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课堂教学中如何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

合集下载

如何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如何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如何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我们该如何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呢?1.构建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师畅快的教、学生愉快的学的不可或缺的条件,是师生双方共同努力的结果,但教师负有更多的责任。

在教育活动中存在大量着师生关系不和和谐、不合理现象常见问题有在伦理关系上高尚的教育情怀没有得到全面体现:一些教师简单、粗暴地对待学生,还存在歧视剥夺和强制学生的行为。

在感情关系上师生冲突对立、情感冷漠、气氛紧张等现象普遍存在。

师生关系和谐融洽,教师讲的学生就爱听,师生关系紧张,学生对教师有抵触情绪,教师对学生的教育成效就会大打折扣。

教师粗心大意、简单粗暴的教育方式,实际上就是关闭了学生接受教育的大门。

如果学生带着与教师对立的情绪,那么他们在学习中的积级性以及思维、理解、记忆、想象等一切认知机能就会受到阻抑。

一个人的成长需要成功的体验,需要得到肯定和赞誉,需要积极的心理暗示。

因为它能让我们感受自我的价值,体验成功的喜悦。

学生在表扬和鼓励中能树立自信和自尊,这其中尤其要鼓励那些付出更多努力的学生,给予他们真正的关爱和良好的评价。

只有这种爱才能沟通了学生和老师的心灵,学生才能对老师产生强烈的信任,从而也促进师生关系的和谐融洽,更激起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

2.以人为本全面了解学生的需求从教师教育实践活动的角度讲,学生是教育活动的对象学生既是教学工作的出发点,又是教学工作的目标和归宿,教师工作计划、内容必须考虑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规律,从学生群体和个体的实际出发。

我们一直提倡教师备课要做到备教材、备教法、备课标、备学生。

备学生是重重之中。

备学生就是以学生为本,关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师要熟悉学生基础,了解学生知识面,就是说要"找准教学的起点"。

理解教学内容时,既不要过高估计学生知识深度和广度,更不能低估学生,频繁设计一些学生已经知道、理解的问题,这样可能浪费教学时间,同时,还会打击学生的学习激情。

浅说课堂教学中如何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

浅说课堂教学中如何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

浅说课堂教学中如何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老师作为课堂教学的施动者,应该赋予学生必要的自由活动时间和自我发挥空间,应该尊重学生的内心思维活动。

在课堂教学中至少要做到两点,即允许学生说话,允许学生选择。

让学生在独立平等、轻松环境中发展自己的学习个性,实现学习活动的主动性与创造性。

1、允许学生说话课堂教学应该建立在轻松和谐的气氛中,调动学生进行积极思维,保护学生的表达欲望,让学生养成主动思维的习惯,成为自己思想感情的主人。

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无拘无束的自由畅谈中培养勇于提问,勇于争辩的创新品质,最大限度地释放各自的潜能。

他们插话常常是不由自主、脱口而出。

这种不由自主的脱口而出恰恰可能就是学生思维灵感火花的迸发,而这种迸发是不遵守时间的,这火花像流星一样可能会转瞬即逝,同时它又可能是模糊的,抑或是片面的。

当它出现时,必须立即去巩固它、补充它。

因此,老师要允许学生“不由自主”地说话,并给予足够的关注,适时地抓住学生思维灵感的火花,积极诱发、保护学生的学习创造性。

作为小学生,他们自以为成熟,有见解,但实际上逻辑思维能力较弱,容易形成思维定式和从众心理。

因此,有老师参与、引导的争论不仅可以深化学生对教材的理解和认识,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还可以激发学生的独立思考、求异创新的主动性。

在课堂上给学生相对充分的时间进行讨论、争论,对学生的观点给予足够的尊重和保护,并适时点拨引导,让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求异创新能力和个性发展潜力在不断的语言交锋中得到培养与发展。

2、允许学生选择在选择中,特别是在自主选择中,学生的自主意识被唤醒,创造力的培养才有可能。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老师处于不可动摇的主宰地位,而学生则是亦步亦趋地奉命执行,强制性的灌输扼杀了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阻碍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自主发展。

因此课堂教学不应当只服从老师,学生的学习不应当由老师任意摆布。

课堂教学应当逐步减少强制性和划一性,增强开放性和选择性,为学生思考、探索、发现、创新提供最大的空间。

如何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如何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如何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摘要: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引导学生自己动脑、动手、动口,让学生有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这是新课标实施的初衷,也是新课标实施的目的。

关键词:主观能动性积极性目的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传授知识、方法和技能要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只有引导学生自己动脑、动手、动口,让学生有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有进行深入细致的思考机会,才能达到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的目的,这也是新课标实施的初衷,现就课堂教学的实践谈谈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一、建立和谐民主的氛围,让学生快乐参与教师首先要营造一种宽松和谐的民主氛围,创造师生平等的对话空间,打造一种“零距离”的双向交流局面,才能唤醒学生的问题意识。

