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造假原因与对策
对会计造假现象的剖析
对会计造假现象的剖析黄敏慧会计造假是指有关经济人为了实现其自身的利益目标所采取的违反国家和制度,或虽然不违反国家法律和制度但违背经济活动客观事实,致使提供的会计信息失去真实性和可靠性的行为。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会计信息是企业管理者在进行决策中的重要依据,尽管政府部门在不断地采取各种手段来打击企业对会计信息造假的现象,但为什么还是有那么多的企业会挺而走险地实施造假呢?本人从以下几方面对会计造假现象进行剖析。
一、会计造假现象发生的原因分析(一)以获取经济利益为最终目标一些公司进行会计造假,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巨大的经济利益。
通过会计造假,企业可获得投资、贷款或减少税金支出等方面的利益;企业负责人可获得职务、薪金、股票升值等方面的利益;会计人员可获得薪金、升迁、奖励等方面的利益;会计师事务所也可获得买方市场的一席之地。
总之,这些企业和个人为了自身的经济利益而毫无顾忌地进行会计造假。
(二)民事赔偿机制不健全,违规成本太低一些会计执业人员和经营者之所以“造假”,都是因为能从“造假”中捞到好处。
注册会计师放弃独立、客观、公正的原则,出具不真实的审计报告时,会拉到更多的业务而被发现的风险与损失都较小。
由于违规所获得的收益远远大于违规所付出的成本,使企业、中介机构才敢铤而走险,造假欺骗投资者。
(三)公司法人治理机构不完善,制衡监督机制弱化在经济发达国家,企业注重组织机构之间的权力制衡,权力分离和权力监督得到了较好的体现。
而我国的公司法人制度起步较晚,在理论结构上还存在一些不完善的地方:一是大部分上市公司都是集团公司绝对控股,没有人来维护中小股东的利益。
二是会计师事务所为了保住客户而偏离公正的方向,这样上市公司的经营管理层就不能很好地代表广大投资者的利益,即使经营行为严重偏离所有者的经营目标或损害中小股东的利益时,也不会受到应有的制约。
(四)会计理论与会计方法上存在缺陷,给造假者带来了机会会计作为一种信息系统的管理活动,本身有其局限性,主要有会计法规的不完善、会计政策和方法的可选择性等。
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分析及对策
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分析及对策会计信息失真指的是在会计信息录入、处理与呈现的过程中,出现了不实或不准确的记录与反映。
这种情况出现的原因多种多样,有的是因为技术问题,有的是因为管理、人为、环境等多方面因素导致。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阐述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与对策,以便公司能够在日常的会计处理中避免或减少失真的情况。
一、人为因素人为因素是导致会计信息失真的最主要因素之一,其中包括:1.会计人员的错误操作会计人员在录入、处理会计信息时,有时可能由于疏忽大意、技术不熟练等原因,导致会计信息出现错误。
此时要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机制,加强岗位培训、绩效管理等手段,提高会计人员的专业素质和技术水平,使其能够更好地完成工作任务,避免失误。
2.对会计信息的篡改、造假等操作有的会计人员可能会对会计信息进行篡改、造假等操作,以此达到他们所期望的目的,造成会计信息失真。
针对这种情况,公司必须建立严格的审计机制和内部管控机制,对会计人员的工作进行监督和检查,并及时发现和处理问题,保障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二、管理和制度因素1.管理不善公司的管理人员可能由于对会计工作重视不够,或者缺乏有效的内部控制机制,导致会计信息的失真。
此时,公司应该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为会计工作提供有效的管理保障,以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2.制度不完善公司的制度不完善也是导致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之一。
对于这种情况,公司需要建立完整的制度手册、良好的内部控制制度和审计机制,从制度上规范和约束会计工作,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和可靠性。
三、技术因素1.应用技术的不规范应用技术的不规范也是导致信息失真的原因之一。
对于这种情况,可以加强技术培训和交流,提高员工的技能水平,增强技术应用的规范性。
2.系统设置与优化不当系统设置不当也可能造成会计信息失真。
考虑到这一问题,可以定期对系统进行升级、优化,并且对系统进行审核和维护,以确保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出,导致会计信息失真的因素有多种,在日常工作中要对这些因素进行全面的分析,制定相应的对策,增强会计工作的可靠性。
浅析会计造假的原因及其防范措施
浅析会计造假的原因及其防范措施会计信息失真,已经成为普遍关注的重大社会问题,究其原因,一是我国理论界对会计造假的原因分析缺乏深度,满足于理论上推理;二是提出的对策缺乏系统性、可行性,特别是对会计管理体制没有提出大刀阔斧的改正。
本文从产生会计造假的根本原因、直接原因和间接原因三个方面进行了理性的、深入的分析,并对我国会计造假的成因、治假的对策作以下粗浅的探索。
标签:会计造价原因对策0 引言会计造假对我国并不十分完善的证券市场机制产生了巨大的震动,为什么要造假等一系列问题引发了人们的思考。
1 会计造假的原因1.1 根本原因——两权分离会计造假的原因众说纷纭,大多以独特的视角从不同的侧面进行了探究。
如果透过表象来思考这一问题,人们不难发现,“两权分离”才是会计造假产生的根本原因。
“两权分离”是指资本所有权(表现为投资者拥有的投入资产权)和资本运作权(表现为管理者经营、运作投资者投入资产权)的分离。
也就是说,所有者拥有的资产不是自己管理运作,而是委托他人完成管理运作任务。
