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庭坚登快阁教案

合集下载

《登快阁》精讲教案

《登快阁》精讲教案

《登快阁》教案黄庭坚学习目标:1、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体会作者诗歌创作理论。

2、诵读诗歌,感知诗歌内容。

3、体会诗歌景情关系,感受诗人归隐江湖的志趣。

课前导入:请学生欣赏今江西泰和的快阁图片,即黄庭坚《登快阁》中的快阁。

顺势导入作者及写作背景。

一、作者及写作背景作者简介:黄庭坚(1045-1105)字鲁直,自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人。

仕途坎坷,屡遭贬谪。

黄庭坚以诗文受知于苏轼,为“苏门四学士”(黄、秦观、晁补之、张耒)之一,“苏门六君子”即苏门四学士和李方叔、陈师道的合称。

其诗与苏轼并称“苏黄”,宗法杜甫,并有“夺胎换骨”、“点石成金”、“无一字无来处”之论。

诗风奇崛瘦硬,力摈轻俗之习。

开一代风气,为江西诗派的开山鼻祖。

他开创了江西诗派(陈师道、陈与义、曾几、吕本中等),在两宋诗坛影响很大。

词与秦观齐名,少年时多做艳词,晚年词风接近苏轼,词风流宕豪迈。

有《山谷集》。

又擅长行、草书,为“宋四家”(苏轼、黄、米芾、蔡襄)之一。

庆历二年(1042)进士,仕不得志,遂刻意于文词,作诗学杜甫,有《伐檀集》传世。

舅父李常(字公择)也是一位诗人兼藏书家。

使黄庭坚从小生长在文学空气浓厚的书香家庭。

黄庭坚自幼聪颖异常,五岁能背诵五经,七岁写过一首《牧童诗》。

李常为之惊奇,称他有“一日千里之功。

”英宗治平三年(1066年),黄庭坚第二次参加省试,以一首《野无遗贤》诗,中了第一名。

第二年,再到汴京(今开封)参加礼部考试,中了三甲进士,登上仕途。

元丰三年(1080年),黄庭坚入京改官,被任为吉州太和县(今江西省太和县)知县。

为了了解人民的生活实际情况,他常常深入穷乡僻壤,将农民的疾苦,如实上报,减轻农民负担。

诗歌主张:1、主张“以俗为雅”、“以故吐新”。

强调运用古人词句要“夺胎换骨”“点铁成金”。

用铁比喻被陶冶的万物即诗歌的素材,用金比喻点化后的成品即诗歌。

2、要求诗人以“自成一家”为努力目标。

《登快阁》优秀教案

《登快阁》优秀教案

西华一高语文学科导学案组名:姓名:日期:编制:独立、自主、自学促能力形成;团结、协作、展示让魅力飞扬【学习目标】1.认知目标了解黄庭坚、陆游及其诗作;积累基础字词.2.技能目标品味诗歌语言,感受诗歌所描绘地意境.3.情感目标感受黄庭坚坦荡地胸襟,体会其知音难觅、朋友分散地感慨和陆游地爱国主义情怀. [展示课导学]反复诵读诗歌,了解黄庭坚、陆游地诗歌风格,从诗歌地分析中把握“借景抒情”地鉴赏方法,把握本诗善于用典地特征.b5E2RGbCAP定向导学·互动展示课堂元素导学流程自研自探环节合作探究环节展示提升·质疑评价环节总结归纳环节自学指导互动程序展示方案随堂笔记置身诗境吟诵诗文内容:诗歌地诵读学法指导:能做到认准字形,读准字音,特别是读准停顿节奏.要想感受诗歌地美,必须置身诗境,借助想象,将诗人所描绘地意象和画面再现自己地脑海中,然后反复诵读,才会有所收获.A.同桌对学1.对读这两首诗,注意韵律;2.关于诗歌地情感把握,各提出一个问题B.小组互学1.交流各自读后感受.2.共享资料,获得更多相关文学常识.3.老师展示问题:通过写景句和典故地运用,把握本诗地主旨 .C.小组代表展示1.讨论:组长组织全组围绕问题展开讨论;2.预展:围绕展示任务,进行组内预展.3.小组代表进行展示组长主持组内地互动.展示课题一:诵读1.把握诵读要点,把握诗风;2.通读对比诵读,小组竟比诵读,全班齐读,通过多种形式地诵读,营造良好地读书氛围;展示课题二:品读主要完成以下任务:1.找出作品中地意象;2.分析作品中地意境;3.把握作品地情感(主旨).展示课题三:创读选择诗中地意象,围绕诗句,创作自己地创读作品.(用自己创作地现代散文再现诗歌情境)诗歌地主要意象《书愤》、《登快阁》颔联意象探究诗歌主旨《书愤》、《登快阁》地情感探究诗歌技巧《书愤》、《登快阁》地用典我地创读反复诵读探究主旨内容:探究诗歌主旨(景与情、典故与情)学法指导:1.摘读颔联尾联写景地句子,置身诗境,归纳景物特征;2.找出诗中地意象,感受意象所组合成地意境;3.首联颈联巧用典故,通过了解典故体会作者地悲苦之情;4.带着自己地感受再读诗句,最后将自己对文章主旨地感悟形成文字.探究写法延伸创读内容:写地创读学法指导:这两首诗在写法上善于用典,语言纯净,意境开阔.以诗句为基础,用现代散文再现《登快阁》、《书愤》地情境.当堂反馈全班背默《登快阁》、《书愤》.[训练课导学] “日清过关”巩固提升三级达标训练基础题1.这首诗选自;作者是;朝代.2.这首诗通过诗人登临快阁地所见所感,描绘出了一副地图景,表达了诗人.3. 陆游,字,号.南宋时越州山阴人,我国古代著名地诗人.诗作今存多首,内容丰富,主要表现渴望恢复国家统一地爱国热情.著有《诗稿》、《文集》.主要诗作《游山西村》、《剑门道中遇微雨》、《书愤》、《临安春雨初霁》、《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其二)、《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沈园二首》、《示儿》等.p1EanqFDPw发展题1.结合具体诗句,分析一下《登快阁》都运用了哪些典故?有何表达效果?2.有人说《登快阁》这首诗地主旨落在一个“归”字上,请结合全诗谈谈哪些地方体现了一个“归”字?3.《书愤》颔联有哪些意象,有何作用?本诗用了何典故?有何作用4.《书愤》塑造了怎样地人物形象?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地思想感情?提高题:1. 请对比分析《登快阁》颔联和杜甫《登高》诗中名句“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在写景上地异同点.DXDiTa9E3d2.《书愤》所体现地陆游“壮志难酬,年华空老”地人生际遇,无疑是一种悲剧,但是这种悲剧是他个人地悲剧,还是整个南宋时代所有抗金爱国志士共同地悲剧?联系同时代其他诗人词人(如辛弃疾《破阵子》、岳飞《小重山》)地作品思RTCrpUDGiT高考对接初见嵩山张耒年来鞍马困尘埃,赖有青山豁我怀.日暮北风吹雨去,数峰清瘦出云来.[注] 张耒:北宋诗人,苏门四学士之一,因受苏轼牵连,累遭贬谪.5PCzVD7HxA问题:“数峰清瘦出云来”一句妙在何处?“清瘦”有何精神内涵?答案:高峻山峰在一片积云之中突现,基于这种观感,诗人运用了拟人手法,以“清瘦”形容山峰,突出山峰地高峻挺拔,造语新奇;一个“出”字,作者运用了以动写静地手法,赋予山峰动感,使山峰与云层形成了尖耸与广阔、跃动与静态相结合地画面.②“清瘦”表现了作者清高独立、人格坚守地精神气质.【解析】考查鉴赏诗歌地语言和表达技巧地能力.第一问“妙在何处”主要考作用,主要鉴赏语言与表达技巧,鉴赏时要考虑运用了何种表现手法,再考虑语言特点或富有表现力地词,然后分析表达效果.第二问,理解诗歌地内涵,既要理解表层义,更要挖掘深层义.答出拟人手法并加以分析,给2分;答出以动写静并加以分析,给2分;答出“清瘦”地精神内涵,给2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见解,只要言之成理,也可酌情给分.jLBHrnAILg【美文阅读】千年一放翁——陆游初识陆游,是在那"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冰河入梦来"地大气磅礴里;再识陆游,是在那"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地无力吟叹中;深识陆游,是在那"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地终生遗憾里.他地诗词中总是隐现着他地身影,于是我想探寻他地一生,我想了解他,陆游!(一)钧天九奏箫韶月,未抵虚檐泻雨声陆游自幼好学不倦,12岁即能诗文,阴补登仕郎,二十八岁时赴临安应试进士,取为第一,而秦桧孙秦埙居其次,秦桧大怒,欲降罪主考官;二十九岁参加礼部考试,主考官再次将陆游排在秦埙之前,被秦桧除名;三十三岁,秦桧已死,陆游出任福建宁德县主簿,而后陆游先后出任通判、安抚使、参议官、知州等职,看似风光无限,而实际却是在宦海中沉浮.当时地朝政又怎能容忍陆游这等忠正不阿、力主抗金地人存在,悲哀啊!陆游关心民生疾苦,在任期间从来都是尽心竭力为百姓排忧解难,从未有一丝一毫地懈怠;洪水、旱灾,他密切注视灾情变化,上书请求开仓赈灾,又在未得到南宋政府同意前冒着被处罚地危险拨义仓粮至灾区赈灾;他宦游四方搜集100多个药方,精选成《陆氏续集验方》,刻印成书,四处发散,尽自己地绵薄之力.他无时无刻不在想着尽自己最大地努力去换取百姓生活地安逸,只是,在贵族生活奢侈成风地时代又会有多少人真正关心普通百姓,无奈啊!可是,陆游从未放弃过为民请命,直至生命最后一刻,所以,陆游伟大!(二)夜来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仕途上,陆游不断受到当权派地排斥挤压,但是从小受到父亲爱国熏陶地他却从未放放弃过报效祖国地理想,他特别注重学习兵书,他希望有一天能够亲临战场、杀敌报国,能够"上马击胡虏,下马草军书".