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选)心理学讲义之第五章感觉和知觉

合集下载

医学心理学重点:感觉与知觉

医学心理学重点:感觉与知觉

医学心理学重点:感觉与知觉
医学心理学是医疗卫生事业单位招聘考试中,要求理解性记忆较高的内容,其中感觉与知觉是常考的知识点之一。

帮助大家梳理相关内容,以便大家更好地复习和记忆。

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应,而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各感觉器官的事物的整体属性的反映。

就是说,知觉是一系列组织并解释外界客体和事件的产生的感觉信息的加工过程。

对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认识是感觉,对同一事物的各种感觉的结合,就形成了对这一物体的整体的认识,也就是形成了对这一物体的知觉。

知觉是各种感觉的结合,它来自于感觉,但已不同于感觉。

知觉是各种感觉协同活动的结果;感觉不依赖于个人的知识和经验,知觉却受个人知识经验的影响。

同一物体,不同的人对它的感觉是相同的,但对它的知觉就会有差别,知识经验越丰富对物体的知觉越完善,越全面。

知觉虽然已经达到了对事物整体的认识,比只能认识事物个别属性的感觉更高级了,但知觉来源于感觉,而且二者反映的都是事物的外部现象,都属于对事物的感性认识,所以感觉和知觉又有不可分割的联系。

例如,看到了一个物体的视觉就包含了颜色、形状,乃至对这一物体其他外部特征的认识,所以,现实生活中很难有单独存在的感觉。

总之,知觉的产生以头脑中的感觉信息为前提,并且同感觉同时进行。

但知觉却不是各种感觉的简单总和。

因为在知觉中除了包
含感觉之外,还包含记忆、思维和言语活动等等。

知觉属于高于感觉的感性认识阶段。

但知觉和感觉一样,都是事物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产生的。

离开了事物对感官的直接作用,既没有感觉也没有知觉。

《心理学(第三版)》(人教版)章节题库(感觉和知觉)【圣才出品】

《心理学(第三版)》(人教版)章节题库(感觉和知觉)【圣才出品】

信息,使其形成具有一定结构的整体的知觉特性
10.一面红旗不管在白天还是晚上,在路灯下还是阳光下,人们都会把它知觉为红色。 这种知觉特性是( )。
7.专业棋手和业余棋手对同一棋局产生很大差异的知觉特性是( )。
4 / 14
圣才电子书

A.理解性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B.恒常性
C.选择性
D.整体性
【答案】A
【解析】知觉理解性是指人以知识经验为基础对感知的事物加工处理,并用词语加以概
括赋予说明的知觉特性。
8.“万绿丛中一点红”,红很容易被人们区分出来。这种知觉特性是( )。 A.理解性 B.恒常性 C.相对性 D.整体性 【答案】C 【解析】知觉相对性是人受自己的需要和兴趣等因素的影响,有意或无意地把某些刺激 信息或刺激的某些方面作为知觉对象,而把其他事物作为背景进行组织加工的过程。“万绿 丛中一点红”是个体不自觉的将绿色作为背景而将红色作为对象的知觉过程,区分对象与背 景是知觉相对性的表现。
括赋予说明的知觉特性;A 项,知觉选择性(知觉的相对性)是个体根据自己的需要与兴趣,
有目的地把某些刺激信息或刺激的某些方面作为知觉对象而把其他事物作为背景进行组织
加工的过程。B 项,知觉的整体性是指对客体的知觉总是以自己的过去经验来补充当时获得
的感觉信息,使其形成具有一定结构的整体的知觉特性;D 项,知觉的恒常性是指当距离、
2.“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体现了知觉的( )。[统考 2007 研] A.选择性 B.整体性 C.理解性 D.恒常性
1 / 14
圣才电子书

【答案】C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解析】知觉理解性是指人以知识经验为基础对感知的事物加工处理,并用词语加以概