两权分离是经济发展的产物,更是社会进步的必然。
在两权分离的过程中,资本所有权与资本运作权应该是一个统一体,无论是资本的所有者还是资本的运作者,都是为了一个目标,即实现最大化的盈余。
但是,在实现这个最大化盈余的过程中,必定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
如对盈余的分配比例问题,资本所有者总是希望凭借对财产的最终拥有权分享全部盈余,而资本运作者却希望保留一定比例盈余扩大生产经营,甚至还要考虑自身的回报(表现为薪水、福利等)。
这样必然会出现资本所有者与资本运作者的矛盾,矛盾的最终结果是:资本运作者虚列成本,虚计收入,虚报盈余,会计造假也就在不知不觉中产生了。
1.2 会计造假的直接原因——利益驱动1.2.1 政治利益。
会计造假的公司大多是一些在全国或地方比较有些名气的大公司,大企业,甚至是地方的支柱产业,在历史上曾经有过辉煌的业绩,企业的领导人也都是一些头面人物,有着较深的政治背景。
财务造假的原因分析报告(3篇)
第1篇一、引言财务造假是指企业为了达到某种目的,在财务报表中虚构或者隐瞒真实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信息的违法行为。
近年来,我国财务造假事件频发,不仅损害了投资者的利益,也严重影响了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
为了揭示财务造假的原因,本文将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二、财务造假的原因分析1. 监管环境因素(1)监管力度不足。
我国资本市场发展时间较短,监管体系尚不完善,监管力度有待加强。
部分监管部门在执法过程中存在失职、渎职现象,导致财务造假行为难以得到有效遏制。
(2)信息披露制度不健全。
我国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制度存在一定缺陷,如信息披露不及时、不全面、不准确等,为财务造假提供了可乘之机。
2. 企业内部因素(1)公司治理结构不完善。
部分上市公司治理结构存在缺陷,董事会、监事会、管理层之间缺乏有效的制衡机制,为财务造假提供了条件。
(2)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
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内部审计、财务审批等环节存在漏洞,为财务造假提供了可乘之机。
3. 利益驱动因素(1)企业为了上市、再融资等目的,通过财务造假美化财务报表,提高公司估值。
(2)企业为了逃避税收、处罚等,通过财务造假隐瞒真实经营状况。
(3)企业为了获得信贷、担保等金融支持,通过财务造假虚增资产、利润等指标。
4. 人员素质因素(1)财务人员职业道德缺失。
部分财务人员职业道德素质低下,为了个人利益或迎合企业领导要求,参与财务造假。
(2)企业管理层素质不高。
企业管理层缺乏财务知识,对财务造假行为认识不足,难以发现和防范财务造假。
5. 社会文化因素(1)利益驱动观念。
部分企业将利益最大化作为企业发展的首要目标,忽视了社会责任和道德规范。
(2)监管宽容文化。
部分企业认为监管力度不足,存在侥幸心理,认为财务造假难以被发现。
三、对策建议1. 加强监管环境建设(1)提高监管力度。
加大对财务造假行为的打击力度,对违法行为进行严厉处罚。
(2)完善信息披露制度。
会计造假原因及防范措施
浅议会计造假的原因及防范措施中图分类号:f233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4202(2010)11-219-01摘要目前,我国企业会计信息失真非常严重,掣肘了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而会计造假是会计信息失真的主要原因之一,基于此,对我国企业会计造假的主要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应对措施。
关键词会计造假原因防范措施一、会计造假的主要原因(一)公司治理结构不完善是会计造假的源头目前,由于我国大部分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都是分离的,经营者(代理人)以企业法定代表人的身份直接管理着企业,有着得天独厚的信息优势,实际上就形成了“内部人控制”的局面;而企业资产的所有者则没有与其已投入企业的资产发生实际联系,成了“外部人”。
委托人与经营者(代理人)之间因而不可避免的存在着信息不对称的情况,由于他们具有不同的经济目标,存在不同的利益驱动,难免会发生利益冲突。
这就为经营者为了自身的利益通过会计造假制造虚假的会计信息来误导其他利益相关者,从而损害其他利益主体的利益提供了可能。
(二)利益驱动是会计造假的直接原因利益驱动包括政治利益驱动和经济利益驱动。
首先,由于我国大部分企业的管理者都是由政府委派的具有一定行政级别的政府官员,他们往往有远大的政治抱负,如果要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就必须完成政府托付的经营管理目标,这些目标对管理者来说无异于政治目标。
因此,在企业经营不太顺利的情况的下,管理者就有可能引导企业采取会计造假行为,藉以虚增利润。
其次,有的企业为了达到融资、配股、提高股票价格、维护企业形象、降低债务契约风险、减少税收额度等目的,也有可能采取会计造假行为,变亏损为盈利,变微利为绩优,来提高公司利润。
(三)监督的缺位是会计造假的间接原因一是在单位内部会计监督起不到实质性的作用。
单位会计人员受制于领导,其本身的监督职能会因此而削弱甚至丧失,其对财务收支的监督也会变得乏力,致使会计人员对企业的经营活动的内部会计监督形同虚设;同时,社会不良风气对会计人员职业道德产生了不良影响,导致一些会计人员利用职务之便监守自盗,通过各种手段伪造、隐匿、毁损会计资料,中饱私囊,甚至走上犯罪的道路。
企业会计数据造假现象与监管对策分析
企业会计数据造假现象与监管对策分析近年来,企业会计数据造假现象频频出现,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
