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师自制教具-参考模板

合集下载

制作小学科学教具教案模板

制作小学科学教具教案模板

课时:2课时年级:四年级学科:科学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了解教具制作的基本步骤和材料选择,掌握简单的教具制作方法。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学生能够学会与他人沟通、协作,共同完成教具制作。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1. 教具制作的基本步骤和材料选择。

2. 小组合作完成教具制作。

教学难点:1. 教具设计的科学性和实用性。

2. 小组合作中的沟通与协调。

教学准备:1. 教具制作材料:纸张、剪刀、胶水、彩笔、剪刀、彩纸、易拉罐等。

2. 教具制作示例图片或视频。

3. 教学PPT。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教具吗?教具有什么作用?2. 回答:教具是辅助教学的一种工具,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二、讲授新课1. 介绍教具制作的基本步骤:a. 确定教具主题;b. 设计教具结构;c. 选择制作材料;d. 制作教具;e. 检查和改进。

2. 讲解材料选择原则:a. 安全性:选择无毒、无害的材料;b. 实用性:选择易于操作、便于携带的材料;c. 美观性:选择色彩鲜艳、造型独特的材料。

三、小组合作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确定一个教具主题;2. 小组讨论并设计教具结构;3. 选择制作材料并开始制作教具。

四、课堂小结1. 回顾教具制作的基本步骤和材料选择原则;2. 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教具制作经验。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回顾上节课学习的教具制作内容;2. 提问:同学们,你们还记得教具制作的基本步骤吗?二、巩固练习1. 学生展示自己的教具作品,分享制作过程和心得;2. 教师点评,给予鼓励和建议。

三、拓展延伸1. 引导学生思考:除了本节课制作的教具,还有哪些教具可以辅助我们的学习?2. 学生讨论并列举出更多种类的教具。

四、课堂小结1.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2.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发现科学,制作更多有意义的教具。

小学科学教师自制教具

小学科学教师自制教具

小学科学教师自制教具“太阳和一、教具名称:“太阳和影子”三合一实验装置二、教材实验分析苏教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白天和黑夜”第一课“太阳和影子”一课,本课有三个活动,分别达到以下目的:1.认识一天中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变化和高度变化; 2.发现阳光下影子变化的规律, 3.模拟太阳视运动过程中影子的变化,引导发现规律。

观察太阳在天空中高度时教材设计的是叠拳法,拳头数就是太阳的高度,叠拳法由于学生本身主观性和拳头大小的差异,实验结果不统一,误差比较大。

观察太阳的位置时原有教具是在底盘前端放一个指南针,指南针四周标明东、南、西、北方向,物体再放另一处,分隔开来,个人觉得不如把物体放在中心,四周注明东、南、西、北方向比较符合学生平常的认知经验,也比较形象直观,不管好生、差生一眼能看明白,真正面向全体学生。

观察阳光下物体影子的变化,实验目的是得出一天中,影子变化由长至短再至长,温度变化由低→高→低的的规律,教材设计2个活动,活动 1.早晨,在校园里找一个物体,给它的影子做上记号。

下课的时候再去画一画。

由于场地不能专有,实验记录得不到保证,另外受到时间、课程设置的限制,实验并不顺利。

原有教具干脆没有活动1只测量影子的长度。

我认为活动1很重要,影子是随着时间变化的,每一节下课,把同一物体在阳光下的影子画下来,进行比较,更能直观的得出同一物体在阳光下的影子变化规律。

至于活动 2.每到课间话画出白纸上铅笔影子,并在影子的顶端记下当时的温度和时间,完全可以在活动1的影子旁标上当时的温度和时间,合二为一!为了方便学生还可以集成电子表和温度计。

教材设计了模拟太阳运动过程中影子的变化实验,目的是得出太阳高度越高,影子越短;反之影子越长的规律,教材设计用手电筒代表太阳,竹篾代表太阳运动的轨迹,小标杆代表地球上能产生影子的物体。

实际是竹篾不容易找到,而且易变形,时间一长就发黄干枯,又不能重复使用。

所以我用四号钢筋弯成半圆状代替竹篾,不用铁丝是因为够粗才不易变形,可重复使用,手电筒也选择扁平的,尽量放大模拟的空间!为了方便教学,更简单易行的解决本课难点,结合生活实际,我把书上的三个活动整合成了“太阳和影子”三合一实验装置。

中小学自制教具

中小学自制教具

自制教具评选参评作品技术资料
一、教具名称
C02的制取装置
二、教具制作人
三、教具装置图(见实物)
四、仪器特点及用途
充分利用最简单的实验器材达到最好的实验效果。

通过控制铜网的高低,可以随时控制反应的发生与停止,充分节约药品,将石灰石放于塑料瓶中,便于石灰石的回收。

五、制作材料
大号集气瓶、橡皮塞、铜网、胶皮管、长颈漏斗、塑料瓶、导管
六、制作方法
先给橡皮塞上打两个眼,一个能插入长颈漏斗、一个插入导气管,将导管和胶皮管连接起来,胶皮管的另一端再插入一根导管。

在塑料瓶底端打眼,将铜丝拴到塑料瓶口处。

七、使用方法
在铜网里加入适量的石灰石,紧接着将稀盐酸倒入长颈漏斗中至淹没下端管口,迅速盖上瓶塞,发现当铜网里的石灰石遇到稀盐酸后表面开始有大量气泡产生,说明有C02产生。

