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强》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压强教案(优秀9篇)

压强教案(优秀9篇)

压强教案(优秀9篇)压强教案篇一一、设计意图压强的对于初中学生来说是一个难点,因为其概念较为抽象,大部分学生在初二下学习时会感到困难,对固体压强和液体压强处理的不够好,不会灵活应用固体压强、液体压强的特点来解决实际问题,希望通过本节课的,帮助学生建立起压强的知识体系、框架,认清固体压强和液体压强的不同之处,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学中采用对比法和归纳法,师生讨论的方法等。

二、复习目标1. 正确理解压强,区分固体压强与液体压强的不同之处,知道固体压强等于压力与受力面积的比值,液体压强与液体的密度和深度有关。

2. 正确理解公式p=F/S,知道其适用范围,会用p=F/S及其变形公式解决一些问题。

3.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 掌握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探究液体压强规律的实验,这两个实验的实验方法、实验过程和实验结论。

三、复习重点和难点重点:①压强的概念②对固体压强中受力面积的理解,液体压强中深度的理解。

③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受力面积的关系;液体压强与液体密度和深度的关系④掌握两个实验的方法、过程和结论。

难点:①压强概念的建立②固体压强和液体压强知识的应用四、教具与学具气球与钉板、削好的铅笔、压强计等五、课前准备要求学生准备好八下的物理书和笔记本,在课前已经自己对压强概念有大致的了解,知道探究实验所用的物理方法等。

六、教学过程教学阶段与时间分配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点评引入课题3′5′在初二下我们学习了压强的概念,学过固体压强、液体压强和气体压强等概念,由于压强的概念比较抽象,固、液、气压强的特点又不同,我们同学在学习时普遍感到困难。

这块知识本身在初中物理教学中也属于较难的部分。

希望通过本节复习课能给与大家一些帮助。

本节课我们主要复习固体压强和液体压强。

(板书)固体\\压强和液体压强那些同学知道我们在固体压强和液体压强这部分学习了那些知识?一、压力①什么是压力?②压力产生的原因?③压力的范畴?④压力的方向?(课件)判断下列图中MN面所受压力的大小1.概念压力、压强的概念、单位、计算公式;如何增大和减小压强;液体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

八年级物理压强教案12篇

八年级物理压强教案12篇

八年级物理压强教案12篇八年级物理压强教案1教材分析教材分析是上好一堂课的前提条件,在正式内容开始之前,先谈一谈我对教材的理解。

《压强》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初中物理八年级第九章第一节的内容,压强的概念既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也是__内容的主线,是对前面学习力的作用效果的延续,又为后面学习液体压强奠定基础知识。

学情分析教师不仅要对教材进行分析,还要对学生的情况有清晰明了的掌握,这样才能做到因材施教,有的放矢。

接下来我将对学情进行分析。

初中生有一定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同时具备一定的独立思考能力,但抽象思维能力尚未成熟。

学生在前面的学习中已经学习了力学的基础知识,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奠定一些认知基础。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会组织一定的探究实验来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教学目标结合教材内容特点和初中生的认知水平、心理等特点,确定本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学生知道压强的概念以及运用公式进行计算。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讨论实验探究的方式,学习控制变量法,提高观察能力和抽象概括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提高对物理知识的学习兴趣并且乐于把理论联系生活实际。

教学重难点根据对教材的分析以及教学目标的确立,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因而确定了本节课的重点是压强的概念以及运用公式进行计算。

难点是探求压力的作用效果和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过程。

教学教法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顺利达成教学目标,我结合教材特点和学生的本身特点,本堂课中主要采用讲授法、分组练习法、练习题法等多种方法教学教学过程围绕以上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根据“教师指导——学生主体——讲解主线”的原则,设计以下四个教学环节【导入新课】在导入新课环节我利用幻灯片展示一组图片,通过设置问题来引发学生的思考,让学生从课下到课上身心快速转换,从而使学生可以更快地进入角色,进而对本节课课堂知识进行学习。

《压强》教学设计与实施(精选4篇)

《压强》教学设计与实施(精选4篇)

《压强》教学设计与实施(精选4篇)《压强》与实施篇1一.课题自然情况摘要1.课题总称《课堂教学中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主动性的研究》2课题简介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

充分体现以人发展为本的思想,这就需要教师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

教师是教学的指导者、组织者、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和学习质量的检查者,引导学生沿着社会发展所需人才的方向发展,而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

学生是有主动性和积极性的人,这是他们的心理因素,他们能够能主动地反映客观事物;他们的学习动机、兴趣、意志等都直接影响学生的效果;影想他们参与课堂的主动性的外部因素是他们的个性。

因此,在教学中必须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一定要处理好他们的心理因素。

传统教育把学生仅仅看成是教育对象,是消极被动地接受外来影响的客体,是教师“灌输”知识的“容器”。

这种学生观必然导致对学生学习主体性的压抑;反之,如果看不到学生是正处于成长中的受教育者,高估他们的主体性发展水平,夸大其主体性发挥范围,忽视教师的作用,跟低估、压抑学生主体性一样有害无益。

正确的学生观是既要把学生看成是教育的客体,从而加强对他们的教育和引导;又要把学生看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充分发挥他们主体能动作用。

3.研究者在本课题中的角色我在本课题中担任收集资料,汇报成果的任务。

二.本次实验研究目标随着课程改革的发展,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的越来越好,他们的积极主动参与课堂的主动性也越来越强。

但究竟提高到什么程度,学生又具有哪些特点还是一项对未知的领域。

需要借助与时间来解决理论研究中遇到的迷惑。

并将研究成果付诸与实践,在实践中促进课题的研究。

本节课是《压强》的第一课时,通过本节课的实施,学生的积极主动性有所提高,他们能够根据教师创设的情景走进课堂并却在老师的引导子能够积极大胆的进行创新制定一些行之有效的实验计划,并把计划应用到实验中,能够根据自己的实验去归纳出结论,能够在实验中积极合作,积极发言,发表自己的看法大胆创新,开发自己的思维是非常可贵的,这也就达到了实验的要求。

