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实行为规范教育 培养学生道德素养
2024年小学生行为规范养成教育工作总结样本(2篇)
2024年小学生行为规范养成教育工作总结样本【引言】____年是小学生行为规范养成教育工作的关键之年。
在这一年的工作中,我们认真贯彻教育部《中小学生行为规范》,积极推进小学生行为规范养成教育各项工作的实施。
本文将对____年小学生行为规范养成教育工作进行总结,以期为今后的工作提供指导和借鉴。
【一、明确目标,建设健康校园】在____年的小学生行为规范养成教育工作中,我们始终坚持以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和道德品质为目标,力求建设健康、和谐、积极向上的校园。
通过充分调研、制定行动计划、组织开展各项活动,取得了如下成果:1.1 强化校园文化建设。
我们通过举办校园文化节、班级主题活动等形式,加强学生的道德教育和行为规范教育。
同时,通过设置校园文化墙、播放日常行为规范视频等手段,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行为习惯和价值观。
1.2 加强学生守则制定与宣传。
根据学生特点,我们制定了明确的学生守则,并利用朗读比赛、班会、家长会等场合向学生和家长宣传守则内容。
通过制度的规范,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行为准则和道德观念。
1.3 丰富寒暑假活动内容。
为了使学生度过一个有意义的暑假和寒假,在制订活动计划时,我们注重运用多种教育手段,举办开展趣味比赛、志愿服务活动和读书推广活动等,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培养他们的自律、合作和创新能力。
【二、全员参与,形成合力】____年的小学生行为规范养成教育工作中,我们重视全体师生和家长的参与,通过多种形式激发了师生和家长的积极性,形成了校际、校家、家家共同关注、共同实施的合力。
2.1 教师参与。
我们通过组织教研活动、开展培训,提高教师的专业知识和教育教学水平,使他们更好地指导学生,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同时,教师也积极参与校园文化建设和学生活动,为学生树立榜样。
2.2 学生参与。
在今年的工作中,我们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鼓励学生参与行为规范养成教育活动。
举办学生自治组织选举、开设学生宣讲团、成立行为规范实践队等,使学生从中获得成就感和荣誉感,主动参与并影响其他同学。
加强学生道德行为规范教育的措施
加强学生道德行为规范教育的措施在当今社会,学生道德行为的规范化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学生的道德修养不仅关系到个体的发展,也关系到整个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为了加强学生道德行为规范教育,我们应该采取一系列有效的措施。
本文将探讨几种可行的措施,以期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
第一,建立全方位的道德规范。
学校应该制定明确的行为规范和纪律条例,确保学生了解基本的道德标准和行为准则。
学生们应该清楚地知道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遵守学校规定、尊重他人、爱护公共财物等,从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和行为习惯。
第二,加强道德教育的课程设置。
学校应将道德与人文教育纳入课程体系,给予其足够重视。
通过开设相关课程,如德育课、公民教育、思想道德修养等,让学生在学校中得到系统的道德教育。
这些课程可以包括一些道德故事、案例分析和道德决策等,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第三,开展道德实践活动。
学校应该积极组织学生参与一些有益的社区服务活动或志愿者工作,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道德。
例如,组织学生参加义务清洁、慰问孤寡老人、植树造林等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到奉献和关爱的意义,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道德情操。
第四,加强家庭和社会的合作。
学校应与家庭和社会形成良好的合作关系,共同营造浓厚的道德教育氛围。
学校可以邀请家长参加家庭教育培训班,提高他们的教育意识和育儿能力。
同时,学校还可以组织专题讲座、家长学校等活动,与社会资源合作,为学生提供更多的道德教育资源和机会。
第五,加强个体辅导与关爱。
教师应关注每个学生的成长和发展,通过个别辅导和关怀,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教师可以与学生定期进行心理交流,了解他们的困惑与问题,并给予恰当的引导和指导。
同时,学校可以设立专门的道德辅导室,提供道德问题的咨询和辅导服务,帮助学生解决道德困惑。
综上所述,加强学生道德行为规范教育需要多方面的合力。
学校、家庭和社会都需承担起各自的责任与义务。
只有形成合力、采取有效措施,才能够更好地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培养他们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价值观念,让他们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学生行为规范养成教育心得体会
学生行为规范养成教育心得体会学生行为规范养成教育是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和道德素养的重要环节,通过积极引导和适当的教育手段,让学生逐渐形成自觉遵守规范、关心他人、尊重权威的行为模式。
在实施学生行为规范养成教育过程中,我深深地体会到了几个方面的重要性和有效方法,下面将结合自身实践,谈一谈我的心得体会。
首先,学校的制度规范是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和道德素养的基础。
建立科学合理的学校规章制度,对学生树立正确的行为观念和规范行为具有重要意义。
在学校实际工作中,我发现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会有各种各样的问题,如迟到早退、打闹嬉戏、忘记上交作业等。
通过明确、统一的学校制度规范,我能够向学生们清晰地传达行为的标准和要求,使他们明白什么是正确的行为、什么是错误的行为,并树立正确的行为准则。
同时,我会在班级会议、班会等集体活动中,通过讲解学校规章制度,宣传法律法规,引导学生逐渐形成自觉遵守规范的行为习惯。
其次,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结合是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和道德素养的重要途径。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课堂,父母的言传身教对孩子的行为习惯和道德素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与家长的密切配合,我可以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家庭背景和教育环境,了解他们的性格、兴趣和特长,并与家长一起探讨和分析学生潜在问题,并提供相应的解决方案。