欲使反应停止,可将铜丝向上拉拽,使石灰石与稀盐酸不再接触,发现不再产生气泡。

回收石灰石只需将塑料瓶取出,用清水冲洗塑料瓶内部石灰石即可。

自制教具、学具技术资料

自制教具、学具技术资料

自制教具技术资料一、作品名称:多功能支架二、作品制作人单位、姓名、邮编:陕西省勉县实验小学刘晋华724200 三、作品装置图四、作品特点及用途1、特点:绑上自制“小火箭”,利用反冲原理使“小火箭”在旋转支架上绕轴旋转,让学生清楚地观看到反冲现象;绑上条形磁铁,可以演示同级相持、异极相吸的现象;取下垂直支架,挂上反冲实验瓶,可以演示水力反冲现象;绑上连线的小球,可以做“摆”。

2、用途:在教学研究《反冲》、《磁铁》、《摆》时做课堂演示。

五、制作材料1、长度为40厘米的铝合金方条1根(简称平行转轴);2、长度为30厘米的自行车条1根,一头带螺母,一头磨成尖圆锥形(简称垂直转轴);3、口径为8Ф长为38厘米的钢筋1根(简称“┐”形支架);4、直径为18厘米的金属圆盘1个(简称圆盘);5、口径为4Ф的螺母2颗,口径为5Ф的螺母、螺丝2对;6、 6×2×0。

8厘米的小钢板1条。

六、制作方法1、将铝合金方条中心钻一口径为5Ф的圆孔,两端末梢间隔4厘米钻各2个圆孔;2、把8Ф的钢筋折成10:28厘米的直角“┓”形;3、在小钢板中心钻一口径为5Φ的凹形圆锥孔作为转轴的支点,再在两旁2厘米处对称打两个5Φ的孔;4、在金属圆盘底部中心固定一点,向两旁延伸2厘米处对称打两个5Φ的孔,在侧部间隔2厘米也钻两个5Φ的孔;5、把“┐”形支架10厘米处的前端部分钻一口径为5Φ的圆孔,在28厘米处末端间隔2厘米钻5Φ圆孔2个;6、将“┐”形支架用螺丝固定在圆盘上,在圆盘底部固定上小钢板,再将平行支架和垂直支架组合,从“┐”形支架前端的孔穿过,把垂直支架的尖圆锥插入底座中心的孔里。

七、使用方法1、旋转“小火箭”——将一空的小摩丝瓶底部用锥子扎一小孔,绑在平行转轴的一端做小火箭,在另一端绑一物体与摩丝瓶配重以保持平衡,用注射器抽取10毫升95%的酒精,从“小火箭”底部的小孔注入瓶体内,在“小火箭”外围缠一圈酒精药棉,点燃药棉,使“小火箭”发热,“箭”体内酒精受热汽化向后喷出,推动“小火箭”在旋转支架绕轴转动,学生可以清楚地看到反冲现象;2、磁铁性质演示——把条形磁铁绑在平行转轴的一端,手持另一条形磁铁与其接近,可以直观地演示同极相持、异极相吸现象;3、反冲演示——取下垂直支架,把反冲实验瓶绑在“┐”形支架前端地孔上,往瓶里装入水,瓶子就会旋转起来,学生可以清楚地看见反冲现象,可演示不同方向的反冲现象;4、摆——把连线的小球绑在“┐”形支架的前端,变换摆锤的重量、摆线的长短,可演示研究摆的秘密。

小学科学教师自制教具说明书

小学科学教师自制教具说明书
小学科学教师自制教具说明书
一、教具名称:“水结冰时的温度观察”实验装置
二、教材实验分析
教科版(修订版)《科学》(三下)第三单元第三课时《水结冰了》一课,安排了一个让学生观察“水在什么温度时结冰”的活动。教材是这样设计活动的:拿一只保温杯(或在普通塑料杯外包裹一块干毛巾),在杯内装满碎冰,把装有10毫升水的试管插入碎冰中,用温度计观察试管里水温的变化。按照这样的方式进行实验,会出现一个这样的问题:也就是因为要准确地观察水温的变化情况,温度计的感温泡就不能接触到试管的内壁及试管的底部,而试管又比较细,学生就很难控制温度计,因此学生的主要精力将会集中在控制温度计上,从而影响了对试管中水温变化的观察(几位老师的课堂教学都出现了这样的问题),结果导致实验数据的不科学甚至失败。
三、材料与制作
1.材料与工具
15×180㎜试管一只、2号软木塞一个(上钻二孔:其一直径为1㎜,另一直径为5㎜)、温度计一只。
2.制作过程
①先将2号软木塞钻直径分别为1㎜和5㎜的直孔(5㎜的直孔居中)各一个;②再将温度计插入5㎜的孔中(使温度计最下端距离软木塞的下端大约16厘米);③最后将温度计(带软木塞)插入试管中,调节好温度计插入试管中的深度,使温度计的感温泡不要接触到试管的内壁及底部(感温泡的下端验方法,材料简单、制作方便,学生就可以集中精力去观察试管里的水温变化情况,而不必去担心温度计的感温泡会不会接触到试管的内壁及试管的底部,从而使活动中得到的实验数据更加准确、科学,提高了实验的科学性和课堂教学有效性。
3.装置图
四、教具使用说明
进行实验时,小组中实验操作员先将试管上的软木塞连同温度计一起拿下来,再往试管里注入大约10毫升的水后将软木塞连同温度计插入试管口(使温度计的感温泡完全浸没在水中),在确定温度计的感温泡没有接触到试管壁及试管底部后,实验操作员手持本装置,将试管的底部插入杯里的碎冰中保持不动,然后小组各成员一起观察温度的变化情况。钻1㎜的直孔的目的是为了避免当试管里的温度逐渐下降时,由于热胀冷缩而可能造成温度计的下滑而接触到试管的底部。