心理学感觉与知觉

心理学感觉与知觉

感觉和知觉相互影响 ,共同作用,形成对 世界的完整认识。
知觉是对感觉信息的 加工和组织,感觉信 息是知觉的原材料。
感觉与知觉在心理活动中的作用
感觉和知觉是人类认识世界的基础,通过感觉和知觉获取外界信息,进而形成对世 界的认识和理解。
感觉和知觉是人类行为的基础,通过对外界刺激的感知和解释,影响个体的行为反 应。
个体能够觉察到的刺激的微小变化量。
差别感受阈限
刚刚能引起差别感觉的刺激的最小变化量 。
02
知觉
知觉的定义
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 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 体属性的反映。
知觉是在感觉的基础上产 生的,是对感觉信息进行 组织、解释、构建和整合 的过程。
知觉是一个主动的过程, 需要人的大脑参与对感觉 信息的加工和处理。
感觉和知觉是人类情感的基础,通过对外界刺激的感知和解释,引发个体的情感体 验和情绪反应。
04
感觉与知觉的生理机制
感觉的生理机制
感觉刺激
感觉刺激是引起感觉的物理或化学刺激,如光、声、气味等。它们通过特定的感受器被接 收并转化为神经信号。
感受器
感受器是人体对刺激产生反应的特殊结构,如眼睛对光线的感受、耳朵对声音的感受等。 感受器将刺激转化为神经信号,传递给大脑进行解释。
质量控制
在工业和工程领域中,感觉与知觉原 理被广泛应用于产品质量检测和控制 ,通过人的感觉器官对产品进行快速 、准确的判断,保证产品质量。
在临床心理学中的应用
心理治疗
通过感觉与知觉的干预手段,如音乐疗法、艺术疗法等,帮 助患者缓解心理压力、改善情绪状态,促进心理康复。
心理咨询
在心理咨询中,咨询师利用感觉与知觉原理,了解患者的认 知和情感状态,采用相应的咨询技巧和方法,帮助患者解决 心理问题、提高生活质量。

心理学讲稿之第五章 感觉与知觉

心理学讲稿之第五章 感觉与知觉

第五章 感觉与知觉主要内容:本章主要学习感觉和知觉的概念及其相互关系,了解感知觉的种类,理解感觉和知觉的规律,了解社会认知中常见的几种效应,在教育教学中能够运用感觉和知觉规律教学重点:感觉和知觉的概念及关系,感觉和知觉的规律教学难点:感觉和知觉的规律,感觉和知觉的概念及关系教学方法:讲授、讨论、练习课时:5具体内容:感觉是人类认识世界的第一步,通过感觉,我们从内外环境中获取信息,通过知觉,我们根据自己的知识经验对于从环境中输入的信息加以整合和识别,使杂乱无章的刺激具有了意义。

本章主要讲解五个问题:一是感觉和知觉的概述二是介绍感觉和知觉的种类三是学习感知觉的规律四是社会知觉五是感知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第一节 感觉与知觉的概述一、感觉(一)感觉的概念感觉是人脑对于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在生活中,人们接触到的客观事物都具有各自不同属性。

