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小学德育模式

合集下载

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小学德育模式分析

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小学德育模式分析

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小学德育模式分析1. 引言1.1 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意义"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意义在于将学校、家庭和社会紧密结合起来,共同育人、共同教育。

这种德育模式能够有效地传承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合作意识,使他们具备健康的心理素质、良好的道德修养和社会适应能力。

通过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德育模式,学生可以在学校学习到知识,家庭得到情感和家庭教育,社会提供必要的支持和资源,形成一个良好的教育生态环境,共同促进学生成长成才。

这种模式的实施不仅有利于学生的个人发展,也有利于社会的长远发展,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培养更多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2. 正文2.1 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德育模式的实施方式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德育模式的实施方式是指学校、家庭和社会共同合作,共同育人,共同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素养。

在实施方式上,首先是学校与家庭之间的密切合作。

学校需要主动与家长沟通,了解学生在家庭中的情况和成长环境,制定针对性的德育计划和措施。

学校也应该定期邀请家长参与学校的德育活动,加强家校合作,形成良好的德育氛围。

其次是学校在教育教学中的德育贯穿。

学校应该将德育内容融入到学科教学和课外活动中,通过各种形式引导学生明辨是非、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学校还应该建立健全的德育机制,制定相关规章制度,加强师生互动,培养学生的品德修养和社会责任感。

社会也应该积极参与到德育工作中。

社会可以提供资源支持,开展各类德育活动,丰富学生的人生阅历和社会体验。

社会还可以通过各种途径宣传和普及德育知识,引导公众关注青少年的成长和发展,共同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搭建平台。

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德育模式的实施方式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三方共同努力,形成合力,全方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社会责任感。

小学德育工作中“三位一体”构建模式

小学德育工作中“三位一体”构建模式

小学德育工作中“三位一体”构建模式小学德育工作中“三位一体”构建模式是指在小学德育活动中,通过学校、家庭和社会三个方面的有机结合,共同推动学生的德育发展,在培养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的过程中形成优秀的品德、良好的习惯和积极向上的心态。

学校是小学德育的重要阵地。

学校作为学生的第二家,承担着德育的首要责任。

学校要制定科学的德育规划,明确德育目标,制定德育措施。

通过开展一系列德育活动,加强学生的道德教育和公民教育。

在课堂上,学校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修养,通过导入生活例子和实际案例,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

在课外活动中,学校要组织学生参加各类社团、文体活动,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奉献精神。

学校要加强学生的德育评价,及时给予学生评价和奖励,激励学生更好地发展。

家庭是小学德育的基础。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起点和归宿,是最早接触和影响孩子的环境。

家庭要给予孩子良好的家庭教育,倡导家庭和睦、温暖的氛围,引导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和品德。

家长要做好身教,以身作则,成为孩子良好品德和道德行为的榜样。

在家庭教育中,家长要注重培养孩子的责任感,鼓励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社会是小学德育的重要支撑。

社会是学生成长的最广阔舞台,社会的各个方面都会对学生的德育发展产生影响。

社会要给予学生更多的参与和实践机会,让他们学会尊重他人、团结合作、积极参与社会工作。

社会也要加强对家庭和学校的支持和配合,与家庭和学校密切合作,共同推动学生德育发展。

社会可以提供一些德育资源,如青少年活动中心、志愿者机构等,给予学生更多的德育培训和实践机会。

在小学德育工作中,学校、家庭和社会三者之间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关系。

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共同努力才能形成德育工作的整体效果。

学校要与家庭和社会建立紧密的联系,形成有机结合的德育模式。

只有这样,才能在小学德育工作中取得良好的效果,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小学德育工作中“三位一体”构建模式

小学德育工作中“三位一体”构建模式

小学德育工作中“三位一体”构建模式小学德育工作中“三位一体”构建模式指的是在小学德育工作中,将家庭、学校和社会三者融合为一个整体,共同育人的一种工作模式。

在这个模式下,家庭、学校和社会共同合作,共同承担起培养小学生德育素养的责任,使学生能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

家庭是小学德育工作的基础和起点。

家庭是孩子最早接触社会的环境,也是孩子性格形成和人格塑造的最主要因素。

家庭对孩子的德育教育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在小学德育工作中,家庭要成为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培养孩子正确的价值观、道德观和行为习惯,为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学校是小学德育工作的主阵地。

学校是孩子成长的重要环境,也是孩子接受德育教育和塑造品德的重要场所。

学校要通过开展德育教育活动,注重学生的道德教育、品德培养和价值观引领,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品质和优秀的道德品行。

社会是小学德育工作的重要支持。

社会是孩子认识社会、适应社会的重要场所,也是孩子学习实践道德原则和形成良好道德习惯的重要环境。

社会要积极支持学校的德育工作,提供适宜的社会环境和资源,为孩子的成长提供良好的条件。

社会各界要共同参与德育工作,关心孩子的成长,传播正能量,共同营造良好的德育氛围。

在“三位一体”构建模式下,小学德育工作应注重三者之间的协调和合作。

家庭、学校和社会需要密切配合,形成良好的育人合力。

家庭要和学校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互相了解孩子的情况,共同制定德育教育方案,共同促进孩子的德育发展。

学校要积极与社会各界联系,邀请社会力量参与德育工作,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和社会经验。

社会要及时反馈学生的德育情况,提供必要的支持和指导,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道德观。