温州市小学科学教师自制教具说明书(样稿)

温州市小学科学教师自制教具说明书(样稿)

温州市小学科学教师自制教具说明书(样稿)一、教具名称:“布料的防水性”实验装置二、教材实验分析教科版《科学》(五上)《雨天中的布料》一课,安排了几种不同布料的防水性强弱的比较活动。

教材设计的活动是:把四块不同的布料用橡皮筋扎在大小相同的4个塑料杯口,放进水槽中;然后用洒水壶在上面洒水。

通过观察渗入4个塑料杯中的水量的多少来判断四种布料的防水性的强弱。

按照这样的方式进行实验,有许多问题:首先是用喷壶洒水,水量的大小很难控制,一洒往往过多,会使水槽中的杯子浮起甚至倾斜。

另外,很难保证洒到每块布上的水量是一样的,影响了实验变量控制的难度,导致实验结果的不科学。

三、材料与制作1.材料与工具20×20cm的吹塑板一块、上大下小的一次性透明塑料杯四个、缝衣针、带刻度的塑料杯8个、布料四种(13×13cm)、橡皮筋4根、水槽一个、水240毫升。

2.制作过程先用烧红的缝衣针把四个上大下小的塑料杯底戳出大小相同、密度一样的小孔,再把吹塑板挖出四个和塑料杯底一样大的圆孔;然后把戳好小孔的漏杯分别套在吹塑板上,最后架在已经放置好四个蒙上布料的水槽上。

3.装置图(数码照片)四、教具使用说明进行实验时,小组4位同学各用刻度杯装好60毫升的水,同时分别往4个漏杯中倒下;漏杯中的水就会以同样的高度、同样的速度、同样的水量同时“淋”到4块不同的布料上。

经过相同的时间,再去观测渗入杯中的水量,就可以科学地比较出四种布料的防水性强弱。

五、效果分析用这样的装置取代原有的实验方法,材料简单、制作方便,提高了对比实验的科学性和有效性,水量相同、水位高度一致、“淋雨”时间相同、“雨量”大小一样等变量得到很好的控制,也避免了让水洒到水槽之外的负面影响,最终达到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设计者:温州市建设小学饶正辉温州市龙湾区小学科学教师自制教具比赛推荐名单。

小学教具制作教案模板范文

小学教具制作教案模板范文

一、教案名称小学科学实验教具制作——《彩虹桥》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彩虹的形成原理。

(2)学会使用透明胶带、吸管等材料制作彩虹桥。

(3)掌握简单的切割、折叠、粘贴等制作技巧。

2.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观察、讨论、实验等方式,激发学生对科学探究的兴趣。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和好奇心。

(2)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认识到节约资源的重要性。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彩虹形成原理的讲解。

(2)彩虹桥的制作过程。

2. 教学难点:(1)彩虹桥的折叠技巧。

(2)透明胶带、吸管等材料的合理使用。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多媒体课件,展示彩虹的形成原理。

(2)彩虹桥制作所需的材料(透明胶带、吸管、剪刀等)。

(3)示范制作彩虹桥的步骤。

2. 学生准备:(1)提前了解彩虹的相关知识。

(2)准备好制作彩虹桥所需的材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彩虹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彩虹的颜色。

(2)提出问题:“彩虹是如何形成的呢?”(3)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彩虹桥》。

2. 讲解彩虹形成原理(1)播放多媒体课件,讲解彩虹的形成原理。

(2)让学生参与讨论,加深对彩虹形成原理的理解。

3. 制作彩虹桥(1)教师示范制作彩虹桥的步骤,包括折叠、粘贴等。

(2)学生分组合作,按照教师示范的步骤制作彩虹桥。

(3)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在制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4. 展示与评价(1)各小组展示自己的彩虹桥,分享制作过程中的心得体会。

(2)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鼓励学生继续努力。

5. 总结与反思(1)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彩虹形成原理和制作技巧。

(2)学生反思自己在制作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为今后的学习做好准备。

六、教学反思1. 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制作活动中。

2. 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科学玩教具制作范文

科学玩教具制作范文

科学玩教具制作范文科学玩教具是指那些能够激发儿童对科学知识和实验的兴趣,以及帮助他们进行探索和实践的教育玩具。

这类玩具往往具有一定的科学原理,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让儿童亲自体验科学的乐趣和奥秘。

下面我将介绍几种常见的科学玩教具的制作方法。

1.极性演示器材料:透明杯、塑料袋、粗盐、蓝色食品染料、牙签、两根铜片、导线、电池。

制作步骤:1)将透明杯倒置,将塑料袋套在杯子上并固定;2)在塑料袋底部加入粗盐和适量的蓝色食品染料;3)在塑料袋上穿孔,将牙签插入其中;4)在导线的一端连接电池正极,另一端连接铜片,并将铜片插入杯中;5)将导线的另一端连接电池负极,并将负极插入塑料袋中;6)开启电池,观察塑料袋内的颜色变化。

科学原理:极性演示器利用盐水的电离性质,演示了化学分子中正负离子的运动情况。

当电流通过铜片和盐水时,盐水中的正负离子被电场作用,沿着导电路径移动,最后导致了塑料袋内的颜色变化。

2.太阳能车材料:小直流电动机、太阳能电池板、木板、轮子、轴、胶带。

制作步骤:1)在木板上划出车体的轮廓,并将电动机和太阳能电池板固定在车体上;2)在车轮位置钻孔,将轮子与轴连接起来;3)将电动机的两根导线连接到太阳能电池板的两个焊接端,用胶带固定;4)将太阳能电池板朝向阳光,车子就可以行驶了。

