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是个好东西_喻国明

合集下载

喻国明

喻国明

喻国明教授讲座的心得体会喻国明教授的声音比较细,可能听清了上半句,下半句听不到,所以最大的体会就属于听着就着急哪一类。

喻教授主要讲了他对媒介环境变化的四个观察和中国媒介产业发展的几个关键词。

2010年下半年,微波成为热议话题,喻教授对此有一番独特的见解。

他认为,以网络为代表的新媒体给社会带来的最大变化是为每一个人的表达加装了一个向社会喊话的麦克风。

喻教授谈到如今令社会震动的微博时说,微博是迄今为止最具革命意义的个人媒体,极大释放了人们的社会表达,使人们的嘴巴得到了近乎破天荒的解放。

喻国明教授评价中国媒体说,中国社会不缺有价值的媒体,缺少有魅力的媒体。

喻教授讲到媒介融合时说了许多,但我不是很听的懂。

“媒介融合”在新闻传播领域里一直是个讨论的热题。

到底什么是真正的合理的“媒介融合”,喻教授举了个新华社与中国移动的例子,比较鲜明。

现在不止穿着打扮流行混搭,连媒体也混搭。

喻教授认为,“跨界”与“混搭”,是当前传媒业最大的流行趋势。

所谓“跨界”,就是对于传者、受众、媒介市场等既往传媒业固有的业态边界的打破,“混搭”则是人们在传播要素、市场要素的使用和配置上产生了一系列令人耳目一新和颇具想象力空间的种种“混搭”模式。

中国传媒的发展必须熟悉和尊重“跨界”和“混搭”的规律规则。

此外,喻教授认为,“公民新闻运动”也是一大发展势头。

“在今天,发布新闻与不再是传媒工作者的专利了,公民记者的出现便证明了这一点。

”这一运动有着积极和正面的意义,充分利用公民新闻运动所具有的内容采集的巨大潜能,这将大大提升媒介机构的新闻采集能力和时效反应能力,使内容更丰富、更准备、更完整,而内容的采集的成本则更低。

我认为,喻国明教授举的一些实例都很具有代表性,比如说,《广州日报》改革等实例,向我们讲述改革开放30年来传媒业的增量改革;通过对“腾讯一体化”,苹果和微博等案例的生动分析,向我展示了在改革开放以来媒介环境变化——舆论多元,利用有关美国克林顿总统的是否有魅力的调查例子对问题展开深入浅出的阐释。

微博--企业营销的利器--以“利乐钻-地球水”项目为例

微博--企业营销的利器--以“利乐钻-地球水”项目为例

工作强 度 : 另外 . 企 业 可 以联 合 软
件 开 发 商 或 个 人 针 对 自 己 的企 业
微 博来 开 发 第 三方 应 用 . 这 种 量体
裁 衣 的做 法 可 以吸 引 更 多 微 博 粉
丝 和 关 注
体 验 式 营销 [ J ] . 总裁 , 2 0 1 0 ( 9 ) 5 杨 澍. 身段 放 软 才 会 发 现 惊 喜 E J ] . 商 学 院, 中 国经 营报 社 , 2 o l o ( 5 )



参 考 文 献
1 约翰 ・ 梅纳德 . 凯恩斯. 就 业、 利 息 和 货
3 结 语
过 度 反 应 是 国
币通 论 [ M] . 北京 : 商 务 印 书馆 , 1 9 9 4
2 WERNE R F .M. . Bo n d t D. 。 T h a l e r R. Do e s t h e S t o c k Ma r k e t o v e r Re a c t
营销
微博 如 人 . 要 有 拥 有 足 够 的个
性才 容易 被记 住 个 性 化 的企 业微
5 . 3 净化 微博 传 播环 境 . 促进 媒体
传 播 健 康 化
f 责 任编 辑

丽)
博 营 销 需 要 企 业 把 对 微 博 粉 丝 的 ( 上接 第 5 3页)
半 年 跑 赢 市 场 幅 度 就高达 3 O %. 1年 内 跑赢 幅度 达 到 5 0 %
版社 . 2 0 1 1
营 和分 析 微 博 质量 。在 项 目中 . 面
对 众 多 微 博 粉 丝 们 的 热 情 关 注 和
虚 拟 世界 的瞬 息万 变 . 单 靠 人 力 一

微博的网络舆论和不良影响浅析

微博的网络舆论和不良影响浅析

微博的网络舆论和不良影响浅析[摘要]:我国有2.81亿的网民都使用微博,微博凭借信息发散状流动,形成“蒲公英式”传播,以其独特优势,在舆论监督方面发挥着日益巨大作用,成为网络舆论监督的一支新生力量。

本文分析微博信息流动的特点,传播方式的解析已经针对不良影响的诊断。

[关键词]:微博信息流动特点;传播机制;不良影响一、微博的定义2013年1月16日消息,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在京发布第3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报告》显示,截至2013年12月,中国网民规模达6.18亿,互联网普及率为45.8%。

而同时截至2013年12月,我国微①二、微博信息流动的特点微博作为网络舆论监督的一种,相对于传统舆论监督,有着自己基于互联网之上的独特特点。

(一)微博信息发布的即时性随着新媒体发展,互联网已成为中国公民表达诉求,抒发意见,监督权力,建言献策的重要途径。

网络舆论已达到任何机构都无法忽视的地步。

与手机媒体相结合。

微博与手机相结合,是对互联网交互行为的一种延伸,网民由此可以保持移动在线状态,无论走到哪里,都能即时观察到别人对事件的评价,并能发表自己对现实的意见。

更为重要的是,微博用户可以借助手机媒体成为即时的报道者,对正在发生的事情进行简洁而快速的报道,并有超过传统媒体报道速度和广度的可能性,这可以丰富舆论参与者对现实的把握和对意见的表达。

从7.23动车事件中,有两条最快的现场微博在事故中被无数博友转发,第一条微博发出时间是20时27分,这个时间节点是在动车事故发生之前的20分钟,网友“Smm_苗”发出第一条现场微博:“狂风暴雨后的动车这是怎么了?爬得比蜗牛还慢……可别出啥事儿啊。

”此条微博转发2.4万次,跟帖评论7600多条。

随后在事故发生后的20时47分钟的节点上,正在出事列车上的博友“羊圈圈羊”发出一条求救微博:“求救!动车D301现在脱轨在距离温州南站不远处!现在车厢里孩子的哭声一片!没有一个工作人员出来!快点救我们!”此条微博被转发10余万次,跟帖评论两万余条。

