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庭坚涪州行迹_交游和创作考述_李金荣

合集下载

黄庭坚诗赏析

黄庭坚诗赏析

熔经铸史借景传情――黄庭坚《寄黄几复》赏析我居XX君南海,寄雁传书谢不能。

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

持家但有四立壁,治病不蕲三折肱。

想得读书头已白,隔溪猿哭瘴溪藤。

- - 优质资料【大意】:我住在北方海滨,而你住在南方海滨,欲托鸿雁传书,它却飞不过XX。

当年春风下观赏桃李共饮美酒,江湖落魄,一别已是十年,常对着孤灯听着秋雨思念着你。

你支撑生计也只有四堵空墙,艰难至此。

古人三折肱后便成良医,我却但愿你不要如此。

想你清贫自守发奋读书,如今头发已白了罢,隔着充满瘴气的山溪,猿猴哀鸣攀援深林里的青藤。

黄庭坚(1045—1105)字鲁直,自号山谷道人,又号涪翁,分宁(今XX修水)人。

- - 优质资料他于英宗治平年间中进士,曾经做过一些地方小官和(今XX大名)国子监教授。

他的诗歌曾受到苏轼的赏识,政治观点也与苏轼相近,仕途生涯因与新旧党之争纠结在一起。

哲宗初年高太后执政废新法时,他被召入京,曾参与修史及贡举方面的工作;哲宗亲政驱- - 优质资料逐旧党时,被贬为涪州别驾,黔州安置;哲宗去世后他曾一度被起用,但很快又被贬到远在今XX境内的宜州,后来死在那里。

有《山谷集》传世。

他虽是“苏门四学士”之一,却又与苏轼并称“苏黄”,成为宋诗史上一位开宗立派、影响深远的大家。

- - 优质资料根据作者对这首诗的原注:“乙丑年德平镇作。

”乙丑为宋神宗元丰八年(1085),当时黄庭坚监XX(治所在今XX省XX市)德平镇,其好友黄几复任XX四会县令。

黄庭坚与黄几复交情颇为深厚,与他有过不少的诗歌唱和,如《留几复饮》、《再留几复饮》、《赠- - 优质资料别几复》等。

这首《寄黄几复》,表达了作者对远方友人的深深思念之情,同时对其迟暮难用的处境,深表惋惜。

首联写两人所居之处相距甚远。

诗人巧妙地运用了《左传》“僖公四年”中楚国使者所说的“君处XX,寡人处南海,唯是风马牛- - 优质资料不相及也”一语。

春秋时齐国处于北方近海之地,楚国处于南方近海之地,故一称XX一称南海。

黄庭坚谪居黔州行迹生活考述

黄庭坚谪居黔州行迹生活考述

直 ,别号山谷道人) 以 “ 被诬 修先帝 《 实录 》 ,类多 附会奸 言 ,诋斥熙 宁 以来政 事 ”¨ 罪 名 ,被贬 涪 均 州 ( 重 庆 市 涪 陵 区 ) 驾 ,黔 州 ( 重 庆 市 彭 今 别 今
水 县 )安 置 ,在 黔 州 度 过 了 三 年 的谪 居 生 活 。有 关 黄 庭坚 谪 居黔 州 的行 迹 、生 活情 况 ,此 前 年谱 、
陆游 《 人蜀记》第六 : “ 抵巫山……隔江南陵 山 ,极 高大 ,有路 如线 ,盘 曲至绝 顶 ,谓 之一 百八 盘 ,盖 施 州 正路 。 】 ” 可见此 词 作 于 山谷 远赴 贬 所
汉水 ,在到达江陵 ( 今湖北 江陵县 ) ,再溯江 后
西上。
山谷 《 江陵府承天禅院塔记 》云 : “ 绍圣二 年 ,余 以史事得罪 窜黔 中。到 出江陵 ,寓 承天 , 以补纫春服。 3 《 ”【又 书十劝七佛偈遗李夫人 》署 云: “ 绍圣二年二月乙未荆南承天寺中书。 4 ”【可 见 山谷 到 达 江 陵 的 时 间 是绍 圣 二 年 二 月 ,且寓 居
李 金 荣
( 长江师范学 院 文学与新闻学 院,重庆 48O 0 10)
[ 摘
要 】 本 文主要 就 黄庭 坚谪 居黔 州时期 的行 迹 、生活 等进 行 了较 为详尽 的考 述 ,补 充和
纠正 了此前年谱、方志及相关论著等中的一些疏漏和讹误。 [ 关键 词] 黄庭 坚 ;黔 州;行 迹 ;生 活
方 志及相关论著 等 ,或语焉 不详 ,或考证 有误 。 本 文 拟就 上 述 问 题 作 较 为详 尽 的考 述 , 以期 有插 漏 补 缺 、纠 偏正误 之 功效 。

远 赴贬 所
Hale Waihona Puke 绍 圣 二 年 (19 05)正 月 ,黄庭 坚在 长 兄 黄 大 临 ( 元 明 )的 陪 同下 踏上 了前 往 黔 州 贬 所 的行 字

黄庭坚作品简介

黄庭坚作品简介

黄庭坚黄庭坚(1045年-1105年),字鲁直,号山谷道人,后世称他黄山谷,晚号涪翁,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人。

北宋诗人,书法家。

英宗治平四年(1067)进士。

神宗熙宁三年(1070年),王安石为宰相,实行新法遭到以司马光为首的保守派猛烈反对。

后来新旧两党斗争愈演愈烈,一直延续到北宋灭亡。

在这场斗争中,黄庭坚站在旧党一边,他虽然没有积极参加这场斗争,但他的一生一直卷在斗争的旋涡里。

黄庭坚出于苏轼门下,与张来、秦观、晁补之并称为“苏门四学士”,后与苏轼齐名,世称“苏黄”。

他最重要的成就是诗。

诗论标榜杜甫,但是强调读书查据,以故为新,“无一字无来处”和“脱胎换骨,点铁成金”之论。

他在宋代影响颇大,开创了江西诗派。

他又能词,兼擅行、草书。

书法初以周越为师,后取法颜真卿及怀素,受杨凝式影响,尤得力于《痊鹳铭》,笔法以侧险取势,纵横奇倔,字体开张,笔法瘦劲,自成风格,为“宋四家”之一。

《宋史·文苑传》称他:“庭坚学问文章,天成性得,陈师道谓其诗得法杜甫,善行草书,楷法亦自成一家。

与张耒、晁补之、秦观俱游苏轼门,天下称为四学士。

”他自己说:“余学草书三十余年,初以周越为师,故二十年抖擞俗气不脱。

晚得苏才翁,子美书观之,乃得古人笔意。

其后又得张长史,僧怀素,高闲墨迹,乃窥笔法之妙。

”他著名的书迹有《松风阁诗》、《黄州寒食诗跋》、《花气熏人帖》、《虹县诗》等。

1惟清道人帖黄庭坚《惟清道人帖》,行书,纸本。

纵29.4厘米,横32厘米,尺牍十一行。

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作于绍圣元年1094年,钤有“缉熙殿宝”、《项元汴印》、《仪周珍藏》等藏印。