八年级物理压强教案范文5篇

八年级物理压强教案范文5篇

八年级物理压强教案范文5篇为大家整理的八年级物理压强教案,如果大家喜欢可以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八年级物理压强教案篇1教学目标(1)知道压力的概念;懂得压力垂直于受力面。

(2)理解压强的概念、公式和单位--帕斯卡;能应用压强知识进行有关的计算,解释简单的现象和解决简单的问题。

(3)知道压强增大和减小的途径。

重点、难点重点:压强的概念难点: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教学准备实验器材:教师用:砖二块、泡沫塑料,学生用:图钉(每人一个)教学设计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说明一、感受压力的效果组织学生用食指和大拇指轻轻夹着图钉(或一只一头削尖的短铅笔),两个手指的感觉怎样呢?问:为什么感觉不相同呢?引导学生观看图11-2滑雪图,问:为什么雪地行走,脚容易陷入雪中,而且能够在雪上滑行呢?讲述:事实上,图钉对手指、滑雪板对雪地都有力的作用。

物理学中将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做压力。

强调压力的方向,分析压力与重力的区别。

安排两名学生完成图11-3所示的实验。

问:实验结论是什么?学生回答学生思考、回答学生听讲、思考分析压力与重力的区别、联系学生观察、分析引导学生思考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明确压力不一定都是重力产生的明确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有两个二、压强的计算讲述:物理学中,把单位面积上所受到的压力大小叫做压强。

公式:P=F/S,F表示压力,单位是牛顿,S表示受力面积,单位是米2,P的单位是N/m2称为帕斯卡,符号为Pa。

讲述:1Pa的压强很小,相当于把3粒芝麻压成粉,均匀地分布在1cm 2的面积上所产生的压强。

讲述:请同学们利用公式计算课本24页例题讲评、指正。

讲述:请同学们估算自已站立时对地面的压强并思考怎样增大对地面的压强。

学生听讲、记忆学生思考、记忆学生思考、记忆学生利用公式计算形象地理解Pa的大小培养学生利用公式解决问题的能力三、压强的增大与减小问:从压强的.公式看,我们怎样增大压强?问:从压强的公式看,我们怎样减小压强?问:课本图11-8、11-9、11-10、11-10、11-11是怎样增大或减小压强的?问:你还能举出生活中有哪些增大或减小压强的例子?小结:组织学生小结学生回答:当F一定时减小S,当S一定时增大F。

《压强》教案(优秀4篇)

《压强》教案(优秀4篇)

《压强》教案(优秀4篇)《压强》教案篇一一、教学目标1、认识大气压强,会计算一个大气压强的大小。

2、通过实验了解大气压强存在的事实并理解生活中人们对大气压强的运用,提升逻辑思维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将生活与物理学科联系,提升学习物理的兴趣,养成动手和认真探究的科学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验证大气压强的存在,了解大气压强测量的原理。

【难点】理解托里拆利实验原理。

三、教学过程环节一:新课导入实验:表演魔术“能飞的液体”。

用杯子盛满一杯水,将塑料片盖在水杯子上,将杯子翻转,杯口朝下,杯中水悬空在杯中。

提出问题:为什么水不会落下,什么力托住了水?大气是否和液体一样也能产生压强呢?让学生带着疑问走进课堂。

环节二:新课讲授1、验证大气压强的存在从生活实际出发提出问题:贴在墙上的粘钩受到压力为什么不脱落?鼓励学生大胆思考,猜想各种原因。

猜想一:用力挤压粘钩使得粘钩粘住不会下落。

猜想二:粘钩上沾水,使得粘性增加,粘钩不会下落。

猜想三:大气压力压住粘钩,使其无法下落。

再由教师做出猜想验证的范例:如果大气压强是使粘钩不掉落的原因,使用逆向思维,设计实验,如果把塑料吸盘戳个小孔,空气通过小孔进入吸盘和光滑的墙面之间,内外压强相等,吸盘便不会再贴在光滑的墙面上。

同样,组织学生思考,如果在倒置的水杯杯底开一个小洞,杯中的水是否还能悬空?从而直观而深刻的感受大气压强的存在。

2、实验探究:大气会不会如同液体一样,对气体内部各个方向都有压强?演示实验:将塑料瓶装满水,并在底部扎几个小孔,打开瓶盖,水会顺着小孔流出。

关上瓶盖,水不再流出,提问学生为什么?是什么力堵住了水孔?演示实验:将塑料瓶装满水,并在瓶壁上扎上高度不一方向不同的小孔,打开瓶盖,水会顺着小孔流出。

关上瓶盖,水不再流出,提问学生为什么?是什么力堵住了水孔?得出结论:大气如同液体一样,对气体内部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3、测量大气压强观看马德堡半球实验的视频,让学生多感官的感知大气压强,从实验现象中产生疑问:大气压强如此大,为什么平时感觉它不大呢?为测量大气压强埋下伏笔。

《压强》教案

《压强》教案

《压强》教案《压强》教案《压强》教案1一、教学目标1.知道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知道增大和减小压强在生活中的应用。

2.通过小组讨论,提高观察归纳总结的能力。

3.通过本节课的探究,提高学习物理、探究物理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

【难点】增大和减小压强在生活中的应用。

三、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学生活动:让学生将桌上的图钉按入木块,体验后,提出问题:你希望钉尖对木块的压强大些还是小些?希望钉帽对手的压强大些还是小些?教师进一步提问:如何增大或减小压强?引发学生思考,导入新课。