因为在这种情绪状态下的学生能最大限度地活跃起来,容易诱发创新思维,产生新异、独到的问题,自己当作学习的主人。

试想,学生若总是怕说错、怕教师批评、怕同学嘲笑,总是惴惴不安,怎能变成敢想、敢说、敢做的人?因此,教师的课堂语言要努力做到亲切、自然、有趣,多用商量的语气与学生谈话交流。

其次,要努力创设一种互相尊重理解,宽容和谐的学习气氛,把微笑带进课堂。

用真诚亲切的微笑,和蔼可亲的教态,饱满的精神,不断加强师生间的情感交流,俗话说:“亲其师而信其道。

”另外,教师还应不时地对学生进行表扬,让他们尝到成功的喜悦。

二、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教师要善于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他们提供自主活动的空间。

只要学生找到了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就能积极投身到教师设计的情景之中,学生一旦入情入境,就很容易唤醒学习兴趣。

例如:讲“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时,可以制作一个课件,把三个内角拼到同一顶点处,并用不同的色彩表示三个角,通过旋转平移,形象生动地描绘这一过程,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改变学生被动学习的状态,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三、尝试开放式教学,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打破原有的课堂教学模式,让学生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使他们在开放式课堂中以主人翁的姿态对待自己的学习。

正确地发挥主观能动性教学教案

正确地发挥主观能动性教学教案

正确地发挥主观能动性教学教案教案:正确地发挥主观能动性一、教学目标:1.理解主观能动性的概念,明确其在学习中的重要性。

2.培养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提升学习效果。

3.能够灵活运用主观能动性的策略,积极参与学习过程,主动解决问题。

二、教学内容:1.主观能动性的概念及重要性。

2.培养主观能动性的方法和策略。

三、教学过程:1.热身导入(5分钟)1.1列举并讨论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1.2引导学生思考:我们如何面对这些困难和问题?2.知识传授(15分钟)2.1解释主观能动性的概念:指在学习和实践中,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主观能力主动调节学习行为,努力克服困难,积极参与学习过程的能力。

2.2分析主观能动性的重要性:主观能动性是主体在学习和实践中的主动性和能动性的表现,它不仅关系到个体的学习质量和学业成就,也关系到个体的发展和成功。

3.案例讨论(20分钟)3.1以实际案例为例,讨论学生在学习中如何发挥主观能动性解决问题。

3.2引导学生分析案例中的主观能动性策略,如积极主动地寻求帮助、主动参与课堂讨论等。

4.方法与策略讲解(20分钟)4.1分析和讲解培养主观能动性的方法和策略,如制定学习目标和计划、注重自我激励和奖励、主动参与课堂等。

4.2引导学生思考并讨论如何应用这些策略提升主观能动性。

5.小组活动(30分钟)5.1将学生分为小组,让每个小组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提升主观能动性的计划。

5.2每个小组派出代表,向全班汇报自己的计划,并接受其他小组的评议和建议。

6.总结讲评(10分钟)6.1总结主观能动性的概念和重要性。

6.2分享小组活动中的优秀计划和策略。

6.3引导学生思考主观能动性对于自己学习和发展的影响。

四、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希望能增强学生对主观能动性的理解和重视。

通过案例讨论和小组活动,学生可以分析和运用不同的策略来发挥主观能动性。

教学过程中需要注意适时给予学生肯定和鼓励,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和进一步提升主观能动性。

英语课堂教学要充分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

英语课堂教学要充分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

英语课堂教学要充分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英语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英语语言能力的重要环节,而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教学中起着关键作用。

本文将就如何充分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展开论述,以提高英语课堂教学效果。

一、创设积极互动的氛围在英语课堂上,创设积极互动的氛围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他们的主动参与意识。

教师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实现:1.1 提出问题引导思考教师可以穿插提问,鼓励学生思考并表达自己的观点。

问题的设置应具有启发性,能够激发学生的思维,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1.2 小组合作讨论为了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可以组织小组合作讨论。

学生可以在小组中共同探讨问题,交流彼此的想法和观点,从而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和主动性。

1.3 设计角色扮演活动角色扮演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它可以让学生在模拟场景中亲身体验英语的使用。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情境,要求学生扮演相应角色,进行口语对话交流。

这样的活动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还能够激发他们的参与积极性。

二、开展多样化的学习任务为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英语课堂教学需要注重任务型活动的设计。

这些任务应当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和实践性,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任务型活动:2.1 情境模拟任务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情境模拟任务,让学生在真实的语境下运用英语进行交流。