会计数据是企业运营状况和财务健康的重要衡量指标,其准确性和可信度对于决策者和投资者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由于各种原因,一些企业存在着夸大收入、隐瞒负债、虚构利润等造假行为,严重损害了市场的公平和透明度,阻碍了经济的正常发展。
本文将从造假现象的原因、影响以及监管对策等方面进行分析。
一、造假现象的原因1.1 利益驱动:为了满足股东和投资者的期望,一些企业可能通过夸大业绩来取得更多的资金支持和投资,提高市值,从而获得更多的利益。
1.2 隐瞒负债:一些企业可能通过隐瞒负债的方式,以达到降低财务风险和提高财务指标的目的。
1.3 绩效考核压力:企业高管由于面临绩效考核等压力,可能会借助造假手段来夸大自己的业绩,以获得奖金或晋升机会。
1.4 不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不健全,监管机构监管力度不够严格,为企业的会计数据造假提供了可乘之机。
二、造假现象的影响2.1 建立不健康的市场环境:企业会计数据的造假现象使市场的公平和透明度受到极大的破坏,破坏了市场的信誉和稳定。
2.2 影响投资者的决策:无法准确获取企业的真实财务状况,导致投资者无法做出准确的决策,降低了投资者对市场的信心。
2.3 金融风险的积累:企业会计数据造假还可能掩盖真实的经营风险,导致金融风险积累,一旦暴露,可能引发金融危机。
三、监管对策3.1 加强立法和监管力度: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大对企业会计数据造假行为的打击力度,对涉及造假的企业进行严厉处罚,提高违法成本。
3.2 完善内部控制制度:企业应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加强风险管理,提高对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的识别和防范能力,确保企业财务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3.3 加强信息披露和审计的监管:监管机构应加强对企业信息披露的监管,要求企业按照相关规定公开真实、准确的财务数据。
同时,加强对审计机构的监管,提高审计质量和独立性,确保审计结果的真实可信。
浅谈防范会计造假的对策与建议
浅谈防范会计造假的对策与建议一、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内部控制制度是企业防范会计造假的第一道防线,也是最根本的防范措施。
企业应该根据自身的规模和特点,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确保公司各项业务的合法合规。
内部控制制度应该包括明确的权责划分、严格的财务审批程序、健全的财务管理制度、完善的内部审计机制等,在实际操作中要做到内控制度的落实和执行。
只有健全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才能有效地防范会计造假。
二、加强会计人员的培训和教育会计人员是负责记录和核算企业各项业务的核心力量,他们的工作直接关系到公司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企业应该加强对会计人员的培训和教育,提高他们的职业素养和职业操守。
会计人员应该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操守,对会计准则和相关法律法规要有清楚的认识和理解,做到心中有数,不可轻举妄动。
企业要建立起一套严格的职业操守和道德规范,对会计人员进行约束和监督,确保他们不因为私利而对财务报表进行篡改和伪造。
三、加强财务审计财务审计是企业了解自身经营状况和财务状况的一种重要手段,同时也是防范会计造假的重要手段。
通过财务审计,企业可以发现财务报表中的潜在问题和风险,及时采取措施加以化解。
企业应该严肃对待财务审计,委托专业的审计机构进行独立、客观、全面的审计工作,确保审计结果的真实可信。
企业要积极配合审计工作,主动提供审计需要的信息和数据,保证审计工作的顺利进行。
四、建立风险管理体系风险管理是企业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防范会计造假的重要手段之一。
企业应该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对各项业务风险进行识别、评估和控制,采取有效措施降低风险的发生概率和影响程度。
在风险管理中,要特别重视财务风险,对可能导致会计造假的各种因素要有所警惕,加强风险控制的力度。
企业要建立起一套完善的风险管理制度,做到风险管理的全程监控和全员参与,确保风险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
五、建立举报制度和奖惩机制对于防范会计造假,举报制度和奖惩机制同样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手段。
浅谈会计造假及解决对策
与 昕任 位 的 l 艾化层 位 负责 人为 丁达 H 到 某 种 利 益 住 往 会 向会 计 人 员施 压 , 致使 会计 人 员 违 背 现 有会 汁法 规 ,住 会 计 F 作 中 弄虚 作 假 。 因为 这 种从 属 性 往 往 不 以会 计 人 员的 主 观 愿 望为 转 移 ,昕 以 ,要恪 守 职 业道 德 , 不少 会 汁 人 员是 很 难 做 到 的 。 ( )政府 管理部 门观 念和管理上存 在错 二 位 和 缺 位 些 地 方 政 府 为 了 出政 绩 ,搞 花 架 子 ,盲 目地 下达 经 济 增 长 指标 或 者 国有 企业扭亏任务 ,或其他任务,逼着企业 为 了 完成 上级 下达 的 任 务 不 得 不 编造 虚 假 的 会计 报 表 。 ( )会计 人员缺乏职业道德 三 在 建立 市 场 经 济 体制 的过 程 『 会 }. 小 良风 气给 会计 人 员职 业 道 德造 成 了重 要 的影 响 。人 们 在 追 求 物质 利 益 时 ,个 人主 义、利 己主 义、享 乐主 义等不 良心想逐步 抬头 , 私欲不断嘭胀, 削弱 爱国j 义、 三 集 体主 义 、伞 心 全 意 为 人 民服 务 的 思想 ,部 分 会 计 人 员 不顾 会 汁 行 业实 事 求 是 、 观 公 的 道 德 规 范 。 在 个 人 利 的 驱 使 不 一 切 地 故 意 伪 造 、变 造 、隐 匿 、毁 损 会 汁资 料 , 他 们 利 用职 务 之 便 监 守 自 , 大 肆 贪 污 、挪 用 公款 ,最 终 以 身 试法 ,甚 走向断头台。
