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实行为规范教育 培养学生道德素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抓实行为规范教育培养学生道德素养加强对中学生的道德教育,是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中学德育工作的重要措施,有利于用社会主义道德规范和青少年的日常行为;有利于改善当前中学生养成教育比较薄弱的状况;有利于指导中学生在改革开放复杂多样的社会环境中健康成长。新的《中小学生守则》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基本要求和目的在于使其养成良好行为习惯,促进身心健康发展。是指导学生学会正确处理个人与他人、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懂得中学生的责任与义务,学会如何生活;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在中学生日常行为方面的具体体现。我们以往在以行为规范教育为基础,对广大中学生进行行为规范的教育和训练,取得一定的成效。然而,我们也不难发现,在进行行为规范的教育和训练时,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它主要表现为我们的德育工作者有时注重短期效应的多,偏重表面形式的多,从而造成了活动的主题层出不穷,活动的进行轰轰烈烈,活动的样式变化多端,而活动的效果却很少有收获。比如讲,学校的值周班制度、卫生制度、值日生制度、竞赛制度以及校园文化建设都开展比较好,但是同学在校园以外的公共场合讲粗话、乱扔废纸、损坏公物、违反交通规则的情况依然存在。笔者认为造成上述现象的症结在于:中学生行为规范教育没有从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的高度去进行更深层次的探索和研究,忽略了对学生的行为赖以生存的思想道德基础进行更深入、更全面的工作,要提高全体学生行为规范意识,首先必须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

一、道德水准是行为习惯的基础

一个人要树立崇高的道德理想,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就要从行为规范做起。

第一、就要树立科学的世界观,正确解决人生观问题。培养中学生正当的

兴趣爱好很重要,可以陶冶他们的性情和净化灵魂,而不良的兴趣爱好通常都是中学生的道德规范所不允许的。如果中学生沉迷于不健康书籍、抽烟喝酒打牌赌博等,将会影响他们身心的健康发展,而引起一系列的思想道德问题。

第二、中学生的道德素养影响了其行为的表现。中学生正处在生理与心理的剧变期,他们的道德素养当然也是不健全的。道德有两个方面,其一是社会的道德观念,这是作为一定社会的行为标准而提出的要求;另一个是个人的伦理观念,这是作为个人的内在行为规范。而道德素养则是每一个中学生所具备的道德观念并能支配自己表现某种行为的内在因素。中学生所表现出的各种行为实际上都是其思想的映现,其行为所形成的各种影响的优劣,都是由其道德素养的健康与否决定的。我们知道,影响中学生道德素养形成的关键除了遗传、环境因素之外,我们教育工作者的作用非常大。

第三、中学生的道德规范决定了其行为的规范。一个人的道德的规范会令他产生对社会的责任意识,同时也就形成了他自我约束的内在动力。从某种意义上说“君子自重”便是因为有了良好道德水准的人,才能会对自己的行为取向变得慎重。很难想象一个道德不规范的人会是一个行为规范的人。人们曾对获得诺贝尔奖的科学家进行一番调查,问他们是如何学会做人的,其结果是他们在幼儿时期便懂得了如何将仅有的一只苹果与人共享。这种最基本的道德规范则决定了他们一生的为人准则和行为规范。这不能不引起我们教育工作者的思索。因此,我们应该充分重视道德水准对行为习惯的作用,从提高中学生的道德水准人手,去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从而促进中学生行为的规范。

二、良好的行为规范是形成优良道德素养的前提

提高思想道德素质,要注重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良好的行为习惯是文明生活的基本,是良好思想道德素质的外在体现。我们仅仅有正确的道德认知还

不够,仅仅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还不行,必须把这种认知变成习惯,变成自己的自觉行动,才真正做到了知行统一。我们要营造一种氛围,使学生做到严格要求自己,努力遵守中学生行为规范,主动向品行优秀的老师、同学学习,用榜样的力量鼓舞自己,用文明的行为规范自己,从小养成以诚信为核心的做人习惯,以规则为核心的做事习惯,以创新为核心的学习习惯,用实际行动成为“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基本道德规范的忠实践行者。

第一、抓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这是未成年人文明道德的基础。把文明习惯的养成教育作为教育工作的起点,九月份着重进行《中小学生守则》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学习,结合学校内部的校规、校纪、处罚条例学习,给学生进行规范教育,还要进行基本道德观念、道德知识和礼仪、礼貌、礼节教育,注重养成,注重体验。使学生在生活的体验中培养良好的道德素质,突出诚信教育、民族精神教育、学生文明行为习惯教育等。将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月活动与良好文明习惯的养成教育结合起来。起始年级在这方面的教育尤为重要和紧迫。全校学生可以通过征文、演讲、诗歌朗诵比赛,案例分析、主题班会、国旗下讲话、社区活动、文体活动等多种形式的有意义的活动进行教育,进一步提高综合素质。除此之外要做好常规德育和传统美德教育,如抓好一日常规教育、加强法制教育,成立家长委员会,办好“家长学校”。全面完善、科学评价学生,评选“学习之星”、“进步生”、“文明生”、“劳动积极分子”等,以鼓励学生发展。

第二、建立大德育体系。政教起德育核心作用,班主任起德育组织作用,任课教师起德育主渠道作用,团组织起德育参与作用,政治老师起德育指导作用,行政人员在德育中起德育管理作用。做到全员育人观和德育责任制相结合,

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的办学育人理念,并将这一理念深入到全体教职工的思想中,实践到教职工的每一个育人环节中,学校德育工作探索之一,就是在这种理念的指导下,树立教师育人责任制,彻底改变教学是硬任务,而德育是软任务的倾向,真正地做到教书和育人互为贯通,达到相得益彰的效果。建立政教处、年级组、班主任、任课教师各级责任制,完善和健全各类考核制度,树正气、重师德,创优质。以良好的师德言行来感染、影响学生,规范学生的日常行为。

三、中学生良好的道德素养的形成是一个长期而又艰巨的任务

中学生正处于生理和心理的急剧变化的阶段,从初中至高中的六年里,他们的可塑性很强,其道德的形成的趋向也是无法完全预料的。基于这点,中学的德育工作者只能是进行一番长期而又艰巨的工作,而不是借助于某一教育活动的开展,就能一蹴而就地完成预定的教育目标。

第一,我们必须将自己置身于一个广阔的社会背景中去设定自己的工作思路,而绝不能关门大吉,在中学这么一块狭小的天地里闭门造车,进行一番“理想主义”的教育活动。我们正处在一个逐步走向文明的社会,全社会正在开展“三德”教育;同时,我们的社会也有许多落后和不文明的现象。这样的社会背景,就要求我们撷取一系列有利于中学生道德形成的有利因素,并借助良好的社会道德基因,去设计自己的工作重点和思路。

第二,中学生道德素养的形成应着眼于全方位系统性立体式的训练。中学生的道德素养是指中学生平日的社会意识修养,是他们生活在同学中和社会中的最基本的准则和规范。道德的力量是巨大的,而道德的素养对学生的行为表现起着最直接的作用。行为规范训练仅仅是中学生思想道德训练的一个外壳,只有深入到学生的内心世界,并通过强有力的传播系统,让学生感受到道德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