从“俯视”到“平视”,我国步入微政府时代

从“俯视”到“平视”,我国步入微政府时代

信 息是无法 彻底删除 的 ,进而采取 了一 总统梅德 韦杰 夫首次 以普 通微博用户 身 问 、进行 沟通的有 利形 式之一。
种 更为积极 主动 的方式 ,开通政府官 方 份祝一名 女大学生生 日快 乐 。美 国总统 二、四川省政府机关开设微博情况
微 博 ,用政 府的权威形 象来引导舆论走 奥 巴马 的微博 粉丝 已多达 6 0 万人 , 2多
开 始 的面 对不 利 的网 络信 息 ,要 么动 最 重要 的 桥 梁 。 辄要 求删除 文章 、封堵 网络信息 ,要 么
府部 门来说 ,微博是其 发挥职能 的一个
在 国外 ,微博也被 不少政府和领导 补充 ,有助于打破 民众 对于政府机关严
表 面表示尊 重网络传播 自由 ,私底下却 人重视 ,美 国总统奥 巴马 、俄罗斯总统 肃沉 闷的刻板 印象 ,有助于更好地宣传
从2 0 年 1 月2日,湖南 省常德 市 博最核心 的功能是 即时信息 的发布 和获 09 1
桃 源县 政 府 开通 国 内政府 首 个 微 博 以 取 。微博具有 “ 直播性 ” ,发布信息极 来 ,2 1年 ,越来越 多的政府部 门开通 为迅速 ,在各 种突发 自然 灾害 、意外 冲 00
向 ,与 民众进行有效 的沟通 。
1 .国 内外 政 府 机 关 和政 界 人 士 对 微
1 四川省在全 国微博排名情况及政 .
府机构主要微博
堪称元首微博 的 “ 人气王 ”。
2 微 博 对 于政 府机 关 的 影 响 .
博 的 使 用概 况
中国人 民大学喻 国明教授认 为 ,微
本 刊特 稿
霉 融氍8鐾 } {
从 “ 视 " 到 “ 视 ’ 我 国步入微政 府 时代 俯 平 ’,

名家对微博看法大集合

名家对微博看法大集合

名家对微博看法大集合如今微博的发展远远超过博客,已经成为了各个行业关注的焦点,各位名家对于微博的看法小编已经汇总下来,大家看一下吧。

潘石屹(SOHO中国有限公司董事长)微博影响远超博客纸质媒体会消失从中国来看, 微博的影响远远超过了原来的博客。

因为中国手机普及很快, 普及率非常高, 这就有了一个硬件基础。

而微博正是基于手机。

你若用电脑, 还要有互联网的限制。

所以我认为微博基于手机的发展很有前途。

封新城(《新周刊》执行总编)如果你们现在不参与微博, 那么你们就不可能成为未来的一个传媒工作者。

传媒的传统生态我们都知道, 如记者采集, 由编辑编辑……但你看, 现在受众就是发布者, 这一点就已经彻底地改变了, 而这一点不等于说现在已经是个现实了, 它还受到管理上的、大家对这个事物理解上的局限, 它只是呈现了一种可能性, 这种可能性就启发我们。

我对新闻系的学生说, 如果你们现在不参与微博, 那么你们就不可能成为未来的一个传媒工作者, 因为你们没有在未来传媒的故乡呆过, 我的意思是说微博是一个真正的传媒人长大的故乡。

曹国伟(新浪CEO)传统新闻媒体报道会因微博发生根本的变化。

媒体的形态和整个操作模式都在发生革命性的变化。

传统新闻媒体报道的责任跟功能会因为微博的出现而发生根本的变化。

未来的媒体发展有几个趋势: 一、所有的内容都会是数字化的; 二、视频内容会极大地增加, 我们现在每个人拥有的手机也好, 数码相机也好, 它们所带来的就是, 每一个新闻现场的目击者、参与者, 都会是新闻的报道者, 新闻事件不再是专业记者的专利, 未来的新闻从业者们更多的责任是去解释、去更深度地剖析事件。

就像我们说的“what happened”, 已经不一定是新闻从业者所做的了, 而是“why happened”, 深度的报道, 观点的报道、评论, 这才是传统媒体要做的。

姜奇平(中国社科院信息化研究中心秘书长)电子商务网站也会受到微博的冲击电子商务网站也会受到微博的冲击, 比如用微博来一对一地讨价还价; 政务网站也可以采用微博形式, 一对一地为百姓办实事。

政府部门对微博运用策略研究[论文]

政府部门对微博运用策略研究[论文]

政府部门对微博的运用策略研究摘要:微博,是一种基于用户关系的社交平台,随着新媒介的发展,微博作为网络舆情中一种新的传播形式,为普通民众搭建起了自由的言论平台。

微博“点”对“面”的传播形式,可以帮助政府克服在垄断话语权、信息传播不均衡、公信力下降、内部决策封闭性以及监督机制不完善方面的一些问题,政府应该利用微博的优势,在更新政府理念、倾听民意、审待话语权、汇聚民智形成体制外的微博监督等方面对微博加以运用,从而来完善政府的职能。

关键词:政府部门运用微博完善2013年1月15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在京发布第3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以下简称《报告》)。

报告显示,截至2012年12月底,我国微博用户规模为3.09亿,较2011年底增长了5873万,网民中的微博用户比例达到54.7%。

手机微博用户规模2.02亿,占所有微博用户的65.6%,接近总体人数三分之二。

[1]。

微博作为崛起的新生力量在网络舆论的传播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并对政府提出了挑战。

政府在垄断话语权、信息传播不均衡、公信力下降、内部决策封闭性以及监督机制不完善等方面存在一些问题,若不及时解决这些问题,会使政府处于被动的局面。

微博的发展虽然为政府带来了挑战,但挑战的同时也是机遇,政府要取“微博之长”、利用微博的优势,更新政府理念、倾听民意、审待话语权、汇聚民智、形成体制外的微博监督来完善政府的职能。