例如,与家长共同约定行为规范,确保学生在家庭中遵循一定的行为准则;在家校互动中,及时反馈学生在学校中的行为表现,帮助家长了解孩子在校的情况,并共同努力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素养。
此外,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素养,必须注重情感教育的开展。
学生善于情感表达,通过善于表达自己的情感,能使他们更加自信、开朗、乐观,从而增强他们的自控能力和合作意识。
在班级教育中,我常组织一些有情感教育成分的活动,如心理剧表演、读书分享会、亲情教育讲座等,让学生通过参与活动,表达自己的情感、感受和想法。
在这个过程中,我会注重学生之间的交流和沟通,激发学生的归属感和责任感,培养学生的情感管理能力和倾听他人的能力,从而促进他们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素养。
2024年学年小学生行为规范养成教育工作总结(2篇)
2024年学年小学生行为规范养成教育工作总结一、引言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水平的提高,小学生行为规范养成教育工作变得愈加重要。
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品质,在____年学年,我们针对小学生行为规范养成教育进行了全面深入地开展工作,通过多种渠道和形式,推动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他们积极向上、健康规范的行为习惯。
以下是对____年学年小学生行为规范养成教育工作的总结。
二、组织领导1. 学校领导高度重视小学生行为规范养成教育,制定了相应的工作方案,确保工作有序推进。
2. 成立行为规范养成教育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各成员的职责,加强统筹协调,确保工作的科学性、有效性。
三、教师队伍建设1. 组织教师参加专门的教育培训课程,提高他们的教育教学水平和行为规范养成教育能力。
2. 开展教师评价和激励制度,激发教师的积极性,营造良好的教育氛围。
四、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1.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紧密结合教育教学实际,设置相应的行为规范,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2. 开展文明礼仪教育活动,引导学生尊重师长、团结友爱、礼貌待人。
3. 借助班级会议、家长会等渠道,及时通报和表彰优秀学生,激励其他学生争取超越。
五、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1. 定期组织学生参加社区和周边地区的公益活动,让他们亲身体会帮助他人的快乐,培养他们的公益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2. 通过冬夏令营、运动会等形式,增强学生的体魄,锻炼学生的意志品质,培养他们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3. 鼓励学生参加各类文艺活动,培养他们的文化素养和审美能力。
六、家校合作1. 注重与家长沟通,了解学生在家的表现和存在的问题,并及时跟进解决,形成学校与家庭共同育人的合力。
2. 组织家长参加专题讲座和亲子活动,提高家长的教育水平和育人能力,引导家长与学校密切配合,共同关注孩子的行为规范养成教育。
七、评价与总结1. 设立行为规范评价机制,对学生的行为规范进行定期检查和评估,及时发现和纠正问题,激励学生不断进步。
2024年小学生行为规范养成教育工作总结
2024年小学生行为规范养成教育工作总结自2024年开始,我们全面推进小学生行为规范养成教育工作,通过多种方式和手段,努力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素养。
经过一年的努力,我们取得了以下成果和总结。
一、活动开展情况:1.组织了一系列主题教育活动,如家风家训教育、诚信教育和传统文化教育等。
通过让学生了解家庭价值观、社会道德规范和传统文化,促使他们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
2.开展了校园文化建设活动,如主题班会、晨读活动等。
通过班级集体活动,增强学生的归属感和集体荣誉感,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意识和积极向上的心态。
3.开展了集体荣誉评选制度,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各类活动,争取荣誉称号。
通过竞争和表彰的方式,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培养他们的优秀品质和行为习惯。
二、成果总结:1.学生行为规范意识增强。
通过系列教育活动的开展,学生对社会规范和道德原则的认知程度提高,形成了一定的行为规范意识,对不良行为有较强的辨别和抵制能力。
2.行为规范养成明显。
经过一年的教育引导和培养,学生的行为习惯有了明显的改变,表现出更加尊重师长、友善同学、有礼貌待人的良好品质。
3.校园文化氛围浓厚。
通过校园文化建设活动的开展,学校的校园文化氛围得到了显著的提升,学生们更加珍视和传承优秀的校园文化,树立了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
三、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1.活动内容需要更贴近学生实际。
在未来的工作中,我们将进一步研究学生的实际需求,设计更贴近学生生活的教育活动,以提高活动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2.家长参与度不高。
家庭教育对于学生行为规范养成至关重要,但是目前家长参与度较低。
我们将加强与家长的沟通与合作,促使家长更加关注学生的行为规范养成教育,共同培养好学生。
3.活动评估及反馈机制不完善。
在活动开展过程中,我们意识到需要建立一套有效的评估与反馈机制,以便及时了解活动的效果和问题,为今后的工作提供参考和改进。
四、今后工作展望:1.持续推进小学生行为规范养成教育工作。
学生品德与行为规范制度
学生品德与行为规范制度一、引言学生品德和行为规范一直是教育领域关注的焦点。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目标的不断提高,学校对学生品德和行为规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本文将探讨学生品德和行为规范制度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建立和贯彻这些制度。
二、学生品德的培养学生品德的培养是教育工作的核心任务之一。
学生在校园中度过了大部分时间,接受了课堂教学、社团活动、班级管理等多种教育形式,这些都对品德的培养有着积极的影响。
学校应该充分利用这些教育资源,加强对学生品德的引导和培养,如开展道德教育课程、组织素质拓展活动等。
三、行为规范的制定行为规范是学生在校园中的行为准则,对于维护校园秩序和提升学生素质起到了重要作用。
学校应该根据当地文化传统和学校特点,制定适合的行为规范,如尊师重道、诚实守信等。
制定过程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心理和需求,为他们提供参与制定的机会,增强他们对规范的认同感。
四、行为规范的宣传与教育行为规范的制定只是第一步,更重要的是如何宣传和普及。
学校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进行宣传,如校园广播、班会、家长会等。