浅 谈会计 造假及解 决对策
徐 梅 长 春市第二 医院 吉林 长春 1 0 6 O 3 2
能有机结合 ,不能从整体上有效地发挥监 督 作 。虽然 有 关 部 门每 年 都 要 进行 税 收 财 筹物 价检 查 ,会 计 师 事务 所 每 年都 要 对 会计 报 表 审 讨‘ ,但 其 经常 性 .规范 性 验证 以 及r 度 、深度 、力度 都 不 能 给 企业 内部 会计 骺 督 提供 仃力 的支 持 ,进 而 难 以形 成 有效的再 督 机制 。内部审计作为国家监 督 体 系的组成部 分之一 ,代 表着 国家利 益 ,通过企业经济活动 的监督和控制,保 证 国家 财 经法 规 的贯 彻 执 行 。单位 领 导 迫 丁 各种 压 力 ,不 得 不 设 立 内部 审 计 部 门 。
财务造假手段和对策分析
财务造假手段和对策分析财务造假是一种会计违规行为,它包括一系列不诚实的手段,如虚增收入,隐瞒负债,夸大资产价值以及伪造公司财务报告等。
这些行为对企业的声誉、信誉和经济状况产生恶劣影响。
因此,采取措施防止财务造假关系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一、财务造假手段1.虚增收入:企业经常会虚增营业收入,以使财务报告显示企业盈利。
虚增收入可以通过多种手段来实现,比如通过压缩营业成本,提高销售价格和数量,以及将其他收入包括在营业收入中等。
2.隐藏负债:企业在出现财务困难时,往往会隐瞒负债和负面信息,用虚假的账面显示企业实际财务状况。
例如企业可能通过拖延账款支付来隐瞒应付账款,将应付的债务转化为长期借款等。
3.夸大资产价值:企业可能通过夸大资产价值来掩盖实际亏损。
例如企业可能收购其他公司并将高估的资产纳入财务报告,或通过虚假会计来估值固定资产和存货等。
4.伪造财务报告:企业为了隐藏实际财务状况,可能会伪造不实的财务报告来符合投资者的预期,如编造收入、盈利等数据,来掩盖企业的亏损状况。
二、防止财务造假的对策1.建立有效内部控制体系:企业应建立稳健的内部控制体系,明确职责,确保各项制度的落实和运作,使财务信息真实透明。
例如,应及时核实财务信息,强化现场管理,确保信息的正确性和真实性。
2.加强经营管理:企业要加强经营管理,提高经营水平,增强竞争力。
通过经营管理的改善,提高企业收入的稳定性和可预测性,减少虚增收入的可能性,令企业更加稳健和可持续。
3.加强会计监管:会计监管是防止财务造假的重要手段,应加强会计审计和监管,规范资产、负债、成本、收益核算的权责,及时发现并纠正财务问题,严格尽职调查和审计程序,防止阴阳合同、利益输送等行为。
4.加强公司治理:企业应加强公司治理,明确权利和责任,健全监督机制。
令高管层行事入法,保证财务信息真实透明,盈利核算正确,这样才能建立可信的商业信誉,吸引更多优秀投资者。
总结:实施以上措施,企业能够增强财务直觉,改善企业的信誉,并保证财务报告真实透明。
会计造假的控制对策【会计实务操作教程】
会计造假的控制对策【会计实务操作教程】 要解决当前存在的会计造假问题,必须统一思想认识,在认真分析研究 的基础上,本着实事求是、标本兼治、秩序渐进、解决问题求发展的原 则来进行。主要应从下面四个方面入手:
1、要加强,提高思想认识 当前在会计人员教育方面还存在不少薄弱环节,因此,各级必须引起 高度重视。一是要进行经常性法规宣传教育,增强遵纪守法观念。要以 多种形式宣传标准制度、财经法规;要坚持定期报告本单位经费收支情 况,公开各项经费开支范围,发动群众积极参与监督,揭露盲目开支, 纠正管理不到位等问题。二是要进行经济案例剖析教育,提高预防犯罪 的能力。要选择社会上公开报道的一些违反规定、不择手段、中饱私 囊、大吃大喝、挥霍浪费、乱发钱物等违反财经纪律的人和事的案例, 作为活的教材,进行反面教育,做到警钟常敲,增强拒腐防变能力。 同时,对身边发生违反财经法规的人和事,要敢于曝光,要按照《会 计法》严肃处理,确保财经纪律的严肃性。三是进行传统教育,树立正 确的消费观念。尤其要抓好市场经济条件下,“得”与“失”的比较教 育,使广大领导干部、财会人员在财经管理中自觉做到讲党性、讲原 则、不徇私情,抵制住社会上金钱至上、权力至上、贪图享乐之风的侵 蚀。 2、要强化财会队伍建设,提高财会人员的综合素质 会计人员是会计信息的直接制造者,是实现会计造假控制的柱石,无 论外部环境如何变化,只要会计人员保持清醒的头脑,以认真履行职责 为已任,财经违法违纪问题就可以从根本上控制住;反过来说,即使外
只分享有价值的会计实操经验,用有限的时间去学习更多的知识!
对违规会计人员的正确引导和教育。 3、要理顺关系,实现高度统一 要理顺财务部门、财务人员,与单位领导的关系。在市场经济还不完
浅析会计造假的原因与对策
浅析会计造假的原因与对策随着会计信息在日常管理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会计造假已然成为了一种常见的现象。
由于会计可信度高,其被错误处理或人为操纵造成的影响难以避免,因此必须采取一系列应对措施。
本文将浅析造成会计造假的原因以及面对其威胁所必须采取的对策,以引起各级管理人员的重视。
一、会计造假的原因会计造假是指企业或机构在编制财务报表和会计信息时,存有故意虚假表现或避税手段,从而扭曲了该企业或机构的真实情况。
造成这一行为的根本原因在于企业内部的各种问题,包括:1.1.财务目标企业的财务目标是最直接的导致会计造假的原因之一。
在资本市场上,企业要想获得投资者的赞赏和融资,就必须表现出一些良好的经济指标,例如营业收入、净利润、市盈率等。
为达到这些目标,因此有些企业会借助各种手段对公司或集团的财务报表进行人为操纵,这样一来便会导致虚假的财务信息得以展示给社会。
1.2.内部管控企业的内部管控机制存在不合理,也是使会计制造假盛行的重要原因。
企业内部对风险管理的不完善以及对监督机制不到位,使得企业内部存在一些漏洞和腐败现象。
在这种情况下,企业的管理人员可为了个人奖励或长期稳定的职位而编造财务信息,实现公司财务信用体制中的不均等。
1.3. 权责分离企业内部的权责分离机制不明确也是造假的原因之一。
在企业内部,负责制定统计规则和负责制定财务规则的两部分人员之间有着严格的分工,这样会使得一些经营团队在财务报表课题中掌握了某些临时漏洞,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来欺骗外部利益相关方。