(二)新课讲授1.增大或减小压强的方法多媒体呈现想想议议的图片,提出问题:哪些地方要増大压强?哪些地方要减小压强?如何增大或减小压强?教师引导学生回顾压强的计算公式,组织学生小组讨论增大或减小压强的方法。

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得出:根据压强的计算公式可以知道:要增大压强,可以増大压力或者减小受力面积;要减小压强,可以减小压力或者増大受力面积。

2.增大或减小压强在生活中的应用提出问题:图片中如何增大或减小压强的?学生思考后可能会得出:推土机的推土铲篆刻刀的刀口做得很锋利,破窗锤的敲击端做成锥状,这些是通过减小受力面积来增大压强的;铁轨下面铺放枕木,推土机用宽大履带来支承,这些是通过增大受力面积来减小压强的。

提出问题:这些生活实例中压强能否无限增大?引导学生在书本上找出答案。

学生根据教材内容能够发现:任何物体所能承受的压强都有一定的限度,超过这个限度,物体就会被损坏。

例如,货车超载,就很容易把公路的路面压坏。

交通管理部门规定,货车每一车轴的平均承载不得超过10t(图9.1-5),这是通过限定每一车轴对地面的压力来控制对路面压强的大小的。

(三)巩固提高思考:锯、剪刀、斧头等,用过一段时间就要磨一磨,为什么?(四)小结作业1.小结:学生总结。

2.作业:搜集资料,思考啄木鸟有个坚硬而细长的喙,这对它的生存为什么特别重要?四、板书设计《压强》教案2一、设计意图本节课所涉及到的知识中,大气压强和浮力中尤其是浮力,新课标要求的要求难度有所降低,这是新教材考虑到初中生思维特点的一个体现。

压强教案优秀7篇

压强教案优秀7篇

压强教案优秀7篇压强教案篇一一、知识目标1.了解压强的概念.理解什么是压力,什么是物体的受力面积。

2.理解压强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

3.了解压强公式中各物理量的名称、单位及符号.知道压强单位的物理意义和由来。

4.了解压强的增大和减小的主要方法.二、能力目标1.观察生活中各种跟压强有关的现象.了解对比是提高物理思维的基本方法。

2.通过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跟什么因素有关.经历探究的主要环节.通过探究实验,观察实验现象.采集实验数据.获得对压强比较深入的了解.初步学习使用控制变量,具有一定的实验能力。

3.了解改变压强的实际意义和基本方法,具有运用知识解释简单现象和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

4.通过实际动手、实践如何改变压强.具有一定的动手实践能力。

三、德育目标1.经历观察、实验以及探究等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尊重客观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通过探究性物理学习活动。

使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培养学生对参与物理学习活动的兴趣,提高学习的自信心。

3.了解压强存在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的广泛性,认识科学对人类生活的重要性,有将科学服务于人类的意识。

4.感悟科学是人类创造发明的基础.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教学重点:压强概念的理解。

教学难点:压力与重力面积的正确理解。

教学方法:探究法:通过学生自己独立的探究活动.观察现象.收集数据.分析比较获得对压强概念深入的理解。

比较归纳法:通过对具体现象、事例的对比、比较,提出问题,并通过研究归纳出一般的结论。

教具准备:压力小桌、泡沫塑料、砝码、橡皮泥、木条、弹簧秤、投影仪、录像机及录像机资料等。

《压强》教案篇二一、教材分析本节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及学习本节所需要的基础知识:本节教材安排在固体压力压强基础上,进一步介绍液体压强,是对压力压强知识的进一步深化和拓展。

为以后学习气体压强,浮力的产生原因,浮力的大小等奠定基础。

液体压强的规律对学生了解自然,及其在生产建设中的应用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作用。

《压强》教案(精选13篇)

《压强》教案(精选13篇)

《压强》教案(精选13篇)《压强》篇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压强的意义、定义、公式和单位2、能用压强的公式进行简单计算3、知道增大和减少压强的方法4、能用压强解释日常现象过程与方法 1、学习观察压力的作用效果2、探究压力作用效果的有关因素3、学习用控制变量法和转换法研究问题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乐于用压强的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重点压强的概念难点压力作用效果的探究器材海绵、细沙、小板凳、橡皮泥、削尖的铅笔、气球、缝衣针、钩码、大铁钉、弹簧秤、木条、细线绳。

学情分析压强的概念较为抽象,学生初学极易与压力的概念混淆不清,为让学生较好的理解压强与压力的区别,做好探究压力作用效果有关因素的实验是本节课的关键,为提高学生的探究学习兴趣,可让学生自行设计各种各样的实验,通过不同的实验最后达到同样的目的(老师要提前为学生准备丰富多样的实验器材)。

另外本节可的内容与生活联系较为紧密,应让学生充分列举日常生活中的与压强有关的现象,并加以解释,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可加深学生对压强概念的理解。

教学过程环节主要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引入在雪地里行走的人会深深的陷入雪中,而在滑雪板上的人则可以轻灵的在雪面上自由自在的滑动,你知道这其中道理吗?学了这一节的内容之后你就会明白了讲述,创设情境思考,进入情境新授课一、压力作用效果的有关因素1、垂直压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压力2前面我们学过力的作用效果,我们知道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压力对物体形状的改变会有大有小,我们称为压力的作用效果不同,那么压力的作用效果与那些因素有关呢?首先请同学们相互讨论交流一下你们的观点,然后用桌面上的器材设计实验来探究压力作用效果的有关因素,检查一下你们的讨论结果是否合理讲述压力的概念引导启发学生设计探究实验巡回指导了解压力的概念讨论压力作用效果可能有关的因素设计探究实验进行探究活动新授课结论: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的大小有关,与压力的作用面积有关。

《压强》教学设计

《压强》教学设计

《压强》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压强的概念,理解什么是压力,什么是物体的受力面积。