此帖曾经明内府及项元汴、安岐等收藏。

书风端稳紧结,俊健古雅,有晋唐人法度和韵致。

与黄庭坚行楷书特具的跌宕开阖、斜欹外拓的风格相比有所不同。

乾隆评此帖云:“凌冬老干,偃蹇岩壑。

”释文:惟清道人本贵部人,其操行智识,今江西丛林中,未见其匹亚。

昨以天觉坚欲以观音召之,难为不知者道,因劝渠自往见天觉,果已得免。

黄庭坚的《西山题记》

黄庭坚的《西山题记》

黄庭坚的《西山题记》黄庭坚(公元1045年—1105年),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涪翁、黔州居士,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人。

他23岁中进士步入仕途,做过十几年京官。

曾在汴京(今河南开封)主持编修《神宗实录》(记录前一个皇帝宋神宗时代的史书)。

他以其独具特色的“黄庭坚诗体”,赢得了“江西诗派”鼻祖的地位。

同时,他的书法也颇有建树。

经圣元年(公元1094年),新党章享蔡卞等人,打着王安石的“革新”旗号,排斥异己,从《神宗实录》中找到“用铁龙爪治河,有同儿戏”这句活(黄庭坚曾亲眼看到用船拖着铁爪扒河底泥沙,加深水道,确实不能从根本上治理水灾),便给黄庭坚加上“诬毁先帝”的罪名,贬谪为“涪州别驾,黔州安置”(涪州即今涪陵区,黔州即今彭水县,均属重庆市)。

与黄庭坚同时被监视的还有范祖禹、赵彦若等人,史称“史祸”。

建中靖国元年(公元1101年),政局变化,宋徽宗登基,想起了黄庭坚这个人才,便召他复出做官。

这年黄庭坚已56岁,他当时的心情,有人以“漫卷诗书喜若狂”来形容,也有人相比方“就像文革之后被解放的老干部一样。

”黄庭坚乘船顺江东下,在早春二月的一天抵达万州(旧称南浦),应南浦太守高仲本之邀,到西山游览饮宴。

西山在郡城的西面,趟过一条大沟(苎溪),登上半山,但见竹柏茂密,遮天蔽日,山泉汇流至此,形成一个大湖(即今高笋塘),湖的四周环绕着亭阁,水榭。

又有名叫“勒封院”的五幢庙宇建筑,其楼观重重叠叠,在薄雾之中或隐或现,它们的倒影也映在明净的水中。

面对这如诗如画的美景,黄庭坚喜上加喜,挥笔撰书《西山记》,赞叹:“凡夔州一道……林泉之胜莫与南浦争长者也!”内山碑高1米,宽2.6米,21行,凡173字,字径10厘米左右。

此《记》既是一篇记事、状景的优美散文,又是黄庭坚在书法艺术成熟期和心情特别舒畅时书就的一通行书力作。

通碑朗润清新,如王羲之的《兰亭序》一样,透着春天的气息。

行气似江流,常见左右摆动,字如嶙峋溪石,左欹右侧,上衔下嵌,时密时疏,变化天然。

黄庭坚原文及赏析

黄庭坚原文及赏析

黄庭坚原文及赏析(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范文,如合同协议、演讲稿、策划方案、报告大全、条据文书、公文素材、教育资料、散文诗歌、作文大全、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sample texts for everyone, such as contract agreements, speech drafts, planning plans, report summaries, documentary documents, official document materials, educational materials, prose and poetry, essay summaries, and other material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黄庭坚原文及赏析黄庭坚原文及赏析7篇黄庭坚原文及赏析1《水调歌头·瑶草一何碧》是宋代文学家、书法家黄庭坚的词作。

黄庭坚谪居黔州行迹生活考述

黄庭坚谪居黔州行迹生活考述

黄庭坚谪居黔州行迹生活考述
黄庭坚是宋代著名文学家和书法家,因反对当时的政治和社会风
气而被贬谪到贵州省的黔州(今黔西南州)。

在这里他度过了近20年
的流寓生活,成为其文艺创作和人生经历的重要一段。

黄庭坚谪居黔州的行迹生活,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黄庭坚在黔州的居住地
黄庭坚在黔州有两所住所,一处是太平寺,另一处是文庙。

太平
寺是一个禅寺,黄庭坚在这里居住8年,他在此接受佛教教诲,感悟“中道之理”。

文庙是贵州的历史古迹,黄庭坚与友人一道合资购买
这座庙,他在此居住了9年。

黄庭坚将文庙改装为自己的书斋和居所,与友人共同经营其中一个茶馆和饮食店。

二、黄庭坚在黔州的生活状况
在黔州,黄庭坚并不是非常穷困,但也并不富裕。

他的生活来源
主要是经营茶馆、书画鉴赏和从事一些教书育人的活动。

他在诗词、
书法、绘画等方面都有很高的造诣,受到当地文化爱好者的尊重和喜爱。

同时他还利用自己的权威和声望,帮助贫苦百姓解决一些实际困难。

三、黄庭坚在黔州的文艺创作
黄庭坚在黔州的文艺创作和前期相比,有了更为深刻和成熟的表
现和风格。

他的诗词作品开始减少,更多地转向散文和随笔写作,包
括《太平寺记》,《文庙记》等等,文风豪放自由,文字瑰丽动人。

他所书写的《点绛唇》也成为了经典佳作,广受读者喜欢和赞赏。

综合以上,黄庭坚谪居黔州的行迹生活,不仅仅是一段流离失所的经历,更是他个人成长和文艺创作的重要阶段,同时也展示了他人文艺术上的风貌与胸怀。

黄庭坚被贬涪州创作、行迹考略[权威资料]

黄庭坚被贬涪州创作、行迹考略[权威资料]

黄庭坚被贬涪州创作、行迹考略摘要:黄庭坚一生仕途坎坷,命途多舛,曾两次遭贬谪。

黄庭坚在黔州遗留下来的诗词书法。

对黔州文化的发展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他在彭水生活的经历,以及遗留下来的关于黔州和彭水的诗词歌赋、文章、书信增添彭水旅游的神秘色彩和文化内涵。

因他而遗存下采的绿阴轩、摩圃阁、洗墨池、丹泉井、黄庭坚衣冠冢和三贤祠遗迹,给彭水积淀了厚郁的人文精神。

关键词:黄庭坚涪州黔州创作生活黄庭坚(1045-1105),江西修水人,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晚年号涪翁,北宋著名诗人、书法家,治平年间进士。