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小学德育模式分析

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小学德育模式分析

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小学德育模式分析小学德育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德育模式是当前小学德育工作的重要理念和实践方向。

学校、家庭和社会是小学生成长过程中不可分割的重要环节,他们共同构成了学生德育的全方位培养体系。

本文将从学校、家庭和社会三个角度,对小学德育模式进行深入分析,为小学德育工作提供一些借鉴和启示。

一、学校德育模式的构建学校是学生德育的主要阵地,学校德育模式的构建对于学生的道德素质和个性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小学德育应该以培养学生的健康人格、良好习惯和合作精神为主要目标,通过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和课程教学,引导学生自觉遵守纪律、尊重师长和团结友爱,形成积极向上的行为规范和良好的道德情操。

1.1、德育活动多样化学校可以通过举办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德育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和主动性,如组织德育主题班会、励志演讲比赛、德育故事分享等,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到道德的力量和心灵的震撼,使德育工作更具有感染力和吸引力。

1.2、德育课程全面化学校应该在德育课程设置上注重灌输和实践相结合,注重普及道德知识、提高道德情操、培养道德能力,使学生能够在学习和生活中自觉遵守社会公德、家庭美德和个人道德,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价值观念,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

1.3、德育督导评价科学化学校德育模式的构建还需要重视德育督导评价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建立健全的德育督导评价体系,加强德育成果的跟踪和评估,及时发现和纠正学生的不良行为,促进学生德育水平的全面提高,为学生的终身成长奠定坚实的道德基础。

二、家庭德育模式的引导家庭是学生德育的第一课堂,家庭德育模式的引导对于学生的德育成长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家庭是学生身心健康和道德素质的摇篮,家庭的温暖和关爱是学生心灵成长的源泉,家庭德育需要关注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通过言传身教和家庭教育的方式引导学生自觉遵守道德规范和规则,培养良好的家风和家教。

2.1、家风的力量家庭德育模式需要强调家庭文化和家风的塑造,以身作则,做孩子们的行为和品德榜样,引导孩子们感受家庭的温馨和和睦,懂得珍惜和关爱亲人,养成优良的家庭美德和家庭价值观,促使孩子们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为他们的成长提供最初的力量和支撑。

探究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小学德育教育模式

探究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小学德育教育模式

探究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小学德育教育模式“三位一体”是指学校、家庭、社会三者紧密结合,构成了小学德育教育的基本模式。

学校、家庭、社会在小学德育教育中各自担负着不同的责任,相互支持,相互促进,形成合力,共同营造良好的德育氛围,指导孩子健康成长。

学校是德育教育的重要场所,是德育教育的主要实施者。

学校应该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不仅仅注重学生的学习成绩,还注重学生的德育素质。

学校应该在教学中注重对学生的德育教育,开设德育课程,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社会责任感。

同时,学校应该加强学生日常生活管理,建立日常行为规范,让孩子明确自己的责任和义务,提高自我管控和自我约束能力。

家庭是孩子德育教育的重要场所,家庭教育是孩子德育教育的主要形式。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课堂,孩子的道德观念、价值观和行为习惯很大程度上都来源于家庭。

家长应该给孩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引导孩子学会尊重父母、帮助他人、团结友爱等行为。

同时,家长应该在日常生活中注重培养孩子的品德和自我修养,建立良好的家庭氛围,树立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和教育孩子的责任感。

社会是小学德育教育的重要环境,社会教育为孩子提供了广阔的学习资源和成长空间。

社会教育可以通过各种途径给孩子提供不同的教育体验,如博物馆、图书馆、艺术展等,让孩子在参加各种活动中增长见识,开拓视野,提高人文素质和文化修养。

同时,社会也是孩子成长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各种风险和不良影响的源头,家庭和学校应该引导孩子正确应对各种社会风险和负面影响,提高自我保护和自我保健意识,从而防范各种安全风险和身体伤害。

以“三位一体”为基础的小学德育教育模式,要求学校、家庭、社会三者相互协作,彼此支持,构建起一个合理的德育教育体系。

这一模式能够让家庭、学校和社会各发挥其优势,形成全方位的德育教育环境,最终实现孩子全面发展的目标。

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小学德育模式分析

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小学德育模式分析

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小学德育模式分析
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小学德育模式,是指学校、家庭和社会三方共同参与、
相互配合的德育模式。

这种模式以学校为主导,以家庭和社会为辅助,通过多方面的努力,全面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感。

下面将对这一模式进行详细分析。

学校在小学德育模式中起到主导作用。

作为学生的第二个家园,学校有责任和义务对
学生进行全面的德育工作。

学校可以通过设立德育课程,进行德育主题活动和班会,通过
校园文化建设等方式,引导学生养成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规范。

学校还可以通过制定德育
评价机制,对学生进行德育成果的考核和评价,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家庭在小学德育模式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家庭是孩子道德观念形成的主要场所,家
长是孩子最亲近的人。

家庭应该加强对孩子的道德教育,给予正确的道德引导。

家长可以
通过与孩子的谈心交流,讲述一些具有教育意义的故事,告诫孩子不良行为的后果,以及
积极榜样的故事,培养孩子的道德情感和行为规范。

家长还可以组织家庭活动,培养孩子
的责任感和团队合作精神。

社会也是德育模式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社会是孩子成长的环境,社会的风气和价值观
会对孩子产生重要的影响。

社会应该加强对孩子的道德教育和引导。

社会可以通过开展德
育主题活动和宣传,引导孩子正确面对社会现象和价值观。

社会还可以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让他们亲身体验社会的美好与不足,从而增长见识和提高道德素养。

