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掘文化资源 丰富学习经验
如何充分挖掘历史文化资源,打造独具特色的公园城市

如何充分挖掘历史文化资源,打造独具特色的公园城市如何充分挖掘历史文化资源,打造独具特色的公园城市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化改革的核心目标之一是建设宜居的公园城市。
公园城市是指城市中充满绿色、自然与文化元素的城市。
为了打造独具特色的公园城市,充分挖掘历史文化资源是关键。
历史文化资源是城市的瑰宝,是世界记住城市的根本。
首先,要充分认识历史文化资源的重要性。
历史文化资源是城市的记忆,是一座城市的灵魂。
历史文化资源可以给人们带来深远的情感共鸣,激励人们对这座城市的热爱和自豪感。
通过保护、传承和利用历史文化资源,可以增加城市的品质和吸引力,提升居民的生活品质和幸福感。
其次,要制定合理的规划方案。
充分挖掘历史文化资源需要一个系统化的规划。
首先,要对历史文化资源进行全面的调查和评估,了解资源的类型、数量、价值和状况。
然后,结合城市的发展需求和居民的需求,确定充分挖掘历史文化资源的目标和方向。
最后,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明确挖掘历史文化资源的步骤、时间和负责人。
第三,要注重文化教育与宣传。
通过文化教育和宣传,可以提高公众对历史文化资源的认识和重视。
可以开展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如历史文化讲座、展览、音乐会等,吸引公众关注,并提高公众的文化修养。
同时,要加强对历史文化资源的宣传,利用新闻媒体、互联网和社交媒体等渠道,传播历史文化资源的价值和魅力,吸引更多人参与其中。
第四,要加强保护和修复工作。
保护和修复历史文化资源是挖掘历史文化资源的重要环节。
要建立完善的保护制度和机制,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加强对历史文化资源的监督和管理。
同时,要加强对历史建筑、历史街区和历史文物的保护和修复工作,保护好历史文化资源的完整性和真实性。
第五,要注重利用与创新。
充分挖掘历史文化资源需要发挥其在城市发展中的作用。
可以利用历史文化资源打造旅游景点吸引游客,增加经济收入。
可以利用历史文化资源打造特色街区,提供休闲娱乐和购物服务。
可以利用历史文化资源打造文创产品,推动文化产业的发展。
挖掘乡土文化资源,构建高效思政课堂

挖掘乡土文化资源,构建高效思政课堂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乡土文化资源的挖掘和保护成为了当今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
乡土文化资源不仅是一个地方的文化遗产,更是一种宝贵的精神财富。
构建高效的思政课堂,就需要充分利用和挖掘乡土文化资源,使其成为教学手段的一部分。
乡土文化资源是指在某一地区的乡村土地上生长起来的一种文化现象,包括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各种关系。
这些文化现象既包括了物质方面的文化遗产,如建筑、艺术品等,也包括了非物质方面的文化遗产,如传统节日、民间艺术等。
这些乡土文化资源是传承和延续一个地区的文化传统的重要载体,是了解一个地方历史、风俗和人文特色的窗口。
乡土文化资源可以丰富课堂内容。
乡村文化是我们的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引入乡土文化资源,可以丰富课堂内容,使学生对课程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并激发他们对自己文化传统的认同感。
在教授革命历史的时候,可以介绍当地革命斗争的历史和英雄人物,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和家国情怀。
乡土文化资源可以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乡村是我们的家园,保护和传承乡土文化资源是每一个人的责任。
通过学习乡土文化资源,学生可以意识到自己是乡村文化传承的一份子,从而培养起对家乡和社会的责任感。