当某一事物出现在人们面前,它的不同属性作用于人的不同感官,人脑中就会产生对这一客观事物的不同的个别属性的反映,这就是感觉。

它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最初级的反映,也是最简单的心理过程。

感觉具有以下特点:1.感觉反映的是当前直接接触到的客观事物,而不是过去的或间接的事物。

由于感觉是对当前事物的反映,是眼前的、现时的,因此,记忆中再现的事物属性的映象,幻觉中的各种类似于感觉的体验等不是感觉。

2.感觉反映的是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而不是事物的整体。

通过感觉我们只能知道事物的声、行、色等个别属性,还不能把这些属性整合起来整体地反映客观,也还不知道事物的意义。

不过人的感觉并不是同时只能反映事物的一种属性,它可同时反映事物的多种属性,只不过这些属性在人脑中没有形成相互联系,从而不能对事物产生一个总体认识。

对客观事物的整体反映以及对起意义的揭露是比感觉更高级的心理过程的机能,然而一切较高级、较复杂的心理现象都必须在感觉的基础上产生,感觉是人认识客观世界的开端。

(二)感觉的生理机制感觉的产生是分析器工作的结果。

心理学讲稿之第五章 感觉与知觉讲述

心理学讲稿之第五章 感觉与知觉讲述

第五章感觉与知觉主要内容:本章主要学习感觉和知觉的概念及其相互关系,了解感知觉的种类,理解感觉和知觉的规律,了解社会认知中常见的几种效应,在教育教学中能够运用感觉和知觉规律教学重点:感觉和知觉的概念及关系,感觉和知觉的规律教学难点:感觉和知觉的规律,感觉和知觉的概念及关系教学方法:讲授、讨论、练习课时:5具体内容:感觉是人类认识世界的第一步,通过感觉,我们从内外环境中获取信息,通过知觉,我们根据自己的知识经验对于从环境中输入的信息加以整合和识别,使杂乱无章的刺激具有了意义。

本章主要讲解五个问题:一是感觉和知觉的概述二是介绍感觉和知觉的种类三是学习感知觉的规律四是社会知觉五是感知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第一节感觉与知觉的概述一、感觉(一)感觉的概念感觉是人脑对于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在生活中,人们接触到的客观事物都具有各自不同属性。

当某一事物出现在人们面前,它的不同属性作用于人的不同感官,人脑中就会产生对这一客观事物的不同的个别属性的反映,这就是感觉。

它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最初级的反映,也是最简单的心理过程。

感觉具有以下特点:1.感觉反映的是当前直接接触到的客观事物,而不是过去的或间接的事物。

由于感觉是对当前事物的反映,是眼前的、现时的,因此,记忆中再现的事物属性的映象,幻觉中的各种类似于感觉的体验等不是感觉。

2.感觉反映的是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而不是事物的整体。

通过感觉我们只能知道事物的声、行、色等个别属性,还不能把这些属性整合起来整体地反映客观,也还不知道事物的意义。

不过人的感觉并不是同时只能反映事物的一种属性,它可同时反映事物的多种属性,只不过这些属性在人脑中没有形成相互联系,从而不能对事物产生一个总体认识。

对客观事物的整体反映以及对起意义的揭露是比感觉更高级的心理过程的机能,然而一切较高级、较复杂的心理现象都必须在感觉的基础上产生,感觉是人认识客观世界的开端。

(二)感觉的生理机制感觉的产生是分析器工作的结果。

《普通心理学》第五章知识点整理

《普通心理学》第五章知识点整理

《普通心理学》第五章知觉312版●第一节知觉概述●一、知觉的含义●(一)知觉的含义:●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属性的反映。

●(二)知觉的三种作用:●1.觉察:●觉察是指发现事物的存在,但不知道它是什么。

●2.分辨:●分辨是把一个事物或其属性与另一个事物或其属性区分开来。

●3.确认:●确认是指人们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和当前获得的信息确定知觉的对象是什么,给他命名,并把它纳入一定的范围。

●三者的关系:●在知觉过程中,人对事物的觉察、分辨和确认的阈限值是不一样的。

●(三)知觉和感觉的联系和区别:●1.联系:●(1)两者都是由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引起的。

●感觉和知觉反映的都是事物的外部现象,都属于对事物的感性认识。

一旦客观事物离开感觉器官所及范围,感觉和知觉也随之停止。

●(2)知觉以感觉为基础。

●纯粹的感觉在现实生活中一般是不存在的,任何一个单独的属性或特性,总是作为一定事物或对象的属性或特性而存在。

事物的个别属性和事物的整体不可分割,因而感觉和知觉密不可分。

●2.区别:●(1)两者反映的内容不同。

感觉反映的是事物的个别属性,知觉反映的则是事物的整体属性。

●(2)知觉虽然以感觉为基础,但知觉要比感觉复杂得多,它并不是感觉的简单集合。

●(3)感觉是单个分析器作用的结果,知觉需要多个分析器共同作用。

●(4)知觉中带有相当的主观成分,受人的知识经验和态度的制约,它既包括自下而上的加工,也包括自上而下的加工。

●二、知觉的种类●1.根据知觉起主导作用的感官特性,可分为:●(1)视知觉;●(2)听知觉;●(3)触知觉;●(4)嗅知觉;●(5)味知觉。

●2.(详情如下)根据人脑所认识的事物特性,可分为:●(1)空间知觉;●(2)时间知觉;●(3)运动知觉;●(4)错觉。

●3.根据知觉中意识参与的程度,可分为:●(1)阈上知觉;●(2)阈下知觉:●阈下知觉也叫做无觉察知觉,是一种无意识的知觉,即个体可以在低于知觉阈限的情况下对刺激进行加工。