擅长诗词,为江西诗派首领。

书法成就颇高,与苏轼、米芾、蔡襄齐名,合称“四大家”。

宋哲宗即位,召他为校书郎。

为《神宗实录》检讨官。

北宋党争剧烈,宋哲宗亲政以后,主张变法的变法派逐渐在朝中得势。

绍圣初年(1094年),黄庭坚的政敌弹劾他在纂修《神宗实录》时“修先帝《实录》类多附会奸言,诋斥熙宁以来政事”,黄庭坚因这个罪名被贬为涪州别驾。

黔州(今重庆市彭水县)安置。

次年正月,黄庭坚离开开封,四月二十三日到达彭水,寓居彭水县城开元寺,为避亲嫌,于元符元年(1098年)移居戎州(今四川省宜宾市)。

宋任渊《山谷内集诗注》所附《年谱》元符元年条下云:“按《实录》,绍圣四年三月,哲宗正丞张向提举夔州路常平。

十二月壬寅诏涪州别驾黔州安置黄庭坚移戎州安置。

以避使者亲嫌故也。

”又云:“山谷三月间离黔,六月抵戎州……”并注引山谷《与杨明叔大字跋尾》云:“绍圣五年三月哉生明,涪翁将迁于焚道,治舟开元寺江曲之间。

焚道即戎州。

”黄庭坚堂弟黄嗣直当时正为“涪陵尉”,所以黄庭坚在涪陵有短暂停留,主要有两点原因:一是身体不适,需要看病休养;二是想与兄弟家人共叙骨肉之情。

黄庭坚此次“少留”涪陵,并作《赠嗣直弟颂十首(并序)》。

《山谷内集》卷十五有《赠嗣直弟颂十首》,诗前有《序》云:“涪陵与弟嗣直夜语,颇能明古人意,因戏咏云:‘人皆有兄弟,谁共得神仙。

黄庭坚的简介

黄庭坚的简介

黄庭坚的简介黄庭坚的简介中国北宋诗人,书法家的黄庭坚深受人们的喜爱,他历官叶县尉、北京国子监教授、校书郎、著作佐郎、秘书丞、涪州别驾、黔州安置等。

下面是小编分享的诗人黄庭坚的简介,欢迎阅读!黄庭坚的简介:中国北宋诗人,书法家。

字鲁直,号山谷道人,又号涪翁。

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人。

治平四年(1067)进士,以校书郎为《神宗实录》检讨官,迁著作佐郎。

后以修实录不实,遭到贬谪。

黄庭坚为苏门四学士之一,是江西诗派的开山祖师,生前与苏轼齐名。

世称苏黄。

在创作上,黄庭坚奉行“自作语最难,老杜作诗,退之作文,无一字无来处”,“虽取古人之陈言入于翰墨,如灵丹一粒,点铁成金也”。

《冷斋夜话》载黄庭坚“夺胎换骨”之法,被江西诗派效法,在宋代影响颇大。

所谓取古人陈言点石成金,就是根据前人的诗意,加以变化形容,推陈出新,“以腐朽为神奇”。

但“夺胎换骨”说不见于山谷的著作中,未必是他诗歌创作的重要主张,他有“文章最忌随人后”、“自成一家始逼真”的名言,他矢志在诗歌上“独立门户”,终于以其独特的诗歌风貌卓然自立。

其存诗一千五、六百首,内容丰富,风格奇拗,如表现百姓疾苦、关心时政的代表诗作有《流民叹》、《次韵寅庵》、《次韵游景叔闻洮河捷报》、《次韵子由绩溪病起》等。

另如写景、寄识、遣怀、赠答、题画等抒情诗,集中体现了黄诗的独特个性。

古体诗《题竹石牧牛》、《次韵子瞻寄眉山王宣义》,命意新颖,笔力奇崛。

七言律绝诗《登快阁》洒脱坦荡,《寄黄几复》情思缠绵,《雨中登岳阳楼望君山》摹写江南胜景,《清明》寄托世事人生的感慨等,诗风思致幽远,情趣深浓,确为佳作。

其独树一帜的诗之个性,还体现在其诗立意深曲,章法细密,起结无端,出人意表,精炼句法,点石化金,下语奇警上。

如“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鱼游悟世网,鸟语入禅味”等。

黄庭坚发展了韩愈、杜甫偶一为之的拗句、拗律,以音调反常,句法变更强化诗的拗峭挺拔,如“酒船渔网归来是,花落故溪深一篙”,“石吾甚爱之,勿遣牛砺角,牛砺角尚可,牛斗残我竹”,真可谓“奇健之气,拂拂意表”。

黄庭坚书法家简介

黄庭坚书法家简介

黄庭坚书法家简介黄庭坚书法家简介宋代诗人黄庭坚是著名的文学家,也是家喻户晓的书法家,他的书法别具一格,历来文人无不交口称赞。

下面是小编分享的书法家黄庭坚的简介,欢迎阅读!黄庭坚(1045—1105),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黔安居士,八桂老人。

北宋诗人,书法家。

修水县人。

其父黄庶(字亚父)庆历二年(1042)进士,仕不得志,遂刻意于文词,作诗学杜甫,有《伐檀集》传世。

舅父李常(字公择)也是一位诗人兼藏书家。

使黄庭坚从小生长在文学空气浓厚的书香家庭。

黄庭坚自幼聪颖异常,五岁能背诵五经,七岁写过一首《牧童诗》:“骑牛远远过前村,吹笛风斜隔岸闻。

多少长安名利客,机关用尽不如君。

”因此黄庶非常喜爱这个孩子。

舅父有时亦来黄家,随便从书架上取书一本查问庭坚,他能对答如流。

李常为之惊奇,称他有“一日千里之功。

”嘉佑三年(1058年),其父黄庶在康州(今广东省德庆县)任上逝世。

由于家境不太富裕,黄庭坚才十五岁,遂跟着舅父李常到淮南游学。

嘉佑六年,他在扬州(今江苏省扬州市)认识诗人孙觉(字莘老)。

孙觉推崇杜甫,认为杜甫的《北征》诗胜过韩愈的《南山》诗。

而另一诗人王平甫却认为《南山》诗比《北征》诗好,两人反复争论,都不能说服对方,时值庭坚在座,两位老人征求他的意见,他说:“若论工巧,《北征》不及《南山》。

若书一代之事,以与《国风》、《雅》、《颂》相为表里,则《北征》不可无,而《南山》虽不作,未害也。

“(范温《潜溪诗眼》)当时庭坚仅十七岁,而他一席之言,使两位前辈心服口服,结束一场争论。

从此,孙觉非常赞美这位聪颖少年,后来就把自已的女儿兰溪许配给他。

嘉佑八年,黄庭坚首次参加省试,当时传说他中了解元,住在一起的考生设宴庆贺。

正在饮酒间,忽然有一仆人闯了进来告诉大家:这里有三个人考中了,而他不在其内。

席上落第者纷纷散去,而庭坚仍若无其事,自饮其酒,饮罢,又与大家一同看榜,毫无沮丧的神色。

英宗治平三年(1066年),黄庭坚再次参加省试。

黄庭坚谪居黔州行迹生活考述

黄庭坚谪居黔州行迹生活考述

黄庭坚谪居黔州行迹生活考述黄庭坚,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政治家、书法家,被誉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的谪居黔州生活是他一生中重要的阶段之一。

黄庭坚被谪居黔州的原因是因为他因不满当时的皇帝,故意表现不悦而被罚谪居此地。

黔州,今天是贵州省南部的一个地级市,当时则是岷江流域的一个府州。

在黔州谪居期间,黄庭坚除了写作和读书,也尝试过经商、务农等生活方式。

他在黔州的生活其实很朴素,他大部分时间都是在竹林中写作、阅读、吟诗作画。

他凭借自己的才华,吸引了不少知识分子的关注,他们会经常前来拜访,讨论文学、政治和时事等话题。

黄庭坚在黔州期间写下了不少重要的文学作品,其中最著名的是《寒山拾得》和《破幽梦赋》。

这些作品凝结了黄庭坚在黔州期间的思考和感悟,表达了他对生活和人生的深刻理解。

此外,黄庭坚还参加了当地文化交流活动,其中最有名的就是他与当地印刷业人士吴潜合作并印制出了名为《黔中志》的一本书。

这本书是一部有关黔州历史、地理、文化、社会等多方面的资料性著作,成为了当地历史文化资料的重要来源。

黄庭坚在黔州期间,生活的简朴让他更深刻地认识到了自己的人生追求和价值取向。

他觉得诗文创作和寄情山水是他一生中最重要和最美好的事情。

他的这种追求,也在当地的学子、文人和士子之间得以传承与发扬,以至于世世代代都被沿用。

总之,黄庭坚在黔州谪居时期生活简朴,却极其充实。

他在这段期间从精神上得到了极大的滋养,他创作了很多重要的文学作品,也对自己的人生价值取向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这段黔州时期对黄庭坚的一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它不仅影响了他的思想和创作,还对当时的文化和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黄庭坚--书法作品鉴赏(上中下)