在教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时候,可以引导学生探究当地的道德规范和价值观念,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法制观念。
乡土文化资源可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乡土文化资源包含了各种形式的文化表达,如语言、音乐、舞蹈等。
通过学习乡土文化资源,学生可以培养自己的审美情趣和艺术修养,促进自己的全面发展。
在教授文学艺术的时候,可以引导学生欣赏当地的民间文学作品,提升他们的文学修养和艺术鉴赏能力。
挖掘和利用乡土文化资源对构建高效的思政课堂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充分利用乡土文化资源,可以丰富课堂内容、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只有将乡土文化资源与思政课程有机结合起来,才能使课堂更加生动有趣,增强思政教育的实效性和吸引力。
文化资源的挖掘与利用

文化资源的挖掘与利用文化资源是指一个社会所拥有的、以文化为主要内容的资源,包括历史、民俗、文物、名人、景观等。
文化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可以促进经济的发展,推动文化建设,增加居民的文化生活质量。
本文将从三个方面讨论文化资源的挖掘与利用。
一、挖掘文化资源的方式1、调研调研是挖掘文化资源的第一步。
通过大量的实地调研,收集各地的文化资源,挖掘和整理出文化资源的内涵、体现和特点。
科学、系统、深入的调查,对于文化遗产的保护和整理都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2、挖掘历史文化历史文化是文化资源中最重要的一类,是一个地区的精髓所在。
历史文化的挖掘需要从地貌、地形、自然环境、人文环境、建筑等多方面入手,深入挖掘历史事件、历史文化人物和历史建筑等。
3、收集口碑文化口碑文化是指当地习惯性、口头传说的文化现象。
通过收集、记录和整理口碑文化,可以挖掘出所在地区古老的传统、风俗、习惯等。
这些资源不仅有一定的历史价值,具备较高的观赏性和文化魅力。
二、利用文化资源的方式1、文化旅游文化旅游是一种独特的旅游形式,以文化资源为主要推动力。
这种旅游形式可以推进地方经济发展,同时也可以美化旅游区域的形象。
2、文化产品开发文化产品是以文化资源为原材料,经加工、创新或再利用后,开发出来的具有文化形象的商品。
具有创新性的文化产品可以在市场上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
3、文化交流文化交流是指各个地区之间通过文化的形式进行交流,实现彼此文化价值的传递和融合。
这种文化交流形式可以加深各地区的交流,增强彼此间的文化认同感。
三、文化资源的作用1、促进经济发展文化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可以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
通过挖掘历史文化、口碑文化、名人文化等资源,可以形成特色的文化旅游商品,吸引大量的旅游消费者,促进当地的经济发展。
2、推动文化建设文化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可以推动文化建设。
通过挖掘和整理文化资源,可以让人民更好的了解和传承文化遗产,推动文化建设事业发展。
3、增加居民的文化生活质量文化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可以增加居民的文化生活质量。
如何深入挖掘历史文化内涵,丰富历史教学内容?

如何深入挖掘历史文化内涵,丰富历史教学内容?2023年,历史文化内涵的深入挖掘和历史教学内容的丰富已经成为我们教育界的一个重要任务。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类对历史的认识也在不断加深,我们需要更加深入地挖掘历史文化内涵,才能更好地传承历史文化,丰富历史教学内容,并使历史教育更有实际意义。
一、深入挖掘历史文化内涵深入挖掘历史文化内涵是丰富历史教学内容的前提。
具体来说,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更加注重历史文化的多元性历史文化是一个特殊的文化领域,它与其他文化领域不同之处在于,历史文化具有明显的时代性、地域性和民族性。