科学原理:太阳能车利用太阳能电池板将太阳光转化为电能,通过电动机驱动轮子转动,达到车子行驶的效果。

太阳能电池板上的硅芯片吸收光能,将光能转化为电能,然后由电动机转化为机械能,推动车轮转动。

3.气球火箭材料:气球、塑料吸管、装饰纸、胶水、剪刀、可乐瓶。

制作步骤:1)将气球打开,将塑料吸管的一端插入气球,用胶水固定;2)在可乐瓶上开口,将气球吸管部分插入瓶口;3)制作火箭外部的装饰纸,将其固定在瓶子外壁;4)吹气球,然后松开气球即可。

科学原理:充气的气球里面的气体具有高压,当气球被松开时,气体会被迫从吸管中逸出,产生了一个反作用力,推动火箭向上移动。

小学科学教师自制教具说明书

小学科学教师自制教具说明书

小学科学教师自制教具说明书一、教具名称:“昼夜交替现象”的模拟实验二、教材实验分析教科版《科学》(五下)《昼夜交替现象》一课,本课安排了让学生在借助手电筒光照射到乒乓球上,会在球上形成亮面和暗面,来模拟昼夜交替现象。

希望通过模拟实验提出有根据的多种可能的解释,并对这些解释进行分析。

但是这个实验也存在较大的缺陷:一是教材中选用手电筒来模拟太阳主要是让学生认识到实验材料与模拟对象的相似性,但手电筒的光也只是局限在一定范围之内,并非向四周传播。

二是在学生自由交流发表有关昼夜交替现象的假说时有学生提出“地球自转并绕这太阳转”的假说,这时候让学生拿乒乓球去模拟地球一直自转操做起来比较困难,如果像书本中那样让乒乓球自由转动起来很难做到绕着太阳转,且转得太快不利于学生观察。

在教学实践的过程中,我发现,用以下方法进行实验效果较好。

三、材料与制作1(材料与工具电线、纸板盒(面大)、小灯泡(带灯座)、开关、电池、乒乓球、小竹签(一头粗一头细)2(制作过程?组装电路,将小灯泡露出纸板盒,开关装于侧面,其他元件放于纸板盒内。

?在乒乓球上钻一小孔,将竹签细的一头插入乒乓球直至固定。

3(装置图四、教具使用说明进行实验时,先将开关闭合,小灯泡亮,模拟“太阳”。

一些老师在教学中使用蜡烛来模拟太阳,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且学生实验时由于过分小心翼翼却忽视了观察。

通过转动竹签带动乒乓球自转。

此处之所以选用乒乓球而不用地球仪原因有:?乒乓球的反光能力比较强,就算“阳光”比较弱也能观察到比较明显的现象,也能清晰地观察到明暗交界线,而地球仪却很难。

?教师用书中还提到使用“地球仪”,“地球仪”是科学家对地球的运动有了一定的认识以后才发明的,在《北极星“不动”的秘密》一课中才对地球仪进行简单观察。

这里过早的使用不利于后面的研究。

有人会问“为什么不用工具箱中的白色小球,”,原因是:工具箱中的白色小球时,观察到的明暗现象并不明显。

五、效果分析用这样的装置取代原有的实验方法,提高了模拟实验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很好的控制了实验过程中的干扰因素,如:阳光是像四面八方照射的,避免了用手电筒时的局限。

自制教具表

自制教具表
自制教
具名称
斜面多功能演示器
制作
日期
2013年8月
制作人
唐昱






一、本自制教具适用于教科版小学《科学》三上第四单元第3课《谁流得更快一些》、五上第三单元第6课《探索土地被侵蚀的因素》和六上第一单元第7课《斜面的作用》,即可分别做《水与油的对比实验》、《水土流失对比实验》和《斜面的作用的对比实验》。
二、本自制教具制作简单,使用方便,具有直观性。好用易懂,是一种多功能的科学教具。
三、制作材料
废木料,铁钉,活页,螺丝钉,角钢,玻璃,砂皮纸。
四、制作方法
用木料分别做长约40厘米,宽约30厘米的长方形外框两个,但要在其中的一个长方形外框的宽里平均加一条横木,在正面用活页将两个外框连接,在背面用角钢固定外框,使之垂直;在水平长方形外框的前端分别用活页连接两个大小一样、光滑程度不一样的水槽木板,在垂直的外框两端边沿等距离打孔,演示时插上小铁钉。


本自制教具也可以做教科版小学《科学》五上第四单元第5课《运动与摩檫力》中的《摩檫力大小与什么有关实验》,还可以做初中《物理学》中的《摩檫力对物体的影响》等实验。



使

一、教学中使用情况
1.打开两个长方形外框,使之垂直。
2.取出水槽木板放到做实验所需的位置,并插上铁钉固定好位置。
3.按实验所需分别在水槽木板中放置玻璃或砂皮纸等。
二、教学中使用效果
1.本自制教具在实验教学中实验方便,直观易懂,直观效果好。
2.装置简单,操作容易,现象明显,
3.实验所用器材采用生活废弃物,取材容易,每个学生都可自制和实验,并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环保与节约意识。

小学科学自制教具教案模板

小学科学自制教具教案模板

教学年级:三年级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植物生长的基本过程,掌握观察植物生长的方法。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制教具,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观察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爱护植物、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点:1. 植物生长的基本过程。