黄庭坚--书法作品鉴赏(上中下)

黄庭坚--书法作品鉴赏(上、中、下)黄庭坚书法作品鉴赏(上卷)宋黄庭坚(1045-1105)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涪翁、豫章、黔安居士,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人,世称“黄山谷”。

北宋诗人,与张耒、晁补之、秦观俱游学苏轼门下,天下称为“苏门四学士”。

推崇杜诗韩文,善于借鉴翻新,诗风瘦硬,气象森严,自成一家,开创江西诗派,为江西诗派之鼻祖。

黄庭坚出身于一个家学渊博的世家,父亲为著名诗人,与当时的王安石、欧阳修、梅尧臣都有交往。

自小聪慧过人,一生命运多桀,仕途坎坷,与苏东坡极为相似,热衷佛老,也不逊于苏。

举治平三年进士,历官集贤校理、著作郎、秘书丞、涪州别驾、吏部员外郎等,曾被以修实录不实之罪名而遭贬谪。

他长于诗词,工于书法。

其诗,奇倔劲峭,力矫轻俗之习,为江西诗派所宗;其词,豪放秀逸,与秦观齐名。

其诗文、禅学出众,与苏轼并行,故又有[苏黄]之称。

其书法,真、行、草俱佳。

宋徵宗评云:“黄书如抱道足学之士,坐高车驷马之上,横钳高下,无不如意”。

《宋史·文苑传》称他:“庭坚学问文章,天成性得”,陈师道谓其“诗得法杜甫,善行草书,楷法亦自成一家。

”他自己说:“余学草书三十余年,初以周越为师,故二十年抖擞俗气不脱。

晚得苏才翁(舜钦)子美书观之,乃得古人笔意。

其后又得张长史、怀素、高闲墨迹,乃窥笔法之妙。

”他的行书,如《松风阁》,《苏轼寒食诗跋》,用笔如明代冯班《钝吟杂录》所讲:“笔从画中起,回笔至左顿腕,实画至右住处,却又跳转,正如阵云之遇风,往而却回也。

”他的起笔处欲右先左,由画中藏锋逆入至左顿笔,然后平出,“无平不陂”,下笔着意变化;收笔处回锋藏颖。

善藏锋,注意顿挫,以“画竹法作书”给人以“沉着痛快”的感觉。

其结体从柳公权的楷书得到启发,中宫收紧,由中心向外作辐射状,纵伸横逸,如荡桨、如撑舟,气魄宏大,气宇轩昂。

其个性特点十分显著,学他的书法就要留心于点画用笔的“沉着痛快”和结体的舒展大度。

至于他的草书,赵孟俯说:“黄太史书,得张长史圆劲飞动之意。

黄庭坚

黄庭坚

精心整理黄庭坚黄庭坚(1045-1105),字鲁直,自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又称豫章黄先生,汉族,洪州分宁人。

北宋诗人、词人、书法家,为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

英宗治平四年(1067)进士。

历官叶县尉、北京国子监教授、校书郎、着作佐郎、秘书丞、涪州别驾、黔州安置等。

于苏轼,与张耒、晁补之、秦观并称“苏门四学士”。

诗与苏轼并称“苏黄”,有《豫章黄先生文集》。

词与秦观齐名,有《山谷琴趣外篇》、龙榆生《豫章黄先生词》。

词风流宕豪迈,较接近苏轼,为“江西诗派”之祖。

晁补之云:“鲁直间作小词固高妙,然不是当行家语,自是着腔子唱好诗。

”另有不少俚词,不免亵诨。

有《山谷词》又名《山谷琴趣外篇》。

主要墨迹有《松风阁诗》、《华严疏》、《经伏波神祠》、《诸上座》、《李白忆旧游诗》、《苦笋赋》等。

书论有《论近进书》、《论书》、《清河书画舫》、《式古堂书画汇考》着录。

黄庭坚是“苏门四学士”之一,诗风奇崛瘦硬,力摈轻俗之习。

开一代风气,为江西诗派的开山鼻祖。

书法精妙,与苏、米、蔡并称“宋四家”。

词与秦观齐名,艺术成就不如秦观。

晚年近苏轼,词风疏宕,深于感慨,豪放秀逸,时有高妙。

有《山谷词》。

《苕”可见他在文学创作上是有开辟道路的雄心的。

然而他的社会接触面较之前辈诗人欧阳修、王安石、苏轼都远为狭小,长期的书斋生活与脱离现实的创作倾向使他只能选择一条在书本知识与写作技巧上争胜的创作道路。

他说:“诗词高胜,要从学问中来。

”(见《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又说:“老杜作诗,退之作文,无一字无来处;盖后人读书少,胡谓韩杜自作此语耳。

古之能为文章者,真能陶冶万物,虽取古人之陈言入于翰墨,如灵丹一粒,点铁成金也。

”(《答洪驹父书》)可以看出他的这种倾向。

那么怎样取古人陈言点铁成金呢?就是根据前人的诗意,加以变化形容,企图推陈出新。

他称这种作法是“脱胎换骨”,是“以俗为雅,以故为新”,是“以腐朽为神奇”。

比如王褒《僮约》以“离离若缘坡之竹”形容那髯奴的胡须。

从来佳茗似佳人——黄庭坚诗词中的贵州茶文化探究

从来佳茗似佳人——黄庭坚诗词中的贵州茶文化探究

2020年第12期态和性格特点,使人物成为个性化的形象,把性格刻画和情节发展有效融合,通过重唱和合唱的方式使戏剧能够连贯且跌宕起伏的发展,整个过程特别灵活生动,一气呵成。

除此之外,茶花女这个题材是比较典型的悲剧故事和凄美的爱情故事,充分的体现出资本主义社会的冷酷无情和虚伪,由此烘托出的是主人公的真善美,是灵魂的纯洁,同时在这种对比之下,也能够充分体现出人物的性格特征。

3.3在对比的过程中针对人物的形象进行有效塑造在这部歌剧中,作者十分擅长在对比的过程中来深刻生动的塑造人物形象,例如,在第一幕中,置景是在薇奥列塔房间内部,整个房间非常富丽堂皇,绅士淑女们都盛装出席,雍容华贵,边高歌边谈笑,在交谈过程中,阿尔弗来对薇奥莱塔表达了自身的倾慕和爱意。

第三幕开场聚焦于薇奥莱塔卧室桌上那盏泛着微光的煤灯,有着清晨凄冷的寒光,同时伴随着凄美的音乐,空气和时间仿佛都已经凝结,衬托出主人公的惨白消瘦的面容,而这也充分展现出女主人公临死之前的宁静。