例如,学生可以扮演导游向游客介绍景点,或者扮演记者采访名人。

这样的任务能够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应对能力。

2.2 问题解决任务教师可以提供一些实际问题,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

例如,学生可以在团队中参与一个英语辩论,或者合作完成一个关于环境保护的调研报告。

这样的任务可以激发学生的合作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3 创意表达任务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进行创意表达,例如通过写作、演讲、绘画等方式展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这样的任务能够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创新思维,并激发他们对英语学习的兴趣。

三、及时反馈和评价及时的反馈和评价是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的重要环节。

课堂教学如何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课堂教学如何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课堂教学如何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作者:韩利民来源:《教育研究与实践》2012年第01期能动课堂教学,本质上是解放学生的潜在能力,挖掘学生的创造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真正将课堂还给学生。

所以在课堂教学中:不仅让学生们积极活动起来,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们主动地、积极地思考问题,自主地解决问题,相互协助、共同研讨问题,以达到共同掌握新知识的目的,也就是充分调动学生课堂上的主观能动性。

当今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创新教育,创新教育的关键也在于调动和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那么如何促使学生有效果地学,教师有价值地教,改变以往压抑沉闷的课堂气氛,在能动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呢?通过一年多的能动课堂实践运用与反思,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做起:一、在课堂上实现角色转变,由教师为主角变成学生为主角以往以教师为中心的教育观,压抑了学生主观能动性发挥。

因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扮演的是主角,学生只是被动的知识接受者。

古人云“三人行,必有我师”,更何况在信息程度高度发展的今天。

各种媒体、传媒、网络的存在,使课堂教学不再成为学生获取知识的唯一来源。

因此,在课堂上确立学生的自主学习的地位、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应是教学中最重要的一步。

能动课堂的教学,就是首先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把学生置于教学的出发点和核心地位,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老师评价讲析为辅。

学生课堂活动的时间不低于的四分之三,老师主要担任监督学生学习与讨论的、评价课堂展示与学生学习效果的角色,老师只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组织者,体现学生在动中学,在学中动,最终达到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和研讨学习的目的。

二、课堂导入的实景性,激发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能动性用贴近生活的实例,创设贴近生活的情境,作为课堂导入或指导评价性语言,激发学生对本课程以及本堂课内容的探究欲望,从而充分发挥学生课堂学习过程的主观能动性。

对于当前的中职学生,学生学习兴趣不高,没有积极性,主动学习的学生人数不多,我们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是教师上好课的关键。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教师的行为对激发学生学习动力起着十分重要的主导作用。热爱学生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教师对学生的关心和爱护也可以成为学生学习的原动力。热爱学生就是把自己的爱全部倾注到每一个学生身上,并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如:课堂上对成绩一般的学生,找一些简单的问题提问,当学生没有思路时,或者回答不准确时,教师从旁引导,对正确的要及时给于肯定和鼓励,答错了也不随意批评斥责。同时注意他们上课时的状况,对个别上课注意力分散的学生,应及时地善意地进行提醒,让他们感受到教师的亲近感和信赖感,进而创造课堂情感氛围中不可缺少的“和谐”环境。
2、营造“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的学习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围
怎样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让每个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地投入课堂的学习中,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这就需要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将课堂还给学生。教师为学生设计、组织各种课堂活动,并事先设想可能出现的问题,做好应急准备。将学生引入情景后,教师应把课堂交给学生,自己可以作为其中一员,留心倾听,欣赏和关注每一位学生,记录出现的问题或错误,之后作简明扼要的讲解,就学生在活动中对信息的接受、及语言的应用等情况加以讲评。而作为主角的学生,便可以大胆积极地投入交际实践活动。从而充实了自己的头脑,提高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高慧兰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类的进步,人们对教育的要求越来越高,即教育必须着眼于学生的发展,这就要求学校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全面的发展,主动的发展”。因而在课堂中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已成为教育者重要的研究课题。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如今新课程改革正在轰轰烈烈地进行着,每一个教师都已经明白了这个理念。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怎样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呢?怎样才能真正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呢?下面以思品教学中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主导作用谈点个人看法。

浅谈如何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最新教育文档

浅谈如何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最新教育文档

浅谈如何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1.做好新课导入,激发学生的兴趣,快而有效地吸引学生"兴趣是人对认识和活动需要的情绪表现,是积极探究事物的认识倾向"学生一旦对学习发生了兴趣,各种感官包括大脑都会处于一种最活跃的状态,从而为参与学习活动提供最佳的心理准备。

因此,新课的导入应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快而有效地吸引学生"为立足点。

在具体操作时教师要从"两抓"入手。

一方面教师要全面而深入的了解学生,抓住学生的兴趣,同时要在深入地分析教材的基础上抓准能让学生兴奋的点,在新课导入的时候从实际出发充分的利用这些资源确立引入的方法和手段。