2. 观察植物生长的方法。

教学难点:1. 如何设计并制作观察植物生长的教具。

2. 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观察和记录。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植物生长观察记录表、植物种子、土壤、容器、水、温度计、放大镜等。

2. 学生准备:制作观察植物生长的教具材料(如透明塑料瓶、绳子、标签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1. 教师展示各种植物图片,引导学生观察植物的特点。

2. 提问:你们知道植物是如何生长的吗?引导学生思考。

二、制作教具1. 教师讲解制作观察植物生长教具的步骤和注意事项。

2. 学生分组合作,利用准备的材料制作观察植物生长的教具。

3. 教师巡视指导,解答学生在制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三、观察与记录1. 学生将制作好的教具带到家中,按照教师的要求进行植物种植。

2. 指导学生观察植物的生长过程,并记录下来。

3. 教师定期检查学生的观察记录,给予必要的指导和建议。

四、展示与交流1. 学生将观察记录整理成册,展示给全班同学。

2.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交流,分享观察到的植物生长现象。

3. 学生互相评价,提出改进意见。

五、总结与反思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次活动的收获,总结观察植物生长的方法。

2. 学生反思自己在活动中的表现,提出改进措施。

教学评价:1. 观察记录的完整性、准确性。

2. 学生在制作教具过程中的动手操作能力。

3. 学生在展示交流环节的表现。

教学延伸:1. 学生可以继续观察植物的生长,记录不同阶段的变化。

2. 鼓励学生参加学校或社区组织的植物种植活动,亲身体验植物生长的过程。

备注:本教案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如时间、场地、材料等。

自制科学教具简单图文教案

自制科学教具简单图文教案

自制科学教具简单图文教案引言:科学教具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辅助工具,它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科学知识。

然而,市面上的科学教具种类繁多,价格昂贵,有时候学校或家庭的经济条件并不允许购买这些教具。

因此,我们可以通过自制一些简单的科学教具来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科学知识。

本文将介绍一些简单的自制科学教具,并提供图文教案,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制作过程。

一、自制简易显微镜显微镜是生物学实验中常用的工具,它能够帮助我们观察微小的生物结构。

下面我们将介绍如何用简单的材料制作一个简易的显微镜。

材料:1. 一个透明的玻璃小瓶2. 一张透明塑料薄膜3. 一根橡皮筋4. 一张白纸5. 一支手电筒制作步骤:1. 将玻璃小瓶倒扣放在白纸上,用铅笔在玻璃瓶底部画一个圆圈,然后用剪刀将这个圆圈剪下来。

2. 将透明塑料薄膜拉紧放在玻璃瓶口上,用橡皮筋将其固定。

3. 将手电筒打开,将玻璃瓶底部对准光源,然后将需要观察的物体放在透明塑料薄膜上,就可以通过玻璃瓶观察物体了。

二、自制简易电磁铁电磁铁是物理实验中常用的工具,它能够产生磁场,吸引铁磁物质。

下面我们将介绍如何用简单的材料制作一个简易的电磁铁。

材料:1. 一根铁钉2. 一根绝缘铜线3. 一个 1.5V 电池4. 一块铁磁物质(如铁钉或铁片)制作步骤:1. 将铜线围绕铁钉的一端绕上10圈左右,然后将铜线的两端分别连接到电池的两极上。

2. 将铁钉的另一端靠近铁磁物质,打开电池,就可以看到铁钉变成了一个电磁铁,能够吸引铁磁物质了。

三、自制简易天平天平是化学实验中常用的工具,它能够帮助我们准确地称量物质。

下面我们将介绍如何用简单的材料制作一个简易的天平。

材料:1. 两个一样大小的塑料瓶2. 一根细木棍3. 一根细绳4. 一些小铁块或石头制作步骤:1. 将细木棍横放在两个塑料瓶上,用细绳将细木棍固定在塑料瓶上。

2. 将小铁块或石头放在两个塑料瓶上,调整位置使得天平保持平衡。

3. 将需要称量的物质放在一个塑料瓶上,就可以通过天平称量物质了。

小小发明家某小学科技校本教材上

小小发明家某小学科技校本教材上

动手试一试自制羽毛球准备材料:空饮料瓶一只,泡沫水果网套两只,橡皮筋一根,玻璃弹子一只。

制作过程:1.取250毫升空饮料瓶一只,将瓶子的上半部分剪下;2.将剪下的部分均分为8份,用剪刀剪至瓶颈处,然后,将每一份剪成大小一致的花瓣形状;3.将泡沫水果网套套在瓶身外,用橡皮筋固定在瓶口处;4.将另一只泡沫水果网套裹住一粒玻璃弹子,塞进瓶口,塞紧并露出1厘米左右;5.剪下半只乒乓球,将半球底面覆在瓶口上,四边剪成须状,盖住瓶口后用橡皮筋固定住。