一、当前微博传播的发展状况国内知名新媒体领域研究学者陈永东先生在国内率先给出了微博的定义:微博是一种通过关注机制分享简短实时信息的广播式的社交网络平台[2]。

微博的诞生,使得“网络式”传播进一步变为“裂变式”传播,加剧了信息流速。

正如特纳所言,微博是每位博主都成为一个广播员,开启了媒介的“民众化转向”时代[3]。

喻国明教授认为,微博较其他的传播方式而言,其优势在于节点间的“弱连带”和信息“圈子化”传播[4] 。

在微博时代,一条信息的发出可能会像病毒一样传播,因为是现场直播,甚至连管理员都无法实现审查,政府在传统时代的一些办法在此都显得捉襟见肘了。

电信企业,优化舆论环境刻不容缓——访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喻国明教授

电信企业,优化舆论环境刻不容缓——访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喻国明教授
喻 国明 :舆 论环境 属 于一种软 环境 ,主要是 从人 们对企 府部 门也 面临这些 问题 。
业 的信任 、影响 ,或者 说承 认 、认 同角 度 而言 的。如果 软环 境不好 ,企 业市 场行为 的代 价会在 无形 之 中加 大 。现在 的市 场竞争 已经 不是在 品质 、性 能等方 面 的竞争 ,而是 能否在 人 们 的心 理空 间 占有 位置 的竞争 。所 以 ,如 果企 业不 能让 品牌 形 象入耳 、人 口、人 心 ,不能 对人们 的生 活方 式和价 值理 念
3・ 1 晚会曝光 垃圾短信还 是近 日的计 费门事件 , 5 无论是工资门还是校园营销 事件 ,总是让 中国移 动 等运营商处于尴尬难堪的局面。那么 ,作 为央企 的
电信企业为何总是身处舆论 旋涡?近年来央企 中纷 纷建立 的新闻发言人制度 能否冲破舆论 阴霾 ?不断
变化的媒体传播 渠道 为央企 的舆论环境带来怎样 的
第三 ,央 企 新 闻 发 言人 面 临来 自技术 层 面 的 挑 战 。现
在的新闻发言人所面对的媒体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并不
像 过去传 统媒 体 时代 ,管好 大媒体 、管好这 个 行业 里的 主流
媒体 ,宣传舆论就可以高枕无忧了。现在由于网络媒体的出
央企新 闻发 言人制度走向何方 ?
起彼伏的态势 。导致危机常态化的原因是利益传导机制 ,也 就是传导因素 ,过去局部的问题 ,不会是全局的问题 ;现在 任何局部 的问题,处理的不及时或者不妥当,就有可能酿成
全 局 的问题 。因果关 系 的传导链 现 在越来 越 长 ,彼 此之 间关 联 的紧密 程度越 来越 高 。不光是 央企 面 临危机 的常 态化 ,政
《 中国电信业 》:国 资委 于2 0 年 9 0 9 月份 开 始就 指

从三种传媒经济理论看微博

从三种传媒经济理论看微博

生产 、分 配以及消费为基础,建构 了媒体与大众之间复杂 的 情 ,成为媒介赢得一席之地的关键战略 。微博 的碎片化与低 经济 关系。在 争夺受众有限注意力资源的过程中 ,媒体制造 门槛 恰逢其时的到来 。微博主要用短消息的形式来发布 ,不 焦 点,创造精 彩。但是注意力分配不可能很平均 ,在注意力 需要 在语言方面进行复杂的创作编排 ,人们可 以随 时随地 发

微博 ,即长度在 10 4 个字 以内的微博客,是一个基于用户
通过六个人你就能够认识任何一个陌生人 。 而微博大大缩减 ”
随着对传媒与社会 互动 的深 入认识,一种新的呼声开始 了找 到特 定对 象的过程 。与此同时,微博中人际关系结构也 诞 生。 上海大学新闻传播系吴信训和陈积银老师提 出“ 传媒经 减少至 四层 : 自己;朋 友;朋友的朋友;你不经意看到的某 济是舆论经济” 。这一理论立足“ 意力经济” 影响力经济” 注 和“
提 升先进文化 的影响力与指导作用 ,以提 高国民素质。
二、从 三种经济理论 角度看微博的兴起
( )碎 片化—— 注意力 经济 的根 源 一
在信 息爆 炸时代,注意力资源的短缺成为显而易见 的事
济最需要 的是创新 。( ) 5 负面 的注意力也 比没有注意力好I 。
注意 力经 济理论将 注意力视为一种资源 ,以这种资源 的
最早关注注意 力经济这 一概 念的是传 播政治经济学理论 泰斗 、美 国学者达拉斯・ 斯麦兹 。迈克尔- 高尔德哈伯在 《 注意 力经济与 网络 》和 《 意的售卖 》给出 了注意力经济的主要 注 观 点。( )网络/ 1 信息社会 中物质不是稀缺的,信息也不是稀 缺 的,而注意 力是稀缺 的。( )注意力的稀缺性导致 了它可 2 以转化 为财富。( )注意力比货 币更加重要 。( )注意力经 3 4

“微博问政”与党的民主建设之间的互动

“微博问政”与党的民主建设之间的互动
之最 。嘶 艮 人认 为 , 刚起步 的“ 博 问政 ” 会 之 一 , 大 民众 通 过微 博 反应 实 际 问题 , 博 也成 多 刚 微 将 广 微 在 各 方 推 动下 走 向 常态 化 , 发 挥 出越 来 越 大 的 为 党 政机 关 了解 民情 、 取 民意 、 中 民智 的新 形 并 听 集 作用 。 识 和政治 参 与 的热情 。
式 。执政 党通 过微 博 这样 的现 代新 媒体 手段 , 以 可 政 ” 于 执政 党 而 言 , 对 既是 一 个 考验 其 执政 智 慧 的
第 一 , 微 博 问政 ” 助 于 提 升 公 众 的公 民 意 实 现 政 令 通 达 与 民意 反 馈 的 即时 汇 通 。“ 博 问 “ 有 微 南 京 大 学 政 府 管 理 学 院 副 教 授 李 永 刚 在 其 挑 战 , 同时也 是 一个 大 幅 度 提高 执政 水 平 的机 遇 。
摘 要: 作为一种新 兴网络沟通技术 手段 , 微博 为 网络 问政提供 了一种更加便 捷 高效 的途 径 , 并考验 着 执政 党的执政 智慧。虽然在某些层 面上 ,微博 问政 ” “ 的确促进 执政党的 民主建设 , 如何 实现微博 问政和 党 但 的民主建设之 间的 良性互动 , 如何 避免“ 虚热” 做 秀” 为, 的“ 行 如何 更好 地促进 党的建设 网络 化、 信息化 ,今 时下 最 流行 的人 际交往 曾经 帮 助奥 巴 马赢得 美 国大选 的微博 ,如今 在 中
方式 无疑 就是微 博 了 。 微博 , 即微 博客 ( 。o 1g 国的政 治舞 台之 上也 熠熠 生辉 。最 近一 段 时期 , MirB。 ) 有
的简 称 , 它是 一种 互 动及 传播 性 极快 的工具 , 播 关 “ 博 问政 ” 传 微 成为 热 议 的话题 之 一 , 博 即 时 、 微 广