同时,还应加强行为规范的教育,通过开展主题班会、道德讲座等活动,向学生灌输正确的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
五、行为规范的强化与管理行为规范的制定和宣传只有在严格执行和管理下才能发挥真正的作用。
学校应该建立健全的管理机制,明确责任分工,制定相应的奖惩措施,对学生的违规行为进行及时、公正地处理,以强化行为规范的执行力度。
六、学生品德和行为规范的关系学生品德和行为规范是相辅相成的,二者相互作用、相互促进。
有良好品德的学生更容易遵守行为规范,而行为规范的要求也能帮助学生进一步提升品德素养。
因此,学校应该将学生品德和行为规范作为一体化的教育任务,有机地结合起来进行培养。
七、学生品德与行为规范对学生发展的影响学生品德和行为规范对学生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良好的品德和行为规范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和道德观念。
同时,规范的行为表现也能够提升学生成就,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自尊心。
校园行为规范教育活动实施报告
校园行为规范教育活动实施报告一、前言为了营造一个健康、和谐、有序的校园环境,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我校特制定本实施报告,旨在通过系统化的教育活动,规范学生的行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目标与原则2.1 目标- 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观念。
- 增强学生的法律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 提升学生的自律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2.2 原则- 教育性与预防性相结合:通过教育引导,预防不良行为的发生。
- 规范性与人性化相结合:在规范学生行为的同时,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心理健康。
- 家校社会协同:加强家校沟通,发挥社会力量,共同参与学生教育。
三、活动内容与安排3.1 主题教育活动- 主题一:文明礼仪教育。
包括课堂礼仪、宿舍礼仪、餐厅礼仪等。
- 主题二:法治教育。
学习相关法律法规,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
- 主题三:诚信教育。
培养学生的诚信意识和品质。
- 主题四:感恩教育。
引导学生学会感恩,珍惜身边的人和事。
3.2 实践活动- 活动一:组织学生参加志愿者服务活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协作精神。
- 活动二:开展文明班级、文明宿舍评选活动,激发学生的自律意识。
- 活动三:举办法律知识竞赛,提高学生的法律素养。
- 活动四: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
3.3 家校合作- 定期召开家长会,加强与家长的沟通交流,共同关注学生的成长。
- 邀请家长参与学校教育活动,发挥家庭教育的积极作用。
四、组织实施与保障4.1 组织保障- 成立校园行为规范教育活动领导小组,负责活动的策划与组织实施。
- 设立活动专项基金,保障活动的顺利进行。
4.2 人员保障- 选拔优秀教师担任辅导员,负责学生的日常教育与管理。
- 培训专兼职心理健康教师,为学生提供专业心理咨询服务。
4.3 制度保障- 建立健全学生行为规范管理制度,对学生不良行为进行量化考核。
- 制定奖励与惩罚措施,激励学生积极参与活动,自觉遵守规范。
五、预期效果与评估5.1 预期效果- 学生的行为习惯得到明显改善。
加强中小学德育 提高学生道德素养
加强中小学德育提高学生道德素养目前我国中小学的德育教育,效果并不尽人意,中小学生的道德面貌不容乐观:社会公德意识较差,民族精神薄弱,法治观念淡薄,缺乏爱心,行为偏激,意志脆弱……很多教师认为:“现在的学生越来越难教”。
究其原因有如下几点:中小学校德育教育不健全,社会舆论氛围对学校教育的评价基本还建立在升学率上,因此,学校重智轻德现象仍普遍存在;学生家长忙于抓经济,而忽视对子女的教育,存有“重成长轻做人,重智育轻德育”的倾向;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有了很大的改善,但也产生了一些消极因素,如市场经济的负面作用:一切向钱看、假冒伪劣。
社会生活领域中一些道德失范现象。
综上所述,加强中小学德育教育迫在眉睫。
如何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有效地培养中小学生的道德修养,是全社会应着力思考和研究的问题。
一、切实加强学校德育课程建设学校开设的课程,尤其是德育课程,是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建设的主要渠道和重要载体。
首先,开齐开足德育课程,严禁随意调整德育课程和减少课时。
通过国家德育课程这一主要载体,系统地开展德育教育工作。
我们认为,就是国家开设的德育课时也还是少了,小学品德与社会课,一周2-3节,还基本上以传授社会知识为主,能搞好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吗?应该增加德育课时,专门培养学生的民族精神、爱国情感和关爱他人等品质。
日本的民族精神培养就很值得我们借鉴。
其次,更新德育理念,改进教学方式和方法。
道德教育是一种心灵的交往.不能简单地让学生直接接受所谓的思想道德标尺,伦理道德、价值规范不是简单的知识,不能被视为简单的教学科目,更不能简单地依靠接受性的学习来获得。
知道做人的道理,了解做人的原则,掌握做人的标准做人的方法,并不一定能真正内化为每个人自身的人格要素,它需要一个在广泛的人际交往和真实的社会背景中不断获得体验、反复协调、主动修正、逐渐完善的过程。
应尊重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创设真实的社会情景,引导他们去体验、去活动,并逐渐形成正确的道德意识和良好的行为习惯,让他们在亲近自然、融入社会、认识自我中获得道德的发展。
学生行为规范教育实施方案
学生行为规范教育实施方案随着社会的发展,学校应当将学生行为规范教育纳入其教育目标和日常管理工作中。
有一个行之有效的学生行为规范教育实施方案对于提高学生素质和培养他们的自我管理能力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一种可行的学生行为规范教育实施方案,并分析其重要性和实施细节。
一、教育目标学生行为规范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素养。
这包括培养学生遵守课堂纪律、与他人友善相处、积极参与社会活动等方面的能力。
通过行为规范教育,学校能够为学生提供一个健康、安全和积极的学习环境。
二、课程设置学生行为规范教育应被纳入学校的教育课程中。
课程设置应包括道德教育、法律教育、人际关系与沟通等方面的内容。
教师应具备相应的教育教学方法和技巧,以提高学生积极参与的兴趣。
三、校规校纪制定学校应当制定一套完善的校规校纪,并对所有学生进行宣传和普及。
校规校纪应包括课堂纪律、学生礼仪、社交行为等方面的内容。
制定校规校纪需要广泛征求师生的意见和建议,确保其合理性和可行性。
四、班级和家庭共同教育班级和家庭是学生行为规范教育的重要环节。
班级教师应该积极参与学生的行为管理和规范教育工作,建立良好的沟通机制,及时了解学生的行为情况并与家长沟通。
家庭教育也应重视行为规范教育,家长们应该对自己的孩子进行正确的价值观传递和行为规范引导。