医学心理学重点:感觉和知觉

医学心理学重点:感觉和知觉

医学心理学重点:感觉和知觉人的心理现象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客观现实是十分丰富多彩的,人的心理现象也是复杂多样的。

感觉和是比较简单但很重要的心理现象。

今天,中公教育为大家整理总结了有关心理学上的感觉和知觉的内容,来帮助大家理解记忆。

一、感觉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受器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客观事物具有着各不相同的颜色、声音、味道、气味、温度等各种属性。

当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感受器,各种感受器能够区别出适宜的刺激,从而使大脑产生了对这些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这种反映就是感觉。

通过感觉使我们获得了关于事物的颜色、声音、味道、气味、冷热、粗糙、光滑等感觉信息。

感觉除反映外界事物的个别属性外,还反映机体内部状况,例如,通过感觉我们可以反映有关自身的位置、运动、姿势以及机体内部器官的活动状态等种种感觉信息。

二、知觉知觉同感觉一样,也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受器的客观事物的反映,但不是对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而是对事物整体的反映。

在实际生活中,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感受器时,人们头脑中反映的不仅是事物的个别属性,同时反映了事物整体,即在以感觉的形式反映事物个别属性的同时也反映了事物的整体。

譬如,儿童面前有一朵花,他们并非孤立地反映它的红色、香味、多刺的枝干而是通过脑的分析与综合活动,从整体上同时反映出它是一朵玫瑰花。

三、两者的联系与区别(1)区别:①感觉是对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知觉是对事物整体的反映;②感觉的产生是某一种分析器活动的结果,知觉则是分析器系统综合活动的结果;③知觉比感觉复杂得多,它们是本质上不同的两种感性认识的形式。

(2)联系:①同属认识的感性阶段;②都是对当前事物的直接反映;③感觉是知觉的基础,知觉是感觉的深入。

感觉与知觉的心理学知识

感觉与知觉的心理学知识

感觉与知觉的心理学知识感觉与知觉的心理学知识一:概述1.1 真实感受:感觉与知觉的定义与区别1.2 感官器官:人类感觉的基本组成部分1.3 感觉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二:感觉的基本特性2.1 感觉的强度:感知中的量化特征2.2 感觉的质量:不同感觉之间的差异2.3 感觉的持续性:感觉的持续时间和延迟效应 2.4 感觉的适应性:人类感觉系统的可塑性三:感觉处理的神经基础3.1 神经元和神经递质:感觉信息的传导3.2 感觉通路:感觉信息的传递与处理3.3 感觉与大脑区域:感觉信息的编码和解码四:感觉心理学的经典理论4.1 力度理论:感觉强度与刺激能量的关系4.2 门控理论:痛觉调节和控制的机制4.3 十分鼓励理论:感觉阈值的设定和调整五:知觉的组织与解释5.1 知觉整合:感觉与经验的交互作用5.2 形状与图像知觉:物体的识别与辨认5.3 运动与深度知觉:空间感知与运动感知5.4 时间知觉:感知事件的序列和持续时间附件:- 图表:相关实验数据和统计图表- 图像:与感觉和知觉相关的示意图和实验设备图像- 表格:相关概念和理论的总结和分类法律名词及注释:1. 感觉:指人类或动物通过感官器官接收到的刺激信号的初步处理过程。