(2)理解压强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

(3)了解压强公式中各物理量的名称、单位及符号。

(4)了解增大和减小压强的主要方法。

【过程与方法】(1)通过利用控制变量法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引导学生经历科学探究的完整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信息处理和分析能力。

(2)在压强概念的学习中,学习运用比值定义法和类比法。

(3)了解改变压强的实际意义和基本方法,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引导学生经历观察、实验及探究等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利用日常用品探索自然规律的兴趣,培养学生发散思维和创新意识,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

(2)通过生活、物理、社会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生活中的物理学原理的精神和将物理知识应用于社会活动的意识。

二、重难点(1)重点:压强大小决定因素及其概念的理解。

(2)难点:压力与受力面积的正确理解及压强在生活中的应用。

三、教具学具多媒体课件、铅笔、压力小桌、砝码、海绵、纸盒、砖、沙子、图钉。

四、教学过程五、板书设计9.1压强一、压力:二、压力作用效果与那些因素有关:压力的大小受力面积的大小三、压强:公式:P=F/S 单位:帕斯卡Pa四、增大压强:F增大或S减小减小压强:F减小或S增大六、教学反思1、压强是后面液体压强,大气压强,浮力学习的基础,所以压强是本章的重点和难点,我从汽车碾压钉子的小视频入手,瞬间抓住学生眼球,再让学生亲自体验铅笔和气球的压力和压强,从触觉、视觉不同角度出发认识压强,更好的激发学习兴趣,也能很好的帮助学生理解概念。

2、在探究实验中,学生利用身边物体,自主设计实验,积极交流讨论总结,分组完成,效果很明显。

教师有针对性的引导学生完整叙述实验结论,不断对压强有更深的理解和延伸,收效很成功。

3、从课堂的设计与实施中,突出学生的参与和主动性,结合生活实例加强学生的求知欲和积极性,使学生在乐中学提高学习效率,但在细节中应把握地更好。

压强教案(最新7篇)

压强教案(最新7篇)

压强教案(最新7篇)《压强》教案篇一(教学目的)1、了解在温度不变时,一定质量的气体体积越小,压强越大;体积越大,压强越小。

2、利用气体压强与体积的关系,解释一些物理现象。

(教学重难点)温度不变时,气体压强与体积的关系。

(教学时数)1 课时(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请一位同学吹一个气球,然后让气球复原,放进一个塑料瓶,并用气球口向外包住瓶口,再请这位同学吹这个气球,同学们一起观察前后两次现象:气球在空气中容易吹大,而放在瓶子里却不容易被吹大。

提问:气球在空气中容易被吹大,为什么放在瓶子里却不容易被吹大?(给学生一定的时间思考)引导学生分析现象:当气球放在空气中,气球受到大气压强的作用,而放在瓶子里后,气球受到瓶内气体压强的作用,二者压强的大小是不相等的,显然后者压强更大。

提问:是什么原因使得瓶子里的压强变大了呢?请同学们观察在吹气球过程中,瓶子里气体的什么发生了变化?经过观察可以发现,瓶子里气体的体积发生了变化。

那么,瓶内气体压强的变化是否是因为瓶子里气体的体积发生了变化呢?我们今天就来研究气体压强与体积的关系。

二、新课教学在刚才的实验中,瓶子里的气体是被密闭的,现在我们就以密闭的气体为研究对象,大家观察一下我们面前的实验仪器——注射器,是否可以找到这样的气体?注射器里的气体就是实验研究的密闭气体。

1、实验目的:研究气体压强与体积的关系。

2、实验器材:注射器(出口处用橡皮膜封住)3、实验思路:(引导学生找出实验思路:研究“气体压强与体积的关系”,就是研究气体的“体积”发生变化时,“压强”随之发生了什么变化?)当气体体积增大时,压强如何变化?当气体体积减小时,压强如何变化?4、实验现象:(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当气体体积增大时,橡皮膜如何变化?当气体体积减小时,橡皮膜如何变化?)5、实验结论:观察橡皮膜的变化,当向里推活塞,气体体积减小,橡皮膜向外突起时,表明气体压强增大;当向外拉活塞,气体体积增大,橡皮膜向内凹陷时,表明气体压强减小。

压强教案 (3)

压强教案 (3)

压强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压强的定义和计算方法;2.掌握压强与力、接触面积之间的关系;3.能够解决与压强相关的问题;4.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和推理的能力。

二、教学准备1.实验器材:压力计、不同形状的物体、压力计支架、测力计、木块、电子秤等;2.教学课件:包含相关的理论知识、实验步骤和练习题。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问题导入的方式激发学生对压强的兴趣,例如:你有没有想过为什么针可以戳破气球,而我们的手指却不行?这是为什么呢?2. 引入(10分钟)通过讲解与压强相关的基本概念来引入本节课的主题。

包括:•压强的定义:压力作用在物体上的力对单位面积的垂直分量;•压强的计算方法:压强=力÷接触面积。

3. 实验探究(30分钟)通过实验的方式让学生亲身体验压强的概念和计算方法,进一步理解其原理。

实验步骤如下:1.将压力计安装在压力计支架上,并选择一个合适的力量表读数范围;2.将不同形状的物体放置在实验台上,并用压力计分别对其施加压力;3.测量物体的接触面积,并记录下压力计的读数;4.根据实验数据计算物体的压强,并进行比较和分析。

4. 深化理解(15分钟)根据实验结果,引导学生深化对压强的理解:•压强与力的关系:压强与施加在物体上的力成正比,力越大,压强越大;•压强与接触面积的关系:压强与接触面积成反比,接触面积越大,压强越小。

5. 拓展应用(20分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与压强相关的实际问题,如:1.计算气球被针戳破的压强;2.探究为什么人的脚在穿高跟鞋时容易受伤;3.分析为什么行走在细长的木板上会更容易折断。