随着内部的监督机制不完善,会计信息的真实性逐渐丧失。
二、对会计造假的对策由于企业各种问题导致的会计制造假的行为难以避免,我们必须采取一系列有效的对策来避免会计制造假的可能性。
2.1.加强内部监督企业应加强内部监管机制,明确财务制度,厉行审计制度,以保证企业经济法制的正常运转。
2.2.加强员工培训企业应对员工进行氛围教育,使其知道会计造假的风险和害处,并加强对员工与财务人员的职业道德及纪律的约束。
浅谈会计造假的原因分析及对策探讨
一
、
会计造假的几种 常用手 法
达到根治会计信息 失真的目 圃 标。
坝 代 商 业 M E NB SN S OD R U IE S
浅谈 会计 造假 的
原 因分析 及对 策探 讨
陶 淑 荣 山东 省 苍 山 县 建 筑 安 装 工 程 总 公 司 2 7 0 7 0 7
增列或结总减列和结账空转等手法故意多加 或减少数据,虚列账面金额 , 或为了人为地 把账做平, 而故意调节账面数据 ,以达到不
法 目的 。
不 报账 、不交 公而 私 自占用 。 ( 五)结账造假 这 类 手 法 主 要 是指 单 位 在结 账及 编 制 报表的过程中,通过提前或推迟结账、结总
会计的造假行为。 利益驱动会计造假主要是 两个方面: 一是为了筹措资金 。 公司法》 对 股份 有 限公 司上市 有着 严格 的规 定 , 比如上 市前三年应连续盈利等。为此, 有些并不具 备上市条件的公司为了能上市 , 大肆包装财 务数据,甚至聘请一些会计 “ 高手”来玩弄 数字游戏 ,蒙混过关,以合法身份 “ 获得” 上市资格。有些上市公司竞争意识不强 , 经 营不景气 ,面对 “ 最近三年连续亏损”应暂 停 上 市的 政策 , 不是 依靠 强化 管理 、 强竞 增 争能 力解 决危 机 ,而 是在 单 、证 、账 、表上 做文章,以此来保住其上市位置。另一方面 为了偷逃税款以获取更多的经济利益。 有些 公司为了达到偷税漏税 目的, 无视国家的法 律法规,瞒天过海 以偷逃税款 占为己有。 ( 二)体制不完善和执法不严造成 了会计造 假的泛滥 企业 内外部 会计监 督 体系 尚不 够完 善 , 未能充分发挥其监督作用。从企业 内部来 看, 一些企业单位会计基础工作薄弱 ,内部 会计制度不健全、不严密 ,内部牵制制度不 完善。从企业外部来看, 一是政府监督没有 形成合力 , 财政、审计、税收、工商行政管 理等诸多监督机关为完成各 自的职能任务各 有取台 ,相互问的配合及监督 合力未能形 成 。二是 社 会体 系不 够完善 , 律规 定 的接 法 受 注册 会计 师审 查验 证的 范围还 很有 限 , 会 计 师事 务所 、 计师事 务所 的社 会服 务功 能 审 远 远 没有 真正地 体 现 出来 。 ( )个人道德因素和法律意识浅薄是造成 三 会计造假 的根本原因 有 些 企 业 领导 人 法 律 意识 淡 薄 ,更有 少数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水平低。 一些企业单 位领 导 人法律 意 识淡 薄 , 经济 发展 同守法 将 经营对立起来 ,甚至强迫会计人员做假帐 。
企业会计造假的动因及防范对策【精品发布】
企业会计造假的动因及防范对策【精品发布】一、企业财务会计造假的动因(一)利益的致命诱惑企业财务会计造假的根本动因就是利益的致命诱惑。
一方面,经济利益是其进行财务会计造假的首要动因。
企业受经济利益驱使,他们就会铤而走险,为筹措资金、偷税漏税等而粉饰财务会计报表,提供虚假的财务会计信息,不惜牺牲他方利益而假公济私和损人利己。
另一方面,政治利益也是企业进行财务会计造假的重要动因。
上市公司为了搞好外部形象工程、提高股市筹措资金总额,就会想法设法影响股价,为股价而折腰。
同时,企业的领导们为了彰显业绩,让自己的“政治”生涯锦上添花,就会随意玩弄数字游戏,瞒报成本费用,虚增收入利润,以经济利益作垫脚石,为政治前景而让财务会计报表大打折扣,财务会计造假也因此愈演愈烈。
(二)造假成本的廉价目前,财务会计造假和财务欺诈已经成为财务会计行业的“公开”秘密,只不过“心照不宣”而已。
究其原因,主要是我国财务会计造假成本较为廉价。
一方面,我国对财务会计造假和舞弊行为的处罚力度不够,缺乏较为严格完善的财务会计造假处罚措施,即使有一定的处罚法规条文,但力度明显欠“火候”,财务会计造假成本较为低廉,以较低的成本能够换取较大的收益,企业非常乐意为之。
另一方面,企业对财务会计造假抱有侥幸心理,加之被查处的较低概率,以及人们对待财务会计造假“视而不见”的冷漠态度,间接地降低了财务会计造假的风险和成本,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财务会计造假的攀升,为财务会计舞弊提供滋生的土壤,财务会计造假也会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三)财务会计制度的缺陷我国的财务会计制度是以政府为主体、以市场经济为导向,由国务院财政部门自上而下制定的,其他相关利益主体的作用十分有限。
同时,财务会计制度的制定需要经过必要的政治程序,相关利益集团就会形成合力对财务会计制度的制定施加影响,政治色彩难以根本消除。
财务会计制度的制定者和执行者的角色不同,利益冲突油然而生,财务会计制度的执行者为追逐自身经济利益,必然会千方百计钻制度漏洞。
论财务舞弊的成因、形式及审计对策
论财务舞弊的成因、形式及审计对策一、成因:1.管理制度不健全:存在着财务管理制度、内部审计制度等方面不完善的问题,导致了财务部门的工作难以规范进行。
2.员工素质不高:缺乏职业道德、诚信意识及财务知识等,易导致造假行为的发生。
3.财务部门的人事变动频繁:员工进出比较频繁,容易造成财务知识和技能方面的缺失,并且也给了其他员工制造假情况的机会。
4.财务人员过多追求业绩和奖金:营利和奖金的前景常常导致员工的财务欺诈。
5.不合理的工作压力:很多公司在财务总监、财务主管等人员的督导下,常常给员工不合理的进账期限,而员工为了完成任务,则利用了一些不正当的手段。
二、形式:1.虚增资产价值:利用虚假的会计信息制造虚假资产价值,使公司显得更有价值。
2.虚假负债信息:有时候,公司为了让资产与负债合计后数额减少,会出现虚假的负债。
3.高估收入信息:如果公司想要表现到更多的收益,则会故意将收入数据高估。
4.隐藏开支信息:公司会故意隐藏一些开支,借此提高公司营利,以满足一些包括管理人员在内的财务利益。