因此,在历史文化的挖掘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这种多元性,并从不同的角度来审视历史文化。
例如,可以从艺术、文学、哲学、宗教等多个角度入手,来探究历史文化的不同面向。
2、注重历史文化的深度挖掘历史文化是一种和历史紧密相连的文化,因此,在挖掘历史文化内涵时需要更加注重深度挖掘。
这包括对历史背景、社会环境、文化传承等方面的深入了解和分析。
例如,可以在文献资料中查找历史时期的具体事件、人物、制度等,同时还可以对历史文化的传承和演变进行深入研究,从而更好地理解历史的发展脉络和演变规律。
3、充分利用各种信息资源在当今信息社会中,各种信息资源是深入挖掘历史文化内涵的重要途径。
我们可以利用互联网、数字图书馆、在线数据库等渠道来获取大量历史文化信息,从而更好地研究历史文化。
例如,可以从在线博物馆中获取大量历史文化藏品的图片和文字介绍,或者从数字图书馆中获取具有代表性的历史文献,从而更加深入地研究历史文化的内涵。
二、丰富历史教学内容在深入挖掘历史文化内涵的基础上,我们需要进一步丰富历史教学内容。
具体来说,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注重历史教学的多样性历史教学的多样性是丰富历史教学内容的前提。
我们需要从不同的角度出发、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来教授历史知识。
例如,可以通过演讲、问答、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方式来呈现历史教育内容,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
深入挖掘文化资源潜力的措施

深入挖掘文化资源潜力的措施文化资源是一个国家或地区最宝贵的财富之一,它不仅代表着历史和传统,更是一个国家软实力的重要体现。
深入挖掘文化资源潜力,可以为一个国家或地区带来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在当今世界日益全球化的背景下,如何更好地挖掘和利用文化资源潜力,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探讨一些措施,以深入挖掘文化资源潜力。
首先,要深入挖掘文化资源潜力,就需要加强对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
每个国家或地区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遗产,这些遗产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加强对文化遗产的保护,可以保护这些宝贵的文化资源不受破坏,同时也可以让更多的人了解和感受这些文化遗产的魅力。
此外,要加强对文化遗产的传承,让这些文化遗产得到更好地传承和发展,使其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
其次,要深入挖掘文化资源潜力,就需要加强文化产业的发展。
文化产业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文化资源的重要载体。
加强文化产业的发展,可以让更多的文化资源得到更好地利用和开发。
比如,可以通过举办文化艺术展览、演出等活动,让更多的人了解和感受文化资源的魅力;可以通过开发文化创意产品,让文化资源得到更广泛的传播和推广;可以通过发展文化旅游业,让更多的人通过旅游的方式来感受和体验文化资源的魅力。
通过加强文化产业的发展,可以更好地挖掘和利用文化资源潜力,为经济的发展和文化的传承带来更多的机遇和挑战。
第三,要深入挖掘文化资源潜力,就需要加强对文化创意人才的培养和引进。
文化创意人才是挖掘和利用文化资源潜力的重要力量,他们可以通过自己的创意和智慧,为文化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提供更多的可能性。
因此,要加强对文化创意人才的培养和引进,让更多的人具备对文化资源的理解和创造能力。
比如,可以通过设立专门的文化创意教育机构,为有志于从事文化创意工作的人提供更好的培训和教育;可以通过设立专门的文化创意奖项和项目,激励更多的人投身到文化创意工作中来。