2. 知觉:指在感觉基础上,通过大脑对感官输入进行进一步分析和理解的过程。

3. 神经元:指组成神经系统的基本功能单元,负责传递、加工和储存大量信息。

4. 神经递质:指神经元内部传递信息的化学物质,参与神经信号的传导和调控。

5. 感觉通路:指连接感官器官和大脑的神经通路,传递感觉信息和产生感觉体验。

6. 知觉整合:指将来自不同感官通路的信息整合在一起,形成对物体、事件等的完整理解和认知。

医学心理学课件感觉知觉

医学心理学课件感觉知觉

汇报人:日期:目录•感觉概述•知觉概述•感觉系统•知觉系统•感觉与知觉的异常表现•医学心理学在感觉与知觉中的应用感觉概述01感觉是人体对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直接反应,通过感觉可以认识外界事物的个别特征。

02感觉是心理活动的起点,是大脑对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直接反映。

03感觉是一种基本的心理现象,是维持正常心理活动的基础。

感觉的定义根据刺激来源分为内感受性和外感受性。

内感受性是指机体内部器官受到刺激引起的感觉,如饥饿、饱胀、疼痛等。

外感受性是指机体外部客观事物刺激引起的感觉,如看到颜色、听到声音等。

根据感觉产生的过程分为初级感觉和次级感觉。

初级感觉是指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所引起的初级的心理现象,如视觉、听觉、味觉等。

次级感觉是指通过大脑综合分析后产生的较为复杂的感觉,如情绪、思维等。

感觉的分类01感知外界事物的个别属性通过感觉可以感知外界事物的形状、大小、颜色、距离、运动等个别属性,为认识外界事物提供基础信息。

02维持机体生存通过感觉可以感知机体的内部和外部环境变化,从而调节机体内部环境维持平衡,同时也可以对外界环境变化做出适应和调整。

03促进大脑发育在婴幼儿时期,通过视觉、听觉等感觉刺激可以促进大脑神经元的发育和突触的形成,从而促进认知和思维的发展。

感觉的作用知觉概述知觉是在感觉的基础上产生的,是对感觉信息的组织和解释过程,受到主观因素和已有知识的影响。

知觉是大脑对当前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属性的反映。

它是一系列组织并解释外界客体和事件产生的感觉信息的加工过程。

知觉的定义知觉的分类根据知觉过程中是否需要使用主观判断,可以将知觉分为感性知觉:又称不随意知觉,是指通过对感觉信息的组织和解释,不需要经过主观判断,就能直接获得对事物整体属性的认识。