五、校园文化建设校园文化建设是学生行为规范教育的基础。
学校应鼓励学生参与各类文化活动,培养他们良好的品德和道德修养。
学校可以组织各类艺术节、运动会和志愿者活动等,以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集体荣誉感。
六、奖惩机制奖惩机制对于学生行为规范教育的实施起着重要的作用。
学校应建立公正、公平的奖惩机制,及时表彰和奖励表现良好的学生,对违规行为进行必要的纠正和惩罚。
奖惩应分明,既激励了学生的积极行为,又警示了学生违规行为的后果。
七、特殊教育需求对于一些有特殊教育需求的学生,学校应有针对性地制定行为规范教育方案。
这包括针对自闭症、注意力不集中等学生的具体培训和辅导措施。
小学生行为规范养成教育总结【6篇】
小学生行为规范养成教育总结【6篇】篇一:小学生行为规范养成教育总结小学生行为规范养成教育是培养良好行为习惯和道德品质的重要环节。
通过养成良好的行为规范,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品德修养,还能够培养他们的自律能力和社交技巧。
下面就是我对小学生行为规范养成教育的总结。
首先,从生活中的细节开始培养学生的行为规范。
小学生处于成长的关键时期,父母和老师要引导他们正确使用餐具、保持卫生、尊敬他人等基本生活礼仪。
通过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可以让孩子养成自律的好习惯。
其次,注重培养小学生的社交技巧。
在学校里,小学生要与同学相处融洽、互相尊重,老师要给予他们相应的指导和训练。
例如,在班级中进行小组合作,培养他们团队合作的意识和能力。
在冲突和分歧中,教师要引导他们学会妥善处理问题,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另外,重视小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培养。
小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是他们日后学习和生活的重要基础。
在学校里,教师要引导学生制定学习和生活的计划,培养他们自觉遵守纪律、按时完成作业的能力。
同时,教师还要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时间观念,培养他们合理安排时间的能力。
此外,注重小学生的道德品质培养。
道德品质是小学生养成良好行为规范的基础。
教师要通过校园活动、社会实践和课堂教学等形式,培养学生的正义感、公平意识和责任感。
教师还应该引导学生明辨是非,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
最后,建立家庭、学校、社会的紧密联系。
小学生行为规范养成教育不仅仅是学校的责任,也需要家庭和社会的共同努力。
家长应该与教师保持良好的沟通和合作,帮助孩子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同时,社会各界也应该加强对小学生行为规范养成教育的支持和宣传,共同促进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综上所述,小学生行为规范养成教育是非常重要的。
只有通过培养良好的行为规范,才能有效地提升小学生的品德修养和自律能力,使他们成为有道德素养和社会责任感的公民。
家庭、学校和社会应该共同努力,为小学生的行为规范养成提供更好的教育环境和帮助。
学生行为规范养成教育主要内容
学生行为规范养成教育主要内容学生行为规范养成教育是学校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环,旨在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惯和道德品质,使他们成为有益社会的一员。
以下是学生行为规范养成教育的主要内容:1. 守纪律:学校要求学生遵守校纪校规,包括遵守上下学时间、按时完成作业、不迟到早退等。
通过遵守纪律,学生能够培养自律能力和责任感。
守纪律:学校要求学生遵守校纪校规,包括遵守上下学时间、按时完成作业、不迟到早退等。
通过遵守纪律,学生能够培养自律能力和责任感。
2. 尊重他人:学生应当尊重他人的权利和感受,不欺负、歧视或虐待他人。
学校可以组织讲座或活动来提高学生的礼貌和关心他人的能力,以培养他们的友好交往和共同合作的意识。
尊重他人:学生应当尊重他人的权利和感受,不欺负、歧视或虐待他人。
学校可以组织讲座或活动来提高学生的礼貌和关心他人的能力,以培养他们的友好交往和共同合作的意识。
3. 诚实守信:学生应当讲诚信,不作弊、抄袭等不诚实的行为。
学校可以通过教育活动和案例分享,向学生介绍诚实和守信的重要性,并鼓励他们勇于面对自己的错误。
诚实守信:学生应当讲诚信,不作弊、抄袭等不诚实的行为。
学校可以通过教育活动和案例分享,向学生介绍诚实和守信的重要性,并鼓励他们勇于面对自己的错误。
4. 文明礼仪:学生应当遵守社会公序良俗,保持良好的仪表和礼貌。
学校可以开展礼仪培训或参与社区服务活动,帮助学生养成文明和礼貌的惯。
文明礼仪:学生应当遵守社会公序良俗,保持良好的仪表和礼貌。
学校可以开展礼仪培训或参与社区服务活动,帮助学生养成文明和礼貌的习惯。
5. 爱护环境:学生应当爱护环境,不乱扔垃圾、保护校园绿化等。
学校可以开展环保教育活动,让学生了解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引导他们采取积极行动。
爱护环境:学生应当爱护环境,不乱扔垃圾、保护校园绿化等。
学校可以开展环保教育活动,让学生了解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引导他们采取积极行动。
6. 积极参与:学生应当积极参与学校的各类活动和社团组织,培养团队合作和领导能力。
教育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
教育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在当代社会,道德素养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学生的道德素养对于个人的发展以及社会的进步至关重要。
因此,教育界一直探索着如何有效地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
本文将从培养学生的品德意识、道德规范、社会责任感以及道德行为四个方面探讨教育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
一、培养学生的品德意识品德意识是学生形成正确道德判断的基础。
教育者应该通过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和道德观念。
例如,学校可以组织品德教育活动,邀请专家学者进行讲座,帮助学生理解道德的重要性和深刻意义。
此外,学生还可以进行道德思辨讨论,提高他们对各种道德问题的敏感度和思考能力。
二、建立明确的道德规范道德规范对于学生的行为规范起着重要作用。
学校和社会应建立明确、统一的道德规范,并将其纳入教育体系之中。
例如,学校可以制定行为准则,明确规定学生在校内的行为规范,包括尊重师长、团结同学等。
社会也可以制定法律法规来规范学生在社会生活中的行为。
通过建立明确的道德规范,可以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素养。
三、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社会责任感是培养学生道德素养的重要环节。
教育者应该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公益事业,并主动参与其中。