通过加强对文化创意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可以更好地挖掘和利用文化资源潜力,为文化的创新和发展带来更多的动力和活力。
发掘本土文化资源,丰富幼儿教育内容

发掘本土文化资源丰富幼儿教育内容一、挖掘本土故事,培养幼儿爱国情怀故事是幼儿最喜欢的文学形式,通过故事可以引导幼儿了解家乡的历史、风俗和文化。
我们可以从民间传说、历史典故、经典名著等方面挖掘本土故事,让幼儿在聆听故事的过程中,感受家乡的魅力,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怀。
例如,讲述岳飞抗金、诸葛亮草船借箭等故事,让幼儿了解历史人物的优秀品质,激发他们的民族自豪感。
二、融入本土艺术,提高幼儿审美能力本土艺术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艺术教育可以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
我们可以在教学中引入本土绘画、剪纸、泥塑等形式,让幼儿亲自动手创作,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
同时,还可以组织幼儿参观本土的艺术展览、非物质文化遗产等,让他们在欣赏中提高审美能力。
三、开展本土游戏,锻炼幼儿实践能力本土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之一,通过游戏可以锻炼幼儿的实践能力。
我们可以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设计一些富有教育意义的本土游戏,如抓泥巴、踩高跷、踢毽子等。
在游戏中,幼儿可以感受到家乡的风土人情,培养团结协作、勇敢自信的品质。
四、传承本土习俗,培养幼儿良好习惯本土习俗是民族文化的重要体现,通过传承本土习俗,可以培养幼儿的良好习惯。
我们可以在节日期间组织幼儿参加剪纸、贴对联、包粽子等传统活动,让他们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了解本土习俗,培养热爱生活、珍惜传统文化的品质。
五、创设本土环境,激发幼儿探究兴趣本土环境是幼儿成长的重要空间,通过创设富有本土特色的环境,可以激发幼儿的探究兴趣。
我们可以在教室墙壁上挂满本土风光照片,让幼儿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了解家乡的地理特点;还可以在教室角落设置一个“本土文化展示区”,展示本土特色物品,如土陶、布艺等,让幼儿在观察中培养探究精神。
发掘本土文化资源,丰富幼儿教育内容,是我们作为一名幼儿教育工作者的使命。
让我们携手共进,为培养具有民族情怀、审美情趣、实践能力、良好习惯的幼儿而努力!在挖掘本土故事的时候,我们还可以通过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等方式,让幼儿身临其境地感受故事情节,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如何更好地利用文化资源进行学习和教育

如何更好地利用文化资源进行学习和教育随着科技的发展和教育的改革,人们的学习方式和教学模式也在不断更新和变革。
伴随着信息化时代的来临,文化资源如同一扇窗户,向我们展示优秀的文化传承和发展。
正因如此,我们需要更好地利用文化资源进行学习和教育。
一、意识到文化资源的重要性文化资源是一种非常珍贵的资源,代表着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历史、文化、风俗和美术等方面。
文化资源对于学习和教育的价值是不可估量的。
这些资源能够激发学生对于传统文化和创新成果的兴趣,增加他们的审美和鉴赏能力,培养对于社会的责任感和家国情怀。
二、彻底改变教育教学方式在以往的教育教学中,老师们通常只注重基础知识的传授,这样的教学已经无法满足现代教育的需要。
我们要改变类似的教学方法,将文化资源纳入教育教学中,让学生了解文化的本质,培养他们的文化素养,在实际的学习中获得知识。
三、利用多种形式进行文化资源的使用在学习和教育中,我们可以利用文化资源来进行多种形式的使用。