微博与大学生政治参与

微博与大学生政治参与

◇ 教 一
_ _
或者权力机关 的权利运 作 , 从 而尽可 能影 响社会 。
( 二) 参 与形式
大 学生 通过 微博 进行 政 治参 与 的形 式 多种 多 样 . 主要 包括 微博问政 和微博监督 。 1 . 微博 问政 微博 问政 , 即大 学 生通 过微 博 的关 注 、 转发 、 评 论 等形
式 表 达 出 自己 对 于政 治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的 态 度 和 看 法 ,从 而 尽 可 能 影 响 社
个 简单 快捷有 效 的压力 释放平 台 , 有效 抑制其 过激 行为 ,
大学 生通 过微博 进行有 效 的政 治参 与有 助于我 国 的政
有利 于社会 的稳定 和和谐社会 的建设 。 治体 制改革 , 对于 和谐社会 的建设具有 积极意义 。青年 大学 生利 用微博 平 台进 行有 序 、 理性 的政 治参 与 . 一 方 面可 以实 现 自己的民主权利 , 形 成对 政府 的监 督 . 加 速政 治 民主化进 程 。另一方 面有助 于培养 他们 的爱 国情 怀和对 祖 国的认 同
为大学 生一种新 的生活方式 。”
评价 。“ 微 博客有 效地 突破 了某些 信息 屏障 . 赶 在 了传 统媒 体报 道和政府 新 闻发布 的前 面 .第一 时 间发布 大量第 一手 的信 息 , 成 为杀 伤力最 强的舆论 载体 ” 。 ̄ 2 0 0 4 年 至2 0 0 7 年, 每年 经 证实 的网络 反腐 事 件不 超3 起, 2 0 0 8 年 才 开始 猛增 , 2 0 1 1 年达 到近5 0 起。 ③这个时期 与政府机构 大批进驻 微博 的
播” 。既显示 出政 务微博 受 到广泛关 注度 与不 可替 代性 . 又

微博在我国的传播现状及传播特征分析

微博在我国的传播现状及传播特征分析

微博在我国的传播现状及传播特征分析殷俊,何芳(重庆工商大学长江传媒学院,重庆400067)摘要:微博是一种非正式的迷你型博客,它整合了互联网的传播优势,是博客与即时传播信息结合的一种新型的互联网传播现象。

2007年微博在我国兴起,它以其多样化的发布方式,快捷、广泛的即时交流特点,迎合了现代人碎片化生活背景下的心理交流需求,加上写作门槛的降低,强化了网民的参与度,使其在我国发展迅速:2010年以来,它已成为个人的广播站、企业的“营销利器”、新闻单位获取新闻线索和新闻发布的平台。

微博传播改变了媒介生态,大大缩小了信息传播的时空界限,将新媒体传播效能更大化,深化了人际传播、群体传播、网络传播的内涵,其自主传播个性日益明显。

关键词:微博;发展现状;传播特征;社会效应中图分类号:G210收稿日期:2011一01—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一5242(2011)03—0124—06作者简介:殷俊(1978一),男,四川成都人,重庆工商大学长江传媒学院教授,传播学博士;何芳(1977一),女,四川西昌人,重庆工商大学长江传媒学院副教授。

一’2010年微博在国内开始普及,作为一种网络传播现象,目前微博行业的商业模式与商业价值成为一个高关注度的话题,但对于它的学术探讨却很有限。

据笔者在中国知网上查询,发现相关方面的研究仅20篇左右,研究内容也主要集中在微博传播特点和传播机制的介绍上,对于它在国内的发展现状、发展前景以及有关传播特征的学理分析几乎没有。

本文愿对此做一些探讨。

一、微博在我国的传播现状“微博”,这一概念译自英文micro—blogging,是一种非正式的迷你型博客。

在维基百科中,微博被描述为“一种允许用户及时更新简短文本(通常少于140字)并公开发布的博客形式,用户可将文字、图片、视频、链接都嵌入其中,并允许任何人阅读或者由用户选择的群组阅读”。

微博建立了全国向世界联结的传播交际系统,把人们碎片状的生活拼接成了整体,其用140字以内的字数(网易微博可以发163个字)构建了网络人际交流的新空间、新平台。

激博在广播节日中的应用及其影响探析

激博在广播节日中的应用及其影响探析
ONGN N C U A H ANB 实 探 O 务讨 媒 与 目究 体 节研
— —
微博在广播节 日中的应用及其影 响探析
施会 毅 ,韦冀 宁
(中 国华 艺广 播 公 司新 闻部 福建 福州 3 00 ) 50 1
福 摘 要 :微博特性 与广播 “ 求新 扣 } 夹”的传播理念 有着 博 之 间 的互 动 形 式 早 已五 花 八 门 。 比 如 , 建 交 通 广 播 电 台 0 1年 5月 新浪微 博推 出 “ 电 微 异 曲同工之妙,它的出现 为广播 与新媒体 进一步融合提供 了 在线路 况微博 互动 平 台。2 1 , 就 8个 省 级 直 辖 市 近 2 0家 电 台 0 新 的载体和 契机 , 文 以广播 电台 实际案例为例 , 讨微 博 台 ” 上 线 3个 月 , 有 来 自 2 本 探 入 驻 。 海 峡 之 声 ” 播 电 台也 先后 创 建 了 “ 电 台 一海 峡 之 广 微 在 广 播 节 目中 的 应 用 形博有如下 的传 播特点 : 微博文本简 短 , 传播 速度更 快 , 动 , 得 较 好 的效 果 。 [ 取 5 l
具 有即时性 、 交互性 、 自由性等优 点 , 更便于 人际间 点对点传
播 , 自 媒 体 性 同 时又 具 备 大 众 媒 体 的 特 性 。 1 0个 字 可 以 既 4
过 1 0万 , 就 是 一 份 都 市 报 ; 过 1 0万 , 就 是 一 份 全 国 发 掘 潜 在 的 收 听 力 量 。如 福 建 交通 广 播 的微 博 通 过 发 布 及 时 你 超 0 你 性 报纸 ;超 过 1 0 0 0万 ,你 就 是 电视 台 ;超 过 1亿 ,你 就 是 重 要 的 路 况 信 息 、 出行 相 关 的 新 闻 消 息 、 通 政 策 法 规 , 与 交 让

提升微博在社会管理中的正能量

提升微博在社会管理中的正能量
提升微博在社会管理 中的正能量
◎ 向 骏 向福明
摘 要:近几年来 ,一种1 4 0 字的微博文字应用 ,正悄然改变着民间的生活方式和官方的治理方式。本文 通过介绍微博 的诞生和传播原理、微博 区别于传统媒体 的传播速度 快、覆 盖面广 、社会动 员力强等特性 ,以
及微博不 良信 息易引发公共舆论事件 、造成舆论失控 、导致谣言泛滥等不利因素 ,提 出在现 实条件下完善 网
T w i t t e r 的英文原意 为 “ 小 鸟的叽 叽喳 喳声” ,用户