两幕场景的对比和烘托,充分的体现出这幕爱情故事的开始和结局,同时也充分的表达出两者的心路历程,为整部歌剧悲剧的基调添加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3.4十分巧妙的应用宣叙调与说白宣叙调的出现,进一步有效连接戏剧结构和音乐结构,使两者能够融合在一起,而实现了艺术形式的统一化,同时进一步拓展其层次,使音乐艺术更加完整,更系统,有浑然天成的感觉。

宣叙调是一种比较典型的具备朗诵性质的曲调,为了使叙述性和朗诵性的鲜明特色得到凸显,不需要通过音乐节奏进行展开,只是倾情歌唱的形式进行相对应的诉说。

在第三幕中,薇奥莱塔生命垂危,她躺在病床上和女仆通过宣叙调演唱的形式进行对话,在这个过程中没有音乐的伴奏,相关画面和场景显得更加的悲惨,在这种孤独凄凉的境界中可以给演员提供更大的自由和创作空间。

在女高音的中低音区弥漫着歌唱的节奏,同时也代表着主人公悲剧命运即将完结,其中呈现出摄人心魄的音乐表现力,同时对于歌剧也起到了极大的渲染的作用,为整部歌剧烘托出悲戚的氛围。

黄庭坚简介资料

黄庭坚简介资料

黄庭坚简介资料推荐文章出纳员先进个人事迹简介范文热度:初中教师个人简介500字热度:初中教师简介范文热度:法院优秀团员事迹简介热度:钢铁侠电影的简介热度:黄庭坚,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为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下面是店铺为你整理的黄庭坚简介资料,希望对你有用!黄庭坚简介黄庭坚(1045.8.9-1105.5.24),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洪州分宁(今江西省九江市修水县)人,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为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与杜甫、陈师道和陈与义素有“一祖三宗”(黄庭坚为其中一宗)之称。

与张耒、晁补之、秦观都游学于苏轼门下,合称为“苏门四学士”。

生前与苏轼齐名,世称“苏黄”。

著有《山谷词》,且黄庭坚书法亦能独树一格,为“宋四家”之一。

黄庭坚人物生平早年经历黄庭坚,字鲁直,生于宋庆历五年六月十二日(公元1045年7月28日),为洪州分宁(今江西省九江市修水县)人。

幼年便聪颖过人,读书数遍就能背诵。

他舅舅李常到他家,取架上的书问他,他没有不知道的。

李常非常奇怪。

以为他是千里之才。

宋皇祐三年(1051年),七岁,作牧童诗:“骑牛远远过前村,吹笛风斜隔岸闻,多少长安名利客,机关用尽不如君”。

宋皇祐四年(1052年),八岁,作诗送人赴举:“万里云程着祖鞭,送君归去玉阶前,若问旧时黄庭坚,谪在人间今八年”供职京师宋治平四年(1067年),黄庭坚考中进士,任汝州叶县县尉。

熙宁初参加四京学官的考试。

由于应试的文章最优秀,担任了国子监教授,留守文彦博认为他有才能,留他继续任教。

苏轼有一次看到他的诗文,以为他的诗文超凡绝尘,卓然独立于千万诗文之中,世上好久已没有这样的佳作。

由此,他的名声开始震动四方。

黄庭坚担任太和县知县,以平易治理该县。

当时课颁盐焚,其他县都争着占多数,太和县独不这样,县吏们不高兴,可是该县的老百姓都喜欢。

宋神宗元丰八年(1085年),以秘书省校书郎召入京师。

五月黄相出生,后任神宗实录检讨官,著作佐郎。

黄庭坚诗词全集2393首第十卷

黄庭坚诗词全集2393首第十卷

黄庭坚诗词全集2393首第十卷901《丙辰仍宿清泉寺》山农居负山,呼集来苦迟。

既来授政役,谣诼谓余欺。

按省其家赀,可忍鞭抶之。

恩言谕公家,疑阻久乃随。

滕口终自愧,吾敢乏王师。

官宁惮淹留,职在拊惸嫠。

所将部曲多,溷汝父老为。

西山失半壁,且复下囊辎。

啼鸦散篇帙,休吏税巾衣。

石泉鼓坎坎,竹风吹参差。

书冷行熠燿,壁虫催杼机。

昏釭夜未央,高枕梦登巘。

902《好女儿·粉泪一行行》粉泪一行行。

啼破晓来妆。

懒系酥胸罗带,羞见绣鸳鸯。

拟待不思量。

怎奈向、目下凄惶。

假饶来后,教人见了,却去何妨。

903金马避世客,谈谐玩汉朝。

石门抱关人,长往闭寂寥。

丝虫日夜织,劳苦则以食。

竹生罹斧斤,高林乃其贼。

匏樽酌吾子,虽陋意不浅。

土德贵重迟,水德贵深远。

革能谈鲲鹏,晚乃得庄周。

木雁两不居,相期无待游。

904《颜阖》颜阖无事人,躬耕自衣食。

翩翩鲁公子,要我从事役。

轺轩来在门,驷马先拱璧。

出门应使者,陇上不谋国。

心知误将命,非敢惮行役。

使人返锡命,户庭空履迹。

中随卫侯书,起作太子客。

谁能明吾心,君子蘧伯玉。

905高哉孔孟如秋月,万古清光仰照临。

千里特来求骥马,两生於此敌南金。

文章最怨随人後,道德无多只本心。

废轸断弦尘漠漠,起予惆怅伯牙琴。

906《丁巳宿宝石寺》钟磬秋山静,炉香沉水寒。

晴风荡蒙雨,云物尚盘桓。

沦茗赤铜椀,笕泉苍烟竿。

红榴罅玉房,幺橘委金丸。

枕簟已思燠,饭羹可加餐。

观己自得力,谈玄舌本乾。

理窟乃块然,世故浪万端。

牛刀经肯綮,古人贵守官。

摩挲发硎手,考此一丘盘。

907《流民叹》朔方频年无好雨,五种不入虚春秋。

迩来后土中夜震,有似巨鳌复戴三山游。

倾墙摧栋压老弱,冤声未定随洪流。

地文划劙水觱沸,十户八九生鱼头。

稍闻澶渊渡河日数万,河北不知虚几州。

累累襁负襄叶间,问舍无所耕无牛。

初来犹自得旷土,嗟尔後至将何怙。

刺史守令真分忧,明诏哀痛如父母。

庙堂已用伊吕徒,何时眼前见安堵。

疏远之谋未易陈,市上三言或成虎。

祸灾流行固无时,尧汤水旱人不知。

黄庭坚谪居黔州交游考述

黄庭坚谪居黔州交游考述

作者: 李金荣
作者机构: 长江师范学院中文系
出版物刊名: 重庆社会科学
页码: 91-96页
主题词: 黄庭坚;谪居;黔州;交游
摘要: 黄庭坚谪居黔州期间,虽出于全身避祸和害怕累及他人的考虑而经常"谢病杜门",但无论是山谷从前的旧交好友,还是在黔中刚结识的新知同僚、巴蜀后学,非但不以罪臣视之,反而主动与之联系并于诗人照拂有加。