例如,我们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文化课堂讲解或是举办文化艺术比赛,或者是在实践活动中加入文化元素,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和文化熟悉度。
四、加强文化资源的利用和宣传如果我们希望更好地利用文化资源进行学习和教育,首先要加强对文化资源的利用和宣传。
学校可以出版文化杂志,组织文化教育活动,或是与政府合作,举办文化展览,庆祝各个传统节日,将文化教育实践地推行。
五、增加家长对于文化资源的认识和重视最后,家长们也应该更加重视文化资源的利用和教育。
他们可以带着孩子们进行文化活动或是浏览一些文艺作品,这不仅有益于孩子们的思想和品位,也是家庭教育的一部分。
总之,利用文化资源进行学习和教育是一种必不可少的教学方法,可以帮助学生们更好地了解自己的文化传统和现代华章。
这种方法会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增加他们的学习热情,有助于他们的思想和品德的扬起。
如果我们更加认识到文化资源的重要性,改变教学方法,利用多种形式进行文化资源的使用,并加强宣传和家长的认识,相信使用文化资源进行学习和教育必将产生巨大的效果。
农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的挖掘和利用途径

农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的挖掘和利用途径语文教学资源的挖掘和利用在农村小学教育中具有重要意义,可以丰富学生的学习资源,提高教学效果,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本文将探讨农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的挖掘和利用途径,希望能够对农村小学语文教学工作提供一些帮助。
一、挖掘地域文化资源农村小学地域文化资源丰富多彩,可以通过挖掘这些地域文化资源来丰富语文教学资源。
在语文教学中,可以结合当地的传统风俗、民间故事、地方方言等内容,引导学生了解和感受当地的文化特色,激发学生对国家、民族文化的热爱和自豪感。
在语文教学中,可以选取当地的地方文学作品,如民间故事、民歌等,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感受到当地文化的魅力,提高学生的民俗文化素养。
二、利用生活资源农村小学的语文教学可以利用学生的生活资源,使之成为教学资源的一部分。
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写家乡的美景、美食,或者让学生绘制家乡的风土人情等。
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学生既能够深入了解自己的家乡,同时也能够在语文学习中提高对家乡的热爱和认同感。
学校也可以将学生的作文、绘画等作品进行收集整理,形成学校的地方特色教学资源,为学校语文教学提供丰富的素材。
三、挖掘自然资源农村小学语文教学还可以从自然资源中挖掘教学资源。
可以组织学生到田间地头进行写生活动,了解并观察田间地头的风物人情,从而丰富学生的阅历和情感。
还可以利用校园周边的自然环境,开展鸟类观察、昆虫观察等活动,激发学生对自然的好奇心和热爱之情。
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不仅可以增加对自然的认识,同时也可以在语文教学中获得更多的写作素材和阅读体验。
四、利用数字技术资源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数字技术资源成为了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学校可以通过多媒体设备,利用图片、音频、视频等资源来丰富语文教学内容,让学生在听、说、读、写的过程中获得更丰富的感官体验。
学校还可以引入一些优质的语文教育软件和在线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加全面、多样的语文学习材料,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挖掘文化资源丰富学习经验《教育部关于印发〈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的通知》中提出:“鼓励各地各学校充分发掘和利用本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资源、开设专题的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总则中明确提出:“幼儿园应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