前端 的微博产 品 ,截  ̄ i 5 2 0 1 2 年底 ,新浪微博 的注册 用 户 已超过 5 亿 。其架构 首先是对 事件有 一个简单
5 5—
的描述 ,然后是一些知识性 的介绍 ,接 着是 大家随 粉丝路径[ 2 】 。研究人 员发现 ,当微博粉丝超 过 1 0 0
近几年来 ,一种仅仅1 4 0 字的互 联网文字应用 , 正悄然改变着 民间的生活方式和官方 的治理方式 ,
能用 如发 手机短信 的数百种工具更新信息 。微博 的 出现 ,突破 了过 去的信息传播方 式 , “ @”这样 简
这就是微博客 ,简称微博 。微博是 目前最具特色 的 单 的形 式使 无 数 的信息 结点 成 了 网络 ,形成 了社
息交互 、草根化等 鲜明特 点 ,赢 得了广大网 民的青 都市报 ;粉丝超 过 1 0 0 万人 时 ,就相 当一份全 国性
睐 。2 0 1 3 年4 月9日,中国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 、国家 报纸 ;粉丝超过 1 0 0 0 万人 时 ,就相当一家知名电视 互联 网信息 办公 室副主任钱小芊在第六届 中美互联 台 ;粉 丝超过一亿 时 ,则相 当于C C T V 。微博时代创 网论坛上透 露 ,截 至2 0 1 2 年底 ,中国微博用户规模 新 了社会动 员组织形式 ,中国人民大学舆论研究所

喻国明一位行者的感悟

喻国明一位行者的感悟

一路走来,从他的众多研究成果可以看出,他的关注点一直围绕着亟须解决的现实问题。

他对于学科前沿的敏感不仅仅来源于智慧,更是因为他对中国社会及传媒业的发展有着深切的关注,他始终坚持着“经世致用”的研究路线,针对社会和时代的“问题单”贡献自己的智慧和能量。

报国惟有笔如刀“我的研究,我是用全部的情感和精力包括生命来做的。

”这是喻国明对自己的要求。

他相信,一个在生活面前不动感情、写文章不倾注心血的人,只能成为文字匠,而不能成为一个有思想、有自觉追求的人。

“我们这代人与社会的改革同行,有内在的颠覆冲动和叛逆的基因,又有一种融化于血液之中的社会责任感和内在的执著。

”在投身新闻学研究之初,这种血液中的责任感与执着就始终如影随形地伴随着他。

喻国明出生在上海,六岁时随父母迁居北京。

幼时的他天资聪颖,三四岁的时候看别人下中国象棋,竟然就在旁边开口支招。

大人训斥他:“你这小屁孩懂什么,要不你来下?”他也不客气:“我来下就我来下。

”结果还经常赢。

六七岁时,喻国明就是他所在的那一片居民区众人皆知的象棋“神童”。

他自小记忆力过人:“一页书,大概读上十多分钟,整页整页的书就会印在脑子里。

考试时,只要是书本上出现过的内容,给我的感觉就像是在抄答案一样。

”喻研究项目。

“中国大众媒介的传播效果与公信力研究”,是喻国明作为首席专家承担的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攻关课题,在总结国际学术界近百年来于传媒公信力评测理论和方法及繁多实证案例的基础上,成功地建立起一个可将中国大众传媒公信力状况进行量化表达的传媒公信力测评指标体系。

课题组于2005年11月组织实施了《中国传媒公信力问题的全国居民调查》,这是迄今为止我国所进行的最大规模、指标体系最为完整、综合测评传媒种类最多的一项实症研究与评测分析;由他主编的《中国传媒发展指数报告》,是国内目前唯一对传媒发展整体业态进行综合测量与评价研究的年度科研成果,已经成为传媒研究领域的标志性成果之一;活”,但是他却愿意一次又一次地在荒芜中开拓。

谣言止于智者,更止于公开

谣言止于智者,更止于公开

谣言止于智者,更止于公开谣言止于智者,更止于公开朱达志近来,有关网络谣言的各种话题,又开始热闹起来。

先是有一些未经证实的言论和消息在微博上不胫而走,造成了一定负面影响;后有相关部门和人士出面指陈网络谣言的危险性,有些网站亦被处理;之后是网媒们纷纷表态、倡议抵制网络谣言、净化网络环境。

这些举措无疑都是必要的。

谣言的危害毋庸置疑。

言论自由并不意味着连谣言的传播“自由”也要保护。

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都不会保护人们“在戏院中妄呼起火引起恐慌的自由”,我们的法律当然也不会对那些有着“明显且即刻的危险”的言论和事实传播听之任之。

因此,对于网络谣言,有关方面及时出手、网络媒体强化自律,非常必要。

不过,从传播规律的角度说,谣言及各种不实、失实消息混在大量真实的新闻和资讯中通过媒介流布,是再正常不过的事了。

在如今这个“自媒体”时代,网络为所有具备发言能力的公民提供了前所未有的表达空间和便利,这对“每个人的自由发展”和现代公民意识的养成,对我们这个社会的和谐稳定和全面进步,无疑都是好事。

当然,泥沙俱下的情况也不可避免,谣言借助网络流布传播,即为其主要表现之一。

只是,我们没必要因此惊慌失措、夸大其词,更不能投鼠忌器、因噎废食。

常言道,“谣言止于智者”。

这一方面是说,真正的智者是不会被谣言所惑的。

另一方面,正如治水之道堵不如疏,面对各种流言和谣传,只知用强硬之力去拦截封堵,实为不智乃至反智之举。

对于“微博谣言满天飞”,有人忧心如焚,有人痛心疾首,有人呼吁相关部门出手整治,这些都可理解。

但须知,假如不让民众在“实战”中学会识别谣言,不让各种未经证实的消息通过自由传播和讨论获得证实或证伪,那么谣言就不可能绝迹,甚至不可能减少。

中国人民大学舆论研究所所长、新闻学院副院长喻国明教授认为,“微博谣言”及其所衍生的“微博辟谣”,其实都是伪命题,因为微博本身就具备“自清功能”。

一条消息如果只有一个人在微博上发布,那么我们既需要质疑他的身份也需要质疑事件本身的真实性;但假如众多目击者或知情者都在微博上发布信息,那么彼此之间的不同看法就会形成补充,最终得以最大限度地呈现或者还原真相。

微博问政的利与弊

微博问政的利与弊

一、微博问政的优点1. 微博给民众提供了意见表达的理想平台时代的进步让中国公众对公共决策表现出前所未有的热情和明确的参与意识:民众不仅希望对国家事务或涉及政府责任事件有客观的了解,还希望表达个人的思想观点、发出自己的声音、参与社会管理。