上天毕竟待他不薄,四十多岁时朝廷派他入蜀抗金,他有机会在军中做一名军官,或许那该是让他极为满足地一段时光吧,可以每日身着戎装穿梭于前线各地,可以亲自上战场,在苍茫草原抑或崇山峻岭中为自己地国家尽一份力."秋到边城角声哀,烽火照高台",刀光剑影、烽火狼烟中,他早已将自己地生死置之度外,然而即便如此,北伐地失利还是结束了他不到一年地军中生活,又一次他报国无门,他该哀叹自己地生不逢时地,可是又有什么用?他始终不忘以统一中原为己任,"自诩封侯在万里,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那该是有着怎样地一颗赤子之心,才会在明知自己无能为力地时刻还不忘自己地理想,又该是有着怎样强大地意念支撑才会让他在临死之前念念不忘国家地安危,"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够了呵,有这样地陆游,南宋也该瞑目了.(三)山盟虽在,锦书难托昔日地青梅竹马,昔日地花前月下,最后,只剩一个白发苍苍地老人,缓步踱过伤心桥,踯躅在满地落叶中,黯然凝望着断墙柳絮,回忆着过往,抚慰者心伤.二十岁,陆游和表妹唐琬结为伴侣,婚后相敬如宾,在那战火纷飞年代相扶相依走过地艰辛让两人懂得幸福地难能可贵,加之共同地吟诗作对地喜好,更让两人甜蜜地生活平添了许多色彩.然而,生活地太过幸福似乎总是预兆着痛苦地到来,他们最终被迫分开,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也好,女子无才便是德也罢,并非两人地爱不够坚贞,只是在封建礼教地压迫下有太多束缚,太多身不由己,太多无可奈何……但,这份爱是会让陆游惦念一辈子地:"人间万事消磨尽,只有清香似旧时".63岁,陆游没有忘记唐琬;"林亭感怀空回首,泉路凭谁说断肠",67岁,陆游没有忘记唐琬;"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75岁,陆游没有忘记唐琬;"也信美人终作土,不堪幽梦太匆匆",84岁,陆游没有忘记唐琬.直到逝去,陆游一直活在有唐琬地梦里,这一梦长达五十年……他用自己地一生写下了一部留芳百世、凄婉感人地爱情悲剧.而今,只有沈园墙壁上那在岁月地洗礼中淡褪了痕迹地两首《钗头凤》,静静地向后人昭示着时光可以洗去世间所有,却惟独消磨不了真爱地诺言,掩盖不了爱地真谛.千年了,将近千年了呵,还能依稀想象当年那个陆放翁:身着官服,洋洋洒洒,抒发己见;横刀立马,指挥若定,意气风发;山阴沈园,遥想佳人,借酒浇愁.陆游地一生太过丰富,也充满太多悲情,似乎只有这样才是他完整地一生.过去了,毕竟都过去了,千年地眷恋,千年地不朽,只徒留千年地想念.始终难以忘怀,千年前那个你——陆游!xHAQX74J0X[自主反思] (日反思)知识盘点:心得描述:发展题3、《书愤》颔联有哪些意象,有何作用?本诗用了何典故?有何作用?①第二联:“楼船夜雪瓜州渡,铁马秋分大散关”由六个名词叠加,省略了相关地动词,体现了诗歌地精炼性和含蓄性.而且名词叠加产生了巨大地艺术效果,给人一种声势浩大、勇猛进攻、抵御敌寇、收复失地地抗敌场面.(且此联全用名词,意象两两相合,便有两幅开阔、壮盛地战场画卷.意象选取甚为干净、典型.)LDAYtRyKfE这种名词叠加地艺术手法对后世影响较大,例如元代马致远地小令《天净沙》就是连续地运用名词叠加,营造浓郁地抒情意境.“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Zzz6ZB2Ltk②用了两个典故:塞上长城,出师一表.?“塞上长城”地典故出自《南史.檀道济传》南朝时刘宋名将檀道济曾自称为“万里长城”.皇帝要杀他,他说:“自毁汝万里长城.”陆游以此自许,可见其少时之磅礴大气,捍卫国家,扬威边地,舍我其谁?dvzfvkwMI1“出师一表”出自《三国志》?用典使诗文含蓄,曲折,不直露.(尾联用典明志.包含诗人对诸葛亮地推崇、仰慕之情,并以此自勉.诸葛坚持北伐,把统一中原为其终身大业.结句揭示全诗“愤”地由来,奸臣当道,壮士报国无门地悲哀/对诸葛亮地崇敬之情,虽屡遭挫折,但意志并未消沉.rqyn14ZNXI4、《书愤》塑造了怎样地人物形象?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地思想感情?①主张抗战,英勇杀敌,忧国忧民,遭受打击,虽壮志未酬,仍忠心不已.②诗人借北望中原,回顾了青年时地凌云壮志和火热地战斗生活.抒发了自己报国无门、壮志难酬、虚度年华地满腔激愤,激昂中透着悲怆.EmxvxOtOco发展题3、《书愤》颔联有哪些意象,有何作用?本诗用了何典故?有何作用?①第二联:“楼船夜雪瓜州渡,铁马秋分大散关”由六个名词叠加,省略了相关地动词,体现了诗歌地精炼性和含蓄性.而且名词叠加产生了巨大地艺术效果,给人一种声势浩大、勇猛进攻、抵御敌寇、收复失地地抗敌场面.(且此联全用名词,意象两两相合,便有两幅开阔、壮盛地战场画卷.意象选取甚为干净、典型.)SixE2yXPq5这种名词叠加地艺术手法对后世影响较大,例如元代马致远地小令《天净沙》就是连续地运用名词叠加,营造浓郁地抒情意境.“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6ewMyirQFL②用了两个典故:塞上长城,出师一表.?“塞上长城”地典故出自《南史.檀道济传》南朝时刘宋名将檀道济曾自称为“万里长城”.皇帝要杀他,他说:“自毁汝万里长城.”陆游以此自许,可见其少时之磅礴大气,捍卫国家,扬威边地,舍我其谁?kavU42VRUs“出师一表”出自《三国志》?用典使诗文含蓄,曲折,不直露.(尾联用典明志.包含诗人对诸葛亮地推崇、仰慕之情,并以此自勉.诸葛坚持北伐,把统一中原为其终身大业.结句揭示全诗“愤”地由来,奸臣当道,壮士报国无门地悲哀/对诸葛亮地崇敬之情,虽屡遭挫折,但意志并未消沉.y6v3ALoS894、《书愤》塑造了怎样地人物形象?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地思想感情?①主张抗战,英勇杀敌,忧国忧民,遭受打击,虽壮志未酬,仍忠心不已.②诗人借北望中原,回顾了青年时地凌云壮志和火热地战斗生活.抒发了自己报国无门、壮志难酬、虚度年华地满腔激愤,激昂中透着悲怆.M2ub6vSTnP版权申明本文部分内容,包括文字、图片、以及设计等在网上搜集整理.版权为个人所有This article includes some p arts, including text, pictures, and design. Copyrightis personal ownership.0YujCfmUCw用户可将本文地内容或服务用于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以及其他非商业性或非盈利性用途,但同时应遵守著作权法及其他相关法律地规定,不得侵犯本网站及相关权利人地合法权利.除此以外,将本文任何内容或服务用于其他用途时,须征得本人及相关权利人地书面许可,并支付报酬.eUts8ZQVRdUsers may use the contents or services of this article for personal study,research or appreciation, and other non-commercial or non-profit purposes, but at the same t ime, they shall abide by the provisions of copyright law and other relevant laws, and shall not infringe upon the legitimate rights of this website and its relevantobligees. In addition, when any content or service of this article is used for otherpurposes, written permission and remuneration shall be obtained from the personconcerned and the relevant obligee.sQsAEJkW5T转载或引用本文内容必须是以新闻性或资料性公共免费信息为使用目地地合理、善意引用,不得对本文内容原意进行曲解、修改,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GMsIasNXkA Reproduction or quotation of the content of this article must be reasonable andgood-faith citation for the use of news or informative public free information. Itshall not misinterpret or modify the original intention of the content of this article, and shall bear legal liability such as copyright.TIrRGchYzg。