探究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小学德育教育模式

探究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小学德育教育模式

探究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小学德育教育模式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小学德育教育在现代社会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德育教育不仅仅是学校的责任,而是学校、家庭和社会共同参与的“三位一体”的教育模式。

本文将探究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小学德育教育模式,并分析该模式在培养学生健全人格和全面发展方面的作用。

学校在小学德育教育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学校是孩子们学习知识和道德的地方,德育教育是学校的一项基本任务。

学校通过开展各种德育活动,如德育主题班会、德育课程、德育讲座等,向学生灌输正确的道德观念和行为规范。

学校还要积极引导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让他们深刻认识到社会责任和使命意识。

学校还要加强与家庭和社会的联系,积极倡导“尊师重教、尊重学生”的教育理念,使学生在学校中形成健康的人格和习惯。

家庭在小学德育教育中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也是孩子道德情感的摇篮。

家庭应该成为孩子健康成长的地方,家长要为孩子树立榜样,注重自身的修养和道德教育,积极引导孩子正确认识和处理问题,培养孩子的一系列良好的品质和道德观念。

家庭中的父母、长辈、亲人都应该成为孩子的良师益友,帮助孩子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家庭教育必须与学校教育相互配合,才能使孩子在德育教育中获得更好的成果。

社会也是小学德育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社会是孩子了解和体验社会风情的地方,社会环境应该为身心健康、积极向上的道德价值观提供保障。

学校、家庭和社会应该形成一个良性互动的循环,让孩子在这个循环中得到充分的教育和培养。

社会对孩子的影响不可小觑,良好的社会环境和社会风尚对孩子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小学德育教育模式对学生的健全人格和全面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

学校、家庭和社会应该密切合作,共同努力,为培养健康、快乐、有理想、有爱心的新一代人才而奋斗。

希望未来,在“三位一体”的共同努力下,我们的孩子能够更好地成长,为建设美好的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

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小学德育模式分析

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小学德育模式分析

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小学德育模式分析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小学德育模式是指学校、家庭和社会共同参与并协同推进小学生德育教育的一种模式。

该模式充分利用学校、家庭和社会三个领域的资源,通过相互融合、互动和互补,全面培养小学生的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感。

以下将对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小学德育模式进行详细分析。

一、学校:德育基地和主体学校是德育的重要基地和主体,承担着初步培养孩子的社会责任感、道德品质和行为规范的任务。

学校通过德育教师的专业指导和管理,组织开展各类德育活动,如班级会议、集体活动、德育主题讲座等,借助课堂教育、学习评估等手段,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

在学校中,德育活动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心理素质,如诚实守信、勤奋努力、团结友善等。

学校也应加强学生的道德引导和行为规范,提供适宜的德育环境,如建立德育处罚机制、监督学生的行为等,并通过班主任、学生会等组织形式,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团队意识。

二、家庭:德育教育的重要渠道家庭是孩子德育教育的第一场所,也是孩子性格、价值观形成的重要影响因素。

家庭应关注孩子的情感需求,为其提供爱的滋润和安全感,促进孩子的良好品德和社会责任感的培养。

在家庭中,父母可以通过言传身教,以身作则地引导孩子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规范。

父母也应积极参与孩子的学校教育活动,与学校建立良好的沟通和合作关系,共同培养孩子的德育素养。

三、社会:德育教育的拓展平台社会是孩子德育教育的重要拓展平台,通过社会参与,可以加强孩子的社会责任感、团队意识和人际交往能力。

社会可以通过各种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来提供丰富多样的德育教育资源。

组织学生参观社会企业、社区服务、志愿活动等,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发展和社会问题,并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社会也应提供良好的道德榜样和正面引导,倡导公正、正义、勤劳等社会价值观,为小学生的道德发展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和实践机会。

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小学德育模式是一种促进小学生全面素质发展的有效途径。

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小学德育模式探析

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小学德育模式探析

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小学德育模式探析小学阶段是儿童养成高尚品德的关键阶段。

因此,小学德育需要采用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德育教学模式,共同担负起对未成年的道德教育工作。

本文围绕学校、家庭、社會“三位一体”德育模式进行阐述,旨在提高德育效果。

标签:小学德育;三位一体;德育模式青少年是社会的未来主力军,是国家将来的栋梁之材。

小学阶段道德教育,是关系到民族命运与前途的头等大事。

除了要传授给他们知识和技能外,还要重视塑造他们的道德品质,我们应大力推行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小学德育模式,集合三方的关注和力量,让青少年的道德品质得到有效提高。

一、发挥学校作用,营造德育氛围学校是培养学生优良品德的主阵地,教师务必要肩负起引路人的重要职责,在课堂上大力营造良好的德育氛围,让学生浸泡在浓厚的道德环境中,接受积极的道德风气的熏陶,在潜移默化的影响中逐步建立起健康向上的价值观与人生观。

教师不妨多多开展一些讨论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勇于说出自己的想法,以便于教师及时、详细地了解学生的真实思想状态,从而对学生做出针对性的引导,一旦发现学生萌发了不正确的道德观苗头,要马上将其消灭在萌芽状态,引导学生及时地走出误区,同时也要对学生的正确言行进行广泛、大力的表扬和宣传,号召其他同学进行学习和效仿,将良好的道德氛围建设得更加浓厚。