现实的民主权利行使呼唤更为实际的实现机制。

孙斯坦教授认为“在经济不平等的情况下,或许技术的进步可以使政治平等这个目标变得更加现实。

”微博问政,给公众提供了平等通畅的沟通与交流平台,从某种程度上打破了身份和权力的藩篱、实现了公共参与的均等化,迎合了公众参与公共事务、共商国是的积极性,各社会群体能关注到各种问题的信息、能利用各种手段进行信息交流。

微博问政使公众参与管理国家事务以及经济、文化事业和社会事务的方式更加直接和有效,使代表着社会各个层面意见的普通民众也能够获得较大关注,有利于公众设置社会公共议题,让每一种声音都不再微薄,对于公民参与政治生活是一种有力的推动。

2.微博问政便于政府征询民意以辅助科学决策微博在了解、收集民情民意方面优势明显,成为政府考察民意的平台。

喻国明认为,微博在巨大商业价值之外,还具有强大的潜在政治功能和社会功能。

官员通过微博倾听百姓的意见诉求、了解百姓的生存状态,对促进民智汇聚、考量社会决策大有裨益。

微博问政开通了全天候的民意通道,成为政府增强决策和执行合法性的重要方式,有助于决策科学化、合理化和公开化。

3. 微博问政便于政府及时、有效地处置事件社会转型期带来的种种现实压力在虚拟世界能汇聚成强大的力量,再反作用于客观世界。

网络审判、网络揭丑、“公民散步” 等就是例证,这些行为给社会的正常秩序造成一定破坏。

微博问政可说是对此链条中间环节的参与。

政府通过微博筛选出公众关注的事件、察觉出现的矛盾端倪,通过引导舆论、疏导网友情绪,做针对性、及时性的回应和处理,将冲突消灭于萌芽状态,避免集体上访、集会、围堵政府机关等群体性事件的突发。

而搭上微博“快车” 后的民意让群众足不出户就把自己的惆怅事发出去,让有关部门看到,节省了群众往返奔波的信访成本。

传统媒体依然不可替代——访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副院长喻国明

传统媒体依然不可替代——访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副院长喻国明

副院长喻国 明教授 ,在 3月 2 6日的
中国城 市报 业传媒高峰论坛 上表示 , 面对新媒体 的挑战 ,传统媒体应该在 未 来更 多 的体 现核 心价 值 的角 色演 变。
从去年开始到今 年 2月 , 喻国 明
教授 带领人员将 国内微博客进行了首 次最完整最全面的研究 ,认为微博客 的兴起 已经 改 变 了传统 的 互联 网模
式 ,因 为传 统 的 QQ、 N 是 点 对 点 MS
的交流 , 而微博则是点对面的交流 , 每
个人都可 以设立微博并变成面 向社会
的麦克风。
喻 国明表示 , 微博 的兴起 , 已经
对传统传播生态进行了改变,管理 者 很难在技术上进行控制 ,因为微博客
可 以现 场 直播 、 且 通过 粉 丝 团、 友 并 好
壁叠 圈
传统媒体依然不 可替代
— —
访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副院长喻 国明
张伟
■本 刊特 约记者
当下 , 媒体 日新月 异 , 新 可是 传 统媒体依然不可替代。 素有中国“ 媒介 军师”之称 的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
视 台、 新华社等 , 而微博客介入后 。 这 些已经发生 巨大的改变,不论何种媒 介, 重要的在内容本身 , 传统 电影经常 启用名演员扩 大影响力 ,而红遍 全球 的“ 阿凡 达 ” 启用 的并不是 名演员 , 这 部大片依然可 以取得 巨大成功。 传统媒体依然不可替代。微博客 作为新兴媒体 ,似乎 已经颠覆 了传统 媒体 的思维 , 可是 , 喻国 明教授感觉。 传统媒体在体 现价值 时,可以充 分发挥优势 ,在一个一个 圈子 、社群 中, 传统媒体 可以进行一一关联 , 为 作 公信力机构 , 灾害、 疾病信息在 网络上 传播 ,最终还是要依赖传统媒体 的再

政府微博影响力的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政府微博影响力的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话题 、 快速形 成速 度 、 强 大社会 冲击 力使 其具有 很强 的传播 优 势 。 微博极 大 提升 了社会信 息 的透 明度 , 建 构 了追 逐事 实真相 的公 共空 间 。 其依 靠强 大 的传 播机 制 和传 播模 式 , 引起全 社会 围观 、 媒 体介 入 、 上 层关
注, 促 进微博 影 响力 的生成 。
在使用 微博 。2 0 0 9年 7月 , 英 国政 府规 定政 府部 门应拥 有 T w i t t e r 帐号, 要求 公务 员学 习使用 微博 。2 0 1 0
年 中国开启 政府微 博 , 截止 2 0 1 2年 7月 , 仅新 浪微 博认证 的各领 域政 府机 构及 官 员微 博 已达 4 5 0 2 1 家。 早在 2 0 1 0年 , 中国人 民大学 舆论研 究所 的监 测表 明 : 微博 的 影响力 已在各种 传播 平 台 中位列第 三 , 并 预
治理模 式 与时俱 进 , 对 社会 的治理 必须 包括 对 网络 社会 的治 理 。 网络 社会 治理 又被称 为 网络治理 或 网络
收稿 日期 : 2 01 3 —0 2一O1
作者简介: 任福兵 。 华东 理 工 大 学 科 技 信 息 研 究 所 副 研 究 员 、 博士。
管理 , 它是 利 用 网络信 息技术 为 手段 而构 建一 种新 型 的 、 有效 的治 理新 方式 , 对 于提升 政府 公 信力 、 发挥
言未来 有可 能成 为第一 囝 。
( 二) 微 博 的பைடு நூலகம்会 网络 治理
随着通 信与 信息技 术 的发展 , 人类社 会进 入信 息化 和 网络化 时代 , 以信 息技 术 范式 为基础 的新 社会 形 态—— 网络社 会正 在形成 , 且必 将成 为人类 社会 不可 分割 的重要 组成部 分 。 这 一社 会形 态要求政 府 的

中国媒体官方微博运营现状的评测与分析_喻国明

中国媒体官方微博运营现状的评测与分析_喻国明

传媒经济观察青年记者·2012年10月上● 李彪 何睿电视广告编排策略与研究进路——基于文献综述的广告编排因素分析从理论上讲,电视广告的编排有两种含义:一种是广告时段的编排,指的是在节目播出前后和节目中间插播广告时段;另一种是广告时段内插播,根据广告播出的品牌、内容、长度、色彩、音乐、文字等要素,决定其在广告时段中播出的先后顺序,使这些要素和谐统一地出现在电视画面上,形成良好的视觉冲击力,吸引观众对产品的注意。