例如,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参观社区、慈善机构等,让他们亲身感受社会的需求,并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公益活动。
同时,教育者也应当以身作则,树立良好的榜样,让学生从身边的人和事中感受到社会责任的重要性。
四、倡导学生的道德行为道德行为是培养学生道德素养的最终目标。
教育者应该通过教育和引导,使学生能够将自身的道德判断转化为实际的行为。
例如,教育者可以通过讲述道德故事、开展志愿者活动等方式,引导学生学会关心他人、尊重他人,并主动践行这些品德。
在日常教育过程中,也应该注重对学生的道德行为进行表扬和认可,激励他们保持良好的道德行为。
总结起来,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是教育中的重要任务。
学校和社会应共同努力,通过树立正确的品德意识、明确的道德规范、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以及倡导学生的道德行为,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
师德行为规范落实
师德行为规范落实一、师德行为规范的重要性师德行为规范是教师从业的底线,是保障教育公平和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基础。
在教育实践中,师德行为规范的落实对于形成良好的教育环境和培养优秀的人才至关重要。
二、树立正确的师生关系教师应以平等、尊重、关爱的态度对待每个学生,宽容容纳他们的个性差异,并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帮助。
同时,教师应保持专业性,避免和学生建立过于亲近的关系,确保教学的专注性和纯净性。
三、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学校应加强对教师师德的教育培养,使教师自觉遵守师德行为规范。
同时,学校也要建立健全的评价机制,对教师进行严格的考核和奖惩,为师德行为规范的落实提供有效的保障。
四、维护教师权益教师的权益保护是师德行为规范落实的重要前提。
学校应建立健全的教师权益保障机制,切实保护教师的合法权益,让教师能够安心从教,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教学工作中。
五、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教师应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能力,保持教育理念的更新和教学方法的创新。
同时,学校应为教师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和机会,鼓励他们参加教育研究和学术交流,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
六、正确处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教师应以尊重和理解的态度对待学生,并与学生建立起良好的信任关系。
教师要善于倾听学生的需求和心声,正确引导他们的成长,不断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潜能。
七、严禁利用权力进行虐待或侵犯学生的人身权益教师不能利用职务之便进行虐待、侵犯学生的言行。
学校应建立健全的监督制度,加强对教师行为的监管和纪律处分,保护学生的人身权益。
八、诚实守信、言行一致教师应以身作则,做到诚实守信,言行一致。
在教育教学中,教师要严守教学纪律,不编造事实和散布虚假信息,保证教学的真实性和可信度。
九、严禁收取任何形式的“保护费”教师绝不能利用职务之便向学生收取任何形式的“保护费”。
学校应严格监督教师的行为,保护学生的权益,营造一个公正、公平的教育环境。
十、关注学生全面发展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和特长培养,从多方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
如何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和行为规范
如何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和行为规范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和行为规范在当今社会,道德观念和行为规范的培养对于学生的成长至关重要。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道德观念的缺失和行为规范的淡漠已经成为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
因此,如何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和行为规范成为了我们教育工作者的重要任务。
首先,家庭教育是培养学生道德观念和行为规范的基础。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
父母应该以身作则,做出良好的榜样。
他们的言传身教对孩子的影响是深远的。
父母应该注重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如守时、守信、尊重他人等。
此外,父母还应该给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教育他们要有责任感、友善待人、诚实守信等。
只有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相互配合,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和行为规范。
其次,学校教育在培养学生道德观念和行为规范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学校是学生学习和成长的重要场所,也是道德观念和行为规范的重要传播者。
学校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通过各种途径,如课堂教育、校园文化建设等,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此外,学校还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行为规范,制定相应的校规校纪,并严格执行。
学校可以通过组织各种活动,如讲座、讨论会等,引导学生正确处理人际关系,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再次,社会环境对于培养学生道德观念和行为规范也具有重要影响。
社会是学生成长的重要背景,社会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学生的道德观念和行为规范的形成。
因此,社会应该营造良好的道德风尚,加强道德教育的普及。
政府、媒体、社会组织等各方应该共同努力,通过宣传、教育等手段,引导社会成员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弘扬社会正气,净化社会风气。
最后,个人自我修养对于培养学生道德观念和行为规范也是至关重要的。
个人自我修养是指个人在日常生活中自觉遵守道德规范,不断提升自己的道德修养。
只有个人具备了良好的道德素养,才能够对学生起到榜样的作用。
因此,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应该注重自身的道德修养,做到言行一致,言传身教。
从日常行为规范的养成入手提高学生的文明素养