而诗人亦尽可能地为前来向他请益求教的两川士人提供帮助,尤其乐于为他们指明"进学畜德"之途,对南北文化的交流与传播和当地人才的培养等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同时,巴蜀士人的人道关怀,不但使诗人得以度过患难,而且也使诗人的思想和创作发生了巨大变化。

黄庭坚被贬涪州创作、行迹考略

黄庭坚被贬涪州创作、行迹考略

黄庭坚被贬涪州创作、行迹考略作者:王馨未来源:《文教资料》2009年第16期摘要:黄庭坚一生仕途坎坷,命途多舛,曾两次遭贬谪。

黄庭坚在黔州遗留下来的诗词书法。

对黔州文化的发展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他在彭水生活的经历,以及遗留下来的关于黔州和彭水的诗词歌赋、文章、书信增添彭水旅游的神秘色彩和文化内涵。

因他而遗存下采的绿阴轩、摩圃阁、洗墨池、丹泉井、黄庭坚衣冠冢和三贤祠遗迹,给彭水积淀了厚郁的人文精神。

关键词:黄庭坚涪州黔州创作生活黄庭坚(1045-1105),江西修水人,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晚年号涪翁,北宋著名诗人、书法家,治平年间进士。

擅长诗词,为江西诗派首领。

书法成就颇高,与苏轼、米芾、蔡襄齐名,合称“四大家”。

宋哲宗即位,召他为校书郎。

为《神宗实录》检讨官。

北宋党争剧烈,宋哲宗亲政以后,主张变法的变法派逐渐在朝中得势。

绍圣初年(1094年),黄庭坚的政敌弹劾他在纂修《神宗实录》时“修先帝《实录》类多附会奸言,诋斥熙宁以来政事”,黄庭坚因这个罪名被贬为涪州别驾。

黔州(今重庆市彭水县)安置。

次年正月,黄庭坚离开开封,四月二十三日到达彭水,寓居彭水县城开元寺,为避亲嫌,于元符元年(1098年)移居戎州(今四川省宜宾市)。

宋任渊《山谷内集诗注》所附《年谱》元符元年条下云:“按《实录》,绍圣四年三月,哲宗正丞张向提举夔州路常平。

十二月壬寅诏涪州别驾黔州安置黄庭坚移戎州安置。

以避使者亲嫌故也。

”又云:“山谷三月间离黔,六月抵戎州……”并注引山谷《与杨明叔大字跋尾》云:“绍圣五年三月哉生明,涪翁将迁于焚道,治舟开元寺江曲之间。

焚道即戎州。

”黄庭坚堂弟黄嗣直当时正为“涪陵尉”,所以黄庭坚在涪陵有短暂停留,主要有两点原因:一是身体不适,需要看病休养;二是想与兄弟家人共叙骨肉之情。

黄庭坚此次“少留”涪陵,并作《赠嗣直弟颂十首(并序)》。

《山谷内集》卷十五有《赠嗣直弟颂十首》,诗前有《序》云:“涪陵与弟嗣直夜语,颇能明古人意,因戏咏云:‘人皆有兄弟,谁共得神仙。

钟永新·自贡文史研究系列:黄庭坚与荣州诗文缘(2017)

钟永新·自贡文史研究系列:黄庭坚与荣州诗文缘(2017)

钟永新·自贡文史研究系列:黄庭坚与荣州诗文缘(2017)黄庭坚与荣州诗文缘钟永新宋代著名诗人黄庭坚,在蜀中多留有遗迹故实,如宜宾流杯池、丹棱大雅堂等,其是否来过荣县,暂无考,经阅《黄庭坚全集》,可见收有黄庭坚与荣州(今四川荣县)王庠、祖元大师文化交往的1篇书信和3篇诗歌,成为一段诗文之缘。

一,黄庭坚与王庠王庠,北宋荣州名士,苏辙女婿,黄庭坚与之有书信及诗歌往来,信中评价王庠为“奇才”,也指出王庠所寄诗文“意所主张,甚近古人,但其波澜枝叶不若古人耳”,原信如下:《与王庠周彦书》东坡先生遂捐馆舍,岂独贤士大夫悲痛不能已,“人之云亡,邦国殄瘁”者也,可惜可惜!立朝堂堂,危言讜论,切于事理,岂复有之?然有自常州来,云东坡病亟时,索沐浴,改朝衣,谈笑而化,其胸中固无憾矣。

所惜子由不得一见,又未得一还乡社,使后生瞻望此堂堂尔。

欲作诗文道其意,亦未能成。

秦少游没于藤州,传得自作祭文并诗,可为霣涕。

如此奇才,今世不复有矣。

所寄诗文,反覆读之,如对谈笑也。

意所主张,甚近古人,但其波澜枝叶不若古人耳。

意亦是读建安作者之诗,与渊明、子美所作,未入神尔。

见东坡《书黄子思诗卷后》,论陶谢诗、钟王书,极有理,尝见之否?孙伯远善论文章之美恶,严君可长在笔下,公能致此二士馆之,当有得耳。

——《黄庭坚全集》(第二册)四川大学出版社2001年467-468页另有诗作回复到:《戏用题元上人此君轩诗韵奉答周彦公起予之作病眼皆花句不及律书不成字》元符二年戎州作此道沈霾多历年,喜君占斗斸龙泉。

我学渊明贫至骨,君岂有意师无弦。

潇洒侯王非爵命,道人胸中有水镜。

霜钟堂下明月前,枝枝雪压如悬磬。

敝帚不扫舍人门,如愿不谒青鸿君。

来听道人写风竹,手弄霜钟看白云。

平生窃闻公子旧,今日谁举贾生秀。

未知束帛何当来,但有一筇相倚瘦。

欲截老龙吟夜月,无人处为江山说。

中郎解赏柯亭椽,玉局归时君为传。

——《黄庭坚全集》(第三册)四川大学出版社2001年1455-1456页二、黄庭坚与祖元大师祖元大师,荣州人,生平不详,黄庭坚有诗赠予,诗云:《寄题荣州祖元大师此君轩》王师学琴三十年,响如清夜落涧泉。

从涪州到戎州—黄庭坚的书法观念转变之缘

从涪州到戎州—黄庭坚的书法观念转变之缘

从涪州到戎州—黄庭坚的书法观念转变之缘本文以黄庭坚从涪州到戎州的经历为主线,以不同时期书法作品的不同风格为切入点,结合史料浅探黄庭坚的书法观念转变之缘。

借以完善当代个别书家对黄庭坚书法观转变缘由的误读,从而纠正书法理论研究中的部分偏见,为当今学书者提供有益的借鉴与启示。

唐五代美学家张璪通过对审美主客体的特点及其相互关系的分析,提出了“外师造化,中得心源”①的审美观,该观点对唐以后的书画领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黄庭坚就是其中一位杰出书家。

黄庭坚的书法作品以行书和草书为主,从自然物像中悟入书法艺术的精神是古人的传统,张旭观公孙大娘舞剑、观担夫与公主争道而悟笔法,雷太简闻江水声音而草书大进,文与可见道上蛇斗而草书长这些都是学书者皆知的事实,而黄庭坚于元符元年(1098)由黔州迁戎州,“观长年荡桨,群丁拨棹”而辄能用笔。