6. 总结归纳(5分钟)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并提醒学生回顾巩固所学知识。

四、教学资源1.教学课件;2.实验器材:压力计、不同形状的物体、压力计支架、测力计、木块、电子秤等。

五、课堂评价1.师生互动:课堂提问、实验操作指导等;2.学生实验报告评价:包括实验数据的准确性和实验结果的分析能力。

《压强》教案优秀9篇

《压强》教案优秀9篇

《压强》教案优秀9篇《压强》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知道什么是压力,会画压力示意。

2.通过探究知道影响压强大小的因素,并能建立压强定义公式。

3.知道国际单位制中压强的单位(帕)。

4.经历测量人体对地面压强的过程,培养乐于和他人合作进行探究的团队精神,初步掌握测量,计算,表达能力及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5.知道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

6.能用压强公式进行简单的定量计算。

教学设想重点:通过探究知道影响压强大小的因素,并能建立压强定义公式。

教学难点理解压力的概念。

会画压力示意。

教学教法实验探究式教学准备一端削尖的铅笔、小桌子、沙盘等。

教学过程一课题引入不知道大家注意过生活中的一些现象没有:[出示钉]钉的帽子做得又大又平,而钉头却又尖又细;在茫茫的雪原里,步行的人容易陷下去,可是滑雪者却悠然自得,而且滑得很快。

这些现象看起来简单,但其中包含的物理学道理却是很深刻的,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就准备解决这些问题。

二讲授新课一只杯子放在地面上,受到地面对它的支持力,那么地面受不受力呢?(如果用手作为地面,可以明显地感觉到压力,可见地面受到杯子的压力,谁来画一画地面受到的压力?)同样的道理,钉对墙面也有压力;放在斜面上的木块对斜面也有压力,请大家完成力的示意。

(学生板演)多媒体展示教学目标。

多媒体展示压力,说明压力的方向始终和接触面相垂直。

(学生观察并回答)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压力。

虽然我们知道了压力的定义,但是压力的作用效果和那些因素有关呢,我们用实验来探寻答案。

[实验1]将压力小桌正放入沙盘,其中一次在小桌上放一个重物,比较两次小桌陷入沙盘的深度。

(学生观察)压力作用的效果和压力大小有关。

(学生回答)[实验2]将压力小桌分别正放和反放入沙盘,比较两次小桌陷入沙盘的`深度。

(学生观察)压力作用的效果还和接触面积大小有关。

(学生回答)为了更直接方便地表示压力的作用效果,物理上引进了压强的概念。

⑴定义:压强是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大小)。

初二物理压强教案4篇

初二物理压强教案4篇

初二物理压强教案4篇初二物理压强教案4篇通过介绍与主题相关的背景知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初二物理压强教案,如果大家喜欢可以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初二物理压强教案(篇1)压强1.压力:垂直作用于物体表面上的力方向:垂直接触面压力不一定等于重力,只有物体放置在水平桌面上,压力和重力相等。

压力和支持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2.压强:物体受压力的大小与受力面积之比叫做压强。

物理意义:物体单位面积所受的压力。

增大压强:增大压力,减少受力面积。

减小压强:减小压力,增大受力面积。

液体压强液体压强产生的原因:①液体受到重力②液体具有流动性一、液体压强的特点①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②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压强相等③同种液体中,深度越深压强越大④在相同深度内,液体的密度越大,压强越大二、液体压强的大小液体压强与液体密度和液体深度有关。

三、连通器特点:当液体不流动时,连通器各部分中的液面高度总是相同的。

(液体不流动且连通器内是相同液体)大气压强一、大气压强的存在证明大气压的存在:①马德堡半球②实验覆杯实验二、大气压的测量托里拆利1×105Pa=760mm水银柱=10m水柱→等效替代法大气压与高度、天气有关:晴天气压高,阴天气压低在海拔3000米以内,大约每升高10m,大气压减小100Pa。

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1.在气体和液体中,流速越大的位置压强越小惯性是啥(1)惯性:一切物体保持原有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做惯性。

(2)对“惯性”的理解需注意的地方:①“一切物体”包括受力或不受力、运动或静止的所有固体、液体气体。

②惯性是物体本身所固有的一种属性,不是一种力,所以说“物体受到惯性”或“物体受到惯性力”等,都是错误的。

位移方向与速度方向速度方向与位移方向没有直接关系,只有在没有返回(即向着一个方向运动)的直线运动中,速度的方向与位移的方向一定是相同。

除此之外,速度方向与位移方向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

《压强》教学设计(精选5篇)

《压强》教学设计(精选5篇)

《压强》教学设计(精选5篇)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

一份好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子的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压强》教学设计(精选5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压强》教学设计1一、设计理念压强的概念较为抽象,学生初学及易与压力的概念混淆不清,为了让学生较好的理解压强与压力的区别,做好探究压力作用效果有关因素的实验是本节课的关键,为提高学生的探究学习兴趣,可让学生自行设计各种各样的实验,让学生在探究中进一步了解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获取相关的知识,同时,为压强概念的形成做了很好的铺垫。

另外本节课的内容与生活联系较为紧密,应让学生充分列举日常生活中与压强有关的现象,并加以解释,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可以加深学生对压强概念的理解。

二、教材分析:1、教材的感性材料丰富,每一个知识点都是从观察或实验引入的,符合八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

2、书中的插图极富启发性和趣味性,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课本让学生通过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跟那些因素有关”,极大程度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活跃了课堂气氛,锻炼了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实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三、学情分析1、八年级的学生正处在青少年时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较强的观察能力。