5.财务侵占:常常指员工或管理层的财务欺诈,包括制定虚假费用报销,虚增工程量等。
三、审计对策:1.加强管理制度:制定规范的财务制度,建立健全的会计准则,完善内部审计机制,并细化职责,加强监督管理。
2.加强教育培训:培养员工职业道德,增强他们对财务欺诈问题的敏锐认知。
3.加强员工监督:对员工监督要强化,确保监督机制成为对财务欺诈的有效防范和打击手段。
4.加强信息系统安全:建立先进的信息系统,加强系统的稳定性、安全性以及保密性,防止外部入侵以及内部人员篡改以及登录个人账户等不法行为。
5.严格审计程序:制定完善的审计规程,通过高效的审计程序得以打击和处理那些行为不正的人士,平衡权力,创造良好的营商环境。
企业会计造假的手段及防范对策
企业会计造假的手段及防范对策
企业会计造假的手段包括:
1. 改变货币计量基础:企业在计算财务数据时,可选择不同的货币计量基础,如成本计量、市价计量等,如果企业想要通过改变货币计量基础来隐藏财务状况,就会造成信息失真。
2. 延迟确认收入或确认成本:企业在确认收入或成本时,可以选择拖延时间,或者提前确认收入或成本,这些方式都可能导致财务信息失真。
3. 赊账和坏账处理:企业可以通过将账款挪用来改变账龄和账面金额,或者通过虚构坏账进行财务造假。
4. 资产价值虚增或虚减:企业可以通过改变资产估值方法、虚构资产等手段来虚增或虚减资产的价值。
为了防范这些财务造假手段,企业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 建立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规范财务管理流程,包括审计、评估等环节。
2. 鼓励透明和诚信经营,加强信息公开和监管。
3. 坚持公正、谨慎、透明原则,避免夸大收入和资产价值。
4. 提高员工的职业道德意识和风险意识,加强培训和监督。
会计造假的理性思考
会计造假的理性思考会计作为一种特殊的职业,在日常经济活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而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是依赖于会计职能的有效发挥。
近年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会计诚信的缺失和会计造假事件的层出不穷在市场经济中显得尤为突出,使得经济社会秩序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市场经济之所以会出现会计造假现象,究其根本原因主要有会计制度上的种种弊端、市场经济本身的失灵、以及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等等。
为了防止会计造假行为的发生,我们需要将这些原因结合在一起看待,进行立体地分析,进而找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因此本文对会计造假原因及对策的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一、会计造假的原因分析1.委托代理制度的缺陷两权相互分离是指财产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这是现代企业的一个典型特点。
现代社会经济生活中的委托代理关系就是基于两权的分离所产生的。
其中,财产所有权人授予委托代理人一定的权利,使其能够经营企业的日常活动,操控会计信息的生成和会计报表的编制,因此代理人掌握了企业的大部分内部信息。
当双方发生利益冲突时,经营者可能会通过一些不正当的手段,编制一些虚假的会计信息去满足自己对财富的追求。
甚至有些经营者为了获取高额的报酬或着得到升迁,往往可能会指使会计人员对会计报表进行修饰,这些虚假的财务信息会导致投资者的权益无法得到保障。
2.会计法律、法规的不完备我国目前处于经济改革的攻坚时期,实践的发展领先于会计相关法律法规的出台,而且我国现有的会计方面的法律法规的内容比较宽泛,甚至一些比较重要的法律法规没有制定详细的实施准则,在会计的实际工作中,可操作性不强。
这些立法的不完备,为企业的会计造假创造了机会,很多企业利用准则和制度的不完备、不严密操控会计利润,最终导致了企业会计造假事件层出不穷。
3.造假成本与造假收益的不对称我国的会计法律、法规立法不严,对会计造假行为的打击力度也不够,主要打击手段是进行行政处罚,很少会对直接责任人员追究相应的刑事责任,而民事赔偿更是少之又少。
浅析会计造假的原因与对策
浅析会计造假的原因与对策会计造假是一种违法活动,但是在现实中却时有发生。
会计造假不仅会对企业自身造成损失,还会对社会经济造成影响。
因此,了解会计造假的原因以及如何防止和打击会计造假是十分必要的。
一、导致会计造假的原因1. 利益驱动企业都是以盈利为目标,而会计造假可以通过人为地夸大收入、减少支出、虚构资产等手段来提高企业的利润。
尤其对于上市企业,企业公布的财务数据直接关系到股票价格的涨跌,而高股价可以带来公司管理层的更高薪酬、股票期权等福利,因此会计造假行为难以避免。
2. 财务制度缺陷一些企业以为了省钱而不完善财务制度,从而形成了人为的漏洞。
例如,会计人员可能会利用缺失的审计机制掩盖财务错误,或是利用缺乏有效的内部控制,将财务异常以及其他的不合规行为隐藏起来。
3. 可观念影响有的企业开展业务时,或是被广告营销所洗脑、或是受到上级领导的方向指示,导致工作的重心偏向于利用财务正常业务开展。
这样的做法会导致会计人员或其他从业者承受过大的压力,从而开始产生严重的道德逆向行为。
二、防止会计造假的对策1. 标准化管控一种预防会计造假的方法是通过制定标准化账目、财务报表和其他的财务程序,明确各种财务收支的来源以及记录方法。
它们应该否认财务中可能存在的审计或者其它监管环节的漏洞,同时,这些标准化文件应该都经过各部门的评审,并且系统化管理。
2. 引入独立机构企业应该建立一个独立的审计机构,而非使用内部人员或者外部的经费、任务等因素的影响。
这确保了审计人员可以做到专业、公正地完成他们的工作,从而监督企业的财务透明度和正当性。
3. 内部控制企业应该着重强化内部控制机制,防范会计造假行为的发生。
例如:将财务人员的职责细化,建立完善的财务制度,明确工作职能,抑制贿赂、腐败等不良现象的发生。
4. 加强人才教育如果从业者对种种不正当的行为深有理解或者有种感觉,那么他们会在工作中更倾向于忽略道德和法律条款的意义。