谈及黄庭坚的学书取法,从苏轼作于元祐四年的一则札记可见端倪:“黄鲁直学吾书,辄以书名于时,好事者争以精纸妙墨求之,常携古锦囊,满中皆是物也。

”②我们可以从中推测出山谷以学苏字为起点,近年出土的黄庭坚书于元祐二年(1087)的《徐纯中墓志铭》(图1),透露出黄庭坚对苏轼书法的吸取与借鉴。

黄庭坚虽然取法近人,但他能够经常的自我反省,常常发出今是而昨非的感慨,“往时王定国道余书不公,书工不工是不足计较事,然余未尝心服。

由今日观之,定国之言诚不谬。

盖用笔不知擒纵,故字中无笔耳。

字中有笔,如禅家句中有眼,非深解宗趣,岂易言哉!”③黄庭坚的书法艺术正是在这样的不断反思中而日臻化境。

黄庭坚的草书作品留存至今者以狂草为主。

狂草发展至宋代,还可以说是一种新兴书体,其历史并不久远。

在黄庭坚年轻的时候,周越的书法名气正盛,向名家看齐也符合常理。

他晚年曾对学习周越草书发出过痛心疾首的反思:“学书三十余年,初以周越为师,故二十年抖擞俗气不脱。

晚得苏才翁、子美书观之,乃得古人笔意。

其后又得张长史、僧怀素、高闲墨迹,乃窥笔法之妙”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重庆社会科学ChongqingSocialSciences2006年第10期(总第142期)No.10,2006(SerialNo.142)北宋党争剧烈,哲宗亲政后,变法派得势,变本加厉地迫害元佑党人。

绍圣元年(1094年)十二月,黄庭坚被加以“修先帝《实录》,类多附会奸言,诋斥熙宁以来政事”[1](P437)的罪名,被贬涪州(今重庆市涪陵区)别驾,黔州(今重庆市黔江区彭水县)安置,从此他便和涪陵结下了不解之缘。

他晚年自号“涪翁”,就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可以说,在所有与涪陵有关的历代文化名人中,黄庭坚是其中最为知名者之一。

但长期以来,黄庭坚在涪陵的行迹、交游和创作等方面情况,有关历史文献、年谱及地方文献或记载模糊,语焉不详,或人云亦云,以讹传讹,始终没有一个明晰的印象。

本文即拟对此问题作较为详细的考述。

初过涪陵绍圣二年(1095年)正月,黄庭坚由长兄黄大临陪同,由陈留出尉氏、许昌,由汉沔趋江陵,上夔峡,次下牢关,寻三游洞,然后过巫山(今重庆市巫山县),经施州(今湖北恩施市),于是年四月二十三日到达黔州贬所。

宋任渊《山谷内集诗注》所附《年谱》(以下简称《任谱》)元符元年条下云:“按《实录》,绍圣四年三月,知宗正丞张向提举夔州路常平。

十二月壬寅诏涪州别驾黔州安置黄庭坚移戎州安置,以避使者亲嫌故也。

”又云:“山谷三月间离黔,六月抵戎州……”并注引山谷《与杨明叔大字跋尾》云:“绍圣五年三月哉生明,涪翁将迁于僰道,治舟开元寺江曲之间。

僰道即戎州。

”[2](P18)“哉生明”,即初三日。

“哉”,通“才”,开始的意思。

夏历每月初三,月亮开始有光。

《幼学琼林・岁时》:“初一是死魄,初二旁死魄,初三哉生明,十六始生魄。

”也就是说,黄庭坚离开黔州在绍圣五年(1098年)三月初三。

又宋黄子耕《山谷年谱》卷二十七(以下简称《黄谱》)元符元年条下有云:“先生有《答黎晦叔暹书》云:‘承寄惠长韵诗。

去年三月中到涪陵,乃得之。

……’又先生有《与韦子骏提刑主客三月二十三日书》云:‘庭坚居黔中,农食之须粗给。

既又放徙,一动百动,所以少淹留此。

月半乃得至涪陵,又当为家弟少留’云云。

又四月书云:‘区区西来,以多病所至就医药,又为涪陵家弟少留,是以行李稽迟。

’”[3](P924)可见黄庭坚此次离黔远赴戎州贬所是沿乌江而下并于当年三月中到达涪陵的。

这是黄庭坚第一次路过涪陵,而且因为黄庭坚堂弟黄嗣直当时正为“涪陵尉”,所以黄庭坚在涪陵有短暂停留,一则是身体不适,需要看病休养,二则是想与兄弟家人共叙骨肉之情。

山谷此次“少留”涪陵,有三件事特别值得一提。

一是作《赠嗣直弟颂十首(并序)》。

二是为涪陵士人蔺大节作《朋乐堂记》。

三是游涪陵北岩寺,过伊川先生堂并榜其堂曰“钩深堂”。

《山谷内集》卷十五有《赠嗣直弟颂十首》,诗前有《序》云:“涪陵与弟嗣直夜语,颇能明古人意,因戏咏云:‘人皆有兄弟,谁共得神仙。

’故作十颂以记之,此二句唐赤松观舒道士题赤松子庙诗也。

”[4](P129)按“人皆有兄弟,谁共得神仙”乃唐代著名道士诗黄庭坚涪州行迹、交游和创作考述李金荣摘要:绍圣元年(1094年)十二月,黄庭坚被加以“修先帝《实录》,类多附会奸言,诋斥熙宁以来政事”的罪名,被贬为涪州别驾,先后被安置在黔州和戎州,在巴蜀之地度过了将近六年的贬谪生活。

其间他两次经过涪州并有短暂的停留。

但有关黄庭坚在涪州的行迹、交游和创作等方面的情况,有关历史文献、年谱及地方文献或记载模糊,语焉不详,或人云亦云,以讹传讹,始终没有一个明晰的印象。

本文即是对此问题所作的详细考述。

关键词:黄庭坚;涪州;行迹;交游;创作;考述中图分类号:I206.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186(2006)010-0052-05作者简介:李金荣(1964-),男,重庆丰都人,涪陵师范学院中文系,副教授(重庆408003)。

人舒道纪《题赤松宫(今兰溪县之赤松山。

王初平亦称赤松子)》一诗中的两句而文字顺序略异:“松老赤松原,松间庙宛然。

人皆有兄弟,谁得共神仙。

双鹤冲天去,群羊化石眠。

至今丹井水,香满北山边。

”[5](P9673)据记载:“晋,皇(黄)初平,兰溪人,牧羊遇道士,将至金华山石室中。

兄初起寻之四十余年,一日逢道士,引入山相见。

问羊安在?初平日:在山之东。

初起视之,但见白石。

初平叱之,石皆成羊。

初起遂绝粒,服松柏、茯苓,亦得仙。

后还乡,其族尽亡,乃复去。

初平别号赤松子。

”[6]舒道纪《题赤松宫》诗即歌咏此事,并于诗中流露出对黄初平、黄初起兄弟手足情谊笃厚,双双成仙的无限羡慕之情。

山谷晚年因“得罪简牍”,被“弃绝明时,万死投荒,一身吊影”,[7](P181)加之老病缠身,俸禄微薄,致“耳目昏塞,旧学废忘,直是黔中一老农耳。

”[8](P461)甚至不得不躬自建房、种地、畦菜等以“粗营数口衣食,使不至寒饥”。

[9](P678)“屏弃不毛之乡,以御魑魅”[8](P461)的他,心情自然抑郁愤懑,几至于绝望,故常常称自己是“苟活人之前”,如“未委沟壑”之“枯木寒灰”,“心亦不在矣。