《登快阁》教学设计、教案、导学案(共五篇)

《登快阁》教学设计、教案、导学案(共五篇)

古诗词诵读《登快阁》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品诗,把握以象传意和用典言志写作手法。

味人,理解“山谷”内涵,感受诗人狷介自持的生命气质。

2.了解登临诗的一般特点,掌握阅读方法。

【教学重点】:登临诗的特点及阅读方法。

【教学难点】:体味诗人狷介自持的生命气质。

【教学方法】:诵读——启发——探讨——演练【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5分钟)同学们,我们的启蒙教育总是从背诵古诗开始的。

那你们肯定会背《登鹳雀楼》吧?(学生齐背,投影显示)那有谁会背杜甫的《望岳》呢?(投影显示)你觉得这两首诗,分别写了什么?有什么共同点呢?(学生发言)登高——望远——思深(板书登临诗)明确解释“登临诗:”登临即登高,登高之“高”,相对于平地而言。

登山、楼、台、阁、亭,虽形式不同,但意义相似。

登临诗的一般写作思路:写登高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板书)我们今天来学习另外一首登临诗,黄庭坚的《登快阁》,(板书课题、作者)二、品诗味人(板书:品诗)(一)读(3分钟)(PPT展示出已划分节奏的诗内容)学生自由朗读。

学生示范读,同桌点评。

学生齐读。

(二)品(17分钟)整体感知,并填空。

(PPT展示)古人登高登阁,或览胜,或寄远……王之涣登鹳雀楼,他看见了落日西沉、黄河东流,想到了望远须登高的朴素哲理。

杜甫登泰山,他看见了巍峨泰山,神奇缥缈,产生了敢于攀登绝顶的雄心壮志。

那么,黄庭坚登阁,他看见了,他想到了。

(2分钟,学生思考并完成,教师巡视)讨论:1.诗人登阁看到了什么?赏析“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写出了景物的什么特点?传达出诗人什么样的情怀?板书:景——胸襟阔大2.诗人又想到了什么呢?赏析“朱弦已为佳人绝,青眼聊因美酒横”,运用了什么手法?传达出什么情感?板书:典——世无知音3.正因为如此,诗人最后有了什么想法?从哪儿看出来的?板书:象——弃官归隐过渡语:通过前面的分析,我们看出诗人登快阁有着这样的情感变化,假如你去登快阁会有这样的想法吗?(三)味人(5分钟)1.诗人为何会有这样的想法呢?(诗中有没有交代作者为何登阁?)——抓住“痴儿了却公家事”一句来赏析。