①具体而言,电视广告编排涉及广告的时长、广告的位置、与其他广告的搭配组合以及广告编排的策略应用等因素。

就目前而言,无论国内还是国外,都没有值得效法的电视广告编排的理想化模型以及有效、可行的评估系统。

本文从已有的国内外文献出发,对广告编排相关的因素进行分析,并且结合中国人民大学舆论研究所最新的相关调查结论,为电视广告编排策略提供研究思路及较为系统化的考量方法。

对现有电视广告编排实践的相关研究结论从现有的广告环境来看,国内的电视广告存在广告时间过长、插播次数过于频繁、广告品质低俗等问题。

对现有的广告编排策略的分析和解读,不但为我们提供了较好的现实范例,也提供了可供操作的有效视角。

刘振对比了央视新闻频道与台湾TVBS 新闻台周四到周六3天黄金时段的所有广告,认为较之于大陆电视台,台湾电视台广告时段的安排更为灵活(广告时段的数量不固定、广告时段的播出时间不固定)、广告片的长度更为多样(5秒到40秒之间混播,长短交错,前后可呼应。

以“易而善”羊奶粉在TVBS 新闻台的投放为例,首先播出一则30秒的产品广告,20秒之后又播出了一则5秒的促销广告, 有效地呼应了前面所播的广告)。

刘光锋则以湖南卫视《娱乐无极限》中插播的广告为例进行了内容分析。

作者选取了2009年4月中的一周(7期)该节目中插播的广告作为样本(有效样本为36则广告),②对有效样本中的品牌、内容、长度、色彩、音乐等要素进行编码,数据分析认为该节目插播的广告具有一些优点可以借鉴,如广告内容与节目定位具有相似性、商业广告与节目宣传片的合理配置、同质性广告避免在同一时段播出、广告播出时段与广告长度、数量的不确定性和灵活性、根据观众的生活形态编排广告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11年第12期微博问政:欢呼与反思编者按:听取民意的方式有很多种,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微博问政”无疑是一项新鲜的问政举措。

微博问政的流行说明了什么,对我国的民主政治有何作用和影响,微博问政目前存在哪些缺陷和风险,如何形成理性的官民网络互动环境……针对这些问题,我们组织了这组文章,以引起各界关注。

微博作为“个人信息即时共享综合平台”正在深刻地改变中国社会,无论是政治生活、经济生活,还是日常生活,微博的影响力无处不在。

尽管微博的规模化成长还仅仅两年时间,但它已经迅速拥有超过两亿用户,并且在社会生活的几乎所有层面都扮演着重要角色。

一、微博影响力发生的技术关键:微博传播的三大特性短短140个字的微博内容,其实是一个很碎片化的内容,之所以产生巨大、甚至翻天覆地的社会影响,是因为微博身后有三种强大的传播机制的支撑。

1.“点对面”的即时传播。

如果说,网络之于人类社会的最大贡献是“解放了人的嘴巴”,那么,微博则在事实上为每个人的社会喊话装上麦克风,而且这种“喊话”是以现场直播的方式进行。

区别于QQ 、MSN 这类“点对点”的传播方式,微博是一种点对面的即时通信。

每个人都是媒介,每个人都是传播者,通过微博喊话,这种迅捷的通讯方式造成了巨大的社会影响力,导致的后果是全社会的围观、上层的介入,事件的发展方向、结局都会大不一样。

2.建立在叠套社会关系网络上的传播。

所谓叠套就是众多博主和“粉丝”之间重重叠叠的关系交织。

在最初的第一级传播中,博主发的任何一个文字、一张照片,一个链接都可以即时地让其所有的“粉丝”分享。

在这一级传播中,传播规模与博主的“粉丝”数相关。

但传播至此并不会终止,只要接受这个内容的微博用户认为这条内容有转发价值和分享意义,他就会一键转发,形成对他的“粉丝”的“次级传播”,如此这般,一条被认为有分享价值的内容便在层层转发中达至数量巨大的接收者,产生“核裂变”式的传播的规模效应。

而这种传播能量过去只有传统大媒介才拥有。

今天任何个人借助于微博,都有可能产生足以挑战大媒体的传播能量。

3.拥有关系资源“背书”的内容传播。

一个信息的内容仅仅以内容本身进行传播时,人们对它的重视和信任程度往往是不高的,甚至会以一种质疑的态度来面对,因此,其传播效用的产生是非常有限的。

反之,如果内容的传播建立在一种信任关系背书基础上,则其传播的效率、影响力及传播能量将会相当巨大,而微博恰恰就是这种基于关系资源的内容传播。

微博所传播的内容不仅仅是一个单纯的内容,它还带着一种基于博主和“粉丝”的认同关系、欣赏关系的内容传播,属于一种圈子文化的产物。

因此通过微博传播的内容,比一般的内容传播在影响力、可信度、可接受程度方面往往要大得多。

概言之,正是上述三大传播特性造就了微博巨大的社会影响力,导致传媒生态、乃至社会生态、政微博是个好东西□喻国明19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11年第12期治生态的重大改变。

而要善用微博去实现自己的社会诉求,需要用更智慧的方式去开发和利用微博,而不是利用原始的初级状态去使用微博。

譬如,微博的话语方式,微博虽然是点对面的传播,但是它在本质上是一种个性化的传播,这种传播,尤其需要有个性、有温度、有情感,不能用正襟危坐的方式说,而是需要有情感的交流。

所以任何一种营销、宣传或引导如果不是以这种情感体验、情感共振作为关系认同的前提和基础,其传播内容就很难使人“入耳、入脑、入心”,道理、论据再充分也未必能产生预期效果。

再比如,微博本是一个建立在关系关联基础上的传播形态,对于微博的有效使用和开发,就需要有更多关系资源的有效构建,将各种人、物及媒介平台的要素进行合目的关联与整合,形成“1+1>2”的巨大传播影响力。

二、微博的功过与“治理”:微博是促进社会健康平衡的重要手段,不要用“文革”的手段或“文化原教旨主义”逻辑去对待微博中出现的比较不太符合官方口味的内容微博本质上是“个人媒体”,是个人向社会喊话和向社会表达的工具,它构成了一个社会场域的围观结构,这极大提升了整个社会的信息透明度和意见表达的均衡性与多元化,建构了对于真相追逐的公共空间。

从这个意义上说,微博是促进社会民主开放和健康平衡的一个重要手段。

中国网民利用微博关心公共事务的热情是非常独特的,这很大程度上并非中国网民喜欢利用微博来议论政治和社会事务,而是传统媒体在这一领域社会表达功能的巨大缺失所导致的补偿性满足。

现在由于传播新技术的突破,很难保持过去那一套规管体系的有效性和合理性,与其被动地逐渐失去自己的影响力和权威性,还不如主动在传媒规制方面作出深刻调整和改革,微博对于传统媒体的改革和传播体制的改革都是一个很重要的促进。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看待微博传播中所表现出的负能量?必须承认,任何一个新生事物的出现都有所谓负面的作用和影响。