教师要知道德育教育具有其特殊性,需要长期不懈的坚持才能起到一定的效果,这就离不开德育氛围的有效构建,因此教师要注意教学方法的正确使用,充分发扬自己的教学创造力,实施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将学校在德育教育中的领头作用发挥到极致。

二、优化家庭教育,发挥家长作用首先应当指出的是,家庭教育对学生的影响往往是终身的,俗话说“三岁看到老”,就隐含着家庭环境对人的品格方面的塑造作用的道理。

父母往往是对子女影响最深远的人,父母的言传身教经常胜过了任何的说教,因此小学德育教育必须充分发挥出家长的关键作用,让家庭教育变得更加卓越有效,让父母成为学生最好的人生导师,让孩子以自己的父母为荣,以父母为自己的道德楷模。

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小学德育模式分析

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小学德育模式分析

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小学德育模式分析在我国,小学德育问题一直备受关注,作为孩子成长中最重要的教育环节之一,小学德育旨在培养孩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行为规范等品德素养。

实践证明,小学德育成功的关键在于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合作。

下面将分别从学校、家庭、社会三个角度来探讨小学德育模式的具体实践及其效果。

一、学校角度学校角度是小学德育模式的核心,学校不仅是小学生学习知识的重要场所,同时也是学生品德道德的培育基地。

学校德育工作应该分为硬件层面和软件层面。

1.硬件层面硬件层面主要是关于教学设施,并利用一些通过绘画、拼图、雕刻等方式的感性体验项目作为德育教育的辅助工具。

实例包括:(1)校园文化建设校园文化建设是一项与校园硬件建设同等重要的任务,从校园形象设计、标志设计、指示标语、悬挂画横幅、风景和水系的建设等方面着手,创造一个协调、美观、和谐的校园文化环境,以此来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们的思想、心理和行为。

(2)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也是小学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学校应该注重小学生的德育教育和智育教育、体育教育相结合,让学生在课堂、场馆、自然环境中广泛接触、参与多样化的体育活动和课外辅导班等活动,从而全面锤炼孩子们的身体素质和思想潜能,而不仅仅是注重考试成绩。

(3)讲究师生的生活仪式正确的生活仪式也是小学德育的重要环节。

学校应该养成一些积极向上、敬重师长的生活习惯,如仪式仪表、日常行为的讲究、课间、午饭时间的安排、放学后的自主学习等等,以此来激发孩子们的敬仰之心和责任心。

软件层面就是关于学校德育教学制度及德育教育的落实规范。

实例包括:(1)学校开齐多样的德育课程德育之于小学生至关重要,学校应该把德育课程纳入到必修课程之内,建立一个完整的德育体系,课程内容可以包括社会公德、劳动教育、生活规范、学科道德等等。

除此之外,学校还可以组织一些德育活动,如整顿班级卫生、开展减负陪伴行动等,来培养小学生正确的品德观念和品德素养。

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小学德育模式分析

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小学德育模式分析

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小学德育模式分析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小学德育模式是指学校、家庭和社会三方共同参与,共同负责小学生德育工作的一种教育模式。

这种模式的核心理念是通过学校、家庭和社会之间的紧密合作,促进小学生全面发展和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

学校是小学德育的重要阵地,承载着开展各项德育活动的责任。

学校通过开设德育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行为规范。

学校可以开展德育主题班会、德育教育讲座等,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自律和合作意识。

学校还应加强对学生的日常行为管理,制定规范的校规校纪,建立奖惩机制,引导学生遵守纪律和规则。

家庭是小学德育的基础和源泉。

家庭是孩子道德成长的第一课堂,承担着德育的主导责任。

家庭应注重培养孩子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关心、爱护孩子,传授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规范。

家长要做孩子的榜样,自己先做到,再要求孩子做到。

家庭也是孩子道德观念的形成地,家长可以通过开展家庭教育活动、参与社区公益活动等方式,帮助孩子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

社会是小学德育的实践基地和渗透环境。

社会是小学生增长见识、形成行为意识、建构价值观的重要场所。

社会可以通过举办青少年活动、义务劳动等方式,鼓励小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培养其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合作意识。

社会也是小学生感受社会风貌、拓宽视野的重要载体,学校可以组织参观社区、企事业单位等,让学生亲身感受社会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在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小学德育模式中,各方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学校、家庭和社会之间的紧密合作可以形成合力,共同引导小学生德育工作的开展。

学校应加强与家庭和社会的联系,形成良好的合作机制;家庭也要积极参与学校德育活动,与学校密切合作;社会则要提供良好的实践场所和教育资源,为小学生德育工作提供支持。

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小学德育模式分析

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小学德育模式分析

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小学德育模式分析小学德育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良好品德、正确价值观和社会责任感的重要途径。

学校、家庭和社会是影响学生德育的重要因素,三者之间的关系被称为“三位一体”。

在小学德育中,要实现学校、家庭和社会的良性互动,共同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提供支持和保障。

本文将从学校、家庭和社会三个方面分析小学德育的模式,以探讨如何构建良好的小学德育体系。

一、学校德育的功能和特点学校是学生接受教育的重要场所,德育工作是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

学校德育有以下几个功能和特点:1. 以德育教育为核心,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学校是学生成长的重要场所,德育教育是学校的一项重要职责。

学校德育旨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道德观念和价值观念,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促进学生个性全面发展。