《登快阁》精品教案

《登快阁》精品教案

《登快阁》精品教案一、导入师:一千多年以前,黄庭坚被贬谪黔州(今彭水),从此,失意的诗人便与这一方灵秀的山水草树结下情缘。

今天,就让我们走近黄山谷,感受山谷遗风。

(竖向板书:登快阁黄庭坚)(PPT展示学习目标)二、品诗(板书:品诗)(一)读(5分钟)(PPT展示出已划分节奏的诗内容)学生自由朗读学生示范读,同桌点评学生齐读(二)品(17分钟)整体感知,并填空。

古人登高登阁,或览胜,或寄远……杜少陵登高,他看见了萧萧落木、滚滚长江,他想到了命途多舛、国运艰难。

辛弃疾登亭,他看见了楚天秋水、遥岑断鸿,他感叹道流年易逝、报国无门。

那么,黄山谷登阁,他看见了,他想到了。

启发型提问:1、诗人为何要去登快阁?2、诗中,诗人情感有何变化?3、诗人最后做了怎样的抉择?(择适当时机,板书:象、典、意)(三)悟(5分钟)小组讨论交流:厌倦官场,选择隐沦,你还会想到谁?问:他和诗人完全相同吗?不同在哪里?(区别陶潜式决绝与黄山谷的“同流而不合污”,引出“和而不同”)三、味人(板书:味人)练习(7分钟):一个是才子,一个是美人;一个被权贵挤出了京城,一个被奸佞送离了皇宫;一个流落西南,一个远嫁大漠;一个病死湘江一叶孤舟,一个向着黄昏独留青冢。

师:同学们知道他们是谁吗?纵然时光阻隔,杜甫终于找到了与他的命运有着惊人相似之处的昭君。

或许,昭君就是他的知音。

问:黄诗中提到了“朱弦已为佳人绝”,那么,请你从中国古代群星璀璨的星河中,为黄山谷寻一位知音?并写下你的理由。

(给予4分钟左右时间学生同桌讨论交流完成,期间教师巡视、督促)(理想回答:黄庭坚与苏轼。

其他言之有理也可)结语(2分钟):黄山谷在乱世浊俗中保持自己独特的风格和骨气,狷介自持。

他“出淤泥而不染”,与世俗同流而不合污。

黄山谷“和而不同”,并以此巧妙地度过了一生。

同学们,“和而不同”的山谷之风也是我们应该秉承的。

十多年以后,黄山谷被贬为涪州别驾,安置于黔州。

黄山谷仕途失意,生活却富有诗意。

【高中语文】《登快阁》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高中语文】《登快阁》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登快阁》教学设计【教材分析】《登快阁》是选择性必修下册古诗词诵读单元的一首诗歌,是鉴赏古代诗歌的典范例文,还是“登临诗”的代表作品。

学生可以借此体会、比较、鉴赏跟“登临”有关的不同诗词,对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有着重要意义。

本单元主要学习古代诗歌。

教学重点是从语言文字描绘的形象出发,结合对作品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的了解,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通过想象和联想,体会诗中的情思和意味,从而培养良好的读诗趣味。

《登快阁》巧用典故、巧化名句,看似平白如话,实则暗含深意。

以且叙且写的自然笔调开篇,描绘了诗人公事之余登高远望所见广袤旷远、澄澈清明之景,以及此番美景下因知音难觅、世事扰人而产生的归隐、不争之情。

【教学目标】1、通过意境鉴赏,感受诗人的复杂情感,把握诗意。

2、通过《登快阁》,联系所学,归纳概括登临诗在结构思路、意象取用、思想情感和手法运用上的特点。

【教学重难点】重点:把握诗人的复杂情感。

难点:归纳概括登临诗的相关特点。

【教学过程】一、预习作业1、了解相关文学常识。

2、结合注释及相关资料,疏通把握诗意。

3、寻找小学、初中、高中阶段学过的登临诗并熟读。

二、导入《荀子·劝学》:“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

”登楼临水,凭栏远眺,亭台楼阁自古以来便与文人形成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古人登高临水,或览胜,或寄远……王之涣登楼,他看见了落日西沉、黄河东流,感叹道望远须登高;杜少陵登高,他看见了萧萧落木、滚滚长江,想到了命途多舛、国运艰难。

那么,黄庭坚登快阁,他看见了什么,又想到了什么呢?三、粗读课文(5分钟)(PPT展示出已划分节奏的诗内容)1、学生自由朗读。

2、学生齐读。

3、疏通重要字词,初步把握诗意。

四、总揽全诗,体会情感变化(15分钟)1、思考:诗人登阁看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明确:“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

诗句选取了落木、千山、天空、江月等景物,加以“千”“远大”“分明”等修饰语,描绘了一幅高远壮阔、澄澈明净的秋景图,寄寓了诗人投身自然的喜悦之情。

登快阁黄庭坚教案一等奖博客

登快阁黄庭坚教案一等奖博客

登快阁黄庭坚教案一等奖博客
登快阁黄庭坚教案一等奖
一、背景信息
文学名家黄庭坚先生的《登快阁》一诗,经典之作,常令人称道,并长期受到一众文人墨客的青睐。

二、教学目标
(一)熟悉该诗的内容,理解其大意;
(二)感受诗人表达的情思,激发学生的情操;
(三)欣赏其豪放风格,培养文学素养;
三、教学重点
理解该诗的主题思想,深刻体会其所表达的情思,体会其独特的文学风格;
四、教学准备
(一)设计相关的课堂游戏,并准备相应的学习资料;
(二)准备图片、素材、声音等与诗有关的多媒体教材;
(三)准备演示软件,以便进行动态演示;
五、教学步骤
(一)兴趣引导:
1. 首先以图片引出兴趣,激发学生的思维;
2. 引出话题,让学生自由讨论,展开思维;
(二)游戏活动:
1. 游戏:给出诗句,让学生竞猜下一句是什么;
2. 活动:让学生用图画表现出诗中所描述的景象;
(三)诗歌学习:
1. 将整首诗分成几段,让学生自主学习;
2. 引导学生研究诗歌,理解其大意;
3. 鼓励学生把诗歌朗读出来,表达其情感;
(四)思想教育:
1. 引导学生发散思维,并谈论诗中的内涵;
2. 引出诗有关的生活智慧,进行思想教育。

六、教学评价
通过对学生的口头表达、书面表现、绘画作品收集、诗朗读比赛等多方位的评价,有效检测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发现问题,从而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登快阁》教学设计

《登快阁》教学设计

《登快阁》教学设计《登快阁》教学设计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要遵循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选择教学目标,以解决教什么的问题。

怎样写教学设计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登快阁》教学设计,欢迎阅读与收藏。

《登快阁》教学设计篇1【教材解读】从总体上来说,《登快阁》巧用典故、巧化名句,看似平白如话,实则暗含深意。

以且叙且写的自然笔调开篇,描绘了诗人公事之余登高远望所见广袤旷远、澄澈清明之景,以及此番美景下因知音难觅、世事扰人而产生的归隐、不争之情。

但这种归隐之情与陶潜《饮酒其五》或王维《积雨辋川庄作》所呈现的归隐超脱的意境不同。

陶潜和王维的隐逸之情不仅存在于笔端,也存在于二人的实际行为中,他们有归隐之意且有归隐之举,而黄庭坚虽与白鸥相盟,但结合其生平经历,我们发现他始终没有实现这一盟约。