半年的物理学习,已经具备一定的实验探究能力以及简答物理研究方法。

正处于逻辑思维能力发展的最佳时期。

2、学习的内容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体验,如书包带做的宽比较舒服等有关事例。

本节课所学生涉及的内容与实际生活联系紧密,使学生具备了一定的生活体验,进而使学生由对生活现象的初步了解,通过实验探究,观察现象,逻辑推断,最后上升为理论认识。

四、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理解压强的概念。

2、理解压强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了解增大或减小压强的主要方法。

3、能用压强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压强教案教学设计3篇

压强教案教学设计3篇

压强教案教学设计3篇压强教案(一):物理压强教学设计教学目的1.理解压力的概念,明白压力的作用效果眼压力的大小和受力面积的大小有关。

2.掌握压强的概念,明白压强的计算公式,国际单位制中医强的单位及其好处,会进行压强的简单计算。

教学过程一、新课引入1.请同学们阅读本节课文开头的和图10―1,猜一猜两人对雪的压力差不多,为什么一个人陷下去了,另一个人没有陷下去2.请同学们观察自己的书包带子。

想一想平时背书包时,觉得宽带子好,还是细带子好,为什么对以上问题,可能同学们此刻还不能得出正确结果,自己猜的是否正确,要经过事实来检验。

同学们学习了本课的知识,就会得到满意的回答(板书课题:第十章压强液体的压强第一节压力和压强)。

二、进行新课1.请同学们在草稿本上画出下列各图中物体对表面的压力示意图。

同时请三位同学在黑板上画,三人各画一图(有意识地请能正确画出的同学,以便借此讲解压力的概念)。

同学们作图时,教师可走到学生中去,来回巡视,了解学生作图中的错误。

2.学生停笔后,先讲评下面学生作图状况,然后讲评黑板上画的图,进行纠正,并用红色粉笔把压力突出出来。

请同学们思考后举手回答,以上图中物体对受力表面的压力有什么共同特点启发学生回答出:压力作用在受力面上,压力的方向跟受力面垂直,指向受力面。

3.教师重复一遍学生的回答(板书:压力:垂直压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做压力。

)4、学生分组做课本图10―3压力小桌的实验,并讲述压强的概念。

(l)介绍实验器材、实验步骤和要观察的现象。

首先照图10―3甲做,观察压力小桌陷入塑料泡沫的深度。

然后照乙图做,比较与甲图有什么不同,又有什么相同(受力面积不同,压力相同),观察压力小桌陷入塑料泡沫的深度。

最后请同学们回答图下面的图注中提出的问题,并得出结论。

(板书:压力作用的效果跟受力面积的大小有关。

)(2)照图10-3甲那样,放上一个破码和放上两个破码,想一想塑料泡沫受到的压力相等吗塑料泡沫的受力面积相等吗观察压力小桌陷入塑料泡沫的深度。

压强优质公开课获奖教学设计(15篇)

压强优质公开课获奖教学设计(15篇)

压强优质公开课获奖教学设计(15篇) 压强教学设计11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观察实验,认识液体内部存在压强及液体内部压强的方向。

通过实验探究,了解液体压强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

2、过程与方法能联系生活实际,感知液体压强是一种客观存在。

根据固体压强的概念,设计出证明液体压强存在的方法。

能通过实验探究体会到液体压强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整堂课的学习中,能经过发散式思维的训练,培养学生乐于参加探究的态度,敢于把想法说出来与大家交流的勇气。

在观察实验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

能对学习的过程、知识和方法进行总结,梳理所学知识,学会反思。

2学情分析初中阶段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相对较强,抽象思维能力相对较弱,注意力不能持久集中,每个学生的智力发展、认知水平、兴趣爱好各不相同,但是喜欢看实验和做实验,并有一定的生活积累,他们对液体压强会有一定的认识,但只停留在感性认识的阶段。

如果直接让他们想办法设计出证明液体压强存在的实验来,未免难度过高。

然而学生的思维是活跃的,求知欲强,而固体、液体的压强具有共性,又有其自身的特性,因此,本节设计是安排在学生学习了固体压强概念之后,再根据固体压强的特点,通过类比,进一步探究设计出证明液体压强存在的方案。

3重点难点重点:本节重点放在知道液体压强的特点,因为这是解释社会生活中相关现象的基础知识。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探究影响液体压强大小的因素,对设计出来的实验方案进行归类并得出影响液体压强大小因素的结论。

4教学过程4.1第一学时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新课引入利用多媒体展示三个问题:1、潜水员为什么要穿潜水服潜水?2、潜水员下潜深度为什么会有限制?3、深海中的带鱼捕到岸上为什么常常会死亡?活动2【活动】新课学习演示实验:装满水的塑料袋装满水后鼓起来。

用手指触摸有什么感觉?提问:固体压强的概念是什么?能不能设计出证明液体压强存在的实验呢?活动3【导入】教学环节如果要定量的了解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又是哪个方案合适些?方案三更为适合引导学生综合评价各个方案:1、方案一、二教简便直观;而方案三较复杂;、方案三能定量测量得到液体压强的大小;从刚刚的实验展示中我们已经知道液体压强的哪些特点?1、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初中物理《压强》教学设计3篇

初中物理《压强》教学设计3篇

初中物理《压强》教学设计1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压强是教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九章第一节的内容,压强是生产生活中应用广泛的一个概念,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紧密。

压强是力学中的重要内容,学生对与压强相关的物理现象较为熟悉,但压强的概念学生还比较陌生。

本节教材主要建立在学生学习了力的初步知识基础上,和学习了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和力的关系后对力的另一类作用效果的具体分析。

压强是全章的基础,也是学生学好液体压强和大气压强的重要保证。

因此,搞好压强的教学是抓好本章教学的关键。

2.教学目标:依据新课程标准、教材内容和学生学习的实际知识水平,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1)知识与技能①知道压力及其作用效果的影响因素。

