梁传杰
研究员
武汉理工大学 研究生院
参与教学改革的整体方案设计,参与课题研究、 论证;撰写相关的研究论文,修改课题研究报告
刘勇波 助理研究员
武汉理工大学 研究生院
参与教学改革的设计、论证,提出全日制工程硕 士课程体系优化的具体方案,提出研究生公共实 验课程教学平台总体建设方案并组织实施;提出 研究生工作站“分级管理、四级递进”的建管模 式并组织实施;制订专业实践的相关制度文件, 具体主持整个课题改革的研究和实践
2
王卫华
教授
武汉理工大学 研究生院
提出工程硕士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整体方案,并 组织实施。提出修订完善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 案的原则意见,组织开展工程硕士课程体系优化 与平台、课程建设,指导实施“1.5+1.5+1”三阶 段进阶培养模式,协调进行教学管理制度的完善 与考核评价机制的建立,参加课题论证、研究和 研究报告的修订
(三)推进改革:一是探索工程硕士培养新模式。探索了以沙河 市为代表的地方政府主导培养模式、以葛洲坝集团为代表的校企联合 培养模式等。二是推进工程硕士培养机制改革:基于企业、导师、研 究生三方需求的驱动机制、基于利益共同体的研究生联合培养机制、 依托校企战略紧密合作的长效建设机制和能上能下的研究生工作站 动态调整机制。 三、成果应用推广情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