2. 效果显著,影响深远。

学校德育工作的效果直接关系到学生的成长和未来,学校的德育工作对学生的影响十分深远。

通过学校德育,可以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品质和良好的习惯,对学生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3. 组织有序,制度完备。

学校德育工作是有组织、有计划的,学校德育管理体系和德育活动主体制度分明,德育工作的开展有明确的规章制度和具体的操作程序。

二、家庭德育的作用和特点家庭是孩子成长的起点,家庭德育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

家庭德育的作用和特点如下:1. 在生活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家庭是学生最早接触的社会单位,家庭对学生的德育影响深远,家庭德育的方式和方法对学生的行为习惯、道德品质和情感态度等方面产生决定性的影响。

2. 教育方式多样,效果直接。

家庭德育的方式和方法多种多样,家长可以通过日常生活、言传身教等方式对孩子进行德育教育,这些教育方式直接面对学生,效果更加直接和明显。

3. 与孩子的教育联系最为密切。

家庭是孩子最主要的成长场所,家庭德育是与孩子的关系最为密切的德育形式,家长是孩子最亲密的人,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德育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

探究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小学德育教育模式

探究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小学德育教育模式

探究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小学德育教育模式小学阶段是孩子成长道路中最重要的阶段之一,德育教育在小学教育中占据着相当重要的地位。

在这里,我们探究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小学德育教育模式,以期为孩子们健康成长提供更好的指导和支持。

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什么是“三位一体”的小学德育教育模式。

这一模式是指学校、家庭和社会共同承担起德育教育的责任,通过学校、家庭和社会三方的协作,共同为学生的德育教育提供全方位、多层面的支持和引导,形成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教育模式。

学校在小学德育教育模式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作为学生日常学习生活的场所,学校不仅要负责传授学术知识,更要承担起学生思想道德的塑造和引导责任。

学校可以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德育活动,如班会、主题班会、读书分享会等,让学生在这些活动中接受品德教育,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学校还可以通过设置德育课程,选修一些与德育教育相关的课程,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接受到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

除了学校的教育之外,家庭也是孩子德育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课堂,是孩子品德成长的最重要的场所。

家长在孩子的德育教育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他们的言传身教对孩子的影响非常深远。

家长可以通过日常生活中的言行举止来影响孩子的道德价值观,比如遵守规则、讲诚信、尊敬他人等。

在孩子成长的道路上,家长需要扮演好引导和榜样的角色,和孩子一起共同学习、共同成长。

社会也是孩子德育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

社会是孩子成长的大舞台,孩子在社会中接触到了各种各样的人和事物,社会的多元化、复杂性给孩子的德育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社会可以通过举办各种义工活动、社会实践等方式,让孩子了解社会的运作和规律,培养孩子的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合作精神。

社会也可以通过各种方式向学校、家庭传递积极向上的教育观念,共同为孩子的德育教育提供支持和帮助。

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小学德育教育模式是一种全方位的教育模式,这一模式不仅着眼于学生认知、情感、意志、品德等多方面的培养,更是一种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和行动方案,为孩子的全面成长提供了更为丰富和多样的资源和支持。

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小学德育模式分析

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小学德育模式分析

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小学德育模式分析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小学德育模式是指学校、家庭和社会三者之间紧密合作,共同培养小学生的品德素养和道德观念。

这种模式强调学校、家庭和社会相互负责,共同促进小学生的全面发展。

以下是对这一模式的详细分析。

学校在小学德育模式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学校是学生道德教育的重要场所,可以通过教育活动和课程设置来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

学校可以组织各类主题班会、道德讲座和德育活动,通过讲故事、讲道德、讲规则等方式引导学生明辨是非、培养正义感。

学校也可以通过开设道德经典文化课程,如国学、诗词教育等,培养学生的文化修养和良好品德。

家庭在小学德育模式中也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最初社会环境,家庭对孩子的道德教育影响巨大。

父母可以通过言传身教来培养孩子的品德,例如分享生活经验,传递正能量。

家长还可以通过组织家庭活动和亲子互动来促进家庭教育的有效进行,比如共读书籍、一起参加公益活动等。

通过这些活动,家庭可以向孩子传递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培养孩子的品德修养。

社会在小学德育模式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社会是孩子接触到的更广阔的环境,社会舆论和社交圈子对孩子的价值观和行为习惯有很大的影响。

社会可以通过各类公益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等方式参与小学德育,为学生提供更多的社会实践机会,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益意识。

社会也可以通过开展道德评选、德育竞赛等活动,树立道德典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

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小学德育模式是一种全方位的德育培养模式。

学校、家庭和社会三者相互合作,共同培养小学生的品德素养和道德观念。

学校通过课程设置和活动组织来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家庭通过家庭教育和亲子互动来传递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社会通过社会实践和道德评选等活动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社会责任感。

只有学校、家庭和社会相互合作,才能共同促进小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出品德高尚的下一代。

小学德育工作中“三位一体”构建模式

小学德育工作中“三位一体”构建模式

小学德育工作中“三位一体”构建模式小学德育工作的“三位一体”构建模式,是指学校、家庭和社会三方共同参与、协同配合的德育体系。

它强调学校、家庭和社会三者之间的紧密联系和互动,共同培养孩子的品德和人格,全面发展孩子的能力和素质。

学校作为小学生德育的主要场所和教育机构,承担着教育孩子的责任。

学校应该制定科学合理的德育计划和教育方案,通过课程设置、教学活动等方式,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良好的行为习惯。