”虞永平教授也曾指出:“幼兒园课程具有传递社会和民族文化的功能。
”随着课程游戏化项目的深入实践,幼教工作者的教育资源观不断更新,教育正不断跨越幼儿园的围墙,让大自然、大社会成为活教材。
教师有效利用本土文化资源,与幼儿的认知、技能、情感进行整合,师生带着好奇与期待,开启“寻味老南京”的活动之旅。
一、寻找资源挖掘经验我园地处南京市中心,邻近夫子庙文化区,周围有江宁织造府、六朝博物馆、梅园新村、郑和公园等可利用的资源。
可孩子们对老南京有一定的了解吗?出发前,教师对孩子们抛出了这样的问题:“你游览过明城墙吗?你知道南京云锦吗?你知道老南京的历史吗?”孩子们争先恐后地说:“我去过玄武门。
”“我去过梅花山。
”“我知道城墙是古代人用来保护家园的……”真棒!关于老南京,孩子们已具备初浅的经验。
他们从家里带来了关于南京名胜古迹的图册和照片,从收集的图片上一边找,一边画,一边说,从中华门到中山门,从夫子庙到老门东,从六朝博物馆到江宁织造府……关于老南京的记忆,在画面中、在讲解中、在亲子游活动中复苏,成为孩子们日常谈论的话题。
二、激发兴趣活用资源活动区里,孩子们开始搭城楼、架城门,铺砌宽宽的台阶,发现了古代建筑四面围合、左右对称的布局,他们对探秘老南京的期待越来越迫切了。
教师遵循孩子已有的认知经验,灵活采用组织方式,孩子们拿上“调查表”,带着心中的疑问和期待,与教师、家长一同探寻老南京的秘密。
小班幼儿寻觅“南京美食”1.寻找南京小吃。
在教师的带领下,小班孩子们走在老门东的长街上,感受老城南繁华热闹的味道。
老门东是一条老字号聚集的街巷,街两边古色古香的百年老字号建筑深深地吸引住孩子们的目光,在此起彼伏招揽顾客的南京话中穿行,孩子们忍不住也学起这带有地方特色的吆喝声。
逛一逛,尝一尝,“韩复兴”“状元楼”“永和园”……让孩子们赞不绝口。
2.品尝美味小吃。
南京历史文化博大精深,小吃文化更是美名远扬。
别看小班孩子小,点评起南京小吃来也像模像样。
有的孩子说:“我觉得臭豆腐看着黑黑的,闻着臭臭的,吃到嘴里却很香。
”有的孩子说:“五色小糕颜色漂亮,拿在手上黏黏的,味道好甜。
”有的孩子说:“鸭油烧饼有好多种馅,我最喜欢芝麻味道,香香甜甜。
”还有的孩子说:“我觉得糖藕看上去像木头的颜色,里面像一个个小山洞,软软甜甜的。
”孩子们争相描述家乡的小吃,言语中充满了喜爱之情。
3.自制“南京小吃”。
孩子们走进南京大排档的“大牌学堂”,近距离观察南京小吃。
在认识食材的过程中,教师鼓励孩子们用眼睛去看,用鼻子去闻,用嘴巴尝,辨别出黄酒和桂花酱。
从孩子们的反应和表情可以看出他们的感官是灵敏的,对两种不同食材能较快地辨别。
看完“桂花拉糕”的制作过程,孩子们跃跃欲试,在面点师的语言提示下,顺利地完成了“桂花拉糕”的制作。
体验式学习过程让小班孩子获得满足。
ysll9gL7m8EUVTEXajHCEQ==走进大牌学堂中班幼儿探秘“古代服饰”1.探秘“古代服饰”。
走进江宁织造府,中班孩子们充分运用自己已有的经验展开想象:为什么古代人的衣服都这么大?旗袍却很瘦?衣服袖子里可以装东西吗?有些衣服上没有扣子是怎么穿的?参观江宁织造府在参观过程中,孩子们通过观察、比较、分类等方法,了解到衣服的不同特征:衣领有圆领和立领;衣襟有对襟、斜襟、无襟;合衣方式有系扣、系带;衣形有长、有短、有胖、有瘦,有的直筒,有的宽摆;衣袖有宽有窄,有平口袖也有马蹄袖。
通过对衣服造型的观察,孩子们发展出了分类比较的能力,最后用绘画的方式来描绘对于衣服不同部分不同样式的喜爱,即自由组合设计衣服。
经历这个过程,他们的观察、感知变得更加细腻,表征水平有了新的提升,设计出的衣服更加丰富多彩。
设计古代服饰2.好玩的染布。
参观完江宁织造府,孩子们对染布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们动手尝试染布。
有的孩子说:“我喜欢这个螺旋形的,扎起来就像一个田字格,我认得田字格里的字。
”有的孩子说:“这个螺旋形的布像四瓣小花,我要给每一瓣都涂上不同的颜色。
”还有的孩子说:“我在小班时就学过折扇子,老师你看,是这样正着折一下,再反过来折一下,折成厚厚的长条。
”扎染过程中,孩子们小心翼翼地拿出浸染过的染布,细致又耐心,仿佛在完成一件非常重要的艺术品。