6.美化修饰后,一只自制羽毛球完成了。

用羽毛球拍打一打,看看效果怎么样?自制香皂纸制作材料和工具:吸湿性较好的白纸,小块香皂,一支毛笔和一次性饮料罐。

制作方法:先把香皂切碎后放在罐里,盛上适量的水后把杯子放在炉上加热,等香皂融化,将白纸裁成火柴盒大小,一张张涂透皂液,再取出阴干就成了香皂纸。

自制热气球1.首先我们用软纸裁出6~8个叶状的纸片。

2.将它们对折并用胶水将它们的边粘在一起作成一个气球。

3.用胶带将四根连线粘到气球底部。

用橡皮泥将线的另外一端固定在桌子上。

4.尽量将电吹风的速度调的很慢。

将吹风口向上对准底部的开口并且打开开关。

气球会慢慢变大拉紧细线并且离开桌面。

自制手电筒将一只废易拉罐(如露露饮料罐)起掉一头盖子,另一头用圆头榔头敲凹。

用厚瓦楞纸板卷起两节一号电池,电池正极朝上、负极朝下装入罐中。

找一个合适的塑料盖(如神奇大大卷的盒盖正好可以扣在露露饮料罐上),在盒盖中央挖一个圆形小洞,洞的大小以使灯泡插紧为宜。

将灯泡底座插入小洞。

取一段寻线两端剥去线皮,一端绕在灯座上,另一端从塑料盖侧面扎一个小孔穿出。

将塑料盖盖在易拉罐上。

检查一下,灯泡、电池是不是紧密接触。

到这里一次性手电筒就做好了。

使用时,用大拇指把从侧壁穿出的导线按在从拉罐无油漆的焊缝上,手电筒就会发光,大拇指离开导线跳起,手电筒就灭了,使用非常方便。

身边的科学为什么白醋能显字我看见科学书上说,白醋能显字,我不相信。

自制教具展示教案模板范文

自制教具展示教案模板范文

课时:1课时年级:五年级学科:科学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自制教具的制作过程,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2.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技能。

3. 增强学生之间的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教学重点:1. 自制教具的制作方法。

2. 教具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1. 教具设计的创新性。

2. 教具制作的精细度。

教学准备:1. 教具制作材料:纸、剪刀、胶水、彩色笔等。

2. 教学课件。

3. 教学视频。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教师出示自制教具,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它是怎么制作的?”2. 学生回答后,教师简要介绍自制教具的制作过程。

二、讲解自制教具的制作方法1. 教师播放教学视频,展示自制教具的制作步骤。

2. 学生跟随视频学习,教师现场示范制作过程。

三、分组实践1. 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种教具进行制作。

2.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在制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四、展示交流1. 各小组完成教具制作后,进行展示。

2. 小组成员介绍教具的制作过程和实际应用。

3. 其他小组进行评价,提出改进意见。

五、总结评价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自制教具的重要性。

2. 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总结制作教具的收获。

3. 教师对本节课进行评价,指出学生的优点和不足。

教学反思:1. 本节课通过自制教具的制作,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2. 在分组实践环节,学生之间互相帮助,培养了团队协作精神。

3. 教具制作过程中,部分学生存在创新性不足、精细度不够等问题,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以引导和改进。

板书设计:一、自制教具的制作方法1. 选材2. 设计3. 制作4. 应用二、自制教具展示1. 分组制作2. 展示交流3. 评价改进三、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自制教具的制作,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科学知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小学科学教师自制教具

小学科学教师自制教具

小学科学教师自制教具“太阳和一、教具名称:“太阳和影子” 三合一实验装置二、教材实验分析苏教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白天和黑夜”第一课“太阳和影子”一课,本课有三个活动,分别达到以下目的:1.认识一天中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变化和高度变化;2.发现阳光下影子变化的规律,3.模拟太阳视运动过程中影子的变化,引导发现规律。

观察太阳在天空中高度时教材设计的是叠拳法,拳头数就是太阳的高度,叠拳法由于学生本身主观性和拳头大小的差异,实验结果不统一,误差比较大。

观察太阳的位置时原有教具是在底盘前端放一个指南针,指南针四周标明东、南、西、北方向,物体再放另一处,分隔开来,个人觉得不如把物体放在中心,四周注明东、南、西、北方向比较符合学生平常的认知经验,也比较形象直观,不管好生、差生一眼能看明白,真正面向全体学生。

观察阳光下物体影子的变化,实验目的是得出一天中,影子变化由长至短再至长,温度变化由低→高→低的的规律,教材设计2个活动,活动1.早晨,在校园里找一个物体,给它的影子做上记号。

下课的时候再去画一画。

由于场地不能专有,实验记录得不到保证,另外受到时间、课程设置的限制,实验并不顺利。

原有教具干脆没有活动1只测量影子的长度。

我认为活动1很重要,影子是随着时间变化的,每一节下课,把同一物体在阳光下的影子画下来,进行比较,更能直观的得出同一物体在阳光下的影子变化规律。

至于活动2.每到课间话画出白纸上铅笔影子,并在影子的顶端记下当时的温度和时间,完全可以在活动1的影子旁标上当时的温度和时间,合二为一!为了方便学生还可以集成电子表和温度计。

教材设计了模拟太阳运动过程中影子的变化实验,目的是得出太阳高度越高,影子越短;反之影子越长的规律,教材设计用手电筒代表太阳,竹篾代表太阳运动的轨迹,小标杆代表地球上能产生影子的物体。

实际是竹篾不容易找到,而且易变形,时间一长就发黄干枯,又不能重复使用。

所以我用四号钢筋弯成半圆状代替竹篾,不用铁丝是因为够粗才不易变形,可重复使用,手电筒也选择扁平的,尽量放大模拟的空间!为了方便教学,更简单易行的解决本课难点,结合生活实际,我把书上的三个活动整合成了“太阳和影子” 三合一实验装置。