这就启发我们重新思考这首《登快阁》:诗人在吟诵此诗时除了表层的“快意”,他的心境应该有一个复杂的变化过程:因公事扰人之“不快”而登阁“寻快”,在晚晴江月图中“赏快”时却因自己政坛难觅知音的处境而“失快”,而后无奈“移快”美酒,又“悟快”于归隐之乐,最后仍走下快阁回归官场,在日常“了却公家事”的现实中寻找因济世安民而得到的内心满足欣慰之“快”。

【教学目标】1、通过意境鉴赏,明白“快”的不同对象及其变化过程,感受诗人的情感起伏。

2、感悟诗人渴望归隐却又羁留官场、不与人争但求济世安民的士大夫情怀。

【教学重难点】重点:围绕“快”字感受诗人的情绪起伏;挖掘“痴”与“快”的内在联系。

难点:体会作者渴望归隐却羁留官场的初衷。

【教学过程】一、预习作业1、试找出诗中所用典故并说明其用意。

2、文本变奏:用诗意的语言描绘诗人登阁所见之景。

二、导入我们已经学习了三首登临诗词:李白登凤凰台吊古伤今,柳永登高临远、归思难收,辛弃疾登赏心亭把栏杆拍遍、难诉愁情。

可见,登高临远总能引起文人墨客感慨万千。

今天我们再来学习最后一首登临诗:黄庭坚的《登快阁》(板书课题),看看这首诗又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登快阁》公开课教案(统编版高二选择性必修下)共3篇

《登快阁》公开课教案(统编版高二选择性必修下)共3篇

《登快阁》公开课教案(统编版高二选择性必修下)共3篇《登快阁》公开课教案(统编版高二选择性必修下)1《登快阁》公开课教案(统编版高二选择性必修下)一、教学目标1. 了解《登快阁》的背景和作者的生平经历。

2. 学习《登快阁》的基本知识,掌握其主旨思想和艺术特色。

3. 能够分析《登快阁》的诗意构成,了解其意境和表现手法。

4. 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和文化素养和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全面理解《登快阁》的背景和作者的创作目的,探究这首诗的思想和艺术特色。

2. 教学难点:让学生对《登快阁》中的诗意构成进行深入分析,从中探究出其精髓和魅力所在。

三、教学内容1. 《登快阁》的背景和作者的生平经历。

2. 《登快阁》的基本知识(1)《登快阁》是唐代诗人王之涣所作的一首七绝。

(2)本诗写于唐高宗天宝年间,当时王之涣为左金吾卫上将军、大理寺卿。

他和同僚郭郎中一起慕名来到洛阳,拜访洛阳名胜古迹。

(3)《登快阁》有着深刻的哲理思考,表现了诗人对人生的感悟和对身世命运的反思。

3. 《登快阁》的诗意构成(1)艺术手法①两次“飞流直下”交待水势,情景真切,语言简练;②“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寓言式地阐释作者的哲理思考,富有深邃内涵;③“绝顶一茅茨”呈现出作者内心的宁静和自在,描写出淡泊名利、超脱世俗的意境。

(2)意境的构成①将山水与人物融为一体,创造出宜人的自然环境,对应着人生的美好境遇;②反观人世间风云变幻,写出诗人对人生的感悟和哲理思考;③写出了“名利场”中人的无奈和不如意,表现出作者对命运的反思和对生命价值的探究。

四、教学方法1. 合作探究法组织学生以小组形式讨论《登快阁》中的哲理思考及其表现手法,并形成展示的PPT。

2. 探究阅读法通过有导向的问题指导,让学生理解《登快阁》中的意境和诗意构成。

3. 其他方法还可以采用音像和图片资料辅助讲解,引导学生亲身感受《登快阁》的诗意与魅力。

五、教学过程1. 检查前置知识回顾唐代诗词的特点,重点引入唐代诗人王之涣的创作风格。

《登快阁》教案

《登快阁》教案

《登快阁》教案学习目标:1.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歌复杂的感情2.赏析诗歌用典、借景抒情的艺术手法3.通过对比阅读,总结登临诗的阅读方法教学重难点:通过对比阅读,总结登临诗的阅读方法教学过程:一.导入:登高望远—登临诗—《登快阁》二.学习任务一:赏析诗歌小组讨论:1.2 组赏析首联 3.4.5 组赏析颔联6.7.8 组赏析颈联9.10 组赏析尾联赏析要点:关键的词语;诗句的意思;选择的意象;运用的手法。

表达的情感;预设:首联:有快事——入题“了却”:心情轻快,厌烦官场。

“倚”:热爱自然美景。

颔联:得快意——绘景借景抒情:营造了空明阔大的意境,表现诗人轻松明快的心情、对大自然的喜爱化用:“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谢眺颈联:无快心——抒情用典:知音难遇,壮志难酬练字:“横”,刻画了孤独无聊,无可奈何的神情尾联:表快愿——述志用典:弃官归隐小结:有快事→得快意→无快心→表快愿补充:写作背景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年),黄庭坚当时在吉州太和县(今江西泰和)任知县。

这是他首次担任地方官,所以处理公事十分认真。

他亲见官吏的不作为,人民的种种疾苦,而王安石新法在施行过程中受到扭曲,更加重了人民的负担。

黄庭坚深感忧虑而又无能为力。

再者,诗人狷介耿直,知音难遇,对官场渐有厌倦之情,所以时时生出归隐之念。

公事之余,诗人登上赣江边上的快阁,目有所见,心有所感,写就《登快阁》。

三.学习任务二:归纳登临诗的一般阅读方法登临诗,是作者或者抒情主人公登临某处(楼山亭楼阁等),由所见之景而生发出某种或某些情感的诗。

题目主要有:登某处上某处望某处讨论:结合崔颢《黄鹤楼》和杜甫《登高》《望岳》《登岳阳楼》,分析归纳登临诗的一般阅读方法。

预设:四.学以致用登金陵凤凰台李白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登快阁》教学设计

《登快阁》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课程基本信息学科高中语文年级高二学期秋季课题“促膝交谈”征服我心——《登快阁》教学目标1.梳理诗人登阁的“看”“想”“感”,从景语、事语、情语等角度剖析诗人的内心情感。

2.感受诗人坦荡的胸怀,体会作者知音难觅,希冀弃官归隐的情感。

3.反复吟咏,体会诗人的生命气质与人生智慧。

教学内容教学重点:梳理诗人登阁的“看”“想”“感”,从景语、事语、情语等角度剖析诗人的内心情感。

教学难点:1.感受诗人坦荡的胸怀,体会作者知音难觅,希冀弃官归隐的情感。

2.反复吟咏,体会诗人的生命气质与人生智慧。

教学过程导入语:一千多年以前,出于苏轼门下的黄庭坚被贬谪黔州,从此,失意的诗人便与这一方灵秀的山水草树结下情缘。

一首《登快阁》,是黄庭坚在太和知县任上一次登快阁时所作的抒情诗,品读诗句一如和山谷道人促膝谈心,如聆謦欬,诗歌的字字句句征服我心,不禁与诗人哀乐与共。

那么今天就让我们走近黄山谷,感受山谷遗风,伴随着黄庭坚的文字,感受一下登快阁的所见所感。

任务一:读“诗中味”先组织学生进行朗读,朗读时注意语气、语调和节奏,并用“/”划分朗读节奏,学生诵读结束后,教师进行点评与指导;如:痴儿/了却/公家事,快阁/东西/倚/晚晴。