②理解压强的概念、公式和单位;能应用压强公式进行有关计算,解释简单现象和解决简单问题。

③知道压强增大和减小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经历探究的主要环节,通过探究实验,观察实验现象采集实验数据,获得对压强比较深入的了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探究性物理学习,使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激发学生乐于探索、勇于探究物理的兴趣,增强学习自信心和积极性。

3.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压强的概念。

压强的概念统领全章、贯穿全章,因此压强的概念是本节的重点。

教学难点:压强概念的建立。

初中学生抽象思维能力不强,如何通过概括实验结论得出压强概念是本节的难点。

教学关键:实验的成功是突破难点的关键。

探究影响压力效果的因素,不仅加深了学生对压强概念的理解,而且增强了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所以做好感受压力效果的.实验就显得特别重要。

4.教学媒体:图片及多媒体课件。

二、学情分析:由于八年级学生具备了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具有较强的科学探究意识,学生完全可以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影响压力作用效果因素的探究,绝大多数学生能从教师设置的问题情境中发现问题,会对获得的信息用科学的方法进行处理。

三、教法为了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有效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在教学中灵活地运用了情景法、合作探究法、启发引导法和多媒体辅助法等多种方法,并且能按照新课标倡导的探究型课堂教学模式,设计出结合学生实际的切实可行的教学活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压强》教案教学

《压强》教案教学

《压强》教案教学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压强的概念,理解压强的计算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压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与压强相关的现象,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教学内容:1. 压强的定义: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

2. 压强的计算公式:P = F/A(P表示压强,F表示力,A表示受力面积)。

3. 压强的单位:帕斯卡(Pa)。

4. 影响压强的因素:压力、受力面积、介质密度。

5. 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增大压力、减小受力面积、增大介质密度。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压强的定义、计算公式及应用。

难点:压强公式的灵活运用,影响压强的因素。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探究压强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 利用实验演示,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压强的变化。

3. 结合实际例子,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4. 采用小组讨论、交流分享,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压强,为什么需要学习压强。

2. 讲解压强的定义和计算公式,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压强的基本概念。

3. 演示实验:观察不同压力、受力面积下压强的变化,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压强的现象。

4. 分析实验结果,引导学生总结影响压强的因素。

5. 结合实际例子,让学生运用压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6. 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学生对压强的理解。

7. 布置作业:设计有关压强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8. 课后反思:教师总结课堂教学效果,针对学生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

六、教学评价:1. 采用课堂提问、回答问题的情况评价学生对压强概念的理解。

2. 通过实验报告、作业练习评价学生对压强计算和影响因素的掌握。

3. 结合生活实例,评价学生运用压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七、教学资源:1. 实验器材:压力计、受力面积不同的物体、实验桌等。

2. 教学课件:压强的定义、计算公式、影响因素等。

3. 实际案例资料:涉及压强的新闻、故事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压强
北师大版八年级第八章第一节
授课者:湖北省恩施州巴东县民族实验中学秦红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知道压力的概念;通过实验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理解压强,能够用压强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了解增大和减小压强的主要方法及其在生活的实际应用。

2.过程和方法:通过探究活动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综合分析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交流合作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科学探究的浓厚兴趣,对实验现象认真观察和对实验操作的科学态度,形成尊重事实、善于质疑的科学态度。

通过压强知识应用实例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良好学风,激发学生学习情趣。

二、教材分析
《压强》是北师大出版社编写的初中八年级第八章第一节的内容,是在第七章《运动和力》之后进一步认识压力及压力的作用效果。

本节是八年级物理中的重点知识,它涉及压强和其应用两方面的知识,具有应用量大,相互联系紧密的特点。

本教学设计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时间的限制,将内容处理为压力、压强及其实例应用三大部分;在教学中安排了三个活动,其目的是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来,通过动手,探究知识得到相应的结论。

就学习要求而言,既有过程性要求,也有结果性要求。

本节课的重点是压强的概念既是本节的教学重点,又是本章内容的主线,既是对前面所学的力的作用效果的延续,又为后面液体压强和浮力的研究奠定了知识基础,因此学好本节内容对全章有重要的意义;压强的应用为本节内容的难点,应用实例为知识的巩固,使学生充分体会物理就在我们身边,初步学会应用压强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三、学情分析
本节课在学生已经学习了运动和力知识的基础上,应用控制变量法,通过主体和客体不断的相互作用,及学生个体主动地探索、主动构建新压强概念及其应用压强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过程。

而八年级学生心理和认知发展规律要求在教学中要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他们不喜欢枯燥的理论分析和教条式的计算,但乐于参与动手实验、观察现象、了解与物理规律有关的图片。

在快乐中学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他们喜欢探索自己熟悉的或与所学知识有关的生活现象、科学事件。

教学中安排贴近学生生活的活动和探究,为他们提供一个适合个性发展的空间,这样才更能激发和培养他们的创造性;同时,如何能让学生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不受主观想象力的干扰,也是教学的重点。

本节课力要求指导学生构建压强概念、学会应用压强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随着实验的总结、拓展,真正挖掘学生的思维潜能,激发学生对自然科学探究的兴趣,搜集整理压强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实验操作能力和团结协作的精神。

四、重点难点分析
1、重点:理解压强
2、难点:学会应用压强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五、教法分析
本节教学内容安排主要以科学探究的方式展开。

先让学生做物体受压力示意图并自己总结出压力的概念,巩固学生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动手、分析总结能力;通过演示实验知道压力的作用效果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培养学生观察实验、科学思考的能力。

接着让学生按压铅笔尖平端和气球,猜想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可能有哪些,激发学生的兴趣,表达自己的观点,让学生带着一探究竟的好奇心继续下面的探究。

然后让学生通过自己动手用压力作用效果显示仪做实验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从而得出压强的概念、公式、单位,让学生学习新的实验技巧,进一步应用控制变量法设计并进行实验,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养成严谨的思维习惯,提高科学素养。