自制教具

自制教具

水吊车作者:耿振兵单位:山东省淄博市高青县高城镇樊林小学自制教具名称:水吊车用途:演示水的浮力特点:感觉直观,能让学生真切的感觉到浮力是一种力。

材料广泛,制作简单,现象明显。

制作材料:铁架台、长约50——60厘米的pvc管或者硬塑料管、塑料瓶高约15——20厘米一个、一次性纸杯一个、合适的铁丝或钢筋棍长约30厘米5厘米共二根、水槽高约15——20厘米、小铁环一个使用方法:1、在pvc管上按照1 :2或者1:3的距离分别在一端和中间共钻二个眼。

中间的要能够插入当作支点的钢筋棍。

较短的一端的不用钻。

较长的一端能够穿过细绳就可以。

2、安装。

在塑料瓶上划一个十字,以可以把制作杠杆的pvc 管斜插入为好,把管子插入固定好。

把pvc中间的孔插入铁架台上固定好的5厘米铁丝或者钢筋棍作为支点。

3、在铁架台最高处调整合适的距离方向固定较长的钢筋棍,用细线栓上小铁环。

4、在一次性的纸杯上平均的扎四个小眼十字花的穿过细线。

5、绳子一端系在pvc管较长一端的小孔上,穿过小环栓在一次性纸杯的十字花细线的中间。

3、纸杯中放入重物,塑料瓶一端被压低。

4、水槽中加入水可以看到小桶被牵引抬升。

附图:实验现象:1、当把重物放入小桶时,牵引线把A点拉起,则C 点下降。

2、在水槽中加入水,在浮力的作用下,C点升起。

A点下降,牵引小桶升起。

优点:让学生能真实的看到浮力是一种力量,是真实的存在的。

比较直观。

效果明显。

利用原理:这个教具利用了定滑轮改变用力的方向,综合利用了杠杆的省力与费力产生的省距离和费距离的关系。

C一端是费力杠杆A点是省力一端。

C费力的一端浮起的距离小也能把A点抬升起较大的距离这样效果就比较明显了。

科学自制教具

科学自制教具

科学自制教具
一、教具或名称:植物叶子标本
二、教具制作人单位、姓名、邮编:天津市塘沽北塘学校郝佩林300450
三、教具装置图(图1)
图1
四、仪器或特点及用途
1、特点:用它来补充教学,进一步完善了教学方法,同时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到大自然中亲自采集各种植物的叶子制成标本,从中体会到生活的乐趣,更加热爱自然中的美景,爱护一草一木。

2、用途:在授课时,老师把制好的植物叶标本发给学生交流,轮换的观察,学生就很直观的知道了各种植物的叶子
是什么样的了,用它来补充教学。

五、制作材料
植物叶片玻璃镜框衬纸
六、制作方法
1.平时把搜集到的各种植物的叶子整理好,压在玻璃板下,目的是压平风干。

,如图2所示。

2.把压平风干的叶子粘在准备好的大小尺寸与镜框相等的白纸上,在叶子的旁边写好植物的名称,再压在玻璃板下,目的是压平压实。

图3
3.把粘在白纸上的叶子压平压实后,镶在镜框里
七、使用方法
这样在授课时,老师把制好的植物叶标本发给学生交流,轮换的观察,学生就很直观的知道了各种植物的叶子是什么样的了,用它来补充教学,进一步完善了教学方法,同时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到大自然中亲自采集各种植物的叶子制成标本,从中体会到生活的乐趣,更加热爱自然中的美景,爱护一草一木。

(全文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科学教师自制教具“太阳和
一、教具名称:“太阳和影子” 三合一实验装置
二、教材实验分析
苏教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白天和黑夜”第一课“太阳和影子”一课,本课有三个活动,分别达到以下目的:1.认识一天中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变化和高度变化;2.发现阳光下影子变化的规律,3.模拟太阳视运动过程中影子的变化,引导发现规律。

观察太阳在天空中高度时教材设计的是叠拳法,拳头数就是太阳的高度,叠拳法由于学生本身主观性和拳头大小的差异,实验结果不统一,误差比较大。

观察太阳的位置时原有教具是在底盘前端放一个指南针,指南针四周标明东、南、西、北方向,物体再放另一处,分隔开来,个人觉得不如把物体放在中心,四周注明东、南、西、北方向比较符合学生平常的认知经验,也比较形象直观,不管好生、差生一眼能看明白,真正面向全体学生。

观察阳光下物体影子的变化,实验目的是得出一天中,影子变化由长至短再至长,温度变化由低→高→低的的规律,教材设计2个活动,活动1.早晨,在校园里找一个物体,给它的影子做上记号。

下课的时候再去画一画。

由于场地不能专有,实验记录得不到保证,另外受到时间、课程设置的限制,实验并不顺利。

原有教具干脆没有活动1只测量影子的长度。

我认为活动1很重要,影子是随着时间变化的,每一节下课,把同一物体在阳光下的影子画下来,进行比较,更能直观的得出同一物体在阳光下的影子变化规律。

至于活动2.每到课间话画出白纸上铅笔影子,并在影子的顶端记下当时的温度和时间,完全可以在活动1的影子旁标上当时的温度和时间,合二为一!为了方便学生还可以集成电子表和温度计。

教材设计了模拟太阳运动过程中影子的变化实验,目的是得出太阳高度越高,影子越短;反之影子越长的规律,教材设计用手电筒代表太阳,竹篾代表太阳运动的轨迹,小标杆代表地球上能产生影子的物体。

实际是竹篾不容易找到,而且易变形,时间一长就发黄干枯,又不能重复使用。

所以我用四号钢筋弯成半圆状代替竹篾,不用铁丝是因为够粗才不易变形,可重复使用,手电筒也选择扁平的,尽量放大模拟的空间!
为了方便教学,更简单易行的解决本课难点,结合生活实际,我把书上的三个活动整合成了“太阳和影子” 三合一实验装置。