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

朱弦/已为/佳人绝,青眼/聊因/美酒横。

万里/归船/弄长笛,此心/吾与/白鸥盟。

任务二:品“诗家语”诗人开篇就自嘲地说:“我这个呆子(痴儿)办完公事,登上了快阁,在这晚晴余晖里,倚栏远眺。

”我们要解读此诗,不妨分别梳理一下诗人登阁的“看”“想”“感”。

1.景语——意象典型,选景独到。

从“晚晴”“落木”“山”“天”“江”“月”“船”“白鸥”等意象,也不难发现颔联为主要写景句。

景物描写中的修饰语“千”“远大”“澄”“一道”“分明”等,能够感受到诗人笔下描写的美景:远望无数秋山,山上的落叶飘零了,浩渺的天空此时显得更加辽远阔大,澄净如玉的澄江在快阁亭下淙淙流过,一弯新月,映照在江水中,显得更加空明澄澈。

《登快阁》教学设计教案导学案

《登快阁》教学设计教案导学案

《登快阁》教学设计教案导学案登快阁是一篇古文课文,内容丰富,可以引发学生对于古代文化的思考。

下面是一份针对《登快阁》的教学设计、教案和导学案,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篇古文。

教学设计:目标:1.了解唐代文学的特点和《登快阁》的背景;2.理解和分析《登快阁》的内容和意义;3.通过阅读古文,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教学重点:1.理解《登快阁》的主题和意义;2.分析诗歌结构和修辞手法;3.掌握一些古代文化知识和鉴赏技巧。

教学难点:1.理解古文中的隐喻和象征意义;3.结合背景和文化知识深入理解《登快阁》。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1.引入唐代文学的特点和《登快阁》的背景;2.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思考“登上快阁意味着什么”。

阅读理解(15分钟):1.学生阅读《登快阁》,理解诗歌的内容;2.学生独立思考并回答问题:“诗人通过描述一片美景,表达了什么情感和思想?”“诗人如何运用修辞手法和诗歌结构来表达自己的意境?”等等。

交流讨论(15分钟):1.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各自的理解和观点;2.带领学生一起总结和归纳各组的讨论结果;引导鉴赏(15分钟):1.分析《登快阁》中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和象征意义;2.带领学生一起观察和思考诗歌中的隐喻和象征,如“舞榭歌台”、“银河落九天”等等;3.引导学生理解《登快阁》所表达的主题和寓意。

拓展延伸(10分钟):1.邀请学生扩展思维,将《登快阁》与现实生活中的其中一场景进行对比;2.引导学生运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写一篇关于自己心目中的“快阁”的文章。

小结(5分钟):1.总结今天的学习内容和心得体会;2.提醒学生进行文学鉴赏的重要性和乐趣。

教案:教学目标:1.理解《登快阁》的主题和意义;2.分析诗歌结构和修辞手法;3.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教学准备:1.课文《登快阁》;2. PowerPoint幻灯片;3.分组讨论和总结的纸张。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介绍唐代文学的特点和《登快阁》的背景;-引发学生对于文学作品的兴趣和思考。

《登快阁》学案

《登快阁》学案

《登快阁》学案一、学习目标1、了解黄庭坚的生平经历和创作背景,理解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分析诗歌的艺术特色,包括意境营造、语言运用、结构安排等方面。

3、掌握诗歌中的重点字词和诗句,能够准确背诵和默写全诗。

二、作者简介黄庭坚(1045 年 8 月 9 日—1105 年 5 月 24 日),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洪州分宁(今江西省九江市修水县)人,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

黄庭坚在诗、词、文、书等方面均取得很高成就,与苏轼齐名,世称“苏黄”。

他的诗歌风格独特,注重修辞和用典,讲究章法和句法,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三、创作背景《登快阁》是黄庭坚在泰和知县任上所作。

当时,黄庭坚公事之余,常到快阁览胜。

这首诗描写了诗人在快阁上所见的美景,抒发了诗人厌倦官场、向往自由的心情。

四、诗歌原文痴儿了却公家事,快阁东西倚晚晴。

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

朱弦已为佳人绝,青眼聊因美酒横。

万里归船弄长笛,此心吾与白鸥盟。

五、重点字词解释1、快阁:在今江西省泰和县东澄江(赣江)之上,以江山广远、景物清华著称。

2、痴儿:作者自指。

3、了却:完成。

4、东西:东边和西边。

指在阁中四处周览。

5、倚:倚靠。

6、落木:落叶。

7、澄江:指赣江。

澄,澄澈,清澈。

8、朱弦:这里指琴。

9、佳人:美人,引申为知己、知音。

10、青眼:黑色的眼珠在眼眶中间,青眼看人则是表示对人的喜爱或重视、尊重。

11、聊:姑且。

12、弄:吹奏。

13、长笛:指笛子。

14、白鸥盟:与白鸥相约,指归隐。

六、诗句翻译1、痴儿了却公家事,快阁东西倚晚晴。

译文:我这个呆子办完公事,登上快阁来放松一下。

在这晚晴余辉里,我倚着快阁的栏杆,向东西眺望。

2、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

译文:举目远望,万木萧疏,天地更显得阔大;朗朗明月下,澄江如练,向远处流去。

3、朱弦已为佳人绝,青眼聊因美酒横。

译文:我的知音不在,这琴也不想再弹,只好把青眼望向美酒。

4、万里归船弄长笛,此心吾与白鸥盟。

《登快阁楼》教学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登快阁楼》教学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登快阁》
黄庭坚
一、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及其写作背景,结合注释翻译全诗。

2、掌握本诗是如何抒情的,把握本诗情感。

(重难点)
3、有感情朗诵并背诵全诗。

二、知识链接:
1、作者介绍
①基本情况:黄庭坚(1045—1105),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晚号涪(fú)翁,黔安居士。

北宋
诗人,书法家。

修水县人。

②家庭情况:黄庭坚从小生长在文学空气浓厚的书香家庭。

③仕途情况:英宗治平三年,黄庭坚第二次参加省试,中了第一名。

第二年,再到汴京参加礼部考试,中了三甲进士,登上仕途。

黄庭坚性格刚直,再加上受苏轼影响,仕途坎坷,屡遭贬谪。

④文学地位:黄庭坚出于苏轼门下,与张耒、秦观、晁补之并称为“苏门四学士”,后与苏轼齐名,世称“苏黄”。

开创了江西诗派(陈与义、陈师道)。

他又能词,与秦观齐名,兼擅行书、草书,为“宋四家”(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之一。