中国的网络本身还处于孩童期,所以我们不要用“文革”的手段或“文化原教旨主义”逻辑去对待微博上出现的比较不太符合官方口味的内容,应该给它一定的宽容度和生长空间,对于现实有危害的内容可以依照现行的法律法规来惩处,但不应该殃及一般网民。

我认为,微博网络治理的一个原则是不要扩大化,不要用太过严厉的方式。

微博上纷繁的事件究竟是不是“乱象”,诸多负面个案背后,应该治理的又究竟是什么?我认为,既然是乱象,就应该具有普遍存在的特性,但事实上,那些产生明显负面社会效应的事件,都属个案,并非主流。

因此,不管是管理者、研究者还是媒体,都需要有客观全面的总体判断,不应该把个案当做普遍现象,甚至冠以“乱局”之类的结论。

有评论者称微博是一把“双刃剑”,在微博上,传播谣言、吐口水、肆意谩骂等不理智的行为经常出现,而用微博谋利或攻击竞争对手更是被人诟病,不过这些现象并不能说明微博有问题。

首先,“八卦”、谣言等,并非因微博而产生,而是任何时代都存在的现象,只不过有了微博,人们很容易知道彼此都在关注什么,所以有人觉得成了问题。

对于微博上的偏激言论,总体上应当持宽容的态度。

现代社会是一个需要公民高度参与的社会,作为受到各种主客观条件限制的个人而言,其公开表达的内容不完善、有错误甚至很偏激都是非常正常的。

实际上,在网上,个人的错误表达、偏激言论很容易被“大数定律”所抵消,如果表达和辩论能够保持自由和畅通,偏激或错误的言论一般不会有生存空间,它们很容易被发现和纠正。

纷纷扰扰的微博事件,引来很多要治理微博的言论,那么微博究竟需不需要治理,又该治理什么?我认为,把网民在网络上的一般不当行为当作乱象来治理是不对的。

实际上,在网络上,一般性的个人言论的失当,绝大多数情况下不会导致社会的乱象,其社会的负面影响也没有我们想象中那么大。

相反,倒是一些有组织的行为,比如商业推手、利益集团等,他们的机构性的组织行为更容易带动舆论,造成有影响力的误导,从而产生比较大的负面影响。

不良的商业因素对于微博的侵蚀,这便是微博乱象的重要来源之一。

今天的管理者应该改变思路,随着社会发展,社会生活的复杂程度、文明程度越高,以往家长式的管理方式显然不合适了。

过去封闭式的管理必然要转变成开放式的管理,从依靠政府变为社会自治,让社会或者各种非政府组织协作管理。

更重要的是,当管理成为一种共同协作的形式之后,管理者也就不20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11年第12期微博问政的力量与风险□张鸫再仅仅是规则的制定者,同样也是遵守者——应该有一种普遍有效的规则,来约束所有人,不管是被管理者,还是管理者本身,都受到同样的规则所约束。

而这一点,正是今天的管理者应该思考的问题。

三、“微博辟谣”是个伪命题:微博的本质精神就是平等参与、营造合意关于“微博辟谣”,这是个伪命题。

微博本身具有“自清功能”。

只要一起事件不只有一个目击者,只要微博发布信息的机制足够开放,那么最终传达出的真相往往会比传统媒介的报道模式更加完善和立体。

所以我认为,微博不是制造谣言的地方,而是粉碎谣言的地方。

我不否认网络言论中存在偏激、不全面等种种问题。

但是,网络上的发言者只是一名普通的公民,并不是经过专业新闻训练的从业者,我们不应当对他们过于苛求,而应当抱着更加宽容的态度。

但对于带着利益目的进入微博的机构、企业等,它们的行为会影响到信息的正常传播。

我们近半年的研究中就曾发现过多起源自商业因素的网络造谣、攻击事件,包括购买粉丝、进行“隐性”宣传的行为等。

对于这些行为,相关职能部门应进行有效监管。

近一年来,基于微博传播而产生的不准确信息多次出现,有人便认为,需要一个关于真相的“辟谣者”或关于真理的审查者。

我认为这种主张极为荒谬。

首先,谁有资格垄断真理或真相而先知先觉呢?其次,微博的本质之一就是人和人之间的平等关系,尤其是在真相和真理面前。

辟谣者角色的提出,实质上反映了社会管理者基于过时了的社会管理观念的一种焦虑,但须知,按照传统方式的过分干预,一旦辟谣成为一种有组织的力量,微博恐怕就失去它存在的本意了,并且,也会有一些利益集团利用这种形式将对方宣布为“造谣者”。

真相的暴露本身是过程性的。

用马克思的话来说就是“用今天的报道来纠正昨天的错误,再用明天的报道来补充今天的不足”。

结构性和过程性,是接近真相的唯一正确的办法。

流言止于智者,谣言止于公开,越是在信息传播与流通不甚顺畅的环境,谣言才有滋生的土壤。

很大一部分怀疑、质疑的提出与传播,不仅不应被认定为谣言,而且是推动真相最终浮出水面的可贵力量。

越是真相稀缺的时代,人们越需要和追逐真相,互联网在给人们新工具表达、传播的同时,本身带有自净的平台设计。

谣言,只有在信息自由流通的语境中,才会具有不攻自破的特性。

当社会开始尊重和相信每个人所拥有的对信息的独立判断,保障人们的知情与表达,真相终究会得以呈现。

几年前有一个振聋发聩的声音说:“民主是个好东西。

”今天我们同样要说:“微博也是个好东西。

”正如新浪网友所总结的:微博是腐败的曝光机;微博是谣言的粉碎机;微博是真相的挖掘机;微博是自由声音的发动机;微博是民众微言的呼吸机;微博是社会空气的清洁机;微博是事件记录的影像机;微博是推动社会进步的永动机。

总的来说,微博利远大于弊。

这就是我们的结论。

(作者: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副院长、教授)“微博微博,危险的博客”,这是我对近年来微博问政现状的突出感受。

微博问政作为网络问政的重要延展和全新方式,既可以成为一种建设性力量,推动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也可以成为一种破坏性力量,带来现实危害和潜在风险。

如何既发挥微博问政的积极作用,又防控微博问政的消极影响,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

一、微博问政显示巨大的现实力量随着微博快速发展普及,微博不再仅仅运用于社交领域,而是逐渐与政治挂钩,发挥着日益重要的政治效能。

微博问政也已经成为许多国家治国理政的新趋势,显示出强大的现实力量。

1.政治号召力。

微博问政是各国政府部门和政2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