例如一位老师在上《夕照》一课时是这样导入新课的: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对对子,老师开始出题:天对(地)、云对(风)…朝阳对(夕阳),日出对(夕照)…就这样一场生动的对对子游戏拉开了新课的序幕。

试分析这个导入,老师采用游戏这种对学生极具吸引力的形式很快地吸引住了学生的注意力,同时这次导入也唤起了学生对旧知的回顾,另外对对子也是该单元《积累?运用》中的一个训练内容,因此它又起到了一个"顾后"的作用,真可谓是"一箭三雕"。

正因为有了这个好的开头在接下来的教学过程中学生都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了课堂,促进了教学的流畅性、生动性和效率性。

2.让学生带着大问号进入课文发现问题,是解决问题的先决条件,而善于发现问题却是一个人创造力的一种表现。

19 世纪,德国卓越的教育学家第斯多惠深刻的指出:不好的老师转述真理,好的老师教学生去发现真理。

"壶盖为什么会跳动?""苹果为什么会掉下来?" 瓦特、牛顿在人们熟视无睹的生活现象中发现了人们没有在意的问题,诱发了研究兴趣和创造欲望,完成了推动人类进步的重大发明。

可见,注重在学习中的提问与思考是何等的重要。

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善于培养学生思维的良好习惯,激活学生的内驱力,把"要我学"、被动地学变为"我要学"、主动地学。

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

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

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素质教育是充分弘扬人的主体性的教育,强调教育要尊重和发展学生的主体意识和主动精神,培养和形成学生的健全个性和精神力量,使学生生动活泼地成长。

小学生的主体性即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它不是学生被动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成为知识的接收器,不敢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养成被动接受和依赖教师的习惯与惰性,而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自主、自由地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积极回答教师的问题,形成良好的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互动关系,养成积极主动的参与习惯,为今后终身学习,不断认识客观世界奠定扎实的学力基础,同时形成相对稳定的素养和品质。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承认和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而且要创设情境,激发和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更要注意促进和发展学生的主体性,从而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学生的主动精神,形成学生的精神力量,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成长,为学生创造自信自强、朝气蓬勃的人生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重视教与学过程,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当代教学论的思想是:从学生生活经验出发,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通过自己的经验来建构认识;引发学生产生问题,促进学生思考的探究;把知识学习、能力培养与情感体验、态度价值观的养成有机地结合起来。

教学时只要把结果告诉学生,让学生记住或者作反复的练习就行了。

这样的教学扼杀了学生诸多方面的发展。

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应坚持以学生为主,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自主地进行尝试、操作、观察、想象、讨论、质疑等探究活动,从而亲自发现数学问题潜在的神奇奥秘,领略数学美的真谛。

例如:在教学“圆的认识”时,让每一位学生动手进行操作――折圆纸片,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观察、讨论、归纳、总结,学生在自己的活动中轻而易举就得到了“在同圆中,直径是半径的2倍。

”这样的教学,不但看到了知识的“静态”存在,更用“动态”的观点引导学生考察了知识,即知识不但是认识的“结果”,更包括认识的“过程”。

学生不仅“知其然”,还能“知其所以然”。

教师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主观能动性

教师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主观能动性

教师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主观能动性在教育的长河中,教师们都期望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从而实现知识的有效获取和能力的全面提升。

然而,要达到这一目标并非易事,这需要教师们运用多种策略和方法,精心引导和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动力。

首先,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基础。

教师要以平等、尊重和关爱的态度对待每一位学生,让学生感受到被重视和接纳。

当学生在学习或生活中遇到问题时,教师应耐心倾听他们的心声,给予真诚的建议和帮助。

一个亲切和蔼、善解人意的教师形象,能够拉近与学生的距离,使学生更愿意与教师交流,更愿意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

教师还需深入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和个性特点。

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有着不同的学习风格和偏好。

有的学生擅长通过阅读来学习,有的则更倾向于动手实践;有的对文学艺术充满热情,有的则对科学技术情有独钟。

教师只有了解这些差异,才能因材施教,为学生提供更符合他们需求的学习内容和方式,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营造积极的学习氛围同样重要。

在课堂上,教师可以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们相互交流、共同探讨问题。

这种方式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还能让他们在交流中碰撞出思维的火花,激发学习的主动性。

此外,教师还可以设置一些具有挑战性但又在学生能力范围内的问题,鼓励学生勇于尝试、积极思考。

当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解决问题时,他们会获得极大的成就感,从而进一步增强学习的信心和动力。

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也是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关键。

传统的“满堂灌”教学方式往往会让学生感到枯燥乏味,失去学习的兴趣。

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如播放生动有趣的视频、展示精美的图片等,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还可以采用情景教学法,将抽象的知识融入到具体的情境中,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知识的应用,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同时,开展实验教学、项目式学习等活动,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在实践中探索和发现,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浅谈如何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浅谈如何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浅谈如何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现代教育理论认为:学生是学习发展的主体,应把学生放在生动活泼的主动发展的位置上,也就是说要使教育卓有成效,就必须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使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人。