2、写作背景
①此诗作于作者在太和令任上,公事之余,诗人常到“澄江之上,以江山广远,景物清华得名”(《清一统治·吉安府》)的快阁览胜。

此时作者三十八岁,在太和令任上已有三个年头。

②百姓的困苦,官吏的素餐,使作者有志难展,于是产生孤独寂寞之感。

因此诗写在开朗空阔的背景下的忘怀得失的“快”意,终因知音难觅而产生归欤之思。

3、必背知识:如何抒情=抒情手法+其他表现手法+修辞手法+结构技巧+炼字+多种意象组合
其他表现手法:①虚实角度:虚写(想象、联想、回忆)、虚实结合、以实写虚;②抑扬角度:抑扬结合;先抑后扬;先扬后抑;③以小见大④比兴⑤讽刺。

古诗词诵读《登快阁》教学设计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古诗词诵读《登快阁》教学设计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登快阁黄庭坚教学目标1.了解诗人黄庭坚。

2.体会《登快阁》的思想感情。

3.根据诗歌,体味黄庭坚的诗歌理论“点铁成金,夺胎换骨”。

教学重难点:根据诗歌,体味黄庭坚的诗歌理论“点铁成金,夺胎换骨”。

教学过程一、导入我们学习了很多的登临诗词,如:李白登凤凰台吊古伤今,柳永登高临远、归思难收,辛弃疾登赏心亭把栏杆拍遍、难诉愁情等等。

可见,登高临远总是能引起文人墨客感慨万千。

今天我们来学习黄庭坚的登临诗《登快阁》,看看这首诗又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二、阅读指导云收雨歇,天色向晚,诗人登快阁倚栏游赏,看起来十分寻常,可开篇自称了却官事的痴儿,便让诗作带上了一些自嘲、兀傲之气。

接下来,作者用树、山、天、江、月勾画出一个阔大幽远的境界,为抒发情志作好了准备。

在颈联和尾联中,诗人感慨知音难觅,唯幸美酒相伴,期望坐上归船,吹着长笛,与白鸥订盟,相誓归隐,永诀机心。

诗歌每联上下两句恪守格律,意脉却不受影响,一气而下,被誉为“能移太白歌行于律诗”(清方东树《续昭昧詹言》),诵读时可以细细体会。

三、作者简介黄庭坚(1045—1105),字鲁直,乳名绳权,号清风阁、山谷道人、山谷老人、涪翁、涪皤、摩围老人、黔安居士、八桂老人,世称黄山谷、黄太史、黄文节、豫章先生。

宋江南西路洪州府分宁人(今江西省九江市修水县)人。

祖籍浙江省金华市。

北宋诗人黄庶之子,南宋中奉大夫黄相之父。

北宋大孝子,《二十四孝》中“涤亲溺器”故事的主角。

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江西诗派开山之祖。

黄庭坚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

黄庭坚与张耒、晁补之、秦观都游学于苏轼门下,合称为“苏门四学士”。

黄庭坚的诗,被苏轼称为“山谷体”。

黄庭坚的书法独树一格,自成一家,他和北宋书法家苏轼、米芾和蔡襄齐名,世称为“宋四家”。

在文学界,黄庭坚生前与苏轼齐名,时称“苏黄”。

作品有《山谷词》《豫章黄先生文集》等。

1105年,黄庭坚病逝于宜州南楼,享年61岁。

而后,宋高宗追赠黄庭坚为“龙图阁大学士”。

OK黄庭坚登快阁教案

OK黄庭坚登快阁教案

登快阁一、黄庭坚“苏门四学士‎”北宋文学家‎黄庭坚、秦观、晁补之和张耒lěi的并‎称。

苏轼是继欧‎阳修之后主‎持北宋文坛‎的领袖人物‎,在当时的作‎家中间享有‎巨大的声誉‎,一时与之交‎游或接受他‎的指导者甚‎多,黄、秦、晁、张四人都曾‎得到他的培‎养、奖掖和荐拔‎。

在苏轼的众‎多门生和崇‎拜者中,他最欣赏和‎重视这四个‎人。

最先将他们‎的名字并提‎和加以宣传‎的,就是苏轼本‎人。

由于苏轼的‎推誉,四人很快名‎满天下。

不过“苏门四学士‎”这一称号只‎是表明这四‎位作家得到‎过苏轼的垂‎青和指导,接受过他的‎文学影响,而并不意味‎着他们或他‎们与苏轼可‎以统称为一‎个文学流派‎。

实际上四学‎士造诣各异‎,受苏轼影响‎的程度有差‎别,文学风格也‎大不相同。

比如黄庭坚‎的诗自创流‎派,与苏轼并称‎苏黄;秦观的主要‎成就在词,但是他的词‎却不走苏轼‎的路子,而专以纤丽‎婉约见长。

苏门六君子‎即苏门四学‎士和李方叔、陈师道的合称。

拟“江西诗派”内容这是黄庭坚‎一首著名的‎七言律诗。

写他的公余‎生活,在即景抒情‎中倾诉了他‎的适意和苦‎闷。

痴儿了却公‎家事,快阁东西倚‎晚晴。

首联以寻常‎笔法,写得平坦,从登阁的时‎间和心境写‎起。

傍晚时分干‎完一天的公‎务,似有无限快‎意,登临快阁自‎然合情合理‎,但也从中隐‎隐露出厌倦‎官务的情绪‎。

诗人在阁上‎徘徊瞻眺、消遥自在的‎生动情态宛‎然可见。

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

颔联,从人、境相融,进而写心、境意会。

诗人在快阁‎上,放眼眺望远‎山无数;居高临下,见清江一道‎,描绘出一副‎令人陶醉的‎深秋晚晴图‎。

这两句分别‎从杜甫“无边落木萧‎萧下”及谢眺“澄江静如练‎”(谢朓名作《晚登三山还‎望京邑》)脱化而来,写得精粹洗‎练,意境逼真,动静映照,开阖变化,于写景中分‎明可见作者‎坦荡的胸襟‎。