三、材料与制作
1.材料与工具
木料底座一个,长短不一的铝合金管三根(根据实际需要),四号钢筋一根,可充电手电筒一个,带孔尺子一把(孔要能够套进铝合金管),量角器一个,带坠指针一个,电子表一个,温度计一个。

2.制作过程
①先在木料底座中心打一孔(孔要正好能够套进并固定住铝合金管),两侧中心各钻一小孔(固定铁丝用);②再将短铝合金管插入底座中心孔;③将剩下的两根铝合金管钻孔,用螺帽把量角器一起固定住,并用线系坠子当指针用,为避免缠绕影响准确性,线一头系小铁圈,再把小铁圈套在螺帽上;④最后将相交的两根铝合金管短的一根插入底座铝合金管。

观测气温时,应把温度计放在太阳晒不到的地方测量,所以我固定在底座后侧阴影处,根据我校学生自有电子表很少的实际情况,我又加了个电子表,固定在底座右上角。

3.装置图(略)
四、教具使用说明
做第一个活动实验时,小组中实验操作员先调试底座的方向与实地的东、南、西、北方向一致,然后转动铝合金管对准太阳(以阳光通过铝合金管照在纸屏成圆形带杠光斑为准,这里为本册教材第二单元第一课“光的行进”介绍光的直线传播埋下伏笔,根据铝合金管在底座上的位置就能判断出太阳的位置,读出量角器的刻度就是这是太阳的高度。

做第二个活动实验时,小组中实验操作员拿掉相交的铝合金管,太阳照耀下,底座上铝合金管会产生影子,调整固定在底座上的套尺,,方便准确的读出影子的长度,避免了错误测量方法产生错误,也可以分时段用粉笔画出不同时间的影子方便比较。

做第三个活动实验时,小组中实验操作员把带手电筒铁丝两端插入底座两侧小孔,调整铁圈的倾斜度,打开手电筒模拟太阳运动,观察影子的变化
五、效果分析
用这样的装置取代原有的实验方法,材料简单、制作方便,铝合金管是做铝合金门窗的边角料,钻孔也可以让师傅帮忙钻一下,二三分钟就好,1米四号钢筋也是浇水泥预制板的剩下来的,这两样都不需要成本,木板到处都有,尺子量角器一两元钱,成本比较大的电子表也不过十元,而可充式手电筒虽然要十几元但可反复充电使用,属于一次性投资,并且在本册教材以后做模拟昼夜变化实验、验证光的直线传播、制造彩虹时都要使用。

使用了本实验装置后学生就可以集中精力去观察实验情况,而不必繁琐的准备材料,学生兴趣浓厚,而且活动中得到的实验数据更加准确、科学,提高了实验的科学性和课堂教学有效性!影子”三合一实验装置说明书
2009年张家港市教具创新设计评选活动
教师作品申报表
自制教具《滑轮情景教学组合演示操作仪》介绍
我们自制的是科学学科教具《滑轮情景教学组合演示操作仪》,本自制教具适合用于小学、初中阶段的学生。

教学用途:认识滑轮的结构,理解滑轮、定滑轮、动滑轮、滑轮组的作用和实质。

主要材料:木质框架、滑轮、定滑轮、动滑轮、滑轮组测力计、细绳、钩码等;我们做到了原理正确,结构简单牢固、合理、科学;材料便宜,制作简便,操作简单,美观实用性强。

演示实验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示范作用,让学生在猜想、假设的基础上动脑、动手探究,有利于从直观上发现事物的性质、规律以及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并对这种联系加以认识思考,达到较深刻的理解。

使学生建构意义的效率更高,质量更好。

有助于开发学生智力,激发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

此教具做到了这点。

这是我们的一个亮点。

此教具最大的另外一个亮点就是在物体重力同等情况下,能够同时显示出滑轮、定滑轮、动滑轮、滑轮组及滑轮组的滑轮个数的多少,哪个更省力及它们各自的作用和实质。

教学时利用此教具,安装方便,示范演示功能强,效果明显,操作、讲解、携带方便,直观、有效地演示教学中的重点难点。

使学生对所学知识由想象能力和对动态知识理解能力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直观、抽象的理性认识。

自制教具《滑轮情景教学组合演示实验仪》与国家科学教育教学工作密切相结合,性能和教学应用效果非常好。

从课堂教学上来看,通过演示,一目了然地知道滑轮的结构、特点;定滑轮不能省力,但可以改变动力的方向,定滑轮实质是一个等臂的杠杆;动滑轮能省一半力,但不能改变动力的方向,动滑轮实质是一种能省力的杠杆;定滑轮和动滑轮组合在一起使用可以组成滑轮组,既能省力又能改变力的方向,重物和动滑轮的重力由几段绳子承担,提起重物所用的力就是物重的几分之一。

使学生很直观、有效地辨认出滑轮、定滑轮和动滑轮及滑轮组,顺利地解释滑轮的实质问题。

自制教具的演示实验,配合讲解讨论,同时和多媒体课件有机结合起来,直观清晰,易懂易理解;自制教具有效地帮助学生克服了想象能力和对动态知识理解能力有限,提高学生观察能力和概括能力,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发散性思维能力及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

使学生知道认识事物要抓本质,既要研究共性,又要重视差异性。

此教具更好地适应学生的个性发展和自身需要,并使之得到充分的发展和展现。

教学重难点得以突破,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得到了升华,实现质的飞跃,提高了学生对科学探究的兴趣,也提高了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

---精心整理,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