内容提要: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是关系到祖国前途和民族命运的大事。
认真地抓好青少年公德教育,全社会都有义不容辞的责任。
不可否认,青少年公德意识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思想道德要求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究其原因:1、我国的教育体制仍是应试教育,教育首先不是着眼于“人的发展”,而是“考试分数”,不是考试为教育服务,而是教育为考试服务。
2、家长的教育方式和方法不当。
过多的关心爱护,凡事以自我为中心,缺乏公共道德意识。
家庭不良的教育方法也存在问题。
3、学校德育内容单一,缺乏针对性,理论偏多,理论与实践相脱离,养成教育少。
4、社会上拜金主义、个人主义等不良思想以及黄、赌、毒等不良现象的影响,也往往使学校的德育工作“毁于一旦”。
可见,我们亟需要新观念,改进方法,加强对青少年的公德教育。
1、言传身教,从教者做起。
2、大处着眼,从小事做起。
3、齐抓共管,重在落实。
社会公德是全体社会成员在共同的社会生活中所必须遵守的最基本的道德规范,它反应着一个国家的文明程度。
我国宪法规定,遵守社会公德是任何一个公民应尽的义务。
加强社会公德修养,提高公德意识,做合格公民,青年学生理应做出表率。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跨世纪的建设者。
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是关系到祖国前途和民族命运的大事,如果不认真地抓好青少年公德教育,将要贻误一代人甚至几代人,所以对青少年进行公德教育,全社会都有义不容辞的责任。
诚然,在老一辈革命先驱的高尚道德垂范下,相当一部分青少年的公德观念正逐步形成。
他们热爱集体,乐于助人,文明礼貌,维护秩序。
但由于市场经济和改革开放带来的负面影响,种种破坏社会公德的思想和丑恶行为时有发生,正在腐蚀着青少年的公德心。
当前中学生的行为可看出他们仍缺乏公共道德:课桌上布满“伤痕”斑斑点点;墙壁上粘着乌黑的鞋印、球印;公共书刊残缺不全;公共场所大声喧哗;中学生偷窃、欺骗、暴力行为、逃学和离家出走、迷恋网络的案例时有发生;路灯或其他公共设施被无故破坏;随地吐痰、乱丢垃圾现象;乘车争先恐后,不但不听从指挥,甚至恶言相向,动辄喊打喊杀;违反公共秩序,不听劝告,甚至辱骂殴打他人等,这些现象发生在青少年身上的并不鲜见。
2024学生行为规范养成教育月活动实施方案
2024学生行为规范养成教育月活动实施方案一、背景和目的学生行为规范养成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对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进一步加强学生行为规范教育,提高学生的自律能力和道德素质,维护良好的校园秩序,我们计划开展2024年学生行为规范养成教育月活动。
本次活动的目的是通过开展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心理素质和良好的行为习惯,使他们能够自主学习、自主生活、自主发展,为学校和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二、活动内容和形式1.主题演讲:邀请专家学者以及优秀校友等开展主题演讲活动,围绕“自律”、“努力”、“责任”等主题,激励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2.知识讲座:邀请心理专家、法律专家等开展相关讲座,引导学生正确对待个人感情和人际关系,了解法律法规,培养良好的交往和合作能力。
3.艺术展览:组织学生参加艺术展览活动,展示他们的绘画、书法、摄影等作品,增强他们的审美意识和艺术修养。
4.体育赛事:组织学生参加各类体育竞赛,通过比赛的形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竞争意识和体育精神。
5.主题班会:每个班级开展一次主题班会,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活动,引导学生思考自己的行为是否符合规范,培养他们对自己行为的反思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
6.校园文化活动:组织学生参加文艺汇演、读书分享会等校园文化活动,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分享,增强学生的文化素养和社交能力。
三、活动实施步骤1.制定活动计划: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和教育需求,制定详细的活动计划,包括活动内容、时间安排、责任分工等。
3.活动宣传:通过校内广播、宣传栏、班级会议等方式宣传活动内容及时间安排,鼓励学生积极参与。
4.活动组织和实施:按照活动计划和时间表,组织相关的演讲、讲座、展览、赛事和班会等活动。
5.活动总结和评估:活动结束后,对活动的组织和实施情况进行总结和评估,收集学生和教师的反馈意见,及时改进和调整活动策划。
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重要性与落实方法
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重要性与落实方法一、引言作为一名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建立和执行对于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学生的品德素养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就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重要性以及落实方法展开讨论。
二、社会背景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能够引领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秉持正确的道德标准,为学生树立良好榜样。
在当前社会,道德观念多元化,维护职业道德纪律变得更为重要。
三、提高教师职业道德意识的必要性有一句名言说的好:“一个好的师傅就是一个好的坛子”,教师作为学生的引领者和榜样,职业道德意识的提高对于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和道德品质至关重要。
四、加强师德教育要落实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必须加强师德教育。
通过定期举办师德培训班、开展师德评比活动等方式,增强教师的师德责任感,提高对职业道德规范的敬重。
五、建立严密的监督机制建立严密的监督机制是落实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重要手段。
学校领导应当加强对教师的日常管理,建立完善的考核制度,对违反职业道德规范的教师进行惩戒和纠正。
六、强化教师职业道德教育加强教师职业道德教育是提高教师道德水平的关键。
学校应当制定科学、实用的教师职业道德教育计划,培养教师的职业道德情操和道德判断能力,激发教师的教育热情和责任感。
七、弘扬行为规范落实教师职业道德规范需要广泛弘扬行为规范。
学校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行为规范意识,规范学生的行为举止,从小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集体意识。
八、加强家庭教育除了学校的教育,家庭教育也是建立起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重要一环。