朱弦已为佳‎人绝,青眼聊因美‎酒横。

颈联,诗人的思绪‎从对阁外之‎景的遐想中‎回到现实,写出诗人一‎副兀傲的意‎态。

2022《登快阁》教学设计

2022《登快阁》教学设计
第3页 共23页
交代了黄庭坚登快阁的小背景:我这个痴儿完成了一天的公事, 现在登上这快阁来,东靠靠西望望,倚在栏杆上观赏傍晚雨后初 晴的明净之景。
思索 2 请分析首联中“了却”和“倚”两个词的内涵。 明确“了却”写出办完公事后如释重负的轻快心情,含蓄表 达诗人了对官场的厌烦。“倚”指斜靠栏杆远眺晚晴余辉,体现 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酷爱。 思索 3 颔联运用了哪些意象?意境上有何特点? 明确①重叠的千山,无边的落木,高远的天空,清澈的江水, 清明的夜(秋)月;②高远壮阔(空明阔大)。 思索 4 颈联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明确颈联巧用典故,前句用伯牙捧琴谢知音的典故,后句用 阮籍青白眼的典故。感叹自已心怀志事,世无知音,所以如伯牙 之绝琴,不再弹奏,聊且借金樽美酒遣怀自娱。写出了诗人因世 无知己、明珠暗投而借酒解愁的苦闷和感慨。 思索 5 尾联写“归船”“白鸥”流露出诗人的什么愿望? 明确想弃官归隐、回来自然的愿望。 思索 6 全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赏析。 明确诗人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回家归隐的迫切);投身自然的 喜悦心情;自己的胸怀无人理解的苦痛(无奈、孤独) 思索 7 阅读与思索
第10页 共23页
学生齐读。 (二)品(17 分钟) 整体感知,并填空。(PPT 展示) 古人登高登阁,或览胜,或寄远…… 王之涣登鹳雀楼,他望见了落日西沉、黄河东流,想到了望 远须登高的朴实哲理。 杜甫登泰山,他望见了雄伟泰山,奇妙缥缈,产生了敢于攀 登绝顶的雄心壮志。 那么, 黄庭坚登阁,他望见了,他想到了。 (2 分钟,学生思索并完成,老师巡察) 探讨: 1.诗人登阁看到了什么? 赏析“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写出了景物的 什么特点?传达出诗人什么样的情怀? 板书:景——胸襟阔大 2.诗人又想到了什么呢? 赏析“朱弦已为佳人绝,青眼聊因美酒横”,运用了什么手 法?传达出什么情感? 板书:典——世无知音 3.正因为如此,诗人最终有了什么想法?从哪儿看出来的?

黄庭坚《登快阁》优质课件

黄庭坚《登快阁》优质课件

黄庭坚《登快阁》优质课件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黄庭坚的生平经历和文学成就。

理解《登快阁》这首诗的含义和意境。

分析诗歌的艺术特色,如用典、炼字等。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反复诵读,培养学生的语感和诗歌鉴赏能力。

引导学生运用联想和想象,体会诗歌的画面美和情感美。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诗人在诗中表达的豁达超脱的心境。

培养学生对古典诗歌的热爱,提高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诗歌的内容和情感。

赏析诗歌的艺术手法。

2、教学难点体会诗人复杂的情感变化。

理解诗歌中的用典所表达的深意。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诵读法、讨论法、点拨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在北宋的文坛上,有一位诗人以其独特的诗歌风格和深厚的艺术造诣独树一帜,他就是黄庭坚。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他的代表作《登快阁》,感受诗人在快阁之上的所见所感。

(二)作者简介黄庭坚(1045 年 8 月 9 日—1105 年 5 月 24 日),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洪州分宁(今江西省九江市修水县)人,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与杜甫、陈师道和陈与义素有“一祖三宗”(黄庭坚为其中一宗)之称。

与张耒、晁补之、秦观都游学于苏轼门下,合称为“苏门四学士”。

生前与苏轼齐名,世称“苏黄”。

著有《山谷词》,且黄庭坚书法亦能独树一格,为“宋四家”之一。

(三)诗歌朗读1、教师范读,学生注意字音、节奏和语调。

2、学生自由朗读,初步体会诗歌的情感。

3、指名朗读,其他学生进行评价。

(四)诗歌解读1、题目分析“登快阁”,点明了诗歌的写作地点和情境。

“快阁”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呢?我们可以从诗中去寻找答案。

2、诗句分析“痴儿了却公家事,快阁东西倚晚晴。

”“痴儿”,在这里是诗人的自嘲,说自己是个呆子,办完了公事。

“了却”,完成。

诗人在忙碌的公事之余,登上快阁,倚着栏杆欣赏傍晚的晴景,心情顿时轻松愉悦。

“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

”这两句描绘了一幅壮阔而又明净的画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登快阁
【教学目的】 1 体会诗歌思想感情。

【教学方法】讲授
【教学时数】0.5课时
一、黄庭坚
见课文注释2
“苏门四学士”
北宋文学家黄庭坚、秦观、晁补之和张耒的并称。

苏轼是继欧阳修之后主持北宋文坛的领袖人物,在当时的作家中间享有巨大的声誉,一时与之交游或接受他的指导者甚多,黄、秦、晁、张四人都曾得到他的培养、奖掖和荐拔。

在苏轼的众多门生和崇拜者中,他最欣赏和重视这四个人。

最先将他们的名字并提和加以宣传的,就是苏轼本人。

由于苏轼的推誉,四人很快名满天下。

不过“苏门四学士”这一称号只是表明这四位作家得到过苏轼的垂青和指导,接受过他的文学影响,而并不意味着他们或他们与苏轼可以统称为一个文学流派。

实际上四学士造诣各异,受苏轼影响的程度有差别,文学风格也大不相同。

比如黄庭坚的诗自创流派,与苏轼并称苏黄;秦观的主要成就在词,但是他的词却不走苏轼的路子,而专以纤丽婉约见长。

苏门六君子即苏门四学士和李方叔、陈师道的合称。

拟“江西诗派”
二、串讲诗歌
1、创作背景
课文注释1
2、内容
这是黄庭坚一首著名的七言律诗。

写他的公余生活,在即景抒情中倾诉了他的适意和苦闷。

痴儿了却公家事,快阁东西倚晚晴。

首联以寻常笔法,写得平坦,从登阁的时间和心境写起。

傍晚时分干完一天的公务,似有无限快意,登临快阁自然合情合理,但也从中隐隐露出厌倦官务的情绪。

诗人在阁上徘徊瞻眺、消遥自在的生动情态宛然可见。

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

颔联,从人、境相融,进而写心、境意会。

诗人在快阁上,放眼眺望远山无数;居高临下,见清江一道,描绘出一副令人陶醉的深秋晚晴图。

这两句分别从杜甫“无边落木萧萧下”及谢眺“澄江静如练”(谢朓名作《晚登三山还望京邑》)
脱化而来,写得精粹洗练,意境逼真,动静映照,开阖变化,于写景中分明可见作者坦荡的胸襟。

朱弦已为佳人绝,青眼聊因美酒横。

颈联,诗人的思绪从对阁外之景的遐想中回到现实,写出诗人一副兀傲的意态。

万里归船弄长笛,此心吾与白鸥盟。

尾联写诗人面对澄江秋月的无限美景,弃官归隐之心油然而生。

本是诗在用典、炼字方面颇见功夫。

“天远大”、“月分明”,点活了眼前景,写出了胸中境。

“朱弦”“青眼”,不仅用事贴切,而且善敷色彩;“快阁东西”中的“东西”,写其徘徊瞻眺,“倚晚晴”的“倚”,写其逍遥自得,用寻常字面,意态宛然可见。

五六句属对严整,意思流贯,把七言歌行的手法运用到律诗中,气势流转,谋篇布局颇见章法。

PS
《晚登三山还望京邑》:
灞涘望长安,河阳视京县。

白日丽飞甍,参差皆可见。

馀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

喧鸟覆春州,杂英满芳甸。

去矣方滞淫,怀哉罢欢宴。

佳期怅何许,泪下如流霰。

有情知望乡,谁能鬒不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