通过计算学生自己站立时对地面的压强,这种贴近生活的计算,拉近物理学与生活的距离,让学生在熟悉的情景中学习物理知识;最后通过具体事例使学生理解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由压力到压强再到应用,使得教学内容层层递进,换换相扣。

教师展开这种探究式的教学,学生在探究中学习,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把探究的结果应用打实际生活中去,加强物理学与生活的联系,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六、课时安排
一课时(40分钟)
七、教具学具安排
钢尺、铜块、气球、铅笔、压力作用效果显示仪(自制)
八、教学过程
1、引入新课
教师活动:展示视频,并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引入新课压强(提问:这些武僧在背刺万钉、胸口碎大石的情况下还能安然无恙,这是为什么呢?)学生活动:观察现象,初步思考其原因。

设计目的:设计认知冲突,引起学生思考,激起学生兴趣。

2、压力
教师活动:出示图片,让学生做出桌面、斜面、墙面所受压力示意图。

学生活动:用直尺做各面所受压力示意图。

设计目的:巩固所学知识,通过学生为主体的体验为总结出压力的定义做铺垫。

在设计中用到了四幅不同图片,让学生在无形中明白压力不是重力的知识。

教师活动:(提示:从压力的方向入手找一找压力的共同点)
学生活动:观察并思考共同点,思考成熟后表达自己的观点。

设计目的:知识点不难,让学生自己观察自己总结,找到成就感,有继续参与下去的勇气和兴趣。

师生互动:根据学生找出的共同点,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出压力的定义及压力的其它共同点。

教师活动:教师做铜块放在钢尺上的演示实验(提示学生观察:压力可以产生怎样的作用效果)
学生活动:仔细观察实验现象,并思考压力可以产生怎样的作用效果,然后表达自己的观点。

教师活动:(追问: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
师生活动:拿出铅笔,按压铅笔的尖端和平端,感受按压两端的疼痛感;拿出准备好的气球,用不同大小的力按压气球,观察气球的形变。

根据体验活动猜一猜压力的作用效果可能与什么因素有关。

学生活动:通过思考后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教师把学生的观点板书在黑板上。

设计目的:为接下来探究压强提供方向指导。

在探究中首先进行猜想,找到成就感,激发学生验证或推翻猜想的兴趣。

体验科学探究过程,培养严谨的思维习惯。

3、压强
学生活动:单独设计实验方案
教师活动:在学生设计前提示怎样具体应用控制变量法。

介绍实验器材:铜块、上下截面不同的木块、压力作用效果显示仪的工作原理(自制)学生活动:小组交流实验方案,然后进行实验,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结果。

(教师深入学生,进行交流,并观察学生的出错点,分析原因,及时纠错,若错误具有普遍性就转换成课程资源作为案例集体纠错。


学生活动:全班以小组为单位,交流实验方案及观察到的实验现象。

师生互动:教师在白板上出示两组实验现象,学生自己根据实验现象总结压力的作用效果与猜想的因素有怎样关系。

引导学生具体得出压力作用效果与压力大小、受力面积大小有怎样的关系。

若有其它因素,依据课堂灵活处理。

设计目的:让学生自己体验探究的过程,总结出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各个猜想的因素有怎样的关系,实现科学探究式教学,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提高学生科学素养。

教师活动:(提问:在压力大小和受力面积大小都不相同的情况下怎样比较压力的作用效果)带领学生回忆探究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过程,让学生回忆起比值法的应用。

学生活动:思考在压力大小和受力面积大小均不相同的情况下比较压力作用效果的方法。

在学生思考后自己得出比较物体单位面积上所受的压力来比较压力的作用效果。

师生活动:(物体单位面积上所受的压力叫做压强)并板书出压强的公式,表达式,带领学生分析出单位N/m2,给出另一个单位帕斯卡(Pa),1Pa=1N/m2,1Pa的物理意义及10Pa的物理意义。

通过计算一个中学生站立在地面是对地面的压强,感受帕是一个非常小的单位。

设计目的:通过对探究比较物体运动快慢过程的回忆,让学生学会方法的迁移应用,用比值法比较压力的作用效果。

整体设计目的:让学生完整的体验科学探究过程,得出探究结果,发展探究能力,有效实施科学探究式教学。

教师活动:(请同学们拿出手中的气球,想一想有什么方法可以使气球更容易破裂?并准备给我们全部展示一下。


学生活动:先自己独立思考,然后以小组为单位讨论,然后全班交流方法并现场试验。

教师活动:(这些都是在增大压强,那么请总结出增大压强的方法)
学生活动:学生思考并总结增大压强的方法:增大压力;减小受力面积;既增大压力又减小受力面积。

然后在总结出减小压强的方法:减小压力;增大受力面积;既减小压力又增大受力面积。

设计目的:通过活动让学生自己总结出增大减小压强的办法,知识点不难,但用身边的气球既可以拉近与生活的距离有可以容易得出结论,让学生找到成就感的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也为下面生活中应用压强知识的实例寻找做铺垫。

教师活动:(请大家想一想生活中增大压强、减小压强的实例,并说明原因)学生活动:学生思考后并全班交流。

教师在此过程中要充分体现指导功能,给予及时的鼓励和评价。

教师活动:出示视频资料,补充讲解工业、农业、滑雪及雪地飞机、建筑、生物学等方面应用增大减小压强知识的应用。

设计目的:巩固所学理论知识,理解压强在生活中的应用,视频资料丰富学生的视野,拉近物理学与生活的距离,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新课程理念。

知识小结:压力、压强定义,压强表达式、单位,增大减小压强方法。

教后反思:压强是本课的主线,先了解压力,发现压力的作用效果,再用控制变量法比较压力的作用效果,然后认识压强,最后了解压强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

本节课是典型的科学探究式教学,力在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提高科学素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