家长应当以身作则,教育子女遵守道德规范,从小建立正确的价值观。
九、运用先进技术在落实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过程中,利用先进技术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式。
可以运用互联网教育资源、在线教育平台等手段,推广正确的职业道德理念,使教师更好地履行职业道德规范。
十、树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建设的保障。
教师要注重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建立师生之间的信任和共识,带动学生自觉遵守教育规范和职业道德。
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养成教育的实施方案
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养成教育的实施方案一、背景及意义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教育的重要性日益认识,尤其是小学教育,它关系到国家未来的发展和民族素质的提高。
小学阶段是孩子们性格、习惯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因此,加强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养成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通过规范养成教育,可以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为未来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目标及原则(一)目标1. 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使他们具备诚实、守信、勤奋、进取等品质。
2.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使他们具备认真、专注、自觉、主动等学习态度。
3. 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使他们具备自律、整洁、环保、健康等生活观念。
4. 培养学生良好的交往能力,使他们具备尊重、理解、合作、互助等交往技巧。
(二)原则1. 寓教于乐:通过丰富多样的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认识和养成良好行为习惯。
2. 榜样示范:教师、家长要以身作则,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
3. 循序渐进:教育要遵循学生的成长规律,由浅入深,逐步提高要求。
4. 家校共育:加强家校合作,共同关注学生的成长,形成教育合力。
三、具体措施(一)道德品质教育1. 开展主题班会,如“诚信、友善、尊重”等,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2. 组织志愿服务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关爱他人、服务社会的快乐。
3. 加强师德建设,教师要以身作则,做到言传身教。
(二)学习习惯培养1. 设立学习目标,引导学生明确学习意义,激发学习兴趣。
2. 加强课堂管理,培养学生认真听讲、主动提问的良好习惯。
3. 开展学习竞赛,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三)生活习惯养成1. 加强宿舍管理,培养学生自律、整洁的生活习惯。
2. 开展环保教育,培养学生环保意识,倡导绿色生活。
3. 关注学生饮食健康,提高学生的饮食素养。
(四)交往能力提高1. 开展团队协作活动,培养学生合作精神,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2.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提高人际交往能力。
学生行为规范培养教育主要内容
学生行为规范培养教育主要内容
学生行为规范培养教育是培养学生良好行为惯和道德素养的重要环节。
以下是学生行为规范培养教育的主要内容:
1. 培养自律意识
- 强调学生自我管理和自我约束的重要性。
- 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
- 鼓励学生主动规划研究和生活,培养良好的自律惯。
2. 培养尊重他人意识
- 强调学生尊重他人的权益和尊严。
- 鼓励学生理解和欣赏不同文化、背景和观点。
- 培养学生合作与沟通的能力,促进和谐的人际关系。
3. 培养责任担当意识
- 强调学生对社会、环境和他人的责任。
- 培养学生勇于承担自己的错误和后果的勇气。
-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和公益活动。
4. 培养诚实守信意识
- 强调学生遵守诚实守信的原则。
- 培养学生明辨是非、诚实对待自己和他人的能力。
- 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评价标准,避免追求虚假和欺骗的行为。
5. 培养良好的礼仪惯
- 强调学生遵守社会礼仪和学校规定。
- 培养学生友善、有礼貌和尊重他人的行为。
- 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日常生活惯和公共行为规范。
学生行为规范培养教育是学校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
系统的教育和引导,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举止和道德品质,推
动学生全面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抓实行为规范教育培养学生道德素养加强对中学生的道德教育,是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中学德育工作的重要措施,有利于用社会主义道德规范和青少年的日常行为;有利于改善当前中学生养成教育比较薄弱的状况;有利于指导中学生在改革开放复杂多样的社会环境中健康成长。
新的《中小学生守则》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基本要求和目的在于使其养成良好行为习惯,促进身心健康发展。
是指导学生学会正确处理个人与他人、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懂得中学生的责任与义务,学会如何生活;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在中学生日常行为方面的具体体现。
我们以往在以行为规范教育为基础,对广大中学生进行行为规范的教育和训练,取得一定的成效。
然而,我们也不难发现,在进行行为规范的教育和训练时,还存在着一些问题。
它主要表现为我们的德育工作者有时注重短期效应的多,偏重表面形式的多,从而造成了活动的主题层出不穷,活动的进行轰轰烈烈,活动的样式变化多端,而活动的效果却很少有收获。
比如讲,学校的值周班制度、卫生制度、值日生制度、竞赛制度以及校园文化建设都开展比较好,但是同学在校园以外的公共场合讲粗话、乱扔废纸、损坏公物、违反交通规则的情况依然存在。
笔者认为造成上述现象的症结在于:中学生行为规范教育没有从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的高度去进行更深层次的探索和研究,忽略了对学生的行为赖以生存的思想道德基础进行更深入、更全面的工作,要提高全体学生行为规范意识,首先必须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