扎染活动结束后,孩子们都围在露台那里欣赏着自己的作品,争着给同伴介绍:“你看那个是我染的!”“我染的那个花纹像龙卷风一样!”“我染的像斑马条纹一样”……孩子们内心里关于美的种子,正悄悄地发芽。
3.古代服饰“做”与“秀”。
为了让孩子们有充分的机会把对古代服饰的各种理解和经验运用起来,教师鼓励家长和孩子一起动手制作具有特色的古代服饰。
孩子们独立设计服装稿,运用上古代服饰特有的图案标志,有的孩子剪“祥云”,贴在披肩上;有的孩子在衣服前襟上画了一条龙;有的孩子在宽宽的腰带中间设计了二方连续图案;还有的孩子在胸前设计了官补子。
设计图稿完成后,孩子们在家翻箱倒柜找材料,指导家长剪、画、贴、缝,十八般手艺都用上了。
家长们纷纷表示没想到自己的孩子如此有想法,并乐于去实践,简直就是个“小大人”。
夜幕降临,南京云锦博物馆一场视觉与文化的盛宴隆重开场,联勤幼儿园的孩子们身穿自己设计制作的古代传统服饰在充满古风的音乐声中,迈着稳稳的步伐,摆出优雅的造型。
素净的汉服、优雅的旗袍、华贵的唐装、大气的长衫,无论是走秀时的姿态,还是摆造型时的一颦一笑,都展现了古代服饰的美和传统文化的韵味。
大班幼儿走近“南京城门”南京城门素有“里十三,外十八”之称,拥有世界上最长的古城墙。
这些城门中首屈一指的当属中华门瓮城。
踏进中华门,孩子们被高高的门楼和长长的马道所吸引,宽厚的主城门上悬挂着一串串红灯笼,显得古色古香。
在讲解员叔叔的带领下,孩子们一处一处细细观赏,听中华门的传说故事,实地了解关于千斤闸、藏兵洞的介绍,还欣赏了各类兵器展。
1.城门与城墙。
探秘过程中,孩子们对高高的城墙发生了兴趣,各种疑问隨之而来:“这个城砖上怎么有字呢?字是哪来的?”“是古代人刻上去的吗?”“城砖是怎么粘在一tE8y1xgGAeZGJ/Dkr1uurQ==起的呀?”“为什么会这么坚固?”“是一种很厉害的胶水吗?”看着孩子们热情高涨的模样,教师鼓励孩子们把自己的问题和发现都记录下来。
经过讲解员叔叔的细心讲解,孩子们了解到古代人建城门是用于防御敌人的,那现代人会在城门上做些什么呢?带着疑问,教师鼓励孩子们去寻访。
“老师,我看到有老爷爷在城门里面下棋。
”“我看见有大哥哥在城墙顶上放风筝”“这里有画展”“还有兵器展”……通过古今对比,孩子们领略到了现代人的休闲娱乐文化,感受到了和谐社会的美好。
2.玩转城门。
“城门城门几丈高,三十六丈高,骑花马,带把刀,走进城门瞧一瞧,问你吃(要)橘子吃(要)香蕉。
”这是老南京关于“城门”的民间游戏。
爸爸妈妈们一起参与游戏,时光好像穿越,回到无忧无虑的童年时代。
“城门”到底有多高?有多长?孩子们要自己去测量。
尽管秋风瑟瑟,依然阻挡不住孩子们测量的热情,他们带来了报纸、卷尺、测距仪、跳绳、笔等工具,认真参与测量。
大家分工合作,有的做辅助工作,有的拍照记录,气氛十分融洽欢乐。
游戏“城门城门几丈高”测量城门有多长3.城墙的秘密。
“老师,我发现了一个关于城墙的秘密。
”孩子们在探觅城门之时,拍下城墙的照片,带来了自己的发现和问题。
“城墙上的城砖都是交错排列的,为什么要将城砖这样排列呢?”教师肯定孩子们的发现,鼓励孩子们用积木来做个小实验,亲手试一试,到底哪一种排列结构更牢固。
通过尝试和比较,孩子们发现交错排列的结构更加牢固,不容易倒。
孩子们不禁感叹:“老师,古代人真聪明啊!”“老师,我也发现了一个秘密,城墙上的城砖是不一样的。
”原来中华门瓮城的建造材料是有讲究的,分为城砖和条石,组成上下两个不同部分。
不得不称赞孩子们的视角很是特别,观察细致入微。
孩子们互相讨论着:“条石很大很粗,有一定的重量才会很稳。
”“然后那个烧的砖头小小的,要放在上面当房顶。
”别小瞧孩子们发现的关于城墙的小秘密,这些建筑构造方面的感性认识,就是埋在孩子们心底的一颗小小种子,或许在未来的某一刻就能生发出工程师的绿芽。
三、融入课程传承文化活动进行到此,南京文化的魅力,逐渐在孩子们心中生根,发芽。
将南京地域文化融入课程建设是一个持续和动态的课程改革过程,更是一个开放而复杂的系统工程。
这些宝贵的资源对幼儿的审美情趣、家乡情感、体验学习等方面都是一笔巨大的财富。
蕴含在传统文化中的财富,滋养着新一代的南京娃。
教师们将继续挖掘传统文化中所蕴含的食育、美育、生活教育、自然教育等内涵,将本地文化融入幼儿园课程,以“活教育”理论为指导,将家乡宝贵的资源运用到幼儿园课程中来。
探寻老南京,寻找本地文化根源仍在继续。
带着民族文化印记长大的孩子,会更加充满自信地走向世界,这是我们一直坚持和传承的信仰。
许晶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