学校要建立完善的德育管理制度,加强对学生的行为规范和学生个性特点的了解,针对不同情况进行针对性的德育指导和管理。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课堂,也是孩子德育的第一责任人。

家庭教育对孩子的成长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家长要关注孩子的德育教育需求,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和文化氛围,成为孩子的榜样。

家长要注重与孩子的交流和沟通,了解孩子的想法和需求,引导他们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家长在日常生活中要注重培养孩子的品德素质,教育他们做人做事的道理,培养他们的自律能力和责任感。

社会是小学生德育的重要外部环境和社会化的重要力量。

社会提供了许多德育资源和学习机会,可以通过社会实践、社会实习等方式培养学生的社会经验和社会责任感。

社会各界要加强教育资源的共享和对学生的关心和支持,为小学生的德育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和积极的社会氛围。

在“三位一体”构建模式下,学校、家庭和社会各方要加强合作与协同,形成育人合力。

学校要与家长建立良好的沟通机制和互动平台,定期召开家长会、家长培训等活动,促进学校与家庭的紧密联系。

学校和社会各界要加强交流与合作,建立实习基地、社区服务站等,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和社会资源,让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学会尊重、合作和奉献。

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小学德育模式分析

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小学德育模式分析

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小学德育模式分析小学德育是学校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它是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有机内容,是学校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

而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德育模式是指学校、家庭和社会三者之间相互配合、相互作用,共同推动学生德育的发展。

本文将对小学德育模式进行深入分析,探讨学校、家庭和社会在学生德育中的具体作用。

学校在小学德育中的作用非常重要。

作为学生学习和生活的重要场所,学校是学生进行价值观、道德观养成的主要环境,承担着教育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品质和良好的品德。

学校通过开展各项德育活动以及校园文化建设,在教师的引领下,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团队合作能力、诚实守信的品质。

通过课程设置、活动开展,学校注重学生德育的系统性、整体性和全面性,使学生在学校中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积极的心态和健康的个性。

学校在小学德育中扮演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家庭在小学德育中的作用也是至关重要的。

家庭是学生德育的第一社会环境。

良好的家庭教育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学生的成长,培养学生正确的行为和价值观。

家庭是第一任教师,父母对孩子的言传身教都会对孩子的德育产生深远的影响。

社会是小学德育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社会是学生成长的重要环境,学校的德育教育需要与社会相结合,吸收社会的先进文化,引导学生形成健康的意识形态观念。

社会对学生进行价值观、道德观的引导,以及尊重个性、促进和谐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社会环境中的各类活动也是学生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学校应当通过社会实践、社会实践经验教育等方式,将社会因素融入到德育教育中,促使学生更好地认识社会、融入社会,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小学德育模式中的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和作用,缺一不可。

学校作为学生学习和生活的主要场所,应当利用其教育资源和管理手段,开展各类德育活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合作能力;家庭是学生德育的第一社会环境,父母对孩子的言传身教对孩子德育的形成有着不可替代的影响,因此家庭应当注重家庭教育,给予孩子正确的引导和教育,培养孩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社会是学生成长的重要环境,学校的德育教育需要与社会相结合,给予孩子多样化的体验和成长环境,促进学生更好地认识社会、融入社会,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合作能力。

探究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小学德育教育模式

探究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小学德育教育模式

探究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小学德育教育模式小学德育教育模式是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模式,它为孩子的全面发展提供了有利的保障。

一所小学想要将德育教育做好,必须通过学校、家庭和社会三方面的共同配合,共同关注并培养孩子的道德素养。

首先,学校作为孩子的主要教育场所,应该充分发挥其作用,提供优质的德育教育。

小学德育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知识、能力、品质等方面的养成。

培养学生优良的品德和道德,要从小学的各个方面来进行。

学校要积极组织各种形式和内容的德育教育活动,让孩子能够真正体会到个人所作所为的重要性,以及为社会和集体做出贡献的价值。

同时,学校也应该注重教师的德育教育素质的提高,提高其带领、引导学生的能力和品德。

其次,家庭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同样扮演着不可忽视的角色。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孩子在家庭中最早接受教育,家庭对孩子的品德培养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家庭应该重视建立家庭道德教育,让孩子早学早知道,家不仅是他们的天地,更是他们学习成长的根本基础。

家长应该注重孩子的知识学习和基本技能的训练,培养孩子的自我管理能力和自律能力,更要教会孩子道德规范,引导孩子做人的正确原则,以及尊重他人、保护自己等方面的德育教育。

最后,社会也是对小学德育教育模式的重要支持,各种社会文化活动也是小学德育教育的重要内容。

在社会上参加丰富的文体活动、参观社会公益活动、参观企业、学习社会名人先进事迹等,这将有助于培养孩子更多的发展潜能,营造德育教育的良好氛围。

总之,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小学德育教育模式,将是我国小学教育未来发展的关键;它不仅需要各方面的支持和配合,更需要各方面持续的努力与探索。

希望我们的下一代能够在这样的环境下健康成长,承载着美好的社会价值观,为祖国的未来做出贡献。

探究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小学德育教育模式

探究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小学德育教育模式

探究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小学德育教育模式小学德育教育一直是教育领域关注的焦点之一。

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德育教育不仅关乎学生的道德修养和个人素质的培养,更是对学生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行为规范和品德修养的培养。

而在德育教育中,学校、家庭和社会三位一体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

本文将探讨小学德育教育中的“三位一体”模式,并分析其在培养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方面的重要作用。