一、道德水准是行为习惯的基础
一个人要树立崇高的道德理想,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就要从行为规范做起。
第一、就要树立科学的世界观,正确解决人生观问题。
培养中学生正当的
兴趣爱好很重要,可以陶冶他们的性情和净化灵魂,而不良的兴趣爱好通常都是中学生的道德规范所不允许的。
如果中学生沉迷于不健康书籍、抽烟喝酒打牌赌博等,将会影响他们身心的健康发展,而引起一系列的思想道德问题。
第二、中学生的道德素养影响了其行为的表现。
中学生正处在生理与心理的剧变期,他们的道德素养当然也是不健全的。
道德有两个方面,其一是社会的道德观念,这是作为一定社会的行为标准而提出的要求;另一个是个人的伦理观念,这是作为个人的内在行为规范。
而道德素养则是每一个中学生所具备的道德观念并能支配自己表现某种行为的内在因素。
中学生所表现出的各种行为实际上都是其思想的映现,其行为所形成的各种影响的优劣,都是由其道德素养的健康与否决定的。
我们知道,影响中学生道德素养形成的关键除了遗传、环境因素之外,我们教育工作者的作用非常大。
第三、中学生的道德规范决定了其行为的规范。
一个人的道德的规范会令他产生对社会的责任意识,同时也就形成了他自我约束的内在动力。
从某种意义上说“君子自重”便是因为有了良好道德水准的人,才能会对自己的行为取向变得慎重。
很难想象一个道德不规范的人会是一个行为规范的人。
人们曾对获得诺贝尔奖的科学家进行一番调查,问他们是如何学会做人的,其结果是他们在幼儿时期便懂得了如何将仅有的一只苹果与人共享。
这种最基本的道德规范则决定了他们一生的为人准则和行为规范。
这不能不引起我们教育工作者的思索。
因此,我们应该充分重视道德水准对行为习惯的作用,从提高中学生的道德水准人手,去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从而促进中学生行为的规范。
二、良好的行为规范是形成优良道德素养的前提
提高思想道德素质,要注重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良好的行为习惯是文明生活的基本,是良好思想道德素质的外在体现。
我们仅仅有正确的道德认知还
不够,仅仅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还不行,必须把这种认知变成习惯,变成自己的自觉行动,才真正做到了知行统一。
我们要营造一种氛围,使学生做到严格要求自己,努力遵守中学生行为规范,主动向品行优秀的老师、同学学习,用榜样的力量鼓舞自己,用文明的行为规范自己,从小养成以诚信为核心的做人习惯,以规则为核心的做事习惯,以创新为核心的学习习惯,用实际行动成为“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基本道德规范的忠实践行者。
第一、抓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这是未成年人文明道德的基础。
把文明习惯的养成教育作为教育工作的起点,九月份着重进行《中小学生守则》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学习,结合学校内部的校规、校纪、处罚条例学习,给学生进行规范教育,还要进行基本道德观念、道德知识和礼仪、礼貌、礼节教育,注重养成,注重体验。
使学生在生活的体验中培养良好的道德素质,突出诚信教育、民族精神教育、学生文明行为习惯教育等。
将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月活动与良好文明习惯的养成教育结合起来。
起始年级在这方面的教育尤为重要和紧迫。
全校学生可以通过征文、演讲、诗歌朗诵比赛,案例分析、主题班会、国旗下讲话、社区活动、文体活动等多种形式的有意义的活动进行教育,进一步提高综合素质。
除此之外要做好常规德育和传统美德教育,如抓好一日常规教育、加强法制教育,成立家长委员会,办好“家长学校”。
全面完善、科学评价学生,评选“学习之星”、“进步生”、“文明生”、“劳动积极分子”等,以鼓励学生发展。
第二、建立大德育体系。
政教起德育核心作用,班主任起德育组织作用,任课教师起德育主渠道作用,团组织起德育参与作用,政治老师起德育指导作用,行政人员在德育中起德育管理作用。
做到全员育人观和德育责任制相结合,
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的办学育人理念,并将这一理念深入到全体教职工的思想中,实践到教职工的每一个育人环节中,学校德育工作探索之一,就是在这种理念的指导下,树立教师育人责任制,彻底改变教学是硬任务,而德育是软任务的倾向,真正地做到教书和育人互为贯通,达到相得益彰的效果。
建立政教处、年级组、班主任、任课教师各级责任制,完善和健全各类考核制度,树正气、重师德,创优质。
以良好的师德言行来感染、影响学生,规范学生的日常行为。
三、中学生良好的道德素养的形成是一个长期而又艰巨的任务
中学生正处于生理和心理的急剧变化的阶段,从初中至高中的六年里,他们的可塑性很强,其道德的形成的趋向也是无法完全预料的。
基于这点,中学的德育工作者只能是进行一番长期而又艰巨的工作,而不是借助于某一教育活动的开展,就能一蹴而就地完成预定的教育目标。
第一,我们必须将自己置身于一个广阔的社会背景中去设定自己的工作思路,而绝不能关门大吉,在中学这么一块狭小的天地里闭门造车,进行一番“理想主义”的教育活动。
我们正处在一个逐步走向文明的社会,全社会正在开展“三德”教育;同时,我们的社会也有许多落后和不文明的现象。
这样的社会背景,就要求我们撷取一系列有利于中学生道德形成的有利因素,并借助良好的社会道德基因,去设计自己的工作重点和思路。
第二,中学生道德素养的形成应着眼于全方位系统性立体式的训练。
中学生的道德素养是指中学生平日的社会意识修养,是他们生活在同学中和社会中的最基本的准则和规范。
道德的力量是巨大的,而道德的素养对学生的行为表现起着最直接的作用。
行为规范训练仅仅是中学生思想道德训练的一个外壳,只有深入到学生的内心世界,并通过强有力的传播系统,让学生感受到道德的
力量和行为美的所在。
中学生不象小学生那样易于接受教师的指导,也不象大学生那样较有自己的独立意识。
这种双重性,一方面给我们实施培养工程造成了一定的阻力,另一方面为我们从根本上完善中学生的道德和行为规范提供了契机。
全方位系统性立体式的训练,是指教育与舆论并重、硬件与软件同步、教师与家长合力、短期训练与长远目标合一、学校规划与社会需求吻合、辅助手段与主要手段相配等等。
第三,培养中学生的道德素养首先应该加强教师的道德素养。
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他必须传道授业解惑,即首先为人师表,是一个道德的完美者。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
教师应该以自己的道德规范去影响学生,以自己的人格去感染学生,成为学生人生途中的引路人,从校长到政工教导,从班主任到全体任课教师,都应该切实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让学生看得见、摸得着。
万代师表孔子,以其仁义礼智的道德素养形成了温文尔雅的行为体现,影响了七十二门徒,从而奠定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思想道德基础,从某种程度上说这不能不是孔子固有的道德素养的衍化。
综上所述,学生的行为规范教育和训练,应首先将对其道德素养的提高放在首位。
从根本上帮助中学生确立行为规范。
如果我们的教育工作者充分认识到这一点,那么,我们就会从繁重的事务中脱离出来,而又取得令人可喜的成就。
才能使我们的中学生的行为更趋规范和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