例如,看到一个苹果的颜色、形状和大小等属性,不需要经过主观判断就能直接感知为一个完整的苹果。

理性知觉:又称随意知觉,是指需要通过主观判断和推理才能获得对事物整体属性的认识。

感觉和知觉普通心理学ppt文档

感觉和知觉普通心理学ppt文档
同域原则
3.3 知觉
(3)理解性
知觉理解性主要具有以下特点:
1.知觉理解性是以人已有的知识经验为 前提对信息进行加工处理的。 知识与经验是知觉理解的基础,正如黎柏的 研究所表明的那样,不同的人,由于知识与 经验不同,对同一客观事物的知觉理解程度 也会有所差异,从而导致对该事物的不同知 觉。
4.明度恒常性
明度恒常性是指当照明条件改变时,人知觉到 的物体的相对明度保持不变的知觉特征。
如将黑、白两匹布,一半置于亮处,一半置于 暗处,虽然每匹布的两半部分亮度存在差异, 但个体仍把它知觉为是一匹黑布或一匹白布, 而不会知觉为是两段明暗不同的布料。
5.颜色恒常性
颜色恒常性是指个体对熟悉的物体,当其颜色 由于照明等条件的改变而改变时,颜色知觉不 因色光改变而趋于保持相对不变的知觉特征。
在视觉范围内,知觉恒常性的种类有大小恒常性 、形状恒常性、方向恒常性、颜色恒常性和亮度恒 常性等。
1.大小恒常性
Ames room
2.形状恒常性
3.方向恒常性
遇到自己不熟悉的、复杂的环境,像进入了茂密树 林中时,就不容易识别出方向。
在看一些不熟悉国家的地图时,可能不清楚其所处 的地理位置。如下图是歌手脸部颠倒的照片。
在平面上,相对大的物体看起来近,而相对 小的物体看起来远。人们可以据此来判断物 体的距离或辩识立体物体。
3.1 从刺激到感知
亲自实践:台灯亮度调节实验 感觉是根据刺激之间的关系而形成的,而
不是根据刺激的绝对水平 3.1.4 信号检测理论 感觉不是一种简单的有或无、是或非的体验 3.1.4感觉适应 3.1.5 感觉对比
3.2 各种感觉
3.2.1 视觉 (1)可见光谱 波长-色彩(强度-亮度) (2)视觉的生理基础 视网膜、视杆细胞、视锥细胞、视网膜盲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这种现象称为脆热觉。
➢痛觉影响因素
▪ 情绪:积极的情绪可以使疼痛减轻。 ▪ 个性特点:易受暗示的人,痛阈变化大,自尊心
强的人可能高度耐痛,不同个性的人表达疼痛的 方式也不同。
六、其他感觉
➢内部感觉的信息来自身体内部
✓机体觉,是告诉我们内部各器官所处状态的感 觉,如饥、渴、胃痛等;
(三)听觉理论
➢ 部位论(place theory)
▪ 不同的声波使耳蜗里不同部位的毛状细胞兴奋, 因而产生不同的音调
▪ 卵圆窗附近较短的毛状细胞,反映高音调声波; 而较长的毛状细胞,反映低音调声波。
➢ 频率论(frequency theory)
▪ 音调是由基底膜的振动速率决定的;
▪ 低频率声波引起低振动速率,因而产生低音调; 高频率声波引起高振动速率,产生高音调。
六、其他感觉
味觉和嗅觉
➢味道意义化 ✓何种味道勾起回忆
➢嗅觉婴儿在子宫内所产生的第一种感觉 ✓女人不坏
六、其他感觉
➢皮肤感觉 • 刺激作用于皮肤引起的各种各样的感觉。 • 种类:触觉、温度觉(温觉和冷觉)和痛 觉。
▪ 触压觉
• 内涵:由非均匀分布的压力在皮肤上引起的感觉。
• 种类:触觉(皮肤轻微变形)、压觉(皮肤明显 变形)
➢波幅越高则越明亮,波幅越矮 小则越阴暗
光波纯度
饱和度(彩度)
➢单一光波饱和度高,混合光波 饱和度低
明 度
彩 度
➢眼睛的结构与功能
网膜的锥状细胞、杆状细胞、视神经
➢大脑的视觉功能
▪ 左眼球视野上的物象 进入右脑;右眼球视 野上的物像进入左脑;
▪ 左右视野的物像在侧 膝核做必要的整合, 然后分别进入大脑的 视觉区。
➢ 视觉理论
✓ 三色说
• 英国物理学家托马斯·杨(T.Young),以及德国 物理学家、生理学家兼心理学家赫尔姆赫兹均认 为有有红、绿、蓝三种基本原色,在视网膜上对 应着三种视椎细胞,分别含有三种不同的光化学 物质,其中每种化学物质分解,都可以使神经纤 维产生冲动,再传至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让人 产生颜色的感觉,被称为“三色说”。
三、感觉的种类
获取信息来源
远距离