一、学校德育教育学校是孩子们学习和成长的重要场所,也是德育教育的主要实施者。

在学校里,德育教育渗透在学生的学习、生活和社交中,以学科教育为载体,注重培养学生的品德、情感和行为习惯。

学校德育教育的内容主要包括校风校纪建设、班级管理、爱国主义教育、道德品质培养等方面。

学校需要建立积极向上的校风校纪。

良好的校风校纪能够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让他们能够在和谐的氛围中学习和成长。

学校通过规范的纪律和行为规范,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品质,提高他们的自律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

班级管理是学校德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班主任作为班级管理者,需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关心学生的成长和发展,促进学生的情感沟通和人际交往能力,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价值观念。

爱国主义教育是学校德育教育的重要内容。

学校需要引导学生热爱祖国,了解国家的历史和文化,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家国情怀,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学校德育教育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

学校要通过课堂教育、社会实践和日常生活中的点滴细节,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念,培养学生尊重他人、团结友爱、诚实守信的品质,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社会责任感。

家庭是儿童成长的第一所学校,也是孩子道德品质的第一道防线。

在现代社会,随着家庭结构的多样化和社会化程度的提高,家庭德育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

家庭德育教育主要包括家庭教育、家庭文化和家庭关系。

家庭是孩子道德品质的第一课堂。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他们的言传身教对孩子影响深远。

探究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小学德育模式

探究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小学德育模式

探究学校、家庭、社会 "三位一体 "的小学德育模式摘要:提升小学教师德育能力,不仅仅是学校对于小学教育的要求,更是学生内心深处的呼唤,而且也是教师提升综合素质的关键环节,由此可见,小学教师的德育水平,关乎到学校与学生未来的发展,因此,小学教师的德育水平会影响到班级同学们的水平与素质,而当前能够提升小学教师德育能力的主要途径为借助团队、主题会议、社会活动,可以在上述的活动中增强小学教师的德育水平,并在活动中积攒德育实践的经验。

本文首先对教师在实施德育教育遇到的困难进行简述,其次对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小学德育模式进行阐述,文章分别从三个方面展开论述,分别为创新学校教育方法、促进家校互动、发挥社会德育作用。

关键词:小学;教师;提升;德育能力前言:一般认为,德育能力是就是指教学者借助自己已经拥有的知识储备、工作经验,利用教学的氛围,对被教育者进行正确的引导,在德育教育的过程中,提升被教育者的道德品质与德育水平,德育能力包含教学者对于事物的基本认知,以及对于事物的理解、感知能力,而在德育教育的过程中,实现教育过程中资源的优化与整合,并且体现在德育教育的最终目的之中,此外,小学教师还应当具备与德育能力同等重要的科学研究能力。

由这一点能够说明,在提升德育水平的过程之中,明确与清晰的职责认知对于教师而言是尤为重要的。

针对小学教师德育能力提升的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升小学教师德育能力的途径如下:1.小学德育存在的问题随着新课程改革步伐的加快,而当前教师在实施德育教育中遇到的阻力相当大,具体的困难诸如学生违法事件、沉迷于网络游戏、学生之间的暴力事件等等这些问题,引发学校与社会的高度关注,因此,学校更加重视对于学生们的道德教育,正是因为教师在德育教育实践中面临的种种困难,学校教育对于德育教育的未来发展,本文聚焦教师在实施德育教育中的问题,提出教师在提升德育能力的具体途径。

二、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小学德育模式(一)创新学校教育方法教师是学校管理的实施者与践行者,是班级进行管理的关键性人物。

探究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小学德育教育模式

探究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小学德育教育模式

探究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小学德育教育模式摘要:小学教育工作不仅要让学生学会知识和能力,還要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落实德行培养工作。

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的高尚品德,需要结合学校、家庭、社会三方的力量,实现三位一体的小学德育教育模式,从三方共同培育小学生的道德,将小学生培养成为合格的公民。

本文结合当今小学德育工作当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小学德育教育模式,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关键词:小学德育;三位一体;教学策略小学阶段是人的基础阶段,因此老师和家长需要利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的品德行为习惯,通过品德教育,为学生今后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利用学校、家庭、社会三方面的力量,三者相互协调,形成合力落实德育教育。

结合小学生的性格特点,提出针对性的德育模式,利用生动灵活的教育方法,建立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小学德育模式。

一、概述影响小学生道德发展的因素(一)内部因素1. 小学生身心发展情况小学生的生理特点和心理特点以及健康等都关系到自身道德发展。

小学生首先要具备健康的身体,这样才会具备精力掌握德育知识。

学生的心理和智力发展水平,关系到学生对于信息的理解。

如果学生具有健康的身心,并且保持精神愉悦,再加上德育教育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那么可以保障小学德育效果,否则就会降低小学德育的有效性。

2. 以往的道德观念个体品德基础会影响到小学生对于德育的接受程度。

人们在理解新概念的过程中,往往会结合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如果接收到的道德信息符合原有认知水平,并且道德教育可以和学生的价值观保持一致,方便学生全面理解德育信息,可以更好地接受德育信息,否则学生的德育认知就会存在片面性等缺陷。

3. 道德认知水平小学生的直接经验关系到道德认知,学生过于关注事物的表面,对于刚入学的学生来说,他们无法根据客观逻辑判断事物,通常是结合自身的主观喜好判断事物。

小学生年龄不断增长,也不断发展自身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开始建立道德概念和道德评价水平,可以促进学生的自律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探究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小学德育模式
发表时间:2019-06-24T11:44:14.210Z 来源:《成功》2019年第4期作者:吴敏
[导读] 小学德育在当下的小学基础教育改革中发挥着愈发重要的作用,要求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审视小学德育教育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并且建立起新型的德育教育模式。