”[8](P461)但身处忧患中的他,此时能在他乡与兄弟秉烛夜语,共叙手足之情,故内心自然高兴,于是,他想到了那传说中双双成仙的本家前辈兄弟,并同舒道纪产生了强烈的共鸣。

前引诗《序》即表达了诗人因兄弟相聚相知而产生的喜悦心情,并交代了这组诗所写的内容乃是自己在与堂弟嗣直夜语中所领悟到的安身立命的真谛。

“颂”亦称“偈颂”、“偈诗”、“诗偈”、“禅诗”,也就是参禅者(禅师或居士)把修习禅、理解禅的心得体会用诗歌的形式表述出来的一种特殊的文学载体。

众所周知,黄庭坚出生在禅宗文化氛围极浓的洪州分宁县,从小耳濡目染,对佛理禅机多有接触。

不过,从思想渊源来看,黄庭坚接受得更多的是禅宗的心性哲学,对禅宗的心性修养方式特别感兴趣,把“治心养气”视为自己终生追求的目标。

他认为,士大夫之所以有利欲之心,有忧患之念,就在于缺乏安身立命之本,而这安身立命之本不是外在的政治伦理信条,而是内在的不受污染的清净之心。

因为即使是儒家经典,也可能成为名利场中的商品,所谓“六经成市道,驵侩以为师”。

[10](P312)要做到淡泊自守,“临大节而不可夺”,[11](P305)就必须做到“心通性达”,重新发现本真的自我。

他说:“治病之方,当深求禅悦,照破死生之根,则忧畏淫怒,无处安脚。

病既无根,枝叶安能为害。

”[12](P187)而《赠嗣直弟颂十首》正是他此一人生感悟的诗性表达:饥渴随时用,悲欢触事真。

十方无壁落,中有昔怨人。

(其一)去日撒手去,来时无与偕。

若将来去看,还似不曾斋。

(其二)正观心地时,丝发亦无有。

却来观世间,冬后数九九。

(其三)涪陵萨埵子,且道也旁行。

亦嚼横陈蜡,不爱孔方兄。

(其四)万里唯将我,回观更有谁。

初无卓锥地,今日更无锥。

(其六)向上关捩子,未曾说似人。

困来一觉睡,妙绝更通神。

(其九)往日非今日,今年似去年。

九关多虎豹,聊作地行仙。

(其十)这些禅宗偈颂大多运用佛典、公案来写自己的悟道心得体会,表现的正是诗人在获得生死解脱之后所体悟到的人生哲理,所有诗句无不指向不受世俗淄染的淡泊自持。

这里再也没有“长恨此生非我有”的遗憾,取而代之的是“平常心是道”的审美愉悦。

此外本组部分禅诗也抒发了对同族辈兄弟因突遭变故而漂泊天涯,无缘相见的憾恨和他与嗣直堂弟之间心灵的契合及感情的笃厚,如:江南鸿雁行,人言好兄弟。

无端风忽起,纵横不成字。

(其五)江南十兄弟,长被时一共。

梦时各自境,独与君同梦。

(其七)黄庭坚因简牍得罪,故谪居黔州期间仍心存余悸,深感自己戴罪之身将“不复齿于士大夫”,[7](P181)故终日废绝人事,“谢病杜门”,[9](P678)努力将自己封闭起来。

但事实上他却不可能做到与世隔绝,其高尚之人品及渊博之学识,自然会吸引远近的文人学子前来向他求教,常有“门生抱经来咨问”;而他的爱才之心又常常会使他突破心理防线,每当发现可造之材,他总是愿意加以揄扬、指点,乐于为他们指示“进学畜德”之途,并戏称自己这种乐于指点后学的习惯乃“俗气未除耳”。

[13](P666)他在《与王子龙书七首》(其一)中亦云:“至于乐闻士大夫之好学,有忠信根本,可以日就月将者,则惕然动其心,此则余习未除耳。

”[14](P459)故《豫章先生传》有云:“(山谷)与后生讲学,孜孜不怠,两川人士争从之游,经公指授,下笔皆有可观。

”[15](P432)明周季凤《山谷别传》亦云:“泊然不以迁谪介意,蜀士慕从之游,讲学不倦。

凡经指授,下笔皆可观。

”[15](P435)《山谷别集》卷四所载山谷此次“少留”涪陵期间所作《朋乐堂记》即反映了他谆谆教诲两川人士的一个侧面,全文如下:“涪陵蔺大节持正,喜延士大夫宾礼之,甚有意,盖欲琢磨砻错,大成就其子弟也。

有潼川于说习之来过予,求就学之地而不能也,而以慁持正。

持正欣然受命,筑堂于黔江之东,曰‘鲁基’。

他日与习之俱来请堂名,余为名曰‘朋乐’。

孔子曰:‘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夫独学而无朋,此穷乡之士所以罕见寡闻,终身守其固陋,不可适于通达之邦者也!今持正乐得士,习之乐得共学,既知之矣!惟思慕古人爱惜日力,相开以多闻,相尽以改过,扩其闾巷之知,蔚蔚然为达人之观,然后不孤吾言矣。

绍圣五年四月乙未,涪翁记。

”[16](P569)此文具体介绍了涪陵士人蔺大节喜欢延览人士并厚加礼遇和希望磨砺培养更多人才的品行盛举,并记叙了自己为之开办的学堂提名“朋乐堂”的经过和原因。

言语之中颇能体现出他深邃的教育思想、教学方法和对两川士人的殷切期盼鼓励之情。

蔺大节的生平事迹和朋乐堂的具体位置,古籍不载。

不过,今乌江重庆段古有黔江之称。

如《山谷别集》卷十《书〈博弈论〉后》:“涪翁放逐黔中,既无所用心,颇喜弈棋。

绍圣四年八月丁未,偶开韦昭《博弈论》,读之喟然……因自誓不复弈棋。

自今日以后,不信斯言,有如黔江云。

”[16](P630)又范成大《吴船录》卷下:“辛亥,发恭州……至涪州排亭之前,波涛大汹,濆淖如屋,不可梢船。

过州,入黔江泊,此江自黔州来合大江。

大江怒涨,水色黄浊。

黔江乃清泠如玻璃,其下悉是石底。

”[17]此“黔江”即今乌江也。

则蔺大节所建之朋乐堂位于现在的涪陵(乌)江(以)东涪陵师范学院附近无疑。

“绍圣五年四月乙未”即绍圣四年四月十七日,大概距离山谷离开涪陵赴僰道不远,因为山谷于元符元年(即绍圣五年,本年六月改元)六月初抵达戎州贬所,而从涪陵溯江而上到达戎州,在宋代交通不便且有沿途停留的情况下,至少应有将近两个月的时间才行。

则山谷此次“少留”涪陵大约月余。

有关山谷此次“少留”涪陵期间游北岩寺,过伊川先生(程颐)堂,并榜其堂曰“钩深”一事,详见后文。

再过涪陵元符三年庚辰(1100年)正月十二宋哲宗卒,正月十三宋徽宗即位,元佑旧臣官复原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