因此,企业组织应该加强员工对企业道德法规和职业操守的培训和教育,强化人员的职业道德,从而起到抑制会计造假的效果。
浅论会计造假成因及防范对策分析
浅论会计造假成因及防范对策分析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经济体制发生了历史性变革,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受到高度重视。
当前一些会计从业者追求自身利益,抛弃其原有的职业操守,会计造假行为屡⻅不鲜,已经严重影响经济秩序和社会稳定。
本文基于当前存在于经济领域的会计失真情况,简要分析会计信息造假的动机、表现形式和危害,并提出具有建设性的防范措施。
强调重点应该放在完善法规制度、加强会计环境建设、强化企业内外监督、提高业务人员技能和职业道德等维度。
希望通过本文能缓解这种社会不良现象,减少会计造假行为的发生,从而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
【关键词】会计造假;现象成因;职业道德;内部控制制度;防范与治理一.国内针对会计造假现象的剖析及研究动态伴随我国市场经济的蓬勃发展,企业管理在经济体系中发挥着愈来愈重要的作用,特别是会计信息日益被企业管理人员、投资方、债权人、企业管理者以及会计信息使用者们所关注,而且已被作为国家相关部门从事宏观经济决策工作的重点依据之一。
通过对国内外文献的梳理,有关会计造假现象的梳理主要聚焦于以下几个方面的研究:1.会计造假的行为信号会计造假是通过舞弊信号表现出来的。
郑朝晖(2001)针对我国上市公司十大财务管理舞弊案展开剖析后,认为会计造价行为已经成为如下公司普遍存在的现象:资本运作和关联交易频发的公司,绩效和股价波动起伏大的公司。
章美珍(2002)以中银广夏舞弊案为代表,就最可能出现财务报告舞弊现象的公司展开了剖析,发现它们大多都具有以下特征:频繁更迭的行政政策、盈余与正常经营活动所产生的现金费用差额为负值、内部管理制度混乱不协调等。
2.会计造假的特点及手段陈亮、王炫(2003)从实证角度构建了单因素方差分析识别模型,着重剖析了11个主要指标与会计欺诈的结果,展开单因变量差别剖析。
黄本尧(2003)则以2001—2002年度的所有上市企业为研究样本,对中国上市企业所涉及到的关联方交易信息公开状况展开了实证分析,发现我国上市企业的日常经营活动中关联交易现状已成为常态。
会计造假的原因、危害及其对策分析
会计造假的原因、危害及其对策分析作者:陈晓燕来源:《现代经济信息》 2017年第22期摘要:会计信息质量优劣,直接影响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扰乱社会经济秩序,本文分析了会计造假原因和危害,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会计造假;原因;危害;对策中图分类号:F230文献识别码:A文章编号:1001-828X(2017)033-0-01一、会计造假的原因分析1.对利润的追求企业是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目的,没有利润所得,企业在社会中就无法继续存在和发展,而追求短期利润就成为企业的财务目标,这类企业因为别的企业在短期内实现巨额利润而心浮气躁,为了得到员工的拥护及热衷于短期利润,他们描绘了一条平滑的利润曲线来满足投资人的赢利预测,会计人员通过出具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予以确认,整个过程是以虚构的“美好愿望”代替真实的信息报告。
2.环境的不确定性,复杂性环境因素会对企业产生影响,而环境的不确定性和复杂性增加了企业经营的风险,企业为了获得诸如节约审计成本,增加审计公费收入等经济利益,并在有限理性的范围内,以为发生审计失败的可能性较小或者被查处的可能性较小而进行会计造假。
3.为了获得信贷资金和商业信用而造假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银行等金融机构出于自我保护的需要,和降低信贷风险的考虑,一般情况下不会贷款给亏损企业和缺乏资信的企业,为了获得金融机构的信贷资金或者供应商的商业信用,经营者开始造假。
4.为了政绩造假在现在的条件下,一般都靠政绩来评价一个公司的好坏,进而来考评此公司的厂长和经理的工作能力和水平的,所以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创造良好的业绩既是一项经济任务又是关系到自身仕途的重大问题,修改会计数据,粉饰政绩,官员可以一路高升,仕途光明,否则晋升之路渺茫,官运暗淡,在这种情况下企业有可能粉饰会计报表导致会计信息失真。
5.目前会计人员知识结构,学历结构和业务水平偏低现象比较突出会计人员素质普遍较低的现状,远不能适应市场经济与会计改革的要求,当前会计人学历大中专者居多,专业水平不高,同时会计人员为了在本单位中维护自身的经济利益和政治利益,和单位内部人员维持和谐的人际关系,就向其委托人债权人报告业绩时提供虚假的会计信息来保住自己的饭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会计造假的原因与对策
中图分类号:g718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3)05-0244-02
“不做假账”是国务院前总理朱镕基为上海国家会计学院题写的校训,也是会计从业人员基本的职业道德和行为准则。
但近年来,会计造假现象频频曝光,严重干扰了正常的社会经济秩序,损害了国家和社会公众利益。
1 导致做假帐的原因
1.1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观念淡泊
在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人们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形成了个人主义、利己主义、享乐主义等不良风气,这给会计人员造成了重要的影响,不少人道德沦丧,私欲不断膨胀,为满足个人私利,不顾一切故意伪造、变造、隐匿、毁损会计资料,利用职务之便监守自盗,大肆贪污、挪用公款。
1.2会计人员业务素质不高