近距离
内部
听觉 视觉
味觉
嗅觉
皮肤觉
肌动觉 平衡觉
感觉剥夺实验
1954年,赫伦、贝 克斯顿(Boxton)在美 国麦吉利大学所做的感觉 剥夺研究,募集了大学生 志愿者作为参加实验的人。
志愿者每天躺在床上睡 觉,并有每天20美元的酬 劳。他们可以自己决定何 时退出实验。
▪ 婴儿抚触:就是通过父母或者医务人员的手, 对婴儿的全身进行按摩,1995年强生公司把 婴儿抚触从美国引入中国。
0-5°C 的冷水
▪ 温度觉
• 由刺激温度与皮肤表面温度的关系决定的。
40-44°C 的温水
▪ 痛觉
• 任何一种刺激当其对有机体具有损伤或破 坏作用时,都能引起痛觉。
▪ 皮肤下的冷和温两种神经元,如同时 受到冷和温两种刺激时,会使人产生 既不冷也不温,而是一种灼热的感觉。
(优选)心理学讲义之第 五章感觉和知觉
第一节 感觉概述
1 感觉产生的基本过程 2 编码和表征 3 感觉种类 4 听觉及其理论 5 视觉及其理论 6 其他感觉
第一节 感觉概述
一般定义: 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
器官的事物的个别属性的认识。
一、感觉产生的基本过程
转换
复杂加工
收集信息
刺激
感觉
不同感觉通道加工!
➢ “四色说”比“三色说”优越之处就在于它令 人满意的解释了色的对比、后象和色盲等特殊 的视觉现象。
后像: •刺激物对感受器的作用停止后,感 觉现象并不立即消失,它能保留一 个短暂时间,这种现象称为后像。
•正后像:后像的品质与刺激物相同。
•负后像:后像的品质与刺激物相反。
注视30秒以上,幻灯 片自动切换,请注意 看到什么东西?
物理 心理 属性 属性
原则
频率
音调
➢频率是一秒内的声波周波数 ➢频率高音调高;频率低音调低
振幅
音强
➢振幅是声波起伏的垂直高度 ➢振幅高音响强;振幅低音响弱
复杂度 音色 ➢指不同声波的组合程度
单位
赫兹 (Hz)
分贝 (db)
▪光波靠光量子做媒介;声波靠空气做媒介,故声波传送速度较慢。
(二)声音来源的觉察 ▪ 两耳接收同一声音的强弱差异,使人能辨别、 判定音源距离的远近
➢ 视觉理论
✓ 四色说(颉颃说)
• 黑林(E. Hering,1834-1918)提出了与三色说抗衡的 “四色说”,他认为色觉不能单纯用混色的原理来解释, 应进一步采用补色的原理。他假设在视网膜上的视素是成 对的,一共有三对,即红-绿视素、黄-蓝视素、白-黑视素。 这三对视素在受到刺激后会分解或者合成,于是就产生了 各种不同的颜色感觉。
观察窗
空气调节装置
扬声器
记录生理 数据的导线
护目镜 耳机 麦克风 纸板
感觉剥夺实验
➢病理心理现象:出现错觉幻觉;注意力涣散, 思维迟钝;紧张、焦虑、恐惧等,实验后需数日 方能恢复正常。
➢视幻觉大多在感觉剥夺的第三天出现,幻觉经 验大多是简单的,如光的闪烁,没有形状,常常 出现于视野的边缘。听幻觉包括狗的狂吠声、警 钟声、打字声、警笛声、滴水声等。触幻觉的例 子有,感到冰冷的钢块压在前额和面颊,感到有 人从身体下面把床垫抽走。
四、听觉
➢耳的结构和功能
✓外耳:耳廓和外耳道,收集声音。 ✓中耳:鼓膜—受声音压迫机械振动, 带动三块听小骨;锤骨、砧骨、镫 骨—将声音传到卵圆窗。 ✓内耳:耳蜗—是人的听觉器官。由 鼓阶、中阶和前庭阶构成。鼓阶与中 阶间的基底膜上包含大量支持细胞和 毛细胞(听觉的感受器)
(放大)
(一)声波的属性
五、视觉及其理论
➢眼睛构造及其功能 ➢视觉理论
✓三色说 ✓四色论
光波的属性
➢可见光:人类肉眼看见的光波是电磁谱 中波长介于380纳米(紫蓝色)至760纳 米(红色)之间者
物理属性 波长
波幅
光波三属性
心理属性
原则
彩色(色相)
➢波长代表两波峰之间的距离 ➢不同波长影向感受到的颜色
亮度(明度)
➢波幅代表由波峰至波谷之间的 垂直距离
外周感受器是把外界刺激的能 量转换为神经冲动的转换器; 神经通道把神经冲动传给皮层; 皮层感觉中枢是感觉器官的终 端部分,感觉即产生于此。
二、编码和表征
感觉
编码:用一 个特定符号 代表一件事 物或一的 组织形式。
三、感觉的种类
视觉
种类
听觉 触觉
嗅觉 味觉 第六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