只有教师按照学生的实际问题进行教学,把学生的学习主动权放给他们,在精心设计教学过程时,既要有典型性,又要有可变性。

教师的教学只有在个性化上着力,在发挥主动性上下工夫,才算抓住了教学创新。

一、尊重学生,相信学生要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就必须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热爱每一个孩子,相信每一个孩子都是未来的栋梁之材。

只有这种爱才能沟通了学生和老师的心灵,学生才能像对亲人一样对老师产生强烈的信任,从而也促进师生关系的和谐,更激起同学们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

只有尊重、相信学生,学生才会乐于积极思考,我们的教学才会取得成功。

我们要做到关注每一位学生,每一位学生都是生动活泼的、发展的、有尊严的人,在教师的教学理念中,全班所有的学生都应是自己关注的对象不能只是关注那些有可能成为“ 精品” 和“ 极品” 的部分尖子,而一些无缘成为“ 精品” 或“ 极品” 的人,则被弃置于遗忘的角落。

面向全体,应该从关注“ 每一个” 开始,使之在原有的基础上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教学中,我们不能只以考试定优劣,以分数论英雄。

关注每一位学生,要给予学生以充分的选择机会和发展空间,让每一颗金子都闪闪发光,我们更要关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成功体验,给予学生赏识和及时的鼓励,学生是富有潜能的个体,每个学生都有巨大的发展潜能,他们犹如支支火炬,需要教师和家长去点燃火花,火炬一经点燃,将燃烧成熊熊大火。

以这样的眼光来看待学生就是一种赏识,不仅表达了对学生个性特征的真正尊重,而且还表达了教师、家长的期望,一个人的成长需要成功的体验,需要得到肯定和赞誉,需要积极的心理暗示。

被他人赏识其实是每个人的希望,因为它能让我们感受自我的价值,体验成功的喜悦。

学生在表扬和鼓励中能树立自信和自尊,这其中尤其要鼓励那些付出更多努力的学生,给予他们真正的关爱和良好的评价。

谈谈如何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谈谈如何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谈谈如何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摘要探究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对历代教师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特别是在现在这种高科技高速发展的时代,教师更应该注重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从而起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效果。

关键词培养激发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在现代教学中,人们越来越重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重视研究学习主体,研究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主观能动性在外语教学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这已引起外语教育者的高度重视。

由于每个教师都有有价值的知识教给有时是不情愿接受的学生,因而对教师来说,找出合适的办法培养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是很重要培养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主要有两条:首先要利用学生本身固有的能动性,如好奇心,学生对成功、成就感、自尊的愿望,贪玩、好动的习惯;其次是教师所教的内容对学生要有价值,如果教师所教内容对学生不适宜,就会降低、挫伤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师要不断钻研教材,研究学生;不断更新知识、掌握新技术,以使自己的教学过程变得更具吸引力,更能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求知的欲望,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愉快地学到知识,获得分析、归纳问题及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体验快乐和成功,促进学习的能动性。

一、电脑教学手段为培养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创造了良好条件人们已经清楚地看到,21世纪是高新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时代,尤其是电脑信息网络高速发展的大趋势。

英特网也使人类教育进入了“电子教育”时代。

在不久的将来,在中国中学的电化教室里可以经常见到这样的英语课:教师提着自己的手提电脑走进教室,接上教室内的电子黑板(实际上是电子投影仪),打开电脑,教学内容通过电子幻灯一幅幅展现在学生面前。

如当教到英语单词London时,教师在电子黑板上打出一幅世界地图,引导学生从欧洲找到英国,然后再找到英国的首都伦敦,电子黑板上马上展现出伦敦的城市风光和著名的白金汉宫、泰晤士河。

教师轻点一下London时,电脑自动给出标准的英文发音。

如何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去自主学习

如何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去自主学习

如何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去自主学习让学生去自主学习,首先要注意启发引导、创设问题情景,促使学生产生学习动机,并且想方设法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在活动中“探索——研究”过程中五官并用,手脑结合,全身心地参与教学活动的全过程,让学生独立思考、积极操作,体验挖掘教学知识的内在规律,这就需要教师改进教学方法。

教师的教学方法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方法,学习方法的转变是课程改革的明显特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掌握探究知识的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

提倡自主学习,学生的活动就是一个生动活泼自主而富有个性化的过程。

应该让学生高高兴兴地进入教学、创建和谐活跃的课堂气氛,师生共同营造有利于自主学习的环境和宽松适度的成长空间。

一、创设性学习,激发学生的数学兴趣课堂教学能否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与学生有无学习兴趣有着密切的联系。