有的会计人员默守陈规,不求上进,缺乏钻研业务、精益求精的精神,业务知识贫乏或老化,专业技术水平低,无法按照新规定开展工作;一些年轻的会计人员缺乏丰富的专业知识和熟练的业务操作技能,对较复杂的会计业务很难较好地处理。
1.3屈服于上级的压力,被动做假
从目前的实际情况看,会计人员与单位负责人在地位上属从属关系。
有了这种从属关系,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在会计工作中,能否
发挥作用和作用的大小,就不可避免地具有了从属性。
有调查显示,当前普遍发生的做假问题,大部分会计人员是没有主观故意的,如果他们没有接到授意、指使、强令,自己是不会主动造假的。
虽然也有会计人员因缺欠职业道德而造假,但究其根源还是手握大权的幕后指使人所造成的。
一些地方政府管理部门观念和管理上存在错位和缺位,为了出政绩,搞花架子,盲目地下达经济增长指标,或者国有企业扭亏任务,或其他任务,逼着企业为了完成任务而不得不编造虚假的会计报表。
一些单位负责人的道德水准较低,为了达到某种利益往往会向会计人员施压,致使会计人员违背现有会计法规,在会计工作中弄虚作假。
1.4法律监督机制不健全
内部审计是国家监督体系的组成部分之一,目前不少虽单位设立了内部审计部门,但这些内部审计机构,往往不能真正起到监督的作用。
而目前会计监督、财政监督、审计监督.税务监督等监督标准又不统一,各部门在管理上各自为政,功能上相互交叉,造成各种监督不能有机结合,不能从整体上有效地发挥监督作用。
加上我国对违反会计法规的处罚不力,使得违反会计法规的成本低廉且能给违法者带来巨大的利益,一定程度上助长了造假的气焰。
2 防止做假帐的措施
2.1加强会计队伍建设,全面提高会计人员素质
提高会计人员的法律意识和思想道德品质。
当前,造假等违法行为多是会计人员在单位负责人的强令、胁迫、指使和授意下实施的。
当会计人员受到强令、胁迫、指使和授意下做假帐时,将面临来自法律和单位负责人的双重压力,如不服从,可能遭致报复,如果服从,就是实施违法行为。
如果会计人员不具备较强的法律意识和较高的道德素质,那么就会按单位负责人的意愿去做;另一方面,会计人员的工资、福利待遇等都是与企业的经济效益相挂钩,会计人员为了追求个人的经济利益,对造假行为,往往不加抵制,甚至还会帮助出谋划策。
所以,如果会计人员的法律意识和道德素质得不到提高,那么就会上顶不住压力,下挡不住诱惑,从而导致造假的发生。
完善会计人员从业资格制度,严格确定具备哪些条件才有资格从事财会工作,具备哪些条件才能担任总会计师。
健全专业资格确认制度,在坚持目前专业资格”考评”结合制度的基础上,应该相应提高资格考试的入门条件,重视学历因素在”考评”中的作用。
加强会计人员的继续教育制度,提倡会计人员终身教育的观念,切实帮助他们提高业务素质,积累经验,更新知识。
2.2以法治假,规范性防范
以法治假,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办法,新《会计法》为防假、治假提供了有力的法律武器。
在会计监督方面,新《会计法》第二十七条明确规定单位内部会计监督制度应当符合下列要求:记帐人员与经济业务事项和会计事项的审批人员、经办人员、财物保管人员的职责权限应当明确,并相互分离、相互制约;重大对外投资、资产处置、资金调度和其他
重要经济业务事项的决策和执行的相互监督、相互制约程序应当明确;财产清查的范围、期限和组织程序应当明确;对会计资料定期进行内部审计的方法和程序应当明确。
追究造假单位负责人责任。
新《会计法》第四条明确规定:“单位负责人对本单位的会计工作和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
明确了单位负责人为会计信息真实性、完整性的第一责任人,加大了单位负责人的责任。
承担法律责任方面,新《会计法》在以下方面做了明确规定:明确规定了对单位违法行为的处罚;为了便于量刑处罚,新《会计法》明确规定了对会计核算管理中十项违法行为的处罚;明确规定了具体处罚标准。
新《会计法》不仅要求对违反《会计法》的单位领导人和会计人员进行行政处分、承担刑事责任,还增加了经济处罚的内容,而且相应规定了违法行为的具体处罚标准,有利于根据违法情节予以量刑,使法律责任落到实处。
2.3加强对原始凭证的审核监督,从源头上防止造假
在经济活动中,非法取得或填制、伪造或变造原始凭证以骗取收入,会计人员依据不真实的原始凭证进行核算,结果导致一系列的会计信息失真。
因此,治理造假,应从原始凭证这一源头抓起。
对于不真实、不合法的原始凭证,会计机构、会计人员有权不予接受,并向单位负责人报告;对于真实、合法、合理但内容不够完整的、填写有错误的原始凭证,应退回给有关经办人员,由其负责将有关凭证补充完整、更正错误或重开后,再办理正式会计手续。
2.4建立健全内部会计控制制度
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是各单位贯彻执行国家会计法律、法规、规章、制度的重要基础。
建立健全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加强对会计信息的采集、归类、记录、汇总等过程和相关环节的监督和管理力度,可及时发现并有效纠正会计工作中出现的问题,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真实完整的反映单位经济管理活动。
2.5强化会计监督
会计监督可分为单位内部监督、国家监督和社会监督。
对于单位内部监督,新《会计法》突出了内部控制的要求,体现了单位负责人对法律负责、单位其他人员对单位负责人负责的基本精神,这强化了单位负责人的会计责任。
对于国家监督,新《会计法》明确了财政部门为会计工作的监督检查部门,并对财政部门和其他政府部门监督检查有关单位会计资料的职责权限作出了规定,既强化了国家监督的力度,也避免了权责交叉、重复查帐。
对于社会监督,新《会计法》增加了注册会计师审计和对注册会计师审计质量进行再监督的内容,以保证会计中介机构有效发挥社会监督作用。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企业拥有了更广泛、更全面的自主权。
权力没有监督和制约就会产生腐败,权力越大,就更需要制约,理财权力越大,就更需要会计监督。
因此,强化会计监督,有效地发挥会计监督的职能,是对当前经济领域中,出现的造假现象的有力挑战,也是防止和发现会计造假的有力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