梅州市梅县区新城中心小学广东梅州 514700
【摘要】小学德育在当下的小学基础教育改革中发挥着愈发重要的作用,要求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审视小学德育教育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并且建立起新型的德育教育模式。

而学校、家庭和社会都在小学德育工作中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要求教师遵循新时期的改革要求,建立起三位一体的小学德育教育模式,以全面推进小学德育教育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教育改革;小学德育;三位一体;教育模式
在小学德育工作的发展过程中,面临着不少的德育教育问题,一直以来德育教师都注重探索有效的教学策略来改进这些问题,让德育能够真正发挥出应有的德育教育功能,促进小学生在成长环境中的多方面健康发展。

而学校、家庭以及社会本身就是小学生接触世界、认识世界的主要阵地,若是能够构建三位一体的德育模式,将这几个主体的重要作用发挥出来,则可在根本上帮助学生树立起正确的道德观念,走上正确的发展道路。

一、小学德育教育的现状
小学德育向来都是小学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新课改的落实,小学德育工作受到的重视越来越多。

只是其实际的教育现状却不容乐观,可体现在:
首先,小学德育内容具有单一性的问题。

因为不少小学都只是开设了德育课程来作为德育教育的主要方式,其他德育工作路径比较少。

长期下来,小学德育内容难免突显出单一性的问题,并不能实现随时随地让学生受到德育熏陶的这一目的。

其次,有些教师所开展的德育教育目标与现实生活存在一定的脱轨现象,还有些理论比较抽象,教师却没能注重将其与现实生活相联系,不易于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导致学生很容易遗忘一些德育知识,其学习效率低,也很难让学生将德育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之中,限制了小学德育教育的健康发展[1]。

最后,有的小学德育教师引入了新型的教育方式,却没能够真正发挥作用,很难做到全面培养学生的德育素养。

这就意味着教师要探索出可以全面培养学生德育素养的有效方式。

而“学校-家庭-社会”这三位一体的德育模式为教师提供了很好的教学思路,值得教师对这一德育模式进行探索与研究。

二、“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小学德育模式建构分析
(一)对学校的德育教育进行创新改革
小学德育教师要构建一个三位一体的德育教育模式,则首先需要注重改革学校的德育教育,让现有的德育模式能够朝着创新型的发展方向进行转变。

尤其是之前小学德育之中重实践与轻理论的教学模式弊端,教师要注重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让学生不仅具有良好的德育基础水平,并且树立起正确的道德观念,还要注重提高学生的德育实践能力。

比如在“我们遵守规则”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就可以围绕着“生活中处处有规则”、“规则是怎么来的”、“我要遵守规则”等三个细化的教学要点来展开有效的教学。

首先,教师可为学生讲述生活中常见的规则,比如交通规则、校园规则、公共场合交往规则、游戏规则等等。

其次,教师可让学生了解规则是如何来的,使其深刻理解规则的意义。

以交通规则为例,教师可让学生站在生活的角度进行思考:“x月x日有人横穿马路,只为了节省绕路的时间,结果引发了一场车祸,你们认为交通规则重要吗?”当前社会出现了许多因不遵守交通规则而引起的车祸事例,意味着交通规则的问题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问题,可促使学生意识到规则就是为了维护秩序而存在的。

最后,教师可为学生布置一篇家庭作业,即家长与孩子共同完成的作业:“我和爸爸妈妈都遵守规则。

”具体规则内容可以由家长和孩子自己定,可尊重学生的自主性,并发挥家庭教育的作用。

(二)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互动的德育教育模式
一方面,家校合作已经是当前比较新型的教育模式,旨在充分挖掘家庭教育的资源,发挥家庭教育的作用,并与学校的德育教育相整合,这为构建三位一体的小学德育模式打下了很好的基础[2]。

另一方面,争取社会的支持也成为了学校的一个重要教育手段,可建立起区校互动的德育教育机制,若是能够将家校、区校的合作模式进行有效的整合,则可有效建立三位一体的小学德育模式。

比如在“为我们生活服务的人”这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开展有效的实践活动教学。

为此,教师可组织学生围绕着本节课的主题,自主地去访问家人和社会中的人,收集各种各样的资料。

对于家人,学生可以采访父母和其他长辈,对于社会中的人,学生则可采访清洁工、交警、医生以及教师等等人物。

学生在采访的过程中就能够得到不小的收获,既体会到为我们生活服务的人是多种多样的,他们的职业各不相同。

学生在调查与采访结束后,可以与学生继续小组讨论与交流。

在最后的成果分享环节,学生可邀请家长和社会中的某个人在教室里旁听,真正实现学校-家庭-社会之间的互动,切实构建起?“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小学德育模式。

总之,构建一个“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小学德育模式是小学德育教师的重要任务,教师还需要在不断的实践过程中探索有效的教学方式,推进这新型教育模式的开展。

参考文献:
[1]熊艳娟,涂文慧.品格为核“三步”推进.构建青樟德育新模式——南昌市三店小学德育工作“三位一体”新路径[J].江西教育,2018(29):81.
[2]刘天宇.浅谈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互动教育机制[J].中国校外教育,2017(25):42-4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