学生如果有了比较浓厚的学习兴趣,就会萌发积极参与的意识,使之思维更加活跃,注意力集中,学习也会收到显著的效果。

在众多的引导活动中,利用电教手段可谓是给课堂教学增添了新的活力,在很大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这就需要教师创设好的情境。

要创设更好的情境,吸引学生,就需要教师认真地钻研教材,深入挖掘知识的内在规律和新旧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充分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通过巧妙的表现手法,引发学生。

如:在初步学习连乘应用题时(有5盘鸡蛋,每盘横排5个,竖排6个,一共有多少个鸡蛋?)在创设数学性学时教师引导学生,妈妈昨天去集市上买了5盘鸡蛋,每盘横排5个,竖排6个,一共买了多少个鸡蛋?方法能帮助妈妈很快的得到答案,通过屏幕里学生争先恐后,有的用加法,有的还一个一个的数,有的学生很快地观察用乘法计算,教师肯定了学生的做法都是对的,但要学会用用很快的、简便的方法计算出结果是更好的。

学生找出了规律,脸上露出的喜悦的笑容。

所以上好一堂成功的课,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通过巧妙的语言和电化教学手段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学生的积极思维活动,在同学们积极参与、表达思考的过程中,通过更巧妙更新颖的形式进一步推动学生的自主学习。

发挥学生能动 打造生动课堂

发挥学生能动 打造生动课堂

发挥学生能动打造生动课堂学生的能动性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展现的自主、积极、主动参与的态度和行为。

发挥学生的能动性,是教育教学工作中一个非常重要的任务。

在教学活动中,如果能够有效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体,那么课堂教学就会变得更加生动。

本文将从激发学生兴趣、注重问题意识、多样化教学形式等方面,探讨如何发挥学生的能动性,打造生动课堂。

一、激发学生兴趣,营造积极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兴趣是发挥学生能动性的第一步。

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兴趣和好奇心是学习动力的源泉,只有在充满了兴趣的氛围中,学生才会变得更加主动和积极。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该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从内心深处产生对学习的热情。

教师可以利用生动形象的语言,生动有趣的图片和视频等资源,让学生在视觉和听觉上产生感受,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教师可以利用故事、实例等方式将抽象的知识内容变得具体、形象,让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从而产生学习的兴趣。

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进行主题式学习,让学生参与到学习内容的选择和探究中来,更加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

二、注重问题意识,激发学生思考能动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在学习中不断产生问题,不断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激发学生的思考能动,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可以通过提出引导性问题的方式,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思考,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全过程中,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教师还可以通过小组合作、角色扮演、案例分析等方式,让学生深入参与到问题解决的过程中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思考动力。

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在课外实践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积极参与解决问题的过程,从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三、多样化教学形式,激发学生参与能动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师还需要在课堂教学中采用多样化的教学形式,让学生在不同的学习环境中发挥自己的能动性,充分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

教学反思家长会探讨:如何在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教学反思家长会探讨:如何在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教学反思家长会探讨:如何在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育是社会的基础,也是国家的未来。

在教学过程中,仍然存在许多问题。

例如,传统教育模式下,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缺乏主动性和创造性。

教育中的评价体系也需要改变,不能简单地从成绩或考试中去取得完全的反映。

面对这些问题,近日,我们学校举办了一次教学反思家长会,家长们就如何在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展开了讨论和探讨。

以下是本次讨论的主要内容。

教师角色的转变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下,教师的角色是传道、授业、解惑。

在新的教育时代中,教师的角色已经发生了转变,教师需要变成学生的学习引导者。

教师需要注意,每个学生的特点不同,需要结合学生的个性、兴趣等因素,制定不同的教育方案和教学脚本,从而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提高教学的多样性教学的多样性是在教学过程中,提供更多的学习方式和实践机会,以满足学生的不同学习兴趣和需求。

例如,教师可以采用一些开放性的问题,鼓励学生自由表达和交流,从而引导学生主动地参与到教学过程当中,以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强化情境教学情境教学是一种将学科知识和实际情境紧密结合在一起的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学科知识,提高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思维,从而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指学生在学习中的主动性和独立性。

教育者不应该只是为学生授予知识,而应该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学习能力,从而引导学生在学习中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从而更好地应对现实生活中的各种挑战和机遇。

评价体系的改变传统教育中,评价体系只关注学生的成绩或考试,而不注重学生的创造性。

评价体系的改变也是关键。

教育者应该采用更为综合的评价体系,例如采用学生作品的评价、学生小组工作的评价、学生参与程度以及课堂讨论的评价,以更全面地了解学生的能力和表现。

从本次家长会的讨论中我们可以感受到,试图引导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意味着一种理念的转变和教师角色的转变。

教学中如何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教学中如何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教学中如何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河南省新乡市二十二中学董艺红在现代教育的课堂教学中,老师和学生应该是互动的合体。

学生作为学习的独立的个体,其主观能动性与创造性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越来越受人们重视。

那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我们该如何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呢?首先,优化师生关系,促进学生主动发展。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往往因为喜欢一位老师,而喜欢上老师所教的学科,特别是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教师更应该给予他们更多的关注、关心和关怀,使他们感觉到集体的温暖。

同时,教师要把教学面向全体学生,多与学生交流,多了解学生学习生活的细节,让每一位学生都能感受到自己受到了老师关注,从而缩短师生之间的距离,构建一个温馨和谐的师生关系,为全体学生创造一个愉快、温暖的学习氛围,促进学生自主发展。

其次,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主导作用不是只看教师的讲授水平,还要看是否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自觉性和主动性。

在教学过程中,能否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渗透在每一个教学环节,特别是备课、上课、作业的布置与批改方面尤为重要。

一、备课我们一直提倡教师备课要做到备教材、备教法、备课标、备学生。

仔细思考他们之间的关系可以看出,课标是我们教育教学的目标,教材、教法是我们的依据和手段,而这些目标是否实现的体现者是学生,教材教法也是围绕着学生展开,因此备学生是重重之中。

备学生就是以学生为本,关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从学生的需要、经验、兴趣爱好出发,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创造性地利用教材,选择符合学生特点的教学方法,从而高效率地完成教学任务。

二、上课课堂是目前教育的重要环节,是学生主观能动性主要的反应空间,备受教育工作者关注,笔者认为要体现以生为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以人为本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参与教学。

创设一定的学习环境,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

2.利用学生的求知欲望,激发其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任何教育,只有真正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够取得最好的教学效果。

课堂教学中如何多方面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

课堂教学中如何多方面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

课堂教学中如何多方面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作者:李国强来源:《商情》2019年第24期[摘要]主观能动性是指人类所特有的能动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和活动,以及在认识和改造世界活动中所具有的精神状态。

新的教学理念认为:教学过程是师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学生知识的掌握,能力的培养以及思想品德的形成,都必须通过他们自身的主观努力才能实现。

[关键词]主观能动提问选择“减负”在课堂中,师生应该是互动的,作为课堂教学的施教者的老师,应该给予学生必要的自由活动时间和自我发挥空间,应该尊重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

我认为,在课堂教学中,老师至少要做到四点,即激发学生提问;增强课堂教学开放性和选择性;做好“减负”工作;营造和谐、温馨的课堂教学氛围,采取灵活多变的教法;让学生在独立平等、轻松和谐的环境中发展自己的学习个性,实现学习活动的主动性与创造性。

一、激发学生提问提问是老师调动学生进行积极思维,保护学生的表达欲望,让学生养成主动思维的习惯,成为自己思想感情的主人的有效方法。

激发学生提问,让学生有什么问题就提什么问题,想怎么提就怎么提,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无拘无束的提问中培养敢想敢说、勇于争辩的创新品质,最大限度地释放各自的潜能。

营造提问氛围目前的课堂教学中还是老师讲老师问,牵着学生鼻子走,没有留给学生思考的空间。

要将学生提问引入课堂,教师要更新观念,使提问成为学生自身需要,教师在设计讲课内容、教学环节时,要以学生的爱好为出发点,有意营造提问氛围,使学生因趣生疑,因疑生奇,因奇生智。

二、可利用划分学习小组、开展合作学习的方式来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合作学习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有效的合作学习可以达到集思广益、取长补短、深化理解、协同发展、共同进步的目的。

但在现实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实践中还存在着一些低效甚至无效的小组合作学习,如师生关系不和谐、学习环境不宽松、合作小组不均衡、问题设计不恰当、合作时间不充足、合作技能较贫乏等,致使合作意识不明确、合作讨论不深刻、合作交流走过场,表面热闹实是吵闹,看似完美实是空洞,致使小组合作学习低效乃至无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课堂教学中如何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
在课堂教学中,老师和学生应该是互动的合体。

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其主观能动性与创造性决定了他们是老师的朋友。

老师作为课堂教学的指导者,应该赋予学生必要的自由活动时间和自我发挥空间,应该尊重学生的内心思维活动。

在课堂教学中,老师至少要做到两点,即允许学生说话,允许学生选择。

让学生在平等、轻松、和谐的环境中发展自己的学习个性,实现学习的主动性与创造性。

一、学生是课堂的主人
课堂教学中学生是主体,教师是引导者。

老师调动学生进行积极思维,保护学生的表达欲望,让学生养成主动思维的习惯,成为自己思想感情的主人。

允许学生说话,让学生有什么说什么,想怎么说就怎么说,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无拘无束的自由畅谈中培养敢想敢说、勇于提问,勇于争辩的创新品质,最大限度地释放各自的潜能。

让学生说话,要允许学生插话。

课堂插话的学生通常是认真听课,积极思考的学生,他们插话常常是不由自主、脱口而出。

这种不由自主的脱口而出恰恰可能就是学生思维灵感火花的迸发,而这种迸发是不遵守时间的,这火花像流星一样可能会转瞬即逝,同时它又可能是模糊的,抑或是片面的。

当它出现时,必须立即去巩固它、补充它。

创造常常需要灵感,灵感往往是创造性飞跃的前奏。

因此,老师要允许学生“不由自主”地说话,并给予足够的关注,适时地抓住学生思维灵感的火花,积极诱发、保护学生的学习创造性。

让学生说话,要允许学生争论。

课堂教学中的争论可能在同学之间,也可能在师生之间。

作为学生,他们自以为成熟,有见解,但实际上逻辑思维能力较弱,容易形成思维定式和从众心理。

因此,有老师参与、引导的争论不仅可以深化学生对教材的理解和认识,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还可以激发学生的独立思考、求异创新的主动性,对巩固学习所起的作用不可小觑。

在课堂上给学生相对充分的时间进行讨论、争论,对学生的观点给予足够的尊重和保护,并适时点拨引导,让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求异创新能力和个性发展潜力在不断的语言交锋中得到培养与发展。

让学生说话,要允许学生失言。

当学生得到表达的充分自由以后,失言也就不可避免。

在插话与争论中出现的失言,原因是多方面的:可能是因为表达和思维发展的不均衡而辞不达意,可能是因为一时思路不畅而结结巴巴,可能是因为暂时性的思考目标转移而答非所问,等等。

对于这些虽意会而不能言传的失言,老师应该采取宽容的态度。

面对学生的此类失言、失态,此时,老师亲切的目光、倾听的神情、鼓励的言语、精当的点拨,会使学生得到放松,消除胆怯和懊恼,最终豁然开朗而信心倍增,甚至在今后受益于一段人生。

二、允许学生选择
选择是自主意识的行动表现。

在选择中,特别是在自主选择中,学生的自主意识被唤醒,创造力的培养才有可能。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老师处于不可动摇的主宰地位,而学生则是亦步亦趋地奉命执行。

老师讲什么,学生听什么;老师怎么教,学生怎么学。

强制性的灌输扼
杀了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阻碍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自主发展。

因此课堂教学不应当只服从老师,学生的学习不应当由老师任意摆布。

学习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也是因人而异的。

在学习过程中,有的学生长于预习,他们先进行大预习,再进行小预习,在预习中发现问题,然后在课堂上通过新授课着重解决这些问题。

也有不少学生习惯于先听新授课并认真记录,课后整理笔记,提炼知识点,在复习中加以巩固,还有的学生是在练习中进行学习,他们通常是刻苦认真的学生,他们喜欢做练习,在做题中感受到成功,获得成就感。

在课堂教学中,老师不应当规定学生采用哪一种学习方法,而应当鼓励学生自主地选择他所习惯的适合于自己的学习方法,并不断地优化学法的运用效率,发展学生的选择能力。

无论采用哪种学习方法,只要行之有效,老师就应当认可,并在必要时加以引导和推广,使学生在学法的运用上更加得心应手,在学法的选择上有更大的余地。

虽说学生是独立的学习的个体,但学习活动是具有社会性的。

每时每刻,每一个人都处在交际关系的网络中。

正是这种关系赋予了人的主体性的力量。

因而在教学中(无论是课内、课外)必须重视师生群体活动,努力促进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互动。

同学之间可以互为学习伙伴,这些伙伴可以是老师分配指定的,也可以是同学之间自主选择的。

作为老师,一方面要允许学生根据平时的交往,自由结对,促使伙伴间智力的相互激发,情感的相互感染,操作的相互配合,学习结果的相互评价;另一方面要有被学生选作学习伙伴的心理准备,要
有充当学生学习伙伴的精神与勇气,在轻松和谐、合作交流的学习氛围中,真正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

对老师来说,在师生互动过程中要做到允许学生说话,允许学生选择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学生的插话、争论、失言以及被学生选作伙伴,会使老师面临许许多多、各种各样的“意外”,会让老师措手不及,这就对老师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既要做专家,有尽可能高深的专业水平,又要做杂家,有尽可能广博的知识面,还要做心理学家和雄辩家,有尽可能宽广的胸襟气量,有尽可能敏捷的应变能力,还要有尽可能年轻的心态,不断改变自己的角色定位,得到学生的认同,让学生有亲近感。

只有这样才能在各种“意外”甚至尴尬面前,应对自如,游刃有余;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让学生在独立平等、轻松和谐的环境中发展自己的学习个性,实现学习活动的主动性与创造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